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5 17:1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辩论训练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辩论训练方法

篇1

关键词:口才;训练;模式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越来越意识到口才能力的重要性,从日常的沟通协调到毕业时的求职应聘,口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职业院校办学宗旨来讲,建构与社会要求相挂钩的口才训练模式既是立足于市场的考虑,也是立足于教育消费者自身利益的要求。如何在职业院校中建构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的口才训练模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培育教育大环境,开设相关课程

口才就是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技巧和这个人的知识、智慧相结合而形成的才华和素质。口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素质教育大环境,需要各种人文知识的储备、逻辑思维的训练、个人心理素质的强化、人文美学的培养等相关素质教育的支撑。如我院开设了相关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比如《成功心理学》、《思维与智慧》、《社交礼仪》、《美学欣赏》等。只有在各项素质教育营养均衡的土壤中,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研究训练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一)科学安排程序,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阶段,初级训练阶段。(1)勇气训练。训练学生突破心理障碍,能在正式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2)发音训练。通过气息控制训练、“吐字归音”训练、语音规范训练、语调纯正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四声准确。(3)态势训练。向学生传授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睛动作、四肢动作等态势语言知识,及坐、立、行、走等方面的身体姿势知识。做到不仅会控制自己的态势语言,而且会根据别人的态势语言判断传达的情感。(4)思维训练。通过训练形象思维、比较思维和创意思维等,要求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广度、深度、精确度、敏捷度。(5)技巧训练。针对听众心理,进行口才话题选择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应变性训练等,要求表达内容符合听众的判断标准。

第二阶段,高级训练阶段。(1)即兴发言训练。给出一个熟悉的话题,稍许准备,让学生进行发言。要求学生大方得体的走到台上,与台下进行目光交流,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2)演讲训练。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能,学会确定演讲基调的风格、控制语调、营造等技巧,能够自然地运用手势和表情,初步进行有效的演讲。(3)辩论训练。在了解辩论的基本特征、作用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辩论赛的战略设计和实践战术技巧,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并进行模拟,体验赛前、赛后的每一个环节,逐渐领悟辩论的精髓。

第三阶段,综合应用阶段。(1)交往口才训练。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种人际互动场合中言语技巧的运用。对交谈、赞美、说服、拒绝、道歉等情境模式进行判断和分析,提高有效交谈的能力。(2)应聘口才训练。了解口才与求职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及模拟招聘,掌握如何运用口才成功推销自我。(3)管理口才训练。初步掌握管理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包括表扬与批评、激励,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4)推销口才训练。掌握推销的基本语言艺术,通过学习,懂得如何成为一名销售顾问。(5)谈判口才训练。通过谈判口才技巧分析、录像观摩和案例分析,初步掌握谈判活动运作的特点、过程和语言表达技巧。

(二)优化训练方法,调控训练过程

知识积累法语言的内容和内涵是讲话一鸣惊人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讲话过程中就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此法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季羡林先生曾提出“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才是21世纪的青年”,类似这样的名家名言要不断渗透、灌输,要学生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其次要教授必要的信息检索方法。最后要积累必要的相关职业知识。

记忆训练法没有基本的记忆,口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体的训练方法有:(1)强烈刺激训练法,重视新鲜事物对大脑皮层的首次作用。(2)并用记忆法。在记忆某事物的时候,使眼、耳、手、嘴等多种感官同时工作,使大脑处于积极综合的运动状态。(3)归纳记忆法。对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理清大脑的记忆线条。(5)联想记忆法。把所有的事物事先用联想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形象的“项链”。训练记忆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大有益处。

朗诵训练法首先要做到发音标准,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及注意事项,练习声调及与普通话发音有关的语流音变。同时训练发音过程中的呼吸方法、发声方法,通过绕口令比赛综合检验学生的口齿和四声准确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讲授语调的轻重、快慢、高低、停顿技巧,通过听示范朗诵体会文章的感情。最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指定的文章。

态势训练法态势语言又叫身体语言、动作语言。在交际信息传递的过程中,45%通过有声语言传递,而55%则是通过态势语言传递。在课堂训练时,要求学生根据出示的表达目的做出相应的态势语言,根据模特表演的态势语言分析模特表达的含义;日常应用时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模仿举止高雅、大方、有教养的人,提高修养。

观摩训练法通过电视录像、录音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口语表达的特点。如通过观看《亚洲大专辩论赛》学生们知道了辩论的规则,辩手应具有的风度、气质、手势运用等。通过听一些名人的演讲录音,让学生去体会演讲的风格,演讲中的开头、、结尾的安排等。实践中他们往往会模仿这些范例。

