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德育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06-25 17:1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德育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How rare the moon,so round and clear!/With cup in hand,I ask of the blue sky,‘I do not know in the celestial sphere/What name this festive night goes by?’……)
I see the moon with its round light/Is here again for fun tonight./It seeks its playmates on the ground/For in the sky no ones around.……
(我看见圆圆的月亮,今夜又来找人玩耍.它在地面寻找伙伴,因为天上无人将它陪伴……)
融融的月光下、悠扬的古曲中,50名小学生、10名大学生以及20多名美国留学生身着汉服,用英汉双语深情朗诵着我国古代经典宋词《明月几时有》。随后,小学们又用英汉双语流利活泼地诵读了鲍勃・图克(Bob Tucker)的《月亮,我的朋友》。
标准的发音,传神的表演,让应邀来校的西南大学20多位留学生赞不绝口。留学生玛丽观后说:“中英文朗诵,让我真实地触摸到中国古文化精髓,太棒了,太感动了!”而留学生杰克逊则对东西方文化中对月亮的不同意象、不同理解感到惊叹。
这是重庆市北碚区中山路小学“走进中秋”文艺晚会上的一个场景。从这个小小的场景中可以看出中山路小学――这所有着上百年书院历史文化的小学,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用心聆听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音符,深情领略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魅力,探索创新出一条凝聚书院厚重历史、蕴涵现代东西文化的个性教育之道――“中西人文教育”。
聆听传统音符 谱写现代乐章
2002年夏,中山路小学那条140年历史的道路上行走来一位秀外惠中的女性――中山路小学现任校长邓薇。她在这里伫步凝视,满眼里灌注的是位居城市中心却狭小简陋,有着悠久历史却发展滞后的校园。凝视、沉思,沉思、聆听――140年历史的道路述说着看不见的百年沧桑。历史在这里驻足,未来将走向何方?邓薇校长以其敏锐的思维和对历史文化的尊崇将办学目光聚焦于该校“朝阳书院文化”的传承。
中山路小学创建于清朝末年的朝阳书院,以“读书立品,讲求实学,以图上进,以益身心”为办学目标。抗战时期,作为朝阳书院分部的中山路小学,根据精神,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调整办学目标为“激发民族意识,康乐儿童身心,增进必需知能,培养国民道德”。此后的中山路小学一直贯彻“良师兴国,学子振邦”的办学理念。
纵观中山路小学的发展历史,邓校长发现:任何历史条件下,学校都以民族文化为中心,关注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悠久的办学历史所积淀的厚重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定力,中山路小学百年来形成的人文传统必须发扬光大。为此,学校树立了“童蒙养正,涵养大气”的育人理念,开展“国学教育”,以千年国学经典育人立品、益身治心。
历史的传承要跟上时代的足音,聆听、沉思,沉思、环视――当代教育要将视野放之全球,关注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此,邓校长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百年书院,现代校园”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提炼出了“培养具有文化根基和世界眼光的中国人”这一办学目标,确立了通过“双语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求知、育能,为其未来健康幸福生活奠基这一教育重点。从此,中山路小学在“中学为体,以治身心;西学为用,以应世事”的办学理念下,奏响了“国学经典教育”和“汉英双语教学”这一传统音符和现代节奏的交响乐,“立品”、“启智”、“育能”,“健身”、“治心”成为这一现代乐章的主旋律。这种着眼学生未来发展,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高品质教育,正是该校传承朝阳书院“良师兴国,学子振邦”的文化精神,坚持民族根基、放眼国际视野的现代办学理念的最好诠释。
新调曲高和寡 中山坚守独行
“国学立人,双语达人”是中山教育人的理想追求。在“培养具有文化根基和世界眼光的中国人”的办学目标导航下,学校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即将中西文化融为一体,以“国学”、“双学”为两翼,推动学校稳健发展。
“国学”是学生修身、立德、治心的教育,“双语”是学生育能、立世、生存的教育。“双语教学”不仅仅是汉、英两种语言的训练和发展,而是在语言训练中融入东西方文化,以文化育人,培养学生的东方文化的归属感和西方文化的认同感,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跨文化意识。“国学”与“双语”是中西人文教育的融合,也是“办民族特色学校”和“以国际视野办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的综合体现。
然而双语教学在国内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争议大、置疑多。因为它属于比较前沿的教学模式,没有现存经验和规律可循;也因为它缺少师资,推进难度大。因此,人们对中山路小学的双语实验也提出了种种质疑:一所普通小学校,能行吗?一所没有双语教师的学校能成功吗?更何况,此次中山路小学的发展目标是将东西方文化融合,将“国学教育”和“双语教学”同步推进,如同在荆棘中穿行。
但中山人有一种气魄和胆识,他们认为办学要有自己的思路,只要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学校持续发展,有效推动素质教育的,就应该坚持。要有“不管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气魄。“空白处”求生存,“缝隙”中求发展,是中山人“敢为人先”的勇气。他们要把“没有”和“不可能”变成“可能”和“精彩”。在巨大压力和众多困难面前,中山路小学坚定而高昂地唱响着“中西人文教育”之歌。在六年的不辍探索中,她们坚守信念,艰难独行,既欣赏了荆棘中难得的风景,又领略了独行有的魅力。现在中山路小学已成为重庆市100所“国学经典实验学校”、“全国双语教学优秀实验学校”,也是北碚区唯一一所由教委挂牌的双语实验学校。
汉英双语合奏,人文经典传唱
(一)国学经典,传唱东方文化
为弘扬“读书立品”的书院文化、传承和传播中国经典文化,中山路小学提出了“童蒙养正,涵养大气”的德育目标。
教材――与经典同行,培育文化信仰
国学经典,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册册书卷积淀了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为了让学生对久远而晦涩的经典感兴趣,让孩子们认同文化经典,培养文化信仰,中山路小学根据小学生的实际与高校合作编写了国学小学校本教材――《翰林小书院》(1―6年级),将古代经典诗文选录教材,并结合德育工作在教材中开设了相关链接:明镜台、我思我议话经典……古诗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活”了起来。
诵读――与圣人同行,培育儒雅气质
学校每天开设二十分钟的读经课,全校一千多学生参与经典诵读。为了激发学生读经的兴趣,师生开展了快板诵读、节奏诵读、场景表演诵读(《论语》)、游戏诵读、配乐诵读、填歌词演唱诵读等众多诵读方法。这些别开生面的诵读形式,把古老的经典演绎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为了提高诵读质量,学校还开展了大型师生国学诵读竞赛、国学背诵擂台赛、国学课间操等一系列诵读活动。
诵读,是一种方法。读经典意在了解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尊重民族文化,并以文化改变自己的言行,提升品质,从中学会做人。在诵读课中,教师们利用经典,让学生在读中顿悟思考。学校开展了“与圣人同行,伴经典飞翔”大型语言文化节、“读经典,做儒雅中山人”演讲比赛、“国学主题论坛”、“国学思想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弟子规》、《千字文》、《道德经》中涵养习惯、提升品质;在《论语》、《中庸》、《大学》中提升境界、拓宽胸怀;在《老子》、《孟子》、《庄子》、《荀子》中增长智慧,提升道德素养。
交流――与文化同行,培育民族意识
中山路小学把国学经典教育当作一项“文化运动”。它不仅要求师生肩负传承文化经典的责任,还让师生肩负传播经典、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中山人与美、英、非等国留学生开展了“国学文艺节”、“走进中国传统节日”和“广场千人经典诵读”等活动。学生用英汉两种语言向外国友人传播民族经典,让他们参与英汉国学诵读表演,亲身感受我国民族经典的博大精深。在“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中,外国友人被中国文化所感染,他们争相舂糍粑、做月饼、包粽子、包饺子,学剪窗花、学写春联、学踩高跷、学编中国节……最后他们还用生硬的汉语说“中国伟大!”“节日有趣”;用不熟练的毛笔写下“伟大传统”等条幅。在文化传播中,中小师生担当起了文化使者的使命,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双语教学,吟唱西方文明
双语教学,不仅仅是发展英汉两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在发展双语的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教育,让学生拥有“双语、双文、双能、双赢人生”。双语教学以英语为主渠道,实施学科渗透,融入中西文化,实现跨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培育人文精神。
师资――以培训为手段,保障双语教学
师资,是双语教学的瓶颈。中山路小学将研训融为一体,确立了“教研与实践相结合”、“专家与教师相结合”、“双语教师与英语教师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成立校级双语名师工作室培养骨干,送青年教师到高校培训,组建了双语教学培训与研究专家顾问团。
双语教研组来自不同的学科,为了搞好双语教学研究,她们提出了“和而不同写精彩”的团队文化,通过专题研究、案例解析、问题解决等多种方式,探索着双语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现在,双语教师已有5人,有2名教师在全国双语研讨会上的双语示范课获得了专家高度评价。学校2次承办了全市双语研讨活动。双语教师承载使命,努力为培养双语人才做出了贡献。
