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碱盐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酸碱盐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概念

篇1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交流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两者的课程性质我们不难看出,初中的课程特点可用“形成”二字概括,高中的课程特点可用“发展”二字概括,高中的课程应该在初中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化和发展,两者是一脉相承的。

二、初中化学课程与高中化学课程衔接的现状

为了确定初高中化学课程是否存在衔接不良的状况,笔者对广州市第二中学2012届高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361份,有效问卷361份,共有10道问题。

对于问题“由初中进入高中,学习上能否很快适应”,有57人选A“能”,占总人数的15.79%;228人选B “不能”,占总人数的63.16%;76人选C “一般”,占总人数的21.05%。

对于问题“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难度如何”,有38人选择A“太深奥,无法与初中化学衔接”,占总人数的10.53%;有304人选择B“难度大了,但与初中化学也很有联系”,占总人数的84.21%;有19人选择了C“难度差不多”,占总人数的5.26%;没有学生认为高中化学比较简单。

至于“你觉得初中学习化学的基础对高中有影响吗” 这一问题,有342人选择了A“影响很大”,占总人数的94.74%。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中化学课程在难度上较初中有明显的提升,造成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之后不能很快适应化学的学习,同时初中的化学基础对高中的化学课程学习影响很大。

三、初中化学课程与高中化学课程衔接的基础

1.元素化合物知识

初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前期是以气体为导入,以个体为主,中期渗入单质,单质对应化合物这一研究方式,后期的金属和酸碱盐部分则以分类思想贯穿。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元素化合物知识部分在高中以族为轴线,主要以典型例子的介绍为主,与初中分类思想和抓典型的思想一脉相承。

2.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

笔者对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做了统计,并与初中课本相关内容进行对应,见表1。

表1

表1(续)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初中和高中在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的主体基本上是一致的,高中在初中建立的基本框架上进行了细分和深化。

从上面两部分的比较可见,高中教材和初中教材属于同一体系的,不存在本质冲突,衔接应该是无缝的。

四、如何运用初中实验教学与高中化学课程衔接

既然初中和高中是同一体系的,而化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在面对同一问题的时候,初高中采用同一个实验进行引入,然后在讨论深度上加以区分,就可以缩短初中与高中之间的差距。例如物质的量,高中只有一个特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对于这个内容完全可以根据初中分子间隙的实验设计一个绿豆实验,让一位学生出来数绿豆的数目,引导学生通过先分小堆,再数堆数的方式,来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

对于离子反应,可以从导电性入手。笔者进行初中化学“酸碱盐性质”内容教学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创设情境

教师:硝酸钠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欲除去氯化钠应选择什么试剂?

学生:硝酸银。

2.提出问题

(1)根据什么选择硝酸银?

(2)从微观角度看是什么在反应?

(3)若恰好完全反应,从微观角度来看反应后溶液中有什么?

3.实验过程

(1)导电性实验1

用HCl,NaOH,CuSO4,Ba(OH)2和酒精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

现象:可见连接酒精的小灯泡不亮。

分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解决问题(3)反应后溶液中有钠离子、硝酸根离子和水分子。

(2)导电性实验2

留下CuSO4和Ba(OH)2两种溶液,将小灯泡接通CuSO4溶液,并向CuSO4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观察现象(如图1所示)。

现象:小灯泡逐渐变暗,最后熄灭,然后重新变亮。

a b c

图1

分析1:反应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小灯泡变暗。当BaCl2溶液添加过量时,溶液中又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小灯泡重新变亮。

方程式:CuSO4+Ba(OH)2Cu(OH)2+BaSO4

分析2:反应前小灯泡亮,说明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u2+,SO42-,Ba2+,OH-)。反应前小灯泡熄灭,说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解决问题(2):从微观角度是溶液中的离子在反应。

在我校2012届初三年级4、5、7、8班4个平行班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在月测中设计了相关题目,占5分,各平行班答题情况见表2。

表2

可见该教学方式对学生理解酸碱盐的微观反应过程有极大的帮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实质,总结同类型反应具有相同的反应实质,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离子反应这一概念,但是为高中讲解离子反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实例中可以看出,如果利用实验作为突破口,在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中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将有利于初高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初中教学中作适度提升,既有利于考试,也为高中化学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在高中教学中先弱化高中部分的难度提升,尽可能用初中见过的实验引入,让学生深刻体会初中化学课程与高中化学课程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初高中化学课程实现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侯连峰.高一与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衔接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侯国斌.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2.

