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小技巧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辩论小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进行试讲;答辩一般都分成几个小组,你们可以分小组进行试讲,相互提问,提前熟悉答辩的形式;
3、要严格控制时间;因为答辩的学生有很多,所以每个人的时间都到有限的,不要等到时间都过去了,你答辩还没有讲到要点;
4、自己猜测老师会提问的问题;答辩过程中,老师是要针对你的论文进行提问的,提问的内容一般都不会偏离你的论文,所以,你可以自己猜测老师会提问的问题;
5、答辩ppt;ppt一定要写好,写ppt时,一定要简洁实用,ppt相当于一个大纲,真正的内容是要你在答辩中语言描述的,所以ppt一定不要写的太过繁琐;
篇2
一、不要当众炫耀自己
如果你有过硬的技术,出众的才华,如果老板非常的赏识你,对你倍加信任,那么这些都能够成为你炫耀的资本吗?不!职场生涯中处处都是陷阱,更应小心谨慎。大千世界中,我们要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如果哪天来了一名更出众的员工,你将会成为别人的笑料。如果老板给了你一笔不菲的奖金,你就更不应该再办公室炫耀了,别人给你的可能是恭喜,但是心里更多的却是嫉恨!
二、职场不是辩论赛
在办公室里,和谐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与人相处要友善,说话时要和气,态度不可蛮横,即使是有了一定的级别,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与别人说话。办公室中交谈时,大家的意见不能够统一是经常会发生的事,但是意见可以保留,原则性不是很强的问题,没必要与同事争得你死我活,口水横流。如果一味的好辩逞强,会让同事敬而远之。所以,职场不是一场辩论赛,谦和有礼才能更好相处!
三、学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职场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从来都没有自己的观点,以为只要附和老板的决策就可以了。殊不知,老板最赏识那些有自己头脑和主见的职员,对于那些人云亦云的职员,在办公室里很容易被忽视了,从而在办公室的地位也不会很高。不管在公司的职位如何,都要与自己的头脑,保持自己的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更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你在职场中才能拥有一席之地,自己的晋升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四、话不在多,在于精
很多人都明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道理,但是职场中的很多人却依旧忍不住的投身到“大喇叭”的行列,不时的打听一些八卦,传播一些小道消息,更有甚者端起评论家的架子点评和责难同事,殊不知,就在一些的话语中将自己的升职路给阻断了。
在组织的最高层,经研究发现,内向者占了53%的比例。或许你会惊讶于这个发现,其实只要转念一想也就想通了。通常,作为一名卓越的经理人,他们在会议中并不多言,但是他们的衍生却传递出了淡定和专注,认真的倾听大家的发言,他们容纳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在最后的发言中,他们的声音平缓,观点清晰,辅之以自信的目光和清晰的手势,将会议中的发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们的定位即是:要么不说,要么掷地有声!
五、不要互诉心事
篇3
有一天,三个年轻人聚集在一起。
其中一个仰望夜空,不无幻想地说:“我要是能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就好了!”这位年轻人的想象力不可谓不丰富。
第二个年轻人先是称赞道:“你的想象力确实很不错,但是,它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梦想!”显然,第二个年轻人对第一个人年轻人的想象力,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第三个年轻人与第二个年轻人不同,只见他沉默不语似乎又若有所思,忽然对着另外两个年轻人说:“把一盆水端到面前,月亮就映中水中了,不就把月亮摘下来了吗?!”
