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25 17:1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

篇1

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中,能“动”本是天性。只有动起来,学生的兴趣才会被体现出来。依照音乐教学的要求,遵循“有乐而教”的理念,主动去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对音符时值的认知、表达、运用中来。在日常生活中,射箭、比赛中的节奏、动物跑步等,都可以被用来帮助学生对音符时值的理解。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相关动作、节奏形成模仿、理解。不仅使得课堂内容充实起来,更使得学生自身参与到节奏培养的习惯中来。

二、以肢体为语,于动作中体验节奏

在音乐教学中,肢体语言即为利用肢体部位的伸展、节律性抖动来传达出音乐理解、态度等。结合小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肢体语言的丰富性来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教师、同学的肢体表达中,感受着节奏,并形成了对节奏的惯性感知。在科达伊关于音乐教育的论述中,肢体语言被固定在学生所喜爱的游戏上。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肢体语言,感知节奏、欣赏韵律,其音乐感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一)肢体语言之“声势”奥耳夫认为,在设计节奏活动时,要注重将最为简单、最为便捷的动作做出来,并于节奏声音中进行节奏训练。这就是所谓“音乐声势”。这些动作可以是拍手、可以是跺脚,还可以是拍腿、踏步等。“声势”的利用,将使得节奏感在小学生身上得以理解、培养。学生的听觉因之集中,学生的反应因之敏捷。

(二)肢体语言之“律动”在日常生活中,肢体律动是儿童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手段。音乐教师可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将身体动作等融入其中,以达到“学生理解音乐,感知节奏”的课堂目的。笔者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将一些音乐的快慢、延续、强弱及终止等作为引导性内容,对其实施“乐曲欣赏”教育,选择节奏感明显的乐曲作为欣赏内容,并依照音乐来对肢体的律动特征等进行编制。要求学生在欣赏时,也加入自己的理解、想象,如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来感受行走规律、听到《小夜曲》的幽美来模仿飞翔的飘然等。幼儿在这些节奏训练间,真正做到了节奏的自我表达。可继续让儿童的手脚头颈腰都参与到律动中来。如此切合学生实际的表演,将极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借助肢体语言的灵活参与,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最大宣泄,表现能力大增。当然,在肢体语言中,演绎舞蹈、演奏指挥等也在音乐教学的可用之列。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其他科目教师的基本素质外,就是还要有一颗发现美、巧妙演绎美的能力。将肢体语言用于课堂,课堂必定更为活泼、有趣、高效。

三、以乐器为法,于打击中强化节奏

在打击乐器中,一些清脆的声响、低沉的节奏等,体现出丰富的声音美感。这些打击乐器,将会成为小学生兴趣的触法点。笔者建议,在音乐教学时,可以将打击乐器作为结合性的手段,贯之于节奏训练中。小学低段学生,我们可以从认识打击乐器开始,并对其分类、属性及用途等,作为简单知识加以介绍,同时,通过演绎打击乐器,让学生初步感知打击乐器的魅力,培养打击美感。小学中高段学生,我们须保证学生对打击乐器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寻找自己的打击乐器,如饼干盒、矿泉水瓶、金铃儿或者碗筷等……这些奇特的声音将为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足以丰富的教材。学生在选出自己的打击乐器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回教室,到课堂去演示自己的成果。他们轮流展示打击乐器,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更为浓厚,节奏感也在打击乐中得以加强。教师还可以从这些打击乐器中获取灵感,并进行编排,组织学生尝试练习并演绎“自然交响乐”。学生在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音乐节奏感的魅力,不仅培养起音乐感知能力,更能够引导其形成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其细心观察的习惯,为其创作打开兴趣之门。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054-01

一、引言

小学是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重要阶段,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把握音乐节奏感的能力并不强。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笔者采取了一些措施:借助肢体动作来培养节奏感、利用形象化音乐来培养节奏感、运用演奏技巧来培养节奏感,这也是本文论述的切入点,希望对大家的日常教学和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一)借助肢体动作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动作音乐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是利用声势进行节奏感的训练。声势指的是把身体当作乐器,身体产生动作,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相互配合,发出有节奏感的声音。这些动作包括拍腿、捻指、跺脚、拍手等,这些动作大多简单,不需要特别的学习,利用这些动作发出的声音进行节奏教学,不仅能活跃教学氛围,还能使得学生感知和掌握节奏。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声势来把握节奏和强弱,替换单调的数拍子的节奏练习法,比如第一拍捻指,第二拍拍手,第三拍拍腿,第四拍跺脚,这样就使得音乐的节奏能通过身体表现出来,把对抽象节奏的记忆转化为对具体肢体动作的记忆[1]。同时,老师应引导学生要适当地运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现音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避免演奏过于单调、死板。

