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25 17:1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学生安全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简介:赵光伟(1981-),男,河北保定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讲师;余海洲(1978-),男,湖北荆门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讲师。(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20120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215-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已经稳居世界之首。由于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年龄在20岁左右,社会经验普遍不足,缺乏必要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另外,不同成长背景、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学生生活在一起,各种安全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既会危及人身与财产安全,也损害了高校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形象。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与管理,积极预防并及时有效地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归类分析
高校学生安全突发事件是指直接或间接危及到学生身心健康、生命或财产安全的各类突发意外事件。此类事件的特点是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对高校的教学、科研、日常工作以及形象声誉等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快速响应并妥善处理。
1.心理健康安全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安全突发事件,如自杀、谋杀、打架斗殴、偷窃等,在所有安全问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此类问题起因也多种多样,如学业压力、情感问题、就业压力、身体健康、遗传因素等。
2.消防安全相关问题
由于高校人数多,居住密度高,部分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违反学校管理规定的事情时有发生且缺乏基本消防安全常识,因此存在引发火灾的隐患。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宿舍里因用火或用电不当而引发火灾事故。如一些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违章使用电器、私自乱接电源、胡乱丢弃烟头、擅自使用炊具等。
3.交通意外事故
此类事件主要是指在高校内部或高校周边,由于学生和部分司机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和思想麻痹,而引起的严重交通意外事故。
4.治安类
主要是指高校内部及周边区域发生的侵害高校学生财产与人身安全的各类刑事案件。此类问题严重扰乱了高校正常的教学与科研等日常工作秩序,给高校师生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阴影,甚至恐慌。
5.意外事故类
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正常的学习、实验或活动中发生的事故,如某些学科存在较危险的实验、各种体育活动、集体出游、工厂实习等。
6.网络安全类
此类安全事件分为两方面:第一,主要是指高校学生受到互联网上散布的虚假、有害信息的影响无法正常工作;第二,是指互联网受到病毒或者黑客等攻击,丢失资料、账户密码或者其他个人信息,从而无法正常工作。针对此类事件,高校应该有相应的措施,并且要禁止学生参加此类违法活动。
7.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主要是指学生食堂或其他餐饮部门发生大规模的食物中毒、学生中间发生大规模的传染疾病等。
8.财产安全类
主要是指学生财产、物品被盗、被骗或者被抢劫,从而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并给其他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影响。
二、加强高校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的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及普法宣传,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的核心目的是提高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基本防范技能,从而减少上述各类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高校正常的工作秩序。该方面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改革教学培养方案,把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并配套相关教材。安全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是针对上文提到的八类安全事故展开,授课形式不拘泥于课堂上的讲授模式,而是要注重效果打动学生内心。可以采取模拟演练、案例讲座分析、召开班会讨论、举行知识竞赛、观看教育宣传影片等多种形式进行。总之,安全教育要规范且深入人心,使每一个学生的安全意识都得到切实提高。
(2)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或组织分管安全教育,确保安全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需要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全面负责,应建立一个领导有力、机构健全、信息畅通的工作和运行机制。
(3)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及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因此网络安全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高校应该重视网络相关法律的宣传,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使学生能够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财产账户、专业资料等,并对常见网络犯罪、网络诈骗手段有辨别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呼唤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等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4)加强并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教育。高校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最主要的原因是部分高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重视消防知识的普及与宣传,防患于未然。另外,还要举行消防事故模拟训练,锻炼学生在事故发生时的逃生与自救能力。
(5)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心理问题可引发一系列的高校安全问题,因此心理安全教育也是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只有当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才能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读书、运动等积极向上的活动中。高校应坚持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心理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具备丰富的心理知识,健康的人格与心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挫折应对能力等。除了上述的普遍教育外,还需要结合专业心理咨询,对个别学生进行疏导教育,建立心理安全预警系统,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达到教育和预防的双重目的。
2.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工作制度,消除校园安全隐患
(1)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工作制度。安全工作制度包括组织机构、值班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首先,组织机构方面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各学院、系部、实验室、办公室或行政机关的部门各科室,都要建立安全责任制度,保证学校每一个物理区域都有专门的安全负责人。其次,工作制度方面要建立一系列的工作规范,定期进行检查与报告、审批与整改、认定与追究等工作。
(2)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检查制度。校舍安全方面,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机房、供电线路、消防设施等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食品卫生方面,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并定期督促炊事人员进行身体检查,防止流行病、传染病的发生;设备检修与隐患排查方面,高校应定期对校园内的消防设备、电水气供应设备、体育运动设备、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高校教学、实验、科研、工作和生活等安全。
(3)建立健全学生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学校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校园学生安全信息,全局掌控与调度工作人员,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掌握高校学生的安全信息,就需要有通畅的信息渠道。高等学校可以建立以下三条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一是从学生宿舍长班级干部班主任或辅导员学院学生工作部门校学生工作部门和保卫部门主管校领导的纵向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二是建立从学生宿舍宿舍楼栋值班室公寓管理中心校学生工作部门和保卫部门主管校领导的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三是建立从教学楼及活动场馆教学楼与场馆值班室学校保卫部门和高校学生工作部门主管校领导的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以上三条主要渠道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大学校园的学术安全信息渠道,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信息时时畅通。
3.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措施方案
(1)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工作制度”侧重于预防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此阶段的重点工作是不断加强宣传、教育、管理,真正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并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学校安全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值班室人员、班主任和辅导员、学工负责人、保卫人员、校主管领导)的安全防范意识。
(2)突发事件处理阶段。处置学生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需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快速反应机制。首先,校园安全快速反应机制,要针对前文提到的八类安全突发事件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相应的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的发展,抢救在突发事件中受伤者,制止因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
(3)突发事件的善后阶段。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认真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尽快恢复高校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避免由于处置不当而造成的次生、衍生的突发事件,避免事情进一步扩大。首先,通过快速反应机制控制住突发事件的发展势头并制止进一步损失之后,应尽快着手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并依法(规)做好责任认定和初步处理意见。其次,及时向突发事件各相关方面相关信息,做到信息公开透明,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与猜忌。最后,突发事件常会对当事人或者旁观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从而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心理恐慌。因此,需要学校宣传部门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进行疏导与治疗,从而尽快恢复突发事件影响人群的身心健康,恢复正常学习与工作。
三、结束语
总之,高校安全与稳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面对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以及事件发生后的恢复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学校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与善后处理能力。这样,高校的安全与稳定才会得到更有力的保障,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谭福强,李魏,叶芳.论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J].三峡大学学报,2011,33(Sl):4-6
[2]童隆.高校学生安全与稳定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08,23(3):255-256.
