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06-25 17:1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问卷调查;学习倦怠;学习动机;专业承诺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惫的心理状态,并出现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它包括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 [1]学习倦怠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业质量,甚至导致学业终止的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研究学习倦怠现象,为学校对此现象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我们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有关信息,对北京三所重点高校的工科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量化研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8份。本报告中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本次问卷调查。
一、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了三个规律性特点:
(一)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较为突出。具体有以下表现:
1、部分学生学习情绪较为低落。在回答“你觉得你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投入是否适合大学学习的要求”时,50.4%的人回答“不太适应,学习缺乏主动性”,23.4%的人回答“很不适应,学习上总是很懈怠”。在回答对自己专业的兴趣状态时,53.1%的人选择“兴趣一般”,有5.5%的人“因为大学生就业难而对专业没有兴趣”,7.9%的人“因为入学后了解了本专业而失去兴趣”。25.3%的人“只要一读书就会觉得厌烦。16.7%的人认为学习是“无趣的事”,42.5%认为学习是“不得不做的事”,13.9%认为学习是“讨厌的事”。这些数据表明,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倦怠、厌烦和缺乏兴趣的状况。
2、部分学生学习行为失当。43.1%的人表示自己会偶尔逃课,41.1%的人经常逃课。45.9%的人表示自己想努力学习,但因为社团活动、网游、娱乐、睡觉等因素的干扰而没办法努力;6.6%认为到大三时再努力也不晚;6.6%的人认为大学就是混一天算一天。在上课时学习专注度为“一般”的人占30.4%,“不专注”的占22%。45.6%的人从来不会主动与老师讨论问题。
3、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成就感体验较低。51.4%的人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满意度为“一般”,17.3%的人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42.7%的人认为“大学课业负担太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35.7%的人感觉自己“学得很辛苦”。这些数据表明,相当部分的学生在成绩评价、发展预期、快乐感受方面都没有达到所期望的水平,学习成就感体验较低。
综上,可以这样认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学习倦怠的情况是较为突出的。
(二)呈现出随着年级增高而学习倦怠更为突出的趋势。
逃课是学习倦怠的直接折射。调查表明,一、二、三、四年级中分别有33.3%、32.4%、 41.5%、53.2%的人经常有逃课情况发生。呈现出随着年级升高而逃课率增加的趋势。
四个年级认为自己“不太适应大学学习要求、学习缺乏主动性”的比例分别为47.8%、、45.8%、57.4%、51.3%, 认为自己“很不适应大学学习要求,学习上总是很懈怠”的比例分别是34.8%、27.1%、14.8%、19.2%,呈现总体上升。
(三)女生与男生在学习倦怠的情绪体验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男生比女生有着更多的不当行为表现。
在学习情绪体验上,调查所采集到的数据没有体现出男女生的明显差异,但在不当行为的现实表现方面,男生却比女生更严重。比如,经常逃课的女生、男生分别为32.8%和43.7%。
大学生们历经艰难的高考岁月,迈进国家重点高校的大门,理应是带着对自己的自信和未来的憧憬开始新的生活,但为什么会出现较为普遍的学习倦怠呢?
二、造成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
引起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都与学习倦怠的出现有着很大关系。我们主要研究学生个人与学校因素的影响。
(一)从学生个人的角度看,出现学习倦怠的总体原因是学习动机的缺乏。
学习动机是把学习需要和学习愿望转变为学习行为的心理动因,是推动学生持续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它起着激励、指导、反馈学生学习行为的作用。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主要原因是:
1、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所致。由于面临着从中学进入大学的转变,很多学生出现了各种不适应的表现。
一是上大学先松口气的心理。26.6%和9.7%的人“经常有”或“一直有” 到大学后松口气的想法。二是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而导致学习倦怠。调查发现,认为自己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对专业兴趣的人只占被调查对象的10.7%,32%的人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考试、毕业和考研的压力。53.1%的人对专业的“兴趣一般”, 7.9%的人“因为入学后了解了本专业而失去兴趣”,而四年级被调查学生因为入学后了解了本专业而失去兴趣的占到19%。三是一些学生在大学的竞争中不能体现个人优势,自我评价走低而导致学习倦怠。24.7%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既然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优秀位置,所以就干脆放弃努力”,认同这个选项的在四个年级分别占24.5%、19.7%、23.2%、30.4%。
2、一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对大学自主性的学习不适应。45.9%的人表示自己想努力学习,但因为社团活动、网游、娱乐等因素的干扰而没办法努力;6.6%认为到大三时再努力也不晚;6.6%的人认为“大学就是混一天算一天”。大学的管理相对宽松,一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容易放任自己。
3、一些学生学习抱负水平低。抱负水平是一种对自己的行为将要达到什么程度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属于动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支配着行为朝向所要达到的目标。[2]由于学习愿望弱化,学习方面的投入不足,也就不能从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就感,这使他们的学习动力进一步降低。调查中,22.7%的人看不到现在的学习对培养一个人的专业思维和专业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3.6%的人认为分数不代表什么,能力强就行。
4、进入大学后出现理想目标的真空期。
在回答“你对自己未来的期望是什么”的问题时,41.5%的人选择A:“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4.5%的人选择B:“做一个能够很好地承担家庭责任的人”,21.6%的人选择C:“做一个平凡而开心的人”。从数字来看,选择A和B项的合计达到66%,加上选择C的21.6%,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对未来自己的期望是非常积极的,但为什么会呈现出较为普遍的学习倦怠状况呢?
