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问题大全范文

时间:2023-06-25 17:1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辩论问题大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辩论问题大全

篇1

1.民法转型的法源缺陷:形式化、制定法优位及其校正

2.宪法民法关系之实像与幻影——民法根本说的法理评析

3.民法公平原则新诠

4.民法典与特别民法关系的建构 

5.我国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问题

6.从民法与宪法关系的视角谈我国民法典制订的基本理念和制度架构

7.论中国民法中的“解法典化”现象

8.水权与民法理论及物权法典的制定

9.民法与国家关系的再造

10.20世纪前期民法新潮流与《中华民国民法》

11.民法与人性的哲学考辨

12.论人体器官移植的现代民法理论基础

13.物上请求权与物权的民法保护机制

14.社会基础变迁与民法双重体系建构

15.我国当前民法发展战略探索——法学实证主义的当代使命

16.瑞士民法上的人格权保护

17.民法的人文关怀

18.论民法典(民法总则)对商行为之调整——透视法观念、法技术与商行为之特殊性

19.民法规范在行政法中的适用

20.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法

21.民法基本原则研究——在民法理念与民法规范之间

22.民法总则立法的若干理论问题

23.中国民法百年变迁

24.编纂民法典必须肃清前苏联民法的影响

25.论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之间的关系

26.民法总则不应是《民法通则》的“修订版”

27.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

28.刑法与民法——截然不同的法律类型

29.民法基本原则:理论反思与法典表达

30.民法上国家政策之反思——兼论《民法通则》第6条之存废

31.我国民法地域效力立法之检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条第1款为中心

32.民法中的物

33.通向人性的复兴与和谐之路——民法与经济法本质的另一种解读

34.见义勇为立法与学说之反思——以《民法通则》第109条为中心

35.中国民法继受潘德克顿法学:引进、衰落和复兴

36.百年中的中国民法华丽转身与曲折发展——中国民法一百年历史的回顾与展望

37.民法总则的立法思路

38.论民法基本原则之立法表达

39.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意思自治原理及其展开

40.“民法-宪法”关系的演变与民法的转型——以欧洲近现代民法的发展轨迹为中心

41.民法与市民社会关系述要

42.民法总则编的框架结构及应当规定的主要问题

43.商品经济的民法观源流考

44.物权请求权制度之存废与民法体系的选择

45.关于制定民法总则的几点思考

46.中国民法中的“层累现象”初论——兼议民法典编纂问题

47.我国民法强制性规范的立法探析

48.我国民法典编纂中民法调整对象的确定与表达

49.论支配权概念——以德国民法学为背景

50.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51.方法与目标:基本权利民法适用的两种考虑

52.民法上的人及其理性基础

53.论民法上的注意义务

54.民法基本原则与调整对象立法研究

55.错位与暗合——试论我国当下有关宪法与民法关系的四种思维倾向

56.论民法中的国家政策——以《民法通则》第6条为中心

57.民法基本原则之“成文法局限性克服论”反思——就《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与徐国栋先生商榷

58.宪法与民法关系在中国的演变——一种学说史的梳理

59.近30年来日本的民法研究

60.民法调整对象之争:从《民法通则》到《物权法》——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事立法主要障碍之形成、再形成及其克服

61.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民法总则——与德国民法比较

62.民法是私法吗?

63.情谊行为、法外空间与民法对现实生活的介入

64.民法上的人

65.侵权责任法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及其与民法其他部分的关系——兼与传统民法相关问题比较

66.从形式回归走向实质回归——对婚姻法与民法关系的再思考

67.论民法的性质与理念

68.民法是什么?——学说的考察与反思

69.民法典创制中的中国民法学

70.动产抵押制度的再思考——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对动产抵押与让与担保制度之规定

71.知识产权作为第一财产权利是民法学上的一个发现

72.两种市场观念与两种民法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事立法政策内涵之分析

73.制定《民法总则》不宜全面废弃《民法通则》

74.重塑以民法为核心的整体性知识产权法

75.对民法的哲学思考——以民法本位为研究视角

76.私法原则与中国民法近代化

77.论民法基本原则生态化的价值理念与技术路径

78.论20世纪民法的发展趋势

79.论民法的社会功能

80.民法规范进入税法的立法路径——公法与私法“接轨”的规范配置技术

81.近代民法的现代性危机及其后现代转向——兼论当代民法使命

82.私法自治与民法规范 凯尔森规范理论的修正性运用

83.与改革开放同行的民法学——中国民法学30年的回顾与展望

84.民法与宪法关系之逻辑语境——兼论民事权利在权利体系和法律体系中的根本地位

85.民法适用中的法律推理

86.民法法典化的历史回顾

87.比较民法与判例研究的立场和使命

88.民法调整对象的属性及其意蕴研究

89.论我国民法总则对商事规范的抽象限度——以民法总则的立法技术衡量为视角

90.回归传统——百年中国民法学之考察之一

91.环境问题的民法应对:民法的“绿化”

92.日本民法百年中的债法总论和契约法

93.比例原则在民法上的适用及展开

94.论民法生态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95.中国民法和民法学的现状与展望

96.再论民法中人格法的公法性——兼论物文主义的技术根源

97.民法中“民”的诠释

98.论民法解释学的范式——以共识的形成为研究视角

篇2

经过各评委教师公正公平的打分及统分员的认真统分,各参赛团体及辩手的分数已出,下头有请团委书记许平教师宣布本届辩论赛三场比赛的团体得分及胜负情景。一起来看看辩论赛主持词最新5篇大全,欢迎查阅!

辩论赛主持词1

各位同学、今晚的辩论赛即将开始.有请队员入场.

首先入场的是正方__他们的立场是__他们的辩手是:……此刻入场的是反方__他们的立场是__他们的辩手是:……

今日晚上,我们举行的是:__辩论赛,欢迎各位辩手和同学们的到来,期望双方在今晚的比赛中都有出色的表现。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今晚到场的评委,他们是:……感激各位评委的到来,今晚的辩题是“……”我们有人说“”也有人说:“”谁是谁非呢.台下的同学想必早已经如饥似渴.再看台上的辩手,哈,也早已磨刀霍霍了.

1.好,我们进入比赛的第一部分,立论阶段,看双方如何摆开阵势(介绍规则,时间)有请正方立论…….恩,正方_辩真是激-情满怀,下头有请反方辩手进行立论……..

2.好,看来双方战略以定,接下来进入我们的盘问阶段……..

3.双方真可谓是兵来将挡,运筹帷幄,精彩的盘论过后,下头进入我们的驳论阶段…….

4.看来双方真是不分上下,寸不不让埃此刻到了现场提问的时间了,大家要把握机会碍…..

5.感激观众的提问,看来万事具备,东风又来,该是短兵相接了,再进入我们最精彩的自由答辩吧…….

6.好一场精彩而又激烈的答辩,双方各不示弱,气势逼人啊,那就赶快进入我们最终的总结陈辞阶段吧,看双方如何乘胜追击,保住胜果,还是卧薪尝胆,卷土重来,反败为胜…….

7.好了,本场比赛也快结束了,谁胜谁负呢,评委自有公决,此刻请评委退场

8.此刻是观众提问时间,任何观众对任何辩手最多能够提一个问题,还不赶快行动……

9.好,观众提问就到那里。此刻请__教师为本场比赛点评

10.结果出来了,谁胜谁负这个答案已在我的手上了,大家说谁获胜了呢……看来大家还是唯我独尊,没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埃看来大家的团队精神值得表扬。此刻我宣布比赛结果,本次的优秀辩手是….获胜的是…好,本场比赛到此结束。请同学们细心留意我们的海报,不要错过下场比赛哦!

