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策略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模式上进行一些必要转变.比如,可以减少教师的知识讲授,而且融入更多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过程,让学生习惯在课堂上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思考问题,尤其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设计思考问题.这类问题,学生通常都很感兴趣,并且有基本的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背景知识.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研究问题的欲望更加强烈,分析探究问题的门槛相应降低,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研究性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化石燃料的利用”时,教师可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实际出发,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燃料利用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加以整理,然后通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独立自主探究问题的热情.如,煤、汽油、石油等燃料燃烧时对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对化石燃料进行利用,才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你家中主要使用哪些燃料?在使用燃料时需考虑哪些因素?这些问题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这些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问题的欲望与热情,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者自己对于生活的观察深入分析实际问题.
二、培养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于一些有一定难度以及思维量的问题具备较好的剖析与解答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针对性强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为了让学生容易切入,不至于产生太大的思维障碍,教师设计问题要注重一些技巧.如,可以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研究的过程一点点深入展开.这样设计问题还有一个好处,前面的简单问题的思考往往是学生分析后面的复杂问题的铺垫,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深入研究带来一些引导或者启发.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
例如,在讲“原电池”时,教师可以事先要求学生找到验所需的仪器,并将其组装好,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该装置能否产生电流,如何加以证明?是否需要补充其他的实验仪器?激发学生的自主实验以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在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当回路中有电流产生时,再提出问题:回路中为何形成电流?请说明原因.进一步唤起学生的研究意识.教师可以随着实验过程的层层深入设计思维量以及难度更大的问题,培养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不仅容易获知问题的实质,对于原电池的原理也有充分领会,从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三、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随着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转化自己的教学关注点,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处理各类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问题或者研究课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于问题的研讨与解决过程中.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在知识应用能力上有进步,也能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还能归纳总结出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般方式.
篇2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策略;高职教育
Abstract: language is a fundamental brilliant vocational school, must pay attention to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tak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give full play to the foundation of the language tools, services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language; The teaching strateg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语文素养对于学生而言尤其重要。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工具课,不仅影响学生现阶段各门课程的学习,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看法。
一、建立平等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教师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因此,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是语文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和取得成功的前提。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鼓励每个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教师还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理解、信任和尊重,增强学习的信心,进而使每一个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居绝对的主导地位,师生之间仅仅是单向的知识传播,缺乏互动与交流。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要求增加师生之间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以一种平等对话的形式,来完成对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在这种交流中,不但要求师生之间有知识上的交流,还要有情感上的交流,学生乐意与教师交流,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尊重教师的教学劳动,教师真诚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教学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一方面,学生能体验到民主、平等和关爱,师生彼此的精神世界能够相互敞开、相互接纳,不断融合,使语文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师生心灵对话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和提升,使学生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二、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职校生学习的专注力不如普校生,因此高职语文课堂就应该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校的电教资源,将电视、电影、音像制品等现代化工具引入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把教学内容变虚为实、促静为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精美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不但美化了教学手段,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感官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之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准确把握、调动想象等,避免不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造成误导或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三、鼓励质疑批判,提高思维能力
质疑批判,不盲从表面化、普遍化的观点和见解,是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培养的重要能力。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尝试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学习《项链》时,有的学生对课文提示中把玛蒂尔德夫人定义为反面形象有不同看法,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她爱慕虚荣,但是当项链丢失后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动去承担赔偿的责任,这种行为是多么难能可贵,这说明她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于是,在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达成共识,把“联系本文,怎样正确评价一个人?”的话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同学们自己去找资料,进行论证。以后的课上,学生们已经养成了提问的习惯,思维非常活跃。
四、尝试多种课型,丰富课堂教学
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体验性、情感性的特点启示了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课型,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科学意识。
(一)阅读课
每学期初,师生共同拟出本学期的研究问题,确立两三个研究课题。充分利用阅览室的图书资源及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课前老师制定详细的阅读目标,学生有各自的阅读课题。学生摘抄、筛选和归纳资料,然后写成小论文、做成课件等,最后汇报交流。
(二)口语训练课
坚持开展每节课5分钟说话训练。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包括讲故事、小演讲、评新闻等形式的口语表达训练。这样,学生不仅养成注重平时知识积累的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为写作准备了大量素材,学生的思想境界逐渐得到提升,构建了丰富的精神家园。
(三)学生“讲课”
即让学生担任“老师”,上讲台汇报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一册教材的学习中,教师可与学生协商,挑选出适合学生“讲解”的若干篇课文,让学生体验“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之道。学生“备课”、“上课”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为了能使“讲课”获得成功,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查找资料,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听课的学生也比教师“唱独角戏”时投入得多。在这种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同学们对所学课文内容共同讨论,相互切磋,畅所欲言,印象深刻。教师的指导作用则体现在课前指导学生确定讲课的方案,把握讲课的重点上;在课堂上,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恰当的点拨。教师真正地相信学生,敢于放手,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
(四)表演课
每个班在学习戏剧单元时,形成由学生自己改编、导演、选演员、认真排练课本剧的做法。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协作能力,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五)影视评论课