第一个年轻人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第二个年轻人看似称赞,实则泼了一盆冷水,只有第三个年轻人真正懂得“贡献式沟通”:赞叹他人想象力的同时,提供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方法。
事实上,真正拥有智慧的人与他人沟通时,绝无一根筋式的固执己见,绝无喜欢专挑人家毛病的性格缺陷,相反,它们总是本着“东方不亮西方亮、此路不通走彼路”的智慧原则,显得机智又灵活,绝不跟你无休无止地纠缠于争辩!因为它们懂得一个常识,辩论不是沟通目的、甚至连沟通手段也不是!事实上,当一个人有了想法而又试图与你沟通时,一部分原因是期望得到你的认同或赞赏,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期望得到你与众不同的智慧点拨。一般来说,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至少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不同角度或不同解决方法,因此,只有当我们需要说出第二种、甚至第三种的看问题角度或解决方法,才是智慧工作者的沟通方式。
“智者务实,愚者争鸣”,不理解这句古训的人,就无法理解什么是贡献式沟通。或者说,只有天生存在某些性格缺陷的人,才会为了争鸣而争鸣。
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竞争也分两种,一种是与他人竞争,另一种是与自己竞争。一般来说,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竞争模式,主要适用于工业组织体力劳动者以及部分知识工作者;而自己与自己之间的竞争,才是智慧工作者的竞争方式――这也是“创造”之所以很难的原因之一:战胜他人易,战胜自己难。事实上,自己与自己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指摆脱或战胜自己习惯性的思维方式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创造性的工作,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与自己早已经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做斗争。反过来说,由于摆脱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很困难,这时候,就需要他人的新鲜智慧来帮忙,虽然有时候他人智慧见解听起来很刺耳。
三种不同的沟通方式
因此,沟通时我们是否贡献智慧,有一个简单判断标准,就是看我们是否会说“还有”。一般来说,与人沟通时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是“不”,第二种是“可是”,第三种是“还有”。
第一种“不”。它代表的是否定。通常来说,否定他人的结果,往往引发争吵甚至激烈冲突。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工业组织“说服式沟通”时代:当工业组织管理者试图说服他人时,结果只能是二选一:要么是、要么否,没有第三种回答的可能。换言之,假如我们否定了管理者的命令,等同于宣布自己是一个不服管教的捣乱分子。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生产或制造的本质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如果我们试图贡献自己智慧,与破坏严密生产流程没什么区别。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工业组织是一个不允许说“否”的时代。
第二种是“可是”。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常识或体会,只要一听到“可是”这个词,立即就会意识到:无论前面听到了多少动听的赞许之词,后面的话多半是否定自己――这也是稍微“懂一点沟通技巧”的人惯用的一种方法:先肯定、后否定,或先鼓励、后批评,并把它冠以一种所谓“沟通技巧”的美名。只是它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一冷一热的反差,不仅不利于沟通与合作,反而是变相否定他人的智慧。事实上,沟通与合作的精髓,就在于我们是否吸收他人的智慧。假如我们不能理解这一点,那么,所谓团队合作就变得毫无意义。
第三种是“还有”。一般来说,当我们说出“还有”时,通常是眼睛中放射着光芒,意思是“我怎么没想到?”,接下来,我们的智慧会如泉涌般地被释放出来,包括了一系列的“除此之外,还应该或还有”等等字样的词句。它在代表着肯定他人智慧的同时,由此获得某种启发而生出了新智慧。也就是说,它不仅仅代表着我们赞美他人的智慧,同时,也代表着是因为受到了他人智慧的启发而萌生出了自己的智慧。我们常常说“将第一种看法和第二种看法综合起来,从而形成了第三种看法”,说得就是来自其他人智慧的启发所形成的第三种智慧。假如没有了其它人智慧的贡献,那么,令人叫绝的第三种智慧就不会诞生。
因此,只有第三种人,真正懂得什么叫贡献式沟通!或者说,检验一个人在沟通时是否贡献了自己智慧,就是看它是否说出了“除此之外,还有”的类似语句。
沟通不是辩论和争鸣
事实上,我们尝试着慢慢学会说“还有”,对于他人而言是一种智慧的贡献,对于我们自己而言,也是一种萌生新智慧的思维方式的训练。就如同你(正在阅读这段文字的读者),如果只是简单的同意或否定我所提倡的“新沟通方式”,并不意味着你贡献了你的智慧。相反,只有当你由此获得了某种启发,说出了“除了‘贡献式沟通’之外,还有其它更有效的沟通方式”,才代表着你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贡献式沟通!它的话外音,没有了他人的智慧贡献,我的与众不同的智慧也不会诞生――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贡献式沟通”。
篇4
[关键词]电台
节目
主持 技巧
制作精良,深受听众喜爱的节且是电台生存的根本。主持人通过言语、气质、个人魅力等来完成一个节目的最终工序,因此,一个节目的收听率、听众的忠诚度,都与主持人的发挥息息相关。诚然,对大多数主持人来讲,多年的工作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主持模式。但依旧还是有一些技巧能够让节目焕发生机,再上层楼的。
有怎样的主持人就有怎样的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直接决定了节目的风格。决定了能否与听众产生共鸣。具有独创风格的主持人,不只是让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够对受众产生巨大的影响、感染力乃至感召力。
一个优秀的主持人要拥有发现自己特长的敏锐度。寻找自己的风格,无论是音质优美,发音准确,反应迅速,还是亲和力强,都是可以发挥的特长,以此形成的风格特点可以增强自身吸引力。当然,主持风格并非一成不变的,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总会有多种特长,在节目中适当改变风格会激起大家的收听热情。近年来,大批涌入的非职业广播人带来了更多不同的主持风格,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主持人如何在把握导向、尊重节目策划和编辑意图的基础上塑造个人风格,增强节目可听性呢?
