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25 17:1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音乐教学分析

篇1

[关键词]高中音乐;声乐教学;听音训练;特长生

随着我国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高中音乐特长生越来越多。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声乐训练一般包括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乐理、视唱练耳。很多学生在视唱、专业课成绩、乐理等方面的成绩都很不错,但是在听音训练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提高声乐特长生的独立识谱的能力和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发展他们在音乐中的听觉能力,在进行声乐教学时,结合音乐里的视唱的方法去加强听音的训练是很关键的,听音训练同视唱训练的关系紧密,也就是练耳训练,它们都可以培养学生在声乐方面的基本能力。音高训练、旋律训练、节奏训练、和声训练等内容都是听音教学中所包括的。练耳是听觉的训练,通常是对钢琴弹奏出来的音进行听辨,训练学生通过听到的内容将音程、和弦、旋律等内容分辨出来,能把听到的曲调准确记录下来,还要能够分析和弦的性质、功能,相应地能构唱音程与和弦等,能够熟练地分辨各种和弦。听觉训练还包括对各种乐器的音色分辨。音色有很多种,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相同的乐器也能发出很多种音色,乐队演奏的乐曲中还有各种乐器的混合音色,音色千姿百态,均可以通过训练让学生分辨出来。

一、加强音高、音准的训练

在高中音乐特长的声乐教学中,音高、音准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和听音能力的基础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音高、音准的有关训练时要掌握好训练的层次性,在制订训练计划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一定的阶段性来完成,根据高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把握好声乐教学的任务。教师在对刚刚入门的学生进行声乐教学中的听音训练时,可以先从单音和旋律音组、音程入手,加强学生对标准音高度的记忆,并且要结合相关的练习,强化他们对声音特点的熟悉和记忆,也可以通过加强音名、音阶、音程的视唱练习,使学生在感性上树立准确的音高概念。在实际的训练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练习熟悉标准音a,但是要求他们听的音是c,然后可以让学生判断这个音的方向是怎样的,是在标准音的上方还是下方。用曲调填充法反复巩固所学的音,培养学生的内存听觉与音乐的记忆力。当声乐教学的任务进行到了和弦、和声时期时,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要对和弦的各音进行一定的猜测;推音程的教学时可以采用推音阶的方法;根据音程的关系推出音程的音。加强练耳也是一种练习音准和巩固音高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由浅入深,从听旋律音程或者是个别的音,逐步过渡到听乐句。除此以外,还应注意几点,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在声乐和听音的练习中很重要。在整个视唱和练耳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跟着轻声地唱。教师的伴奏旋律必须清楚、准确地了解学生在跟唱时的情况和需要。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来判断,而逐步减少伴奏。在进行一些练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部分进行练习演唱,其中可以是默唱或者出声唱。在进行音准的训练时,教师所选用的教材应注意节奏的典型性和旋律,尽可能选择能陶冶学生情感的曲调进行声乐教学中的音准练习。

二、听写音程、和弦训练应与基础乐理相结合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和弦和听写音程是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最简单的训练,不需要借助任何其他的方式就可以完成。对于有音乐灵性、先天音乐素质好的学生来说,和弦和听写音程的确是很简单的;但是对于一般的学生,没有那些先天优势的来说这是很困难的,尤其是一些三和弦、和声音程、七和弦等的听写。所以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听音训练时,要与相关的理论相结合进行教学训练。在进行和弦和听写音程的教学时要与乐理中有关于音程、和弦的理论紧密结合,比如说在听写大小六度的练习时,教师可以先将大、小六度呈现给学生进行分辨,在对音响音程的分辨熟练自如之后,进行听写的练习。在对大小三度的听辨熟悉之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辨原味大小三和弦的练习,在训练中,要等到学生能够准确对两种不同的和弦进行分辨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练习,听写具体音高的练习。听辨三和弦的转位,应与听辨和声音程的纯四度、纯五度,大、小六度相结合进行,当学生能熟练地听辨出纯四度、五度,大、小六度后,即可进行大、小三和弦两个转位的练习了。因为大、小六和弦与大、小四六和弦中都包括了大、小三度、纯四度和大、小六度等音程。在训练这些内容时,教师要对音程和弦进行穿插性的教学,在学生进行音高的练习时也不要忘记提醒学生穿插对音程和和弦的学习应用。从度数入手,通过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窄距逐渐到宽距,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对学生进行听音相关的训练。

三、听写中注意和声常识介绍相结合

在进行声乐教学的听音训练时,要在进行之前让学生了解有关的声乐知识,比如说在听写大谱表四声部和弦连接中,必须要向学生介绍有关和弦排列的内容,还要从密集排列法和原位正三和弦的教学入手。两和弦之间的共同音保持和声连接法;和弦的功能序进等内容是声乐学习的基础知识,必须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理论会给学生在进行听音练习时提供方向和依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写能力。另外在听写和弦时要对听写的数量和难度进行正确安排,如由大、小调式的正三和弦开始,逐步加入副三和弦、副属和弦,重属和弦的离调等。在这个基础之上,再逐渐加入如六和弦的转位和弦或者是混合排列的听写。另外,在训练过程中应该进行大小调的交替练习,使学生的听觉能力与理论的掌握同步提高。

