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技巧范文

时间:2023-06-25 17:0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辩论的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辩论的技巧

篇1

一、攻击技巧

攻击,即在自由辩论中的主动进攻,主动发问。这在每个辩论队都是不可无的。然而,攻击能不能有效,又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1、攻击的准备。

这在辩论战略方案确定、辩词定稿之后就应该着手准备了。一般而言,每位辩手应该根据自己所阐述的内容准备向对方发问的问题,可根据自由辩论时间的长短来准备问题,日是初次上场,则应该准备20个问题左右。如果是这样,四个辩手准备的问题就应该大约有80个,一般有足够的可能坚持到自由辩论结束。我们看到,在有的比赛中,有的队员有时间却没有问题可以问,这就是准备不足导致的。

准备提问的问题,应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准备。

一是现象层面的问题,又称事实层面问题。这类问题极易引起听众的共鸣,提的好则很容易出彩、出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故做新奇而偏离辩题,那是会产生负效果的。

二是理论层面的问题,又称论据层面问题。即对本方论点给予引申,对对方的论据予以驳击的问题。这类问题,直问要提的尖锐,曲问要问得巧妙,反问要提的适时,逼问要问的机智,其效果就是让对方不好回答又无法回避。三是价值层面的问题,又称社会效应层面问题。即把对方论点、立场引申,从价值层面、社会效应层面去延伸它的效应看其是否具备说服力,能否站得住。这类问题,一是能够扩大自由辩论的战场,给对方造成被动,同时也是争取听众、评委认同的重要侧面。当然,如果辩题立场对本方不利,就应该慎重使用,以免搬起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这三类问题中,事实层面的问题可包括历史事件、现实事实、国别事实、数字事实等等;而理论层面的问题周围除了立场中的论据,也可以延伸达到公理、哲学的层面。

有了这三个层面的问题准备,就能够构成立体阵势,可以打自由辩论的立体战斗,让对方陷入立体包围之中的被动局势就很而已造成。我们看到在比赛中,不少辩论队只准备了一个层面的问题(大多是现象层面的问题),只在有趣上花时间,其结果是打击力不强,且问来问去总是流于肤浅的现象之争,有时则又事实引发事实而偏题,变成了一般的语言游戏、提问游戏去了,辩论的深度不容易看到,这就令人遗憾了。

2、攻击的组织

自由辩论中的有效攻击,应当体现出攻击的有序性,即看得出轮番上阵的脉络,而其基本,就是在场上要有主动权,处于控制场面的主动地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场上应该有“灵魂队员”,或者称为“主力辩手”、“主辩”。又哪个辩手来充当这个人物都可以,但是一般又三辩或一辩、二辩来充当。有时,四辩也是很好的充当此人物的角色。他的任务就是要不仅透彻地知道本方的立场,也要透彻地知道对方的立场,规定陈词一结束就能够发现对方的主要问题,从而有效的发起进攻。灵魂队员的任务是:(1)有冷静的把握整个自由辩论战斗局势的眼光,攻击务求有效。(2)充当场上的指挥员。发问不在多,而在精。其发问不仅是对对方的攻击,也是对本方立论的揭示和强化。(3)承担主动转移战场的任务。如在一个层面上问久了,则转向另一个层面发问;在一个层面处于被动,僵住了,则要转向另一个层面,开辟新的攻击点和战场。(4)对对方提出的危及本方底线、事关要害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化被动为主动。(5)对本方误入对方圈套、远离本方、陷于被动之中的局面,要能够晚会并再发起攻击。

当然,其他队员要主动配合,主动呼应,才能形成整体的力量,这就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形成“流动的整体意识”。

攻击的组织,起要害就在于形成整体的有序流变性。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鸡零狗碎。零碎的攻击谈不上组织,它或许也能够有鳞光耀金的效果,但是对于群体辩论而言,是不可能握有主动权的。

攻击的组织在上场前可以有如下的检查指标:一是有没有组织者,也就是有没有“灵魂队员”,其组织、应变能力如何?二是整个队伍与之有没有心悦诚服的默契和感应?三是整个队伍对特定的辩题的立场认识是否完全一致,有没有大的梗阻?四是准备了几个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对付、支撑多难的场面,能够支持多长时间?五是对于非常艰难的、苛刻的尖锐问题,本方研究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好的应对策略?六是自由辩论中将会出现的最为险难的局面,将会一种什么状况?本方应该怎么对付?把这六个问题都想清楚了,都有了解决的办法了,那么攻击的组织也有序了,主动了。

3、攻击的发问

攻击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1)设置两难。即设置两难的问题,无论答此或答彼都将陷入被动。但是一定要对准话题,不可以做无病。(2)主动引申。即将对方的某个事实、某句话加以引申,造成本方主动、对方被动。(3)以矛攻盾。即将对方论点和论据间的矛盾,这个辩手和那个辩手陈述中的矛盾、某个辩手陈词中的矛盾、答这个问题和答那个问题之间的矛盾或其他方面的矛盾予以披露,令其尴尬,陷其于难堪(4)归谬发问。即将其论点或论据或其他问题引申归谬,陷其与左右被动,无力自救。(5)简问深涵。即问题很简单,但涵义很深刻,与辩题密切相关。答准确很难,但是答不出来就很丢人,估摸回答却不准确,这也很容易陷入被动。(6)撕隙抓漏。即将对方的一小道缝隙撕裂撕大,将其明显的漏洞失误给予揭发提问,令其难堪。(7)熟事新提。人往往对于身边、自身很熟悉的事物却不经意,所谓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或非常熟悉却只知道大概却不明白它的详细。一般对这类事情提问,也很容易让对方陷入被动。(8)逼入死角。即把对方的问题逼入死角,再发问,令其难以逃脱。(9)多方追问。即从几个方向、几个侧面、几个层次上同时问一类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必须对准一个核心,即辩论的主要立场和观点,以造成合围的阵势,使对方没有招架的能力,更没有回手的能力(10)夹击发问。即两个回多个人同时问同一类或一个问题,造成夹击态势,使对方顾此失彼。(11)问题同异。即面对同一个问题,以不同的角度提问,使对方难以自圆其说,应接不暇。(12)异题同问。抓住对方的不同问题、不同表述加以归纳,概总而问,从问题的深度与高度上使其无法把握,无力应答。(13)反复逼问。对本方提出的对方非答不可的问题,对方闪避了,就可以反复逼问,但是一般不能超过三次,不可以无限发问,那样反会造成无题可问、或令听众厌烦的负面效果。(14)辐射发问。即一个问题的提出时,同时威慑到对方四个辩手,犹如子母弹一般。这类问题,一般多在哲学或价值层面上发问。(15)同义反复。即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或角度不同,或问语不同)发问。这类问题,多为辩论的主要立场、观点方面的问题。(16)近题遥问。即看似很近的事,用远视点来透视和提问。对方遥答往往答不得,近答又很难接上,陷入了难以捉摸、无从下手的窘境。(17)击情提问。即用心理调控的手段,直击对方情绪层,使其激动,印绪连动,从而淹没对方的理智。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够进行人身攻击与情绪对情绪,更不可陷入无理纠缠甚至胡搅蛮缠,那就画虎不成反类犬了。(18)布陷发问。也就是布置一个陷阱,让对方来钻,或想方设法将之套进去。其更高技巧就是连环套。(19)长抽短吊。即忽然提这样的问题忽然又提那样的问题,不离辩题却又忽东忽西,以思维的快捷与急智来取得主动。(20)答中之问。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对方答问时发现问题(包括陈词阶段发现的问题)予以提问,另一种是在自己回答对方问题时的反问。

