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德育工作;对策;建议

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做到贯彻落实、开拓创新,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但是,在实际德育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学校的德育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应该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采取适当的德育方式和方法,从而建立健全学校的德育体系。那么,要想建立健全德育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树立准确的、合理的德育目标;二是创新德育内容;三是开拓德育途径;四是改进和完善德育方法;五是建设德育评价体系。

二、更新理念,深入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含义

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其实质是服务于社会。然而,全面发展指的是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团结、写作、创新精神的培养,还应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的发展。其中,“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良知,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一个人没有“德”,就算再有学识,都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因此,在中小学教学中,要贯彻落实、深入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内涵,把德育放在优先的地位。

三、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

德育工作开展是否顺利,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和道德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者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创新能力强、理念新的德育队伍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否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一个优秀的德育队伍一定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总之,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素质,才能有效地发挥其知识的价值。因此,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德是才的灵魂”这一观念,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做出一定的贡献。

篇2

一、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中的问题

1.重智商、轻德育

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速度加快,国民经济水平也正逐渐提高,多数家长从孩子的启蒙阶段就开始考虑孩子今后考大学和就业的问题,严重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重智商、轻学习能力的教育,将学生的智育水平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因此多数教师早已将学生德育工作抛之脑后,忽视了要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缺乏实践性

目前,大多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时,都会忽视德育工作的实践性,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也不及时关注学生是否从心理上接受了德育。因此,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是否按照学校规章制度严格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甚至一部分教师只让学生背诵一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知识,不将德育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只当完成教学任务即可。

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及实践途径

1.根据学生特征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年龄特征等为小学语文教材编写提供了可用的素材,在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等。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讲述德育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心理对德育有一个概念,同时需要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德育工作渗入语文教学中,如教材内有许多充满教育意义的课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述一些现实当中的英雄事迹或有意义的故事,自然而然就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2.从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篇3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 班主任 管理艺术

小学班主任除了担当着班级事务总负责人的任务,更重要的职责就是保障学生的安全以及对学生最初的启蒙教育。小学阶段班主任就像一个大家庭的家长,管理着许多的学生,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成长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任务。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班主任始终都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和角色,他们既是孩子们学习的监督者,也是孩子们生活的领导者,所以不难看出班主任在小学教学当中的重要性。[1]

一、当前我国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分析

1.缺乏对学生生活的关注

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步的踏入校园相当需要教师更多的给予关心和爱护,以确保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可是当前我国的大多数小学,班主任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生活给予较大的关注,认为学生的生活应该是由家长负责的,所以对于这一方面的关注程度就相对有限,对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关心程度有所欠缺。[2]

2.缺乏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小学是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所以小学的班主任相比较其他阶段的班主任而言具有更为重要的职责,即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一个人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而不应该在他成长的最初阶段就忽视,这是当下小学班主任的准则。可是我国的许多小学并没有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认为小学生的年龄太小,思想道德教育是没有必要的。亦或者部门小学班主任认为小学生无法理解思想教育的内容,于是就不重视。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必要的思想教育可以让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让小学生从本质上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了解爱国主义的本质,形成祖国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等最基本的思想精神品质。[3]

3.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小学生对于一切事物的好奇心都是很重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也应该格外的重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做为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也应该有所关注。学生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形成,在很多时候受到了教师的影响。班主任应该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法,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也可以帮助学生答疑,有助于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4]

二、新课改背景之下提升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的方法和措施

1.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思想道德培养

小学生正是形成人生价值观念和最基本道德观的重要时刻,让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足够的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树立世界观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小学是一个人最早受教育的场所,所以班主任对学生不仅仅有着安全保护的责任,更有教育育人的义务。教书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对学生的育人工作开展更是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班主任通过对学生平时的教育,要告诉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基本道理。同时也应该将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继承和发展下去,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怀,明确尊师敬长的优秀传统美德,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生未来的人格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帮助和作用。

作为小学的班主任,应该充分结合起班级自身的特点,分析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点,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并不断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开展学习的同时也让他们更好的塑造品格,将德育工作也更好的开展和落实下去。而作为校方,也应该给予足够力度的支持。班主任可以与校方一起,组织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德育活动,包括诗歌朗诵、绘画大赛等等,可以设定一个明确的德育主题,并且围绕这个主题切实的展开。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都不一样,对于德育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这样展现自身特点的方法更加适合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具有极大的帮助和意义。[5]

