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内容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知识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国分类法】G633.7
引言
初中物理教学承担着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现代化物理知识体系的启蒙任务,因而初中物理教学在每个人一生的学习中至关重要。初中物理是一门集理论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课程,初中物理学得好,将为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阶段就培养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兴趣教学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
一、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概述
1.1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简介
不同的老师通常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目前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主要有: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演示式教学、实践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现场参观式教学、主题式教学、兴趣驱动式教学等。一般情况下各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兴趣驱动式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式。
1.2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基本特征
初中物理兴趣教学通常有具有:趣味性、实用性、自主性、创造性、个体性等五大特征。其中趣味性是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主要特征,能让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中享受无限的乐趣。实用性是初中物理兴趣教学得以广泛运用的基础,但实用性需要与趣味性有机统一。自主性、创造性、个体性三个特征都是基于初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五大特征很大程度取决于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1.3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基本内容
初中物理兴趣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目的、初中物理兴趣教学内容、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方式、初中物理兴趣教学对象、初中物理兴趣教学考核标准等等。初中物理兴趣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对于学生在兴趣教学过程中学到知识的多少没有太高的要求。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内容应当在大部分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一定的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
二、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初中物理有着大量可操作的实验,使得学生能够享受动手的乐趣,这是初中物理实施兴趣教学的天然基础。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或多或少都会运用到兴趣教学,然而由于中国目前还是实行应试教育,学校和家长最注重的还是学生的成绩。同时,兴趣教学法在我国实施的时间不长,许多教研室和教学组没有形成有效的兴趣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许多老师对兴趣教学法运用不熟练不能保证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师不敢大胆运用兴趣教学法。整体上,初中物理兴趣教学受制于现行的教育制度和老师的教学能力与观念,没能得到全面运用。
三、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策略分析
3.1创立合适的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模式的建立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设立一定的问题情境,在学习某个具体物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时事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来思考,例如:在学习电磁相互转化的知识点时,可以把特斯拉电动汽车作为背景,研究它在行驶过程中电能释放和在刹车过程中电能储存的具体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电磁相互转化过程。(2)提出一定的假设并进行验证,物理知识能解释很多生活现象,并且物理知识的发展通常都是通过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因而假设验证是学习物理知识天然方式,例如大小铁球是否同时落地,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往上掉等都是通过假设并验证而推动了经典物理体系的发展。(3)设置一定的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种模式通常与假设验证模式类似,区别在于他不是验证而是直接通过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家庭电路时提出“未来世界是直流电的世界吗?”这种问题,讲述交流电和直流电发展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完善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方法及手段
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重要,而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方法和手段通常包括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语言、初中物理教师自身物理素质的培养、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设备和工具等等。同样一个知识点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接受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增加物理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和趣味性,才能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在初中物理兴趣教学中老师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对物理知识十分熟练而且能够举一反三甚至脱稿教学,体现出高水平的物理素质,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拜心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能够在一节课内穿插推导浮力与压强相关内容的公式。当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3.3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课本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有诸多版本,基本上都能适应课改的需求。比较流行的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有人教版和沪粤版,广东地区主要采用沪粤版,大部分教师认为沪粤版教材比较完善。当然再完美的教材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沪粤版初中物理教材而言,需要设置更多的趣味性内容,如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物理故事趣闻、适当安排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每个章节适当配备一些物理游戏等等。
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国素来以科技兴邦为要务,物理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需要十分重视初中物理教学。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十分丰富,而且不同的教学方式有不同的效果,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兴趣教学迎合了素质教育的主流要求,因而在近年来逐渐得到运用,而它也将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杰,尹钊.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8);
篇2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可以被称之为脑力激荡图、树状图等,主要是指通过文字、颜色、图片等具体方式,对中心主题进行放射性发散思考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的应用方便简单,十分有利于人脑思维的不断扩散与展开,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思考、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当中。