这是因为,有的大学生的所谓理想,不过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把这个理想转化为大学生活的具体目标,他们没有在理想和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那么所谓理想就不能成为牵动大学生活的动力。这是由于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人生规划造成的。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1、学校、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应有足够的关注和支持。60.8%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主动性预防工作少”。尤其对于学生学习心理的关注,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2、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等因素与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密切相关。调查中,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为“一般”和“不满意”的分别为40.8%和15.9%;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18.2%。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体会到的是枯燥、乏味等消极的感觉,久而久之必然产生学习倦怠。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不喜欢可能是导致其厌学的直接原因。
25.1%的人认为“课程难度过高”,42.7%的人认为“专业学习负担太重”。过于繁重的学习任务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学习压力,使学生疲于应对,无暇顾及自由思考、自主探索以及人文素养方面的发展,容易诱发学习倦怠倾向。
三、应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设想
(一)学校要更加主动地关注和疏导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学生在四个年级所面临的学习心理方面的挑战各有不同。学校要根据各年级、各阶段的不同情况,事前主动预防、事中有针对性地疏导。
学校应加大心理普查与辅导密度,一是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矫正偏差观念和行为,比如厌学、沉迷网络;二是依据个性测试结果,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如果确实没有兴趣或者相关能力不足,就要为本科或者研究生阶段转专业早作打算。
(二)教学活动设置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承诺为中心。
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是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专业承诺反映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喜爱、愿意付出的努力和良好的行为表现等积极的学习心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态度,是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重要的心理基础。[3]
研究发现,学习倦怠与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学业压力、教师人格魅力、教学水平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学校要在学生在校的整个过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能仅靠学生自我培养专业承诺水平,更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教学活动设置等各种方式主动引导,以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这有利于减少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提高专业承诺水平。
1、切实加强学生入学之初的专业教育。调查表明,缺乏专业兴趣是学生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即使有一定专业兴趣的学生,其对专业的喜爱可能更多的是源于直接兴趣,对所学专业的理性认识还不够。要以讲座(比如专业导论)、参观等方式,帮助新生尽快了解所学专业到底是什么、未来要做什么、对人的能力素质要求是什么及如何达到要求,使学生尽快强化专业学习动机,树立新的人生理想。
2、有效开展大学生活规划和职业生涯辅导。做好学生的大学生活规划和未来职业规划,是调整学生学习心理的最重要方式。通过大学生活规划和未来职业规划,把学生的人生大理想、大目标具体为各子目标,在大理想、大目标和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让理想真正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一天,从而激励和感召学生为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学术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探索氛围。学校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性、研究型学习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参加专业设计竞赛、课程小设计制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把无生命的知识转变成灵动的思考和科学探索的方法、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促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和最新科技动态,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验学习乐趣和专业成就感,优化心理品质,提高科技创造能力。
4、加强师资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专业、课程、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
第一,要调整课程设置。从本科生毕业后可能的去向来看,无外两种类型:应用型和研究型。本科生培养要重视工程的系统性和实践特征。在课程设置上,既要重视学生专业基础的培养,培养其专业思维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又要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或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既要重视专业共性培养,又要重视专业个性培养。让学生在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研究、开发活动,在应用中学会应用,在研究中学会研究。这将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收获独立探索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减少甚至避免学习倦怠的发生。
第二,要强化教学管理。要采取措施,完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式,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大管理力度;在教师聘任、职称评定、奖励、考核等方面,加大教学评估结果的权重,把教学水平与教师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在教辅的辅助教学能力、态度、责任感等方面加强监督,促其优化完善。
第三,教师要精心设计授课内容和方式,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手段。教学内容要尽可能反映学科的前沿发展水平,授课的着力点要放在对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突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要围绕教学目的,倡导互动教学、问题式教学、研究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第四,教师要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学生最喜欢知识渊博、研究能力强、授课水平高、待人亲和、善于沟通、了解和尊重学生的教师。人格的无形魅力能够让学生对教师和他所教授课程的兴趣大大提高,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5、调整学生参观、见习、实习安排。一是入学之初,组织新生多次参观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公司、企业。让学生亲密接触科技发展趋势,消除与前沿科技的陌生感、距离感,了解未来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素质技能要求,增强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提高专业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二是在大二时组织学生进行见习或实习。让学生深入工作场所,参与具体工作任务,学以致用,增强对专业知识应用性的理解,获得专业成就感。
6、教材要定位于本科生适用。对于专业从零开始的本科生来说,有些经典教材思维跳跃、深奥晦涩,甚至是打乱人类认识新鲜事物的逻辑规律,致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够完全听懂,需要另外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其他简易教材,这就导致学习任务增多、难度加大,增加了学习压力和受挫感,可能引起学习倦怠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保证与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因此,教材的选用、授课的内容要及时调整、与时俱进。
(三)学生要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面对环境中的挑战能否采取适应性的行为的信念。人们总是倾向于回避那些他们认为在自己的能力之外的任务和情境, 而承担自己认为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而避免失败的产生。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主动。[4]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对学习行为的选择。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并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发展。一是学生要增加成功体验,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二是学生要利用各种方式培养客观的自我认识,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度的自我效能;三是建立榜样示范;四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社会、家庭、自身的责任感。
注:本文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研究”资助。
参考文献:
[1] 朱小麟.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其对策[J].教育研究,2009(2):60-61.