2.充满人性化的管理,让学生感受家一般的温暖

小学生刚刚走入校园,对于学校的生活还会有所不适应。教师必须要充满人性化的管理,通过温暖的管理和关心方式来爱护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在学校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得到精神的支持与爱护。班主任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所有的学生身上,对于每一位学生都要格外的重视和关心。换言之,班主任应该像家长一样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任何一位同学都不可以挖苦和讽刺,这才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

人性化的管理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关心程度,更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教学的方法。班主任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感受到上学的快乐,也感受到学校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关心。营造一种学习和生活同时进行的氛围,是当前我国小学班主任提高管理艺术的最佳方式。

3.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不应该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而应该不断的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让学生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当中。小学生是比较好动的,传统的管理模式相对都比较严格,学生会比较烦躁,甚至一些学生会产生小的叛逆现象。这样的管理模式并不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接受,相反起不到很好的管理效果。如果这时候可以不断的创新管理模式,就可以让学生更为主动地接受教师的管理。例如教师可以实行奖惩的方式来开展管理,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秀,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橡皮或者铅笔等小的奖励。而对于那些不听班主任管理甚至违反课堂秩序的学生,班主任可以进行相应的小惩罚。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目的都是为了激励学生,让学生服从教师的管理,更好的为班级管理做出努力,也可以更好的提升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艺术。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推进,更是要求我国的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充分的发挥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不断的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艺术,为我国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珊珊.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角色转换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2]赵新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角色转换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6).

[3]胡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证明能力 德育作业 创新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是华夏子孙的荣耀与骄傲。因此,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摇篮。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简称,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它是以现代汉语为表述的形式,选取文学库里的优秀作品,通过教师的指导,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境界,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是夯实语文基础的最佳时机,基础不牢不仅会影响以后的学习成绩,而且会影响生活工作的其他方面。语文学习要贯穿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始终,因此,学好语文非常重要,但现在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只停留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语文层面,忽视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教好语文课程,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一、重视语言的基础作用

语文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语言文字的最佳学习时期是孩童时期。在当今世界上,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一种交际工具。一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反映了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民族文化附着于语言文字,使其得以继承和发展,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其深刻的民族精神的积淀。要培养继承、传播并发扬本民族精神文化的人,无疑要从教他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开始,而语言的发展又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二、注重积累,强化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人在社会上生存,随时随地都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怎样才能有效培养和迅速提高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呢?必须从资料积累入手,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下手,也毫无意义。

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多背多记多摘记的良好品质。例如,平日里遇到好的词句或好的现代文,我们要把它背下来,扩大词汇量。把一些名言、警句、格言、熟语、歇后语背得滚瓜烂熟,就能化为己有,运用时自然能脱口而出。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对于熟语和古典诗词的背记,其积累的意义和作用是很显著的。另外,还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遇到好的名言警句、格言熟语,我们都要把它记下来。只有完成词汇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言感受力,才能培养最基本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重视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

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地有所体现,并且更具体化、直观化。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虽然不属于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范畴,但可以对小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完善小学德育内容。

另外,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小学德育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丰富小学德育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推进语文教学工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1.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双方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相互信任对方,老师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2.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积极帮助他们。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和帮助,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点,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

3.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对有些问题不能畅所欲言,而是保持沉默,对兴趣的培养极为不利。只有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帮助他们培养好的个性品质。

五、提高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从小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不懂的问题喜欢刨根问底,不停地追问,教师应该耐心解答孩子们的问题,让他们永远保持这种好奇心,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在班里成绩优异,课余生活也丰富多彩,是因为他们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阅读能力比较强。可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六、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要抓住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对文本的分析和对“人”的分析联系起来,挖掘文学作品“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等。它应当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成为完美的整体。

有些“日积月累”的词句,是描写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品质或文章中的某种情境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加深理解。生活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带学生游玩时,可以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切身感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美,还可以让学生验证“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语句的准确性。

七、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美感

篇5

一、“小”处着手,优化管理内容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自制力薄弱的现状,我们认为优化小学阶段的德育管理,要从“小”字出发,从小处着手,低起点,粗线条,高要求,讲实效。

