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措施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教学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教学措施

篇1

一是音乐教师奇缺。

尤其是村一级小学,几乎没有正儿八经的音乐老师。一个老师素质决定着一门课程的前途。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年重,很少有老师能胜任音乐教学,会识谱、弹琴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

二是课程意识不强。

从领导到老师,从家长到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识不足。音乐课在语文、数学等课程面前,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先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排好后,其他课程就是“填空”。或者课表上写的是“音乐”,但上的内容却是语文或数学。就算是音乐课,往往也被老师改成自习课或其他“主课”。许多农村小学,一年到头也上不了几堂音乐课。

三是课堂质量不高。

老师在音乐课上也就是唱唱歌,更多的唱几首流行歌。学生的认识也是这样的,以为音乐课就是唱唱电视、电影里的流行歌,对于其他内容则是视而不见,更不用说是乐理、乐器、欣赏等课。领导、老师、学生基本上都是这个观点,根本没有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与音乐素质。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音乐教学现状,改变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们的生活需要音乐,我们的教育需要音乐,我们的学生更不能没有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容质疑。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部门、我们的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看清这个令人振惊的事实,积极创造条件,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水平。

我师范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语文及音乐教学,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在工作实践中,我觉得如下方法措施可以缓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脆弱局面。

一、就地取材,加强兼职老师的培训。

面对农村小学专职音乐教师紧缺的现状,如果只靠分配一两个专职音乐教师,那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对此就要付出对音乐一无所知的沉痛代价。我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培训。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基本上是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兼代,不少学校在排课表的时候也考虑到将音乐课排给有一点这方面兴趣爱好和基础的教师,这个做法就很实在,更重要的还要对这些教师进行音乐基本技能的培训。如果每个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这紧缺学科教师的培训,并且想办法去提高教师的素质,我想用不了多久我们的教师中就会涌现不少优秀的专、兼职的音乐教师。

二、以书为本,逐渐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以教唱几首流行歌曲为目标,那种让流行歌曲牵着鼻子走,追逐“排行榜”、“金曲榜”的做法是极其幼稚的。音乐课堂应该严格按照课本进行,因为它是一套比较科学的、系统的美育教材,其中图文并茂,对学生的智力、兴趣和知识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然除此之外,新创作的优秀儿童歌曲、抒情歌曲和影视插曲,只要是适合青少年和儿童的心理、生理和中小学课堂的,也未尝不可,教师应当有所选择。主要应以课本为核心,紧抓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三个部分的教学。

唱歌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学生唱歌的基本技能,即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结合歌曲采用导入新课、范唱、简短讨论、学习歌词、学习歌曲、巩固新歌的教学法。只有以教材为本,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形象直观,加强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

培养青少年听唱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有音乐的表现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关音乐知识。常用的直观教具有:①卡片(音乐知识卡片、单音小插袋等);②挂图(音乐家肖像、唱歌时各韵母口形图等);③运用录音机、录像机、VCD、投影仪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接感知、提高感性认识。此外,还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在教学中制做更多的直观教具(如人物、动物头饰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乐理部分也可以采取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使学生得以掌握和巩固。 四、利用现代工具,把握欣赏教学的内容。

许多老师对欣赏教学这方面的内容认为是无足轻重的,其实它也是音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它的基本组织形式可分为课内欣赏和课外欣赏。课内欣赏的方法有:教师演唱、演奏或听录音和唱片,或观看录像。教师通过有表情的演唱或演奏,可以为学生创造直接模仿的条件。还可以即兴设计一些舞蹈动作,师生共同表演,提高学生欣赏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歌、乐曲的感受和理解。运用唱片或录音、录像进行欣赏,是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电化教学使学生经常欣赏音乐。

五、拓展音乐课堂,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目前,在世界上一些较发达的国家,都把课外活动视为正课,记入工作量,称之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摇篮”。我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农村,在课外活动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它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的辛勤努力,密切配合课堂教学,才能使音乐教学成为一个整体,美育教育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①合唱队;②器乐队;③舞蹈队;④学校中的大型音乐活动。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地理环境,制定课外活动的计划和具体措施。例如:农村的小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组织合唱队,排练和教唱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校园歌曲,在重要节日期间举行文艺晚会、歌咏比赛、作品欣赏会、师生共同联欢会等活动,活跃校园气氛,丰富音乐课堂。

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措施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属于集体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要想保证小学音乐课堂合唱产生音色互相融合、声部互相协调的效果,就要让所有的学生集中自我意志力和注意力完成。合唱教学具有一定的音乐综合性,需要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协奏,在合唱过程中突出纵向和声、横向旋律,还要兼顾其他声部的音准或者音程,从而保证音乐效果达到和谐性的要求。

