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管理与工程范文
时间:2023-06-25 17:1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安全管理与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浅析 职业健康安全 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 X3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企业实现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意味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逐步趋于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自觉性明显增强,安全绩效不断提升,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一、企业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的
职业检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在生产活动中,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管理活动,经行对影响生产的具体因素的状态控制,使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且不引发事故,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二、企业建设工程环境管理的目的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使社会的经济发展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相协调。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环境保护主要是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企业应当遵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和企业自身要求,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并且要注意对资源的节约和避免资源浪费。
三、关于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与要求
1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依据建设工程产品的特性,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有以下特点。
1.1复杂及经济性
建设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涉及大量的露天作业,受到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地理条件和地域资源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产品的时代性、社会性与多样性决定环境管理的经济性。
1.2多变与持续性
一方面是项目建设现场材料、设备和工具的流动性大;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项目不断引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这都加大了相应的管理难度;项目建设一般具有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从设计、实施直至投产阶段,诸多工序环环相扣。前一道工序的隐患,可能在后续的工序中暴露,酿成安全事故。
1.3协调性
项目建设涉及的工种甚多,包括大量的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用电作业、爆破作业、施工机械、起重作业等较危险的工程,并且各工种经常需要交叉或平行作业。④持续性。
2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在整个项目工程施工阶段的要求
2.1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
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办理各种有关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审批手续。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安全预评价的建设工程项目,应组织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预评价。
2.2工程设计阶段
设计单位应按照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进行环境保护设施和安全设施的设计,防止应考虑不周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设计单位应考虑施工安全和防护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分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应进行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2.3工程施工阶段
建设单位在申请领用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生产施工措施的资料。对于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 15 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对于应当拆除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15 日前,将拆除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明,拟拆建筑物、构筑物及可能涉及毗邻建筑的说明,拆除施工组织方案,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的资料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2.4项目验收试运行阶段
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审批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对环保设施进行竣工验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之日起 30 日内完成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和使用。
四、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1主要物料(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理化性能指标;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
2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主要技术、工艺或者方式和装置、设备、设施及其安全可靠性;建设项目的重大危险源分析。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确定拟建项目的重大危险源。
五、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对策与措施
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1选择先进、经济、节能、高效的安全技术、材料、工艺和设备,保证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监控,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1.2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装备水平和执法能力;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1.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和设施,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和设施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建设项目设立(审批、核准、备案)前的安全审查,并获得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部门通过安全审查的文件;
1.4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职业卫生健康对策与措施
2.1建设项目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机制,配备必要的专业监督与检查装备;研究、开发、推广先进的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采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等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企业职业卫生状况的改善;
2.2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和职业危害防治与改善措施;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有效防止职业危害;强化对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等检测工作的监察;
2.3可能产生职业并危害的建设项目需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做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提高了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遵守程度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中明确做出了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并且建立了定期评审法规遵守情况的程序,此外,体系文件还规定了跟踪国家法律、法规变化情况的途径和方法,以保证各项活动都能满足国家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因此,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后,各项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得到了较为自觉地遵守,公司遵纪守法程度明显提高。
4员工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用市场机制,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由政府强制性管理转变为企业自愿参与的市场行为,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由被动消极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形成了员工遵章守纪的安全意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自觉性得到较大提升。
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安全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加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只有这样,员工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自觉性才会明显加强,企业的安全绩效不断提升,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口碑,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参考文献:
[1]. 罗森林.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之现状与思考[J].建筑安全.2010(10)
[2]. 严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燃气集团公司的运行[J].安全.2010(08)
[3]. 崔明训.浅谈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市场.2011(27)
篇2
关键词:OHSMS;水利工程;安全管理
前言
OHSMS,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具备前瞻性、预防性安全管理优势,即注重将保险业作为第三方中介导入到安全管理体系中,对传统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同时,节省资源与成本,提高施工危害辨识效果。即OHSMS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安全施工管理水平,为此,当前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期间应提高对OHSMS的重视。以下就是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等相关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有利参考。
1 当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制法规方面,即基于当代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国际领域开始执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但仍然缺乏由建筑施工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等相关法律,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简称GB-T28000)等相关条例仅停留于表面,并未贯彻于《建筑法》中,影响到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处理效果;第二,安全管理体制方面,即部分发达国家在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推广过程中,注重围绕市场监管,贯彻行业咨询的安全管理体制,继而通过经济手段,调整安全管理问题,并以行政约束为辅,有效贯彻安全管理办法。但我国在安全管理体制落实过程中,仍然采取行业管理办法,此种管理办法存在着职责划分模糊、惩罚力度不足、管理体制粗放等问题,诱发了官僚腐败作风现象,同时,制约了安全管理效果;第三,施工管理单位方面,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部分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岗前培训意识,因而,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缺乏数据源收集与分析意识,就此提高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同时,在工程行业安全事故处理过程中,存在“听天由命”现象,且缺乏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管理体系,从而制约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2 OHSMS视角下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2.1运行模式
OHSMS作为PDCA的改进模式,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同时,组织机构由各要素划分而成,不存在“按领导意思办”的现象,因而,具备可行性优势。此外,从水利工程OHSMS运行模式角度来看,OHSMS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将以“项目企业”为核心,同时,要求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依据企业既定目标构建程序化、系统化动态循环管理过程,然后,参照OHSMS18001:2001标准,将运行系统划分为安全方针、组织、计划、实施、评价等几个板块,就此达到高效性安全管理目的[1]。另外,OHSMS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注重对员工参与管理、最高管理者责任、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等问题的考虑,因而,借助OHSMS系统管理方式实施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可结合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特点,充分解决安全管理问题,预防安全事故。
2.2 主要步骤
第一,学习培训OHSMS专业知识,即在水利工程施工OHSMS安全管理模式建构过程中,为了有效发挥OHSMS工作效能,降低安全事故概率,需结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方针,安排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与培训OHSMS,并结合不同层次员工,实施差异性学习与培训内容,继而贯彻OHSMS管理思想,同时,引导管理层、内审员和其他员工,合理运用OHSMS系统。而在内审员培训期间,应将管理结果审核、OHSMS体系文件编写、初始评审等能力作为培训重点;第二,初始评审,即在OHSMS安全管理模式建构过程中,需完善初始评审板块。首先,在初始评审系统建构过程中,需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整理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等法律条文、规定,分析文件适用性,调查本单位执行情况。其次,分析水利工程相关活动,通过股市分析法和LEC评价法做好风险评价、危害识别工作,且探究现有安全措施对危险源的处理效果[2]。再次,评价OHSMS文件规定、程序等的适用性、可行性,同时,结合本单位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人员伤亡率、严重程度、财产损失、防护趋势等统计分析,并评价现行组织机构、职责分工等,最终依据OHSMS系统运行特点,反映初始评审结果,配合绩效评估工作;第三,OHSMS初步预策划,即基于初始评审程序完备的基础上,需在OHSMS系统运行过程中,确定OHSMS方针、目标、管理方案,并结合OHSMS管理内容,重新调整组织机构和职业划分,做到权责明确。同时,在OHSMS初步预策划编写过程中,需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和OHSMS要求,完善OHSMS安全管理系统中职业划分、主要危险源、预防措施、突况应对方案、OHSMS管理方案等内容,继而指导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确保OHSMS系统的循环运行。
2.3 绩效评估
OHSMS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中的应用,需建构绩效评价板块,即在OHSMS安全管理模式操控过程中,需依据本单位绩效情况,设定R1-R5五个量化指标,R1表示工程验收合格率,R2表示环境污染程度,R3表示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干扰程度,R4表示施工人员职业病数量,R5表示事故伤亡率。如,在R1绩效评估过程中,可导入公式:R1=(P-x)λ-(P-x),其中,P为不合格返工成本费,x为违约罚款,λ为年产值扩大系数,就此获取评估数据。而在环境污染程度,即R2绩效评估过程中,需运用公式:R2=C0×λ-C,其中,C0为施工项目环境污染机会成本,C为国家在施工项目环境污染处理中所产生的机会成本,最终全面了解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况,降低安全事故概率[3]。
3 OHSMS应用实例
某单位在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采取了基于OHSMS的安全管理模式,在OHSMS安全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中,针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合理调整,即由项目经理组织指导工作,同时,在项目实施中,将以职业健康安全为目标,组织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OHSMS体系中方针、目标、总体设计等的制定,而领导办公室负责OHSMS体系执行的组织、监督、日常管理工作,就此满足OHSMS体系运行要求[4]。此外,在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了爆破工程、施工导流、混凝土工程、灌浆工程、混凝土土坝工程等项目,因而,需在OHSMS体系建构过程中,成立安全小组,安全小组内配有专门的安全员,由安全员负责本区域的安全事故,形成秩序化安全网络体系,指导安全管理工作。另外,该单位在OHSMS体系建构过程中,针对工人安全意识进行了培训,同时,聘请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编写OHSMS文件内容,并以日巡逻、周巡视、月检查等方式,贯彻OHSMS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可知,当前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安全事故问题,引起了人们关注,同时,威胁到了人身安全、经济效益等领域。因而,在水利工程施工行业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借鉴OHSMS体系建设理念,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划分为组织、计划、施工、评价等多个板块,并安排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全事故工作,就此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姚耀.简析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珠江水运,2015,20(11):68-69.