[3]赵经磊.高校学生安全现状及实施安全教育的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21):66-68.
篇2
>>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管理 基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防火安全管理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创新与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创新路径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研究 浅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探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模式探析 浅议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方式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会管理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问题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思考与创新 浅议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寝室建设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新特点新变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孙晓说.我们已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N].惠州日报,2009-12-29(1).
[3]阮蓓茜.网络谣言祸害无穷――警惕!信口雌黄的毒舌[N].浙江日报,2011-11-3(19).
[4]陈亦冰.教育时评:防灾演练应成学校“必修课”[N].中国教育报,2010-4-22(2).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高校承载的责任日益加重,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的隐患增多,影响高校学生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多变,高校学生的安全问题也就显得日益严重和突出。云南的“马家爵事件”、四川的“王豪事件”,其严重程度达到了我国历史上大学生恶性案件之最。而学生中一般的被偷、被骗、被抢等现象,更是频频发生。由此可见,高校学生面临的安全形势严峻,高校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
一、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作为学校,学生的安全与身心健康是创建安宁、和谐校园环境的根本保证,是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基本前提,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安全管理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然而当前,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隐患,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控能力难以适应新型的学校生活。著名教育家李秉德先生曾指出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是,前者主要依靠他人管理和他人关爱,后者注意自我管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离开父母,独自面对社会和新的教育环境,一切对他们都很新鲜,很有诱惑力,而年龄决定了其自我防范意识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和心理预期,自我约束力尚未得到完善。靠“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样的约束很难被学生所接受的。还有些未成年学生多少有些叛逆心理,越是不让干的事,他们往往越想尝试,这时过多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而且学生进入学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支配的时间,日常活动空间更趋宽广,利用节假日旅游、社交,社会实践活动频繁。这种新型的校园生活,对学生增长知识、了解社会、全面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但由于多数同学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贫乏,又不自觉遵守有关安全规定有的同学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又弱,遇到危急情况,往往不知所措,经常会处理不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而学校有时候碍于人力物力的限制不能对大学生进行完全的指导和监控,以致出现各种不可预期的安全问题。
其次,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自我调适能力普遍较弱,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培养的是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会规划、会动手的技能型人才。为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一般都加大了教改力度,增加了教学内容强化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现代科技内容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任务明显比过去加重。再次,学校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给学校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一是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对外交流增多,流动人口剧增,而管理工作短时间可能无法跟上,增加了安全隐患。二是一些大学生在校内有宿舍不住,纷纷在校外租房,这不仅不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还容易引发大学生同居、人身财产安全以及集体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
另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学生安全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学生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上已不占明显优势。
二、加强学生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手段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高职学生也不例外,要全面学习,要重点学好一技之长。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学生管理工作也应如此,要培养一个刻苦学习,努力创新的学风,要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风;用好的学风来带动好的班风、系风的建设和形成。
第一,要做好安全宣传及教育工作。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基本立场、基本态度问题。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的人,第一位的是关爱学生。没有以关爱为基础的管理教育是无效的。系部和班主任要主动分析、排查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建立渠道畅通的信息网,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掌握重点对象,做到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信息,工作有的放矢。
第二,作为学校来讲,要加大对安全硬件设施的投入。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对学校重点要害部位实现全面监控,以保障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校要有安全应急预案。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学校突发安全事故,保证学生安全。