(二)利用形象化音乐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相对于形式音乐或情感音乐,形象化的音乐更加普遍。形象化就是能借助文学、绘画来理解音乐,这种音乐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把抽象化的音乐转化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形成即视感。在中国古代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中,“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正好揭示了利用视觉形象同样能实现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比如,如果我们在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能结合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那么我们对民歌所要表达的内容将会有一个更加形象的理解[2]。音乐本身是无任何形象的,它只是一系列能引起人们感情共鸣的声音组合体,每一次思维和感受的微妙变化都可能会产生一种感情,单纯地以语言和文字很难准确地描绘这些感情,也更难描绘音乐。而借助于形象,可以把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形象化,使音乐变得既可意会又可言传,使音乐由感性向理性转变。总之,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形象化的音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悟,让他们更容易找到音乐的节奏。

(三)运用演奏技巧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有部分学生开始进行系统的音乐学习,比如定期参加校外的钢琴培训班、手风琴教学班等,并且当前的小学教学设备也在逐步完善,这都使我们运用演奏技巧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成为可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乐器设备进行教学,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弹奏技巧,引导学生结合弹奏动作想象生活中的具体景象,在锻炼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由于钢琴在弹奏的过程中是一系列动作的组合,如果我们注意观察这些动作,就会发现其生活中的影子。比如钢琴弹奏过程中的“小鸡吃米”动作,尽管这套动作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我们在弹奏的过程中能结合现实生活中小鸡吃米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相信学生能很快把握住音乐的节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对弹奏感的把握不得要领,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引导学生观察演奏动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动作要领进行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把演奏节奏和音乐节奏结合起来,教学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

不过,由于成长环境的限制,学生并不是都见过现实生活中的意象。城镇学生大部分没有见过现实生活中的小鸡啄米是个什么样子,所以老师在锻炼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应首先能保证学生能见过“小鸡啄米”,运用多媒体放映相关的视频影像,让学生对里面的动作认真观察,讲解动作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更加准确。

三、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音乐知识的任务,也是学生音乐能力的启蒙阶段。节奏感的培养无论对当前的音乐教学还是对学生未来音乐道路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总之,节奏感是音乐学习的必备素质,是开启音乐世界的钥匙,是我国音乐教学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毋丽娜.浅析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J].东方青年・教师,2013,(20):196-196,197.

[2]张宁.音乐教学中低年级孩子节奏感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1):151-151,88.

[3]王月剑.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J].新课程・下旬,2014,(6):113-113.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

节奏作为组成音乐的元素,是整体音乐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音乐当中是不可能缺少节奏的。如果节奏不对,那么音乐的整体意义和内涵就无法体现。故而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节奏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对学生节奏训练要引起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使音乐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对节奏的兴趣

小学生处于孩童时代,对于被动接受的知识往往十分抵触,这时就需要音乐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能在主观上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学习的冲动,那么学生也就有兴趣、有能力去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想让学生在节奏感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就一定要让学生对节奏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各种活动都围绕着听觉展开,因此,节奏训练一定要从听觉训练开始,使学生通过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去感受节奏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水乡》这一课程当中的歌曲《采菱》时,教师可以先教会学生怎样演唱,先熟悉歌曲。在学生对节奏和旋律有一个基本掌握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述歌曲的背景,以及这首水乡民歌所具有的地方特色风格与节奏特点,在理解了节奏的时候,还可以运用以手打节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得到节奏的训练。这样做学生一定可以对音乐的节奏产生极大的兴趣。

二、将节奏与生活巧妙结合

学生对于节奏非常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但是,节奏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许多方面都有体现,为了降低学生对于节奏的理解难度,教师一定要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节奏引入课堂当中来,这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之余,对学习节奏还有了一个更加简单的渠道。

例如,汽车、火车的声音,动物的叫声,走路的声音以及机器运行的声音,这些都有一定的节奏,教师可以通过筛选,将这些声音的节奏引入课堂,有助于学生的节奏训练。日常生活中这些事物的节奏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当中学到知识,对节奏有一个高度的掌握。