[2]庄丽. 高师院校新生抱负水平现状研究[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3):17-19.
篇2
众所周知,大学生如今已成为消费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据相关媒体报道,市场研究公司捷孚凯(GfK)日前对外了一份《大学生校园群体个人电脑消费者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大学生对MacBook的忠诚度最高,其次是戴尔和华硕。
据悉这份报告对来自中国31个省份和直辖市的各大高校的70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而在品牌忠诚度这项调查上,苹果笔记本在GfK列出的9个品牌中排名第一!
品牌忠诚度指的是各品牌的用户下一台笔记本仍计划购买该品牌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群里中,苹果笔记本的品牌忠诚度是最高的,达到了52%,紧随其后的是戴尔和华硕,成绩分别为35%和34%。
如此说来,苹果MacBook不断提升的出货量似乎与中国大学生群体紧密相关!另据报道称,有72%的大学生会选择在入学时购买第一款笔记本,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倾向于购买苹果的产品。
篇3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广告;网络媒体;产品卷入度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大学生是众多广告主的目标消费群,研究大学生对网络广告的使用情况将对网络广告的投放具有指导性意义。然而,在面对纷繁的网络信息时,大学生往往有着独特的见解与感受,要打动这一人群并促成购买并非易事。所以,有必要找出大学生使用网络广告的影响因素进而“对症下药”探求出最佳的网络广告传播方式与途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面向全国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一千两百份,有效问卷986份。
(二)研究工具和统计方法:问卷星调查工具、SPSS数据统计。
(三)数据分析与处理:下载问卷星Excel数据表,导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为一般性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等。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广告使用的基本现状
1. 学生对网络广告的信任度低,点击率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网络广告,个案百分比占95%;而最不信任的也是网络广告,只占24.3%。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主动打开的网络广告一般少于四条(0-3条占93.5%),说明网络广告的点击率很低,网络广告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仍然很低,传统媒体仍然有其市场。
2. 大学生对网络广告的接触率高,阅读率低。仅有0.3%的大学生会认真阅读网络广告,49.5%的大学生几乎不怎么看。通过与“上网时看到的网络广告数量”交叉表可知,“看到网络广告数量很多”的大学生中,“直接忽略”的比例达到了40.9%。可见网络广告数量太多反而会降低大学生网络广告的阅读率。我们认为,网站要设计得更人性化,不宜让网络广告喧宾夺主。
3. 大学生通常在浏览新闻、信息和观看视频播放时接触到网络广告。大学生在“浏览新闻、信息”时看到广告的比例占83.5%,在“观看视频播放”时看到广告的比例占82.9%,这说明,新闻网页和网络视频广告在大学生群中的普及率很高。
4. 强制观看、频繁出现、真实性无法保证是造成大学生对网络广告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大学生不满意点”调查数据中,个案百分比超过50%的有“强制观看”(85%)、“出现次数太多”(71.8%)和“广告真实性无法保证”(66,7%)。说明,以上三项是造成大学生对网络广告不满意的前三大“罪魁祸首”。如何让网络广告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首先必须得解决这三大障碍。
5. 网络广告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大学生的购买欲望。76.7%的大学生有过因看到网络广告而产生购买欲望的情况。其中“有时”的占38.24%,“不多”的占35.29。可见,网络广告虽然不太被大学生接收,但其对大学生的购买意向仍能产生刺激作用,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不容忽视。
(二)网络广告形式与大学生对其的接受度、点击率的关系
1. 购物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购买决策,是一种值得利用的广告形式。
在购买决策前,有74.85%的大学生经常看网络上的购物评价,只有4.57的大学生很少看或不看。在“对网络上有关商品的评价性信息所持的态度”中,认为“非常好”的占24.8%,认为“还不错,有总比没有好”的占了67.9%。这说明商品评价信息作为一种口碑传播,是种值得利用的广告形式。可见,购物网站“千方百计”套住一个消费者的“好评”是十分有道理的。
2. 大学生对网络广告形式的接受度与网络广告的点击率成正相关。
表1 点击率与对广告形式的接受度的相关性
从表1可看出,除了赞助式广告之外,大学生对其他网络广告形式的接受度越高,网络广告的点击率越高。其中,除了网幅广告是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其他广告形式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且都大于0。这说明,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对网络广告形式的接受度与网络广告的点击率成正相关。
(三)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网络广告使用的影响
1. 搜索引擎和企业官网广告的关注度高,游戏网站广告的关注度低。
在“当您对某类产品产生需求时,您通常在什么网站浏览广告?”中,搜索引擎占了61.56%,企业官网的关注度也较高(24.9%),门户网站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17.3%)。游戏网站广告的关注度最低,只占2.4%。虽然游戏很受大学生欢迎,但游戏网站广告不具权威性。
2. 大学生更相信正规的专业网站。在对评价信息的可信度打分时,大学生认为可信度较高(比较可信+非常可信)的网站排名第一的是购物网站,占52%,第二的是专业点评网站,占46.6%。排名第三的网络论坛为33.8%。远远落后于前两个。由此可知:大学生更倾向于相信正规的专业网站上的广告信息。水军在论坛上打广告,收效将不尽人意。
(四)产品卷入度越高,大学生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比例相对更高
产品卷入度是指个体对产品或品牌的关心程度,受到个体的价值观、需要、兴趣等影响。高卷入度的产品购买具有较高的风险,如汽车、房屋等;而低卷入度的产品购买风险小,如洗衣粉、纸巾等。
表2 您一般在购买什么类别的商品或服务时,会先上网搜索其信息?