心理训练法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展现。训练方法如下:(1)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创设宽松、随意的说话氛围,解决学生开口的问题。也可主观消除不良环境,有意识地回避目光的对视和对方言行的影响,以保持良好的心境。(2)创设正式情境,让学生互相严格挑剔每个人的缺点,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口才竞技赛事,积累临场经验。

思维训练法口语表达者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针对前三者可通过即兴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灵敏、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复述训练,训练学生快速接受信息、领会重点、思路清晰、逻辑准确;通过讨论热点话题,训练学生学会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针对后两者可组织“串词联想成文”、“限时说用途”、“脑筋急转弯”等智力游戏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辩论进一步加深思维的新颖性和深刻性。

模拟训练法让学生在假定的情境中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已学的技巧进行模拟。主要运用两种方式:(1)运用案例。从有关书籍和工作实践中搜集大量事例,拿到课堂上,通过讲述,让学生分析后得出对策,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对策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大家讨论修改后得出最佳方案。(2)运用情境。对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和招聘会等进行实景模拟,不仅模拟会场的布置,还要设置各角色的扮演,营造真实的气氛,让学生投入地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口才训练课的模式建构可根据各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调整综合应用阶段。只有遵循由浅入深、可操作、实用性强的原则设置课程,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受学生欢迎,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位津.实用口才训练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艾华.思维训练与口才训练同步进行尝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6).

篇2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心理素质;意志力;心理状态;调整

作为广播电视传媒的终端,主持人要经常在大庭广众的场合下“出声露面”,广播电视制作的周期紧张,主持人准备的时间往往非常短,很多情况下来不及细想就要开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是一个多工种团结协作的过程,节目现场往往是比较紧张忙乱,直播节目当中,覆水难收,说错了也无法收回,也必然加大主持人的心理压力。这些都对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心理状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主持人必须提高心理素质。

一、主持人必须摒弃胆怯、恐慌心理

主持人了解受众心理过程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节目主持人应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要学会并掌握代偿、转移、升华、幽默、宣泄、等基本功,这样才有助于认识观众心理。节目主持人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节目播出的质量。譬如:有一场大型晚会,如果主持人心理素质不过硬,就会出现怯场、紧张情绪,出现本来一台很有光彩的节目,因为节目主持人没有正常发挥好,而显得黯然失色。主持人就像运动员一样,平时训练技术过硬,到了赛场心理素质跟不上,也同样会被淘汰。所以说,平时心理素质训练是我们当好节目主持人必不可少的一课,我们一定要消除自己的恐慌、胆怯心理,训练自己的灵活性、独创性及变通性。[1]

作为一个刚刚接触广播、电视的节目主持人来说,要完成第一步是非常不容易的,要迈出第一步,首先要做到要使自己明白这样做的必要性,你既然选择了广播、电视事业,你就必须要走出这一步,没有别的选择,你必须逼迫自己。其次,要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第一次不成功,并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再来第二次,第三次。随着时间的流逝,观众不会总记着这些的,等有一天你成功了,别人会重新看待你的。很多人第一次登台演讲,都是被别人推上去的。

平时训练方法:举办朗诵会,登台的机会多了、次数多了,你自然就不会紧张了,害怕了,“熟能生巧”嘛!任何事情只要多实践,就不会出任何问题。主持人一定要平时多多训练,一旦到了大型的直播现场,自然就不会紧张了。也可多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等。

二、主持人必须学会排除杂念,锻炼自己思维的抗干扰能力

直播现场主持人容易出现紧张、怯场的情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内心顾虑太多,不能排除杂念,影响了自己进入到现场的气氛中。锻炼思维抗干扰能力,主持人必须学会在大庭广众之下,非常嘈杂热闹的环境中保持自如、流畅的思考能力。[2]平时训练方法:仍可采用朗诵的方法,但必须完全脱稿,将稿子背熟。稿子只有背熟了,自己才能够进入状态,因为这时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回忆稿子内容上了,根本就不会顾及周围环境了。还有,比如要求大家在市场、火车站,教室里同时进行讨论,互相干扰,要求大家能够在这种环境中,集中精力进行讨论,并且做出文字的提要。