三、将节奏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

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做游戏时接触到的知识往往会在其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如果环境过分枯燥,孩子没有兴趣,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就会大大降低。所以,要想让学生对抽象的节奏产生兴趣,要让学生理解节奏,就一定要把节奏融入学生的日常游戏中,用游戏化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孩子对节奏感知的兴趣,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教学歌曲《躲猫猫》时,教师就可以让大家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对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有了一定认识以后进行躲猫猫的游戏,热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一定可以加深学习的印象,得到更好的节奏训练。

四、将节奏与语言结合起来

除了音乐有一定的节奏,语言也具有一定的节奏,语言当中所带有的节奏也有一定的艺术性,如果能够好好利用,对于音乐节奏的训练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因为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本工具,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因此从语言节奏入手,使学生在掌握了语言节奏之后再去掌握音乐节奏,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学生音乐节奏训练的难度。所以说,一定要把语言节奏的作用好好发挥出来。

五、运用打击乐培养节奏感

打击乐器一般体型较小,且使用简单、便捷,小学生掌握起来也毫无难度,而且打击乐器有着各种各样的外观与声音,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根据这种情况,教师要把打击乐器利用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感受不同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质和音色,且伴奏时学生打击的力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这时音色会发生微小的变化。打击乐器如此丰富的变化,肯定会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学生沉浸在这种好奇和快乐之中的同时,无形之中就强化了节奏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时,教师就可以在歌曲教学环节结束之后,为了强化音乐节奏的训练,将打击乐器运用起来,让学生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一定会争先恐后地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对于活跃课堂氛围也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节奏训练。不仅如此,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创造力也是一种培养,使学生更加热爱小学音乐课程。可见,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正确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这不仅有助于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使学生对于音乐的节奏美感有一个更深的体会。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用更好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⒖嘉南祝

篇4

关键词:音乐课堂;节奏训练;节奏教学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音乐的骨架,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以下是我在节奏教学中的一些探索性做法,有的是自己摸索的、有的是借鉴别人的。

一、节奏训练的低段

1.节奏的模仿练习

低段的儿童,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在抽象呆板的节奏符号上,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来激发他们对音乐节奏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欲望,才能有效地诱发学习的动机。

2.节奏律动游戏

音乐教学中,老师一般要求学生端正、安静地坐着学,然而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通常表现为爱动,喜欢参与活动、游戏和表现自己。我认为可以尝试把节奏与动作相结合,指导学生玩节奏律动游戏,看到不同的节奏就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

二、节奏训练的中高段

节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灵活运用,就是要在低段的基础上将训练进一步加深,可在中、高段尝试学习较复杂的节奏并进行运用。

1.节奏能力的培养

(1)有节奏地说话

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人类的语言,人类的语言本身已含有生动、丰富而微妙的节奏。

(2)节奏的镜子练习

老师可以利用手、肩、臂、腰、脚等身体各个部位,拍击不同动作的节奏,同时要学生把节奏像照镜子一样重复一遍,把单项活动变成多项活动,这样既丰富了节奏的内涵,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2.节拍的学习

(1)感受重音

重拍音的感知是学习节拍的基础,也是对听觉的一种训练。老师在鼓上或桌上敲击,以四拍为一个单位,每个四拍中都有一个不同的重拍音。

(2)感受速度

在音乐声中列队进行,让学生感受进行的速度:做摇篮、划船或者模仿在风中摇摆的树枝等动作,感受三拍子柔和的音乐速度。

(3)情感的表现

在教学中让学生随着音乐的速度、重音等的不断变化作出相应的动作及情绪变化。比如,不同音乐形象对比;老师选择几首短小的或情绪方面有较明显的主题的音乐,连续播放或演奏,学生跟着音乐自由做动作,表现出乐曲的音乐形象、情绪等特点。

有了以上这些感性认识阶段的训练,然后老师再逐步通过划拍、击拍、划节奏等训练,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样他们就能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各种不同的节奏。