辩论赛主持词2

全体起立,有请各位领导、教师入场。

请坐

各位领导、教师、同学,大家晚上好。我是本场比赛的主持人欢迎大家参加由运城市职业技能学校教务处所主办的学生辩论赛。

辩论是一项能够提高思辩本事,丰富课余知识,培养团队精神,锻炼思维表达的活动。开展此项活动,能够使同学们更好的融入学校生活,在活动中提高自信及思辩本事,交流与论辩本事,培养创新和团队精神,体现学生风华正茂的精神状态,发掘和培养学校辩论人才。本届辩论赛将本着“公平竞赛”的精神,以“关注热点、追求真理,锻炼口才、展现自我”为宗旨,以活动传播科学精神,弘扬正义正气,关注热点问题,共建和谐学校。本届辩论赛由各年级派出的辩论队参加比赛,各年级分别派出两支队伍参加比赛,分辩不一样的辩题。

在比赛开始前首先介绍担任本场辩论赛的评审委员,第一位是教师,第二位是教师,第三位是教师,第四位是教师,第五位是教师,感激各位评委教师的参与。

接下来介绍第一场辩论赛正反双方的辩手。

本场比赛担任正方的是班的同学。反方的是班的同学。

正方一辩同学,正方二辩同学,正方三辩同学,正方四辩同学。反方一辩同学,

在介绍完辩手后,让我们看一下,本场比赛的辩题是。此刻辩论赛正式开始。首先进入立论阶段:每次陈词时间是3分钟,此刻请正方一辩陈词,有请。

下头请反方一辩陈词,有请……。

双方陈词结束,下头进行驳立论阶段,双方2辩,反驳对方立论,并对本方观点进行补充

陈词。时间是2分钟,此刻请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有请,下头请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有请。

下头进入质辩环节,双方三辩提问对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对方辩手分别回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此刻有请正方三辩提问,有请,下头有请反方三辩提问,有请。

下头有请正方三辩做质辩小结,时间1分30秒,有请

下头有请反方三辩做质辩小结,时间1分30秒,有请

下头进行自由辩论阶段:时间是双方各4分钟,由正反双方自由轮流发言,发言辩手落座

为发言结束,同时另一方开始发言。同一方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用时已完,另一方能够继续发言,也能够向主持提出不发言。首先由正方开始发言。

最终进入总结陈词阶段:时间是3分钟,由双方四辩进行最终的总结。首先有请反方四

辩总结陈词,有请。下头有请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有请。

第一场辩论赛到此结束,在唇枪舌剑之后,让我们平复紧张的心境,欣赏由班同学带来的精彩节目,有请

第二场

感激同学的精彩演出。此刻第二场辩论赛正式开始。

接下来介绍第二场辩论赛正反双方的辩手。

本场比赛担任正方的是班的同学。反方的是班的同学。

正方一辩同学,正方二辩同学,正方三辩同学,正方四辩同学。反方一辩同学,

在介绍完辩手后,让我们看一下,本场比赛的辩题是。此刻辩论赛正式开始。首先进入立论阶段:每次陈词时间是3分钟,此刻请正方一辩陈词,有

请。

下头请反方一辩陈词,有请……。

好双方陈词结束,下头进行驳立论阶段,双方2辩,反驳对方立论,并对本方观点进行补

充陈词。时间是2分钟,此刻请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有请,下头请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有请。

下头进入质辩环节,双方三辩提问对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对方辩手分别回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此刻有请正方三辩提问,有请,下头有请反方三辩提问,有请。

下头有请正方三辩做质辩小结,时间1分30秒,有请

下头有请反方三辩做质辩小结,时间1分30秒,有请

下头进行自由辩论阶段:时间是双方各4分钟,由正反双方自由轮流发言,发言辩手落座

为发言结束,同时另一方开始发言。同一方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用时已完,另一方能够继续发言,也能够向主持提出不发言。首先由正方开始发言。

最终进入总结陈词阶段:时间是3分钟,由双方四辩进行最终的总结。首先有请反方四

辩总结陈词,有请。下头有请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有请。

第二场辩论赛到此结束,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之后,让我们放松一下,下头请欣赏由班同学带来的精彩节目,有请

第三场

感激同学的精彩演出。此刻第三场辩论赛正式开始。

接下来介绍第三场辩论赛正反双方的辩手。

本场比赛担任正方的是班的同学。反方是班的同学。

正方一辩同学,正方二辩同学,正方三辩同学,正方四辩同学。反方一辩同学,

在介绍完辩手后,让我们看一下,本场比赛的辩题是。此刻辩论赛正式开始。首先进入立论阶段:每次陈词时间是3分钟,此刻请正方一辩陈词,有

请。

下头请反方一辩陈词,有请……。

好双方陈词结束,下头进行驳立论阶段,双方2辩,反驳对方立论,并对本方观点进行补

充陈词。时间是2分钟,此刻请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有请,下头请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有请。

下头进入质辩环节,双方三辩提问对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对方辩手分别回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此刻有请正方三辩提问,有请,下头有请反方三辩提问,有请。

下头有请正方三辩做质辩小结,时间1分30秒,有请

下头有请反方三辩做质辩小结,时间1分30秒,有请

下头进行自由辩论阶段:时间是双方各4分钟,由正反双方自由轮流发言,发言辩手落座

为发言结束,同时另一方开始发言。同一方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用时已完,另一方能够继续发言,也能够向主持提出不发言。首先由正方开始发言。

最终进入总结陈词阶段:时间是3分钟,由双方四辩进行最终的总结。首先有请反方四

辩总结陈词,有请。下头有请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有请。

第三场辩论赛到此结束,在胜负还未揭晓之前,统分员紧张统分之际,让我们先欣赏由班同学带来的精彩节目,有请

感激同学的精彩演出。

下头有请本届辩论赛的首席评委教师,为本届辩论赛做点评,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教师。

感激教师的精彩点评。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经过各评委教师公正公平的打分及统分员的认真统分,各参赛团体及辩手的分数已出,下头有请团委书记许平教师宣布本届辩论赛三场比赛的团体得分及胜负情景。有请许平教师。

感激许平教师

下头有请教务处教师,宣布本届辩论赛的获奖名单。

多谢教师,颁奖仪式正式开始

首先有请获得本届辩论赛先进个人的选手上台领奖,他们是(三组,每组六人,分别由杨永江、许平、胡艳霞颁奖)……。

下头有请获得本届辩论赛优秀辩手的选手上台领奖,他们是(一组,六人,陈瑞科长颁奖)……。

下头有请获得本届辩论赛精神礼貌奖的团队上台领奖,他们是(一组,四人,张东亮主任颁奖)……。

下头有请获得本届辩论赛优秀组织奖的团队上台领奖,他们是(一组,四人,卢校长颁奖)……。

下头有请获得本届辩论赛最佳团队奖的团队上台领奖,他们是(一组,四人,张校长颁奖)……。

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对获奖的个人及团队表示祝贺。

下头有请张校长对本届辩论赛做最终讲话,大家欢迎……。

感激张校长的精彩讲话,弘扬正义,明辨事非,让我们关注热点问题,弘扬正义正气,争做时代风华学子,共建和谐美丽学校。

本届辩论赛到此结束,全体起立,有请领导及教师退场。

结束音乐……

辩论赛主持词3

男:辩青春华采

女:论千古风流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亲爱同学们

合:大家晚上好

男:那里是______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第__届“__杯”新生辩论赛开幕式暨表演赛的现场

女:本次“__杯”新生辩论赛开幕式暨表演赛由文学与新闻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办、文学与新闻学院团委学生会学习部承办,文学与新闻学院辩论队协办.