1.养成教育从细小的习惯抓起。

如果对小学生进行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不能联系实际,就会犯揠苗助长的错误,事倍功半。为此,近年来的德育管理从养成教育入手,从细小的习惯抓起,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我校提出“六个好”要求,即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操;唱好歌;扫好地;走好路。这“六个好”的要求符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需要,这是最低的要求却又是最基本的要求。为了在全校形成一个良好的文明教育氛围,让学生把这“六个好”当做镜子对照,我校把这“六个好”内容镌刻在新教学楼上。这样,习惯要求明确了,理论的东西物化了,学生们努力的方向也就明确了,德育管理的效能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2.品德的培养寓于小的活动之中。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认为德育管理也应因势利导,让孩子们在“玩”中长见识的同时明道理,当然这个“玩”是指有计划、有组织的一些有益的活动。(1)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如“手拉手,向身边同学献爱心”活动;(2)培养孩子们爱校园,争做小主人的意识,如“我当校园清洁工”、“我为校园做美容”活动;(3)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如“大风车体育技巧接力赛”、“科技模型制作比赛”等;(4)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意识、自理能力,如“今天我来做家长”活动。让同学们在有序、有趣、有理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品行的熏陶,并懂得这样的道理:爱父母才能爱人民,爱校园才能爱祖国,爱学习才能爱科学,做好人才能成栋梁。

二、“农”为依托,延伸管理领域

农村小学的德育管理应该与农村的地域文化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延伸至德育管理领域。

1.干农活磨炼意志。

目前,随着农村人口的逐年下降,独生子女在校生的比例逐渐加大。许多农村生长的“独苗苗”,却不懂农事,当然,这与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有一定的关系。但学校在德育管理上要补上这一课。可让孩子们力所能及地干一些农活,既丰富知识,又磨炼意志,如有组织地开展“爱心献给社会”活动:开展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绿色行动”活动、义务参加植树劳动等。

2.访农村,激发爱乡之情。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们对家乡的美,也许并不在意,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家乡在我心中”的一系列活动。(1)欣赏田园自然景色。我们这里一年四季分明,地处黄海之滨,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让学生在发现美的同时,受到美的教育。(2)寻访致富足迹。让学生看身边的事,了解身边的人,了解农村致富的历程,体会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爱乡之情,只有爱家乡才能爱祖国。

三、“效”为依据,优化评价方式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我国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实践得出:“语文教学既要育才,又要育魂。”[1]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德育要以自然的形式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样既能让学生吸收知识、提高能力,又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动而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呢?

一、在阅读感悟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一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好文章,蕴含丰富而真挚的情感,小学生的认知以感性认知为出发点,所以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每一次的语文教学都成为学生独一无二的情感体验过程。而有了内心的情感积淀,就会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迫切地需要在课文中探索情感的根源,学生进行多次阅读,由情悟理、由情明理,这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使学生的感性认知慢慢演变为待人接物方面的理性态度。因此,在阅读感悟中渗透德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方法。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多数的课文内容都浅显易懂,思想情感是很自然的流露。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转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愿意在课内外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和思想的熏陶。可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之一。教师应该积极安排、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多彩丰富的语文阅读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有助于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当然,阅读的时候要有选择,书有良莠之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引导他们阅读。书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坚强不屈的孙悟空,聪明过人的诸葛亮,智勇双全的武松……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的榜样越具体越鲜明,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条件就越好。只有以读为本,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发挥语言文字的魅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水到渠成,真正感悟、欣赏文本的内在价值。

在阅读的熏陶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书中人物形象的认识,使学生在阅读中要真正学习知识、接受德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当贯穿于文本的阅读感悟之中。

二、在言传身教中渗透德育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告诉我们,除了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之外,教师在平时生活中更应该做好榜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良好的形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注视下都会无限放大,他们会对教师的言行进行评价,最终会直接地影响他们。教师在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应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发挥表率带头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第一个遵守这些行为规范,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坚毅的人格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基础沉淀的过程,为以后进一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高尚的人格形象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必然要求。首先,教师就应该是德育的具象化,我们难以想象出一个格道德水平低下的人能教出一批社会精英、国家栋梁。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之前就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孔子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应该是信行统一,这是唤起学生道德是非观、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催化剂。“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2]。学生会根据身边的环境不断认识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其次,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人格水准,特别是拥有强烈的“爱”才会在教学中自觉地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理想人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碰触是深刻而久远的,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可以说优秀的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的榜样和导师。由此可见教师平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都是能引导学生发现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道德因素,是推动学生不断前行的无形力量。