篇5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

依据专家研究,音乐中最先引起人们共鸣的就是音乐的韵律,因此,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节奏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够灵活地掌握节奏,为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必须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加强节奏感的培养和训练。小学的音乐教学,想要着重加强学生的节奏练习,就需要每一位音乐教师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将音乐知识的传授融入音乐实践中去,从基础音符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本文对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对加强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在中国,音乐是一门被边缘化的学科,音乐教育的随意性很大,在很多学校音乐课就是教学生唱歌。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几种现状:(1)课程形同虚设,许多学校忽视音乐课,在课改不断推进的现在,艺术教育却被忽视,这样的教育需要反思。(2)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太大,现今的音乐教学普遍没有目标,随意性太大,许多教师认识不到音乐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3)音乐教师倦怠现象普遍发生,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的压力增大。想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节奏感,以达到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二、培养学生音乐感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参与节奏活动的兴趣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育健康的人格,但我们的音乐教育现状是教学手段单一,死板的灌输性学习,音乐课堂死气沉沉,应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在节奏学习方面的兴趣,在日常的音乐学习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教师要用行动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多接触音乐,教师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去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将节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激起学生对节奏的兴趣。节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小鸡“叽叽叽”、大公鸡“喔喔喔―”、小猫咪“喵呜―喵呜―”叫的声音;下雨时“滴答,滴答”、刮大风时“呼―呼―”,小河流水“哗啦哗啦”的声音都是具体形象的节奏,在《四季放歌》这一课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中的四季变化给音乐创作带来了灵感,我们日常所见的四季变化就是一首歌。这样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将难以理解的音乐内涵具象为可见的事物。虽然学生对“节奏”可能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够感受到节奏,对“节奏”产生了兴趣,为节奏感的进一步培养打下了基础。

(二)利用节奏图谱生动形象地学习节奏

在音乐学习中,五线谱和简谱可以将音乐形象、具体化,但图谱的学习十分枯燥,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就要采取措施用生动形象的图形代替传统的图谱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理解,更好地学习节奏。例如我们可以用一块蛋糕表示一拍,半块蛋糕表示半拍,学生就会记忆深刻。在《雨中曲》这一课中,可以用大雨点表示强音,用小雨点表示弱音,这样生动形象的图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节奏的强弱不同。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将本课的图谱画出来,再将学生画的图谱分发下去,并根据图谱演唱《雨中曲》。又如,教师可以将五线谱中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用不同颜色的小手绢表示出来,然后再将手绢系在不同高度的绳子上,用这些绳子和手绢表示五线谱,学生在教师播放音乐时按照音乐的节奏跳过去,跳对的学生就可以拿到一些小奖品,这样就能够大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要做到教法得当,从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对节奏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做到张弛有度,教学收放自如,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重视音乐科目的学习。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发掘学生感受节奏的能力,探索出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最高的效益的教学方法,培养出全面发展且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姜燕.培养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感[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篇6

一、改变方法,激发兴趣学节奏

传统的节奏训练,往往是抽象而单纯地讲解音符时值与名称,用反复拍打的方法进行教学,导致学生讨厌节奏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针对传统节奏教学的弊病,我尝试采用探索学习法与兴趣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利用好学生探索的心理,把节奏训练寓于趣味游戏中,学生能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各种节奏型。如在节奏训练《钟》的探索中,我没有逐一让学生机械模仿演奏,而是把碰铃、三角铁、双响筒3种乐器和3种节奏类型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自己探索着去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

时针(三角铁)× ― × ― |× ― × ― ||

分针(双响筒)× × × × |× × × × ||

秒针(碰 铃) ×× ×× ×× ×× |×× ×× ××

×× ||

然后以6人为一组、其中3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同学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式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就喜欢节奏训练了。

二、自主动手,制作乐器敲节奏

学生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后,都表现出对打击乐器的浓厚兴趣,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节奏的积极性,于是我就告诉他们打击乐器可以在自己的身边发掘、自己制作。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利用矿泉水瓶装入沙子制成沙捶,既简单、耐用,又与购买的沙捶音色相近。同时要求学生动脑动手自己去创造有特色的打击乐器。三两天的时间,有的学生在矿泉水瓶里装些水来当水球;有的学生把家里的大铁钉带来,两个钉子清脆的碰击声一点儿也不亚于碰铃;还有的同学把几双筷子绑住一头,互相碰击发出清脆的声音;有的用啤酒瓶盖或塑料瓶盖做成响板,虽然比较粗糙,但非常有创意;还有用包装盒和小铃铛做成了串铃, 声音非常清脆,形状也很漂亮。

