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主要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5 17:1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的主要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篇1

(一)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物理教材的主要差别。

1.初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往往是物体,而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常常是质点。

2.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复杂得多。比如:初中只研究二力平衡,而高中要研究多力的平衡;初中主要研究匀速直线运动,而高中常常研究的是变速运动;高中物理的物理量有标量和矢量,而初中物理不提及矢量。

3.初中物理比较浅易,而高中物理比较严谨。初中物理教材上的内容大多数是与学生的生活有关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教材上的物理知识的叙述大体是相同的。而且,教材上的文字简单,通俗易懂;涉及的物理规律很简单,计算也不复杂。而高中物理教材表述的方法很多,有文字的,有公式的,还有图像的。文字叙述的内容比较严密、抽象,由于叙述的理论性很强,学生不容易理解。

(二)学习物理的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不用推理,因为初中物理比较直观、形象,容易计算,学生只要能记点公式,就能应付物理的解答。一些学生因而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高中物理教学进度比较快,内容比较抽象,计算也比较复杂。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仍然采用初中学习物理的方法,因而学习效率低下,以致产生了悲观情绪,错误地认为高中物理太难,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

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一进入高中时,就加强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指导,纠正那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

初中物理所用的数学基础知识是比较简单的,很少用到一元二次方程运算。而解高中物理题目时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就比较复杂了,有的要用到二次方程,有的要用到三角函数的运算,等等。很多学生的数学能力欠缺,影响了他们对物理题目的解答。

(四)某些初中的旧知识干扰了高中物理知识的接受

学生在初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大多数是与生活经验一致的,有时候学生只凭生活知识就能解答物理题目,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而高中物理很多题目要求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严密的推理,否则无法解答。比如,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平抛物体落地的时间与初速度有关,初速度越大,飞行的时间就越长。如果类似的问题不加以纠正,势必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

(一)加强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联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与初中物理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有机地整合;对学生在初中物理中所学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对高中物理的新知识要弄清楚哪些知识是和初中知识有联系的,哪些知识是存在着显著差别的。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对比、同化,使学生建立新的物理知识体系。

(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利用实验,利用第二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就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时,教师要加强直观性教学,通过各种模型、各种实践活动,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直观,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就能加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从而缩短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的时间。

(三)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备课时,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设计好各种问题,同时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恰当或没有质量,教师也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绝不能对他们进行打击,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阻碍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计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一题多变,善于引导学生一题多解。

(四)加强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指导。

很多学生升入高中后仍然使用乱套公式的方法来解物理题目。而高中物理题目内容比较复杂,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常常混杂在一起。比如,力学中的连体题目常用“隔离的方法”来解决,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有关题目常用“整体的方法”来解决,因为不需要考虑系统内部物体的相互作用。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否则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在发现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错误时,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降低难度,利用过渡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思维;教学思考

一、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这不仅表现在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准确的把握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物理能力和知识掌握的要求,同时也表现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深入学生的内部,深入教材的内部,积极挖掘身边的有利资源,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方法。

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教师对于分数的关注往往超过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一段时间内,应试教育的方法将会继续存在。在这一现状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在超越应试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对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教学大纲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定义为三个维度,即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方面。后两个方面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关注度仍然很低,教师应该认识到能力方面和情感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全面的,并不是应试能力和分数所能全面评估的,对于不能评估的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给予关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着重表现在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以及抽象能力的培养,这应该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

二、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相应的改革

初中物理是未来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在学习内容上,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大概是相同的,都涉及到力、热、电、光、原子和原子核等物理现象。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呈现了一些区别和各自的个性化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初中物理主要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出一定的抽象知识。但是高中物理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的是对物理模型的建构,以及物理概念的理解,学生所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但是更加抽象,研究的问题更加复杂。可以说这种教学过程的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普遍,层层深入。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对于我们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教师应该认识到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渐进化过程,在同一个维度上,对物理问题进行思考和理解。也就是说初中物理教师在研究初中物理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基础上,也要对高中物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和把握,从而建立统一的教学观念。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高中的物理知识进行有意识的渗透,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的衔接就会相应简单一些。