一、调整主持节奏
不同的节目形态会有不同的声调、音乐及音效等方面的运用和变化。即使每个主持人的风格不同,仍需依照听众的收听习惯和播出的时段,调整其节奏。一般来说,在听众活动力较强的时段播出的节目。节奏可以明快;而深夜或午后休息时间的节目。除非锁定特殊的听众群,否则就需配合听众的需求,以平缓的节奏及感性的抒发为主。但一成不变的节奏会让听众乏味。多年的主持经历让我总结出一个小技巧,要想吸引听众注意力,短时间内提升听众的好奇心理,可以适当地改变原有的主持节奏,以增加新鲜感。譬如,激情昂扬的节目中可以穿插深情款款的抒发,娓娓道来的夜间倾谈也可以适当应用些摇滚爵士来提振士气。总之,能够把对比鲜明的内容融为一炉,把握好不同节奏的主持特点,应用在一个节目当中,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二、力求体现个性化
类型化电台已成为目前的流行趋势。类型化节目的制作方式会湮没很多个性明朗的主持风格。因此。明晰不同的节目性质,掌握节目特点,才能更好地区分受众群体,让主持人以更贴切的主持风格吸引不同类型的受众。一位好的节目主持人,必须懂得节目特点在哪里,如何将节目的特色表现出来。如果徒具优美的音质及准确的发音,而没有制作节目的敏锐度,也不会受到听众的认可。
听众所期望的节目主持人是风格独特、富有个性魅力的主持人。这些主持人应该是一群稳重而不古板、热忱而不轻浮、生动而不俗气、自然而不做作的人物。多变的主持手法,独特的表达方式。都是增强主持人魅力的法宝。对主持人而言,形象与魅力是并存的,二者相互促进,彼此制约,缺一不可。
主持人的个性与节目的内容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而主持人的个性形成。与其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息息相关。树立主持人个性的关键因素在于与受众打交道的高超本领,以及在主持节目时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因此,明智的、真诚的、自然的、亲切的、有活力的、有人情味的、有正义感的主持人。都能获得受众的肯定与认同。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中拥有适当的弹性,以便于情感沟通、思想交流。明智的主持人熟知自己主持的节目内容,善于掌握时机、把握分寸、引经据典使用例证,在适时的机会表达恰当的思想与看法,从而树立一种使人信赖的权威形象。
三、恰当运用声音与音效
主持人语言处于一种动态过程中,是一种复杂多元并充满矛盾,但毕竟有规律可循的语言活动过程。针对节目类别的差异、节目内容的差异、节目形式的差异、节目风格的差异等,主持人必须在复杂多变的区别中恰如其分地呈现出语言运用的丰富性。广播节目的听众对于节目所传播的信息是否理解、接受,反应如何等,全赖主持人清晰明确的语言传播。
关于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传统的讲究语言正音标准化的播音技巧正在日益淡薄,“言之有物”构成听众青睐的关键,即兴口语能力居于特殊和显性的位置。“特殊”,因为并非所有节目都需要实时回馈,但在现场直播与互动的节目中,即兴口语则不可避免,它能展现主持人的语言急智(语智)。真实地彰显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业务水平。即兴口语比写作来得快,因此说出来必须准确明了、生动自然,能产生感染力,能平易地鼓励参与者的谈话欲望,甚至能巧妙地“力挽狂澜”、“化险为夷”。
日常的广播中,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主持人更多更熟练地运用自身才艺(如曲艺、歌唱、笑话等)来带动节目气氛,达到良好传播效果的实例。另外,恰当地使用音乐音响。往往可以锦上添花,渲染、烘托气氛,甚至掀起听众情感的波澜,之前风行全国的笑话节目中笑声的应用就是最好的例证。
四、适度增加听众参与度
传统广播采用的是“我播你听”。淡化听众的作用,可在广播与收听率挂钩的今天。要与听众求得共鸣,以加强听众的认可度、忠诚度,以保证电台的收听率和相应的广告回馈,就需要摒弃旧有观念,强调听众的参与性,贴近受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增强听众的参与性需要主持人以第一人称“我”的身分采用“交谈式”播音。与听众的互动如同与朋友之间的谈心,使用探讨的口吻、亲切的话语,可随时与特定的具体的某个人进行访谈、辩论。自然流畅、形象鲜明、对象感较强;主持人和受众在反复的交流、对话中,在认识上求取一致,在感情上获得共鸣。在这样互动关系的作用下,广播节目的内容、形式、主持人风格都趋向多元化,也更加贴近生活,更有人情味,从而也使广播中许多资讯和谈话类节目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篇5
教学内容:《草船借箭》
背景:长久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设计,常常去赶环节,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我们可能更会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但是难道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吗?答案是应该是否定的。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意外”,妥善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意外”使我们的课堂“出彩”。
故事情景:记得去年我向全校语文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草船借箭》,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这节课上,我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大刀阔斧,对教材作了独到的处理,教学按照我的预想很顺畅。当我总结完诸葛亮能借箭成功的原因是神机妙算时,不料,我们班的“调皮鬼”陈鑫举手说:“诸葛亮能借箭成功,我认为并不完全是他的神机妙算,其中也隐含着很多侥幸的因素。”这个问题使我的脸“唰”的一下变得火辣辣的。但是我马上调整了情绪,说:“好!既然你怀疑连周瑜也不得不佩服的诸葛亮,足见你有胆识,有勇气。说说看法。”“诸葛亮的20只快船上装的是易燃的青布幔子和草把子,曹操一旦射来火箭,岂不船毁人亡。你说,这不是侥幸吗?”这时候,有部分学生也赞成这种看法。我转向全体学生,笑着说:“陈鑫同学不简单,说得有理有据。现在有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我建议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诸葛亮借箭成功靠的是神机妙算还是偶然和侥幸。”我刚说完,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读文、思考、讨论、交流。