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营销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企业市场营销 区域市场营销 区别 联系
“获得最大的利益,”是每一个企业的目的,同时也是企业的宗旨所在。在现在的社会中,资源变得越来越匮乏也越来越珍贵,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甚至是地方政府,都需要良好的企业市场营销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作为一种十分优秀的地方管理思想及框架,区域营销被很多地域所采用。但是在我国,区域营销的理论指导方法还不是很完善,不能够达到理论指导实践这一要求,以至于在很多的领域里出现了错误的做法,既没有遵从理论实质,同时又与实践应用背道而驰。既然如此,那么区域市场营销和企业市场营销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1. 企业市场营销
通常,我们把集体或个人创造的价值或产品通过与他人交易来获得所需要的东西,继而满足双方或者多方需求的过程称为市场行销,即我们所熟知的企业市场营销。这一概念起源与美国,跟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壮大完善。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至今,市场营销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已成熟,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一门学科,而且其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换言之市场营销就是一种职责。同时,市场营销也是企业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一方面,消费方通过市场营销获知生产方的劳务和产品,既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同时公司的利益也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市场营销将一系列的活动作为手段以此来满足人类和社会的需求,最终社会的目标得以实现。然而企业的营销活动并非是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商品销售经营的全过程之中,因为,市场营销的起点是产品生产活动的开始,终点是用户获得商品,所以市场营销仅仅体现在流通领域之中。由此来说,一个企业的营销手段主要是市场营销调研以及从产品的开发到售后等内容。
2. 区域市场营销
上世纪二十年代,在菲特尔对贸易区进行详细的研究后,他得到了贸易区边界区位这一理论,他的研究成果为日后对区域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研究依据。随后的几十年内,经过多位经济学家的不懈努力,区域经济营销学得以不断完善。
2.1区域市场与区域市场营销
如果在市场体系内存在着一定的经济组织活动,那么我们就将其称为区域市场。区域市场的形成与它所在的区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区域市场环境的形态也受到其所在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影响而呈现不同的情况。区域市场可以根据其功能和标准的不同分成两大类,即:跨国区域市场,如欧共体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本国区域市场,如我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这是典型的国内区域市场。
建立区域市场的基础是组成的各个个体分工明确,继而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市场。在这样的经济组成形势下,区域交换和分工都能够得以实现,通过将内部所具有的所有物质,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资源不断流动和再分配使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得到平衡。这样因区域市场本身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均所导致的经济发展障碍得以有效的解决。同时,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将区域所获得的利益扩大到最大。
如今,因为区域市场的分工日益明显,所以市场需求也将会有可能突破市场发源中心继而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区域市场不不是完全以地区作为依托来进行分类的。它也有可能会跨越区域范围。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区域市场是区域向区际市场转变的流动性的市场。
2.2区域市场的营销发生机制
一般来说,由于不同区域内的生产要素有着异质性组合,所以区域市场营销才能够得以正常发生。因为在同一区域内的各个组成成员所具备的生产要素优势和生产优势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促使区域市场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从经济学上来看,一个区域的交通运输情况与自然资源情况等因素决定着这个区域内是否会产生生产要素之间的区域性组合。例如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就是典型的因为交通因素而形成规模积聚。
3. 区域市场营销和企业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
3.1两者的联系
区域市场营销是以地域作为单位来进行市场经济行为,而企业市场营销用来进行市场经济行为的区域则是在生产要素组织的区域内进行。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后者认为是前者的子系统,这样的关系证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一个区域内的所有企业市场营销共同组成了该区域的区域市场营销。所以区域市场营销的好坏将直接受到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如果,这个区域市场内,多数以上的企业都是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那么这个区域营销的业绩就会得到大幅提升。相反,如果这个区域内存在着营销造假等行为,那么该区域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区域内的企业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
其次,区域内的企业市场营销也会受到区域市场营销的影响。一方面,因为市场组织受到区域的限制,所以其经济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都会因区域市场营销的整体目标而受到制约。另一方面一个区域的营销水平也会直接受到该区域内所有市场营销水平的直接影响。营销水平与能力的强弱,是评定一个区域内政策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等方面的情况的标准,这些资源的好与坏与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3.2两者之间的区别
3.2.1营销主体的不同
首先,区域营销的主体并非是某个单一的人,而是区域联盟或者是区域政府等,所以,这一区域所代表的并非是个人利益。但是,无论区域营销的主体是谁,都离不开各部门或者是私人机构的支持,这就要求不论是区域政府还是区域联盟积极与各个部门或者私人机构去合作以此来实现营销目的。
3.2.2营销产品的不同
相对于区域市场所营销的产品来讲,企业市场所营销的产品不具有系统性而是具有独立性。我们可以把区域营销的产品分成两方面,即:具体产品与整体产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体产品就是区域本身,它的品牌效益根据区域内特有的文化地理资源而获得的。具体产品则可以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分解成为独立产品。而市场营销所营销的产品因其本身就存在独立性,而且,是具体可见的某一事物或者服务。所以,由此可见,区域营销和市场营销的对象是截然不同的。
另外,地域上的限制对区域营销有着不可祛除的影响,而企业营销在这方面上则显得更为自由。区域营销对象是区域内的文化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等资源,这些资源是没有办法通过人为因素使其移动的,不能实现在其他地方消费。而企业市场营销的对象则是可以具体感知的实物,通过运输的方式可以让产品销售到任何有需要的地方。这也是两者之间的区别之一。
3.3营销定价的差异
在区域营销中,营销主体与消费者要建立营销关系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几年或者几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因为,并不能用现金来为区域营销定价。而企业营销则与之恰恰相反,因为现金与商品的交换就是顾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营销是否成功,收益有多少”这些问题往往在交易中就能够得到答案。
结束语:
一个区域市场营销的优势能够为该区域内的企业市场营销提供很多方便之处,使其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而企业市场营销也会带动区域市场营销的发展,当企业从营销中获得利润后,也会提升该区域的区域市场营销的效益。这二者之间,虽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是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依赖的。
参考文献:
[1] 刘小莲.区域营销渠道冲突困境和管理策略[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01) .
[2] 古宇.论市场营销方式创新发展的动因、趋势及其类型[J]. 对外经贸, 2012,(01) .
篇2
[关键词]企业市场 营销战略 创新机制 品牌
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市场营销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通过体制改革与创新,形成一个能够主动适应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发展思路的灵活有效的运作机制,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竞争求得发展的关键。
在长期的营销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营销部门在企业的多种职能部门中处于中心地位,营销创新是营销的生命。营销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是技术创新得以实现的途径和保障,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
一、当前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1.缺乏营销战略
在市场竞争中,能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一般随机应变能力都较强,但由于缺乏指导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企业虽然生存下来,但经营困难,难以发展壮大。真正能够做到结合市场需求抓住机遇,及时实现组织创新和经营战略调整的企业还不多见。缺乏理性的营销分析,是目前不少中小企业经营运行中存在的弱点。当前多数的中国企业只是计划当期,得过且过,初创时就不曾设想过将来,造成企业盲目运行。一艘没有航向的船,只能在大海里随意漂泊,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
2.缺乏市场调研
企业的营销决策和执行活动需要大量有用信息的支持,然而大多企业至今没有系统、深入和专业的市场调查分析工作,没有专业的市场部门、人员和专项市场调查预算,决策缓慢,影响销售工作高效进行的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时,往往只重视对微观环境的分析,这样一来,该决策的问题不能及时决策,而忽视了宏观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在分析宏观环境时也只是重视人口、经济、自然等直观环境的变化,而忽视对政治、文化等不直观的环境变化的分析,对企业的营销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3.品牌意识不强
品牌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经营观念。塑造品牌不是单纯依靠形象广告,且品牌的树立要经历一个也许是漫长的积累过程。众多企业没有经营特色,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和领域内不能做到好的品牌效应。有些企业很善于利用媒体,在短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舆论造势不以创业、实力、技术领先等为基础只会是一个媒体泡沫。常常在规模小时贪大,规模大时又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大多数企业做不到通过潜心研究市场需求去开发产品并使自身形成品牌优势。
二、完善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机制的措施
1.调整产品竞争策略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具体产品的生产过程、内在性能、品牌形象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的优势。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通常表现出产品性能强,品牌形象好,合格率高.供货及时,分销网络发达,售后服务好等特征。
层出不穷的技术变革速度的加快,信息的爆炸性增长都促使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将整个人力、物力资源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生产管理和市场开发能力整合为独特的经营能力,并使企业拥有迅速捕捉市场机会,增加营销渠道,在渠道的宽度上结合实际市场情况进行新渠道的寻找与开发,从而长期保持产品优势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长期的、动态的产品优势,是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
2.创新网络营销策略
网络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及技术含量提高了。不仅农产品、工业品、服务成为商品,知识、信息技术也成为商品。因此,企业在产品策略创新中要根据网络经济时代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特点,结合网络技术,通过双向互动搜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为消费者量身打造个性化商品。
以广告业为例,企业可以通过因特网实现渠道创新,在最新媒体时代,销售是从开始到完成的一贯作业,就是说由吸引注意、引发兴趣、造成购买欲、进行采购,一气而成,而广告公司将参与营销的全程。企业也有必要改变传统的组织形态,提升新媒体部门的功能,引进兼具营销素养与电脑科技的人才,通过互联网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将商品直接展示在顾客面前,回答顾客疑问,并接受顾客订单。未来才能具备市场的竞争优势。这种直接互动与超时空的网络购物,无疑是企业市场营销方式创新上的革命。
3.实施品牌营销战略
品牌战略是将高质量的产品与高强度的广告宣传相结合,致力于树立起企业品牌产品的形象。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营销,企业要拥有自己的市场,必须拥有占主导地位的品牌,品牌既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企业立于市场的基石。
企业创品牌,必须以高质量的产品作保证,要让用户认可,要满足消费者偏好,引导和培育消费者的观念,逐渐在消费者的观念中树立品牌,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甚至领导消费潮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品牌永葆青春,才能提高产品知名度。此外,在市场营销工作中,要用较大的投入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对产品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客户中树立有价值的地位,从而使企业的无形资产迅速增值,带来巨大的品牌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营销策略理论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企业要生存,要做大,要紧跟潮流,就需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营销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企业营销的主旋律。企业市场管理策略应迅速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以一种新的眼光、新的思维方式来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新环境,并据此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更加有效的营销战略,要努力更新营销观念,不断进行营销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机遇和主动,才能在未来国际、国内竞争压力下赢得市场,获得成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奚京云.浅析营销观念的创新[J].经济论坛,2009.8.