[3] 饶斌遒.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探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8):170.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 酸碱盐 教学研究 有效性

化学知识内容繁多、知识琐碎,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酸碱盐就是初中化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其中考查相关试题的综合性较强,得分率普遍不高。学生对这一难点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失去了对化学的兴趣。对酸碱盐知识的突破,能够有效地攻克学生思维中的障碍,建立学习化学的信心,确保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一、多维预设,灵活实验激励学生的感知

化学知识都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事实上,都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在让学生认识酸碱盐时,选择代表的物质来进行实验探究,从不同的角度来让学生进行感知,用实验让学生认识酸碱盐,从而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对实验的深入探究,从而实现对酸碱盐的有效学习。

1.从导电性来感知阴阳离子的存在

建立导电性的实验,让学生针对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实验,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灯泡变亮了;从而让学生探究其中的为什么?是什么传输了其中的电子?帮助学生形成离子的思想: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阴阳离子而使得溶液可以导电。

2.从PH值来感知酸碱盐的存在

建立溶液的PH值(或者指示剂)测定的实验,让学生对上述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进行PH值测定,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溶液的PH值有着明显的不同;进而让学生探究什么原因会使得溶液的PH值不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的认识到这是由于离子的不同而造成的,建立学生离子性质的思想:不同的离子具有不同的性质。同时给学生提出酸碱盐的名称,便于学生进一步探究。

3.综合实验来总结酸碱盐的定义

根据上述的两个实验,学生知道了有些物质在溶液中可以电离出阴阳离子,同时这些离子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根据这样的性质来让学生探究怎么判断物质的不同性质,启发学生利用别的物质作对比,让学生选择硫酸、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来再次测定PH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酸碱盐的定义,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和修正,从而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酸碱盐的内涵和实质。从一定程度上也掌握了物质的分类的内涵。

二、构建课堂,建立框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课堂的学习中,既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的现象,又要能整体俯视全局,清晰地建立课堂的主干、分支,才能使学生不至于混淆概念,清楚的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对概念和性质认识的高效性。

1.构建酸碱盐的性质框架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过酸碱盐,教师可以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酸碱盐性质;例如让学生回顾指示剂和酸的现象、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铁锈和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从而构建出酸与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之间的反应框架,让学生深入理解酸的五个性质,并以此建立碱和盐的性质框架。这样的框架构建,使得学生从“无序”到“有序”,只要给出一定的酸碱盐,学生就可以顺着物质找出相应的性质。

2.利用物质分类巩固知识

通过学生对酸碱盐性质的构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物质的分类”的学习,引导学生根据物质性质的不同而分为了单质、氧化物和酸碱盐,并与学生一起建立物质分类的框架。从课堂的表面看,这节课的知识量比较大,但是在难度上要适当降低,只要引导学生在回顾的基础上,能够针对物质的分类找出相应酸与金属、酸与金属氧化物等反应即可,先让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建立起学生对知识的有序构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便于进一步深化学生知识掌握的灵活度,提高学生概念理解的高效性。

3.书写化学方程式灵活知识

方程式和反应现象是学生学习酸碱盐的第二大障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学生不仅容易忘记也不会灵活运用,起不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方程式的记忆时,教师可以根据构建的框架,让学生书写不同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学会知识的迁移。例如在学生对氧化铁和盐酸的反应已经熟悉之后,可以让学生仿写其余的酸与氧化铁之间的反应;还可以让学生仿照写其他的金属氧化物与盐酸的反应;以这样的方式类推到不同的酸与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灵活掌握酸碱盐之间的方程式书写,使学生在逐步练习中找到书写的规律:相互交换,价态不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习起来便有了一定的积极性,不仅增加了学习的效率,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由通性带个性认识

在酸碱盐的学习中,虽然有一些规律和框架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在其中还包含着众多的不同,和物质本身具有的特性来制约规律的形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通性的基础上找到物质的个性,创建一些实验来帮助学生细致认识每个物质。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对比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相同物质的不同个性。

对比实验1:让学生比较浓盐酸和浓硫酸,观察打开瓶塞时瓶口的现象?同时操作这两者用水稀释时的不同?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浓盐酸在瓶口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而浓硫酸没有。在稀释时,要将浓硫酸沿玻璃内壁缓缓的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这充分说明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在稀释时要放出大量的热。让学生明白同类物质在性质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对比实验2:让学生观察稀盐酸和稀硫酸与硝酸钡溶液的反应,在现象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稀盐酸与硝酸钡不反应而和稀硫酸反应。这是因为稀硫酸在与硝酸钡溶液反应时有硫酸钡沉淀生成;这个实验的发生不易是由于氢离子造成的,而是因为硫酸中的硫酸根引起的。使得学生充分的了解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认识到了盐酸和硫酸各有个性。

