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辩论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辩论的相关知识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改革,职工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职工已不再满足于“填鸭式”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不大容易接受先前的单向线性传播方式。也就是说,在新的形势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课题,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改进和创新方法,那就是如何强化和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双边关系”,使政工干部和企业职工达到互动双赢的默契态势,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和谐发展。什么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双边关系”,通俗地说就是双向交流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又称主客体互动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它是相对于单向、静态而言的一种以职工为本,政工干部和职工双向互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其特征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要互相尊重对方,换位思考,以心换心,双向互动,主体和客体地位平等,教育信息是双向流动的,主体要十分重视客体的信息反馈,从而增强互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要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双边关系”的正常化,首先要改变单向线性的思维方式。在观念上实现政工干部与职工的互动,前提是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企业职工双方同置于一个交流平台上,摆放在一个平等的教育接受层面,政工干部要摆脱过去传统的居高临下式的、我说你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要以企业职工为中心,突出职工的发展,发掘职工的潜能,调动职工的欲望。长期以来,不少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方法,也就是政工干部向职工灌输传播一些思想教育内容,职工单向接受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政工干部和职工之间呈现着简单明了的单向关系。但灌输方式有一个基本前提,政工干部的政治觉悟、政策理论水平和思想意识必须明显高于职工。而现代社会由于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对信息获取形式的改变,很多情况下会出现职工对知识和信息的把握在量上以至于质上超过政工干部,并在时间上领先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情况。因此,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一般性的灌输和说教已经难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政工干部和职工之间的关系也由单向式教育发展成为互动式交流。所以,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本着理解职工、尊重职工、发展职工、提高职工的愿望,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企业职工双方平等交流,从而使双方在思想理念上能够进入平等交流的最佳状态,进而使企业职工顺利接受政工干部的思想观点。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工干部与职工双边活动的过程,所以,政工干部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和心动观念,正确地操作情感,注重和职工心灵与情感上的互动,以人为本,攻心为上,彻底转变“一相情愿式”的单向思维方式和灌输方法,在双边互动中优化人际关系。

二、要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必须充分发挥政工干部和职工的两个主体作用。所谓两个主体作用,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要培育造就政工干部和企业职工两个主体,一是尊重政工干部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导作用;二是尊重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并始终把培养企业职工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的主体性,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和目标。但是,在一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长期存在着政工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这样一种片面的陈规陋习,往往是视政工干部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唯一主体,忽视职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这种片面的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观,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命令主义、强制压服和单向注入等倾向,严重地挫伤和压抑了受职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确立政工干部和企业职工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职工总是依据自己的思想基础、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内在需要,能动地对政工干部传输的信息分析评价,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加工、改造和选择,最后为己所用。在这个基础上,职工又总是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动地影响着政工干部的认识、情绪和活动。尤其是当发现自己的思想与政工干部的思想发生矛盾时,总要申述自己的见解和理由,力图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乃至改变政工干部的思想。因此,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在充分发挥政工干部的主体作用的同时,着力启发和引导职工的主体性,使之能够以主体的姿态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活动,主动接受教育和开展自我教育,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和企业发展要求培育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要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必须坚持政工干部和企业职工互补的理念。因为互补才能互动,互动才能引起政工干部和职工双方感情上的共鸣共振,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单边主义倾向和单向线性传播状态,才能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坚持政工干部和企业职工互补的理念,首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给企业职工传递急需的信息,补充所需要的精神食粮。饥渴难耐的跋涉者急需的是水和干粮,冰天雪地中的探索者最需要的是棉衣。如果你能急其所急、雪中送炭,他就会很乐意地接受你、感激你。反之,你不能给予他们所急需的,就会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所以,企业政工干部必须针对不同职工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运用谈心交心、家庭走访等形式,了解职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切实把准他们的思想脉搏,把职工所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二是“因材施教”,从不同职工的文化水平、思想素质、个性特征等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方法,运用不同的手段来开展工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是“对症下药”,解决现实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很多,有思想方面的、心理方面的、物质方面的等等,这些问题往往又会因人而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意把握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增强“针对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影剧院

篇2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求发展、转变观念快致富”大讨论活动的精神,凝聚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团结一致向前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快速推进我场事业和林地经济的发展。根据大林党字[2006]21号文件要求,经林场党支部研究,决定在全场开展“解放思想求发展、转变观念快致富”大讨论活动。为使活动取得切实成效,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司大讨论活动会议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联系实际找差距,针对问题议对策,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理清加快发展的思路、营造加快发展的氛围、凝聚加快发展的合力,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刘生店,推进我场各项工作快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内容

