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依据教材、联系实际,进行形象教学
所谓的形象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把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充分运用小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文字、图画和符号进行归纳总结并描绘出来,使小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接受和掌握,在这类教学方法中,最直接、直观和容易的做法就是讲故事、顺口溜和简笔画。
(1)讲故事。故事由于具有趣味性和情节安排总是引人入胜,尤其是天真、好奇、兴趣浓厚的小学生,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采取引用故事导入新课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生动、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会仅仅抓住小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好奇心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在综合练习中,读谱知识和乐理知识的学习也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和教学。这样,不仅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音乐教育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学读谱知识“休止符”时,我们就设计和编排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小白兔在家里练琴,弹着弹着,突然发现旋律中出现了一个“0”。它就想:“咦,数字中的‘0’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这应该怎么弹呢?”。正在它苦思冥想不知道怎么办时,好朋友小猪猪来了,不愧是小小音乐家,三下五去二就帮助小白兔解决了问题,小白兔又高兴地练习起来。讲到这里,教师就会因势利导,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猪猪是怎么样帮助小白兔解决问题的?”,小学生会急切地知道。小学生这时候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就变得极度高涨,小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就会变成主动性,教师就会顺势引导,帮助小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所以,故事的运用和恰当的编排,不仅会促进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会产生巨大的、积极的精神力量,促进思想意识的再发展。
(2)顺口溜。所谓顺口溜就是一些押韵、顺口的小段子和小诗歌,虽然很短,但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且概括力强。在教学音乐过程中,只要合理运用、不失时机地利用好顺口溜就会给教学音乐知识和歌曲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常用音符时,我们就编排了几句顺口溜来帮助小学生识记抽象的音符名称。“祖宗五代聚一堂,身后三线是全音,身后一线是半分,孤零一人是四分,脚踩一线是八分,脚踩双线十六分”。这样,五种常用音符的形状和名称就形象而清晰地记忆在小学生的脑海里。
(3)简笔画。简笔画的合理运用和恰当地使用,不仅会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会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有关的乐理知识、感受音乐的情感。简笔画是教师教学基本功之一,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意义。所以,音乐教师也必须具备简笔画的基本基础和运用能力,只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选择适当的知识和内容,用简笔画的形式形成基本的音乐画面,就会给教育教学和音乐知识的学习带来不容质疑的良好效果。因此,简笔画的运用不仅有助于音乐歌曲的教学,而且会增加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和活动中。
二、充分利用教学模具,加强音符、旋律的记忆
在农村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条件、设施和学校经济的限制,小学生记谱、识谱和学习音符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针对农村这种现象,将音符和旋律教学分三步走不失为一种切合农村实际、又会完成音乐课程教学任务的好方法。
(1)卡片认读。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直接性和可视性相结合。把以前学习的知识中的每一个音符或符号,每一种旋律的形式,用卡片的形式记下来,让学生抽出来一张一张地记忆和回顾。在记忆和学习过程中,要把次序和顺序打乱,随意抽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强小学生的知识机械性记忆,有助于加强知识的记忆性。随着卡片的抽取和记忆,全班的同学也会随着知识卡片的不断学习而进行复习和巩固,从而达到全面复习和全体复习的目的。久而久之,那些不容易记忆的音乐知识就会在不自觉地学习和潜移默化中在小学生的脑海里形成固定的、正确的印象。
(2)分组监唱旋律。尽管小学生在卡片练习和记忆中得到了知识,但是,学生的整体音乐旋律意识海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在加强音乐知识学习的同时,让小学生分组式的互相监督的进行旋律的试唱和朗读,有利于小学生形成音乐旋律的总体意识。为了使小学生在试唱中不至于出现“卡壳”的形象,在教学音乐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于旋律的朗读也是很重要的。
(3)成立音乐活动兴趣小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和提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成立音乐兴趣活动小组,有利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推广,也有利于乐理知识的提高、试唱的训练和音乐技能的提升。在活动中,一方面可以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回忆,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课堂教学知识面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小学生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升华,为学好音乐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在竞争中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竞争意识
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殊性,使得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和好强心理极其高涨,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恰当地时机引入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辱感,形成团结、齐心和步调一致的学习品质。竞争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形式可以千变万化,只要有利于音乐教学就可以。
篇2
所谓图谱,是指利用一些特别的图形、线条、图像、记号和文字这些方法记谱,不表示一个具体音,而是表示构成音乐的旋律的高低或动机。教学中运用图谱,可以揭示作品的审美要素――旋律、节奏等,将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我们将这种运用图谱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之为图谱教学法。其主要呈现形式:一是以曲线及点表现连奏与断奏和乐曲的旋律走向;二是以打击乐器图形来呈现乐器演奏的先后顺序和节奏型;三是以形象来表现乐曲的意境及情绪发展变化;四是以图形、色彩和数字来呈现乐曲的结构;五是以色彩对比来表现乐曲情绪。
在教学生欣赏世界名曲时,孩子总是听不明白,感受不到乐曲的美与意境。这个时候我总是用各种线条勾勒出乐曲的旋律走向,当孩子们看到紧凑的线条时,知道此事乐曲进入快节奏旋律,当看到线条变成大海波浪时,知道乐曲进入舒缓旋律。教学中常用的图谱有旋律谱和节奏谱。旋律谱主要分两种:①粗线条图谱―力求通过一条带有方向性的图形、曲线或点,展示旋律走向;②细线条图谱依据原有谱例,较精确地表现旋律的高低走势、节拍、节奏、小节等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跨越识谱障碍,降低学唱难度,辅助歌曲演唱。
一、图谱在学唱歌曲中的帮助