(二)思维导图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势作用
将思维导图的思想概念引入到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当中,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课堂注意力,提升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降低学生对于抽象性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方便学生有针对性的对相关理论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因此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物理素质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质量水平都具有促进作用。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适当选取课程核心关键的方式,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场景、重难点问题等与核心关键息息相关的若干具体分支,依次对核心关键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引申,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对课程内容进行安排和梳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课程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便可以通过选取“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关键词语,并以此核心关键词语为基础,不断引出诸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条件”、“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等等,与核心关键词语相关的若干条分支教学内容,并依次对核心关键词语及其相应分支进行概要的书写,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教学环境当中。通过上述实践应用,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书写板书内容时所占据的课程时间,增强课程教学效率并有效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该有利于提升教学内容的顺序性与直观性,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其快速的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记忆习惯。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课程复习中的实际应用
在初中物理课程复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构建相关课程教学体系框架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对复习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和梳理,使整个理论知识体系内容更加的一目了然,从而方便学生的理解记忆和查缺补漏。
例如,在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课程总复习的过程当中,为了有效降低课程复习与知识点强调的枯燥性,提高学生主动复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便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首先将八年级课程内容概括分成“声”、“光”、“力”、“机械运动”等几个大的核心方向,并根据每个方向中所包含的不同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的将整个学期所学习到的物理学知识一点一点的集中绘制出?恚?并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物理知识网络体系,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其自身在学习的过程中,哪些知识内容是已经完全掌握了的,哪些知识内容掌握的并不是很扎实,从而帮助学生在整个复习的过程当中,都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明确自身复习重点,并更好的对总体知识内容进行复习。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40-01
物理是一门探究性理科学科,学生要想全面掌握物理知识,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打好物理基础,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受到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过分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性教学和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会导致物理教学氛围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掌握物理实践性知识。目前,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明确思维导图融入物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充分结合物理实践性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入思维导图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物理实践性教学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1.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现状分析
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接触物理知识的初级阶段,所以初中物理学习知识非常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当前的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讲解课本教材知识,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深刻记忆课本内容,因此,许多学生采用学习文科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是基于生活实践产生的,前人在推敲物理定理和规律时,都是通过不断观察生活实践才得出的结论,因此,在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初中学校缺乏实验教学的基础条件,所以导致物理实验教学无法顺利开展下去 ,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物理知识无法活学活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步,虽然一些初中学校在逐渐完善物理实践性教学条件,但是物理教学模式和观念没有及时更新转型,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仍然以考试成绩来作为教学评价标准,无法综合考察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内容仅仅围绕考试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记忆,忽略了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来说,必须紧紧围绕实践和思考,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物理教学却缺乏这两点的培养。因此,必须引入全新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分析
2.1注重课前预习,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开展课前预习工作,通过充分的课前预习准备,能够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点有一个初步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环节。同时,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能够发现物理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实践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点的效率。在课前预习中,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预习新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性,让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真正发挥课堂学习主体的作用。