认真、深入学习贯彻公司“解放思想求发展、转变观念快致富”大讨论活动精神,积极参与公司提出的五个观念和林场提出的“十个怎么办”的大讨论,同时,面对新的阶段、新的形势,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找出存在的差距,深入思考和研究加快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在五种观念上实现突破,一是破除安于现状、甘于落后的旧观念,树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发展意识;二是破除因循守旧、求稳怕乱的旧观念,树立与是俱进、敢创敢试的改革意识;三是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旧观念,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创业意识;四是破除自我封闭、固守田园的旧观念,树立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开放择业意识;五是破除坐等靠要、靠天吃饭的旧观念,树立面向市场求生存、某发展的市场意识。同时结合单位实际认真讨论“十个怎么办”,重点开展“三学三比”,坚持做到“三个结合”。认真讨论“十个怎么办”即:1、为什么说刘生店林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全公司迈向新阶段过程中,刘生店林场积累了哪些基本经验?要创造新经验、新成就,在全公司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同时,我们应该怎么办?2、面对重要发展机遇期,全场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与新的要求和先进单位相比,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差距和不足在哪里,在扬长避短、扬优成势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办?3、新的形势对刘生店林场在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公司提出的打造“鲲鹏战略”的要求,进一步凝聚人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公司快速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办?4、实施开放型经济主战略,优化投资环境,打造招商引资平台,主攻大项目,我们应该怎么办?5、推进林地经济进程,培植支柱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场域经济发展后劲,我们应该怎么办?6、推进"小康社会"进程,建设文明美丽的山水园林场,进一步提升林场品位,打造最佳人居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办?7、统筹林地经济发展,破解“发展”难题,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促进林地经济发展,改善职工群众生活和林场面貌,我们应该怎么办?8、加快林地经济发展,做大做强现有项目,吸引更多的林区在外成功人士回林场创业,进一步扩大民营经济在林场经济中的比重,我们应该怎么办?9、打好山水生态牌,发展旅游产业,尽快把牛心山建成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型的风景区,我们应该怎么办?10、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新刘生店林场,我们应该怎么办?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要把讨论的重点放到怎样提高和推进事业和林地经济的发展,林地经济工作怎样贴近公司中心工作,如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重点开展“三学三比”一是学理论,比创新。每个人要按照“解放思想求发展、转变观念快致富”大讨论的各项要求,切实学以致用,强化创新意识,用新理念、新思想武装头脑,推进各项工作。二是学业务,比能力。面对时展要求,广大干部群众要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争当“学习型”干部,切实加强业务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亲民、为民、富民的本领。三是学先进,比贡献。每个人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深入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在推进工作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在“三个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大显身手,争先进位,为推进我场各项工作做出贡献。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大讨论活动与当前的“冬采冬运”结合起来。二是要把大讨论活动与“建设和谐平安林场,打造文明富裕刘生店”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三是要把大讨论活动与推动单位当前工作结合起来。

三、方法与步骤

大讨论采取分阶段、分层次、分专题、有重点的方法,从10月下旬开始,集中两个月的时间开展。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10月20日—11月10日)。通过召开动员会,让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大讨论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林场广播、有线电视和板报,要配合大讨论活动,大力开展大讨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举措的宣传,同时,推出一批心得文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第二阶段:学习讨论分析查摆(11月10日—12月10日)。即学理论、学讲话、学经验。要注意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联系实际找不足,对照先进找差距,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要采取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紧紧围绕大讨论活动的主题,从加快刘生店林场工作发展的高度,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广开言路,分析问题,查摆不足,建言献策。

第三阶段:总结整改(12月10日—12月20日)。通过总结“大讨论”活动的成果,疏理归纳合理化建议,形成加快刘生店林场工作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把大讨论成果和建议疏理归类,书面报送公司大讨论活动办公室,制订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加强对大讨论活动的领导,林场成立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郭晓忠、郭克金;成员:吴长吉、陈浩、李文渊、张修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修义兼任办公室主任。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创新课堂;生动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9201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编演历史剧,并在编演历史剧的过程中展示个性,而且要引导学生开展历史知识辩论赛、专题探究,让高中历史课堂更加“时尚”和富有人文性,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外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一、组织编演历史剧,展示学生个性

高中历史教材有许多历史知识,学生应当将这些知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联系起来,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但现实中很多学生都没能掌握好这些知识。针对这种现象,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材鼓励学生自行编制历史剧本,并在课堂上表演历史剧,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展示学生的个性。

比如,笔者在为学生讲解高中历史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时,先为学生大致讲解发生的起源。英国为扭转中英贸易的逆差,违反国际贸易道德,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这个时候,湖广总督林则徐等开始上书道光帝,陈述鸦片泛滥对中国的毒害,于是便有了,从而拉开了帷幕。学生大致了解了这部分的内容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所讲述的内容来编制剧本,并在课堂中进行表演,展示不同小组的《》剧本和学生个性。其中有个小组的学生在编演这部分内容时,有几位学生分别扮演林则徐、道光帝以及清政府的其他大臣。扮演清政府其他大臣的学生与林则徐一起上书道光帝,痛心疾首地陈述鸦片泛滥对中国的危害,形象生动地呈现了爆发前的历史。还有的小组通过编制有关的剧本,详细展现虎门硝烟时的历史场面。

通过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制剧本,并在课堂上加以演示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增强了他们探究相关知识的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个性的平台,促进了他们的全面l展。

二、组织开展历史知识辩论赛,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某一历史事件开展历史知识辩论赛,使学生得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检验自身所学的知识是否牢固,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探讨相关知识。

比如,学习高中历史教材中《大众传媒的变迁》这部分内容时,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并了解学生的日常知识储备如何,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历史知识辩论赛,让学生按小组分为正反两方辩论“影视业更重要还是报刊业更重要”。学生在开展辩论赛的过程中,都会用自己的知识来反驳对方观点。学生感受到其他同学丰富的知识储备之后,就会产生一定的好胜心,从而激发更多学生深度探索的兴趣,促进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强化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

三、组织专题探究,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是纵横联系的,历史高考也不是只考某个历史事件,而是会针对某一历史事件加以延伸拓展。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就教材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加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开展专题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体系。

比如,笔者在为学生讲解《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先为学生讲解了的兴起和发展,以及《》的具体内容。在学生大致了解了这部分内容后,笔者要求学生就这一专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比较《》和《》的异同,并在比较学习的过程中理清相关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要求学生就该课内容进行探究,弄清楚和真正理解运动失败的真正原因,促使学生得以深刻理解该课内容。