这样在言传身教中的德育渗透,润物于无声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教师必须宽阔的胸怀、高尚的人格,以自己的情操感染祖国的花朵,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走向道德的顶峰。

三、在习惯内化中渗透德育

学生在亲身的阅读感悟中体验德育,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接受德育,由此学生内心的情感认知和对待问题的认识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这些变化都是学生的内化,只是德育渗透的第一步,还要不断深化和提高,不能让学生的这种认知能力仅仅停留在心中、存在于口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内心的认知能力指导自己的行为,实现认知和行为相统一,体现完整的德育过程。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和自身出发,有机地把德育渗透于教学中,这样的语文课堂是丰富、饱满、生动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才能成长为更全面的人。

参考文献:

篇7

一、领悟教材隐含的德育资源,适时渗透德育

数学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同样离不开情感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数学知识中的内涵,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适时渗透德育。如《比和比的应用》的教学。教材中用杨利伟在飞船里展示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引入。如果单单进行国旗的长和宽的比的关系教学,那就忽视了教材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处理:

1.出示情景图,得出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96∶64。

2.比的概念教学。

3.练习,写出下列五种尺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长和宽的比。(这些练习既巩固了比的意义,又引入德育元素,更为以后“比的应用”“比的性质”乃至“比例”埋下伏笔。)

4.你知道带上飞船的国旗为什么只有这么大?(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从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

二、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社会热点渗透德育

教材在一段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热点具有时效性,却又是德育的好材料,所以在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上合理组织教材,恰当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导入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如四年级的行程问题中,课本安排的是:根据特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计算路程。我们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以保钓运动为内容进行引入:保钓人士乘渔船去宣誓,渔船平均每小时行20千米,约行了18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首先,让学生说说题中每小时行20千米,这“20千米”表示什么?怎么求路程?接着说说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思考保钓人士为什么去。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懂得虽然远离中国内陆,但也是祖国的领土,决不容忍任何势力侵犯,我们必须捍卫自己的领土。这样,在小结时就自然地渗透了德育。

2.在数学活动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可以让学生调查近几年来雾霾天气天数进行数据整理,或者通过对PM2.5的了解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对学生环保教育也就水到渠成。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光盘行动”中调查粮食浪费的具体情况以及家庭垃圾数量调查活动等等。

3.在练习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如教学“时间计算”后的练习时,我让学生计算(1937年12月13日)遇难同胞纪念日为每年的12月13日。到2013年12月13日是()周年的纪念日。

三、领悟评价的导向功能,渗透德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是渗透德育最有利的方法,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把学生的良好意志品格、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作为评价目标。因此,评价中要采用激励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质疑问难。不能用诸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一言带过。例如,在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后,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出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其中一位学生站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同学们笑了。而这位学生红着脸低下头,因为他剪的与其他同学不同。接着教师举起这名学生作品说:这有点像裤子,看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那被剪后剩下那长方形纸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呢?全班学生望着老师手中那名学生的作品,点头赞同。教师微笑着说:虽然衣服变模样了,但是这位同学让我们见识了另一种剪法,找到了另外一条对称轴。这样的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之前红着脸的学生现在拿着“佳作”开心地回到座位。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德育更加重要,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必须时刻考虑学生的感受,以免造成“德育伤害”。

四、领悟德育的基本规律,以教师人格魅力渗透德育

篇8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养成阶段,对小学德育工作对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班级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得力助手。小学班主任也是孩子们从孩童步入学生角色第一个接触到的人之一,是学生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优化班主任管理队伍,需充分发挥自身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解决方法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单一化

小学德育工作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德育方式的单一化,大部分学校所谓的德育工作仅仅就是指思想品德教育课或者是学校偶尔召开的德育大会,这样单一死板的德育工作难以让学生们真正的理解到思想品德教育内涵与意义。学校在召开这样德育的会议时,只是一味的宣传教育的德育目标更偏向于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这类的大而空的目标,无法真正的触动到学生的心灵,达不到激发学生们积极努力的去做一个思想品德健全的人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德育工作的正式开展上,学校与家长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缺乏沟通使得一些家长难以理解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在学校开展相应的德育工作时学生参加的热情不高,严重的影响了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