随后,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进行辩论。正方组代表张慧说:“我同意诸葛亮借箭成功隐含着侥幸因素的说法。因为,船上不但装满易燃物,而且20只船还用绳索连接起来,一旦着火,根本无法散开。”反方组代表张小燕马上反驳说:“我认为,说诸葛亮借箭成功靠侥幸是不对的。因为诸葛亮的船与曹军水寨仅相距一箭之遥,曹操如果真用火攻,岂不是自取其害?”“我认为曹军若用火攻,对自己的威胁并不大。诸葛亮借箭成功后顺水顺风返回南岸,这说明风向是由北而南,火苗不会自动烧到北面的水寨。”“曹军是不会放火箭的。你想,如果诸葛亮的船果真着了火,船上的军士一定会抱定与曹军同归于尽的决心,这么近的距离,就是推,几百个军士也能把火船推到曹军水寨。到那时,曹操的损失更大。”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很精彩,但争论的结果已经很清楚了。于是,我转向陈鑫说:“现在,林老师打算再次听听你的看法。”“老师,听了大家的辩论我认为诸葛亮借箭成功靠的并不是偶然和侥幸,完全在于他的神机妙算。他知道连在一起并布满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的船很容易着火,但他更知道敌我双方近在咫尺,曹军是不敢用火攻的。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真是神机妙算。”陈鑫一讲完,同学们都鼓起了掌。
课后进行评课,大家对我的课,特别是在处理陈鑫同学提出的问题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是一堂“意外的精彩。”课后,我自己也进行了反思,之所以出现“意外的精彩”,是因为采用了“导”的方法,当学生鼓足勇气向教材、向诸葛亮“挑战”的时候,教师将它视为可贵的教学资源大做文章。既不立即肯定,也不立即否定,而是极力赞赏学生的勇气和胆识。然后,引领全体学生围绕该生的话题展开读文、思考、讨论、争辩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课堂上,我做了学生的知心人,对学生的学习信息,有敏锐的感觉,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并能作出恰当的反馈。充分利用了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把学生个体的思考转变成班内共享的资源,及时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共鸣”,把个体的声音融入群体,从而形成班内学习的“共同体”。
反思: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过分地强调课前教学预设,完全按部就班地执行、操作预先设定的教学计划,而无视教学活动中的变化因素,使教学过程走向静止和封闭,使得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这样的课堂,又如何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新课程改革倡导了课堂生成的重要性,新的课堂观认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系统,课时目标的实现并非只是一条单轨道的运行路径,而应是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
上述案例中,因为一个学生的“节外生枝”,教学离开了我课前精心预设的轨道。面对学生的“问题”,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将学生抛过来的“球”,再“反击”给学生。正是学生的质疑,恰恰达到“投石冲破水中天”的功效。学生们共同享受了这位同学独特的思路,这是课堂中意外的生成,是老师预设之外的,老师放弃了原有的教案,顺应了学生的实际,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也使得课堂生成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教学中正是由于巧妙地抓住了课堂的这一“意外”,才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有效地开发。
感悟一:生成的课堂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新课程中新的知识层出不穷,作为教师所掌握的不一定面面俱到,而且也不可能永远都是最新资讯,而学生又各有兴趣点。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课堂的组织者。相对的现在各种媒体如此发达,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是:老师被学生问住,学生会的小技巧、小知识老师不会。而且学生在信息知识方面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是令人吃惊的,这就造成教学的一个特点――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交流的关系,互通有无的关系。对于这个学科,可能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独特的,应该尊重他们,而且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也愿意去探索、去发现。
感悟二:生成的课堂应欢迎意外的产生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虽然执教前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对学情、学法作充分地预演,但很难穷尽课堂万千的变化。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使课堂因生成而变得更加美丽。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学会随时地调整教学环节,动态生成学习内容,虽然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学生也才会在这样的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到发展。
感悟三:生成的课堂需要我们提升教育智慧
篇6
