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基础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6: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行歌曲基础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流行音乐 音乐教材 表演人才
流行音乐教育至今已有十多年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音乐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遵循时代需要培养音乐人才,是流行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向。流行音乐有别于传统音乐,这种“特殊性”需要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特殊的,需要更新理念。所以流行音乐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尊重教育的逻辑、教育的体系标准,寻求和开展学科建设,又要使教育符合流行音乐实践的俗约概念,尊重流行音乐的文化旨趣和发展规律。因此,对流行音乐教育中最为普及的流行音乐演唱,教学如何发展学生个性风格,培养学生演唱、表演创作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创新的研究尤为重要。积极主动地进入当代音乐生活即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培养适应时展、文化、志趣的流行音乐演唱、表演与创作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启迪学生的智慧最终完善人格的塑造,是我们高校流行音乐教育体系的灵魂。
一、流行音乐教学的目的
自古以来,类似今天意义上的流行歌曲文化艺术,历代都是最为活跃、变数最大的文化艺术形式。其历来的从业人员也是一支不可以忽视的音乐生力军。无论是在过去的历史中,还是今天的现实中,流行歌曲都具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和需求市场。今天,我们更加感到这种音乐形式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她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激情,丰富了社会的文化、文娱生活。许多流行歌曲、通俗音乐作品已经家喻户晓,广为传唱。但是,一直以来,我们缺少对于流行歌曲演唱歌手是怎么诞生的了解,缺少对于流行歌曲艺术特性等诸多方面的认识,对于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也比较陌生。而旨在培养音乐表演人才、音乐教师的高等艺术院校,对于这样一种发展势头强劲,艺术魅力深刻的音乐艺术形式,则不应该不加以关注。我国的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了解、研究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规律和艺术价值以及属于它自己的美学范畴。高校不仅应该系统的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而且还应该能够引领这门艺术形式的发展潮流。我们要逐渐建立起流行音乐的专业教学实践体系和理论研究机制。
二、流行音乐教育培养的目标
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的培养目标,当然首先应该是为社会输送流行歌曲演唱的歌手,缔造人们喜爱的流行歌曲演唱歌手。这样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文化、艺术团体以及其他演出团体培养实际的表演人才。为了这样教学目的的达成,也许最为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技术训练,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但是,把流行歌曲作为音乐艺术院校一个独立的专业,培养的学生自然应该具备系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具备相应的基础文化知识。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学习到系统的、成体系的音乐文化知识、演唱技能和其他修养、文化课程。一直以来,也许由于演唱艺术的专业性太强,传统的声乐等技术教学,过分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长期存在着重视声音、技术而轻视文化、音乐理论水平修为的痼疾。如果在通俗流行歌手的专业教育初始阶段就不抓紧文化知识体系的建设,可能今后在“重技轻文”方面的倾向会更为严重。
因此,我们有必要强调技术训练之外,音乐理论知识和文化修为的重要性。甚至,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发声方法、声乐技巧和讲解流行音乐的文化内涵及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情感表现之外,还应该关心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文化、如何追求高品位的人生境界等等问题。我以为,歌唱艺术的教育不仅是一种艺术教育,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的教育,通俗流行歌曲演唱的专业教育不仅有着较强的技术、艺术的专业性,也有较强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歌曲演唱的声音技巧与文化内涵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门新兴的教育事业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也能够为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的再一个培养目标,那就是为高校培养这方面的教学人才做铺垫工作以及为通俗流行歌曲理论方面研究人才的培养打基础。甚至,后叙的两个目标也应该纳入其教学体系之中。
三、流行音乐教材的选用
专业教育必须要具备相对统一的教材和参考书目,流行歌曲演唱专业也不例外。教育必须规范,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查。任何规范、系统、体系的教育机制,必须具备统一的教材,并根据不同的修学年限和不同的阶段层次使用不同的教材。
篇2
一、课程开设方式
藏族艺术班声乐课程的开设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课。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学生座谈了解到:这个艺术班的生源来自于内地中学,小学阶段是在度过。小学阶段、中学阶段所接受到的声乐教育仅仅是唱歌课,教师有时放光盘让学生自己跟光盘学唱,有时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歌曲部分是全国中学材中的,少数是流行歌曲,还有部分是内地流行歌曲。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均未接受过正规声乐训练。所以声乐教学应从零开始。 应该说,这些学生不仅对声乐一无所知,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选择了艺术道路,所以谈不上具备音乐基础。针对这样的情况,声乐课首先开设了两年必修,剩下的三年采取主修、辅修并进。目的在于通过两年的必修课程让学生基本了解声乐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基本的声乐理论等等。在后三年的专业训练中提高演唱技能和表现作品的能力。
二、必修课分为四个模块进行教学
为了让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藏族学生充分了解声乐课,我们把教学内容分成四个模块――声乐理论、发声练习、作品训练、声乐教育家教学和歌唱家演唱观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声乐理论
通过声乐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声乐理论,如共鸣腔体、呼吸管道、呼吸原理、高位置、深气息等等。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声乐观念。
(二)发声练习
由于藏族学生从小受到的艺术熏陶是藏族特色的,是典型的民族调式,这与我国长期以来采用西方的音乐教育模式不同,内地音乐教育主要是十二平均律体系,而藏族学生是中国民族调式的感觉。所以,声乐教师在给学生选择发声练习曲时,首先需采用藏族简单旋律进行,或者采用藏语音中的声母进行发声练习,其次才是采用给内地声乐学生训练时的练习曲,否则只能事倍功半。通过发声练习可让学生初步体验声乐技术。
(三)作品训练