组织学生观看央视的《百家讲坛》《东方时空》《感动中国》等节目以及与教学有关的影视剧《红楼梦》《水浒传》《茶馆》《雷雨》等,之后让学生开展讨论赏析,最后写出观后感或谈出体会。
五、结合专业学习,突出职教特色
篇3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分化
对学习目标进行细分,不但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操作性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题研究的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中教材必修三中“河流的综合开发”这一课题研究开展之前,引导学生对河流种类进行详细了解,然后收集相关河流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某一河流的详细分析,了解“河流综合开发”的相关知识.
2.明确研究性学习目标
在开展研究性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着指导员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之前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从中领悟实践价值.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并开展测量实验等活动,严谨研究作风,保证研究过程具有一定创意,避免借鉴他人结论.
3.选择具备实际意义的课题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研究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实地考察、地理实验等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的学习方式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所选课题偏重空乏,缺乏一定实际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的“区域农业发展”课题研究过程中,首先对选题出发点做出明确,因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选题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拟定,进而防止研究的范围过于宽泛.
二、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措施
1.活动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有效实施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不仅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要适当的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高中地理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高中地理充分的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思考和分析地理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太阳高度角计算”有关内容学习过程中.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计算公式介绍给学生,然后向学生提问,举出不用形式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解答.采用这种方式,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计算“太阳高度角”,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是课堂较为枯燥乏味,且知识抽象不易理解,通常会导致学生理解的不够深刻,过不了多久就会淡忘.但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结合生活中实例进行这一知识点的分析,再结合教材中的公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如:某居民因为自己住房和他人住房之间相差的距离过窄,导致阳光不能充分的照射到室内,从而将开发商告到法院,并获得一定赔偿.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兴趣,教师对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开发商,应当怎样设计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对这一知识进行探究,充分的利用课本中相关公式进行太阳高度较角的计算,学生会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就在人们身边,并且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积极主动的对高中地理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将活动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充分体现出活动式自主学习.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当重视学生的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适合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对这些活动做出选择,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水资源合理利用”教学中,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分析生活中水资源浪费情况,结合这些情况,分析怎样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教师可以将水资源分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几个部分,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资料查找,根据查找的资料阐述自己对不同水资源利用的观点.
3.引导学生采用共同合作的形式
篇4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地理 研究性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9-01
前言: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就是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社会与实际生活,有目标的选择研究课题,通过组织地理研究活动来搜集信息,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探究,从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这种学习模式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潜力得到全面培养和发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广泛性。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其研究内容包含了自然现象和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地理学科的广泛性特点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可以从气象气候、地貌等方面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或是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2)多样性。研究性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是通过将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去研究和解决地理问题。比如,在开展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现场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1]。
(3)趣味性和实用性。地理教学内容中充满着自然奥秘和科学情趣,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分析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过程中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魅力,以及学习地理的乐趣和价值。比如,学生在观察水循环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播放的相关视频,看到浓密的乌云瞬间演变成倾盆大雨,雨水又通过各种支流流向大海。通过开展这类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
二、加强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分析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思维模式,而创造性思维又依赖于学生的创造性品质,所以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理念,以及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具备这些,当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不会轻言放弃,才能够坚持不懈的去学习和探究知识,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学生个性、道德品质,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并适当的给予学生一些帮助和引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2]。
(2)为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研究性学习氛围。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教师的地理教学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从课堂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平等参与者,以及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看法和见解,并且要能够接受学生提出的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勇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大胆质疑和探索。同时,教师还要平等、真诚的关爱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中能够彼此信任、尊重,互相帮助、共享快乐,从而使学生在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研究性学习。
(3)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实验研究体验和成果总结交流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和实际教学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更多适合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地理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课题研究性学习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地理成果的交流和表达形式等。比如,在整理、分析地理资料时,要指导学生掌握几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原则[3]。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理念,能够掌握更多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在每个学习阶段结束后,教师都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反思学习过程,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实践和反思、看清自己、欣赏别人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能够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结语:总之,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地理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高中地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有针对性的研究学习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积累到更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更多能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学习技巧,使学生能够充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伟洪.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14.