斯特拉文斯基说过:“音乐必须被看见, 这样才能得到恰当的呼吸。”在歌曲的学唱中,图谱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建立学生的音高概念, 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歌曲的情感。在学习歌曲《采山》的时候,我采用旋律图谱,更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每个音的不同音高。由于学生在识唱歌谱的时候,有了视觉上的帮助,他们对旋律音高的走向有了准确、清晰的认识,所以他们就比用简单的简谱或五线谱识谱唱得更好、更流畅。另外,图谱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基本的音高,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例如:在学唱歌曲《柳树姑娘》的时候,采用边唱边画出一棵柳树的图谱形式,旋律优美的时候画成柳枝,低声部的“啦啦啦”应该唱得比较活泼点,就画成画成柳枝上的嫩芽;到“洗洗干净,多么漂亮”的时候,画上河里的水……当歌曲唱完的时候,一副河边垂柳的画面就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深深的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中。当他们再唱这首歌曲的时候,柔柔的感觉无须多说就已经在孩子们的歌声中了。图谱式音乐教学,是以每一乐句或每一个字为单位,用相应的图片、形象、符号按歌词进行组合,通过视觉符号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歌曲内容,让学生能看着图谱就会直接唱出每一乐句,清楚一首歌曲的乐句划分。在低年段教学中如歌曲《云》的歌唱活动中,我采用了象征性符号来代替歌词。例如,第一段:“白云白,蓝天蓝,好像海里飘帆船,帆船,帆船,装的什么走的这样慢”其中“白云白”一词用一片云朵代替,“蓝天蓝”为蓝色条块,“海里”画了一段波浪线,“帆船”用三角形加一横表示,“装的什么”用问号替换。在猜猜说说的过程中,学生很快明白了符号所代表的意思,根据画面猜测图意能力的良好渗透。此时在给学生学唱歌曲,学生是有目的地学习歌曲,因为图谱让学生与音乐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他们会为自己听出了、记住了很多歌词而感到高兴。直观图片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快地理解歌词,同时也让学生对歌词保持了更深刻、持久的印象。
二、图谱在欣赏教学中的帮助
音乐欣赏教学中聆听是必要教学环节,但是在“听”过程中学生们很容易脑子“开小差”,教师很难让学生做到人到心到。但是,如果在欣赏《野蜂飞舞》的时候,教师采用听音乐画蜜蜂乱飞的画面,学生就会立刻被形象的图画所深深吸引。他们会一边聆听,一边饶有兴趣的画图谱,其专注的程度是纯“听”状态下不可能做到的。又如《生活中的声音》,教师可以设计几幅音乐形象独特的风雨、雷电、波涛汹涌的大海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挑选出几幅与音乐相配合的图,然后再鼓励他们边听音乐边模仿音乐中声音的动作。这样,他们会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热情和表演欲望,以及自发的、儿童天生的音乐表现力。我认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只需搭个桥,引导孩子们走进音乐里面即可。
可见,图谱能引导学生从音乐中获得最直观的感受,使他们的表演与音乐相和谐。设计些适合音乐、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动作手段,把学生引进音乐中去感受,通过动作你一眼就可以看出他们听没听到,听到多少,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更好、更充分地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的情绪。
三、图谱在节奏训练中的帮助
在某种程度上说,音乐本身最好还是被看成一种延伸的手势,一种由身体所执行运动和方向。单纯的节奏训练是一项非常枯燥的活动。然而,在一年级的节奏训练中我先采用“跑跑―走―跑跑―走”这样的图谱,再让学生用八分音符来代替“跑跑”,用四分音符来代替“走”。这样的训练,学生很感兴趣,他们在很开心的“跑”和“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把学生的生活和音乐联系在一起,很好地掌握握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再如,听教师的琴声“走”(一拍节奏)、“跑”(半拍节奏)。开始是自由的走、跑,也可用围成一个或两个圆圈活动,这里关键的是动作要与琴声相合,能走在点上,迅速反应琴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可以配上图谱标记加上音量、速度的变化、前后转向的变化、开始与停止的训练等;低年段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学习都从兴趣出发,将乏味的节奏谱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现,不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易于理解。如用一个西瓜表示一拍,半个西瓜表示半拍,学生一次就能记住,而且不会忘。图形谱的特异功能是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打击乐的配器布局。在打击乐《鸭子拌嘴》的图谱制作中,就尝试用竹子表示双响筒,红领巾表示三角铁,连在一起的桔子表示碰铃,拨浪鼓表示摇铃。刚出示图谱学生就有很高的兴趣,很快就掌握了节奏。可见,图谱的具体形象让学生很容易理解,符合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掌握节奏、了解整首乐曲的节奏安排有明显的提示作用。图形谱的利用可以自然降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干预程度,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图谱的使用还有利于化解节奏训练的难度。例如,在完成节奏卡农的时候,单纯的“哒―哒―哒―哒”和“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这样的节奏训练,很难很快的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采用了“火车开来”的情景活动后,把原来的节奏卡农改成了图谱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
篇3
关键词 小学音乐;多样化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103-01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一些小学音乐课,并不象一门艺术课、美育课,而更像一门语文课、数学课或者思想道德教育课。把音乐课型尤其是欣赏教学上成语言替代型,这完全是不可取的。它应以多样的、科学的教学法施诸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并要既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面对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和感受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首先,小学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方法应具有多样性。小学生大多在十二、十三岁以下,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组织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小学低年级儿童易用引导、鼓励、表扬等进行诱导;中、高年级则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根据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下面是我对部分教学内容,选择相关教学方法的一些体会,与同行们商榷。
