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成果范文
时间:2023-06-25 17:1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项目管理成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管理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传统的管理过程是彼此分裂的,这种分裂性的管理过程严重影响着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性和有效性。如今,为了全面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有效性和效率性,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全过程管理。
一、全过程管理的相关概述
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管理是从整个过程的层面切入的,主要关注的是在管理过程中有无增值,为了能够确保全过程管理的不断发展和优化,形成了一套“认识过程、建立过程、运作过程和优化过程”的完整体系,并且在这一完整体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个“再认识过程”的新循环。全过程管理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全过程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过程和建立过程模型中,还应该从过程管理的角度进行运作和优化,最终保证实现过程增值。
二、目标管理与全过程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概念及其缺陷
项目工程管理中的目标管理主要是指项目从投资决策考试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从而实现项目。从目标管理的概念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它的目的就是要取得高效益。目标管理在工程项目中进行实际运用的时候,主要步骤是目标的设定、过程管理和总结评估,在这三个步骤实施的同时也要配置相应的控制方法。控制作为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一般是指项目管理人员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按照计划标准来衡量所取得的成果,纠正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错误,从而实现项目目标的管理过程。
虽然一直以来工程项目的基本管理方法是目标管理,但是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工程项目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目标管理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对于工程项目中管理活动出现的各种问题都难以解决,并且目标管理制度本身也存在较大的缺陷。从目标管理的三个步骤来看,首先目标的设定存在很大问题,因为在项目还没有开始之前就要求制定完整并科学的目标,而制定这一目标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的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其次,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目标是早已被批准的,但是总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必须变更目标,这时候无论做怎样的选择和决定都会对整个工程项目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最后,在大多数工程项目管理中,人们注重的基本上都是短期目标,对于长期目标却给予忽视,这就容易导致工程项目的短期行为,对于过程增值却很少考虑。
(二)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目标管理存在明显的缺陷,全过程管理方法便顺利登上平台,因为全过程管理方法是适应精细化管理理念而产生的,也是适应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要求的科学方法。具体来说,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步骤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设计、项目的招投标阶段、项目的实施与审查和项目的竣工评价。
首先,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在整个工程运作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是控制整个工程从运行、实施到完成的核心,在规划过程中可以首先设定初级目标,通过讨论对初级目标进行不断优化和筛选,并且对于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条件可以进行全面的预算,从而控制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其次,在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可以对项目进行设计和进行建设准备,项目招投标作为工程项目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阶段,通过招投标可以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从而保证工程项目实施的安全性;第三,作为项目整体规划和设计方案实现关键阶段的项目的实施与审查在全过程管理中得到了极大的重视,由于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中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因此应对项目目标的动态进行控制;最后,项目的竣工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工程项目投资全过程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控制整个工程造价的重要保障,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可以检查建设项目实际形成生产能力和效益,可以避免项目建成后继续消耗建设费用等。
三、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识别与建立
(一)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范围
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范围的确定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分别是纵向方面、横向方面和 工程项目建设中全过程管理的模型。
首先,从纵向方面来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包括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由图我们可以知道,工程项目纵向全过程管理的范围。
如图2:
其次,从横向方面来看,工程项目的项目与项目之间并不是完全相离的,通过全过程的管理,可以避免对全过程范围之外的工作的过多影响,可以减少项目建设中不必要的混乱。
最后,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项目参与方较多,每个参与方都有其内部的全过程管理模型。
(二)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模型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之所以全过程管理能够替代目标管理成为主要的管理方法,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因为目标管理方法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过程模型,而全过程管理方法具备相应的管理过程模型。全过程管理方法中的两个主要的管理模型都适应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要求。
1.增值链模型
增值链模型主要是用于定义工程项目管理中高层次的工作流。用增值链模型表示的工作流能够表示出整个过程的结果,并可以直接用于表示过程的上游气源和下游方向,其实就是体现价值增长的过程,在增值链模型中,每个节点都是增值节点,所谓的增值节点,实质上就是能够达到各户要求的活动。这些增值节点一般由“计划―实施―控制―竣工”组成。图3就是项目管理中全过程管理的增值链模型。
这种管理模型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清楚的表示出工程项目管理核心工作任务的输出与输入和最终结果,对工程管理者把握管理方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事件触发链模型
事件触发链模型主要是用于描述事件所引发的功能、功能的事件、作为功能的结果的事件,以及事件与功能的逻辑管理。
在增值链模型中的结果需要通过一连串的事件组成,而事件触发链模型就是对这些事件的描述。其中的事件或许是增值链中的某一个独立的环节,或许是很多环节的组合。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这种模型是一种常用模型,主要用在事务和突发事件的安排和处理方法上。
如图4是相对典型的事件触发链模型: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传统的目标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为了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性和有效性,必须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国际工程;多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急剧增加,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快速增加的工作量和业务复杂程度。尤其是目前多个项目并行运作时,多部门重复劳动、流程权责不清、文档管理混乱、日程安排冲突,都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项目的不可控性和风险。而且目前这些问题随着公司的发展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已经被大家提到急需解决的日程上来了。而将企业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提升到信息化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有效手段。
1公司概况及多项目管理的特点
1.1公司概况
本公司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现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某大型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是我国建材行业实力较强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建材及建材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身,主营进出口贸易、工程总承包、设备招标以及国际知名产品总等业务。其海外项目市场主要覆盖: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市场。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发展最为迅速的主营业务是国外工程总承包,其年营业收入占公司全年营业收入比例超过80%,但随着海外市场的迅速扩大,公司常常面临需要同时承接多个跨地域项目的情况,这既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公司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对多项目并行运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诸如:
(1)项目组内部、各个项目组间、项目部与公司间信息沟通效率低下。
(2)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困难。
(3)公司多项目间的协同度不高,项目经理间的资源争夺严重。
针对以上公司所面临的信息沟通效率低下、项目经理间协同度问题等,本报告希望能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项目实施质量,降低项目成本,提高资源共享,降低项目风险,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1.2多项目管理的特点
针对于项目型企业来说,就信息化管理方面,多项目管理至少涉及到以下几个特点:
1)、项目信息复杂性:从内部环境来说,各项目间,单个项目内部,以及项目组与公司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从外部环境来说,有项目组与用户的信息交流,还有与其它第三方的信息沟通。另外,信息传递的渠道和方式也是多样的,包括电话、传真、EMAIL、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
2)、组织的整合性:一般单个项目管理中,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员相互沟通少,沟通效率和有效性较低。而多项目管理中,项目组中各项目小组成员在统一的合作体中工作,技术、知识、信息共享程度较高,易形成和强化统一的合作观念,沟通效率和有效性较高。
2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2.1 信息化管理要求的提出
信息化管理是公司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自己提出来的要求,大家都意识到了只能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才能管理好我们的日常工作和业务。其优势至少能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解决现有工作中已暴露出来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公司形象和抗风险能力,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潮流。
2.2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要想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单从客观方面进行调整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一些配套设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完善,只有从软硬件上都满足了条件,才能实现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公司要想能够尽快适应新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还需要做好至少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公司配套管理制度的建设,只有在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的支持下,整个项目组成员才能够团结协作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努力工作,这一方面,可以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做人力资源相关的绩效管理方面的工作,整理出一些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便可付诸实施;
(2)加强项目经理及项目组其他成员的培训工作,不仅仅是业务能力的培训,还有员工心理素质的培训、适应能力的培训等等。
(3)加快基础数据库、标准库和知识库的建设,为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信息化管理打好基础,各部门基于信息系统开展业务联系,同时和必要的原有联系同步运转,这样可以简化部分工作流程,合并重复工作,减少管理任务冲突,且能够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进而减少任务延迟的人为因素,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3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基于以上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公司开始着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定为:
以成熟的IT技术,结合企业的管理习惯,建设一套管理先进、技术成熟、满足我公司业务需求的,连结各业务及管理部门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把公司业务、日常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管理水平,加强数据和信息共享,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提供支持,从而引导并全面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
通过3年时间的建设,基本完成了协同办公、公文流转、信息共享、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等涵盖公司所有业务和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从企业组织架构上引入了信息管理中心,主要是为企业的运营提供支持,主要包括了为基层执行人员使用的事物处理系统也就是OA;还包括了为中层管理人员使用的MIS系统,加快中层管理人员对信息的了解和处理问题的速度,减少中间层级的信息传递;此外更重要的是包括了为决策层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的CAS系统。采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大好处是信息交流顺畅,信息的交流不再受中间环节的干扰,员工可以越过界线与级别去寻找他所需要的东西而感觉不到他们是在破坏组织协议。这种方式能使各个部门、上下级等真正的达到项目的协同管理。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的网络制,各个部门产生、使用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可以优越于现有的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处理问题;为项目管理中心实现了实时的监控和了解各个项目的情况,并从公司角度去达到多项目协同管理的公司级管理,综合考虑了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综合,达到多项目的成本最小化效果。
2.4信息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组织模式的变革通常有两种比较典型的形式:激进式和渐进式。而对于项目型的公司来说,多项目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性,我们采用的是渐进式的优化调整,没有去进行激进式的变革。而且,是逐步的应用到部分项目中进行效果验证后进行推广。
2011年底,公司在进行年度工作总结时,多个项目经理在年度述职报告中不同程度地提到了预算超支但同时却出现了进度延误的问题,在年度总结会之后,由公司高层、项目经理以及其他部门经理一起组织了专门的项目研讨会研究问题原因并找相应的解决办法。由各参会人员分别阐述其团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梳理出了其中与信息化管理相关的有以下几点:
(1)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各部门协调执行比较困难,且业务处理流程过于复杂;
(2)信息不对称且无法及时共享,信息沟通和传递不及时,导致现场与国内项目组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所作的决策迟缓导致工期延误;
根据以上项目执行中的问题,及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形成决议要求将开发出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到项目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去;
通过做出了一些调整,并且公司从制度上给予项目一些支持,参照原有的项目执行计划在实际的执行进度基础上重新调整了新的执行计划,并且在尽可能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系列的赶工方案,到2012年在公司的半年成本预算执行总结会上,项目最新的进度和费用报表有了明显的改善,项目的执行进度基本赶上了项目初期制定的总的执行计划,费用控制上相比原执行的费用情况也有了较明显的改善。究其主要原因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增强了项目的执行监督控制力度,及时的采取了成本和进度纠偏措施,通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加大了大家项目共享程度,简化了项目业务流程,提高了项目运作的效率。
当然,我们知道,由于项目管理的复杂性,且项目本身的单一不可复制性,我们也不能绝对地认定项目的改进完全是因为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而且对于项目的成功考核标准也很难界定,影响项目的因素太多,有项目经理的水平、团队的整体素质、项目干系人的配合程度等等太多决定因素,而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管理的某一方面所完全决定的。
3结论
针对当前项目型企业多项目同时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多项目管理研究的内在需求,根据多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及与信息化管理的优点和相关理论,对公司现有的多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引入了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中心,也分析了引入信息管理中心在项目管理中的实际效果,此外对于信息化管理需要相应的要求做出了探讨。
研究成果表明:在多项目管理中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使其能有效地解决多项目管理的沟通、信息共享、业务复杂等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增强企业同时承接多个项目的能力。通过本文的研究,信息化管理在多项目管理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可以为具有类似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企业提供多项目管理模式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林晶晶. 企业多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篇3
关键词: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体制成本
Abstract: The project is the window of the construction corporate image, the cradle of talent training, the source of enterprise benefi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production costs explicit costs and implicit cost undertook.