4、攻击的风格

由于自由辩论如疾风迅雷,所以不同场次、不同队伍的辩论风格也不尽相同。没有形成风格的队伍即使辩胜,也只是初级层次的。因此,有风格意识并力争形成自己的辩论风格,是一支辩论队有追求、有实力的表现。它其实是一支队伍整体人格的呈现。

攻击的风格,一般而言有情绪型、理智型、稳健型三种。

情绪型的队伍往往只在趣事、情绪化的层面上实施攻击。它也能够引发一些活跃的效果,但是也易于耽于情绪、就事论事,甚至会误入漫骂的泥淖,使辩论流于表面,层次不高,缺乏应有的深度。

理智型的队伍往往执著于理辩的层面,这容易体现思辩与深度,但是又会失之于辩论的活泼不足,弱化了应有的观赏性。_

稳健型的队伍因为其理智和稳健,也因为其稳健而注意到了应有的活泼,是兼取了前二者之长的。显然,自由辩论的风格当以稳健为上,从比赛的实践看,稳健型风格的辩论队不仅易于取胜,且留给观众、评委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5、攻击的节奏

应以张驰有度、疾徐有致为佳。一味快疾或一味徐缓都有缺陷,前者易流于狂躁,后者易流于沉闷。

二、防守技巧

辩论中的自由辩论阶段,就是由进攻和防守两个方面组成的,因此,不仅要有进攻的准备,还要有防守的准备。只会进攻不一定能够取胜,只会防守当然有就更容易陷入被动了。该防守就防守,该进攻就进攻,能攻能守的队伍才能游刃有余。防守中,应该注意的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盯人技巧。即各人盯住各人的对象防守。一般就是一辩盯一辩,二辩盯二辩,……。即一辩回答一辩的问题,二辩回答二辩的问题,……。这样各人就会有关注是具体目标,就不会出现好回答的问题就抢着回答,难回答的问题就你推我让的。当然,在分工之后又讲合作,最难回答的问题,就由“灵魂队员”补救了。

2、长项技巧。即根据各人的长项来分工,首先确认辩手各人的长项,如长于说理,长于说史,长于记忆,长于辨析,等等,则承担相应的问题来防守,这也不至于出现混乱局面或冷场。

3、合围技巧。假如对方有一位非常突出的辩手,不仅对方整个局面靠其支撑,且对本方威胁很大甚至本方队员对其有畏惧感,一对一的战术是不太可能奏效的。那就采取合围技巧,即以全对的四个人的力量来围击、合击,从四个人不同的侧面对准他的问题,以守为攻,一般都会有效。只要他顶不住了,那对方的阵脚就会乱了,自然就会垮了。但是要注意的是,有实力甚至实力更强大的队员靠一两个回合是难以制伏的,因此要有韧劲,不可太急切,争取5、6个回合使其难于招架,提不出更尖锐的问题,内在的进攻力度大大减弱,才能有取胜的基础。

4、夹击技巧。就是对有的问题,有的队员采用二人夹击的方式来对待。

5、高压技巧。一般在辩论赛中,由于参赛队的实力比较接近,所以在自由辩论中容易出现同位推顶的情况,这一方面容易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不容易取胜。破解的办法是采用高位迫压防守。如对方提出的是现象问题,就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上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现实问题,那就从历史的角度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具体问题、微观问题,就以全景认识、宏观认识来回答,以此类推。若此,对对方的问题以高位下罩的方式和统照下盖的方式使对方感到自己的思维位势稍逊一筹,从而内心产生动摇,攻击力也就随之动摇而弱化了。

6、指误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指出对方所问问题在逻辑上、理论上、事实上、价值上、立场上、表达上和常识上的毛病,使之陷入尴尬局面。

7、归谬技巧。即对有的问题不做正面回答,而是将之做概纳引申归谬,直指其终端的谬,陷其于被动的境地。

8、反问技巧。即从反方向上反问其问题的悖常性、悖题性、悖理性、悖逻辑性、从而化被动而为主动。

9、幽默技巧。即面对自己从容回答智有宽余的问题,适时幽对方一默,效果一定是绝佳的了。

10、短答技巧。岁于一字、一词、一个成语、一个句子就能够答清,且能够反陷对方于被动的问题,就应该果断而适时的使用。

11、启导技巧。对于那些喜欢滔滔不绝有演讲欲而又容易动情、不易冷静理智的辩手,表现欲特盛的辩手,语词罗嗦繁复的辩手,在回答问题时不妨巧妙启发他的教导意识,任由其滔滔不绝地讲,其直接效果是消耗了对方的规定时间。

12、揭弊技巧。在回答问题时,巧妙合理地揭示其弊端。如同一个人陈词与发问中的弊病与矛盾,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的矛盾,两个或数个人问题中的矛盾等等。揭示其弊端与矛盾,使其问题本身站不住脚,防守便转为攻击,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13、激怒技巧。即是答问时巧激其怒,使之心理由理智层进入情绪层,无法冷静,无从自控,就可望令其自己乱自己心绪。但是切忌不可使用人身攻击,这是犯禁行为。

14、评价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对其问题予以评价,指其目的,断其归路。

15、闪避技巧。即对那些一两句话难以答清的问题,采用合理闪避的方式,其基点是不离开辩题的立场。

16、反复技巧。即以同义反复的方式回答。也就是意思一样,但语言不同。

17、类比技巧。即面对对方的问题,不做正面拦截,而是用同类比较的方式,把问题抛回给对方。

18、陷阱技巧。既在答问中巧设陷阱让对方来钻,然后在下一个回合中予以指驳,使对方露馅。

19、联动技巧。即本方二人以上联动,回答问题问题时一唱一和,此唱彼和,你呼我应,以整体的优势对之。

20、侧击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从侧面引出相关问题,反请对方来回答。

21、连环技巧。即在答问中故设连环,环环相扣,将对方的问题定格在某一环中,将其扣死。

22、组接技巧。即将对方自己的立场或陈词、反问、答问中的语言予以组合回答,即让对方自己打自己嘴巴。

23、名言技巧。即恰到好处的巧借名言、警语、格言、民谚、诗歌、歌词、流行语等来回答。当然也可以改头换面,重组搭配来回答。

24、错接技巧。即有意错接问题,反让对方判断,以之主动防守。

25、引申技巧。即将问题引申开来,揭示其实质与要害,再一口咬破,直断其喉。

三、其他技巧

1、节奏把握:自由辩论的时间不长,但是由于争锋剧烈,对抗性强,故往往呈现出很强的快节奏。一般而言,一强到底,一胜到底的队伍不多,这就需要有韧劲和力量持久才能取胜。故有经验的辩论队往往是先弱后强,欲擒故纵。其利在于先让对方强,以观察其底气,辨别其优劣,在制伏它。

2、避锋折锐:针锋相对,往往会陷于对峙和僵持。你针尖我麦芒,你推我搡,既不利于取胜,现场效果也不好。故有经验的辩论队往往不正面迎击,而是闪避一旁,轻轻折断其锋锐。这种闪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巧用智力,或侧击、或高压、或机智、或幽默,巧击要害,巧借场上效果来使对方退却。简言之,即以大智大巧而对,不以表面热闹、直硬相拼见高低。

3、时间把握:即从严把握本方时间,有意启导、引导对方在无意识中把规定时间及早耗尽,以造成缺席审判的情势,这对本方极为有利。

4、打乱阵脚:组织有序进攻,打乱对方的阵脚,使之兵未败而阵先乱,岂有不败之理?