音乐欣赏内容努力采用发现式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比如通过讲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创作动机等问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进而理解作品,达到与作者的心理共鸣。我在讲解[苏]普洛克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德与狼》时,除了介绍作品用不同乐器描绘刻画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外,努力引导学生们自己去发现、体会作品的特点和作者当时的心境。通过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除了一些共性的体会外,感受作品明显与学生个性有关。有些同学虽然对乐器特点与人物、动物特征把握不准,但对作品的整体美体会很深。学习史真荣的童话故事音乐作品《龟兔赛跑》时,也有类似情况,所以发现式教学法对音乐欣赏课程来说,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更明显的效果。通过口诀强化练习对某些内容来说也是不错的教学法。例如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会为学生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一些“节奏歌谣”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或分析对比。如:青蛙跳(咚嗒塔);钟摆摇(的嗒的嗒);打机枪(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喇叭响(笛笛,笛笛);知了叫(知了,知了);小鼓敲(咚哒哒,咚哒哒);母鸡叫(咯咯嗒,咯咯嗒);齐步走(跨跨跨跨)。这不但对视唱有所帮助,对以后的听音记谱也有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讲授法仍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只是在音乐教学中趣味性比科学性更重要,因此要避免严肃刻板地讲述,要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做半拍的错误概念了。再如把顿音号比喻成指啄食的鸡嘴:“顿音号、象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重音号,象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把休止符比作“某某同学没赶上车”,要给他留座位(即空出与音符相应的时值)。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直观现场教学法在视唱教学中的应用。比如用铅笔、小树枝等制成各种尺寸长度的小棒,拼搭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或某一旋律所唱的节奏。又如制作活动音符卡片,用它在黑板上作不同节奏型的组合。这样,既可利用单个音符卡片进行教学、提问,又可以组成与教材重点、难点有关的乐句,使学生通过分解和组合,能很有兴趣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节奏。还有,写出教学歌篇尽量使每行乐句完整,不在延长句和连音处换行。乐曲中相同乐句、乐段和不同乐句、乐段在书写中,对比尽可能要明显;字迹要工整、规范、鲜明,多用黑白对比色,形成大的反差;布局要合理,尽量使全曲布满歌篇。在中、低年级的歌篇上,可以画上简单、鲜明、通俗与教材有联系的插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想。这类直观现场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95
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学生的智力主要是读和写的能力,也就是语言能力(如语文学习),数理逻辑能力(数学以及一些理科学习)。但是如今由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更具有说服力,他认为人们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了音乐、空间、运动等方面的智能。因此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我们不应当忽视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
一、讲述故事导入情境
荀子《劝学》中有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强调了学习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注意力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对知识接受的程度。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注意力比较不稳定的阶段,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采用讲述故事的方法来导入学习音乐的情景。
讲述故事有利于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因为此阶段学生的认知带有较大的形象性,思维主要以具体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例如在学习《小红帽》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讲述整个故事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学生们对故事有了模糊的印象后便会产生移情,也就是对小红帽的处境产生“心有戚戚焉”的感情,同情小红帽的遭遇,为小红帽的聪明勇敢感到骄傲,并且对大灰狼产生讨厌的情感。学生们就会自动代入小红帽的角色,觉得自己就像是机智的小红帽,打败了讨厌的大灰狼。在唱到“同妈妈一起进入甜蜜梦乡”时,学生们的心里面也就会浮现出愉快高兴的感觉,更乐意的去学习这首儿歌,学习的速度也会很快。因此,讲述故事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入音乐的情景,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表演体验情境
小学音乐课程的情境教学还可以通过表演的方法来让学生们得到更好的音乐体验。一般来说,音乐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表演分为两种,一种是让学生和老师扮演某个角色来体验情境;另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带着感情进入到角色中去体验角色。我们知道,人是“一切社会化关系总和”,所以人们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这两种表演方式都对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有着良好的影响作用,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角色会产生亲切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能够得到加强。
如在学习《两只老虎》这首歌曲时,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老虎这种动物的外表形象,并且通过学习歌曲感受到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轮流扮演两只老虎。歌曲中的两只老虎分别是“虎哥哥”和“虎弟弟”,而且它们俩当中有一只是没有耳朵的,而另一只是没有尾巴的,在学生扮演这两只老虎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两个地方。我们知道当学生在感受时,掌管他们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会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而当他们在进行表达时,掌管他们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会总是处在亢奋的状态,两者交替进行时,就可以很好的挖掘学生的潜能。
通过学生们轮流表演的这种方式教学后,学生的心中对老虎的外表形象有了一个具体明确的认识。在带领学生们一句一句唱熟这首歌以后,教师可以设置小问题让学生们讨论回答,比如询问“为什么虎哥哥没有耳朵呀”,“为什么虎弟弟没有了尾巴呢”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明白两只可爱的小老虎之所以身上少了耳朵和尾巴,很可能是它们顽皮打架了,也可能是被大森林里的猎人打坏了耳朵和尾巴。学生们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就会明白好朋友之间互助友爱的重要性,也会明白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因此,通过表演让学生们体验情境,学生们学习音乐就会变得更积极,课堂氛围也会更加轻松。
三、走进户外展现情境
小学音乐课程的情境教学还应当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我们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因为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音乐这门课程时,更应该做到不脱离生活实际,将课本上的音乐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学生们展现课本上作品的情境。小学生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由自身感知到的,因此,小学音乐的教学就应当注重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本身特点,多开展户外的音乐活动。