2.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发展,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更新师生的学习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摒弃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方式,使物理时间教学内容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梳理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目标来自主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也要注重导入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来划分课堂教学重点,让学生的思维跟随思维导图运转,帮助学生掌握课堂重点内容。同时,在课后巩固和复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回忆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3在物理实教学中导入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使各类物理知识融为一体,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使不同的知识能够相连起来,从而达到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例如:在学习"压力和压强"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的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把"压力和压强"的理论概述画出具体的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来理清知识脉络,师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构建物理知识理论框架,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
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非所学 教师培训 课程设置 分析研究
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是指正在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但在职前和职后教育中学习的却是非物理专业的教师。从目前我国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师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所占据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虽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国家有关规定,但是由于“教非所学”,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先天性不足问题还是存在的,影响着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本文主要研究“教非所学”教师培训原则,探讨“教非所学”教师培训策略,提高“教非所学”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培训原则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培训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培训质量。第一,教材为基,课本为本。在“教非所学”教师培训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教材为基、课本为本,只有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才可以游刃有余的进行学习。第二,问题为核心。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可以使得教师在“教非所学”教师培训中充满好奇心,从而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要有针对性。“教非所学”教师培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针对不同水平与能力的教师进行教学,为教师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源与材料。第四,开放性。开放性也是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培训的重要原则之一,培训不仅要求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要对物理学科的历史和学科前沿领域知识进行介绍,又要密切联系教师的教学实践。
二、“教非所学”教师培训课程内容及教学建议
1.初中物理学科知识。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讲,他们不仅需要对基本的初中物理知识进行掌握,不仅需要对其他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贯通,而且还要对初中物理前沿知识以及更高层次的知识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尺度,尽量减少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性错误。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课程包括知识体系、思想方法以及重点概念的把握。首先,初中物理知识体系。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师讲述物理学的基本知识,理清初中物理基本脉络,使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深入的了解。其次,物理教学指导思想与方法。通过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概念以及观念,加强初中物理教师的认识。同时与物理实践相联系,使教师对初中物理学科的了解与认知不再空洞。最后,重点物理概念以及规律的认知。对初中物理基本知识概念,包括能、功、温度、热量、场、质量等概念,必须要有深入的了解,研究这些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及进一步的发展,这样可以为教师的进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2.初中物理教学研究。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课程设置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心理学、教育学、教材等基本知识内容在实际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教师对心理学、教育学、教材的实践运用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为教师的初中物理教学提供理论基础,而且还可以为教师实践教学提供反思途径。首先,初中物理教材研读。在初中物理教材研读过程中,教师先可以进行准备性工作,准备好之后再将所学心得通过教学的形式演讲出来,从而增强自身对初中物理教材的理解,通过集中讨论交流,提升物理教师的知识获取以及运用能力。其次,初中物理常见知识梳理。在初中物理常见知识梳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梳理出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教师通过对物理知识的解答,进而引起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升自身物理教学水平。
3.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模块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知识运用提升自身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运用能力。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模块主要包括三大类型:教学观摩、说课评课、典型案例分析。作为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课程,教师可以在物理教学实践模块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物理知识,实践运用知识脉络,提升物理知识实践运用水平。在物理知识实践运用的基础上,在不断的实践指导与督促下,教师通过积极反思,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知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充实。
综上所述,在对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的培训中,通过学习新课标和解读教材,可以拓展相关学科背景知识并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通过教学设计,连接相关教学和学习理论,可以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及其应用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说课、评课活动,可以提升学员的教学水平。“教非所学”教师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性部分,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培训,通过培训弥补“教非所学”教师的先天性不足,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笔者写这篇文章,希望为“教非所学”物理教师教学培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策略
物理复习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和总结,并使之系统化。物理复习教学,可以弥补和纠正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认识上的错误与缺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