通性和个性的学习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学生可以由通性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个性却刚好相反,需要学生在运用的同时及时考虑个性因素的存在。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渗透,一点点总结强化,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特性实质是由离子的特性引起的,从而建立学习化学的思维严密性。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到顺势而导。通过深入研究教辅材料,建立学生与酸碱盐知识之间的桥梁,构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实验探究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形成化学思维,逐步地对物质按照一定的性质进行归类,从而深刻理解酸碱盐的涵义。

【参考文献】

[1] 孙学东. 如何提高酸碱盐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2010(44).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引导;教学方法;研究探索

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引导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充分发挥科学有效的教学引导方法的作用也需要调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各方力量。

一、建立化学教学引导方法的实践基础

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思想文化素养是确保初中化学中的引导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最大的动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引导教学方式的应用来说,开头第一件事便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初中学生只有在兴趣的支持下才会对化学课程有求知欲,开始重视初中化学基础的学习并且乐于通过教师引导教学掌握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比如,在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的时候,可以用各种形态的水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流动声音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对这一单元的“水”有兴趣了这时将学生的心思引导有关“水”的组成、净化等问题上时过渡效果很好,这边说明吸引学生兴趣的做法是比较成功的。

2.提升教师素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引导方法的主要执行者和主导者,这一方法能否发挥高效教学效果与教师的个人素质休戚相关。为了能做好化学教学引导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明确的教学目标。②高超的教学能力。③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善于接受和理解新事物、新思想、新理论。

二、创造教学引导方法的执行环境

教学引导方法是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之一,无论哪种教学方法的实施都必须以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基础。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教师所授的课程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学生也就容易对教师产生信赖,利于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影响巨大。教学引导方法的实施同样需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适应教师的引导教学方式,理解教师开展引导教学的原因并掌握引导教学带来的有利条件。初中化学课堂上和谐师生关系包括:在化学课堂上建立公平、公正、民主、开朗的状态,师生之间维持相互信任、信赖的感情,且师生之间交流沟通效果良好。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教学引导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式,所以这种教学方式实践应用所需的环境、观念也与过去有着天壤之别。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引导方法的应用需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换言之,教学引导方法的顺利使用必须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比如学习《燃烧及其利用》这一单元的时候,初中化学教学首先要让自己从思想观念上认定学生才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主体,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燃烧的要求和效果,同时辅以大量学生自主参与的燃烧试验锻炼学生的各项自主能力。

3.正确认知当前教育教学形势

作为一个出色的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掌握高超的化学教学技巧,还需要准确把握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形式。目前,新课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各地初中化学教学形势已经发生了许多天翻地覆的变化,此时的教学形势是“引导教学方法”的使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三、有序开展教学引导工作

教学引导方法是指导实践工作的理论知识,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需要的是对化学教学引导方法进行有效实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稳健有序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引导工作、实现初中化学的高效教学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其次,化学教师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第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例如,学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确定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酸和碱以及简单的酸碱反应。然后根据教学计划开始教学,先教酸的概念、特征和特性,然后再教碱,最后再综合讨论酸碱化学反应。在现代初中化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引导方法分别包括:自主学习法、范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兴趣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四、引导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经常有人说化学课程是一门实验课程,所以在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但实际上,初中化学是一门理论概念与基础实验并重的学科。凡是认识到初中化学课程本质的人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时都会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化学教学引导方法的应用也是如此。化学教学中教师以理论性质的引导教学方法指导实践推动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和教学任务有效完成。

以《化学与生活》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引导教学方式主要有①将理论知识教学融入到课堂互动之中。在理论教学中了解到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为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然后以社会调查或者实验的方式去了解这些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进而展开学生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思考。②引导教学方式始终围绕课堂教学核心展开。这一单元内容的核心便是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化学在生活之中的应用,授课时情境创设的主题必须紧扣这一核心。③明确区分化学教学中出现的化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同样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引导教学是新课改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引导教学方法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当然,现在对教学引导方法的研究可用两个方面概括,一是对方法实施需求的研究,如“如何让引导教学方法发挥实际效果?”二是对方法策略的总结性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依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教研),2011(04)

