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市场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25 17:1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殖业市场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养殖业市场研究

篇1

关键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241-02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内涵

1.就业能力。就业能力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提出,主要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二是实现就业理想的能力;三是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我国学者郑晓明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仅是某一项技能,而是各种能力的集合,主要包括学习、思想、实践和应聘能力等。”[1]本文认为就业能力是为获得某一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的集合,包括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其中,专业知识能力是就业能力最根本的体现,是指专门知识和技能,是岗位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社会能力主要包括交际沟通、团队协作、表达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法能力是指能有效并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就业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练习获取。因而,就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并且可行。

2.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能力。①通用就业能力,通用就业能力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聘所有岗位都需具备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主要包括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处理与客户的人际关系能力,是市场营销专业最重要的能力。同时,销售人员往往具有巨大压力,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抗压教育,而交际沟通是一种不错的抗压教育方式。团队协作能力要求各团队成员各尽所能,并与其他成员协作,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使团队利益最大化,增强团队凝聚力,是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条件之一。创新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创新能力是各种能力融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能力,对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②具体岗位的专业能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市场调研能力、销售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等。销售能力是一线销售人员最重要能力。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主要体现在:一是能根据顾客的形象、气质等因素调整营销方案;二是能和顾客顺畅沟通,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提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就业能力的必要性

“市场营销行业的就业形势决定了需加强就业能力培养。近年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沟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经常换工作,处于不稳定的状态”。[2]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社会需要具备现代岗位能力和素质的人才,不仅仅是单一的专业技能,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对就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对营销人员能力需求错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专门性人才,对学生通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使得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主动创新和学习能力不够。因此,需加强对就业能力的掌握,促使就业能力不断增强。高职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强调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就业能力培养的困境分析

1.课程体系设置不规范。就业能力的提高需要系统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决定了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效果。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只对核心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进行了改革,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结构与本科教学内容基本一致,这导致了课程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学生无法学习到最新、最前沿的营销知识,比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下如何营销,如何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营销,基本上没有教材涉及到。其次,不同课程内容重复较多,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第三,课程比例不合理,公共课程比例过高,专业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占比较少。第四,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据调查,很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不合理,一般认为,实践教学所占总学时比例至少要达到40%以上。然而,很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都低于这个比例,并且把实践教学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导致实践教学情况很难统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最终计算结果可以达到40%以上,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少。

2.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我国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整体水平不高。从师资的学缘结构来看,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水平应当涉及到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相关专业,但很多教师缺乏市场营销专业所需地相关知识体系。从教师的职称和学历结构来看,很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80%以上的教师没有在企业从事过相关工作,导致他们对真实的营销工作环境不了解,不能从真实案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校企合作停留于形式,校内实训基地不满足要求。有的学校与企业虽然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往往流于形式,学生没有到企业顶岗实训,而是到企业参观或企业专业人士到学校讲座。校企合作中,学校往往比较积极,但企业对此恰恰相反。企业的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而接纳实习生从短期来看往往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这导致了学生即使获得了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也无法真正达到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的目的。另外,由于学生顶岗实习过于分散,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因而,实习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往往比较落后,投入不足,很多实训基地只有几台电脑和几张椅子。

四、提升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就业能力的策略

就业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系统、长远的工程,需要从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提升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能力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市场对营销人才需求状况,确定培养目标。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岗位比较广泛,根据调研,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集中在初级岗位,需经过几年后才能进入中层岗位。因此,初级就业岗位就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重心。“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培养内容,设计出更为合理的培养方案,把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摆在首要位置,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把握就业能力对知识结构的具体要求,从而保证培养目标和方向符合企业要求,顺应社会发展需要。”[3]

2.改革课程体系,开发特色课程。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存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因此,既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又要加强职业礼仪与沟通、计算机、大学语文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将来掌握高一层的知识打下基础。按照必须、够用为原则开发特色课程,改变传统知识陈述方式,展现特色课程的简洁明了和实用的特征,用图表说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加强实践教学,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循序渐进的特点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首先要加强礼仪、沟通、心理素质以及拓展等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气质、交际能力、心理素质、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其次,加强课程实践操作训练,把操作内容、考核等都纳入到教学计划;第三,营销专题实践,在完成专业课教学工作后,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弄清企业产品供需情况,为企业完成专题公关策划和营销策划等;第四,综合实训,即毕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完成调研报告和营销策划。

4.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企业成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不能仅停留在到企业参观或企业专业人才到学校做讲座层面,要以真实项目为依托,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一方面,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得到了相应的实践锻炼,提高了自身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为企业输送大量新鲜血液,帮助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高水平教师的指导。因此,需提高教师的营销理论和实践经验。“派遣优秀的年轻教师到企业任职、锻炼,让教师熟悉企业管理或销售岗位上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4]在大三顶岗实习环节设立专职的实习指导老师,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能对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进行监督。同时,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且理论知识深厚的优秀企业人员到教师队伍中来。总之,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05):91-92.

[2]陈湘青,关秋燕.基于“就业+创业”双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构建[J].职教通讯,2015,(03):1-4.

篇2

为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市场营销专业要面向经济建设需要,即按市场需求来抓好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这是人才培养工作主动、灵活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环节。在设置市场营销专业时,一定要深入各个行业和市场进行调查,邀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和各个行业的代表进行论证,要从当地相关产业体系出发,从各个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所需专业,构建市场营销专业;要本着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培养适销对路人才以及适度的预见性、超前性等原则制定专业规划,抓好专业调整。同时,要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专业设置面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进一步打破专业设置界限,积极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此外,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也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加人WTO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加快,与国际上知名企业的竞争加剧,各种新兴经营业形态不断涌现,管理模式也不断更新。因此,营销专业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不断地进行改革,使之培养的人才更符合时代要求,更适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对高等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并经常深人企业一线调查研究,设置适应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程。

二、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模式取代知识型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改革

1.建立市场营销专业五大模块的课程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要改变传统学科型的课程模式,根据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课程,并根据本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即将所有课程分为五大模块:经济管理类课程、专业课程、实验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公共必修课程。

经济管理类课程: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会计学原理、国际贸易与金融等。

专业课程:学概论、公共关系、礼宾礼仪、电子商务等。

实验课程:商务谈判、消费者行为分析等。

篇3

中长跑课是一项身体负荷很大、锻炼价值很高的运动,尤其对发展速度耐力素质、提高心肺功能及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有着良好的效果。本文是通过定向越野跑和教师语言激励的形式进行中长跑课教学,以此来培养职校学生对中长跑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中长跑成绩。运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充分解决了职校学生对中长跑课的兴趣问题,并对职校学生中长跑课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参考。

2 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查阅了学习兴趣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中跑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等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2实验法

运用定向越野跑的教学方法,在中长跑课上对实验组进行七次课的教学,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2.3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中得出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论证,各组数据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最低取0.05。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实验后结果分析

利用定向越野跑进行实验的实验组成绩有明显提高,这是因为处在职校阶段的学生对其所不了解的事物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而定向越野跑是学生不了解的一种练习形式,所以职校学生对其充满了好奇心和练习兴趣。实验组不仅满足职校学生的好奇心,引起职校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结合。在练习时,学生也十分关注比赛的进程,有的跃跃欲试,有的呐喊助威,有的欢呼雀跃,课堂气氛大为活跃,再加上教师语言的刺激,在练习过程中,甲班无论是课堂气氛还是练习的密度和强度,都比对照组强。这就说明实验组的同学都投入到课堂训练中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多样的练习方法和学生不断增强的兴趣是实验组的成绩高于对照组的主要原因。

在训练中不断加强定向越野跑的强度,即各分段提出不同的时间要求,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运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进行中长跑课的教学,不仅提高了职校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培养和锻炼了职校学生的勇敢顽强精神,增强了学生体质和智力水平。运用此方法可以使职校学生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练习,不会有枯燥无味的感觉。运用定向越野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职校学生的积极性,使职校学生在快乐中增强体质。对照组之所以成绩没有大幅度提高是由于教学方法陈旧,满足不了职校学生的好奇心,引不起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认真练习的程度下降最终没有好成绩。