例如在学习《嘀哩嘀哩》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进入生活,到草地上去,到树林中去,与学生在大自然的耳语中学习歌曲。上课时,在确保安全与纪律的前提下,与学生在草地上围坐在一起,一句一句教唱这首歌。在学生大略熟悉歌词后,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他们去寻找代表春天的景物,学生可能会找到类似翠绿的小草,美丽的小花,飞翔的小鸟等景物,这时教师应当及时予以鼓励。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学生们寻找到的代表春天的美丽景物,和学生们一起讨论春天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嘀哩嘀哩》这首歌曲的认识。通过走进户外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描绘图画加强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图画这种方式,来加深学生们对音乐作品情境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各种能力都在逐渐发展,他们的思维规则也在随着他们的年级和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主要的变化是小学生的思维由具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不平衡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关注学生的这一特点。借助图画剪纸等辅助手段加深学生对音乐情境的印象,力图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为清晰,让具体事物强化学生的音乐理解。
篇5
【关键词】初中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励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
一、寓教于乐,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寓教于乐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中学生在娱乐中产生积极情绪,受到美的感染。乐理知识表面看来比较乏味,可通过有趣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ruimisola”五个唱名的音高时,在课前用不同颜色的纸做出五组头饰,分别写上唱名。游戏时,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每组队随便站在一起。教师弹一遍c大调音阶,然后改变顺序弹奏五个音,各组学生听到后边唱边迅速排列,展开比赛。这样趣味的游戏,使学生在玩中通过听、唱形成准确的音高概念,并培养了学生一定的听辨能力。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美化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鉴别能力,使他们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使他们在美的旋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想象,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譬如,在欣赏童话故事音乐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陶醉在欢快、活泼、优美、动听、有趣的音乐声中,情不自禁地舞了起来。学生兴趣盎然,自然表演得非常精彩。通过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辨别能力。
二、积极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巩固与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扩大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下面主要谈谈以大型团体表演为例的课外音乐活动的点滴体会:
1.课外音乐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大型团体表演的排练当中先让学生听唱,理解歌曲,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诸方面表现要素,使学生在美的素质、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例如,可以在排练器乐合奏《黄河大合唱》和有关电影歌曲时,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快乐和幸福,由音乐联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队歌的磅礴气势,提出表现这段音乐的情绪应加大动作幅度和力度,更改后,经学生一表演,确实达到了比较完美的效果。这样一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发展了艺术素质,提高了艺术能力。
2.课外音乐活动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充分表现。学生的表演才能得到施展,潜能得以挖掘,找回了自信,“我能行”成了学习生活的动力。在鼓励学生个性表现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和谐美,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并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学生参加音乐活动之后,往日的“娇骄”二气没有了,不但能吃苦耐劳,而且为集体争光,以集体利益为重。遵守纪律,团结协作思想不只是口头上的慷慨激昂,而是闪烁着行动的光芒,尤其是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的一言一行中,这让所有关心爱护他们的人感到了无限的欣慰。通过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换来的不仅是全体学生音乐知识的丰富,更主要的是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因此,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用优秀的作品激励学生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崇拜,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
四、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篇6
关键词:合唱教学;音乐课堂;小学
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会经常出现学生对音高位置的把握难以到位,声部之间缺少聆听,一合唱音准就会跑调。教师都觉得上合唱课难,上好合唱课更难。如何在小学进行有效的合唱教学,便成了摆在我们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笔者针对小学合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合唱歌曲在课程中的比例
从教材中我们看出小学各个年级段对合唱歌曲所占的比例,二年级的时候只出现了一首轮唱歌曲,三年级合唱歌曲占教材的比例最多也只有11%,而到了四年级的时候一下子最多达到了38%,而五年级又达到了56%。从这一比例上看合唱教学在整个小学中高段的学习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二、对学生素养养成的重要性
合唱教学中孩子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仔细认真地听赏歌曲的旋律、音高和节奏。在大家同时演唱的过程中对音准的把握,也是锻炼了对自己音色的高低协调能力,继而提高了对音乐的理解掌握水平。
三、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和声感差
中国人比较注重线条感,在绘画、书法、音乐都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线”的艺术,中国民间音乐都是强调旋律的进行,注重“线”的进行。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偏向于单声部音乐,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也经常出现单声部旋律的倾向,如,我的师生“问好歌”,下课“再见歌”大多都采用单生部的旋律。而我们的教师在合唱歌曲教学中进行伴奏往往也是右手弹奏高声部的旋律,左右进行一个和声的伴奏。看似在帮助学生,其实是在强化孩子以旋律为单声部的感念。长此以往,学生在学唱合唱歌曲时就会出现“水土不服”。
2.缺乏认真聆听
倾听是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听得准,才能唱得准。很多孩子没有认真仔细聆听音乐的习惯,不会聆听声部之间的旋律走向,加之对音乐记忆能力差,导致合唱学习出现声部不和谐。
四、合唱教学方法探究
1.有意识地培养和声感
笔者认为学好合唱就要从低年级就开始向学生灌输和声的效果,产生声音的这种立体的概念。教师往往就是忽略了要在低年级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教学,只有在低段打好基础中高年级合唱才不会那么难。所以,在低段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和声这方面的训练。
如,在一年级的歌曲中做一个纯五度练习。如,《小雨沙沙》一声部由教师来唱,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和声的效果。让孩子们聆听和声带给我们听觉上的美感。
如,《大家来劳动》最后一句教师唱高音的5.