[2]宫晓.企业分销渠道的选择[M].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03).
[3]章杰轩.市场营销与网络时代[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5.
篇3
关键词:文化 文化营销 文化渗透式营销
文化是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管理学、哲学等人文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虽然学术界对文化的定义和认识没有统一,但管理和市场营销理论受文化的影响已成为共识(Hofstede,1993;Tseetal,1988)。近年来,文化对消费和市场营销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Soares,Farhangmehr & Shoham,2007)。本文系统梳理市场营销中对文化的研究,得出了市场营销中对文化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结论,提出了“文化渗透式”营销的概念,并提出市场营销中对文化研究的一些建议。
20世纪50-70年代对文化的早期研究阶段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市场营销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Kotler,1989,1994)。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很少注意到文化环境因素与营销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是市场营销理论的起步时期,对文化的研究也处于启蒙阶段。1955年Levy首先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了产品的价值,他认为顾客在选择产品时,不仅考虑产品本身带来的实际利益,产品的心理利益也很重要,顾客最终的选择结果是实际利益与心理利益之和,而心理利益由品牌形象(Brand Image)提供(Levy,1955)。Levy的品牌形象理论是市场营销学对文化进行研究的“启蒙”,20世纪50年代的另外一位对文化研究的启蒙学者是Smith在1956年提出了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和消费群体这些具有文化意味的概念,并指出市场细分的标准就是消费者价值观念、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进入20世纪6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市场营销中的文化因素(cultural elements),并明确的将文化因素引入到市场营销研究当中。1967年,Howard和Sheth提出了消费行为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文化因素被列为影响消费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排在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心理因素之前),之后众多与文化有关的因素和概念引入到市场营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当中。1969年Levy和Kotler提出了“扩大的市场营销”的概念,认为市场营销不仅仅适用于产品和服务,也适用于组织、政府等,而且与意识形态有关,这里的意识形态属于文化的范畴。
20世纪70年代,Kotler和Zalman开创了社会营销的理论。他们较多地将文化与营销问题联系起来,进而认为市场营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他们认为文化(包括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最基本因素之一。Ries和Trout在1972年提出的定位理论中开启了人们对广告文化和品牌形象的深入研究。Hall(1970)开始将文化的分析引入到跨文化营销中。
此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场营销中对价值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1963年,William. Lacer从心理学中把价值观的概念引入市场营销中,提出了生活方式(VALS―value and Life style)的概念,到1973年Rokeach将价值观念分成两大类:关于行为方式的价值观,为“手段价值观”(means values)或“工具价值观”(instrumental values),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开始成为市场营销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和研究基础。
在这一阶段,文化作为“文化因素(cultural elements)”已经进入市场营销研究者的视野,但由于文化概念的内涵丰富,学者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将文化进行操作化的定义,因此这一阶段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的学者们要么将文化作为环境因素的一个方面来考虑,要么就使用“价值观”代替文化的概念来研究不同文化群体的消费行为和营销问题。他们的研究更没有触及到文化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机理,这一缺憾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得以弥补。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营销中对文化的研究
市场营销中对文化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丰富起来。原因是Hofstede(1980)发表了在文化研究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成果,他历时两年通过对IBM公司全球员工的调查,得出了“文化”构念的五个维度,并将其应用到跨文化营销当中。对文化的这一操作性的构念使营销学术界摆脱了对“文化”这个宽泛概念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后人在他的文化构念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跨文化消费者行为、跨文化营销问题的研究,使得跨文化营销问题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热门的市场营销研究领域之一。
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全球营销或者跨文化营销的时代,全球化的浪潮更加促使了人们对文化营销和跨文化营销问题的重视,Levitt提出了“消费多元化”(the pluralization of consumption)的概念(Levitt,1988)。按照他的观点,全世界是包括有多种偏好异质消费者的一个大市场。20世纪90年代后,在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的共同作用下,文化问题在市场营销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地体现出来,对跨文化营销的研究在顶级的营销期刊上随处可见。Nakata (2003)统计发现,1990-1995年间,在国际营销顶级杂志上25%的国际营销是关于文化研究的,然而1995-2000年间这一比例上升到44%。对文化的研究,也从认为“文化是静态的”演变到“文化是动态和不断演变的”,营销策略必须跟随文化的演变而改变(Yaprak,2008)。
从研究内容上看,这一时期对文化的研究不仅包括文化对新产品的采用、广告诉求的确定、价格感知、消费者卷入和消费购买决策风格的影响(e.g.,Nakata,Sivakumar,1996;Aaker & Maheswaran,1997;Aaker & Williams,1998)。还对价值观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将其区分为文化价值观、个人价值观和消费价值观的层面,以及这些价值观对消费者行为的作用机制上。
此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品牌理论研究日益受到重视(Aaker,1991;Keller,1991;Smith和Park,1992;卢泰宏,吴水龙等,2009)。品牌科学中对文化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卢泰宏等认为品牌研究经历了五个阶段:品牌、品牌战略、品牌资产、品牌管理和品牌关系(卢泰宏,吴水龙,朱辉煌,何云,2009),每个阶段文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营销理论的热点是全球营销以及品牌理论的发展。这一阶段的学者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营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更加值得称道的是他们研究了文化影响消费者行为、市场营销策略、品牌选择的作用机理,因此比前一阶段的研究有较大的提升。但这一阶段对文化研究的前提假设仍然是:文化是消费者稳定的一个行为上的倾向,并没有考虑到文化本身是一个演变和动态的特性,更没有对此提出操作性的营销建议。直到21世纪,诸多国际品牌跨文化营销的成功实践加速了这一理论的演进过程。
21世纪的“文化渗透式营销”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营销理论界对文化进行了持续和深入的研究,文化这一概念从纯粹作为营销的外生变量和研究的客体,变成了企业可以运用的营销手段,文化渗透式营销(或者叫文化式营销)的理念呼之欲出。文化渗透式营销是将文化作为一种营销战略,通过对某种商品或服务附加某种特定的文化意涵,再通过宣传与这种文化意涵相一致的诸如“时尚”、“流行”、“现代”、“品位”的概念来达到营销商品的目的,而这些概念和文化意涵均来源于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价值观。这里的文化渗透,不仅仅包括宏观层面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的渗透,还包括微观层面对消费者个体和消费者细分群体之间以及群体内部的相互渗透。此时的营销学者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测量消费者的固有价值观念,他们尝试通过营销上的努力改变消费者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消费观,甚至通过改变消费者所在地的文化来进行文化渗透,从而达到营销商品的目的。Hong(2001,2003,2009)提出了“文化的动态构成模型”(The Dynamic Constructive Model of culture),将文化视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所共享的知识体系,其关注焦点在于文化是动态的,一些特定的文化知识会在特定的刺激下被激活,从而指导人们在脑海中构成特殊意义(Hong,2009)。这一理论为“文化渗透式营销”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后续研究中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依照Hong“动态文化”的逻辑,部落营销、文化营销、标志性品牌(iconic brand)等概念相继出现,文化渗透式营销得到快速发展。
Marshall.Sahlins首先把人类学上的图腾崇拜概念来分析消费,他认为被生产的物体是现代社会中的图腾,而消费者群体就相当于传统社会中的部落。在市场营销中,后现代的部落不同于原始部落,它的特点是不稳定、短暂、小规模和情感的,并且不为任何现代社会已确立的参照标准所固定。他们是通过共享的情感和热情而聚集在一起的,而且也只以通过符号和仪式来表明其成员承诺的形式而存在(王,2006)。部落消费是为了建立与社会或社区的联系,建构社会的认同,从而在参与消费或者集体事件的过程中进行互动。它以集体参与、互动、情感分享为特征,目的是为了在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里找到一个社会性存在的感觉。在营销实务界动感地带和哈雷摩托成为部落营销的典范。
北京大学王建国教授认为文化营销就是激发产品的文化属性,构筑亲和力,把企业营销缔造为文化沟通,通过消费者及社会的文化共振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紧密维系在一起(王建国,1999)。他认为文化营销是把商品作为文化载体,通过市场交换进入消费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对物质和精神个性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
Holt(2002,2003,2004)首次将标志(icons)的概念引入到品牌的研究当中,提出了标志性品牌(iconic brand)(有译偶像品牌)的概念,他认为标志性品牌就是具有一定文化标志性的商业品牌(Holt,2003,2004),提出了文化式品牌的塑造方法。McCracken和Grant(1986)系统研究了文化是如何传递到商品上,再从商品传递到消费的过程。McCracken和Grant的文化传递过程理论和Hong提出“文化的动态构成模型”给“文化渗透式”营销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研究启示和展望
本文分三个阶段对文化在市场营销中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在市场营销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营销的中心是消费者,从消费者的层面来看,第一阶段市场营销研究对消费者的前提假设是“理性人”。在第二个阶段对文化的研究中,无论是跨文化营销还是品牌营销,都是基于与顾客保持良好关系来提高企业绩效,因此,这一阶段对消费者的前提假设可以概括为“情感人”。而在21世纪的第三阶段,市场营销中对消费者的假设是“文化人”。即消费者是具有特定文化偏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人,而且消费者的文化偏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可以通过营销的努力来改变,企业不仅要顺应消费者文化的转变,更要抓住和引导消费者文化的转变,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从目前的研究可以看出,虽然Hong、Holt、Sahlins等文化的动态演变、文化式品牌塑造、部落营销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但仅仅以Hong的理论作为研究基础还显得单薄,需要进一步夯实研究基础。总体来说,对“文化渗透式”营销的研究还极为缺乏,从个体对文化的接受方面来说,文化渗透与消费者认知系统的对接问题还未深入研究。文化渗透式营销的成功必须与消费者的认知系统进行对接,目前的互动导向理论强调与顾客互动来进行文化渗透,但互动的途径、互动的理论依据等仍然有待探索。此外,文化渗透式营销在营销战略和策略的层面应该如何操作的问题还亟待研究。
参考文献:
篇4
一、市场营销本科教学内容融入绿色营销理念