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 过渡 复习 学法指导

新学年快开始了,有些同学即将升入高中,进行新一阶段的学习。高一新生在开学后渴望学习新知识,为了使他们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笔者认为:在讲授高中新知识之前,应将初中化学知识加以复习。复习实质上是初步完成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扎实迈好从初中到高中化学学习的第一步。

一、搞好初高中化学过渡的学习方法

1.集中复习法。新学期开始,集中用两到三周时间复习与高中化学密切联系的初中双基内容。2.穿插复习法。高、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高一化学的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想对比,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究获取新知识,使高、初中知识得到合理衔接与过渡。3.专题复习法。在章节复习时,应以专题知识形式整合以往所学内容,使高、初中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勤加练习

初三同学在学习《溶液》、《酸碱盐》知识时,会感到对知识理解能力的要求提高了。高中化学知识相对于初中,内容加多,难度加大了。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知识建立的思路,逐渐体会高中化学知识的特点和学习方法。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初中我们已经有了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认识,高中也希望同学们多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在脑子里逐渐建立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三、开设高中化学学法指导课

既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不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强化实验特色,培养创新精神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无论课堂演示实验、精心设计的启发性实验或是学生分组实验,都具有直观、形象、趣味、生动的学科特点,能够不断激发出创设悬念引人入胜,既增强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和化学知识,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学习态度。通过典型演示实验和分组探究实验,学会抓住关键、寻找规律、触类旁通。

五、及时查漏补缺,适当拓宽延伸

篇5

【关键词】实验;探究;思维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要基于发散学生思维,其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为了培养出更具创造力与综合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对初中学生教育中,这类学生群体已初步形成了对知识理论结构的认识,那么如何强化其逻辑思维,提高学习成效,这需要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做起。

一、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为何要立足发展学生思维

新时展下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要具备强大的知识理论系统与结构,还需要拥有创新的能力,要能将已学的知识结合基本理论翻新、创造出新的内容,从而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脚步。未来世界的进步还需要当下的青少年做努力,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是呆板的记忆知识、重复运用知识,那么如何打破这世界的老旧局面,如何创造出更便捷更有利于我们生活与发展的科技技术,创新人才对一个国家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关键,民族有了创新意识,才能确保有所进步,才能在未来发展中逐渐繁荣昌盛。因此,从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开发,除了教会学生知识内容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怎么学的更好,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最终教学成果,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锻炼,让学生在获取知识中积累学习经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其发散性思维,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创新出对知识的新理解,从而发掘出课本之外的未知世界。让学生能自由的进行发挥,不断的温故而知新,提升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学的课本之外的新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内有限的四十五分钟与课本中的有限内容。其次,教师不可能教学生一辈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学生能够终身受益,采用呆板的强行灌输知识的教育方式很难提高学生能力,只有在教育的同时注意发散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深化思维发散程度,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处理。

二、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中发展学生思维

1.深入剖析实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指导中,首先教师需要引入发散学生思维的概念,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外,在教学设计中还要思考如何能达到扩散学生思维的目的。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中,可以采用深入剖析探究实验的方式,将该项实验内容与学生之前所学过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用来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例如在开展氨气喷泉实验时,学生都知道,因氨溶于水生成空气,从而产生喷泉现象,那么在进行此项实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一下氨气的性质、氨与水反应的化学原理等相关知识。不仅能够对旧知识重温,还能让学生对此项新实验了解的更深入。充分利用氨元素性质原理,在其他反应中,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推测出生成物与反应条件等。做到对知识的创新与升华。

2.改进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与自我独立性

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中,教师还可以改进课题实验,将由老师作为主导操作实验的角色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能自主的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更加贴近化学反应过程,从而对相关元素的化学性质能了解的更深,增强学习成效的同时加强对自身的锻炼。例如在学习《酸与碱》这一章节中,教师可先讲解关于酸与碱两者不同的元素性质与特点,然后就典型的元素代表为例,带领学生一起做实验,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知道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老师要将实验与具体元素类别结合起来,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理,在酸与碱的反应中会生产水,这是由于酸元素的H离子与碱物质中的OH离子结合,形成了H2O,这也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关键。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与近距离观察,能更贴近化学,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更关键的是能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3.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主动探索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方式还有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带动学生深入思考,创设出让学生进行探究与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能发挥足够的想象力,由一个问题去追溯出另外的问题,在新问题中发现未知的知识内容,加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另外,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新问题,并鼓励其尝试解决,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知识的魅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盐》这一章节时,介绍了盐的定义与盐的结构后,可以询问学生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用盐属于哪种盐结构,或者盐是属于酸类还是碱类,另外,还可以拓宽问题的范围,如何利用化学反应生成盐,盐该如何收集等,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反复回忆关于盐的有关知识,达到对知识反复记忆的目的,换一种方式去思考也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增强其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化学实验中,教师需要优化实验设计,深入探究实验原理,迁移出与之相关的化学内容,多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多用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发现新的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也能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曹书梅,刘霜.初中化学与生物交叉的分析与思考[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篇6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化学;必要性