三、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建立系统的物理教学高度

物理课程是一门形象能力和抽象能力结合得十分密切的学科,物理知识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日常世界,同时又高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物理概念的形成为例,很多物理概念虽然是抽象的概述,但是在具体的表达上往往会运用各种隐喻,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物理知识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特点。只有耐心有效的进行观察,才可能真正认识日常形象生活背后的物理知识。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建立系统的物理观,同时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渗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物理观。良好物理观的形成具有方法论上的高度,对于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以及日后物理知识的学习都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在教学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是一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较多,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W科目进行适当的改革和结合,现在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有物理模型思维法、物理演绎思维法、物理类比思维法、等效原理思维法、量纲验证思维法、科学猜想思维法、比值法以及反证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较为高深的物理知识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法给予展示,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性以及教学效率都十分重要。以科学猜想法为例,在学习阿基米德定律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想河水中游泳和海水中游泳有何不同,可以大胆地得出猜想,浮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观;通过引导学生学生感受米桶离开水面的过程中,逐渐变重的现象,可以大胆猜想浮力可能与物体侵入液体的体积有关。这有利于形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记忆点,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

篇3

一、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

对高中生应提出明确的学习物理各个环节的要求,包括自学、预习的要求,小组合作、探究的要求,交流、汇报的要求,听讲的要求,整理各种笔记的要求,作业的要求,考试的要求,复习、整理的要求,等等。对高中生提出这些明确的要求,可以为以后学好物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增强学生们学习物理的信心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很多学生的升学瓶颈都在选修科目,尤其是物理的高考成绩直接限制了考生的高考录取,高一新生中很多人在初中阶段就有了物理难学的心理暗示,并不断被外界信息强化,所以消除物理难学的顾虑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如何消除他们的这种顾虑呢?首先要强调的是他们都经过了中考的选拔,都是聪明的、学习方法得当的、学习认真勤奋的学生,都具有学好各门学科包括学好物理的自身素质。其次,高中物理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与初中物理有很多的联系,能学好初中物理就有了学好高中物理很好的基础条件,从而消除他们物理难学的顾虑,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培养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到底包括哪些内容?与初中物理内容有哪些联系?这是高中生,特别是高一新生上物理课前迫切想搞清楚的问题之一。他们已经知道初中物理所学内容包括光、声、热、电磁和力的现象和规律等。高中物理的内容同样也包括光、声、热、电磁和力的现象和规律等,只不过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高中物理着重研究的是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各种现象的本质与应用,即是对初中物理知识更深层次的再认识。可以举个例子:初中物理学习了光现象,比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现象,高中就在这些现象的基础上研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同时还研究初中物理没有学过的一些更有趣的光现象的成因、条件,以及光现象的本质、应用。这样的剖析能让他们认识到高中物理其实是初中物理的延伸、升华,比初中物理更精细,更本质化。这样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多以一些现象的方式呈现物理知识,所以一些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主要以识记为主,同时一些教师也特别强调学生识记一些物理现象,而且学生记住了各种物理现象、公式,在考试中也往往能考到较好的成绩,这样就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认真记忆就能学好物理,似乎物理是一门记忆性的学科。当然这与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某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无关系。到了高中首先要摒弃这种错误的学习方法。当然,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记忆,物理学习也一样,但高中物理的学习更注重知识得来的过程,认识其本质,应记忆的是基本概念、公式、规律,以及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公式的适用条件,尤其要注重概念、公式、规律的应用,这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必须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用最高效的方法,轻松学习物理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五、合理创设教学问题情境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可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进入到物理问题探究者的角色中来。常见的物理问题情境有以下几种:(1)悬念式。悬念式问题情境是指老师通过用新颖的方式设置一些使学生欲答不能而迫切要求得到解答的问题,在学生的心理产生“悬念”,以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选择式。选择式问题情境是给出解决某一问题的几个方案或答案,让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作出选择,其中有些是不完善的或是错误的,学生通过对方案的正误比较达到对问题的理解。(3)辐射式。辐射式问题情境是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方向、不同途径、不同角度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现和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深化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4)探究式。探究式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在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的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性问题,通过连续提问,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这种方式下,教师以问题为引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5)活动式。活动式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置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且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问题情境,主动参与实践,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不断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动式与探究式问题情境有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广大老师要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决心,当然在后继长期的物理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加以纠正和强化,相信我们经过不断努力,一定能让每位学生都学好高中物理。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张天德.与时俱进,再创辉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09,(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初中物理;过渡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区别有很多方面:首先初中物理的知识往往较为直观,但是高中物理则更注重于推理与论证;其次,高中物理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难度较初中物理大;再者,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也不同于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如何学好高中物理是学生和教师关注的问题,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过渡较为困难的原因