将绿色营销观念融入市场营销本科教学内容中,包括绿色产品设计、制定绿色产品价格、选择绿色分销渠道、搞好绿色营销的市场推广、选择促销手段以及在绿色广告、品牌塑造和提供优质、高效客户服务等环节是绿色营销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必然趋势。它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课堂讲授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将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利益和环保利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能够充分估计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争取当他们走出校园参加工作之后也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践行绿色营销的理念,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使用的整个营销过程都考虑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保利益,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同时,绿色营销中的环境概念不只局限于生态环境,即绿色市场的存在和不断扩大对于企业来说既是一种环境友好行为的压力,又是一种可以开发和利用的市场机会,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因而在营销教学理念和内容中应该将绿色市场的开发和管理作为未来新型营销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一)绿色产品策略绿色产品策略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绿色产品生产、绿色产品包装、绿色产品品牌等。譬如在绿色产品设计中融入“3R”理论,即Reduce(减少)、recycle(再生)、reuse(重新使用)的观念,设计出环保无害、可循环再生或可拆卸部分是可以重新回收利用的绿色产品;在产品包装上提倡使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降解腐化或循环利用的包装,并且倡导在消费过程中对包装物的处置,进行垃圾分类,减少包装污染;绿色品牌的塑造上通过推广“健康、和平”的绿色理念实现绿色体验溢价,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无形资产,实现绿色体验增值和长久经营。
(二)绿色价格策略明确绿色产品定价原则,充分考虑环境成本、资源成本、绿色流通费用等,在传统价格体系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革,制定更加合理的绿色价格体系。譬如针对市场进入壁垒不高的绿色产品运用渗透策略定价,让绿色产品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先入为主,扩大产品和企业知名度,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力。
(三)绿色渠道策略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必须建立稳定的绿色营销渠道,提倡扁平而高效的短、宽营销渠道,努力建立与中间商互利、互惠、共赢的利益关系,逐步打造稳定的绿色营销网络,着力降低渠道费用和成本。同时,应注重营销渠道中间环节的工作。从绿色交通工具的选择、绿色仓库的建立、到绿色装卸、运输、贮存、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认真做好绿色营销渠道的一系列基础工作。
(四)绿色促销策略绿色促销指的是绿色产品或品牌的推广通过绿色媒体,传递绿色信息,指导绿色消费,启发引导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最终促成购买行为。倡导市场推广或促销活动过程中的节约和环保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绿色广告强调社会道德规范、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绿色推广强调推广过程中的节约和绿色激励;企业的绿色公关强调供、产、销各环节的绿色作业程序与人性化制度。
(五)绿色服务策略绿色营销必须开通绿色服务通道,方便消费者与产品供应者之间的沟通,解决顾客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为企业信息的收集和传输建立了渠道。绿色服务通道能够传播绿色消费观念,减少绿色消费误区,真正从专业化的角度解决消费者在绿色消费中出现的问题。
二、项目化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
在绿色营销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变革的主要方向就是实施项目化教学和校企合作的结合。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自主、高效、多元的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防止学生形成学习惰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项目化教学法与校企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是指将企业对人才要求融入到教学项目当中,让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技能的掌握,使学生有能胜任该岗位的能力。二者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1、教学项目内容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根据企业对工作的要求及社会对人才需求内容来制定,学生通过项目把所学识转变为专业技能,能够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2、项目实施过程中,每组根据项目进行人员分工,组长进行管理,组员负责自己任务内容,实行岗位责任制,能使学生更加适应企业环境。3、在项目化教学中,对完成成果验收及项目成果打分,由各组组长共同进行,针对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讨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4、通过项目化教学法让学生对网上创业的内容进行熟悉了解,激发他们创业的兴趣,通过完成项目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一些创业技能、思维方式及岗位工作经验,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校企合作的模式对于大学教育发展与企业发展来讲是双赢的关系,无论企业和学院是通过签订经济合同或企业投资在学院挂牌等方式所形成的利益共同体都是互利共赢的。而且二者之间的选择关系也是双向的,对于这种以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将环境利益和对环境的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并取得成效的特殊企业,在选择合作院校之时必然更多考虑与自身企业文化相通的环保类院校,而我校作为我国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高校之一,是绿色企业首选的校企合作伙伴。学院今后校企合作更多应该考虑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这些绿色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并为其提供相应的人才输送或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等。我市集发生态园、盛泰房地产开发有限集团等绿色旅游业、德邦现代物流业等都应该是我院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选择目标。
三、绿色营销理念在市场营销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渗透运
用,需要在教学、社会和环境效果层面共同评估教学效果在教学上评估上,主要考察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理解和清晰阐明,是否做到了课程标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是否到位;教学手段是否能够推动学生学习起到引导作用等。在社会效果上评估,主要考察是否向社会或企业输送了具有绿色营销理念、专业营销知识和营销能力的专门人才;是否为国家的环保事业和绿色企业提供了智力支持;设计出来的产品是否减少了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或消耗;对消费者(使用者)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有多大等。此外,绿色营销理念在市场营销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渗透运用,需要培养一批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和骨干科研力量,在通过科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不断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径。
四、结语
篇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转变,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我国目前许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课程设置不平衡、师资队伍重科研轻实践、案例使用不当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总量不断扩大,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并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电子商务不断发展,这对市场营销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平衡
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应当既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但是现在许多学校培养定位不明确,培养方案很多走向了两个极端,有的过于偏重理论教学,有的过于偏重实践教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培养方案除专业基础课外,专业核心课程多达13-16门,而市场调研、商务谈判、广告学、推销学、营销策划等课程的实训环节缺少,有的培养方案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的不仅数量少而且课时少,学生不能系统的掌握营销专业的理论知识,这都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1]。
(二)师资队伍重科研,轻实践
由于科研和理论教学在绩效考核时容易量化,因此高校每年绩效考核偏重科研和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此外现代大学的职称评审制度,也导致教师偏重科研,对实践教学投入精力相对较少[2]。在学校人才引进方面,新引进的人才大都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班出身,理论功底深厚,科研能力较强,但是普遍实践经验较少,导致许多老师上课拘泥于课本,也不能对学生的实训、实习进行很好的指导。
(三)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充当管理者的角色,通过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扮演者设计者和激励着的角色,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现在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的多数课程中也被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种种限制,案例教学法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子[3]。其主要原因:一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许多学生不愿意积极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缺少辩论;二是有些教师由于实践经验少,不能做好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三是本土化的案例库没有建立,很多课堂使用的仍然是国外多年前的案例。
(四)营销模拟软件过于简单,与实际的营销活动有很大差异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许多课程利用软件模拟工作场景,学生通过操作软件从而达到实践的目的。虽然利用教学软件可以使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相关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流程,对学生毕业后快速的熟悉岗位工作有很大帮助,但是市场营销工作很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是用软件很难模仿的,因此如果实践教学中过于依靠教学软件,反而达不到期望的教学效果。
(五)校外实践形同虚设
现在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是很多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流于形式,实习基地并没有发挥其作用。许多企业认为学生没有经验,实际工作能力较差,对学生培训还有花费较大成本,而且学生毕业后也不一定留在企业工作,所以企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些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愿意支持,但是把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大都从事较为低级的工作,不能真正提高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4]。
二改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合理确定培养方案
学校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根据定位确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确定培养方案,从而确定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定位的不匹配的现象。另一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要遵循其渐进生成性规律,坚持从易到难,从校内走向校外,不可一蹴而就。
(二)注重对现有教师的培养,人才引进要实践与学历并重