一、通过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属于系统性较强的课程,与其他科目教学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规范课堂教学的规律,但是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音乐教师要能够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出发,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乐意地学习相关合唱知识,例如在日常合唱音乐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外优秀的合唱音乐作品进行欣赏,通过使用奥尔夫教学理念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培养。学生只有对音乐合唱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从根本上对这些合唱作品进行自我情感抒发。例如,在进行《柳树姑娘》这一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对该首作品进行欣赏和聆听,然后让启发学生对柳条沙沙作响的声音加以模仿。其次,教师对系统的合唱相关知识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白该首作品属于二声部合唱歌曲,最后通过小组唱、轮唱等不同的歌唱形式来对该首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加以展示。教师在合唱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合唱或者独唱的效果加以分析,通过这种系统的训练方法,就能够让学生的音准和音色都得到锻炼,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通过科学发声训练来奠定合唱教学的基础

学生要想把合唱作品演唱得更具有感染力,需要教师对发声训练加以重视和利用。良好的发声技巧是学生顺利歌唱的基础,保证学生的发声器官在自然合理的生理的条件之下达到真挚的情感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具体的合唱需求,学生在合唱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姿势,保持身体的平直和自然,呼吸的流畅,使用鼻孔以及嘴巴进行同时吸气,还要注意保持呼气的均匀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达到字正腔圆的要求,歌唱过程中需要具备准确的一种母音状态以及良好的起声状态,从根本上增强歌曲演唱过程中的感染力以及表现力。

在保证小学音乐课堂合唱音色统一的基础之上对其音域进行扩展训练,从而形成明亮纯净的高音区音色,学生声部之间的互相配合也是合唱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和谐的配合才能够对合唱歌曲所具有的内容进行表达,在实际演唱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准确听到自己的声部,还要准确听清其他同学的声部演唱,让学生通过分组唱来对声音的融合加以锻炼。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他们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进行发挥,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合唱魅力加以感受,教师还需要根据小学生群体的个性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他们掌握更多科学有效的发生方法,从而达到和声演唱的要求。

三、通过乐器对教学效果加以优化

口风琴属于一种音准相对较好、体积较小、具有优良旋律的一种键盘式吹奏类乐器,该首乐器还有显著的和声能力、宽广的音域,通过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从根本上对教学效果加以优化,对于丰富合唱教学内容、调节气氛、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习积极性有着明显的指导作用,所以,音乐教师要能够对口风琴教学优越性加以重视,选择合适的教学插入点来获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

口风琴是我校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器乐,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以及音乐能力有着一定的功效,也是提升学生识谱能力和歌唱能力的主要乐器,通过口风琴开展合唱教学,能够让学生的音乐视野得以拓展、知识掌握能力得以提升。合唱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学生不能够准确掌握各个音准。在学生合唱过程中,教师使用口风琴教学,对每一个声部加以伴奏,通过轮流交替进行来快速解决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音准问题。在对两声部合唱歌曲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高低声部以及分旋律声部所存在的视奏旋律与歌曲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领唱、齐唱以及接龙唱,并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增加对速度的处理力度。作为我校合唱教学的特点,在学生二年级开始就开展口风琴教学活动,通过利用口风琴加以伴奏,能够对学生的创作热情加以激发,并在伴奏与合唱的独特创作中来提升学生的合唱以及演奏水平。口风琴指导下的合唱教学能够对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加以强化,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学课堂气氛的活跃有较大的影响力。通过使用口风琴开展合唱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弹奏、唱谱以及识谱中建立有效的音准概念,在每年六一儿童节开展的相关活动以及相关比赛中我们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通过社团活动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合唱能力

音乐合唱属于综合性较强的活动,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在不断锻炼以及实际演唱过程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我校每周五下午都是社团活动时间,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选择学生喜欢、积极性较强的曲目来组织他们进行练习和演唱,从而提升他们的合唱能力。例如,我校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开设了“太阳花合唱团”,排练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包括《湖光校园,成长的摇篮》《在灿烂的阳光下》《好大一棵树》等。

学生在实际演唱过程中能够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来实现更加和谐的演唱效果。通过不同的活动来对学生的合唱能力加以锻炼,从而在每年的新城区庆“六一”文艺汇演中取得较为优秀的成绩。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和群众性特征,属于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学活动。合唱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团结意识,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和音乐素质提升。在实际合唱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的是合作者、指导者以及实践者的角色,不仅能够通过奥尔夫教学、口风琴教学以及社团教学活动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还要对合唱教学的难度进行增减,通过有效合理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从而保证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津津.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J].音乐天地,2014(04):10-13.