3.2定向越野跑的形式对培养中长跑兴趣的作用

3.2.1运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中长跑项目

按常规的训练法,学生对其充满了厌倦心理,在训练中根本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学生也就体会不到战胜极点后的,也就无法充分、全面、正确地认识中长跑课。而运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对定向越野跑充满疑问,充满了好奇,训练也就更加认真,这样能使学生在全心投入的情况下感受中长跑课带来的乐趣。再加上教师在课上对中长跑课生动的讲解,就更有利于其对中长跑课的正确认识。

3.2.2运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实验课上判定哪个队优胜是依据全队成员的成绩总和来判定的。并不是以某一个学生的成绩来判定,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促使身体不好、成绩差的同学刻苦训练来提高成绩。在常规的训练方法下,一个学生的成绩好与坏与其他人无关,导致中长跑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好,成绩差的学生越来越差。

3.2.3运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有利于锻炼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

学生完成了中长跑课本身就要具备一定的勇气,因为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陈旧的、枯燥无味的教学形式,学生对这种教学形式有了一种惧怕心理。如果学生能够完成中长跑课,对他自身是一种很大的鼓励,他不再惧怕中长跑课,这就是勇敢、顽强精神的表现。通过中长跑培养了勇敢、顽强的精神,对其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3.2.4运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快速提高中长跑成绩

通过实验研究,在短短的几个星期内实验班的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说明运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对职校学生中长跑课有快速提高成绩的效果。

4 结论

4.1运用定向越野跑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的实验,实验组中长跑的成绩和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4.2运用定向越野跑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中长跑课教学活动的进行。

4.3运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中长跑课兴趣在教学时数、师资、学习对象、教学条件等方面无特殊要求,符合现阶段中长跑课教学的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4.4运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提高职校学生中长跑课兴趣的方法,能缩短学生泛化阶段的时间,提高分化阶段的教学效率,有利于提高中长跑课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燕.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1996(2):78-80.

篇4

关键词:江西野生金线莲;香蕉;土豆

中图分类号:S682.31 文献标识码:A

金线莲又名金线兰、金草、乌人参,为兰科开唇植物花叶兰属多年生珍稀中草药,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江西、海南、云南、四川、贵州以及南部等省区[4]。目前深受市场欢迎的主要是福建品种和台湾品种,在江西野生金线莲也有广泛分布,特别是在一些深山老林中如在龙南九连山、安远三百山、定南等地区,但对其组培技术研究还未见报道,

传统的组培过程至少包括外植体的诱导、不定芽的增殖、生根诱导等3个环节,而这3个过程至少要用3种不同的培养基,而在工厂化生产时要配置不同培养基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把试管苗从一种培养基转移到另一种培养基中更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在接种过程中还会有被污染的危险。为了最大程度的节省工厂化生产时的投入,本实验以诱导后的组培苗为材料,研究只接种到一种培养基中就可以使其同时进行不定芽芽和不定根的分化,以及增粗生长。

通常在实验室中为了使诱导后的组培苗分化出不同的器官,研究人员一般都通过改变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和含量,但金线莲作为一种可以食用的药材为了避免激素对人体产生危害,本研究不采用激素作为添加物,改用香蕉、土豆等作为添加物,使生产出来的金线莲安全、可食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2012年6月~2013年12月,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园林花卉中心诱导的龙南九莲山野生金线莲组培苗为实验材料。

1.2 处理

本实验研究了4种处理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这4种处理分别为:

1.2.1在每升MS 培养基中加入10g、15g、20g、25g、30g土豆泥。

1.2.2在每升MS 培养基中加入10g、15g、20g、25g、30g香蕉泥。

1.2.3在每升MS 培养基中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香蕉泥和土豆泥各10g、15g、20g、25g、30g。

1.2.4在每升MS+ 香蕉15g/L+土豆15g/L培养基中加入0.5g、1g、1.5g、2g、2.5g活性炭。

2个月后随机选60株金线莲组培苗,分为3组,每组20株,称取每组单株重量后取其平均值,测量金线莲的生长高度后取其平均值,数出金线莲生根条数,取其平均值并算出其生根率。分析比较其单株重量、生长高度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计算生根率公式如下:

生根率=生根金线莲数量/金线莲总数×100%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质量土豆泥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土豆泥使用量的增加金线莲瓶苗的平均重量在增加,当每升培养基中加入25g或30g土豆泥时平均重量达到最大值为1.13g;平均生长高度随着土豆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每升培养基中加入30g土豆泥时平均生长高度达到最大值,为3.32cm;平均生根数随着土豆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多,当每升培养基中加入30g土豆泥时平均生根数达到最大值,为2.51条;平均生根率随着土豆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每升培养基中加入25g或30g土豆泥时平均生根率达到最大值,为87%。综合以上指标可以看出每升培养基中加入30g土豆泥时最有利于金线莲的生长。

表1 不同质量土豆泥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质量香蕉泥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随着香蕉泥使用量的增加金线莲瓶苗的平均重量在增加,当每升培养基中加入30g香蕉泥时平均重量达到最大值为1.12g;平均生长高度随着香蕉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每升培养基中加入20g香蕉泥时达到最大值,为3.31cm,在此基础上再增加香蕉泥的使用量平均高度不再增加,当每升培养基中加入25g或30g香蕉泥时平均高度也为3.31cm;平均生根数随着香蕉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多,当每升培养基中加入30g香蕉泥时平均生根数达到最大值,为2.62条;平均生根率随着香蕉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每升培养基中加入30g香蕉泥时平均生根率达到最大值为98%。综合以上指标可以看出每升培养基中加入30g香蕉泥时最有利于金线莲的生长。

表2 不同质量香蕉泥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

2.3 同时添加不同质量土豆泥和香蕉泥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当加入相同量的土豆泥和香蕉泥时,随着它们加入量的增加金线莲瓶苗的平均重量有所增加,当每升培养基中加入的量为15g时平均重量达到最大值为1.20g,之后再增加土豆泥和香蕉泥的用量时平均重量保持不变;平均生长高度随着土豆泥和香蕉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每升培养基中加入的量为15g时达到最大值,为3.48cm,之后再增加它们的使用量平均高度不再增加;平均生根数随着土豆泥和香蕉泥使用量的增加有所增多,当每升培养基中加入的量为15g时平均生根数达到最大值,为2.50条,之后再增加它们的使用量平均生根数不再增加;生根率随着土豆泥和香蕉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每升培养基中加入的量为15g时平均生根率达到最大值为95%,之后再增加它们的使用量平均生根率不再增加。综合以上指标可以看出每升培养基中加入15g的土豆泥和香蕉泥时最有利于金线莲的生长。

表3 同时添加不同质量土豆泥和香蕉泥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

2.4 不同质量活性炭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

从表4中可以看出,随着活性炭使用量的增加金线莲瓶苗的平均重量没有任何变化,都为1.20g;平均生长高度随着活性炭使用量的增加变化不大,在3.50~3.51cm之间徘徊;平均生根数随着活性炭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多,当每升培养基中加入的活性炭为2g时平均生根数达到最大值,为2.60条,之后再增加活性炭的用量平均生根数保持不变;平均生根率随着活性炭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每升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为2g时平均生根率达到最大值为100%,之后再增加活性炭的用量平均生根率保持不变。综合以上指标可以看出每升培养基中加入2g活性炭时最有利于金线莲的生长。

3 结语

本研究成果表明:最适合江西野生金线莲生长的培养基是MS+香蕉15g/L+土豆15g/L+活性炭2g/L,增值倍率达3.5倍,单株重达1.2g,生根率达到100%。传统的组培过程分为外植体的诱导、扩繁、分化、生根等过程,而每个过程所使用的培养基都有所不同,而在培养基的制备以及把无菌苗从一个培养基转移到另一培养基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在追求最大利益化的组培工厂化生产时如果能简化组培过程,无疑会给工厂带来巨大的利润。同时组培过程中都会运用到植物激素来改变试管苗的分化,但金线莲作为一种可以食用的药材,为了避免加入的植物激素给人体带来危害,本研究抛弃了常用的植物激素,改用土豆、香蕉等可以食用的食材作为添加物。通过本研究的摸索,得到了只用一种培养基就可以使诱导出来的龙南九莲山野生金线莲组培苗分化出一棵完整的植株,这大大简化了组培操作过程,因而本实验的成果可以用于工厂化的组培生产,且由于本实验没用到任何植物激素,所以生产出来的金线莲可以放心食用。

参考文献

[1] 孔祥海.“药王”金线莲的自然资源初步研究[J].中草药,2001,32(02):155-157.

