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提高 大学羽毛球 教学质量
前言:羽毛球运动既是竞技运动项目,也是一项备受大众青睐的健身运动项目。随着羽毛球的普及,羽毛球进入了高校体育课堂并很受大学生们的喜爱。但是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选项课教育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将对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一、大学羽毛球选项课现状调查
(1)目前很多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内容较多而课时较少,一般一个选项班一周才上一次课。而羽毛球具有运动技术性强,技术要求高,速度快,变化多,比赛竞争激烈的一些特征,一周一次的学习远远不够,很多学生在仅有的那一节课中把羽毛球的技术弄了个一知半解就下课了,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
(2)很多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羽毛球专业毕业的教师较少。这样的老师还存在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上课的目标还不够明确。一些教师只是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量而忽视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只重视学生的平均发展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难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羽毛球的兴趣,也难以提高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3)很多普通高校的教学条件难以满足现有学生的需要。很多高校因为对体育课的不够重视,因此羽毛球的运动场地很少,随着普通高校学生对羽毛球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日益高涨,羽毛球的场地更是不够,这样更不利于羽毛球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羽毛球运动场地设施是开展羽毛球运动的重要保障,是学生进行技术学习的保证。
(4)很多高校的教学方法单一,固定。在很多高校的羽毛球教学中,老师还是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老师一味的给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强调学生完成死板的技术动作,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忽略了学生对羽毛球学习的主动性。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
(1)教师要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合理利于时间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合理安排课的时间的同时,适当的增加或者延长学生学习的时间。这个学习时间的增加,不一定非得在学校计划的课时内。比如可以开展羽毛球俱乐部的教学,鼓励学生参加俱乐部的学习,或者是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羽毛球的小组比赛,通过课后的再学习,能够很好的激发他们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整个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2)对于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的高校,可以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校内的业务学习和校外的羽毛球技术的专门培训,通过这种学习-教学-再学习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年轻教师的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只有老师自身的专业技术得到提高,才能很好的进行教学,才能很好的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大学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3)提高学校有关领导对羽毛球选项课的认识,加强对体育场地的建设。场地好了,体育设施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开心快乐的学习。其次,我国体育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身体好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们才会更加顺利的适应未来社会的紧张工作,并加入到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4)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大学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游戏,练习羽毛球的发球时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增加学生的趣味性。还可以设置情境:互动情境、对抗情境、赛事情境等,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悟羽毛球运动的魅力。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实现自身需求,并且发现自身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很好的反“教”为“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才应该是教师在羽毛球教学中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才能为后面学习打下很好的学习基础。学生们才会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并形式终生锻炼的习惯。
综上所述:羽毛球教学要适应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在教学时除了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娱乐性、健康性、系统性,体现出竞争和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种教学方法的集合,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大大提高了大学羽毛球的课题教学质量。通过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意识、爱好和习惯,让学生步入社会后有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基础才是教学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常春芳.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羽毛球选项课教法新探[J];毕节学院学报;2011
[2]凌文杰,周振平.1994~2004年我国羽毛球科研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
[3]朱岩.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马行风.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实效性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4
[5]杨杏慈.论羽毛球运动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篇2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信息安全技术;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6-0104-02
1 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近年来,为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各高等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将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入课程教学过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中,问题式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以问题作为教学线索,将课程内容有机衔接,使教学过程转化为问题解决过程,可显著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效果,并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问题式教学法特别适用于实践性要求高的课程教学,该方法已成为高等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信息安全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对问题式教学法在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实践。
2 问题式教学法内涵