四、听写旋律与和弦连接,应注意对学生调式感的培养

在一般的听写和弦的训练中,教师往往只是注重训练的内容方式等,却忽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旋律调试感。在传统的音乐听觉训练中,范围内调试是很重要的一项。在听写训练中,学生进行听写旋律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根据调试旋律进行练习,比如开始进入时是主和弦内的任意一个音,结束时是调式的主音或和声小调的升Ⅶ级音的调式中间的特性音。这样可以让学生注意调试的旋律和风格。在听写训练中,学生对调试有很好的熟悉和了解,听写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丰富听觉,而不是只会看,所以培养学生的调试听觉也很重要。

五、注重听音训练效率

在听音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弹奏一个音给学生听,让学生根据听到的说出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会影响教学效率,因为它仅限于学生对几个音程的了解,每次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音和音程都一一弹出来让学生听音训练。所以在进行听音训练时,教师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更清楚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进程和学习任务。比如在听音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所有的标准音通过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形式排序,也可以通过字母或者数字排序,弹奏音和音程时让学生举出他认为与之相对应的内容,这样教师可以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听音训练的学习情况,再根据情况进行下一步教学。锻炼学生的内心听觉也很重要,因为内心听觉是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必要的一项内容。内心听觉主要是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声乐的想象来创造和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教师可以借助高长生良好的基础这一优势,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演唱时参照内心想象的音的高度来控制演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听音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不发出任何声音,在内心唱出教师弹奏的内容。通过对学生内心听觉的训练,可以加强学生的听音能力和演唱能力。

六、结语

总之,音乐是高中艺术选修的科目之一,对学生进行听音训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声乐专长,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声音进行分辨。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音乐特长生进行声乐教学。听音训练在高中音乐特长的声乐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在这期间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科学的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结合理论进行听音教学,指导学生能力的同时,制订综合性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课堂的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子辉.听音训练———将理论转换为音响的教学[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01).

[2]杨振和.在听音训练中运用卡片出示答案效果好[J].中国音乐教育,2005(06).

[3]薛明镜.视唱练耳基础训练及应试指导[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5).

[4]陈玉香.高考音乐强化训练视唱练耳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11).

[5]张燕.音乐高考升学考试指导视唱练耳卷[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11).

[6]陈玉香.高考音乐强化训练视唱练耳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04).

篇2

【摘 要】 流行音乐是社会休闲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深受年轻人的喜爱。高中音乐教学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将流行音乐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课堂的魅力增强,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本文对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流行音乐;高中;音乐教学;作用

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引进流行音乐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这样可以使老师摒弃掉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可以接触到一些新的事物和知识,并且也有利于学生接受,让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使高中音乐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流行音乐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通过鉴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一般情况下会将一些教材中的音乐知识点,然后为学生播放一些对应的歌曲,或者是教材上的一些要求给学生展示一些资料。但是当前社会和事物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音乐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音乐教学也已经不适合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还应该开展一些音乐性的鉴赏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接受一些新的知识,也符合当前学生的接受新事物需求,有利于学生间学习新知识的交流,从而使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知识面有所拓展。同时进行相应的比较,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发现音乐中美,让学生有所喜好,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这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讲到民族音乐中的《沃尔塔瓦河》时,就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播放一个流行歌曲《下个,路口,见》,这首歌是一个具有民族曲风的流行曲,曲调和歌词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学生也许在听了前一段的话,后面的就会自然唱出来。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风以及这首歌中存在的不同,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观点以后,然后引入正题,然后再将两首歌曲在曲风、曲调、歌曲元素上进行对比,然后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中的鉴赏活动使学生对民族乐曲的印象加深,从而使学生可以在鉴赏对比分析中对音乐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简单的歌词以及轻快的曲调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以及音乐的特点,使学生的记忆有所加深,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

二、通过教学活动,开拓学生学习音乐的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对音乐教材进行讲解外,还需要不断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探求,为学生寻求更多的课外知识,实现需求的多元化,这样就使得高中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局限在鉴赏和分析流行歌曲上,高中音乐教师还需要在了解流行音乐的同时,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优秀的曲子引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感受一下其他优秀作品的存在,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例如在教材中有一节的内容是讲解中国民乐奇葩,介绍的是二胡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赛马》以及《自由》这两首曲目,其本身不是二胡独奏的乐曲,其结合多种中国的古代乐器,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乐器的多变,也可以展示出其优雅的音色。再如讲到京剧等戏曲方面的内容时,可以将当前较为流行的《新贵妃醉酒》展示在课堂之中,因为这首歌不仅有京剧的元素,同时还具有Rap的风格,这样也就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也是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同时也使得学生的音乐水平有所提升。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只是充当一种辅的角色,不能让其成为课堂的主角。所以教师在选择流行音乐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标准,要使之与课堂的教学内容相关,可以充实课堂的流行音乐,只有选择出一些可以集艺术与思想为一体的流行音乐,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素质。

三、通过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素养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负担是相对较重的,学生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学习文化课上,所以学生会将上音乐课当作是一种学习中的休息,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素质很难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采取一些教学手段,使得课堂的气氛更加的轻松愉悦,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在音乐方面的素养有所提升。在信息时代学生,教师应该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音乐教学也是如此。有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还是以一种不重视的态度对待音乐教学,往往在上课的过程中匆匆了事,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也没有信心进行教学,这样也就造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高中音乐教学中应该起到的教学效果达不到,更不可能得到提升,这样也就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有音乐欣赏、器乐教学等,教师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在欣赏之后对其进行分析并感受其中的价值,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通过对一些器乐的了解可以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使他们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