[2] 吴清昌.中国本草原色图谱[M].台湾:台湾草药出版社,1984,14.

[3] 福建中医研究院.福建药物志[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 钟岑生.金线莲的药用价值与开发[J].广西农业科学,1997(02):102-104.

篇5

Abstract: professional training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and market feedback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 is a kind of government, schools, enterprises, social participation, evalu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improvement of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the unity of scientific system, full range, polymorphous type, it reflects the whole process training in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decided "occupation" is the core of its teaching quality,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process based on talent cultiv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 for education and market feedback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reached three meet: meet with people units of personnel requirements, to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teaching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meet the students' self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Keywords: personnel training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evaluation Market

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教育质量评价与市场反馈互动机制,应是一种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鉴定性评价与过程改进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与监控相统一,全方位、多形式的科学体系,它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教育是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要来实现其价值的,并以社会需要参照来构建自己的目标体系。因而,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发展的关系。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所以,研究人才培养的教学教育质量评价与市场反馈互动机制,将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教育质量评价分析

1.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评价分析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区域性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起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办出特色,高职教育才能树立特色化的办学目标,主动适应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现状问题是人才培养方案是在调整、是在改革,但是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突出区域性特点,不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

2.专业课程标准的质量评价分析

⑴校企合作,共同协商制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基本思想及做法的载体,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主要任务描述、课程学习目标描述、课程能力标准要求、课程主要内容、学习者能力测试指导、教学资源配置等。

3.课程设计质量评价分析------要有高职特色,重点放在“职”上

⑴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

⑵把课程从以理论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

⑶把课程从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探索为主。

⑷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

⑸把课程评价标准从教师讲好为准,变成以学生学好(有兴趣、能力有明显提高)为标准。

4.课程考核质量评价分析--注重考核方式改革

4.1 考核标准与内容

(1)建立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2)按课程模块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

(3)考核结果达到知识点达标率85%;技能达标率100%;态度达标率100%。

4.2考核方式与主体

(1)采用笔试+口试、真题设计+答辩等多样考核评价方式,开卷、闭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校内教师、现场专家、学生考核评价相结合,也可以是学校、企业与社会考核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各种评价主体有明确合理的比例分配。

二、市场反馈运行机制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高职教育市场之间会形成一个循环的流动体,高职学校的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谋职,劳动力市场根据供求实现人力资源在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各行各业中的配置。高职教育对劳动力市场需求能够准确预测、灵敏适应,使受过高职教育者完成学业后都能够找到适当的工作岗位,这是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理想状态。然而,现实中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现实关系和这种理想状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社会的人才需求,与高职教育之间严重脱节,目前城镇规划专业大多数课程的教材不是高职专用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到企业也脱节。同时由于教育培训年限的存在,教育系统对信号做出的反应总滞后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目前我们还没有成熟的市场反馈机制,造成培养与就业之间巨大矛盾。

强化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教育质量评价和市场反馈互动机制建议

高职教育同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结合程度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它的教育质量如何要接受社会的评价,特别是用人单位的评价。以市场标准取向的前提下,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的鉴定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互动统一。内部评价是由高职院校自己为主导进行的评价,学校根据自己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价质量目标的适合度。外部评价是指政府、社会评估机构和用人单位等对学校的评价行为,其评价内容主要是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的质量、办学条件、办学特色等。

1、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引入第三方独立机构,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等。成立由校内非就业工作部门、人员组成的第三方机构,对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认真开展校内第三方评价,自我杜绝就业造假,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和就业数据质量。同时,要自行引进得到政府、学术界、商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认可的、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专业教育测量评估机构,对本校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结果等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价,将第三方评价结果上报相关行政部门,并向社会公布。

2、建立为毕业生择业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网络化平台

建立毕业生就业的网络化平台。主要是由高校收集、存储、查询毕业生择业信息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并且适时地将二者沟通,以帮助人才市场上两个主体,即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见面,实现毕业生与人才市场“对接”。其实,人才市场既不缺人才,也不缺岗位,缺的是引导。解决的办法一是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的建设,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促进求职者跨区域流动。二是高校应该发挥服务功能,摈弃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分散、网络脱节等现象,加强就业指导。因为很多用人单位是通过私人关系等非正式渠道来招聘所需人才的,显然,这种聘用方式对于没有或很少社会关系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因此建立网络平台,工作招聘和求职的信息免费对所有的招聘者和求职者开放,双方都可以在其中各取所需。该区建立既可以促进效率,大大降低工作搜寻成本,使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双方得到更好的匹配,也可以促进公平。

3.建立需求导向型的高等教育体制

从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互动的机制来看,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供给导向型的高等教育体制是阻碍学校与劳动力市场互动,造成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随着高等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人数增加,学而无以致用矛盾的暴露,出现了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困难。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劳动力市场提供的信号,也就是说,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首先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号反映出来,进而教育部门按照这种信号进行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建立这样一种市场信号生成机制、传导机制和调整机制,就是建立需求导向型的高等教育体制。这种体制为高等院校与劳动力市场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了前提条件。高校在这样的体制运行下必然会主动与劳动力市场取得联系,它们在获取市场信息的同时也向市场传达着自己的信息,如此良性的信息传送终究会改变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人才结构失衡。

总之,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号反映出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研究人才培养的教学教育质量评价与市场反馈互动机制,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效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基于人才培养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探讨》 吴家礼2011

[2]《素质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王耀詹克波 荀振芳 1999

篇6

关键词:兽药企业 市场营销 价值服务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276-02

随着国内兽药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国外优势兽药企业逐步进入中国兽药市场,兽药市场新的竞争态势逐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兽药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兽药产业的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已经全面进入有序、科学的发展轨道,使得兽药企业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营销和经营风险等成本会不断提高,兽药企业的实力竞争将更加激烈。2010年3月1日国家实行的《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兽药经营GSP认证)规范了兽药经营企业的市场行为,提高了兽药经营企业的准入门槛。现约7万家兽药经营企业中的大多数因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等因素被淘汰,市场份额逐渐集中到优势兽药生产企业和营销企业,市场营销竞争更加突出。政府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程的政策扶持,畜禽养殖将由散户养殖逐步过渡到规模化、集体化、专业化养殖,兽药市场的营销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根据新时期兽药行业格局发展趋势,研究兽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对策,对兽药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一、兽药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兽药企业截至2008年12月止,通过兽药生产GMP认证的企业有1454家,生产品种约2000个,产品剂型29个,年产值约150亿元,经营企业61388家,年销售量约220亿元。大多数生产企业投资在1000万元~3000万元之间,年产值在500万元~5000万元之间,兽药GMP认证企业平均市场量在2000万元左右。但兽药GMP的认证并没有消除兽药企业面临的困难。大多数企业运营资金严重不足,产品供过于求的局面更加严重,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生产经营管理粗放,人力资源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差,强势品牌少。

二、兽药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价格竞争仍是企业的主要竞争方式。首先,兽药企业虽然由原有的2600家左右,通过GMP认证后,减少到近1500家,但企业的产能都将超过原有产能的一倍甚至更多,使得供应总量远高于原有产量,产品供过于求的局面没有消除。其次,随着国家对兽药行业GMP和GSP认证的强制实施,兽药产品同质化更加凸现。优势企业将利用其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生产低成本高质量高疗效的产品,并采用竞价招标方式攻占市场打压竞争对手。第三,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进程的加快,养殖业者对兽药企业的要求不再只是提品服务,而更重要的是要求企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能为养殖业者创造价值。服务营销已成为兽药行业的主要竞争方式。弱势生产企业因缺失提供服务营销的能力而面临市场竞争的失败将退出市场,企业在退出市场时因发生巨大的退出沉没成本,会通过降价甚至采用保本经营的方式维持企业生存。弱势经营企业大多数会在GSP认证过程中被淘汰,将被迫采用降价甚至倾销洗货的方式挽回部分损失,从而使得兽药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竞争更加白热化。