第三,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加强内部管理,制定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通知精神,加强对学生校外租房的管理,切实加强对学生宿舍和公寓的住宿、用电、用水、饮食、防火防盗等方面工作,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广大师生员工都树立起安全高于一切的意识,职能部门将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学校师生共同努力维护校园安全,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加大对安全技防设施的投入,才能真正确保学生的安全。
[参考文献]
篇4
目前,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以专业和班级的为主,学生公寓为辅的组织管理形式。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对学生公寓内党员、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没有深入,而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将管辖区域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按照学生公寓管理实际需求及特点入手,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针对公寓工作中的活动开展,信息数据采集,安全管理都有较好的管理作用,能将学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入。针对目前学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实际情况,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初步形成了学生公寓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
一、公寓安全管理存在的现状及原因
(一)人身财产安全
近年来由于学校扩招学生增多,导致学生公寓的治安管理方面出现许多问题。由于学生自我防盗意识不强,公寓防盗设施不全,管理上也存在漏洞,学生公寓失窃事件频频发生。且被盗财物主要集中在现金、手机、电脑等不易查追查的物品,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在社会上对学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公寓内学生们在寝室的集体活动主要集中在聊天、上网、打牌甚至喝酒聚会,导致酗酒、赌博、打架、外来人员随意出入和群体性哄闹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给给公寓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二)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是学校公寓安全管理中重点。由于学生的消防意识不强。很多学生在寝室内甚至床上抽烟;为了熄灯后上网、打游戏,在寝室内私拉乱接电线;在寝室内使用热得快、电饭煲、电热毯等大功率用电器,使公寓消防安全危机四伏。另外由于部分学生恶意损坏公寓内配置的消防设施,如:应急灯、安全疏散标志等,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心理健康安全
少数学生由于家庭、成长等环境原因导致他们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并且这一情况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学习和生活中随时会突发,预防和管理难度大。同时,还有少数学生存在情趣贫乏、心里孤独、情绪烦躁等方面的心理亚健康症状,容易诱发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存在由于心理问题而在学生公寓内引发自杀、自残等安全隐患。
(四)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公寓安全管理隐患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学生社会视野更加开阔,但是其安全意识却有待加强。由于学生自我保护和保管能力明显不足,防范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自理能力差,给公寓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对与自己不相干人员的不闻不问,看见有人违规或犯罪的行为也漠不关心,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学校在公寓安全管理中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不健全,造成对公寓内信息掌握的不及时,也是造成公寓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公寓学生安全管理网格化建设的思路
学生公寓网格化管理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公寓所处地点不同和公寓楼自身特点,将全校的学生公寓按楼幢划分成若干网格,由学校宿管中心统筹,后勤和保卫部门配合进行管理。每单独一栋楼为一网格,每个网格下设立一级网格长、二级网格长和三级网格长,每三到五个网格组成一个片区,设片区长。片区长由宿管中心人员担任,一、二级网格长由辅导员担任,学生担任三级网格长。网格划分思路:在每一一级网格内,将10-15个宿舍划分为一三级网格,每8―12个三级网格组成一二级网格,每个一级网格分别安排后勤和保卫部门人员负责联系。通过网格的建设,明确责任,将公寓管理的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三、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管理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一)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依托网格层级划分,逐层实现信息传递和收集。由最小网格单元的各寝室提出需求或服务请求,反到三级网格长或二级网格长,再有二级网格长将信息进行整理后反馈给一级网格长,最终由一级网格长向学校宿管中心反馈,各级网格长是信息反馈和传达及公寓管理的关键节点,要求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各寝室所提出的建议、要求等汇总后反馈并将学校或者公寓内相关信息及时快速传播。作为各级网格长还需全面的掌握所管辖网格学生的信息,包括寝室数量、人员、有无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等等,并做好信息的及时跟新。各级网格长对于在公寓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在权限范围内的及时处理并汇报。
(二)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管理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的顺利进行,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建设需要有队伍、物质及制度的保障:
1.队伍保障,首先,强化角色定位,突出各级网格长综合管理服务作用。其次,制定三级网格长队伍的选拔制度,保证学生组织和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和威信,同时还要制定好网格管理队伍的换届制度,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2.物质保障,公寓社区内的基础设施要完备,比如公共活动室,会议室,心理沟通室等便于学生与公寓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3.制度保障,为了保障网格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和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对各管理网格的职责进行明确,制定网格管理的片区长职责、网格长职责和寝室长职责,规范日常检查和走访工作,实现分片包干、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格局,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的公寓管理规范和标准。并且需要打破二级学院管理概念,实现大学校管理体系,实现统一统筹安排。
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关系重大,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难点。做实、做细、做好,学生公寓安全工作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更关系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学校必须不断加强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好学生公寓的安全,为广大学生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黄飞凯. 高校学生公寓网格化管理研究[J].企业研究,2013年10月
篇5