一、初中化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课程是让学生学习初步的化学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中学化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就显得很有必要:1.可使《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生存科学探究活动。2.弥补现实教育存在的缺陷。尽管《新课标》江西省景德镇实施已经多年,但在中考的压力下,许多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而研究性学习引入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培养,弥补现实教育存在的缺陷。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的过程,这样可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个人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1.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古往今来,化学的发展和创新无不与化学实验密切联系。从实验教学和实验方法的概念可以看出,实验教学是一种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形式。实验教学中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构建知识的意义;实验教学中学生要主动收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及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实验教学中学生要把当前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充分地与教师和学习伙伴进行交流、讨论,主动接受教学的指导及伙伴的协作。由于实验教学天然具备促进学生学习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这决定了它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

2.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应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如在《生活中的酸碱盐》教学中,在学习完酸碱盐的有关知识,认识了酸碱盐,并知道生活中酸碱盐的测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酸雨是这样产生的,如何测定PH值,它有什么危害”, 可以结合生活中环境污染这一实例提出:①我们每天洗碗使用的洗洁精改变了水的PH了吗?②哪种品牌的洗洁精对水的PH影响最大?③怎样做才能除掉餐具的油污又基本不改变水的PH值?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掌握实践中的科学知识,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应用当前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主动观察自然——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兴趣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让学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

3.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

研究性学习对教学的设备、环境和学习的手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研究性学习需要丰富的学习材料,往往需要学生超越书本、超越课堂,自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这样就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开放性的学习资源,网络作为教育的信息资源,有高效、实际、快速、信息量大的特点,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还能提供自主建构、协作学习的平台,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所提供的各种软件工具、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如在《现代化学合成材料》一章中涉及了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说明它们的优点和用途,通过这些资料的收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的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M].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1960.

[2]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篇7

一、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话对于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同样适用。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1)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在通览教材、大纲的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搞一次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对过渡阶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己,改进学习方法,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向逐步成熟的过渡阶段。一个实验、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都可激发起他们心中的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迷”上化学,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3)善用启发式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启发式”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

以下内容和教学建议仅供教学时参考,各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适时补充和相应调整,并将三维目标融入其中进行教学:

教学

内容 教学内容详解

化学用语 ①按1~18号元素顺序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元素名称;②增加元素化合价的概念、高中学习所需的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记忆,训练化学式的书写技能;③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复习与训练。

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学习,能熟练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②能根据元素的电子层结构,进行元素性质的初步判断,会写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符号;③增加物质形成中电子转移的观点,并能进行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①学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②能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分析物质所发生的反应。

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关系 ①学习电离概念,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②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并能进行判断,完成物质的分类教学;③在复习具体的酸、碱、盐的基础上,总结出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学习溶解性规律,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正确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①对学生进行初中化学基本操作的复习和高中所需基本操作的学习;②实验技能的训练:除杂与分离、鉴别与鉴定、探究实验方法与实验设计方法、物质贮存和实验操作规程。

化学计算能力 ①基本化学计算原理复习(含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和简单的溶解度计算);②常见的几种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能。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兴趣 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 初中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浅谈一下具体做法: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们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指出:实验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会过分。实验具有直观性,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其多变的实验现象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那么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

2、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

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3、指导学生积极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

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做“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等实验。讲酸碱性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三、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分子式写是否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等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或“”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的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没有求知欲,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但是,兴趣又常常是短暂的和可以改变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乐趣,把乐趣转化为志趣。学生只有对化学产生了持久、稳定的兴趣,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才会活跃起来,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才有经久不衰的求知动力,才会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攀登智力和能力的高峰。

参考文献:

[1]马宏伟.化学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胡建丽.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06).

[3]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06).

