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学语文内容涉及面广,单一的教材在内容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教师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教学资源,并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尤其现如今高科技发展迅猛,多媒体融入课堂教学、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等,拓展了知识传播的途径。因此,作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挖掘、整合教学资源,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延伸小学语文课堂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整合与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一、立足教材,整合教学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但是不能作为唯一的教学依据。新课程实施以来倡导课堂教学中资源的整合,加之,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其课程资源有两方面: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材、教学工具、多媒体、网络、报纸等。作为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这一点,进而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不是单一地按照教材的排序或者内容来硬性地讲解,而是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对内容进行分类,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提升语文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具体如下:
1.对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归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般会涉及同一作者的多个作品,便于学生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笔者将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归类教学。如,在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笔者将杜甫的其他诗作,诸如《春望》“三吏”“三别”放在一起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加深对杜甫的认知,延伸、拓展学生学习的范畴,丰富教学内容。
2.对同一主题的作品整合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多个主题,如:爱国的、亲情的、大自然的等。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将同一主题的阅读文本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深化学生对主题的感受、体验和认知,增强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如,在学习《沉香救母》一课时,笔者将《探母》《第一次抱母亲》等亲情类的阅读文本整合在一起,诱发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
3.整合同一题材的教学资源。小学语文教材在阅读文本题材的选择上也是多样化的,如,日出、还乡、送别等,但是同样的题材,不同作者、不同时期,所产生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其语言风格也是不同的。鉴于此,笔者将同一题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于同样题材的不同感受,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如,就“黄鹤楼”来说,有《黄鹤楼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再如,就“送别”的诗作来说,有《赠汪伦》《别董大》《渭城区》等。这样将同一题材的教学资源相整合,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有个比较,借此来强化自我对语文知识体系的认知和了解。
二、立足生活,整合教学资源
俗话说:“课堂小语文,生活大语文。”一语道尽了语文和生活关系的密切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语文课堂与生活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借此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笔者在教学中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即,将课堂融入生活、通过语文再现生活、开展多样的语文生活环境等,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增强自我综合技能和素养。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语文生活教学资源整合途径。如,在写作教学中,笔者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情为开端或者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接下来的事情,即,编写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在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中,笔者以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或者网络上的热门问题、存在疑问的问题等为主题来开展辩论赛活动等,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融入社会,了解社会现实;在阅读文本教学中,笔者将阅读文本内容改编成为剧本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以话剧的形式来再现阅读文本,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情感的体验、把握,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等。这样,以多元化的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立足生活整合教学资源,不仅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也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
三、立足地域环境,整合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笔者则立足于这个之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从中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借以来丰富语文知识体系。如,笔者所在的秦皇岛城市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餐饮文化、乡土文化以及环境资源文化,即,南戴河、北戴河、祖山原始森林峡谷、山海关、秦皇岛野生动物园、体育基地西浴场、北戴河生态农业观光园、万博文化城、董家口长城、明长城砖窑群、北齐长城、冀东抗战纪念馆等,笔者可以从这些乡土文化、区域自然环境、旅游胜地中来开发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强化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了解,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等。如,笔者在教以自然环境为主题的阅读文本中,以秦皇岛的自然资源,乱砍树木、捕杀动物、废水废渣等对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况为案例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同时,开展学生假期旅游活动,运用旅游景点中一些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在公物上留名(某某某到此一游)等不良现象来教育学生要懂得爱护公物等。运用地区的优势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地域教育资源,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体验、感受,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和运用领域。
总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依赖教材,而忽略了人文、学生等,使得学生的思维都是定向的,缺乏创新、活跃等,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作为教师应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不断地挖掘、开发教学资源,借以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环境,使得教材与社会、生活相融合,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整合的必然
(一)基于对小学生语文视觉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整合的必然,基于小学语文对小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素养”在汉语言语境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具备适应各种社会生活角色的知识性与功能性技能,是人与外界保持合理沟通的基础,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与其相沟通的素养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没有先天的素养,人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获得与更新素养。在当前信息社会,学习资源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来自视觉信息,比如地图、海报、交通标志、家电说明书、影视画面切换、电影空镜头、标牌广告等等,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现代人必须具备视觉识别能力,即视觉素养。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将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既是对小学语文课外教学资源的扩充,也是培养小学生视觉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影视资源蕴含的语文素材支持