篇2

一、目的意义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是为了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的答辩学生,对其所着论文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答辩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对于答辩学生来说,答辩的目的是能通过论文答辩,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毕业生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必须了解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准备,继续对论文中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论文中提到的基本资料搞准确,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文章的基本观点彻底弄懂弄通。

二、答辩过程

本科论文答辩是答辩委员会成员即答辩老师与撰写毕业论文的毕业生面对面,由答辩老师就论文提出的有关问题,让学生当面回答,它有“问”有“答”,还可以有“辩”。为了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我校实行答辩过程一分为三的形式,即指导老师指导、评阅老师评审和论文答辩3个环节。

(一)宣讲论文

在答辩会上,先让学生用1”-15分钟概述论文的标题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可以事先准备好讲稿,讲稿是答辩学生在答辩时宣讲的稿子,它比摘要详细一些,根据所限定的宣讲论文的时间而定,最好能在规定时间内宣讲完,否则会影响评委对论文的总体评价。同时,可借助多媒体或幻灯片,尽可能脱稿宣讲。

(二)问题答辩

主答辩老师一般提2-3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准备1”-15分钟,再来回答;或由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立即作答,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数个问题,学生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适当插问。

(三)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成绩包含毕业论文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其中论文评阅成绩由导师评阅成绩和1-2位论文评审人评阅成绩组成。评阅成绩依据包括开题报告的情况、学生的业务水平、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和整个毕业论文环节过程中的工作态度等。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分值比例,由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毕业论文的成绩按百分制记分,其中优秀比例控制在2”%左右,优秀的毕业论文必须参加学院的大组答辩,各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成绩总体应呈正态分布。各学院根据本学院制定的评选细则评选院级优秀毕业论文,申报后,教务处组织专家组参照相关规定对申报的优秀毕业论文进行评审。教务处公示评审结果,公示时间为1周。经公示无异议并报分管校领导批准后公布评选结果,并由教务处将优秀毕业论文汇编成册。

(四)论文存档

学生毕业论文的资料要以纸质形式装入学生毕业论文资料袋;同一专业所有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汇总资料,要以纸质形式和电子文档形式(光盘)装入毕业论文专业汇总资料袋。学生的毕业论文要长期保存。学生个人毕业论文资料袋材料包括: (1)毕业论文任务书; (2)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指导教师中期检查报告; (4)毕业论文正文; (5)导师评阅表及评阅人评阅表; (6)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表; (7)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专业汇总的毕业论文资料袋材料包括: (1)按专业汇总的毕业论文任务安排情况表; (2)学院有关毕业论文的补充规定; (3)毕业论文评分标准; (4)毕业论文组织安排(包括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名单及参加大组和小组答辩教师名单、学生分组名单和答辩时间安排表等); (5)同一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汇总表; (6)同一专业所有学生毕业论文正文的电子文档(光盘若干张)。

三、答辩技巧

答辩是审查论文写作质量的一种补充形式。教师在答辩会上提出一些问题,让答辩学生回答,以便进一步了解答辩学生立论依据及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答辩学生为取得满意的成绩,应掌握必要的答辩技巧。

(一)答辩前的准备

答辩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答辩学生的准备。要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和效果,关键在于答辩过程的表现。答辩学生在提交了论文之后,不能有所松懈,而应抓紧时间积极准备论文答辩。

1.认真做好幻灯片。幻灯片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姓名,选择该题目的起因,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本论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学位论文答辩一般要求将讲稿与多媒体或幻灯片紧密结合在一起。幻灯片内容要简洁,控制在1”-2”页。宣讲用的图表宜精简且具有代表性。图要选可视性强、趋势明显,不同曲线最好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在论文中使用的表格如不适合宣讲时,表格项目尽量简化。一般行不超过4项,列以1”项以内为宜。说明趋势、表示差距的表格可改用图表示,因为图比表更易理解,解释起来节省时间。

2.熟悉论文全文。要熟悉论文的主体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论题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党的方针政策相冲突之处等[8]。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及时补充、修正和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在答辩过程中,就可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慌和沉着应战。

3.掌握相关知识。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的程度,存在的争议,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

4.总结不足之处。论文有哪些应该涉及或应该解决,哪些在论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很少等,要认真总结和分析。是在研究过程中确已接触到并有一定的见解,还是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只是由于觉得与论文表述的中心关联不大而没有写入的问题等。

(二)答辩会的表现

1.携带必要的资料。首先,学生参加答辩,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如果一时记不起来,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和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更好地理解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同时可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自然。

2.树立良好的信心。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可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3.听清问题再作答。老师在提问时,学生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思路略记在本子上,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听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答。只有这样,才会避免答非所问。

4.答题要简明扼要。在弄清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能犹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和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

5.答题时不可强辩。有时老师对答辩学生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答辩学生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学生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是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与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答辩学生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问题,就应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学生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6.有冲突展开辩论。答辩中,有的老师会提出与论文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答辩学生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答辩老师在提出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问题。

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答辩学生作出正确和全面回答,不具有商讨性;对于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互相切磋商讨[9]。如果答辩学生所写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和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老师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与论文不同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答辩学生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察答辩学生的答辩能力或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答辩学生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时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和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答辩学生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这样的辩论,答辩老师不仅不会为难答辩学生,相反会认为其有水平,基础扎实。

7.要注意举止文明。论文答辩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过程。答辩学生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学习、请求指导和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学生应尊重答辩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懂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不同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和有礼貌地退场。

篇3

摘要:随着当前阶段高中物理课程知识的不断加深,在进行物理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问题学习存在诸多的局限性。有的学生对于匀速运动的相关条件判断不够清楚,而有的同学则对于变速运动的有关公式了解程度不深,有的时候用错公式的现象是非常多见得。因此笔者决定来探究当前匀速运动以及变速运动的相关解题技巧,提升我们在做题过程中的做题速度以及做题准确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匀速运动;变速运动

首先,我们在了解匀速运动以及变速运动的相关公式之前,需要了解匀速直线运动以及变速直线运动之间的区别。匀速直线运动主要是指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一样的,并且物体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而变速直线运动则主要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是随着路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换句话说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每时每刻都是变化,直接通过公式V=S/T就能够计算得到,其中S是物体运动的总路程,T是物体运动的总时间,V就是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但是物体在变速运动的过程中,无法直接采用V=S/T得到,因为物体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往往速度是不同的,因此上述公式所求解出来的数值称之为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即整个时间段下,物体的平均运动速度。

很多时候如果简单的观察速度上的变化往往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是很多变速运动以及匀速运动的题目需要涉及到有关加速度的问题,而这就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误解。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变化问题