[2]耿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音乐时空,2014(15):180-181.

[3]杨玮娜.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J].艺海,2011(11):149-150.

篇3

[关键词] 小学音乐;音乐欣赏;欣赏教学;教学研究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指的是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所汇聚的情感以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音乐老师应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根据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时的实际表现,探寻适合小学音乐欣赏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同时,持续提升其音乐作品欣赏能力,继而促其健康全面发展。

一、小学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阶段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不仅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亦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还具有三大积极意义,具体如下:

第一,音乐欣赏能够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本身就凝聚了丰厚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音乐作品为基础,将进行欣赏的人视为审美主体,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观,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来感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音乐美。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促其感受其中的美妙,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继而实现启迪智慧、丰富音乐涵养的效果。

第二,音乐欣赏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而培养并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新力是小学时期的一大关键教育目标。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围绕一个音乐形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节奏感强烈的音乐作品往往能够带给人们轻快、明亮的体验;节奏舒缓的音乐作品往往能够带给听众美的体验,引导听众展开想象。即便对于相同的音乐作品,不同听众也会产生不同的想象与体验,有的人能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大海的声音,有的人能够在脑海中形成蓝天的画面。所以,在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方面,音乐欣赏作用显著。

第三,音乐欣赏是认识并理解中华民族音乐精华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形成民族自豪感以及荣誉感,丰富爱国情感是一大关键教育目标。面向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可将音乐欣赏课程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真正实现以上教育目标。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现在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层次不齐,整体教学水平偏低,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都较为落后,课堂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课堂氛围不浓郁,未将音乐欣赏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予以充分展现,不仅严重降低了课堂质量,还妨碍了学生音乐欣赏意识的培养以及欣赏能力的提升。概况来讲,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

1.教学方式单一,未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现阶段,很多老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依旧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将教材内容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不重视师生互动,还有不少老师一遍又一遍让学生听,可是在聆听中又缺乏有效引导。音乐欣赏教学并非只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是应该结合识谱、演唱、演奏等活动,让孩子喜爱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在这种以老师讲课为主的教学形式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之中,缺乏思考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受老师灌输理念的影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主要源自老师,基本上不会再进行自我思考和感悟,使得音乐欣赏教学成了令人诟病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思路、讲述的理念去感悟音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比较注重音乐背景、音乐情感的分析和探讨,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同学们阐述音乐背景及其所蕴含的情感,未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感悟时间,不益于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

2.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限制学生对音乐的欣赏

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中,其教学依旧以唱歌为主,部分老师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音乐技能,会要求学生学习基础性音乐知识。受该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音乐专业性教学,忽视了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很多老师把音乐欣赏单纯地视为唱歌学习。

另外,为了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往往会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之前对音乐作品进行章节划分,并对不同章节的曲式结构进行单独分析,强化学生对歌曲结构的认识,以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欣赏歌曲、尽快掌握演唱技巧。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尽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音乐知识、尽快掌握演唱技巧、强化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不过它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W生对音乐欣赏的体验与感悟,另外,过分重视专业知识,也会给学生增加一定的学习负担。

3.忽略对音乐本体的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匮乏

音乐教学要关注音乐本体,而音乐欣赏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理解能力与表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综合提升音乐素养。目前欣赏教学的现状是许多老师在音乐课堂上过分强调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音乐创作背景,而对音乐欣赏缺乏兴趣和兴致。还有一部分老师未充分意识到音乐欣赏的重要性,认为音乐课还是主要以唱歌教学为主,觉得欣赏教学不重要;有的教师对欣赏教学的作品理解不够,也使得学生的音乐欣赏意识始终得不到树立和培养,更别提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水平。而这其实造成了音乐本位被削弱、与音乐欣赏教学目的背道而驰的尴尬局面。

4.学生不重视音乐课,课堂表现不积极

一些学生受传统教育理念及父母的影响,他们认为音乐课不重要,认为音体美都是副课,不影响升学,学得好学不好无所谓。他们不愿意静下心来聆听、欣赏音乐,即便是对于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也只是听听而已,没有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其蕴藏的情感,更别提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措施

针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首先要避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应学会引导学生自主欣赏音乐,而非被动地全盘接收老师教授的知识。其次要避免过度强调专业性,对于小学生而言,聆听是欣赏音乐的最好方法。此外要强化对音乐本体的关注,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做法,最后老师要重视课堂管理,纠正学生不当行为,鼓励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积极表现自我,不断提升个人音乐素养。下面,笔者就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展开深入分析,并给出具体性建议。