教材――以文化为基本,强化人文教育
学校在三年级以上开设了双语音乐、双语科学、双语健康课。国内无现成的教材,学校引进国外教材,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了教材的编写。目前已编写出3―6年级双语、音乐、科学、健康校本教材,经过试用修改完善,学校即将正式出版。在自编教材中,教师充分考虑了西方的人文教育内容,例如健康教材中讲授中西方人文的饮食习惯,音乐教材选取了国外许多经典的名曲民歌,通过对这些外国经典文化的学习,以了解他国的风土人情,熏染不同民族的文化。
课堂――以英语为核心,学科渗透文化
双语教学,是以英语为主渠道。英语课堂,是学生信息大量输入的场所;英语词汇,习惯用法的掌握,是双语学科渗透的基础。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校本教研中开展了有效英语课堂的研究。为提高输入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英语教研组开展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小课题研究。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十分注意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有了强烈民族意识的前提下,英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走进西方,了解异国风情、生活习俗,进行国际礼仪教育,举行了“环球之旅”活动、中外英语童谣诵读和英语童谣韵律操等活动。如,童谣因来自于中西方不同国家,也蕴涵着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积淀。童谣源于生活,充满童趣,富有诗情画意,并且韵律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诵读英语童谣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技能,还受到中西文化的熏染,良好的品质在童谣诵读中得到了培育。
双语教学实验,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双语学科渗透课的研究。双语学科课程,是指在非语言学科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渗透英语,教师用半英语或全英语授课,为学生拓展英语运用和学习的空间。这是全新的课程,目前在国内较少现成经验可寻。中山路小学虽然培养了一批双语师资,但双语学科渗透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因此,校长亲自挂帅,与双语教研团队共同探索。
双语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是研究的重点。在学校优秀学科教师和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基本模式,双语课程已基本成熟,教师们的优质课还被推选为全市双语教师培训示范课、全国双语示范研讨课。当然,双语学科渗透课的研究,不仅仅是课堂模式的研究,也不仅仅是英语语言的提高。它还涉及到中西人文教育,国际教育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有国际视野和胸怀,要以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育,要使人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要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进行沟通和对话,学会吸取优质文化的有益成果,学会对自身文化的承续嫁接。特色,要在长期积淀的学校文化中生长出来,建设发展,又反过来表征、凸显学校文化。中山路小学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坚持建设“中西人文教育”的特色,既是该校传统经典文化沉淀的延续,又是现代教育面向世界、传唱人文精神的时代彰显。
时代正行走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教育正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中山路小学正行走在“中西人文”融合之间。我们相信,未来,一所具有民族气质和国际形象的特色学校将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封面人物简介
邓薇,女,现任重庆市北碚区中山路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科研型校长、重庆市百名精彩女性、重庆市骨干校长、重庆市“三八”红旗手。在她优雅高贵的气度、温婉有礼的举止、真诚热情的笑容中,彰显着一位知识女性的人格魅力。
邓薇校长是一位睿智而大气的女校长,更是一位不断挑战自我、勇于开拓创新的管理者。她理念先进、运筹帷幄、勇于创新、办学大气,在短短的9年中,把一所普通的学校带到了重庆市特色学校的高地上。先后吸引了全国各地二十个参观考察团来校学习。被邀在全国、全市、高校、各种校长培训班做“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报告十多次。她以开放的心态办学,以宽广的胸怀传承,将学校特色经验辐射到了全国各地。
篇2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小学语文;结合
现代化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信息技术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认知工具,以便实现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教师必须要能够从教学目标出发,从实际需要出发有的放失地运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媒体设施技术、教育心理技术、教育信息和传播技术、教育管理技术、教育系统技术和教育计划技术的有机综合。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应用,可以全面促进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师生角色、教育思想理论等方面的变革。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促进课程、丰富教学资料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能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和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人类的阅读方式、书写方式、计算方式都与过去大为不同,从不同途径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成为对学生的第一素质要求,这就要求课程内容作相应调整,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课程体系方面,现代教育技术能根据教学和学习需要,组织结构性强的课程内容,满足对知识相关性、连续性、重复性的要求,使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传统课程中受到实验设备、环境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开展的活动课程,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完全可能实现。
现代教育技术还使综合性、创新性和决策性的内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不受学科限制的众多、新奇、快速的信息,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综合性的信息和技术,因而课程必须提供给学生学会判断、决策和创新机会,促使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
其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丰富了课程内容的存储表现形式。传统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以用抽象的文字、图表符号作为载体的教科书为中心。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的传播、存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各种视听材料及多媒体教材的出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不但为学生认识外部世界提供了具体生动形象的观察经验,而且还提供一种近似的模拟环境,使学生与模拟外部世界直接发生作用,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丰富、深化和扩展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和坚持精神,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系统设计的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的层次对教学系统进行设计,能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系统的结构,促进教学内容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用现代信息手段分析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多要素、多个环节的系统化、综合化和最优化。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还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系统分析方法来找出社会需要与学习者目前状况之间的差距,确定学习的需要,分析学习者的具体特征和初始能力起点,从而确定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充分重视学习者的实际需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及时调整培训目标,改革课程内容,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学生的认知方式、丰富教学资源