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基于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线索,围绕教学目的,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转化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过程。问题式教学法具有逆向性、主动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在教学设计上,问题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刚好相反。传统教学法往往是由因及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将知识内容步步引向深入;而问题式教学法,由结果开始,逐步反推,设计出引领全部内容的问题作为课堂线索。问题式教学法将设问作为基本的教学形式,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过程充满悬念,使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提高。下面以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中的虚拟专用网部分内容为例,说明问题式教学法的实践教学过程。
3 基于问题式教学法的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基于前期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普遍对计算机网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密码学的相关知识有初步认识。但是学生在前期课程中侧重理论学习,在实际应用和动手实践方面有欠缺。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与工程应用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学生对具体信息安全技术理解和掌握起来较为困难。所以期望在授课过程中由问题为主线,层层推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应用实例来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具体技术。
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制定教学目标,目标的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知识目标:理解ESP协议报文格式,掌握其操作模式和处理过程。能力目标:运用ESP协议解决IP包安全性问题。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IPSec的学习兴趣,主动将安全协议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课程内容包括三部分:1)虚拟专用网概述,介绍IP VPN的起源、概念、基本原理;2)典型隧道协议,包括L2TP、IPSec、MPLS;3)典型VPN业务,重点介绍第二、三层VPN服务。其中,典型隧道协议是整本教材的核心部分,IPSec协议是最主要的隧道协议簇,而AH/ESP协议是IPSec中主要安全协议。本次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并掌握ESP协议保护IP包安全性的原理。
教学方法 本次课以问题式教学法为主,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并辅助对比分析、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1)以问题的推进驱动知识点的展开。对于协议的讲授,因为协议本身比较枯燥,如果直接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介绍,很容易让学生陷入仅对协议格式本身机械式记忆的误区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以对比法梳理知识点的联系与异同。本次课内容的最大特点是ESP协议和AH协议同属于IPSec协议簇,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点。这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混淆,所以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梳理知识点,比较ESP协议在功能、格式、模式以及过程方面与前者的异同,加深学生的理解。
3)以实例讨论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针对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特点,以实例讨论法本身来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培养一种处理问题的思路:从需求入手,以现有知识结构为基础,综合运用相关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安排如下。
1)问题导入。本次课通过问题的层层推进来衔接各个知识点。在课程的一开始,就首先对IP协议安全性缺陷进行分析,它存在缺少数据源认证、完整性认证、机密性保护等问题,从而引出对IP数据包安全保护的需求。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将这一问题分为两个子问题:“IP数据包的信息认证问题”和“IP数据包的信息保密问题”。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引出ESP协议,这其实就是ESP协议的目的和作用。
2)问题讲解与分析。ESP的目的:解决IP数据包的信息保密、信息认证问题。信息保密这个子问题又如何解决呢?信息保密分为两方面:数据机密性和流量机密性。信息认证分为两方面:数据源的认证、消息完整性。消息完整性又包括防篡改、防重放等。那么ESP协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从而引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ESP报头格式中关键字段、ESP的两种工作模式。
3)比较分析。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两种安全协议AH/ESP的特点,比较分析二者在目的、格式、模式、过程等方面的不同。比如:二者都有认证功能,它们有什么区别?认证的范围有何不同?达到对刚才所讲授内容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的目的。
4)应用实例。提出一个实例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采用刚刚学过的有关ESP协议知识解决此问题。通过实例的分析和解决,将课堂开始所提出的问题实例化,重温问题提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梳理,掌握知识的实践应用方法。
5)总结。回顾本次课的教学内容,简要叙述ESP协议的格式特征、操作模式、工作过程等。此时引出一个问题:安全协议运行过程中,算法是如何约定的?通信密钥是如何协商的?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解决呢?为课后的思考题埋下伏笔。
4 结语
问题式教学方法实施的重点在于问题的提出,提出的问题要紧贴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才能达到最佳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把握精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此外,问题引导的时机和语言的精准性要求也比较高,这就对教师的问题引导思路和语言逻辑思维提出较高的要求。本次课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式教学法进行了初步实践,通过问题的推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内容进行有机衔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
参考文献
[1]李晔,王翠香,姬正洲,等.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2):78-81.
篇3
关键词:就业导向;体育院校;健美操;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6.014
1引言
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反馈,具体到评价标准上,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学生的就业率就成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对体育院校来讲,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培养方式才能够顺应市场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长期目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日常教学内容中增设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和不同方面的综合,使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幼儿园、小学、中学、少年宫、健身会所,甚至专业队伍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在校四年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各项素质和综合能力,能够拓宽就业方向、提高就业能力,从而更加有效且顺利地进入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遂本项目以提高健美操专项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研究。
2就业为导向开展健美操专项教学的必要性