[关键词] 小组合作 素质教育 主导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引入课堂。在参加的不少公开课、观摩课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课堂中的合作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交流,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在说什么。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停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样”而不说“我们小组怎么样”,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那么,究竟什么是合作学习?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呢?下面谈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要正确认识什么是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它是指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变成合围而坐,但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能力差异,使个别人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班级授课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其基本模式为:情景诱导――小组活动――交流反馈――归纳评价。
情景诱导:通过适当的讲述,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引导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身于小组活动之中。
小组活动:合作学习小组明确学习目的后,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进行分工合作开展研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去发现、去探究、去逐步解决学习问题。
交流反馈:合作学习小组汇报本组学习的情况,了解各学习小组的行为和效果,对存在的疑难杂症提出集体研究。针对各组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辩论、审视与修正,自觉弥补不足和欠缺。
归纳评价: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根据合作情况进行概括、归纳、补充,帮助学生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的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指导方向、指导行动。
最后,要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从而达到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
第一,需要合理的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的差异。而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恐怕就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最大的团队学习效果。这样一来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实现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二,确立小组合作机制。
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应该设有小组长、常规委员、记录员、发言代表和发言补充员等角色。合作前进行分工,合作中各负其责且灵活互补,使他们都有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的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例如:圆的认识,教师提供给每个学习小组一套特别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线、一个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难以完成,即使是合作,在操作过程中也还有许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难于画出一个理想的圆。因此,在画圆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体会了画圆时各要素的作用,为深入研究圆心、半径、直径积累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当然,为弥补学生的不同差异,可定期或针对性进行角色轮换,让每个组员都有代表集体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第三,及时把握合作时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教师要善于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都最好及时地安排小组合作。比如,初学量长度时,由于有的学生没有将直尺的零刻度对准被测量物的一端而与其他同学答案不同,就是难得的合作机会;再如学习百分数后,有的学生提出:百分数是不是分数?若是分数,把它单另开学习有什么价值?问题提得很棒,也是很好的讨论合作机会。
第四,合理调控合作过程。
篇7
错误一:乱用称呼
很多考生一进入考场就紧张,当场就蒙圈,但是又要开口打招呼,就你、您乱用一气,自己都不记得自己说的什么。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习惯说一些你、你们、咱们等类似的词语,但是在面试中这是很忌讳的,因为你面对的是严肃而尊敬的考官。如果我们总是以这样一种随意的口吻来答题,就好像在教育考官,听起来非常不尊重对方,更不用说一会儿你,一会儿您,更是暴露了你的紧张。考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不是在于考生不知道尊称考官为您,而在于踏进考场太紧张,大脑思维混乱,不受控制。因此,建议考生在面试前要进行脱敏训练,参加面试培训班或者自己私下找一些朋友,把他们作为考官,提前练习。
错误二:声音如蚊蝇
考生在公务员面试回答问题时声音要洪亮,说话语音语调要适中。但在面试考场中,总有声音细如蚊蝇的考生的身影。在公务员面试中,这种温柔,是万万要不得的。考官在听考生答题的时候本来就要全神贯注听考生的答题要点,因为考生的声音细小,精力全都集中在听清楚考生的话语了,自然就不会把精力集中在答题要点上。试想,你的成绩还会高么?除了天生声音就小的同学,大部分人在面试时声音小是因为害怕和不自信。天生声音小的同学要在考前训练自己的声音变大,说话声音要洪亮,这样可以让考官听得清楚。而由于不自信害怕造成的小声音的同学,也要训练自己的声音洪亮度,其实,声音洪亮,反而能促使你更加自信从容,而自信从容又反过来改善了你的小声音,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训练过程。当然,声音洪亮也要把握度,不要刻意喊出来,那样会让考官觉得你很不自然。江苏公务员考试网教大家一个小技巧,在回答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该重读的时候重读,读轻读的时候轻读,这样考官听起来会非常舒服,也容易抓住重点。