二年级在发声练习中可以这样练习:学生会唱之后可以师生合唱,也可以生生合唱。
二年级下册开始让学生了解轮唱的形式,除了《两只老虎》的学唱,我们还可以把《卖报歌》《小蜜蜂》《我的家在日喀则》《蜗牛与黄鹂鸟》尝试着轮唱。刚开始可能会唱得比较辛苦,但是只要学生一旦掌握了轮唱这个方法,那么随便一首歌他们就可以信手拈来唱,这样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学唱《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嘹亮的歌声》这几首歌曲时就会很容易了。三年级的时候还可以进行音程的训练。先进行一个纯4、5度的练习,如,教师唱1,学生唱4,再进行一个纯4度的合唱。纯4度、纯5度的练习比较好唱,熟练之后就可以进行三度的音程练习。
2.利用前置性学习熟悉旋律
前置性学习又称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作业,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的学习。
教师利用一节课的最后的五六分钟时间来先学习下节课的合唱内容,也就是把高低声部的旋律让学生来熟悉一下,让学生在脑子中先有个印象,以便下次上课时声部直接的合唱会和谐许多。一部分的孩子会把这个旋律在课后利用乐器来练习,这样的话他们经过几天的自学会在心里形成旋律感,那么到下次上课时合唱就会变得容易了。这种方法是针对这首合唱歌曲旋律比较简单的,学生能容易自学的条件下的,如果复杂的歌曲,那是比较难学,效果也是没有这么好的。如,五年级下册的《小白船》歌曲旋律,节奏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回家后也能够在口风琴(口琴)的帮助下得以掌握,效果非常好。
3.巧用录音软件
录音软件,是一个电脑(手机)录音软件,可以清晰地录下您的声音或者将自己的歌声和将自己用乐器弹奏的乐曲录制下来,界面简单而功能强大。我们课件里面合唱歌曲的音乐两个声部之间的进行给人感觉不明显。如果就这样给学生听,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听出高声部的音乐了。这时要教师利用录音软件或者是手机(现在的智能手机都有录音功能)事先把自己范唱(弹奏的旋律)的一个声部录制起来,然后在课上自己再范唱(弹奏的旋律)另一个声部进行合唱,这样给学生听觉上是一个立体声音效果,那么接下的合唱学习就会好唱许多。
4.以口风琴(口琴)进行音准的训练
器乐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乐器的演奏技巧,更是为我们的合唱教学提供服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形成音准感,又提高了识谱能力。合唱教学的难点是低声部的音准,学生缺少内心音准的均衡感。在教学中借助口风琴(口琴)分别学会吹奏出各声部的曲谱。然后合起来吹奏,让学生感受声部之间的和声效果。再轻声合唱旋律,这将缩短学生音准训练的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乐器的学习对音准偏差的孩子有很大的帮助,能让他们在心中建立起稳固的音准。
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是只培养合格的听众。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由此可见,聆听在整个音乐学习中尤为重要,它是学好音乐的一个基础。我们孩子要会听,会有效地聆听,那么我们的音乐教学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何帆,姚春城,关继文.合唱与指挥教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范汝梅.音乐启慧乐润童心[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3]王艳芳.小学经典乐曲赏析[M].轻工出版社,2013.
[4]单森权.思维定式在小学合唱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音乐教育,2011(12).