2.激励机制缺陷,员工责任意识不强。目前兽药企业对员工实施的激励机制多数采用“计件工资”和“基薪+销售提成”的分配制度。这种激励制度在经济短缺及过剩经济时代的初期,对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到了市场经济时代这种激励分配机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不利于鼓励员工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的发挥。因为激励机制的核心是以个人的业绩为唯一的考核标准,而员工的协作、创新、奉献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无法体现在个人的报酬中。其次,不利于信息即时准确传递。以个体为核心的分配机制,不具有协调导向功能,营销员为了个人既得利益相互封锁信息,垄断客户资源。市场变化信息不能即时准确的传递,传递的信息有的可能严重失真,从而导致企业对市场营销的决策失误。第三,不利于树立全员营销的服务意识。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的产品研发,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和营销等经营管理各环节是一个高度协调相互协作的有机整体。以个体为核心的分配制度,使营销员过多的关注个人回款而忽视其协作精神,其他员工由于市场的变化不会即时地直接地影响到个人的目前收入,从而无法形成员工对市场变化的高度关切,使得产品开发、生产、市场营销脱节,开发的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要求,供应不及时,失去产品占领市场的机会。

3.营销人员整体素质低,流动性大。目前大多数兽药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粗放,对人力资源管理投入少,没有从人力资源培养的角度去开发、培养和使用人才,使得高素质的营销管理人才缺乏。多数企业的营销队伍中具有畜牧兽医专业大专学历的人员不到30%,低素质的营销人员已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企业对人才重视不够,以及激励机制的缺陷,使得企业的技术人员,特别是营销人员的流动性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呆账、坏账较多,营销成本增加,损失较大。

4.市场营销模式缺乏创新,品牌经营意识淡薄。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市场营销模式仍然是“业务+技术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曾经为兽药企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这种营销模式已经成为兽药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瓶颈。这种模式使得营销成本增加,企业负担加重;技术服务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丧失客户对企业的认同和信赖;由于技术员与业务员之间利益冲突,相互协作不紧密,相互推卸责任,严重影响企业信誉。技术员提供的技术服务是以推销产品为主,带有条件式的服务。这种服务往往是养殖业者趋利而来,后续效果不大,不能建立稳固的客户关系。在大体系、大连锁、大协作的市场营销时代,优质的服务营销是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质量品牌、绿色品牌、服务品牌,把三个品牌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全员营销的品牌战略。

5.科研投入不足或缺失,研发的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高技术含量的需求。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执法力度的加强和人民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迫使养殖业者的健康养殖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养殖业者在动物保健、预防、治疗用药上自觉地选用环保、安全、高效、低残留的兽用药品。但由于多数兽药企业对科研的投入严重不足,科研技术人员缺失,因此开发的新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的升级换代难以满足养殖业者对产品安全、环保、高质量、高疗效的技术要求。多数企业主要从概念炒作上寻求产品卖点,产品竞争主要表现为概念化竞争态势,过去市场上风行一时的概念产品,因概念炒作过多而很快退出市场。

三、兽药市场营销基本对策

1.强化全员营销理念,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强化全员营销理念是企业赢得市场营销竞争优势的前提和保证,成功的营销依赖于兽药企业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努力。营销部门及时反馈消费者的需求、经销商的意见、竞争对手的优势,然后市场部、技术部、生产部、质量控制部协调行动,集合每个员工的智慧协同努力,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广告宣传和营销渠道的选择,这样企业就会很快地形成战斗力,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差异化营销的目的是找准动物药品的目标消费者,使企业研发的产品适应消费者的需要,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1)产品突出差异化。首先,寻找目标市场,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如针对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的养殖场,要开发大包装的预防保健药品和消毒药品。针对北方大牲畜养殖比较多的地区,以开发草食动物驱虫药为主。针对牛奶生产基地,要开发低残留高疗效安全的防治奶牛炎药品。针对于宠物市场要开发高疗效的1-2mL注射药品。因此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和品牌战略,开发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要求和不同区域需求的产品。其次,根据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开发新产品。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执行力度的加强和人民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迫使养殖业者的健康养殖意识在不断提高。因此生产绿色、环保、安全的高疗效中草药制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预防保健品、宠物药品等是企业开发产品的重点。第三,产品开发要凸现企业的文化差异,要融企业的文化和服务于一体,体现企业的文化和独特品牌。国家对兽药GMP和GSP认证的强制执行,兽药产品同质化、市场营销同质化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树立企业品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2)实行渠道差异化营销策略。随着国家对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的逐步实施,以及政府对畜牧行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引导和推进,兽药经营格局、营销体系、服务体系将发生重要大变革。弱势企业将进一步被淘汰或重组,大体系、大连锁、大流通、大协作将是今后兽药营销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实行渠道差异化营销是市场变化发展的需要。如针对养殖规模小、分散、运输成本高的区域,采用“伙伴型渠道模式”,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共同运作市场。对于交通便捷,养殖集中,养殖技术高的区域,采用消费者终端直销,或者连销经营的营销模式。对于实力强,养殖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采用联营体的营销模式。渠道差异化营销目的就是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成本,有效控制分销渠道,进行技术合作和资源整合,实现互利双赢。

2.加强企业文化培养,提高营销队伍整体素质。企业文化是长期凝结在企业内部,共同自觉遵守的观念和行为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具有明确统一的思想、意识、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加强企业文化培养,可将企业内部的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中,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进而激励员工共同努力去完成组织的共同目标。推销企业文化可以使消费者了解企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对企业产生认同感,从而认同企业的产品。培养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过程,必须建立一个让人们的创造性持续得到鼓励,具有主动创新精神的学习型组织,企业的各层次,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特别是企业高层领导都必须积极参与其中。

提高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之成为一支雷厉风行的具有冲击力的市场先锋队,是企业赢得市场营销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营销人员代表企业的形象,起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作用。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企业的成败,因此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创新精神强,服务意识高的营销队伍,是企业执行营销战略的关键因素。高素质的营销人员能及时整合营销渠道,提供市场决策信息,抓住有利时机抢占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3.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价值服务。在产品质量相同,技术含量相同,市场渠道相同的今天,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价值服务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价值服务远不是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概念,而是被社会和消费者认可和依赖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效应,是在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过程中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如在推广企业产品的同时,更加重要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整套预防、生产、营销计划,为消费者提供成功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等。谁能为消费者提供价值服务,谁就能占领市场,赢得高额利润。价值服务在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利润。如果一个企业无法为消费者提供价值服务,最终一定会丧失价值,而创造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为客户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国红.后GMP时代兽药企业市场研究[J].中国动物保健,2008(12)

2.黄逢春.中国兽药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J].中国动物保健,2005(9)

3.贺月林.GMP认证时代兽药企业市场营销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4.徐厚民.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江西建材,2010(1)

5.李清兰,曾福生.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的经济价值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篇7

1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成效

1.1林下种植中药材产业,主要发展以种植茯苓、白术、丹参、板蓝根、太子参、勾藤、金银花、百合、天麻、灵芝为主的林药模式。通过在油茶林、果园内套种中药材,共涉及农户1500余户、种植面积3333.33hm2,产值达1亿元以上,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6500余人。如高屯镇绞便村徐绍勇等农户,利用20hm2油茶示范林基地,开展林药种植,在林地内套种白术、丹参、板蓝根等中药材,2013年实现产值60万元,净收入40万元。蔬菜产业,主要发展以种植蔬菜、香菇、木耳、竹荪等为主的林菜模式,该产业涉及农户1000余户,全县利用森林面积1333.33hm2,总产值4000万元。果品产业,主要发展以种植西瓜、草莓等为主的林果模式。林下种植面积6.67hm2,产值30万元,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400余人。

1.2林下养殖禽类产业,主要发展以土鸡、鸭为主的林禽模式,目前,全县利用森林面积1000hm2,林下养鸡、鸭存栏4.5万余只,产值160万元,受益50多户,解决劳动力就业130余人。畜类产业,利用森林面积666.67hm2,主要发展以山羊、竹鼠为主的林畜模式,共涉及农户300余户,养殖2.6万头(只),产值150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900人。蜂蜜产业,在林地内放养蜜蜂,发展以养蜂为主的林蜂模式。全县有专业养蜂农户10余户,养蜂150余箱,产值3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40人。如岩洞镇竹坪村农户陈明胜2013年在林地内养蜂15箱,产值2万元,纯收入1.2万元。