三、主持人必须增强临场的意志力

何谓意志力?意志力是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由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能力。临场意志力强的主持人,遇到突发事件,能够灵活应对;临场意志力薄弱的主持人,就容易导致冷场,节目无法进行。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就是一个临场意志力异常坚定的人。有一次杨澜在广州举行的一台大型晚会上,上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她并没有慌张,从地上爬起来对大家说:“中国民间有个舞蹈节目叫‘滚绣球’,为了感谢大家的到来,我刚才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动作,不过表演的很不成功,请大家原谅!”杨澜的话博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在情况突变的情况下,杨澜除了依靠她的灵活机变外,还依靠了她坚强的意志力。

在一切晚会现场,由于主持人主持不当,观众哄堂大笑,已经游离了晚会的现场气氛,这时主持人就需要依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力把观众拉回来。作为主持人,一方面要充分尊重你的受众,处处为受众着想;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一味迎合受众,而是要用自己的意志力实时引导受众。[3]

平时训练方法:演讲和辩论都可以锻炼主持人的意志力。演讲的目的是说服你的听众或对方,使得对方接受你的看法,在辩论活动中,你还要批驳你的对手,这些都是与他人意志力的较量。在这种反复较量中,主持人才能形成不易被摧毁的坚强的意志力。

四、主持人要正确操控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一个人的感情外露,它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作为一个主持人,必须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能完全陷入欣喜或忧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比如:崔永元通常给别人讲笑话时,他自己不笑,而是要把别人逗乐,他才会觉得是达到目的。这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训练情绪的目的,并不是要面对什么都无动于衷,而是主持人要能有意识地驾驭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要与节目的需要符合,比如:作为主持人去采访一位刚失去亲人的人,他在谈到刚失去亲人时非常激动,泪流满面,而你不能跟他一样泪流满面,你要操控好自己的情绪,适时引导,把节目顺利做下去。但是主持人也不能把受众的感情不放在心上,做出与采访完全相反的情绪反应。[4]

平时训练的方法很多,比如:讲笑话,自己却不笑;也可以讲自己读过最伤心的故事,但自己不能泣不成声,也可以通过一些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台词片段的朗诵来练习;还可以进行一些模拟练习、小品练习。这样不但可以训练主持人现场组织语言能力,而且还能增强主持人操控自己情绪的能力。

提起《实话实说》,人们马上就想到崔永元的机智幽默、风趣、平易近人、亲切;看《朋友》,王刚不温不火,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对人生的独特情感,在节目中表露无遗;看《东方之子》,白岩松的敏锐洞察力,丰厚的知识积累,表达的淋漓尽致;《聊天》中倪萍的亲切随和,充满个人感情的表达等等。这些都能让人感到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核心,他们正确操控自己的感情、情绪,引导启发别人的思想,从而使他们所做的节目具有他们自己的独特魅力。[5]

总之,要提高节目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只有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才能主持出大家更喜欢的广播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魏薇.播音主持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60-65.

[2]李敬一.节目主持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87-90.

[3]吴郁.节目主持能力训练途径[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102-105.

篇3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训练方法;语文教学

说话,要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美感,能起到打动、感染、折服听者的效果。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每节语文课课前安排学生轮流上台进行三分钟左右的说话训练,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利用课前三分钟呢?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具体的训练方法。

1.调动兴趣,实现“敢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要立竿见影,学生的成就感才会增强。老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并在“活”的基础上,力求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让学生达到“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境界。课前三分钟演讲形式多样,讲话的体裁不限,内容主题自定,充分给予了学生发挥的空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他们渴求个性与自由的心理愿望。

有了一定的兴趣,不一定就敢在大众前说话,部分学生对上台讲话存在畏惧心理。刚开始,训练要求不宜过高,要“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比如先背诵诗句篇章、名人名言,再鼓励学生讲述一些简单的笑话、小故事、寓言、童话等,帮助学生克服羞涩与胆怯心理,调动其说话的兴趣,燃起“想说”的焰火。因为这时候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成功,都能激发学生奋进的波澜。所以,训练的目的在于锻炼胆量,丰富词汇量,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训练学生说话的准确度、简洁度和合理性。

2.演绎灵动,激励“愿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讲台不再陌生,害怕心理也已消除,这时应让每个学生“置身事内”,充分表现个性,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讲”为“我要讲”,并结合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将说话重点转入语言的锤炼、思维的拓展方面,训练学生说话的巧妙度、有效度和生动性。

即兴演讲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简明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他们说话的水平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展示个性,培养“会说”