一方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信息的储存密度增大,教学信息传递的速度、规模增强,教学信息的检索变得极为方便。从时间角度看,信息社会迫使每个人必须终身接受教育,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教育终身化、个体化创造了最佳条件。从空间角度看,地球上任何有技术装备的角落都可以同步地以多媒体形式从世界各名牌大学、博物馆、大图书馆获取各种的信息资源,教学形式将不仅是课堂、板书、讲解、课本、习题、考试,而更多的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支持下的一种个体或群体的交互。教学程序由单一课堂讲授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智能方法为教育者选择各种模式、方法进行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法,有利于改革不适应时展要求的教育方式方法。例如教师要进行多媒体教学,就必须掌握各种媒体的特性、功能,并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去选择、设计、评价和组合运用,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现代教育系统技术不但注重分析学生的认知风格特点,还注重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学经验,使教育者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优良的态度情感,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三、运用多媒体营造浓厚的师生学习氛围
篇3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引发了社会重要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时代重要的标志是计算机等现代化的设备得到了普及,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初中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初中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承担着体育教学过程中介的作用,是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是高中体育教学的基础。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不能充分调动初中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越发显得重要。
1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之相对比有着其自身明显的特点。
1.1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够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无非就是体育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感到厌烦。但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生动活泼,在形式上丰富多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初中生身体及心理发展的特点相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也能够创设多种教学途径,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动性。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增加课堂的效率,在同样的时间内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充分展示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前沿的学科知识。
1.2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初中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转折时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更多的需要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师虽然是体育运动技术传授的实施者,但是体育教师本身技术的局限性导致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运动技能,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就十分必要。初中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必须通过感觉器官,通过教育心理学家的调查发现,人们通过视听手段获得的信息占获得信息总量的绝大多数。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视听功能,能够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1.3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相比较,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分析对比,比如把在授课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动作及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的动作要领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用,让学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初中体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包括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手段、体育教学观念及体育教学模式等。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在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关键在于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如果没有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无从谈起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其中涉及的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手段等。长期以来,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手段单一,方法令学生枯燥无味,运动技术的传授主要通过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但是由于体育教师自身身体条件的局限性,无法向学生传授完美的动作技术,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终身体育意识实际上就是树立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终身体育意识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体育教育就是要初中生能够接受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权利,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能够完成学生运动技能传授的任务,但是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更无法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显示其趣味性、生动性及高效性等特点,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3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结合的策略
3.1 树立信息技术教育的观念
做好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结合,体育教师必须要树立信息技术教育的观念。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体育教学的效果,做好体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主要目的就是要调动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要实现自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学和学生的练的角度出发,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在信息化教学条件的今天,体育教师应当明确自己是体育教学的设计者、学生的帮助者。
3.2 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体育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关键性的因素在于体育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教育素养,提高其教育素养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得以实现,在职培训是常见的有效形式。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应当立足于初中体育教学本身,培训的重点内容应当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新式体育教学模式的领会和思考,做得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有效整合,同时也应当学以致用。培训的具体形式可以通过面试或者远程网络,也可以通过不定期培训、专题讲座等。
3.3 加强体育教学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硬件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已经具备了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硬件条件,但是在广大中小学却普遍缺乏。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的信息化手段,各级学校体育主管行政部门应当具体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通过各种措施实现信息技术硬件建设的需要。首先,学校自身可以通过自己的资金建设硬件设施,以满足学校自身的体育教学的需要。其次,学校也可以通过社会融资的形式进行硬件建设,让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在提高硬件建设的同时,应当提高现有硬件设施的利用率,改善硬件设施的管理方式,为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结合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