匀速运动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以及方向是不变的,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加速度不变指方向、大小两个方面。而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变化的,可能加速度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一个发生变化或者二者均发生变化等。

因此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往往就有多种。首先在不知道时间的条件下,可以利用Vt2-Vo2=2as来求解,其中VT是物体在最终运动状态下的运动速度,V0是物体在初始运动状态下的运动速度。a为物体的加速度,s为物体的运动路程。

第二,在不清楚路程的条件下,采用Vt=V0+at的公式求解。第三,在不清楚加速度的状态下,可以利用(V0+VT)/2×t的方式求解物体运动的路程。在没有最终速度的情况下,可以利用V0×t+1/2at2公式求解得到物体的运动路程。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量有s、t、a、v,这几个物理量除了时间以外都是矢量,因此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向的问题,合理的设定好初始方向,将其他方向设置为负数,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变速直线运动做题解题的过程中保证正确率。[1]

二、当前阶段匀速运动以及变速运动的主要解题技巧分析

前述主要分析了当前匀速运动以及变速运动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困惑,下面笔者来分析目前阶段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解题技巧。[2]

1 逆向思维的方式

很多学生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题过程中,往往喜欢利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来求解,同时当题目当中出现匀减速的时候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这一基础背景之下,我们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将匀减速直线运动看作是方向相反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如,汽车刹车后以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刹车前的速度为30m/s,它在刹车后,还能滑行多远?

这道题目换句说话可以看成是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30m/s,加速度为a=3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直接采用公式2aS=vt2-v02求解得到最终的滑行距离。

2 平均速度法

在变速运动的过程中,前述笔者分析了其平均速度为S/t,因此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是均匀的,物体在t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在这段时间里的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平均值。将这一思想应用到实际的题目当中,便能够有效的提升解题速度。

例如,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规定车辆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Km/h,有一车辆遇到情况紧急刹车之后,经过了1.5s停止,量的路面刹车痕迹为9米,询问这辆车是否违章?

在解答的过程中可以将车辆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前速度为60km/h,刹车后速度为0,利用S=(V0+VT)/2×t公式求解得到最终车辆的末速度。

3 逐差法

利用匀速直线运动以及变速运动的相关规律能够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连续时间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S=aT2。利用这一个公式,能够解决大量的求解初速度以及加速度的有关题目。

例如,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4m和64米,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求解质点的初速度以及加速度。

题目当中给出了所有的公式所需数据,直接套用公式便能够求解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为2.5m/s2,在利用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便能够求解得到质点的初始速度。

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在当前高中物理匀速运动以及变速运动的学习过程中,技巧往往是多元化的,一道题目的求解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最有效的解题方式是我们需要训练的。[3]

参考文献:

[1]袁令民,廖伯琴,李富强. 高中物理教师使用新课程教科书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探析[J]. 教育学报,2013,02:76-81+95.

篇4

目前,媒体对于怎样进行新闻编排还有许多不同见解,但是从总的来讲,要想编排好新闻节目,还必须掌握与宣传心理学、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广播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效果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的有用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由于媒体的特性不同,对于同一条新闻也有着不同的编排方法。如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和广播的看法。报纸将重要新闻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广播则不然。广播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所谓“最引人注目”,对广播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的跟踪问效。

(1)广播编排技巧。广播编排技巧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对节奏的把握。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几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几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同时,并列式以及对比式的编排方式,则可以形成相应的声势,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广播新闻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节目编辑时,编辑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直接的传达给观众。任何编辑都有一个选题、组稿和选取稿子的角度问题。更多地关注于“民生”,关注“实用”,这大概是编辑在选取稿件的角度上的最大特点。提出编辑的视角问题,不仅仅是对编辑个人的素养而言,对于任何专业媒体来说,把握角度,实际上也就是在确定自己的舆论导向。

(2)广播语言技巧。在新时期,广播新闻在播报的语言风格上发生巨大变化,“四平八稳”的单一播报方式正逐渐向丰富多彩的方式演变。播报新闻口语化是当今新闻播报方式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它首先需要广播新闻编辑在文字语言风格上求新求变。让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用通俗、口语、自然流畅、与生活语言相近似的语言来“说新闻”,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播报新闻。广播新闻播报口语化,不仅拉近了广播新闻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更易于听众去接受和理解,而且还突出了广播新闻的真实性,表现了生活的原貌、原汁、原味。一方面使听众对新闻内容,新闻分析感到确实可信,另一方面能通过记者的权威唤起听众的正义和责任、良知和感悟。如“黑江交通台”之所以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这也和他们始终坚持一种口语化的播报风格密不可分。

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与变革,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在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世界变得更加变幻莫测;而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更是有许多新的知识与技术需要新闻工作者去学习和探究。这就要求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快的时效性、较宽的知识面,对各层次、各领域的知识要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受众参与社会活动的程度空前提高。他们走出原先的狭小天地,建立起越来越广泛的社会交往,他们对社会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能及时快速得到全方位的相关信息已成为受众新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的新闻编采要以新以快取得最佳效果。现在,人们不再满足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渴望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为什么要发生?还将要发生什么?现在的听众对新闻时效性、全面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广播新闻采制、传播中,有许多陈旧的思维需要去突破,有许多形式需要去更新。如今在各家媒体之间进行的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双方都想在第一时间播发新闻来赢取新闻的时效性。于是在很多地方就出现各家媒体“互相抄袭”的现象, 但有些媒体却做到了快速反应,对新闻事件采拍、播发的“快速”特点,使它的新闻时效性就得到了全面的体现。这其中当然少不了高素质的新闻编采人员的功劳。对于广播新闻编辑来说,要当好编辑的同时首先要当好记者。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广播直播技术成熟的今天,广播新闻已经由过去的预制式向现在的直播式迈进,在新闻节目播出中直接插播由现场同步发回的信号以成为各台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策划、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时间位置切入播出。

三、如何做一个“好”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篇5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变更;索赔;管理策略

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公路桥梁施工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工程设计、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的影响,经常会产生合同变更的问题。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合同的变更,按照工程变更内容的大小,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大型的变更和一般变更两种。由于公路桥梁工程的大规模和长周期特点,在变更的时候一般涉及面很大,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整个工程项目成本的大幅提升,使得工程工期增加,产生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浪费。因此,加强对公路桥梁工程变更及索赔管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桥梁工程变更与索赔的概念

公路桥梁工程索赔指的是,在公路桥梁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合同的当事一方由于对方没有履行或者没有正确履行合同,以及由于其他非自身因素造成的工程经济损失,按照合同规定向对方所提出的一些经济上,或者时间上的补偿要求的行为。

桥梁工程索赔的依据,主要包括各种招标文件、桥梁工程的施工合同文件、工程的补充协议、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的记录、合同双方往来的信件和会议纪要、桥梁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书、工程实际施工记录、施工照片、工程施工气象资料、检查记录等等。

2 公路桥梁工程合理变更与索赔原因的分析

2.1 公路桥梁工程变更的原因

因为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实践长,工程整体的经济、法律关系复杂,工程受环境、气候变化影响大等原因,使得公路桥梁工程的实际施工,同公路桥梁工程招投标时的情况会产生一些不可预知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产生,成为公路桥梁工程合理变更的原因。