科学的发声方法最终是为表现作品内容服务的,所以,在必修阶段选择简单的声乐作品进行技术和作品表现的训练。在作品选择上,也存在和发声练习类似的问题。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藏族学生演唱本民族的作品得心应手,流行歌曲更是喜欢而拿手,但演唱教材上的作品和其他民族的作品就好像跑调一样,很难唱准,教学效果不好。这都是因为少数民族学生生存的地域、文化背景等都与内地有所不同。所以,教师最好从藏族歌曲切入,逐步扩展到教材上的创作歌曲等其他类型的作品,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流行唱法和流行歌曲一般来说音乐教育专业是不开设的,但这个班的情况是:学生最喜欢流行歌曲(不论是藏族的还是汉族的)。而且大部分学生只会唱流行歌曲,因此教师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作品选择,大胆选用好的流行歌曲进声乐课堂。如:歌颂建造青藏铁路英雄们的《天路》;优秀的藏族流行歌曲《在那东山顶上》、《妈妈的酥油灯》等等。这些作品既能很好地进行思想教育,又能在声乐观念上引导学生。这几首作品均为流行歌手演唱并流传开来的,但并不是只能用流行方法演唱。大家都知道《天路》被流行歌手韩红唱红了大江南北,但最早《天路》是由藏族民族歌手巴桑演唱的,网络上就有她的民族演唱版本,而且在第十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藏族歌手泽旺多吉又一次采用民族唱法演绎,并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都充分说明并告诉了学生:一首作品的演唱,只要作品的风格允许,就即可以用流行方法演绎,也可以用民族唱法或美声唱法演绎。而树立这样的声乐观念对学习声乐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通过藏族民族歌曲、流行歌曲、内地流行歌曲的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接受并学习其他类型的作品和演唱方式,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作品选择上,这个班的学生还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未曾接受过多少音乐教育,学生大多只愿意唱流行歌曲,包括内地和的流行歌曲,其他类型几乎不愿意接触,包括藏族传统的山歌、牧歌、酒歌等歌曲。通过两年的教学观察。我们发现学生在课下能唱出颇具民族特色的藏族山歌、牧歌,但死活不肯当众演唱,推说不会,但后来了解到是学生羞于演唱藏族的传统歌曲,认为那是老土,不时髦。这种不愿意演唱本民族音乐的观念是声乐教师必须着力解决的。我国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一位美国学者贝内特・雷默曾经提到:“西方音乐在流行的层面和在古典的层面上都日益占支配地位,以至中国的传统音乐面临着不受重视乃至灭亡的危险。”中央音乐学院西洋声乐专业吴霜毕业后到美国求学,在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她的美国声乐教授、黑人歌唱家卡・威廉斯对她说:“一个歌手唱的最好的歌应该是他自己的歌,对你来说,你自己的歌是中国歌。”对于藏族学生来说,首先应唱好藏族歌,然后才是其他各种类型、各个民族的歌曲。通过长时间的综合教育,学生们基本转变了观念,变得乐于演唱家乡的歌,作为老师,我们能感受到学生对于传承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责任感。
综上,在作品选择上,从藏族流行歌曲和内地流行歌曲人手,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藏族民歌和创作的艺术歌曲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四)观摩声乐教育家教学和歌唱家演唱
这个模块的教学主要是开阔学生的声乐视野。观摩声乐教育家的教学讲座和歌唱家的现场版演唱,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比如,学生平时听到的大多是录音棚制作出来的光盘,是加工处理过的人声,真正的现场声音效果没有那么宏大。通过现场演唱版光盘等资料的欣赏,学生能够很好地感受到现场演唱的真实效果,而不再不考虑自身声音条件地追求宏大的声音效果。
观摩各种类型的声乐形式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道唱歌更多的是表达人物情感,而不是唱声音;通过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欣赏,学生发现了原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
三、后三年采用声乐主修和辅修的方式。教学方式上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内地高招音乐班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发声练习、作品训练。但藏族学生不能采用这样统一的模式。在声乐教学中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学生前两年已经接受了声乐基本教育,嗓音相对刚入学时也有了一些进步,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一样。有些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嗓音初步被开发了一些,能够放开声音唱歌了;有些还不能大声完整歌唱;有些学生比较适合唱流行歌曲;有些学生更适合唱藏族民歌;有些则更适合传统的声乐学习模式等。所以教师必须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们把学生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声音尚未很好地开发出来,还不能放出声音歌唱者
这样的学生首先要继续通过他喜欢演唱的歌曲,适当加 入一些技术,慢慢调整出他自身的声音,培养歌唱的自信心,逐步使声乐学习深入。
(二)声音条件不具有藏族特色,但音乐素养较高,理解力也较强
经过前两年的声乐学习,有一些藏族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十二平均律的音乐作品能较好地表现出来,本身声音条件又不具有藏族特色,学院派声乐教学模式也能较好接受。针对这样的学生,可以采用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直接解决演唱的基本方法。练声曲可以采用学院派通常使用的母音练习曲目,由简单到复杂;作品可以直接选用音域不宽、不具典型风格的创作歌曲。待方法巩固后,再演唱风格性强的作品。
(三)只喜欢演唱流行歌曲者
允许学生继续唱流行歌曲,但从主要技术如气息的运用方面进行调整,提高其演唱质量,使学生感受到技术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从观念上进行引导。如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手韩红,她的声乐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声乐教育家邹文琴。韩红曾说过,老师都是那样教气息的运用、歌唱方法等,作为流行歌手,就要自己把方法很好地应用到流行歌曲的演唱中。通过持续训练,等到学生技术能力有所增强,随着观念逐步改善,便可以扩展作品类型,逐步加入具有各民族特色的作品。
(四)嗓音条件具备藏族特色,适合演唱藏族歌曲的
篇3
流行歌曲在音乐教育的用途
音乐是一种艺术,蕴含丰厚的文化在内,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工业文化的进步,人们对音乐的要求也不断变化着。以前人们偏爱西洋音乐的高雅脱俗,但那已是十九世纪,离我们太远;民歌是音乐文化的积淀,虽然经典,现实生活中却也逐渐消失。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各方面的压力巨大,高中生对那些高雅的、艺术性强的音乐认识不够,难以理解。而流行音乐歌词浅显易懂,贴近生活,便于掌握,有些流行歌曲就是现实生活的原形,如《一封家书》,在歌词上的创作方法采用的是书信体,容易被大众接受。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鉴赏能力除歌词外,流行歌曲的旋律节奏、人声、音箱等因素共同产生的感性效果,有利于挖掘人的表现能力,是另一种音乐美学。沉溺在流行音乐中,人们的身体是活跃的,精神呈”本我“状态,身心都能得到极度放松。而在欣赏音乐时,由于全身心地投入,能净化心灵,缓解紧张和劳累,心跳和节奏融为一体,不仅缓和了情绪,还能扩大学习音乐的空间,有利于提升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这种表现力和创造了都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学价值。例如《朋友》这首歌,不仅易学易唱,还能让学生们从中领会到友谊的可贵,加深他们之间的团结。而陶喆的《Susan说》借用了传统戏剧《苏三起解》中一小段,可以经此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增加他们的素养。
接触多元音乐,拓宽文化视野在21世纪这个多元化时代,音乐教育也应该更新换代,建立多元音乐的理念。学校音乐教育已有部分把流行音乐引入到课堂上,提高了高中生的对音乐的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而音乐教育者应对流行歌曲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作总结,对每一种音乐形式的产生及其文化背景都进行论述,这样学生才能更全面地了解音乐的价值和期间的差异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通国文化学习去接触全世界的音乐。流行歌曲在放松身心的作用下,还要承担一些责任,让高中生在认识了解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表别能力、创新能力和鉴赏层次。
篇4
广西合浦县西场镇第一初级中学 536100
【摘要】恰当地利用流行歌曲中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既可以补充教材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使流行歌曲为音乐教学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流行歌曲 课堂 音乐审美情趣