1.夯实专业基础,提高老师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课程体系中,音乐欣赏占据重要地位,它涉及内容广泛,不仅包括乐器演奏欣赏,还包括歌曲欣赏等。这需要老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戏曲知识以及美术知识等,只有较为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生动而有趣的讲解,获取孩子们的关注。对同一个音乐作品,若老师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开授课,或许能够获得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充分利用音乐教师的才艺特点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如欣赏《野蜂飞舞》,会演奏小提琴的音乐老师示范演奏,班上的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又如欣赏二胡曲《赛马》,当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演奏时,孩子的注意力肯定十分集中,效果肯定特别突出,不仅能够让学生全身心融入作品情境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感悟作品美妙之处。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能演奏欣赏曲,对老师更加崇拜和信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有的音乐作品备受欢迎,被人们进行了改编并运用广泛,这些乐曲选入舞台剧、电影或者广告之中,颇具有影响力。如《渔舟唱晚》就成了央视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在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央视天气预报时仔细聆听欣赏该乐曲。综上所述,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一首音乐作品时,可先将其视频片段进行放映,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音乐作品背后所发生的故事,领会其凝聚的情感以及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因此,专业知识扎实、音乐素养较高、多才多艺、知识面广的老师是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若老师本身就领会得较少,掌握得不精,那么他很难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2.依托于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走进校园,开始成为一种教学常规手段。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彩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展现教材内容,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另外,小学音乐教材涉及范围广,主题丰富,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重视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过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不丰富,很难完全理解音乐作品中所描述的景象以及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此时,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将隐晦的情感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有利于孩子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对于演唱、舞蹈等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学习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欣赏习惯,提高其音乐想象力。如跟随音乐律动、配合图片欣赏、哼唱及演奏主题等,甚至还可以把孩子们带到微机室,孩子们坐在电脑前戴上耳机欣赏音乐作品,并根据老师的引导搜集关于该作品的相关信息,反复聆听主题乐句,甚至用电脑画旋律走向及色块。笔者曾听过一节音乐欣赏课《跳圆舞曲的小猫》,老师引导孩子用图形谱画旋律、用色块区分各乐段,并通过律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一节课下来,二年级的孩子很好地感受到乐曲的情绪以及不同的乐段特点。

3.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生想象力

轻松愉悦的氛围更容易让学生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愉悦的氛围不仅能够让人们较为容易地消除紧张情绪,还能够让人们以轻松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去生活。那么应如何营造良好的氛围、合适的环境呢?笔者认为首先老师和学生要保持平等地位,师生之间形成平等交流的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尊重学生欣赏音乐时的个人体验和感受;其次需要老师创设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贴合国家提出的“育人”目标,彰显“环境育人”之作用,为孩子们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让他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激发个人爱国情怀,陶冶个人情操,升华个人心境,提高音乐艺术素养。

像一些经典乐曲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如《玩具兵进行曲》《小狗圆舞曲》《四小天鹅舞曲》《乘雪橇》《动物狂欢节》,由于作品形象生动有趣,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眼前顿时浮现作品表现的形象。又如我国的优秀音乐作品,如《红旗颂》《新疆舞曲第二号》《北京喜讯到边寨》《二泉映月》《鸭子拌嘴》等。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适时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与能力。教师不要仅仅满足于课内,还可以挑选课外的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优秀作品,如舒曼的《快乐的农夫》、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肖邦的《雨滴前奏曲》等。

4.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促其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音乐是审美教育,音乐欣赏则是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这就要引导他们发现美,即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然而,音乐艺术具有自身独特性,与文学、美术虽然有共通之,但也具有显著差异,音乐艺术非常抽象并且较为模糊,对于小学生而言,真正领会其美并非易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通过不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引导他们自我探寻音乐之美。那么如何引导呢?笔者认为老师可充分发挥道具作用,通过优雅的文字、直观的图片加以引导,促使其发现美、感受美。

参考文献

[1]陆晓玲.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J].基础教育研究,2012,13.

[2]冯丽红.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做法[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2).

[3]叶波.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4]綦鑫.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

[5]谭秀文.牵手流行音乐,让小学课堂更有活力[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2.

