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法律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法律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人法律知识

篇1

【关键词】 老年人;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危重症之一,是多种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一种病理生理综合征,一旦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VT),常使病情恶化,病死率明显增高,如何在纠正心力衰竭同时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是治疗关键。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力衰竭者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如无禁忌证是治疗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但有关其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报道较少。我科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对40例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口服胺碘酮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10月选择60岁以上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和左室射血分数<0.4,并发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60~88(平均72±9)岁。其中冠心病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心脏瓣膜病(除外重度二尖瓣狭窄及主动脉瓣狭窄)2例,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VPC)28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12例,2例有电复律史。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Ⅲ°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及QT间期≥0.44 s、严重肺部和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未纠正、洋地黄中毒者。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住院后均接受常规积极的抗心力衰竭治疗(给予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同时行胸片,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常规查电解质,肝功,肾功,T3、T4、TSH、FT3、FT4符合条件入选者,均停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给予口服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0.2 g,3次/d,连服7~10 d;然后改为0.2 g,2次/d,连服3~7 d;以后以0.1~0.2 g,1次/d或0.2 g,1次/pod维持。疗程为8周。住院用药期间每日作心电图测QTc,根据心率和QT间期调整药量,心率<60次/min,或QT≥0.48 s,80岁以上者减量,部分患者起效后或虽无效,但心率<55次/min,QT>0.5 s时必须减量或停药。用胺碘酮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可继续应用地高辛,但地高辛剂量为0.125 mg/d。如心功能改善,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不受限制。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8 d,随访期定期查电解质、甲功、肝功、肾功、心电图、摄胸片,并定期眼科会诊[1]。

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①临床心功能。有效:用药后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用药后心功能无恢复或恶化。②室性心律失常。据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判定,有效: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或连发减少≥90%或连发消失;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

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40例病人治疗8周后达到心功能Ⅰ级,症状、体征消失13例;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8例;心功能改善1级或未达到心功能Ⅰ级,症状、体征有所改善16例;心功能无改善2例,2例在胺碘酮治疗期间猝死,占5%,1例抢救无效死亡,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2.5%。28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中有 23例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有效率82.1%, 11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终止,有效率91.7%,该组治疗总有效率85%。胺碘酮治疗8周前后心率由98.66±13.77次/分减至65.6±6.56次/分,经统计学处理,t=13.708,P<0.01。QTC由434±21 ms增至538±62 ms,经统计学处理,t=10.051,P<0.01。该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查外周血象、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及胸片等无明显变化。1例出现恶心,纳差等胃肠道反应,2例于用药5 d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5次/min),分别减量、停药后恢复正常。未见肺毒性作用及神经、皮肤、眼角膜等毒副作用,未见尖端扭转性VT等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讨论

心衰是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心衰时心脏射血分数降低,交感神经张力上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增加,心电活动不稳定,房颤、室速或室颤概率上升,在心衰病例中老年心律失常/猝死率为10.7%。心衰者NYHA心功能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0.35、室早≥10次/小时、年龄≥65岁并有室速史者属心衰猝死高危患者[1]。胺碘酮是一种以Ⅲ类作用为主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为多通道阻滞剂,无论对自律性增加,触发活动或折返激动均有效,能够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及传导系统动作电位过程和有效不应期,并抑制窦房结及房室结传导功能及旁路传导,能终止多种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口服给药时,它不抑制心脏收缩,因此可以安全地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是目前惟一可以用于心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此外,胺碘酮还有一定的扩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并有抗交感神经兴奋,对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调节作用[2]。故能扩张冠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肌做功及减少心肌耗氧量,对临床心功能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能使CHF患者的室颤值提高,减少室颤发生[3,4]。本组显示,40例老年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使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可显著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率,减少心源性猝死。本组均为老年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偏高,可能与窦房结退行性变、纤维化、脂肪浸润、窦房结动脉供血减少有关[5,6]。对老年人窦房结功能低下者,胺碘酮进一步抑制窦房结,窦性心律≤55次/分宜减量或暂停用药。由于老年心衰患者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过程中极易出现电解质紊乱,易诱发加重室性心律失常,在应用胺碘酮治疗期间应注意维持血清钾、镁在正常较高水平,消除诱因。胺碘酮与地高辛合用可增加血液地高辛浓度,应定期复查及时调整剂量,防止洋地黄中毒。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可能发生轻度萎缩、纤维化等改变,因而,老年人对碘的耐受性较中青年差,胺碘酮属呋喃类结构含碘化合物,因此慢性应用可诱发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本组资料中未见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但在对老年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中,应密切观察其心率变化情况,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胺碘酮的剂量,必要时停服胺碘酮。在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时应尽量采用小剂量负荷方法给药,逐渐减量,再根据不同个体,给予最小有效量较长时期治疗。掌握了以上药物特点及用药原则,可使该药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又避免严重副反应发生,我们认为临床上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去除各种诱因,如电解紊乱,洋地黄中毒,低氧等,应用胺碘酮是终止室性心律失常,防止猝死,提高生存率的一个较好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国生物医药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12(32):1065-1071.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专题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6): 323.

[3]郭林妮,程康安,邓 华.全国心律失常治疗专题研讨会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4):194-197.

[4]钟江华,张存泰,李 映,等.口服胺碘酮对家兔扩张性心肌病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57-60.

篇2

一、服务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

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成立“新农村建设法律志愿服务团”,服务团定期下到辖区各村、镇,通过各种方法,为农民群众送去他们最关心的法规、政策,为他们提供法律上的帮助。在北杜镇南朱刘村,服务团就开展了各项活动,向群众展示法制教育图板,向群众发放以《村委会组织法》、《婚姻法》、《继承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图书共计120余册,散发各类宣传单300余份,接受群众法律咨询22次,并现场调解纠纷1起。通过法律志愿服务团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切实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加强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通过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年度考试考核制度,使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上半年,我们聘请民族学院法学教授,举办了全区科级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行政执法人员是法律法规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执法水平和执法机关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对执法人员进行法律培训,提高其依法行使公共权利的能力,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确保法律公正实施。上半年,我们举办了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全区共500余名执法人员参加培训。下一步我们还将筹备举办全区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竞赛,以此掀起一个全区学法用法新的。