男:接下来请允许我介绍今晚到场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女:今日到场的嘉宾还有文学与新闻学院第十二届团委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及各部部长以及各院系辩论队成员

男:再次欢迎各位。

男:从____年到____年,__载春华秋实,岁月在风卷云涌中闲庭信步

女:__载日月峥嵘,历史在挥毫泼墨中描绘壮丽

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思维敏捷,风采卓然

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心怀梦想,追求坚定

男:有人说没有打过辩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女:于是他们昂首出此刻辩论赛场,为自我的人生添上这意义非凡的一笔

男: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欣赏一段VCR,一齐去领略一下文新辩论队的风采

女:请看大屏幕

男:__载岁月流过,一届一届的__学子走上辩论台,以自我青春的热情充实了文心杯辩论赛的内涵

女:“培养辩论人才,展现文新风采”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文新辩手们的追求。

女:对了,__哥,你喜不喜欢武侠小说

男:当然喜欢,那武林中的风起云涌、群雄逐鹿能够激起每个人心中的豪情

女: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难道武林中的道就是争夺吗为什么不是和平呢

男:看来我们的观点不太一样啊,武林之意在于争还是和呢不如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大家都有什么样的看法吧

女:请看大屏幕

女:视频看完了,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了自我的答案了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齐看看我们的表演嘉宾们是怎样诠释“武林之意在争。武林之意在和。”这个辩题的。

男: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今晚表演赛的主席__(尽早确定)上场。

男:让我们用掌声感激各位的对辩题的精彩诠释

女:看过了今日的表演赛,大家肯定对接下来几个星期属于你们自我的辩论赛更加有兴趣了吧

男:那么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即将带领你们走上辩论征程的辩导们,让我们掌声有请各班辩导上场。

女:他们是。。。。。。

男:来,同学们,再一次用掌声为你们的辩导,也为自我的班级加油!

女:掌声欢送各位辩导

女:好的,本届“__杯”新生辩论赛将在下周举行预选赛,届时将首先淘汰一个班级。

男:那么接下来有请各班领队上台抽取参加预选赛的班级以及他们的辩题,有请礼仪。此刻我们手中有九个信封,每个信封中有一张纸条,其中两张写有辩题及正反方,另外七张是空白。抽到带有辩题的两个班级将参加预选赛。

女:好的,将要参加预选赛的两个班级是正方:___班,他们的辩题是:

男:反方:___班,他们的辩题是:

女:好的,请参加预选赛的两个班好好准备,期待你们下周的精彩表现。可是,需要提醒的是:你们当中将会有一个班级被淘汰,另一个班级将与其他七个班进入下一轮比赛。

男:唇枪舌战,谁能拨弄乾坤

女:能人辈出,群战辩论舞台

男:相信在此次文心杯辩论赛中,各位参赛同学必须能收获智慧与友谊

女:是的,也让我们共同祝愿此次比赛能圆满成功

男:我宣布,文学与新闻学院第__届“__杯”新生辩论赛开幕式暨表演赛圆满结束

女:感激各位领导与嘉宾的到来,也感激各位同学的参与

男:朋友们

合:再见

辩论赛主持词4

各位请安静下来,我们的比赛立刻就要开始了。在比赛之前,请将您随身携带的通讯工具,如:手机、小灵通等调到震动或静音状态。在比赛过程中,请您不要大声喧哗,配合工作人员维持现场秩序,多谢您的合作。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嘉宾、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由外国语学院辩论队主办的“班级辩论赛”总决赛现场,我是本次比赛的主席___。本次比赛共有十支代表队参赛,经过紧张的初赛和半决赛,有两支队伍脱颖而出,下头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本场比赛的两支队伍,他们分别是:

正方代表队

反方代表队

担任本场比赛评判团的各位评委分别是:

今日莅临比赛现场的嘉宾有: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评委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欢迎和感激!

在比赛正式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将比赛细则做一简要介绍:

1、开篇立论

(1)正方一辩开篇陈词,时间为三分钟。

(2)反方一辩开篇陈词,时间为三分钟。

2、驳论阶段

反方二辩针对正方一辩的立论进行反驳,并补充巩固本方观点,时间为一分半钟。反方二辩发言结束之后,由正方二辩发言,时间为一分半钟。

3、攻辩阶段

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累计时间45秒,反方不能提出问题,且每个问题回答时间不超过20秒。

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累计时间45秒,正方不能提出问题,且每个问题回答时间不超过20秒。

4、攻辩小结

正方除四辩外任意辩手对攻辩环节进行小结,时间1分30秒。

反方除四辩外任意辩手对攻辩环节进行小结,时间1分30秒。

5、评委提问

由评委向正反双方各提一个问题,由任意辩手进行回答。

6、自由辩论

由正方开始,双方交替发言,分别计时,双方发言时间各为4分钟,有一方时间用尽,另一方可继续阐述观点,减弱仍有剩余时间队友可进行补充。

7、总结陈词

正反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各为四分钟。

8、下头请听铃声演示。

30秒提示铃声,一声响。

结束铃声,两声响。

本场比赛的辩题是

正方所持观点是:

反方所持观点是:

能够看到双方辩手已经是严正以待,信心十足。今日,究竟是鹿死谁手,还要看每一位辩手的智慧和辩才。

主席:下头,辩论开始,首先我们欢迎正方一辩发言,时间3分钟。

主席:好,刚才正方一辩对自我的观点作了立论陈述,此刻我们来看看反方是如何破题立论的。请反方一辩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请!

主席:感激反方一辩的精彩陈述,下头进入驳论阶段,下头请反方二辩进行反驳,时间是1分30秒;

主席:下头有请正方二辩进行驳论,时间也是1分30秒;

主席:感激双方的精彩发言,下头进入攻辩环节,首先请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时间是45秒;

主席:下头请反方三辩开始攻辩,时间也是45秒;

主席:下头是攻辩小结阶段,首先有请正方

主席:有请反方

主席:下头是评委提问环节,有请评委。

主席:感激评委和双方辩友,接下来又是各位辩手施展才华、智慧碰撞的时刻了,也是辩论赛最精彩的时刻——-自由辩论。

主席:首先请正方先发言

主席:好,各位观众,刚才这段自由辩论可谓十分的精彩,而双方的第四位辩手所将要作的总结性陈述,往往更是举足轻重。我们先从反方四辩开始,时间四分钟。请。

主席:多谢!此刻我们请正方四辩为正方作总结性陈述,时间也是四分钟。请。

主席:好,感激各位辩手精彩的辩论,究竟鹿死谁手、花落谁家,现场评委将会给大家一个客观公正的答案,下头请评委投票评出今日的获胜队伍。

主席:请评委退席评议出本场的最佳辩手。

在评委商议期间,现场观众能够就本场比赛对正反双方进行提问。

主席:感激现场同学的参与,此刻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在结果揭晓之前,让我们先请本场比赛的点评嘉宾对今日的辩论进行点评,有请。

主席:多谢评委的点评。下头我宣布本场比赛最佳辩手是:

方代表队的辩。

获得本场比赛胜利的一方是:方代表队。

辩论赛主持词5

各位同学们,教师们,大家晚上好!经过个月的激烈角逐,最终迎来了2011年届紫檀杯高一年级辩论赛的决赛。今晚的比赛,众所瞩目。今晚的比赛,高手云集。今晚,我们也很荣幸地请到了我们的有,,,,,,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经过层层激烈的竞争,最终登上了最终的决赛舞台。是的,各方的辩手们也在为今晚的比赛做了充分的准备,就等着今晚在舞台上展现给大家。

那么,今晚的辩论是围绕着“功,是否能补过”展开的。在我左手边的是正方高一班代表,他们的观点是“功,能补过”,在我右手边的是反方高一(8)班代表,他们的观点是“功,不能补过”。那么,此刻从正方开始,各个参赛队员依次进行自我介绍。由反方各个参赛队员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好,我宣布,2011年届紫檀杯高一年级辩论赛决赛此刻正式开始!