当今的流行音乐已经和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一起共同形成了音乐教育领域中的三大板块。流行音乐冲击着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不能忽视一种现象:在音乐课中,学生对教材的内容不感兴趣,他们在课余时间哼唱的都是一些流行歌曲,在校园文艺汇演中演唱流行歌曲的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针对广大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的行为,正面引导要比回避不谈或强行制止效果好得多。摆准流行歌曲在普通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让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是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将流行歌曲引进中学音乐课堂呢?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1.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择"优"进课堂,以补充教材的不足
【案例】在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我利用大家熟悉的歌曲《青藏高原》引课。当教室里传出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时,学生非常激动,他们跟着哼唱,思绪随着歌声立刻被带到那遥远的青藏高原,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新课《走进西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后面的新歌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在第二课时《天籁之音》的教学中,在欣赏藏族民歌《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之后,有位学生提出:"老师,上了这两节音乐课之后,我仿佛觉得自己都成为藏族同胞了,能不能让我们也来唱一唱韩红的《家乡》?"我欣然答应。学生们仅仅听了两次,就能完整地演唱歌曲《家乡》,轻松自然的声音和投入的神情令我非常感动。
以上案例体现了流行歌曲进课堂的一种形式,即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将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引进课堂让学生学唱或欣赏,既可以补充教材内容的缺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2.变"堵"为"疏",适时引导,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流行歌曲已进入大众生活的每个角落,它以不可抗拒的原因冲击学校的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既然无法阻止这种冲击,倒不如转变观念,变"堵"为"疏",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鉴别、分析,加深对流行歌曲的认识程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案例】《国际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庄严、雄伟,我安排了两课时教学。当教了一课时后,发现有一位学生课间戴着耳机在听唐朝乐队以摇滚乐形式演唱的《国际歌》。于是我就向这位学生借了磁带。在第二课时教学中,当学生基本能掌握歌曲风格及情绪并完整地演唱歌曲时,录音机传出了唐朝乐队演唱的《国际歌》。学生才听几句就皱起眉头,有几位还笑出声来,他们表示不解:庄严、雄壮的《国际歌》怎能以这种方式演唱?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表现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摇滚音乐型的演唱方法,强调制造出一种情感及音乐氛围,用夸张的表演给观众以强烈的刺激,具有煽动性与动感。然而这种风格的演唱方法,由于形体动感过强,呼吸不易控制,声带受到强烈气流的冲击不能自然闭合,往往发出喊叫或嘶裂的沙哑声。因此,这种演唱方法不适合演唱庄严、雄壮的《国际歌》。他们意识到,要正确地表现歌曲,必须先对歌曲的风格、情绪及演唱方法有正确的理解。通过这种教学,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音乐审美经验中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能力,培养广泛的音乐审美情趣。
3.巧用"契合点",拉近学生与严肃音乐的距离
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教师往往以自己对音乐的感知、以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思考学生喜欢听什么、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实现教学目标。经过几次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可以通过流行歌曲来寻找当代与传统的契合点,拉近学生与严肃音乐的距离。
篇5
【关键词】流行音乐 更新观念 选择性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13-01
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流行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流行音乐具有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等优势。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没有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认为,合理地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客观来讲,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格调不太适合中学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目的正是在于加强对流行音乐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们仔细分析流行歌曲,引导他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具体而言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音乐教育需要教师更新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越来越高,中学生也不例外,越新鲜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越有吸引力,尤其是流行音乐,刚出名的歌星,是同学之间交流最多的,也是他们最喜欢的话题。相反这些流行的元素对我们教师来说,如果不热爱的话,学生们唱的歌曲我们不是说不上名字,就是没接触过。所以在学生眼里,我们的教学是落后的,老掉牙的,自认为很好听的老歌曲对他们的感觉是“真没劲”。在加上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一台琴,一张嘴的单调枯燥已经达不到学生对音乐的渴望。因此,音乐教师必须首先要改变观念,才能与时俱进。其次还要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我们,才会喜欢上我们的音乐课。
二、运用流行音乐来丰富课堂教学
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教材上面的音乐,而是特别钟爱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可见传统音乐教材还是很少涉及到通俗音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对音乐的感受。学生表现出的是枯燥乏味,没有兴趣,所以我认为把流行音乐引进来,不仅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会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增添新的活力,以它的特色丰富音乐课堂,特别是在一些文艺节目演出时,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适当的引出与之相关的通俗音乐供大家学习、鉴赏。这样的教学形式应该比单纯的学习传统音乐效果要好。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新生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尤其是盲目的追星,对流行歌曲的痴狂程度,有时到了忘乎所以的尺度,如不正确引导,将会误入歧途。因此,对待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聆听欣赏,一起学唱,一起探讨。这样师生之间就会有许多可以交流的话题,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老师之间的距离。 在这个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特点优劣,就不那么直接和单调,学生也乐于接受老师的授课。所以说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和歌曲,就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的去欣赏、去学唱流行音乐和通俗歌曲,要比回避或强行制止的效果好得多。
