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股东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3 08:5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主要股东履职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主要股东履职报告

篇1

天目药业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大幅上升并扭亏为盈。中审华寅五洲会计师事务所为年报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然而,公司独董郑立新和徐壮城对此财务报告投出了反对票,理由是“对相关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无法核实”,称报告存在“净利润剧烈波动”、“主要财务指标不匹配”、“收入确认缺乏合同/单据支撑”、“期末存货难以查证”等诸多重大问题。

同时,两位独董提出诸多治理相关问题,包括:独董提出的公司调研被婉拒;上市公司聘请资质较弱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两次推迟年报披露而未给予相应解释和说明;公司曾因信息披露问题被监管机构通报批评等。

针对独董质疑,持有公司7.09%股份的股东、杭州现代联合投资有限公司以独董“未尽到勤勉义务”、“在未核实相关情况的前提下在董事会会议上随意投反对票”为由,向股东大会提出独董罢免提案。随后,两位独董与前述股东各执一词。

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董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上市公司独董是指不在上市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

独董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该指导意见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特别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独董应当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影响。

可见,在大股东实际把持公司运营的前提下,独董设置的最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处于管理权/信息弱势地位的少数股东的权益。

在签字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情况下,独董对财务报告却提出了否定意见,这种情况在我国上市公司实属罕见。

根据法规,独董可以“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同时,“独董行使职权时,上市公司有关人员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阻碍或隐瞒,不得干预其独立行使职权”,“独董聘请中介机构的费用及其他行使职权时所需的费用由上市公司承担”。然而,在实务操作过程中,独董行使上述职权会遇到诸多困难和困惑。首先,在年报时限确定的前提下,独董重新推荐会计师事务所并执行审计,缺乏可操作性;其次,从上市公司获取审计费用预算,也绝非易事;此外,即使独董能够独立聘任会计师事务所并实施报表审计,一旦其审计结果与原事务所审计意见不一致,如何处理,也缺乏法规依据。

根据公开信息,天目药业独董有“调研被婉拒”的情节,也成为独董职权难以“落地”的佐证。5月27日,天目药业股东大会决议公告,郑立新和徐壮城正式被罢免,赞成票比例69.27%,反对票为29%。

罢免独董的法定原因包括:连续三次未出席董事会,或者独董出现《公司法》规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未满五年等情形。然而,涉事独董并未出现上述情况。资料显示,两名独董出席董事会记录皆为全勤。

篇2

[关键词] 独立董事制度 公司治理 内在缺陷 公正性

一、引言

独立董事是独立外部董事的简称,是指除去董事职务之外,不在上市公司担任其他职务,且与所受聘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制度产生于上个世纪的美国,目前已被世界上众多国家所采用。我国自2001年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引入该制度以来,迄今已有七年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理论界围绕独立董事制度进行了众多的研究,大多数都认为这一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未能达到引入该制度时的预期效果。至于该制度低效的成因,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经过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制度本身是一种有内在缺陷的制度,这是造成该制度在我国低效的重要成因之一,本文即是对有关制度缺陷的理论分析。

二、研究前提

笔者认为,随着现代企业理论和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的兴起,当今社会出现了对公司董事会行使职权时要确保公正性的新要求,即董事会不能只考虑股东的利益,还应考虑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独立董事制度之所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本文是以此观点为前提展开分析、论述的。

三、独立性理论含义

在“独立董事应当独立于谁”的问题上,各国、各地区、各机构的规定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有的要求独立董事要独立于公司、执行董事、重要股东和重要的消费者或供应商,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有关规定;有的则还要求其不得从属于接受公司重大捐助的非盈利性机构,如美国加州公共雇员退休制度;还有的则还要求其未参与公司的股票期权计划、在一家公司担任独立董事时间不是太长以及这种服务没有资格领取养老金,如英国的凯德伯瑞报告;在我国则要求其要独立于上市公司及其附属企业、以及重要股东,且不得是为上市公司或其附属企业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人员。由于独立董事制度背后存在的是对董事会公正性的要求,因此,可以为这些相互有所差异的关于独立性的规定寻找出一个共同的基础,即独立董事理论上的独立性应当是指独立于公司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这一观点可以从澳大利亚投资经理协会的有关规定中得到支持性论据。该协会在列举了独立董事不得具有的其他六种情形后做出规定,独立董事不得“具有可能被合理视为会影响其为公司最佳利益行事能力的任何利益、业务或其他关系”(左金凤,2003)。