现行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多为90后,他们正处于意气风发的年龄段,对各种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但是,这些青春期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社会实践经验匮乏,就会对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难以判断是非。出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安全考虑,就需要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等职业院校要将安全教育计划制定出来
高等职业院校要提高安全管理教育效率,就要按照相关的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为了确保安全教育工作有效展开,就要将安全教育计划制定出来,安全教育内容要全方面覆盖,包括社会学、哲学、法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等[1]。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到教育时间的有限性,科学合理地安排教育管理计划,以提高安全教育效率。高等职业院校要确保安全教育发挥时效性,还要建立考评机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授课内容之后,还要采用考试、考核的方式对安全教育效果进行考评,以提高学生对安全管理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高等职业院校要将安全教育的立体化网络格局构建起来
高等职业院校要将安全教育的立体化网络格局构建起来,就要形成两个管理网络,其一为以院校的领导为主要负责人,将安全教育的责任落实到保卫部门、院系、辅导员、寝室长。工作层层落实,形成网络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其二是基于校园网建立起来的安全宣传教育体系,特别是学校的专题网站,承担着安全教育的功能[2]。在进行安全教育信息传递的时候,要做到安全教育形式丰富,诸如图片信息、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等等,都可以作为安全教育信息的传播形式,同时,还要注重安全教育活动多样化,以提高对学生的新引力。比如,在对学生设施安全教育的时候,要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所熟悉的事情作为案例,围绕着安全教育内容进行描述,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说服力。在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要将教育重点内容突出,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差别化教育。安全教育中所涵盖的重点内容包括人身伤害、违法犯罪、损坏财物等等,特别是对心理市场的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就要重视学生的特殊性,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三、高等职业院校的安全教育要具有可操作性
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要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够发挥实效性。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单位是学校保卫部门、学院和班级。要确保安全教育落实到位,就要针对安全教育给予高度重视,诸如,落实岗位责任、对学生定期地进行安全指导、将考核内容量化为指标进行考核评定,安全教育还要接受监督,可以确保安全教育工作有序展开。此外,根据具体的安全教育需要将管理规范制定出来是非常必要的,形成制度,以作为日常安全教育主要依据。将安全教育的考核体系构建起来,就要做到综合性考核结合独立考核展开。建立学生安全教育激励机制,以使安全教育切合实际。
四、让学生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
校园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学校安全管理人员以及教师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需要学生积极地配合安全教育工作。为了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提高安全管理效率,而且还可以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安全教育管理人人有责。基于此,学生就会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有所了解,通过与同学进行交流,就可以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得到更多学生的支持和理解[3]。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群体中如果有突发事件,在学生的参与下会及时解决,就可以将因此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学校的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还可以起到育人的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安全意识相应地增强。
五、将安全教育管理纳入到教学教材内容中
在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安全管理中,将管理内容融入到教材内容中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所编写的安全教育内容要实用且趣味性极强,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时候,就会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并掌握一些逃生的技巧或者防范危险的技巧,以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让学生不仅提高安全意识,而且还具备防御受到伤害的能力,有助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文胜.高职院校务必加强学生的“大安全”观教育[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0):213—214.
[2]徐学钢,谢鹏.从失联事件看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管理,2015(13):146—147.
篇6
中小学生乘车安全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末,全县共有专业客运企业12家,二级客运站1家,三级客运站1家,四级客运站4家,拥有营运客车259辆5405座,开通各类班线112条,其中省际17条,拥有营运客车29辆678座;市际6条,拥有营运客车9辆280座;县际15条,拥有营运客车43辆1092座;县内74条,拥有营运客车174辆3229座。
据调查,随着农村校网布局的调整,农村撤并了部分中小学校,一部分的学生家庭为支持子女的学业,举家搬迁,租住学校附近;另一部分学生基本上通过以下方式上下学:一是客运班车,班次正常的,乘坐客车上学;二是路途较近的,走路上下学;三是学生家长与“面的”车主约定,包租“面的”上、下学;四乘坐其他车辆上学(如农用车、摩托车、三轮车等车辆)。干线公路沿线的学生基本能乘坐客运班车正常上下学,但短途支线特别是偏远乡村周末学生放学,客车超载严重及乘坐“三无”车辆的现时有发生。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小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段集中,产生了客观上乘车难的问题。全县现有普通中学25所(其中城关6所,乡(镇)19所),在校中学生19109人(住宿生7286人),其中初中生13017人,高中生6092人,小学70所(其中城关5所,乡(镇)、村65所),在校生20765人。除育才学校配备两辆校车接送城关的学生外,其它的学校均无校车专门接送。根据教育部门统计的数据,单单需要一周一次接送的学生数量大约有5000多人,在同一时间段内即使投入全县所有的客运车辆也难以解决。二是部分学生与家长安全意识淡薄,贪图便宜,固定包租小货车、小“面的”等非法营运车辆上学。三是放学高峰时间,小货车、农用车、小“面的”、甚至“三无”车辆密集学校周边,利用时间差抢运学生,造成学校说无车可乘,而客运企业却认为无生源可运的局面。如柳峰中心校,原本客运企业每周五派车接送3趟,但从200年下半年开始,只需单程运送。四是部分康庄公路未经通车验收,造成客运班车无法进入,从而给“黑车”有机可乘。
针对上述情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乘车安全,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考虑配备校车用于接送学生,以解决中小学生无专车接送而带来的诸多安全问题。
二、建议学校在确保完成规定教学活动时间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学生上下学时间,以错时、错日、错班级等方式放学、放假,分散学生流,以减轻客运班车的运输压力,避免超载现象发生,确保运输安全有序。
三、建议学校按实际需求量与客运企业签订运输协议,制订学生接送方案。客运企业配合学校制订的乘车方案,学校应明确学生人数、接送时间,客运企业合理安排运力,增开周末班次,轮回加班接送学生,校方指派专人负责组织学生统一乘车。据了解,司前民族小学和新城小学已按此方法操作,效果可鉴。校方与企业签订运输协议,由学生统一购置乘车月票,学校组织学生排队编号上车,维护上车秩序,既保障学生运输又防止学生接送车超载现象的发生。
