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标况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标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化学标况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落实情况

在高中教育中,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情感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情感因素的因素往往是一种隐性因素,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高中教学的课堂中到处充斥着“应试教学”和“填鸭式教学”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往往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传授,更忽视了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的评价。为了了解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现状,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来进行了解。

1、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

选择我市10所普通高中100位高中教师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形式,对教师所理解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分,回收89份,回收率为90%。

2、调查结果

2.1 教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调查的教师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系的认识都正确,但是,选项4的比例仅有60.7%,从这一方面可以说明有60.7%的教师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表层,也有一些教师(21.3%)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比较模糊,因此,在下一阶段,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受调查的教师对于化学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认识较为理想,但是2和3的选项相对较低,这就说明,受调查的教师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理解还有一些偏差。

2.2 教师对化学教学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

从表3和表4中的数据能够看出,大多数受调查的化学教师对于化学实验、化学史、化学元素、活动课、新授课中都蕴含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内容,但是对于复习课、化学计算、讲评课、习题课等比例的选择较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多数教师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还有一些偏差。实际上,在化学的授课过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不同课程、不同内容的侧重点有着一些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这一点。

在现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教师更加善于使用正面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宣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用,但是对于反面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却并没有进行应有的宣传,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未将化学学科看做自然学科的中心学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师对于化学教学价值观认识的偏差。

3、讨论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现阶段下,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因此,从这一层面而言,新课改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在细节方面,一些教师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还有一些偏差,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新课改执行的时间相对较短,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还停留在理论层次,并未对其进行一种深层次的研究,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时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此外,在一些教师的潜意识当中,并未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入化学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中,虽然这并不会影响的学习成绩,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塑造。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应试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备课时将主要的精力放置在学生学习分数的提高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未来阶段下,教师需要在备课中融入学生的发展,从而全面的发挥出学生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语

化学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大多数教师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已经有了正确的影响,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作祟,化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弊端,为此,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纷,薛春兰.中学化学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途径[期刊论文].化学教育 2011,06(02)

[2]相佃国.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情况的调查[期刊论文].化学教育 2012,02(02)

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存在不足 对策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积极向前推进。2003年教育部制订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新课标提出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在课程改革新形势下,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1.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的激发

积极性是学习活动得以持续的动力,在教学中只有积极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将教学得以有效地展开。就目前来看,我们的教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将所学的化学知识通过实验首先演示给学生,缔造所谓的初步整体印象,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再做实验,势必会弱化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是因为重复教师的实验,没有新颖性,另一方面,学生再做教师的实验,实际上就是一种负担,相反会制造出一种消极的抵触情绪。在这样一种境况下,学生学习积极性未能够积极调动出来。

2.大额班级,不能够很好地组织实验教学

就目前来说,由于班级人数多数在50人以上,这就造成非正常班级,用正常的实验手段,难免不能够满足大班额的需求。再加上执教教师缺乏整体提高学生学习的观念,只是围绕几个学生转,没有很好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活动,这就违背了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再者,毕竟化学实验教学,它是一个开放的学习探究过程,学生要进行化学实验必然需要一定的探究时间,才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探究目标。但是由于组织不力,必定会降低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

3.新课程对实验资源要求与现状的差落

从现有的实验设施来分析,存在着实验室配备数量不足;实验教师人员少、工作量大;实验准备时间不充分、实验时间排不过来;制度管理不配套、不科学;仪器缺乏补充维护;药品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抑制了新课程实施的进程。新教材十分强调探究活动,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和研究性学习,而且探究的课题可以自行选择和决定,同样的课题由不同的学生进行探究,他们所用的实验仪器,可以是各不相同的。成倍增加的实验须要大量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因此,原先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已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故仪器设备上的不足,导致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此外,课改对实验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实验教师需要培训,但是缺乏培训机制,实验教师难以适应课改要求。学校主管部门习惯地轻视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工作,这种不重视实验教学工作的态度,体现在他们对实验室工作、实验教师的不屑一顾的态度上。从目前的课改进程来看,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都从根本上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为此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这一基础性工作,就会越来越显现其重要性。