初中物理复习的知识内容较多,不仅包含力、热、光、电、声、磁等知识,而且各部分内容要求的难易程度和目标层次都是不同的。因此,面对有限的复习时间,科学、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且保证良好的复习效果,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物理复习课安排、设计得不好,就容易步入简单罗列复习知识的误区,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笔者就对初中物理的复习策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考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复习不应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及每年的物理中考指南,知道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层次,根据不同的目标层次要求来安排教学计划。在物理复习过程中,更要突出复习的重点和关键,比如对力学、电学这些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应作为复习重点来安排指导。在新课标的推动下,“生活、物理、社会”题型越来越成为考试题目的关键点。因此,教师在精选复习题目时,要特别留意一些物理知识联系新科技、新技术、生活实际的好的命题形式和新颖的表现形式。教师在复习时不要机械地重复知识,要避免对复习内容平均用力,这样不仅复习效率低下,并且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二、注重归纳,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新授课上,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一个一个学的,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复习和使知识系统化。因此,物理复习要从教材整体性出发,按知识体系或按章节单元,抓住知识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归纳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努力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在物理复习中,作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进行认真总结、归纳、理解和记忆,要帮助学生把知识整理成稳定而清晰的结构体系,使知识系统化。这样,学生就能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一定的把握,并且对重点与难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既避免了复习中知识点的遗漏,又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融类旁通”,使得学生在考试中比较容易地找到解题的思路,有利于提高解题的质量和速度。
三、巧用物理实验进行复习
在新课标中,十分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广东省及省内几个重点城市的中考试题中,探究性实验的试题层出不穷,并且比重逐渐增加。因此,加强物理实验的复习与指导,是初中物理复习中又一个关键点。可是,在实际的复习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会要学生再次做实验进行复习,而是要求学生死记实验步骤与内容,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易导致思维的僵化,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笔者认为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以致用”,任何知识只有经过实际应用才能对其熟练掌握和加深理解,并达到灵活运用。因此,在物理复习中可以利用部分时间,让学生走进物理实验室,动手再次完成所学过的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实验的理解运用,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物理复习课中,教师也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在课堂中演示一些微型或者趣味的实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所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益。
四、合理安排复习内容,提高记忆效果
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曲线可知,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是一种普遍的自然规律。因此,教师按照遗忘规律安排复习内容,可以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强化记忆,提高复习质量。
在实际的复习教学中,由于复习的知识容量大、难度大,学生普遍反映虽然上课时已经基本掌握了课程内容,可是不用过多久,又记不清自己上课学习的知识了。在此,本人提出一种较为有效抗遗忘的复习策略:教师在复习课后,不要让学生一次做完所有对应的作业,可有意将一部分题目留下,要求学生在3至5天后根据老师的要求逐次完成。这样的方法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并且能有效地预防遗忘,巩固知识。
物理复习课,不仅是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梳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再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时只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适宜的复习策略,交替使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可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一、以实验作为课程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没有任何物理基础知识的积累,加之物理学习存在比较大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逐渐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失去了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正是因为物理课程的复杂性造就了物理实验过程中种种有趣的现象,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问题,可以在课程引入时借助探究实验的帮助,先将基本知识以物理实验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的趣味性,进而减少学生物理学习的消极情绪,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保障.例如,在讲“光现象”前,教师可以利用三棱镜等物理教学仪器展现出一条人工彩虹,让学生看到平时不能见到的光,进而作为课程引入的基本形式引出教学内容.而学生在教师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会对自制彩虹这一实验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了探究光的组成、为什么可以形成彩虹等学习欲望,物理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物理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二、丰富教学内容,强化物理知识的立体感
物理涉及很多无法看到的知识,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学生来说,很多物理现象无法想象出来,进而缺乏实际展示的物理课程会变得越来越枯燥,教师讲授的知识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记忆,以便于应对升学考试.在现阶段教材仪器不断优化的条件下,教师要对物理教学进行调整,进而借助教学仪器和物理探究实验的帮助,强化物理知识的立体感.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摩擦力虽然在日常的生活中随处存在,但学生在物理学习之前很少会意识到这种力的存在,而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这一知识时,学生又会缺乏实际感受.教师可以将小车运动实验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在不同接触面、不同小车重量下感受小车运动的动力,进而以这种动力的差异化感受摩擦力的存在.这样,知识的立体化展示,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明确物理知识含义,促使学生理解知识
由于应试教育的限制,加上初中物理基础性教学的需要,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往往以基本定理或者物理规律为主,因此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面对基础知识很难做到有效的理解.现阶段,为了达到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对物理教学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基本知识讲授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借助部分探究实验来逐步地改变物理教学方式,使物理教学内容得到有效拓展,进而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简单机械”时,课程往往会要求学生能够绘制简单的滑轮演示图和力的方向,而很多学生借助教材插图和讲解无法对实际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因此在其画图时往往会画错滑轮的排布或者标错力的方向.这种情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的滑轮模拟仪器带入到课堂中,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先为学生进行滑轮实验的演示,然后让学生根据教材的知识或者习题亲自去进行实验探究,感受力的方向,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能够对简单机械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进而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会得到显著改善.