2.2 公路桥梁工程索赔的成因

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下面这些因素,就会导致公路桥梁工程索赔的产生。如:工程当事人违约、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的不可抗力的出现、桥梁设计等合同缺陷的存在、合同的变更等等,都会引起公路桥梁工程的索赔问题。

2.3 公路桥梁工程索赔程序

整理索赔证据。上述的索赔起因,都可成为正当的索赔理由。对此承包商不应该放过任何索赔的机会和证据,同时做好以下工作:对索赔事件进行详细了解和事态调查。对索赔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并判断业主承担责任的可能性。对事件损失进行计算。发出索赔通知根据现行的建筑施工合同文本,承包商应在索赔事件发生后20天内,向业主发出索赔通知。索赔通知应包括索赔要求及支持该要求的证据,且要详细全面。索赔的批准业主在接到索赔通知后十天内给予批准,或要求承包商进一步补充索赔理由证据,业主十天内未予答复,应视为该项索赔已获批准。

3 提升公路桥梁工程变更索赔效果的措施

3.1 加强会议纪要与桥梁工程施工资料的搜集

在公路桥梁工程变更索赔的时候,需要完备的资料支撑,这些资料主要包括:桥梁设计单位发放的工程设计变更单、建设单位发放的工程设计变更单,相关的会议纪要等等。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和收集。

3.2桥梁工程施工资料同设计变更资料的统一性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程施工资料同工程设计变更资料的统一性,是保证建设单位利益的条件。例如:在相同的变更支持文件里面,如果设计变更材料中明确的指出:工程深层搅拌桩要使用三搅四喷的施工方法,水泥的使用量为每米六十五千克。但是,在工程施工资料里面确实:深层搅拌桩使用二搅二喷的施工方法,水泥的使用量为每米六十千克。如果在进行这份变更办理的时候,审计说:当时怎么没有根据图进行施工,为什么私自降低了工程的施工标准?等等问题,使得工程变更和索赔工作受到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施工资料和变更资料的一致性。

3.3 加大对桥梁工程合同内容的掌握和应用

在公路桥梁工程变更的时候,桥梁工程的相关合同要随身携带,以更好地提升变更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合同里面,对于工程变更费用的计算方法都有着明确的规定,这些计算的方法,需要管理人员清除的了解,只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够加强对桥梁工程变更费用的计算。多数情况下,在桥梁工程合同里面,对工程的变更费用计算规定有下面这些内容:工程合同里面已具备变更工程的价格,根据合同已规定的价格做出变更合同价款。合同里面如果仅仅有变更的价格,那么就可以按照类似的价格进行变更合同价款的计算。

3.4 做好桥梁工程索赔资料的日常整理

公路桥梁工程索赔作为一个复杂精细的工作,需要从桥梁工程开工到桥梁工程结束,这一个周期中进行索赔材料的搜集和整理,通过这些材料来保证工程索赔证据的充足性。因为只有具备了充足的材料才能够提出索赔,材料的准确性是保证索赔成功的基础。例如,在一些桥梁工程中,政府部门设置了工程变更的问责制度,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单项工程或者某一工程索赔额度达到某一个规定数额时候,就需要对工程相关的当事人进行责问。因此,桥梁工程施工部门只有具备了充足有力的相关材料和证据,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索赔。需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加大对材料的管理和搜集,以保证工程索赔时,证据的可用性和充足性。

3.5 注重权威资料的整理和使用

在桥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并不是具备了桥梁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就能够进行索赔。例如:在三十米空心板梁预制的时候,当预制第十片的时候,出现了第一批根据图纸施工的三片试验梁底板出现了开裂的问题。这时施工单位及时的上报了工程的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汇报以后工程的设计单位做出了工程设计变更。由于这个变更的产生,使得此项工程延期竣工接近两个月。工程工期的延误导致工程施工单位,出现工人窝工,工程机械设备闲置、并造成施工场地费用上升,施工现场的水电生活费用提高。因此,此项目的负责人在专门聘请相关的专家分析的基础上,同工程设计单位、工程施工单位、工程建设单位、工程监理部门等一起进行了空心板梁开裂原因的分析。最后得出此次空心板梁开裂的原因是:原设计的预应力钢绞线布束不够科学。这一结论使得设计单位的定性不能够成立。从而为建设单位进行索赔,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了解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提升,由于施工企业数量众多,工程发包方和工程承包方之间,很难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进行合作。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专利施工的方法较少,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使得承包方为了获得更多的业务,就不可避免的通过低价中标,来承揽业务。因此,作为公路桥梁工程的发包方和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工程合理变更及索赔的管理,提升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月祥. 谈高等级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变更管理[J]. 甘肃科技. 2007(02)

[2] 周晓娟,张仁锐. 城市公路建设中路基建设浅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5)

篇6

关键词: 辩论 逻各斯 真理 回归 辩证法

一、语言的本体论地位

辩论,又称论辩,一般认为,辩论是指持不同见解之人彼此通过言辞阐述理由,进行辩驳争论。由于辩论首先是通过言辞进行的,因而,语言是辩论得以展开的前提条件。然而,对于语言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从根本上决定了语言在辩论中的地位和辩论目的的实现。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历来视语言为表意的工具,从来没有把语言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这与古希腊历来对于语言的重视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逻各斯的规定性

在古希腊人那里,语言乃是逻各斯(logos)。逻各斯是什么呢?逻各斯就是语言的本质。据说,逻各斯这个词最早是赫拉克利特使用的。他把逻各斯当作世界万物的尺度。这也就是说,逻各斯意在划界,它要界分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区别,是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个事物的尺度,同时也是它事物不成为这个事物的尺度。因此,一个事物只有遵循逻各斯的要求,才能成为这个事物,才能保有成为此事物的本质。在此意义上,逻各斯就是事物的本质,就是事物的规定性。

逻各斯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有它自己的逻各斯。语言也是一种事物,因此语言也有语言的逻各斯。不过,只有人类才有语言。语言是区分神人、区分的标志。语言是人说出来的,但是是语言规定人的存在,而不是人规定语言的存在。因为,支配语言的是语言背后的逻各斯,规定语言本质的是逻各斯而不是人。所以,对于人来说,语言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在此意义上,是语言说人,是语言来言说人的本质,而不是人说语言。逻各斯支配语言,语言支配人,因此,人在说语言的时候,必须遵循逻各斯的要求。这就要求人的言说要符合逻各斯所开辟的道路,而逻各斯所开辟的道路,就是真理的道路。

(二)真理的追求

逻各斯是通达真理的道路,逻各斯就是真理。真理与意见相对。无论真理还是意见,都是人利用自己的理性能力表达出来的。人是理性动物,人追求真理是有可能的。人通过语言把真理说出来。但人往往不能辨识真理,因此,人经常说出来的不过是意见。而且,意见往往会与真理相混淆,人们却以为自己说出来的是真理。所以,真理就要在人的言说中把自己显露出来。人通过语言言说,把各自的意见表达出来,通过辩论讨论意见,从而在意见与意见的交锋中,真理逐渐显露出来。