由于现在各学校引进的营销专业的教师普遍是科班出身,从大学到大学,一般没有实践经验,因此学校要首先对他们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学校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与企业交流,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企业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教师到企业营销部门进行一段时间的全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不应只偏爱科班出身的博士,也要引进曾在营销实践一线的工作过的教师,或者聘请营销一线的营销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此外还要强化实践教学的绩效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正确的使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被广泛认可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它具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和注重双效交流的特点,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要正确的使用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做的大量的课前准备,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案例,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把重心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搜集、整理本土化的案例,尽量使用最新的案例,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6]。
(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践教学的模式比如课程实训、案例教学等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必须开拓思维,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1.合理使用营销模拟软件
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现实的商业环境,让学生去完成营销任务,提高其营销技能。许多教学软件过于简单,与现实差距太远,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计算机模拟实验的课时量的控制,也要注意丰富后台资料,提高其丰富程度和与现实的契合度[7]。
2.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技能大赛
参加商业技能大赛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因此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商业技能大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8]。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在组织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员参与,首先在学校组织选拔赛,在学校选拔的基础上择优参加更高一级的比赛,二是要注意赛后的总结和经验介绍,教师要注意给与学生作品的认真点评,这样有助于全体同学的共同提高。
3.组建学生营销公司
为了使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际的营销活动,可以依托学校的营销协会、营销联盟等学生社团组建营销公司,对外承接一些营销项目,比如帮助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开展促销活动等,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生可以接触到现实的营销工作,对于学生毕业后快速进入角色有很大的帮助,而且通过配备指导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9]。
4.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现在很多学校都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是有多实习基地不能很好地利用,要改变这种局面,学校要与实习基地开展深度合作。在师资层面,学校可以派教师到企业兼职,可以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有利于教师实践教学的开展,学校也可以把企业营销人员请进课堂,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营销经验[10]。在教学层面,学校可以派学生去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在现实的营销岗位上工作,不仅可以学到实际的知识和能力,也可以提早适应未来的职场环境,此外,学校和企业还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意愿,组织定制班,校企共同培养。
作者:苗强 单位:天津农学院
参考文献
[1]巴永青.应用技术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5,29(3):69-72.
[2]常亚南.关于高校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J].现代营销,2015(3):38-39.
[3]刘培艳.基于CDIO的市场营销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当代经济,2015(25):99-101.
[4]裴艳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究——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中国市场2015(32):172-173.
[5]金明华,袁慎祥,张颖南,等.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经济师,2015(4):246-247.
[6]赵晶琴.市场营销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7):212-213.
[7]白秀娜.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1):141-142.
[8]贺德稳.应用型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实践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15(5):155-156.
篇6
关键词:市场营销品牌营销绿色营销
一、市场营销概念、发展简史
“营销学”译自英文“Marketing",是本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学科,但那时的内容实际上局限于“推销术”和“广告术”,与现代营销学有很大的差距,真正的现代营销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开始形成的,是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买方市场全面形成和卖方激烈竞争的产物,是适应客观经济需要(卖方竞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应用学科。也就是说,它是一门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特别是为卖方竞争服务的应用学科。它产生和应用的客观条件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全面形成的买方市场、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及统一的国内市场和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特点的应用科学,是一门研究经营管理的软科学从某种意义上,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指导商战的艺术。
市场营销学(Marketing)在英语里有双重含义:一是指一种经济行为、一种实践活动,即主要由企业进行的营销活动;另一是指一门科学,即以市场营销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Marketing的双重含义可知,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等组织在市场上的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具体地说,它主要是研究卖方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转移到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全过程。它是站在卖方(主要是商品生产者)的角度,作为供给一方来研究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如何使产品具有吸引力,定价合理,购买方便,使买方满意,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回顾市场营销组合理论的创新历程,大体经历了从经典的营销理论(4Ps),到现代的营销理论(4Cs)再到创新的营销理论(4Rs),以至最新的竞争营销理论(4Vs)四个发展阶段。
二、市场营销发展的背景简要考察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企业的营销活动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地推陈出新。因而企业的营销创新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它贯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始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行业垄断的打破,经济周期的作用,我国己基本形成了买方市场。1996年是我国买方市场形成的关键年,由于经济“软着陆”的成功,我国市场开始出现产品全面过剩现象。据国有关资料表明,1999年上半年,在605种主要商品中,供大于求的品种占72.2},其余的品种也基本处于供求平衡状况。不仅生活资料、生产资料过剩,甚至连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行业如电力、煤炭、交通等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总供给小于总需求,企业只要仿效别人的生产和营销做法就能获利。而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如果企业只是仿效别人的生产和营销则难以成功,只有走创新之路,形成自己的营销特色,才能真正得以生存与发展。21世纪的我国市场是一个长期的买方市场,坚持营销创新,是企业立足于不败之地的主要途径。
营销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现实条件变化的产物。中国自从加入WTO后,我国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如下变化,促使我国的营销方式也产生了变化。
1、市场环境(1)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会更加明显。加入WTO后,我国市场全方位开放,贸易和投资门槛降低,国外许多企业涌入中国,国外商品以其先进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大举进入市场,使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2)市场竞争多极化。一方面,入世后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利益格局的实质性变化,使我国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已经很难“一致对外”;另一方面,利益结构多元化的出现,中外企业既可以成为市场竞争的对手,也可以成为市场合作的“伙伴”。(3)产品趋向高新化。加入WTO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众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都在不断提高。(4)营销方式现代化。与传统市场营销相比,入世后市场营销实现了四个根本性转变:即从以市场为中心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从以销售产品为主转变为以消费者满意为主;从质量竞争转变为服务竞争、品牌竞争;从以推销产品的宣传为主转变为以增进与消费者的沟通为主。与此相适应,整体营销、服务营销、形象营销、网络营销、绿色营销等方式层出不穷。
2、融资环境(1)企业的融资渠道大大拓宽。加入WTO后,银行、保险业扩大开放,对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限制也逐渐放宽,因此企业会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2)风险投资被引入,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和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国际风险投资必然会更多地进入中国。科技含量较高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3)加入WTO后,外资的流入增加。随着我国外经贸政策的日益透明统一,以及对外开放的地域或领域不断扩大,国内企业直接利用外资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机会。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措施的减少,部分外商可能会以“贸易进入”替代“投资进入”,对个别行业和企业吸引外资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3、人才环境(1)人才吸引。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主要因素。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量人才在良好生活条件的吸引下,向发达国家流动。入世之后,我国体制、技术、市场等环境的改善,会吸引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和其他科技管理人才。(2)人才争夺战。加入WTO后,随着更多的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利用种种优厚待遇和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方式,与中国企业争夺人才,尤其是同行业中的顶尖人才。随着对人才争夺的逐步升级,必将对国内企业构成挑战和压力。
4、政策环境(1)政府职能的转变。政企职责分开后,企业与政府的隶属关系被切断,企业进入法人治理结构阶段。(2)法制管理加强。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转变为政策上的宏观调控,为保证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加强各种立法和执法力度,以完善的法制体系规范制约企业行为。(3)新的制约。加入WTO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将会发生各种变化,例如环境保护的强化和社会伦理标准的重构对企业既是一种潜在的制约,又孕育着新的机会,对环境有害的,或被认为不公平的,或非伦理的行业,受到愈来愈多的限制。并且今后各级政府部门所制定的影响涉外经济政策的法规和措施,都要在指定刊物上予以公布,并到国家外经贸主管部门备案。各地区涉外经济管理政策、法规必须和中央有关政策相统一。