初中物理知识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在心里有一个大致的轮廓,然而高中知识更需要理解,更注重于定性定量。由于初中物理的教学特点,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教学的趣味性,习题练习较少,往往片面强调学生记住公式,导致不少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死记硬背。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依然集中在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方面,但是其对知识的要求水平有提高,高中由于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多,导致上课速度较快,许多的课外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掌握,书本中其他的一些知识则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学习、思考。高中物理习题往往较为复杂,单纯依靠死记硬背相关公式是不可能学好高中物理的。高中物理知识往往较为抽象,学生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初中物理教材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来引出需要学习的内容,一些知识往往只需要通过总结现象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高中物理更注重抽象思维,教学工具应用较为广泛,不仅仅涉及代数法、算书法等数学基本方法,还涉及函数图形的应用等。

二、如何更好地完成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

1.将新旧知识不断进行融合

高中教师需要在认真研读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基础上来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断将高中物理教材中的问题在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初中物理教材进行对比,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掌握学生已经掌握哪些内容的基础之上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达到教学目的。当设计到重新构建物理知识模型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举例来说,初中物理在描述物体运动时涉及速度与路程等知识,而高中物理则是描述速度、位移、加速度等,其中位移、加速度又是矢量,问题的复杂性大大提高,由于其实际问题,学生会出现知识点混乱的状况。下面有一个例题:

质点A、B分别在做S=3+2t-52与S=4+5t-3t2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试判断两者的加速度大小。

不少学生认为A的小于B的,他们的答案是A的加速度为-10,而B的加速度为-6。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其没有理解矢量中负号的含义,在矢量中,大小与正负无关,只与数值有关。所以答案是A的大于B的。

再举一道例题: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为v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求其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速率。

很多学生认为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导致其算出来的答案为0,但是平均速率不是指平均速度,平均速率是指质点所经历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所以答案是v。

2.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利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主要是由于其逻辑能力不强,导致其只会使用初中的算术法来解决问题,却用不好代数法,不能及时发现题目所给数据之间的联系,导致不能合理利用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应用更多的数学知识。举例来说,在学习“匀变速运动”这一章节时,学生对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矢量认识往往避免达到实际需要,只知道套用相关公式算出数值,却忽视了矢量都是有方向的。下面有一道例题:

一个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一时刻其速度为4米/秒,一秒之后其速度变为10 米/秒,试求该物体在这一秒之内所发生的位移。大多数学生由于没有考虑到方向问题,根据公式S=at2,其算出来的答案是3米,却忽视了7米这个答案。再如,一物体在平直路上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前面有障碍物之后立即进行刹车,刹车是的加速度为2米/秒,求8秒之后该物体的位移。不少学生在解题使套用公式S=v0t+at2,得出答案为16米,却忽视了根据物体的刹车加速度,物体在5秒钟之后就可以停止运行,所以t不是8秒,而是5秒。

三、不断推进直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高中物理的研究思路往往是考虑主要因素而忽视次要因素,不断构建物理模型,这样就导致其概念与模型较为抽象。这种问题的解决需要采用做实验的方法来解决。举例来说,在教学“力的分解”这一章节时,当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作用力时,其会沿斜面下滑并压紧斜面,这样就可以用台秤来代替,用弹簧秤开拉动物体,效果图如右图:

实验有助于让学生从直观上把握知识内容,从而牢牢记住在实验中所得出的结论,学校应该积极完善相关设备,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学生在不断进行习题练习的基础上将新旧知识进行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实现师生互动,从而达到物理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阎金泽,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5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一年级后"物理难学"似乎成了中学生长期以来的普遍呼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初中物理成绩还不错,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后物理成绩仍会普遍下降,这种现象在一部分女同学身上表现更加突出。成绩的下降挫伤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甚至出现学生讨厌或害怕学习物理。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科学整合新课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全过程中实现自然的过渡和顺利的衔接提出几点看法:

一. 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根源

笔者认为,初高中物理不能很好地衔接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方面

初高中物理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导致初高中物理教材跨度较大。初中物理教材难度小、趣味浓,一般以基础知识为主,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讲述的物理知识现象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知识引入课题,运用的知识基本是四则运算、定性分析多,易于接受。而高中物理教材更注重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不仅叙述严谨,概括性、理解性较强,而且描述方式多样,有文字叙述,也有公式和图像说明。另外,数学公具的运用明显的加强与提高,解题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运用函数、图像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再有,数学教学进度跟不上物理教学的需要,学科间的教学不衔接给学生利用数学工具的运用带来了困难,加大了学生物理学习的难度,从而使学生很难迅速适应高中物理知识学习。

2.教学方面

由于初高中教材的差异和教学目的不同,很多高中教师和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教学内容从初中到高中也存在跨度较大的台阶。其主要表现在:(1)从简单到复杂。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简单,教学进度较慢,习题类型较少,变化也不多,且多数与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例题相似,不少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到了高中则要复杂很多,比如从光滑平面的匀速直线运动到考虑外力作用的变速运动,从单个物体到连接体问题,从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到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等。(2)从现象到本质。初中物理知识多是以有趣和有用为出发点,主要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观察分析,如声现象、光现象等。而在高中教学则要深入到本质和规律层次,如力的概念、光波、分子运动论等。(3)从具体到抽象。初中的研究对象都是一些具体形象的东西,高中则要引入很多抽象的概念。(4)从标量到矢量。高中引人了初中没有的矢量概念,物理量的方向成为分析研究问题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是很多学生一时很难适应的一个知识点。另外,到了高中后,教学进度明显加快,课程教学密度大大提高,需要学生自身多分析、勤思考、多练习,方能真正的掌握。

3.学习方法方面

由于初中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形象公式简单,概念少;题型简洁,运算少,养成学生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学习方法机械单一。但在高中学习中,单凭初中那种机械记忆方法显然远远不够了,学生应有主动进取的精神,做到课前要预习,课上勤思考,课后重观察、分析。要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能举一反三,构建完整的物理情境来解答问题,才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

4.心理特点方面

学生的年龄,决定着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正处在发育期,还不成熟。这期间要经历青春期、个性品质形成期,行为习惯养成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承担的"任务"太多,有人称这个时期为问题期、关键期,危险期;也是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存在凭兴趣办事、依赖性较强,注意力不集中、个性差异很大,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由于这个时期刚进入高中,又刚经过紧张的中考,不少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出现学习上的松弛现象,另外,听高中学兄学姐们讲,高中物理难学,因而还未开始学习高中物理,就有一种畏难和惧怕心理。从而挫伤了学习物理的信心,进而产生对学习物理的厌倦感。

5.思维能力方面

初中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其一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初三学生有一定的归纳能力,而演绎能力还是很差,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还很明显。其二从思维方法上;初中物理是建立在学生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对抽象思维要求不高,但学生进入高一后,要求他们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立即完成思维认识的一次大飞跃。其三从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如高一第一章就要进行受力分析,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由定性分析转入全面的定量研究,要分清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相互作用、平衡力等,学生很难理解或容易产生混淆。

6.运用数学知识方面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运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如力的分解中的三角知识、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等等。然而,许多学生连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都不清楚,更不用谈灵活运用了。更使人担心的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意识淡薄,数理结合的能力差、不能真正地利用数学工具解析物理问题,这些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六个方面的根源,笔者认为要帮助学生顺利跨越初、高中物理这一台阶,解决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应在于研究学生,研究初高中教材,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大胆创新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在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研究教材,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

篇6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全信息教学理论能够有效的帮助师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传递,知识的传递。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全息教学理论与物理教材处理,探讨了全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要求。

