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笔者近日对北京市城区及郊区县的10所中小学进行了调研,从调研分析中看到,北京市音乐学科教学设备已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达到了一般标准。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北京市“新三步走”的社会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以及经济的长足进步和教育经费的大力投入,音乐学科的办学条件得到相当的改善和优化。
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在现阶段音乐教学设备的配置中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1.教学设备部分滞后
音乐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诸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变革,这必然要求音乐教学设备的配套与之同步,以满足其功能性的需要。可是原有的设备配置标准多是按照旧的音乐教学大纲和大纲教材所决定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学设施制约了新课程音乐教育观念的实践,教师实施创新性课堂教学的设想也因此受到制约。比如,在2007年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对音乐课程资源建设问题就十分关注,重点着墨、专门论述了教材、教学设施、特色教学资源、课外艺术活动、校舍与广播站、电视台、网站等,其中,重点强调了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的学生阅览室也应配备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这在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是不被关注的。
2.教学设备部分闲置
现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部分闲置的现象。调查中显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侧重点各不相同,所学器乐也不尽相同,这与高师音乐培养计划息息相关,一般多以传统乐器为主,如钢琴、小提琴、二胡、古筝等乐器。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学设备中配有比较冷门的乐器(如电吉他、电贝斯等),这类乐器的配置会因为不易操作而造成浪费现象。另外,像MIdi音乐工作室、电子琴教室等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也因师资情况及基础设施的不足,致使教学设备闲置浪费的情况出现。
3.教学设备亟待更新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新编音乐教材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都已有所改变。致使现行基础音乐教学所配套音乐设备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需要,亟待进一步完善。如,新课程音乐教材充分强调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能力训练,并且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增加了合唱内容,同时,每所学校甚至每个年级都有合唱队,普及合唱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音乐教室配备一个多功能合唱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教学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为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对原有设备的更新升级也就顺理成章。如,Midi作曲系统,教师可用这套系统来完成音乐的创作、乐谱的打印、节目编排、音乐的调整、音响的幅度、节奏的速度、各声部之间的协调、混响等工作。又如,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结合计算机和投影机,也可以像普通白板或教学黑板一样直接用笔书写,然后输入计算机。这些优点为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条件。
4.教学设备分配不均
现有设备不均衡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优质学校的教学设备,不仅有市教委统一配备的设施,而且还有自行购置的更为先进的教学设备;而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学校,教学设备数量和品种都逊色很多。市教委罗洁副主任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介绍到:“北京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教学质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消除现存的问题,本市将制订具体方案,力争在2到3年内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种重点班、实验班实现教育公平。各学校还要加强招生计划管理,严格控制班级规模。为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北京市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并及时撤并生源不足和办学条件不达标的薄弱学校。而在办学标准上,北京将全面实施《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新建学校要按照新的标准规划和建设,现有学校到2010年要在专用教室建设、教学设备设施、音体美教材和图书资料等主要项目上达到新办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将优先重点支持城区办学条件困难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达标工作,市级财政每年重点支持200所中小学的达标工作。”
二、在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中应遵循的原则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保证仪器设备配备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笔者认为今后在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明确提出:“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备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对设备配置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如何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完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成为选配音乐教学设备时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保障设备配置合理、科学的理论指导。
例如,在注重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通过使用简单易学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木鱼、平板鼓等,可以直接参与到音乐的表现中,从而直观地体验音乐的基本要素、作品的风格,完成初级阶段的审美。通过音响设备、多媒体软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音乐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再如,新课程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把一些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过程中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以至培养学生对欣赏课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另外,在欣赏民歌或民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使其融入到教学中,这样学生便不会对教学内容感到很陌生而产生排斥或厌倦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致。