二、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1.开发趣味实验

趣味是引领一切科学探究的动力之源,高中学生学习负担重,如果简单的设计实验教学内容,难以调动学生实验学习积极性。开发化学趣味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有趣的化学实验教学必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情境,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例如“魔棒点灯”趣味实验运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滴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再滴上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通过这个实验,既激发了学生实验兴趣,也在实验过程中学到了化学知识。

2.开发家庭小实验

高中课堂实验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拓展课堂实验教学,开发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由于实验环境宽松,学生没有思想负担,也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创新,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实验热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开发家庭实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例如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注意事项,尤其是实验安全性教育等。对于家庭实验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馈、交流,提升实验教学实效性。

3.切实提高对实验的重视度,举办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等活动

高中各类学科竞赛屡见不鲜,但是高中很少举行化学实验竞赛等活动,为了确实提高师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以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可以把化学实验竞赛编入各学科竞赛中。这样学生多了自己设计实验和巩固实验技能的机会,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而且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4.按新课改要求,装备探究实验室

目前,为学生提供的仍是常规实验仪器,实验室配置也停留在原教材基础上,一般都为原教材的验证性实验而设计,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为此在精心选择配备常规实验室和常规实验仪器的同时,应装备相应的科学探究实验室和配备科学探究实验仪器供学生探究化学知识之用,鼓励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探究。探究实验室的装备对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探究、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里,只有准确地掌握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对此有针对性地改进,势必提高高中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强世苍,熊言林,严增进.新课程高中实验教学的调查报告.化学教育,2008(3).

[2]李贵香,王秀红.新课标下山东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化学教育,2008(7).

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任务驱动;化学教学;资源整合

化学高效课堂是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有较高影响力和较高社会效益的课堂。即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高中生的学习情趣,让高中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真正有效的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锤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

一、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背景

现阶段,课堂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形式,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而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逐渐成为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构建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性教学,是新时代教育给我们提出的崭新命题。

二、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高效备课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形象地说明高效备课的重要性。有些高中化学教师能够将教材熟记,好几年不看课本、不看备课也能把课本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讲清楚。但是讲课平平淡淡,没有激情,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没有创新,只是知识的叠加和重复,学生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构建高效高中化学课堂必须首先构建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备课,一堂课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学习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备课也是一样,认真备课只能把课背对,用心备课才能把教书做好。精心备课是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要做到精心备课,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更要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做到能驾驭教材,而且要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整合课程资源,即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加工,把教材内容处理成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教学体系。高中化学课堂不单单要求学生的记忆和计算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事实验证真理:通过实验来记忆实验现象和知识点可能比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备课,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并让学生了解,主动投入学习,发挥其创造性,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只有在学生方面想得周全的教师才能应付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就能更好地去驾驭课堂。作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师,在备课之时把心思和精力多用于备学生,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只有把学生备好,才可以更好地去驾驭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何求课堂效率不高。其次,要想上好一节高效化学课,课前准备和估计必不可少。从知识到实验,乃至课上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都要提前做好准备,有事需要从网络下载各种资源,甚至还要自己制作学件和课件。面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做好充分的估计。这样,教师就不会因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况而措手不及,从而保障化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高效的效果。

三、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氛围

新课程课堂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倾诉,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在教学中如果一方感情受压抑时,在情感上是不会合拍的,教学活动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所以,即使是教学内容不包含情感因素,也可以对其进行情感化处理,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教学的效果。学生回答问题不论正确与否,都要积极肯定他们的参与,让回答问题成为快乐而不是负担,先做朋友,再做师长。实践证明:环境越和谐,亲和力越强,教学越有效。

四、构建化学高效课堂的任务驱动法

高效化学课堂教学是要调动学生参与到你的活动中去,当学生体验过后,掌握知识也就容易得多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也就成了成功的关键因素。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化学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成功的化学课。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优化的教学设计,灵活、自然、巧妙地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去思维,去创新。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既不能全面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迷信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有改革,要有创新。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就是好的方法。传统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中的教师讲授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它适宜于传授基础知识,教学效率高,能大面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但是弊病也是非常多,它没有梯度性,对优质生有时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对于问题学生,不能照顾,造成知识缺陷。任务驱动法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易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2.确定问题(任务)。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一课时设计“调查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比较广泛的材料”的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索,并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进行学习,有的同学组成团队,针对这个任务整理出四十多页的任务报告,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化学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传统和现代教育方法,开发高中学生的潜能,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课堂氛围。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和最优秀的学习途径。总之,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一种价值追求。高中化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潘世惠.高效课堂应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J].新课程(中学),2014(04).