篇5
关键词:英语研究性学习;创新精神;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10-01
1.英语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英语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较有着自己的特点。它是师生共同交流并掌握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笔者认为,它有着以下特点:
1.1 英语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对于英语研究性学习来说,它与别的学科相比,最大不同就是它的交际性比较强,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展开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必要的知识教学外,还向学生传播了一些外国的文化背景,并利用这些文化特征开展活动,创设准英语环境。这些外国文化知识,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对语言内涵了解得更全面了。研究性学习正是使学生通过各类探究方法,关注社会生活,运用学科的多元化和综合化将教学成果进行整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实践问题。
1.2 英语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自主性。新〈课标〉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说明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求知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地方,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空间和余地。也为渗透研究性学习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教学成了师生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英语研究性学习还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体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3 英语学习成果的创造性与多样性。英语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其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创造能力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启发学生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又能使教材内容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学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英语研究性学习没有统一规定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等,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一切,都意味着研究性学习会“校校不同,生生有别”,也意味着带来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多样性。
1.4 英语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由于遵循的价值观念不同,教育的目的不同,倡导的教育理念不同,所以人们对教育评价的理解和运用也不同。英语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观、教育理念认为,学习评价应是多元性、社会性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标准、主体的多元性,应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而教师组成的评价指导小组应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也可进行跟踪评价。在评价标准方面,灵活运用标准参照评价,主要评价被评者是否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尽量使用个体内差异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这符合学生成长的实际,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实施英语研究性学习策略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确立创新和实践的教育理论,抛掉狭隘的专业知识观念和“从一而终”的教学观念,全面拓宽和夯实自己的知识层面,构建多元文化知识层面,向一个全能型、教研型教师靠近。实施英语研究性学习策略对于学生来说要改变学习观念,不记背知识, 不自我怀疑。实施英语研究性学习策略对于学校来说应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灵活的教学安排并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参与人员的职责。下面笔者根据俄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个实施策略:
2.1 创设英语学习情境的策略。人的语言来自于现实生活,脱离了生活,就学不会语言,因此要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会学习英语。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应贴近于生活,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学的内容能应用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去。如:book , pencil , rubber 等学习用品是他们平常学习中最常用到的,而像eggplants ,mushroom ,onions ,tomatoes等蔬菜或my family ,doctor ,police ,woman等又都是如实的反映他们的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学生在学过这些英语以后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诱导自主探究的策略 。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在教学时要以自己的态度来激活课堂气氛,用轻松活泼的气氛影响学生的情绪,因为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让他们查找日用品单词,用英语标签粘贴上,salt(盐), fridge(冰箱),trash bin(垃圾桶)等。还可以让学生留心摘抄身边的英语,如: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No smoking(禁止吸烟)等。通过英语教学中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扩展了知识面。同时,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生活,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生活中丰提高。
篇6
关键词:化学教学;合作学习;实施策略;实效性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8-000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合作学习策略概述及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策略(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途径,促进学生学习的新型教学策略。由于它在改革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而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它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的基本理念可概括为以下内容:突出生生互动;突出情感功能目标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营造了利他利己的学习情境;倡导促进人人进步的评价。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合作学习就是教师把教学目标置于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之中,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协作、会话,围绕教学主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每个小组成员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从而完成对教学目标的“意义建构”。