课程发展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因此在设备配备过程中必须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新课标音乐教材为蓝本,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满足不同版本教材的需要。
2.以师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
教师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学习需要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教学设备的配置过程需要弄清楚一线师生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确定设备种类,保证设备配置的适用和使用效率。以人为本,满足音乐课堂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还需添置开展课外活动所常用的设备器材,如军乐队乐器、合唱台、腰鼓等。提高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在设备的配备过程中,也要考虑实用价值。
总而言之,音乐学科教学设备的配置要为音乐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积极支持师生开展相关的学科实践活动。对于中小学音乐课堂而言乐器的配置应从学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在配置乐器时尽量选择与音乐教学活动关系密切的,课堂中使用率高的,或者是在课外兴趣小组中使用的乐器。
3.以“够用、适用、好用”为原则
音乐教学设备的配置服务于学校音乐教学活动,同时也关系到教育各级部门的经费投入。因此,在选配过程中,需要对仪器设备的数量、性能、质量加强研究,对适宜规模的班级,对不同的教学需要,确保仪器够用、适用和好用,充分考虑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避免花哨、闲置和浪费。
譬如,对于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投影设备的选择中,要依据实际需求来考虑是选择最先进、最高端的专业投影仪,还是选取性能稳定、便于操作、经济实用的中端设备。在办学条件的选配方面,我们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异,而需要对基础音乐教育课堂实践的切实需要予以认真考虑。
4.以适度超前为引领
办学条件对特定教育观念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学者指出:“作为物质形式的办学条件具有对教育行为和观念的锁定――激发功能。锁定功能就是它作为一种形式,对于内容即教育活动和观念的选择具有约束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成为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的桎梏;激发功能则是指办学条件对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激活作用。” 此外,加之办学条件的置入具有“高投入”“永久性”的特点,这共同决定了我们对音乐学科教学设备的配置必须体现一定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为满足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音乐教学设备在适用和实用的前提下需充分考虑并规划未来5年音乐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这要求教师要考虑未来音乐课程发展的空间,要考虑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工具、设备、功能、规格、数量方面要具有一定程度可调适的“弹性”。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未来10年北京市乃至全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必将有一个空前的发展。在音乐教育教学中,遵循注重实效、讲究美感的原则,在把握音乐本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教学设备,使其为优化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本毕业论文由lunwen.1kejian.com整理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 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 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篇3
以星海音乐学院及国内部分主流音乐院校音乐教育系的钢琴教学现状为基础,分析了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问题,并从招生考试制度设置、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扩展与融合、教材编写、教师观念转变与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新思路和具体建议。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新思路
当今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与个人综合文化气质的养成,音乐作为素质教育与文化气质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钢琴演奏是音乐教育者的基础技能,同时钢琴也是群众基础不断扩大的一种基础乐器。社会的繁荣发展与人们的观念进步对音乐教育和钢琴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钢琴教学者拥有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修养,以培养和提升儿童、中小学生甚至成人爱好者的音乐艺术审美水平,不断改善生活质量,营造生活幸福感。要达成上述的社会功能,需要有科学合理的钢琴教育体系作为支撑,培养一批业务水平过硬的音乐教育师资队伍。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应有别于钢琴专业的钢琴教学[1,2]。音乐教育专业与钢琴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在招生考试、课程与教材等诸多方面简单套用是不合理的。本文将主要以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钢琴教育现状为基础,参考其他几所国内主流音乐院校的实际情况,分析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现状,并从招生考试制度设置、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扩展与融合、教材编写、教师观念转变与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新思路和具体的建议。
1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现状
1.1入学新生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
音乐教育方向的钢琴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钢琴教学的能力,音乐表演方向的钢琴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高水平的演奏技能。要充分理解与把握两个不同方向的钢琴教育的侧重点。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目标需要设定为在提高学生演奏水平的同时重点培养其教学能力和键盘应用能力。在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考试制度设置中,未能充分考虑上述差异,音乐教育方向与音乐表演方向钢琴专业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设计雷同,招生考试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入学新生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以广东省为例,差异仅为音乐教育方向的钢琴专业考试曲目和范围相对浅和窄一些,对音乐教育方向的钢琴专业学生而言比较重要的即兴演奏能力、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等却没有相应的考核内容。在这样的入学招生制度下,没有钢琴演奏基础的考生甚至也可以通过苦练一两首考试曲目考进音乐教育系的钢琴专业。现行音乐教育专业的入学考试制度,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考生的键盘能力,但是招生制度强大的引导作用却是丝毫没有被削弱。在现行制度的引导下,考生为了应试在备考中只练习一两首作品,忽视或放弃了全面的键盘能力训练,最终导致高校新生的键盘能力不全面且水平参差不齐,给后续的教学与培养带来了较大困难。