1.3林下采集与加工竹笋采集:全县境内分布有楠竹、斑竹、水竹及实竹等各种竹类资源6666.67hm2,年产各类竹笋500万kg,产值达5000万元,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1.5万人。其中,年产楠竹笋400万kg,产值4000万元,受益农户3500余户。同时带动竹筷、竹席等竹类加工产业的发展。如德顺乡楠竹林场太平山有楠竹基地666.67hm2,过去因经营较粗放,效益差。现引进福建一家大户黄世龙等人来承包经营,通过加强抚育管理,并采用竹腔施肥等技术,经近两年的管理,楠竹由原来的低产林逐渐恢复为高产林分,竹笋的产量由原来的450~750kg•hm-2提高到1500~3000kg•hm-2,年产值达60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1000余人。辐射带动了周边500余户农户实施低产竹林改造。公司下步将开发竹类产品深加工,提高林分的附加值。野生中药材采集,全县有近6.67万hm2森林中散生着各种野生中药材。如楠竹林场太平山景区森林中,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林下有种类繁多的野生药材,像羊霍、野三七、见杆风等珍贵药材。经调查,林农们在太平山采挖山药,每年能带来30万元的收入,惠及农户300余户。野生茶叶采集:太平山景区长有野生无污染、无病虫害原始生态有机甜茶6.67hm2,经加工可制成干茶,该茶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年创产值5万余元。蕨类采集:县境内林下野生蕨类资源近4万hm2,每年采集量达100余万kg,年销售近50万kg,产值达250余万元。全县林下产品加工主要有茯苓、松脂和竹笋粗加工,利用森林面积2333.33hm2,年生产2856t,产值达2088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500余人。

1.4森林景观利用目前,全县有规模较大的11个森林旅游景区,景区内共开设休闲山庄、农家乐30多家,涉及森林面积3733.33hm2。森林景观较大的有楠竹林场太平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东风林场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弄相山原始森林景观、平甫森林景观、石龙山至八舟河森林景观、天生桥森林景观、飞龙洞森林景观等。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收入1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如高屯镇的八舟河-天生桥-飞龙洞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收入3500万元,辐射带动新建10余户农家乐,解决劳动力就业750余人。

2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下种养殖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县林下种养殖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总量不大。我县作为林业大县,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30.92万hm2,目前开发利用面积不足1.5万hm2,森林利用率较低,林下种养殖经济总量不大。二是我县除了茶叶、油茶形成一定规模,建有龙头企业外,其他林下种养殖业基本上都是农户单打独斗,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难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三是缺乏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低。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四是资金制约因素大。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种养殖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扶持,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五是缺乏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林农信息量少,存在盲目跟从现象,抗风险能力差。

3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3.1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林下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龙头企业支撑,就没有市场竞争力,规模就很难扩大。我县除了对茶叶、油茶加工企业扶持以外,还要扶持新建1~2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药材、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种植、养殖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积极引进和培育林下种植、养殖专业企业,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扶持鼓励种养户开展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做大做强。林业、科技、农业、畜牧、扶贫等相关部门也要创办本部门的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进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经济典型,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不断扩大林下种养殖面积,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3.2做好森林资源流转服务,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促进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化经营是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解决林改后有人无山经营或有山无人经营的问题,我县对森林资源流转这项工作正在逐步完善中。一是建立流转制度。制定了《黎平县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初步明确了物权和债权的各自范围及其管理方式,规定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林权流转程序,为规范林权有序流转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加强流转服务。我县有专门的林权管理办公室,有专职的森林资产评估队伍。在2010—2012年期间我县组织具有工程师以上资格的人员,到武汉和贵阳参加国家林业局举办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培训,取得评估资格的人员有15人,为森林资源流转提供了技术服务保障。三是建立林业综合交易服务中心。确保了森林资源公开、公平交易,林权流转不断走向规范化,促进了大户承包利用森林资源和林下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四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简化贷款程序,放宽贷款条件,延长林业贴息贷款期限等优惠政策,对林下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以解决林下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五是积极开展森林保险工作。公益林保费由国家、省、州和县财政共同解决,商品林保费由国家、省、州、县财政承担80%和个人承担20%。

3.3做好技术和信息平台服务,为林农提供质量保障一是要搞好技术服务。要整合林业、农业、畜牧等专业技术服务资源,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种养殖户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积极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二是要搞好市场信息服务,搭建市场信息平台。加强市场研究和分析,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行情及时做出产业发展决策调整,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3.4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积极推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发展林下经济,可提高林地利用率,有利于解决林、牧、菜、药等争地的矛盾,缓解占用基本农田问题,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经济模式,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广大农民看到了新型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效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开发林下经济的积极性。由于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全县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发展林下经济,把树枝、木屑等采伐剩余物作为种植、养殖的培养基质,林下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又加速了树木的新陈代谢,畜禽粪便为树木提供了良好肥源。同时,林农加大了对林地的劳务投入和物质投入,及时为树木松土、浇灌、病虫害防治等,对树木的生长和林木质量的提高大有好处。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果、林下特色养殖等富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林下经济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建设生态、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通过不断调整经营方向来盘活林地资源,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林地效益最大化。

篇8

近年来,衡山的农业科技特色产业做得有声有色,逐步建立了优质稻、超级稻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席草生产基地,茶叶生产基地和衡山黄鸡生产基地,成为传统种养型农业强县。

“十一五”期间,全县农业总产值由16.08亿元增至24.09亿元,增长49.8%;农业增加值由10.12亿元增长到16.45亿元,增长62.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351元增长到7322元,增长68.3%。这组数据显示了衡山县农业经济的不凡实力,而科技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日前,记者在衡山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正蓄势待发向现代科技农业强县迈进,计划到2015年,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搭建服务平台

针对特色产业,衡山县积极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立农业信息服务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推动农业科技发展。

至2011年,衡山县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信息服务机制,农技站分类别地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如超级稻种植信息服务、蔬菜基地信息服务、农牧养殖信息服务等。组织农技员及时调查掌握当地农民、涉农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需求信息,农资产品、农产品价格及供求信息,农业技术服务信息等农业相关信息,建立信息管理档案;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农民和涉农企业有价值的农业相关信息;建立区域农业信息网络,综合农业信息,实现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与农户、涉农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信息对接;对农业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及时走访反馈。

衡山湘旗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曾春华介绍,每年县科技局农机推广员给农户进行养殖技术、解决病害及冰鲜加工方面的指导,这种方式提高了农业企业在生产、加工上的科技水准,促进了民间传统养殖和现代加工技术的结合。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在技术指导上,上传下达,农技员亲自指导,保证了产品在源头上的高品质。2011年,公司的“衡山黄鸡冷鲜加工技术”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与农技员的指导密不可分。

为壮大科技人才队伍,衡山县全力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农业劳动者队伍,强化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撑。近十年来,共开办农产品加工员、畜禽繁殖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操作维修员等18个专业培训班300多期,培训农民24000多人,建成各类专业村126个,受训农户人均年收入增加600多元。

此外,县科技局还积极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一方面,力促高校专家指导解决农业技术难题,进行项目合作;另一方面,引进农业院校人才,提高企业员工的农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衡山县逢缘草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康诗林告诉记者,2011年,公司加强了与湖南农业大学的联系,在席草项目研发上与农大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进行深入合作,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市场价值。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科技是产品质量的保证,科研创新能大大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开拓市场提供支撑。

席草栽培在衡山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一直以家庭作坊式的零散店面加工销售,产业化程度不高。为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产业,县支农资金整合协调领导小组、县农业局、县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在深入调研后,将席草作为特色产业在开拓市场上先行试点,建立席草协会,加强工艺创新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公司的席草产品分为多种档次,比如有特殊材质及编花工艺的席草在国内和日韩销售,而有一种材质一般的席草草垫作为沙滩凉席出口到美国。”康诗林说,“针对不同的市场研究不同的加工工艺,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全县拥有席草加工机械5000多台(套),年加工床席、坐垫、地垫,枕头、枕巾等系列产品1600余万件,年创产值3亿元,纯收入上亿元。相关席草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美等地,为华中地区较大的草席制品出口基地之一。店门席草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量2.88万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市场,年出口100余万件,创产值80多万美元。县科技局工会主席彭红雷告诉记者,衡山席草产业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产量和品质迅速提高,不仅畅销全国,还打开了国外市场,是全县农产品的排头兵。