三、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水平,维护其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普法的重点对象。首先,切实抓好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做到学习有教材、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障、并形成制度,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其次,我们成立了青少年法制报告宣讲团,调集公、检、法、司具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同志担任法制报告团成员,定期在全区各学校做法制报告,并且在辖区各学校都聘请了法制辅导员,由法制辅导员不定期的开展法制主题班会活动,现全区已有法制辅导员124名。上半年,我们已举办校园法制报告会6起,法制主题班会10起,发放青少年普法读物1200余册,受教育学生共达3200余人次。我们还以“148”热线为载体,开通了未成年人援助热线,我们广大的青少年如有法律上的疑难或其本身受到了侵害,都可以通过“148”热线电话向我们咨询、求助,我们在热线旁将有专人为未成年人解答并提供帮助。上半年,共接受咨询31次,有力地维护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四、加大有关维护老年人、妇女权益方面的法律知识普及,切实维护好老年人及妇女的合法权益

老年人和妇女都是社会的弱者,维护好他们的权益是我们普法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在法律进基层活动中都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做为我们一个重点内容进行普及。我们经常与社区干部、村干部进行联系,对有出现侵害老年人、妇女权益的行为,立刻安排专人进行点对点、人对人的宣教。今年上半年的“三八”妇女节,我们会同相关单位组织了大型宣传活动,印制了维护妇女权益的宣传手册,在主要街道设点宣传,向群众讲解妇女应当享有的各项权益,消除人们的重男轻女思想。

五、进一步加强社区法律服务与法制宣传的力度

社区是我们普法战线上的一块主阵地,我们始终都将此项工作做为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抽调业务骨干,成立法律进社区服务队。服务队会同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人员定期下到社区,为群众提供宣传、咨询等各种法律服务。上半年,我们深入到辖区凤凰家园与八厂社区,在社区开展了普法“五个一”工程,即向群众发一份普法传单,送一本法律书籍,举行一次法制图板展览,做一次法律咨询,讲一堂法制讲座,并在开展“五个一”工程的同时,在司法所的配合下宣传教育入户,有重点到人,力求在普法过程中用法律手段调处化解群众的热难点问题,排除社会不安定因素,防患于未然。为了建立社区普

法长效机制,我们积极地与街道、社区联系,并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普法活动站。我们定期为活动站更新普法读物,以便社区群众能够长期地有法可学、有法可用。

六、参加各类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普及法律知识

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声势大、人员多、影响面广,容易引起群众的关注。通过这些宣传活动,走上街头,真正的贴近群众,面对面地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为群众解答法律上的疑难,提供法律上的帮助。今年上半年,我们参加了“科技之春”、“综合治理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等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460份,接受群众法律咨询45次,受教育人数达1000余人次,收到了理想的社会效果。

七、创新形式,多渠道开展普法工作

只有在形式上的不断创新,才能使普法工作持久深入开展。首先,我们在公共场所的显要位置投资修建普法宣传栏。编写群众关注的法律热点难点问题解答,法律名词解释及典型法制案例,让群众随时随地学到法律,并且阅读后能真正提高个人的法律素质。宣传栏内容每月一期,定期更换。其次,积极开辟网络普法新阵地。我们与信息中心等部门相互协调,克服困难,准备资料,现普法网站正在建设之中。通过网络全面提高普法宣传教育的知识面和覆盖面。:

篇3

2012年,惠州三辍学失学青少年在高速公路路边投石取乐。他们的极端行为夺走了一位好人邢丹的生命。丛飞和邢丹生前致力帮助辍学失学孩子,而邢丹死于辍学失学青少年之手。这引发了人们的沉思,据统计我国农村未成年人犯法的数量也越来也多了。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树立法治观念 

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法制教学,可以响应教育的改革要求,教育要求当代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选取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并且知法懂法,还有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该让教材和法律知识有效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完成教学热舞,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中《只有一个地球》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与是有限的,科学家已证明了目前地球是适合人类生活的唯一星球,这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扩展一些内容,例如哪些行为是对地球有危害的?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最后告诉学生其实很多行为都是不仅破坏了地球,同时也违法了,例如,砍伐一些树木像樟树,它违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同时不能随意捕杀小动物,拒绝食用野生动物,让学生们明白捕杀小动物违反了《中华人名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2、开展法制活动,规范法制行为 

语文的课堂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它不仅有日常的教学课堂,同时还会开展一些综合性活动去辅助教学。这就因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可以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新课标标准》层提出,语文应该倡导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有利于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得学科之间不再是一个孤立局面,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关系,同时如果语文学习采用综合性学习法,还能够让生活和语文相互联系,使得学生的发展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2]。所以语文实施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一些法制活动,将法制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例如进行法律知识竞赛,通过将班上同学分为四个组,进行法律知识竞赛,采用计分制,因为在小学时期,学生们的好胜心是非常强的,所以通过输赢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这些活动教学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感知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在一起。 

3、词语解释,形成法制道德 

在语文学习中,可以深刻认识到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理解能力不够,就要求老师去解释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进一步更好的学生课文。例如“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所以答应别人的事,就要求做到,不要虚假的欺骗别人,这样是不道德的,中国有句古话“小事偷针,大了偷金”它和孔子说的“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误小而为之”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就是告诉使人别以为事情小就不在乎[3]。 

又如“侍奉”对长辈伺候奉养。同时告诉学生在中国侍奉老人是每个孩子的义务,同时自己也是有父母抚养长大的,所以于情于理,都应该对父母孝顺,不侍奉父母,在我国是不符合《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是要受到法律制裁。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这里的赡养,是指赡养人为被赡养的老年人在物质和经济上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关心、扶助和照料老年人。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继子女。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是指老年人的孙子女、外孙子女。 

4、在口语交际谈论中,确定法制认知 

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就包括口语交际。因为口语交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同时,口语交际还能让学生产生深思,帮助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对事物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能够发现事物的本质意义[4]。在12月4号那天,可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因为12月4号是法制宣传日,所以在那天就可以为学生们介绍一些电视上以及报刊杂志上出现的案例,让学生们口语交际,因为这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教育欲望和热情。 

例如,2000年12月17日晚,户县15岁少年王某为图好玩竟想制造火灾。他先将一堆麦草点燃,但因火势较小没有引起他人注意,又窜到同村张某家老屋处,用火点燃一把干麦塞入门洞引起大火后,王某便躲在暗处观看村民救火。火越烧越大,烧毁了房屋,烧死了一头耕牛和一些用具,损失达7000余元。法院鉴于王某未成年,遂依法作出减轻处罚判决。判处王某有期徒刑8个月,其父母赔偿受害人的全部经济损失7000余元。让学生讨论,贪玩容易带来哪些危害;对待突发状况学生应该怎么做?通过这个真实案例防止学生因为年少无知做出触犯法律的事情。 

结论 

农村小学法制教育是需要不断努力的,它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它一定可以到达水滴石穿的效果,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储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在知法的情况下去守法。 

【参考文献】 

[1]秦倩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4,04:59. 

[2]谢马学.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 情感读本,2015,14:61. 