篇3

1.因材施教、教好乐谱

经过义务阶段的音乐学习和音乐知识积累,我们的学生对音乐的简单知识应该说是不陌生的,但是我却发现能认识乐谱的学生并不多。那些认识谱例的学生,基本都是学过乐器的学生。可见,我们的高中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还处于一个聆听的初级阶段,这与他们的生活、学习经历明显不成比例。一个受音乐教育十多年的孩子,最后居然连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乐谱都不认识,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这种情况的出现,我认为有这几点原因:首先,小学阶段,仅仅是学唱简单的歌曲,很少或基本没有开展识谱教学;初中阶段,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很多学校只重视文化课的教学,一味的追求升学率,忽略了音乐课等艺体课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根本就看不懂五线谱,更不要说听明白一些简单的音乐术语了,就算是给了简谱,他们也只是一味的把曲谱看成阿拉伯数字1234567,或者知道是DOREMIFASOLAQI,让他们唱出歌谱来还是有困难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的音乐课程学习,还是要从小、从基本开始抓起,解决学生的识谱能力。当然,解决识谱问题也是要讲究方法,因人而异。比如,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唱流行歌曲的时候音准都是非常好的,那就说明他们其实自身的乐感是没有问题的,可能只是由于从来没有试着去唱过歌谱,那作为高中音乐教师的我们,就应当开展视唱教学。由单音入手,逐渐进入到旋律的视唱,那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自然就会树立固定音高,一首乐曲的曲谱,自然就非常容易的唱出来了。我相信,只要多做练习,多进行模唱,识谱问题还是很容易就能解决的。

2.改变观念、教法灵活

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大多数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上音乐课的,但是由于一些外在的影响(比如社会因素、家庭学校因素等)使他们产生了一些错误的理解:“学好文化课就行了,以后才可能考上好大学”,“音乐成绩不作为毕业考试里面的达标成绩,不用太认真”。正因为如此,我在进行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的时候,总是发现我们的学生带着那种无所谓的态度来学习;上课提出音乐问题,全班鸦雀无声。虽然,我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的时候经常提醒同学们不要怕回答问题,就算回答错了也不要紧,但是真正能做到自己主动回答问题的却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同学还只是坐在位置上低头翻看音乐课本,抬头看看投影、黑板,课堂上的一切互动好像都与他无关,只要一有问题提出来,他们的头都是低着的,害怕喊到他们。由于高中所学习的音乐课要求学生要懂得鉴赏,换言之就是要能区别好坏,懂得音乐的内在涵义,这个要求与他们在小学,初中学习的课程要求衔接不上了,所以也就造成了以上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其实,我认为,或许该反省的正是我们自己,我们应当认真备好课,开展一些有趣的课题,使我们的学生能在互动、有趣、和谐的环境下进行音乐课学习。我们也可以把一般的高中音乐欣赏模式,变成一个月一次的音乐演出,运用表演的形式来进行高中音乐欣赏学习,让学生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亲自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那样,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收获那份迟到的精彩!

篇4

研究性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策略,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知识经济的产物,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要求赋予素质教育崭新的、更深刻的涵义和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尝试着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运用到音乐教学过程中。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既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得到了如下的体会:

一、创设温馨的研究空间,激发研究动机,提高音乐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孩子总是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音乐同样如此。他们有喜爱音乐的天性,他们有探索音乐世界的愿望,而激发他们探索音乐愿望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能把握好音乐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保护好学生们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真正产生对音乐追求的兴趣,激发探索音乐的兴趣和干劲,使其身心融入音乐实践之中,通过自主的学习观察和体验来认识音乐的真理、感悟音乐的真谛。那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第一,激发好奇心,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可采用“启发式”,激发兴趣,设置疑问,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好奇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置疑、音乐名人轶事的介绍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同学们最喜欢什么音乐?谁是你最崇拜的音乐家或歌星?你为什么喜欢流行音乐?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延伸,学生们往往会提出课本上没有的、更多更广的音乐话题。从欣赏刘欢的《好汉歌》到中国的民歌,从谢津的《说唱脸谱》到传统京剧,要鼓励学生从流行歌曲“美”的感受中发现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可适时适量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事务的兴趣,使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了解自己喜欢的明星入手,了解他们在乐坛的影响与成就。

学生们自主研究“刘德华在乐坛的影响”、“梅兰芳在戏曲史上的重要贡献和影响”,学生感悟到梅兰芳的名气和影响,远比他喜欢的歌星更有名,从而探究流行音乐的优势与不足,使学生认识到流行音乐远不能和这些大师的作品想媲美。另外,学生利用课余实践研究“当今流行乐坛歌星的成就与贡献”,与“王洛宾在音乐史上的影响”、“西方流行音乐概论”、“动漫与游戏音乐”等做对比性研究。学生感到现在许多流行音乐正在吸收传统音乐的精华才变得优秀,越是民族的越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学生认识到无论是什么音乐,只要是好的都会成为经典;学生们认为流行的也好,经典的也好,传统的也好,民族的也好,只要能激发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有生命力的就是好的音乐。在研究中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了音乐,课堂上涌动着探索与研究、动力与兴趣、快乐与激情,使学生乐于走进音乐的殿堂,领略到了真正的音乐,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心中的旋律。转贴于