四、借助探究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
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一些实验内容,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而这些实验操作正是对学生物理知识应用的一种有效的考验,也是对学生物理知识记忆的一种强化训练方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好物理实验的教学契机,除了做出基本的物理实验指导以及安全规范教育外,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实验的空间,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所学,提升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结语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作;初中生;教师
习作是教育阶层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多数教师往往偏离了对习作的侧重点的预定轨道——很多教师都习惯于侧重习作的数量,而并非是习作的质量。因为习作可以助自己的学生有效的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此外,物理习作还可以强化初中生的解题技能,但是教师们总是认为提升成绩的唯一守则就是多做多想,只有多做多想才能有效的掌握初中物理习作的类型体的解题之法,所以导致中国现代教育社会忽视了物理习作的高质量的训练模式。
一、科学选择初中物理的习作,增强习作的合理性
每位初中生因为起跑点的不同而导致中学阶段的接受能力的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选择习作这一方面必须下苦功夫,使得各个初中生都可以依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点而扩展内容。例如:某校教师比较重视习作的科学性,这位教师为保证每位同学都可以及时消化所学的知识点,总是科学的为学生安排习作的具体内容,比如说:这位教师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而把初中生分为三个阶层,而每个阶层的习作难度又因学生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这位教师要求自己的学生不论对与错,必须根据自己在物理课堂中所学知识点而自主完成习作,最后教师还会要求初中生尝试扩展习作的内容——寻找其他的解题方式,让学生感受物理习作的合理化。
二、精简初中物理的习作训练,提高其习作的质量
对于初中生而言,最需要的就是高质量的习作练习,所以教师需要简化习作的训练,并侧重于高质量的训练,从而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某校教师为保证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位物理教师较侧重初中物理的典型题型的训练,以至于教师经常性选择一些较为经典的习作练习,让学生准确的掌握这类题型,并对此类型题有深刻的理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习作的训练直接关乎于学生的成绩,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初中物理的习作训练,针对性训练学生的弱项、短板。此外,教师还需精简习作的训练,保证习作的质量,并让学生自己尝试扩展类型题的解题方式,让学生在习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
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物理是初中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抽象性等特征,而情境创设教学方法作为一项有效教学方式和方法,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情境创设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十分必要。
一、情境创设概念及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概念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创设的,适应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并产生一定情感的学习环境,不仅是一项创新式教学方法,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尊重学习主体的具体表现。
2、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主动性,流于形式。由于受到教师对情境创设教学法的研究,且过于重视考试重、难点,使得情境创设教学形式化现象严重。过于形式化的情境创设对物理教学不仅不能够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还会适得其反,对物理教学产生消极作用。另外,情境创设教学法的推广,使得教师为了应付学校要求,一味采用情境创设,忽视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失去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其次,缺乏新意及真实情感。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要兼具情境创设及情感两方面。情境创设教学法作为一种认知,不仅是一种机械式教学方法,更注重情感方面的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少真实感情的投入,难以与学生内心产生共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情境创设教学发挥积极作用。最后,情境创设能力的缺失。情境创设是一项崭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尚未完全适应,在针对其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将情境创设停留在场景上,忽视了其内涵,与教学内容脱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理解难度。因此,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初中物理教W情境创设的对策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观念,认识到创设情境的必要性,解决物理教学情境创设中的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
1、创设实验的教学情境
初中生在理解物理学理论知识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实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的难点知识以及重点知识,同时注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此外,为了方便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物理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知识,方便学生理解课本知识,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效率。比如,当教师要讲解“液体的压强和液体深度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选用三个形状相同的塑料瓶,然后在每一个瓶子弄三个孔,保证这三个孔的高度不相同,等准备完教具之后再从上方快速注水,然后让学生发现哪一个瓶子出来的水柱最远,通过此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液体的压强和液体深度的关系。而针对那些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要借助实验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时实验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比如,当教师要讲解“惯性”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想:当我们在坐公交时,会发现车子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当司机紧急刹车时,我们会发现乘客向前倾的幅度较大。通过这样的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惯性”这一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又如,在讲解“影响惯性的因素”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两个体重不同的学生,以相同的速度跑步,然后让学生观察哪一位学生先停下来,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体重较轻的学生先停下来,因此,学生会了解到惯性与质量的大小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3、创设多媒体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开展课堂教学,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可以将物理知识转换为图形、动画等形式,将教材中的内容融入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把握物理知识的内涵。