2.王芳.浅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飞:素质教育,2013(2).

篇4

【关键词】守恒思想;高中化学;技巧;运用

对于近些年来的化学高考题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在守恒思想知识点方面设置考题所占的分值比例越来越大。而守恒思想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广大的高中学生能够掌握守恒思想的本质,抓住题目设置中相关变化的始态与终态,而忽略中间所进行的过程,就可以快速建立起等式关系,简化解题思路,迅速得出正确答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如何正确运用守恒思想建立起关系式进行分析,得出其在高中化学解题方面的技巧方法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将这些学习经验加以总结能够为其他高中学生在运用守恒思想方法时提供一些参考借鉴作用。

一、在平衡类计算题方面巧用守恒思想

计算题在高中化学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有很多计算题其实是无需详细计算就可以得出答案的,特别是一些选择题。而在高中化学平衡计算中运用守恒思想可以实现快速解题的目的,有些时候还能验证计算答案是否正确。其中经常用到的守恒思想有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以及物料守恒等。

例1.在恒温条件下,把a molN2和b 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到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并发生以下反应:N2(g)+3H2(g)=2NH3(g)。如果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t时,nt(N2)= 13mol,nt(NH3)= 6mol。试计算a的值。

解析:在常规解题思路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列出相应的等式,从而进行求解。

N2(g)+3H2(g)=2NH3(g)

初始(mol): a b 0

转化(mol): 3 9 6

平衡(mol): 13 9 6

由于n(初始)= n(平衡)+ n(转化),因此代入已知数据,可以解得a为16mol。

而运用守恒思想解题时,根据反应前后氮元素守恒,反应前氮元素仅在N2中存在,反应平衡后氮元素在N2以及NH3中存在,因此得出等式n(N2)= nt(N2)+ 1/2n(NH3),代入已知数值得出n(N2)=16mol。

例2.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碳以及水蒸气,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C(s)+H2O(g)=CO(g)+H2(g) (1)

CO(g)+H2O(g)=CO2(g)+H2(g) (2)

当反应进行完全并达到平衡时,得知c(H2)=1.9mol/L,c(CO)=0.1mol/L,那么c(CO2)为多少( )。

A. 0.1mol/L B. 0.9mol/L

C. 1.8mol/L D. 1.9mol/L

解析:在常规解题思路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列出相应的等式进行求解。假设在第一步反应中所得到的 CO是x mol/L,在第二步反应中所消耗的CO是y mol/L,那么

C(s)+H2O(g)=CO(g)+H2(g)

转化: x x

CO(g)+H2O(g)=CO2(g)+H2(g)

转化:y y y y

因此在反应达到平衡之后,可以得出关系式c(H2) = x + y = 1.9mol/L,c(CO) = x-y = 0.1mol/L,从而解得y = 0.9mol/L,也就是c(CO2)为 0.9mol/L。

而运用守恒思想解题时,根据原子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CO与CO2中的氧原子都是由原料中的H2O所得到的,而H2O中的氢原子都转化生成H2,根据氢原子守恒得到c(H2) = c(H20),根据氧原子守恒得到c(H2O) = c(CO) + 2c(CO2) 。将已知数值c(H2)=1.9mol/L,c(CO)=0.1mol/L代入上述等式中,得到c(CO2) = 0.9mol/L,因此答案为B。

二、在氧化还原反应类计算题方面巧用守恒思想

氧化还原反应也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在解决这一类试题时,通常的做法是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再运用电子得失守恒进行计算。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计算题必然要运用守恒思想。