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整合的必然,基于影视资源中蕴含的丰富语文素材。首先,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小学生的语言技能目标,即小学语文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与表达能力,在影视作品中,诸如主人公的对话、独白、配音、解说词、画外音都是丰富的语言信息所在,与文字语言信息不同的是,影视语言信息是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口头表达,特别是一些经典影视语言的广为流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语言习得意义深远。同时,很多影视作品都来源于文学改编,比如电影《环游世界80天》改编于文学作品《鲁滨孙漂流记》。但在小学课本中,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往往以节选的形式存在,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可提供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缺失的环境与氛围,影视人物与文字的互补与交融,使其可观可看,且电影电视集声、光、色于一体,相比枯燥的说教,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兴奋点,强烈的视觉、听觉与感觉刺激,不仅能保持教学效果的深刻与持久,画面的生动与感染力还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的魅力。
二、小学语文教育与影视资源整合的课程开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整合的经验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整合的课程为经验型课程,传统的知识型课程与经验型课程相对应,知识型课程的含义是,课程即知识,课程是由知识类型构成,而经验型课程的含义是,课程即经验,其目标是促使学生某种性质的经验体系得以完善。影视资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重在推动语文知识型课程模式向经验型课程模式转变。
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结合,即是将影视资源纳入学生语文学习的共同体,促使影视资源中蕴含的经验体系与学生已具备的语言文学经验体系进行冲突性的扩张、兼容、扬弃、演绎,共同促使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社会经验知识的交互与更新。值得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的经验课程应遵循儿童经验原则,因为经验课程建立在经验对象的知觉与逻辑基础上,反映的是与经验对象相适应的智力系统。因此,小学语文影视资源的选择,要从儿童的眼光出发,构建儿童经验结构,并通过设计适应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活动来提升经验课堂的参与性。相关的影视教学活动比如电影文学知识竞赛、影视片段表演、影视语言口头评述、影视观后作文撰写、影视演讲比赛、校园文学电影节、影视文学展览、影视海报制作等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影视资源整合的综合课程
篇3
关键词:整合教学资源;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以生为本;实践活动;高科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将教学内容由书本向外扩展,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教学资源。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小学语文为例来谈一下如何整合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以生为本,优化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依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硬性地死搬教材内容,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立足生本,对教材进行重组、优化。即大胆地调整教材顺序,实现教材的活用,延伸教学范畴。如:在教学中,整合同一作者的作品。如: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时,推出杜甫一系列的作品,《春望》“三吏”“三别”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同一主题的作品进行归类学习,如:学习《沉香救母》时,将《探母》《第一次抱母亲》等亲情篇放在一起,来深化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和了解。对同一题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别》一课时,文中涉及李白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趁机向学生推出其他有名的送别诗,如《赠汪伦》《别董大》等。这样对教材进行重组,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实践活动,挖掘教学资源
人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切都来源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样的语文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应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基准点,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定期开展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强化语文知识的渗透和延伸。如:“体验社区生活,实践人文素养”的德育活动,即组织学生去社区的工厂、医院、娱乐活动场所等进行参观、课题调查、社会实践等等,开发乡土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举办“我认为……”“我发现……”“我的体会”等表达自己观点的班会、演讲赛等,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空间,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与高科技相结合,丰富教学资源
现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知道,网络容量大、迅速便捷,有着资源共享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与高科技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地通过网络、电子图书等收集、整理相关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开展活动“我对宇宙知多少”时,单单教材上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地或者小组合作收集相关的影视资料、文字资料等,之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整合相关的知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性,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教学资源,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形成。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资源的面也越来越广。它们潜藏在生活、社会、学校等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挖掘、开发、整合课内课外的教学资源,进而运用到教学中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最终实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4
微课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形式,教师使用教学活动和网络信息等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形成微课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便利。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重点内容,更是教学难点,写作技巧等教学内容教师无法用空泛的语文表达。而微课可有效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点。
1微课资源与生活相连
教师使用微课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注意选择与小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教学资源,使小学生了解微课资源,进而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小学生的写作主要是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将其转化为写作内容,而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接触的事情不多,需要教师增加小学生对生活的体会和感受,改变小学生写作中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状态。教师可以选择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材料作为微课的资源,将其整理成微课视频供小学生学习。例如:小学生参加敬老爱幼活动,教师录制活动内容,在活动结束之后整理视频资料,将自身的意见与微课资源融合,对小学生展开教育。小学生根据微课内容总结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文字,成为作文。只有丰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写出更好的作文。由此可见,生活资源对小学生写作的重要性[1]。因此,教师在选择微课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现象,以此为基础拓宽小学生的?野,加深小学生对生活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2微课资源中情境具有真实性