[2]张华.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质量探索,2016,12(06):28+27.
篇3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137-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属于国际范畴的管理标准,其具有较高的指导性、通用性以及权威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能有效减少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状况。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能保障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倡导理念为“持续改进、预防为主”,企业需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我国的电力施工企业而言,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复杂性,并且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现有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是条块分开的,没有建立系统性的安全管理体系,其管理框架缺乏动态循环和完整性。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对法律法规缺乏合理的应用,并且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是企业应在安全管理条例中充分应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行业标准要求,这些条例需要及时更新和下达,并要求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对目标、方针、管理方案等进行全面改进。而现有的电力施工企业却只是简单的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整改等,远没有达到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要求标准。现有的电力施工企业对职业的危害性缺乏足够重视。职业危害的概念为一切危及到劳动者健康的因素,这些因素在生产过程、作业环境及劳动过程均会存在。现有的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核心为预防工伤事故,忽略了职业危害性。现有的电力施工企业在风险评价、控制及预防措施等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没有良好的相关文件查询途径,各类文件缺乏明确的保存期限。电力施工企业对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衔接,遇到问题只是单纯的解决问题,没有进行管理评审。
二、电力施工企业如何建设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虽然电力施工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但仍具有有效性。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只需要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就可达到系统化、规范化、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标准。
(一)做好各体系手册、文件的衔接
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会经过质量、环境、计量体系的三方认证,因而,各体系之间会生成手册、程序文件、管理记录。那么,如何在这三者之间达到良好衔接呢?首先,对各体系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各类文件进行调整,对相互兼顾却又存在区别的文件进行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所涉及到的表格数量较多,如员工职业健康体系表、工伤表等,在对这些表格进行记录编号时,应对有职业健康安全记录表编号的表格进行保留,并纳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针对与职业健康安全相关但无记录编号的可另行赋予编号,这样一来,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中的每个记录表均有唯一的编号,达到提高检查验证效果的目的。这种多手册、文件和记录的衔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对多体系进行了整合。
(二)加强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风险控制主要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电力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作业活动中的危害辨识,对每种危害进行风险评价,并确定可承受风险范围。对于在可承受范围外的危害应进行风险控制。首先,组织人员进行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培训,人员包括领导干部、管理干部、联络员等重要岗位员工,并对体系方针、目标及相关知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如电视、广播、网络、会议等。组织员工对职业危害进行辨识,并完成危害因素基础调查表的填写。控制风险的具体步骤为划分作业活动、危害辨识、确定风险。在确定风险完成后由安全管理人员对风险的级别进行确认,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及对策。电力施工企业通过每月进行安全检查、专业检查等方式对体系的建立计划起到督促作用。企业须对各种存在及潜在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并公布在局域网上,潜在问题主要是由外审一、二阶段、内审、管理评审等开出的。责任单位和相关单位可依据这些问题及时整改体系。
(三)加强分级管理
由于电力施工企业其管理的层次较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应根据生产和办公区域不同,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职责,对各部门的管理采取分级控制和分层管理。
1、文件管理
对文件的批准、颁布、方法、使用、更改均应按照《文件管理程序》的要求执行。企业可根据单位岗位要求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起草,起草文件需要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审核。应用电子网络管理受控文件,受控文件的领用和签收须按规定进行。为保证文件的最少化、有效性和充分性,凡是涉及职业安全健康的资料和文件一律需报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备案。
2、分级控制不可承受风险
电力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管理水平,将不可承受的风险进行准确辨识,并做好风险的控制。评价不可承受风险的标准为有可能造成重伤、中度或中度以上的事故,加强抗风险能力的原则为集中精力结合现有资料控制好重大危险因素。对不可承受风险进行分级,主要有公司级和厂级,分级后分重点采取应对措施。重大危险源如满足《重大危险源辨识》条件的危险源,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对预案进行有组织地演练。
3、工程项目中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工程项目中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依据为职业健康安全的方针和目标,方案的首选项目为环境作业条件差、污染大的项目。建设项目标准为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分工标准以职责和职能而定,具体的组织实施由工程项目组负责。在电力工程项目新建、改建、扩建中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能有效遏制职业危害,从源头上减少职业危害。
(四)加强体系的内审员的建设
内审员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内审员的建设和管理是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根本。内审员的主要职责为组织内部审核,企业应该为内审员提工更高的平台,不断促进其业务能力的发展。企业在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相关的部门中挑选人员进行体系基本知识培训,并对他们往健康工作联络方向培养,鼓励该部分人员参加内审资格证书考试。内审员可参与的工作内容为初试评审、组织协调单位危害辨识、学习风险评价方法。应确保内审员有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并安排内审员担任外审组向导,其主要职责为记录、引导、观摩和学习。组织内审员在组织结束后进行讲评,公布问题和不足,以待后期的整改和借鉴。
(五)将企业文化整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
电力施工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文化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同样也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水平。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的建立,加强人性化管理,确保企业文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共同进步。
三、结语
目前我国电力施工企业由于正处于改革发展阶段,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电力施工企业应建设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从而达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智泉,叶大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职业技术,2012,(10):54.