第二,利用网络研究环境,激发研究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既然网络与视听技术的发展使音乐欣赏变得空前开放,我们已没有理由再让高中音乐欣赏课作茧自缚。在教学中可把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把音乐欣赏带进网络世界;把电脑和组合音响接驳,充分利用校局域网、因特网的优势,引导学生把教材某些章节、内容的学习拓展开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对音乐审美小课题进行研究。学生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在因特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在局域网上共享资源,开辟论坛,唇枪舌战、刀光剑影;有甚者建立网站,直接在因特网上和外界合作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把音乐欣赏与文学、史地、哲学、美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将音乐欣赏与研究性学习、“网上冲浪”有机地巧妙结合,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世界带给教师。

二、创设音乐创作空间,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篇5

一、整合音乐作品的形象特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艺术教育总是以一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基础的,音乐通过复杂的人类艺术形象思维――联想、幻想、想象等一系列的阶段,从而间接表现出客观世界。以在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努力寻求听觉方面的感受中介,通过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达到对音乐的准确感知和深刻理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从具体的情景入手,感受抽象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效地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同于绘画、造型、雕塑那样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因此,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难免会摸不着头脑,甚至报怨音乐作品太抽象、不易理解。在教学实践中,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运用合作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想象活动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平等地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老师问学生,而少有学生问老师,如此一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抑制。在合作教学中,由于营造了一种独立思考与合作,互相结合的氛围,大力提倡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加强,思想得到了解放,更好地使学生发挥丰富的联想,从而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

3.运用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联想感悟力

我们在进行音乐分析时常常会发现,对比的手法在许多音乐作品中是被经常使用的一种创作方法,而在一些器乐体裁中,对比恰恰是音乐创作的重要原则。比如,三部曲式就是对比性原则运用的最典型的例子,在绝大多数音乐作品中既有乐段的对比又有乐句的对比,可以说对比是音乐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对音乐情感、音乐形象的感知,往往是在比较中进行的。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把比较法运用到欣赏教学中,能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清晰地辨别声音效果,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鉴赏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具有一定音乐鉴赏能力为核心,但在鉴赏课的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音乐的专门性学习,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理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学生个体。这就要求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全面教育方式。高中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音乐这门艺术课程,来丰富学生的美学思想、关注学生的独立音乐感受与见解。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善于观察学生在学校音乐鉴赏中的每一个表现,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赏活动,多多发表对所听音乐的独立感受与独特见解。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上的引导要采用“求同”与“求异”并存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的赏识,会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只有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当成传授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界,才能改变那种一味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而不考虑学生的求异思维及具体体验的单向方式,才有可能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身的体验。

2.重塑现代教育观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塑造对于成功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激情,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资助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教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它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要求: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者、音乐生活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交流者、音乐活动的组织者、音乐表现的欣赏者。

3.开展探究式教学,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关注度;教学方法;教学观念

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成为一个新的教育发展方向。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音乐教育的关注也在逐渐加强。在初中阶段,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如何推进当前初中的音乐教学成为很多初中音乐教师的首要课题。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音乐教学不受关注

我国教育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几乎每个阶段的在校学生都处于升学的压力之下。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必须要为即将到来的中考而奋斗,为了顺利升学,他们几乎把所有的学习精力都放在了应试的科目之中,可惜的是,音乐并不在应试的科目之中,如此一来,学生势必会放松对音乐的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在他们眼中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分数高低之上,由于学生不需要参加音乐的应试,所以教师也不会特别关注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情况。长此以往,初中音乐教学就成为不受学生和教师关注的科目。

2.学生的声乐基础比较薄弱

音乐并不属于中国传统的教学科目,学生对这门课程是比较陌生的。在初中教学阶段开设音乐课程,是因为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审美观、生活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辅之以音乐课程的熏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行为修养。但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系统地接触过这门学科,此时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而学生声乐基础薄弱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声乐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而准确的理解,在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声乐教学仅仅是停留在歌唱的层面,因而,对于初中音乐教师而言,其教学难度较大。初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大胆去歌唱,同时还要教给他们系统的音乐知识,而对于声乐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这些系统的音乐知识显然是晦涩难懂的,在知识的理解方面有着一定的难度,从而会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法单一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是采取单一的讲解教学,遮住了音乐的魅力,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

二、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认识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教育仍然是以应试科目为主,这是应试教育制度的必然产物,作为初中教师,一定要及时认识到这种教育制度的缺陷,积极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相关教学活动。音乐是素质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行为修养和心理素质,因此,教师必须及时修正对音乐课程的认识,重新认识初中音乐教学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思想层面及时更正之前的错误认识,从而在行动上给予学生指导,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音乐课程,认真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

2.教师要善于开发新的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的表现形式也在发生改变。现如今,音乐已经开始逐步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教师要针对音乐形式的变化方向,在新的教学环境之中辅之以现代化的音乐教学理念,积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号召,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小学阶段我们接触到的音乐课程是所谓的唱歌活动,而初中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把音乐课程转变为理论课程,这种变化过于唐突,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阶段,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初中教师不妨吸取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把唱歌和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而唱歌的形式可以是多变的,学生可以开口唱,教师也可以开口唱,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唱等等。唱歌可以看作音乐课程的实践课,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理论教学,如此一来,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另外,唱歌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消除了单一教学方法的弊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初中音乐的教学水平。

3.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而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于网络这种新鲜的事物也充满着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传递快、储备量大的优点,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寻找相关的网络知识。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阅到与音乐相关的知识,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修养,改变学生声乐基础薄弱的状况,从而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音乐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效果。初中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另外,初中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信息化产物,帮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方芳.打破传统教学观念 创新初中音乐教学模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9).