小学语文教师选择的作文微课教学资源情境应具有真实性。不切实际的微课资源不仅不能为作文教学带来方便,甚至会影响教学,导致小学生在写作时同样出现不切实际的现象,粗糙烂制,阻碍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小学生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观察不够仔细,不能准确的了解或是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教师要避免微课资源对小学生造成误导,故而,微课资源中的情境需要具有真实性,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生活现象的了解,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如:在描述季节景色时,教师要结合各地不同的气候环境,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季节变换微课资源,并在微课中说明选择的地区气候特点,季节变化特点。而小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指导,微课资源中的信息以及自身对季节的了解,准确的描述季节景色,且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身的感受[2]。此外,教师选择的季节景色资源要使小学生有身处其中的感受,强化学生的体验,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以情感变化激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3与教材教学内容结合
任何教学都需要以教材为依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同样如此,教师要掌握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并能够灵活使用教材内容,从而结合教材知识选择合适的微课资源。在小学生的作文中,除生活经验之外,素材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语文教材。教材是经过多个经验丰富、对小学生的习惯和能力有深入了解的教师编写,且经过权威机构认证、许可方得到出版并运用在小学教学中的书籍,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知识选择微课资源,作为小学生作为的教学材料。例如: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教师选择的视频应使小学生了解爬山虎的属性、生长习性等,正确认识爬山虎。在对爬山虎的初步了解下学习课文内容,加强小学生对课的理解,此时,再根据小学生对爬山虎的认识写作文,写出该文的读后感。小学生的作文中会涉及很多课文和微课资源中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写,从而形成自己的作文,在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加深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力,从而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运用微课资源进行作文教学,并不是完全脱离教材,恰恰相反,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认识,进而合理利用教材选择微课资源,使其成为作文教学的有效素材[3]。
4运用学生活动制作微课视频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选择的作文微课资源中也应选择小学生参与的活动制作微课资源,体现出小学生的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多安排户外教学活动,主要是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其保持好心情进行学习,并满足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参加活动的过程录制成视频,在小学生写作文时播放该视频,使小学生在不同的角度感受教学活动,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写作文时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叙述或是议论,进一步强化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运用小学生活动制作微课视频,小学生的切身感受更加强烈,情感变化更加鲜明,作文的质量也会更高。
篇5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理论概述
1.学生资源的概念
学生资源,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作为一种资源的源头来进行开发,但这种资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认为塑造的资源,学生资源是有思想、有创造力、有生命力的鲜活个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生自身已有的基础性资源并与学生互动,从而产生新的生成性资源。这类资源的处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由于学生资源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一位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其自身的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教师需要在施教前了解学生各自的特点,根据这些决定自己的授课手段。由此,我们把学生资源的概念定义为:来源于学生同时在教学中能够被教师利用并促进教学的资源。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环境等基础性资源和学生活动中所产生的生成性资源。
2.学生资源的特点
生成性,包括内生性和外生性。内生性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随着逐渐接触不同的知识和现象,自己在头脑中产生的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这是学生独立性发展的表现;外生性是指学生在和教师的互动过程中,由外力作用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内生性和外生性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外生性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提高、自我完善,而学生自我完善过程中所内生出来的资源也会一定程度上促进或阻碍师生之间的互动。
多样性,是指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使教师在挖掘学生资源的过程中面临着个体差异性,这些差异性组成了学生资源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学生资源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又能提高教师的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难以复制性,是指由于学生的独特性产生的资源的不可复制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资源的来源,他们将各自从自己环境中带来的资源提供给教师,教师将这些资源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不可复制的学生资源体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1.对学生资源认识狭隘
学生资源是从学生身上开发出来的,学生资源来源与学生且用于学生,但目前语文教师对学生资源的概念理解并不了解,对学生资源的开发更是没有概念。即使是对学生资源概念有一定了解的教师也对学生资源的内容掌握不全面,大多数教师对学生资源内容的理解仅限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思维水平,对教师与学生互动所产生的生成性资源没有认识。教师由于对学生资源的认识不够,往往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仍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的得不到更好的改善。
2.忽视学生个性,基础性资源利用不够
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设计之前,很少能够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无法做到有效利用学生的基础性资源,不能把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等资源挖掘出来进行有效利用。多数教师无法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教学环节的设计在学生看来显得枯燥无味,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无法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3.生成性资源开发不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多观点和想法都通过跟教师交流过程中的情绪和语言表达,这时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并开发这种生成性资源,就能够根据这些语言和情绪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但目前多数教师不愿意花精力考虑这些问题。目前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以预设为主,很少做出灵活调整。由于学生和教师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或思维偏颇的情况,教师如果不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巧妙解决学生思维上的偏差,死板地按照预定规程进行教学,就会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等问题,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学生周边环境资源的开发不足