针对健美操专项的学生来说,解决就业问题就是要求其在校期间能够尽其所能掌握必要的知识,熟练技能以及具有多项进入职场所必须的能力。包括进入社会时和就业后在其工作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带着这样的思路,区别于传统的培养模式,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重点要探讨和研究的方向:
首先,在考虑针对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教学和培养时,最核心最重要的无疑就是学生的健美操专业水平。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同样足够重视这一点,可以说我们过去工作的重心就在于此,这其中蕴含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我们从中总结出丰富的经验,高校中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和提高上可以说是踩在前辈的肩膀上工作,他们留下的财富不可估量。反过来讲,我们不能一味地照办这些经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前辈虽已功勋卓著,但我们新一辈教育工作者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敢于创新的勇气,使我们的事业能够更上一层楼。
3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论述
针对学生的教学和培养具体的项目实施环节我们主要有语言教学、视频教学、形体教学和技能教学等。
3.1语言教学
其中语言教学是指让学生学会教学的专业术语,是针对学生就业的需要,帮助其熟练掌握教学过程中作为授业者不可或缺的有关术语的准确表述以及具体动作的标准口述方式。
健美操术语的运用:完整动作术语的结构:1.动作部位:指身体各部位的术语;2.动作方向:指身体运动的方向及路线;3.动作性质:指动作类型;4.动作结束:指完成动作之后身体所构成的姿势。
3.2理论教学
1.专项理论:①健美操的起源和发展。②健美操动作练习的特点、分类、锻炼价值。③徒手动作的特点和技术要求。④持轻器械动作的特点和技术要求。⑤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2.多媒体教学部分:采用视频、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方法,主要讲授健美操理论知识和常用基础理论知识。
3.3技能教学
3.3.1基础步法
健美操基本步法是体现健美操练习者下肢动作基本姿态的主要练习手段,根据动作完成的形式不同,可将基本步法分为五大类:交替类、迈步类、点地类、抬腿类和双腿类。
3.3.2上肢动作
1.常用手形(1)掌形:五指伸直并拢。(2)拳形:握拳,拇指在外,压在食指弯曲部位。(3)五指张开形:五指用力伸直张开。
4就业对教学过程的导向机制
4.1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过程的特点
在遵循传统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提高学生业务能力。健美操专项学生所学专业可能的就业方向较多,主要可以分类三个大类,分别为教学类,训练类和社会指导类。社会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学类的针对社会健美操指导方向的一个特殊的方向,与传统教学类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属于学校健美操的范畴,主要体现在教学对象并非在校学生。另外,学校中的专业教学队,虽然成员大多由教师和学生构成,但其带有明显的系统教学,因此可归为教学类领域。综上所述,提高学生业务能力和水平包括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帮助学生,为其创造关于教学和教学技能培养的条件,并进行深入具体的指导,要让学生学得好,练得好的同时会教学;做学生,做运动员的同时要学会做老师,做教练。首先培养学生具有这个意识,其次在教学具体技能上多做指导。
教学类与社会健美操指导类应较多的以一般类为主要方向进行培养的同时对竞技类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教学类以及教学类中以带队为主的则要重点针对竞技类健美操学习和教学领域进行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类领域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等,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4.2就业导向对健美操专项学生的要求
4.2.1总体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过程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素养。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学生对艺术感知的培养。2.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3.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4.丰富学生专项理论水平。5.接受应聘过程的专门教学。6.完善个人形象,注重人格魅力的培养。7.多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水平,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吃苦耐劳塌实肯干具有奉献精神。
4.2.2实训前期要求
及时请任课教师介绍有关情况,了解实训的相关问题及教学设施,并对自身上课提出要求。在学校健美操组的指导下,研究讨论健美操教材,跟原班听课学习,向老教师“取经”,了解教学进度和班级学生情况,修改整理自己的教案并进一步熟悉教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改、调整教案和教学方式、方法,确保顺利上好课。同时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特点,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
4.2.3实训过程的要求
在教学时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寻求一条让他们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由于刚从学生角色进入教师角色,会有意无意地把体院老师的教学模式带入课堂。要考虑到教学对象及环境的不同,不可有意无意地习惯于体院老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练习的少,老师讲的很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高,很多动作教完,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学习好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适应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滋味。在健美操课上要保证每个学生的安全,还要让每个学生都要有充分的活动,所以要在健美操课上让他们充分的放松,开开心心地上好健美操课,这样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2.4综合能力要求
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还应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健美操精神。每一个教学过程老师都应该清楚、简洁地示范教学,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密度,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讲解动作要领需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此外,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很大差异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分层教学,区别对待,否则无法进行有利的教学。学生对太简单或超出学生力所能及的练习,也会使他们反感,从而导致课堂气氛冷淡。要上好一堂健美操课就得抓住学生的心。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健美操活动中,学生都不喜欢压抑的氛围,适时发挥教师的幽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以使学生更能生动形象地接受所教内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5小结
综上所述,鼓励学生要敢于去尝试,这样学生便能自然地面对自己本该期待的一切。要求学生克服自卑,建立自信。通过不断取得成功的经验来洗涤自己的自卑心态。只要获得成功时的满足感,就能进一步获得自信。因此,在一开始的学习和教学中,目标不应设的过高,这样相对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同学之间也应多相互鼓励。通过努力,用教学和教学的成绩来证明自己,这才是增加自身人格魅力最有效的方法,而非过度从外表装饰自己。健美操专业的学生在建立自信方面的进步效果明显,成绩显著。
在加强健美操教学和教学的技能水平方面,给予学生丰富的实习与模拟练习的机会,并针对这一环节指定多位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指导和帮助。并且开展内容丰富样式多样的针对学生的教学和教学技能比赛,以及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在微格教室及带有多角度拍摄功能的教学场馆中进行模拟,向学生反馈自己的表现,收到学生广泛欢迎且反响不错。
参考文献:
[1] 何荣,孔宁宁. 面向就业的高等健美操院系健美操(专选)教学内容的再构建[J]. 河北健美操学院学报,2010(03):41-45.