因此,语言的真正目的和存在根据,乃是真理。基于语言的媒介,真理显现出来了。但只有遵循了辩证法的要求,真理才能在人的言说中展露。因此,真理、语言与辩证法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人在言说时不能乱说,只有遵循逻各斯的要求才能言说出真理。所以,逻各斯是言说语言的内在要求。即只有在遵循逻各斯,也就是遵循逻辑的基础上,人们之间的辩论才是有意义的。而通过语言进行辩论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哲学的本质是“爱智”,是一种追求智慧的行动。如同哲学一样,辩论的本质是“爱真理”,是一种追求真理的行动。

二、法科学生辩论能力培养的缺陷

(一)选题失当

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论技巧,各组织者一般都会设定选题。但是,许多选题只适宜于进行辩论游戏,而无助于学生辩论能力的培养。如“大学期间谈恋爱利大于弊(大学期间谈恋爱弊大于利)”、“应先成家后立业(应先立业后成家)”、“爱情是自私的(爱情是无私的)”,这样的论题,无论是肯定的命题还是否定的命题,支持任何一种意见的个案都是无限的。因而从论据的选取上说,任何一方在逻辑上都无法真正得到论证,也无法真正反驳对方的论题。

(二)指导教师指引方向失误

一般在法科学生辩论能力的培养中,都会有相关老师的指导。但是,指导老师的方向性错误,可能会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误入歧途。从辩论的角度来看,谈论者之间必须在同一个层面上谈论问题。否则,当两者自说自话,最终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从辩论的形式要求看,是没有遵循辩证法要求的结果。这就要求辩论必须严格遵循辩论规则,特别是辩证法的要求。

(三)辩论规则的违背

辩论时必须遵循辩论规则。这里所说的辩论规则,主要是指辩证法。古希腊时的辩证法要求辩论双方首先有一个辩论的共同起点。也就是说,不论辩论中的任何一方,提出任何命题,首先要求自己和对方应该就共同的逻辑起点达成共识。只有在共识的基础上,真正的辩论才能够展开。然而,很多法科学生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中,往往注意哗众取宠,注重舞台效果,而不遵循逻辑的要求。因此,辩论获胜的一方,往往是胜在技巧上,而非是对问题本身有什么实质性的认识推进。造成的结果是,以技巧妨害了对问题实质的探究。

(四)背离正义道路

中国传统上历来反对以“技”害“道”。在当前法科学生的辩论中,以“技”害“道”实为祸不浅。不遵循辩证法要求进行辩论,不以追求真理为目的,致使辩论技巧畸形发达,离真理越远。法学是世俗之学,以满足社会秩序的维持及人与人之间基本欲望为基本要务。然而,法学这门实践学问,同时有基本的正义价值作支撑。对于学习法律者而言,法律不仅是谋生之职业,还是社会之公器。法科学生学习法律,不但要学“技”,还要学“道”,法科学生所追求的是依循法学方法,将正义等价值实现于法律案件,从而合乎正义地解决法律问题。为达到此目的,学习辩论技巧,必须有所持,有所守,哲学要追求真正,法学必得追求正义。

三、回归辩论的本质

在古希腊哲学中,辩论的本质是逻各斯。逻各斯是通过语言进行辩论的实质规定性,辩证法则是通过语言进行辩论的形式规定性。而辩论的目的,则是追求真理。辩论的研习对于法学来说必不可少,不过法科学生的辩论练习要想走上正途,就必须回归辩论的本质规定性。

首先,选题要导向现实法律实践。法学首先是实践的学问,它以解决法律争端为目标。法科学生辩论能力的培养,要以回应现实法律要求为指向。这在辩论选题上,便要求以现实生活中的疑难案例为根本出发点。所以,为增强实践性,必须有意识地从现实法律案件开始磨炼法科学生的辩论能力。因为,在现实法律案件中培养辩论能力,对法科学生提出了法学方法论的要求,从而增加了法学辩论的法学技术含量。

篇7

[关键词]墨子;辩论;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HO―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9)01―0066―03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先秦时期继孔子之后出现的第二位文化伟人,开创了墨学,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明鬼等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思想。为了宣传他的主张,墨子四处游说,言传身教,广征博引,以理服人。墨子的辩论与众不同,技巧高超,既不像孟子那样气势奔放、咄咄逼人,也不像庄子那样纵横跌宕、变幻莫测,而是朴实无华、推理严密。墨子的辩论讲科学、重事实,有理有据。“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以辩来别同异、明是非,形成其独特的“墨辩学”。墨子的辩论用词准确、语言缜密、百无疏漏,这在先秦诸子中是首屈一指的。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墨子辩论的语言艺术。

一、墨子辩论语言的表达特色

语言是辩论的物质手段。先秦时期,诸侯争霸称雄,造就了大批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论辩家,他们的论辩语言各具特色,有的言简意赅,循循善诱;有的恣意纵情,奇特浪漫;还有的驳难离析,淋漓尽致等。墨子的辩论,语言简朴、平实,准确、生动。如在《墨子・非攻下》中,针对许多好战的国君常借商汤、武王的征伐行为,为自己的掠夺行为辩护,“今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子以攻战为不义,非利物与?昔汤放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墨子辩驳道:“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在这里,墨子明确区分了“攻”与“诛”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战争,其语言准确击中对方要害,墨子以简朴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战争性质的认识,可谓一字千金。

墨子的语言不但准确,而且精炼。《墨子・修身》篇说“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就是要求论辩语言要精炼。有一次墨子的弟子禽滑厘问他:“多言有益乎?”墨子回答:“虾蟆蛙蝇日夜而鸣,舌干辟然,而人不听之。今鹤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墨子十分精炼地说明了墨家反对说大话空话,但不反对说有用的进步的合时宜的话。

墨子的语言不但简炼,而且生动感人。例如,有人反对墨家“兼爱”的思想,并再三向墨子发难。因而墨子与他们展开辩论,《兼爱下》记载了这次辩论,对方说墨子的“兼爱”主张虽然好听,但不实用,“即善矣,虽然,岂可用哉?”墨子立刻反驳道:“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墨子认为如果“兼爱”思想只是好听而不实用,别说你们,就连我自己也要对它进行批判、指责,并进一步指出,哪有好东西只是中看不中用呢?墨子的语言简明生动,在先秦诸子中,是无与伦比的。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评价墨子的语言“意显而语质”,也正是总结了墨子辩论的语言特色:准确、简炼、质朴、生动。

二、墨子辩论语言的逻辑技巧

墨子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的辩论博大精深,涉及到哲学、文化、逻辑、语言、思维、心理、角色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强大的逻辑力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就先秦时代而言,中国形成有自己独特特点的关于思维本质与规律的理论,墨家的思维形式结构论是中国‘辩学’或‘名学’的奠基。”墨子在辩论中创造性地制定了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学说,揭示了逻辑所构成的这三种思维形式的区别。墨子的辩术是我国古代辩论科学的精华。《墨子・小取》所谈“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及“以名取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假”、“效”、“譬”、“侔”、“援”、“推”,以及《墨子・大取》讲的“故”、“理”、“类”等,都成为墨子的辩论法宝,体现了他高超的辩论语言技巧。下面从“假”、“譬”、“援”、“推”四个方面探讨墨子辩论的逻辑技巧。