1.2钢琴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充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阶段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大都抛弃了“钢琴系第二”的陈旧教学模式,不少学校提出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及类似的培养目标,但是钢琴教学课程及其内容的设置滞后于新目标的提出。目前,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由钢琴基础教学和即兴伴奏两部分构成。其中,钢琴基础教学又有几种不同的授课模式,以星海音乐学院为例,主要有钢琴集体课、两人一组的钢琴小组课、一对一单人课这三种教学模式。钢琴集体课主要针对主修声乐的零基础或只有初学程度的学生,两人一组的钢琴小组课主要针对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钢琴主修学生,一对一的单人课主要针对三年级的钢琴主修学生。上述三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的钢琴教学内容为主,由练习曲、复调、奏鸣曲、乐曲这四部分组成。但对于熟悉各调性、在键盘上自由转调、对旋律小段的和声编配等等培养综合键盘能力的教学内容却极少涉及。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够全面,也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近年,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基础钢琴教学中加入了简谱伴奏教学,对学生键盘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每个学期由教研组统一发给学生十首歌曲,每首歌曲都配有和弦标记,曲子后面都附有几种适合此曲的伴奏音型供学生参考。给出的和弦标记和伴奏织体主要是针对键盘能力相对薄弱的同学,让他们在练习中较易入手。键盘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和弦和伴奏织体的编配。每首作品要求用指定的调性来编配伴奏进行演奏,由浅入深从最开始的无升降记号到用三个、四个升降记号进行编配演奏,逐步提升学生对调性和转调的熟练程度。通过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简谱伴奏练习,学生不但对伴奏织体的编配有了初步认识,也进一步熟悉了调性,为大三即将开设的即兴伴奏课程打下了良好基础。“简谱教学”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但除去对“简谱”的争议,这样的键盘能力培养确实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教学试点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困难,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钢琴教学以小组课的形式进行,每节课的时间有限,每人二十分钟的时间除了传统内容学习,时间所剩无几,对于一些钢琴程度较高的学生而言,这一点点儿时间还不够演奏完一首小作品。简谱伴奏则基本靠学生自行练习,老师定期检查,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指导,教师资源的不足显露无遗。
2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新思路
2.1增设或加强招生考试中对即兴伴奏、转调、视奏等综合键盘能力的考核
在招生考试中增设对即兴伴奏、转调、视奏等键盘能力的考核,有些高校及音乐学院已经开始考核上述项目,可以逐渐将其占比提升到合理比例,改变将演奏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现状。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招生考试中就有即兴伴奏的内容,单是这一项考核就筛选掉了许多键盘能力不全面的考生。在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入学考试中引入对学生综合键盘能力的考查可以发挥考试制度的积极引导作用,使考生在备考阶段甚至更早的学习过程中有侧重地进行即兴伴奏或视奏转调等方面的学习与训练,通过有计划地训练与培养,日积月累不断提高键盘能力,为下一阶段在高等院校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设置适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的钢琴教学法课程
现阶段大部分音乐学院的钢琴系,很早就设有钢琴教学法课程,然而在更需要学习钢琴教学法的音乐教育系,开设钢琴教学法课程的音乐院校并不多。钢琴教学法是一门具体的教学方法。它不但包含钢琴演奏的一般规律、钢琴技巧的训练、如何掌握钢琴音乐等专业性的钢琴问题,同时更包含教学的方法艺术,如教师应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人文知识教育。钢琴教师不但要谙熟钢琴演奏技术,掌握钢琴教学的诸多特点,还需要具备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所有素质,教书育人。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核心内容,钢琴基础教学又是钢琴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作为培养音乐教师的摇篮,音乐教育系承担着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水平过硬师资队伍的重要使命,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承担的主要工作是音乐教育和教学工作,演奏技能是基础,教学方法则更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技能,提升钢琴教学方法方面的素养,可以显著地提高钢琴教学的效果。目前从事钢琴基础教学的教师,水平良莠不齐,虽然他们大都毕业于音乐院校或各高校的钢琴专业或音乐教育专业,但缺乏钢琴教学理论知识的储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大都仅凭个人的学习经历和学习心得进行教学,系统地学习与掌握钢琴教学法的教师不多。针对这样的现状,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课程引入钢琴教学法内容显得必要且紧迫。
2.3加强学科横向联系,融入先进教学理念,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只注重钢琴弹奏法与音乐分析法的教学,忽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及键盘和声的融入,是传统钢琴教学的一大弊端。将乐理、视唱练耳及键盘和声有效地融入到钢琴教学中,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不再枯燥。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更深刻的层面上精准把握和演绎作品,同时对结合实例学习到的乐理知识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与更加透彻的理解。视唱练耳的教学与钢琴弹奏教学的配合,可以要求学生在正确唱出旋律的同时在钢琴上面进行简单的伴奏,一是可以提升视唱的音乐性,二是学生的键盘能力、自弹自唱的协调能力也会在这样的练习中得到有效提高。所以,不应单纯割裂钢琴弹奏法、音乐分析法、基本乐理知识、视唱练耳和声等学科的教学,应加强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互相融入,互相印证,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0世纪以来,在教育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推动下,音乐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理念与方法,并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其中认可度较高并广为传播的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3]。在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很早就引进了柯达伊教学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包括以肢体语言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律动课等,如能将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和钢琴基础教学结合起来,就会极大地丰富钢琴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为学生今后的钢琴教学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主要从事幼儿与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工作,柯达伊教学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可使相对枯燥的钢琴基础教学变得更具趣味性,更易接受,这对幼儿或中小学生的钢琴基础教育是非常有益的。