3.4 加强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的软件建设
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需要硬件设施,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软件条件,软件的缺乏导致了实际教学效果的贬值。因此,在加强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设施的建设,做好数字化初中体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具体的途径包括:首先可以对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按照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的条件进行改造,建设体育教学的资源库;其次,体育教师可以开发自身的潜力,对自己的课件和教案进行数字化建设。建设体育教学资源库应当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考虑到初中体育教学的需要,考虑到学生实际锻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宏亮.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课堂模式初探[J].教育信息化,2003(5):12-15.
[2]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8-59.
[3]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1):45-48.
篇4
(一)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属于声音与图像的综合作用,高校学生可以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对生动具体的新鲜事物更加容易提起探索欲望以及学习欲望,所以高校音乐教学应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与其他学科不同的课堂环境与氛围。比如: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后可以先播放一段音律优美、情感积极的乐曲,将学生带入到音乐的世界之中,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而且在教室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背景音乐作为衬托,将枯燥的讲课内容与音乐的旋律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以及独特性。又如:在介绍西方音乐历史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同时期的音乐进行背景播放,像《土耳其进行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一边了解中西方音乐发展历程一边感受当时音乐的特点与形式,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而且对于集中注意力也非常有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避免了过去那种枯燥的讲解式教学形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非常重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助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深入的感受音乐魅力,为音乐审美氛围的营造提供帮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教材中的文字、符号、乐谱等形成了教学依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到乏味,这样也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对音乐的偏见,不能很好的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音乐的美,而只是束缚在课本的知识点之中,产生一种学习态度上的消极应对,并且教学材料只能呈现文字、乐谱这些可以看和阅读的知识内容,而对于其中蕴含的关于音乐的实质性的却不能明确的、直白的表达出来,也就是通过听觉所感受到的音乐,它与通过看和读所感受的音乐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色彩图片、新颖的谱面、重点强调的内容引入课堂,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构成音乐的各种声音进行数码形式的采集与编辑,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得到自己想要的音乐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指导音乐形成的具体过程,将听觉与视觉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达到声、韵、义先融合的学习状态,更加深入的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出学生的个体情感,最终实现音乐学习中的领悟,对于教学成果的实现非常有益。
(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除了要选择有艺术价值的表演曲目外,还要注意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广泛性。音乐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对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起到推动的作用,在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内容,不仅要将需要的知识囊括在其中,还应该使课件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直观的、清楚的对学习的音乐知识进行了解,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加入音乐实践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进行足够的音乐欣赏之后,可以通过内容丰富的课件展示的知识去参加更多音乐学习活动。在音乐的表达上就可以对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刻画的音乐形象做一个很好的阐释和展现,比如:在学习民谣《樱花》的时候,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示出日本樱花开放的盛况景象,给学生带来直观、强烈的视觉上的震撼,学生在观赏视频并学习歌曲后可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传统情感的表达。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使得音乐获取的渠道更加广,这就为音乐创造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条件,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加强音乐方面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音乐剧的表演中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动物的角色,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展示动物的活动、习性的视频以及在不同的场合的声音等内容加深了解和体会,为生动形象的塑造角色提供帮助,也使学生进行更加真实的音乐表演创造。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通过录音机、谱例、磁带等工具进行教学,而且课前的准备工作也非常繁琐,耽误了正常的教学时间。这种音乐教学形式对于学生也是一种煎熬,需要耐心的等待,而且由于教学的中断也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甚至失去音乐学习的兴趣,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是极大的阻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科技将声音、画面进行完整、清晰的呈现,而且不会受到空间、时间的影响,也不会耽误课堂教学的时间,只需要简单的几个操作就可以将需要呈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给学生们,实现音乐视听结合的发展效果。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和补充,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真实、完善的教学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增加音乐创造的灵感来源。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需要接受更多方面的音乐知识来对自身的水平进行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将世界各地的音乐相关的内容快速及时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音乐理论转变为更加直观的画面或者声音进行具体分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音乐教学的整合