四、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可行性
篇6
流行文化是伴随现代社会的产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具有流行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它包括音乐、体育、影视动漫、互联网、即时通讯、服饰、时尚等诸多元素。流行文化以其光鲜亮丽的外装,轻松诙谐的内容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学生。面对今天这样的社会大环境,语文教学理应担负起引导青少年对流行文化进行甄别、选择的责任。同时,选择学生喜闻乐见、有教育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流行文化元素,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不仅能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甄别流行文化,还可以从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上着眼,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而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近年来,围绕我校江苏省课改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很多尝试,本文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初浅的体会。
一、在流行歌曲中品读诗歌、散文
按照《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要求》,语文教学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文课程理念,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获得必要的语文素养;同时要增进课程内容与生活及未来职业的联系,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及不同职业类别对语文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发利用多方面的课程资源,构建灵活、开放而又有活力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体系。“流行歌曲可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一方面,时代特征、当代中学生的特点以及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对流行歌曲有迫切需要。另一方面,生活教育理论、多元化教育理论以及隐性课程理论为流行歌曲走入语文课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流行歌曲包含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流行歌曲这个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学模式的革新,可以变单一、封闭的课堂接受式教学模式为互动的开放的学生自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本就和当时的流行歌曲密不可分,《诗经》与汉乐府本身就是民歌,既然是歌曲,他们就带有一定的旋律,宋词元曲更是配乐而和,这些都印证了诗歌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而当代的许多流行歌曲也在努力寻找古代诗歌的旋律。如大家熟悉的《明月几时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无言独上西楼》这几首歌,歌词本就是古代诗词,许多歌曲到了歌星的口中,就可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想。在教学这一类作品时,恰当地运用这些歌曲可以使教学更加轻松有趣,也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还有一些诗词,和流行歌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内容方面。在教学时把歌曲带到课堂上,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蒹葭》时,配上歌曲《在水一方》,如梦如幻的歌曲背景很容易让学生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
一线的语文老师都知道,如今的职校学生,要他们背诵几首诗歌很难,可要他们说出流行歌手的名字,多半会如数家珍,对于流行歌曲,会顺口哼上几句。流行歌曲对学生的影响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让流行歌曲走进课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语文教学的良策。学生重“歌”轻“诗”,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流行歌曲的情感“或晴或雨”,符合他们的审美倾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诗地处高处、远在古代,让他们有可望不可及的距离感。那么,把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效果很好。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特别喜欢周杰伦的歌曲,稍加分析可以知道,周杰伦的许多歌曲和古典诗词、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如《台》、《青花瓷》、《本草纲目》、《千里之外》等,这些可以直接作为欣赏的材料。当代流行歌曲,有许多首歌跟经典诗文相关。在教学散文《荷塘月色》时,甚至有的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哼起了歌曲《荷塘月色》,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习《长江三峡》时,聆听歌曲《长江之歌》也为课堂增色许多。有些流行歌曲以优美的意境,积极励志的主题吸引着学生,如《蜗牛》、《少年中国说》等,它们可以作为语文欣赏和思想教育的素材。
教学实践证明:在诗歌、散文的教学中,适时地引入流行歌曲,既可让学生与流行文化亲密接触,又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课文的魅力,增加语文的修养。
二、影视文化拓展了原创作品
影视作品形象化,画面感强,跟年轻人的心理特点相适应,受到大部分学生的热爱、追捧。影视文化的审美符合语文教育的需要。当今的语文教育已极大地受到影视文化的影响,影视文学不仅向学生传播自然界的各种美,也在传播着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美,表现了社会生活,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而社会生活正是语文教育的本源。影视文化的语言通俗活泼,更符合职校学生的审美,降低了他们的理解难度。
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也为语文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可能。他们从小就在影视文化中成长,特别是许多优秀的动画片,如《猫和老鼠》、《西游记》、《米老鼠与唐老鸭》等。而一些优秀的影视剧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也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宽广、更生动、更活泼。从一定角度来说,影视文化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拓展了原创作品。我们都知道,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无疑和影视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早就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走向艺术舞台,选入职高教材的《祝福》、《雷雨》、《茶馆》等也早就被搬上了银幕。在讲授这些文章之前,先让学生看影视作品,然后再和课文比较,使学生先有了感性认识,再有理性的分析,不仅理解了形象,还能使形象更加丰满。通过电影电视作品同原著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作品的精妙内涵,体会原作语言的优美之处,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能力。实践证明,影视作品同语文教学的结合操作性强,也是最容易让全体学生接受的方式。但课堂教学时间安排有限,如何去筛选作品,巧妙地跟教学结合,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三、广告,丰富了说明介绍