四、建议学校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家长拒乘“三无”车辆、超载车辆和拖拉机、三轮车、摩托车等“黑车”。这些“黑车”大部分属于当地村民自有,即使被查扣,都说是同村亲戚,没有以营利为目的,造成取证难,给我们打击增加了难度。因此,在这里我们也呼吁学校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对乘坐非法营运车辆带来的危害多做宣传,引导学生不乘坐没有安全保障的“黑车”,使这些车辆失去生存的空间。同时建议相关单位对学校周边的车辆和驾驶人开展大排查、大整顿,各部门协同作战,强化路面监控,杜绝“三无”车辆及不符合驾驶条件的人参与学生运输。
五、建议政府对学生运输车辆给予政策性补贴。我县是个山区县,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劳务输出,农村常住人口越来越少,农村客流受季节性和时段性影响,高峰时运力不足,而平时运力过剩,实载率偏低,经营者投入大、效益低,客运市场非常疲软,加上油价高涨,修理费用等经营成本的提高,客运经营者虽有承诺完成指令性的学生运输任务,但经营的微利甚至无利致使投向农村客运和学生运输的运力量少、质次、超员成为必然。建议县政府出台学生运输运输车辆补贴政策,对乡、镇中小学学生接送客运车辆,给予每车每公里3元的单程补贴。
六、建议学校在碰到台风等紧急事件时,不能突然停课,造成大量学生集中返乡。如因气候条件恶劣必须停课的,请教育部门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错时、错线的组织学生乘车返乡,以免学生拥堵在公路上或站场内,造成安全隐患,给交通运输带来压力。如台风来临之前,教育部门突然宣布我县中、小学校下午停课,停课后大量学生返乡,客运站人满为患,尽管交通部门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但由于事发突然,加上台风期间原本运力不足,造成站场秩序混乱,往往一辆中巴车刚进站还未停稳,学生就随车紧奔、一拥而上,有些甚至爬窗而入,不利 于学生安全乘车,存在重大隐患。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社会化日益明显,各种商业性质的商店、饭店、网吧等遍布校园及周边地区,校园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教育园区。大学生的安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校教学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是确保学校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更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安全教育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应与高校的一切教育活动相联系,应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治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但安全教育又有其自身特色和特定内容。从安全防范角度讲,大学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人身安全
人身安全是指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尊严依法不受侵害、不临危险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不法侵害、自然灾害、自伤自残等事件都会伤害身体甚至剥夺生命。在任何情况下,大学生都要把人身安全作为安全的最高原则。
(二)财产安全
近年来,侵财案件的发生不仅使学生遭受物质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带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减少侵财案的发生。要求学习反盗窃、反诈骗、反敲诈勒索等方面的内容。
(三)消防安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校园内人员密度相应增大,消防重点部位不断增多,消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要学习消防安全知识,自觉遵守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的本领。
(四)食品安全
在大学的周边以及校园内,由于许多大学生缺乏食品安全的知识,一旦食用了一些有问题的食品,便可能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习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五)交通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大量增加,大学生遭遇的交通安全事故呈增长趋势。要防范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从而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交通意识。
(六)心理安全
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在这个阶段,个体的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遇到小小的挫折就可能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离校出走、自杀等行为。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七)社交安全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之间及大学生与其他人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过程的心理发展阶段,有迫切的社交要求。但是,由于一些同学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思想比较单纯,轻易地相信别人;所以,大学生要学习交友聚会、社团活动和公共活动等有关社交安全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八)网络安全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上网的人越来越多,由于网络有强大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之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很多大学生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容易被不良信息侵蚀思想精神或遭受人身财产的损害。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也是当今高校安全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九)求职安全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许多刚走出校门或还没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陷阱诱使大学生求职上当,导致求职受骗现象屡屡发生,严重的还危及生命安全。学校应加强毕业生的求职安全教育,增强求职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十)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大学生必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学习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十一)预防犯罪
随着近年来学校规模扩大、人员增多、校园开放,大学生违法违规现象呈上升态势,大学校园的安全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有效地遏制犯罪,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有关法律法规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和主要类型,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遵纪守法的道德观念和自觉性。
篇8
论文摘要:高校侵犯学生权利主要有侵犯学生的民主管理权、侵犯学生的名誉权和隐私权、侵犯学生的申诉权、侵犯学生公正评价权、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等几种类型。高校在管理过程中之所以屡屡侵犯学生权利,是因为群体社会心理的强势影响、组织体行为的自利化倾向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
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发生冲突的情况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学生状告母校侵权的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这与依法治校、建立和谐校园的要求不相符合,因此,依托典型案例,分析高校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的类型及其成因,对完善高等教育法律体系,保证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具有基础性意义。