艺术课程之间都是相同的,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多种艺术形式的整合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艺术的美,感受到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内在联系以及音乐的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融合则是实现这种多形式艺术相互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将音乐课教学作为一个切入点形成影视课、戏剧表演课等教学形式,可以达到艺术的高度融合。比如:在教学中以“黄河”做为主题进行艺术综合课程的教学,首先需要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通过多媒体观看配有轻缓音乐的黄河风光介绍视频,然后结合《黄河船夫曲》进行美术作品《黄河船夫》的欣赏,然后在音乐的衬托下进行形体表演,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通过形体展现出来,如与风浪进行抗争、船夫的坚毅精神等。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对与黄河相关的诗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诵等,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将舞蹈、影视、诗歌等多种艺术进行了整合,在这种变化之中对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刺激,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升华。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音乐教学的情景化
大部分的音乐作品都是进行的具体内容的表示,尤其是歌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对这部分的音乐配上适合的画面,不仅可以诠释音乐想要表达的内容还可以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比如:在进行《长江之歌》这首歌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表现的内容,可以根据这首歌截取一些具有实际表达效果的画面,如长江的源头、奔腾的波涛、灌溉土地等,然后进行重新的编辑,与这首歌曲结合在一起进行观看欣赏,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到“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等歌词的具体意义,也可以更好的挖掘其中的情感,将学生直接带入相似的情景之中,加强学生对歌曲音乐的理解。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的科学化发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介绍不同音区、声部的音色的时候,是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模仿去让学生完全领会掌握,而且也容易出现理解的偏差。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以更加科学的实现音乐知识的教学。比如:在《黄河大合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介绍其中的演唱知识以及进行声部、不同音区音色的划分等内容,然后可以进行教学的拓展,让学生理解独唱、合唱、重唱等演唱形式的区别,而且可以对混声合唱中的四个不同声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些教学内容的实现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也是传统教学形式无法实现的,所以说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必须对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重视,增强两者的有效融合,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水平。
三、结语
篇5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无论从数量、影响程度还是机构的合法性来看,已成为我国小额信贷的主流,代表和反映了我国小额信贷制度的总体特征。从制度绩效来看,该信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村金融的空白,丰富了农村信贷制度的内容,对农村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发展,其风险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小额信贷业务的正常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的表现,构建其防范对策,对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和社会稳定,解决扶贫与追求金融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小额信贷业务的现状
1、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撤离县及县以下基层机构,目前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寥寥无几。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从县域基层以下撤退,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也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与农业农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的风险表现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小额信贷不但具有一般农业贷款的风险(如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而且由于其特殊性,具有一般农业贷款不具备的风险。正是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得农村信用合作社产生“惜贷”的行为。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风险:
与其他贷款不同,小额信贷以其“无需提供贷款抵押”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扶贫功能,降低了抵押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成本。但其缺陷是农信社对“无需提供贷款抵押”要承担一定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从农村信贷机构方面看, 有的农村信贷机构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对信贷人员行为的管制和激励机制,有的农村信贷机构人员素质低下,不能很好地处理小额信贷资金发放和收回过程中的调查、计划、决策、信息处理和风险管理工作,这是导致道德风险的重要原因。从农户方面看,由于受小额信贷无抵押的影响,农户产生依赖思想。一部分农民习惯性地认为,小额信贷是扶贫贷款,是“救济款”,是不需要偿还的或不要利息的政府贴息贷款,还款意识薄弱,抱着能拖就拖的心理。有少数农户从贷款一开始就无还贷念头,存在恶意拖欠行为。由于居住集中,有些农民会效仿自己的邻居、亲朋好友恶意拖欠贷款,甚至不理解主动还贷的行为。还有个别农户把借来的小额信用贷款转手放高利贷以牟取不法利益。有的借用信用证、身份证,冒名借用小额信用贷款。有的“凑零为整”,最终使贷款集中于一家一户。种种情况说明由农户所引发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
2、利率因素:
国际上成功小额贷款的存贷差要高达8%-15%左右。在中国,由于不需要建立新的金融组织来发放小额信贷,加之贷款的方式也较国外简便,因此,成本可能比国外同类贷款低一些,但可能也需要5%-7%左右的利差。在目前农村信用社资金成本在3.5%左右的情况下,贷款利率在8%-10%左右才能使项目自负盈亏。而从实际执行结果看,我国绝大多数小额信贷项目执行的都是低利率政策,都没有从财务自立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一个合理的利率水平。在低利率的情况下,借贷者可能不注重贷款使用的效率,从而导致了高违约。另外,如果利率定得太低,虽对农户有利,却易被非农户或其它部门分割抢占,引发各种腐败现象。这样,真正需要低息扶贫贷款的农户却得不到贷款,而那些富裕农户、工商业者和政府干部反而能得到贷款。他们在获得贷款后往往并不运用于生产经营,按市场利率或灰色市场的高利率转手贷出就能获利。结果造成在低利率政策条件下,社会各阶层都会出来争夺这份资源,往往使贷款难以到达真正的贫困者手中,也使借款者难以产生精心经营的压力和动力。
3、信用评定制度不健全
小额信贷理论认为,农信社贷款对象应是具有一定还款能力和还款愿望的中低收入阶层,我国目前对还款能力和还款愿望的评价是以农户信用等级高低为标准的。因此,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准确度与真实度成为决定还贷率高低的重要环节。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用档案资料不够准确及时,评级带有盲目性;信用评价受多方干扰与影响,如村干部照顾关系评级,带有明显的偏向性,虚报数据和信用等级;评级缺乏复审,呈单一性。信用等级不准确,贷款额度核定不科学,甚至可能造成不够条件获得贷款的人也借此获得贷款。一些地方政府、村委会在协助农信社工作的过程中,认为信用的评定是一件有责无利的份外之事,还有些地方为了获得“信用村(镇)”的荣誉称号,在信用评定工作中不严格把关,这给小额信贷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三、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1、建立和完善小额信贷的激励机制
一是对农户的激励。信用社可根据农户信用等级状况和还款情况,建立动态的数据资料库,对按时还款的农户给予更优惠的服务。二是改变农信社对信贷员的单一激励机制,即由单一的负激励转变为正负激励机制并举。目前,许多农信社实行“三包”(包放、包收、包赔)制度,贷款损失由信贷员赔偿,这虽然不失为强化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实践中由于信贷人员的责权利不对等,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信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导致小额信贷业务严重萎缩。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既要对信贷员实施一定的惩罚制度,又要实施奖励制度,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保证较高的收贷率。三是对信用社的激励。人民银行对收贷率高的信用社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如在分配制度上给予更大的灵活性,在再贷款的安排上给予更优惠的条件等。