为提高钢琴基础教学的质量,拓宽学生视野,可以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体系中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有效地融入钢琴基础教学。在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可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内部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在高等院校音乐学科的教学中,钢琴教学是基础,各系各专业的学生都需要上钢琴基础课。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高校师资力量紧缺,不少老师面临超课时量和教学任务繁重的困境,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也相应缺乏教学实践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设想开设一门钢琴教学实践课,让学生实践教学,以各系非钢琴专业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对一教学或集体课教学等形式都可以实践,实践后由同学们进行互评和由老师进行点评。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紧张状况。
2.4选用多样化多层次的钢琴教材
在钢琴基础教育中,应在传统钢琴教材中加入更多的中国钢琴作品,特别是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作品。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来源于中国人民的生活,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与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更具有时代特征,更易被理解和产生共鸣。钢琴是发源于欧洲的西洋乐器,一直以来演奏的作品大多是西方作曲家的作品,重视与推崇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有利于钢琴艺术的推广,有利于钢琴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认识清楚这一点,就应该在音乐与钢琴教育领域大力推广本土的钢琴音乐作品,推动钢琴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在音乐教育专业的教材编排与选择上,应充分重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西并重,古今并重,促进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的发展繁荣。在即兴伴奏方面,优秀的教材层出不穷,在选择时应充分重视依据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选择教材,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此外,可以组织学生每个学期或每学年开展一次钢琴教材的评价与推介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钢琴教育行业的新理论与新观点,这样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的专业修养,而且可以养成读书、选书、评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毕业后教学工作中的教材选择能力。
2.5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的自我提升
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一专多能”音乐教育人才为总体目标,但是在实现这一目标中起重要作用的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却大多是传统钢琴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他们所受的教育大都是精英式的教育。尤其是近年来,新进的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有不少毕业于国外音乐名校,主修钢琴演奏,较少关注音乐教育理论。鉴于上述情况,需要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提升,主动学习系统的钢琴教学法,并吸收、融合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配合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演奏技巧,将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3结语
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内容,音乐教育系的钢琴教学是为钢琴教学培养基础师资力量。培养真正的音乐教育人才不仅关系到基础钢琴教学的水平,也关系到整个基础音乐教育的水平。提升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水平,需要认清现状,从招生考试制度设置、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扩展与融合、教材编写、教师观念转变与综合素质提升等诸多方面进行改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岩.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的思考[J].音乐生活,2015(1):79-80.
[2]邵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钢琴艺术,2004(11):7-8.
篇4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现状;改革对策;多元智能
【中图分类号】G654.3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09-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高中音乐教学对策,借鉴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2、在教学内容方面。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篇5
一、对于农村音乐的现状分析
当前,在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农村,音乐课在义务教育教学中的涉及范围不广,其教育质量也有待提高,其现象主要体现在:(1)音乐课在农村小学课程中不被重视,在农村主要认为这是娱乐和消遣的方式,不会教授知识,造成思想的不完善。(2)农村音乐教育资源匮乏,许多老师由于吃不消当地的苦,在简单地讲授几个月后就离开农村,这种不固定的教育,给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音乐在农村的发展和展开。(3)学生音乐素质不高,农村音乐教育不能深入和贯彻到农村内部给学生带去深层次的知识。这些现象暴露出农村音乐教育意识的严重缺失。
二、调整农村小学课程安排,将音乐教育提上日程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要让小学生对其感兴趣,就要切实培养农村小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让学生真正懂得音乐所包含的相关意义,培养音乐技能和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课程的落后和滞后,其原因就是因为农村小学对其的认知度不够,因此,加强农村小学对音乐相关内容的认识,适当的改革和应用,可以使音乐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得到真正贯彻。
例如,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在课堂上向农村学生讲解音乐的形成发展和成长,其表现形式及艺术形态,让学生每周都接触音乐内容,让他们了解音乐,激发对音乐的热情,推动教育新体制的完善。
三、规范音乐教学,改善和调整教育环境和手段
篇6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新时期素质教育模式下培养小学生文化气息和艺术感知能力的重要课程,尤其是其中的合唱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音乐鉴赏能力、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塑造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从教材、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合唱教学质量的因素,然后就提高教学质量提出策略和方法建议,以期促进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效果。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分析