从表2可知,卷入度更高的产品所占百分比也更高。卷入度最高的电子产品所占个案百分比为70.2%,卷入度最低的日用品所占个案百分比仅为17.0%。另外,书音像、旅游、服饰信息的搜寻也占重要比例,这说明了产品卷入程度会影响大学生使用网络获取商品信息。
四、总结及建议
(一)优化网络广告形式,少用弹出式等强制性广告形式,注重开发嵌入式的软性广告;(二)科学排期网络广告,避免过于频繁;(三)力争良好消费评价,形成口碑效应;(四)在专业的网站上投放广告;(五)高卷入度的产品比低卷入度的产品更需要投放网络广告。
篇4
(一)、现状概述
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1、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有610万余人,年,预计将有630万余人。指出:“这些年我们大学生增长很快,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23%。我们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100万-1200万人,通常在900万人,而大学生就占到600多万。所以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里我还想强调,我们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学有所用。我们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我们给大学生就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是有知识的劳动者,政府始终把大学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其中除很少一部分是“隐形就业”、“自谋职业”、“出外就业”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造成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原因有三: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人数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需求的增长速度却不大;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时适应不了;三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下,大学毕业生对找工作的自我期望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较多。(摘自人民日报)
2、大学生自主创业
由于就业严峻,近年来,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年,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条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时起,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很少。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我校大学生对创业为什么有热情没有行动呢?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研。(摘自“新浪网—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针对我校的情况,我们对我校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特点和自主创业心态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重要课题,为了解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心理状况,我系学生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研,通过本次调研及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帮助同学们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从而促使同学们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希望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通过问卷设计以及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择业心理活动状态及有关择业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校正、改善及教育措施。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结果分析
(一)、调研内容
1.调查目的:了解我校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关注程度;了解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2.调查内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金融风暴后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了解他们是否愿意投身于西部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的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3.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分两个部分进行。问卷部分: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120份问卷。回收11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9%,问卷涉及现在就业形势、大学生对自己专业前景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困难、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访谈部分:结合对问卷的分析,邀请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座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学生对学校在当前相关工作的评价,以及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建议等多个问题。
(二)、问卷设计及计划安排
就业创业方案确定后,我们部门讨论这个调研要怎样实施,讨论结束后调研部成员便开始讨论问卷设计要考虑的范围和因素,我们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式,然后设计一份问卷做预调查,先看调查的反应和效果。
三、对策和建议
1、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整合各项就业服务信息资源,建立就业信息咨询平台,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
2、围绕产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建立人才供求对接机制,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
3、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基础上,同时引导毕业生积极自主创业,设立一些相关的课程,加强创业指导,拓宽内容和形式。为大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因而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5、大学生们表示,走自主创业之路希望得到学校和专业教师的更多指导和帮助。在“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您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一方面?”的问项中,选择市场营销的比例占18%,选择财务税收的比例占9%,选择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的比例占36%,选择与自己创业方向相同的实践活动的比例占37%。可见学生期望得到专业教师的更多指导和帮助,建议专业教师可以结合专业进行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针对不同群体的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访谈中,部分同学谈到:比如如何把握商机,如何筹资,如何写创业计划,如何承受压力等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建议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模拟创业的运作活动。
篇5
大学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现阶段的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遇事容易冲动,而且没有了老师家长的束缚,在应对各种状况时容易产生偏激情绪。[1]由此出现许多的问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许多的困扰。不禁让人们深思: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如何给大学生正确定位,他们又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又是怎样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本研究致力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三所学校的本科学生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717份,其中男生238,女生477,2人未报告性别。其中实际回收吉林大学197份,东北师范大学177份,吉林农业大学343份。
(二)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是为了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而设计的。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通过九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基本健康状况做一个调查。
(三)主要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717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②文献查阅法:通过书籍、网络查阅了相关文献。