四、独立董事制度缺陷分析

独立董事制度本身的内在缺陷可以从公正性目的实现、上市公司和独立董事三个方面予以分析。

1.公正性目的实现

如前所述,独立董事制度产生于当今时代对董事会公正性的新要求。也就是说,独立董事制度是为实现董事会行权公正性而产生的。但问题是,增强董事会独立性,或者说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只是有利于实现董事会公正性的一个形式上的要求,公正性最终需要依靠行权的结果来进行判别。因此,董事会成员的独立性未必真得能实现董事会行权的公正性,它只是体现了人们对实现董事会公正性的一个较为合理的预期,这是其一。其二,理论上的独立性是指独立董事独立于公司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这一理论含义使得其要转化为现实中具操作性的严格定义十分困难,即在现实中符合操作性定义有关要求的“独立”董事未必在理论上也是严格独立的。这两点原因使得独立董事制度在现实中未必真得能实现董事会公正性这一制度目的。

2.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施独立董事制度不积极。由于独立董事制度主要作用之一是监督上市公司及其内部人的违规、违法行为,因此,当现实中上市公司内部人有违规、违法需求时,他们就会很当然地不希望在公司中设立这样一种制度。如果因外部某种原因而不得不建立、执行该项制度,那么就可能会采取“阳奉阴违”、“形式主义”的方式,即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但却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故意设置障碍或不予配合,阻碍独立董事有效发挥作用。

3.独立董事

(1)激励不足。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论述。其一,从独立董事能否占有公司剩余索取权角度而言,由于按照团队生产理论,团队的监督者必须能够占有剩余索取权,否则他也可能会偷懒;同时按照现代企业理论,监督者所拥有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应尽可能地匹配,否则,这一控制权就会变成一种“廉价投票权”,不会被负责地使用,因此,社会应当赋予独立董事与其所拥有的监督和决策权力相匹配的公司剩余索取权。然而,按照前文对独立性的理想要求,一方面,独立董事应当独立于股东,即他不应当拥有公司剩余索取权;另一方面,即使放宽要求,让独立董事可以拥有部分剩余索取权,那么,在社会对独立董事监督和决策作用寄予较大期望的情况下,他所拥有的剩余索取权还是不可能与赋予他的监督和决策权力相匹配。其二,从独立董事履职的报酬收入而言,因为独立董事要独立于公司,他就不应当从公司获得太多的报酬,否则,这一较大收入由于对独立董事的重要程度增加,就可能成为他在发挥监督作用时公司进行要挟的“人质”。即使独立董事履职收入改由上市公司之外的某个机构统一发放,也仍然存在问题。由于独立董事的监督和决策工作的质量是难以得到及时衡量的,这一发放方式将意味着独立董事一般是能够如期拿到约定的那份收入的,而这就意味着收入的获得与工作质量的好坏之间将难以建立起及时的对应关系,因此,仍然存在独立董事“偷懒”和“投机取巧”的可能。上述两点分析意味着,如果独立董事符合通常的“经济人”假设,那么,他很可能会出现履行职责动力不足的问题。

(2)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一些人掌握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多一些。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就是这一现象的一个形象化的描述。独立董事和内部董事之间就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独立董事既然独立于公司,则必然不得在公司内部担任除董事之外的其他职务,由此他所掌握的公司内部信息必然主要是由公司内部人提供的。因此,独立董事相对于内部人而言,一般情况下都是处于信息劣势地位。按照信息不对称理论,那么,独立董事在决策时将可能会遭遇逆向选择问题和在对内部人监督时遭遇道德风险问题,进而损害其决策的正确性和监督的公正性。

(3)时间、精力投入不足。按照定义,独立董事既然独立于公司,他的生活来源就主要不应当依赖于从公司获得;否则的话,这一职业的稳定性因为会影响到他的生活来源就将成为他在发挥监督作用时的障碍。由此,独立董事只是他的一个兼职,而这将必然会分散其时间和精力,进而可能会造成他在了解公司内部信息以及履行监督和决策职能时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