篇4

一、趣味切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学习历史知识。那么,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对此,教师可生动地讲解,形象地展示,巧妙地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教师要把握导入环节,做到先声夺人。魏书生老师曾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对此,教师可在课下搜集相关材料,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并采用多种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深刻体会禁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其次,教师要利用教材图像资源,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血腥的资本积累”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上的地图,观察“三角贸易”的路线,动手画出“三角贸易”的简易示意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贸易”,记忆“三角贸易”路线。

这样,学生就能加深对黑奴贸易路线的记忆,深刻理解黑奴贸易的罪恶,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再次,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历史资源,拉近历史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乡土历史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开展“我写历史小论文”、“家乡考古”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要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海峡两岸的交往”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总结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不少诗人都对海峡两岸的亲情作出了深情的抒发。对此,我利用余光中的诗歌《乡愁》进行总结。这首诗情深意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情渲染,把握教学中的情感结合点

教学是通过语言讲解来实现的,教师的语言技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语言与情感的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把情感融入教学之中。

例如,在讲解“”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加重语气,使学生体会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要想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就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情感因素,创设教学情境,开展相关活动。

例如,在教学“”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开展辩论会,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使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在教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联系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世界各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问题引导,设计有梯度的问题

在课前,教师要大量阅读课外资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梯度的问题。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微观经济学;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来说,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讲授,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教学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案例教学法是指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或历史事件带到课堂之中,并利用与本课程相关的原理分析生活事例和历史事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某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1]。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案例评审型,就是给出案例中的问题及问题评审的方案,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分析;二是讨论分析型,就是只提出问题而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需要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三是发展理论型,就是通过案例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理论体系。案例教学法对老师有很高的技能要求,对学生也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聆听者。比如在案例讨论中,老师要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一种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根据笔者自身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对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经验,总结了以下两种主要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的形式。一种是现实性教学案例,即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以及有关经济的时事热点进行总结归纳,和微观经济学理论中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情及经济事件掌握经济学知识。另一种是历史性案例,即通过对历史上所发生过的经济学领域的事件进行学习和讨论,理解经济学原理,比如在讲完赋税的归宿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在1990年,美国国会针对游艇、私人飞机、皮衣、珠宝和豪华轿车这类物品通过了一项新的奢侈品税[2]。这两种教学案例应该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中的作用。

二、案例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微观经济学教学经验总结以及与其他经济学专业老师的交流探讨,发现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案例教学法应用不当

将案例教学法混同于举例教学法,片面的认为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入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的讲解就是案例教学。然而案例教学不仅仅包括举例教学法,它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还包括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深入思考和讨论,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独立思考,并非仅仅只是举例子的教学手段[3]。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好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平衡,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两种问题:一种是过分强调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没有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相对其他学科理论性较强,涉及到大量图表和公式的推导,这使得理论知识讲解占用了较长时间,压缩了案例教学的课时。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案例教学法,学生自主讨论占用的时间过多,使得整个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的时间被压缩。教师把握不好案例教学的环节。在案例式教学环节将主动权都交给学生,使课堂处于“放羊”状态,这种脱离了教师指导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弊端,使学生不能认识到自己在思考问题时出现的偏差。这两种倾向都会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发挥。

2.案例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案例的选择、整理和分析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缺陷,例如案例的选择没有与最新经济动态和政策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不能达到协调适应。案例的选取没有经过认真的筛选,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等的内容,缺乏专业性的审视和洞察。二是教师使用的案例过于陈旧。直接使用国外相关案例,比如在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进行讲解时,大多数老师都会引用吃馒头解饿程度的例子,随着吃馒头数量的增加,所获得的解饿程度也就逐渐减少,这样的案例比较陈旧,很难使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

3.本土化的案例少

在我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教材以及教学案例几乎都是基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微观经济实践编写的,还没有形成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案例的教材,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微观经济学案例大多都来自国外的一些经典教材,这些案例虽然都能很好的反映相应的经济学原理,但是由于文化底蕴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学生在理解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还是存在一些难度,这就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4]。比如对经济资源稀缺性进行讲解时,多数教科书上直接引用大炮和黄油的案例,这两种商品虽然能够说明相关原理,但大炮和黄油不切合生活实际,这样的案例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案例教学中缺少师生互动

(1)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然占有充分的主导地位,在案例的讲解、问题的提出以及分析的整个过程中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的状态,虽然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运用了实际案例,但是并没有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来,从而没有完全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2)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首先,教学案例过于陈旧,或者完全引用国外案例,使得学生不能切实感受到该经济现象与相关理论的联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师主导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过分依赖老师的讲解,从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束缚性。案例教学法并不只是教师对于某个现实案例的讲解,而是需要学生参与进来,以学生为主体;最后,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存在搭便车的现象,真正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来的总是固定的一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从案例的选取、分析和总结都由小组中某一个或几个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并没有完全参与进来。

三、案例教学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学校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没有认识到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讲解的重要性,因此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没有投入相应经费保障和网络服务,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教学文件对案例教学予以支持,进而导致案例教学的相关设备投入不足。一般来说,在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过程中,除了多媒体的应用,更多的是需要老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运用经济学软件,也需要对相关网络资源的链接,但是由于学校对于案例教学法资金投入有限,导致相关设备的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我校教师讲课用的电脑不能访问互联网,从而影响案例教学法的质量。与此同时,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实施较其他教学方法而言,比较费时费力,加之学校没有相关的考核政策,因此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的积极性会受到限制。