三、我国营销发展的新趋势和变化
1.绿色营销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直至产品消费过程中制定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少用能源和资源并且不污染环境;产品使用过程中不污染环境并且低能耗;产品使用后可以易于拆解、回收翻新或完全废弃后长久无虞。它是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而提出来的,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绿色营销无疑将成为现代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在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对环境和发展的问题处理不当,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企业要在未来的社会中稳定发展,必须自觉地约束自己,尊重自然规律,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促进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目标不再只是生存,而是健康、安全、舒适和和谐发展。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新型绿色消费正风靡全球。面对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绿色”意识流,企业不得不转变观念,开展以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中心的绿色营销策略,以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再次,从企业对外的行为来看,把企业自身利益目标融入消费者和社会利益中,消除企业有损消费者及社会利益的“营销近视症”,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事实上,一个关心环保事业的企业更能与消费者和政府保持良好关系,赢得政府的支持和消费者的偏爱。最后,绿色营销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随着消费者绿色意识的增强,购买绿色产品成为时尚和必然选择,通过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在国际营销中,绿色产品往往能突破各国的非关税壁垒,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同时还能享受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如在一些国家允许绿色产品在销售价上比普通产品高出5%~20%,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带来巨大诱惑。总之,“绿色”是新时代的流行色,绿色产品将成为主导产品,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是新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2.文化营销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基本生活层面的需求得到越来越大的满足,将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这就是产品的文化内涵。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市场营销过程中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正在为企业所重视。文化营销是在分析市场和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更多地赋予企业和产品以文化内涵,以增加企业和产品的吸引力,达到增加销售的目的。主要包括以消费者的差异性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品格的营销策略组合与以文化观念为前提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服务。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内地走红,平心而论,其口味实属一般,但人们坐在那简洁明快、带有异国情调的餐厅时,不仅是在品尝食物,更重要的是在领略一种美国文化,一种平静、效率、工业化的西方价值观。山东曲阜酒厂生产的“曲阜老酒”质量的确不错,但最终销售却长时间不景气,后来改名为“孔府家酒”,并配以古朴典雅的装演,加之“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的广告语,给产品注入浓厚的文化情慷,结果深受消费者欢迎。
传统的市场营销是以产品或服务为中心,侧重于顾客对产品本身一些属性的认同,如经济实惠、方便性、耐用性等。现代化的技术力量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同类产品的性能十分接近,消费者对其性能上的区分意义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占领市场只有靠自己的品牌,靠品牌所包含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并产生了不同的人格特征。而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产品(或服务)的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形式。他强调通过顺
应和创造某种价值观念或价值观念的集合来达到某种程度上的满足感。近一二十年来,CIS技术的普遍应用,是文化营销的一个重要代表,它通过企业整体形象的设计,给企业和产品注入更多更新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加大在广告宣传中的文化含量,利用举办“文化节”和传统节日等手段促销产品,也是文化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3.品牌营销
当今时代,己从实体营销到观念营销,从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企业营销不再只限于一种形体上的产品,重要的在于推销一个品牌、一种形象和一种价值观念。在关系市场条件下,企业砸掉一两项产品不要紧,但决不能砸掉一个牌子,品牌的塑造重于产品销售,领先品牌将进一步赢得市场。著名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说过“营销的艺术大致上也就是建立品牌的艺术。”美国广告研究专家莱利•莱特有一句名言:“拥有市场将会比拥有工厂更重要,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是拥有占领市场的主导地位的品牌。”那么对品牌营销的定义可以是:个人或群体通过创造品牌价值,并同他人相交换以获得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及管理过程。为什么树立品牌营销如此重要?首先,由于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企业通过创造产品和产品价值上的领先来保持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到来,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只有创造全球品牌,加强品牌营销观念,获得国际市场通行证。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追求个性化消费,单纯的产品功能在购买因素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消费者追求的更多是心理上的需求(识别、象征需求、情感需求),追求的是一种感觉、自我价值的体现,一种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得到认同后的心理满足。如有人花6000元买了一套皮尔卡丹西装,在他的消费过程中,功能性需求—保暖又占了百分之几呢?所以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消费者购买的是有情感依托的品牌,而非单纯的产品。
当然,品牌的创建并非一劳永逸的。一个知名品牌的创立常常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但一个品牌的摧毁则往往系于一念之间。因此,当今企业不仅要树立创建品牌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品牌战略的管理,细心呵护自己的品牌。
4.全球营销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全球优势,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在充分考虑成本、自然资源、法律、竞争、销售等多种影响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营销决策,占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特别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己把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如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布有生产据点和100多个国家拥有市场,成为一个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公司;空中客车公司早已不是法国公司而是欧洲公司,并把营销触角伸向各国市场。这些公司都是把眼光放在世界地图上开展全球营销活动。全球营销要求企业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市场无国界,市场是世界统一的市场。它将国别的重要性极小化,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比较优势和利润增长点。这意味着:一方面,企业面对的顾客将会迅速增多,将全球消费者纳入目标顾客群;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也不仅仅是国内的同行,而将是全球的公司,尤其是具有丰富营销经验和雄厚实力的跨国公司。显然,全球营销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战略视野和市场机会,但同时企业面临的营销风险也随之增加,这对企业的营销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许多外国企业看好中国市场,纷纷入驻中国,在中国形成一种“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现象。
海尔是我国企业界较早具有这一意识的公司之一,他们明确提出要实现“海尔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海尔”,其所谓“海尔的国际化”就是通过大规模出口和在境外设厂让海尔迅速走向世界各国。所谓“国际化的海尔”就是让海尔在世界各国本土化。据报道,海尔首先在知识经济最发达的美国迈出这一步,美国海尔是海尔按照三位一体(即设计中心、营销中心、生产中心都在美国)原则成立的本土化海尔,而不是单纯的中国海尔,其设计中心设在波士顿,营销中心设在纽约,生产制造中心设在南卡罗林那州,让美国人来经营美国海尔,让美国资源来“养育”美国海尔。张瑞敏说“海尔人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使自己的品牌,中国人创造的品牌,成为世界名牌”,而这种梦想,正是全球营销观念的一种体现。
5.服务营销
所谓服务营销是指依靠服务质量获得顾客的良好评价,以口碑的方式吸引顾客,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服务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的一个新领域,服务是市场营销的基本范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市场的供求格局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由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且相对过剩局面。与此相应,市场竞争的重点也由争夺资源转变为以争夺需求为主的价格竞争。众多企业纷纷采取“降价销售”、“让利销售”、“折价优惠”等办法吸引顾客。虽然打着降价刺激了一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事实证明,仅靠它来促进销售增长,已不符合实际。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同类商品的质量差距缩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另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物质产品本身所获得的利益已不再是消费者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在产品品质趋同,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在产品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享受,因此,服务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增加“让渡价值”的只能是周到、实在、方便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各生产厂商之间的竞争就不仅是产品形体本身的竞争,而是产品形体所能提供的附加利益的竞争。正如美国希尔顿饭店董事长唐纳•希尔顿所说“如果旅店里有一流的设备而没有一流的服务员微笑,那就好比花园里失去了春天的太阳和春风。”于是,作为附加利益重要的和主要构成要素—服务的范围、程度、质量—便成为生产厂商之间进行激烈竞争的主要武器,硬件产品日益依赖软件服务的支持。所以,企业必须采取与传统营销方式不同的,更加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才能占领和保住市场,从而产生了“以市场为中心”和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它以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中心,已采取具有竞争力的策略为重点,成为当今最受关注,最多采用的营销观念,这种营销观念即为“服务营销”。
四、小结
现代市场营销思想的革命建立在工业时代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基础土。它以两个方面的转变为特征:一是营销范围日益突破区域的界限向世界市场扩张:二是营销方式从大规模无差异营销向小群体个性化营销的转变。在世界市场的范围内,实现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个体化营销,是现代营销思担的宗旨。本文只是在一个小的角度研究中国营销的发展和趋势,定有一定的不足,愿为中国的商业发展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方.绿色营销初探.[J].生态经济,1999(6):44.
[2]朱平利,周宁.文化营销.[J].企业研究,2003(9):24.
[3]刘平.浅谈品牌营销.[J].江苏商论,2004(2):56.