(4)人才不足。一方面,独立董事作为董事会成员,肩负着对上市公司监督和决策的重任,这一角色要求其知识、经验丰富,且监督和决策能力强,但上述激励上存在的缺陷,可能会导致符合独立董事有关任职条件的人不愿担当这一职务的问题。另一方面,前文分析表明,从理论上讲,独立董事应当独立于公司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并有追求公正的坚定不移的信念。这点将使得独立董事在理论上的任职资格过于苛刻,现实中真正符合要求的独立董事人选很少。这两方面的原因将使得独立董事制度在现实中面临人才供应不足的问题。

(5)可能会被内部人利用。由于独立董事制度未必真的能实现董事会的公正性,符合独立性的有关规定未必就意味着他是真的独立的,以及独立性还是变动的――即使独立董事在受聘时真的独立,也难以保证在日后他和公司内部控制人之间不“日久生情”,仍能保持最初的独立性,因此,独立董事制度就有可能被公司内部人所利用:即内部人可能会以某项决策已经得到独立董事的批准而寻找推卸责任的借口,或借用独立董事制度的名义,拉拢独立董事与之合谋,依靠损害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方式来谋取其私利,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喻猛国,2001)。

五、结论

综上所述,独立董事制度是一种存在种种缺陷、在实践中可能会面临许多问题的理想化了的制度。

参考文献:

[1]陈昊:中美独立董事制度比较研究[J].当代法学,2003(5)

[2]赵伊川王柏玲:关于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国际比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11)

[3]邓菊秋:独立董事制度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2001~08~21

[5]左金凤:独立董事的独立地位探讨[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增刊),2003(6)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内部督促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1)05―0074―08

近年来,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潮流在国内外蓬勃兴起,可持续金融以及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已经深入到金融业的每一个角度。不过,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并不如意,无论是在环境、雇员、消费者还是在社区等领域,大多未能尽到应尽的责任。例如,对于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至今“绿色信贷”更多的仅是停留在一种口号的宣传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初始动机远超出其社会责任的意识。再如,目前国内银行业长时间的强制加班、加班不付加班费、同工不同酬、劳务派遣、性别歧视等几乎成为普遍现象,这使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会法》以及相关的劳工保护政策处于空转无效的状态。此外,国内银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金融垄断地位以及保护银行利益的特殊金融政策,在与消费者的关系上一直在扮演着“店大欺小”的角色,深为广大消费者诟病却又无可奈何。无疑,造成国内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滞后的原因很多,但内部督促机制的建设滞后,显然是重要环节之一。

一、国内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内部督促机制的建设

从实践角度来看,近年我国商业银行在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完善内部督促机制的重要性,并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中国银行业协会在2010年颁布的《中国银行业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指出,我国银行业各金融机构积极完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从理念上、组织框架上探索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制度化与常态化。

至今,大型商业银行及许多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建立了专门的社会责任工作管理团队,如中国工商银行的“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国家开发银行的“教育培训局”、兴业银行的“社会责任领导小组和社会责任办公室”、交通银行的“企业文化局”、中国建设银行的“公共关系部”等。其中,交通银行已于2007年在董事会下设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交通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社会责任委员会工作条例》,在境内上市公司中可谓首开先河。目前,交通银行董事会社会责任委员会由行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委员,根据相关工作条例和董事会授权开展工作,主要负责研究制定交通银行社会责任战略和政策,审核涉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授信政策,对交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并根据董事会的授权审批对外捐赠事项。交通银行部分分支机构也成立社会责任管理领导小组,通过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并积极落实社会责任管理事项,切实加强对履行社会责任的组织领导,确保社会责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除建立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团队外,大型商业银行以及一些股份制银行业也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一套具体的银行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例如,作为较早关注节能减排、倡导绿色信贷的商业银行,兴业银行首创效能融资,积极发展低碳金融,以有益于环境和社会的方式发展融资业务,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兼容。为此,兴业银行制定了严格周密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制度,其依据标准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外部规范。我国关于环境、健康、安全及其他有关银行信贷标准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第二,内部规范。兴业银行内部关于环境、健康、安全问题的信贷指引、风险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及内部管理规范。第三,特别规范。包括《赤道原则》、《国际金融公司可持续发展政策与绩效标准》和《国际金融公司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等。兴业银行承诺将持续关注并不断改进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措施,根据不断变化的外界情况,进行定期评审与修订,以保证环境与社会管理体系的充分适用性。依据以上标准,兴业银行构建了一整套的银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流程以及具体运作体系。另外,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其他部分银行也逐步建立社会责任的披露制度。