[2] 邓翎. 以就业为导向的健美操专业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 武汉健美操学院学报,2010(06):96-100.
[3] 李海. 社会需求视域下健美操专选课程优化设计与实践[D].武汉理工大学,2012.
篇4
一、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
首先,新媒体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围,进而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化且更具便利性的交流平台。
其次,新媒体本身所特有的灵活和便捷的特点能够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快速、方便。在这个“快速通道”上,不管何时何地,教师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方式将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以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只需要一部手机或者是电脑,就能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再次,新媒体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学习中能够充分体验自由性。大学生不必像以前一样,不管感兴趣与否,都只能选择那些事先规定好的、千遍一律的教学内容。而是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和学习。同时,利用新媒体,大学生还可以在更加生动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会比以前提升很多,也自然会让原本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换发新的活力。
最后,由于新媒体具有的虚拟性的特点,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有效实用。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利用论坛、博客等形式自由的发表对于某件事的意见和看法。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学生的所感所想进行及时的了解,以便其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向,让教学具有实效性。
(二)导向功能
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功能。由于新媒体强劲的发展趋势,其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最主要的思想舆论“前线”。借助新媒体,大学生可以快速的获取资讯,并对资讯进行共享与交流。同时,新媒体还能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开展广泛地宣传,并通过各种渠道让大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和掌握。因此,新媒体利用其强大的舆论优势,让大学生关注政治,了解社会,并引导他们明确对社会政治问题重要性的认知。同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加宽容和兼容并包,其能够让大学生具有更加积极的政治态度。
(三)交互功能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即为其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由于具有这个功能,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得自己想要的资讯,并能够及时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所在,对有用的教学信息进行重新整合。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大学生还可以通过新媒体不断的吸收最新的资讯,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这种具有交互性的教学方式引导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具创造性和多变性。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认知能力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首先,由于新媒体具有简单、便捷的特点,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其获得任意想要的信息,这就容易让他们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很多自控能力不是很强的大学生极容易被新媒体上各种鱼龙混杂的思想影响。而这些不良思想的蔓延也很容易让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出现错误,进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冲击
新媒体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本就是一把“双刃剑”。其在给教育带来新的契机的同时也给教育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首先,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逐渐被大学生遗忘。其次,通过新媒体,一些事件的善恶倾向被不科学的放大,一些消极的思想被大肆传播,这些都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三)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无屏障性,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困难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基本处于一个“无屏障”的状态下,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空间、内容的限制,人们几乎可以随意的制造和信息。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其极容易受到各类不良信息的腐蚀,进而树立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都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很棘手的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教育是其主要对策之一。首先,高校应该从思想上对媒介教育足够重视。加大对其的各项投入,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以鼓励学生加入到媒介学校的过程中来。在媒介学习中,让大学生自己到校外进行采编,进行实践锻炼,通过这些手段来提升他们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密切留意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并对学生接触利用新媒体的过程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在适当的时间内给予导向。由于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对新生事物充满的好奇心。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媒体信息难免会丧失判断真伪的能力。这时,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时十分必要的,其能够帮助学生走出“迷雾”,重见“光明”。
(二)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优化信息在校园的传播环境
首先,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应该就自己学校的情况加强学校的新媒体建设平台。同时,校园新媒体建设应该与时俱进,对新媒体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及时的更新。其次,应该充实新媒体的内容,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以革新,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的“知情权”,促进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最后,应该积极加强对于校园新媒体的分析和测评工作的力度。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让校园的新媒体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品质、理想信念形成积极的引导。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导向和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而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思维最活跃、好奇心最强烈的时期,但是低下的判断力同时也制约着他们的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导向和教育,让其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能够在庞大的新媒体信息数据中得到有用且健康的信息,以助力自己的成长。
篇5