篇4

[关键词]日本战后 教育措施 音乐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84-02

看一个国家的发展必将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这四个方面入手,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日本之所以能在战后短短时间内得以恢复和发展,从教育的角度考虑,改革措施必定会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日本如何在1946年到1957年短短的11年里,社会发展迅速,教育得到复兴,这一切巨大的变化究竟是哪些措施的结果?同时日本音乐生活又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日本从昭和初期(1932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期间是教育的专制统治时代。这个时期,国家要求大力加强来自德国的“乡土教育”,这种教育思想在战争时期发展为忠于军国主义国家和君主的精神,成为推行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目标也是倡导培养“国民的情操”,是引向为了“国家的”侵略战争目标服务的,它背离了音乐教育本来的“涵养的性”“高雅的情趣”。

一、战后课程设置

随着1945年的日本战败投降这一历史的转折时期,教育同时也发生着巨大改变。这一时期,因为美国占领的政策,日本教育受到美国影响。相继制定了《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教育委员会法》,建立了新的教育体制,开始实施“六•三•三”学制。这一时期音乐领域方面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如,1947年的音乐学习领域分为:歌唱、器乐、鉴赏、创作四个方面①。1951年时分为:歌唱、器乐、鉴赏、创造性的表现和节奏反应这五个方面。再到1958年分成了鉴赏和表现两个大的方面,其中包括歌唱、器乐和创作三个内容。之后1969年分为了基础、鉴赏、歌唱、器乐和创作五个方面,直到1977年又再次恢复到1958年那两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从战后开始建立的音乐教育体制,大体上没有太大的改变,战后的十年时间也是日本音乐教育通过摸索总结找到最终教学目标和方法的实践阶段。

二、战后“学习指导要领”

日本文部省(教育部门)于1946年颁布了《新教育指针》,提出了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之后又颁布了《学习指导要领•一般编》和《学习指导要领•各科编》,建立了新的教育模式。其中《学习指导要领•音乐篇》②对应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教学目标提出了相应的规定。如:通过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美好的情操和丰富的人性。这就与战前提出的“国民情操”有着根本的差别。还有就是这个时期把学习音乐的知识与技术、培养音乐的创造力(旋律和乐曲的创作)和表现力(歌唱与演奏乐器)也列为了目标内容。这些目标与要求都使得日本的音乐教育及国民音乐素质能在短时间内得以提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时,在目标内容中还提到了乐谱的读与写能力和培养音乐的鉴赏能力。这也表明他们在抓基础技能教育的同时倡导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虽然这些要求与目标在今天看来是太平常不过的,但在日本作为战败国的那段时期,提出这些巨大的变革要求,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而这种精神更是值得钦佩的。

“音乐指导要领”同时也显示了它在当时显示的独特特点。如,把学习领域扩大化使得音乐教育开展具备多样性,那时采取了自由选择多种教材的制度,并恢复了教材的审定制度。像1947年根据新的制度,音乐教材统一由文部省编辑发行。这些教材在内容上采用“文部省歌曲”③、日本作曲家新作、外国民歌或外国旋律填上日本的歌词等形式。但这套统编的教材在使用两年后就停止了,其中多半是因为内容上的限制及教学条件的限制。从1949年至今,日本的音乐教材采用民间出版发行,经文部省审定的办法实行。

随着这一切的发展,也加速了教育用乐器制造和欣赏素材及视听教学设备的迅速发展,也为之后日本在工业制造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像当今享誉全球的日本雅马哈公司,最初是以生产风琴起家,到了1953年,总裁川上源一(Genichi Kawakami)开始他的第一次国外考察。1954年,建立了音乐教育系统;生产出第一台Hi-Fi播放机。1959年,成立了技术研究所;开发了第一台电子管风琴,即电子琴。1960年,雅马哈国际公司在美国建立,也正因为这一系列变革的发展需要使得日本在战后短短的时间内就把雅马哈这一品牌推入了世界的舞台。这种相互发展的变化也推动了日本音乐生活的发展,使得日本的音乐生活能够与世界接轨,不再是单一满足战前闭锁的发展需要。

三、战后教学目标

日本从1947年第一次颁布实施《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就规定了音乐教育的目标,以理解音乐的美,得到感受,以此养成高尚美好的情操与丰富的个性为前提。同时要求习得音乐的知识和技术、培养音乐的创造力、表现力和对乐谱的阅读能力,书写能力以及鉴赏力。到了1951年《小学学习指导要领》第一次修订时,教育目标规定为:积累各种音乐经验,进一步培养对音乐的爱好;鉴赏优秀的音乐,提高音乐鉴赏力;发展音乐的表现技术,鼓励通过运用音乐经验,创造性地、自主地进行表现;习得为丰富学习经验所必要的有关音乐的知识;为理解、感受音乐,提高个人的能力;为积累、丰富音乐经验,开阔家庭及社会的音乐生活;以音乐作为世界的共同语言,加深对其他各国的了解。这次的修订明显可以看出,战后音乐教育目标具有连续性,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在音乐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虽存在一些具体的变化,但一些基本的目标是一致的,日本教育所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与世界接轨的高素质人才。也正是因为这一长远的目标,使得日本的音乐生活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