二、内部督促机制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近年来国内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内部督促机制”建设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不过,从法律的视角观之,国内银行业在社会责任管理的“内部督促机制”建设上,无论是在公司治理方面将践行社会责任融入到决策程序,还是在践行社会责任问题上提供专门的机构支持,以及建立并完善具体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体系,都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社会责任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银行决策中难以贯彻社会责任理念一

在实践中,除交通银行率先在董事会下设立了企业社会责任专门委员会外,其他大型商业银行以及一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仅设立了层级不一的社会责任主管部门,而除此之外更大多数的银行在公司治理架构上甚至尚未对企业社会责任提供机构支持。同时,即使是已经对银行践行社会责任建立管理团队的商业银行,在技术设计上仍然很不完善。

首先,目前相关立法没有要求国内银行必须在董事会建立负责社会责任事项的专门委员会。中国银监会于2005年9月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试行)》第40条仅要求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当建立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注册资本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从目前实践来看,国内除交通银行外多数银行都未在董事会下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委员会,如中国工商银行仅将其“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置于高级管理层“综合管理部门”之中。显然,这种做法不足以督促银行践行社会责任工作的充分开展,至于如何将践行社会责任问题融入决策意识更是枉谈。

其次,有关商业银行董事会的职权以及董事的遴选标准及关注事项的现有立法,缺乏关注银行经济责任之外的其他社会责任的内容。第一,对于商业银行董事会的职权,《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试行)》第2条提到,“董事会应当诚信、勤勉地履行职责,确保商业银行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切实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并关注和维护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在董事会的具体职责方面,却没有将之贯彻落实,即没有将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视为董事会的具体职责。第二,对于董事的遴选标准,相关立法只考虑了董事在经济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在实践中,国内银行对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董事选聘标准考虑的基本上是金融与经济方面的能力,如独立董事的人数刚超过1/3的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对董事选聘的主要依据是:“充分考虑

被选任人员的素质、能力、责任感和独立性,并在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等方面能够互补。其中执行董事均多年从事银行经营和管理工作,独立董事和非执行董事普遍具有丰富的金融、经济方面的工作经历。”第三,在董事的具体职责规定中,也没有明确提到董事(包括独立董事)必须关注银行经济责任以外的其他社会责任。对此,《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试行)》第50条规定,董事对商业银行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董事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商业银行章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商业银行和全体股东的利益。同时,2010年12月实施的《商业银行董事履职评价办法》对于董事与独立董事必须关注的重点事项的规定,也忽略了关注商业银行经济责任之外的其他社会责任。实际上,由于内部董事跟公司经营所存在的千丝万缕关系,必须更多依赖于独立董事在实践中推动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因为他们是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_6’不过,至今规定独立董事职责的最权威文件,即《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对于独立董事的职责的详细规定,虽然也会对上市公司践行经济之外的其他方面的社会责任有所涉及,但从总体上并没有明确以及直接要求独立董事必须关注上市公司践行经济责任之外的其他方面的社会责任。无疑,一旦立法没有要求银行董事必须对经济责任之外的其他社会责任问题兼顾,在实践中必将造成董事对银行经济责任之外的其他社会责任的漠视。