Key words: direct cost indirect cost; system cost;
中图分类号: TU7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一、对显性成本的分析1.提高显性成本中直接成本的效益。在这些可以在施工预算中计算出来的成本中,即在整体工程项目的显性成本中,我们可以将在整体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消耗的费用用在构成工程实体上,或者有助于这个工程项目实体形成上的费用称为直接成本。因为它可以直接被会计计入工程对象的费用,并可以在核算中反映记录,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可以看出哪一项费用可以缩减,哪一项费用是没有必要的应该省下等。因为对于这个直接成本部分,对于这个工程项目来说,是公司管理者可以控制的,但直接成本相对于其他费用来说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因而对于管理者来说,虽然这部分成本是可以控制的,但也是最难控制的,应被列为企业管理的重点核心部分,同时,应给予高度重视。2.提高显性成本中间接成本的效益。所谓间接效益,就是指不是直接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同时,也不能直接计入工程对象,但可以在会计核算中反映记录的那一部分费用。在整体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中,组织准备中,以及管理施工的整体过程中的费用等都是属于工程项目管理成本中的间接成本。但是,因为这一部分费用不比直接费用那么可以清晰的陈列,并且所占比列较小,包含项目比较杂乱,例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工作人员的办公费,出差费交通费等,但是却有很大的缩减空间,有些不必要的费用可以直接省掉,处理得当就会恰到好处的缩减成本,从而提高效益。二、对隐性成本的分析相对于可以在预算中计算并在会计核算的时候反应记录的显性成本,就有一定程度上的费用不被发现,或者是视而不见,甚至在我们可以时常感觉到它们存在时,又不能轻易的做出确定性的分析,计算,记录等操作,这就是我们说的隐性成本。1.隐性成本中关于体制成本的缩减。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体制比较落后就会使项目的成本升高,这样就会轻易的导致在收益不变成本升高的基础上经济效益下滑。这就直接反应到整体工程项目效益水平的降低。(1)体制成本的缺陷。体制成本主要体现在传统的管理体制,它已经不再适应日以增进的工程项目发展趋势,在不断前进的企业工程管理项目上,显得不再有什么显著作用,而新的管理规律使得传统的管理体制有些格格不入,而市场的竞争力不断迫使传统的工程管理体制发生问题,例如同一个机构却分成很多机构,产生机构重叠,造成成本提升,又由于层次过多,机构重叠,造成的施工队伍逐渐庞大,再者整体的工程项目本就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工程,在逐渐庞大的工程队伍中,由于工人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人员构成相当发杂,真正施工的工人只占有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庞大的队伍中,能够真正带来效益的只占少数,而企业还要负责这些庞大队伍的开销,队伍不断庞大,而工作效益逐渐降低,使得企业的效益受到很大的负面冲击,让工程在整体上延长进度,这有导致整体工程效益的显性成本提升,最终反应到企业工程利润降低。
(2)体制成本的改革。因为工程体制的落后,不适合工程的实施,才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提高工程管理效益水平,可以重新进行相对应工程整体的适合的体制改革,编制适合此次工程的体制,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市场当前的形式,以及此次工程的目标,将原来传统的工程人员简编成适合当前工程的人员分配。将原本庞大的施工队伍中,只占据成本消耗,却不能带来企业工程效益的人员撤离,将真正的施工人才扩增到适合的程度,这样,缩减了庞大的施工队伍的同时,可以缩减成本,又可以提高效率,使得最终的利润大大的增加。又如,企业的工程管理一般都会分成阶级的管理方式,例如一级项目管理,二级项目管理等,因为工程的设置构建分层,会导致每个阶层都有相同的管理部门,造成了部门的重置,部门的叠加不禁会造成人员开销的增加,还会使得工作的过程增加,效率降低,最终使得成本增加,效益降低。所以,我们可以减少相同部门的叠加,适当增加适合工程项目的部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开销,提高效率,最终提高工程管理效益水平。2.隐性成本中关于机制成本的缩减。(1)机制成本的漏洞。多年来,我们着重管理机制的健全,但仍存在着突出性的问题,在用人分配上由于各种“关系”的施压与盘根错节,让一些很有潜质资质的有用人才外流,而靠关系进来享受福利的人员却日益增多,在大家不曾注意的工人阶层,潜藏着一部分相当高的不利成本。再则,即便机制改革的好,但下达到个管理施工阶层却贯彻的不够清晰明了,使得再明智的机制不能真正的给工程带来有利的效益,这样的落实不力让很多劳务用工照顾关系更是空前盛世,腐败猖狂,引起管理混乱,导致工程质量拙劣,会发生多重问题,甚至会出现重大事故,营私舞弊的蔓延,让下发工程的资金不断外流,能够真正应用到工程项目的资金少之又少,使得工程质量令人堪忧,引得整体企业工程成本不断提升,而效率却不增反减,最终让工程延期甚至效益出现负值。
(2)针对机制成本漏洞的改革。面对如此不堪重负的机制体制,我们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将之重整旗鼓。在劳务用工方面,我们不走多层选进人才的方式,而是公正公开的经过筛选,让真正有潜质的工程人员,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工作人员,不贪图利益的工作人员充分融入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缩减不必要的人员劳力,任用有责任心的管理者,将完善的机制改革贯彻实施整体的工程项目以及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及劳务用工。让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积极的执行规章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大家积极的贯彻落实完善机制的前提下,会让整体工程项目处于一个人心振奋的氛围中,这可使得工程项目的效率大大提高,让工程项目的收益日益可观。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就去抓质量问题,这样就使得人员的责任心必须处于一个高度绷紧的状态,若是由于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到位,让工程的材料质量等出现问题后,再去审计追究奖惩,这不仅为企业工程带来极大及严重的负面影响,还会使得机制成本又一次隐形地增加,得不偿失。
三、结束语
篇4
一、国际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和趋势
近代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60年代美国运用CPM和PERT(Crii10alPathMethod;ProgramEvaluationandReviewTechnology)技术,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取得成功后,项目管理开始在全球风靡。而我国对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真正称得上项目管理开始的是利用世行贷款的发电项目——鲁布革水电站,1984年鲁布革水电站在国内首先采用国际招标,实行项目管理,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虽然项目管理的起步时间不同,但就其发展阶段和项目管理特点而言,国内外项目管理包括了大致相同的三种形式。
第一,业主自行管理模式。其特征是业主与设计、施工直接签定合同,业主组成相应机构直接行使对项目的管理。在中国国内这种业主自行管理形式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国内主要的基本建设方式。但是,这种自行管理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在目前国内大型合资石化项目上,中外双方矛盾的焦点集中在项目管理模式上,中方往往坚持自行管理方式,即“指挥部”模式,既是项目的投资主体,又是项目的管理主体。而外方往往坚持采用专业的工程公司作为项目集成管理的主体。
第二,业主委托承包商承包建设模式(即EPC方式)。国内从八十年代中期,在政府部门的干预下起步,组建了具有总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但由于认识和体制方面的多种原因,国内总承包模式依然存在很多争论,远非国内基本建设的主流。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项目建设的主流形式。
第三,业主聘请管理承包商模式(即PMC方式,PROJECTMANAGEMENTCONTRACTOR,项目管理承包商)。即由业主聘请管理承包商作为业主代表或业主的延伸,对项目进行集成化管理。PMC项目管理模式对国际上一些知名工程公司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东西,但就国内建设领域的实践而言还是一个新的管理方式。为了说明这种新模式,借此机会把我们在南海乙烯工程中PMC作一个简单介绍。
近年来,国际上石化项目在建设管理与实践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即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完成以后,业主不是直接委托工程公司对各个建设项目进行总承包,而是按照这样的程序来管理项目。
首先业主委托一家有相当实力的国际工程公司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承包,英文名称叫做ProjectManagementContractor,译成中文就叫做“项目管理承包商”简称为PMC。
其次把项目分成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叫做定义阶段,第二阶段叫做执行阶段。在项目定义阶段,PMC的任务是代表业主对项目的前期阶段进行管理。负责项目建设方案的优化;代表业主或协助业主进行项目融资;对项目风险进行优化管理,分散或减少项目风险;负责组织或完成基础设计;
确定所有技术方案、专业设计方案;确定设备、材料的规格与数量;做出相当准确的估算(正负10%),并编制出工程设计、采购和建设的招标书;最终确定工程中各个项目的总承包商(EP或EP+C),这就是所谓的定义阶段和定义工作,
第二阶段称之为执行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由中标的总承包商负责执行详细设计、采购和建设工作。