(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Scl-90总分方面,总分大于160占39.0%;最少有一项因子分大于等于3的占24.0%,其中每个因子分所占的比例如下:躯体化2.9%、强迫症状15.4%、人际关系敏感12.3%、抑郁7.7%、焦虑7.3%、敌对8.1%、恐怖5.0%、偏执8.9%、精神病性5.1%和其他6.1%。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
F检验显示,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如表1所示: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下同。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
(四)在学校上,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的因子分存在显著差异
农大较吉大东师而言,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更加突出一些。如表3所示: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年级上的差异
低年级在躯体化、抑郁两个维度的平均水平低于高年级,如表4所示:
三、讨论
(一)性别差异
男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差异显著,尤其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症状两个维度存在极其明显的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可能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男生在社会中要面临更多的压力,在人际交往方面比女生更加复杂。可能会更容易去猜忌,不轻易相信别人。[2]
(二)是否独生子女
在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在此三个维度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由此可以看出非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他(她)们需要得到学校社会更多的关注。
(三)学校差异
研究发现,不同大学之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两个维度上面存在显著差异。今年北京小学开始实施“快乐教育”[3]可以说是中国的教育改革迈出了一大步,或许以后可以在全国的中小学中拓展开来。但是作为大学,应该本着为国家培育顶尖人才的目的,因此大学教育制度应该更加的严谨。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应该更加的严格,如果以后“快乐教育”在全国开展,中小学生的负担变得轻了,上大学以后,还是继续轻松的话,恐怕中国的教育和西方国家相比只会越走越远,而不是赶超。因此大学应该严谨办学,为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尽一份力。
(四)年级差异
研究显示高年级尤其是大四的学生在躯体化和抑郁两个维度较低年级学生而言更加的显著。大四要面临择业问题、考研问题、婚姻问题等,因此在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焦虑。而低年级的学生则相反,还处在步入大学的欢乐中,因此没有太多的困扰。在这里希望学校和社会多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大学生做到在性格上的成熟。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帮助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以免由此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
四、结论
篇6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一)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
1、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云南省高校毕业大学生与2009年相比增加2万;
2、“十一五”期间,需要就业岗位163万,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万;
3、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4、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5、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
6、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7、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8、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9、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10、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就业形势很严峻外,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岗位,然而,我院2006届毕业生73%的选择国家机关,76%的选择事业单位,62.5%选择国有企业。这种供需状况的不平衡,是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原因,为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学院目前正在开展就业讲座,但是56%的学生在校外实习,也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因此,听讲座的学生较少。毕业生就业工作档案管理较为混乱。毕业生就业工作材料报送不及时。
(三)毕业生签约状况。2008年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7.63%,年终就业率为86.2%。2009年我院的毕业生96人,其中社会工作40人,森林保护专业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护专业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会工作1人),目前的就业率为12.5%。
(四)学生的要求。扩大专业介绍(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增加宣传力度,提供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开展就业辅导讲座,提供实习和实践锻炼机会,帮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解决不能报考公务员的问题。
(五)工作对策
1、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工作。编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主要内容:学院简介,专业介绍,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发往各相关单位。本项工作在2010年4月20日以前完成。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和网络信息,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互动;
2、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首批邀请的单位15个,邀请函已发出,4月8日以前争取联系单位达30个;
3、聘请就业顾问,拓宽就业渠道。拟聘请3-5名就业顾问,现已聘请了一位(证书已发),就业顾问将动用其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
4、开展毕业生就业讲座,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择业技巧和改善毕业生就业心态。2010年上半年讲5讲,在4月8日以前讲3讲;
5、加强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理顺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篇7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专业,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证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专业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专业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专业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实习练就真本领,应聘免了试用期。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4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4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学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更有竞争力。对于一个班或一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家读一样的专业、学同样的课程,看起来彼此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一旦面临竞争,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只有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也才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业现状:就业准备三部曲
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大众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职业。面对就业难,大学生们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部曲: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
择业和就业,是初出校门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择业和就业思想,可以归纳为4句话,这就是: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
认清形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形势,三是本地区的就业信息。面对矛盾重重又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本观点是,只能树立一个“闯”字,积极参与竞争,而不是 “等”,更不能消极对待。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竞争技巧,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