关键词 全息教学;初中物理;运用

一、全息教学理论与物理教材处理

现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根据全息教学理论来严格地审视现行的物理教材,教材中安排的知识与例题和现在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从中国的整体情况来看,各个地区之间,不论从人口素质、经济发展,还是从师资配备、学生来源等方面来看,都有很大的差距。那么一本物理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覆盖这些差距很大的地域和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师怎样去使用教材,怎样充分地发掘现行的物理教材中所蕴含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使现行的物理教材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来提高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这是初中物理教师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物理教学的思想来看,问题是物理的核心,然而现行的物理教材在编排上也是按照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去进行解决问题,得出理论,再安排例题和习题来对理论进行运用的模式进行编排的,一个章节是这样,一本书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如此多的章节都按这样的模式去编排呢?

这正是符合了全息教学理论中所提出的发展重演的问题。因此,现行的物理教材在编排上大体上就是在简明地演示着人类探索、认识和发展物理的历史。再从初中物理教材的整体安排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物理知识点的选择还是知识的编排,都与全息教学的观点不谋而合,其发展重演的特点非常明显。由于物理教材的编排,是在重演着物理知识发展的历史,那么初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去全面领会到教材的编写的意图,要根据全息教学理论的要求去引导学生们简明、高速地去认识人类探索物理的过程。

二、全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运用全息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课型进行合理选择与搭配

新课改以后,物理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讲授内容方面转变到物理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全息教学理论,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对课型合理地选择与搭配,带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物理知识进行重演在现,激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讲静电屏蔽时,首先带领学生对静电屏蔽进行了实验,并得到了正确的结果。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用电吹风吹头时,电吹风其对电视信号有影响,那么是不是静电屏蔽不完全成立?”于是带领学生们又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手机放在一个密闭的纸盒内,用另一部手机呼叫,学生们听到了响声。再让同学思考,如果将手机放在前面做过实验的金属笼内,是否能听到铃声? 多数学生根据静电屏蔽原理猜测肯定不能。然而将手机放进铁笼后,仍能听到铃声。学生们都感到疑惑,难道静电平衡理论有误?针对这种现象让大家思考了“静电”二字,然后向学生们解释手机信号是一种电磁波而不是静电,其属一种交变的电磁场,遇到金属网时,金属网会感应出同频率的电磁波,只是强度变小,因此在仍能听到笼中手机铃声,也解释了,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吹风机对电视信号有影响。这样通过对物理知识重演再现与对比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运用全息理论,根据物理教材和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物理教学时,物理教材中的安排的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如果各个知识点都按照相同的教学方法去讲解,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学生会掌握的相对熟练,而对于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其似懂非懂,这样就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样物理教师在运用全息理论时,不要一味的按照一个教学方法进行讲解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另外,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掌握的好一些,有些学生掌握的差一些,因此物理教师要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方式,既要照顾那些掌握知识差的同学,也要让掌握较好的同学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向同学讲解“测量”的知识点时,对与学生来说这个相对知识点相对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因此教师在运用全息教学论时,可以先向学生对所要内容的主旨,主要思路进行讲解,然后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仔细讲解,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会很容易对测量知识进行掌握。而在向学生讲解“光学规律”时,学生对其中的规律和容易混淆,如果物理教师还按照讲解“测量”方法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就很难掌握。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既要向学生进行理论讲解,也要带领学生对个规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学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点能够更好地掌握。

3.运用全息理论,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非常重要,有的评价方式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知识的兴趣,而有的评价方式可能使学生受到打击,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全息理论,并且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回答对了要给与肯定的评价,而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要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去评价,用全息理论去告诉他,其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没有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让其用正确的方式再去进行探讨,这样既让学生知道了自己了不足,也对学生进行了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去学习,从而大大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全息教学论是一门用全息理论来研究教学系统本身固有的全息规律的新学科,它将会开拓出教学理论研究的一片新天地。而全息教学论在初中物理科学中的应用,将会使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完善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的认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候成亚.《全息论及其方法论意义》,《天府新论》2003年第1期