2、确定合理的小额信贷利率
要让参与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赢利,这是这些金融机构愿意扩大并持续提供小额信贷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渐深入,银行商业化的程度提高,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如果农村信用社在小额信贷项目中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又得不到有关部门的补助,那么目前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小额信贷工作就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更大规模地深入发展下去。要使参与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赚钱,国际经验证明最关键的因素是利率的高低。小额信贷与银行一般贷款的操作程序不同,有额度小、成本高的特点,因此较高的存贷差才能弥补操作成本。
这里似乎有一个悖论,一方面开展小额信贷的目的在于支持农业、帮助弱势群体,一方面又要收高利率,这里是否存在矛盾?首先,我们应该指出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是商业贷款,并不是政府的扶贫款,不亏损经营是最起码的
企业要求。其次,国内外各种调查几乎一致显示,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能否借到钱,利率稍高一些是完全可以承受的。以3000元的小额信贷为例,高一个百分点的利率,借款者一年要多付出利息30元。这一个百分点对借款者来说不算什么,但对农村信用社来说却是关键所在。
3、建立有效的信用等级评价制度
农户个人信用是信用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的依据,是控制信用社贷款风险的基本要求。第一,要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统一操作规范,提高信用评级的层次和质量,整体推进农村的信用环境建设。第二,要加强与村委的联系,村委会是信用社与农户之间建立信贷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当资金紧缺时可以帮助农户和信用社建立信贷联系,为农户和信用社取得“双赢”的效果做出贡献。由于村“两委”比农信社信贷员更了解本村农户人品、经营能力、经济收入状况、信誉状况等等,他们参与信用户评定和授信额度核定,能有效防范不知情放贷风险。同时,由于信用户评定和授信额度由农信社、村“两委”和村民代表等集体核定,并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在操作程序上可以有效地防范信贷过程中的内部道德风险和信息不清。第三,要加大信用等级评价的硬件投入,健全资料档案,逐项认证审查核实,并且对农户的信用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农户资料要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农户实际情况。第四,要明确评级责任。农户的基本状况及信用反映等由村组干部负责审查把关,并签字负责,信用等级初评由信贷员负责,避免因不负责导致的评级不准确。第五,要严格按照评级标准,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对所有农户都采用统一的标准,以确保评级客观公正。
篇6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本文拟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作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 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学内容)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多增加一个媒体要素,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者灌输给学生。普遍存在问题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然而,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推广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数学教育的普及与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热点,也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认为,有必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研究,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将全部资源,根据完整性,系统性与有序协调的原则进行整体设计,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对学科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创作和信息化处理,使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2、教育学理论
根据教育学的基本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信息技术是创设学习情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根据心理学提出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的理论。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声情并茂,协调学生多种感官的接受能力。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实验,使教师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有关理念。
2、使学生能较熟练的运用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学习。
3、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新型学习方式。
4、通过研究实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新授课教学:目前主要研究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教学)构建“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探究验证――合作交流――应用”新型教学结构,创设一个自由、和谐、生动、有趣、开放的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氛围。
四、研究方法
1.整合教学模式──根据学习任务的具体性质确定学生取向的数学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介人数学课程领域,可以通过新旧数学教学模式的整合促进新数学教学模式的生成,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数学教学价值取向。例如,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这个基本事实的教学而言,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作出任意三角形ABC及其内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D,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再如,在课后学生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复习和巩固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自己决定进度,针对自身情况逐步深人地复习己经学过的知识内容,提高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模式也有了变化,通过主页浏览、E-mail双向异步交流、聊天室双向同步通话、BBS双向同步讨论、同步多媒体环境的虚拟数学教室等数学活动方式,可以让远方的专家、数学教师替代计算机有针对性地帮助数学活动主体,让他们通过交互讨论、合作解决有关复杂的数学问题并在交流活动中使各自的数学能力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2.整合课程内容──从时代性、技术性、教育性出发适时适度地推陈纳新,并有意识地防止无用信息及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泛化和异化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和调整,增加现代科学技术需要的内容并正确反映现代的数学观念,例如,不少国家在其有关文件中提出要减少算术计算的份量,把数学课程中计算活动的侧重点转移到重视运算的意义,恰当的应用、对运算结果合理性的判断以及合理步骤的选择上去。当我们削弱和改革偏、难、繁、旧的代数运算和几何论证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取消学生的代数练习和几何论证,而是要突出基本数学技能训练,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思维、基本数学方法,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泛化表现为滥用信息技术,造成数学课程内容无端庞大,造成学生数学能力实质性下降等不良后果。防止泛化和异化的方法之一就是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不能就内容谈内容,还应结合课程结构考虑课程内容的改革,例如,就几何课程内容改革而言,可借助于信息技术作如下必要调整:尽早地引人解析几何的思想,减少平面几何中有关的教学内容,并突出函数图象和关系、坐标与变换、分形几何等方面的内容等。
最后,教育要现代化,数学新课程改革必须要现代化。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当然也影响着数学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必须在数学课程中体现,而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必将是未来中国数学教育的一个新课标。
参考文献:
[1]章建跃.对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DB/OL〕.人教社 网.http://.on.