(二)功利化的教育内容

就目前而言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功利化,随着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家长与学校对学生们成绩的要求越来越高,反而对道德品质的关注度也降低了。例如有一些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都不错,但就是为人比较刻薄凡事都不愿意吃亏,和同学之间也经常闹矛盾,这就是因为家里大人全部围着他们转,从而养成了他们自私的性格。除此之外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有当成绩不好了家长才会紧张,但是和同学闹矛盾的事情家里人则不太在意,只是一味的偏袒自己的孩子。面对这样的状况,就必须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道德养成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双保险。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走出家门的时期,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是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阶段,都够为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道路。因此小学德育工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必须要围绕这个根本。而且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整个国家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德育工作更应该摆着首要位置。因此作为小学生直接领导者的班主任,对小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小学生的第一位人生导师,小学班主任应该努力加强德育工作,帮助小学生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二)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

班主任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小学生小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全小学生品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中小学生与班主任接触的时间最长和接触的频率最高,开展的教育活动也是最多,在小学生心中班主任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在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深刻影响到小学生的言行谈吐、行为举止。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树立起德育教育的意识,在班级管理与教育工作中应该做到表率作用,成为小学生的榜样。

三、关于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建议

(一)真正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最基本的要求,班主任只有尊重学生,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原谅学生所犯的错误,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只有真正做到用感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目的。因此班主任教师要改变自我,放下自身的架子,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主动走出办公室融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并且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和最充分的机会。班主任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长此以往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二)开展多样化的德育工作渠道

通过丰富德育工作的开展渠道,可以激发学生们参与德育工作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们对德育教学工作的理解,亩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德素质时班主任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并让同学们谈一谈看完这些影片的感受,说说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应当如何践行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了观看这类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之外还可以举办小型辩论会的方式,让同学的讨论一下美好的品德在现实生活当中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在多渠道的德育教育方式之下,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参与德育教学的热情,还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德育工作的内涵,更好的去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明确班级德育的目标

班级德育目标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而制定的对学生在德育方面所要达到的质量规范的规定,就有激励和指导的作用。德育目标的确立不仅影响到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过程的实施,而且德育的实际效果有直接的决定作用。班主任在制定德育目标时首先要掌握班级学生思想情况,不仅要有班级目标和班级学生个体发展目标,还要有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制定出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目标,符合班级实际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小学生人生品德修养的第一导师。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用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去感染学生,给予学生真正的精神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栋梁。

参考文献:

[1]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反思[J]. 张丽娜,李佳佳. 赤子(上中旬). 2016(22)

篇9

关键词:小学;科学;享受;德育;幸福;美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33-02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小学科学教学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同时也享受了德育的幸福与美丽。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享受德育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 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及兴趣,培养科学态度

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科学态度的培养可以通过科学教学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实现。小学《科学》课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小组实验《点亮我的小灯泡》,有一组说无论怎么做都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请他们将自己的连接利用实物投影演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帮助他们找原因,同学们发现连接方法是正确的,但小灯泡没有亮起来。于是,我引导学生猜想可能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有的小组认为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有的认为是小灯泡出了问题,有的认为是接触的问题。通过小组认真检查,他们发现是一根导线没用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小灯泡亮了,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逐步形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造就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增强小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说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如在教学《分离食盐水》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各组成员积极想出办法,有的利用加热,有的利用太阳晒,有的利用过滤,结果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学生在成功和失败中体会到了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在科学教学中很重要。

三、在科学教学活动中锤炼学生意志品质

现在的小学生,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唯我独尊。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由于学生的特点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继续深入。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适时提醒,在放弃时及时鼓励,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我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课时,发给每个学生10粒植物的种子,师生共同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制定种植方案,要求每个小组按照种植方案认真种植,记录种植过程中植物的变化,这个活动时间比较长,大约需要2个多月,每个周我都和学生一起分享植物生长的乐趣,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将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让每个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锤炼了他们的毅力,达到了科学教学的双重目的。