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特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在于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场合发挥一技之长,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赖,这是择业和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
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变应万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包括
学校、老师和家长,亲朋和同学,广搜就业信息,这是就业者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应该实现以下4种转换,克服不良心态。
其一,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上岗工作的转换。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应克服“听天由命”或等待学校推荐工作的消极心态。学习是为了致用,如果说学习是手段,从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其二,在经济上实现由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换。克服长期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的依赖心理,凭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诚实劳动,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其三,在择业姿态上,实现由一个普通参与者到竞争者的转换。大学毕业生都是第一次进行择业和就业,经不起挫折,悲伤失望,往往是择业不顺的主要障碍。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动心态。
其四,实现由“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转换。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正确理解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主动求职。不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首先必须是一个劳动者,而劳动岗位需要自己去争取。
最后总的来说,择业者应该具备主动、积极、从容、自信和百折不挠、面对现实的平和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动出击,准备简历和面试。
机会总是被那些勇于表现、争取的人得到。不管单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荐要求试用;写信给单位老总或负责人自荐;直接发送求职信到企业网站招聘信箱……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选择主动出击,到用人单位去展示实力,至少得到的机会比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大。
篇8
关键词: 职业学院大专生 就业心理 调查研究
一、调查背景
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使大专教育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大专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业等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大专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1]现在是本科生满街跑的时代,那曾风光一度的“大学专科”如今已被人形象地称为寒酸落魄的“弱势文凭”之一。与博士生、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等时髦名词相比,外面虽是春光明媚,但持“弱势文凭”的专科毕业生却遭遇寒冬之苦,在与本科生、研究生的竞争中,由于文凭的因素处于下风,与中专生同台竞争又略有不甘。有文献报道:大专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除略低于高三学生外,明显高于同年龄人群的平均水平,有的甚至达到40%。[2]我于2010年10月5日到12月初在江苏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教育实习,针对毕业生的专业和心理健康作了一次调查研究,并且结合调研结果,对他们进行了心理就业辅导和人生职业规划辅导,希望有助于指导他们度过毕业前的迷茫期。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以江苏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班的学生为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从300多名毕业生中抽取样本50人,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并以访谈为辅。
三、调查结果
我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职业类院校大专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考虑到所在班级正面临就业,因此根据问卷的相关内容,设计访谈提纲,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初步了解毕业班学生的就业心理。采取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抽样了50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5份,经过对数据进行录入,采取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如下:
1.87%学生担心自己的就业问题;
2.91%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自信;
3.94%的学生表示有从事其他专业工作的想法;
4.83%的学生认为先就业后深造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5.95%的学生认为在更高学历面前会自卑;
6.78%的学生希望去大城市工作;
7.85%的学生表示不懂职业规划有何作用;
8.78%的学生表示喜欢工作的流动性。
四、分析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获取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了解到绝大部分职业院校大专生都在担心自己的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学历自卑,就业自信心不强,没有生涯职业规划,对未来比较迷茫,同时职业院校的大专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定位要求较高,职业要求模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给他们进行了一次就业心理辅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指导。
1.对职业院校大专生应该从入学起,就建立新生职业规划档案袋,班主任老师、新生、职业规划老师应该加强交流,为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提供动态的监控手段,也有助于学校就业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高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3]职业规划老师应该让学生在三年的学校过程中认识到职业规划的一般步骤,如图所示,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知己知彼,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途经,并用高效行动去达成职业目标。
职业规划五步骤图
2.职业院校大专生应保持一个积极的就业心态,克服学历自卑症,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能力,变被动为主动。现在社会,正从“学历型”转向“学习型,资格技能型”,[4]学历证书已经不能完全证明一个人的职业能力,而职业院校以培养以动手能力强,实用性强的技工型人才模式的优势将得到充分体现。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要重视平时的学习,克服浮躁心态,多动手操作,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为良好的就业心理状态做一个自信的准备。
3.职业院校大专生应该准确定位自己,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职业院校的学生要充分分析自己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应该认清就业形势,适应社会的环境,不要害怕工作环境的辛苦,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这样才能为自身的完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保证。在进行工作选择时,要选择对自己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经过压力的锻炼,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阅历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不能害怕压力,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坚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做到。
4.职业院校大专生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潜在的优势,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和支持。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认为毕业了就不需要再学习了;还有些学生选择深造的目的仅仅是获得一个本科学历文凭,学生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落后于信息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标准。[5]信息时代要求人活到老、学到老,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变化,离开学校三年,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或许是落后的知识,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职业院校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之余随时更新知识,符合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样才能在竞争环境中胜出。