一、若干典型案例的案情介绍
案例1: 1998年6月,北京科技大学拒绝给该校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1994级学生田永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理由是田永在19%年2月的考试中作弊而被学校取消了学籍。1999年初,田永在交涉未果的情况下将学校告上法庭。法院经过审理认定,学校虽然取消了田永的学籍,但并未真正执行,另外学校的规定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也有一定程度的不符,因此判决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向田永颁发毕业证书。
案例2: 1996年初,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刘燕文的博士论文通过答辩和系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批后,报请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北京大学认为赞成票未过半数,决定不授予刘燕文博士学位,只授予其博士结业证书。刘一直多方反映,未果。1999年9月24日刘燕文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将北京大学推上被告席。1999年11月12日和1999年12月17日法院两次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并于最后一次开庭中宣判北京大学败诉:撤销北京大学不授予刘燕文博士学位的决定,责令北京大学重新审查并作决定,责令北京大学在判决生效后两个月内向刘燕文颁发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案例3 : 2002年10月初,重庆某院大二女生李静(化名)突感腹痛去校医院治疗,经诊断是宫外孕,于10月9日做了手术。学校依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及该校《学生违纪处罚条例》等相关规定,给予两名当事学生勒令退学的处分。两名学生不服学校的处分,以“定性错误、于法无据”为由,将母校重庆某学院告上法庭,要求学校撤销作出的勒令退学的行政处分决定。2003年11月初,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一审作出行政裁定,此案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并驳回李静、张军(均为化名)要求重庆某学院撤销处分决定的起诉。
案例4 :2004年12月,四川某高校两名学生在教室接吻被教室监控设备拍下,学校勒令当事学生退学,学生不服将学校告上法庭。在成都开庭。经过一年的起诉、驳回、上诉后,于2005年12月5日两位学生接到终审败诉的判决。
二、高校侵犯学生权利的类型化:基于上述案例的透视
通过以上案例的透视,笔者认为,高校管理中主要侵犯了学生以下几种类型的权利:
(一)侵犯学生的民主管理权
一般来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具有双重性。就民事法律关系而言,学校在利用其设施设备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和生活服务时,与学生之间往往形成服务合同关系,双方当事人处于平等地位,学生有权参与管理,并有权就履约具体事项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要求。就行政法律关系而言,学校依法享有对学生的管理权,但学校在做出事关学生权益的重大决定时,应当征求学生意见,让其参与其中。可见,无论是民事法律关系,还是行政法律关系,参与学校管理应是学生的一项重要权利,因此,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机制,确保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维护自身权益。然而,综观我国的高校管理实践,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民主管理权难以行使。例如上述案例2中,刘燕文对决定其一生命运的博士学位的授予过程的决策程序一无所知;上述案例4中,学校在制定相关影响学生具体权利的规章制度时,学生没有丝毫的话语权。
(二)侵犯学生的名誉权、隐私权
任何自然人都依法享有名誉不受侵害的权利。由于学生的名誉关系到其在学校的地位、人格尊严以及老师和同学对其信赖程度,故法律对学生的名誉权的保护更加严格。譬如,我国司法实践对涉及学生隐私、名誉的案件,一般实行不公开审判制度。然而,我国部分高校在管理工作中,常常不加区别地对学生的各类处分决定随意地公开张贴,往往构成对学生名誉权的侵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隐私权主要是对个人信息与生活情报的控制保密权。美国早在1974年就通过了《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法案》,强化学生的隐私权利,限制学校和其他各类人员随意接触学生个人档案资料。但我国对学生隐私权重视不够,高校管理中侵犯该类型权利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在案例3和案例4中,学校在作出决定时,没有考虑其行为是否会侵犯学生的权利,完全无视学生作为权利主体享有隐私权。许多高校为了以较低的成本有效地管理学生,督促其遵守校纪校规,态意拍摄学生随地吐痰、勾肩搭背、恋爱亲热的录像并公开曝光。而这些拍摄既没有法律法规的授权,又没有征得学生的同意,无疑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三)侵犯学生的申诉权
申诉权是高校学生享有的一项基本的程序性权利。《教育法》提出了要建立学生申诉制度,但并未就申诉制度的具体问题,如学生申诉的范围、内容、接受申诉的部门、申诉的程序、期限和时效等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这就使得学生申诉权仅仅成为了一项“宣誓性权利”,并未在高校管理实践中得以落实。例如,在上述案例2中,刘燕文在不被授予博士学位后多次向学校申诉,但是校方各部门推三阻四,一直没有具体部门负责。
(四)侵犯学生公正评价权
所谓学生公正评价权,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有要求教师、学校对自己的学业成绩和品行进行公正评价并客观真实地记录在成绩档案中,在完成相应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从现有的学生诉母校的案件看,学校对学生该权利的侵犯主要是不颁发学位证书,如在案例1中和案例2中,田永和刘燕文提起诉讼的目的,其实就是要求校方对其作出公正评价,要求校方解释为何自己在按照学校规定修完相应学业后却不能被授予相应的学业证书或学位证书。 (五)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受教育主体公平、公正地享有各种类型和各种形式教育的权利。《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第9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然而,在高校的管理实践中,由于高校管理过程中的种种失范行为,学生往往被剥夺了原本依法应当享有的受教育权。例如,上述案例3和案例4中,学校依据与上位法律法规相冲突的校纪校规作出了开除学生学籍的决定。在我国,学生的学籍实质上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身份的认可,无学籍实际上就是没有官方认可的受过教育的经历,因而,在高校管理中以非法的方式剥夺学生的学籍是对大学生受教育权的严重侵犯。
三、高校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的成因分析
笔者认为,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屡屡侵犯学生权利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群体社会心理的强势影响
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叽臼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群体社会心理的存在会对群体中个体的行为产生持续的影响,人们的行为通常会不自觉的依附于社会群体心理。自古以来,中国一直十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与主体地位,“师道尊严”神圣不可冒犯,教师在管理学生过程中享有绝对的权威,故社会普遍存在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专制”的心理倾向;此外,社会心理还认为,学校对学生的严厉管教(甚至包括适当的体罚)是对学生有益的行为,是更好地把学生培育成才的良好途径。由此可见,高校在管理学生工作中,漠视学生权利,侵犯学生正当权益的行为,有时在社会心理层面反而得到了有力的支撑。
(二)组织体行为的自利化倾向
根据经济学原理,群体性组织存在的根本动力就在于把分散个体的交易成本内部化,从而提高组织体整体的运作效率。因此,组织体提高效率的根本之道在于内部交易采用命令规则,而非谈判规则。高校作为一个群体性组织体,具有追求管理成本最低化的内在冲动,乐意遵循组织体自身的存在规则,热衷于运用命令式的管理方式。据此可知,正是由于组织体行为的这种自利化的驱动力,使得高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滥用其享有的行政管理权力采用“家长式”的管理方式,致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侵犯。