篇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六项原则,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和谐社会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建设和谐社会,既要发展经济,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又要倡导社会公德、营造和睦相处的人际环境,还要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活秩序。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同时也是各种矛盾交汇的时期,发展和稳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是稳定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古语说的“老人安,天下安”,就是强调老年人在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而搞好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的整体素质则是发挥老年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要作用的有效载体。因此,关注农村老年教育至关重要。下面结合永春县实际谈谈农村老年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当前农村老年人的教育状况。

1、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就永春县农村老年人的文体活动、村委会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所起作用、老年人对老年生活是否感到孤独、寂寞以及农村老年人与下一代关系等角度展开调查和分析:有三分之一的农村老年人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还有三分之一的农村老年人帮助子女做家务或参加田间的适度体力劳动为消遣时间、锻炼身体的方法,这说明农村老年人的健身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在增强。只有不到20的农村老年人经常读书、看报,这主要是因为:由于经济原因,农村老年人很少有订报刊杂志,而村里订的报刊杂志村干部看的多;在目前的农村老年人群体中有不少不认识字的;还有部分老年人是因为年纪大了,眼睛老化,看不清楚书上的字。因此,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单调。

2、农村老年人活动空间狭窄。

农村老年人参加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很少,村里也很少组织过老年人的文化活动。除了城镇中心区域的村(社区)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设施比较健全外,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设施配套不全。有一些老年人常聚集在一起打牌、下棋,但他们打牌、下棋的场所主要是某户人家里或大树下或空场地上。因而有大半农村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寂寞。可见,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很薄弱,村委会在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还有许多事要做。

3、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有限。

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迈、社会就业等各种原因,制约着个人的经济收入。目前,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多,获得社会保障支持少。据调查永春县农村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子女及其孙子女;小部分靠个人劳动收入及积蓄;领取低保金的全县只有1585名老人。同时农村的老年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特别是女性老年人的文化素质整体上又低于男性老年人文化素质。因此,老年人的适宜社会就业渠道不多,发挥余热途径有限,制约着老年人的个人经济收入。

二、多渠道拓宽农村老年人的教育途径,构建和谐社会。

1、充分发挥村(社区)委会阵地的作用

要积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把老年教育事业列入政府教育体系及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此外,要充分发挥居(社区)委会的阵地作用,积极开展老年教学活动。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老年教育经费的投入,建立老年教育专项经费,从而保证老年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发动社会力量,普及老年教育,扩大招生范围

目前,永春县已办县、乡镇、村(社区)老年大学(学校)208所,其中乡镇级22所,村(社区)级185所。县、乡镇二级建校率100,村级建校率78.4,在校学员15758人,占全县老年人总数28.7,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三级办学网络。老年人不仅有“求知求乐”的需求,还有“服务社会、展示自我”的强烈愿望。为此我们在继续办好老年大学的基础上,还可举办各种类型的老年培训班,让老人既从学,又执教,还可组织有技术、有专长的老人开展技术、知识巡回讲座、送文化到基层、为群众写对联、表演文艺节目,担任中小学义务辅导员、为学生做传统报告,组织参与民调,进行普法宣传,为当地的发展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等,让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3、灵活设置专业,促进老有所为

农村老年教育,主要是靠乡村老年学校和农科教结合培训的办法进行。要结合老龄人口分散、经济条件较差、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来确定学科专业。了解老年人的学习愿望,满足老年人学习的需求,开设老年人所喜爱的专业课程,制订符合老年人实际的教学

计划,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要及时开设老年人喜欢的新课程,去掉实践证明老年人已经失去兴趣的课程。——抓技术培训,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老年学校的阵地宣传作用,有针对性地在老年学校开设了政策时事、食用菌栽培、林果管理、法律知识、文艺体育、老年保健等课程。通过老年学校的培训,使部分老同志把学校学到的知识,自觉运用到经济生活之中。

——抓农科教结合,促进老年教育的多样性。面对目前农村老年人居住在农村,分散难集中,村级经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要解决老年人的时事政治学习,既不能放松老年学校的培训,农科教结合这种教育方式是农村特点的最佳选择。我们可根据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设置专业。对于比较边远的农村老年人口来说可以设置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刺绣、缝纫、裁剪、园艺、民间文艺等等。对于附城镇地区的老年人口可以设置南音、歌舞、插花、电脑等课程。丰富他们的科技知识,让他们的精神有所依托。

4、发展老年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民养老保障形式不断发展,农村在巩固家庭养老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发展老年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永春县乡村已建立养老创收基地50个,年创收金额近15万元;已有4个村为老人发放固定补贴金;发展老年福利基金26个,总金额近3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5、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尊老的和谐氛围

篇5

【关键词】 护理安全; 原因; 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放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2]。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改善护理关系的关键。笔者所在医院老年科,通过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影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的原因

1.1 病房环境 如人性化建筑设施不到位,老年人对病房环境与功能的不适应,空间环境与功能设施的缺位等均会影响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

1.2 老年患者自身的因素

1.2.1 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老年患者整个机体功能都明显下降,基础病多,行动不便,反应迟钝,如视力、听力都较差,严重者会出现老年痴呆或老年性精神障碍,如患者走错楼层、走错病房、坠床、跌倒、烫伤等这些都是老年患者易发生的,他们是这些高风险易发生的高危人群,是影响护理安全的最大隐患。

1.2.2 知识缺乏 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认识不足,不配合治疗。

1.3 护理人员的原因

1.3.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及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认识不足。

1.3.2 评估不到位,护士自身业务素质不高,专科技术不精,低年资护士增多,工作经验不足,业务培训不到位。

1.3.3 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做治疗及操作时,未按操作流程及规章制度执行,如查对不严格,导致吃错药,打错针等。

1.3.4 护理人员缺乏爱心,由于老年 患者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是护理安全问题中高风险的高危人群,在护理安全这个问题上未引起足够重视。

1.3.5 沟通不到位,护患沟通不到位,老年患者因疾病复杂,住院时间长,得到家人的关心少,情绪波动大,护患沟通不到位容易发生护理矛盾。

2 应对措施

2.1 改善病房环境及设施 病房重新装修,完善和配备了内部设施,如走道两边墙壁装有扶手,病房墙上贴有防跌倒的警示牌,卫生间地面铺有防滑垫,浴缸及马桶旁装有扶手,病床也装有护栏,床头有呼叫器,床尾有防跌倒、防坠床、防烫伤及药物过敏等各种警示牌,配备了床上就餐桌、活动输液架等人性化功能配套设施。佩带脘带:由于老年人大脑功能退化,会出现一些意识、听力、视力及语言表达的障碍,故脘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安全措施,因为小小脘带上记录了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的相关信息及身份识别是避免患者走失及做各种治疗和检查时再次核对的重要依据。护理支持中心建立:护理支持中心成立,对笔者所在科的患者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如做辅助检查及需要短暂离开病区的一些诊疗活动,经由护理支持中心派人护送,避免了走失,或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2 针对老年患者的特殊性