例3. 将标况下3.36 L的Cl2通入100mlFeBr2溶液中,Cl2全部被还原,并且溶液中Br-的溶度与Cl-的溶度相等,那么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解析:这是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计算题,在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点:Cl2被全部还原,且c(Cl-)=c(Br-);同时题干中还有隐含的条件:FeBr2中的Fe2+被全部氧化,而Br-被部分氧化。在分析出这些已知条件之后,可以运用不同的守恒方法进行解题:

方法一 电荷守恒法

由反应可以得知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为FeCl3、FeBr3以及Br2,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可知所得电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2×1 = 0.3mol。由于溶液中c(Cl-)=c(Br-),根据电解质溶液中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得出关系式:c(Fe3+)×0.1L×3 = 0.3mol×2,从而得出c(Fe3+) = 2mol/L。由于溶液中的Fe3+全部来源于Fe2+,且是等物质的量转化,所以可以得到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等于2mol/L。

方法二 电子得失守恒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着得失电子相等的定律,也就是还原反应所得电子总数与氧化反应所失电子总数相等。假设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x mol/L,那么: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由于反应中存在未被氧化的Br-,Cl2全部被还原,因此Cl2所得电子的总物质的量=Fe2+所失电子的总物质的量+Br-的总物质的量未被氧化的Br-的总物质的量,即:×2×1 = x mol/L×0.1L×1+2x mol/L×0.1L×1-×2×1。得出x为2mol/L。

此外,这一题目还可以运用原子守恒以及质量守恒方法进行求解,但是其计算过程较为繁冗,且计算原理与电荷守恒以及电子得失守恒相近,因此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例4. 将1.92g的Cu加入到一定量的浓HNO3中进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Cu含量不断减少,反应所得到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全时,共得到标准状况下1.12L的气体。那么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解析:在反应开始时,Cu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气体,但是随着反应的进行,HNO3的浓度逐渐降低,所得到的气体为NO。因此在本题中所生成的气体为NO2与NO的混合气体,根据氮原子守恒可以得出:n(HNO3) = 2n[Cu(NO3)2]+n(NO)+n(NO2)=2n[Cu(NO3)2]+n(气体),代入已知数据可以解得参与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11mol。

三、在解决混合气体分子量方面巧用守恒思想

例5.把33.6L的 NO2、NH3以及O2混合气体通过稀H2SO4后,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为11.76L,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而溶液质量则增加了26.4g,同时通过稀H2SO4之后的混合气体仍然可以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求之前的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这一计算题如果按照常规的做法,需要先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根据已知关系式列出等式,再代入数值得到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这样计算时过程非常繁琐,且涉及到的计算量很多,容易出错。但是如果运用质量守恒定律,那么这道题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其计算过程为:

由于混合气体在通过稀硫酸之后没有其他新的气体产生,因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26.4g加上11.76L气体的质量,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

r(混)==28.8

即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8。

四、在解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问题方面巧用守恒思想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电解质溶液,都存在着下述的等量关系,即: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的等量关系,化合物中离子(或原子)个数固定的比例关系以及酸失去的质子和碱得到的质子数目相同的关系。对于涉及到电解质电离方面的计算题时,只要巧用这三种关系式就可以轻松得出题目的答案来。

例6. 在1mol/L的Na2S溶液中,以下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

A.c(S2-)+c(HS-)+c(H2S)=c(Na+)

B. c(Na+)+c(H+)=2c(S2-)+c(HS-)+c(OH-)

C.c(NaHS)+2c(H2S)=c(NaOH)

D.c(H+)+c(HS-)+2c(H2S)=c(OH-)

解析:在Na2S当中,存在着关系式n(Na+)=2n(S2-),当Na2S溶于水形成水溶液时,硫元素以三种形式存在,分别是S2-、HS-以及H2S。根据物料守恒定律可以得出c(S2-)+c(HS-)+c(H2S)=c(Na+),因此A选项正确。

在Na2S溶液中存在着Na+、H+、OH-、HS-以及S2-离子,而阳离子所带电荷总量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量,溶液呈现电中性,从而可以得出1×c(Na+)×V+1×c(H+)×V+(-1)×c(OH-)×V+(-1)×c(HS-)×V+(-2)×c(S2-)×V=0。式中V为溶液的总体积,经过简化以后可以得到c(Na+)+c(H+)=2c(S2-)+c(HS-)+c(OH-),因此B选项也正确。