篇7

通过调查了解了我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实施的一些基本情况,看到了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音乐教学取得的巨大进步,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调查虽然是区域性的,然而调查中所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则具有普遍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如实地反映了目前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现状。现将调查的部分结果作一浅显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初步设想,以期为广大高中音乐教师和教研员研究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音乐教师配备情况

被调查的307所高中音乐教师配备总数为629人,平均约为每校两名,按人均周课时量16节计算,基本能够满足中等规模学校音乐课的正常开设。

从学历达标情况看,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5.38%,其中音乐专业毕业占99.04%,确保了高中音乐课的专业性。但从了解到的教师专业结构来看,目前音乐教师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声乐、钢琴和舞蹈三个领域,而能够担当选修模块中的戏剧表演、创作或其他乐器专业教学的比较少,导致目前高中学校普遍存在不缺教师缺专业的现象。

如何改变目前音乐教师专业结构单一的现状?我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使教师能一专多能,胜任不同模块教学的需要。同时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时也要考虑本校音乐教师的专业结构,合理调配教师。另一方面是改革师范教育,音乐师范院校要根据课程改革和一线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在学好声乐、钢琴这两个基础专业的同时鼓励学生选学其他专业,以满足高中音乐课程内容多样化的需求。第三方面是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学校提倡教师或学生走班上课,甚至可以让区域之间的音乐教师实行跨校兼课,或者聘请社会上的音乐专业人士到校兼课,以弥补本校师资的不足,落实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音乐课程开设情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了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学生在音乐课上每完成18学时的学习任务,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学生须在音乐课中获得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54课时)。

各校音乐开设总课时数及模块选择情况见下表:

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能按规定开足54课时的学校占被调查的307所高中的20.52%,有61.88%的学校开设总课时为36课时。各校选学的模块主要集中在“音乐鉴赏”和“歌唱”这两个模块,另外几个模块开设的相对比较少。这表明,目前高中音乐课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课时不足,选学模块单一,离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要求,是为了全面实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而设定的。因此,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把握课程标准,开齐开足音乐课程。在开齐开足必修模块(音乐鉴赏)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学校的师资力量,加快推进选修模块的开发与开设。

浙江省于2012年9月开始实施《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加快选修课程建设,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根据该方案,我省普通高中课程的必修学分从116学分减少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学分提高到48学分,为学校开设音乐选修课程提供了更多的时间。

同时,我们也可以基于目前的现状,积极探索高中音乐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促进高中音乐课程的多样化发展。我省广大音乐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如: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最大效能和价值(详见《中国音乐教育》2011第1期《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重组策略探究》);对音乐教学模块进行整合教学(详见《中国音乐教育》2012第6期《以鉴赏为基础的多模块整合教学》);开展高中音乐教学的分模块小班化教学,即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个组,由两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实施不同的模块教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我省许多高中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专业特点,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等模块进行了拓展与二度开发,形成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标”化,根据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结合当地的音乐资源开发地方课程,这些地方课程一方面能够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传承和发展了当地的音乐文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三、音乐教材配备与使用情况

调查的教师中完全按教材上课的占10%左右,基本按教材上课的约占71.3%,只上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的占18.6%。学生用书的配发率达到86%左右,还有少部分学校补充使用自编校本教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问卷和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造成教师只上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或者在选择与处理教学内容方面比较随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音乐课时数少而教材内容比较多,让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难以取舍;教师自身对教材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少;选修模块的教学参考资料较少,教师拿到这些教材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按教材要求实施教学有一定难度等,导致教学的系统性受到一定影响。

我们也对音乐教材的满意度进行了测评,结果如下图:

调查表明:广大音乐教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认同度总体比较好,很满意率为7%,基本满意率达到57%,不满意仅占了5%。

不少音乐老师在调查中对教材也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如:增加学生感兴趣和易于理解、学习的内容,不至于过于专业和深奥;教材应该编写得更精练,符合当前音乐课时的实际需求;要从目前我国高中学生的现有音乐基础出发,重视城乡和地区差异,不能一刀切;多选一些学生熟悉的经典的名家名作编入教材;增加中国传统的经典曲目欣赏,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一些贴近现实生活,顺应时代潮流的学习内容,多一些现代的元素,适当增添近代创作的优秀作品……

四、学生音乐学业评价情况

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对学生的音乐学业成绩评价实行学分制,我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对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调查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校是由音乐教师自行组织评价的,评价内容以“音乐鉴赏”和“歌唱”居多,评价方式多为书面测试与现场表演。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学校对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工作还不够重视,对评价的标准、内容、方式等都缺少明确的要求,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对这项工作也缺乏指导和监管,导致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音乐学业的评价流于形式,随意评价、随意送分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加快研究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音乐学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建立系统科学的音乐学业评价机制,使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在一个科学体系中得到全面的体现,提高学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同时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也要成立学生学业评价领导小组或其他专门的组织加强对学生音乐学业评价的指导和管理。高中音乐教师更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重视这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中音乐学业评价的方式、方法,如采用现场表演、听音乐答题、问卷调查、论文、报告、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小组活动、课堂陈述等多样化的评价形式,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表演或书面测试。要重在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能简单地以学生艺术竞赛结果或参与学校艺术活动情况来代替音乐学业评价。