五、调查总结
人作为一个比较模糊的主体,很难用数字测量,又极易受误导暗示。因此,我们对职业院校大专生就业心理状态,要采取积极性发掘而不是消极性暗示的态度,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地看问题。不能凭几个案例或问卷就轻易下结论。在社会飞速进步的大变迁时代,所有人都面临不断的心理挑战和社会压力,只有不断完善就业心理档案袋,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大专生就业心理健康。职业院校大专生需要在思想上做艰苦的准备,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就业选择中要注意面试的技巧,和用人单位诚恳地进行沟通,切不可弄虚作假。在就业过程中,要调整心态,自信地树立一个健康的就业心理状态,依靠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为自己寻找一份满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曲振国.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25.
[2]陈选华.学生心理学基础[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251-252.
[3]陆洪.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8.
[4]谷松.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扬、泰”地区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例[D].12.
篇9
【关键词】排球运动;体育保健技能;大学生
1.研究目的
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想提高大学生的体育保健技能,就必须有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有体育运动项目为载体,否则就是一句空话。本文就是利用大学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为时间和空间,以排球运动为项目载体,对大学生进行体育保健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2.当前大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技能掌握的现状分析
当前大学生对如何正确科学地锻炼身体,如何应对身体锻炼时所出现的一些正常和非正常的生理反应,在运动中受伤后如何自我应急处理和帮同学进行应急处理、以免遭受二次损伤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掌握非常少,在这种现状下就有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伤害事故出现。
3.排球运动的项目特点
排球运动的特点主要是对空中排球及时做出反应和判断,将球击向对方场地。这要求运动员瞬间反应要快,要求身体各部分机体爆发力要强,协调性好。由于瞬间反应的习惯性,又要求具有较好的柔韧性,排球运动对于完成动作时的时空感觉有较高要求,且又是隔网项目,故排球运动员的损伤多是自身造成的。在平时的排球课教学和业余训练时,体育教师就应当在教授排球技术的同时也要将体育保健技能教授给学生。
4.大学生参加排球运动主要的损伤部位及保健技能
对于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特别是初学者,身体素质较差,各关节肌肉、韧带群较为薄弱,极易导致受伤,且受伤部位较多,由于篇幅有限,笔者挑选最具代表性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损伤进行分析。
4.1 膝关节损伤
排球运动要求运动员连续起跳,反复深蹲且幅度过大,不断增加膝关节的负荷,导致膝关节最容易受伤。
4.1.1 简易处理方法
一般而言,膝关节的损伤的会进行自我恢复,但要有一个时间过程,一般以按摩为主,受伤非常严重时才要采取手术治疗。
4.1.2 预防措施
做好准备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时,应该加强大学生运动员膝关节的绝对力量;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加强练习,注意对运动员膝关节的保护,并可以在运动时佩戴护膝。
4.2 踝关节损伤
排球运动技术复杂,踝关节的发生主要是发生于运动员在网前完成扣球或拦网下落时踩到对方运动员或者队友脚的时候,在身体突然转变方向时也容易导致踝关节受伤。
4.2.1 简易处理方法
首先,在踝关节扭伤的急性期,通常扭伤后尽快局部可用流动凉水冲洗或冰袋冷敷,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受伤的组织出血。48小时之后,才可进行热敷,以改善血液循环,康复期间,可以进行热敷与按摩同时进行。在康复一段时间后,受伤的脚不要过早承重,并要注意损伤的局部应防寒保暖。
4.2.2 预防措施
做好准备活动。排球运动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利用护具与鞋子保护容易受伤的踝关节;提高踝关节的肌肉力量,以及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加强练习正确的进攻、拦网起跳与落地技术,减少因技术错误而发生损伤的次数。
4.3 肩关节损伤
大学生排球运动员肩部运动损伤绝大多数是其肩部的肌肉群较为薄弱,当有单手举起大力扣、挡球时,极易造成肩关节损伤。扣球、发球要求运动员要不断地高举手臂,用力使得肩关节前部组织的承受压力非常大,当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肩部关节组织就会无法承受压力。
4.3.1 简易处理方法
用冰块或冰袋在受伤部位按摩,可退热、镇痛、消肿。借助器材或手进行的轻柔按摩,有利于缓解肌肉痉孪,改善微循环。服药、外敷、针灸等方法有利于运动员肩关节康复。
4.3.2 预防措施
做好准备活动。提高肩部的抗击力,切勿进行过度的训练;训练量安排合理,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尤其是扣球与发球时,以免局部肌肉、关节负担过重;应注意改进错误的技术。
5.教师应当在提高大学生体育保健技能的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以上是笔者以排球运动项目为例,列举出了一部分在教学训练中要教授的体育保健知识。当然,要求体育教师利用大块的时间来专门进行系统的体育保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不太现实的,既然客观条件阻碍了体育教师利用大块时间进行有关体育保健知识和技能的讲授,那么我们的广大体育教师就应当在平时上课时,无论上什么项目,以什么运动项目为整体,都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讲授一些基本的体育保健知识,并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
5.1 制定计划循序渐进地教学
大学体育教育部门可以根据总学时来安排教学内容,可以安排一学期或学年,甚至二学年的体育保健知识内容。在上每一次体育课时都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教授一定数量的体育保健知识,一个学期下来就可以教授不少知识,这样就可以使教师有序地教,学生轻松地学,学生就不会因为经常听到重复的知识而厌烦。
5.2 制定灵活的考评方法
当大学生还未完全意识到这些知识、技能非常重要之前,他们还是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想办法让学生重视,将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技能的掌握纳入考试内容,并将考核成绩纳入体育课总成绩,和体育课挂上钩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在制定考核标准时,教师可以不采用期末统考的方式,可以用平时测验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几种考试方式并用的方法。在平时测验时可以借用一些突发运动损伤事件当教材。例如有同学在排球比赛中踝关节扭伤,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对这位同学进行应急处理,可让同学相互帮助,要求同学说出处置的方法和原因,教师再加以讲评。
5.3 适当为教学而创设情境
根据考试的需要还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教学和考核。如课间休息时一位同学“发生了”较严重的运动损伤,按照教师事先要求的内容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现在的情况,比如腰部剧痛,怀疑腰椎扭挫伤,请同学来想办法进行应急处理,讲述注意事项,并演示给同学看,教育学生应当先观察—询问---科学处理,然后教师再点评。这种教学方式效果非常好,学生在现场学习的知识、技能可以在他们的脑海中保持很长的时间,甚至终身难忘。
6.结束语
大学生是我们祖国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材,他们的健康值得全社会关注。大学生越来越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在运动时发生运动损伤,或因为对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置不当而造成更大的损伤,那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社会的一种损失。
我们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就要从实际出发,调整教学计划、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通过踏踏实实的工作,使我们的大学生认真学习体育保健知识和技能,填补这些知识、技能的空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永刚,刘锦飞,李卫星.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7).
[2]王广兰,柳华,王勇,王梅,陈建.体育保健学实践教学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0).
[3]杨泽丽.论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09(01).
[4]高进,石岩.中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J].体育与科学,2008(05).
[5]王俏英.排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的教学方法[J].凯里学院学报,2008(03).