错误三:口头禅严重
我们正常的说话往往会伴随一些口头禅,严重的人是意识不到自己的这个小习惯的。但是这个小习惯到了面试考场上就成了大毛病。如在回答问题时,考生经常会不自觉地说嗯、啊、这个、那个等等,还有些考生说话太急就会出现这个是那个什么等口语化的词句,以及的话等等口语化短语,更有甚者,还有考生会伴随着扬眉、歪嘴角、搔头发、抹鼻子、搓手等小动作。与乱用称呼不同的是,口头禅一般不是临时紧张引起的,而是一个人多年来沉淀的结果。习惯很难改,但是为了面试晋级,不得不改。这就需考生要有意识地专门训练。建议考生可以尝试回答问题时使用逻辑词,如 首先、其次或第一、第二等,尝试用逻辑词连接语句,而不是口头禅。
错误四:不看考官
在面试考场上,考生与考官的交流,除了语言交流外,还要有眼神的交流。开始时,主考官读引导语,就一定要和主考官有眼神交流。另外,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并非每个考官都在看你,所以这时哪个考官看你,你就和他有个眼神交流,不要表现出考官刚一看你,你立马回避。正确的做法就是大大方方的看着考官,表现出我在给你说话。但是有部分考生喜欢看天花板、自己的脚、墙角等,面试全程与考官无眼神交流,这是不对的。眼神的交流非常重要,能给人一种交流感。这种交流感,会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能提高考生在考官心中的印象,而且说话看着对方也是一种基本礼貌。当然,在看考官的时候不能面无表情,谁都希望看到一张有亲和力,阳光的脸庞,如果表现放松面带自然微笑会成为加分项。
错误五:衣着标新立异
有考生说面试考场几乎所有考生都西装笔领,估计考官也会审美疲劳,自己就想标新立异,以个性取胜,在衣着上来个创新。面试通知单里也确实没有要求考生必须穿正装。提醒考生两点:一是如果衣着个性那就请记住你一定要具备hold住这身标新立异着装的能力;二是如果衣着随意那请你一定要保证考官不会觉得你不够重视这次面试。如果能做到这两点那可以衣着随意,如果不行那就赶紧买套西装和买双皮鞋,黑色的。
错误六:情绪失控
在公务员面试中,除了结构化面试还有一种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无领导的测查方式是让考生自行就某个问题集体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考官会悄悄观察每位考生的表现。由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设置本身就是选择那些具有争议性的或者不好统一的题目,因此在具体的讨论过程中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现象,是完全在意料之中的。但是有的考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与意见向左的考生当场争吵,一场辩论就演变成了吵架。正是因为意见不统一,所以题目才会具有讨论价值,试想一下,如果一场讨论在最初的5分钟就已经迅速得出一致的意见,那么整场讨论还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吗?再说,面对这种不一致,才是体现我们逻辑思维和论辩能力的最佳机会。因此,面对不同意见,千万不要陷入意气之争,情绪失控是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的大忌,公务员面试不是吵架,但凡出现这样的考生,考官会立马把你排除在录取人员名单之外。
错误七:喋喋不休
公务员面试是有时间限制的,考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考生回答要精准表达,不废话、不拖沓。然而,很多考生在实践考试中总是不自觉地、或者有意识的想把一个问题表达圆满,最终导致内容过分追求全面而失了观点,内容太过丰富而耽误了时间,极易给考官造成啰嗦重复,没有逻辑,没有立场,条理不清的印象,最终的结局自然是不尽人意。考生之所以会这样很大程度上因为平时的面试备考训练不足,答题思路缺乏条理性、深刻性,自然就抓不住重点,乱说一气。建议考生在面试备考中要侧重对于问题分析的深刻性,也就是说立足观点,适当分析论证,自然可以把一个问题讲清楚,说明白,也自能投考官所好。
错误八:随意打断他人发言
同样是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很多考生会犯一个低级错误,那就是随意打断他人发言。总觉得考试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发言,说得越多,分数越高。在这样一种错误认识的引导下,考生的全场表现就陷入一种非理性的争抢之中。甚至,会有一些考生采用打断他人发言的方式来争抢发言的机会。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获得考官的好感,还会造成扣分。考生在争取发言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巧,不能随意打断他人讲话,可以在他人说话间隙或是停顿的时候及时介入,以此来获得发言机会。
错误九:说假话
公务员面试中有时会涉及考生自身的自我介绍,而对于广大考生,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很多时候不得不聊起学习成绩这个话题。但是对于大学时光未必十分专注于学习的考生而言,为了能够给考官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会在面试中大谈特谈自己的成绩如何优秀,用了很多虚词,且在整个成绩介绍过程中总是显得言辞闪烁。以为如此便可以糊弄住考官,让考官对其自身有较高评价,殊不知很多考官都经历过不止一次两次的考官经历,如此表现肯定不能得到考官认可,反而增加了其对考生不良的印象,最后也自然会被贴上不诚信的标签,结果便可想而知。因此在实践面试中广大考生切不可自作聪明,用假话、伪造的经历来糊弄考官。
篇8
在人生旅途中,孩子们不仅仅需要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被社会认可的有用之才。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们在不同年龄段对道德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那么,对于孩子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道德的理解遵守着怎样的普遍规律呢?孩子的道德观是怎样形成的呢?在不同的年龄段里,家长可以做点什么,帮助孩子理解对与错呢?
0~3岁
年龄虽小,也有道德偏好
小婴儿刚刚降临人间的时候,天真无邪,懵懂而纯真。他们在努力地发展着语言、记忆等各种我们认为日常的能力。道德,这么深奥的东西,他们又懂得多少呢?