再次,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有的比例,对于他们是否能在公司决策中照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独立董事所占比例明显偏低,难以在公司决策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如交通银行董事会共有14位董事,其中4位为执行董事,5位为非执行董事,5位为非执行独立董事。显然,交通银行的这种董事会结构安排决定了即使在董事会下设立了社会责任委员会,也难以保证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平衡。至于其他未能在董事会中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委员会的各大中资银行,独立董事所占董事总数的比例也偏低。例如,中国农业银行董事会的独立董事数目只有4个,不到13名董事中l/3,且都为非执行独立董事;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共有17名董事,其中独立非执行董事6名,刚超过董事总数的1/3;中国银行的董事会由13名成员组成,其中6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接近董事总数的1/2。另外,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的独立董事数目也仅超过1/3。无疑,仅从当前国内五个大型商业银行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来看,很难保证公司决策能够平衡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国内相关立法显然也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试行)》第54条仅规定:“董事会应当根据商业银行的规模和业务状况,确定董事会合理的规模和人员构成。为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中应当有一定数目的非执行董事。注册资本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商业银行,独立董事的人数不得少于3人。”显然,这种规定以及低标准要求,无法要求银行建立平衡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董事会机构。虽然,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第5条第(四)款中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的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在委员会成员中占有1/2以上的比例。但在国内上市银行董事会的实际运作中很难做到这一点。

最后,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内容涉及对女性员工的特殊照顾、公平信贷权乃至对社区的责任等方面,如果要在决策机制中照顾到这些方面的利益,就必须把性别、区域等因素适当地考虑进董事的遴选标准,即董事来源必须多元化。而目前国内银行业对于女性员工的健康保护、公平信贷权等方面践行的社会责任,仍然相当不够。至于社区的社会责任,则根本就没有进入大多数国内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或体系之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董事来源没能实现多元化是其中之一。实际上,在花旗集团董事会的董事遴选中,为了充分照顾到性别平衡与地区平衡,主要是通过董事来源的多元化来促进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平衡。截至目前,花旗集团董事会中女性董事占2人,包括董事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在内的5位董事分别为亚洲人、黑人以及西班牙移民。至今,国内银行的董事选聘标准的立法与实践都未将此项内容考虑在内,功利性的选聘标准基本上是唯一标准,而没有照顾到性别、种族以及地区等因素,这就无法保证在银行决策上对利益相关者的各方面权益进行均衡。如果说目前多数国内银行的利益相关者都在国内,董事遴选中人种方面的因素可以不考虑的话,将性别、地区等因素考虑进董事遴选标准中则是能够做到的。

(二)多数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体系

至今,除少数国内银行,大多数银行都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对外金融业务以及内部经营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统观国内商业银行的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在社会责任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上存在的重大缺陷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多数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对外业务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例如,为落实绿色金融政策,银行应该建立和配置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赋予相应权限,使他们在日常金融服务中能保证有关政策的执行。银行有无绿色金融专责部门,在研究制订行业、特定客户和项目的准入标准和政策,对绿色信贷政策和标准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为业务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开发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是大不一样的。但根据各大银行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在中资上市银行中,仅有兴业银行成立了专门管理环境相关事务的部门――可持续金融室,招商银行在总行成立了由不同部门人员组成的绿色金融小组,其他银行尚没有成立类似的专门部门。一些大中型商业银行将具体的环境事务分配到原有不同部门分别执行和管理,规模较小的几家银行则尚无资料显示其在这方面的表现。

第二,国际银行业所广泛接受的践行社会责任的国际规范(诸如《赤道原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联合国全球契约》),还未能完全纳入国内银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在各大银行2009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只有兴业银行明确表示已将《赤道原则》、《国际金融公司可持续发展政策与绩效标准》和《国际金融公司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纳入了公司的对外金融业务社会责任管理制度体系之中。截至2010年底,只有国家开发银行等少数几家中资银行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而接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的国内中资银行也只有上海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4家。虽然银行业建立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并不意味着就要加入各种通行的国际规范,但这些国际规范代表着整个行业在这些方面的成熟做法,融入国际规范体系的程度不足确实是国内银行业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缺乏制度化、长效化机制保障的一个反映。

第三,就银行经营中存在的内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包括兴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许多大型商业银行与一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渐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展了诸如“绿色办公环境”之类的行动,具体方案包括“业务电子化”、