[2]尚洪.浅谈电力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J].电力安全技术,2010,12(12):4-6.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 总承包项目 安全管理 实践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expo village B plot section of the program, for example, from the project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mode, experience, idea, method and way, the viewpoint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through its safety management summary, extract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practice experience, practice, from essentially improved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erformance.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 the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 言
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有超过230个国家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规模空前。相对于占地面积5.28平方公里的整个世博园区来说,一个仅6万平方米的世博村公寓式酒店项目或许不甚醒目,但它却是“中国建筑”竖立在世博工程中的第一面旗帜,是在2008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中脱颖而出、在整个世博综合赛区摘取优秀集体殊荣的唯一单位。它就是由中建八局承建的世博村B地块二标段项目。世博村B地块二标段项目主要功能以高档公寓酒店为主,并结合设置部分商业、健身休闲功能,主要包含5幢高层建筑和一个地下室,地上面积约为47291平方米,地下面积约为12573平方米。
世博村B地块二标段项目于2007年6月正式开工,鉴于该项目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使命,总承包项目部明确了“高标准、严要求、争第一、树形象”的综合管理目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坚持做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把安全管理始终作为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将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作为总承包项目的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肩负责任。为此,总承包项目部在施工管理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按照业主、监理单位的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和中建八局总部的有关安全工作会议、文件精神,以抓安全、管安全,以高效、求务实的工作态度,使得世博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一、确定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的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总承包项目部制定了“杜绝死亡事故和重伤事故;杜绝施工机械设备损坏事故;年负轻伤率控制在1‰以内;杜绝重大火灾事故;不发火灾事故;社会相关方投诉为零;全员安全教育率100%;安全隐患整改完成率100%”的安全管理目标。对制定的目标,根据责任分解后落实到责任人,对相关责任人的执行情况每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并落实奖罚措施。
二、统一思想、健全机构、规范运作,狠抓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必须要有一个运作规范、职能健全的组织机构,才能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总承包项目部根据公司领导的要求,做到机构设置合理、人员配套到位和管理制度健全三到位。设置了安全、生产、合约、材料、技术等10个部门,先后制定并下发了项目安全管理奖惩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物资、设备管理制度等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总承包项目部全员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组织班组职工开展安全知识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施工规范的教育,不断提高职工对安全文明施工重要意义的认识,对于在建的工程项目,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在施工中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要求所有职工要统一思想,增强安全工作责任心,不能只重工期,也不能只求进度,要切实抓好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以安全文明施工树立中建八局内部的标准化管理和外部的良好形象。
建立完善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建立项目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有效途径。为保证安全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确保工程安全施工,工程项目在从开工之初,从三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并随着项目进程的不断变化和施工人员的不断调整进一步完善安全保证体系。一是成立了以项目经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对安全文明生产工作的组织、决策和领导,设置了独立的安全部监管部门,从上至下建立安全生产控制网络图,对项目安全文明生产工作实行从总承包项目部、分包单位到班组的三级监督检查体制,强化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要求安全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以认真务实的态度将安全管理贯穿于施工生产全过程。二是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针对世博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使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多年的施工经验使我们认识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参与施工的各部门、各单位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协作,要依靠科技进步,实行科学管理,才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三是将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纳入到总承包安全管理当中,总承包项目部与分包单位及每个管理人员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同时要求分包单位必须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适应施工安全工作需要的专(兼)职安全人员,与总包同时开展安全监督、检查与管理。此外,为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纪律管理,制定了请假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在节假日期间,必须有副经理以上的管理人员在现场值班,从而规范了现场安全生产管理。
四、结合实际、明确目标,针对施工具体问题制定措施。
针对世博村B地块二标段工程规模大、场地狭小、建设工期紧、牵涉作业面广、立体交叉作业多、分包单位众多等特点,安全生产管理已成为工程总承包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总承包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和分包单位对施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后,制定了安全措施:一是为新进场职工在进场后7个工作日内缴纳完外来务工人员综合保险,以维护职工切身利益,降低工程施工过程的风险;二是按照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合理安排现场施工,坚持文明生产,实施标准化、规范化作业,严禁违章指挥,冒险蛮干,施工过程要紧张有序,施工结束要工完场清;三是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每周组织召开一次管理人员安全例会,每半月组织开展一次特殊工种安全教育会议,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全体职工安全教育大会,定期聘请专家和教师给工人授课。定期通报安全生产检查情况,研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布置安全生产工作。各分包单位定期组织进场人员召开安全专题会,警钟长鸣,强化了职工安全意识;四是项目安全部每周组织开展安全检查,落实安全生产检查整改措施和检查结果通报制度,坚持落实班组班前讲评活动制度。五是对施工危险品的使用,落实专人负责管理,要求对氧气、乙炔瓶的使用必须落实申报和审批制度;六是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对分包单位严格资质审查,将分包安全管理人员纳入总包统一管理,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七是积极与世博派出所签订警民共建协议,定期邀请派出所定期到施工现场开展法制宣传、治安防范宣讲等活动。
五、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六转变”、“七到位”、“八突出”。
在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中,总承包项目部做到了“六个转变”。在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上从传统守旧向创新思维转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依据法律法规文件,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加强企业安全基础建设;由经验管理向技术化、专业化转变,在生产中,严格落实各级责任制,重视技术管理,做到管理技术化、专业化。安全管理由低标准向高标准转变,项目安全管理高标准、严要求,工作中严格按公司安全标准化图集进行现场布置和施工,做到安全管理标准化和安全设施标准化同步进行;安全监管由分散横向管理向集中、垂直管理转变,项目安全部门加大安全垂直管理力度,加大对生产一线各重点地段的安全监控力度。落实了“七个到位”:认识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奖惩到位。立足体现了“八个突出”:一是突出项目经理第一责任,提高思想认识;二是突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三是突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做到安全隐患跟踪检查;四是突出重点工程和重点阶段的检查指导;五是突出大型机械设备的专项检查和专项治理;六是突出规范化、制度化,强化执行力,重奖重罚;七是突出监管和隐患整改力度。八是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对职工进行法律、法规、制度的宣传,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此外还积极推荐项目一线作业人员参加政府组织的技能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建筑业务工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学习消防知识,经常性的开展消防演练工作,目的是为了是广大职工均能够掌握和了解消防安全防范知识,提高自防自救的能力。
六、确保安全资金投入和使用。
为进一步加强项目安全费用资金监管力度,确保足额投入、有效使用,严格按照安措费的使用管理规定优先考虑安全方面的资金,严格按照安全经费的使用管理规定,实行单独管理,分阶段使用,做到专款专用,由安全部门与生产部门共同按提出计划申请,经合约部门审查核实,经项目经理批准后上报业主、监理审核通过后再予以实施。项目共投入安全技术措施经费250余万元,占工程造价的2.3%。对每一笔安全费用的支出做到使用明确、票据完整、性质准确、账目清晰。安全经费投入主要集中在:完善安全防护设施、购买安全防护用品、安全警示标志标牌、特种设备检测及大中型机械维修等数十个方面。其重点主要侧重于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和作业人员安全用品的配备。
七、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过程监控。
各种危险源,处于各自的实际管理状态或监控状态。由于人为干预不同,即便是同一类的危险源,现实危险度也会截然不同。总承包项目部在工程的基础、主体、装饰阶段分别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价,充分摸清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源的分级监控级别(公司和总承包项目部两级),从而有针对性的制订出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具体做法是:一是通过对施工现场施工项目的重大危险源和不利环境要素的识别和策划,编制各安全技术专项施工方案,编写安全生产策划书,并能按照保证计划和控制管理措施及方案进行实施;二是制定了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实施计划,落实重大危险源工程的施工策划、监控、检查和验收制度;三是重大危险源工程的施工前,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使作业人员清除掌握施工方案的安全技术要领。通过静态的隐患辨识和动态监管工作,更加有效地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
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总承包项目部认真组织学习职业病防治法的各项标准要求,积极创造条件,稳步开展工作,学习职业健康的各项业务知识,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大投入,及时发放劳保用品。
加强环境管理。定期申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噪声和废水等环境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出具了检测合格报告,实时掌握现场环境情况。同时,加强环境及文明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因地适宜,种植绿化,工地大门设置车辆出入冲洗设备。
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的能力建设,在思想上和业务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定期聘请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到施工现场为务工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同时,充分利用“民工学校”对务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针对季节的变化,组织各分包单位主动调整作息时间,并坚持做好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与发放工作。总承包项目部还设置了世博职工图书馆,配备了数千册各类图书,落实专人负责管理,每天开发时间达8小时以上,不仅本项目的职工前来阅读和学习,也吸引了世博内施工的其他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前来借阅,有效的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开展各类安全创优活动。总承包项目部为把安全管理推上新的台阶,注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形成廉政建设的“大宣教”格局,形成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形成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不愿腐败的工程廉政环境。同时成立工会联合会及效能监察重点项目,为确保活动正常开展,制定了立功竞赛工作计划,在施工现场通过开展比安全、比质量、比文明、比进度活动,加强工程安全、质量、文明、进度控制。
篇5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原理安全立法管理模式
ProspectsofSafetyManagementScienceinthe21stCentury
LuoYun
(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
Abstract:Prospectsofsafetymanagementscienceinthe21stCenturywerediscussedinvolvingsafetyprinciples,safetylegislation,andmethodandmodeofsafetymanagement.