篇7
一、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2014年国内汽车保有量将近1.4亿,就2013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37亿辆,从2400万辆增长到1.37亿辆,近十年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是2003年汽车数量的5.7倍,占全部机动车比率达到54.9%,比十年前提高了29.9%。在我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已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天津、成都、深圳等8个城市汽车数量超过200万辆,北京市汽车超过500万辆。工信部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速度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发激烈。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抓住市场机会,把握汽车行业的消费潮流是所有企业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汽车品牌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汽车品牌营销观念需要转变
在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汽车市场营销环境下,汽车品牌的营销观念需要转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汽车品牌营销观念的改变关键是重新定位汽车品牌形象,其中心应该是围绕服务做文章,以为汽车消费者和制造商提供完美服务为基本出发点来塑造服务品牌,树立社会营销观念,考虑企业、社会的长远发展。这既是对汽车行业的挑战,也是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机遇。观念会指导企业的行动,所以要把握住时代变化的机遇,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企业品牌营销观念。
(二)汽车品牌文化的内涵塑造及传播能力需要加强
虽然我国的一些汽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竞争力不断提升,但是在品牌的内涵塑造、文化的传播方面还需要加强。像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传播方面是在不断提升。但是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汽车经营者在对汽车进行促销的时候,往往比较注重外在品牌形象的推广,只是在汽车品牌的知名度上做文章,在美誉度的提升方面还需要努力,在汽车品牌的内涵塑造方面也需要下功夫。众所周知,品牌的对企业的重要性,品牌价值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的永恒性体现在其作为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及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同时,品牌是有个性的,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如果和汽车的人格化形象相一致,那么这个品牌的内涵就体现了出来,同时要把这种人格化的形象有效的传递给目标受众,比如凯迪拉克的尊贵的感觉,奥迪沉稳的性格等等。 品牌是有灵魂、有个性的,有环境特征的,是活生生的。比如“兰博基尼”跑车虽然数度易手经营权,但其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因为企业间的购并而发生改变。
(三)汽车品牌的整体竞争力需要提升
和德系、美系和日系的汽车品牌相比较而言,我国汽车品牌的整体竞争还是需要提升的。整体竞争力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从核心产品、有形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到潜在产品都可以体现汽车品牌的竞争力。比如现在已经有了新能源汽车,美国的特斯拉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一匹黑马,会飞的汽车也已经成为了现实。如何突出我国企业品牌的个性、满足汽车用户的潜在的需求,争取目标顾客的货币选票,提升顾客的满意度是我国企业品牌需要探索的永恒的课题。
(四)汽车品牌促销策略需要与时俱进
整体上我国汽车品牌在促销方面的整体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使我国汽车营销得到长远发展,必须仔细分析消费者群体,实施消费者定位,进行精准营销。促销要考虑到目标顾客的关注点,并在打动消费者内心的服务上下功夫。汽车品牌的促销策略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单单是价格策略的促销,而是可以在品牌内涵和文化的传播上多下功夫。现在促销的手段非常多,可以综合运用可行的手段和策略,提升我国汽车品牌的促销水平。
三、汽车市场营销经验借鉴
有些国家的汽车业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因此其汽车营销模式的发展可供我国企业借鉴。像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号称当今世界汽车七大主要生产国,现选择其中的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汽车营销模式进行分析。
(一)德国的汽车营销模式
德国的汽车知名度很高和口碑也是非常好的,德国是汽车诞生的故乡,也是现代汽车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像奔驰、宝马的原产地都是德国的。德国的汽车企业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这也是为什么德国的汽车企业作为汽车诞生的故乡,经历百年风雨,仍然占据国际汽车舞台的前列,并且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德国的汽车销售体系分厂重视合作,汽车销售体系是以生产厂家为中心,分销商、零售商和商的经营活动以为厂家服务为准,并且这种关系会一合作或产权作为纽带来连接。这样就可以平衡各方的利益,并以合同的形式把销售活动和各方的利益紧密联系。
(二)美国的汽车营销模式
美国被称为是车轮上的国家,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强国,美国汽车在国际汽车舞台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不仅仅因为美国汽车的销售量一直居高不下,还在于其汽车市场和营销模式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业界人士简洁明了地总结了美国汽车销售模式的特点即两低三高。低投入,美国专卖店非常的务实,这点和我国的专卖店相去甚远;低成本,这是通过减少销售层次,提高售车数量及严格的成本控制实现的;高产出,这点非常重要,可以从利润上反映出来,美国汽车经销商的税前净利润平均为29.3%;高效率,这主要归功于其流程化的管理,美国购车平均两小时可办完全部手续,购买流程非常简洁;高素质,高素质是取决于其对营销人员培训的重视,汽车经销商同医生、会计师、公众安全等职业一样是最受国家控制的职业之一。而且,美国的汽车销售人员一般有较高学历,是汽车销售各个专业中的专家。对于美国企业营销来说,其在创新方面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特斯拉的经验也值得我们企业借鉴,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带。其创始人是硅谷工程师、资深车迷马丁艾伯哈德,而投资人是SpaceX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特斯拉目前在美国本土市场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而且在其他国家发展速度也在加快。
(三)日本的汽车营销模式
在上个世界著名的日美轿车大战中,日本横扫欧美市场,取得了成功,所以日本作为汽车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有着值得我们研究和分析的地方,日本汽车企业非常精于市场信息的调查与预测及市场情报的获取。日本汽车汽车非常注重进行市场调查,根据调查来生产和制造相应的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日本汽车营销模式的成功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市场信息的获取, 比如,日本汽车企业在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深入美国的家庭了解其使用汽车的一手资料;二是组织的灵活性,日本设置“柔性”组织,这种灵活性的组织使得其在面临多变的市场变化时能迅速反应,同时部门间横向联系较多,协调性非常好;三是独特的企业文化,众所周知,日系汽车以其经济实惠而著称,这和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有关系的,友爱、勤俭、感恩、敬业、勇于承担责任。
四、汽车市场营销策略
(一)以社会营销观念引导汽车市场营销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源短缺问题扩大等严峻的社会问题等背景下,企业逐步树立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不仅是负责任的,而且对于企业的“长治久安”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树立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对汽车市场营销的意义非常重大。社会营销观念是现代汽车企业应该树立的营销观念,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有其凸显出社会营销观念的重要性。社会营销观念可以体现在汽车营销的方方面面,包括汽车的设计与开发、汽车的定位、汽车价格的制定和促销策略的制定等方面。比如在汽车设计上要考虑汽车的节能环保,现在有些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比如特斯拉,比亚迪等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尤其特斯拉的品牌营销策略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社会营销观念的确立也有利于企业健康形象的树立。但是目前新能源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说配套的设施、充电等问题,也需要社会各界积极探索,找到有效的问题解决路径。
(二)深入挖掘企业品牌内涵
什么是品牌内涵,众说纷纭,笔者比较认同的是品牌内涵就是向消费者传达信息,这些信息一般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个品牌的属性是怎样的、品牌的价值怎么样、品牌利益如何、品牌的个性、品牌的文化、以及这个品牌目标客群。挖掘品牌内涵首先就要进行市场调查,了解所面对的消费者及竞争对手,再根据自己公司或产品特点确定合适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一定要避免跟风,要独树一帜,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差异性来,并且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比如一想到 “VOLVO”人们就会想到“安全性”。品牌内涵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方方面面的配合和支出,同时也在于对于消费者的深入剖析和消费者需求的准确把握。有一个节目的口号是“浮华易逝,风格永存”,外在的一些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而品牌的内涵是企业的灵魂,或永远存在。
(三)塑造独特鲜明的汽车品牌文化