比如,在讲解“物态变化”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湖泊、冰雕、雾凇等景观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对液体、固体、气体这三种状态进行了解,然后再引入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以及凝华这六种物态变化,让学生准确地认识到这六种物态变化,增强课堂知识的趣味性,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4、借助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通常是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等。因此,仅以简单的书本知识与课堂讲述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借助生活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物理现象设计有趣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只有学生了解和熟知物理教学内容才能引导他们发现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在问题的基础上做出延伸,引发科学猜想,进行实验和验证,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产生和建立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境创设教学法作为一项有效教学方法,与初中物理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情境创设内涵的研究,并明确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实验情境的创设,与合作学习等其他方法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篇9
新课标 初、高中物理 衔接教学 策略
初中学生刚跨入高中,对学习物理充满着憧憬和信心,有着极为旺盛的求知欲。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少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高中物理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出了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教材内容的变化所引起的,也有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不能适应而造成的。如:培养目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衔接问题、学习内容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衔接问题、学生学法上的不适应引起的衔接问题、教师教法上的差异而引起的衔接问题等等。
针对不同原因产生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
一、知识内容的衔接从教材特点、知识结构、内涵处理上求突破
中学物理课程更关注物理对个人、社会、文化的影响,课程目标更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内容更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所以,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更重视以“生活、物理、社会”为特征的课型,容易淡化知识本身的结构性和规律性。事实上,中学物理课程是按照物理知识内容的基本线索,建立了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内容体系。只有深刻理解初、高中教材的变化特点、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才能真正处理好初中与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上的衔接。
1.挖掘初、高中教材变化的特点
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变化坡度较大。初中教材重现象,探讨的过程较简单,其认知特点为具体的多、抽象的少,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高中物理对知识的要求高,重视现象的本质,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抽象。初中教材的难度小,趣味性浓,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形象具体,易于接受。高中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数学工具的应用明显地加强。在这些变化特点方面做好有效的衔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衔接要点如表1所示。
表1
2.厘清初、高中知识结构的关联
中学物理课程知识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知识结构规律,又可以把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内容主题。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相同内容主题之间和相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内容主题之间都存在关联,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初中与高中物理中的运动学和力学部分的知识结构和框架基本上相似,具有一定的对应性。但在内容要求的程度上却有较大的差异,随着学习的逐渐推进,知识内容的结构层次也在不断递进。如物体的运动这一内容主题,初中只涉及理想的匀速直线运动,即使是变速直线运动,也是用匀速直线运动的模型来处理,用最简单的公式v平=s/t来描述。而高一物理最先接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有vt=v0+at、s=v0t+at2/2、vt2-v02=2as这三个基本公式。然后由直线运动向曲线运动递进,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涉及的公式更多,综合性更强,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在增大,习题类型在增多,解题技巧在增强,运算和思维能力的要求在增高。事实上,这些方面的能力正是高一新生所普遍缺乏的,所以,衔接教学必须由此突破,从厘清初、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的关联处做实做好衔接教学,避免高一物理的起始阶段就两极分化。
3.领会初、高中知识内涵的联系
内容主题下的物理量,在相同学习阶段不同物理量之间和不同学习阶段相同物理量之间都存在若干关联,如表3所示。
表3
由表3可知:高中与初中物理中的与物体运动相关的三个物理量(s、v、a)之间,其形式上基本相似,具有一定的对应性。但其内涵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如初中物理的速度是标量,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是不变的,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表示,但与路程和时间都无关,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是改变的,用平均速度大概地描述。而高中物理中的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就是不同学习阶段相同物理量之间的关联,同样,在高中阶段,对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物理量的内涵,也是逐步提升和完善的,由运动路径的直线向曲线变化时,速度的内涵由瞬时速度逐步向线速度和角速度提升,加速度的内涵也由瞬时加速度向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提升,或向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提升。这些物理量内涵上的变化和提升正是衔接教学的突破点和生长点。
4.把握初、高中知识处理的变通
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处理,一要认识正确,二要理解到位,三要方法得当。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不浮于表面,不挖掘过深;在直观上做文章,在变通处抓落实。如对“物体的运动”这一主题内容,对“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物理量的衔接处理,可以从函数图像上求突破,如表4所示。
表4
由表4中的图像可知:用图3所示的位移图像和图4所示的速度图像与初中学过的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进行衔接,并由图3直观得出st=s0+vt,这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由图4直接得出公式vt=v0+at和st=v0t+at2/2,这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尤其在图4中,将描述物体运动的四个物理量:位移s(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速度v(纵坐标)、时间t(横坐标)、加速度a(函数图像)汇成一体,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然后再次进行变通性衔接。图5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拓展:图像①与②中的速度在增加,加速度a>0,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图像①比②的夹角θ要小,说明①的加速度比②的小,图像③的速度不变,加速度a=0,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④的速度在减小,说明a