PMC在这个阶段里,代表业主负责全部项目的管理协调和监理作用,直到项目完成。在各个阶段,PMC应及时向业主报告工作,业主则派出少量人员对PMC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在我们公司目前承担的南海乙烯项目上,采用PMC管理的办法。PMC的主要工作是:
PMC是业主的延伸,并与业主充分合作,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成;
完成基础工程设计包,负责组织EP/EPC的招标工作;
完成正负20%及正负10%投资估算;
负责编制初步设计并取得中国有关部门批准;
为业主融资提供支持;
在执行阶段,不管采用EP+C方案,还是EPC方案,PMC都应对详细设计(主要由中国设计院承担)、采购和建设(由中国的建设公司承担)进行管理,PMC也应直接参与试车、直到投料的管理,投料后,PMC要协助业主开车和性能考核。
经业主同意,PMC的下属公司可以参加投标,参与公用工程、基础设施和工艺单元的设计/采购/建设工作,但是,参加投标的公司不能只是PMC下属公司一家,而且,一旦参加了投标,该分公司便不能参与评标或授标工作。
这是我们执行PMC一些不成熟的体会。
目前,这三种项目管理方式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存在的,只是在使用的强度上有较大的不同。
国内基本建设上更多的偏重于业主自行管理,以成立指挥部或类似机构来执行项目;EPC项目管理方式的优势还没有被更多的人了解,仅仅在个别项目中得到应用;而PMC项目管理方式对国内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只是在近年国内大型合资项目中有所应用。
而在国外,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项目建设更多地采用了项目承包商的方式(PMC方式)。就大型复杂项目而言,国外已经完成了从EPC为主要形式向PMCFEL+EPC)形式的转化。
值得说明的是,除了我们提到的项目管理方式上的发展变化以外,项目管理还有一一些其它发展特点。例如:项目管理的集成化特征;项目基准管理特点,包括范围(SCOPE)、进度(SCHEDULE)、费用(BUDGET)、项目实施计划(PEP)、责任分工(DOR),也就是把项目管理概括为五项管理。
二、PMC项目管理方式的条件和优势
PMC作为一种新的项目建设方式,更完整的说法应该是PMC(FE+EP)。就是具有相应的资质。人才和经验的项目管理承包商,受业主委托,作为业主的代表或业主延伸,帮助业主在项目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计划、融资方案,以及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整个实施过程中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费用,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
所谓FEL,就是Front-endLoading即项目前期工作。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项目管理方式都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和存在理由,PMC也不例外。
PMC通常用于国际性的大型项目中:
第一,项目融资超过10亿美元,并且有大量复杂的技术含量;
第二,业主方面包括许多公司,甚至有政府部门介入;
第三,需要得到商业银行或出口信贷机构的国际信贷;
第四,“业主”不以原有资产进行担保;
第五,业主意图完成项目,但是由于内部资源短缺,而难于实现。
在中国国内,在没有政府担保的情况下,国际银行的贷款从未超过10亿美元,因此采用PMC项目管理方式有利于增强项目融资能力,增强向国际信贷金融机构融资的项目可信性。
PMC作为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方式,并没有取代原有的项目前期工作(FEL)和项目实施工作(EPC),只是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受业主委托,代表业主对原有的项目前期工作(FEI)和项目实施工作(EPC)进行一种管理、监督、指导,是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利用其管理经验、人才优势对项目管理领域的拓展,因此就其使用的管理理念、管理原则、管理程序、管理方法与以往的项目管理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
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 成本管理 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建筑工程企业间新一轮的竞争将会更加剧烈,建筑工程企业要顺利获得工程项目,就可能付出更多的代价,同时建筑工程包括材料、人工、机械、管理等方面成本的增加,又
形成对建筑工程企业盈利的负面影响,寻找新的出路已迫在眉睫,而成本管理作为促进增收节支、强化经济核算的有效方法成为很多建筑工程企业率先抓住的稻草,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来讲,建立对建筑工程项目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于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效益是必然选择。
一、建设项目全过程控制措施
1、决策阶段造价控制
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包括建设标准水平、项目区域、建设规模、工艺及设备选择等,为能更好的控制该阶段造价应将项目从筹建到实施全过程的资金使用和偿还责任落实到人,并建立配套的监督机制;对市场应实事求是的分析,避免决策的盲目性以减少和降低投资风险,并应加强当地水文地质、水电、运输及环保等外部条件的工作深度,实现投资估算有充分依据,并应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同类项目进行比较,对建筑功能和建设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并在充分的技术和经济论证后确定技术先进、功能可靠、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
2、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工程设计是在技术与经济上对拟建工程进行全面安排,也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的过程,在该阶段应做到以下几点:
限额设计。建设工程成本影响因素主要为设计、物资采购和施工管理几个方面,对工程投资效益的好坏、工程成本的高低其决定作用的是设计,因此要做好建设项目的有效控制则应实行限额设计,即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设计深度以及工程数量和投资额各方面实现有效控制;
标准设计。对现代建筑设计应实行标准设计,即将工程项目中相同或类似的部位采用国家或地区统一标准以减轻设计人员工作量,并可实现该部分构件可在加工场内集中生产以节约成本并可提高劳动生产率;
设计招标。通过对设计实行招标制度,使其能够在公平、公开的氛围内参与竞争,可在保证设计方案安全性、技术性以及合理性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获得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可通过优中选优来降低工程成本;
设计奖惩。实行设计奖惩制度是为了保证限额设计可落到实处的举措,通过对设计水平高、节约投资和利于造价控制的设计成果应予以适当奖励,并通过奖惩分明的制度激励设计人员挖掘潜力,从而为实现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保障。
3、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
合理确定招标方案。目前建设项目承发包模式主要有平行发包、设计或施工总承包、项目总承包和项目总承包管理几种模式,其承包模式决定了后期的合同内容、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并影响着投资风险的分配以及业主对投资控制的范围和力度,招标方式一般为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两种模式,其中公开招标可在较大范围内通过公平竞争选择中标人,因此有利于降低工程投资;
合理确定标价。在招投标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其监督,并不断提高标底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从本质上避免压标或低价中标现象,同时也应防止招标人人为的要求施工企业压价让利或要求垫资等条件,最终实现在确定标底的原则上实现招投标双方均有利可图、实现双赢。在评标过程中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原则下充分考虑投标单位的社会信誉、资质情况、工程业绩等,以便选择具有相应实力的单位中标。
4、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
资料收集整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将工程造价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并应实现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化,资料收集内容应包括工程基本情况、项目中各单项、单位工程的主要参数,单项工程造价的资料和单位工程预算、结算以及决算数据;主要设备价格、生产周期及其适用性和可靠性等;科学的合同策划。目前建设工程中的合同氛围固定价合同、可调价合同及成本加酬金合同,采用不同的合同形式将会产生不同的投资效果,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项目特点及市场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考虑最终的合同种类,方可更好的做到趋利避害,降低工程风险,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招标采购。建安工程中设备材料费用占很大比重,因此应严格控制物资采购管理,对于大批物资应尽量实行招标采购的方式以保证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得到有效运行;
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对工程中必须产生的变更应先做出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并应尽早发生变更以免出现已建工程的拆除现象,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应由设计单位审查签证,双方应及时调整合同造价,如发生重大设计变更将导致突破总价则应报原批准部门并待其批准后方可实施变更;
进度款控制。工程实施中对进度款的拨付应按照合同规定的施工内容进行计量,对超出合同范围的工作内容及质量达不到要求的部位则不应给予付款等,同时在支付工程款时应及时扣回各项应付款项;