(在那里,我想提醒一下,请各班坚持好现场纪律,不然将会影响到我们参赛班级的得分。团队配合)

第一个环节,立论陈词

1,先由正方一辩进行立论陈词,时间是两分钟

2,接下来由反方一辩进行立论陈词,时间是两分钟

第二个环节,攻辩

1,此刻由反方二辩向正方二辩提问,正方二辩回答,时间是3分钟

2,正方二辩向反方二辩提问,反方二辩回答,时间是3分钟

3,反方三辩向正方三辩提问,正方三辩回答,时间是3分钟

4,正方三辩向反方三辩提问,反方三辩回答,时间是3分钟

5,接下来是攻辩小结A,先由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时间是1分钟

B,接下来由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时间是1分钟

《三个环节,自由辩论》

接下来将进行的第三个环节,是能够充分展示辩手们的个人本事和团队配合,精彩又激烈的自由辩论

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各方限时5分钟,双方总计10分钟,先由反方开始发言

第四个环节,总结陈词

1,反方四辩进行总结陈词,时间是3分钟

2,正方四辩进行总结陈词,时间是3分钟

(#下头有请评委教师对本场辩论进行点评)

感激教师的点评,以及双方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辩论。?(表演),,,,,,,,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班口语教学 口语活动 交际情境 个体差异

一、引言

英语口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每个班的规模通常应在20人左右,教学效果会较好。由于当前高职教育迅速扩张,师资紧缺,教室不够,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等原因,几乎都是大班教学(每班规模在50人左右),这便给口语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地开展英语口语教学是摆在广大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高职院校大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综观高职院校大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1.由于英语底子薄,高职院校的学生部分音标发音不准,口语中语法错误较多,词汇量小,句型单一,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听不懂、说不出”的现象。

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需求各异,导致教学要求难以统一。

3.由于大班人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受影响。经观察,大班口语教学中,被剥夺了参与课堂发言机会的往往是那些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因此,大班口语教学不仅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表现,而且也无形中造成了学习机会的不公平现象。

三、提高大班口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开展结对子、小组和全班活动

在大班上口语课,教师常会有这样的困扰:让学生主动发言时,站起来回答的一般是性格外向、成绩较好的学生。这样,那些想回答、但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会不满。如果抽学生回答,毕竟课堂时间有限,又是大班教学,不可能每个人都被抽到。于是,那些没被抽到的学生也会有不满情绪。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通过开展结对子、小组和全班活动来解决口语练习机会不均等的问题。

1.Pair Work。课堂教学中,许多时候对话练习等是在两两之间展开。因而,结成对子练习,为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地用英语互动的机会。最简便的结对方法就是让学生与同桌一起练习。为避免每次都是同桌两人对话带来的枯燥乏味,单调的感觉,可以让学生交换搭档,与坐在另一侧的同学或坐在前后座位上的同学结成对子。

2.Group Work。讨论通常在小组中进行,小组活动使学生能与更多的人互动,从而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小组可由三至六名成员组成。四人小组最佳,可使每位成员有充分的发言机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必须学会团结合作、共同商量的学习方式。几个小组同时进行,也引进了互相竞争、团队精神的意识。每组选一个学习好的当组长,让其充分发挥小老师的带头作用,既有效地减轻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3.Class Work。在大班中,全班一起做活动,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在无竞争的环境中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在全班活动内容的设置中,可选择一些开放性的任务、问题或活动,如自我介绍、写信、句子接龙、补充故事的结尾或对一幅画的进行描述等,学生会给出各种不同的可能正确的答案,而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这种开放性活动不仅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且又训练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即席表达能力。

(二)创设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交际情境

真实、具体的交际情境对于学生顺利完成口语交际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各种交际情境来帮助学生训练口语。通常可通过以下途径:

1.利用文本材料。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择故事情节具体、生动且词汇量适中的文本材料,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或者快速阅读等方式抓住其主要情节和线索,然后运用所学的词汇和结构对其进行叙述。此外,通过观看视频来复述的效果更好,因为视频既能训练学生的听力,生动有趣的画面又能让学生的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常用视频的材料有《365英语口语大全》、Family Album U.S.A.以及从网上下载的各种英文小故事视频资料。

2.设置一些可辩论的话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的辩论会: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再分为正反两方,围绕一些时下热门又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辩论。如“Staying in China or going aboard for education”, “Better Husband or Better Job”,“Money and personality, which one is more important”,“Students Need to Watch TV or not”,等等。

3.采用的“Free Talk”的形式。这样的谈话具有随机、无目的和自发性等特点,师生之间可以畅所欲言。此外,交际一方要说的内容,另一方难以预测,特别是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这个特点更加突出。因此,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邀请一些外国朋友或外籍教师参加。

(三)兼顾大班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生活、学习和社会背景不同,学生们存在智力、兴趣、意志、焦虑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为了照顾学生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分层次教学。

1.制定差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体现差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比如,在进行对话训练时,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复述课文中的对话;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根据提供的情境和所学的句型,自己编对话;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要他们与老师直接对话,训练他们临场应变和思维能力。

2.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尤其是在大班集体教学中。仍以对话训练为例,优等生学习对话时,特别想自己创设情景实践,中等生需要老师提供一定的情景进行实践练习,差生只需要把课文中的对话掌握就可以了。因此,教师备课写教案时,要把这些不同需要分别写下来。

3.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应提倡多样性。比如,有的学生属外向型,他们积极参加活动的欲望强,因此,教师应多提供一些有趣的活动;有的属内向型,在学习过程中害怕开口、出错,因此,教师应多鼓励、表扬;有的接受能力不强、反应慢,教师应利用一些直观教具、身体语言、恰当的比喻等来给他们一些提示;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分心,教师需不断改变学习活动,使他们处于一种“活动状态”。

四、结束语

面对大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实,教师若能端正态度,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发挥大班提供更多会话及思路可能性的优势,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其主动性,也能把大班口语课上得有声有色,并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谭碧云.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方法探讨[J].职业教育,2006,(4).

篇4

12.“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这是新课改以来江苏高考历史卷中对重点问题、主干知识——“罗马法”的第三次考查了,前两次分别是:

(2008·江苏历史·13)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 )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0·江苏历史·14)“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五年三题,2008年从罗马统治者制定法律的目的方面进行的考查,2010年从引用法律原文揭示法律原则的角度进行的考查,今年则引用《罗马史纲要》中关于“《十二铜表法》的制定”的一段评价,考查考生对《十二铜表法》地位的理解。可以说,五年中,相同的考点,不同的精彩。

从2008年到2012年,对“罗马法”知识点的考查给我们今后学习有哪些启示呢?

一、立足基础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科《考试说明(选修科目)》建立教材相关知识的严密体系。如果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两个时期、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两个阶段,“成文法”又经历了“《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几个阶段,再理解了每个阶段相应法律形成的背景、目的、内容特点及评价,在解答2008年与2012年的两道“罗马法”题时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二、着眼能力

首先是着力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本层次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提出的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目标,也是历史科《考试说明(选修科目)》四个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的第一个目标与要求。新课改背景下,江苏卷所有高考题都是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考查大家的,因此,把“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渗透在学习中是必须的。实践中如何操作呢?下面以“罗马法”为例,谈三点思考:

1.选材构建(这项工作通常由老师来完成,稍作介绍旨在让大家更清晰了解历史题目构建中的玄机)。史料浩如烟海,选择的原则是什么?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科《考试说明(选修科目)》,紧扣教材,服务于教学是选材的基本原则。命题老师一般从一些史学方面的经典名著里节选能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如可以到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杨共乐的《罗马史纲要》等史学著作里去选择所需的材料,找准材料后进行合理构建以追求效果的最优化。

2.有效引用。高三复习时更通常的做法是对成题的引用,鉴于高考题的正规与科学,对各地高考题的引用是首选。今年高考中考查“罗马法”知识点的除江苏历史卷外,新课标全国文综卷与安徽文综卷中的两道题也出得甚为精辟,值得引用。

(2012·安徽文综·19)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卷·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构建新题或引用原题使我们有了锻炼的机会。题目的功效能否发挥最佳还在于析题水平。

3.科学析题。新课改以来,高考试卷文综单科题量不大,具体到某个知识点的题量更是有限,因此,用好每道高考题显得十分重要。充分用好高考题的第一要素是在完成练习后应进行科学析题,析题时应点明考查的知识及要求。下面以今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34题为例试作说明。

其次是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更高层次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提出的学生能力培养的更高层次目标,历史科《考试说明(选修科目)》把它阐释为“‘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目标与要求。这种能力在实践中又该如何培养呢?下面还以“罗马法”为例谈两点感悟:

1.辨析理解。所谓辨析理解,即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结论。如我们通过练习2009年高考辽宁文综卷“罗马法”题来具体阐明。

29.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 )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辨析材料提供的“罗马法”四段原文,即不告不究;非判无罪;判前自辨;重视证据。综合理解,我们能得到“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是唯一正确的结论。经过这样的训练再来解答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14题时,答案一目了然。

篇5

对这一框的教学,很多优秀教案和教师都采用了漫画“点子从哪儿来”。本文也以这幅漫画为情境,但在使用上将全面展示和全程再现它作为情境的妙用。

情境,是由人的认知、感情、意志、行为和个性等主观心理因素及生产生活场景、语言材料等客观环境因素构成的,与活动主体内心体验和感受呈高相关性。大多教师在教学中,常把情境用在进入新知学习前,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的作用。就本框的教学来说,就是通过对漫画画面进行形象性描述,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感悟漫画特有的幽默诙谐和讽刺意味,从而开启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为顺利切入新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我把情境这一作用概括为“激趣:承接课内与课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不仅如此,它还有以下作用。

1.激情:嫁接理论与生活,激发学生求知欲。激趣,实际上只是就事论事,利用情境如漫画自身的元素来打动学生。情境,还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紧密相联。一个好的情境,能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获得情感和价值上的认同。就这幅漫画而言,画中人的行为常常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成功导入后,可进一步追问:“你们有过这种经历吗?”这样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笑声会戛然而止,勾起学生对自身类似情形的回忆,反思自身,使学生对新知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和情感介入;理论也不因失去生活底色而苍白无力。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2.激知:衔接新知与旧知,完善学生知识网络。情境还承载着深刻的理性认识。利用情境还能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实现新知与旧知(包括经验性知识)的真正联结。在本框教学中,通过漫画标题:“点子从哪儿来”中的通俗概念“点子”为发端,对标题的深入发问,点子实质是什么?画中人为什么需要点子?点子究竟从哪儿来?必然会形成两种不同的结论:一种认为来源于书本,这是做学生的最熟悉的经历;一种断定是实践。及时抓住分歧,引导学生去讨论或辩论,最能达成并认可共识:既可是书本,也可为实践,但归根到底是实践,从而完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教学。

3.激思:链接表象与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情境是由多种元素组成,不同类型的情境其组成不尽相同,语言类涉及语言的意义、声调、形象、感彩等;图片视频和实物类涵盖各种角色、形态、声音、色彩、情节及其承载的思想等。让学生透过情境中各种具体物件要素,深入思考,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可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聪明才智,开发学生潜能,不仅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开展,更有助于学生学会剖析情境,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也使教学具有探究性。

在本框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注重细节,关注漫画中的人物形象、动作表情、衣着打扮等特征,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发问,学生思维必然洞开,发现许多全新的问题。如:画中人衣冠楚楚,皮鞋锃亮,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找到了点子吗?画中人为什么满头大汗,眼冒金光?《点子大全》真的全吗?画中人应怎样做才能找到点子?……通过讨论和解答,“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就迎刃而解。画中人之所以找不到点子,是因为他不明白:实践不仅给他提出了需要解决的新课题,还需要他学会利用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新经验、回答新课题,才能获得新认识,即他所需要的点子。

4.激智:连接理论与想象,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和认知发展。

情境具有直观形象性,是意象和意境的结合。通过情境能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其头脑中的意象更深远、更富有情感色彩,有助于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和认知的发展。因为“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语)。

在本框教学中,不仅漫画自身耐人寻味,激丝,推动认知,而且稍加引导,更有助于理论的深入和情感的积淀。通过前面探究,了解了画中人找到点子的途径。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中人应是如何打扮。这样,不仅大大丰富了课堂内涵,更让学生获得一次洗礼:学生在想象中肯定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有工地或车间里的工人、从事农耕的农民,还有实验室里的科技工作者等等,对劳动群众的形象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萌生了亲近感;同时从中也会感受到实践力量的伟大,真正认识到劳动是最光荣的,这样,在“情、理、行”上会有彻底转变,并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智慧服务群众,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人生价值。也就是说,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了落脚点。

篇6

【关键词】 中学生 口语交际 调查报告

一、引言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但现实中,许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课标中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改进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目前高中口语教学现状和口语测试情况的分析,试图摸索出一条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新途径。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方式:问卷调查和谈话交流。

(二)调查问卷来源:自己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和开放式问卷。

(三)调查对象:本校高一两个实验班:一(3)班,一(4)班.

为了避免学生产生顾虑,我们采取了无记名问卷的方式和不定时找部分学生进行有关方面的交流。本次问卷涉及12个问题和一个开放式问答题(附在后面)。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情况汇总及数据统计。根据两个班问卷情况,汇总如下:

1.问题(1)(2):有90%的同学认为英语交际很重要,非常想提高英语交际能力;8%的同学觉得不太适合本人;2%的同学认为英语交际不太重要。

2.问题(3):有81%的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10%的学生不太注意;9%的学生觉得表达意思太难了。

3.问题(4):有29%的学生经常借助手势,表情进行讨论和交流;47%的人基本可以;24%的人很难做到。

4.问题(5):有58%的学生常寻求帮助;13%的人有时;9%的人不喜欢。

5.问题(6,7):有87%的学生注意西方的文化和礼仪和差异;13%的人有时注意,3%的人不注意。

6.问题(8):94%的学生觉得在口语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其中,32%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发音不准、单词不会念;20%的学生觉得自己不会正确使用单词和语法;还有部分学生觉得与人用英语交谈时紧张、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无法克服自己的害羞感等。

7.问题(9):只有35%的学生用同义词或词组代替某个单词,45%的学生有时会,20%的学生不会。

8.问题(10):有17%的学生喜欢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的教学方式;有部分学生喜欢听录音跟读、用一个故事来组织的教学活动、角色朗读、游戏、小组讨论形式的英等语口语教学。

9.问题(11):有45%的学生在课外没有参加过英语交际活动;55%的学生参加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小品比赛、英语兴趣班、英语活动角等活动,他们都觉得参加了活动后使他们对英语有了新的认识,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提高了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

10.问题(12):16%的学生交过E-pal,84%的学生没有。

11.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学生们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如:交换生,开设口语课(我们学校每周都有一节由外籍教师执教的口语课),多教英语歌曲,多看英文版的电影等。

(二)相关资料的分析及反映的问题

调查资料和谈话交流获得的信息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平时很少与同学用英语交流,也很少参加课外的英语交际活动,87%的学生很想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同时许多学生认为老师上课给学生进行口头练习的时间不够,活动形式较为单一。80%的学生希望老师能组织学生开展课内外口语交际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给学生更多的锻炼口语的机会。当然,现在是信息科技时代,除了课堂内外,许多学生也曾经去参加其他途径的口语交际活动,如英语角.并且去收看各类英语节目。

(三)几点反思

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而语言技能要通过老师精心设计活动才能实现.从上述结论可以看出,如何有效地为学生创设更多更好的英语交流的情境,是我们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者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坚持用英语教学。用英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多说英语,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但只要教师坚持说英语,学生就会逐渐提高听的能力,这样开口说就有了依据和保证。

(二)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说英语的能力只能通过说的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起来,所以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实践机会。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谁越是敢说,多说,谁就越早学会说英语。

(三)抓好口语训练,创造良好环境。口语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教学时间却极为有限,因此口语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创设具有趣味性、活动性的载体,让学生在大量交际活动中学英语,在交际活动中获得和提高交际能力,如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开展英语角、唱英语歌、校园广播等。教师应当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英语,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口语运用能力。

(四)注意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对思维卡壳,表达不流利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对于说得好的学生给予掌声,或发给奖品予以表扬,对于说错的学生不能随意打断,纠正错误,而是在说完之后帮他们纠错并找出原因。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别人,让学生认识到人人都有不会说,说错或说得不尽人意的时候,欣赏别人就是欣赏自己.这样,一些胆小的和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开口说英语了。