我们让这些简易乐器进课堂的初衷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单纯学会制作打击乐器, 而是想通过这样的一种适合学生心理、提升学习兴趣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这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如在一些三拍子歌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熟悉3拍子节奏,我引导学生用废车铃充当三角铁,用装了米的矿泉水瓶充当沙锤。废车铃演奏第一拍,矿泉水瓶演奏第二、三拍,从而更能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这样不但学生节奏感增强很多,而且学习歌曲特别专注。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在演奏过程中锻炼了合作能力。

三、变换速度,读着歌谣拍节奏

变换速度学节奏,可以让学生通过速度快慢的变化来体验节奏,配合拍手的动作来提高他们对各种节奏的反应速度。教师可通过“体态律动”,如拍手、走、跑、跳、队列行进、摇摆等训练学生的节奏。

“|× ×|× ×|”可以让学生用走来感觉慢速节奏;“|×× ××|×× ××|”可以让学生用跑来获得快速八分音符的节奏感。

除了用身体来感受节奏,还可以通过朗读歌谣来感受。如《两只老虎》是儿童都很熟悉的歌谣,要求第一遍按以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慢速朗读:

×× ××|×× ××|×× ×-|×× ×-|×××× ××|

两只 老虎 两只 老虎, 跑得 快跑得 快, 一只没有 耳 朵,

×××× ××|×× × |×× ×

一只没有 尾巴, 真奇 怪真奇 怪。

第二遍可以在第一遍的基础上加快一倍速度朗读,以此类推,这样加快速度朗读节奏,不仅提高了学习节奏的训练效果,还培养了学生数拍子,打拍子的习惯。

四、创编词句,结合生活读节奏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在创编时要突出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

1.模仿声音练习。

公鸡叫× × |×-母鸡叫×× × |×× ×

喔 喔喔咯咯 嗒咯咯 嗒

布谷鸟叫××・|××・ 小鸡叫 ×× ××|×× ××

咕咕 咕咕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2.师生创编练习。

在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各种内容运用节奏有序地编排起来,让他们读一读、拍一拍,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熟悉、掌握节奏。

如:老师先做示范创编:×× ××|× ×|×× ×

我向 妈妈要 了 五角 钱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种节奏来创编,我向 小明|借 了|一支 笔

学生会越编越多,越编越好,课堂沉浸在活泼欢快的音乐气氛中。这种“创编词句”的节奏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还培养了学生的即兴创编的能力。

3.实践运用练习。

篇7

关键词:高校音乐;节奏训练;途径

节奏是高校音乐教学的主要组成,高校音乐的学习和节奏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能够培养他们的节奏感以及乐感,锻炼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推动学生的健全发展。而为了保证音乐教学当中节奏训练的效果,高校音乐教师必须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音乐教学要求,提出节奏训练的有效途径与创新方法,构建高效的音乐教育课堂。

一、借助身体节奏开展节奏训练

高校的音乐教育当中,为了增强节奏训练的趣味性以及时效性,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恰当的选用声势活动教学手段来展开节奏训练教学,增强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锻炼,要求学生借助身体节奏来开展简单有效的训练活动。为了引导学生把握身体节奏训练的重点,发挥声势活动教学的价值,高校音乐教师可以采用示范以及直观呈现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音乐节奏图谱,并引导学生利用身体部位开展发声训练,比方说拍手、跺脚、捻指头等。如果学生能够对身体节奏进行有效的把握,那么就能够逐步体会节奏训练的意义以及乐趣。借助身体节奏来开展节奏训练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当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注意力以及记忆力意义重大。但是要是必须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节奏训练活动的展开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状况,并且合理把控好训练时间。

二、积极开展运动形式节奏训练

高校音乐教学当中的节奏训练方法多种多样,而在诸多的方法当中,重复训练法占据主要地位,属于运动形式的节奏训练途径。这样的训练方法能够推动学生肌肉感觉记忆能力的形成,指导学生把握节奏训练的要点以及难点,这样学生才能够具备完整的音乐学习思路和思维,降低教师教学指导的难度。圆形节奏训练方法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训练手段,对于学生节奏能力的综合发展和音乐技能掌握水平的提高来说有着推动作用。对此,高校音乐教师可以把圆形节奏训练方法作为达标辅导手段,做到寓教于乐,通过运动形式的节奏锻炼让学生发现节奏学习的美感以及魅力。在教学的初始阶段,高校音乐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单独辅导,因为在这一阶段学生还没有打好节奏学习的基础,很多学生由于无法掌握节奏训练的方法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到后续的学习。通过教师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能够保证学生整体适应训练节奏。之后可以再引导学生全体进行系统性的节奏训练实践,充分发挥运动形式节奏训练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实施联想式的节奏训练