“办公无纸化”、“开会视屏化”、“节能减排最小化”等诸多方面。不过,通过对各大中资银行的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的全面考察,可以发现存在两个重大问题:一方面,除国家开发银行披露已制定的《关于国家开发银行绿色采购的实施意见》、《总行节粮节能工作指导意见》和《垃圾分类岗位责任制》,以及兴业银行披露制定的《办公节能管理办法》外,多数银行将关注内部节能环保视为一种“活动”,而没有将其上升为一种践行社会责任意识并将之进行制度化管理,因而未能将内部环境问题的管理制度化、高效化并专业化。另一方面,尚未发现有哪一家银行披露,已把国际通行的诸如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EMAS环境审核规则等国际标准融入内部环境管理体系之中,并开展与之相关的认证活动。此外,“绿色办公环境”仅是针对环境问题,而对于人的内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除中国民生银行制定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工作手册》,成为第一个接受了SA 8000社会责任管理标准认证的中资银行外,至今未发现其他中资银行针对员工制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制度的信息披露。而且,也没有哪家银行披露自己通过OHSAS 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认证。

二、完善国内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内部督促机制

无疑,在完善国内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外部督促机制的同时,建立与完善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内部督促机制尤为关键,其功能在于使银行机构能够自主、积极、能动地践行社会责任。

(一)改造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培养践行社会责任的内在意识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在性质上很多都属于“自我规制”型的责任,因此,如果让国内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成为一种内在与自觉的行为,就必须改造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融入公益责任观,培养践行社会责任的内在意义。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践行社会责任已不仅仅是从商业利益角度的考虑,而是一种经过长时期的文化熏陶,逐渐成为一种根植于企业内部的自觉意识,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上,国内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的培养,不仅需要领导层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及广大员工的积极响应、紧密配合,更需要建立与完善银行道德规范或行为标准,从上到下遵守执行,建立银行社会责任的定期培训制度,开展定期的银行社会责任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践行社会责任意识及能力,乃至建立与完善践行社会责任的内部激励制度与实施制度等。只有通过这种日复一日加强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的社会责任文化以及践行社会责任能力的培训、教育、宣传等活动,才能使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这种意识内化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从而使得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从外部压力转变成企业“内生”行为。

(二)建立与完善银行决策机制中保障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权力架构体系

社会责任的践行需要银行内部决策机制中相关机构和制度的支持,决策机制中适当的权力架构安排与制度建设成为保障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根本。具体而言,相关方面包括:第一,改变董事只向股东承担信托义务的做法,将这种受托责任向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扩展,明确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应尽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法律义务。第二,完善董事会结构,增加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比例,并将其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代言人。第三,建立与完善监事会制度,通过增加监事会中职工代表的比重,明确监事会的监督职权,规定其在涉及利益相关者事务的决策和执行方面的监督权力、程序等方式,来达到维护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目的。第四,明确银行社会责任目标,督促公司建立有效的管理社会责任问题的制度体系,健全严格的问责机制。第五,成立代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银行社会责任顾问委员会。若企业的经营决策将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造成较大影响时,社会责任顾问委员会有权对董事以及其他管理者提出相关意见和政策建议,也有权对企业执行社会责任的相关情形向社会公众予以披露或告知。

(三)建立与完善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管理机制

一份对知名跨国银行与欧盟地区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状况的调查表明,多数受调查银行已发展出了一套处理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机制,同时也遵循管理对外金融业务的社会责任问题的各种国际准则,并要求它们的业务合作伙伴遵守各种责任标准等。同样,对我国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内部督促机制的改善,除了规定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以及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委员会,将社会责任意识上升到企业决策层次以及强化监事会的权力外,建立并完善银行社会责任的具体管理机制对于提高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尤为关键。