2.2.1 全面系统的评估患者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当新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就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例如,详细询问患者及家属有无跌史、坠床史、有无意识障碍、行动能力、听力、视力等。既往病史的种类名称、药物过敏史等,并采取相合措施,如上护栏,床尾挂上防跌倒、防坠床、防烫伤以及药物过敏等警示牌。

2.2.2 做好健康宣教,给护理安全告知 (1)入院宣教,详细介绍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一些规章制度,作息时间,不擅自离院。(2)防跌倒、防坠床、防烫伤等护理安全告知,教会患者使用呼叫器,帮助患者整理物品,将常用物品放置于易拿取处。(3)教会患者在突然改变时应遵守的“三部曲”即做起30 s、站立30 s、站稳后再行走,能自行上卫生间者,要借助扶手,谨防跌倒,睡觉时防止在变换时坠床,床边加护栏,上下护栏由护士来做。(4)告知患者不要单独沐浴,需有家人陪伴,以防意外发生。

2.3 对护士方面的要求

2.3.1 加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 在工作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学习,让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法制的重要性,加强责任感,使护士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从而维护了护患双方的利益。

2.3.2 加强责任心 严格查对制度“三查、八对、一注意”警示牌的设置,护理部在各护理单元治疗车上放置了“三查、八对、一注意”的警示牌,其目的是在提醒我们在做任何治疗及操作前都要严格遵守查对制度,杜绝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2.3.3 做好相关疾病知识宣教 注意用药安全,治疗室内药品分类放置,专人保管,高危药品,如胰岛素、高钾、高钠等一些相关的高危药品都贴有醒目的警示牌,其目的也是引起护士在用药时的注意,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2.3.4 提高护士业务素质 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学习,定期进行护理技术培训考核,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展,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要掌握更多技能,如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乃至美学、文学等,只有全面提高护理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事故的发生。

2.3.5 加强沟通技巧 构建和谐的护理关系,由于老年人记性差,听力差,沟通交流有一定困难,在护理实践中,护士必须掌握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如和老年人讲话时,声音要大些,态度要好些,要面带微笑,语速要慢些,要重复多次讲解,不然他会误认为你不高兴或态度不好,必要时用书面方式交流也很有效。

2.3.6 重视人文关怀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住院后,病房成了他们临时的家,医生和护士成了他们可 以依靠和信赖的人尤其是有些缺乏子女关心的老年患者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渴望得到亲人般的关心和照顾,有时一句温暖的问候比一粒药还管用。

3 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赋予了我们护理工作更多的内涵,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观察和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持续护理安全的改进,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护理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努力创造一个安全和谐、舒适、温馨的医疗环境,使患者及家属放心,这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的唯一目标。护理安全措施的有效应用,杜绝和减少了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笔者所在科患者的年龄随老龄化越来越大,所面临的护理安全问题将更多,我们必须具备足够的应对能力,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把一切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构建更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米慧,张岩.浅谈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5.

篇6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老年人

我国人口走向老龄化,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社会在不断进步、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人的生命、寿命在延长,老龄人口自然在增长;另一方面,国家提倡计划生育,并为之制订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严格控制了人口增长。又因为维持数千年的“养儿防老”传统习俗和思想观念的逐步瓦解和摒弃,使人口的增长率逐渐在下降,这样,相对于总人口而言,新出生的人口比例在下降,老龄的人口继续在加快增加。

一、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之后人口增长幅度开始下降,到目前,这20余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人口老龄化过程,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急剧转变,使得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二)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社会负担主要包括:一是退休费用,二是老人医疗卫生费用,三是老年经济,四是社会福利设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提高,使得政府和社会在保障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从而减少社会积累,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

(三)“四二一”家庭养老负担重。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现已进入婚育年龄。一对夫妇在供养四位老人的同时,还要抚养一个孩子。而社会竞争的加剧让相当数量的子女在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压力下,没有时间或者能力照顾老人。在我们承办的多数案件中,许多犯罪嫌疑人或因为当地生活条件差,无法过活而外出打工,但又找不到工作,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或因需要赡养、扶养的人较多,只能外出打工,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予以维持。

(四)社会保障城乡差异较大。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水平,使得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尤其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致使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重在城镇,而农村的覆盖面则相对较窄,部分老年人口缺乏应有的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在推进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措施的过程中,尤其是农村的力度亟待加强。

二、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

(一)研究制定适中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是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们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年人口比重过高。因此,要制定一个二者兼顾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为老龄化提供根本的经济保证。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发展,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保证。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归根到底,有赖于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只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超过因老年人增加而加重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就会减轻。

(三)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尊敬老年人的道德风气。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加强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传统道德教育和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尊敬老年人的良好道德风气。对那些虐待老年人、不赡养老年人的行为,必须在道德上、法律上给予谴责和制裁,以保障老年人在愉快、温暖、祥和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四)完善养老保障制度。要及早研究和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扎实地推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加快建立和健全老年经济供养体系、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和老年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体系。同时,还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并根据城乡老年人口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城乡老年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镇应加大力度推行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而农村重点则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以及以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为内容的“五保”供养制度。

(五)发挥老年人余热作用。老年人是社会的共同财富,也是智力库,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相当一部分人身体健康,乐意且能够为社会作贡献,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迟了人类的衰老过程,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劳动年限延长。因此,我们要积极挖掘这一资源,以智力开发为重点,采取各种形式,开拓老年人的就业市场,为老年人的再就业创造条件,给老年人发挥余热创造一个适宜的平台,使之既可以减轻由于老年人口增多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压力,又可以使老年人进一步实现其自身价值。

三、人口老龄化现象引起的法律思考

(一)老年人涉诉的法律援助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这么一件新闻,有对老年夫妇养了个不成器的儿子,离开学校不务正业,没完没了地向父母要钱,动不动就打骂父母,还给父母定了3条“家规”——被打骂时,一不准叫喊,二不许报警,三不许外传。为此,这对老年夫妇多次找村干部、派出所要求解决,结果都认为是家庭纠纷,没有引起重视。老人到法院告状,法院也只是调解了事,儿子毫无收敛。一次,儿子向母亲要钱而母亲未能满足其要求时,竟用铁棍打断了母亲的两根肋骨。还有一次,也是因为要钱,他将刀架在父亲脖子上,父亲高喊“救命”,他便操起棍子将父亲打得昏死过去。想到十多年来屡遭儿子的打骂,父亲禁不住怒火中烧,愤而拿起斧头将熟睡的儿子砸死后投案自首。