总之,中学英语教学在改革的浪潮冲击下探索前进,英语教师应充分领会这种导向,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勇气和信心,养成口语交际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敏,英语学习六大策略

篇7

[关键词]社会科学;高等数学;文学;经济学;逻辑学;历史学

[中图分类号]C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77 — 02

高等数学课程几乎是所有大学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社科类学生也不例外,很多学生对此表示十分不理解,认为理工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是为将来学习专业知识做准备,社科类学生就应该专攻社科类的专业课程,社科类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能有什么用处呢?就算有用,也往往是在用之前,就被遗忘和荒废了。

对此,为了了解国内社科生的科学素养,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2.3%的受访者认为社科生应该学习高等数学,59.2%的人感觉当前大学社科生科学素养差,其中14.5%的人觉得“非常差”。 为什么社科生需要提高科学素养?调查中,78.2%的人认为,懂得基本的科学道理有助于判断准确信息、作出正确决策;58.1%的人表示,缺乏科学素养会导致社科生就业面窄;63.3%的人表示,社科生科学素养低可能会影响社会的发展;52.3%的人认为有科学素养能更好地担负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45.9%的人表示,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会促发谣言的传播。

由调查中可见,大多数人认为社科生应该学习高等数学,尤其是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逻辑思维的训练可以和社科知识的思维训练形成互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以及计算推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社科生学习高等数学,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学习高等数学对于培养社科生未来发展能力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高等数学究竟与社会科学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学习高等数学能够促进社会科学的进步,高等数学在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又扮演了何种角色。这里,为了更深刻探讨高等数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我们不妨从社会科学中的几个方面与高等数学的关系来分析。

一、 高等数学和文学

数学早在古代就和文学结缘,宋代诗人邵雍曾经有一首描写景物的诗“一去二三里,烟

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共20个字,用数字的方式来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读起来通俗自然,脍炙人口。或者明代数学家吴敬编著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有一道题名曰“宝塔装灯”,题目是这样陈述的:“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显然,这是一道由诗解题的数学题目,若想解题,首先要知道诗的含义,然后再由诗解题,得出正确答案。由上述两个小例子可以看出,数学从古代起就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当代,高等数学和文学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许多作家喜欢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方法来进行文艺创作,我们知道文艺创作,特别是大型作品的形象体系的设计,是一个无论结构还是功能都很复杂的系统创作,其中的参量和变量繁多,各种因素和关系相互交织,要将这个有着无限广阔联系,错综复杂的庞大系统中的信息投射到作家的大脑中,被作家感受,再经过作家的取舍、提炼、改造、加工而形成艺术形象体系的过程,也恰恰是我们在模糊数学中分析参变量,截取有用信息的过程,因而,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方法进行文艺创作,不仅可以简化创作系统的复杂性,还可以使得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许多作家在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中,也经常运用数学模型和矩阵论等方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探求作品的语言特点,从而为文学作品定位。

二、高等数学与现代经济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位著名科学家A.N.Rao曾经讲过一句话:“一个国家的科学的进步,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 因此,有人这样说过,近30年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们的工作,绝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在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而获奖。

在现代经济学中,考虑和研究问题时,往往要求利用严谨的逻辑理论去分析模型,并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单纯地依靠文字的描述去推理论证,已经不能够保证对所研究问题的规范性以及推理逻辑的一致性和严密性,也不能够保证研究结论的正确性、易证实性以及理论体系的严密性。因此以高等数学作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就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经济变量和经济规则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问题,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经济环境和个人行为方式的假设,分析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推导结论,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中的重要方法及手段。

现代经济学中几乎每个领域或多或少都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如果不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就无法深刻、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也就无法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就更谈不上做研究。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如果经济学没有应用高等数学,经济学就不可能成为现代经济学。

三、高等数学与逻辑学

许多研究社会科学的人,通常喜欢借助高等数学来研究逻辑问题。我们知道,学习高等数学,最本质的目的不是让你去解题,而是让你在脑子里形成一种严谨、动态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逻辑学中是极为重要的。

网络上曾经有一个辩论,题目是 “穿了汉服就能弘扬民族精神吗?”,显然,这是一个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诘问题目。一个直接的反诘就可以令这个诘问变成无稽之谈,例如 “不穿汉服就能弘扬民族精神吗?”。单独看这两个诘问都能够成立。穿汉服就能弘扬民族精神?显然不能。不穿汉服就不能弘扬民族精神?当然也不能。这两个诘问都很有道理,那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是穿还是不穿?

再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类诘问的荒谬性,譬如“人穿衣服就是为了好看吗?”答案当然是不能,因为人还需要保暖。那就不要穿衣服?;“人吃饭就能健康吗?”答案当然是不能,因为人还需要其他的条件才能健康。那就不吃饭?,看完以上这两个例子,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关于汉服”的这个辩论题目是很荒谬的。然而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很简单,在高等数学和逻辑学中,都有关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人穿衣服”是“好看”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人吃饭”是“健康”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穿汉服”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弘扬民族精神需要很多必要条件,但每一个单个的必要条件都不能完成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任。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其中任何的单个必要条件,须知,这些单个必要条件的全部,才构成了弘扬民族精神的充分条件。

在逻辑学中,利用高等数学知识去分析逻辑中的问题,是逻辑分析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这种分析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逐渐受到逻辑学家们的喜爱,高等数学也将在逻辑学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高等数学与历史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等数学在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中的作用日益增加。我们知道,人类从古代就以描述法来记载历史,历史学家主要是通过历史资料的记载来研究历史,然而十九世纪之前的人们并不善于用数字记载历史,因此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首先碰到一个问题是怎样对历史进行计量和分析,历史学家们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历史概念分成若干个因素,然后对每个因素进行计量考虑。从而,无论在研究多么复杂的历史问题时,总可以把繁杂的历史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再根据高等数学中建模分析的方法进行计量。

其次,历史学家经常遇到的另一问题是由于年代久远,历史资料短缺,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当时的历史,或者是材料浩繁,不知如何选择能够代替总体的起码数量的材料,从而避免繁复的计算。那么圆满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就可以采用高等数学中抽样方法的原则,这样,成功地解决了历史上的一些年代问题。譬如说通过确定俄国十八世纪平均价格得出俄国价格革命比欧洲晚150年,通过论证19世纪上半叶农民状况恶化解决俄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农业问题等。

综上所述,高等数学与文学、经济学、逻辑学以及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已经成为当今科学发展的一个显明的趋势,从而不断形成新的学科门类。事实上,数学在其发展的漫漫征程中不断地奔向社会科学,数学思想体现在各个学科的现象则更是随处可见。数理语言学、数理逻辑学、定量社会学、计量历史学等社会学科均需大量运用高等数学工具解决各自领域的问题。把高等数学应用于各门社会科学可以大大地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可以使社会科学精确化,并使之提高到一个现代化的新水平,从而成为更加完善的社会科学。

日本著名教育家米山国藏说过:“我搞了多年的数学教育,发现学生们学习的数学知识在离校不到一、二年便很快地就忘掉了,然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可见,高等数学对于提高社会科学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如果我们将社会科学形容为山峰的话,那么高等数学就是攀山的梯子,只有牢牢地抓住攀山的梯子,才能够攀到更高、更远的山峰。

〔参 考 文 献〕

〔1〕 张殿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黄祖达,樊启毅.漫谈数学与中国文学〔J〕.大学数学, 2009,(01):204-206.