2.经济学案例教学团队经验不足

微观经济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求教师能够将专业知识与相应的现实案例完美结合起来,这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经济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效果的能力。但是对于教师来说,一个微观经济学讨论式案例的编排一般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比较费时费力,这也是阻碍案例教学法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3.微观经济理论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度不强

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又面临着与现实中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面对大量的图表和公式,教师在授课方面有一定难度,既要让学生记住相关图表公式,又要通过一定的案例教学让学生理解其实际应用,在这两者的权衡过程中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5]。并且在上课时所列举的微观经济学案例尚未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做出理论上的创新。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许多典型的经济学案例素材,但是这些案例都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因此,要想收集到能够反映我国经济现象的相对稳定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经济学案例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应当加强关于中国本土化的微观经济学案例研究,使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四、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手段

1.案例教学方式的选择

(1)故事性案例。故事性案例是指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某个知识点的案例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某章的开始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章节的讲解,也可以穿插在本章重点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强化学生运用相关经济理论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需求的价格弹性时,如果老师只是简单的说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而没有用我们生活中十分形象以及实实在在的例子即现实性案例来说明,学生就可能会理解不透彻,感觉生涩难懂。到底什么是需求的价格弹性呢?比如现在风靡全国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活动,这个活动想必大家都会在淘宝上购物,而在“双十一”这一天最大的消费人群是没有收入的大学生,这是为什么呢(抛出问题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案例的讨论中来)?大学生是没有收入又有很强的消费需求的人群,因此他们更加关心商品价格的变化,他们会在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增加购买量,而在价格上升时明显减少购买量,也就是说大学生有很高的需求价格弹性,因此在“双十一”商品价格相对优惠时,大学生就成了“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主力军。另外,通过经典的经济学小故事和历史故事来讲解经济学相关原理也有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在讲到消费者行为理论时,可以通过为什么会产生“口红效应”来说明,“口红效应”是说在经济有下行压力时,口红的销量反而比正常年份增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消费者行为理论;在讲解均衡价格形成时,可以引入黄牛票贩子的案例,由于需求大于供给,同时价格又受到管制,实际交易价格低于市场自发形成的价格,从而催生票贩子的产生。故事性案例能起到加强学生理解知识点的作用,但这种教学形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故事性案例的引入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但是课堂以教师为主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2)讨论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是指教师在讲解了某个知识点之后,通过将现实中存在的与该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并设置相应的问题,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给出最终的解释或解决方案。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先将案例材料及问题以书面的形式发给学生,通过学生课下的讨论和准备,将最终结果进行课堂展示。在讨论式案例的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整个过程进行相应的把控,将主导权交给学生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讲述了价格弹性的相关概念之后,可以通过国家限电方案来讨论为什么国家在过年等节假日用电高峰期控制居民用电量时,不需要其他限制用电量的手段,只需要适当提高电价即可达到限电的目的,这是因为居民对于用电量的价格弹性加大,适当提高电价,会使居民在保证正常生活的用电情况下减少电量的使用。通过讨论式案例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加深对价格弹性的理解。在讲到税收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们讨论我国营改增给各行业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3)辩论式案例。要全面掌握所学的微观经济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面,可以采取辩论式案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案例相对于故事型案例和讨论式案例来说,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潜力。首先,辩论式案例的开展需要建立在知识点较为综合的案例之上,选取合适的案例之后,学生需要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充实自己的观点,最后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使学生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并能够增强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到不同市场的类型时,可以让学生探讨2007年发生的兰州拉面涨价事件,拉面行业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但同时对于兰州人民来说拉面是每日不可或缺的主食,提价会带来重大的民生问题,不提价又会扰乱市场秩序,那么政府是否应该干预兰州拉面价格呢?通过抛出问题让同学在探讨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但是辩论式案例也有一定的缺点,一方面教师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去搜集和整理适合辩论的素材,还要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另一方面,辩论式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花较大精力做准备[6]。因此,辩论式案例教学可以在微观经济学的所有基础知识学习完成之后组织一次,加深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2.案例的编排

(1)可以将故事型案例安排在每章的开始,用来引导学生进入本章正式内容的学习,由于是导入型的案例,因此在案例的选取过程中要注重案例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贯穿全文。要通过导入式的故事型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本章要讲的内容与哪类经济现象有关,并且要涉及到本章的重点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为了让学生巩固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可以在每章内容的讲解过程中穿插一到两个故事型案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在枯燥的理论讲解之后,用与相关理论知识对应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要注意主次,引入的故事性案例的数量要适当,太长或太多都会对理论教学时间造成影响。(3)在每章内容讲解完之后可以编排一个讨论式案例,增进学生对于整章内容的宏观把握和理解。讨论式案例要与本章的重点内容紧密联系,并且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要密切关联,目的是让学生培养运用本章知识点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微观经济学教学完成之后,可以通过大作业的形式编排一个辩论式案例,将经济问题引入到课堂讨论中,老师也应该努力营造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

五、案例教学法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1)在案例素材的收集过程中,应该尽量贴近生活,并且要能够反映当前国内国外经济发展热点,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把握经济发展趋势,了解最新的经济动态[7]。在确定案例设计方向之后,教师应该根据案例所对应的教材内容,对案例进行设计,清楚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哪些方面的理论知识。(2)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适量原则。也就是说要把握好理论教学时间和案例教学时间的度,要明白案例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因此在案例设置过程中,要注重案例的质量,而不是案例的数量[8]。(3)运用多媒体配合案例教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与相应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并通过与学生互动增强学生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完理论部分后,可以利用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截取相关视频中的重点部分让学生观看,如央视《经济半小时》以及农产品价格波动等新闻。在播放前,先提出几个与本节课所讲相关的问题,看完视频后,让大家结合视频,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就视频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综上所述,目前在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对案例教学的应用中应该针对不同的经济学原理选择不同的案例教学方式,并能够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在各个方面充分考虑,才能够有效地将案例教学法科学应用到《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去,真正发挥其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2]符晓燕.关于《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6):95-95.