四、科学“评价”让学生天天体验进步成长

篇10

一、明确施教主线:做到学校领导、科任教师、班主任、学生自我教育四层次齐头推进

1.中小学校长对德育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应该建立以校长为主要责任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在整个德育工作体系中,校长是指挥中心。德育工作首先从以校长为中心的学校德育管理系统开始,建立目标,制订计划,建设队伍,保证时间,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这是施教主线的开端。

2.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教师在课内和课外均应加强品德教育工作,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学校必须明确每个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任务,组织全体教师投身到德育工作中去。

3.班主任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学生的导师。他们和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交往交流最多,和学生最亲近。班主任既要组织好学生,管理好班级,更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思想上、情感上影响学生。

4.学生自我教育在德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思想转化过程中产生内在省悟力。一方面,要把学生尽可能地组织在共青团、学生会等青少年的组织中去,通过“学生组织”的纪律和互相影响,起到积极地教育学生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锻炼,让他们在自我教育和友省中增强道德观念,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鉴赏力。

二、拓宽途径主线:做到课堂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层层相扣

1.课堂育人是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各科教学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渗透德育内容,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更要向学生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

2.在着眼课堂育人的基础上,要加强活动育人。学

校要更多地、经常地、反复地组织德育活动,并形成制度,有效地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的秩序。

3.学校要时刻意识到通过管理育人的重要性。学校管理的目的就是培养和造就合格的一代新人,管理的过程要发挥管理者的教育作用。一方面,校长、处室主任、班主任要忠于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学校的工作井然有序。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努力发掘管理中的教育因素,“学校教育无小事”,只有这样,学校的管理才会真正实现育人的目的。

4.学校应该树立环境育人的观念,使学生一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学校环境氛围,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充实内容主线:做到行为规范、权利义务、科学文明、思想政治教育逐层深化

1.向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这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党和国家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日常活动的准则,也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学校必须以此为依据,认真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俗语说:“要像个学生的样子”,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就是把学生教育成“有样子”的人规教育。

这些看似简单的人规教育,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做人的起点,一定要抓早、抓实、抓好。

2.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学校必须向学生提供进入社会的教育,即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教育。

3.加强学生的科学教育和文明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社会文明的个性化。因此,我们必须用科学的知识哺育他们成长。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科学于育人之内,在上好文化课的同时,还应开展科学普及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从中受到科学的思维训练,陶冶思想情操。文明行为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文明教育也是德育的基本内容,“五讲”、“四美”是社会主义文明行为的基本概括,要教育学生崇尚文明,崇尚科学。

4.确实做好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把我们的学生教育成一般意义上的公民,这是德育的目的。但这还不够,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抓好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做好政治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人。

四、慎择方式主线:坚持讲解引导、检查评比、学习交流、慎独省身四个层次互动

1.讲解引导。德育工作首先要向学生讲清要求,讲明道理,从正面进行引导。教师、班主任、校长要有计划、分专题向学生讲清学生必须知道的要求,讲清学生迫切知道的问题,使学生对此有个科学的、正确的认识。

2.检查评比。它是学校管理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是实施德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一是做好常规检查,如卫生检查、校纪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做好班级评比,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检查评比是德育制度化的具体体现。通过分层分项的评比检查,形成多线检查,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机制,以提高德育的效果。

3.学习交流。在检查评比的基础上开展学习交流,德育的效果才会持久。举办报告会、经验交流会,通过黑板报、广播站等向学生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事迹,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使德育向更深层次发展。德育绝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也不能停留在评比的结果上,更重要的是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风气,共同发展。

4.慎独省身。在集体交往中形成学生的健康人格,这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完成作为社会人的培养的必然途径。实施创新教育、个性教育,认真对待德育过程中慎独省身的作用,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只有自省,才能说是完整意义上的自我教育和道德修养,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层次。

五、营造氛围主线:使班级氛围、学校氛围、家庭氛围、社会氛围共同起到感染熏陶的作用

1.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班级不应是学生个体的简单组合,要发挥群众功能,组织群体竞争,让学生树立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群体观点。

2.树立良好的校风。一个好的学校风气比说服教育要有力得多。优良校风的形成,良好的教师群体是关键,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通过学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才能最终形成良好的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