四、战后文部省举办的教育活动和研讨活动

在战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也包括了文部省举办的一些音乐教育讲座和研讨活动。如1957年举行的第一次“初等教育指导者讲座”在日本全国分三个地区进行,主题是“合唱、合奏的有效指导”,以文部省编辑发行的《小学指导书•音乐科――轮唱•合唱编》和文部省编辑发行的合奏教材《小学合奏》为中心学习材料。主讲人有大学教授、作曲家、演奏家和文部省教科调查官等人。这次讲座主要探讨了合唱、合奏在音乐表现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合唱、合奏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能力;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和指导等。

而全国性质的研讨大会更是几乎年年举办,1953年第一次研讨会就在高崎举行。会议中专家及校长针对“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解释和展开”进行发言,相互间交流了工作和教学的经验,并提出关于“怎样和全体教职工一起,快乐地进行音乐教学,振兴本校的音乐生活”的探讨。第二次会议1955年在大阪举行,会议探讨“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到了1956年第三次在旭川举行会议时,期间发言论文达到12篇,作者有43人。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音乐教育在人性格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边远地区音乐课的组织工作”。到1957年在高知举行的第四次会议提出了“有利于人格形成的音乐教育应如何有效地进行”。

光从这些列举的会议和活动中我们就可以明显地发现,日本在音乐教育的措施上和引导思想上一直在进行一种超前的构想和努力,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些构想出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时所采取的办法才使得日本音乐教育和日本音乐生活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五、结束语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战后音乐教育的改革在教育的意义上和对音乐生活的影响上确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也应该在这些举措中受到些许启发。同样曾经受到战争影响的中国教育或是同样想在短时间内取得收效的人们是否可以做出一些大胆的尝试呢?

注释:

①高保治(著).缪力(译).中国音乐教育,1994年.

②《学习指导要领•音乐篇》:是根据文部省规定的规则,由文部大臣以“文部省令”的形式颁布的类似于音乐教学大纲的文件.

③缪裴言,缪力,林能杰.日本音乐教育概况.文部省歌曲.

【参考文献】

篇5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和发展的今天,初中音乐的教学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更多的初中音乐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已经摒弃了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倡导个性化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就其实践效果来看,依旧不够完美,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缓解的问题。

一是教师并不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部分,也不善于获取音乐作品中深刻的内涵来让学生感知;二是部分初中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不够高,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各式各样的音乐作品,教师并不能充分表达和传递;三是教师所组织的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仅限于表面,并不能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体验,学生并不能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获得较高的音乐作品鉴赏能力,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初中音?方萄в行?性低的原因

由上述分析可知,现阶段的初中音乐教学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而究其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致使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学生。首先,一些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够高,教师很难传授初中音乐的相关知识;其次,一些学生对初中音乐的认识存在偏见,不重视初中音乐,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语、数、英上;此外,一些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当然不够理想。

从教师方面来看,导致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有效性低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在常态课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和老套,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面对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对教材吃不透,课堂上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服;三是一些教师的责任感不强,认为音乐课的讲授就是教会学生唱歌,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缺乏与学生的必要沟通,从而致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提高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措施

在分析了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和有效性低的原因之后,笔者提出几点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教学准备工作的高效开展是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够对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分层教学法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制订音乐教学目标,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得到教师的肯定,都能逐渐爱上音乐的学习,并能够从中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巧;三是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讲究方法,有效利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

如何让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实现更大的价值,实现高效的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就需要教师能够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能够提高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可以是故事导入、情境导入、背景导入等方法;二是巧妙的提问,步步为营,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安排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来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一定的交流、合作技巧,使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3.加强对教学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活动课;实际概况;组织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小学音乐活动课开设质量及组织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选择有效的组织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学音乐教材的板块内容设置进行深入的分析,促使相关的措施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音乐活动课的开展中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性格较为活泼,对于新鲜事物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活动课开设的过程中,老师应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锻炼,采取可靠的激励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音乐教学活动。这些激励措施主要包括:1.对学生在音乐活动课上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音乐所表达的场景进行想象,不断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信心;2.对音乐活动课上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奖励,促使其他学生在以后的音乐活动课上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为他们在音乐课学习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组织学生定期参加小学音乐竞赛活动,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材《飞呀飞》的过程中,老师首先播放一遍音乐,促使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旋律中不断地想象歌曲中所描绘的场景,并对该音乐的韵律及节奏感有一定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慢慢地学会《飞呀飞》。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场景想象的过程中,老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激励,促使他们能够在无拘无束的音乐空间想象中体会音乐的韵律美,为自身未来音乐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组织手段