广告,和语文教学的距离看起来很远,但越来越丰富的广告语言使学生们对许多广告词耳熟能详,津津乐道,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一现代传媒形式。也许有人会说,广告也是影视文化的一部分啊,确实如此。熟悉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说明文、应用文的教学较为枯燥。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致大家也都一清二楚,无需缀述。而广告用语却形象生动、高度凝练、简洁明了,许多用语甚至已成为日常用语甚至口头禅,如“我的地盘我作主”、“一切皆有可能”、“把精彩留给自己”等广告词。如果说明文能像广告那样让人耳目一新,课堂效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我们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说法,说明文的教学就像是苦口的良药,是良药,但苦口,而广告就如同胶囊、包有甜皮的药丸一样,给人甜美的感觉,更易让人接受。因此,进行说明文教学时,尝试着用相关的广告词导入,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入学习,使枯燥的课堂饶有趣味。如在讲授《景泰蓝的制作》时,笔者用“七彩云南翡翠”的广告词导入,再转到“景泰蓝”上来,学生一下子被吸引进入课堂。为了让学生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让他们编写广告词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许多。再比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让他们尝试做导演,设计拍广告,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践活动的一些思考
将流行文化元素引入职校语文阅读教学,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创新,也是一种探索。流行文化元素的范围很广泛,除了本文列举的几种元素外,还有很多,如服饰文化、体育文化、住宅文化、交通文化等。文化的范畴本就“无孔不入”,让这些文化小范围地走进语文课堂还可以,可要是系统地进入就需要多几分思考了。笔者曾在“流行时文美文阅读”方面做过调查,学生眼中的时文美文和语文课堂中的许多要求相去甚远,他们的审美观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众多流行文化元素充分地为语文教学所用,还需要语文教师多用些心思。流行文化可以丰富语文课堂,而站在另一角度看,由于流行文化对诗文的明晰化的阐释,使学生的审美趋于同一,从而大大缩小了学生的审美空间。文学欣赏中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将成为过去。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千人一面的僵化局面,与大力提倡个性化,提倡创新思维的时代精神相悖。本文提出这些问题,旨在抛砖引玉并引起同行专家们的关注,共同促进阅读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洁静:流行歌曲,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EB/OL].网络资源.
[2]参见浅析影视文化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渗透[EB/OL].百度文库.
篇7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流行歌曲;作用研究
当前,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很多孩子都喜欢音乐,但是他们不喜欢音乐课。导致这样的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对于课本上的音乐曲目不喜欢,他们喜欢的更多是流行音乐。所以,想要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在有效整合音乐课本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更多流行音乐元素,既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又满足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渴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从而更好地接受音乐的熏陶。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旦其有了兴趣,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实践,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是讲解书本上知识,那么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难以体现出自身优势,自信心也会受到一定打击。通过结合流行音乐,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学生会更加愿意学习音乐知识。有的时候涉及学生喜欢的音乐,学生可以演唱出来,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自身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从而有效保证音乐教学有效性。例如,有许多学生都喜欢快乐男声,尤其是张杰,所以对于他的一些歌曲会更加感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在课上就可以选取他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比如,《我的太阳》,这就是一首很好的励志曲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中励志精神,按照歌词做事情。教师还可以让一些会唱这首歌的学生进行演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唱歌优势,有效增强其自信心。
二、提高思想境界,净化心灵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从心里发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打到心灵深处。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流行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爱的力量,使音乐课效果能够更加显著。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韩红的一首《天亮了》让许多人的心灵受到震撼,包括许多小学生。所以,教师在日常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欣赏这样的歌曲,通过介绍歌曲的背景,同时可以有效结合一些地震画面,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感受大爱无边的道理。在当前流行音乐曲目中,许多音乐都具有这样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挖掘,选择合适的曲目让学生进行欣赏,使其心灵得到净化,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会有所提升。
三、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非常重要。只有很好地感受和鉴赏音乐,才能够打好学习音乐的基础,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的帮助作用。所以,在使用中外经典作品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流行音乐作品。例如,《我相信》、《明天会更好》、《风雨无阻》等,通过对这些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拓宽学生的学习音乐的视野,让学生在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中更好地感受两种音乐形式的内涵,更好地接受音乐熏陶。
四、合理使用流行音乐,提高教学效率
让流行音乐进入小学音乐课堂,不是要放弃原有教材中的内容和迁就学生,把音乐课堂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教师在选用流行音乐的时候,应该注重曲目的选择,既能够很好地配合教材,又能够让学生受到很好的熏陶。这就需要教师很好地把握课堂的教学大方向,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了规定曲目的教学,更有效选用了一些流行音乐,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只有合理利用流行音乐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五、结语
流行音乐作为当今社会多元文化中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审美功能非常重要。如果小学音乐教育还是一直强调高雅和古典音乐,就会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培养。所以,教师不仅不应该排斥流行音乐,甚至应该在有效结合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流行音乐中的励志素材,使其能够有效弥补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尽量弥补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脱节的问题,使学生自身的文化内涵得到有效丰富,提高学生自身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221.
[2]梅丽.浅析流行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2:88-89.
[3]胡娟.探讨流行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6,05:159+188.