2 合作学习策略教学模式的构建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是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系列问题引导下,在教师主导下的以生生、师生讨论交流为主要推进手段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情境创设; (2)问题研究; (3)合作学习; (4)意义建构,其中还包含了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与学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目标是联系教材,着眼于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营造相对完整、真实的社会情境,提出需要作出判断和决策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小组间成员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自我激活、自我定向作出个人的判断,并与集体中的成员交流和讨论,进行自我适应、调整最佳的解决方案。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自我规划、控制,加深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方面的理解, 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化学的学习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间的活动是既有区别,又相互对应且紧密联系的。从教法方面看,教与学有相应的四个重要环节,即着眼实际、创设情境、观察点拔和综合评价。从学法方面看,学与教也有相对应的四个重要环节,即关心社会、问题研究、合作学习和意义建构。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时常需要构建合理实效的合作学习模式,其基本流程如上图所示。
3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方法
3.1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实施“激活”策略
要使学生始终保持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激情,教师首先要成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设计既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又要考虑教学内容实质,从情感上能激发兴趣,从智力上富有挑战性,从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其次要营造民主、自由、安全的学习气氛,建立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再者,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着重激励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学生。
例如学生在学习《卤素》一章时,对“食盐中是否真的加有碘”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我们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小组,事先让学生讨论需要了解的信息是什么,主要途径是网上主题词检索和查阅学校的图书资料,然后让学生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扩展他们获取的信息。然后组织学生实验,测定食盐中碘的含量,并与卫生标准比较。最后让学生交流他们所测结果及他们所发现的问题并让学生分工写出小论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实验现象,如“喷泉实验”引入氨气、氯化氢的溶解性;也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却不明原因的现象,如我国南方经常下雷雨的地区庄稼长势比较好,产量也比较高,引发氮气性质的学习。
3.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实施教师角色“淡化”策略
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再以教学活动的主宰者面目出现,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拨:为避免学生探索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外、学习受阻之时作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想力和创造力;二是激活:为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不作或迟作评判、讲解,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例如在讲授乙烯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的实验内容时,以前总是由教师“承包”完成,学生不思索,被动听记;现在改为学生合作共同完成的分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提出温度太低或温度太高会造成什么结果?应如何处理?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各自提出不同的见解,然后及时进行激励、评价。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且学生还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3 激发学生的小组协作意识,实施学生“分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小组间进行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同组异质是说小组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各方面的差异、同时要考虑社会背景、家庭经济状态及各自学习品质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异组同质则是为班内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合作学习有互学、互查、互议、互评等方法,又有同桌、小组、全班等合作方式。结成学习小组的成员最好能素质互补、心理相容,这样有利于对外竞争、对内协作。另外,可通过师生讨论规定几条小组合作规则,如:学习合作中不讲无关的话,要求人人参与讨论,认真听他人发言,不随意批评别人意见等。
3.4突破传统的评估手段,实施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因此,对学习评价则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研究课题,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具有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则视为合作协调,评价为优;若相当部分学生处于“旁观”、“旁听”的地位,不主动参与合作或合作不协调者,则评价为待合格;处于这两者之间,则评价为良好或合格。
例如在进行量化各组进行的化学研究性学习效果时,我们注重学习全过程的评价。一方面把评价的名册交给表现特优的学生,让他作为评价组长跟踪记载同学在课内的学习表现;另一方面让合作学习小组长记载本组内同学的学习表现。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评价组长和合作小组长记载的内容有:同学们合作的程度、研究兴趣、材料准备情况、发言交流次数、表演或演示的次数、准确或成功的次数等。
4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几点思考
4.1注意处理好全班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关系
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时,因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花较多的时间安排分组与学习任务选择,难免会造成课内时间的浪费。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做到开放空间与开放时间相辅相成。否则会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尤其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只有那些能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
4.2注意关注学生心理差异和学科间的延伸
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时,对不熟悉也尚未习惯采用合作学习的高中同学来说,因为高中化学介绍内容较多,极少的后进生对有组织竞争的合作学习参与意愿不高,过多竞争性活动,反而加深他们的上课压力,造成心理上的排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合作交流。除此之外,合作学习还要延伸到其他学科上,延伸到课外活动上,延伸到校外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习的全面发展。
4.3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时,因合作学习在人数较多的班级中进行,在课堂上学生进行发言的机会很多,这样容易导致观点不一,如何从整体上对每一成员进行评价,是定量评价还是定性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如何有机结合等,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全面关注所有学生的观点。
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学习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有利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声文.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 高校论坛, 2006.7.