为了使小学音乐活动课开设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老师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应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运用,提高音乐活动课组织效果的同时丰富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加入到音乐活动课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老师可以在小学音乐活动课开设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动态化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基本的音乐知识,促使他们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歌曲有一定的了解,活跃音乐活动课开设中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小鼓响咚咚》的过程中,老师应借助多媒体设备,先让学生聆听该音乐的旋律,并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慢慢地拍打,跟着音乐的节奏感去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最终达到音乐活动课的具体教学要求。

三、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各种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在音乐活动课组织的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课的热情。在这种自由度大、灵活性强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将会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有利于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为他们未来音乐领悟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老师在组织小学音乐活动时,应结合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注重游戏式音乐教学方式的有效使用,促使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气氛中快速地学会各种歌曲,确保音乐活动课的组织效果良好性。比如,在《采树种》音乐活动课组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组,引导学生利用肢体动作体会这首歌曲的旋律,促使学生在游戏式的教学模式中尽快地学会这首歌曲。

四、合理运用情景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小学音乐活动课的有效组织,应加强对情景式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加深对不同音乐的理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心态。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摇篮曲》时,老师让学生认真地回忆童年的往事,并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小视频,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模式中提高对各种音乐的全面认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小学音乐活动课的有效组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制定相关的组织措施时,老师应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性格特点,结合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丰富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手段,确保各项音乐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以顺利地完成。

参考文献:

[1]童琳.小学音乐活动课的有效组织与实施策略探讨[J].艺术品鉴.2016.(05)

[2]赵瑞.试析小学音乐活动课的有效组织与实施[J].北方音乐.2016.(03)

篇7

关键词:优化;小学;音乐教学;乐器课堂;若干思考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随之而来,人们就会要求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为此,教师教学中要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表达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这是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得不重视的话题。

一、重新认识乐器教学的显著地位

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教导学生进行视唱,单纯将视唱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没有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就会让学生觉得教师课堂是枯燥乏味的。乐器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崭新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可,既有利于展开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学生对乐器课堂的认识,要让学生感受到乐器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二、有效开展课外乐器实践活动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局限于课堂上的实践,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它要求教师能够开展有效的课外乐器

实践活动,不断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或者课外时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外实践机会。比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乐器演奏比赛,当然,只能是要求同一个年级的进行比赛,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以及特长。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乐器知识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绪,引导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优化小学音乐教学乐器课堂的措施有很多,教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和学生能够不断认识到乐器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小学音乐教师,要能够高度重视乐器教学,全方位、多角度地优化并改进教学方法,在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于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我国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阻碍了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真正认识到现阶段小学音乐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从而寻找到解决办法。

1.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在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多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随着我国的科技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已经不能适用于现有的社会状况,小学音乐教学也需要进行教育革新。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根据具体社会环境而改变,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产生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小学音乐教学中忽视了创新性问题

小学音乐教学缺少一定的创新性教育,音乐学习是一门需要灵感创作的学科,因此,创新性在小学音乐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常常会忽视创新性问题,老师大多照本宣科,只为学生传达书本中的知识,这样的情况限制了学生的音乐发展,在学生的音乐学习道路上有着不良的影响。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措施

针对上述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寻找到形影的解决措施,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身的音乐技能,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1.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性音乐技能

在学生的音乐教学中,老师常常忽视了教学中创新的重要性,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因此,老师需要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性的音乐技能。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相关事物进行音乐填词,创造出贴合生活的音乐,这样的模式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技能,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注重音乐学习主体的重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学习的主体。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提高创新性教育,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发展平台。例如,在学习《雪绒花》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活动,感受自然中的魅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看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音乐课堂,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有了充分的发展。

3.使用新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创新能力

在现有科技发展的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也需要不断改良,老师应该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的高端性以及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音乐的创新能力。例如,老师在教学生学习《童年》这首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出秋千、操场等一系列歌曲中出现的意象,这样的音乐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从而发现音乐魅力,提高自身的音乐创新性。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教育在多个方面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教育。小学生处在刚刚进入校园的阶段,难以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学习之中,因此,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需要掌握的重要课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快,学生和老师的学习效率都能够达到最优点,同时创新性教育也能够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减少教育中的隔阂,帮助学生及时掌握音乐知识,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篇9

一、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应试教育的禁锢、管理者意识的阻碍、音乐师资队伍的缺乏、音乐教师素养水平的低下、音乐教学仪器与设施的简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1、音乐课程得不到落实。传统教育把过多的视角和精力放在应试教育上。学校教学往往围绕着升学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来安排。非升学考试学科的教学,特别是音乐学科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没有真正按教学计划要求得到落实,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开设这类学科。