篇7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育方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057-03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成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音乐鉴赏课是面向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一门素质课程,对提高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提升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音乐鉴赏是指鉴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感受,获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以及音乐美的享受活动。正像一位作曲家说的“许多人都在听,却没有听见音乐”。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大容量的综合性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该课程需要鉴赏者根据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品评、鉴赏。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其音乐基础知识相对缺乏,课程的讲授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全面地提升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并科学有效地指导其进行音乐鉴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面对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音乐鉴赏课程,不能沿用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授课方式及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审美发展规律以及音乐素养水平,分析教学形式、方法及内容。通过对学生现状的调查,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从被动地“听”音乐,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联想,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艺术深邃的内涵和充溢的美感,让学生成为音乐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从而养成优雅的品性,高尚的气质,获得至善至真的音乐美的教育。开好音乐鉴赏课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授课前对学生音乐素质现状进行调查
大学生进入高校,通常以文化课作为录取的标准,而学生的音乐素质,跟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和学生自身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大学生的音乐水平差异性较大,有些学生具有识谱视唱、甚至演唱、演奏水平,但还有一些甚至是乐盲。面对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音乐鉴赏课授课前必须对学生的音乐艺术水平进行调查摸底,搞清楚有多少学生具有识谱能力,有多少学生具有演唱能力,有多少学生有音乐兴趣爱好,有多少学生不懂乐谱、不会唱歌、甚至不喜爱唱歌,有多少学生喜欢乐器,喜欢什么乐器,演奏水平有多高,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等等。根据对学生调查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问题,并制定对应措施。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根据对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的调查,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践内容。将教学与实践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音乐作品的高低、雅俗、难易、中外、古今、类别等,在教学中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中到外的原则,让学生听懂理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视频、音响和史料等,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较,如中、外音乐比较,同一作品不同演奏乐队、不同指挥的比较,同一体裁不同地区或不同音乐风格的比较,等等。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具备从多侧面、多视角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并以此进一步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此外,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某一音乐作品,通过想象、创造,并结合音响、歌唱、舞蹈、排练、表演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从多侧面、多角度地进行了音乐审美感受和音乐审美体验,以适应和满足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的音乐鉴赏需要。
其次,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浩瀚如海,水平再高的演唱家和演奏家,也不可能演唱、演奏完所有的音乐作品。音乐作品鉴赏教学不可能对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进行逐一鉴赏。只能根据教学课时的多少及学生的鉴赏能力,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教学。但是,对选准的作品就不能泛泛而谈,应当精雕细刻,讲透讲深,让学生真正能够理解作品的内容、特点及风格。对鉴赏过的每一个作品,都有不同的收获体会,真正听出作品的滋味,得到艺术的享受及美的熏陶。音乐鉴赏课程重点是教会学生鉴赏的基本方法,起到典型示范、举一反三的作用,贪多求全是教学中的大忌。
另外,教师的个人素养和研究方向各有不同,教学内容往往按照教师个人研究的深浅而准备,研究深的多讲,研究少的少讲,甚至不讲,忽略了学生自身的需求。教师应该按照学科规律的要求、学生的需要,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自身的学习钻研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对自己不懂的相关领域,还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请几个教师一起研究和探讨课程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同时,教学计划必须明确教学的指导原则、基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效果的考核办法,贯彻计划的措施等。这样就可以增强教学工作计划性,减少盲目性。
三、采用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课是一门艺术课,不能采用灌输式、填鸭式、说教式等死板的教学方法,这些单一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既缺乏教学形式上的灵活性和教学风格上的多样性,更缺乏教学互动及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无形中使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预发式方法
欣赏前,不管音乐作品是声乐曲或器乐曲,也不论作品的规模有多大,授课教师一定要把所要介绍作品中的主要旋律(哪怕仅仅是片断)写出来,弹或唱给学生听,当然如果可能也可组织学生唱一唱。当他们熟悉了作品中的主题或旋律之后,再介绍这些优秀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个性及风络、作品的形式、内容等。通过学生反复聆听,教师的引导、提问以及细致的讲解,指导学生进想和感情体验。例如,在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首先把《梁祝》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了解故事情节。要把贯穿作品始终的爱情主题弹或唱给学生听,还可以让学生一起唱,当他们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后,开始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及作品的结构,以及协奏曲的形成及特点,这部协奏曲与其它协奏曲的区别等,然后再把每一乐章的结构、手法、标题及内容作一个简要的说明,之后才是逐乐章的欣赏。当学生了解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明确了作品的主题及各种乐器和作曲手法在作品中的应用后,再聆听作品,那音响仿佛把他们带到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乡村,感受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感人的爱情,以及双双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形影不离的动人画面。
2.采用座谈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在课堂上讲授的音乐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尽量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内容充满丰富的感彩,构成一种平等的相互交流的关系。例如在欣赏相对简单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先将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风格以及作品的曲式结构简单地讲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把学生分成小组,把音乐分成几个乐章,每组学生讨论分析一个乐章,最后再由各组选派的代表将分析的内容阐述出来。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在课堂上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的思想活跃起来,思维积极起来,学得主动起来。
3.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常与座谈讨论式教学方法一起使用。即教师要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或者学生质疑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对音乐作品各抒己见。如学生聆听教师指定音乐作品,对作品的重点或难点的乐章,教师引导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集体讨论,教师最后做总结发言。
4.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
这是音乐鉴赏课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效果最好、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如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扮演体会情境,等等,将言、行、情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以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良好习惯,从而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例如欣赏作品《伏尔加河船夫曲》,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俄罗斯风情的图片以及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们拉纤的过程。一群衣服褴褛、骨瘦嶙峋的纤夫,胸前套着纤索拖着沉重的货船前行,空旷辽阔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这一场景的播放,当时会使鉴赏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深切地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5.采用快乐教学方法
所谓快乐教学方法,是因乐施教的教育方法,课堂上始终充满欢乐愉快、轻松舒畅、和谐融洽、幽默喜悦的气氛,让学生感到音乐鉴赏过程是美的享受过程,以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乐器的特性时,可以带一些乐器让学生参与演奏,还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用品,自制一些打击乐器,像沙锤、锣、碰铃、木鱼等乐器,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演奏,在演奏和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6.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音乐理论是音乐审美的基础,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是学生提高审美层次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对非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音乐,才能走入音乐世界,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应在音乐鉴赏课中适当增加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如音乐的基本特征、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音响要素、音乐作品的结构、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人声的分类与组合、中西乐器的种类组合、聆听音乐的方法,等等,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奏音乐的实践,深入地理解音乐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7.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人们音乐知识的丰富和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音乐的推广工作也在不断出新,音乐书籍、音像制品、大大小小的音乐会、经典音乐系列片、电视台的戏曲频道、音乐频道、网络等资源,这些现代化的手段都为上好音乐鉴赏课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开设公共音乐鉴赏课程,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在大学校园网络中建立多媒体音乐教学平台,以幻灯、VCD、DVD、电脑、校园网络、宽带网、视频等现代化视听工具为媒体,制作音乐鉴赏多媒体网络课件,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缺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的需要及音乐水平,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克服了音乐鉴赏课程课时少的困难,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以上介绍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存在和使用的,应根据作品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因地制宜,灵活使用,往往在一堂课中需要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钻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以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需要。
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关键是要多听、多接触与多欣赏,并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才能充分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音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内涵。因此,音乐鉴赏课还需要不断丰富音乐鉴赏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音乐,分析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促进大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建华.音乐的跨文化交流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1).