Keywords:SafetyprinciplesSafetylegislationMethodofsafetymanagementModeofsafetymanagement
1引言
21世纪将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时代,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矛盾、环境与技术冲突、人类与自然牵制的时代。由此,不仅人类文明史要揭开一个新的百年,更应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如果不引起高度的警惕,21世纪将会是灾害、事故、环境公害更为恶化的时期。其实,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笔者已深切地体验到这一点:人炸、资源枯竭、环境危害、重大事故与灾害频发……。还清楚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那些不科学、欠文明的落后文化习俗,形成了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背景:人类的科学素养不尽人意;地区或国家间的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顾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在很长一段时期将仍是不少人的主导追求;企业经营人员的短视与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盛行;……。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仍是21世纪人类社会活动的主旋律。显然,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平安、健康、少灾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十分重要的目标。另一方面,21世纪将是高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数字化生产与生存的方式将会得以普及的时代。新技术、高技术首先将给人们带来发展与进步、效率与效益、舒适与文明,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技术的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与灾难。
面对上述的现实与背景,正视未来的挑战和忧患,为了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世界,需要创建安全的生产方式和康乐幸福的生活方式。为此,人类唯一的出路就是重视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有效地预防各种意外事故和灾难的发生。
安全管理作为预防事故三大对策之一,将为21世纪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和安全生存发挥其重大的作用。
2安全原理-安全管理实践的基石
安全管理方法与对策的绩效,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需要有战略和方向的指导。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科学的规律,搞清安全管理的科学原理。
安全原理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策略,是安全科学以及安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石,是人类预防事故的重要理论核心。21世纪,人们将会不断探求如下的安全科学原理。
1)安全哲学原理。即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安全的哲学理论和原则。人类历史进程证明:古代人的安全哲学是宿命论的安全认识论,被动承受型的安全方法论;近代人有了经验论的安全认识论,事后型的安全方法论;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人类进入了系统论的安全认识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21世纪,未来的人类安全哲学必然朝着本质论和超前预防型的安全哲学进发。有了正确的安全哲学思想的指导,未来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的安全才能获得高水平的保障。
2)安全系统论原理。深入研究和探索安全系统论原理、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协同学、事故突变论等安全系统结构、机制、规律和优化。不仅应研究清楚事故系统的规律,更要探讨各种技术安全系统的规律、特点和控制。认识事故系统,对指导人们从控制事故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但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动、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为理性,更符合科学性原则。
3)安全经济学原理。阐述清楚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的关系。研究事故损失的规律与评价技术,安全的效益理论和投入产出规律;研究与事故相关的非价值因素的价值化技术。研究不同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时期,事故保险(伤亡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事故保险等)的运行机制及其与事故预防,实现本质安全的关系和动作机制等。
4)安全管理学原理。研究从法理出发的安全法学原理、安全监察与监督的原理;论证清楚安全组织学原理、人员优化的原理;阐明合理的安全投资保障机制;揭示出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体系等基本的理论。
5)安全工程技术与卫生工程技术原理。针对不同的行业和生产工艺与技术,研究相适应的安全工程技术原理,如防火原理、防爆原理、机电安全原理等,以及卫生工程技术原理,如防尘原理、防毒原理、辐射防护原理等。
同时,在20世纪尚未完善的风险控制理论、安全自组织理论、大安全科学理论、安全文化理论等将在21世纪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
有了丰富而充实的安全理论,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人类实现了真正安全原理的掌握,才能改变自身对事故的认识和态度,才能使今天人们安全生产和生活的必然王国走向未来人类安全生存与发展的自由王国。
3安全立法-安全管理永恒的利器
从中世纪起,人类生产从畜牧农耕业向使用机械工具的矿业转移,从此开始发生人为事故。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矿山塌陷、瓦斯爆炸、锅炉爆炸、机械伤害等工业事故不断发生。在早先安全技术比较落后的状况下,人们想到的是从立法的角度来控制日益严重的工业事故。
人类最早的劳动安全立法,可追溯到13世纪德国政府颁布的《矿工保护法》,1802年英国政府制订的最初工厂法——“保护学徒的身心健康法”。这些法规都是为劳动保护而设,制定了学徒的劳动时间,矿工的劳动保护,工厂的室温、照明、通风换气等工业卫生标准。针对世界范围的安全立法,人类进入20世纪才迈出了步伐,这就是1919年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制定的有关工时、妇女、儿童劳动保护的一系列国际公约。中国最早的劳动安全相关法规,要数1922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劳动大会提出的《劳动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要求资本家合理地规定工时、工资及劳动保护等。英国、德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是劳动安全立法最早和较为完善的国度。除此,很多国家的安全立法一般起步于20世纪,包括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到1915年才正式实施《工厂法》,比英国晚了近百年。
未来的21世纪,人类的安全立法必将体现出如下趋势和特点:
1)安全法规从孤立走向整体,从分散发展为体系。
2)安全立法的任务突出预防,体现出超前性和预防性。
3)安全立法的目标体系更趋明确。立法的目标不但包含防止生产过程的人员死伤,还包括避免劳动过程的危害(职业病)以及财产损失、信誉的毁坏。
4)安全立法的层次体系更为全面。国际通用安全法规(ISO标准、ILO法规等)、各国的国家安全法规、世界范围及本国的行业安全法规(石油、核工业等)、地区安全法规(欧盟、亚太等)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5)安全立法的功能体系更为合理。建议性法规,如ISO国际标准;强制性法规,一般各国制定的国内安全法规都属此类;承担不同法律功能的法规,如法律、技术标准、行政法规、管理规章等,各尽其责,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在21世纪,我国的《职业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重大工业事故控制法》、《减灾法》、《公共场所意外事故预防法》、《家庭事故预防法》等安全法规和条例,将会陆续颁布和实施。
4管理方法-事故预防对策之技巧
管理也是一种技术。安全管理的方法得当,是保证安全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
从管理对象的角度: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早期,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显然仅仅围绕事故本身作文章,安全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强化了隐患的控制,消除危险,事故的预防才高效。因此,60年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隐患管理的机理。21世纪,隐患管理将得到推行和普及。
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早期是事故后管理,进展到60年代强化超前和预防型管理(以安全系统工程为标志)。随着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安全管理是人类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之一。科学的管理要协调安全系统中的人—机—环诸因素,管理不仅是技术的一种补充,更是对生产人员、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协调。21世纪,要进一步理解和落实这种认识和过程。
从管理理论的角度看:从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的科学管理。30年代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了1∶29∶300安全管理法则,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为近代工业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到了世纪后期,现代的安全管理理论有了全面的发展,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行为科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21世纪,安全管理科学园地将会更加百花争妍。
从管理方法的角度: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21世纪,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安全评价、风险管理、预期型管理、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行为抽样技术、重大危险源评估与监控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将会大显身手,安全文化的手段将成为主要的安全管理技术。
5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不断探索的命题
我国的安全管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管理模式。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体系;70年代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下,强调了事故管理系统;80年代出现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进入90年代,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显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生产技术、经济体制和安全理论指导下,表现出不同的安全管理特色。