1.音乐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合适的音乐教材是搞好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我国音乐教材的编写是面向全国小学生的,其考虑较为全面,但全面也就意味着缺乏差异性和区域特性,尽管当前的教材根据使用年级的不同在合唱部分的设计上也体现了一定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但在难易程度的把握和延伸性上依然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当前的音乐教材在较低年级的安排上几乎没有合唱内容,也就意味着低年级学生不仅失去了打基础的机会甚至连欣赏的机会都从教材上被阻挡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不可能跳过教材安排擅自安排合唱课程。因此,当学生进入中高年级突然接触合唱的学习时,由于合唱的难度较高,学生就会普遍显得有点手足无措和自信不足。因此,当前的小学音乐教材必须做出调整,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要接触并不断熟悉合唱的学习,哪怕仅仅是反复的欣赏都能对学生乐感的提高产生重要帮助。
2.学生音准和合作能力分析
小学音乐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除了个别受到家庭影响会接触到一点专业训练之外,大多数学生的音乐知识是很缺乏的,对
音准的把握和声部的把握都仅仅是依靠天生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水平完全是参差不齐的,根据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学生音准都是有问题的,甚至有的学生天生就是五音不全的类型,而恰恰合唱又是一门要求较高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其次,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合唱的认知有限,且合作意识几乎没有,对合唱完全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在他们看来,合唱就是大家一起唱,至于分工协作唱出不同的声部来简直是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合唱教学的质量是比较差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很大的难题,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来加以引导和解决。
3.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分析
(1)在合唱教学上,当前大多数音乐教师都存在为难情绪,因为合唱对学生的音律要求、发声要求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都较高,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所以,很多音乐教师为了减轻教学负担也就有意无意地规避了合唱教学。(2)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国民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不够,包括音乐教师在内,片面地认为在音乐学习上花费过多的功夫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因此,对要求较高的合唱教学也就不再深入研究。
(3)基于以上两点原因,音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研究较少,导致大多数合唱教学方法依旧停留在单一的灌输式和程序式教学上,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和对声部之间的细致区分,导致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合唱能力提升有限。
二、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合唱教学质量
1.从欣赏入手,提高学生合唱的乐感
聆听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手
段,搞好合唱教学,大量的音乐欣赏是前提,这不仅是为了在聆听中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为了能够通过大量的聆听让学生熟悉合唱,培养出较好的合唱乐感,如此,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做到熟能生巧,正确地把握合唱的旋律和节奏。合唱教学对学生的乐感要求较高,为了达到整体合作效果的巧妙配合,要求每个学生的音准力求精准,所有的声音必须和谐,由此方能构成动听的合唱声音。听是音乐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同读书过目百遍自然也就印象深刻,所以音乐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合唱音乐的欣赏并进行解析,让学生对合唱曲目不断地熟悉、熟悉再熟悉,最后自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2.运用乐器辅助,提升合唱教学效果
小学生对物品的操作有着天然的兴趣爱好,好动的天性加上强烈的好奇心决定了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和器具都有着浓厚的探索心理,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尤其是合唱教学中加入乐器辅助,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加上乐器对声音的区分度和引导性较好,能够通过乐器声音的指导带动学生对合唱声音的把握和理解,每一个合唱曲目所展现的节奏旋律都是不一样的,通过不同的乐器就能够较好地区分出音准和音高,其效果是语言的讲解所无法企及的。以歌曲《送别》的二声部合唱教学为例,该曲目旋律较为简单,如果在进行合唱教学之前先通过乐器让学生练习感受其每一个音节,等到对音节旋律都熟悉之后再进行合唱的指导,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3.融合律动教学,激发合唱学习的趣味性
律动教学是指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各种小游戏、舞蹈表演等活动,这种动作元素的加入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而且通过动作的融入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和理解,激发学习音乐合唱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最简单的是当进行旋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一边练习发音一边击打沙锤寻找节奏,让学生在动与静的结合中慢慢感受音乐的魅力。再如,在《小白船》这首歌曲的合唱教学中,可以将一声部和二声部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再练习单唱的同时伴以轻松愉悦的舞蹈,另一组作为观众来为他们提建议,之后再进行交替练习。这种情况下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学生之间的争优心理也能被激发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较好地提升合唱教学质量。
4.借鉴先进经验,全面提升合唱教学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中,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成功的教学经验,对提升我国音乐教学水平有着很大帮助,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方法,通过“声势”也就是用身体动作打节拍的方式来达到声与行的协调,这种“声势”又称为“身体乐器”,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音乐潜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种方法其实与前文所提到的律动教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非常值得借鉴。再如,柯达伊教学法,该办法主要体现在手势教学方面,根据国外经验显示学生学习时普遍都很投
入,教学效果非常好,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差异化教学,力争让每个孩子融入其中