在Ns2S溶液当中,其H+与OH-都是由水电离所得到的,同时得到的H+与OH-是等物质的量的关系,因此n(H+)= n(OH-),而H+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有三种,分别是H+、HS-以及H2S,因此可以得出c(H+)+c(HS-)+2c(H2S)=c(OH-),即D选项正确。D选项运用的是“酸失去的质子和碱得到的质子数目相同”这一等量关系,而在C选项中缺少c(H2O)这一项,因此是错误的,答案为C。

总而言之,守恒思想在整个高中化学解题与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生勤加训练,平时注意多运用守恒思想来解题,那么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提高解题效率之余也能够培养起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此外,将守恒思想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运用到高中化学学习中,也是未来高中化学课改的必然趋势,值得我们广大的高中学生去多加思考与摸索。

【参考文献】

[1]刘万清.浅谈用守恒思想解决高中化学计算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253-254

[2]张昊.守恒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守

恒法解题技巧[J].理科考试研究,2015.05:45

[3]王旭瑞.高中化学守恒思想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180

[4]姜海涛.例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守恒思想的确立及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09.06:52-56

篇5

一、训练习题选取原则

1.目的性原则.高中化学知识点内容多、种类繁.要想实现习题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在习题汇编上注重目的性.在选取习题时,围绕化学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章节目标、单元目标,选取合适的训练题.同时,围绕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例如,在讲“化学能与电能”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关系,教师可以选取新型化学电源训练题,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2.可行性原则.在传统的化学习题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来达到教学目的.但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习题教学中,这样的做法缺乏可行性.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化学训练必须精简而高效,除了要具备针对性原则外,还必须具有可行性.在习题难度的制定上,要采用分层策略,保证中等生跟得上,优等生吃得饱.在习题教学训练伊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摸底,在不同学习阶段选取不同难度的训练习题.

二、课堂训练有效性策略

1.注重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受到传统化学习题教学的影响,学生在习题教学上缺乏主动性,习惯了教师的主体作用,更愿意扮演听众和观众的角色.对此,化学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例如,在讲“铜及其氧化物”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训练: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升标况下的O2反应混合后通入水中,全部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的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多少?对于本题,很多学生被它的复杂性所限制,难以下手.对此,教师可以利用问答式的引导策略,帮助学生发现其中的解题思路.教师提问: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变化了什么,什么没有变化?学生依然存在较大的困惑.教师进一步引导:可以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寻找突破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硝酸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Cu失去的电子都被O2得到了.此时,实现了解题的简化,利用电子守恒可以迅速求解.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n(Cu)×2=n(O2)×4=1.6822.4×4mol,可知n(Cu)=0.15mol.由于Cu2+在NaOH溶液作用下恰好完全沉淀,由Cu2+~2OH-可知,n(NaOH)=2×0.15mol=0.3mol.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V=0.355=0.06L.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身知识,顺利求出该题,实现了化学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原则.

2.注重整理,总结思维方法.要想实现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注重对习题的总结和整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教师可以对各个章节的常见知识点、考点进行归纳,为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化学属性和思路.例如,在讲“化学燃烧类计算”时,教师可以选取如下训练题: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16.8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是多少克?在本题的求解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计算方法的整合,将差量法等计算方法贯穿其中.差量法:通过观察,发现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差异性在于其氧原子个数,当两者的物质的量各为1mol时,则两者相差1mol氧原子.我们不妨按照缺氧的质量求解燃烧的CO的物质的量.差氧的物质的量为(17.6―16.8)÷16mol=0.05mol,则CO的质量为m(CO)=28×0.05g=1.4g.对于本题,还可以使用极限法、二元一次方程组法和十字交叉法求解.通过本题的训练,学生再遇到类似的计算题时便可以轻松求解.