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这一学科的两个特性,学生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构成了语文教学中较重要的部分,有效开发学生环境资源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但教师对学生周边环境的开发,始终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语文知识是人文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紧密结合,教师如果不跳出课本,引导学生向广阔的自然环境发展,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
三、有效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措施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资源意识
要充分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使教师的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本转化,充分利用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教师的学生资源意识。让教师养成以资源的眼光看待学生及其周围的一切,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学会因材施教,挖掘学生资源做到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打破教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的常规处理方式,时刻强调对学生基础性资源以及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出课本的局限,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2.深度开发学生的语文基础性资源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还要将学生的基础性知识资源化,把学生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在此之上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度。要把学生的基础性资源作为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基石,鼓励学生向更深层次的知识发起挑战。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要有充分的认识,并据此合理设计课程,使学生在自己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可接受的范围内循序渐进地学习、提高。
3.加强师生互动,挖掘生成性资源
篇6
关键词:网络资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长期以来,它所普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教师通过“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的讲解课文来给学生注入知识。而现阶段,教育的发展因为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得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合理应用网络资源,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这是研究者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的。
一、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兴趣
“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这句话是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的,要想对小学生的学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就要开发好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小学生对语文课文中的许多优美段落、意境动人的文章含义不能准确理解,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太直观、太形象,对生活的体验也较为缺乏,而教师就可以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想很好地把学生引入文章所表现的意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网上搜集相关图画、音乐朗读示范和视频,通过生动的形式来及时将教学内容反馈给学生,积极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学习、热爱学习、享受学习。比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在网上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来让学生进入到书本所描绘的画面中,比如“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种简洁却寓意较大的短句,就可以通过大海或者海岛风光让学生感受到那种画境。还有我们可以从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将一些自然风光展现给学生,比如通过大量的视频展示榕树的枝叶繁茂、鸟儿纷飞、婉转鸣叫……来让学生对课文《鸟的天堂》中所描绘的景色有更深的理解。网络引进传统课堂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将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的便利,引进网络信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这句话是《课程标准》提出来的,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充分施展自己的思维、口语表达等能力,也对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有所帮助。例如,在讲解《世纪宝鼎》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让学生当联合国解说员的教学环节,把“世纪宝鼎”是什么介绍给同学,这不仅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还能让他们对本章所学的世纪宝鼎的特点、象征意义有一定的了解。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将网络上关于世纪宝鼎的相关视频、图片展现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倾听学生的意见,不仅可以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自学能力。小学语文要注重对文章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的不仅是将文章内容读出来那么简单,而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感知、思考、推理、评价、想象和解决问题,来将文章所表达的一系列思想感情理解出来,通过积极的思维,彻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自己融入书本中,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不仅让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增加,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合理运用网络资源,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篇7
1合理运用远教课程资源,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础。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识少。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远程教育的课程资源中的教案示例提供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我们充分利用他们的设计,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加上自己的见解,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比如:我在备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参考教案示例提供的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时用一段视频和几幅插图, 使学生对陌生的景观一目了然,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媒体资源,让学生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与伟大,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远程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2.1远程教育资源可创设生动形象的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积极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尤为重要。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展现出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枯燥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的,静止的变成活动的,既可以为孩子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如《浙江潮》一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远教媒体资源分别再现 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视频和图片,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钱塘江大潮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2远程教育资源打破时空限制,突破了语文课堂教学难点。