“会说”即说得优美。美,也就是语言表达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为,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养成有礼貌的说话习惯很重要。据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设计语言,做到有礼貌、得体等。说得美,还包括说话时体态的优美,如说话时能配合较自然贴切的手势,有的还能眉目传“情”。

4.增大源流,继续“善说”

在说话的教学中,即使有良好的说话技能以及训练有素的心理准备,如果没有充足的素材,那你的说话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说”的素材。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教师要把“说”的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随时进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等,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听力材料,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听的活动,扩大学生的语言信息量。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方法灵活,游刃有余

(1)自由畅谈。口头描述与生活、学习有关的事件,从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入手,准确描述事物特征、所寓事理,得于心,应于口,用于手,同时训练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2)自主品评。评价的内容可以针对演讲者的说话技巧,也可以针对演讲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听者认真聆听,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及时点评,既可提高听者自己的评析欣赏能力,又可促使演讲者扬长避短,真正意义上提高其能力。

(3)自发辩论。教师在一定时期内,针对一些敏感的、热门的话题给出一些论题,让学生在三分钟内自发自由地辩论,既可训练学生的瞬间反应力、创造性思维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作为社会交际的一种手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旨在改变以往语文教学重文字写作、轻语言表达的倾向,有利于扩大学生阅读面,达到以说促读、以读助说、以说带写的目的,从而促进初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课前三分钟演讲给予学生的不仅是一个说话的机会,更是一个建立自信心的平台。一节回味无穷的语文课,需要丰富多彩的三分钟演讲来奏响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我们期待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精彩,我们相信课堂可以更灵动地演绎,我们正在摸索中前进,以便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于课堂。

参考文献:

[1]叶 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篇4

【关键词】语文课堂 作文教学

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陶行知曾形象地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受陶老创造教育思想的启发,再结合其生活教育理念,我觉得现代的创新型作文教学,就是要求孩子写的作文(作文内容)应该是标新立异的、新颖而出众的;老师教的作文(教学方式)应该是独具匠心的、创新而显成效的。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新呢?受启于李白坚教授的一次讲座,以下作文训练方法既有新意,又能吸引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已初见成效。

一、全方位观察法

我们都知道,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就是来自于对一个生活小现象的观察重视。苹果落地,见者甚多,不同的是,见就是见,没有下文;而牛顿,在详细的观察后有研究,有思考,所以才有了与众不同的发现。可见,观察在这伟大发现背后的作用多么重要!

其实,观察也是作文的前提,观察得是否具体到位,是决定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致,他们的观察经常会不得要领,或不得方法,给观察后的写作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指导学生在观察时正确使用“五员大将” :眼、耳、口、鼻、舌,摆脱孩子平常观念中的观察就是看的片面理解,培养全方位的观察能力,提高感受生活的水平。如:让学生观察最熟悉的“喜之郎”果冻时,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观察果冻的形状、大小、外包装外,还可引导学生将果冻放在手里,掂量一下、撕开后用鼻子闻闻,用舌头舔舔等,以这些感官的所得来充实观察的内涵。

二、模仿训练法

模仿,绝不是一种呆板复制。模仿应是从此事物到彼事物之间的“支撑点”。如果学生能够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类似” ,那么,他的思维已经达到新的高度。但是,一般的作文教学中的模仿训练,往往只停留在对课文典型句、段,内容或形式上的模仿,或称仿写。其实,在新型作文观念影响下,模仿的方式、方法,还可更为灵活多样、甚至幽默、离奇些。如指导学生如何在习作中写好侧面描写时,可运用模仿,进行训练。以大家都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投篮为例,可通过观看两段录象,在比较中得出:篮球明星姚明完成一个投篮动作仅用了24秒,在卡通片《灌篮高手》中,流川枫却用了189秒来完成同样的动作,这是由于动画片与姚明的现场录像有所不同。动画片中,在放流川枫投篮动作时,插了很多关于观众、其他队员、对手、场面环境等的多个画面,所以延长了投篮动作的时间。这些用来延长投篮动作时间的画面,如果用在作文中,用语言来描写,便是侧面描写。此外,说书先生之所以能把“小姐下楼”这短短几分钟的动作,说上两个星期之久,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将这种方法活用在作文里:我们在描写某个动作时,便也能模仿着这种延长时间的方法,利用侧面描写、场景烘托等,便能使所写动作更具体、更生动、更真实丰满了。