二、学习能力的衔接从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上抓落实
认识、理解和掌握知识不再是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较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1.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的第一要素是阅读教材的能力,因为“阅读是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而高中物理教材的文本比初中要深刻得多,以阅读教材为突破口进行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是明智的选择。而采用“问题链”的方式进行层次性阅读设计,是衔接教学中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问题链”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并通过递进式的层次设计,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最佳衔接。初中物理的阅读主要落实在认知性阅读层次,少量的重点内容可提升为理解性阅读层次。高中物理的阅读主要落实在理解性阅读层次,并逐渐递进为批判性阅读层次,乃至创造性阅读层次。
2.增强实验探究的能力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有明显差异,如表5所示。对提出问题,初中用“表述”,高中用“明确表述”。对猜想假设,初中用“推测”,高中用“预测”。对控制变量,初中用“初步”,高中用“考虑”。对收集证据,初中用“正确记录”,高中用“如实记录和重复收集”。对分析论证,初中用“简单比较”,高中用“解释和描述”。对评估,初中用“注意”,高中用“分析”。对交流合作,初中用“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高中用“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所以,笔者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衔接教学,设计了验证性探究、结构化探究、开放式探究、创造性探究这四个层次,如表6所示。
表6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比初中和高中物理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初中用到的行为动词有:分析、解决、认识、描述等,体现了对常见事物进行简单分析和简单解决的要求。高中物理用到的行为动词有:运用、认识、分析、综合、解决、表达、解释等,反映了更重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
如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4.发展信息处理的能力
对比初中和高中物理对信息处理和加工的能力要求,初中用到的行为动词有:经历、认识、了解、做出、加工等,强调了对物理信息分析、获取和加工的要求。而高中物理用到的行为动词有:融会贯通、具有、复述、再现、辨认、提取、加工、整合、重组等,反映了更重视对信息进行内化、转化和整合的能力要求。如初中物理课标提出: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作出判断的意识;高中物理课标提出: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三、物理思想的衔接从传承理想化、等效、辩证和数学上促发展
如果将知识和能力类比为中学物理的“血”和“肉”的话,那么物理思想就是中学物理的“魂”。在衔接教学中,只要抓住了这个“魂”,就等于握住了开启中学物理之门的金钥匙。中学物理的思想很多,主要有理想化思想、等效转化思想、辩证思想、数学思想等。
1.传承理想化思想
理想化思想是有意识地突出研究的主要因素,排除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的干扰,借助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对实际研究的原型进行简化和纯化,在头脑中形成理想化的研究对象,来代替实际生活中的研究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抓好如表7所示的初、高中理想化思想的衔接教学,是变复杂为简单的最佳策略。
表7
2.传承等效思想
等效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转换成较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为等效替代和等效转化,即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化为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于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容易测量的物理量的思想方法,如表8所示。显然初、高中物理之间有一个层次上的跨越,必须做好有效衔接。
表8
3.传承辩证思想
中学物理是一门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提供丰富材料的自然科学,处处充满着辩证的思想。适时地、有意识地、系统地渗透到各个知识点中去,并对初、高中相关辩证思想的内容进行有效衔接,如表9所示。
4.传承数学思想
数学能最简洁、最确切地表达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事实上,物理是应用数学最充分、最成功的一门科学。可以这样说,数学思想是物理学的灵魂,其中有方程、函数、极限等典型的呈现方法,是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最为丰富的内容,如表10所示。
四、科学素养的衔接从科学态度、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上谋弘扬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都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定为培养目标。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的学习生活中。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科学态度、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
1.坚持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指人对自然、对科学本身的基本看法。科学态度对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是人的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现象、观点和媒体传播,只要始终坚持科学态度,就不会迷失方向。所以必须在初、高中物理衔接中更加重视对物理基本原理、规律和科学方法的教学,将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培养批判意识
在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教材、教师、权威勇敢地提出质问和怀疑,持批判接受的态度,使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得以张扬。要激励学生学习哥白尼敢于向“地心说”的创始人托勒密挑战的批判精神。
3.弘扬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物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在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综上所述,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不是把高中的教学要求下放到初中来,也不是将初中的教学要求搬到高中课堂中去,更不是在学习高中物理之前安排几个初、高中物理衔接专题,为高中物理教学做好铺垫。而是把初、高中物理衔接正确、到位地贯穿在整个中学物理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 张大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启发教学;多元评价