教师是否恰当的把握住了教材的重难点?教师是运用什么教学方法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的?这是衡量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语文教学中,按传统模式,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即使花很多的时间、精力,也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媒体资源展示的课件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声音、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气氛,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抓住重难点,引发学生的联想,给课堂注入活力。例如教学《黄河象》一课,农村孩子对于“黄河象”的理解只能是凭空想象。在教学时,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感知黄河象的高大、完整,接着利用fals演示黄河象来到河边、陷入河中、最后变成化石的过程,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黄河象的来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
2.3远教资源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远教资源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启发思维,培养能力,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媒体资源传授给学生。如在教学《红树林》一课时,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树林的认识,再利用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出红树林的画面,极易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学生的阵阵惊奇声中,那“壮丽”、“奇特”、“神秘”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自然而然涌现出来。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中,再次让学生感受到红树林的美,从而懂得了红树林默默奉献的卫士精神,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这样的教学,教师变口授为操作演示,通过看、听、说、想,学生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和厌烦,反而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进入忘我的境界,即完成学习任务,又受到美的熏陶。
2.4远教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应用媒体资源中范文朗读替代教师的范读, 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 收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我在教学《枫叶如丹》一课时,利用媒体资源中范文朗读课件,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同时出现文字,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反复让学生听读,跟读,比读,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课文内容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就理解了。
3运用远教资源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说促写,提高写作能力
远程教育进入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创设情境。以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说说身边的变化”为例,先展示自己家乡发生的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想象,发现问题,为讨论做准备;然后,再分小组进行讨论,按这样的环节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远教资源打破作文教学 “以本为本”的方式,直接利用资源中的场景,学生在情景中理解运用知识。比如,在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以先用动画形式展示一些想象中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后,再动笔写一写,这时学生就不会感觉无从下笔了。这些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我们的学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更使我们的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真是帮了教师,活了课堂,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有效利用远教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影响因素 问题弊端 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53-02
一、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的教育体系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对此,我们应当分析出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出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发展途径,分析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致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即缺乏互动意识、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传统教学观念。
1.缺乏互动意识
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尽管如此,部分教师没有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环境,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依靠课本为学生讲解,而忽略了师生之间课堂互动的重要性。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即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然而,缺乏互动意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因素。部分教师不能充分把握好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互动意识。
2.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通过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营造出良好课堂学习氛围。尽管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尽量增加一些师生之间的互动,但并不是所有课堂都适用课堂互动教学这一方法。为营造出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许多教师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但这只是盲目的追求互动教学,教师仍然处在主导者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是出于自身主动性的。因而,这样的互动教学方法成效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因此,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是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
3.传统教学观念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也会僵化教师的教学思维,无法再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个性塑造。传统教学观念以应试教育为基础,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且师生之间互动的缺乏,很容易使得小学语文课程变得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无法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我们可以推断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即教学目标方面、教学资源方面、教学方法方面。
1.教学目标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各年级之间的教学目标有着明确的分工。这些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明确教学方向。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是生活中的使用工具,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一方面,语文作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学习好语文是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前提。另一方面,学习好语文对学生的思想提升有很大帮助,通过学习语文对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这种十分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结果,然而这样的思想意识却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学意义。
2.教学资源方面
在教学资源方面,没有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不同地区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力进行改善。尽管不同地区之间的教学资源有着很大差异,但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可以更加生动丰富。但现如今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这使得教学结果并不如预期结果那样。