三、联想训练法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不同时期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因此,在学生的头脑中蕴藏着巨大的创作潜能,具有无限的创造力。然而,能将这种潜能开发出来的,便是启发联想。联想,总是由此及彼的,它是在模仿基础上的新发现。它先让事物与事物相接近,然后,从中引出新现象、新认识和新结论。

举例来说吧。在指导学生写一个活动(如拔河、甩大绳……)时,可趣味化地运用做哑剧游戏的方法,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首先告诉学生: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哑剧,表演拔河,既然是哑剧,就不许说话,谁说话谁就犯规。学生欣然点头,在这种特设的情境下,教室顿时鸦雀无声(这可是平时搞活动时很难有的安静场面)。然后,老师用空手做动作,示意学生:老师已将绳子拿出,让学生(无声地)上阵做好准备拔的姿势,紧接着教师又用手势等肢体语言无声指挥着学生安静地“拔”着“河”。还故意设好结果:一轮是十男拔十女,要男生赢;一轮是十男拔一女,要女生赢。要求学生联想平时真实拔河的场面,表演出不同的状态。只见学生全然参与,表演得投入而逼真。此时,“拔河比赛”进行得正当火热,可教室里却是寂静一片,纪律绝对好!这在平时的现场活动中是绝对做不到的啊!其实,研究表明:学生愿意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却不愿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更可贵的是,此刻的学生由于完全沉浸在“拔河”的情境之中,游戏至此,他们多想说一说,想一想啊!可由于不敢违犯游戏规则,所以他们强忍着,始终不语。当老师把学生的语言、情绪憋到时,老师终于宣布:“现在哑剧表演结束,可以讲话了!”学生一身轻松,长长吁了口气。老师接着说:“现在,你想不想说啊?”学生大声齐答:“想!”见时机成熟,老师便说:“那就用你手中的笔畅快淋漓地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吧!”试想,此时学生的作文怎还会无话可说呢!其实,这一切效果的产生,是情景联想在其中发挥着神奇无比的作用。

四、求异训练法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往往重视其一面,而忽视另一面。如果我们注意打破习惯性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方位、另一个侧面来考虑事物,往往能独辟蹊径,发现新结果,从而有利于培养求异思维。在进行作文的审题训练时,我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打开思路。如习作《我的老师》审题时就可以这样指导:除了可以写真正在教室里给你上课的老师外,其实只要给过你知识、教过你本领,让你获得过启迪、明白过道理的其他人,也是可以的;甚至大自然中的其它事物,它们都可以是“我的老师” ,都可以成为习作的内容。而对于苍蝇、蚊子、蟑螂、猪、老鼠……这类一般眼中偏厌恶的事物,在以其为作文题材时,可以《我的朋友》《我的伙伴》等为题,以第一人称来介绍其“朋友” “伙伴”。用这种富于童趣的身份来介绍这写小东西,学生顿减了平时那种厌恶情绪,兴致倍增,描写得也绘声绘色,自然流畅,习作语言的趣味化,活泼性也体现其中。

五、发散训练法

此法是对事物各个侧面、不同层次的具体阐述。这种训练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敏锐地发现某一对象可有各种说(写)法,而尽兴地说(写)出来。

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辩论或知识竞赛。 国标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4,要求学生写对生活中某一现象的看法。这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就“小学生上网到底好不好” 等话题,进行辩论赛,由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使得大家在激烈的辩论中全面地认清上网的好坏、得失,也便于以此为据,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理可讲。

篇5

心理因素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挥。大学生在与陌生人交流时,通常会口头禅较多,如“嗯”、“然后”、“那个”这些毫无意义的词汇;当众说话时会出现很多与口语表达内容无关的态势语,即不停地摇晃身体或者抓耳挠腮;也有表现出面红耳赤的现象。这些表现都是由于心理因素不好造成的,因此在当众表达时,调节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因素很关键。因此,应提升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大学生在与人交流时体现出应有的语言魅力,在就业时提升竞争力。应该让大学生明确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制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提升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大学生主观意识的增强。大学生不愿意当众表达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语音面貌不好(即方言严重),所以主观因素导致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话;另一方面是知识储备量较小,在日常交往方面的口语表达还可以,在正式场合就无话可说了。因此,提升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就要从主观上进行改变,通过改变学生的主观抵触心理,对他们进行口语表达方面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达到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一)敢于开口说话的训练

提升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第一步,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开口说话。可以通过课堂上作自我介绍,先给他们找一个能让他们有话说的话题,然后对学生的自我介绍进行点评。点评的内容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语音面貌(包括声韵调的标准程度、各类音变现象、存在哪些方言问题);二是表达方面(包括语速、语调、重音、停顿,内部语言技巧)。