[3]谭赛,罗登辉.“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55-56.

[4]谢琦.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24(6):107-110.

[5]符晓燕.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时代金融旬刊,2016(5):332-342.

[6]王业雯.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旬刊,2012(8):104-104.

[7]徐小飞.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166-168.

篇6

面对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药理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明确培养目标,以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扎实掌握药理学相关知识,为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我教研室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理念,依据药理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改革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实现了药理学教学质量的优化和提高,现报告如下。

1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

药理学知识涉及面广、内容杂多,传统教学方法是逐一向学生灌输药物的体内过程、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兴趣不高。为此,我教研室在教学中引入了思维导图,并引导学生复习时自行绘制思维导图,通过文字和符号元素组成的网状关系图呈现知识的内部联系,使教材内容由点到面,分层次被逐一强调。思维导图既方便教师掌控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简化教学步骤,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以用于心力衰竭的药物为例,见附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知识的内在关联构建系统化、网络化、条理化的知识体系,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有效拓展,同时也为后续临床思维能。

2引入新型教学辅助形式—微课

案例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可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但在基础课程阶段,病例分析占时过长导致授课时间紧张,重点知识有时解释不到位;另外,复习时缺少动态演示,导致学生不能回忆上课时教师的推导和讲解过程,复习效果较差。为此,教研室在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确定选题和相关知识点,同时给出学习重点和达成目标,制作完成微课(特点是针对某一知识点采用视频进行讲授阐述)后在课程网站上。在微课的引导下,无论是课前预习时的疑问,还是课后复习时的归纳概括,都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辩论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开展辩论式教学能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能充分发掘课程参与者(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潜能。首先,教师结合既往教学实践的经验确定辩题,如SARS是否需要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手术前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确立辩题后,教师帮助学生组成辩论队,将队员分为正反两方,分别查阅和准备材料;队员们交流查阅到的文献,归纳出论点和论据,归纳出己方的论点和论据,并撰写综述式辩词;同时,猜测对方的主要论点。辩论结束后,授课教师从正反两方面对辩题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并对学术界的共识和分歧、辩论双方的表现、论据的选择和语言表达、辩论技巧等进行点评。辩论的准备工作涉及循征医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并需要进行有机整合。因此,辩论前的准备及辩论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通过角色互换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案例式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我教研室采用了角色互换案例式教学,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授课时,教师将病例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自己查找病例中所涉及的疾病、病因和相关治疗药物,结合以前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预习相关章节的内容,并综合全班同学的意见形成总结。负责汇报的小组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讲述25-30分钟,导出一般原理和理论后,全体同学围绕主题进行讨论、交流。此阶段,任课教师要充分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并鼓励积极发言。最后,任课教师进行专题评点,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自主讲述病例,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完成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

5建立新的以偱证为框架的教学模式

循证医学(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即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应在现有最好的临床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目前,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在医学观察、评价方法和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因此,以循证医学的原则来指导医学教学是当务之急。我教研室根据药理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向学生宣讲EBM的理念和原则,然后结合流行病学、统计学、文献检索等课程,通过介绍检索EBM资源的方法,改善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阅读习惯,提高他们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科学地提出问题、寻找可靠证据、科学评价事物、选择最佳应用方法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使教学从传播知识转变为教会方法,能够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意识,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吸收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者,从而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6走进临床—基于医嘱单的学习模式

药理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明确如何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心理和遗传特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因此,为有效展现临床用药情况,我教研室在教学中引入了典型案例和医嘱单。医嘱单中详细记录着医务人员对病人的诊断、治疗、观察、护理等全过程,学生能从中体会到疾病的多变性和复杂性,补充医嘱、出院医嘱等更是加深了学生对疗程和更换、选择药物的了解。通过医嘱单,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用药的依据、剂量、时间、频率等。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临床症状,以及时辰药理学、药物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这种实景再现式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能使药理学知识与临床治疗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结合临床,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医嘱单教学时,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临床病案,因此,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7结语

我教研室在药理学授课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微课、辩论式教学、角色互换案例式教学、引入医嘱单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处于积极状态,既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增强了学生应用药理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科知识和教学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高校教师应在不断改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结合多种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改善教学效果,以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芳,刘颖,石磊.病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9):702-703.

[2]胡业佳,姜海明,刘巍.角色互换案例式教学的应用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9):153-154.