21世纪将是安全科学管理不断深化,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效果不断加强的时代。现代安全管理将逐步实现: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只顾生产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的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模式;变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变次要因素为核心事业)。
21世纪,如下安全管理模式将得到发展和完善:
1)企业HSE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三结合的管理体系,其目标是强化企业管理者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管理意识,激励企业员工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工作热情,最终改进企业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效能,实现人类社会和企业的综合效益。
2)企业ISO18000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MS)。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统一规范下,企业要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这是国际标准一体化的重要体现,也是随着ISO9000和ISO14000在各国逐步得到认可和取得成功的背景下,国际工业社会重视和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目标。这一体系的推行,将促进和改善人类社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和水平。
3)企业“综合安全管理模式和机制”。在企业,无论是人身伤亡事故,还是财产损失事故;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生产事故,甚至是火灾或治安案件,都对人类造成危害和损害。这些为人们所不期望的现象,无论从根源、过程和后果,都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人类对其进行防范和控制,也都有共同的对策和手段。因此,把企业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治安、环保等专业,进行综合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21世纪,企业建立“综合安全管理模式和机制”是大势所趋。
4)国家安全管理模式。一是建立国家-企业-职工三方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构建国家监察-行业协调-企业自律-工会监督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制;二是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人身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等目标出发,建立国家的大安全管理模式(机构、组织、立法、管理体系等)。
通过这些努力,将实现全面防范来自于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意外事故与灾难,减轻来自于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和危害,防止和减少来自于社会因素的公共事故与危害、治安案件及“黄、赌、毒”等消除或控制其对人类身心和生命的危害与毒害。
作者简介:罗云教授
作者单位:罗云(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邮编:100083
参考文献:
[1]罗云.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技巧.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1997.
[2]肖爱民、唐紫荣等.事故管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
[3]董立斋、巩长春等.工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4]金磊、徐德蜀、罗云.中国现代安全管理.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
篇6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建筑行业又是事故易发的行业之一。这固然有就业人员多、基数大的原因,但也与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建筑施工作业环境复杂、露天作业、高处作业、危险作业、交叉作业多、劳动强度大,不安全因素随着工程进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等种种因素密不可分。近年来,安全生产工作在各级领导、各个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下,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发生施工安全事故的频率有所下降,但重大恶性工伤事故仍时有发生,职业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仍很严峻。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把企业的人、物、环境、信息组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以整个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作为管理核心,通过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手段来达到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根据预先确定的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定期审核和完善系统的不安全因素,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它具有系统性、先进性、预防性、全过程控制性、持续改进性的特点。大力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建设施工企业保障安全生产、降低职业病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OHSMS认证的推行,有效帮助企业识别法律要求。
安全是人命关大的大事,虽然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为搞好安全生产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律、规章、技术规范、管理规定,但这些要求在生产管理中并未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事故频发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建立OHSMS,可以明确建筑企业及其所属工程项目部应该遵循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在制订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保证计划时对遵循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法律、规章和其它要求要作出承诺,并定期进行评审,以判断其执行度,同时规定企业的管理制度必须与国家的法律、规章的变化取得同步,以保证法律、规章和其它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内部体系审核和不断地针对各种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使其真正得到落实。
2、OHSMS认证的推行,进一步明确责任。
安全责行重于泰山,企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建立OHSMS,明确提出了企业法人代表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管理负总责,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其对项目管理人员都明确规定其具体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以使所有有关人员能够按照其规定的职责、权限开展工作,及时有效地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使“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点线成网,群防群治”的安全生产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3、OHSMS认证的推进,可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意识。
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细胞分子,无论哪个细胞出现了问题,都会使企业的整体安全系统受到影响,因此,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是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贯彻标准和建立体系的意义和有关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求企业必须对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每个员工都参与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工作,使安全问题深入人脑,打动人心,启发和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对事故的防范能力,真正树立起“安全第一、依防为主”的思想理念。
4、OHSMS认证的推行,促进企业主动性管理。
我国传统的安全管理往往遵循领导指示,逐级发文,电话会议,安全大检查等一套方法,这些方法属于被动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模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OHSMS,将职业健康安全与企业的管理融为一体,将安全管理单纯靠强制性管理的政府行为,变为企业自愿参与的市场行为,使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在企业的地位,由被动消极有服从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企业主动对危及自身安全行为进行一系列规范和整治,自愿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并通过认证。这样,许多企业通过认证就形成了链式组带效应。依靠市场推动,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超前控制,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促进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5、OHSMS认证的推行,及时消除隐患,达到持续改进。
OHSMS中的危险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整个管理体系的精髓,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即通过策划(P)、实施(D)、检查(C)、评价(A)循环活动,约束体系要素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不断修正完善,使体系功能增强,达到预防、预警、预控的最终目标。将OHSMS运用于施工现场强调所有过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控制,防止不合格的材料、设备用于工程上,防止未经安全教育的分包队伍和人员违章作业,从而达到对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个方面实施全过程的控制。在OHSMS运行中应针对工程的结构特点、规模层次、施工环境、施工队伍状况等实施安全策划,识别并确定项目施工的危险部位和过程,制订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使这些危险部位和过程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患于未然。
OHSMS运行的有效性,在未能及时地发现并消除隐患,支持开展检查、验收和体系审核活动,发现的隐患和不符合项,都要根据“立项、整改、复查、消项”的原则,实施封闭式管理。即发现了问题,要进行处理和处置后的验证,做到不合格的设施不使用,不合格的过程不通过,不安全的行为不放过,对严重违章、重大隐患不符合项,还要调查其原因,制订消除不符合项原因的纠正措施,并实施监控,确保纠正措施的执行及其有效性。