(一)“假”式反证法

《小取》:“假者,今不然也。”《经下》:“假必悖。说在不然。”《经说下》:“假必非也而后假,狗。假霍也。犹氏霍也。”“假”就是假使、假若、假如、假设,指在论证一个命题的时候,先假定与这个论题相反的命题存在,然后根据这个命题的虚假来证明原来的论题的正确性。简单地说,“假”就是为了证明某个论题,就先假说它为相反的论题并由此推出错误来的证明法,即我们今天说的反证法。“它是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即反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排中律,由假推真,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一种论证方法。”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墨子强调,要注意假定的命题必须是错误的,才能证明自己的论题是正确的,即“假必非也而后假”,否则,不但不能证明自己的论题,相反,倒证明了论敌的论题。例如,要证明狗是没有姓的,就假定狗姓霍,而霍是霍氏人的姓,姓霍的人是不允许狗姓霍的,他们会反对这个荒谬的命题。于是,就证明了狗是没有姓的。又如在《节葬下》中,说当时的贵族统治者主张实行“厚葬久丧”,“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厚葬久丧”可以使贫者富、寡者众,墨子对此用“假”驳斥了厚葬久丧者的谬论:“使王公大人行此,则必不能蚤朝晏退;使士大夫行此,则必不能治五官六府,辟草木、实仓廪;使农夫行此。则必不能蚤出夜人,耕稼树艺;使百工行此,则必不能修舟车,为器皿矣;使妇人行此,则必不能夙兴夜寐。纺绩织纫。”为了批驳“厚葬久丧”,先假定它是对的,让国人都去遵守、执行,然而依从了这种主张。将会给国家造成一系列的恶果,执政者无法正常治理朝政,士大夫、农夫、百工、妇人都不能各司其职,根本无法富贫众寡,由此证明了“厚葬久丧”的荒谬。

(二)“譬”式证明法

《小取》:“譬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譬”就是譬喻,是说明道理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它不同于一般的举例和形象比喻,它所举的事例必须是双方已知和公认的,而且必须以承认此物与他物属同类为前提,否则就不能达到“举他物而以明此物”的证明目的。《荀子・释难篇》:“谈说之术,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譬喻就是因为直言不能将其事讲清楚而产生的,对于别人不信之“故”用譬喻来讲明。所以墨家将其借来作为“明故”的证明方法,这正是王充在《论衡・目纪》中所说的:“何以为辩,喻深以浅。”墨子喜用譬,也善用譬,他根据不同的“譬”式要求,经常采取三种譬式证明法。第一,取像于其物,以说明一般的规律。如《墨子・所染》:“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墨子认为,人的思想

犹如一块白布,时刻受周围环境熏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善人则善,染于恶人则为恶,比喻习染可以改变人的性格,交游不可不慎。第二,取譬于成事,以指导人们的行为。如《墨子・耕柱》:“治徒娱,县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县子硕问墨子谈辩、说书、从事三种为义的方式中,哪种最重要?墨子以现实生活中人人皆知“筑墙”一事为譬,巧妙地说明,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墙筑起;为义和筑墙的道理一样,喜于谈辩的就谈辩,长于说书的就说书,善于从事的就从事,只有谈辩、说书、从事三者同时并举,通力合作,才能达到为义的目的。墨子如此譬喻,形象生动,使人有推窗观日、开门赏月的明快之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第三,以寓言作譬,以明辨义理。如《公输》:“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墨子以寓言作譬,铺张扬厉,步步进逼,穷理析义,不容不信,终于使喜好攻战的楚王不得不大呼“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运用“譬”式证明法,或说理以阐明自己的主张,或驳斥以攻破敌人的谬论。或譬醒以激发他人的觉悟,取譬明理,把精当的论述与摹拟形象的描绘融合于一体,既给人以哲理上的启迪,又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

(三)“援”式推论法

《小取》:“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孙诒让据《说文・手部》所云:“援,引也。”解释为“谓引彼以例此。”“援”就是援引例子,即引彼证此,这种推论方法,就是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

墨子“援”式推论所用的前提必须是对方说过的话或行过的事,或者是某人说过的话(如“圣王之道”、“先王之书”、“古书之言”)或行过的事并已为对方所承认和肯定了的。根据这个前提,墨子进行推论。如在《鲁问》中,鲁阳文君对墨子说反对“食其子而赏其父”的恶俗,“有啖人之国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墨子道:“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在此,墨子以鲁阳文君所深恶痛绝的恶俗――“食其子而赏其父”作为前提,巧妙地推论出“杀其父而赏其子”同样是恶俗,有力地鞭挞了鲁阳文君好攻伐,使人民战死,又从而赏之的罪恶行经。这样的类比,入情入理,雄辩有力。

由于墨子的“援”式推论只要求其“然”必须相同,而不要求其“所以然”也相同,如只要承认“楚人非人”与“白马非马”这两个命题属于同类性质的命题,就可以由“子之然”类比推出“我之然”,至于为什么要承认“楚人非人”或“白马非马”的原因和根据等,就不便追究。所以,在使用这种推论方法时,可以暂时难倒对方,使自己获胜,但却不一定得到真理。

(四)“推”式推论法

《小取》:“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是犹谓’也者,同也;‘吾岂谓’也者,异也。”“推”就是类推,类推是就同一类型的事物中,把还没有取得判断的这一部分和已经取得判断的那一部分相比较,从而给这一部分也定出判断来。“是犹谓”(这如同说)是用来表示相同意义的命题可以类推,“吾岂谓”(我难道说)是表示不同意义的命题不可以类推。孙中原认为“推”,“即以对方所不赞同的和所赞同的属于同类这一点为根据,来反驳对方的观点。这是应用矛盾律的归谬式的反驳方式……从推理形式上说,这是一种归谬式的类比推理。”如《天志下》载,“其所取者”“为不仁不义也”;“人人之场圃,取人之桃李瓜姜者”;“穴人之府库,窃人之金玉布帛者”;“逾人之栏牢,窃人之牛马者”;“逾人之墙垣,拘格人之子女者,不义”。所以,凡行窃者即“凡不与其劳获其实皆不义”。据此类推:今王公大人“攻伐无罪之国,入其沟境,刈其禾稼,斩其树木,残其城郭”,是“非其所有而取之”,故王公大人攻伐无罪之国是不义的。又如《公孟》载,公孟子曰:“无鬼神”,又曰:“君子必学祭礼。”子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礼,是就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这其实是归谬和类比的结合。

篇8

1.“头脑风暴”小组活动。即指在一段时间内让大脑毫无拘束地就某一个主题进行密集的想象和思考。该活动员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创造意念,包括“原创性”和“补充性”创意,以及格个人的意见和想法清楚明确地表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将大家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整理成完整的有价值的思想、方案、行动计划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头脑风暴”小组活动最佳规模在5一1O人之间,活动的组织者首先必须交给小组明确、并有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的主题。它应与其它活动联系起来进行。

2.“同伴互助”小组活动。该活动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使学生通过少年儿童特有的交流、解释和答疑方式,使未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完全掌握知识和技巧的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和技巧,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复习和操练机会。该活动是教师运用最多的小组活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这种小组的组织应该是小范围的,三、四个人最佳。其次,小组讨论的问题要集中、明确,每次最好只有一个很小、很具体的主题,以便于学生相互解释、演示和说明。再次,必须挑选适合的组长,组长的职能是提出适当的问题,鼓励同学问问题、解决问题、讲解和演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辨别同学的见解,给同学及时的反馈。