五、学校音乐室配备情况

从各校音乐室配备情况来看,具有一类配备标准音乐室的学校有207所,约占67.42%,基本能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对音乐教室硬件配置要求也更高了,特别是对于选修模块所需的专用教室需求更迫切,但从数据显示来看,选修模块教学所需要的舞蹈室、乐器排练室或琴房、数字音乐教室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

为此,建议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满足基本的教学所需。有条件的学校还要为开设音乐学科选修模块提供专用教室,提供网络服务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六、音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在调查时,我们也就音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据我们了解到大部分音乐教师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工作压力相比于其他高考学科要轻,但老师普遍感到在学校的待遇和地位不如其他学科教师。一些老师在问卷中这样反映:因为要高考,学校、家长和学生一切以高考科目为主,像音乐学科这些不需要参加高考的学科就普遍得不到重视,教好教坏一个样;还有的学校对艺术教育只看重比赛结果,不重视平时课堂教学;学校其他老师对音乐课以及艺术活动或比赛不理解、不支持的也比较多,一些学生也抱着学好学坏无所谓的态度等等。因此在工作量计算、课时津贴发放、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音乐教师明显低于其他学科教师。

篇8

关键词:高中音乐 教学 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情感教育主要是指在音乐教学古城中,给予学生尊重,使得学生社会情感得到培养和提升,个人情感调控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得他们对生活、对学习及世间事物均产生一种积极情感,让学生身心获得愉悦,并慢慢养成一种信仰和个性,使得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并成为社会上有所觉悟且有文化内涵的劳动者。音乐是情感最为丰富的一种艺术,高中音乐教学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了解高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情感教育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生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的树立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同时情感教育也是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挖掘出学生潜能,同时使得每个学生专长得到有效的发挥;情感教育是一种人性化教学方法,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其不仅能够使学生幸福感、愉及审美感得到增强,同时对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情感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品德素质和艺术情操等品德,能促使学生建立起友好、和谐、融洽人际关系。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要求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以把情感教育作为教学重要原则,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将心灵之窗打开,与同学、教师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同时让学生保持乐观且积极的情绪,去感受音乐美和体验音乐美。

1.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有人说:“心境是由情境引起的。”因此,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以营造出一种和谐的音乐氛围和环境,让能达到以情动情和以情感人的境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并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读与唱、即兴表演、讲故事、诗歌舞蹈表演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内心情感与音乐情感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并产生共鸣,最终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之。比如,在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时,老师可以用富有情感的语气讲出它背后的故事,从而调动学生欣赏曲子的兴趣:这部作品作品是根据蒙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表现了她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老师再以优美的旋律牵引着学生进入音乐的试听殿堂中。最后再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歌声一起歌唱,让学生有一种身在草原,心随声动的感觉。

2.善于运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手段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不再处于懵懂时期,心智上较为成熟,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也有所提升。因此,老师可以运用幻灯片、视频、CD、DVD、录像带等多媒体创新教学手段营造一种舒适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梁祝》的戏曲或者舞蹈视频短片,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受下,用自己的情感思想去理解音乐中的含义,达到更能体会和理解音乐作品《梁祝》的目的,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3.善于渲染自身情绪,把音乐作品富含情感传递给学生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两种关系密切,本质却有所不同的心理形式。教师作为高中音乐教学指导者及组织者,通过自身情绪,可以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教学分文,并以此把音乐作品富含情感内涵传递给每个学生。所以,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保持心情愉悦、心境平和、激情饱满等情绪,以富有激情的演奏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魅力感染同学们,带动学生们的感情[4]。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肢体动作及表情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生动语言再加上丰富肢体动作和表情,是感染学生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师在音乐作品《走进》欣赏教学中,先给学生静静聆听一首高亢且激越的《青藏高原》后,教师再利用富有感情节奏的音乐,开始了一段无比精彩的导言:“美妙的诗,感人的歌,像从高原雪山倾泻而下的河。时间、空间挡不住它奔向大海的冲动,藏族人日夜聆听的歌早已跨过时空,飞向千里之外的我们。它引导我们飞过高原,飞过雪山,到达美丽神奇的。”教师那专注的眼神,投入的表情以及这一番深情并茂的语言,再配上优美动听的旋律,将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强大的冲击和感染力,学生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教师的身上,充满了对高原无限的遐想、向往与期盼,之后,教室里响起了空旷而高远的歌曲《走进》,此时此刻,同学们思绪将随着音乐飞向蓝天、白云、高原、雪山、寺庙……

4.学生自身通过参加课外文艺实践活动实现情感教育的延伸

高中生绝大多是是一群活泼好动的青少年,他们具有很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表现欲,鼓励他们多参加课外的文艺表演实践活动,由被动变成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参与到表演中既可以愉快自己的身心,获得美的感受,陶冶自身的情操,实现情感教育的延伸,同时又可以锻炼培养他们登台表演的勇气,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品德和艺术情操,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音乐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善于运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手段进行情感教育,善于渲染自身情绪,将音乐作品中的丰富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自身通过参加课外文艺实践活动实现情感教育的延伸,让学生实现体验美到创造美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黄佳梅.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导刊,2012,(02).

[2]邓秀玲.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07).

[3]景霞.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浅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09).