“文化是汽车企业最富魅力的卖点”。实现文化与汽车相结合,深化和拓展文化在汽车行业中的作用,是提高一个汽车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是增强一个汽车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品牌文化(Brand Culture),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通过前面的阐述,可以看到一些成功的汽车企业都有非常深厚的汽车品牌文化。汽车美企业文化的营造可以对于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都有无形的约束的作用;企业文化的营造可以让员工自动形成一股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消除员工们的隔阂,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认知感,培养员工的团队的精神。使员工们在企业中与其他员工们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企业文化的营造可以让汽车企业员工在思想上、行为上都以汽车企业的整体的价值取向相一致,以汽车企业文化作为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稳定的理体制,它不仅会在汽车企业内部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也会对汽车企业的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文化营造好了车主们同样也会受到熏陶,让车主们感觉到这个企业的人文情怀。汽车企业文化的塑造,可以从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和和精神层面进行。物质文化层面上:它是汽车企业文化中最为直观的一部分,集中表现在汽车企业在车主们的心中的外在形象,这一层面上的文化的塑造主要是来自于汽车企业所能提供的汽车用品、店铺设计、各种服务设施、店内整洁度等。行为文化层面上:它是从汽车企业内的员工在日常的各项活动中、培训娱乐、人际往来的集大成。这种文化是动态的,具有很好的可塑性,企业在这一层面上的文化营造所要投入的时间也是较少的,这种文化从侧面上反应企业的一种精神风貌。精神文化层面上:它是汽车企业的核心文化层次,这个层面上的文化对于企业的意识形态、整体的价值观、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企业多年的经营探索中逐渐形成的。
(四)采取与时俱进的汽车品牌促销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促销方式不断涌现,在汽车品牌促销的过程中,可以尝试新的促销方式。要了解的潜在客户是谁,现在被称为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可以科学地分析汽车企业客户的信息和资料,从而对消费者的行为有更科学地预测,数据都可以被相关人员包括设计师、市场人员、采购、管理层共同分享。市场销售信息为设计师设计汽车提供了依据,汇总后的数据帮助管理层进一步作出决策。方便的数据系统促使每个人都参与到品牌促销、产品建设中。了解客户最关注的信息渠道是什么,如何精准的推送我们的促销信息,现在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营销的方式都可以作为汽车品牌促销的策略,为传播品牌信息和促销服务。
篇8
【关键词】乳制品企业;市场营销绩效;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
乳制品行业作为国民农业的主要增长点,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极大影响。但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情况并不乐观,甚至由于不当市场营销造成严重亏损,2015年乳制品企业亏损就达到20亿元以上。如今的乳制品企业市场营销绩效评价方式有以下种类: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我们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不同时期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动态评价结果。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营销绩效评价要评价企业多方面的指标,涉及到多个输入和输出同类型决策单元(简称DMU)对它们的相对有效性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方面主要采用方法为DEA方法,这种方法把所有的乳制品企业看作1个个DMU,从而建立DEA模型评价乳制品企业的营销绩效。我们采用建立DEA-C2R和DEA-BCC输出模型的方式,来对乳制品企业静态营销绩效评价分析。这一模型使用所有对乳制品企业在同一时刻的企业营销绩效,使用截面数据输出DEA模型在评估决策单元规模收益状况。然后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建立乳制品企业动态营销绩效评价分析,双管齐下才能合理有效得出正确结论。
(二)评价指标选取
乳制品企业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与其他企业评价标准不尽相同。根据之前市场关于乳制品企业营销绩效评价准则,制定出符合乳制品行业的营销绩效评价编标准,具体有以下内容:营销投入指标,如销售费用、广告宣传费、商标权、研发支出;营销产出指标,如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消费者满意度。
(三)数据来源
乳制品上市公司为我们研究的主要目标,一方面因为乳制品上市公司代表着我国乳制品行业最高水准,为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另一方面由于科研调查工作量巨大、数据众多,因此只能从乳制品上市公司中选取。这些乳制品上市公司均为我国大型乳制品企业,数据信息真实可靠,具体有以下企业: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三元股份、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等。我们选取以上公司2013~2015年数据作为研究数据,这些数据均是从公司内部年报以及行业数据信息统计中心获得的。
二、统计结果及分析
(一)基于C2R和BCC模型静态营销绩效评价
我们使用MaxDEA统计软件,对乳制品企业2013~2015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静态营销绩效评价结果。我们得出结论表明: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技术效率较低,不到0.6,其余公司技术效率都为1,表明其市场营销绩效不存在任何问题;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方面,这5家公司都不存在任何问题。但以上结果也表明,乳制品企业资金投入已经趋于饱和,也就是企业产出产品与投入资金已经达到最大比例,市场与供应链处于饱和状态,简单资金投入用于提高营销效率的方法显然不切实际;技术效率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以上只有贝因美公司技术效率小于1,这说明贝因美公司相较于其他公司还可以有大的发展。贝因美公司还可以通过持续的资金投入来增加产品生产,从而提高其市场营销绩效,提高其企业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
统计数据还表明:贝因美和光明乳业经过一年发展,直到2015年为止,两家企业通过扩大生产和产出等方式,其规模效率已经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它们的规模报酬仍在急剧缩减,从而使公司市场营销技术效率仍小于1;其余的乳业产品公司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乘积均达到1,表明其市场营销绩效不存在任何问题。从静态来看,蒙牛乳业等大型乳业公司市场营销投入产出综合效率较高,产生的营销效果好;只有贝因美科工贸股份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达不到要求,营销绩效持续下滑。这是由于贝因美科工贸股份公司管理层人员更换频繁的缘故,管理不良导致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降低,与其有相同特点的还有光明乳业。
(二)Malmquist动态效率评价
我们从以上乳制品企业内部年报以及行业数据信息统计中心获得相关面板数据,再用MaxDEA统计软件得出以下数据结结果,以下结果表明2013~2015年乳制品企业动态营销绩效:
以上表格分析我们得出:2013~2015年,乳制品上市公司市场营销绩效的技术效率变化为1.026,表明其市场营销绩效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增长,这体现乳制品公司非凡的营销能力;技术水平变动方面,以上乳制品公司这三年技术水平变动变化值为0.845,表明我国乳制品上市公司专注于市场绩效营销,乳制品技术创新方面步伐放缓,甚至出现逐渐下降趋势,这是一种不良的讯号;乳制品公司规模效率变动方面也有大幅度下降,这三年规模效率变动变化值为1.02。以上几种因素作用下,使得乳制品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变化值急剧下降,变为0.873。以上情况表明,乳制品公司市场营销绩效降低的主要原因为:企业技术投入大幅度下降,技术降低导致企业产品质量,相比于国外先进乳品企业有很大差距。虽然企业在市场营销绩效方面下尽功夫,取得的效果仍旧不理想。因此乳制品上市公司企业发展应该放慢步伐,缩小企业扩张的规模,企业市场营销绩效也要适度。最重要的是增大企业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利用现有技术人才攻克科研难题,促使企业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和企业长久良性发展。
三、讨论
根据以上乳制品企业的营销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得出:(1)静态方面乳制品企业市场营销绩效,主要影响因素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如今乳制品企业通过改进科研和增加资金,已经提高营销活动纯技术效率。而规模效率低的情况只有通过扩充产品线、资金投入以及降低产品废料浪费来实现;(2)动态营销绩效方面,乳制品企业市场营销绩效要想完成完全增长,需要在技术效率变动、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四方面全面发力,解决目前技术与规模存在的诸多问题。但由于各个企业规模大小不同、产品市场占有率不同,导致企业资金流转能力不同,再加上企业科研人员与技术能力差异,使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不可能处于同一发展阶段,发展速度也有差异。
所以乳制品企业不仅要稳定管理层高管人员,规范管理企业内部运转,同时也要将管理方案扩展到企业市场营销方面。企业市场营销方面除依靠规范管理外,还要以下两方面入手保持市场营销绩效稳步快速增长:(1)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规模效率。依据贝因美科工贸股份和光明乳业这两家的案例,我们发现:这两家企业市场营销主要原因为企业规模效率低。由于企业资金是固定的,资金流转具有一定方向,因此如何使用资金成为这两家企业扩大规模的主要问题。它们应该加大营销产品生产,同时要把产品营销废料降到最低,尽可能多利用有限资源进行营销;(2)强化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市场营销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归根结底是企业过分依赖市场技术营销绩效,使技术进步率放缓,技术革新程度逐年下降,这对企业长远发展非常不利。所以乳制品企业营销绩效若想长久稳定发展,必须依赖技术创新和科技人员引入。技术改革不仅是乳业产品技术改革,也包括生产设备技术改革。技术改革一方面能增加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大大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四、结语
乳制品企业市场营销绩效由多种复杂因素组成,除以上所说的技术效率变动、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等,还有其他影响因素作用。因此若想真正提高市场营销绩效,必须分析多方面原因,结合现实情况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袁安府,黄丹,邵艳梅.品牌价值提升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5,(6).