摘要:高等数学中的部分定义与定理具有高度抽象性,并且有很强的逻辑关系,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以至于在教学中出现了教师对其进行大量的删减,让学生陷入了不明原理,只会“计算”的错误现象中。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教学过程中抽象的定义与定理知识讲解的处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与建议,让学生体会真正数学。
关键词 :高等数学 定义与定理 教学 数学素养 数学能力
在现今很多领域中,数学的身影无处不在,高等数学作为非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地位。而在高职教育中,因为生源大多是来自技校或高考落榜的学生,其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高等数学中部分定义与定理内容较抽象,不好理解,这对于授课的教师来讲,是一个不好处理的难点,以至于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针对这一难点,很多数学教师在对这些抽象、不好理解内容的处理时,进行了删减,把大量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一句话带过,甚至直接删除,而把教学的重心完全放在了高等数学的计算方法与计算技巧上,以直接教会学生数学的计算为目的。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承接了一些中学的“应试”教育,数学的潜在价值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同时也违背了开设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初衷。
一、学习定义定理的重要性
1.教学大纲需要抽象的定义定理
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明确地说明了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他们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把所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为后续各课程的学习奠定较好的数学基础,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
从大纲可以看出,该课程除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收获能终生受益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由于很多数学思想都在这些抽象的定义与定理中有所体现,所以大量地删减这些内容,只注重于学生的解题方法的教学,不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使学数学成了应付期末考试的一种途径。并且,高等数学的学习一旦结束,学生也将会把这门知识抛到九霄云外,这样完全没有形成教学大纲里提到的应有的数学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了。所以要满足大纲的要求,学习抽象的定义定理必不可少。
2.培养数学能力需要抽象的定义定理
虽然定义与定理知识较为抽象,但它对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无外乎是要把现实中的问题抽丝剥茧,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再用数学知识解决,也就是所谓的数学能力。关于抽象定义定理的学习,例如定理的证明,都有其具体的推理过程,对于这些推理过程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进而形成思考问题时思维的缜密性,以利于在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时,能准确无误地将其转化为恰当的数学问题;而对于这些定义定理知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在分析问题时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能力。正如一位大学老师所说:“学数学其真正目的是为了驱逐大脑中愚蠢的想法,让我们的大脑真正地聪明起来。”
3.实际生活需要抽象的定义定理
很多抽象的定义定理知识,它的出发点就是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例如常见的某一个变速物体的速度,学生觉得求这个随时都在变化的速度成了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难点,但从高等数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求变化率,也就是抽象的导数定义学习的切入点。所以对抽象定义定理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并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高等数学教学中定义定理知识的处理方法
不少数学教师反映,不是不想授课时强调这些定义与定理,只是因为它们太过抽象,讲解的过程花费的时间长、精力多,但学生理解的效果还是不好,典型的“吃力不讨好”。笔者多年担任高级班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对于这些抽象的定义定理的处理有一些个人的看法,总的归纳为以下四个
关键词 :引—化—启—控。
1.“引”——引数学史,丰富内容
高等数学中很多定义定理知识抽象,让学习的人容易身陷迷津,而数学史却如指引方向的“路标”,给人以启迪。在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当地引用数学史的知识作为补充和指导,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内容丰富起来。
例如在学习解析几何时,教师给学生介绍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以及他的经典心形线的相关轶事,让学生明白数学可以神奇地让单调的式子变成美丽的图形,并且体会到数学不是枯燥的,它也可以创造浪漫。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数学中的代数与几何的紧密关系,为后续的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逻辑源头,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思想,这为紧接着数学概念及定理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另一方面,数学史里记录了很多数学家为了得出正确的定义与定理,如何排除万难、历尽艰辛的。学生学习数学史,除了了解定义与定理得出的过程,还会为数学家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而感动,这将让学生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一次提升。
我们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能使那些看似抽象的定义、定理变得丰富生动起来。
2.“化”——化繁为简,重视直观
对于抽象、繁琐的定义定理知识,为了能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只有把知识直观化、简单化。
如在讲解微分这一概念时,可以从其字面意思上下工夫,举例地球本是一个球体,其表面应该是曲面的,可为什么我们站在地球上看到的大多却是平面呢?答案是人肉眼看到的范围同地球的表面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也就是微分概念中的以直代曲的思想:曲面上微小的局部可以认为是一平面,一条曲线微小的部分也可以认为是直线。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具体的想象的空间,使他们懂得用无数个简单的平面代替复杂的曲面,利用微分这一数学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又如对数列、函数极限概念的处理,教师可改变教材中的定义方式,注重直观,采用通过画数列或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图形直观性的特点来解释定义,从图形中得到极限定义的本质,让学生对极限定义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此外,我们通过多观察实际生活中与数学有联系的例子,把数学概念尽量与周围实事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便于理解。比如在讲解定积分定义时,介绍美国著名麻省理工学院的圆形大礼堂,从外形看它的屋顶是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的半球,但实际上仔细看是由一个个近似矩形(曲边梯形)的小玻璃窗构成的,这个看似不容易求的表面面积,实际上就是定积分的基本概念——求曲线下面积的办法,即“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同时也巧妙地表明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这样使学生对抽象的定积分的定义,即求曲线下面积的方法加深了理解。
3.“启”——启发引导,自主讨论
对于很多知识的掌握,学生自主探索要比教师一味灌输要来得好。在教学时,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讨论课,通过合理有针对性的引导,启发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微分中值定理的内容抽象、内容理论性强,对初学的学生是一个不容易处理的难点,如果单凭教师的讲授,教学效果一定不好,这时可以选取一些难度适当的典型习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按组自由讨论。在思考讨论过后,学生对微分中值定理中的构造辅助函数的方法有了深刻的印象,以此加深了对这一抽象定理的理解。同时,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又如,在学习洛必达法则时,很多学生都知道这个法则的作用是求无穷大比无穷大或无穷小比无穷小的极限,却并不理解它为什么会与导数有关,是利用分别求导来解题的,但如果引导学生从无穷大增长的趋势来进行分析,同时得到导数的定义其实就是与增长趋势密切相关,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就是洛必达法则的本质所在。