(二)求职应聘场景的训练

以求职应聘为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求职应聘的场景。表演既可以提升学生与人交谈时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规范学生正确的态势语言(包括正确的站姿、洒脱的行姿、端正的坐姿)。通过模拟训练,使学生明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礼仪素质在求职面试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既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又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礼仪素养,那么在求职就业时就能更胜一筹。

(三)组织各种类型的口语表达比赛

1.朗读比赛

课堂上组织学生欣赏名家朗诵的经典视频,如古代名篇《满江红》、《声声慢》,现代名篇《雨巷》、《再别康桥》等。让学生掌握各类作品的朗读技巧,朗读要字正腔圆,语调要抑扬顿挫,语速应快慢相结合。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演讲比赛

朗诵是学生有文字依据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而演讲是无文字依据的口语表达形式。演讲在朗诵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演讲过程中不但要运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时应该运用与有声语言协调一致的态势语言,例如运用各种手势、体式来增强演讲的效果;还要适当使用类语言,比如与受众的眼神交流,不仅可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也可以增强演讲的效果。

3.辩论比赛

篇6

一、制定说话训练目标,明确要求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形成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彻底改变那种零敲碎打式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训练方法。从学生一踏进初中大门,就应作通盘考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既要有说话训练的总目标,又要有阶段目标,同时还必须选择适当的训练方式。其总体训练目标和方式是:

1.复述性说话训练。要求学生用口语的形式把现成的语言材料复述出来,做到用词恰当,内容连贯,层次清楚,并能恰当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现成的语言材料可以是教师指定的,也可以是学生亲身经历的。

2.创造性说话训练。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不同要求确定说话内容和表达方式。做到表情自然,仪表大方,并采用各种手段,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分段目标则是围绕总体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由高到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对初一的学生,要求大胆地说、大方地说,即大胆地朗读和表达自己的意见,无论是个别交谈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态度都要落落大方,讲究表情和姿势。对初二学生,则要求流畅地说、得体地说,即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合乎现代汉语表达规范,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说话对象,讲究分寸,讲求实效。对初三学生,则要求连贯地说、全面地说,即连贯地说一段话,层次分明地作一次发言和演说,逐步养成说话前先列出要点、把握重点的习惯,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克服说话内容的片面性,力争“对答如流”、“出口成章”。

二、拟定说话训练方式,精选内容

我们除了完成课本中的听说训练内容外,还应丰富说话形式,创设说话的氛围,努力让学生喜欢说、主动说、积极说。

1.课前说话训练。也就是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让学生轮流进行说话训练。初一时要求学生自选题目,课前准备。内容可以是一个故事、一则笑话、一条消息等,并说出自己的看法或感想。要求说话者做到姿态大方,语句通顺,声音响亮。初二时要求学生即席讲话,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水平提出问题,要求说话者中心明确,语句流畅。初三时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中心阐述,自由命题与教师命题相结合。要求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富有条理性和逻辑性。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到了毕业阶段的说话能力就会有显著提高,也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基础。

2.设置信息交流课。信息交流课就是将学生各自获得的信息在课内通过“说”的形式互相交流,一般情况每周开设一次。要求学生脱稿流畅、连贯地介绍,结束后评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和最佳讲述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初一时学生往往语句组织较罗嗦,或照本背诵,或不敢说话,教师要及时指正并示范。初二、初三时要求学生对所讲的信息作出评论或谈点看法。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信息课的容量非常大,学生的信息来自电台、电视、报刊及其他课外读物。学生发言积极,基本不存在“冷堂”的情况。即使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甘寂寞,积极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正、示范及鼓励,都将使学生自始至终充满热情。

3.创设情景,开设辩论课。辩论是培养学生敏捷思维和较强应变能力的较高层次的说话训练。平时,教师要注意收集材料,发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有话可说,这样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学习了少年英雄赖宁的感人事迹,并挂出了学习赖宁的大幅标语,还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同时学校也统一安排了写《向赖宁学习》的作文。出乎意料,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如果我是赖宁,我绝不会这么做,因为我还很年轻,我有美好的理想和追求,把我年轻的生命牺牲在灭火过程中太不值得。”学生的坦率真让人吃惊,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辩论题材。于是,以“我心目中的赖宁”的辩论在班上展开了。辩论过程中,学生有正面观点,也有反面观点,甚至有的还争得面红耳赤,但他们都能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单从说话训练的角度来看,目的已经达到了。辩论课的开设,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为他们学业成绩的提高作了一定的铺垫。不过这也给了我们一个信号,这就是当代中学生的头脑并非那么简单,需要我们正确地、有说服力地加以引导。