篇7

实践证明,一般是在Warming up和reading之后,词汇和话题已经重复出现了两三次了,学生已经比较熟悉词汇了,但使用这些词句还不够熟练。这时,进行辩论式学习可以训练字词短语的运用和发散思维,效果颇为明显。所以,在单元复习课时进行辩论式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帮助的。下面,就谈谈“辩论式”学习的实施方法。

一、课前准备

“辩论式”学习的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师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对学生的熟悉程度和对辩题的选择。选择辩题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可辩性。辩题一般要具有争议性,可以是具有截然相反的观点和看法,且双方都能找到相应资料,机会均等的命题。假如问题一边倒,辩论自然展不开。

2.丰富性。辩题一般要具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辩题应涉及丰富的课内外知识,使学生有足够的材料来说明论点。

3.兴趣性。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源泉。现在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视野比较宽广,很关注社会热点和一些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对于接近现实、影响比较深远的辩题,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4.针对性。辩题一般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辩论是为教学服务的,不是纯粹的像辩论赛那样可以任选题目,一定要和所学内容挂起钩来,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5.时间性。辩题的选择要紧密配合当前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安排要支持辩题。

6.多样性。指导学生参与到辩题的选择中。学生可以利用课前阅读教材和有关参考书,甚至可收集网上资源,共同搜集材料,并拟好发言提纲。

二、课堂操作

1.开展辩论。辩论的开展包括阐述观点、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三个阶段。

首先,正方陈述观点。一般由一位辩手以独立发言的形式对本方立场阐述。二辩、三辩、四辩补充。反方同样。在阐述观点的时候不仅要求观点合理、论据充分,还要有条理、清楚地表述观点。这样,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来确定本方辩题,并辅以实例,使这些观点很明确地被大家所接受。陈述时应强调本方立场的优势,避免概念模糊或错误。

其次,自由辩论阶段。这个阶段最能表现学生的语言功底,机智和应变能力。为了避免“辩论式”学习变成仅仅是少数参加辩论者的表演,老师应该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展开“群辩”,调动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辩论中来,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从而把“辩论式”学习对智能素质的培养发挥到最大的程度。当然,辩论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摆事实讲道理,避免出现文字游戏式的无谓争论,还要引导学生就论题进行辩论,防止辩论走题。

再次,总结陈词阶段。这是一个非凡的环节,因为这个环节时间很短,但要对辩论赛做总的概括,将对方的不妥之处一一盘点,但不可无中生有,对本方的辩论做个清楚的陈述,最后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的升华,使大家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共鸣。

篇8

关键词商务谈判教学 案例分析 模拟谈判

商务谈判是一门新兴的、融多学科知识在内的、务实性的边缘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其重要地位日趋明显。商务谈判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商务谈判的基本理论,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填鸭式的方式从理论到理论,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掌握商务谈判的基本理论,又能培养和锻炼实战能力呢?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大量使用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来提升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的教学方法。可见,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内容,以师生互动为基础,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为目标,不同于课堂讲授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属于典型的开放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师生关系变成平等交往的主体关系。案例讨论中的交往是一种合作式交往,教师的角色是案例讨论的组织者、启发者、推动者,而不再是课堂的操纵者,其主要职责包括:不断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确定发言学生,控制讨论进度;通过反复诱导,启发深度思考。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案例的选择

首先,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并能够为学生所理解。任何理想化的、脱离实际的例子都将给学生以误导,从而失去教学的意义。第二,在内容的组织安排上,应尽可能结合教材并且主题突出。第三,案例的难易度应该是恰到好处。总之,所选的案例既要与书中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关联性,又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尽可能体现新知识、新观点、新材料,使学生感到可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讨论之前教师应该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将基本概念、原理及策略讲授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时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分析及研讨的主体,通常可以采用三种形式进行。第一是个人思考,主要是针对那些相关知识和规律较容易掌握的案例,或是那些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独立思考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静思习惯和逻辑推理能力;第二是小组讨论,这是案例教学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小组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研讨习惯,更是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发表各自的意见,展开讨论,集思广益。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地激发成员的创造性思维,有冲突、纷争的看法,可以允许保留意见,无需达成共识,对于重大的有纷争的问题可以提交全班讨论。教师要注意把握讨论的进程,确保讨论沿着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提升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第三是分组辩论,案例教学的开放性特点一定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当案例的结论不是唯一时,分组辩论是最佳的教学法,辩论的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心理承受力。

3.总结评价

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全面总结教师可针对每位同学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讲评,对其精彩的发言予以鼓励,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概念及理论错误进行讲解。。

二、模拟谈判法

模拟谈判是真实谈判的预演,是商务谈判准备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根据课堂上所讲授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策略,结合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分别扮演谈判方的角色,提出各种假设和臆测,从对手的谈判立场、观点、风格等出发和己方主谈人员进行谈判的想象练习和实际表演。模拟谈判可以帮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把较枯燥的理论变为生动、有趣的实践过程,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实际谈判中的各个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谈判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掌握谈判的策略尤为重要。

1.正确选取和设计谈判案例

目前在绝大多数商务谈判教材中,可供模拟谈判使用的案例较少,这就要求教师要自己寻找和设计符合学生知识结构和特点的案例。尽量选用学生比较熟悉、易于收集相关资料的行业,例如通信手机终端、房地产、IT等。以便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进入“角色”,让他们在谈判中“有话可说”,能更真实地展现他们的技能。让学生在激活已有体验的同时,获取新的体验,提高学生的相关理论水平,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发展。在商务活动中,买卖双方对本次谈判的信息的掌握程度是不对称的,因此在案例的设计上必须注意这一点,这也是影响谈判效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对一方进行背景介绍和下达谈判任务时,应要求另外一方回避。