[2]许小慧. 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六环节”教学模式初探[J]. 甘肃教育, 2000.5.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积极性;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分地重视自身在数学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而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学生的视角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而是强调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过程,没有看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弱化了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实践能力,这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新课改的长期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提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这个教学方式的应用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探究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探究性学习主要有几个特点,首先,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完全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并通过亲身实践对探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尝试实现解决。其次,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有效信息,在活动中学习和思考,将自身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最后,探究性学习是富有开放性的,需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在探究的结果中实现思想的自由性,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超越和创新。
一、构建课堂有效情境,提升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在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通过构建问题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以问题情境作为最主要的引导方式,使课堂教学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当然,我们需要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得问题的情境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在进行相关数学知识和问题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如何才能创设一个与生活实际以及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从而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同时,在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时,教师应当体现一定的技巧性,在提问的形式上进行创新,并且提出的问题应当能够体现一定的水平,需要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并且结合新知识进行解答。除此之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要求学生在思路上进行创新,不能让学生停留在传统思路上。当然,教师还应当明白,问题的难度以及带给学生的挑战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内心对于问题的探究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自身实力有一定的自信,他们有解决这个问题的信心,因此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实践活动中去,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细致的思考和分析。因此,可以说,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对于探究性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应当更加注重这一点,通过有效问题的提出提升学生对于探究思考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合作探究等方式,运用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师同时还需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多样化创设,从小学生关注的方面出发,通过童话故事、游戏等形式创设情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重视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现需要教师的引导。只有教师实现有效的引导,探究性教学课堂的内在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实现。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以及思考的能力作为教学课堂的重要目标。针对小学生的阶段特点,教师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阶段是比较弱的,依然存在多动好玩的成长特征,为了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够让学生真正有兴趣对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应当借助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对内容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更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或者是借助小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但是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白自己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有效的协调,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自觉。在课堂中,教师应当更多地注重于问题思路的引导以及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探究性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而学生应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探究能力,主动地进行探究性活动的开展。
三、重视在探究过程中多元化探究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探究性学习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课堂内容的引入、探究内容的确立、小组的合作探究、探究合作结果的报告和交流以及结束后的总结反思。但是在探究性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只是关注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但是往往会将最后的反思总结忽略掉。其实,探究性学习结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反思总结,实际上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和总结,学生才能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实质性的探究成果。除此之外,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能够通过学生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最主要的就是多元化探究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为了能够更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探究状况,教师应当创设更具创造力、发展性以及实用性的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能够尽量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探究合作表现。这个多元化探究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评,将学生的意见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将自身的评价作为辅助的内容。由于学生之间的评价和认知往往会在实践中形成,它们会比教师的评价更为真实和可观。同时,学生互评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反思和客观面对事实的能力。但是,这一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学生知识性的缺失,评价有时难免会出现偏颇的问题,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以及存在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评价内容更客观全面。除此之外,教师应当注重客观评价形式在探究性学习评价中的有效性,由于研究性活动具有实践性的流动特点,教师不能单纯地从知识性的理论方面进行评价,而是要借助动态评价的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更为准确真实的评价。所谓的动态性评价实际上指的是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阶段进步进行客观的记录,将这些多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的评估,然后给学生的表现给出一个客观性的评价。只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平时的课堂探究性活动中。
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有效情境的有效构建、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有效发挥以及在探究过程中多元化探究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探究性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更好地融入课堂中。只有将探究性教学模式与教学进行充分地融合,学生的主体探究自觉意识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掘,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太过枯燥
数学学科与其他的学科不一样,学习数学就意味着每天都要跟数字打交道,时间长了就会感觉数学是那样枯燥乏味。再加上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以至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逐渐消失。在数学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总是坚持原有的教学方法,觉得并不需要再有所创新,只要将知识传输给学生就可以了。可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同时,现在处于一个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只是为了提高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而讲授内容,把教材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讲给学生。但是,单一的课本内容根本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大大降低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落后的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对于教学改革也越来越重视,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以及家长仍旧无法改变拿学生的成绩来评判学生优秀与否的思维。也正是因为这种陈旧的思想,使教师一味地采取灌输模式教学,而学生只能一味地奋笔疾书地记笔记,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相反,小组探究合作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却是少之又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严重缺乏。再加上教师对新课程内容还不够了解,只基本明白其表面内容而没有明白其内在本质,这样是不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2]。
二、如何实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整体观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需要营造一种互相探讨、积极研究各个问题的学习氛围。尤其是小学数学研究性课堂中,除了完成任务之外,还要为以后的研究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使学生的研究过程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做好一个引导者、参与者,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培养其创造性能力。任何一个事物,一直将它放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它都不会有长远的发展反而会后退,对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也是一样的。在研究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够保证教学顺利完成。