小学阶段每个孩子之间在音乐方面的个体差异是比较明显的,有的孩子天生乐感较好而有的五音不全,对这种明显的差距,老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可以通过让那些音色明显欠缺的学生来担任教学助手或者伴奏的方式继续体现他们在合唱中的价值,让他们认识到合唱是一个集体行为,每个孩子都起着重要作为,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整体产生影响。这样可以良好地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更能增强自信心,同时在长期的练习合作中,所有的学生在音准和乐感的把握上都将得到提升。这也正是合唱教学的魅力所在,合唱展现的是所有孩子的优点的集合,采取差异化对待充分展现个体优势无论是对教学本身还是孩子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是孤立的,以上多种教学方法共同对小学生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的应用多加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应用,以促进我国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小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2]盛莉.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J].音乐天地,2012(07).
篇7
>> 委内瑞拉的“音乐救助体系” 乌克兰高等音乐教育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西方音乐教育发展史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 中国音乐教育的的现状分析 学堂乐歌时期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让我了解委内瑞拉音乐的唱片 中国音乐教育史理论分析 建国初中国音乐教育中的苏联音乐文化元素 爵士钢琴音乐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发展 对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中小提琴教学创造力培养的反思 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探索与思考 奥尔夫教育法与中国音乐教育的比较 多元审美教育:中国音乐教育的新整体性(一) 多元审美教育:中国音乐教育的新整体性(三) 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 中国音乐教育史的研究现状、范畴与方法 浅谈中国音乐教育史的发展 伟大的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先行者――萧友梅 中国音乐教育中“本位”与“多元”现象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EI Sistema and American Music Education,Melissa Lesniak,Music Educators Journal,2012,99:63..
[8]委内瑞拉“音乐救助体系”解读.http:///2011-09/17/content_2652654.htm.
[9]中国交响乐基金会音乐之帆少儿资助项目.http://
.
篇8
关键词:教学改革;小学形体课;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7-0014-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形体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素质教育模式,在全国不少学校先后开设。让小学生通过形体课程的学习,学会认知社会、崇尚美好、感悟艺术,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艺术修养,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目前,《国家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对形体课程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受专业舞蹈教育的影响,多以“基本功训练”为重点,反复示范、模仿、纠正,使学生掌握舞蹈技能。殊不知,这种方法往往导致课堂的沉闷和压抑,引起学生反感,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课程设置、教育理念、教材编写及课堂组织、实施与评价,都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行之有效的教学。
一、小学形体教学现状分析
在中国,生活现实、学科知识进入舞蹈课堂的少之又少,多数学校缺乏融合、创新意识,虽有尝试,但因缺乏经验和方法,教学过程和效果差强人意。应设法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形体课堂中,要用丰富的内容和创新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从多学科、多方位、多元化的角度构建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并爱上舞蹈,认识形体美,然后再循序渐进塑造学生的体态美。
二、对小学形体教学的初步设想
1. 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除了传授知识技能,还应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施以积极的影响。形体训练如果照搬专业舞蹈学校的教学内容,枯燥单一、难度过大的学习只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需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作指导,笔者认为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参与形体训练,增强身体素质,加强协调能力,塑造优美体型,开发创作和表演的能力。
2. 调整教学内容
(1)人文性。艺术化的教育就是从人的本性开始,以“人”为目的,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同时,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以深厚的理论为支撑,以文化底蕴为基础,以创新思维为导向,感受肢体所带来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确定一系列完整的教学内容。包括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阶段式的基础训练、创编训练和世界舞蹈文化知识。如三年级“中国舞蹈”、四年级“亚洲舞蹈”、五年级“美洲舞蹈”、六年级“非洲舞蹈”。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在夯实舞蹈基础动作的同时,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舞蹈文化。
(2)综合性。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把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艺术都融合到形体课之中,能大大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也促进了形体课本身的发展。在教授中国古典舞蹈时,让学生写书法感受中国古典舞蹈的流畅。还可以让学生对比欣赏有音乐的舞蹈片段与无音乐的舞蹈片段,体会音乐与动作的关系,体会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3)愉悦性。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动作、人物或动物形象,让学生的动作在音乐的配合下更加愉悦舒展。还可以利用情景表演、音乐欣赏、舞蹈电影欣赏、音乐游戏等方法导入,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课堂。
(4)经典性。将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化艺术遗产,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艺术品味,使他们了解艺术在人类发展史上以及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价值。这些探求和学习,会增加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
3. 改善教学形式
传统的形体课:全班整体学习,形式单一。解决方法:可先用导入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再开始学习。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区别的分组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
4. 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形体课:直接教授动作,无法激起学生兴趣。解决方法:运用新颖的形式和手段,使学生通过学习开启智慧的大门。