2.模拟谈判的实施

成立谈判小组,每组人数以3-4人为宜,人员的分工是要以团队的整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各谈判小组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特长进行细致分工,如谈判角色有总经理、商务经理、财务经理、技术经理、法律顾问等,同时要明确主谈人和辅谈人。谈判时每个成员要配合主谈人谈判的总体思想,辅谈人所谈的内容和观点及立场与主谈人所谈的内容之间要有紧密逻辑关系并具有系统性,每个成员要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谈判之前,要求每小组对谈判中所涉及的产品进行调查,了解市场供求状况、相关产品的价格和质量、竞争者情况等相关信息,为谈判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要制定详细的谈判方案,确定本次谈判的最优期望目标、可接受目标和最低限度目标,以及为保证目标实现所采取的策略。

为增强模拟仿真效果,谈判场所尽量安排在会议室内进行,会议室的布置内容应包括:谈判桌椅、电脑及相关软件、大屏幕投影设备、互联网接口、电话机、传真机、空调、茶具等。

当谈判双方准备完毕,由一方邀请另一方进行正式谈判。谈判开始后,教师应深入到各谈判小组中,仔细倾听并观察买卖双方在开局、磋商、成交各阶段的表现并做好记录。

谈判结束后,每小组应选派一位代表对本组谈判情况在全班做总结性发言。对谈判程序、商务礼仪、语言技巧、谈判策略、僵局的处理及组内成员配合情况及谈判的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表现中学习,而且从自我的表现中总结经验,学习能力得到了更充分的锻炼,从而更好地掌握商务谈判知识,指导自己的谈判实践。最后,由教师指出谈判中各组出现的共性问题,并对各组的表现做点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 积极性 途径

一、融课本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主题于一体,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事物与我们周围生活主题发生联系时,我们对这种事物的注意力也会有所提高。高中政治也不例外,当课堂知识联系到学生课外日常生活的时候,他们潜意识中对这种课堂知识的印象和关注度也会提高。那么如何才能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社会生活内容融合起来呢?就拿高中政治课本中的政治、经济、哲学基本原理来说,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其枯燥乏味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我们不妨拿一些同学们身边的实例作为引子来间接引申出这些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生活化的情景在形式上可以发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创设市场买卖的情景,以同学们日常接触的猪肉价格为例,让一名同学扮演养猪场的老板,另一位同学扮演市场调研人员,并创设各种不同的市场状况。由第三位同学扮演客户与养猪老板进行一次交易,再现这场交易的情形,并演示出老板如何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市场供需状况来调整自己的猪肉价格,达到双方满意的结果。之后让同学们讨论老板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必然会运用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这种贴近生活的实例每个同学都不会陌生,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还可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高中政治的理论深度较初中有了很大程度的加深,道理普遍比较抽象,与社会现象有了更加直接紧密的结合。但是高中生对社会现象了解的并不够深入,因此很多同学对政治提不起兴趣并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多在教学技巧上下功夫: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设计多样的课堂导入,使所学知识深入浅出。可以使用视频导入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例如,在讲解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节的时候,老师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纪录片来解释说明当今世界形势以及各国为应对新形势所采取的措施。这一过程让学生以看电影的放松愉悦心情来接受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另一种是新闻导入,这主要是针对时事政治部分来说的,高中政治还要考察学生对国内外时事政治的掌握情况。由于平时课程比较紧张,好多同学没有时间去关注这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导入一些近期新闻中的重大事件,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缓和紧张的学习气氛以及掌握近期时事,诸备相关知识。

2.组织合作分组辩论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方式。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可避免的会使他们缺乏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同学们自由结合、分组,通过辩论的方式来增进知识交流。例如,内因和外因这一课,同学们分成两组,围绕“内因重要还是外因重要”这一话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辩论。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最后进行总结点评,得出结论,点出课文中心思想: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分析事物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通过这样的分组辩论,既可以增进各小组内部合作学习,又可以与其他组同学的观点互相交流,进行火花碰撞,让学生积极主动加入学习的行列。

三、开发课外资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传输知识

1.如果教师只是照着书本“划重点”,那即使勉强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不会给学生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最终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边学边忘。高中政治教学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牢固掌握知识,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开发课外资源,间接传授课本内容。除教科书外,其他涉及经济、政治、哲学的报刊和书籍都是重要的教学辅助资源。还有那些关于这方面的影音图片等资源,也都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政治的垫脚石。毋庸置疑,这些课外资源的吸引力要比课本上那些理论知识大得多。

2.开发课外资源还包括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例如,我们讲到企业和经营者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邀请本地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代表来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实例课。让企业代表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解释我们课本上的理论。这样既可以使课堂别开生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参与互动,从成功人士身上学习经验,一举多得。

3.课外资源还包括借用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知识,高中政治、历史、地理都属于文科类,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课程中的关于政治方面的内容作为引申。这种穿插既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又可以使课程趣味性增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四、结语

对于高中政治这一门理论性特别强的学科来说,要把课程设计的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难一蹴而就,我们需要从日常的点滴做起,按照科学恰当的步骤和方法进行。相信通过本文前面提到的方法一定可以使高中政治课充满趣味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政治知识。

参考文献:

[1]孙佰玲.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J].新课程研究,2010,(03).