篇7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每节语文课都抽出三分钟时间由一名学生登台演讲,所讲的话题不限,小故事、新闻等均可。要求他们态度大方,表情自然,用洪亮、清晰的语音,完整、清楚地给同学们讲一个内容,当然内容要健康,时间是每人三分钟。原则是由易到难,第一轮自选题材,内容可以从报刊、杂志上摘抄,第二轮由教师命题,学生写稿,而且在演讲后由一名学生来评价,最后教师给予点评。时至今日,已进行了三个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在这个活动刚刚开始的时候,所收到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除了几名平时发言较积极的同学之外,班上很少有同学能达到上述要求。大部分同学要么羞羞答答、满脸通红,局促不安地站在讲台上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声音小得像蜜蜂嗡嗡般咕哝两句。但是,我并没有就此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对他们加以鼓励,并辅之以启发诱导,使学生们能有信心、有决心三分钟演讲讲好。于是,一次,二次,三次……,一次比一次理想,最后,不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且还收到了一些意外的效果。学生经常向我反映对此很感兴趣,而且希望能够继续搞下去。作为他们的任课教师,我感到很欣慰。

二、课堂朗读一一克服畏惧心理的好办法从93届高中学生入学时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差,大倍分学生在大众面的回答问题时,态度忸怩,口语不清,甚至词不达意,男生在这方面尤为突出。那么,怎样消除这种害畏惧心理呢?课堂教学是语文课最基本的授课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主要场合。课堂朗读是克服学生畏惧心理的最好形式。照本朗读学生的心理压力小,站起来读课文就放得开,畏惧心理就慢慢消失。胆子孝声音小的学生要多让他们站起来读,逐步提高其口语能力。

三、课堂内问答一一口语表达的初期训练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表达的初期训练方法,是发挥性的口语练习。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有不少是要求口头答的。这就为教师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材料和问题。几乎每课都有这样的练习题,只要坚持不懈地让学生口头回答、就可达到训练目的。为了达到好的效果,如果没有训练题目时,可以自行设计。设计问题和选择答题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设计问题时除了考虑难易适中,开拓学生的思路外,还要考虑学生经认真思考后能否回答出来,该提示什么,补充什么等。不至于使学生站起来答不出而感到尴尬。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学习成绩不同,口头表达能力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在教学中持久地坚持这种训练,既完成了课文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四、指令性口语训练

指令性口语训练口语训练要经常化,要形成一种习惯,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锻炼的场合。这样才能人人都讲,个个过关。五分钟即兴讲话目的就是这样.训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讲见闻,讲故事,谈理想等.学生们尽管读高中了,但还是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所以开故事会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好的训练方式。除了上面这几种外,课本中的说话训练也是进行五分钟口语训练的素材。在高二我根据课文单元训练的题目,安排了“五分钟讲话”。为了使学生重视,我按十分制计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语文成绩中。这次训练的内容是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单元训练题。单元要求是演讲,我把它换为“五分钟即兴演讲”。可按训练中的题目讲,也可自己确定演讲题。

五、开展辩论会

篇8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从教学现状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担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师生都未重视,教师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学生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有的学生认为“说”很重要,但在回答问题时,若说错了可能被教师批评,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则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到“能说会道”再到“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如下: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一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演讲者事先可略做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一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阔了学生视野,还扩大了阅读容量,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者,演讲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相互间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两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两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收集的新闻素材首先强调“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有利于开阔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是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情,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两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学生为了取得高分,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未来成为一个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

多年来,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等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在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中渗透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口试题,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则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践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六、辩论活动

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确立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有效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先进的通讯手段日益普及,人与人的交际也日益频繁。因此,有必要加强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增强其言语交际能力,为今后提升素养,做一位讲文明、懂礼仪的公民奠定基础。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如何做到有效、高效?除了吸取多年听说训练的好方法、好经验之外,我还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及具体学情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尝试,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情境创设,唤醒交际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以口头语言为中介,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根据这一显著特点,创设情境可谓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比如学习“名言交流会”,我利用班会布置了教室,黑板上用美术字写上“名言交流会”字样,并配上简笔画,请班长问大家:你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什么?巧妙的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唤起了学生交际的欲望,使之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角色体验,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