篇7
一、“交互白板”概况
电子白板,全称“电子交互白板”,是由硬件电子感应白板和软件白板操作系统集成。它的核心组件由电子感应白板、感应笔、计算机和投影仪组成。
电子感应白板是一块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的大感应屏幕,其作用相当于计算机显示器并代替了传统的黑板。电子感应笔承担电子白板书写笔和计算机鼠标的双重功用,其作用代替传统的粉笔。教师或学生直接用感应笔在白板上操作(相当于传统教学中师生用粉笔在黑板上操作),写字或调用各种资源,然后通过电磁感应反馈到计算机中并迅速通过投影仪投射到电子白板上。
二、交互白板在教学中的一些应用
在没有交互式白板的时候,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操作电脑或写板书,自然而然关注学生就少了,缺少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效果就差了很多。使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如同操作电脑一般的简单,它传承了传统教学的习惯,将授课所需要的基本按钮设置了快捷键置于面板上。例如硬笔、橡皮、返回、存档等。而且面板的设置也跟电脑操作非常相近,白板笔就代替了以前的鼠标,不但可以进行鼠标的操作,如打开课件、播放视频等等,而且可以直接在白板上进行批注、修改。
在讲课中,我有效地利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几种不同性能:书写笔、放大缩小、拖放、聚光灯、幕布显示、局部快照内容存储等,能非常轻松地上课。
1.应用交互白板的“交互”功能,使课堂更具活力
交互白板的应用也可以直接让学生进行白板的操作,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利用白板的交互性和其他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使课堂更具活力,课堂的流程也更加的流畅。例如下题:请你排列的四个重要事件的先后顺序。
以前我们做这种题只能在图片下面标上下标,现在可以让学生用白板的拖放功能,用白板笔进行拖拽,排列这些图片顺序。如果有错误,也不需要恢复,只需要克隆一下,由别的学生来更正就可以。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2.应用交互白板的涂色、书写等功能,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新课改后的历史课堂看重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教师不是要教会学生结果,而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记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尤其是涂色、绘画、书写等功能,更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快捷而便利的平台。如讲《西欧的联合》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西欧联合进程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发挥,在白板上画西欧联合进程图,每个小组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最后全班交流、讨论,进行小组评价。
学生亲身经历了互动交流、协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交互白板的图片存储、PPT等教学资料的灵活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使用交互式白板,充分利用其强大的教学功能,授课就变得异常轻松起来。在讲《西欧的联合》一课中,我有效地利用各种功能,非常轻松地为学生诠释了这一课。
我将事先准备好的授课所需要的图片《欧盟成员国示意图》设定为背景页。上课时,我先打开这张图,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到这张图片上,并好奇地猜测我要为大家讲什么内容。看到学生们充满兴趣的眼神,我的授课激情倍增。我打开事先准备好的课件,播放欧盟盟歌《欢乐颂》序曲,同时显示反映欧盟主要国家景观、风土人情的典型图片,引起了学生们听课的兴趣。我利用放大的功能,放大欧元正反面的图案,让学生观察欧元正反面的图案,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然后让学生在白板上的欧元图案上,圈出欧元正反面的重要图案,圈点时用白板配套的笔,也可以更换笔的颜色。学生对这一点表现出极高的兴趣,都跃跃欲试。
4.应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幕布等功能,启迪学生的智慧
聚光灯等功能可以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目标点上。例如讲《人类历史的黎明》中的《人类进化图》时,我用聚光灯的形式,展示非洲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特征,每讲到一个进化阶段,聚光灯就聚光到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上,学生可以直观而清楚地认识每个阶段古人类的体貌特征。
幕布的使用,在讲美国领土扩张时,我运用交互白板的幕布功能,只露出美国东部的十三个州,把其他地区遮盖起来,然后进行提问:“美国独立后领土有何变化?”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回答完后,移开幕布,使学生对美国领土的变化有个深刻的认识。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幕布功能非常有效地帮助我实现了现场提问。
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了新的教学结构,打造了新的课堂形式,为新课程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地实现了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创新的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2)[J].电化教育研究,2005(05).