建筑工程企业在制度建设上一是建立起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明确成本管理并不是单纯的成本降低,而应该从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出发,将采购、技术、研发、物流、财务等过程结合起来,不仅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成本负责,更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共同承担责任。二是要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与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注重成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性,根据企业工程项目业务实际设计成本管理与控制制度,而非简单的将企业成本管控制度现搬用过来。三是强化成本管理与控制组织结构,要以项目经理为管理主体,以责任成本为基础建立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形成牵头部门领导下各部门及控制中心、保障中心参与管理的有序组织。在预算控制方面企业应以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测算为基础,做好工程项目目标成本概算,灵活运用各种成本估算方法,全面考虑时间和各种风险因素,确定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及其他费用的控制目标,然后会计部门根据项目的成本中心的责任中心制定详细的财务预算,将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分摊到各个工作组,进而分摊到各个活动,形成清晰而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和责任目标。
5、竣工决算阶段造价控制
为了避免施工单位在竣工决算编制中出现的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和取费标准等措施来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首先应做好相关资料的归集整理工作,并应严格控制各节点的工程计量、签证、变更及索赔的核定工作,并应促使可转化为价款责任的合同约定内容在竣工后以货币形式体现以实现其对工程竣工决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结语
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有机整体,要想对其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必须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进行,也只有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方可实现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李红霞.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09;第5期
[2]邱荣.基于计划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科技资讯.2009年;29期
篇6
1.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具体运作流程
一项市政工程项目中标之后,即进入项目施工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项目部管理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按照合同约定,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该工程建设任务。归纳起来可以通过“336”项目管理等措施实现施工目标。
第一个“3”即指“三个时段”,即项目进场前准备时段、施工过程时段、项目竣工验收及保修时段。
第二个“3”即指“三大控制”,即技术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
第三个“6”即指“六项管理”,即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信息管理、合同管理,此6项目管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已融入到三个时段施工过程和三大控制环节之中。
2.“三个时段”
时段一:进场前准备时段
该时段主要应负责工程前期资料(开工前资料)的整理工作1、 收集办理中标通知书及施工许可证2、 施工合同3、 委托监理工程的监理合同4、 施工图审查批准书及施工图审查报告5、 质量监督登记书6、 质量监督交底要点及质量监督工作方案7、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8、 施工图会审记录9、 经监理(或业主)批准所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10、 开工报告11、 质量管理体系登记表12、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13、 技术交底记录14、 测量定位记录等。
时段二:施工过程时段
该时段是将施工图纸通过具体施工工艺和人员操作变成实体建筑物的关键过程, 开工前将原材料送至规定检测中心检验,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检测合格的材料方可使用,将工程预算、测量交桩复核记录、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与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许可证等分类整理归档。完善工序报验手续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和施工工艺和现场实际情况分别填写报验资料:1、报验申请表2、工程预检记录3、工序质量评定表4、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时段三:项目竣工验收及保修时段
建设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实施监理的工程须经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技术资料和工程进行核查论评价签章后,将监理评估报告和工程竣工报告一并报建设单位申请工程竣工验收。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工程质量监督站和档案馆相关单位人员组成验收组,制定验收方案。需要专项验收的由建设单位通知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进行专项验收。
甲、乙方按照有关强制性标准、施工验收规范、设计文件和合同共同签订《工程质量保修书》,并应详细约定保修范围、保修责任和起始时间,施工单位接到保修通知后,应当到现场核查情况,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保修。
3.“三大控制”
3.1技术质量控制
技术质量控制这是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一项最根本的基础性管理工作,是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它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管理。
项目经理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制度,对可能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并做到心中有数,争取将问题处理于未然或萌芽状态。其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项目施工进度计划部署、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
3.1.1组织研究施工设计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准备工作。项目部在接手项目后应立即对图纸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如发现图纸中存在问题或标注不清的情况,应详细分析记录,在图纸会审会议上与甲方及设计人员及时沟通,尽可能减少由于设计缺陷或施工图标识不清而带来的成本增加。
3.1.2制定严格的施工材料检验制度,把好施工材料进场第一关,避免由于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或质量事故。
3.1.3及时了解、关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不断创新,可以先从小型工程中或小范围内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同时进行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交底,做到纵向到各个具体的施工步骤,横向到所涉及的每个班组成员,做到应交俱交。
3.1.4严格执行施工过程自检、交接检、专业检查,合格后方可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工序报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有疑问不能解决的,应及时汇报各主管人员,必要时上报至企业职能部门,向企业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3.1.5技术人员应认真研究合同,发现合同外的增量内容或合同变更,要及时与监理工程师和甲方对接签证单的确认工作,完善技术洽商和工程量变更的确认工作。
3.1.6建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明确专职资料员,责任到人。对工程资料分类管理、报批后立即分类存档,建立自查和借阅登记制度,让工程资料能实事求是的反映实际的工程状态,同时也能很好的应对安监和质监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工程巡查,对日后顺利申请竣工验收打好基础。
3.1.7对于重大、特殊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由经验丰富的技术负责人编制专门的施工方案,并按规定进行报批程序。
3.1.8项目经理部要制定相应的目标奖惩制度,以制度为准绳来约束班组的施工过程,做到奖优罚劣,打造赶优争先的项目部施工氛围。
3.2进度控制