篇8
在教育观念越来越开放的今天,“流行音乐进课堂”已是一个普遍现象,更多人提倡开放式的“课堂”,并身体力行,提出了自己观点和建议。
首先,流行音乐的巨大影响力。其数量繁多,风格类型多样,借中外传媒商业化的宣传之力广泛传播,呈现出铺天盖地的态势。在大众心目中,流行音乐占据了绝大部分的音乐空间,人们不自觉地接受了“流行音乐(特别是流行歌曲)已成为主流音乐”这一夸大的事实之后,其影响之大,令人无法摆脱。
其次,在流行音乐中亦有不少精美作品。布鲁斯、迪斯科等经过时间的考验和艺术的沉淀之后,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确立了一定的地位。作为时代的产物,其必定吸收了当代(或者是以前的)优秀的音乐艺术营养,有着特定的艺术价值取向,有广泛流行的基础,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广和普及主流音乐的作用。有相当一部分流行音乐吸收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或西方古典音乐的因素,被广泛传唱,吸引了爱好者深入了解素材音乐的原始面貌。例如:高枫的《大中国》采取了北方秧歌音调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素材,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同,流行开来,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七八岁的儿童,都能唱上几句。
最后,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相对匮乏。适合学生演唱,一是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二是要有时代气息。但在现在商业社会下,能创作好作品的艺术者几乎都去创作流行音乐了,缺少创作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的词作者和作曲家。现行教育体制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观念、教材的内容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这是许多音乐教师的感受。
二、将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结合
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怎样将流行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工作的经验,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1.了解流行音乐的起源
当今世界音乐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严肃音乐,即人们所说的正统的古典派、学院派的艺术音乐(如交响乐,室内乐)。另一类属于轻音乐,即人们所说的非正统的群众性通俗音乐和现代派音乐。流行音乐属于群众性通俗音乐的一类。流行音乐包括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和流行歌曲等,它们都属于轻音乐范畴。近年来,中国音乐舞台出现了一派空前繁荣景象,大量轻松活泼的流行歌曲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听众,歌伴舞的演唱形式使人们兴趣盎然,耳目一新。“节奏布鲁斯”、“说唱”、“摇滚”和“电子音乐”等有代表性、易懂性、时尚性的音乐形式,更令青少年心驰神往。
中学生作为一个精力充沛的群体,具有好奇心、模仿力、易接受新鲜事物,可塑性强等特点。引导学生真正认识流行音乐,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设计了《走进“流行”花园》的单元课题,通过几节课与学生的共同学习,让学生了解了“节奏布鲁斯”、“说唱”、“摇滚”和“电子音乐”等几种流行音乐的形式,能从简单地听流行音乐、哼唱流行歌曲到简单分析其发展进程,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流行音乐。实践证明,《走进“流行”花园》单元课题,不仅满足了学生对流行音乐认知上的空缺,引导学生真正认识优秀的流行音乐,关心好的流行音乐作品,更为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注入了新鲜血液,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课堂更加富有现代气息。
2.将流行音乐有机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中
(1)筛选优秀流行音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由于流行音乐还不成熟,音乐创作水平不高,商业味浓,娱乐性强,流行音乐大都是诉说成人情爱的歌曲,有的流行音乐只是烘托一种气氛,本身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都适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以适应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如韵味十足的《台》,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东风破》,这两首歌曲虽是流行歌曲,但配器很有特色,在乐曲中大胆使用民族乐器,如古筝、琵琶等。教师可以将这样的歌曲放入民族乐曲的欣赏课中,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增加对民族乐器的认识。再比如在欣赏戏剧唱腔的曲调时,可以选择王力宏的《在梅边》;在欣赏云南风味的乐曲时,可以播放郑均演唱的《灰姑娘》,这首歌曲的前奏非常富有云南特色,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云南歌曲旋律的感知。
(2)流行音乐要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歌曲的难度要适度,教师应选择音域不宽,难度不大,较容易演唱的歌曲。如选择《西部放歌》,学生就可能既唱坏嗓子,又破坏歌曲的情绪。对那些复杂、不易演唱的好歌,可以让学生聆听欣赏,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
(3)流行音乐要有艺术性和教育意义。
音乐教学要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艺术的感染力,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受到人生启迪。比如《思念》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的真挚情感,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学的友谊,把握男女同学交往尺度———“自然”、“适度”。又如歌曲《愚公移山》歌颂了人类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精神。教师可以联系歌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在学习上发扬不畏艰难、发奋图强的精神,刻苦学习,做对社会有益的人。当然对于一些不健康的歌曲,教师要明确态度,阻止其进入课堂。
(4)流行音乐教学要体现审美理念。
篇9
【关键词】流行演唱专业 教学 风格化 小组化
流行演唱是指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集音乐、形体、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于一体,在我国约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至今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系都开办了流行演唱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流行音乐演唱人才。但客观来说,比起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高标准需求,我国的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尚显薄弱。笔者在高校从事流行音乐教学工作多年,对这一问题深有感触。
那么,我国的流行演唱专业教育,究竟应当如何更好地发展?笔者将从风格化的培养、指导教师的风格化、课程设置及教材、教学形式多样化、艺术实践环节和考核环节等几个方面,综合探讨流行演唱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改革措施。
一、风格化的培养
2007年11月,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教育论坛在四川音乐学院通俗音乐学院召开。其中,四川音乐学院通俗音乐学院教授余政仪、副教授施涛的论文《改变研究模式 调整教学方法――建立流行歌曲演唱专业风格化练声的新观念》荣获一等奖。“在川音通俗音乐学院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的专业课设置当中,我们把课程细划为了基本歌唱技能训练课即‘练声课’和歌曲演唱艺术指导教学的‘专业课'。练声课与专业课是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担任的”,文中提出了流行音乐风格化练声训练的新概念,获得了许多同行的认可和赞许。风格化的练声训练,是指按照现有的成熟的流行歌曲的风格形式进行的训练。
这一点,其实在20多年的相关教育研究中,基本已经达成共识。2003年,现任中国流行音乐学会会长的付林先生就出版了专著《流行音乐演唱新概念》,提出了流行音乐演唱的综合式教学法,以及综合式教学法的范围和步骤。此次,余政仪提出的流行演唱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方式,与付林当年综合式教学法中建立“声乐工作室”的提法大同小异。
由此可见,在流行演唱专业的相关教学中,“风格化”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事实上,流行音乐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乡村、爵士、布鲁斯、民谣、摇滚等多种形式。因此,根据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风格化教学训练,必然是流行演唱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指导教师的风格化和因材施教
在高校流行演唱教育领域,学生和自己教师或某位歌手的演唱风格非常接近是普遍现象。这与流行音乐的本质特征――张扬个性是背道而驰的,一般也是比较失败的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更多的是“模仿秀”,长期生活在专业老师或他所模仿的歌手的阴影下,很难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因为,先入为主是人们欣赏流行歌曲的常见规律,“模仿”的生命力一定是有限的。在国内外流行音乐界,几乎找不到两个唱腔、音色、个性完全一样的歌星,便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高校流行演唱专业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形象气质和文化特点,挖掘学生的独特个性,形成学生在某一类演唱领域的风格和特长。所以,与流行演唱专业的这种风格化相适应,指导教师的风格化便显得十分必要。那么,指导教师的风格化应当如何形成和实施?