(三)高校管理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
高校管理工作中,屡屡发生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失范行为,除了与上述社会心理及组织体行为的自利化倾向有关外,还与高校管理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不无关联。
第一,教育法律法规的缺失、滞后,高校规章与上位法相抵触,致使学生的合法权益的保障于法无据。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法规稀少,内容单薄,程序性规范少,可操作性差。如《高等教育法》从本质上属于宣言性立法,条文多为原则性的规范,学生应享有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高校规章与上位的法律法规相抵触。高校行政法律关系可分为内部行政关系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两种,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应属高校自治权的范畴,尽量避免司法权的介人,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应适用“法律保留原则”,即高校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凡涉及学生基本权利的“重要事项”,不可由校方擅作决定,往往由立法者通过立法加以规定。对于涉及学生权利的“重要事项”,高校可以制定规章将法律规定加以具体化,便于实施,但不得与上位的法律规定相抵触。然而,综观高校的规章制度,不难发现存在着为数不少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章制度。如在案例1中,北京科技大学给予田永退学处理,并不颁发“两证”的处理决定,就是根据该校制定的《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的规定所做出的,此相关规定与原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有关内容相抵触。
第二,高校管理权缺乏正当程序的约束,其频繁被滥用,致使学生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侵害。正当程序是法治理念中的重要内容,没有正当程序,受教育者在学校中的“机会均等”就难以实现,其合法的“请求权”、正当的“选择权”、合理的“知情权”就难以得到保障和维护。从上述几个典型的学生状告高校侵权诉讼案来看,缺乏正当程序或存在程序瑕疵,
篇9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公寓管理问题;和谐校园
高校学生个体的自我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之密切接触的群体的发展水平,而公寓群体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个群体。高校学生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公寓里度过的,和校园、教室等公众场所相对比来说,公寓是高校学生逗留最久的私人场所,这里较少有语言行为的顾忌,他们的言行更多地倾向于真实的展现。
一、高校公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公寓成员之间的问题。调查研究显示高校学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妥,很容易造成意想不到的局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①生活习惯不同。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家所处的省份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比如大家的作息时间不一致,这在无意之中造成相互影响,久而久之心里会产生一定的隔阂,影响公寓内部的关系。②缺乏相互沟通。公寓内部成员出现一点小意见、小分歧,如果大家以诚相待,相互沟通,那么这点分歧或矛盾就可能随之烟消云散了。但有些学生由于面子问题,不肯主动向同学表明自己的想法或者一直以自己为中心,不为他人考虑,不肯道歉,很容易使隔阂越来越大,怨恨越来越深。③不注重生活细节。现在很多高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养成了随心所欲的性格,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而进入大学后,住进了公寓,每个屋子里都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人,原先那种不注重生活细节的情况就可能遭致他人的不满,时间一长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内部人员关系就会更加紧张。
2.公寓环境。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就是学生公寓。调查数据表明,高校学生每天在公寓的时间超过10小时。公寓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公寓环境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①安全意识薄弱。吸烟、喝酒、违章用电是公寓文明的“三大天敌”。②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调查发现,在公寓内学习的少,睡觉、娱乐、聊天的多。漫长的应试教育给学生培养出了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缺乏自主学习的想法,而高校就是一个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地方,不再有高中那样严格管理的老师看管着,一些学生便放松了自己,要么在公寓里睡懒觉,要么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些因素会导致学生人际关系受阻,情感世界淡漠、学习成绩下滑,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3.公寓自身条件。①硬件基础设施存在一些不足。功能定位的单一导致学生公寓的生活设施也不够完备,单调的生活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需要。就目前大多数高校而言,生活区基本上没有锻炼的场所和娱乐设施,就连热水供应设施也不能满足学生们日常生活便利的要求。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有待改进。据调查学生对学院的后勤管理服务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如宿舍故障报修后,不能及时进行维修,就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不能进行正常的作息时间;清洁人员每天用拖把擦洗楼道都是在早上,正是学生下楼、上课高峰时期,地面潮湿易滑,学生容易摔倒,而且还会给刚清扫干净的地面踩上很多脚印;限制用电时间,导致很多学生需要温习功课不能满足照明需要。
二、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措施
1.强化安全理念
强化安全理念,既要注重对“物”的管理,也要注重对“人”的保护。在工作当中要不断加强公寓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从思想道德和职业技能两个方面着手,提高公寓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品质和服务意识,改变对工作只是“看好门”的认识,在确保学生在公寓里财产安全的前提上,注重对学生的关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避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强化安全理念,既要注重化解矛盾,又要注重防患未然。在下课后,学生们有大量的时间待在公寓里,长期生活、学习在一起,不免会有各种摩擦,如果不及时采取合适的方式解决,很容易使矛盾激化,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的公寓安全管理人员要经常主动深入到学生当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情化、人性化的服务,建立良好沟通的桥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有的放矢,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强化安全理念,既要注重学生公寓的安全,又要注重校园稳定。学生公寓安全与校园稳定息息相关,没有良好的校园稳定局面,学生思想不稳定,会导致学生公寓内的不稳定;同时,没有安全的学生公寓环境,校园稳定也将成为空谈,因此要看到两者的内在联系,维护好学生公寓及校园的稳定。
2.多方协作,齐抓共管