高校音乐教育当中的节奏训练不仅仅要促进学生节奏感的形成,还需要让学生具备音乐思维和良好的音乐想象力,这样学生对于节奏图谱的理解能力才能够有所增强,最大化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强化学生的创造力。而要想满足以上教学目标,高校音乐教师要注重组织实施联想式的节奏训练方法,为学生搭建想象和联想的学习平台。具体而言,高校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有关于节奏训练的教学资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来促进学生正确的表达出自身对于音乐节奏联想的感受,更好的感悟音乐节奏的魅力所在。联想式的节奏训练方法可以划分成三个类型,分别是动作联想、语言联想和画面联想。也就是借助相应的动作、语言以及绘画形式让学生展开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完善学生的音乐思维,进一步深化以及升华学生对于节奏图谱的理解与感悟力,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潜能和想象力激。

四、利用作品鉴赏加强节奏训练

高校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完善的音乐鉴赏能力,而同样的作品鉴赏也是节奏训练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终极训练目标的达成意义重大。因此,高校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作品鉴赏教学活动来强化对学生的节奏训练,在这其中恰当的选择音乐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为了调动起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教师可以选择当前十分流行,而且节奏分析难度相对较大的作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节奏分析和把握能力,完善音乐审美,领悟音乐作品当中的深刻精神内涵。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要提高对音乐教学当中节奏训练的重视,恰当的运用节奏训练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节奏感、乐感,促进学生音乐潜能的发挥,为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个人综合素养的提高搭建良好的平台。高校音乐教师需要把握节奏训练的要点,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循序渐进的节奏训练途径和手段提高节奏训练效果,保障高校音乐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德军.探究音乐课堂节奏教学的训练方法[J].艺术品鉴,2015,10:284.

篇8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培养;实践

音乐在我们生活里面属于娱乐的一种方式,可以陶冶我们精神情操,传递人们内心的情感。音乐是一种易于接受、通俗易懂的的表达形式,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然而小学音乐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需要重视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把握和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力,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

首先,音乐节奏训练能够加强小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参加过演唱会的人都知道,当歌手在台上激情的表演的时候,或者唱到节奏感较快的歌曲的时候,台下的观众都会随着歌曲动起来。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只有准确的掌握音乐节奏感才能更加深入生动的理解音乐的魅力从而使情感产生共鸣。除此之外,音乐节奏和生活有密切联系,例如舞蹈演员需要准确的掌握好音乐等节奏才能更好的表现舞蹈。其次,节奏训练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小学生在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时候,如果能熟悉新歌曲的节奏,就能准确的记忆音符的长短。当我们听到自己熟悉的音乐时,就会情不自禁跟着节奏一起摆动。如果能掌握音乐的节奏感,这样再随着歌曲哼唱时更能美好的表达情感,同时也能激发对于音乐的热情。音乐是一种充满旋律和节奏感的艺术,较强节奏感的音乐能激发人们内心的情绪。一个人的音乐感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再次,节奏训练能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良好的音乐培养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和创造力,让学生毫无保留释放内心的激情,提升学生对待事物的专注度。音乐包含了节奏、旋律、和声音。然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力,节奏有快慢之分,快的节奏能激发内心的激情,慢的节奏能让内心平静。同时节奏的训练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艺术能力激发左脑的发育,更有利于小学生左右脑的平衡发育。最后,老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同的节奏感能激发听众不同的情绪。节奏的特点是:明快、活泼、震撼、有代入感,老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训练方式,通过有趣的训练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能正确掌握音乐节奏感时学生就能情不自禁的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小学生音乐节奏感训练的方式