6、OHSMS认证的推进,为企业增强竞争优势。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难点分析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建筑工程数量和种类都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工程建设投资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其科技含量及其难度也相应的增加。在建设工程投资主体不断多元化的背景下,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工程建设中所使用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成本的控制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通过规范化和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能使各项管理工作都能有序开展。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来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安全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人员安全素质不高,不严格执行安全法规
针对建筑现场的安全管理,国家先后颁布了《安全生产法》、《建筑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建设部也出台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调查程序规定》等部门规章。但有些企业漠视国家法律法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生产这一基础性工作,再加上一些项目经理及事故现场管理人员,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缺乏基本安全知识,不执行国家标准和规定,违章违规操作,且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流于形式,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从而成为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对建筑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企业安全投入不足
尽管近年来,关注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多数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第一的观念并未从根本上发生转变,部分工程项目隐患多发,管理层却熟视无睹,安全生产上侥幸心理还普遍存在,其直接表现为在安全投入上“省”、“拖”、“凑”。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是能省则省,在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购置与安装费用、安全设备设施的购置与维护费用、安全工程的设计费与评审费用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不足。
3、安全管理模式老化,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需求
新的发展形势下,工程建设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生产专业化,总包、分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咨询、项目管理应运而生,工程建设分工更细,新的经营模式,生产方式不断涌现。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大量应用于建筑工程建设,一些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施工企业,仍然沿用固有的安全管理模式,其安全生产保证能力与当前生产状况不相适应。
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为了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企业要从多方面出发来提高其安全管理的水平,以保证其综合效益的实现。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其安全管理:
1、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主要根源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无法完全消灭的,但是可以而且必须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企业要加强基础管理,提高人员执行力,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对不安全行为的管控应采取一系列的系统管控措施,包括:强化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加强安全监督与检查,发现违章及时纠正与制止;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倡导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塑造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使员工能够自我约束不安全行为。
2、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2.1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本质安全是指操作失误和设备出现故障时,设备能自动发现并自动将其消除,从而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本质安全要求对人-机-环境系统作出完善的安全设计,使系统中物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达到本质安全程度。本质安全化是建立在以物为中心的事故预防技术的理念之上,强调先进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2装设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装置是在设备性能结构中保证人机系统安全,而给主体设备设置的各种附加装置,是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运转和保证在可能出现危险状态下保护人身安全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装置的作用是杜绝或减少机械设备在正常工作期间或故障状态下,甚至在误操作情况下发生人身伤害及设备毁坏事故,能直接对操作者和设备进行安全保护。
2.3加强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
控制设备的最终因素是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可通过技术手段缓解和通过人的管理改善。设备的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设备的选择购置、安装调试、操作运行、 维修停用等过程。主要包括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的安全审查与验收;安全操作规程规定;安全运行检查;维修保养、报废;安全检测、监控、检验和信息档案管理等。
3、改善不良的作业环境
一个良好、安全的作业环境,不仅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还能极大提高作业人员的劳动舒适度和工作效率。工程项目要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就必须严格施行施工现场标准化布置,落实各项安全防护设施,消除施工现场设备设施缺陷。施工平面布置要规范有序,平面布置图应符合防火治安、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按功能要求划分为作业区、材料堆放区和办公生活区;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的不同阶段,在危险部位有针对性地设置、悬挂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等。
4、制定合理的工期目标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工期目标和进度计划,协调处理好工期与安全质量之间的关系。但现在绝大部分企业在制定工期目标时,往往是希望项目越早投入使用越能体现效益,从而一地压缩工期,缺乏相应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制定的进度计划难以符合安全质量要求的实施条件。现实生活中,因为工期设置不合理、在施工过程中盲目追赶工期而导致的安全质量事故屡见不鲜。实际上,安全质量与工期目标在工程项目建设实践中是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合理的工期目标,能有效保证安全质量的资源投入;而安全质量管理如果不到位,势必影响到正常的工程进度。
5、保证足够的安全投入
建筑工程的实施阶段,施工企业要承担来自各方面的经济风险,既有工程本身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带来的经济风险,又有工程以外的人为和自然的经济风险。施工企业要有效预防和消除这些风险因素,就要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需要的实际出发,确定合理报价,保证足够的安全投入。“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费用。”并不仅仅是一条对建设单位提出的法规要实,而是涉及到建筑工程所有参建方的安全投入问题。“安全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在竞标时,不得删减,列入标外管理。”安全费用必须实行专款专用、单列支付。施工单位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与使用,切实保证安全费用主要用于工程的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更新、提高安全施工技术科技含量,使得安全施工措施真正得以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真正得以改善。
6、应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与技术
6.1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施工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保证体系,形成严密的安全管理网络,明确各级管理操作者的安全职责,落实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制度化,规范化、关口前移、强化事前预防。使各个操作程序得到有序监控,减少事故隐患,从而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6.2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以项目部为信息处理中心、各危险岗位和各专业部门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共享网络中的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设备等资源,从而由安全信息反馈来推进对隐患的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形成闭环管理。
6.3实行安全目标管理
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将其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项目部要制定总的安全方针目标,并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工程项目的安全总目标。
结束语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依旧十分严峻,由于建筑行业的产品多样性,建筑主体的多元流动性,施工现场生产环境的复杂危险性,都决定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建筑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工程的安全以及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需要我们建筑安全人员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分析探讨,找出更多更好的途径与方法,为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出谋划策,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严峻形势。
参考文献
[1]王泽民.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4,22:251.
[2]唐斌.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措施[J].门窗,2014,06:366.