二、问题抢答,激起交际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趣味性较强的问题进行抢答。比如学习“成语接龙”,我组织了一场成语接龙竞赛。主持人先讲一个成语故事,学生以此成语的末字作为开头接说成语,若接不上则换一位主持人,按以上方法继续。抢答最多且正确率最高者为优胜。学生你一句,我一句,滔滔不绝。场面是那么的热闹,气氛是那么的活跃。这种趣味性浓的训练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角色表演,促进交际主动

口语交际中有许多内容可以安排学生上台即兴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在指导学习“学会解释”时,我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再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说说在此情况下该做何解释,最后安排三组学生稍作准备分别饰演不同的人物,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加、积极活动的状态。这不仅消化了学生所学知识,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也使其非语言行为(如体态、表情等)得到了充分地发挥,更渗透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召开班会,发挥交际潜能

在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召开班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学“电影观后感”时,我组织学生先观看影片《关爱明天》,紧接着以“观《关爱明天》有感”为题开一期主题班会,让学生交流看影片的感受。因为刚刚看过,学生印象比较深刻,便你一言我一语主动地打开了“话匣子”。这种训练方法生动活泼,既激发了学生交际的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欣赏和写作)表达能力。

五、进行演讲,提高交际水平

当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我就向学生讲一些演讲的技巧,不定期的组织演讲比赛。如学完《学会合作》,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合作准备演讲。把全班分成四个组,每组推选一人代表本组参加演讲比赛,其余的学生帮助参赛者设计恰当的语速、语调、表情、手势等,我发现学生都能献计献策,竭力合作,精心准备,及时推出选手。这样不但深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又如教学“小小即兴演讲会”,我先出示几个话题,让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做准备,再用两分钟当众演讲,学生大多能较准确地表达自已的见解。这种方法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快速构思能力、即席表达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水平。

六、实际应用,深化交际能力

在课堂上无论采取多少方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都是让学生能在生活中实际运用。正如柳斌同志所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生活中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目前,讲语文知识许多时间都花在分析技巧上。讲得多,做得少;考得多,训练少,所以效率不高。语文学习应该强调应用”。因此,学过“学会安慰别人”后,我就要求学生在亲人、同学心情不好,面临困惑时,安慰他们;学过了“赞美别人”后,我就要求学生夸一夸周围的好人好事;学过了“小小辩论会”,我就在班上开了个关于读书的辩论会,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益处;学过了“学采访”我也要求学生每人拜访一位生活自立者,体验一下当“记者”的感受……

实践证明,这些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练习,为学生开辟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自主、探究、创新的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同时,学生的言语表达、思想品质、语文素养等全方位地得到了提高。

总之,口语交际策略众多,方法纷呈,但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实践、创新,唯其如此,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篇10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的开放。主要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社会生活实践,不要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一定要有效扩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实现学生的心灵成长、人格构建与人性完善。其二,教学时间的开放。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思考时间与表现时间,并且不要只是将教学局限在课堂的45分钟之内,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与教材,利用网络、图书馆、实践活动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其三,教学模式与能力训练方法的开放。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将其设定成固定的模式,同时在采取能力训练方法的时候,也不要太过统一,一定要加强动态、开放的设定,提高教学效果。

二“、五化”原则的体现

1.学生学习兴趣化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一定要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视角,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老师一定要重视教学素材与资源的收集与积累,利用生动的历史、科学、文学故事,以及各种有趣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扩展学生的视野,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教学方法科学化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如课堂分组法、历史辩论法等。比如,在学习“秦朝的统一”内容时,老师可以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对秦朝统一之后进行的改革予以了解,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个小组对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之后各个小组进行汇报,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3.教学手段现代化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并且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过一些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了更加和谐的平台,实现了教学活动的全面展开。

4.教学内容生活化

历史是对过去事情的讲述,可以为现在的生活服务。虽然无法将历史还原,但是可以利用相关的方法进行历史情景的设置,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其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可以通过对生活实际现象的了解,理解历史知识,进而予以掌握。同时,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还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知识内容,轻松地学习一些枯燥的知识,并且进行理解、记忆与运用。

5.情景体验有效化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重视情感的投入,和学生进行融洽地相处,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商鞅变法”内容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舞台剧的编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角色,并且重现商鞅舌战群臣的场面,让学生充分体验相关历史人物的情感变化,进而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并且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改革的艰辛,加强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与理解。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