加强小学生的音乐兴趣训练能够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在音乐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处于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小学生都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硬生生的教授课本知识,而是让学生内心由衷的爱好音乐。比如平时多给学生听听好听的歌曲、听听大自然的声音等。只有让小学生热爱上音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听力训练是是培养小学生节奏感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能够更加深刻的让学生体会到节奏感的乐趣。小学生可以闭上眼睛专心跟着曲子的节奏停顿,掌握好节奏的快慢和旋律转变强弱。经常进行听力训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爱好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思考。为了提高学生音乐节奏训练的效果,老师可以带学生去户外去听听大自然的声音,比如小鸟、风的声音、雨的声音等等,并让学生将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并联想到此时声音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安排一件隔音效果较好的房间,然后播放一首节奏较慢的曲子,循序渐进到节奏较快到曲子。通过音乐不同的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在小学生音乐节奏感培养中,主动改变对于音乐节奏感的意识相当重要。更需要明白音乐节奏是音乐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心声的流露。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跟着不同旋律的音乐击打节拍,不断的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因为每首歌曲的节奏不一样,学生训练节拍击打时候会有快节拍、慢节拍等。通过这样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感意识。刚开始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做,能够熟练的掌握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击打不同节奏的音乐。设计有趣的音乐教学方式,传统的书本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需要的是创新式、灵活式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的学生都能活跃起来,激发学习的乐趣。只有通过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小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利用乐器进行音乐节奏练习。乐器是优美韵律的载体,老师可以通过乐器的表演激发学生节奏感的把握。将乐器引入课堂教学,既改变了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又为课堂增添了音乐色彩。老师通过乐器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听到音乐,更能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对于小学生学习音乐来说,老师开始可以教一些简单的乐器,比如拍板、梆子、板鼓、铃鼓等节奏感较强的打击乐器。

三、结语

总之,老师和学校首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喜欢上音乐,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同时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综合的手段才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更好的培养音乐的节奏感。

作者:息行雨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霜燕.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节奏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7.

篇9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意义

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主要是为了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其次则是为了小学这个阶段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节奏感可以引出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也叫主观能动性,它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对音乐节奏感掌握较好的学生,还能通过这种主观能动性,对音乐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创作。其次,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还能从侧面提升小学生的情感,对人生的感悟等等。音乐节奏感的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未来的学习中,小学生能用到节奏感的地方有很多。音乐节奏感教育能够让小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通过学习音乐,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给自己信息和动力。音乐能够丰富人的感情,通过对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能够升华小学生的心灵,还能使小学生的情感变得细腻。最后,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也能培养学生对身体的支配能力、灵活度和平衡能力,在音乐学习中,学生要掌握好音乐的节奏感,肯定离不开身体各个器官的相互协调和配合,这对开发学生的身心协调能力很有作用。在小学阶段,开发和激励出这些能力,对小学生进入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而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正好可以很好地激发出这些能力。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都能通过节奏感的培养激发出来。节奏感教育主要在小学阶段,利用好小学阶段才能更加有利于小学生以后学习的发展。学好音乐节奏感,也能从侧面对学生未来的生活有所帮助。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措施

节奏感和音乐是分不开的。只有学好音乐的节奏感,才能对音乐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才能开发出小学生的各种能力。究竟如何去培养和加强小学生的节奏感呢?下面进行进一步论述。

1.激发音乐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初步感知节奏

在小学生的节奏感培养中,重点去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音乐的课程中,老师应该在实际生活中去掌握小学生对什么声音比较感兴趣,对什么歌曲节奏掌握较好,然后把这些让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引入到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教育中去,学生才会对这样的课堂产生兴趣。只有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融入音乐节奏感的学习中去。

比如筷子兄弟的《小O果》,这首流传大街小巷的歌曲,传唱度很高,基本上所有的小学生都会几句,还会跟着节奏舞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放一段《小苹果》,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升,这样才能学习好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老师作为引导者,所讲述的知识才能容易让学生所接受。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

2.强化音乐听力节奏训练,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

在音乐节奏感的教育中,增加音乐听力锻炼,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记忆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而这些都是和节奏感分不开的。所以加强音乐听力的训练也是培养节奏感的一种方式。最美的节奏总是蕴含在大自然和生活之中,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等现代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去聆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比如火车的鸣笛声,早晨公鸡的第一声啼叫,小河哗哗的流水声音,人们起床的声音,工人开工的声音等等。或者老师带领学生真正出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操场上奔跑的同学发出的叫声,操场边柳树上小鸟的叫声,下课的铃声等。这样的聆听,让学生不仅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还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理解。通过老师对这些声音中节奏的讲解,学生能感受和懂得节奏的含义,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同时,更能增加其听力节奏的训练。

3.将乐器引进课堂,深入挖掘小学生的潜在节奏感

音乐的主体,还是和乐器有关,还是离不开乐器。乐器发出的节奏,能够增强学生对乐器的感受能力,进而了解节奏感。学生对乐器从未见过,就会产生一定的兴趣,能够通过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锻炼了听力,与前面的节奏培养方式起到相呼应的作用。通过对简单乐器的打击训练,能够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节奏感,从侧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学习能力。