常言道,“术业有专攻”,一位指导教师通常只有一两个比较擅长的流行歌曲种类和自己独有的一种风格。因此,若想让每位教师指导出多种个性风格通常不太现实。更加切合实际的办法是,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特长、专业基础等,然后将该学生分配到相应类型、相似风格的指导教师门下,由该教师专门负责教授演唱技巧,深入挖掘和悉心培养学生的潜能和风格,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性训练,基本形成学生稳定的演唱风格。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专攻一种风格类型的歌曲外,适当演唱其他风格的作品,培养综合演唱实力和适应能力。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很有可能成为今后高校流行演唱专业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设置及教材
首先,在专业基础理论课方面,应该开设流行音乐基本理论(曲式、和声、调式调性、和弦标记)、流行音乐视唱练耳、流行音乐美学、流行音乐社会学、流行音乐传播学、流行音乐风格演唱训练(乡村、爵士、布鲁斯、民谣、摇滚音乐等)、中外流行音乐史、器乐演奏(流行钢琴、吉他、架子鼓、贝司、小号、萨克斯等)、流行音乐写作(作词、作曲)、舞台表演、现代舞、MIDI制作、音频剪辑及混音等课程。
其次,专业课教材历来比较薄弱。要想适应“风格化”的要求,就应当建立各种风格中外歌曲的曲目素材库及相应教材,编写专门的《流行声乐练声教材》,以供专业教学需要和考试需要。另外,曲目库和教材还要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流行音乐的发展,而做到及时增减和更新。这样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
除了采用音响、话筒、琴房等教学辅助工具外,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疑难问题,和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还要有专门的、有效的应对办法。
例如,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给学生创造思考、讨论、研究的学习氛围和机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些相关知识讲座或外聘教师的教学公开课,同样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此,对那些基础薄弱、学习吃力的学生,应组织专门的、耐心的“会诊”活动,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引导他们树立自信、迎头赶上。
五、艺术实践环节
艺术实践是学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流行演唱专业也不例外,甚至在实践环节比其他同类专业要求更高。学校和教师应当切实抓好这项工作,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平台和机会,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通过校内外各种音乐会、晚会、演出、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交流、进步,以此来拓展专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分管理制度,把学生在相关活动中的表现计入学分,以此来调动大家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
(一)活动实践
首先,流行歌手是“活”在舞台上的。流行歌手的专业能力、艺术修养等,很大程度上是在舞台上展现和进步的。因此,学校应多组织相关的专业技能比赛和学生音乐会,给学生创造登台表演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巩固课堂所学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让学生在一次次登台过程中,逐步找到和确立自己的舞台风格。
其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各种音乐比赛。如杂志、电台、电视台、音乐协会等相关机构,每年都会举办几场专业性较强的音乐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走出校园,走上更大的舞台,不仅可以使他们在专业能力上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如能获奖,还将对学生今后的就业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再次,鼓励学生适当参与社会上的各类演出,让学生在流行音乐的商业道路上摸索、锻炼、提高,认知、适应社会对流行演唱人才的需求,这对学生演唱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必要。事实证明,读书期间有过在歌厅、酒吧等地兼职表演经历的学生,通常在舞台掌控、现场表现方面比较占优势。但是,在学习期间如何正确面对商业化的舞台,抵制社会上的种种诱惑,需要学校在专业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加大教育、引导力度,使学生坚定信仰。
最后,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演出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爱心、社会责任感,以及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二)录音实践
录音实践是学生成长为歌手的必由之路。在录音棚接受一次录音师、作曲家的点拨,有时甚至相当于上了若干次专业课。演唱的音准、节奏、声音处理,以及对新歌曲的情感把握往往都是在录音棚里历练出来的,很多实力派歌手都是“棚虫”。在录音棚里,演唱者声音的细节可以得到全面展示,通过对优劣势的评估和判断,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自己客观、清晰的定位,同时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实现音乐理想。
六、考核环节
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平时专业学习的集中展示。抓好这个环节,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很大帮助。
(一)音响舞美的现代化
流行演唱专业教学对硬件要求比较高,除了在琴房要配备必要的音响设备外,音乐厅或礼堂的配备也是基本要求。考核环节在现有的音响灯光条件下,配备专业音响师、灯光师,做些简单的舞美设计,可以为学生营造专业的演出氛围,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演出环境打好基础。
(二)让学生担任考试现场主持人
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高校流行演唱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不少演唱功底好、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歌手还兼职做主持人,甚至干脆改行做主持人,也做得很好,且特色鲜明,例如林依轮、戴军等。因此,高校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如果有语言表达能力强、形象气质较好的,可以有意识地对其进行主持人技巧训练。
例如,流行演唱专业的考试环节,不少院校还在沿袭老的模式,即学生上台报姓名、学号、歌名等,然后进行演唱。这样按部就班,有时会略显死板。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尝试按照晚会模式来设计考试环节,让一些形象气质好、有一定主持能力、将来有意向当主持人的学生来轮流当考试现场主持人。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到学校对考试环节的重视,从而努力学习、认真备考,同时可以活跃考试现场的气氛,缓解大家的考试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主持能力、综合素质,营造全面、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小组化的考核模式
对于流行演唱专业的高年级(三年级下学期以后)学生,考试环节可以采取小组化的考核模式。所谓小组化的考核模式,即按照当代小型流行乐队组合的方式来准备考试曲目、舞台表演形式。让流行音乐创作、制作、演唱、演奏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例如,学习创作、制作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原创歌曲作为考试曲目,并制作成伴奏带,由学习演唱的学生现场表演,学习演奏的学生可以组成小型电声乐队(键盘、架子鼓、电子鼓、电吉他、木吉他、电贝司等),来为演唱配乐、助兴。总之,根据专业不同,可以有多种组合形式。考官的配备方面,尽量每个相关专业都有一位专家、教师。在对各小组综合表现整体评分的基础上,结合每位学生的现场表现,再给出相应的个人成绩。
笔者认为,这样的考试模式符合当今流行音乐发展的形势和规律,不仅可以促进各专业的横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缩短考试时间、提高考试效率,不仅起到了考试的作用,还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参考文献:
[1]余政仪,施涛.改变研究模式 调整教学方法――建立流行歌曲演唱专业风格化练声的新观念[J].人民音乐(评论版),2008(9).