三、注重课后巩固训练及教学反馈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之下,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不再是以衡量学生掌握了多少具体的学科知识为主要评判标准,而是要看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多少能力,包括对化学学科知识的认知,对于化学学科整体知识脉络的把握,对于化学学科知识本质的理解,还有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研究等。从这个层面来讲,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研究性学习策略。那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原则与步骤分别是什么?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论述,不周之处望大家谅解。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科领域或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方式,研究性学习同任何学习方式一样,它不能脱离具体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而言,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这种学习的落脚点就是课堂。

二、立足课本,重视家庭小实验的探究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学生又多,加上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太强,所以上一节有探究性实验的化学课,许多教师都会感到手忙脚乱,甚至草草收场,根本达不到探究的目的。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上好化学探究性活动课,家庭小实验显得尤为重要,且在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在讲解“铁的性质”这一课题的前一周,我就要求学生在家完成“铁钉锈蚀的探究实验”,该实验要探究铁钉在油中、潮湿的空气中、干燥的空气中三种不同条件下生锈的情况,只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但探究的操作比较简单,方便易行,且效果明显,很能说明问题。通过这一对比实验的探究,学生能轻松得出“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的结论,不仅大大减轻了课堂压力,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研究性学习要注重研究的过程

就如当前教改理念要求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看重学习结果和当前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的道理一样,我们在高中阶段展开化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不能定位在要学生研究出多么高深而尖端的理论来,毕竟他们不具备那样的知识基础与底蕴。我们应该明白,在高中阶段展开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更多地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研究一项学识、一个课题的基本流程,以及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科学素养及能力,以达到激发他们进行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和动力的目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对于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更应注重其过程,而不管其结果的取得是多么的幼稚可笑。所以,我们在学生确立了研究的课题之后,应当引导他们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及意义进行分析,制定研究计划及人员分配;随后组织学生查找资料,查找资料的过程应当是全方位、多元化的,有从网络上进行查找的,有从书本上进行查找的,有从教师那里进行咨询得到的;对待研究过程中的细节要求给予一定的重视,因为化学研究的结论得出往往就是由细节产生的,我们不能马大哈,不能随大溜儿,一定要以一种科学而严谨的心态来对待;在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研究结论,以论文形式、解题形式等多种形式进行总结,并交付班级学生、学校化学教研组进行评定与评价,给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极具价值意义的部分与不足。总之,我们注重研究过程并不是着眼于学生的结论,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团队合作、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等人文品质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研究性学习策略的具体实施对象是学生,所以有人以为我们教师就很轻松,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不正确的。诚如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上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样,这并不等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可以忽略,也并不意味着教师就非常轻松,也许表面上教师真的在课堂上较为轻松,但是教师在课堂预设、课前备课,对于整体教学意识、知识结构,还有突况的准备处理方案等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新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重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不断的学习去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专业学识;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升成与开发能力,具备一定的现代教学技术能力和学科整合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教师要不耻下问,师生共同发现、共同研究、共同形成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做到教学相长。

篇7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9、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0、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1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备课组要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本学期各科组要针对优生抓好辅导的落实,举行1~2次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12、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三、行事历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9月3日——8日 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教师结对子会议;教师 制定工作计划

2、 9月9日——15日 毕业班教学经验交流会;市完中语.数.政.生.化科组 长会议;市语.数.政.生.化镇中心教研组长会议;市 政治课题组会;高中物理竞赛

3、 9月16日——22日 上学期期末考总结会议;完中物理科组长会;市各 科镇中心教研组长会;“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 发动工作

4、 9月23日——29日 班优秀作业展览;高中市各科中心教研组长会;市 数学课题实验评比;市教育科研课题工作会;市初 中、高中青年教师化学实验能力竞赛;完中计算机 科组长会;九月份文明班评比;参加镇中小学生文 艺汇演

5、 9月30日——6日 国庆节

6、 10月7日——13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新教师工作座谈会;市高中艺 术教育研讨会;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7、 10月14日——20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初、高中美术公开课;高一地 理、物理研讨课;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政治高中课 题组实验研讨活动

8、 10月21日——27日 教研工作检查;市高中艺术课(音乐、美术)教学 调查;初中地理教学研讨;全国中学信息学奥赛; 高一化学研究课;初中化学公开课;粤(顺)港澳 语文单元教学研讨会;初、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 十月份文明班评比