惨剧发生后,人们责怪这位老人法律意识不强,不该凭意气用事,这自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在维护老年人权益方面,社会负有什么责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老年人在受到侵害时,常常“告状无门”,一些社区、村委会、群众团体和司法部门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对老年人反映的事常常推来推去,不认真处理;有些老年人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贫乏,不知道如何打官司;有的想打官司,又因付不起所需费用而被吓回去……所有这些,都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尽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维护老年人权益作了具体的规定,但却宣传不够,尤其是农村老人,他们多数为文盲或半文盲,根本不知道可以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这就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老年人,伸出援助之手,共同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健全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使老年人能够就地、就近、及时得到优质的法律援助和服务。可喜的是,现在有些地方给老年人提供了很多法律援助,如进行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免费替老年人打官司……

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使老年人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会打官司,打得起官司,是维护老年人权益的重要方面。

(二)老年人的社会保障:赡养、养老保险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提高,农村老年人独居或只与老伴一起生活的比例将不可避免地升高。但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生育人口减少,对许多人来说,现行的由家庭提供的养老保障将无法维持。在这种情况下,正规的社会保障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方面的作用就愈显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来实现。

由于我国近几年才开始大规模地施行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养老保险等,一些相关政策很难在短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取得好成绩,一些弊病也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加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以及加强资金的管理,完善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另外,要规范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金的管理体制。在地方政府机构之外设立一个养老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养老保障基金的增值和保值。民间组织也可以利用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组建养老院,将一些“五保户”、农村留守老人集中起来照顾,这不仅可以解决社会养老的压力,也可以减轻家庭成员的赡养负担,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政府和立法部门也可以大胆借鉴国外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立法的经验,依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对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和使用给予明确的规定,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进一步将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纳入法治轨道。

(三)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

在老年人生活中,有5种权益最容易被老年朋友忽视而受到侵害:

1.受赡养权,指老年人有受到子女赡养的权利。赡养义务人是老年人的子女,包括未被抚养的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受赡养权包括受物质资助形式的赡养,如支付老人的生活费等,也包括受精神抚慰形式的赡养,如为老人提供送医送药等劳务,关心老人精神上的哀忧,照料老人不受伤害等。一些赡养人以为只要拿钱给老人就是尽了自己赡养的义务,其实,在人老之后,精神上的慰藉才是主要的。但因工作压力大,做儿女的只能外出工作,才能更好地照顾老人,这就出现了两难局面。

2.扶助权,指老年夫妇间有相互抚养的义务。抚养义务人是老年配偶。老年夫妇虽然年龄大致相仿,但是他们的身体状况和退休金、收入水平、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往往有一些甚至很大差距。因此彼此,在一方健康、经济等方面出现问题时,另一方给予相应扶助,十分必要。但对于那些老伴已过世的老人来说,就只能依靠儿女来赡养了,从而也增加了子女的负担。

3.再婚自由权,指丧偶老人享有找寻配偶、再次结婚的权利。法律重申老年人有再婚自由权,主要是针对部分老人的子女因为面子、财产继承等种种问题而反对老人再婚,阻止老人寻找幸福。

4.自由处分遗产权,指老人对其生前积累的财产,有根据自己心愿、子女和配偶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情况,决定由一人或数人继承自己的遗产以及他们的继承份额,或者决定把自己生前积累的财产无偿地赠送给他人。但一些子女为了能获得更多的财产,在财产分配前“尽责”照顾老人,等财产拿到手后,就弃之不顾,造成老人生活困难。

5.继承权,指老人作为子女、配偶的法律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在子女、配偶死亡时享受依法继承的权利。那种认为老人不能继承子女的遗产的认识是不对的。此外,女性老年人享有依法继承其男性老年配偶遗产的权利,那种认为男性老人的遗产只能由其子孙继承的说法是不合法的。

篇7

1 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1],而有些护士法律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使用服务忌语,不注意说话方式和语气,回答问题冷漠简单,致使患者误解或难以承受,容易出现护患纠纷。

1.2 护士未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如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入院前已出现骶尾部压疮,入院时护士未认真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住院后未及时发现及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导致褥疮加重影响愈合。

1.3 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执行制度,凭印象做事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执行口头医嘱又不及时补记医嘱,导致医嘱与处置不相符合。超越护士权限私自给药,如患者发烧、疼痛、呕吐、医生手术时未报告医生而私自给药。未做好床头交接班,导致漏执行、多执行、错执行医嘱,交接班不认真,没有及时发现问题。

1.4 护士工作麻痹大意,低估病情,对病情观察不细致,做不到及时向医生报告,导致处理救治延误[2]。有些护士把生活护理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或依赖陪护,没有定人、定时、定质量标准护理患者,而出现患者坠床,跌倒,烫伤及褥疮等。有些护士专科理论知识缺乏或经验不足,例如,对髋关节手术后,颈、胸、腰椎骨折患者搬动时不注意正确肢体摆放,而出现髋关节脱位或造成脊柱的再次损伤。

1.5 护理文件是临床护理工作对患者治疗的真实记录,是评价患者疗效的客观证据,也是医疗纠纷中的有力证据[3]。有些护士专业知识缺乏,认为无内容可写,在记录中易发生漏记、错记的现象。由于工作繁忙或责任心不强,对观察到的及告知的内容没有及时记录或记录不完整,甚至病例记录与患者情况和医生记录不一致。

1.6 创伤患者,伤情较重,变化快,抢救物品、药品不齐全。安全措施不到位:老年人、儿童、烦躁者未加床栏防护,坠床,导致骨折或病情恶化;病区拖地太湿,卫生间无防滑警示,导致患者滑到。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对护士的法律知识培训,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学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吸取教训。使护士在工作中以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以法服务患者,以法保护自己,防范于未然。

2.2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应先对患者情况全面评估,填写入院评估单,向患者介绍入院须知,同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学习护理专科理论知识、技能,细心观察病情变化。

2.3 护士态度要和蔼,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告知后做好记录,家属签字。护理记录应做到规范、客观、真实、准确、及时、重点突出。每班清点抢救器材,检查仪器性能,药品是否齐全,当遇到突发事件或紧急抢救时要冷静,做到忙而不乱。病区走廊内设置扶杆,供年老体弱者扶助,地面卫生间设有防滑警告。

总之,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一定不安全因素。作为骨科护士,应预防在先,强化相应对策,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思,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患者生命健康权,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以保证护理工作安全顺畅运行。

参 考 文 献

[1] 张凤清,李珍,黄体纯,等.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21(6):67.