[2]陈传康.全息学与全息地学.科学技术与异证法.1993.(5):13一1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教育;学习方法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中学教育实业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对初中同学们的物理学习压力压在不断增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随之变得更加灵活。但是新课标教育虽然已实行多年,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没有相应的优化,其学习方式依然比较传统、死板。因此,浅要讨论几种初中物理学习必会的方法,使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灵活多变,更快更好地解决物理难题显得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初中物理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方法,概念、原理理解混淆不清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力学、电磁学两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对概念和原理清晰掌握。有的甚至没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这些基本的概念,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相关定理也相互混淆。在电磁学学习中,有些学生懒于思考、动手,不认真画电路图,之后反映电磁学难,不深入的理解、主动学习。多日之后,便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不善于归纳、总结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死板的学习,做完一道题,正确的就不管了,错误的看一眼也不去细细思考,他们不善于思考、总结、归纳自己的错误,不善于将不同的题型进行归纳分类,更不善于归纳整理自己存在缺陷的学习方法,这样很大程度阻碍了他们物理的学习发展。

(三)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社会的需要,新课标下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应有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但有些学生并不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思进取,不善于开发自己的思维,他们墨守成规,并不会亲自研讨,只等教师来讲解,并不愿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快乐的喜悦,不注重培养自身创新能力。

三、初中物理学习常用的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1.定义: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物理学习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一些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要性:控制变量法是在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的一个必会中重要方法,其在物理学习中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作用这个方法,可以巧妙的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理想倾斜试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等很多问题。

3.应用实例:在探究位移与速度、时间的关系时,s=vt这个公式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我们可以让一辆小汽车在路上匀速行驶,先控制时间不变,以4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12m;接着以10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30m,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里,速度增长了几倍位移就跟着增长几倍,因此位移与速度成正比。再用同样的方式探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二)转换法

1.定义: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2.重要性:掌握转换法及其应用,有助于体会物理等效思想的内涵,有助于提高考生的科学素养,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终身的学习、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3.应用实例:例如我们通过马德保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利用雾的出现通过转换思想可以得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结论,利用指南针的南北指向可以得出地球存在磁场等。

(三)画图法

1.定义:画图法即作图法,是指在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画图的方式揭示事物的现象,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帮助的方法。

2.重要性:画图法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变的具体化、简明化,使学生们更轻易地接收、理解所学的知识;画图法在学生处理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具体化、变得一目了然,使学生们的做题效率,做题准确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方法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来说,是一种具有极大帮助的方法。

3.应用实例:在学习受力物体运动的时候,我们应经常采用画图的方法,现对一个受力物体或一个受力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分析结束之后,就能很好地掌握这道题的关键所在,也就可以清晰的解答出答案。

(四)类比法

1.定义:类比法是类比推理方法的简称,指通两个对象在某些关系或者属性上相似性而推出在另一关系或属性上可能具有相似性的推理方式。

2.重要性:学生们在学习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新问题时,由于新知识、新问题的抽象化,不易理解。但是通过类比法,学生可以很轻易地将新的知识或问题与自己所熟悉的另一种事物或问题进行类比,找到他们的共通之处,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问题的解答。类比法是解决初中物理乃至整个理科问题时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3.应用实例:例如学生在学习电流的时候,可以通过将电流类比为具有一定的规律运用的人流、车流等;再例如这道题:一个质量m的小虫在一个漂浮在水中的质量M的树枝上爬行,阻力不计,小虫直线爬行距离H后,虫和树枝相对水面移动的距离。学生们在解决这道题时,应该很轻易地将这道题通过类比法归类为人船模型,这样便能很好的解答。总之,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应该善于总结归类,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地解决物理难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作者:张跃龙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参考文献:

[1]潘益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与建议[J].科学咨询,2012(9).