[2]胡君英.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的一点美学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0,(1).
[3]庞琳琳.初探我省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09,(6).
[4]白陆平.音乐鉴赏[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新时期素质教育模式下培养小学生文化气息和艺术感知能力的重要课程,尤其是其中的合唱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音乐鉴赏能力、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塑造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从教材、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合唱教学质量的因素,然后就提高教学质量提出策略和方法建议,以期促进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效果。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分析
1.音乐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合适的音乐教材是搞好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我国音乐教材的编写是面向全国小学生的,其考虑较为全面,但全面也就意味着缺乏差异性和区域特性,尽管当前的教材根据使用年级的不同在合唱部分的设计上也体现了一定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但在难易程度的把握和延伸性上依然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当前的音乐教材在较低年级的安排上几乎没有合唱内容,也就意味着低年级学生不仅失去了打基础的机会甚至连欣赏的机会都从教材上被阻挡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不可能跳过教材安排擅自安排合唱课程。因此,当学生进入中高年级突然接触合唱的学习时,由于合唱的难度较高,学生就会普遍显得有点手足无措和自信不足。因此,当前的小学音乐教材必须做出调整,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要接触并不断熟悉合唱的学习,哪怕仅仅是反复的欣赏都能对学生乐感的提高产生重要帮助。
2.学生音准和合作能力分析
小学音乐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除了个别受到家庭影响会接触到一点专业训练之外,大多数学生的音乐知识是很缺乏的,对
音准的把握和声部的把握都仅仅是依靠天生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水平完全是参差不齐的,根据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学生音准都是有问题的,甚至有的学生天生就是五音不全的类型,而恰恰合唱又是一门要求较高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其次,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合唱的认知有限,且合作意识几乎没有,对合唱完全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在他们看来,合唱就是大家一起唱,至于分工协作唱出不同的声部来简直是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合唱教学的质量是比较差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很大的难题,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来加以引导和解决。
3.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分析
(1)在合唱教学上,当前大多数音乐教师都存在为难情绪,因为合唱对学生的音律要求、发声要求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都较高,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所以,很多音乐教师为了减轻教学负担也就有意无意地规避了合唱教学。(2)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国民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不够,包括音乐教师在内,片面地认为在音乐学习上花费过多的功夫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因此,对要求较高的合唱教学也就不再深入研究。
(3)基于以上两点原因,音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研究较少,导致大多数合唱教学方法依旧停留在单一的灌输式和程序式教学上,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和对声部之间的细致区分,导致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合唱能力提升有限。
二、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合唱教学质量
1.从欣赏入手,提高学生合唱的乐感
聆听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手
段,搞好合唱教学,大量的音乐欣赏是前提,这不仅是为了在聆听中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为了能够通过大量的聆听让学生熟悉合唱,培养出较好的合唱乐感,如此,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做到熟能生巧,正确地把握合唱的旋律和节奏。合唱教学对学生的乐感要求较高,为了达到整体合作效果的巧妙配合,要求每个学生的音准力求精准,所有的声音必须和谐,由此方能构成动听的合唱声音。听是音乐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同读书过目百遍自然也就印象深刻,所以音乐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合唱音乐的欣赏并进行解析,让学生对合唱曲目不断地熟悉、熟悉再熟悉,最后自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2.运用乐器辅助,提升合唱教学效果
小学生对物品的操作有着天然的兴趣爱好,好动的天性加上强烈的好奇心决定了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和器具都有着浓厚的探索心理,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尤其是合唱教学中加入乐器辅助,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加上乐器对声音的区分度和引导性较好,能够通过乐器声音的指导带动学生对合唱声音的把握和理解,每一个合唱曲目所展现的节奏旋律都是不一样的,通过不同的乐器就能够较好地区分出音准和音高,其效果是语言的讲解所无法企及的。以歌曲《送别》的二声部合唱教学为例,该曲目旋律较为简单,如果在进行合唱教学之前先通过乐器让学生练习感受其每一个音节,等到对音节旋律都熟悉之后再进行合唱的指导,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3.融合律动教学,激发合唱学习的趣味性
律动教学是指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各种小游戏、舞蹈表演等活动,这种动作元素的加入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而且通过动作的融入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和理解,激发学习音乐合唱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最简单的是当进行旋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一边练习发音一边击打沙锤寻找节奏,让学生在动与静的结合中慢慢感受音乐的魅力。再如,在《小白船》这首歌曲的合唱教学中,可以将一声部和二声部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再练习单唱的同时伴以轻松愉悦的舞蹈,另一组作为观众来为他们提建议,之后再进行交替练习。这种情况下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学生之间的争优心理也能被激发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较好地提升合唱教学质量。
4.借鉴先进经验,全面提升合唱教学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中,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成功的教学经验,对提升我国音乐教学水平有着很大帮助,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方法,通过“声势”也就是用身体动作打节拍的方式来达到声与行的协调,这种“声势”又称为“身体乐器”,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音乐潜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种方法其实与前文所提到的律动教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非常值得借鉴。再如,柯达伊教学法,该办法主要体现在手势教学方面,根据国外经验显示学生学习时普遍都很投
入,教学效果非常好,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差异化教学,力争让每个孩子融入其中
小学阶段每个孩子之间在音乐方面的个体差异是比较明显的,有的孩子天生乐感较好而有的五音不全,对这种明显的差距,老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可以通过让那些音色明显欠缺的学生来担任教学助手或者伴奏的方式继续体现他们在合唱中的价值,让他们认识到合唱是一个集体行为,每个孩子都起着重要作为,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整体产生影响。这样可以良好地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更能增强自信心,同时在长期的练习合作中,所有的学生在音准和乐感的把握上都将得到提升。这也正是合唱教学的魅力所在,合唱展现的是所有孩子的优点的集合,采取差异化对待充分展现个体优势无论是对教学本身还是孩子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是孤立的,以上多种教学方法共同对小学生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的应用多加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应用,以促进我国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小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2]盛莉.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J].音乐天地,2012(07).