篇8

关键词:空巢老人;护理服务;责任制

中图分类号:C93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7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1-169-02

一、我国“空巢老人”护理服务现状

据民政部的数据,目前我国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城镇家庭养老护理服务明显缺失。2010年,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有4150万人,到“十二五”期末将超过51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近1/4。我国“空巢老人”的现象主要源自于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老年人多数选择安全感强的居家养老,但大部分老年人的子女已经离开家庭、没有晚辈与其同居、只和配偶一起或独自一人生活。因此,大多数老人成为“空巢老人”。

我国服务于“空巢老人”以护理照料为主要功能的慢性病医院、护理照料机构、康复机构、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机构还很少,城镇尚未建立起“空巢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网络,政府在这些方面为“空巢老人”提供的福利覆盖面还比较窄,社区“空巢老人”的福利服务设施以及家政服务组织也比较匮乏。“空巢老人”长期生活无人照料,身体好,生活尚能自理;一旦生病,子女不在身边,如买菜、洗衣、洗浴等这些日常事务都有诸多不便。随着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老年人常常患有各类慢性疾病,发病往往很突然,家中无人照顾或抢救不及时,老人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在家中死亡也无人知晓。居家养老作为目前养老的主要方式,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家政服务、日间照料、精神慰籍等福利项目短缺,“空巢老人”家庭亟需的家政服务人员不能满足需求,生活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缺口更大。基于我国“空巢老人”护理服务的现状,建立起护理服务的责任制度是居家养老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向护理保险制度过渡的必经之路。

二、空巢老人福利性护理服务的主要问题

第一,政府职能缺失,政策资金不到位。由于政府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同时,我国慈善组织发展有限,因此各种福利投入还远远不足以满足空巢老人的需求。政府部门机构设置混乱,职能责任分配不清晰,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素质较低,服务质量差,责任心差,服务态度恶劣。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硬件设施抵挡,管理模式落后。“空巢老人”的养老护理面临严峻的挑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老人被打、致残、被欺诈、受虐等事件,而面对类似事件,政府对其监督、管控与问责的能力弱,行政能力遭到各方质疑,同时也对伦理道德建设及社会秩序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第二,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针对老年人护理服务方面的法律还未建立起来,护理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殴打、虐待、欺诈老人等侵犯老年人人身及财产等的违法行为,还未有明确的处理办法或规定,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省市各级政府对各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及政府部门的发展尚未提供细化的、可行的、操作性较强的法规及条例。发展管理模式不统一,出现问题没有较统一和权威性的解释及其处理办法,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空巢老人”护理服务事业的发展。

第三,社区护理服务发展水平差异大。有些省市针对空巢老人不断探索护理服务的形式也取得一定成效,如根据独居空巢老人自我料理能力较差的事实,2011年以来内蒙古、山东、陕西、宁夏等地除了推出“红按钮”、爱心门铃、电子保姆等经济呼救设备之外,还实行了“政府补贴服务”的居家养老新形式。但由于社区的护理服务多是自发的,有些地区社区护理服务水平较低。表现在:(1)社区护理服务站设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2)社区未设立专业机构,一旦出现突发问题,老人则无所是从,其权益不能得到保障。(3)社区护理服务水平低,服务内容过于单一。社区的专职人员及志愿者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缺乏连续性,“空巢老人”长期护理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服务项目较少,多以上门的家政服务为主,“空巢老人”的心理咨询以及临终关怀等专业化的服务处于缺失状态。

第四,从事“空巢老人”护理服务的慈善组织欠发达。我国非营利性的护理服务组织发展缓慢,缺乏资金以及政策支持,“空巢老人”的护理是长期连续的,部分慈善组织由于资金问题无法长期有效的对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同时,慈善机构中很多从业人员都是未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就业,有些慈善组织未按法律程序进行登记注册,因此也就不能得到各项政策及法律法规的保护,同时政府部门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及管理。

三、国外通行做法

在发达国家中, 根据实施主体不同, 长期护理保险可分为两类: 一是由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经营主体, 采用自愿保险方式, 属于商业保险范畴, 以美国为代表,体现了灵活、自由、多样化的优势。 二是由政府作为管理主体, 采用强制保险方式, 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以德国为代表,有效直接的保证了护理保险的覆盖率,德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对此后日本及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的建设护理保险制度,我国首要的是做好护理服务的责任制建设,以责任制建设为基础,进一步过渡到较为发达的护理保险模式,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健全更完善的服务。针对责任制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发挥政府在护理服务中主导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福利性护理服务工作机制。(1)政府要转变在“空巢老人”护理服务中的角色。政府应逐渐转变为福利性护理服务的规范者,福利服务的购买者、物品管理与仲裁者以及促使其他部门从事服务供给的角色。积极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护理服务的事业中来。政府鼓励慈善组织与非营利机构兴办护理服务事业,给予政策优惠,通过非营利组织来达到整合福利服务。鼓励护理服务事业的民营化,可以聘用专门的组织机构从事护理服务,使护理服务事业多元化发展。(2)政府要明确各部门职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快把护理服务列入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组织或促进制定建筑设施、卫生条件、质量标准、服务规范等护理服务的标准,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和服务行为监督。鼓励建立护理服务中介组织,发挥其在行业自律、沟通企业与政府联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支持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资金是保证各项护理服务及各项设施建设有序开展的关键,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积极争取社会各方力量及慈善机构对护理事业的支持,广开渠道,充分利用彩票公益金、慈善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发展社会办福利机构,这样才能加快建设与老年人生活护理、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息息相关的服务设施,才能丰富“空巢老人”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加强“空巢老人”的权益保障。(1)加强老龄法建设。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进程,开展执法检查和普法教育,提高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水平,设立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或援助的部门,向老年人宣传法律知识,同时也能更有效的保证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健全老年维权机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加强对社会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工作,将其作为社会维权服务的重点对象。加强对护理服务质量检查、监督,维护“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杜绝歧视、虐待老人的丑陋现象。(3)做好“空巢老人”的法律服务工作、拓展“空巢老人”维权法律援助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重点在涉及老年人医疗、保险、救助、赡养、住房、婚姻等方面,要加大对侵害老年人权益案件的处理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构建社区护理服务网络。(1)要按照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和“空巢老人”的实际需要,协调各个部门,整合资源,在城镇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基础设施,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化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开展,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服务。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在社区建立为老年人服务的热线、紧急救援系统等多种救助形式。(2)吸引生活能够自理的“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接受服务,参加各项社区组织的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则采取派专人上门包护,满足老人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需求。(3)加强社区护理服务专业队伍建设。护理服务的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政府要积极开发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人员、城乡低保人员、低保边缘人员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到护理服务机构就业、再就业。要促进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 加强护理服务的职业教育培训,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与护理服务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采取必要的奖评政策,鼓励从业人员更好地为老人服务。