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自主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到发现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4.“控”——掌控有度,注重严谨
数学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其严谨性非常强,教师在支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的同时,要注重掌控好想象的“度”。一些教师为了让课堂更加活跃与生动,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想怎样解释就怎样解释,这样的结果必定是歪曲了知识的本意。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思考学习,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引导方向,并且要适时纠正一些学生错误的偏离事实轨迹的想法。
比如学生在学习极限时,对于其中的一个零比零的极限类型,学生误认为高等数学里的分式的分母是可以等于零的,这时应强调此时出现的零是在某一条件下一个趋于接近的结果,并非真正等于零,强调出极限的定义,突出语言表达上的严谨性。
三、小结
大量的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教学上的所谓教学效果而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本来意义。数学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理解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和目的,注重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把学生从做题、解题的“题海”中解放出来,让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成为他们关注的对象,并且能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才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浅析高等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07(6).
[2]尚仲平,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
篇6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该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下,近年来体育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有所下滑,出现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的脱节。本文通过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便为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和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体育教育训练学 课程体系 现状 对策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是由“体育教学训练与方法”和“运动训练学”两门学科组合而成的交叉性综合学科,是体育学下设的四个二级学科点之一,是以探索、研究体育教学规律与运动训练规律为目的,以了解和解决体育教育和运动过程中,因实践需要而导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运动技术难题为内容,具有显著的实践应用性的一门综合科学。具体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体操、游泳等术科专业方向和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方向。而专业技术水平是本专业最基本、最集中的标志。主要培养目标是:高校体育师资、教练、科研及管理人员,其中体育师资的培养是第一位。
一、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发展趋势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从1954年开始至今己有50年历史。虽然历史相对较短,在确立研究生教育之初,其课程设置主要是模仿和借鉴国外课程(特别前苏联)课程设置的体系和模式,但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研究方向由单一到多元,体现更大的包容性,突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使用“研究方向”实质上是二级学科的下一层,即三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关系到能否保持专业总体优势和学术特点,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方向一直是以竟技项目划分,把研究方向与从事的体育项目相对应,所以我们曾经出现过如:田径研究领域又分为跑的方向、跳的方向、投的方向等越分越细的现象。专业研究方向过多,过细、过窄且不少研究方向已陈旧过时,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们是以二级学科设置学位点,并以此设置课程,培养研究生。同时,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普遍存在因人设课、改课程名称不改课程内容的情况。这种课程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体育发展的需要。
(一)单科性课程设置多,综合性课程偏少
目前各校都是以二级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设置学位点,并以此设置课程培养研究生,这种设置导致了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过于专门化和必需的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较窄,影响了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形成。
(二)重复内容偏多,研究性、前沿性不够
多年来,我们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部分课程内容反映不出学科领域的一些最新知识和科研成果,尤其是本专业学科领域的热点,重点和尚存争议性问题,课程内容较为陈旧,降低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三)选修课程门数偏少,跨学科、选修课的开设尚未得到重视
高校开设选修课门数差别很大,从调查结果看出各校开设的选修课门数较少,学生缺乏选择余地,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很多学校对跨学科选修均未做出规定,有些高校甚至未开出跨学科选修课,不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对策
(一)科学设置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研究生的就业方向为体育教师和训练队教练,良好的专业技术是他们从业的根本,所以一定要加强该专业的研究生的专业学习,这就要求培养单位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一方面要增加专项技术课程的课时数,另一方面设置一些技术性教学的选修课,并且调整技术课程的设置时间,使研究生二、三年级有技术课程的学习。组织各种项目的比赛活动,使学生在相互比赛中进行学习。
(二)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管理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一方面任课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设置的课时数对本专业的研究生进行课堂教学,对出现教师不给研究生上课、代替教师上课的情况一定要严格处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使任课教师严格对待硕士研究生教学,认真备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三)提高学生进行课下学习的自觉性
为硕士研究生设置专门的自习室,以便提供良好的自习环境,并将学生的课下自学列入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评比中。
(四)加强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提倡鼓励硕士研究生多发表高质量的文章,对研究生发表文章的版面费,设立专门的扶持资金,并对发表高质量文章的学生进行奖励。定期组织硕士研究生学术论坛,邀请导师对科研思路进行指导,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科研氛围。
参考文献:
[1] 曹丽华.福建省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课程设置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8(5):566-568.