篇8

针对以上方面,结合我近几年来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的经历,将其在工作中的一些心得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一、上好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相当于打仗前的战前动员,所以要精心准备,通过课前教育使学生充分地了解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必要性。新高考改革后虽不分文理科,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考试,但从大学专业的设置,优秀大学选择上来说,学好物理是为了给自己铺架更宽广的通往大学之路,从就业、发展的角度来说物理学科是前沿科学研究的必选科目,从而在心理上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物理学被称作理科中的文科,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从而产生厌学思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出现在物理选择题上,初中阶段,选择题大都单选,属于较简单的一类题型。但是进入高中,选择题反而成了学好物理的拦路虎,为什么原本简单的题在高中反而成了学困的成因,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初中学习对物理概念、定理、定义的理解不求甚解,很多知识点没有明确掌握,造成对其延伸含义无法理解,从而无法正确把握其确切意思,出现选择题错误的原因,因此,进入高中必须要求学生对物理概念、定理一定要做到准确记忆,这样才有助于选择题的正确选择,做好了选择题必将对考试成绩有很大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三、计算题的处理至关重要

初中物理以实验物理为主,多以考查对物理现象的解释,对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与要求很单一,但是进入高中,计算题是学生物理成绩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所以,如何做好计算题,如何规范解题、如何正确运用公式,对学好物理至关重要。

四、教师的修养与亲和力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

进入高中,学生普遍进入青春期中的叛逆期这一阶段,学生对老师的喜好决定了他喜不喜欢这门学科,所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关心学生成长中的细节,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要做到的。

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上的差异其实与智力关系并不大,其中最主要的差异在学习习惯与意志品质上。严师出高徒,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行为习惯培养,学习方法的养成上一定要令行禁止,让学生意识到进入高中应该如何学习,如何做人,这将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

高中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只有我们从各方面为他们做好准备,像一棵小树那样关心、呵护他们,才能让他们在健康成长的同时,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积极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篇9

一半,高中物理绪论课就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开场白,一堂成

功的高中物理绪论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认识

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更能使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那么,

怎样设计高中物理绪论课呢?怎样对高中物理绪论课进行优

化与整合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高中物理绪

论课应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初、高中物理课程的比较,

第二部分,高中物理课程的导读,第三部分,高中物理学习过

程的困难环节和学好高中物理的策略,通过对初、高中物理

课程的比较,能让学生认识到开设高中物理课程的目的,通

过高中物理课程的导读,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

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喜欢学习的内容,顺利完成高

中物理的学习任务,通过介绍高中物理学习过程的困难环节

和学好高中物理课程的策略,让学生认识到高中物理课程的

学习过程是艰辛的,但也是可以学好的,使学生树立起学习

物理的自信心。

1 初、高中物理课程的比较

1.1教学目标的比较

初、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目标相比较,可以概括为以下相

似点。

(1)强调保持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探索兴

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养

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

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比较可知,初、高中对科学探究的要求不同,在初中只要

求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识,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学会一些探

究的方法;在知识应用方面,在初中只要求学生有依靠自己

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而高中则强调关注科学与

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更注

重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技术中的应用。

1.2课程内容的比较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中只介绍了力、热、电、光的一些

简单现象及基本概念和规律,高中物理的内容,则不仅在力、

热、电、光的基础上有更深的扩展,还增加了原子核物理和近

代物理的一些内容,较之初中内容而言,具有内容多、范围

广、抽象、逻辑性强、运用广泛等特点,而且,高中物理定性的

东西少,定量的东西多,运用的数学知识层次更高。

1.3能力要求的比较

初中物理课程只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物理现象和掌握一

些实验的基本技能,认识一些简单的物理研究方法,能用科

学术语描述和表达物理问题,换言之,初中物理主要是培养

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

高中物理课程则要求学生在初中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学

会按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的思维过程,运用分析、比较、抽

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

律,这个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

思维等高级思维。

通过对初、高中物理课程的比较,使学生明确了开设高

中物理课程的目的。

2 高中物理课程导读

2.1课程结构

为了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不同需要,给

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权利,高中物理课程将科目内容分解组合

为12个相对完整的模块,每个模块占2分,其中物理1和物

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选修1-1、选修1-2、选修2-1、选修

2-2、选修2-3、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

4、选修3-5为选修模块,学生完成必修模块的学习可得4

分,接着再从选修1-1、选修2-1和选修3-1中选择学习

一个模块,以便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在完成6分

必修的学习任务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

以及今后的职业需要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

2.2课程导读

在绪论课中,应该将高中物理课程中最接近社会生活的

地方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中物理的前言--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其中,铁丝笼中的