篇9

李丽(1978~),女,四川成都人,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摘 要:《音乐鉴赏》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领域,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活动的美学原理探讨了在音乐欣赏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原则,研究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活动的美学原理来指导当前高中的《音乐鉴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欣赏活动的美学原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高中音乐课改自此拉开新的帷幕。结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方案》,《标准》规定:《音乐鉴赏》共设计36学时,修完的学生可获得2学分。“从目前师资及教学设备等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地区和学校都具备同时开设六个模块的条件”①,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开设总的原则是:“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②。由此可见,《音乐鉴赏》的教学关系着我国高中音乐课程的建设,非常重要。

《标准》同时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知识的学习,也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鉴赏》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音乐欣赏活动的美学原理,从音乐欣赏活动的一般本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方式、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为音乐欣赏的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研究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活动的美学原理来指导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识音乐欣赏活动的本质

根据音乐美学理论,音乐欣赏活动的一般本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听觉审美需要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显现;感性体验是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理性认识对音乐欣赏活动具有强化作用③。结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实际,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教师应认识到,音乐欣赏不仅是高中生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实现了他们与社会文化互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聆听音乐,还要注意体现《标准》中“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如在欣赏《马太受难曲》时,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了解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以及关于作曲家巴赫及该部作品的相关知识,通过音乐欣赏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第二,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过程中,获得感性体验。感性体验是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感性、直观的方法去体验音乐,发挥想象,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感性体验。如在欣赏罗马尼亚排箫作品《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时,就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幻想鸟儿在森林中自由歌唱和妇女们欢乐舞蹈的情景,以获得相应的感性体验。第三,加强对高中生的理论指导。理性认识对音乐欣赏活动具有强化作用,而高中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并不丰富,有些作品难以理解,也就无法获得感性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适量的关于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以便学生在聆听过程中,能获得应有的感性体验。如在欣赏波兰作曲家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之前,教师就应结合该曲创作时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这是在肖邦的祖国波兰受到侵略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作曲家强烈的爱国情感的宣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更好地理解音乐。

二、 明确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

与音乐创作活动、表演活动不同,音乐欣赏活动是不改变活动对象的一种“接受活动”。音乐创作活动常常被称为一度创作,音乐表演活动被称为二度创作,而音乐欣赏活动只是用耳朵去听,并不改变实际的音响效果,似乎没有什么创造性。但是实际上,即使针对同一音响效果,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体验。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这个道理。研究表明:音乐欣赏中的客体具有主体性;音乐欣赏中包含了主体的创造性④。结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引导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发挥主体性。很多学生在聆听的时候,并没有认真欣赏,只是单纯地去听,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的欣赏音乐。要发挥学生在欣赏中的主体性,在聆听之前,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提示,介绍作者作品的相关背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聆听,获得相应的体验。第二,要引导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发挥主体的创造性。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乐于、敢于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体验。如在欣赏完一部作品后,教师要引导全班学生积极讨论所得到的结论,并且肯定不同的观点,让音乐课堂百花齐放。

三、 采取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音乐的传播方式如雨后春笋,不同的音乐呈现方式也影响着音乐欣赏的方式。根据目前的情况,可以将音乐欣赏的方式划分为三种类型:侧重于听觉直观的欣赏方式;形象化的音乐欣赏方式;情感化、观念化的音乐欣赏方式⑤。结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引导学生进行侧重于听觉直观的欣赏时,要创造好聆听环境,让学生在安静、愉快的环境下聆听;其次要选择恰当的曲目,一般来说,无标题的纯器乐作品较适合这种方法;再次,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高、音强、音色、音长以及旋律、节奏、和声、复调及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的聆听。第二,为学生提供形象化的音乐欣赏素材。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催生了音乐录影带,这为许多音乐作品配上了视频,视觉与听觉的同时作用,是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形成相应的情感体验的。如在欣赏歌舞音乐时,可以采用音乐录影带,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了解到音乐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增加对音乐的理解。第三,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化、观念化的欣赏。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活动中一种最普遍、最强烈的心理活动。在聆听作品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主动将作品所表述的深刻内涵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联系起来,体验到作品欲表达的内涵,也就达到欣赏的目的了。

四、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学生对音乐非常敏感,可以很快与作品产生共鸣,聆听时如痴如醉;有的学生则似乎对音乐的魅力无动于衷。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差距有遗传因素,但是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弥补的。在教学中,培养所有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也是贯彻《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感性经验的积累,提高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两条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方法:第一,加上学生的感性体验,引导学生多听音乐。这个“多听”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广泛聆听不同的作品,多去欣赏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其二是多次聆听同一作品,有的作品非常复杂,只听一次难以理解,因此需要多次感受,才能体会其中的奥秘。第二,要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具体来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如乐理、和声、曲式分析等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对于音乐欣赏者来说非常重要;其次,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关于音乐作品背景的知识,如关于音乐风格,作曲家生平的简介等;第三,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乐器,如竖笛、口风琴、口琴等,这些都是有利于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作者单位:1、西南大学音乐学院,2、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注释:

①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教育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P6.

②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教育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P6.

③ 音乐美学教程.张前.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P173――174.

④ 音乐美学教程.张前.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P176――177.

⑤ 音乐美学教程.张前.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P179――182.