篇7
关键词:体育理论;创设情境;讲练结合;动乐原则
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又特别活泼好动。因此对他们进行体育理论讲授时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教,而要使内容生动、形象,创设良好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奥运会》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教师首先利用学生较感兴趣的动画片情节来进行导入,“同学们看过动画片圣斗士吗?大家说说里面都有些什么人物啊?”“有雅典娜、海王波塞东等等”,慢慢引导学生知道这些动画片中的人物其实是希腊人民心中的神,就像我们国家把观音视为心中的神一样,而希腊人民为了祭奠心中的神,每到祭祀的日子就会举行大型的集会,集会上非常热闹,有各种各样的表演,还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如,赛跑、跳远、射箭等等,以此引出古代奥运会的形成。
二、“零距离”互动,体现“动与乐”
由于理论知识课的讲授一般都是在教室或体育馆等室内进行,场地受到了限制,教材内容较实践课稍显单一,学生学起来难免觉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体现“动与乐”的指导思想,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积极参与、动脑思考、动手练习、动口问答的机会。教师与学生实现“零距离”互动,如在讲解篮球比赛的犯规动作时,教师可以请几位学生与老师共同演示什么是“推人、打手、两次运球”等犯规动作,并在班级举行抢答比赛,看谁举手快、答得对。教师边讲边问,并让学生边答边模仿,可能有的学生做的不一定准确,甚至有些滑稽,但学生不断地在“动”中学习,不但加深了印象,还体验了学习知识的乐趣,从而在“动与乐”中喜欢上这门课。
三、改变传统,塑造“好朋友”教师形象
小学生生理和心理上都还很稚嫩,很容易依赖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改变传统的“严师”形象,以表扬,鼓励的语气为主,激励学生不断地努力,教态亲和、有激情,就如电视里少儿节目的主持人一样,让学生感到亲切。给人一杯水,自己需有一桶水,教师必须不断地自我“充电”,充实自己,语言幽默,能力全面。在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设计时,就如组织一次少儿节目,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抢答、分组竞赛、师生互动等形式,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竞赛性融为一体。
随着体育课教学过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与健康的内容将更加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也多种多样,作为一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切实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培养体健智强的新世纪建设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成果
作者简介:刘利江(1980-),女,四川泸州人,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428-01
引言
一直以来,大学体育教学模式都作为一种可控制系统存在着,其主要涵盖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器材、操作程序、教师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等因素,大学体育教学过程结构是能够将整个体育教学模式支撑起来的骨架,其能够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模式的稳定性。而实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主要指的是整体设计并优化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诸多因素。相关实践表明,不管哪种教学系统,一定套对其结构及要素进行优化才可以体现出其整体功能的优化。本文将主要探讨优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相关策略。
一、优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需从教学目标及内容着手
1.明确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大学体育教学过程的起点及最终归宿,一定要在优化体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得到有效解决。主要是因为在整个大学体育教学中,对于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结构的建立、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来说,教学目标能够发挥其指导和统领性的作用[1]。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教育教学目标、学校教学目标及学科目标的制约,如果要明确大学体育教学目标,那么久一定要对其的可操作性加以了解,并且体育教学目标之间都一定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连贯性。将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确定下来对于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监控体育教学过程以及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2.合理选择内容
现阶段,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已经成为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已经成为实施体育教学目标的载体[2]。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其能够直接接触到的材料就是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受到学生喜爱将会对教学目标完成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一定要对体育教学内容形成高度重视,一定要认真并且仔细地选择教学内容,而且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要具备较强的可学习性,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优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探究
1.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
体育教学方法具体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进行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所作出的一些行为方式。体育教学方法一般包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展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行为;在自身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活动方式等[3]。优化大学体育教学方式有助于让所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当前所具备的基础水平相适应,促使当代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对较多的体育知识及技能进行掌握,。此外,还可以全面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最终使其能够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2.科学设计体育课堂教学结构
体育教学课堂结构的设计出了对规定时间内和规定空间内的各个教学活动的具体环节及步骤做出具体安排,更加需要将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有效地体现出来。相对而言,大学体育教学课堂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系统,高校体育教师在对体育教学课堂结构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该要着眼于整体,不能仅仅做到局部优化,因为只有这样,菜可以促使大学体育教学结构中的各部分之间实现相互协调及相互促进。
3.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出来
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已经慢慢从教师为主往师生合作或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方向转化。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强调学生要积极并且能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并且要求体育教学一定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激发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及其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地将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4.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不断进步的科技以及不断变革的社会都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及生活。在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内容当中,体育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改善人类身心健康的问题上承担着非常重大的责任。为此,大学体育教学一定要实施素质教育,并有机结合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育能力得到提高就一定要完善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一定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教学思想。创新意识有助于大学生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形成良好的适应性,还可以促使其自身的体育能力得到提升,并且有助于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从事科学的体育锻炼。
三、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的对其教学模式加以优化,那么对于学生学习体育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能够让其得到科学的训练,同时还能够促使其对体育教育形成更加科学的认识,增强其对体育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玉玲,莫艳萍.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整合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07:46-47.