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进度管理是为了实现《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确定的总工期,通过季度、月度、旬、周、日计划安排,实现工程项目总体进度计划制定的阶段性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施工进度控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管理措施等。
3.2.1组织措施主要是指:落实各层次的进度控制人员,具体任务和工作责任;建立进度控制的组织系统;按着施工项目的结构、进展阶段或合同结构等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其进度目标,建立控制目标体系和工作制度。
3.2.2技术措施主要采取符合总进度计划要求的技术方法。技术措施主要涉及实现进度目标的设计技术和具体施工技术的选用。
3.2.3经济措施是指实施进度计划的资金保证措施,涉及资金需求计划、资金供应条件和经济激励措施等,项目部自身编制工程预算中应适当考虑施工过程中临时赶工或意外事件造成工期影响所需要的资金。
3.2.4管理措施涉及管理的思想、管理的方法、管理的手段、承发包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等。管理工作应理顺与工程分包单位和物资供应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
3.3投资控制
项目部成本管理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利润总量。项目成本主要包括工程直接费、间接费。施工企业只有有效降低直接费和间接费成本,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有可能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施工合同作为工程项目运作的基准和工具,在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竣工结算以及争议纠纷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关系,确定工程项目的各种管理职能和程序,直接影响着项目组织管理系统的运作的效率和结果。
篇7
关键词:工程设备安全管理施工
Abstract: Whether at home or abroad, large or small projects, the security issue should be payed great attention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bearing in mind the safety. As the engineering equipments in operating has a range of features, and its operating conditions have great particularit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yed to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engneering equipments, especially the large-sized engineering equipments. if a security incident occurs, equipment damage may cause, even casualty. Therefore, the safety use and maintenance of the engineering equipments should be discussed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management, which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ngificance and practical necessity to construction.
Key words: engineering;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E9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正文
1.工程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
工程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主要是指在工程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来消除一切危及机损和人身安全的因素,也包括污染环境的因素,以此来达到避免发生事故,确保工程设备安全作业,保护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的目的。
2. 工程设备产生危险的种类及原因
工程设备在按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执行功能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工程设备的危害可能来自工程设备本身、工程设备的作用对象、人员操作、以及工程设备所在的场所等。因此,应认清危害的起源,分析危险的种类,为实施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工程设备产生的危险主要有:由于其本身的工程能作用和可能产生伤害的各种物理因素以及与工程设备有关的滑绊、倾倒、跌落危险;电气危险;温度危险;噪声危险;振动危险;辐射危险等。工程设备危险的主要伤害有砸伤、夹挤、剪切、缠绕、跌倒、坠落、触电等。如果纺纱机中蕴藏的危险因素较多,就容易发生典型的工程设备安全事故。坠落事故,主要是由于缺乏安全监督指挥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或从事野蛮操作造成,也可以由从机体上滑落、机体撞击、工具没有滑落、振动等造成;触电事故,主要是由于电气系统及周围相应环境缺乏必要的触电安全保护面而造成的;机体毁坏事故,主要是由于超载失稳而产生的机体断裂、倾翻以至于机体严重损坏及人身伤亡。
3.工程设备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
工程设备的安全隐患存在于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工程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3.1工程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工程设备的安全状态是保证其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不安全状态构成了作业中的客观安全隐患。这些不安全状态如工程设备设计的不合理;运输和安装中的野蛮作业使工程设备及其零部件受到了损伤;缺乏安全装置的不合格设备流入市场;报废零部件未及时进行更换,缺少必要的安全防护,保养不良;超过安全极限的作业条件等。不安全状态也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
3.2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行为受到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表现主要有:缺乏安全意识;缺乏自我保护和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指挥失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等。在工程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3安全管理缺陷
安全管理水平包括了领导的安全意识水平,对设备的监管,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等。安全管理缺陷是工程设备发生事故的间接原因。
4加强工程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4.1设备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防护装置是指在人与危险之间构成的安全保护屏障,它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但安全防护装置必须满足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的安全技术要求。购置合格的工程设备一般都带有安全防护装置,但为了更有效的保证安全,可以根据需要来增加一些防护装置。
4.2配备防护用品
为了保护操作人员在使用工程时避免伤害,可配备适当劳动保护用品,起到安全防御作用,如戴好安全帽、听力护具、防坠落护具等。
4.3正确使用设备安全信息
设备安全信息由文字、标记、信号或图表组成,以单独或联合使用的形式,向使用者传递信息,用以指导使用者安全、合理、正确地使用信息。设备安全信息主要有信号、警告装置、标志、符号、安全色、文字警告、随机文件等。
4.4加强培训和教育,健全安全规章制度
加强培训和教育,健全安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对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对设备的安全监察,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管理等。
4.5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
对于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和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我们要进行相应的考核,奖励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并且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对于那些事故多发地,要加强防范,包括设备的到位,人员的到位.对于不听从指挥的现场施工人员,要加强教育工作,多次不整改者,可以将其调离工作岗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工程业发展得很好,但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高端产品的竞争;在出口市场上,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可以说,我国工程设备面临的安全问题比较复杂。而解决我国工程设备面临的各种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积极发展基础工业、增加工程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增加研发投入、生产具有自主品牌的高附加值产品,才能保证我国工程设备的安全。安全生产,重点在企业,关键在员工。做好企业的安全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投身安全生产实践,团结和带领广大员工积极投身于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够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保障员工权益.我们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为企业的安全健康发展带来益处。