[6]武常宏,耿海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排球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篇10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影响日渐扩大。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改变了世界。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最先接触和最先接受互联网络的群体之一,因而,他们所受到互联网络的影响也就最早、最普遍的,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和研究。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其负面的影响,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在我院开展了题为“大学生与互联网”的基本情况、网络素养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情况,分析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院的大一至大三的220名学生。
(二)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形式,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2.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情况,共计50道题目。问卷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以保证其信度。除了发放调查问卷,还对部分个案进行了访谈,以增进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了解。
(三)调查方法。
采取统一问卷、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95.4%。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上网情况的基本调查。
调查显示,目前在校的大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网络的关注程度方面,28,5% 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关注;38.7%的同学选择了比较关注,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网络的关注程度是较高的。在上网频率的选择上,22.5% 的学生每天都上网;46.4% 的学生每隔2―3天上一次网;20.7% 的学生每周上一次网。每次上网的时间半小时以内的占l2.2% ;1小时左右的占41.4% ;2―3小时的占36.7% ;5个小时以上的占9.7% 。在个案访谈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对网络喜爱有加,有的同学将这种喜欢形容为“爱不释手”,甚至是不能自拔。从上网的目的来看,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娱乐消遣,占59.3% ;享受网站提供的各种便捷服务,占51.3% ;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占49.7% ;还有36.3% 的学生选择为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l5.5%的学生选择向外信息。以上信息表明,大多数学生将上网作为一项娱乐和消遣的手段,部分同学是为了开阔视野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网络不仅正在日益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对其思想道德观念、心理性格也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问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时,有23.4% 的学生回答有重要影响,46.3%的学生回答有一些影响。其中,大多数的同学认为网络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模式,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对于“周围同学身上你可看到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回答,11.0% 的学生非常同意;45.6% 的学生比较同意;面对“你身边有无因网络上瘾而经常逃课或彻夜不归的同学”的问题,25.6%的同学回答有。在笔者接触的一个案例中,一位大学生就发展到了不能自拔的程度,一个学期出现几次通宵上网的现象,结果性格变得越发的古怪:网上“龙腾虎跃”,热情大方,滔滔不绝;网下哑口无言,冷如冰霜.,对现实一切持怀疑态度,我行我素。一学期下来,几门课不及格,面临退学的危险。显然,网络成瘾会给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的分析。
1.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并未确立正确的学术观,学术伦理道德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43.8%的大学生认同“访问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的观点。对网上不文明现象(谩骂、恐吓、欺诈等),23.4% 的同学称偶尔遇到,33.7% 的同学称有时遇到,l2.5%经常遇到,这说明网上的不文明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对待网络黑客的态度,27.4% 的大学生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认为黑客都是电脑和网络方面的高手;此外,有36.9% 的大学生表示有机会也想试一试。这表明大学生对黑客行为的伦理性质了解不够,更多的是从猎奇的心理出发考虑网络问题,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你是否有过在网上下载文章完成作业(论文)的经历”的问题回答,9.2% 承认经常有;27.4% 承认有时会;40.3% 承认只是偶尔;23.1% 从未有过。
2.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安全意识总体上较为薄弱。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网友,但在对待网友的态度上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互相信任,有的互相提防,有的模棱两可。19.4%的大学生认为“只要谈得来就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交往”,31.2% 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接触但需提防”,17.2% 的大学生认为“不能在现实生活中交往”,28.2% 的大学生则认为“说不清楚”。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交往具有不确定性和危险性。
3.对网络接触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较低。
大学生网络接触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核心能力,大学生能否驾驭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是直接反映大学生网络素养高低的一个风向标。调查显示:55.6% 的大学生表示“上网时间超过自己预计的时间”,23.8%的大学生表示“上网时接连打开网页浏览各种信息而忘记最初的打算”,还有4.8% 的大学生承认自己上网成瘾,甚至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
四、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挑战。
互联网的产生源于美国,所使用的语言技术都来自于美国,面对互联网上滚滚而来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的大学生一方面缺少理论根基与人生阅历,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我国现在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期,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长期接触互联网,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很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消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影响力,在价值观上产生倾斜,甚至会盲目地认为“西方的一切就是比中国好”。
多元网络环境的存在,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舆论导向的难度,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使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受到挑战。网络环境中,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均在此汇集碰撞,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认识水平、辨别能力所限,因而面对多元的思想、价值观念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加强舆论引导。网络发展所形成的新的教育环境,使得在传统教育中独享的教师权威受到了挑战,教师将不得不和网络分享权威的境地。网络文化的多元性迫使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代之以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春风化雨式的、平等对话式的交流。
(二)网络沉迷对高职院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挑战。
随着高校校园网建设速度的加快,网络占用了高职在校学生的主要业余时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习惯并热衷于这种网络生活并且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网络沉迷使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处于一种游离状态。青年大学生很容易因迷恋网络而变得孤僻或封闭,这种行为会导致他们交往方式变得单一,不愿与外界交流,讨厌与人面对面的碰撞接触,“人机关系”很好,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阻碍了对社会角色的获得,延缓了他们的社会化,使其社会交往领域日趋狭窄,不利于发展健康的个性,铸造完美的人格,并因此而慢慢的脱离现实社会或因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而引发对现实的不满。如何让沉迷网络的大学生走出“泥潭”,恢复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学会妥善处理与他人的人际交往,这是当今科技进步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三)网络信息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网络时代,随着网络资源利用的方便和快捷,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及时地查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的或假的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却由于网络意识淡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术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等不足之处,而处于信息劣势的境地。因此,为了全面、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并对之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以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快熟悉网络、更新知识、提高素质,这是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这一新的校园信息化平台的掌握、熟悉和运用的好坏,决定了对思想教育工作网的使用和发展程度,并进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高低。
五、建议与对策
通过上面的调查和分析,更加凸现了当前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理论创新和实践操作等各个层面,需要不断加以研究和探索。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选择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主要通过以下举措来实施。
(一)建立具有正确政治导向的网站,占领网络阵地。
鉴于当代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高大学生对信息的强烈要求,高校应根据实际建立自己的“校园信息网”,显得非常迫切和需要。这既可以监控、过滤、消除可能侵入学校的消极信息,更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各种信息,通讯手段为学生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并吸收正确信息。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网络道德素养。
在我国上网人群中,大学生占了多数,网络上的自由言论将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必须引起重视。在这个以平等为口号的自由交互空间,如果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信念不去占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就会乘虚而入,因此,重视网络空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则显得尤为必要。
(三)建立和健全网络监管机制。
面对网络信息的大潮,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对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这单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有力保障。一方面要推进网络信息领域的立法执法,加快网络法规建设,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约束网络行为,防止网上不良行为等问题出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管理,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强制性地检查并过滤信息,对网上的一些有害信息进行“解毒”、“消毒”工作,从源头上净化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通过建立网络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防患于未然,从而在高校校园营建健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