篇8
关键词:房建项目;ohsms;安全管理
引言
在房建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是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核心内容[1]。近年来,由于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断完善[2],企业管理层对安全的认识程度也相应的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有了较大的改观,安全生产管理运行机制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较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1 房建项目特点及安全管理现状
1.1 房建项目特点
1.1.1 施工环境局限性较大
房建项目一般处于市区相对固定的位置上,作业场所整体空间受限,现场周围居民及社会生活条件对施工作业有着苛刻的限制。各工种作业人员、机械设施在受限的施工环境下交叉作业,更容易诱发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物体打击等安全生产事故[3]。
1.1.2 施工时间长,作业环境差
近年来,由于业主对住房整体环境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升,楼房的体积及其占地面积也随之增大,工期三年以上的比较普遍。一个房建项目从平整场地、地基挖掘、基础施工、主体浇筑、等大部分工程均属于露天作业,且主体浇筑、外立面装修属于高空作业。房建项目施工不分春夏秋冬,工作人员为了赶工期,经常暴露在炎炎烈日下、刺骨的寒风中,有时甚至是在冰凉的雨水中作业,恶劣的作业环境致使安全事故频发[4]。
1.1.3 施工人员流动性大
房建项目不同工程的施工需要与其对应的施工队伍。每个工程成功验收后,相应的施工队伍也随之转移,新的工程施工队伍入场。进入新工地的作业人员必须快速熟悉新的施工环境及安全管理办法,重新搭建脚手架,安装塔吊,准备新一轮的施工作业,这些流动性因素也给房建项目施工带来了安全隐患[5]。
1.1.4 多工种混合作业
房建项目涉及到起重、电气、运输、材料加工、高空作业和防爆、防毒、防火、防尘等众多工种和专业,在地下、地表、高空多层次作业面上每时每刻都在变更作业结构,所需专业人员多,而且从业人员多为农民工,对其进行全面的安技培训难度较大,施工过程中由于“三违”行为而引发的安全事故较多。
1.2 房建项目安全管理现状
1.2.1 对安全管理效益的认识不足
现阶段,压缩成本是企业间接提高收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安全管理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占企业成本的2%左右,却只能给企业创造“看不见的”间接价值,一些决策者认为安全管理只是形式而已,可有可无。因此安全管理投入经常被降低、削减。但降低了安全投入,就意味着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远远高于安全管理的经费,严重的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2.2 对于安全管理目标设置的认识不够
任何一个房建企业都应设立有专门的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每年也必须将安全投入纳入总成本。年初,房建企业一般都会依据具体情况设置本年度的安全管理目标,但其目标往往主观性较强,缺乏针对性,难与实际情况匹配。因此,当年末不能达到安全管理目标时,安全管理部门经常会强调目标受客观原因影响较大,例如人手不够、资金短缺等。
1.2.3 对于安全投入模式的认识不充分
大多房建企业现在的安全投入模式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安全投入。换言之,增加投入和提高安全绩效不成正比。这种安全投入的模式单一,思路狭隘,缺乏从整个体系的角度去考虑安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以系统的、充分的、合理的安全投入取得预期设定的安全管理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2 ohsms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
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实现整个系统持续改进,通过反复地实施pdca循环活动,使整个系统的功能持续增强。ohsms能够促使房建企业管理层在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进行持续地修订和丰富,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总体目标。
2.1 ohsms与以往安全检查、评比工作的关系
2.2 ohsms标准的主要内涵和应用条件
(1)ohsms要求组织将其管理机制系统化;(2)ohsms遵循主动、自觉原则;(3)ohsms可以融入其他管理体系;(4)ohsms标准适用于各行各业且灵活多变;(5)实施ohsms标准要坚持持续改进和工伤事故与职业病预防。
2.3 ohsms试行标准内容
(1)针对员工可能遭受的不安全因素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2)执行、修正并不断改善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3)严格遵守其声明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4)向公众表明其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原则;(5)请外部机构认证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并注册;(6)开展自我评价并公布结果。
3 房建项目推行ohsms的措施
3.1 加强安全法规的宣传和贯彻
房建企业要使安全生产有制可循、有法可依,就必须严格遵守、贯彻《安全生产法》,认真按照规范、制度等规定办事,使企业及其有关部门将各自的法律责任细化并真正落实,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目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可行的一切途径和办法,大力加强法律和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使得上至房建企业的管理者,下至参与施工建设的员工都能认识法律、了解法律并熟练运用法律的武器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安全管理制度化、法律化的进程。
3.2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市场经济对全社会是一种激励与发展机制,对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也具有积极效应,但这种效应不是自动产生的,必须通过各级政府依法对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实施更直接、更严格的指导与监督,乃至强制企业执行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才能实现。此外,还应加强群众监督,对企业未建工会组织或虽建立了工会,但不起作用,名存实亡的,要依法组建工会或整顿工会组织,并依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个《条例》,建立、健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队伍,切实加强群众监督的力度。
3.3 将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相分离
放眼全世界,但凡安全生产事故少,安全管理科学严谨的国家,都设有独立的、纵向管理的安全监察机构,实行专职安全监察员独立行使职权的监察制度。将安全管理与安全监察分而行之,首先要做的就是相关安全卫生法规、行业标准的拟定和管理,必须始终坚持纵向管理、独立监察,通过严格的监察途径和手段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以利于公正执法。
3.4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房企安全监察部门应对房建项目经理及安全总监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实行持证上岗。房建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法律、法规等教育,充分利用工地宣传栏、视频、广播等工具,全员宣传职业安全卫生知识与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使作业人员充分认识到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性以及违章行为所带来的事故隐患,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3.5 合理增加资金投入
房建企业推行ohsms,资金保障也很重要。房建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指派专人负责提取安全技术措施费,做到专款专用,不足部分按规定从企业流动资金中补充。同时,在日常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对各个房建项目在安全投入方面的工作落实情况予以监督。
3.6 做好体系绩效的评价工作
建立评价体系对标管理办法,使企业产生一种“内部驱动力”,激励企业自愿参与并完善ohsms体系评价工作。充分调动项目现场各部门的积极性,使其主动配合施工企业做好安全管理绩效体系的评价工作,并对表现优秀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4 结束语
房建项目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房建企业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所聚焦的重点问题之一。如何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是房建企业管理层有待商讨和研究的问题。如何搞好安全管理,提高工人自身的安全意识,增强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也为房建企业决策层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建立和实施ohsms,有助于房建企业管理者从被动强制安全转换为主动要求安全,作业人员观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逐步转变。全员认真检查职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安全工作自发放在所有工作之前,严格遵循ohsms体系做好各类事故的预防工作,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位作业人员身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房企安全管理水平,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叶献军.安全知识读本[m].杭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樊锡仁.建筑施工安全法规标准精粹本[m].成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黄世国,徐丽.基于pdca循环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07(4):219-220.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控制;不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筑业施工过程中所含的不稳定因素很多,危险系数较大,是事故发生率非常高的行业。近些年来,建筑工程中的意外事故屡见不鲜,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的管理与控制势在必行。
建筑安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宏观的建筑安全管理和微观的建筑工程管理。宏观的建筑安全管理包含的方面比较广,其不仅囊括了国家安全管理机构,还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宏观的建筑安全管理从组织、法律法规、执法监督等多个方面对建筑项目进行控制和管理,其监督作用十分重要。微观的建筑安全管理直接参与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其监督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建筑企业、建筑监督机构、中介机构等,监督的项目主要有安全生产计划的实施、控制、协调、管理等。宏观的建筑安全管理和微观的建筑安全管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只有将这两种管理措施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建筑安全的管理和控制是保证建筑业发展的基础,建筑业发展良好,我国国民经济才能有所保障,社会才得以平稳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才能不断提高。试想,如果建筑安全不受控制的话,各种意外事故将频频发生,不仅威胁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因此,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控制意义重要,不能忽略。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
现今,建筑施工现场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民工阶层,其文化程度有限,对安全知识的了解不多,对安全生产技术掌握不到位,经常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致使意外事故频频发生。再者,有些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安全不够重视,安全意识浅薄,施工现场缺乏相应的保护用品,更有甚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效益而肆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致使工人长期处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过度疲劳工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2 建筑工程的施工设备不完善
施工设备是保证工程进行的重要一步。但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设备令人堪忧,不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本身存在缺陷,硬件设备不合格;(2)防护保险设备缺乏不健全;(3)机械放置位置及操作不正确;(4)施工作业环境不好,不稳定因素过多;(5)外界自然环境中存在诸多的不稳定因素;(6)机械设备防护信号传导不稳,不能及时发出危险信号。