[2]王春华.以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3]王龙.亲近教师解放教师[J].中国电化教育,2005(03).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怎样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优点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新授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景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例如,在新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了动漫演示设计:
猪八戒自西天取经回到了高老庄,从高员外手里接下了高老庄集团,摇身一变成了CEO。可好景不长,便因资金周转不灵而陷入窘境,急需大量资金投入,于是就找孙悟空帮忙。悟空一口答应:“行!我每天投资100万元,连续一个月(30天)。但是有一个条件:作为回报,从投资的之日起你必须第一天返还给我1元,第二天返还给我2元,第三天返还给我4元即后一天返还为前一天返还的2倍。”八戒听了,心里打起了小算盘:“第一天支出1元,收入100万元;第二天:支出2元,收入100万元,第三天:支出4元,收入100万元,哇,发财了。”
教师提问:假如你是高老庄集团企划部的高参,请你帮八戒分析一下,按照悟空的投资方式,30天后八戒能吸纳多少投资?又该返还给悟空多少钱?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态演示,降低思维难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在“图象变换”教学中,对于图象变换的动态过程的演示,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难以应对,只能作出变换前后的图象进行比较。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仍然感悟不深,容易产生疲劳感。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优势,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闪烁功能、彩色功能等,将图象变换的动态过程进行演示,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降低思维难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知识由图形化向数字、符号化的顺利转化。
例如,在“函数的图象”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编译程序,在计算机屏幕上展现由的图象经相位、周期、振幅等变换得到图象的动态过程。同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认识误区,通过图象的闪烁和不同色彩,清晰明示改变相位、周期变换的顺序所带来的不同。学生在兴奋、愉快的情景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3.交互控制,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可编写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课件,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编写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或重复练习,或给予必要表扬鼓励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层层推进,趣交融,学生情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效果非常好。多媒体应用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带娱乐性的人机交流,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速”之目的。
4.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益
多媒体所承载的信息量巨大,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例如,对于章节知识网络的构建、函数应用举例、小题训练、利用几何方法解线性规划问题等,利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比较费时;若改用多媒体课件,则既省时又高效,还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思考、讨论和拓展。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注意事项
1.背景的合理选择
教师制作课件时会对背景尽量设计得漂亮一点,但不能过于花哨。因为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益,若幻灯片的背景过于花哨,会扰乱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若集中在花哨的画面和动画上,而应掌握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反倒被忽视了,适得其反。经实践证明,幻灯片的背景还是采用白底较佳。在教室里白底黑字清晰明了,还能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2.与板书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各有各的长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决不能全盘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而“一鼠走天下”。比如,板书在数学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
(1)做练习时屏幕与板书结合使用。在学生做基础巩固练习时可采用屏幕教学,跟学生对答案、纠错。而“知识迁移”与“综合运用”题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要求有所提高,通过解题过程可以反映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和逻辑推理能力等综合素质。此时,有必要调整教学手段,让学生上黑板解题,教师巡视,收集反馈信息,或个别释疑。然后,教师对照黑板上的解题过程进行讲评。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结合自己的解法取长补短,各有所获。若改用多媒体演示解题步骤,由于幻灯片停留时间太短,学生的思维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他们将会着急、厌烦,有时候甚至放弃。长期如此,将严重挫伤部分学生的自信心。
若一题多解,对于其他同学已找到的解法,其解题思路或过程可采用多媒体演示,便于节省时间,增大容量,拓展思维空间。
篇9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丰富的教学内容会产生强的感染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如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边讲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从而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最后让学生思考测量金字塔高度原理。
二、动静结合,发现和理解规律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的特点。这样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中,采用制图软件画出函数图象,然后拖动图象上任意一点,让学生观察、讨论,看学生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这样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看到直观的图象并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很容易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多样练习,拓展视野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 面点教学 整合效果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面点教学整合的形式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给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对于面点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体现以下两种形式。
1.网络课的教学
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在微机课上教师教会学生怎么上网搜索面点制作方面的文本、图片和视频,如何赏析精美的面点图片,以及如何获取相关的网络资源。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班级QQ群,让他们在群里或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和视频,或展示自己的作品,再组织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讨论、研究、评价。还可以介绍学生访问一些面点制作的网站、博客,让学生自由浏览面点方面的知识及信息。让他们去了解面点,热爱面点,对面点制作感兴趣,从而对面点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枯燥的面点理论知识的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平台。
2.课件的运用
在面点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件的形式讲解面点课程中相对枯燥的知识,如面点基础知识、面点原料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利用课件中视频、动画的讲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原本单一的讲解变得生动具体,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而对于一些成型手法较难掌握的面点,也可以事先录制视频,将老师的成型手法进行分解,对所有动作做详细分析和解说,让学生从中领悟到面点成型的关键所在。并将视频上传到学习资源网上,让学生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自主进行学习,直至掌握技能。这样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强度,减少老师的重复操作示范和讲解,提高授课效率。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面点教学整合后的优点
1.在创设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兴趣
学生只有对一项事情感兴趣,才会用心去做。在面点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兴趣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有了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面点中的一些抽象、复杂的内容运用实践操作及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为教学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将文字、图像融为一体,把学生带入色彩缤纷的境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面点的起始课上,可以通过播放面点制作的录像,展示精制的点心图片、烹饪大赛情况及获奖作品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对面点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对本专业产生深厚的兴趣。当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望后,教师必须以趣导学和以趣励学,趁热打铁,让学生每一节课始终保持旺盛的求
知欲。
2.在感知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能突破难点
在面点教学中,有些品种的制作技术难度较大,学生不能及时掌握操作要领,必须反复摸索,多加练习才能悟出其中的奥秘。这往往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将信息技术运用的面点教学中,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月牙蒸饺的教学中,成型手势上有点难掌握,可以事先录制视频制作成课件,将每一步操作过程进行分解,对每一步操作要领进行讲解,从托皮的手势,上馅的方法,到右手拇指与食指捏制的位置,推的高度、捏的深度,制品的要求等进行分步讲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随时比较手法,这样对操作难点的掌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3.在拓展教材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开阔视野
在面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将突破以往所规定的项目内容,更加关注内容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面点技能的内容都应该成为面点课的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能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季节的变化合理组配面点,掌握更新面点制作的技能。如在学习“四喜饺”时,给学生一个思考:能不能在制作“四喜饺”的某个环节稍作变化,从而产生一些新变化。这时学生就会通过思考,通过上网浏览获取知识,延伸出了一个孔的眉毛饺、二个孔的金鱼饺、三个孔的一品饺、五个孔的梅花饺等等,并认识到它们的变化在于孔洞的变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练习的内容。校园网络的应用能让他们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