3.“角色扮演”小组活动。这种小组活动能够通过参与者扮演活动的过程,他们从所承担角色的角度和立场去学习、理解和表达。活动规模应按活动内容决定,但是三至七人更为适宜。活动包含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的重点是学习讨论和尝试练习,即由小组成员集体探讨扮演活动主题和角色意义以及练习角色表现方法;第二个部分的重点是表演,将小组成员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展现出来。

4.“仿真课题”小组活动。活动过程是:由教师向各小组布里研究课题,给予必要的说明和资料,然后由学生活动小组研究问题,制定解决的方案,最后将结果(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作品等)展现出来。是否需要采用“仿真课题”小组活动,取决于教学内容与目的,如教学内容涉及教学生如何决策,涉及让学生认识人与人、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涉及学生在常规教学过程中难以获得的经验等,皆可采用这一活动方式。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中,都可运用“仿真课题”小组活动。该小组活动的选择广泛,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如“学生会年度活动及财政计划”,社会生活课题,如“社区环境调查计划”、“少年航天科研项目选择与设计”等都可用作仿真课。

5.小组“辩论”活动。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辩论活动尤其有用。课堂教学中使用辩论活动,通常把所有学生分为四组。两个正方两个反方,辩论两个问题。辩论的时候两组同学先辩,另两组同学先听;然后再交换。所有的学生又都有了发言、评判的机会。组织辩论活动,教师要注意以下技巧问题:(1)小组成员实力要均衡,人员性格要多样;(2)每组选一名主辩手,其他人也必须作为副辩手发言,并促使他们结成逻辑关系,使个人的发言产生“拓展”、“强化”、“补充”等结构联系。(3)论题必须明确、中性,以陈述句形式出现为佳。(4)教师要提供数、质量相当的资料和资料线索。(5)正方、反方抽签决定。(6)辩论发言的时间严格公正地控制。(7)评价胜负结果由评判的学生投票决定,每人一票制。(8)评判的标准是:①论点、论据是否充分合理;②发言是否明确有力。(9)教师自己,或投票选一位主持人。主持人的总结重点应该在于肯定学生在思维、语言和智慧方面的优点,尤其是学生的精彩之举。)。

篇9

作为校辩论赛的领队,今年的辩论赛让我感到十分自豪,今年我们创造了历史,闯入四强,让学校看到了我们化工的风采,颁奖时,评委对我说:恭喜你们进入了四强。我想以前化工在辩论赛上是个酱油学院吧!

辩论赛是一场盛宴:对于辩手,从前期准备到临场反应,从外表气质到内里思维,最享受主席宣布胜利的时刻。立论,自由辩,总结,辩论中,最最欣赏的是诡辩,使对方明知此理不通,却又无话可说!也喜欢精彩的反驳,针尖对麦芒,尤其是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总之,在辩论赛上,就没有辩清的时候,无论你说的再对,我总能反驳回去!这只是技巧,辩论要有主线的,陈词时将主线阐明,自由辩以其为依托,总结也是如此。这样,才能做到有逻辑,有整体性,不跑题,不被对手反制。至于场上的气势,决定的是论点,辅助的是辩手气质。对于辩论赛的组织者,我想说,辩论赛是一项长期赛事,场次多,所以会有些麻烦,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对于辩手的培训,像我们理工学院的辩论赛,辩手都是普通学生,很多对辩论赛一无所知,这样在比赛时就会很没意思。一场辩论赛的可观度就取决于辩手。对于对辩手的培训,实在是很难办,毕竟我们是化工,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我能想到的就是看视频讲解,还有其他辩论赛视频,还有找往届辩手指导一下,自己也可以看看辩论方面的书籍。

今年的辩论赛硕果累累,希望明年的辩论赛能更好,我希望学院的“迪贝特”杯辩论赛能一直持续下去。我想用一位辩论赛评委的话作为结束语:一个没有辩论赛的大学,就不能称之为一所好大学!

篇10

如何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加强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语言现状

1.普通话陈述不标准

高职院校生源范围比较狭窄,本地学生居多,讲授普通话的学生比较少,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害怕讲普通话,担心自己蹩脚的普通话引来其他学生嘲笑,所以本地方言在学校占有一席之地。

2.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在语文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呈下降的趋势。教师提问时,学生不是沉默寡言,就是低头不语,或结结巴巴、词不达意,绕了一大圈,最终还是找不到更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不文明,用词不当现象经常见到。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刻不容缓。

3.习惯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量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像网络新词“酱紫”(这样子啊)、“表”(不要)等,一些旧词有了新的意思,“可爱”(可怜没人爱)、“恐龙”(丑女或是褒义词)、“天生丽质”(贬义词),这些网络语言充斥着学生的生活,有些已被学生当着书面语,在作文中使用,逐渐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加强高职学生语言能力的方法

1.树立学生“说普通话”的自信心

首先,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声母、韵母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其次,多朗读一些文章等,培养说普通话的语感,碰到与普通话发音差别较大的字时,要有意识地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用普通话进行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感染的,从而树立起讲普通话的勇气和信心。

2.培养学生“乐于说”的勇气

在口语交际中,有些学生在公共场合中不愿意讲话,有怕丢丑的心理障碍。如何让学生自己主动开口,养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好习惯。教师利用工作之余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搜集一些社会热点现象,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自己分析。由于这些社会热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讨论场面非常热烈。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各抒己见,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活跃了起来,都尽力的寻找实例、用生动的语言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做一点评。

另外,必须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课前指导学生自己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信息、代表作品、作品特点及时代背景。通过这些资料的掌握去领悟文章思想内容。在上课时,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员都必须陈述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理解,教师这时不能参与,避免学生紧张无法表述。阐述完毕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陈述本小组对这篇文章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大胆说的勇气,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说”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勇气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积极开展演讲赛、辩论会、诗歌比赛等,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技巧。演讲的锻炼从小演讲开始, 如“自我介绍”,“说服别人,吃一种东西”等,题目很小也很有意思,要求每个同学都参加,为了说服别人,同学们还得在课后找资料做准备(无形中也扩大了知识面) ,还要思考说服的方式,这就是一个技巧的问题了,最后每个人在讲台上演讲,大家互相对比,启发很大,有了这次的经历后,开始正式的演讲锻炼,让同学们多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考虑怎样的语境等等, 在善于表达上可以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此外,辩论会的方法对学生也很有新意,在正式开始前, 往往首先来一次模拟辩论会(选取一次著名的辩论赛记录,由同学们分别扮演论辩双方每一角色,照本宣科) ,让同学感受气氛,感受别人的灵感、思维敏捷、知识水准。然后再选择贴切学生学习、生活的论题布置下去,一个班一次辩论会,这样涉及面广、参与者多。另外自由辩论期间规定不仅四位辩手,他们所代表的小组每个人都可参加进来,应该说辩论会比演讲的反响更为热烈,在辩论会中,同学们学会了举例证明、先发制人、避而不答、重申观点、紧密配合、出其不意等等技巧。辩论要求语言表达上更加明确无误、清晰明白,辩论的锻炼确实使表达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