篇9
关键词:人文理念;高职体育教学;实施策略
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对于现如今的体育教学目标已经发生改变,以往的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已经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所以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已经从单一的体育达标向“健康第一”的方向转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能够全方面发展成为了现在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学校为了适应这个转变,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充分渗透人文理念,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加强培养,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
1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渗透人文理念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社会不仅需要他们拥有一定程度上的技术水平,还需要他们能够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完美的人格来完成他们的任务,所以在高职体育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容忽视的,体育在现在教学的大背景下已经不能只追求体能的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是需要重视的,然而,文化技术课是对高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扩充,体育课则就是对学生心理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锻炼。同时,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渗透人文理念还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增加自信度,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不重视体育教学,并且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低下的种种原因,导致师生之间关系不融洽,教师对于那些出勤率比较低以及训练水平不高的学生往往加以呵斥,这样不仅伤害了高职学生的情感,也打击了他们的自信,所以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渗透人文理念,不仅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水平。
2 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人文理念,教师需要把握每个方面,通过将人文理念渗透其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他们更加适应社会的额发展。
2.1充分渗透人文理念,提高高职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方法中,都是以教师的教导为主,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来学习,即“教什么,学什么”,学生通过模仿学习每个动作,知晓每个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样板化,对高职学生的心理情况的把握特别缺乏,容易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厌恶感,不仅不利于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还对体育教学质量造成影响。但是,新的教学目标出台后,教学改革从“师本”向“生本”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辅助的作用,一切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所以说,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教学目标,如果还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老师在体育课上所教导的知识和动作没有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的话,教学计划就无法完成,这样教学效率不仅低下,还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渗透人文理念,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理念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额交流和沟通,教师在进行室外体育课时,可以通过将一些体育名人的事迹,来激发学生对体育内容学习的兴趣,渐渐的将人文理念渗透在体育内容中,从而实现体育实践中包含人文理念,从人文理念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2有效的渗透人文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对于高职学生,身体都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的基地,所做所教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素质,而且高职体育课作为在高职院校中所占据的课程比例较大,体育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课教学时,可以通过将人文理念与体育基础知识理论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适当的改变,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通过明教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运用幽默性的语言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高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实际教学中,有效的渗透人文理念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体育的历史发展历程,勾起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会主动的去探索和吸收体育知识,对自己未来的体能目标更加明确,而且体育与健康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重视体育的时候就是关注健康,教师如若从健康的角度来教学的话,学生会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从而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2.3合理的渗透人文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尤为重要,这也是教学的一个目标。教师通过合理的渗透人文理念,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体育教学,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在体育教学的教育性上来讲,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只是教学目标的一种,其最主要的目标是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即学生的身体发育是重点,但是体育的特点包含竞争性,所以通过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合理的渗透人文理念,能够有效关怀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且体育教学的多样性也是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合理的渗透人文理念,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师生之间的距离缩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得学生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总之,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合理的渗透人文理念,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人文理念的作用,使得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涛,吴淑君.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2,55(S2):336-337.
[2]王浩,陈建华.体育对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作用及其途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0(7):911-912.
篇10
【
>> 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职业性体育教育的探讨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引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方案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意图的职业性 关于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评价方法的探讨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职业性 高职体育课职业性特色初探 对技工院校开展职业性体育课的研究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优化与实施构想 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意图的职业性、应用性思考 高职院校发展职业性体育的必要性研究 论课外体育在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中的作用 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实施视野中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性视野下高职院校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的探索 职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 关于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的探索 体育俱乐部教学在民办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实施问题的探讨 新《纲要》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实施的现状 高职院校职业实用体育课程中微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政策对学校体育课程的冲击性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叶松.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
[3]胡靖平,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9)
[4]刘守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优化与重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