(二)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始终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的,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陈旧观念,这样才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要能够充分了解研究性教学的意义,并且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放松地积极地学习。另外,教师还要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研究性策略,从而更好地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篇9
一、用爱心感染学生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教学不仅是信息转化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数学教师感情投资尤为重要。我从不在学生面前询问调查他们在初中时的学习成绩,我认为这是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爱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要真情地对待学生、关心学生,公平地尊重每一名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课任老师,都应当主动地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去关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洒向每一名学生。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应该以自己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去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可以得到发展。
三、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书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传授,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激发青少年好好学习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应贯彻“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不应以完美无缺的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功的唯一标准,而应对学生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某一个数据、一个符号的正确性都加以肯定的分析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尤其对差生更要“错中找对”“单项表扬”,为他们创造一些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能重新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教学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情感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而且事实上,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
五、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表现为单维性,即从抽象的数学文字到抽象的数学公式,显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而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的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再现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长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学习立体几何时,我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了各种立体图案,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们的目光,激发了他们学习这一内容的兴趣。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基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奇心,通过相关问题的引导以及科学探索的方法获取并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学习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形成探索性思维,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不断丰富和深化的目的。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尊重事实科学态度对物理学习、物理课程价值体现的学习目的和重要内容。[1]探究性学习方法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借鉴以及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和探索能力的开发和挖掘,对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整合的、结构化、灵活的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国内外诸多研究证明,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和有效方法,有助于创新性、探索型人才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探究性学习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策略需要以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为引导来逐步展开。一般来讲,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是探究性学习策略成功的重要一环。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设计课堂问题。第一,寻找存在于自然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物理问题入手,培养问为什么以及从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调查自然界、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并描述他们的形态、颜色、弹性、用途等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问学生冰、水蒸气、水都是什么物质以及怎么转变等问题调动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第二,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知是一个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重新平衡的过程,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通过一定的问题使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无法解释一种物理现象,从而使学生心理从平衡到不平衡,然后再通过课程讲解、探究性活动开展使学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2]例如,在滑轮组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一定一动”滑轮组和“二定二动”滑轮组的提升效果来制造悬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到“一定一动”比“二定而动”更省距离的结论。教师不必立即纠正学生的结论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实验对两组滑轮做工情况、机械效率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和研究,从而学生的结论,得出“同一机械来提升不同重物时,其机械效率不同;提升的重物越重,其机械效率越高”的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研究性思维。
二、诱发学生的探究灵感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师生互动已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紧张活泼的教学氛围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应用教学环境和氛围对课堂效果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构建一个鼓励创新和探索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探究性教学情景的营造贯穿教学过程,即使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现象与自己当前知识水平存在的冲突,并通过问题的提出、假设和猜想来解释这一物理现象,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假设和猜想进行实验证明,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和积累相关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别有心裁的想法、与众不同甚至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应该基于表扬和鼓励,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诱发学生探究灵感。[3]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巩固和发展原有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重要方面。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寓学于乐,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探索的魅力,从而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一般来讲,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方法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或者物理实验验证提出的假设和猜想、总结与评估、互动交流等几个环节。在验证环节包括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三个具体步骤。如此,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直接参与活动得到激发,相关的课程内容也会在提出、分析问题、解决、总结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得到很好地掌握。[4]
四、开发学生探究潜能
探究性学习与被动性、接受性学习相对,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围绕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和总结而开展系统性学习方法,以“灵活”和“动手”为主要特点。学生需要在求知欲、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动脑思考、总结。要开发学生探索潜能,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在带动学生做好课本规定的基本探究性实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性和探索思维,根据课堂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生活或者实验器材等丰富素材,做出具有新意、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潜能和学习兴趣的课程设计,并引导学生自觉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自己提出问题并动手验证,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总之,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形态,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究性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因为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得到整体提升。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掌握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江立海.新课程下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6).
[2]胡林香.浅论初中物理课中的探究性学习实践[J].科技信息.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