2.3 缺乏有效的奖惩管理制度
奖惩制度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我国很多工程企业不具备这样的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奖惩管理制度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均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如不能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影响施工效率,甚至影响整个工程的进程。另外,倘若没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会出现很多违法违规的现象,如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按国家安全技术规范、规程进行施工操作等,这些均会导致意外危险事故的发生,对建筑业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具备有效的奖惩管理制度。
2.4 职能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效果差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常易与其他一些管理相混淆,如工伤保险、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等。现阶段,有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存在这一问题,致使企业的整个管理效果差,影响企业的发展。如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管理相混淆,工伤保险与其他保险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由于混淆管理导致工伤保险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再者,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相混淆,致使安全管理不到位,经常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增加建筑工程企业职能管理制度已经刻不容缓。
2.5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技术薄弱
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高效、平稳进行的关键。然而,我国很多建筑企业缺乏这样的管理技术。首先,我国建筑安全技术起步比较晚,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致使安全管理技术比较薄弱;再者,对于一些安全科技成果的应用缺少市场化的正确导向和经济激励措施,致使新技术的普及受阻;最后,对于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良莠不齐,这大大限制了安全技术研究发展。因此,现今急需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实施。
加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3.1 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强有力的监督是保证各部门完善安全监督体系的关键一步,建筑工程也不例外。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执法机构,再者,要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执法监督人员,使其能够更加专业的监督施工现场;最后,还要建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使每一名监督人员都能做到在其位谋其职,确保施工现场平稳、安全的进行施工,从而提高建筑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3.2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普及安全知识
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意识,不仅利于企业的发展,也利于政府的管理。因此,在建筑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避免一些违规操作、违法操作的出现,降低事故发生的危险。再者,还要向从业人员普及一些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术,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发生危险。最后,还要普及一些事故发生时的逃生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3 制定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严格的奖惩理制度是提高企业建筑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建筑安全事故的有效保障,影响奖惩制度的关键在于建筑安全管理控制标准的选择,因此,建筑安全管理控制标准的选择要尤为谨慎。如果标准选择的太低,则处罚程度也低,将无法达到警示或处罚的效果,不能有效杜绝不良现象的继续发生;如果标准选择的太高,则会超出了企业的技术能力范围,限制安全管理技术创新性的发展,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十分不利。所以,建筑安全管理的奖惩制度的选择标准要符合企业的实际能力,切不可目盲追求高标准,否则将影响建筑企业的发展,得不偿失。
3.4 加强企业人员的安全和技能的培训
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企业,先进技术都是促进发展的最有力的手段。因此,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全面加强企业人员的安全和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不仅能够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也能保证工程安全平稳进行。具体的培训计划可以有以下两种:(1)定期举办培训课程,在培训课程结束时要严格考核,对于优秀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大家的积极性;(2)适时的引用国外先进技术,使企业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结束语
提高建筑安全工程的管理和控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与控制将更加平稳高效。
参考文献
[1] 田元福、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 年第 12 期。
篇10
【关键词】管理;安全;质量;输电工程
输电是电力系统整体功能的重要组成环节。发电厂与电力负荷中心通常都位于不同地区。在水力、煤炭等一次能源资源条件适宜的地点建立发电厂,通过输电可以将电能输送到远离发电厂的负荷中心,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超越地域的限制。与其他能源输送方式相比较,输电具有损耗小、效益高、灵活方便、易于调节控制、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伴随经济飞速发展,改善电力基础设施的根本体现于输电工程,可以说输电工程也是社会变迁的标志。在当今社会,人们逐渐认识倒输电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加快了电力工程建设步伐。要想切合实际地解决输电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了解管理流程。电能的传输。
1 安全管理
电力建设企业的主题就是安全施工,对电力行业发展而言,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安全事故零目标,有效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对电力建设的安全管理新办法、新机制、新思路不断探索。
1.1 培训安全管理人员
只有在加强安监人员的培训,才能真正抓好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安监人员需要具备知识、能力、道德、思想政治各方面的素质,全心全意为施工人员服务、真心热爱安全工作,具备预测预防能力、较强的观察能力,以积极的态度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知识,严格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还需要有责任心,做好安全管理的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安全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安监人员还应能够及早发现事故,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
1.2 安全管理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应始终贯穿于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对人进行管理师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和本质。通过人才能实现管理活动,而实现控制和管理的主体就是各级管理人员,例如:在控制危险点时,应预先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交代清楚控制措施,在安全生产作业中贯穿安全意识,才能有效杜绝事故发生,从本质上确保施工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应虚心听取和接受对安全工作的批评,针对其归纳并制定出解决办法。
1.3 强化安全管理职能
只有发挥出安全管理职能的作用,才能切实搞好安全管理。(1)预防职能,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在各项施工开展之前进行推测与分析,并将预防事故措施制定出来,防范于未然,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2)指挥职能,各个施工部门应对安全管理职责严格履行,保障本部门施工的安全,有效完成安全管理任务。(3)监查职能,安全管理若发现不安全或危险因素,应尽量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积极组织整改,对于施工作业中的施工环境、施工设备、人等进行检查监督。(4)组织职能,为了使安全管理任务和安全管理目标成为现实,应合理组织、安排作业环境、设备、机械、人。安全管理成果决定了组织作用的发挥。(5)教育职能,教育可以达到警示、感染、激励、鼓舞等作用,因此,为使新职工掌握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施工技能,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加强职工安全意识。(6)决策职能,决策职能贯穿在安全管理整个过程,它是综合性职能。
2 质量管理
2.1 工程质量现状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输电工程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际还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例如在在实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强度低,钢筋用量少等偷工减料,致使工程事故频发。虽然电力工程质量没有建筑工程严重,但是也不容忽视的。
2.2 对工程质量产生的影响
因为输电工程的运行于使用会受到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所以,应从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施工人员,设计人员负责设计,而是否能将设计人员所设计的产品变为现实,就是施工人员的职责所在。可以说,设计人员所设计的产品好坏也受到施工单位素质的影响。作为工程建设的缔造者,却常发生施工单位以好冲次、偷工减料等事件。(2)设计人员,设计人员素质的一项重要表现就是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而在设计人员素质中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也是相当关键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设计人员业务水平的发挥,并对设计人员业务素质产生影响。
3 协调管理
在协调发展方面,输电工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进行协调式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出输电工程的作用。目前输电工程所存在的问题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员工素质,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就是工人,因此提高员工素质至关重要。而输电工程不合格或不到位的关键原因就是员工素质不高。二是管理工作,若没有给予管理工作一定的重视,那么会缺乏输电工程建设,没有形成监管、施工、设计等立体化、各方面的网络制度,就不能真正发挥出输电工程作用。
针对输电工程协调管理问题,可通过如下措施来有效解决:(1)提升人员业务素质,通过对工作人员定期的培训来增强输电工程工作人员业务面素质,工作人员接受培训后,经过个人的努力,可以成为业务精湛、一岗多能的管理能手。(2)规范化输电工程协调管理,为了确保各个管理环节监控落到实处,应从工程建设的起初进行控制,让规范化贯穿全过程。(3)加强法律宣传,宣传可立足全方位,采用多角度方式开展,重视经济、行政等多方面手段的运用,使工作人员都能够对自己应尽的义务、责任进行充分地意识,促使他们切实认识倒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4 结束语
电力基础建设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输电工程建设项目,只有将输电工程管理规范化,才能将输电工程管理落后的局面彻底改变,从而提升了输电工程管理效率。为了能使企业长久发展,就必须不断寻找更科学、更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模式,探索新的管理思路。
参考文献:
[1]宋树伟,阮毅,李正.基于多传感器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越障控制[J]. 机床与液压,2013(7).
[2]易华,文武,阮江军,陈飞.安八500kV输电线路架空地线降耗融冰接线方式的研究[J].广东电力,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