构建现代农业保障体系

衡山县的现代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要真正实现科技现代农业强县的目标,还需进一步完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保障体系。衡山县科技局副局长旷亚春告诉记者,为快速推进现代农业的实施进程,按照政策集成、部门联动、资源整合的发展思路,科技局制定了工作重点,重点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科技示范功能,发展科技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模式。

篇9

一、林下经济基本情况

位于市北部,是全省重点林业,国土面积1287.4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74.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8%;森林面积83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4.7%。曾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全国百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奖、全省林权制度改革先进等称号。目前我各类经济林面积有16.8万亩,林产品加工企业4家,年总产值约为1.4亿元,涉及农户2300余户,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林种模式为主,林养模式为辅。

根据2013年林业补充调查结果,我共有油茶林面积13.6万亩,其中本地油茶面积12.9万亩,高产油茶面积0.7万亩,主要分布于镇、巴邱镇、砚溪镇等。本地油茶基本为50年代所造,树势衰退,加之管理不是很精细,多数产量偏低。高产油茶为2010年才开始实施,属于初产期,产量也不是很高。

林苗模式主要是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品种有香樟、杜英、火力楠、女贞等品种,升值空间不是很大。地点以镇、金坪民族乡为主,种植主体以个体农户为主,规模较小,没有集中连片,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缺乏市场竞争力。另有少量的楠木苗,主要集中在国有林场,但也是有价无市。

林果模式有杨梅、翠冠梨等,全杨梅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主要集中在镇、镇两乡镇,现巳全部达到丰产期,每年产鲜果4900吨。由于杨梅鲜果不易贮藏的特点,产品销售以本地市场为主,因没有进行杨梅饮料、杨梅干等深层次加工来提高附加值,又没有专门的销售队伍来开拓销售渠道,往往出现丰产不增收的局面。

林药模式主要栽植黄栀子,目前全黄栀子总的栽植面积有5240亩,分布在全各乡镇,基本为2002-2006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栽植,后因市场行情不好,损毁部分面积更换栽植了其他品种,随着近两年市场行情上升,农户栽植面积又有所增加。

林菜模式有在桐林乡江背村利用一些林业采伐剩余物,发展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在林木良种场利用一些疏林地及林中空地种植马铃薯、西瓜、花生等农作物,经营面积不是很大。

林养模式主要是在林地内以圈养的方式进行生猪养殖,地点分布以仁和镇为主,全年出栏头数约为10万左右。另有部分在林区散养山羊、蛋鸡等。

二、贯彻落文件精神情况

在国务院、省、市相继出台了《林下经济发展意见》后,我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摸底和规划,以委、政府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印发〈林业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明确了我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工作措施等内容。同时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成立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由委、政府分管领导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直各相关单位为成员,并对各相关单位的职责进行了分工。

《实施方案》中提出对发展林下经济要加大政策支持,在产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扶持力度。产业政策上,要适当降低林下经济龙头企业的入选门槛,将种植及加工大户纳入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加以培育,享受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所有优惠政策;在财政政策上,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对林下经济经营面积及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2013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给予补贴;在税收政策上,对农民销售自产林下经济产中品免征增值税,对农民林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林下经济产品和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对企事业单位从事林下种植和林下经济产品初加工所得,依法免征、减征所得税;金融政策上,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要将林下经济保险纳入农业保险试点统筹安排,开发适合林下经济发展的保险险种。

三、林下经济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处在起步阶段,其主要特点有:

1、发展规模小,品种多样性,产业化水平落后。多数林下经济是以单个家庭为单位进行发展,认为船小好调头,发展规模较小,一般在50亩以下,种植品种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不利于统购统销,起不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2、科技普及率低,缺乏技术支持。各个农户在发展林下经济时,只是凭借以往的种、养经验,没有及时的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形成不了品牌优势,致使经济效益低下,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3、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进行统一调配,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平台,农户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者零散销售,效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存在问题主要有:

1、土地成为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多年来实施林业工程项目造林,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内大部分坡耕地巳全部造林,加之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分山到户后,要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较为困难。

2、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合作。虽然成立了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成员单位之间的责任,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只有林业部门进行单打独斗,其他部门缺乏连动性,没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3、资金制约因素大。目前大部分林业项目是对营造用材林进行补贴的,对经济林补贴少且补贴标准较低,很多农户对发展林下种养热情很高,但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种植户、养殖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做强方面止步不前,致使发展林下产业方面缺乏后劲。

4、基础条件差。多数发展林下经济的地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致使先进的种养技术无法推广,从而制约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5、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在经营过程当中,超标使用农药、化肥等因素,没有科学化经营管理,使用一些生物性、低毒农药,致使农产品及土地农药残留超标。特别是一些生猪养殖,没有很好的处理沼液,修建沼气池进行污水处理,对当地地下水影响严重。散养山羊也对林区植被破坏严重。

四、林下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应当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围绕林下产品的开发利用营销、品牌建设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建立,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通过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专业组织、协会或者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按照统一的经营管理,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构建和推广自己的林下产品品牌,提高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和竞争水平。

五、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投入。主要是加大对林业的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加强林区的道路、水电等硬件建设,重视引进先进的管理和生产技术,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

2、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注重规划引导。没有合作,单凭林业一家之力,要说发展好林下经济,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规划,要想发展好林下经济,也只能是瞎子摸象。因此,必须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循环经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各部门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才能确保发展。

3、强化协调服务,合力推动发展。由政府部门牵头,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同时,密切关注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经验,搞好适宜林间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要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搞好市场服务,通过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加强市场研究,使农户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

篇10

龙岗区都市农业考察团

(二年六月)

市第三次党代会及区有关会议提出我区要发展“三高”农业,建立都市农业基地,使农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角色。为了借鉴其它大城市在发展都市农业方面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区都市农业的发展,6月7日至14日,我区由曹建良副区长带队,组织区农业局、各镇分管农业的领导及部分农业企业经理一行22人,赴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对当地农业特别是都市农业的发展进行考察和学习。考察团与北京市农委、上海市农委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各地发展都市农业的经验介绍,并重点对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北京锦绣大地、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8个现代都市农业的典型进行了实地考察。整个考察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而生动,同志们一致认为收获很多,启发很大。

一、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发展的特点与经验

北京、上海、苏州是我国的发达城市,它们是我国的政治、金融、商贸、工业中心,经济与社会发展事业均走在全国前列。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强烈感受到这些发达城市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他们顺应国际国内潮流,因地置宜致力于都市农业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使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他们先进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机遇、科学规划、发展起点高

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京沪等地认真分析研究都市农业如何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相吻合。他们根据自身优势,率先示范,构思和构建都市农业示范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化。

1、分析形势,把握机遇

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就越大。苏州是中国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本地区的农村现代化建设一直是全国的样板,并对中国内地有极强的幅射作用。苏州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地区,区域面积虽然占全国的1%,却拥有10%的人口,创造了22%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江三角洲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有1.2亿居民,城市人口已达0.5亿,1997年,90%以上的农民年收入超过了一万元,农业、旅游大市场极具潜力。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之发展商新加坡维信集团正是看巨大的市场潜力,于95年初提出对中国的农业领域进行开发,97年完成项目规划与一期建设工作,这与98年中国政府确立的跨世界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不谋而合。

2、精心选址,科学规划 以苏州为例:

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选址于名城苏州西郊的太湖之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中心。经与农科院校的反复论证,确定它的主题是:汇集现代农村科技,展示未来自然田园。进入未来农林大世界,可尽享太湖风光之秀美,更能强烈感受到浦东开发区、新加坡工业园区以及沪宁杭城市火爆的发展热潮。该大世界规划范围3000亩,目前进行了一期开发,占地800亩,是一个融生态景观和农业高科技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林,且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农业科技观光、交流和展览基地之一。谈项目以农林科技为核心,通过一流项目的引进,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生产与发展模式,促使农业及农村现代化进程。众多有识之士在这里参与农林投资、市场研究、项目运作、科技开发、生产管理等,他们组成了未来农林大世界的知识和信息平台,为园内外农商拓展市场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由于未来农林大世界项目的领先和超前,科学规划和高起点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样板效应,建树了形象,每年有数百万的游客来到这里,成为中国农林工作者,各级政府官员学习考察的热点。

(二)政府牵头,市场运作,投入手笔大

无论北京,还是上海、苏州,地方政府都把发展都市农业,作为今后发展的基本方向。他们充分运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办好农业示范区,在产业开发上起牵头、引导和扶持的作用,促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