3.教学方法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方面上。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是当前影响我国小学语文的重要因素。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总结出许多优秀的教学经验,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却忽略了一些实际问题,由于因人而异,同样的教学方法却不一定适用在不同人身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尽量避免使用死板枯燥的教学方式。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途径
探究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途径,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强化师生互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创造和谐教学环境。
1.强化师生互动
通过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积极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语文丰富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重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就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心理认知能力较强,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作品帮助学生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领会作者的情感,进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只是课程的承载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药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3.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
提升学生教学的参与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在日常教学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
4.创造和谐教学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而课堂教学环境作为语文教学场地,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教学环境的营造,创造出和谐、自主和宽松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及时提出问题,提倡课堂中民主思想的体现。教学民主性越强,也会强化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程的参与程度,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保障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一、信息技术应用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小学语文的教学对象大多是6~12岁之间的儿童,这一阶段正是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因此,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通过形象化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此外,信息技术还能通过视频、动画和图片的形式,将语文知识点的内容进行更加具象化的表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了解小学语文中的各个知识要点。这极大地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中,以文字和口授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对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2.促进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信息技术能够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转化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农村地区的教师及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优质的教学资源。这不仅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运用这些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能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资源时,会对先进的教学经验进行一定的模仿和借鉴。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最终将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还能通过信息技术了解其他地区的教育状况和教学理念,这对促进其教学理念的变革也有很大助益。此外,当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还能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加强与其他地区教师的交流,从而获取更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语文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有利于丰富农村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设置丰富的语文教学情境,把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点进行直观化的表现,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一个更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同时,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此外,由于农村小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因此在不少抽象词语的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词语变成具有视觉特征的图片和影像,就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这些词语和知识点的理解。
2.运用信息技术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农村地区的小学生由于受地区条件的限制,其思维和视野都相对狭窄,这阻碍了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学习。语文教材往往是将生活化的东西用语言的方式呈现在书本中,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学生的思维及视野的狭隘性,导致其对语文书本中一些常识化知识的理解困难。如很多大山中的孩子无法想象出海的形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得书本中的艺术形象得以呈现。同时,信息技术还能帮助教师查找出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相关材料,为学生在课本学习上提供更多丰富的材料参考。此外,利用信息技术还能有效运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这不仅让学生在资料查阅方面更加多元和便利,也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
3.运用信息技术弥补教师教学中的不足
由于城乡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r村地区的教学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都相对落后,甚至不少农村地区缺乏教师教学活动。这也直接造成了农村地区教学水平的落后,而许多教师也存在教学技能不足的情况。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许多农村教师存在普通话不标准的情况,这在很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识字能力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出现了语文教学质量不佳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通过视频、音频资源的播放,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语文教学中的汉字准确发音。教师通过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进行跟读的教学手段,就能有效地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为今后语文和普通话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尤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信息化技术日益普及的当下,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资源,通过创设丰富的语文教学情境、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以及对农村教师的教学进行的纠错行为,都能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提高的目的,为今后农村地区学生步入初高中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摘 要 MOOC具备教学灵活性、内容广博性以及课程精品性三个特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 MOOC;小学语文;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035-02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MOOC逐渐取得人们的认可,并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MOOC指的是大规模在线教学,主要是采用大规模的在线教学资源进行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相关资源,帮助课堂教学在资源上更进一步进行整合,从而带动日常的课堂教学更进一步革新。MOOC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应用相对比较广泛,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应用相对不多。因此,探索MOOC教学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2 MOOC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特点