篇10
【关键词】民族 音乐 绽放
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已成为世纪开端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这一点,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引导学生欣赏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利用艺术帮他们知善恶,识美丑,加强修养、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那么如何让民族之花在音乐课堂上绽放呢,我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以流行元素作引子,进行比较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现在的孩子被流行文化所包围,这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所以老师的思考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因势利导,借助流行元素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前可以围绕所要讲解的民歌发动学生搜集当下的流行歌曲,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学唱、聆听、分析评论歌曲的风格类型、乐曲旋律特点、歌词、配器、演唱技巧等。对于好的音乐我们还要给予肯定,这样便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并加大了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兴趣。同时,了解流行音乐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无严格的技术规范,强调倾诉、渲泄,力求演唱的大众化、生活化。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讲述民族音乐是讲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中的体现,直接生动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习俗,语言,思想感情。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民族、地域、都有着不同的蕴味,它不如流行歌曲表现的直白,需要认真品味,领悟。如在授课过程中可将广为流传的一首流行歌曲《两只蝴蝶》与民歌《敖包相会》这两首歌曲作个简单的比较,通过聆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两只蝴蝶》是一首极具流行特质的流行歌曲,旋律通俗,容易上口,倾诉性极强,风格迥异,但没有地方色彩,而《敖包相会》则有明显的浓郁的地方气息的传统民歌,旋律优美开阔,随歌词变化曲调也有所改变,形成分节歌形式,抒发内心情感。分析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流行歌曲为什么广为流传,结论是流行歌曲是有朝气的年轻人做它的听众,再加上唱片公司的大力宣传,它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和技术性,但究竟能否流芳百世,也要靠时间和诸多因素的检验。而我们的民族音乐却只是靠口传心授,然而它接受了时代的考验,流芳百世,是因为它凝聚着民族的精神、意志,有着较深的内涵。流行音乐无论多现代,它依然受民族文化的影响,目前有很多的流行音乐在创作中与民族音乐结合,并得到很好的效果,如歌曲《又唱浏阳河》等,听来别有韵味,很受欢迎。通过这种比较式教学,引导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音乐教育。
二、扩充课堂容量,进行结合式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开阔文化视野
在欣赏课中,避免教材中单一的曲目,可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同一主题音乐作品有机结合。如在欣赏《绣荷包》这一作品时,可将各地区的作品让学生们集中欣赏,让同学们感受到陕北的《绣荷包》美丽动人,色彩柔和,略带伤感;云南的《绣荷包》旋律流畅,语言简洁,节奏强烈;黑龙江的《绣荷包》表现的浓浓北国音调,哀怨朴实的情感,四川的《绣荷包》则表现出浓郁的川辣味等,这样同学们在同一音乐主题下感受到不同地区的风格。还可以将同一音乐形象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有机结合,如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可以与现代流行歌曲《茉莉花》及萨克斯曲《茉莉花》集中欣赏使学生感到同是赞美喜爱茉莉花,却有这么多不同的色彩和表现手法。还有很多传统民歌都可以与现代新民歌、新民族音乐有机结合,灵活多变,增强音乐感受能力,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有较深的认识,开阔文化视野。
同时在欣赏民族器乐曲时,也可以采用现代的多媒体与视听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视听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有限的几本磁带里。在现代化教学改革中,我们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欣赏《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时,结合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手段,使学生在出声入画的音乐情境中,更完整地理解作品,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三、欣赏民族经典,进行激发式教学,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对一个民族来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一个民族音乐内涵的情感与精神,往往是它的灵魂和思想。智慧的发源地。通过欣赏民族经典音乐,让学生感受树根立魂的民族精神是进行激发式教学的初衷。
开设民族经典音乐欣赏课,赏析《赛马》、《梁祝》等经典。二胡独奏曲《赛马》曾被20岁的中国钢琴演奏家朗朗及身为专业二胡演奏家的父亲朗国任搬上了卡内基音乐厅。朗朗以其超凡的个人魅力与对音乐的痴迷和热情赢得了全世界乐评人和爱好者的青睐,他不忘自己是中国人,穿上了红色中式上装与父亲演奏钢琴、二胡二重奏《赛马》,父子俩你来我往,大有骏马飞腾、鬃毛耸立之势。朗朗自信的眼神飞扬的头发,兴奋的表情,无不显示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骄傲。当学生们欣赏完这一片段后,他们非常兴奋……课后许多学生对我说,没想到民族音乐这么棒!
《悲情而又浪漫的爱》,这是为欣赏经典名曲《梁祝》所起的课题。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世界顶级指挥家小泽征尔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很神圣的,必须要跪着听。
- 上一篇:民事案例分析真实案例
- 下一篇:机关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