1、 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北京市昌平区政府成立了以副区长冯维利为主任的北京市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管委会,负责起草制定示范园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入园项目的立项、审批,及对重点项目提供管理、协调、服务工作。制定出《关于加快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对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农民致富拉动力强的精品农业、籽种农业、创汇农业、加工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并在土地、融资担保、户口、税费、住房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与便利服务。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平方公里,已建成亚洲最大的工厂化、自动化鲟鱼繁育场,肉用鸵鸟深加工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林木种苗生产示范基地。

2、 市场运作,高效开放

此次考察的都市农业示范点基本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在管理模式上实现市场化运营、在投资体系上实现多元、开放、高效,在发展模式上主要类型有:一是政府办园、企业经营。如小汤山示范园,区、镇二级政府出资出地进行园区的基本建设、规划功能区域,入园企业可采用租赁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租赁年限可根据不同产业需要一般为30—50年,区内的土地由小汤山镇政府统一租赁后再分别租赁给入园企业,并由区政府发给集体土地使用证。二是组建股份制企业。如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公司是依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股份制企业,98年2月正式成立,主要发起人为北京市大地科技实业总公司等11家国有、集体企业,注册资本金为2.8亿元,总投资逾5亿元人民币。三是引进外资。如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注册资金为1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以土地投入占20%的股份,新加坡维信集团(WBL)出资7200万元人民币,占72%的股份,由于市场前景好,外商投资进一步增加。

(三)科技支撑、产业开发、设施程度高

我们所考察的示范区、定位较高,都体现出农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展示商口、是现代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是现代农业示范中心。作为一个企业,它不仅是一个产业项目,而且是一个农业的技术、信息、交易平台。

1、形成农业技术支撑体系:

一是密切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如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江苏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上海农学院等一批名校院所,已在苏州农林大世界捷足先登;二是加强科技开发。如北京锦绣大地的技术目标对准美国的那斯达克系统,公司拥有2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它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农牧业领域,并已形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工程、植物生理、动物营养及农业生态六大技术支撑;三是积极引进国内外农林高科技。如苏州农林大世界引进了61项国际、国内的高科技项目,其中成熟形成产业化的有如:素有“全球种苗技术先锋”盛誉的美国Speedlling公司、处于世界畜牧业领先水平的新西兰Exceel企业、台湾农支种植、瑞士大昌、知名的比利时维池麦公司等。

2、形成高科技农业产业项目群。

一是工厂化农业,将农业的栽培技术和工业设施标准化、工艺化的管理技术有效结合起来。通过规模,集约化生产来降低成本,达到可观的效益。如锦绣大地公司自行设计制造高度自动化的现代化蔬菜生产工厂,采用钢架结构及先进的覆盖材料PC板,配备悬挂式遮阴系统,天窗开启系统,湿帘和风机降温系统,将温度、湿度、光照、能量循环调整到适宜蔬菜生长的最佳环境,使蔬菜在可控制的规模下不受季节和环境限制,快速生产,蔬菜工厂里日日播种、天天收获。一年每亩土地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的A级绿色蔬菜8—10万斤,效益是普遍农田的30—50倍。小汤山示范园的“北京瑞德鲟鱼开发中心”拥有一套集生物、电子、机械技术为一体的节能、节水全自动鱼苗、鱼种培育设备。设备根据鲟鱼的培育过程分为孵化系统和三个不同规格苗种培育系统,设施先进,填补了我国大型经济鱼养殖的空白,成为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分子农业,将生物技术成果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使农业不仅为我们提供鲜活产品,同时还提供保健品。如锦绣大地公司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建立了优良食用菌种植工厂,采用经空间诱变选育得到优良菌株进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目前,香茹、猴头茹、花菇等各种经过空间诱变选育的优良食用菌正在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投放市场。 高投入带来高产出,经济效益明显,99年北京锦绣大地公司实现利润4100万元,每股分红0.18元,今年的形势经营者表示乐观。

(四)拓展功能、持续发展、都市特色浓

考察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融生态景观和农业高科技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林,其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路明显,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的特点明显,生态、观光、休闲、体验、教育等都市特色浓郁。

1、旅游观光农业。

我们所考察的8个项目,均被当地旅游部门指定为主要旅游观光景点,源于都市居民的回归自然的要求和现代化农业的独特魅力。北京朝来农业园有5万平方米的休闲观景区,百果林、荷花塘、观赏池使人心胸开阔;垂钓、游船、坐小驴车使人其乐无穷;恬静的农家小院,美丽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摇辘轳打水,推碾马磨面、种植、采摘品尝各种绿色蔬菜,使人尽享农家丰收的喜悦。园区自97年建成自社会开放以来,共接待中外宾客30万人次,实现经济总收入超千万元。锦绣大地拓展旅游空间,到园区观光旅游、不仅可以了解现代农业、揭开现代生物技术神秘的面纱,还能充分享受到都市的田园风光,体验返还大自然的乐趣。98年4月对外开放,至12月,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平均每天达500人以上,相关收入约700万元,今年预计可达1000万元,树立了“锦绣大地”的品牌形象。

3、以科技教育为导向,建成青少年教育基地。

无论苏州、上海,还是北京,在农业园区我们都看到一群群的少年儿童在这里流连。上海市农科院在6月1日举办“绿色家园”活动,和小朋友们一起栽玉米吃玉米讲玉米,把小朋友的生物课开在农科院。北京朝园艺场建成3600平方米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实验园,通过实物和标本展示,使青少年开阔眼界,增长现代农业知识,了解农业发展史,突出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该园还被朝阳区委、区政府指定为“爱国文化教育基地”。

二、龙岗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

我区的农业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已逐渐发生了变化,从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景观形态等方面都日渐形成都市农业的特色。今后的发展,要认真借鉴其他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加快形式多样的都市农业的开发。

(一)要认识到都市农业的新内涵,增强现代农业意识,形成发展都市农业的氛围

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农业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已不同于乡村农业、城郊农业,而具有了新的特征、功能与形态。只有对此形成新的认识,增强了现代农业的新观念,才能提高发展都市农业的主动性。

1、要认识到都市农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地区的一种必然。

一方面,随着城市和工业的过度扩张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农业有了重新的认识,认为城市化地区也必须有农业存在,无农的城市是不完整的城市;另一方面,城市较为发达的技术、资金、管理等要素使都市农业的发展有了可能性。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融合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现代生产要素与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条件来改变农业的发展方式。

2、要认识到都市农业是一种较高形态的农业经济现象,具有城乡融合的特征,是一个地方经济发达、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都市农业产生于农村城市化,既是现代化农村的一部分,也是大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的城乡布局,模糊了城乡界线,使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渗透,农业、旅游两业交叉融合,同时使得原来的农民逐渐步入现代文明生活,城乡居民可以和谐共处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都市与农村和谐的历史进程。

3、要认识到都市农业是多项功能互相融合的农业。

都市农业的功能必须服务于大城市和满足大市场需求,在生产和服务中获得效益。城市及市民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决定了都市农业的功能是多样化的。它不仅要为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也要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旅游观光场所、文化科学教育基地等,是经济、社会、生态三种功能相统一的农业。

4、要认识到都市农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与土地节约相统一的农业。

随着都市农业区域地租的上升,在市场规律作用下,都市农业转向资本、科技密集和土地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农业生产方式高度企业化、规模化、科技化、设施化,逐渐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并且经营效果上易达到“三高”的特点。

5、要认识到都市农业是高度市场化的农业。

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旅游、观光、休闲功能的实现都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农产品在市场上实现大流通以及农业项目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动力和生命。是通过市场网络才把生产与需求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农业项目也通过市场实现它的旅游、观光、休闲等功能,因而都市农业是一种工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的农业。

6、要认识到都市农业具有多样性的形态。

这与其功能多样性一致,除传统的露地栽培、大田农业外,也有设施农业、景观农业、农业公园、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农业科技园、农业生态园等多种形态。这些形态既可以单独经营,也可以互相结合发展。它们都是都市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直接体现,是都市农业多种功能的载体。

7、要认识到我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可行性和有利因素。

我区是深圳市重要的农业基地,具有发达便捷的交通条件,近年来围绕市场需求已逐渐形成以畜牧、水产、水果、蔬菜、花卉为主的农业生产格局,设施农业面积不断增加,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都市农业有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景观设施等有利条件。