(1)诱导模仿。学习傣族舞时,先让学生用手模仿孔雀的头型,这时,老师做个假设:孔雀戏水、孔雀抖羽毛、孔雀对话等。学生从简单的动作开始,找到动作的依托和合理的运动依据。
(2)创设情境。在傣族舞的学习中,老师和学生都穿上傣族服装,并在炎热的天气中关掉空调,感受亚热带气候对傣族人民生活和舞蹈的影响。有了这些体验,学生的舞蹈更逼真传情。
(3)编创练习。在形体课节奏编创练习中,可以利用非洲鼓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在鼓点节奏编创练习中,先让学生用头、肩、脚等部位来表现节奏;然后再用这段节奏表演一位老人、一只小狗等等。
5. 改变评价方式
形体课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另类”的,因此,应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评价方式。在教学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可采取舞蹈笔记(“护照本”)+汇报表演的综合评价方式。一是舞蹈笔记。在不同的主题学习开始后,让学生用文字、绘画、图片等方式将搜集到的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记录在“护照本”上。主题结束后,老师可根据“护照本”上的资料来评价学生对该主题舞蹈文化的了解程度。二是汇报表演。每个学期末让学生进行汇报表演,评出五个“最美的你”,并给予奖励。奖品是汇报演出时为孩子拍摄的照片,学生可将照片粘贴在“护照本”上作为留念。
三、结论
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学习之后,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和编创能力,对中国舞蹈史、世界舞蹈史有所了解,培养了孩子对舞蹈的热爱,还为学校舞蹈社团储备了力量,促进了创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篇9
一、小学新型音乐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根据实践调查分析,针对小学艺术课程的开设,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情况、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艺术教育的保障设施等方面进行探究。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是:新课改教学实施还处于初级阶段,在音乐教学中其教学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方法不够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力量不足,同样教学设施的配置还不够全面,这些硬件设施都会影响新型音乐教学方法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根据艺术教育体系的相关要求具体实施教学;不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新型音乐教学的效果。
二、新型音乐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新课标背景下,对小学新型音乐教学方法进行研究,重要的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采用什么样的新型教学方法才能做到提高课堂教育实效性;该配备哪些教学设施;等等,这些都是特别关注的话题。目前,小学生的特点是活动性比较大、求知欲望旺盛以及模仿能力比较强,但是持久性以及耐力性比较差。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过程中要根据这些特点,并且配套相关的教学设施,坚持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以及通俗易懂的教学策略,不断探索新型音乐教学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拿来即用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将教材配置好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者是一些专用的音乐教学软件直接拿来应用在新型音乐教学过程中。例如,钢琴学习、五线谱等软件,这些软件都是经过信息技术专业人士事和富有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共同研制、开发的,具有与教材同步的教学功能,将教材内容以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最终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教学环境,在声像以及色彩的配合下,使得教学课堂丰富多彩,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增强音乐教学的课堂气氛。
2.兴趣引入法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入兴趣就是根据学生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心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得教学内容充满游戏化以及趣味化,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兴趣为主线具体展开。例如,在欣赏《在农场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在学习前教师将小牛、小猪、小鸭以及太阳、鲜花等不同形象剪辑成小影片利用大屏幕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观看画面中,和着音乐进行模仿,这样使得学生更加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3.扩充增容法
该方法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扩大教学容量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中《我驾飞船上蓝天》一歌中,教师事先在网上下载一系列介绍卫星和世界风光的图片和视频,在学习过程中拓展学生对科技知识以及地理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4.活动模拟法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模拟活动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的方法。例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多媒体的音乐画面中引导提示中去模仿和表演,使得学生通过现场表演能够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去进行模仿和创作活动。
总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音乐教学方法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主要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除了利用信息技术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模拟演练,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升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学校方面要制定对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以及艺术教学工作自评公示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艺术情操。
三、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平台,它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对学生和教师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素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在教学中的优势,使得学生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知识学习的双倍收获,从而提升小学阶段新型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进而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民族音乐等方面的潜力。
【参考文献】
[1]范彩英,李云浩,王纪元.浅谈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方法的革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
[2]于晓光,钱松陵,杨丽.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5(06).