比如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训练,各个小组演奏不同的乐器,训练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合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器乐的节奏。只有这样的节奏感培养训练,才能起到作用。

篇10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1;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45-01

通过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当然,要想学好音乐,节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音乐在世界上随处可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一直围绕在我们的耳边。声音也是有共同之处的,那就是它们都有一种节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去注意聆听并模仿它们,这样学生对音乐就会有基本的认识,继而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

一、通过模仿和人体行为来学习音乐节奏

在我们周围的各种大自然的声音,大多是简单的,短促的。教师可以通过查找一些简单的、有节奏的音乐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到了一定的程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小测试,比如把一些音乐通过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们来猜音乐,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并且让他们模仿。这时候,教师可以讲解一些音调的知识。通过多次这样的学习,学生们就会顺其自然地懂得其中的节奏,能直接哼出来,并且让他们对节奏记忆深刻。这样,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会更加简单易学。许多歌手在唱歌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动作,比如说点头,提脚等等。因为他们会通过这些动作来记住歌的节奏。在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人体行为来进行节奏的教学。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拍手开始,让学生一边唱一边拍手,引导他们通过拍手来学习节奏。在节奏的律动感中,用心去听,也是一种享受,学生将会更加喜欢这样的课堂。然后再通过课堂的学习,布置的简单作业,让他们多听、多想、多学,学生将会对节奏的掌握更加熟练。最后就是巩固学生对节奏的学习了,这需要一些简单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们最熟悉不过的传纸条游戏来巩固学习,当然规则需要进行简单的改变,让学生们围成一个圈,播放一首节奏时快时慢的音乐,当音乐节奏快的时候,纸条的传递速度要快,当节奏慢的时候纸条的传递速度要慢。这样,即巩固了对节奏知识的掌握又增添了音乐学习的乐趣。

二、通过教材的讲解来学习音乐节奏

音乐教材更新后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教材的讲解学习让学生对节奏的理解更进一步。教材里的颜色、图形还有对一些较难理解的节奏进行的讲解都有可借鉴之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去学习,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以及他们自己的理解,就会慢慢地知道节奏之间的各种关系,也为以后乐谱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说到乐谱,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情况进行简单的乐谱学习,通过乐谱能够把抽象的节奏变成可见的,可以更好地进行节奏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音乐的方法朗读他们热爱的东西,比如诗文就有很好的节奏,可以让学生进行诗文朗诵,这样可以继续提高学生对节奏的了解。

三、通过敲打和鼓励创造来学习音乐节奏

乐器的敲打对学生们会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摇滚乐队的视频,学生们见到摇滚乐队的敲打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对于那种平时活泼好动的学生,会更加明显,学生们将会急切地想学习乐器的敲打。但学生们对各种乐器还欠缺基本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让他们先了解,再根据不同学生的喜好进行相关乐器的敲打训练。要让学生了解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自己进行尝试,了解怎样敲打会发出怎样的声音,什么样的声音连在一起会更加好听。在乐器的敲打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身边的东西进行练习。但是,在进行乐器的敲打教学时,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学生们面对各种乐器总会不听话,随便去玩各种乐器,任由他们下去,必会耽误教学课程。所以,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一定要明确,否则学生们将会毫无目的去玩而不是去学习。如果教学时需要的话,教师可以进行分组训练,然后再逐一对各组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们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让整个课堂松弛有度,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们之间的合作。当然,这并不是让学生们随意乱编,而是有目的地创造音乐。通过学生们对节奏的理解,创作出自己带节奏的音乐。鼓励学生们大胆地去尝试,能使学生们增加对创作音乐的信心和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想象一个画面或者让其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要通过自己之前学习的模仿敲打乐器,让其创造出自己的音乐。另外,教师还可以播放各种经典的音乐片段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和想象力。

四、结束语

音乐课节奏教学训练边学边玩,并不像其他n程那么死板,既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童年,又进行了音乐的学习。对音乐的学习其实也是一种耳朵的享受,通过听、唱以及自己的敲打节奏,使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从感性发展到理性。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各种节奏,学会敲打,而且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增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致,激起他们对学习和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掌握并应用音乐的节奏。

参考文献:

[1]陈早.小学音乐课中“节奏”教学的把握[J].新教育,2016(18).

[2]邓珊海.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青海教育,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