(二)把都市农业作为城市化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来抓,做好统一规划和指导,提高都市农业发展的起点

我区都市农业的建设刚刚起步,首先要对都市农业有一个总体的规划。规划要正确分析我区农业生产现状,研究都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围绕我区农村城市化,建设深圳后花园的大目标,强化农业的经济功能,拓展生态功能、社会功能。规划要对都市农业在空间布局和发展时序上有一个总体安排,对都市农业的产业结构、景观形态、融资方式、科技支撑、经营体制等方面提出指导。规划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1、把都市农业放在城市化发展的总体中予以考虑。

都市农业已成为城市化的重要内容,要按照我区城市总体发展的要求,结合城市空间布局,以点、线、环、面的网络格局,以高起点、新格局、多功能、富特色的区域定位、形态定位、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地规划都市农业的发展。通过规划强化城市生态用地、水源保护区、农业保护用地、蔬菜基地、休闲旅游农业用地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保护与管理,减少土地开发征用所造成的农业资源的浪费。

2、立足于现有的农业生产设施和条件,根据各镇农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分区指导。

尤其应当注重农业景观的保护,突出地域农村特色,丰富区域农业文化内涵。根据有利发展的原则和各镇农业的现状,规划各镇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重点项目、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同时要按照主次有别、先后有序的原则进行规划。

3、规划要体现既增强经济功能,也不断拓展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思想。

都市农业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实现要和经济功能的实现结合起来,有些需要依托经济功能,都市农业必须以追求功能的完善和提高来求得发展,使农业的功能达到有机的统一。

4、规划要把都市农业的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

根据对目标市场的预测,分别选定农业项目的服务内容和形式。我区的观光、休闲农业大体接待三类顾客,一是外地短期来深游人,二是本市的团队,三是本市居民,包括一般收入水平居民和高收入居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项目,需要有不同的目标市场。不同景点其本市、外地游客的到访率是不同的。规划就要按照不同目标市场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服务对象,确定相应的项目。

(三)形成投资多元化和企业经营为主的都市农业运行机制,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增强都市农业发展的动力

1、完善多元化投资体系。

都市农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都市农业不仅体现出经济效益,也体现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其受益者除了农业企业、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者外,也有政府和社会。所以投资主体也必须多元化。要坚持和完善业已形成的“四轮齐转”的农业投资体系,做到多渠道、多方式、全方位、开放式投资都市农业。农业内部要不断进行资金积累,财政资金要增加投入,银行信贷资金要积极支持农业发展,也要加大利用区外资金的力度,鼓励和引导外资进入都市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同时要规范农业投融资主体的行为,政府投资要力争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2、探索都市农业建设和运作的多种形式。

根据我区农业用地规模、农业企业化程度、设施农业现状等情况,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设施农业园区。即规划出较大规模的用地发展设施农业,包括无土栽培蔬菜,大棚栽培花卉,工厂化菇类生产,花卉组培车间,观赏动物养殖等,以及农业的科研、开发、试验。从产业类型上讲,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一产业的,但都突出以设施化生产为主。 二是高科技农业生态园。是把设施生产和露地栽培相结合,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生产与科研相结合,但着重于生产功能的一种都市农业形式。 三是度假农园、观光农园、森林公园等。强调以观赏农业景观或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体会回归自然乐趣为主。包括果园、水产养殖区、蔬菜生产基地、森林等都可开发成这类园区,既可以是单一产业的,也可以是多业综合经营的。 这几种形式从组织形式上讲,可以是政府建园——企业经营型的,即由政府完成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制定一定的进园标准,由企业投资经营农业项目;也可以是企业建园——经营一体型的,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经营都由企业负责,进园区的项目可以是引进多个企业的。

3、以企业化经营为主,政府各部门做好协调和服务。

都市农业的发展一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政府在其中的行为只能是引导、协调和服务,即使是政府的投资,也应当纳入市场化的运作管理之中。都市农业也要实行以公司(企业)为主体,产—加—销—旅(业)一体化、种—养—加—体(验)一体化、贸—工—农—服(务)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可以在现有的农业公司(企业)中培育出不断把农业向观光、旅游方向拓展的龙头农旅公司,也可以组建新的农旅公司,担当都市农业发展的龙头。当然政府也要有明确的管理服务机构,做好协调、服务、管理工作,专门研究、规划和指导都市农业的发展。可以由农业、旅游、文化、工商等部门协同运作。

(四)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设施农业面积,进一步增强都市农业的经济功能

我区都市农业的发展仍要进一步增强经济功能,要继续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以现有特色农副产品为基础,培壮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把发展设施农业与发展露地栽培结合起来,把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与改善品种质量结构结合起来,加快发展精品农业、苗种农业、创汇农业、食品农业等。

畜牧业要形成集约化、企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要调整畜禽养殖结构,压缩淘汰规模小、产量低的小型养殖场和成本高、肉质差的劣质品种,充分发挥康达尔公司在畜牧业生产上的龙头示范作用,积极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的大型畜禽企业和杂交型、节粮型的优良新品种,在目前50%良种化率的基础上,加快良种化进程。鼓励发展名优和高效生态养殖业,发展跨地域的畜禽业,形成畜禽良种基地。 水产业要继续扩张,尽快形成工厂化、多元化的养殖模式。继续发展池养、箱养、吊养、护养多种养殖模式。发挥南澳海珍品养殖公司的龙头作用,增强区水产研究所的开发、示范作用,引进优良新品种和珍稀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扩大工厂化养鲍、工厂化养鱼的规模。

水果业要以优质的龙眼、荔枝为主,同时积极引进适合本地栽植的热带水果新品种。要加强果园的科学管护,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和效益。 蔬菜生产要重点加快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制度,扩大蔬菜设施栽培面积,提高蔬菜品种的档次和质量,适量发展以观赏为主的盆栽蔬菜。

花卉业要逐渐扩大规模,新建几个花卉场,并要面向市场不断调整品种结构,重点要进行设施花卉场的建设,引进培育高档花卉,提高花卉业的水平,尽快把花卉业培育成我区农业新的增长点。

畜牧、水产、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的发展,都要实行品牌经营,这是农业市场化的必由之路,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创出几个名牌产品。

(五)加快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的建设步伐,延伸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

我区都市农业的发展,应该越来越重视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实现和发挥。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实现具体以观光农园、森林公园、农业公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场、度假农舍、自然休养村等形态作为承载体。这些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观赏农业景观为主的观光型农业,如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森林公园等;另一类是以参与农业活动为主的体验型农业,如市民农园、教育农场、农产品采摘节等;还有一类是以休闲娱乐为主的休闲型农业,如度假农舍、自然休养村等。观光、体验、休闲农业的发展,有以下的基本思路:

1、完善配套设施。

在生产设施、农田、园区等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发展目标,来完善配套设施,如展览厅、录相厅、会议室、餐饮厅、住宿房、观光车、娱乐室、标志牌、说明牌。

2、实行点——线串珠状开发。

把农业景观建设与旅游业、山地绿化、城市绿化、园林建设、海上游艇等结合起来,扩大经营领域,延伸服务链条。各镇都要选择适合作为观光、体验、休闲农业开发的项目,抓紧开发和建设。如布吉镇的三联果场、石牙山森林公园,横岗镇的神仙岭生态农庄,平湖镇的甘坑果场,龙岗镇的回龙埔鸵鸟场、八仙岭森林公园、五联村生态公园,坪地镇的梅花鹿场,坪山镇的马峦山保护区、碧岭生态村,坑梓镇的尖峰岭森林公园、金沙农业高科技园,葵涌镇的田头山森林公园,大鹏镇的新穗宝鲍鱼养殖场,南澳镇的七娘山保护区和滨海养殖基地等。近期要重点抓好碧岭生态村、金沙农业高科技园的观光、休闲配套设施的完善;加快南澳滨海养殖基地、龙岗回龙埔鸵鸟养殖场、坪地梅花鹿场的观光设施的配套,尽快增强特色农业的吸引力;加紧开发建设横岗神仙岭生态农庄;着手建设坑梓尖峰岭、龙岗八仙岭、布吉石牙山三个森林公园。

3、开发龙岗农业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