篇8

关键词: 高职语文教学 乐学法 常用方法 要点

一、 实施背景

语文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爱你真不容易”,高职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天性贪玩,对文化基础课不感兴趣,呆板的教学方法尤其令他们感到厌烦。实事求是地讲,课堂上闭目养神或者开小差的学生比比皆是,所谓好学生也大多只是一个记录者,把老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照搬照抄,被动接受,缺乏思考感悟,真正愿学、乐学的学生寥若晨星。

怎样才能使高职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使学生由“厌之”而“好之”、“乐之”呢?古代先贤的话给了我启发。《礼记・学记》云:“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论语》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心不乐学。”

古人尚且懂得“乐学”的道理,现代课堂更不应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积极思维,乐于探索,最终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因此,构建“善引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学堂”,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实施“乐学法”,才是打造高职魅力语文课堂的不二法门。

所谓“乐学法”就是老师要通过“善教”来引导学生“乐学”,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不断步入新的境界,达到新的制高点,并获得愉快的享受、美的陶冶。

二、实施方法

好的理论还需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下面说一说打造高职魅力语文课堂的常用方法。

(一)趣味性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语文老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追求语言的精妙之道。准确凝练的语言能提高授课的效率,诙谐幽默的表达,能活跃气氛,使学生眉开眼笑,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我看过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个教学案例,当时他进行的是“根据歇后语进行扩展想象”的作文课。一开始于老师就用极富趣味的语言把师生带入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今天看到大家感到很亲切,特别是我们这所学校,那真是哑巴开会――没说的;我们六年级一班的同学,一个个就像雨后的春笋――拔尖!为什么我们这所学校这么有名气?因为老师好,校长治校有方。提起我们的校长和老师,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刚才我把你们的老师和校长夸了一通,我夸他们的时候,大量地使用了什么?(学生:歇后语!)

歇后语是祖国语言的精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一本《歇后语大全》就有这么厚。(用手比划)今天老师再送大家一些歇后语。(投放幻灯片)

于老师因地制宜地运用歇后语夸赞学校、校长、老师和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既幽默风趣,又为下面说歇后语和写歇后语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的语言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起到了示例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快乐化的导入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是推动全篇教学的“支点”,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能够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教师在课前对新课导入必须做好精心的设计,力求使导入“精”“新”“奇”,一下子击中学生的兴奋点,激发起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叩开“乐学”之门。

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或亲切优美,或幽默风趣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也可以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请学生聆听音乐、欣赏画面,创设情境,使学生情趣盎然,还可以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等方法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兴致勃勃、兴高采烈的情绪情感。例如学习《诗经・蒹葭》,我们完全可以以播放邓丽君的歌曲《在水一方》导入。“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这样的歌词无论是从意境还是句意上讲都与《蒹葭》极其吻合,用这首歌来导入学习怎能让人不兴致盎然?

总之,课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形式不拘一格,只要注意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新课导入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叩开“乐学”之门。

(三)开放性的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要挖出教材中的妙趣,应提倡开放式提问。所谓开放式提问,我认为应具备以下特质。

首先,这种问题没有划一或标准的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或“否”之类的词语判定。它对学生的智力提出挑战,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现成的,而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有趣的,富有创造性的。

其次,实行开放式提问,教师应有民主意识。语文具有模糊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师不能独占课堂话语权。在课堂讨论中,对学生的参与应持鼓励态度,答案不必强求统一,提倡学生提不同看法,抓机会激起课堂辩论,允许败方保留意见,养成学生“敢怀疑,不盲从”的思维习惯。

再次,开放式的问题要有利于唤起学生的联想。我们的提问要让一朵浪花推动一朵浪花,一种思想引爆另一种思想。例如,在讲授李清照《醉花阴・重阳》中的“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句时,我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李清照的作品中描写“愁苦”的名句很多,谁还能举出几个吗?学生七嘴八舌地吟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我继续追问:这些“愁”有何异同?顿时课堂陷入沉思……片刻之后学生对“愁”有了更深的思考。

最后,开放式的提问也必须选择时机:或在困惑之时,提出关键一问,点活思维方向;或在众说纷纭之际,选取一问,进行讨论,使其柳暗花明;或在答案揭开之时;深入一层提问,挖出更有意义的内涵。

(四)多样性的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寻找突破口,主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搭建学习锻炼、展现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操作性比较强的课堂活动有以下几种。

1.引入表演,进入情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有表现欲,他们常常寻求在同学、老师面前展现自我的机会。语文课堂引入表演恰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我发现组织分角色朗读、课本剧片段演出等表演类的教学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往往能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使他们乐在其中。尤其是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更适合采用这类方法,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情节,与其让高职学生在文言语法的解释中昏昏欲睡,不如让他们化身为书中的人物,在与古人的亲密接触中学习文言文。

2.设置辩论,启迪思维。

课堂辩论活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活动对抗性强,过程精彩刺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发展学生语言流利度,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求异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十分喜欢这项活动。

3.安排游戏,寓学于玩。

布鲁纳说:“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它的确是成长期的一件大事。”语文课堂上的各种游戏可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朗读才能、节目主持才能、交际组织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我们完全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之始或结尾安排一个小游戏寓学于玩。例如:学习写新闻摘要,可以安排一个“传令兵”游戏。从报纸上剪下一段新闻报道,要求每组用最快的速度将新闻的要点传向最后一位同学,然后请该同学以规定字数在黑板上写出新闻摘要。又如,学习古诗单元时,可以安排学生一人一句诗进行接龙。这些游戏活动既增添课堂乐趣,又能活跃学生思维,有利于教学。

(五)宽松式的评价

课堂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成效和表现情况的评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的活动中起着极大的导向作用。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是非常敏感的,相对宽松的评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他们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的评价应以赏识为主,即使学生的回答还不是很完美,甚至还存在一定的错误,也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再次参与的勇气和继续努力的自信心。

总之,语文课堂上实现“乐学”的方法还很多。我们要解放学生的眼、耳、口、手、脚等器官,使他们在课堂上有自己的思维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正如一位老师所说的:“学生只有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体验与兴趣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方法、价值观与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课堂才能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过去的‘教’而变为‘学’的课堂。”只有以高度的敏锐和智慧不断地去创造那些能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的教学方法,才能促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保持下去,打造一个充满魅力的高职语文课堂。

三、需要注意的要点

乐学法的实施无疑给昏昏欲睡的高职语文课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许多学生在语文课的魅力吸引下,重新把目光转向了语文课堂。但是我们在实施“乐学”法的时候不应忽视这样一些要点。

(一)教学内容不能低幼化

乐学法倡导通过幽默的语言、热闹的课堂活动、宽松的评价激发学生“乐学”,但绝不能随意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降低教学要求。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早就告诫我们: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我们的教学要注意难度适当,有时甚至还应该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因为经过努力得来的成功往往更能成为人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二)教学过程不能脱离文本

乐学法归根结底是一种教学方法,终极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感悟文本,获得语文学习能力。而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对话,是师生对话,是生生对话,也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抓手,在对话中交流碰撞,在对话中感悟启迪。切忌忽视文本、本末倒置,为活动而活动。

参考文献:.

[1]蔡伟.课堂教学创新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任国胜.善为乐之 开启语文课堂乐学法门[J].2010,(24).

[3]章朝阳.探趣求法 乐学善学――学习“三老”教育思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1).

[4]蔡伟.新语文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8.