令人惊讶的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者通过一系列不涉及语言的测试拓展了婴儿心理学的崭新领域。结果发现,从婴儿期开始,孩子们就已经表现出对人际社会交往和道德规则的预期!这不同于历史上哲学家们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争论。而是在客观实验中,让婴儿观看精心设计的图片或是关于某个人际情景的“小话剧”,通过考察婴儿视线方向、观看时间长短等指标来判断他们的偏好。
比如说,3个月大的孩子,就已经能区分那些帮助过他人或者阻碍过他人的人啦!而且孩子们不仅自己会更倾心那些助人者,也预期别人会有和自己一样的选择。宝贝们真是神奇!这些基本的社会预期和偏好不仅能够帮助婴儿理解他们日常观察到的人际互动,而且随着孩子们与其他人的交往日益增多,这些预期和偏好也能够帮助他们去预测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什么结果。
父母:试试这样做
1. 耐心与关爱
虽然3岁以下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与他人用语言交流,但是可别以为孩子还小就什么都不懂哦。他们只要睁着那双大眼睛,就会随时观察周围的世界,特别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说,以身作则永远都是家庭道德教育中最基本的法宝。因为平时的观察,在他们的心里已经拥有了一些基本的偏好与预期。在这一时期,家长对孩子所表现出的耐心与关爱是建立信任关系的根本所在。
2. 避免说“不要”
虽然父母应该告诉宝宝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在方法上,还是尽量避免说“不要”为好。这是因为,1岁半以后,孩子们就陆续进入了“第一反抗期”,到了2岁多的时候,你会发现,许多宝宝都开始喜欢和大人对着干。他们最喜欢说的就是那一句:“不,我不要!”所以,如果爸爸对孩子说:“不要打开那个抽屉!”那孩子很可能原本没有这个想法,此刻倒是很好奇,忍不住要打开抽屉看一看。如果妈妈让孩子:“不要吵!”那孩子很可能马上就提高嗓门大声地喊。其实,父母只要使用正面的提示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就可以了。比如,妈妈可以用轻柔但肯定的声音告诉孩子:“在屋里要轻声说话。”因为孩子更容易接受正面的示范和提示。如果孩子没接你的茬,别担心,其实你对他说的话,他都已经放在心里了,只是没立刻给你反馈而已。
3. 及时鼓励
当父母看到宝宝做得好的时候,就要积极地鼓励。比如,当孩子开始学着在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家长不妨立刻给他们一个吻,或者一句表扬的话以示鼓励。这样及时的肯定,会激励宝宝继续有礼貌的行为。
4. 转移注意力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做了错事,先别急着骂他,控制自己,一定要冷静,告诉自己,面前这个可是自家可爱的小宝宝!可以试试将孩子的兴趣和注意转移到更合理的事情上。比如,发现两岁的女儿探身去玩马桶里的水,太危险了!冷静,妈妈先别大动干戈,可以用脸盆接些水,放上几个塑料玩具,这样就顺利地把女儿的注意力转移到水盆里来了。
相关链接:
3个月小婴儿的道德偏好实验
婴儿的语言和运动能力都尚待发展,但他们已经用眼睛积极探索周边世界。婴儿观察事物时表现出很强的喜好,比如他们的视线会在感兴趣或偏好的事物上停留更长的时间。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凯丽・哈姆林(Kiley Hamlin)教授和耶鲁大学的卡伦・温(Karen Wynn)教授利用婴儿的这种视线偏好来考察3个月大的婴儿对“好人”与“坏人”的理解。
他们在一个小舞台上利用布偶来演出这样的情境:小猫在玩球,他对着墙把球扔过去再接住。但小猫突然把球扔到了墙的背后。一只穿红衣服或一只穿黄衣服的小兔走上舞台,捡起球。小猫朝小兔张开手臂,示意自己想要回球。接下来有两种结局:要么穿红色衣服的兔子把球还给小猫,要么穿黄色衣服的兔子抢走球离开舞台。在婴儿反复观看两个情境后,实验者会把两只分别穿着红色和黄色衣服的兔子给婴儿看。她们发现3个月的婴儿已经开始更偏好“好人”。同一个实验还考察了运动能力稍发达的5个月婴儿,发现一致:婴儿更乐意伸手接触“好人”而不是“坏人”。
3~4岁
这是“我”字特别突出的时期
3岁以后,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但是自我调节的能力还不高。家长常常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的道德推理逻辑跟自己的完全不一样!他们会常常喊:“不公平,不公平!”但是不是真的不公平呢?更多的时候,孩子的实际意思是在说:“我得不到我想要的。”他们一般都会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不公平这件事。他们自我地认为“得到我想要的”才是公平合理的。比如孩子一旦想要一个玩具,就觉得必须马上得到,即便另一个小朋友正在玩那个玩具。这种自我中心的倾向是孩子们在这一阶段心理发展的自然过程,是与孩子们的认识水平、推理能力、社交经验等方面密切相关的,只能说明孩子们长大了,他们有了“我的”的概念,逐渐了解归属权的意义,而并不是我们成年人认为的自私自利。
父母:试试这样做
1. 坚持规则
在这个年龄段里,家长要坚持一些规则,要让孩子觉得规则是需要遵守的,而不是可以随意打破的。如果决定了让孩子吃饭前洗手,就要叮嘱孩子每天做到,不能有时能做到,有时又做不到。如果家长期望孩子做什么,那么就要尽量提前安排好,在每项活动之前就提前提醒孩子有什么注意的地方,比如给孩子玩沙之前提醒孩子沙子只能在沙盆里玩,不要事后发现孩子把沙子弄到四周时再责怪他。