第四,提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敬老美德,创新劝募和捐赠方式,开通多种慈善捐赠渠道以扩大“空巢老人”福利性护理服务的资金来源。鼓励一切有条件的个人和群体发扬服务和仁爱精神,积极投入各种性质的老年人福利志愿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篇9

关键词:老年护理学 融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00-00

据估算,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亿,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1%[1]。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面临或终将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健事业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发展老年护理已成当务之急。我校在本科护理课程设置时把老年护理学设为必修课程,授课的方式基本是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考虑到授课对象为第三学年的护理学生,护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医疗和护理知识,经过一轮的教学发现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同学的学习兴趣。笔者尝试用融合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改革。“融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综合”或“整合”,“融合”在教学领域中,它的概念相对广泛,比如各门课程的融合,就是把原来各门课程的封闭状态,逐渐做到各门课程之间达到沟通和互补。针对老年护理学这门课程,如何做到融合,笔者将进行一系列探讨,介绍如下:

1 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的融合

我们在从事任何一项实践活动的时候,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而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提出也必须被实践活动检验。对于老年护理学来说同样必须有强大的理论作为支撑,然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护患比例低.护理人员的减少与老年患者护理的复杂性增加,需要照料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需要照料护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具有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够护理老人的人员越来越少,这要求我们的护生通过学校的学习后可以很快地走上临床老年护理工作岗位,所以在教学中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 老年护理学与其他各门学科的融合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课程,有部分内容在其他学科已有讲授。而且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多,以及课时相对少,针对这种情况,老年护理学的教师应注意加强与其他相关课程(如医学基础课程、临床护理课程等)的横向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其他学科已经讲授过的教学内容, 比如在学习“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概述”的时候,其中书中提到的两种疾病,包括老年性关节炎和帕金森病,因为在外科护理学和内科护理学中都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所以我们在给同学进行本次课时,重点的教学内容就要有所改变,比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的方式把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教师细讲或精讲.比如像“衰老的相关理论”这一章,有大量需要理解识记的概念和理论,需要教师耐心和细致并且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

3 知识素养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在过去的护理中,对老年人的护理着重技能培训而忽略人文关怀。一直以来,护理过于关注技术以及护理人员的不足,限制了护理作为服务行业的一种特殊类型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2]。老年人的情绪很敏感,感情也相对特别脆弱,一句我们看来正常和普通的话语可能不经意中就给老年患者带来伤害。老年人目前还面临巨大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也成为了严重危害老人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3]。老年人工作忙碌了一辈子,对家庭以及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应该得到全社会尊重与爱护。在老年护理学的教学中,要求护生要“以老人为本”,充分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和老人的性格特征,阅读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的书籍,并且通过到养老院这样的机构进行教学实践,让同学们能够真正做到尊重每位老年人的人格和尊严,对老年人要有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效应。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本身我需要表现出自己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对老年护理事业的执着追求,才能让护生从进教师身上学到要尊重爱护每位老人,我们所做的一切可以换来老人的快乐和信任。这样来提高同学们学习老年护理学的积极性。

4 各种教学方式的融合

日本教育学家佐藤正夫认为,教学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教学法手段,是教学中旨在实现课程所计划的目标和接受一定的教学内容师生必须遵循的原则性的步骤[4]。每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有不同的效果,在老年护理学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我们把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中,包括课堂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和专题讨论法等等。比如在“跌倒和损伤”这一章中,就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首先用课堂讲授法让同学们了解跌倒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的特点等,通过多媒体图片和视频直观地看到老年人跌倒后的情况和如何处理。再使用角色扮演法,让一名同学扮演老人,一名同学扮演护士,如何处理病房当中的老人跌倒事件。为帮助同学了解其中的伦理和法律知识,让同学们查找一些新闻中的老年人跌倒事件,再展开展开专题讨论。使同学们真正充分发挥积极性,提高兴趣,缩短护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专题讨论的方式可以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同时,自己制作幻灯片并且上讲台汇报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摸索,对于老年护理学的融合式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成熟,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开始关注老年人,学会发自内心的关怀和爱护老年人。

参考文献

[1]郭桂芳.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13.

[2]诸芳.社区老年病房人文关怀护理研究进展[J]. 中外妇儿健康,2011,19(2):97-98.

篇10

【关键词】 疗养员;护理安全;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病人的安全问题正引起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于2004年10月宣布成立病人安全联盟,旨在减少因安全问题导致的疾病、伤害和死亡,老年人的安全问题[1]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老年人组织器官能力减弱[2],各种功能衰退,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反应迟钝,手足协调能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因素是引起各种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疗养员的安全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将近年来有关安全护理对策方面的文章总结如下,以便相互探讨,采取对策,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促进护理安全管理。

1存在的安全问题

1.1生理反应能力下降引发的安全问题视力听力等感知觉下降,动作反应时间长,认知能力减退,这些自身生理的变化易导致老年人视物不清,位置感不强,动作僵硬,反应迟钝,由此进一步增加了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性[3]。其中,最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跌倒[4]。老年人跌倒有多种原因,要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关注。如本身平衡能力差等。②烫伤。因老年人年龄偏大感知觉迟钝,对冷热刺激感觉不灵敏。③坠床。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年人更增加了其意外坠床的可能性。④窒息。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量减少,加上反应迟钝,吞咽反射欠灵活,进食或服药常易噎在咽喉部或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1.2安全防范意识淡漠[5]或知识缺乏造成的安全问题

1.2.1疗养员安全意识淡漠易引发的安全问题疗养员对安全的认知不够,思想上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淡薄。此外,在疗养期间私自离开外出或办事时极易发生迷路、交通事故等安全意外。

1.2.2疗养员随员、陪护安全知识缺乏,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安全问题对于患者陪护或雇佣的家庭护理员[6],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护理培训,缺乏安全护理常识,不能够准确地了解疾病特点、心理需求及安全护理的重要性,自认为能够给疗养员解决吃、喝等问题就可以了;还有一些陪护人员极度缺乏责任心,不但对疗养员的照顾不够仔细到位,而且在看护过程中脱岗的情况时有发生。

1.3与环境、设施、天气有关的安全问题

1.3.1与环境、设施等因素有关的安全问题疗养员由于初次入疗养院疗养,住院期间对疗养院环境相对比较陌生,地面不平或在湿滑的地方尤其是在浴室、洗手间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卫生用具的设置不当、病室和楼道灯光强度不合适、床铺高矮等未能合理安排、楼梯过陡或台阶过高、周围无扶手或扶手安装不当等,在老年人身体平衡力差、步态不稳的情况下,极易导致摔伤等事件的发生。