[4]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初三化学;复习;科学逻辑方法;应用

总复习是初三化学学习的最后阶段,它对学生化学知识的系统化、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中,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三化学的知识,但这些知识相对是不系统的、无序的。如果教师在这个阶段还是采取“炒冷饭”――简单回顾加大量练习的方式进行复习,只会让化学用语、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变得更加枯燥乏味,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中获得新的知识,达到质的提升,能够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呢?科学逻辑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在复习教学中将比较、分类、类比、归纳与演绎等基本的科学逻辑方法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可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积极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科学逻辑方法应用于化学复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学生自身的需求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人的认知发展阶段从出生到成熟经历了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初三学生多为15、16岁年龄,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但其逻辑推理能力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正需要系统的科学逻辑方法知识的学习。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在心理上要求脱离父母和教师的管制,追求自我独立,对家长和教师面面俱到的关心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在复习中,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热情不高,而教师不厌其烦地强调重复,难免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反感抵触,复习效率也不会很高。如果教师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尊重他们的想法,通过科学逻辑方法介绍和学习,增加学习内容的新颖性,既可以避免学生厌烦的“炒冷饭”课堂,又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2.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并良好地运用适当的方法去完成学习任务。初三化学知识比较简单,完全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范围之内。化学教师要做的就是相信并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常用的简单科学逻辑方法的介绍,引导学生复习。学生在完成相应学习任务之后,自主学习的信心会得到增强,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也将有利于学生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

二、科学逻辑方法在初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科学逻辑方法一般有比较法、分类法、类比法、归纳与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假设法等。科学逻辑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几乎每节化学课都有科学逻辑方法的渗透应用,只是教师没有特意向学生介绍这些方法概念。在复习教学中,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科学逻辑方法,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相应复习任务。

1.比较法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逻辑方法,也就是把两个或两类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明确异同,促进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可以大量地运用比较方法,基础概念、实验方法、原理、现象等都可以通过比较法教学达到更好的复习 效果。

例如,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气体的制取就可以运用比较法来复习。初中主要学习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气体的制取原理、制取装置、检验方法都可以进行直观比较,见表1:

教师让学生按表格中的几个主要知识点完成对三种气体的复习,之后教师引领分析部分细节知识点的异同,如氧气的制取装置是固固加热型,二氧化碳和氢气是固液不加热型;氧气的验满和检验用的是带火星的小木条,二氧化碳的验满用的是燃着的木条,二氧化碳的检验用的是澄清石灰水,而不是很多学生惯性思维误认为的燃着的小木条等。三种气体制取的所有异同在一张表格里面详细对比,一目了然。最后教师还可以介绍,其他的实验室气体制取方法都可以与这三种气体的制取方法进行比较,为学生解决中考中常见的探究题等题型留下思路。

整个过程学生参与了知识点的复结,回顾的同时也明确了相似知识的异同,避免混淆,更重要的是师生互动的增多、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得到提高。

2.分类与类比法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化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归类,可以使得知识条理化、简单化。初三化学学习的是化学基础概念、基本符号、基本实验仪器等,零散繁琐,将之具体分类,可以有效减轻记忆负担。类比是根据类比对象某些相同特点推测二者其他相似点的逻辑方法,类比思维在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能够创造性地理解学习知识是学生学习能力强的重要表现。在初三化学复习中,这两种方法都有大量用武 之地。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4―0061―01

很多高一新生一开始就无法适应高中化学课程。因为,初中化学对学生要求较低,进入高中,需要记忆的特别多,需要理解的知识更多,学生的学法和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再加上中考后学生的心理放松和遗忘,从而无法适应新的高中化学学习。面对上述情况,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就如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使高一新生很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我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教学接轨的必要前提。老师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整理、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做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复习初中知识,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是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对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如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对有些物质的分类方法如酸、碱、盐的分类一窍不通。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我通常的做法是:

1. 集中复习。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双基知识以及与高中化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

2. 分数渗透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做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的衔接。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通过复习初中的从得氧、失氧分析氧化、还原反应,顺利过渡到高中的从化合价的变化及电子的转移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 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根据初三化学知识课分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化学计算等专题。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专题练习,这样既能有效地检查复习的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加强学法指导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高一化学课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衔接教学的重要任务。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会学、会运用化学知识,正如俗话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学法培养和指导,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结合本学科特点,加强过渡性、体验性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化学学习方式的变革,以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发现、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善于联想、对比、思考、归纳、记忆、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渐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化学各项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1.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2.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3.教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4.培养学生上课积极发言的习惯;5.培养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师要长期关注,时时提醒,帮助高一新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题思路、规范实验等,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