公寓管理部门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应加强与学校安全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有效协作和配合。由于公寓内学生人数众多,基本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年级,公寓安全管理人员很难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往往因为不能及时掌握一手信息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为了改变以往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孤军作战的局面,应主动和各部门联系,加强沟通,共同完善和健全学生公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服务的优质化、管理的规范化、约束的有效化,一起为创建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而努力。
3.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1)强化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认识决定行为,行为导致效果,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着行为的高度。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对加强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执行和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积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生活气氛,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增进学生间的友谊,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从而促进和谐平安校园工作的建设。
篇10
关键词:学生公寓;火灾预防;火灾处理;四不放过
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高校扩招,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尚未跟上,学生公寓人员密度大,信息量大、管理复杂。大学期间正是学生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过程,自我约束能力不足、纪律性不强,虽然入学即进行安全教育、但总有同学没有认真接受、火灾风险意识不够强,一旦发生火情,难免慌乱,逃生能力不强,很容易造成严重伤亡。学生公寓的火灾预防工作与学生密切相关,事关数百万家庭的幸福,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火灾事故,确保学生安全的学校生活是决不能忽视的工作。
一、高校学生公寓火灾事故的处理
遇到学生宿舍火情,要及时扑救并进行人员疏散,对火灾事故的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师生员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处理学生公寓火灾事故,首先要把事故原因分析清楚,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不能敷衍了事,不能在尚未找到事故主要原因时就轻易下结论,也不能把次要原因当成真正原因,未找到真正原因决不轻易放过,直至找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并搞清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才算达到事故原因分析的目的。
处理学生公寓火灾事故,对事故责任者要严格按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处理学生公寓火灾事故,不能认为原因分析清楚了,有关人员也处理了就算完成任务了,还必须使事故责任者和广大师生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所造成的危害,本着举一反三的原则,深刻认识到火灾预防的重要性,使大家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受到教育,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更加重视火灾预防工作。
处理学生公寓火灾事故,必须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在对火灾事故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处理的同时,提出防止相同或类似事故发生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督促实施。只有这样,才算达到了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最终目的。
二、高校学生公寓火灾事故的预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能等发生火灾事故以后再进行处理整改。借鉴我国学生公寓火灾的经验教训,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做好火灾预防工作,对火灾隐患也应“四不放过”,要有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不仅要做到查清原因、处理责任人、落实整改措施,更重要的是要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做好火灾事故的预防工作。
预防学生公寓火灾事故事,必须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学习事故通报,定期对火灾隐患进行排查,对造成火灾隐患的原因不查清不放过。各职能部门要对照本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狠抓制度的落实。人员隐患主要有各级主管对学生公寓防火的重视不够,使消防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能力不够,没有接受消防培训,对消防安全管理缺乏认识;学生消防安全意识不强,违章使用电器、使用不合格电器。环境的隐患主要有公寓本身的建筑结构不合理、气线路不合理、消防设施不健全、消防通道等外部环境有问题等方面。
预防学生公寓火灾事故事,对火灾隐患的责任人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高校应建立定期检查评议制度,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以及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认真贯彻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主管者肩上,做到职责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安全防火责任人并非只有实际工作落实人员,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同样是安全防火责任人,检查过程中更要对规章制度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并落实整改责任人,尤其是对工作量和酬金制度的检查,并将消防工作的好坏与奖金挂钩,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每个人的消防工作积极性,认真履行消防工作职责。
预防学生公寓火灾事故事,要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广大师生员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消防安全知识的匮乏是酿成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高校应把消防宣传教育作为防火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定期开展疏散演习,普及消防知识,培养师生的火灾风险防范意识。对违章行为要及时通报,进行处理,违章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通过进行安全教育,可促使师生员工具备良好的防火意识,减少因疏忽或过失造成火灾事故。
预防学生公寓火灾事故事,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要立足本单位实际情况,结合火灾隐患的整改,制定本单位的防范措施,并将措施责任到人,落实到位。通过学习通报,对公寓学生行为、环境、用电、消防设施的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分析,能解决的自行整改,需要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报相关管理部门备案,由相关管理部门协调责任部门整改。要及时总结教训及存在的问题,整治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总之,我们应当坚信学生公寓的火灾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对待任何安全事故、违章行为、安全隐患等不安全事件,都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接受教训,举一反三,防微杜渐,决不能在自己发生事故后才引起重视,而对别人出的事故不引以为戒,只有这样才能预防与避免学生公寓火灾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 许进刚. 浅谈高校学生宿舍的火灾成因与预防[J].湖南农机,2011,38(1):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