首先,建立与完善负责践行社会责任事宜的专门管理团队,给予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机构支持。企业社会责任践行的好坏跟社会和环境责任在组织内部的机构支持紧密相关,社会责任涉及银行的各个方面,需要根据它们的不同性质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例如,对欧盟地区银行践行社会责任情况的调查发现,在受调查银行中,“气候变化”主要由功能性机构来管理,这可能是由于目标的直接性,如减少浪费、减少纸和水的消耗、节约能源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至于打击贿赂,大多数银行(占样本银行的71%)由执行或非执行董事负责,几乎所有的银行(有一家例外)都规定,这方面的责任同时也分配给合规控制/审计机构。而“两性平等问题”的责任架构最高,有11家银行(占样本银行65%)由高级管理人员责任。无疑,这三个问题领域的组织结构安排跟银行对这些问题的战略意义的认识关系密切。大多数银行认为减少气候变化有较高的战略意义(占样本银行77%),并分配给专门的功能组织负责。而其他两个问题领域则并非如此,它们被赋予更不重要的战略评价。无疑,欧盟地区银行业的这种做法,值得我国银行在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时借鉴,即必须根据具体的社会责任的性质或重要性安排级别不一的专门机构负责。同时,必须规定专门负责机构适宜的具体职责,只有做到职责分明、权责相符才能真正发挥专门管理机构的作用。例如,对于项目融资的管理,花旗集团除在纽约设置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核心部门和团队成员外,还分区域设有环境与社会风险的管理和审批部门。其职责包括:运用诸如“赤道原则”和“碳原则”等环境和社会风险政策,建议和审查项目融资业务,并在审批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监督这些交易;为花旗集团的雇员提供社会和环境风险政策的相关培训;在与《赤道原则》有关的问题领域,作为利益相关群体和花旗集团之间的主要联系平台;与其他加入《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一起推动《赤道原则》的最佳实践;在必要的时候,修改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

其次,建立与完善银行对外金融业务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对于个体银行来说,践行社会责任的好坏除了与外部机制紧密相关外,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即是否建立有效的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内部管理制度。如果说银行有没有践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跟其社会责任意识或者企业文化紧密相关,那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就与其有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执行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根据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与完善国内商业银行对外金融业务的具体社会责任管理制度,

是提高国内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水平的关键性环节。同时,期待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赤道原则》等国际规范或标准的国内商业银行,也必须关注相关国际规范或标准对金融业务社会与环境问题的管理机制建设要求。

例如,赤道原则秘书局规定,承诺采纳《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在承诺后的第一年期间为赤道原则执行过渡期,旨在根据《赤道原则》要求进行内部制度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不要求对项目融资按照《赤道原则》要求开展环境与社会风险审查。据《中国银行业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及民生银行等正在开展实施《赤道原则》的预备研究,力争早日将自己的绿色信贷政策与《赤道原则》接轨。显然,这些银行必须关注在加入《赤道原则》后,如何将《赤道原则》纳入银行有关项目融资方面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的问题。事实上,兴业银行在宣布加人《赤道原则》后的一年里,相继制定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管理办法》、《适用赤道原则项目融资分类指引》、《环境与社会风险专家评审规范》以及适用《赤道原则》项目融资的示范合同文本、配套示范文本以及相关指导意见、实施意见等。

再次,建立与完善银行内部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商业银行本身也是环境资源的消耗者,加强银行办公运营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控制也是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在建构银行内部社会责任管理制度时,ISO 14000或EMAS等提供了良好的参照示范。例如,ISO 14000所包含环境管理的五大部分,即环境方针、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等,是建构国内银行内部环境管理机制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而该标准所包含环境管理的各个要素,包括环境方针、环境要素、法律与其他要求、目标与指标、环境管理方案、机构和职责、培训、意识与能力、信息交流、文件管理、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监测、违章、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以及管理评审要素名称等,是建构国内银行内部环境管理机制时必须考虑的重中之重。同时,EMAS所涉及的核心原则,即执行度、可信度和透明度等,可以用来作为评价国内银行构建内部环境管理机制有效性的关键指标。面对这些核心原则,国内银行必须努力做到:披露每年最新的环境政策、目标以及实践,并必须得到执行和评估;尽量采取由独立审计员的第三方认证的方式,提高银行内部环境管理方面的可信度;必须定期公开环境声明,保证公众能及时、准确及完整获得有关银行环境影响和表现的信息。当然,银行内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不仅包括内部环境管理,也应包括对人的社会责任管理。与ISO 14000或EMAS关注点不同,SA 8000社会责任管理标准更侧重于人,它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在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国际实践中,许多践行社会责任的先锋银行都接受了SA 8000社会责任管理标准,并将其融入到内部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之中。与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一样,SA 8000社会责任管理标准是一套可被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的国际标准。因此,国内银行在构建自己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时,可以参照其内容,力争取得相关认证,从而使得国内银行能够较快地走出国门,在国际金融市场开拓业务。此外,与SA 8000社会责任管理标准认证一样,OHSAS 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认证对于完善银行的内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也有重要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