[3]王任梅,顾世民,徐萌.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上海音乐学院,2013(38).
篇10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在我国农村的中小学中,音乐教育的普及度还不是很高,在农村中小学中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在我国总体教育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极大的。
(一)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强大、优秀
在教师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点:教师资源不足、教师素质低下,这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进行十分不利。教师资源不足。在农村中小学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资源不足,尤其是专门的音乐教师,一般,就算是农村中小学有音乐教师也无外乎是两种情况:一是音乐教师是从市里来的,参加“走教”活动,另一种则是半路出家。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反映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源的不足。教师素质低下。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资源不足使得音乐教育无法正常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村中小学便出现了“兼任”现象,所谓兼任就是指从事非音乐教育的教师兼任音乐教师。兼任教师最明显的不足就是不够专业,音乐实力不强,水平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传统观念限制,各级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
在农村经济条件比较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比较浅薄,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不赞同音乐的学习。通常,在农村,人们愿意花钱供孩子上学,却不愿意让孩子学习这些无用的音乐,这是由于农村人思想观念淡薄,没有长远的认知。另外,就是由于各级教育管理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并未提出具体的要求,便使得各级的执行人员忽视这一点。政府、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面都对中小学音乐教育表示了不重视。音乐教师的资薪也是十分有限,因此,就会有越来越少的人选择音乐教师这个行业,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师。
(三)教学条件有限
经过实际调查,发现农村经济水平十分落后,而且在教育上的投资也很少,这就意味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条件的有限。音乐教育所需要的设备多是一些淘汰品,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也是不太明显,而且,多数学校的音乐设备也不齐全。总之就是这么一个现实:社会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投资力度不够大,教育经费不足,难以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下的改革
(一)引入大量资金,全面建设音乐教育环境
为了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大社会的关注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士。最重要的还是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要对当地农村中小学进行调查,然后再依据实际情况分配资金。农村中小学引入大量的资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设音乐教育所需要的环境,例如:利用一部分资金购买一些正规的音乐设备以及教具,另外,还需要为学生配备一些统一的音乐教材、音像资料。
(二)扩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质量
音乐教师也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当下,需要做的是扩大音乐教师的队伍,提高音乐教师的质量。在扩大音乐教师队伍方面可以从教师扶持方面下手,也就是讲,社会也给予农村音乐教师起码的尊重以及一些补贴、奖励之类的,使农村音乐教师这一职位充满吸引力。在提高教师质量这一方面,建议采用培训的方式,可以从一些质量较高的音乐教师的队伍中选取一些质量较好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提高教师的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另外,还可以从政策上入手,国家可以制定大力开展免费音乐师范生,为师范生提供充足的便利,不仅免除大学所需的全部学费、生活费,还予以补助,已解决免费师范生的大学学习问题。这样,既能够保证每年向农村中小学输入一批音乐教师,扩大教师队伍,还能够保证教师的质量。
(三)依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改革方向
在新课改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审时度势,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改革方向。由于我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都会影响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中,不能盲目的跟随一些成功的实例,将其改革方向一味地进行誊抄。因此,在实际的改革中,应该先分析清楚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各自的特色进行合理的分析,最后再确定科学的改革方向。
(四)设计艺术实践活动,扩大音乐在农村的影响力
在进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需要明确农村大众的观念,在他们的意识里,音乐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自己的孩子没必要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在这上面。基于这种理念,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就必须设计一些艺术实践活动,通过将音乐教育教学效果呈现给大众,收获观众的反应这一过程,对实践活动进行改进,以满足农村大众的需求。长此以往,音乐教育就会被农村大众所接受,于是也便为农村音乐教育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三、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音乐教育更应该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这也就意味着农村音乐教育的改革是一场必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认真将农村音乐教育改革工作进行到底,以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孙连辉 单位:农安县农安镇第三中心校
参考文献:
[1]陈新宇,葛超.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8):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