篇9
【关键词】 电力设备 市场细分 营销策略 组织营销 关系营销
“十二五”期间,全国电力工业投资达到6.1万亿元,比“十一五”增长88.3%,其中电源投资3.2万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2%,电网投资2.9万亿元、占48%。电网投资增速放缓,但是投资基数非常大,电网投资结构性变化将带来细分市场机会。特高压、配电网和智能化领域将成电网投资重点,未来细分市场有超预期的机会。配电网领域投资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主要集中在主干网建设,在110kV及以下配电领域建设投资不足。美国、英国和日本配电网建设占比均超过60%,我们目前占比约达40%,投资不足。“十二五”期间,国网公司将加大配电网的建设力度,其中110kV及以下智能变电站约占变电站总数的70%。
这就给广大电力设备供应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很多企业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有不少电力设备供应商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市场营销,都遇到一些瓶颈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电力设备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一次设备直接生产和传输电能,具备产值大,材料成本高,技术要求低的特点;二次设备是电源和电网的自动控制和防震减灾,涉及国家安全最高利益,从根上要求不能大量进口,小量引进、消化、模仿、替代、创新。市场受国家保护,从源头上避免了外企和合资品牌的冲击。
市场细分:市场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唯一场所,是决定价格大小和生命周期的唯一准绳,认真进行市场细分、正确选择目标市场、准备进行市场定位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
根据采购规模分,电力市场包括: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直接招标市场;各大型发电厂和省市级电力公司的招标和定向采购市场,另外包括部分工矿企业的配电设备采购。以上三部分市场由于自身采购模式流程不大相同,涉及产品众多,形成数量众多的繁杂细分市场。设备供应商得明确自己的产品,面向电力企业的需求,能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面对每一细分市场进行SWOT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从而选择合适本企业市场,市场细分不是目的,只是企业市场策略的前提和基础。
当企业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市场后,就应该随之确定相应的市场策略,并依据进入并占领该市场。根据不同产品和不同区域与行业灵活运用相应市场营销策略。企业营销策略一般包括产品、定价、渠道、促销四个方面。
产品策略:二次产品主要包括:保护自动化、电网调度、配网自动化三个方面。按照电压等级分220kV以上电压等级产品、110~220kV电压等级产品、35kV及以下配网产品。应加大产品的基数研发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尽快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同科研院所合作,调整研发周期,降低产品风险。同时与客户进行良性互动,不断研制出合适客户需求的产品,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基数地位。根据公司市场选择对三种不同电压等级产品进行有差别的中调投入。
价格策略:定价目标是制定价格策略的关键,一般讲包括生存目标、产值目标、利润目标、竞争目标、稳定目标。企业应根据市场情况、产品特色、消费者心理等因素,一般定价考虑:顾客需求、竞争者价格、公司成本三个方面,但电力系统的价格往往是上下波动的,特别是招标价格。不能因为价格丢标,存在即合理,营销战略确定了要进入该细分市场就要适应价格。即依据竞争者价格定价法,灵活制定价格策略,满足公司营销战略。
渠道策略: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直接渠指通过企业自身的专职营销人员的直接营销活动达成营销目标;间接渠道指由和分销完。成这由成套产品还是元件产品决定。成套产品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需要的产品,需要通过设计院设定方案、技术联络、招标前咨询、招标、设计联络、专业售后调试、验收等等众多环节。要求很高只能采取直销模式。元件产品指:完成系统解决方案的分解,即成套产品分解构成,具有测、可量、可选的特点,如:十二五重点发展的配网市场对应的保护产品,对应要求清晰,规则通行,生产这类产品的厂家适合采用间接渠道。
服务策略: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为客户提供良好地服务是维护客户资源的重要方式和创造新利润增长点的源泉。应提升全员服务理念,把服务融入到售前售中和售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服务的原则: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
组织营销:任何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均建立在充分了解需方的采购模式基础之上。电力企业的采购,是典型的组织营销模式。设备供应商应充分了解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分清这些部门职能的划分,企业市场营销行为才能做到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忙而不乱。
定型产品,一般都是物资部门组织招标,抽调各地技术专家进行评标;科技项目由科技部牵头,生产部主导,物资和财务部配合;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一般会成立专门的办公室如:新能源办公室来实施,物资公司和财务部配合,现在发现电动汽车充电站由于基建需要协调的关系较多,省会级城市和重点地级市比较有资源方便基建进度,有下方到地区局的趋势。智能小区项目一般由地区局设计院、客服中心、生产部共同参与。
随着电力设备采购的规范,绝大部分的设备采购,都需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采购厂家。这就需要设备供应商对自身企业状况和需方的招标要求有充分认识,这样才能确定自己的招投标行为和方向。现在不少地方电力企业,例如安徽省电力公司,很多招标项目,直接就要求参与投标企业,具备50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出具三年的财务报表,且具备一定量的营销业绩。对刚成立的中小型创业公司,显然是无法具备上述投标资格,直接就被挡在采购门槛以外。其存在既为事实,必须去面对。应从小型市场渗入,充实自身参与商业游戏规则的资质,突破压在企业身上的硬性框架,才能取得发展。
关系营销:1983年由L。Berry在服务营销方面的论文中数首先提出关系营销就是提供各种服务的企业吸引、维持和促进顾客关系和1985年由B。B。Jackson在产业营销提出关系营销就是指获得、建立和维持与产业用户的紧密和长期关系。电力设备的营销归属于工业品销售,电力设备供应商应注重同电力系统客户的沟通与交流,售前要充了解用户需求进行产品的改进,展示的产品特点和性能;售中应与客户形成良好的工作互动,主动引导客户的工作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售后要做到全方位服务,在设备运行、维护方面满足用户要求。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中小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策略
纵观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不难看出,其仍旧存在观念滞后的不良问题。观念的清晰正确对企业从事各项营销活动产生至关重要影响。一些单位主张产品导向,而一些企业则更倾向于推销观念。前者关注产品的优质性、功效性以及特色性。后者则关注消费者存在的惰性以及抗拒情绪,因而通过大力促销,消除消费者的该类心理状态。该类做法实际上并没有顾忌消费者真正需求,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促销上,不惜应用欺骗诱导方式。上述两类营销理念均呈现出一定滞后性与不科学性。主体成因在于营销观念具有一定片面性,没能真正的将消费者作为服务的主体对象。基于消费者一致性以及资源影响,各个企业均无法全面符合消费者各式各样的需要,而仅仅满足一部分消费者购买需求。决定为何种消费者提供营销服务,便是明确目标市场的工作。企业可依据既定目标市场制定价格营销、分销管理、推广促销等策略,符合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并确保营销目标的合理实现。由于中小企业能力水平不足,因而仅能选定某类消费者作为营销目标。然而,当前,较多中小企业却没能注重目标市场的科学选择,因而无法进行市场细分,影响了产品的营销效果。
当完成目标市场选择后,中小企业应进一步清晰市场定位。即为自身产品开创清晰明确、富于特征的产品形象,进而传输至消费者,令其心中具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倘若市场定位合理,便可赢得消费者信赖,占据竞争主动。然而,一些中小企业虽然注重目标市场的比选,却没能注重做好产品市场定位,令生产经营产品丧失个性,无法打动消费者,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另外,中小企业应用促销方式也包含一定的偏差问题。具体体现为,广告宣传没能明确真正的诉求点,无法科学选择应用推广手段,亦不能就推销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实施细致的调查分析与有效改正。
二、强化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科学策略
1.树立现代化营销观念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阶段中,应清楚明确目标市场,利用集中资源面向目标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产品生产阶段中不但应明确顾客需求,同时应分析竞争对象的产品特征,进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契合的产品服务。另外,应做好定价管理,优选分销渠道,应用有效促销方式,真正令消费者采购到心仪产品,并指导未来营销工作更上一层楼。实践工作中还应树立社会导向观念,衡量消费者以及社会发展的长久利益。设计产品及应用原料,使用添加剂,或是包装、宣传阶段中,均应考量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保护其身心健康,优化环境建设,最大可能的减少污染影响,促进能源的有效节约。
2.基于市场细分优选目标市场
要想明确的优选目标市场,应做好细分管理,科学履行必要工作步骤。该过程较为复杂,首先应明确需求者,依据产品生产特点分析具体的需求者类型。同时,应衡量潜在消费者的多样化需要,依据地理、行为以及观念心理等标准进行科学的细分。再者,应对各类别需求进行研究比较,衡量共同需求以及存在的特殊特性需要。而后可去除公共需求,将特殊需要变成市场细分执行的具体标准。有了细分尺度后,可令需求者分为几个群体或不同的子市场。就各个子市场应实施科学评估研究,利用有效调查手段,探究子市场的具体规模,进一步衡量竞争发展状况。
3.科学引入避强定位手段
基于目标市场,中小企业需要应对较多的竞争对象,因此应合理引入避强定位手段。即避免同较强竞争实力的单位面对面竞争,而是令定位产品在其他市场范畴中,令自身产品在特征属性层面,同坚强有力的竞争对象呈现出显著差异。该策略的引入应注意,清晰明确竞争对象生产经营产品的特别之处、塑造形象以及消费者对其的认识了解等。同时,应分析潜在消费者内心要求的产品特点以及喜欢属性,具体的评估标准等。接下来应对比竞争对象的产品与消费者真正希望的产品,探寻目标消费者内心渴望却无法从竞争对象营销的产品获取的属性。另外,还应对竞争对象的管理营销、应用技术手段、材料购买、经营生产、财务管理等工作进行强势与弱项的分析,判定其对产品营销工作的作用影响。
产品进行市场营销前期与后期,中小企业应就目标消费者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借助开展丰富的广告宣传策划活动,将产品真正的特征元素、优质形象传输至消费者,把握市场诉求点,创造良好的营销管理效果。
三、结语
总之,中小企业做好市场营销管理可创设显著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此,应针对市场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扩充市场覆盖面,赢得竞争主动,抓住消费者心理,生产经营其真正需要的产品,提供优质的营销管理服务,获取全面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下一篇:初中化学酸碱盐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