1.3.2与天气等因素有关的安全问题 雨雪天气,路面湿滑易造成疗养员跌倒等事故的发生。此类问题在疗养院安排外出景观治疗的过程中较常发生。

1.4医护人员淡漠[7]引发的治疗安全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指疗养员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士的责任心不强,不细心,不按规章制度或操作流程办事,对疗养员所造成的危险,如:给药剂量错误、漏给或错给,这类问题是危害性最大的、影响疗养员安全的危险因素。也有极个别的年轻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经验不足,对患者的安全护理重视不够,安全宣教措施不到位,特别是对于有陪护人员的疗养员,护士则易依赖陪护而缺少了对疗养员应有的关心与重视,淡化了患者的安全是护士的职责和义务。

2护理对策

2.1对疗养员随员做好安全性教育[8],引起家属的高度重视与疗养员随员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利于随员的主动参与。对疗养员及其随员做好详细的安全宣教,通过介绍相关的知识使老年人了解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引起高度警惕。

2.2制定护理措施[9],防患于未然身体平衡能力差的疗养员要有陪护,责任护士亲自巡视。跌倒易发生在姿势变化时,如站立、如厕、坐下、起床、上床、转身等,告知疗养员上楼时的第一个台阶或下楼时的最后一个台阶应多加注意,小心谨慎[10];淋浴时先行调节水温,避免烫伤,尽量不要采用热水袋和电热毯取暖,如要热敷,应严格掌控温度及时间;有意识障碍者应加床栏,如发现老人睡向边缘时要及时拉起护挡并告知;预防哽噎及呛咳事件的发生,交代其细嚼慢咽,不可大口吞咽,吃饭时少说话等。

2.3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

2.3.1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安全意识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通过相关法律的学习,加强道德和素质教育,这是职业的需要,也是安全护理的根本。护理人员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预防为主的安全护理理念,树立安全就是质量的安全护理观,护理人员要善于发现安全隐患,主动为患者提供及时、安全的护理服务和亲情式服务,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通过专家讲座等形式[11-14],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做到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提高认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15]。

2.3.2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杜绝医疗差错事故护理人员一定要坚持“三查八对”制度,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它既是判定与预防差错事故的要素,也是解决护理纠纷的准则。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9项“患者安全指南”, 这9项指南包括:①仔细核实看起来或听起来相似的药物名称。②治疗前确保患者身份无误。③在患者移交过程中尽量把相关情况交代清楚。④确保在正确的部位施行正确的治疗程序。⑤小心地使用浓电解液。⑥患者移交后确保用药的准确性。⑦避免医用导管的错误连接。⑧确保注射装置的一次性使用。⑨保持双手的卫生以避免感染。同时,护理人员也要观察周围是否有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时刻警惕避免不应有的意外。

2.3.3病房实施整体护理,护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护士配备是否合理关系到医院的工作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病人安全。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病人,护士与病人的接触密切、连续而广泛,其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及具体性等特点,因此,护士及护士工作与疗养员的安全、医疗质量密切相关。

2.3.4恪守注意义务护理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依法执业的管理理念,要善于分析发生安全问题的隐患和危险因素。在疗养员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将健康和安全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制订积极的干预对策和安全措施。针对老年疗养员的特点和陪护人员的具体情况,利用医患座谈会、查房和深入病房等机会,进行安全知识宣教,把安全、保健知识的宣教作为入院介绍的组成部分,以制度的形式制订成文,以保证在护理工作中顺利执行。

2.3.5严格等级护理疗养员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疗养员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与主管医生进行沟通,结合病情和生活自理程度决定护理等级。严禁依靠家属和保姆,对保姆和外来的陪护人员由护士长进行培训,以保证疗养员的安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虚心学习兄弟医院在护理方面的经验,全面提高护理技术和专业素质,积极消除安全隐患[16]。利用晨交班、科会等时间,选择院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提醒和教育全体护士,通过举一反三,达到教育和吸取他人教训的目的。

2.3.6 环境与设施的管理入院后详细做好周围环境的介绍,地面防滑时加防滑垫,窗户加设特殊的防护栏,电源及插座等设备装保险盒;房间光线明亮,电源开关等应易触及,地面平整,物品放置有序,地面保持干燥。从安全角度设计室内布局,尽量减轻跌伤后损伤。

2.3.7加强住院期间医嘱执行的力度与可信度疗养员住院期间需与疗养员及其随员做好服药方面的安全宣教,要仔细说明目的与重要性,取得疗养员及其随员的理解与合作,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3.8加强重点薄弱环节的管理加强高发时间:节假日、双休日、夜半等时段,高发事件:输液、输血,应用青霉素、氯化钾、氨茶碱等易出问题的药物,高发人群:新毕业人员、新调入人员及进修实习人员[17-18]等薄弱环节的安全管理。

2.3.9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要及早发现、及早报告、慎重处理,要求对各种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做到熟练掌握,处理步骤有效率达100%。

3讨论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比正常人群在住院期间更易发生危险,尤其是年龄较大的疗养员,由于他们自身平衡能力差,活动耐力差的特点,更易发生一些外伤性的损害。安全管理过程不仅要根据疗养员的年龄、个性、疾病等特点进行预测,还要根据随员的文化背景、心理状态、认知能力、防护意识综合预测危险因素。疗养员住院的护理安全管理应是各级领导、每一位医护人员、每一位家属及随员共同关心和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雅梅.老年保健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22):12.

[2]孙建萍.老年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21.

[3]乐霞.老年病房安全问题与管理措施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7,12(2):4.

[4]毕琼英.老年人跌跤相关因素和预防[J].中国医药导报,2008,1(5):3.

[5]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39.

[6]汤哲,方向华,向曼君,等.北京市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64-469.

[7]余小萍,朱萍.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的探讨与对策[J]. 护理杂志,2005,22(7):50-52.

[8]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 防范护理差错[J].中国护理杂志,2004,10(3):246-247.

[9]刘玮林.《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习后护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3,17(5A):551-552.

[10]孙建萍.老年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21.

[11]古建华.从举证责任倒置谈护士的自律行为[J].中华 护理杂志,2003,38(5):350-351.

[12]席淑华.建立护理安全监控网络的探讨[J].中华护理 杂志,2004,39(3):196-197.

[13]张优琴.举证责任倒置后护士证据意识状况调查分析 [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1-203.

[14]孙巧惠.手术室护理合作差错及防范措施[J].护士进 修杂志,2004,19(3):228.

[15]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 理杂志,2004,39(3):191-192.

[16]刘岑,汪昌玉.住院病人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 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91-94.

[17]李艳萍.计算机工作站护士发生差错的原因及防护 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