参考文献

篇10

“多元智能理论”一词首次出现,是在1983年加德纳所著的《智能的结构》中,随后加德纳通过大量的实验不断完善此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最少具有八种智能:

①语言:指能够在口头或书面上灵活准确地运用文字和语言的能力,即人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不同群体对语言智能的表现力有所差异,在作者、记者、演讲家身上,这种能力表现的更为突出;

②逻辑数学:指科学分析、逻辑推理以及数学能力,具备这种智能的人往往有较强的推理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清晰,思维缜密,在数学家、侦探、科学家等群体中逻辑数学智能表现较为突出;

③音乐:指辨别、感受,表达音乐的能力,具有这种智能的人对音乐较为敏感,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与创作才能,在指挥家、作曲家、歌唱家等群体中表现较为明显;

④身体运动:指能够利用身体或者身体的某一部分进行有效的工作以及自身情感的表达,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身体运动智能,但在外科医生、舞蹈家等群体中表现更为突出;

⑤空间:指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空间结构,并能够操作和运用这种结构的能力,拥有这种智能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空间,动手能力强,在建筑师、雕塑家身上表现突出。

多元智能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智能的分布是广泛的,并且受到情境的影响,也就是说智能在存在于人的大脑的同时,也分布在个体在所面对的人和物中,要想真正理解一个人的智能,需要综合考虑个体所处的情境;

②智能包括两种能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个体的创造能力,这一点体现在社会中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个体具有解决问题的智能,要具有能够推动社会以及科学发展的创造智能;

③智能具有多维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某几种独立的智能,这与遗传因素和个体所生存的环境有关,同时同一个体不同智能的发展水平也是有差异的;

④智能是可以不断发展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的智能具有发展潜力,并且受文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人们传统观念以及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否定了以智商衡量智力水平,具有独特的内容与本质,促使人们开始重新评价自身价值,重新认知自己,同时也对人类智商的评定做出了革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二、高中音乐教学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于音乐的重要性,在《晋书?乐志上》一书中有所提及,在这本书中,古人将音乐的“五音”跟人的性情教育连在一起,由此可见,音乐对于一个人性情和节操的陶冶有重要意义。

高中的音乐教育作为教育方针的一个组分,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他教育相比,音乐教育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表现为能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称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个性体现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目的是激发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及鉴赏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

因而音乐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情感性:音乐是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以音乐艺术作为媒介,以审美作为核心,能够准确、细腻地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因而最具有情感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表现性:只有能打动自己的音乐才能感动别人,才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因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表现自我和共同参与的机会,并适时奖励,以此鼓励学生在表现中不断进步;

③创造性:音乐教学中经常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创造的欲望。

此外,音乐教育还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和愉快性。由于音乐教育具有较多的特点,因而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由于传统智能理论以及教学方案的影响,使得音乐教学中存在多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目标:在现阶段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音乐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在教学中所使用的音乐教材具有局限性,音乐作品不能紧贴生活,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教学目标不明确,填鸭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减退;

②教学内容:在我国的音乐课堂上,教学内容杂乱、繁多、陈旧、难度大,并且存在模式化、成人化的趋势,与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没有表现出音乐教育的美学特点,并且缺乏对学生多种智能的针对性开发;

③教学方法:现今的音乐教学模式大部分为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形式过于呆板陈旧,与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脱节,但是,音乐教学的特点要求音乐教学要有体验、感受、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音乐教学的需求。总之,是由于教师未能采用艺术性、高效的教学方法,而影响到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追求和学习欲望。

④教学评价: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音乐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一致,都是重分数,而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这种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正确方向,仅以试卷评价学生,存在片面性,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教育是一种为大学选拔人才的英才型教育,更多的关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音乐教育更大程度上地被忽略,阻碍着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现存的教育理论有关,先进教育理论不仅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提升创造条件,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基于以上对多元智能理论和高中音乐教育的分析,笔者认为,多元智能理论若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必将取得显著成果,现将有关做法总结如下:

①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由上文可得,音乐智能是感知、表达和欣赏音乐的能力,在这项智能之下还包括节奏、演奏和对旋律的敏感等智能,在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现音乐的魅力,指导学生欣赏和鉴赏音乐,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智能;

②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智能:语言文字智能表现在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包括文法、语义学、音韵学等知识技能的理解应用,同时要做到对信息的整合与表达。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智能,可以进行有计划地引导,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比如在授课后,教师可以进行课堂互动,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做一次简短的演讲来推荐分享给全班同学,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而且增强了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得教学在一个相对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表现欲望;

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智能:指个体进行科学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若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个体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一项工作,这种智能包括对主张和陈述,逻辑的关系和方式等内容的敏感程度。音乐所用的语言表达是抽象的,但是音乐人所感知到的情感却是形象的。在音乐教学中,可能多地融入音乐欣赏环节,可以扩宽学生的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智能;

④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空间智能包括对线条、形状以及色彩的感知能力,也包括将个体的空间感知表达出来的能力,音乐是以声音为载体,通过高低不同的声音,快慢变化的节奏来表达情感,具有一定的画面感与感染力。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细心倾听,将自己融入在音乐所表达的情境中,并尽可能地在脑海中展现所感受到的内容。比如在听到嘹亮的军号声时,可以想象太阳升起,军人英姿勃发迎着黎明奔跑;音乐的情感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空间智能是学生创造力的音乐的 这一特性对于培养学生空间智能是具有着重要作用的,这种智能对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基础作用,通过多空间智能的培养,学生对色彩、空间线条的敏感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⑤培养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包括平衡、力量、协调等能力,音乐中,对声音变化也有平衡性、力量感和协调性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心理去感受,因而运用这些心理,可以对学生的运动智能进行锻炼,比如街舞,学生可以用身体诠释和演绎音乐,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