参考文献:
[1]孙建东。周国菊。乡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刻不容缓[J].建筑安全。1997.(10)
[2]方群。新形势下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07)
[3]张文渊。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评价模式[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3.(03)
篇8
关键词:全过程;造价管理;经济效益
一、工程项目投标报价阶段:
1.研究招标文件,重视现场踏勘
(1)研究招标文件:投标中,各个业主关心的问题不一样,评分标准也不一样。要仔细研究商务文件,搞清楚报价范围,还要清楚材料供货范围,以免影响总报价,得不偿失。
(2)重视现场踏勘:投标前,业主会组织参加投标的单位现场踏勘,使投标方对招标项目有全面详细的了解,保证招标的公平公开。投标方通过现场踏勘,了解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临时设施的布置以及水文、气候、地质、交通、用水、用电等情况,详细了解项目区域地形地貌、交通状况、地材价格、政府赔偿规定、临时占地及地表附着物补偿价格等。投标方通过标前踏勘,对招标项目有了深入了解,可以排除在投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有利于标书编制。
2.进行投标分析,研究投标策略
投标策略,是指在响应招标文件的前提下,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多方案报价法等策略对报价进行调整,以获取最大效益。其中,最常用的为不平衡报价法,指合理调整各个分项报价,即不提高总报价也不影响中标,又能在结算时得到更理想的利润。有的招标文件要求综合单价在平均报价±15%内不做调整,超出范围要评分扣减,谈合同时按各家投标平均价进行调整,因此不平衡报价要慎重分析综合考虑。常用的有:能够早日收款的前期项目,如征地协调、作业带清理、土方等,可适当提高单价,后期项目、管沟回填、水工保护等,适当降低单价,以利于资金提前回收:预计工程量增加的项目,单价适当提高,可能减少的项目,单价适当降低,例如,经踏勘发现地势起伏较大,弯头数量有可能大大增加,可适当提高综合单价。另外只报综合单价并不影响总报价的也可以适当提高单价,提高工程结算效益。
二、签订施工承包合同阶段
1.注意合同中关于变更增加部分结算条款,关注变更部分结算执行的单价或定额。
2.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应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可能发生的分歧和费用索赔问题,对每项合同条款要透彻理解,避免以后在结算时,因对合同条款不明确而产生纠纷和不应有的赔偿。
3.进度款的拨付往往制约工程进度,尽量将预付款比例提高,进度款比例加大,有充足资金支持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4.签订合同时,往往会有显失公平条款,合同人员仔细审核,要据理力争,避免在结算阶段处于被动。
三、工程施工阶段
1.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首先要以业主和承包商签定的施工合同条款为原则。合同管理要从开工执行至工程结束的全过程的、动态的管理。
(1)施工项目经理部要制定造价控制的实施细则,确定控制目标:
(2)根据承包合同价、进度计划,编制工程用款计划书;
(3)积极参于与造价控制有关的工程会议,提前了解造价信息:
(4)充分研究并理解合同中关于费用变更的规定,造价人员与施工人员密切配合,及时办理变更联络单、签证单等资料,在过程中动态的调整合同费用。
(5)及时按合同条款约定编制结算资料,配合业主办理工程竣工结算:
(6)材料费占工程总造价的60~70%,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项目。必须加强材料在预算-计划-采购-签收-领用-使用-监督-回收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制。采购应多家比选,大型的工程项目可以组织供应商进行投标,从中选优,要严格按照施工材料消耗定额限额领用,防止浪费。
2.加强施工现场造价的控制管理。
(1)加强工程进度管理,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使造价控制与进度控制相协调:
(2)加强质量管理,做好各单位、分部工程及隐蔽工程的检查监督和质量验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少留和不留隐患:
(3)做好施工记录及现场签证控制。在现场常常会发生各种变化,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如实地作好现场第一手资料记录:
(4)加强施工材料和机械的合理利用及管理,把机械设备和材料的消耗降到最低,造价人员定期对材料费用和机械修理费进行核算,以便及时控制工程造价。
3.索赔的控制
(1)施工管理人员提高索赔意识,掌握索赔工作的程序及内容,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对各种会议应当做好文字记录,作为正式文档资料,对业务往来文件应进行编号、记录、做好文件管理工作,为以后索赔提供充足的依据。
(2)分清索赔类型,按索赔类型分类编制资料提出索赔。如:因甲方的原因致使施工中断和工效降低,可提出索赔:因甲方原因工程终止或放弃,可提出索赔。
(3)在索赔问题处理当中,施工管理人员要做好现场签证项目的管理。施工单位在遇到签证问题时,要立即办理签证手续,同时做好现场第一手资料,为日后的索赔工作提供充足的证据资料。
4.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成本管理
(1)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必须健全项目部定额管理、预算管理、计量和验收制度,尤其应当制定与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施工定额。根据管理机制、施工技术水平,制定符合本项目管理与施工技术水平的施工定额,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以保证定额水平的先进性。对操作人员的考核要和成本挂钩。对于项目部管理人员,加强成本意识,树立成本就是效益的思想,与成员奖金挂钩。对技术、外协、质量安全人员制定不同的奖罚措施。项目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重视,处处考虑管理成本的降低,要从招待、差旅、工作效率等各个方面降低成本。
(2)做好项目成本要动态管理
对于施工项目部成本来说,应当特别强调项目成本的事中和事前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根据中标价款、施工图核实价款、管理费、外协费、材料费的具体内容确定各项费用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方案,为今后成本控制做好准备。
四、竣工结算阶段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控制措施
引言: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都需要严格落实的工作,也是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必要条件。建筑企业要积极的找寻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对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根本上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使得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这也是导致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较差的主要因素。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对于各项管理组织架构和部门设置的不够严谨,并没有依据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分配相关的工程管理人员,造成很多的环节管理人员缺失严重,一人身兼多职。建筑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的简化,人证不统一。这些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建设没有正确的认知,只是认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会导致建筑工程建设成本增加,没有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最终导致管理工作人员数量较少,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不符,管理力度有待提升。
(二)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用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不仅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对于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以往建筑工程建设中除了专业性较高的施工环节,其它众多的施工环节都是由劳务队伍承担施工工作的。因为我国劳务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较差,很多的劳务工作人员都属于农民工,他们并没有经过有关建筑工程建设知识的培训。所以在建筑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对建筑工程劳务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管理工作的落实并没有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没有将资源应用的价值充分的体现,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主要就是因为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导致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较差。
(三)管理人才缺乏