MOOC应用在日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首先,MOOC对于课程的选择相对讲究精益求精,所以如果课程并不是属于精品的话,在MOOC教育的课程范畴中就不会被选取和使用;其次,MOOC讲究课程内容的广博,也就是课程的容量相对于一般的多媒体课程更多,课程内容密度更大;最后,MOOC的课程相对比较灵活,灵活的授课形式帮助MOOC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促进MOOC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产生积极作用。因此,MOOC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发挥重要影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刻板,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已经引入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但是对于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并不是十分到位,在多媒体教学开展过程,课程内容容量相对比较少,很多多媒体教学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喜欢上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因此,要进一步带动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学习投入,只有合理地应用MOOC,并且从其课程精品化、内容广博化、教学灵活化三个特点入手,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真正产生兴趣,才能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发展[1]。
3 MOOC精品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MOOC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品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是非常深刻的。MOOC对于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强调采用精品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提升整合小学语文课程在多媒体资源平台上的整体水平。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在应用多媒体资源上还缺乏精品化思维,有些小学语文课程在教学中使用过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料,不能够让多媒体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在MOOC教学思维中,应该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精品化以及集约化,比如通过日常教学研究会议,对相关的小学语文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选择,挑选符合当前日常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精品多媒体教学资源,从而让信息化小学语文课程更具备集约化的特征。
小学语文课程在MOOC的引导下,要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积极影响,控制多媒体课程材料在日常教学中的具体用量,保持多媒体课程的精品化。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分析当前语文多媒体课程的内容,从而合理分配课程内容,帮助多媒体课程形成合理化和精品化的结构,推动多媒体课程的发展。比如对于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中过分冗余而且性质上相对较为重复的内容,应该采用择优留用的观念,才能够让信息化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更具备实际的教学引导作用[2]。
4 MOOC内容广博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MOOC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内容上呈现出广博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应该不断提高课程中的内容含量,帮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拓展自身知识含量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知识含量相对较为丰富,才能够真正明白小学语文课程的作用,才能够带动小学语文课程的气氛。
而MOOC这一信息化的教学方式,重点就是将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资源都吸收到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小学语文课程成为小学生学习和吸收各种知识的平台。小学生对于各种方面的知识都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MOOC,通过互联网等相关途径,将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料通过集约化的方式进行编辑,让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能够吸收到小学语文课本上所没有的相关知识。这种通过MOOC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进行集约化开发的模式,能够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知识含量,从而让小学生更加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吸引力。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通过MOOC这一信息资源的整合模式,帮助小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满足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才能够为小学语文课堂加大在小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5 MOOC教学灵活性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影响
MOOC的教学灵活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实际上是一门包含了许多相关知识的学科,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应该采用MOOC对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且让这些多媒体的教学资料能够通过网络等相关的平台进行加载。对于当代的小学生而言,其学习的时间以及空间并不是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能在各种有互联网的渠道上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MOOC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通过教育信息化技术,帮助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打破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局限,从而让小学生即便是在家庭当中,也能够参与到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之中,这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的[3]。
因此,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MOOC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不断地将语文学习转化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将语文学习转变为一种生活中的普遍化行为,他们才会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小学语文的学习。小学语文课程和小学生的联系紧密性,也可以通过MOOC这种教学的灵活性加以实现。
6 结束语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而言,应该更进一步地利用MOOC,才能够真正让小学语文多媒体课程更加精品化,呈现出更具备吸引力的趋势。MOOC可以整合相关的语文教学资源,不断让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知识含量得到拓展,同时避免小学语文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出现臃肿的状况。综合上述分析,小学语文课程中应用MOOC,能够帮助小学语文课程不断实现自身在结构上的优化,从而形成更加具备吸引力的小学语文多媒体课程,增加小学语文课程的容量,让小学语文课程能够更好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永平.以翻转思维对接MOOC教育新范式的应用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0):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