2. 家园一致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如果已经开始上幼儿园了,那么家长在建立规则时,还需要有意识地配合、利用孩子们在幼儿园已经养成的好习惯。在家里时,要用同样的规范标准来要求孩子,这样孩子们就不会表现得“幼儿园里有规矩,回家我就是霸王”。家庭中所有长辈意见一致,对孩子们的习惯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3. 游戏中学规则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父母可以在跟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开始渗透规则意识,让孩子理解凡事都有一定的规则。比如在玩投骰子游戏时每人轮流进行,不能一个人连续投两次。但这些规则需要根据孩子的认知能力而设立,不能太过复杂,否则如果孩子记不住的话,也不利于他的理解。
4. 友好的环境
友好的环境不仅仅指的是准备合适的玩具,注意家具的安全,安排合理的作息等等,当然还包括大人的态度。比如,当爸妈发现孩子拿着玩具枪假装向客人开枪。与其生气地责怪孩子没有礼貌,不如一开始就明智地收起玩具枪。
5. 提前告知
父母让孩子提前知道自己的活动安排,比如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讲故事,什么时候睡觉。如果孩子能够在从一个活动过渡到下个活动之前有个心理准备,他们就能对上一个活动有一个终结感,减少恋恋不舍的哭闹。
4~6岁
学会服从
大多数孩子开始进入幼儿园或学前班,学习适应集体生活。面对老师或者家长,孩子会觉得大人有权利发号施令,所以孩子们认为“他们要我怎么样,我就应该怎么做”。孩子对道德的理解就是:不想惹麻烦,绝对服从。因为孩子们知道如果违反规则,就会受到批评或惩罚;如果遵守规则,就可能受到表扬或者奖励。但问题是,孩子们对于规则的理解还是非常机械的,是基于成人的命令,而不是了解规则背后的目的而接受。这就意味着,如果大人没有确保规则的执行性的话,孩子就不一定会继续遵守规则喽。
父母:试试这样做
1.将自我管理提上日程
在大人们为孩子立规矩的同时,爸妈更需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事实上,自我管理比大人们管理更加重要。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在未来他们必然是要自己管理人生,自己控制情绪,自己处理好和他人的关系。这一切看似遥远的事情,其实在小的时候就要抓紧培养了。
2.让孩子做选择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经常给予孩子做选择的权利。比如让孩子自己决定“今天是穿这件蓝裙子,还是穿那件白色长裤上幼儿园”,为了帮助孩子做出较好的选择,还可以适时提供一些信息。在给予孩子的选择项里,爸妈们也可以有些小技巧,比如天气很冷,那么就别让孩子选择是穿毛衣还是穿衬衫了,直接在毛衣里让孩子尽情选择吧。
3.知道要对自己负责
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有的时候家长可以不去干扰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学会对自己做的决定负责。只有在感受了自己的决定产生怎样的自然结果之后,才能真正理解每个决定都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如果孩子把冰激凌放在茶几上,那么冰激凌就会融掉;如果孩子把玻璃窗打破了,那么孩子就要用零用钱付玻璃窗的钱;如果孩子不是每天给植物浇水,美丽的小草就会枯掉。这些简单的因果会让孩子今后在遇到问题时,知道要认真考虑,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4.教孩子换位思考
平时,除了告诉孩子一些有关是非的道理,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引导孩子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处境,让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这样有助于孩子成为一个为他人着想,道德顺利发展的人。
6~9岁
“你对我好,那么我也对你好”
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一定的公平感,但还是有局限,他们认为:“如果别人对我公平,那么我也可以对那人公平。” 他们认为“好人就等同于善于做交换”。他们常常会问:“我帮你洗碗,那你会给我什么好处?”上学以后,孩子们就会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了。环境的改变会给孩子们的道德观念带来不一样的特点。这个时候,孩子们开始更深切地接触集体的概念、少先队等荣誉标志的概念。这些社会结构的引入对于儿童会具有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学校中,学习成绩、语言能力、自控能力等等认知水平的高低往往会直接影响孩子们受到的评价。
给家长的建议:
1.倾听孩子的心声
家长要主动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看似错误的行为背后有什么真实原因。比如孩子在学校欺负别人了,也许是想借此行为博得老师和同学的注意。知道真正的动机之后,家长才能帮助孩子解开心结,引导孩子用别的方式去表达自我,进而让老师和同学认识真实的自己。
2.培养谈判的能力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业务员的考核管理办法
- 下一篇:德育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