创新是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养。初中物理课程中包含力学、电学等多个学科内容,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加强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以便采取有效教学策略,促使课程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学在目标、模式和方法选择上多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常处于主导地位,向学生灌输大量物理知识和概念,要求学生通过做大量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而以提高学生物理成绩为目标开展的系列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负担,容易导致学生在面对抽象物理概念和复杂公式时感到疲惫,因此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开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通过理论知识教学和物理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为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推动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以便充分发挥物理这门自然科学学科的育人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能够满足新教育理念发展要求。在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初中物理作为基础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在社会取得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同时初中阶段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促使初中教育开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创新能力培养上,初中物理教学具有一定优势,但还应避免出现学生对物理原理侃侃而谈,却在实践操作中不知所措的问题发生。无论是行业发展还是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具备创新探索能力,以便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从初中物理实践教学开展角度来看,物理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不仅内容丰富,同时教学方法灵活,能够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针对性地培养。面对抽象物理内容,教师要完成丰富教学氛围的营造,在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锻炼,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拓展性培养。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树立创新意识。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保持创新精神,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完成轻松、活跃课堂氛围的营造,促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创新。相较于强制灌输,结合学生感兴趣内容进行物理知识的导入,显然更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保持兴致,从而在物理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实现创新探索。为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物理原理背后的故事、文化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受到人文艺术氛围的感染,对物理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进行继承,完成创新意识的树立。利用生动的教学情境,也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激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使教学内容得到生动展示,促使学生在完成物理现象仔细观察的同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为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教师除了进行物理知识点的讲解,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物理活动和实验,确保学生能够实现物理教学内容的系统理解[2]。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督促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完成合理实验计划的制定,以便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保持一定的创造力,能够实现眼、耳、手等感官的协调,为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反复的物理实验中,学生可以完成知识验证和探索,同时得到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启发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便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探究实践中,得到学习态度改善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物理探究与创新。比如,在物理问题解答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除常规方法以外的其他解题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寻求简便的解题方案,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习惯,善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继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创新。而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中包含较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内容使光、热、电等问题在生活中巧妙的反映,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究问题解决方法。融入生活元素,能够使物理教学给学生带来启发,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做到认真观察和思考,在体会物理学习乐趣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物理问题探究,从而得到创新能力的锻炼。作为一门开放性学科,物理对较多学科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为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教师还应结合时展引入新问题、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问题的思考,结合实践创造条件实现学科知识迁移运用,在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同时,得到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留下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启发,为学生创造个性化表现机会,完成综合应用知识的积累,加强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从而得到创新视野的拓宽。
(三)提供创新机会在实际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多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完成实验,未能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机会,造成学生创新意识受到了抑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际开展实验教学时应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由各小组通过讨论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而教师只要在一开始完成实验器材的介绍,就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实验详细操作问题,使其从中获得乐趣的同时,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多次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真实的感受,在学会独立思考的同时,对物理动手操作产生浓厚的热情,真正步入物理实验进行探究创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非是所有物理实验都需要复杂的实验器具。在实验内容可以通过简洁操作完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物理原理完成实验器材的自制,以便使学生在物理探究中深化理解物理知识,同时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操作期间,学生可以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形成动手解决物理问题的习惯,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找寻创新的机会,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得到创新能力的提升[3]。此外,教师需要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组织,要求学生运用创新思维从实验结果的猜想中寻求物理实验新灵感。针对实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设想,然后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对自身提出的物理问题进行验证,最终得到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