篇10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模式改革;辩论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72-02

一 引言

近些年,辩论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文科具有不明确答案的学科特点,便于应用辩论式教学模式,因此辩论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在文科的教学领域。例如,历史课上以“是否成功了”作为辩题展开讨论,政治课上提出“小悦悦事件折射的是法律的不完善还是还是人性的丑陋”这一辩题等。然而在理科的教学领域,辩论式教学在近些年也已被提出,但多为伪开放性的辩题,即答案仍然唯一确定,而让学生在未了解答案前进行辩论。除此之外,辩论式教学模式在理科教学领域的应用与其在文科教学领域的应用相比,也还是相对少见的,而将辩论赛引入到理科教学当中至今还未见报道。

二 理科教学引入辩论式教学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理科教学模式下,老师向学生传授书本上固定答案的知识,而学生不需要独立的思考和一定程度的理解,接受的是明确答案的培养,也就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传统教育模式实施已久,虽有标准化的优势,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在2015年7月的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选手获得了4金2银的好成绩,其实自我国1985年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来,比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位冠亚之列。然而,直至27年后的2012年才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30年后的2015年才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为何标准化的竞赛成绩如此之好,而创新研究性的诺贝尔奖来的却如此之晚?这样的结果值得我们深思。原因很简单,奥林匹克竞赛是有标准的,有唯一明确的答案,而诺贝尔奖却是开创思考,发散性的。中国人所欠缺的正是创新性和开放性的思维。当今社会需要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择业更是要面临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所以对大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同时,加强对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而将辩论式教学模式引入理科教学当中就是培养大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

三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字信号处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高速发展而迅速崛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数字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控制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改革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主要是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涉及的数学公式推导较多,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适当的数学分析处理,把课程的重点放在数学分析、公式推导和案例分析部分,以此来展示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由于答案的确定性导致知识系统刚性边界,为培养学生发散创新性思维,故将辩论赛引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

1 主要辅助作用

辩论赛前,老师给出一个开放式课题作为辩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按照前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以及平时的知识储备做出判断,选择持方。在比赛的前期准备阶段,学生需要完成的是课外的自学过程。整个辩论过程自由而开放,只有在这样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因此此项活动可以实现对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2 次要辅助作用

辩论赛这种特殊的形式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在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成长。例如,使学生的思维更具逻辑性,语言表达更具艺术性,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同时,通过辩论赛的方式,老师可以间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使老师更好地发现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让学生产生误解的地方,因此将辩论赛引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可以增进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更是一种很好的检验教学成果的方式。

四 实践效果

此次对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电子电气专业正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三年级学生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在老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后,向大家提出了M行学术辩论赛的想法,同学们对此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参与的热情也是格外高涨。本次比赛的辩题为“模拟技术是否会被淘汰?”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持方,其中正方四人,观点是模拟技术终将被淘汰;反方四人,观点是模拟技术永远不会被淘汰。因为是学术辩论赛,所以会在经典辩论赛形式和流程的基础上稍作改动。辩论双方各由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四人组成,组成环节为一辩陈词、双方攻辩、一辩小结、自由辩论、总结陈词、观众提问六个环节。

辩论赛有两周的前期准备时间,在此期间,同学们上网搜索了大量与此相关的资料,例如: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优势及缺陷;模拟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模拟技术及数字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等等,从中摘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赛当天,担任评委的为两位研究模拟技术的老师、两位研究数字技术的老师以及一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老师,辩手双方各4人,主席1人,工作人员3人,观众(在读学生)30余人。比赛进行过程中,双方辩手几乎完全脱离了事先准备好的纸质材料,展现出自己十足的热情和信心,根据自己理解和体会,整理思路,组织语言,简明扼要地表达并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中最为精彩的当属自由辩论环节了,双方辩手各执己见,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可谓是一方攻守兼备,一方滴水不漏。精彩的自由辩论也将比赛推向了白热化阶段。双方四辩总结陈词后,观众们也参与其中,对刚刚比赛中辩手们的观点及论证提出问题,辩手针对观众的提问予以解答。至此,此次学术辩论赛的辩论部分就告一段落了,评委老师根据双方团队在比赛中的表现(陈词、攻辨、攻辨小结、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回答观众提问)和综合印象(语言风度、团体配合、临场反应)给出团体分,根据辩手的表现(语言表达、整体意识、辩驳能力、美感风度、综合印象)给出辩手个人得分,以此判定获胜团队及各队最佳辩手。最终,正方以他们完善的知识储备以及完美的团队配合获得了辩论赛的胜利。赛后,评委老师们对本场辩论赛以及此次的教学模式改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也在比赛当中看到了同学们在课堂上不曾展现出的专注和热情,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此类活动。

五 学生反馈及改进方向

几位辩手表示,学术辩论赛的举办非常的新颖,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本身内容复杂难度高的课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快速掌握好课程的基本知识,并且带有思考目的性地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也帮助自己获取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活动可以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赛场心态、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是一项极佳的思维发散型创新活动。

并且几位同学还认为,如果可以同时开办多场,或将更多同学分配进两队,适当调整比赛架构和流程,可以更好地增进交流和学习,让每一位同学都真正地得到锻炼。

观众们则表示希望自己也可以得到这样的机会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这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综合几位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此次帮助同学们开创发散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模式改革很成功,一方面帮助同学们通过查阅文献并独立思考、赛场上互相反驳找出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的方式,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外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增加对于知识理解的思维广度和思考深度,起到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的作用。另一方面,该活动更可以培养同学们知识以外的个人综合素质,如赛场心态、速想速记、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在汲取了老师及同学们的建议之后,我们将设法用更好的比赛架构和流程及相关规划,争取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多学习并思考相关内容,以达到我们帮助同学们培养发散创新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春荣. “辩论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

[2]孙爱明. 辩论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0).

[3]唐F岚. 高中英语课堂运用“辩论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6(11).

[4]李o. 历史课堂辩论式学习初探[J].历史教学,2001(4).

[5]殷艳玉. 辩论式教学法理论与实践初探――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6(2).

[6]许波, 陈晓平, 姬伟, 等.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1).

[7]刘艳.中学生物学辩论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学术月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