小鸟、瓦片下的鸡蛋等几个趣味性实验,能使学生认识到物

理是有趣的,通过对物理与化学、生物学、通信技术与航天科

学等其他科学技术的关系事例介绍,能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是

有用的,通过对蒸汽机、发电机的诞生、发展过程等物理学史

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物理1模块中,通过对质点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物理

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

的作用,通过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使学生学会用公式

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

重要性,学习牛顿定律后,可让学生通过乘电梯或到游乐场

坐翻滚过山车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

在物理2模块中,通过对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

比较,为学生开启了近代物理的一扇窗户,让学生了解近代

物理的一些核心内容,相对论和量子论是近代物理的两大支

柱,学生可以初步体验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建立是如何促进人

们认识物质世界的。

在选修1-1模块中,学生认识到电磁现象和规律、电磁

篇10

在整个中学物理教学中,初中物理相对好学一些,到了高中好多学生感到不适应、很吃力,初高中物理怎样衔接,如何给学生搭一个坡度较缓慢的“引桥”让学生以比较整齐的阵容、较规范步伐上好“引桥”,平缓地引他们上一个新的高度,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过程,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作出努力。下面先谈谈学生面对的台阶,而后再谈一些个人的见解的做法。

台阶一、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的形式介绍而已,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 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继而要进行受力分析、分清施力物、受力物、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等等,这些是横在新生面前凸起的台阶,跨不过它,高中物理将很难过关。

台阶二、从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应培养的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如牛顿运动定律则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在处理问题中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大大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提不高,就学不好高中物理。初中阶段以常识性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内容,对数学工具有应用只是简单的触及;进入高一,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就体现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要求。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计算合力、分力的大小及方向,这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台阶。至于解在决具体问题时的数学能力,如“第二章物体的运动”中图象的运用能力及“第七章气体的性质”要进行对气体性质的定性和半定性的分析和推理,更是一种较高能力的要求,需要具备较高的物理思维能力。相对于初中而言,要跨出一大步,这个台阶更为突出!高中阶段的学习,要对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定量研究,需要运用数学简明确切地表达问题,综合运用数学进行推理和运算。我们知道,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不作物理分析,乱套公式,不是数学本身的过错,而是不会运用数学。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学会运算,以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是在高中阶段应逐步培养和提高的能力之一。

高中阶段观察能力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学生“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进一步要求学生能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变化的过程以及变化的条件,对实验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相对于初中而言,也是存在台阶的。

台阶三、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变更和适应。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学生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对概念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进入高中后,则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要重视逻辑推理,要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对习惯于直觉和套公式的初中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存在台阶。

总之,对于进入高中学习物理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台阶客观存在,而且跨度不小。应当怎样克服这些台阶呢?

一、充分准备,做好几个演示实验,上好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绪论,抓住绝大多数同学都“更要努力”的向上心态这一物质基础,激发起他们学物理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树立好物理的信心。往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钻研教学,发挥创造性,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新情景,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些,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维持住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熟悉初、高中教材,明确衔接部分,并把握好高中在哪些方面更深更广了,哪些方面提法更严密了,从而适时地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有意识地减缓初高中知识内容衔接的陡度。

三、将抽象思维形象化,做好过渡工作。如刚一开始学习就遇到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分析它们,将会直接影响到许多问题的解决。而它们的产生以及方向都是较抽象的,因而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做一些课堂演示实验,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从形象思维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

四、在教学思路上,应重视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学生进入高中后较普遍地认为物理难学,表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分析原因,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教和学都要在“理解”上下功夫。比如,在引入概念时,不只满足于简单地拿出来让学生记住就算了,而应该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引入,是怎样进行抽象概括的;规律的导出应使学生了解推导的过程,并清楚其使用前提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即清楚概念的来龙去脉和规律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地领会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在领会这些方法时,不是将其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而应注意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渗透。要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应用自如,还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在紧扣大纲的前提下选编一些学生容易失误的活而精的习题,让他们练习,进一步打开思路,深化所学知识。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

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第二章的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图象,应讲清物理意义,详加分析,细加讨论,反复练习,让学生揣摩、体会几何图象在物理中应用的重要性。至于要应用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的培养,应选择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