2、音乐师资十分短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短缺现象十分突出。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事实上,农村中小学专业化音乐教师缺口非常大,大批农村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音乐教师。

3、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低。为了能够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正常开设,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师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而改教或兼教音乐课。这些教师有的在音乐方面有些特长,有的根本就没有受过音乐教学方面的培训。他们中的大部人音乐理论素养较低,音乐艺术技能比较差。正是由于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限制,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教学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4、对音乐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优美,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加强。然而现实中,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的地位在学校也得不到保障。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升学学科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5、音乐教学设备简陋。在对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器材配备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只有少数学校的音乐教学器材配备能够达到国家音乐教学器材配备标准要求,大部分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率只能达到20-30%水平;音乐教学所需的音像资料、图书资料和专用教室等设施更是匮乏,与建设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重视程度的不足等现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音乐师资水平,培育中小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改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篇10

关键词:音乐;农村;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58-01

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需从小学抓起,但是就当前小学音乐教育而言,情况堪忧,尤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弊端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不受重视、教学设备落后、音乐教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因此,针对此类问题,

本文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一、学校应当转变思想观念

在农村小学里,从校长,领导到普通教师都有着一种偏见思想,把音乐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简称豆芽科,一切都应“副”从主便,因此很多音乐课都被敷衍了事,有的上成了语文,数学,有的则上成了自习课。目前,乡村的许多中心小学仍没有专职技能教师,就是有专职的教师都安排从事语文或数学科教学,让教师既教语文或数学,又兼音乐,是一种更好的“统筹安排”;在教师的眼里,认为乡村音乐教学,是被人所遗忘的。这样,老师的专业知识随时间的洗礼慢慢的遗忘,难免会有几分伤感,就这样农村音乐教学空白更多。

殊不知,这里的学生们是多么地喜欢上音乐课,可是每次上音乐课,却叫他们很失望,越来越重的负担使他们也不得不“副”从主便,所以我认为,作为校长,领导,老师,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给学生上音乐课的权利。

二、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模式

我的小学生生涯也是在农村度过的,因此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时上音乐课,老师从不教歌谱,总是“您”教一句我们跟一句地学唱歌,一直唱到下课铃响。这样单调,古板的教学模式,难怪学生唱准的没几个,也难免这些学生会五音不全。现在,我以教师的身份走向农村,却发现仍有些音乐教师仍用这种模式教会着这些天真烂漫,很赋天性的孩子。我开始犯疑,难道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里,我们的音乐天地却是一同往昔的吗?我有点不寒而栗,假如再这样一如既往地教下去,音乐将会与时代同行吗?

再者,结构混乱,且教师随意增删教学内容。这个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对于农村的孩子确实有困难。“文有定理,而无定法”,是要求在教学中有创意,但还不到自编教材的地步吧!特别是有关最常见的乐理知识,教师对其是置之不理。

对此,我想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1、音乐课的结构安排要科学。

音乐教学跟语文数学一样有一定的结构,当然这是一般形式,一般为: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并注意:一般欣赏内容不与教学新歌安排在同一课时;节奏训练要么放在课前,要么放在教学新歌之后,听唱训练与视唱相结合进行,一二年级不要求唱会整首歌的曲谱,一般以唱游形式为主。

2、教师要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虽然上音乐课是孩子乐意的,感兴趣的,但也会碰到枯燥乏味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调动,如在教学基础知识时,要用鲜明,直观的形式进行教学。如用台阶的高低表示唱名中音的高低,用谱表上的音符在键盘上的位置对照图帮助学生识别音的高低;用三角铁和舞板的发音说明音有长短;在教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可采用线的长短示意,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在教学乐句时,可采用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进行,碰到六度音程或七度音程,可以用打手势进行,这样化难为易,学生就学得轻松。

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重生动性和技巧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要统一认识,把加强音乐教育列入议事日程

在加强健康向上的音乐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尽快地改变落后的状态,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音乐教师要统一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必须充分认识加强音乐教育对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加强音乐教育列入议事日程,从课程安排、教学实施的完善、师资力量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音乐教育的需要;在目前最起码要正常开设音乐课,做到真安排、开足课、上好课。

四、加大教学设施投入

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如增加电视、各种器乐、光盘资料等,改善现有的音乐教学条件,调动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五、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很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有教学热情和基础的教师也大多闭门造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领导再重视、教学设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引进专门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要求音乐教师规范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蔡菊先.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J].中华少年,2016(08)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