9、 10月28日——11月3日 教师结对子阶段性总结;高二历史研讨课;高三物 理复习研讨课;政治科高考辅导讲座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0、 11月4日——10日 新教材使用情况研讨;市音乐教学研讨课;市教研 室下乡视导;“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学校体 育运动会

11、 11月11日——17日 班学法指导工作调查;市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情况 调查;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高三 政治复习研讨课;初中计算机研讨课

12、 11月18日——24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研讨会;初中物理公开课;文学创作大赛 总结

13、 11月25日——12月1日 目标分层教学优质课评选;市中小学落实教学常规 工作调研;十一月份文明班评比,班主任工作调查

14、 12月2日——8日 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之星评选;市中小学音乐 说课比赛;初中史地生教学情况调查;市中学生即 席作文竞赛;中学数学课题实验视导

15、 12月9日——15日 优秀论文评选,市中学生物说课比赛;市初中化学 单元目标引导探索实验研讨会;政治课题组实验工 作调查;高考备考视导;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16、 12月16日——22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探索性学习情 况调查;市学科带头人、新秀、教学能手复评

17、 12月23日——29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高三物理复习研讨课;数学 课题实验工作总结会;十二月份文明班评比

18、 12月30日——1月5日 期末复习经验交流会;市中小学各科论文评选

19、 1月6日——12日 教研工作检查;目标分层教学总结

20、 1月13日——19日 新教师期末复习督导

篇8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科领域或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方式,研究性学习同任何学习方式一样,它不能脱离具体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而言,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这种学习的落脚点就是课堂。

二、立足课本,重视家庭小实验的探究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学生又多,加上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太强,所以上一节有探究性实验的化学课,许多教师都会感到手忙脚乱,甚至草草收场,根本达不到探究的目的。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上好化学探究性活动课,家庭小实验显得尤为重要,且在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在讲解“铁的性质”这一课题的前一周,我就要求学生在家完成“铁钉锈蚀的探究实验”,该实验要探究铁钉在油中、潮湿的空气中、干燥的空气中三种不同条件下生锈的情况,只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但探究的操作比较简单,方便易行,且效果明显,很能说明问题。通过这一对比实验的探究,学生能轻松得出“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的结论,不仅大大减轻了课堂压力,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研究性学习要注重研究的过程

就如当前教改理念要求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看重学习结果和当前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的道理一样,我们在高中阶段展开化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不能定位在要学生研究出多么高深而尖端的理论来,毕竟他们不具备那样的知识基础与底蕴。我们应该明白,在高中阶段展开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更多地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研究一项学识、一个课题的基本流程,以及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科学素养及能力,以达到激发他们进行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和动力的目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对于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更应注重其过程,而不管其结果的取得是多么的幼稚可笑。所以,我们在学生确立了研究的课题之后,应当引导他们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及意义进行分析,制定研究计划及人员分配;随后组织学生查找资料,查找资料的过程应当是全方位、多元化的,有从网络上进行查找的,有从书本上进行查找的,有从教师那里进行咨询得到的;对待研究过程中的细节要求给予一定的重视,因为化学研究的结论得出往往就是由细节产生的,我们不能马大哈,不能随大溜儿,一定要以一种科学而严谨的心态来对待;在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研究结论,以论文形式、解题形式等多种形式进行总结,并交付班级学生、学校化学教研组进行评定与评价,给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极具价值意义的部分与不足。总之,我们注重研究过程并不是着眼于学生的结论,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团队合作、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等人文品质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篇9