篇9

一、听说教学

语文的工具性不仅体现在文字的可以记载和流传,更体现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但传统教学中“听”和“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新课程标准对于听有“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①等要求;对于说话,有“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不离话题”②、“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③等6条要求。网络资源的广泛和丰富让语文的听说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

1、教学时空:从有限到无限

听说教学有必要传授有关知识方法、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模仿和锻炼实践的机会。模仿,教师要起到好示范作用。实践,我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演讲,初一时重视讲故事,如自我介绍,介绍家庭、亲戚、朋友、爱好、兴趣或讲述童话、幻想故事等;初二介绍一些说明事理性的文章,如向他人推荐一本好书,介绍科普知识等;适当开展辩论会,围绕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辩论,如“排名次好不好”、“做班干部好不好”等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过去由于条件有限,可供学生模仿、借鉴的听说材料不多,但现在网络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介绍听说的有关知识时,鼓励学生参考“说网”(shuo365.com)的相关资料,掌握演讲的技巧和讲话稿的写法等。指导学生朗诵,网络给我们提供广阔的天地,突破过去录音带的单调局面。“声音”(5d5y.com)“文音画”(humanism.cn/index.html)“中华朗诵网”(yinhuashisong.com/dvbbs/index.asp)等网站提供了大量关于朗诵的知识,有朗诵材料、有图文并茂的动画朗诵,优美的意境和深情的朗诵结合,学生自然受到感染,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顺德,大部分学生还是讲方言较多,课堂上,挑选比较精美的诗歌、散文朗诵让学生欣赏,课后鼓励学生自己欣赏和练习。

2、 教学方式:从单调到生动

学校课室已经有了多媒体平台和网络,这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听说的训练和考查都可以多样化,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看图说话,情景说话,观察对话,操作介绍等。

二.阅读教学

1.情景交融,多感官感知

网络提供了大量与语文相关的文字、音乐、图片、影像等资料,恰当运用可缓解过去阅读教学的单调性。如“中学语文资源站”(ht88.com/)、“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ruiwen.com/),还有常用的“k12”、“三槐居”等都用很多图文、影像并茂的资料。

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注入活力。例如,在教《紫藤罗瀑布》时,播放乐曲《清晨》做背景音乐,导入新课,我们仿佛听到了鸟鸣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微风舞动的声音,感受到了温馨、优美、和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声音的精华。这种恬静、美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次播放乐曲,师生配合了进行配乐朗诵,再现语文文字的本色,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对作品个性化理解、感悟和再创造。

再如教《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配合着王菲略带忧伤、凄美的声音,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的照着人间,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超然物外的才情与达观的个性,展现无遗。法国作家雨果认为:“开启人类智慧的有三把钥匙,一是文字,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符。”④音乐是抽象性艺术,学生欣赏时能产生一系列的记忆、观察、分析、和判断等心智活动。所以音乐配合图片,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一个被胡仔赞为“中获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发”的意境,也就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2.图文并茂,大信息解读

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必须迎接三个挑战,即: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空间;成几何级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的理解能力。计算机给阅读带来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譬如我们想研究鲁迅,利用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只需要键入“鲁迅”或者“鲁迅评论”等关键词,瞬间就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语文的教学也不例外,课文只是一类文本或者文体的提示,如果学习只局限于教材的解读,势必导致视野狭窄,知识贫乏,像缺乏活水之池,毫不生机。网络为阅读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几乎每种文体或者话题有无数相关的文章和观点,多方面借鉴、比较才学有所获,才能学会思考。如教《敬业和乐业》时,学生利用网络合作找了很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名言谚语、成语和古今中外的故事,学生从中自然体会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必要性,老师不需再罗嗦教学中的观点,学生都能够头头是道而且有根有据的讲述。《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等文章利用网络资源大可如此。再如在《鸟的专题》的教学中,网络给我们提供许多关于鸟的各类问题的文章,关于鸟的知识,还有图片、声音、记录片等。丰富的材料给我们学习带来便利,只要适当、适量的使用,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的。转贴于

三、写作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给我们几点启示:1.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查找有用的资料,2.写作要有新鲜的血液,学会利用网络中贴近社会和现实的内容。3.重视交流,让学生明白写作文的最终意图,作文是一种与别人交流的媒介,是一种沟通思想的手段,要真实的表白自己的感情,与别人去进行思想的交锋,辩明道理。

平时的写作教学,除了常规的基本问题知识的介绍和训练,我更多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具体指导学生多参考,多交流,多发表,因此介绍几个适合他们的网站,如:“易动网络写作平台-写吧”(writebar.com)、“作文岛”(zuowendao.com)袁志勇作文网校(cycnet.com.cn/y_school/)等,这些网站有范文,有评改,有理论,也有交流对话新观点和话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除了专业性强和针对性强的网站可以学习外,给学生介绍几个综合网站,每个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去参与建设,不要贪多,经常去几个就可以了,比如“三槐居”(3hj.cn/)“秋雁南回”(qiuy.com/gdwenxue/)等。

作文的评改方式可以借助网络,可以让学生直接把写好的文章通过邮箱发给老师,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写好就交。老师修改后马上返回,老师可以集中较好的文章,展现给全体学生,以供交流。同时鼓励学会把自己的文章发表到网络上,让其他同学、老师,甚至一些文学爱好者加以评论,很有裨益。陈钟樑认为“网络能有效的搞好作文,因为它让学生觉得作文不再有受逼迫的感觉”。⑤网络有助于作文平等交流。我利用学校的网络建立一个可供交流的板块,老师和学生一起建设,一起进步。

四、网络教学

网络的介入,使学习的主体变成学生,为了避免学生上网的盲目性,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要结社实际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适于网络交际的语言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利用网络资源,有必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

1.鼓励学生写作中运用“电脑”语言。

传统的写作是以文字表述为主,而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了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二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大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我在学校的网页中有学生自编的刊物“二楼风景”就很好体现了这个特点。

2.善于提炼“关键词”

传统文章用纸张书写和印刷的文本只能列出章节的标题,而在计算机屏幕上写作和调阅的文意,则需要把每个句子或段落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块,并使之相互之间建立起多种网络化联系妥点,从而以各种不同的顺序提供给读者。尤其重要的是,对每篇文章乃至章节都应选择最适当的“关键词”来概括其内容,以便给读者提供迅速解决的检索方式,这实际上是将文章纳入信息社会中巨大的“文意数据库”。人适应电子文本的这一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提示性词语的锤炼,着力于言语信息筛选、鉴别的教学。如“用三个形容词准确描述你自己,并连词成段”可提供一个练习范例。

3.善于掌握学习利器

篇10

关键词:意义;兴趣;合理安排;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42-1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然而,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仅有30.5%的中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本该是人生一大乐事的“读书”活动,为何不受孩子们的欢迎呢?

一、分析现状:孩子不“悦读”的原因

不少学生面对课外阅读愁眉苦脸,消极应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变兴趣阅读为应试阅读。近几年来,为了能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大量应试性质的作文大全、教辅用书、百科知识等方面的读物占领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阵地,挤走了学生原本爱读的童话、故事、小说、人物传记等书籍。

2.缺乏阅读的激励机制。“书海无涯,舟楫安在?”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什么东西最应该被重视和保护起来?那就是兴趣!但是目前语文教学单一的测评方,忽视了学生的动态发展,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让孩子真正“悦读”起来

(一)双管齐下——消除主观障碍,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1.教师可利用时间向学生宣传伟人因喜爱读书而有所成就的故事。如吃“墨水”,闹市读书等故事,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志向。

2.以发“告家长书”的形式或者召开阅读专题家长会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向他们介绍和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及对人生发展的深远影响,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对孩子终身发展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二)遵循规律——找准兴趣支点,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真正“悦读”起来,关键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

1.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寻找美和欣赏美的旅程。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阅读的特征,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课或阅读活动,与学生一起共读共赏,引导学生去思考、领悟、体味和推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的追求,提高文化修养和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

2.倡导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让学生自由阅读。对学生来讲,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阅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寻找自己的乐趣,它始终是没有十分切实的目标的,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真切的任务而读书,读书的心得体会是要在熏陶渐染中获取的,读书的功用在于获取生活信息,满足个人情趣,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则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日渐形成的。我们应淡化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让学生自由地读书,一开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教师不要强硬推荐书目,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太大的负担,让他们开始觉得课外阅读很有意思,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3.先以课本中节选的名著为阵地,再每月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精心设计,利用它们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创设机会让学生在更多人面前展示他的阅读成果。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两种思想交流之后或许可以产生第三种甚至更多思想。在这种交流活动中,必将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并将极大地推动其阅读热情,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三)合理安排——保障阅读时间,培养良好习惯

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童年时期,做完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作业,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尽情的玩乐。对他们来说,和静静地阅读白纸黑字的书本相比,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更显得轻松愉悦。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帮助孩子们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多元评价:丰富评价手段,促进持续阅读热情

1.开辟各种阵地,提供展示平台。在实践中,笔者就开辟了各种阵地,让学生得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如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的好书;进行专题性读书辩论会;开展文本剧的排演活动,让他们将书中的故事搬上舞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