篇9
关键词:小学音乐;素质;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音乐教育,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重要性
音乐教学是一种手段,它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新的发现,丰富情感生活;音乐也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之一,可见音乐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也是一门重要的教学。它有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1.采用音乐情境教学法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法,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音乐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会并掌握。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曲,教师可以找四位同学进行角色分配,一个扮演小姑娘,三个扮演蘑菇,让他们在歌曲的范唱中进行表演,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学生掌握了歌曲旋律时,让他们用歌词跟着唱,学生自然就会很轻松地学会这首歌曲。
2.通过游戏进行音乐教学
小学生天性活泼爱玩,游戏自然就是他们喜爱的活动。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设计一些小游戏在音乐课教学中,让他们能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如《春天在哪里》,将学生分为男生、女生两队,男生唱到“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女生唱“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样运用音乐对话的方法来演唱歌曲,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说唱的能力。
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活泼生动、充满创造性的教育模式,重视音乐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要,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音乐、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朱丽莉.畅游“乐”海,魅力无限: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变革[J].新课程导学,2014(04).
篇10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新理念;有效性
加强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综合素质,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出发点。在当前小学音乐课改新形势下,音乐教学理念及教材都呈现出新的变化。为了达到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小学音乐老师必须加强对教学的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音乐教学偏重于“灌输”的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其在音乐活动中创造潜力,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个性,以满足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理念的升华,以此来提高音乐教学的有
效性。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当前新课改的实施,音乐课程越来越强调追求有效性教学,但是从目前来看,小学音乐还是处于无效教学状态, 摘 要: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新课标实施以后,小学音乐教学逐渐被重点落实。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小学音乐教学新理念的升华,集萃教学新思路,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新理念;有效性有很多地区教学资源落后,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更没有充足的乐器来辅助音乐教学,学校对音乐教学不重视。同时,有些地方存在师资力量紧张问题,很多小学音乐课程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对于音乐教学的专业性很受质疑。此外,虽然有些学校资源充分,但是在音乐课教学时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大多数采用讲授为主,课堂氛围不活跃,师生互动较少,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须更新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真正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1.加强课堂音乐氛围的熏陶
音乐是培养小学生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的课程,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强课堂音乐氛围的熏陶,让学生在优美轻松的音乐中享受音乐之美,给学生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对《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教学时,可先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可以先放《摇篮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轻轻随着音乐的旋律摇摆,也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乐曲的优美意境。之后,让孩子通过钢琴伴奏唱旋律说说这段音乐带给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想到怎样的情境。通过《摇篮曲》引出课程内容,让学生聆听《小乌鸦爱妈妈》的音乐,在播放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播放一遍之后给学生做示范表情与动作,让学生了解该歌曲寄托了怎样的情感,该用什么情绪来表达这首音乐作品。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音乐的萦绕,也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让学生进入音乐课堂学习中。
2.教导正确演唱方法
音乐教学的知识点不只是对音乐的欣赏,还在于通过演唱来诠释音乐作品。因此,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也是音乐教学目标之一。例如,学唱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歌词内容和音乐特征进行记忆,配以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和表情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咬字、吐字的基本功训练,让学生可以清晰、准确吐字,注重呼吸气练习,面带微笑,确保声音优美来表现该歌曲的内涵。
3.组织音乐课堂活动
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当他们感受到某种音乐时可以用直观的表演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在教授完一些歌曲之后,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场“歌唱演绎赛”,使学生通过表演来呈现音乐作品,表达自己,阐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诠释,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竞争中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理念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一对自由的翅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音乐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对《乒乓变奏曲》这一音乐作品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熟悉节奏之后,大胆鼓励学生根据练习中的节奏规律发打击乐器让学生自己创作、编排、自打节奏,并将学生组成“乐队”进行合作演奏,进而培养团队默契,有效提高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5.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
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养成一个人一生的习惯。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挖掘出具有德育因素的教材,以歌曲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例如,在对《革命将士出征歌》歌曲进行教学时,应将音乐背后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爱国情操,体会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为强盛祖国而努力学习。此外,音乐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促进艺术与美学的结合,给予学生丰富的艺术感知,陶冶学生性情,从而促进它们整体艺术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审美特征来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音乐有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重视美感的训练,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积极开展音乐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发挥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通过音乐来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情操,提高素质,将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教育内涵充分展现,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