    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智能结构的观念,是创新的核心.创新思维对学生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的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新知识的过程,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为了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才能极大地增强了学生探究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重视研究性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学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则用极少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点拔式的教学.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要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到各项化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就如当前教改理念要求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看重学习结果一样,就如当前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的道理一样,我们在高中阶段展开化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不能定位在要学生研究出多么高深而尖端的理论来,毕竟他们不具备那样的知识基础与底蕴.在高中阶段展开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更多地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研究一项学识、一个课题的基本流程,以及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科学素养及能力,以达到激发他们进行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和动力的目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对于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更应注重其过程,而不管其结果的取得是多么的幼稚可笑.所以,我们在学生确立了研究的课题之后,应当引导他们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及意义进行分析,制定研究计划及人员分配;随后组织学生进行查找资料,查找资料的过程应当是全方位、多元化的,有从网络上进行查找的,有从书本上进行查找的,有从教师那里进行咨询得到的;对待研究过程中的细节要求给予一定的重视,因为化学研究的结论得出往往就是由细节产生的,一定要以一种科学而严谨的心态来对待;在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研究结论,以论文形式、结题形式等多种形式进行总结,并交付班级学生、学校化学教研组进行评定与评价,给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极具价值意义的部分与不足.总之,我们注重研究过程并不是着眼于学生的结论,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团队合作、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等人文品质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篇10

一、巧用一题分解,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某一问题出发,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联想,向着纵、横、竖各方方向进行联想,拓宽思路,以产生各式各样的思维活动。一题多解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例:1.92克铜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铜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升(标况),求反应中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解法一、设生成的NO2、NO消耗HNO物质的量分别为2x、2y

由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x4x2x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y 8y2y

列式 64g/mol (X+3y)=1.92g X=0.0225mol

2X +2Y=0.05 mol 解得 Y=0.0025mol

故 n(HNO3)=4X+8Y=0.11mol

解法二 由HNO3在反应中的作用有两个:一是酸,二是氧化剂

n(HNO3)=n(氧化剂)+n(酸)=n(NOX)+2n(Cu)

=0.05mol +2×0.03mol=0.11mol

二、强化多题一解,培养统摄思维

培养学生的统摄思维即激发学生对思维的驾驭能力,优化思维过程,以达到对各种解题方法的理解、消化、归纳、总结。

教学中可结合中学化学习题的解法技巧,对学生进行多题一解,一法多用的训练,把形成技巧与培养统摄思维联系起来,还可以学生的心理随能力,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例用:守恒法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再如关系式极端法、数轴分析法、十字交叉法等,都是我们化学教学中重要的解题方法。

三、活用一题多变,培养求异思维

化学习题在教师不断变化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不断转换问题情境教师,从而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常温下:PH=2和PH=4的HCl等体积混合,求PH值,可改变成如下变式:

(1)PH=a和PH=b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求PH值

(2)PH=10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混合,求PH值

(3)PH=a和PH=b的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求PH值

(4)PH=2的HCl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混合,求PH值

(5)PH=a的HCl和PH=b的NaOH溶液等体混合,求PH值。

经过上述的变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同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求异思维,并能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发散性、独创性。

四、变换思维方式,培养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利用其它领域里的概念、知识、方法和现象去寻找解决本领域的问题的一种创新思维。例如试确定: 苯环上五溴取代物同分异物体的种类。根据数学排列组合思维,苯环上共有七个碳原子,五个碳原子取代的数目为C75=C72=21种。

侧向思维的突出特点是把注意力引向外部求解,而不拘泥于在被限定条件的圈子里进行思维,寻求意想不到的新思路。它要求学生知识面广,能将局外“信息”与局内“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五、结合因果关系,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逆传统思路,从事物的结果去思考问题原因的一种创新思维,具备逆向性、批判性和挑战性、离奇性,在化学习题教学 中既要重视正向思维,更要注重从结果分析原因的多重性从而引发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例如:在有机化合物合成题中,无机推断题中重点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

六、化简复杂问题,培养理想思维

培养理想思维就是要突出化学思想,简化思维过程化繁为简,提高思维效益。例:现有5.1g金,投入500ml 2mol/L全部溶解后再加入4mol/L NaOH溶液,若溶液沉淀量最大时,求加入的NaOH的体积是多少毫升?此题根据理想思维模式,只要认清最后的沉淀是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则n(NaOH)=n(HCl)=1mol

V(NaOH)=0.25L=250mL

七、大胆类比猜想,培养直觉思维

培养直觉思维,即不以每前进一步教师有充足理由为依据,而是突然感知的、飞跃的形式,它是一种思维简约化的思维形式,它通过类比、对称或形象化方式猜想,简要难以尽量减少中介环节,提高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