建筑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对于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非常的缺乏。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对建筑工程建设流程有全面性的了解,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安全、工期、工程造价控制、法律法规等众多方面的内容也需要有一定的认知。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建筑工程管理成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注重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队伍的建设。
(四)看重工程建设进度,轻视工程建设质量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实际落实中,很多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更多的看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对于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完善,我国建筑行业也步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竞争越来越为激烈。很多的建筑企业为了展现自身的优势,获得业主单位的青睐,对工程建设周期进行压缩。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完成施工合同约定,一味的追赶进度,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工作采取了让步进度的态度。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建筑工程质量与相关标准存在的一定的差距,为建筑企业带来了极其不良的社会效益,甚至使得建筑企业退出市场竞争。
二、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控制策略
(一)人员的管理
人员包括直接参与工程建筑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在工程建筑中,领导者的素质、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状况、心理行为、错误行为和违纪违章等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为避免人为失误,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感和质量观,达到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工程质量的目的,不仅要加强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还需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本着适才适用、持证上岗的
原则来管理项目。
(二)材料、构配件的管理
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形成的“一砖一瓦”,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工程建设中,对材料质量的管理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掌握材料信息、合理组织材料供应、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按规定对材料检查复试验收等。对材料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有:采购材料的质量取决于供应方的质量保证能力及产品的质量标准。因此,要对供应人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审。评审合格的厂家,列入合格供应人名录,作为选用、采购的依据。应建立材料运输、储存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损坏。项目经理部应对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标识,标明其来源、记录加工过程。项目经理部应确保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工程设备得到识别和控制,禁止(清理出场)或降级使用。对发包人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工程设备和检验设备的管理是承包人和发包人共同的责任,发包人应保证提供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工程设备和检验设备满足合同规定的要求,承包人应进行检查,复试,验收合格后进行管理。承包人应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质量抽样和检验的方法,应符合现行《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的要求。
(三)方法的管理
方法管理是指对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管理与控制。其中,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成本。为此,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四)环境的控制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例如: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例如在寒冬、暴雨、台风、酷暑季节施工中,应针对工程特点,尤其是对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深基础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必须拟定季节性施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坍塌的危害。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和作业环境;要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文物的保护;要尽可能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对周围生活、工作人群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要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实现文明施工。
参考文献
篇10
甲方:
乙方:**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经过甲乙双方协商,就甲方投资建设的 项目的工程管理工作,达成以下协议:
一、 项目概况:
1、 建设地址:
2、 项目总投资:
二、 甲方委托乙方负责该项目的全部工程管理工作,亦即协助办理建设手续、规划方案设计、设计方案评估、施工图设计、工程材料考察认定、工程全过程(质量、进度、造价、安全)监理、预决算编制审查等。
三、 协议期限 年 月,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四、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 甲方的权利
1、 有权决定项目的总投资和投资期限,以及设计方案的选定。
2、 有权监督资金的使用。
3、 有权监督乙方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
4、 有权监督乙方人员的行为,对违法行为有权指出并制止。
(2) 甲方的义务
1、 免费向乙方提供该项目有关的前期的各种资料,以及与该项目
有关的外部条件。
2、 甲方应授权一名熟悉该项目,并能在规定时间做出决定的常驻
代表负责与乙方联系。并在乙方向其提交报告并要求做出决定
时,对一切事宜其都能在规定时间内给于答复决定。
3、 甲方保证该项目投入资金的按时到位。
4、 甲方对自身安排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和后果负责。
5、 甲方应按约定支付乙方酬金。
五、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 乙方权利
1、 乙方有权按约定得到酬金。
2、 依据工作需要聘用该项目的管理人员,并提出奖惩和辞退意见。
3、 制定投资进度计划,审核工程费用支出。
4、 考察工程材料供应单位、施工分包单位等。
5、 对地方政府部门的有关收费项目,乙方有责任出面与政府协商,协调交费数额并通知甲方。
(2) 乙方的义务
1、 履顺项目管理体系,制定管理制度。
2、 制定投资计划,进度计划和质量计划,加快项目进度。
3、 制定减少投资,加快进度,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保证项目正常进行。
4、 协调设计部门和其他与工程有关的施工单位,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5、 制定项目后期管理方案,建立后期管理体系。
六、 酬金及支付办法
1、 酬金:甲方按该项目总投资额(不含土地费用)的 支付乙方,作为乙方的酬金。总投资额以项目最终决算为准。
2、 支付办法:本协议签订之日起,5日内先行支付乙方 万元,作为乙方启动管理该项目的前期准备费用,该项目正式启动(指设计正式开始)时,再支付乙方 万元,以后按项目施工进度,依据每月投资额按酬金比例每月五日前支付乙方。最终支付至全部酬金的98%时,停止支付,余下的酬金待项目全部竣工决算后在五日内支付乙方。
七、 其它
1、 委托期满,甲方需要继续委托时,双方另行协商。
2、 在委托期内,出现新问题时,双方应协商签订补充协议。
八、逾期办法:超出规定的期限时,双方另行协商处理办法。
九、不可抗力
由于国家政策性变化或者出现其它不可抗力的因素发生,导致该项目不能继续实施时,双方均应积极协调,减少损失,并依据本协议结清双方费用。
十、 违约处理
甲乙双方均应依照本方的权利和义务履行职责,任何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违约方按造成的直接损失向对方赔偿。直接损失的计算按国家有关法规进行。
十一、本协议的仲裁单位为南阳市工商局仲裁委员会,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二、本协议一式捌份,甲乙双方各执肆份。
十三、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法定代表人:
乙方:**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法定代表人:
- 上一篇: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
- 下一篇:工程建设管理方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