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社保中心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5 02:2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社保中心履职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坚持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根据局下发的年度学习任务,积极参加局组织的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并学以致用,结合工作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查找自身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认真整改,带动和促进科室保持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围绕局的中心工作,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起草贯彻实施《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工作方案、劳动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等,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积极参与社保基金运行情况和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等问题的调研,有效促进基金(资金)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
二、履行职责,努力完成年度任务。一年来按照“服务大局、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工作要求,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积极完成社保基金专项治理检查工作。2011年按《省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协助局领导组织全市实施社保基金专项治理检查,协调湛江市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劳动保障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市审计局、市卫生局、市政府纠风办八部门参加)开展工作,以规范社保基金安全运行为目标,落实各部门的治理责任促进规范管理。该项工作历时一年,通过社保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专项治理工作按期完成,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当年月,省社保基金专项治理检查验收组对我市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市有关领导对我们的工作也给予了肯定。
(二)加强劳动保障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监督
1、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2011年为推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健康发展,配合市农工办开展2009年度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情况检查。检查发现有些县(市、区)培训机构因缺乏监督机制的有效约束,受利益驱动存在虚报冒领培训补贴问题;有些县市受培训计划任务考核驱使,对培训机构为达标不保障培训质量情况监管不力等等问题,及时指出并进行通报。通过这次检查,全市定点培训机构重新予以认定,为保证培训质量和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夯实了基础。
2、积极推广使用省劳动保障专项资金基础台账管理软件。根据各地使用专项资金的情况,为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年初组织各县(市、区)共名经办人员开展使用劳动保障专项资金基础台账管理软件培训,推进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实行网上填报工作。
3、督促有关部门开展对年度使用劳动保障专项资金、社保补助资金(困难企业人员医疗保险资金、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城镇居民医疗补助)、社保信息系统补助等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工作。
(三)完成劳动保障规划和统计工作。
1、完成公共服务机构情况调查。去年月根据劳动保障部和省劳动保障厅的布置,组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对全市公共服务机构状况进行了调查,该项工作量大面广,要求网上填报,时间紧。但在分管领导的指挥和支持下,该项工作较顺利推开。经调查统计,全市各级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共个,其中:市级服务机构个,县级服务机构个,街道(乡镇)服务机构个,社区(行政村)服务机构个。2009年度全市各级机构服务对象人数共计.万人,占我市2008年总人口(万人)数的%。这次调查,综合全市公共服务机构状况向省厅提交调查分析报告:建议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健全管理体制;实行专项编制制度,解决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人员编制少的问题。
2、完成2009年全市劳动保障事业计划执行情况和2011年劳动保障事业计划的编制,到月,对上半年劳动保障系统完成年度计划情况进行通报。
3、按省要求启动“十二五”规划和实施贯彻珠三角发展纲要编制工作。
4、积极配合省厅推进统计指标体系改革和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努力促进数据资源共享;拓宽统计数据收集模式,开展统计情况分析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准确性。按期完成省厅下达的各项报表填报任务。
三、廉洁自律,规范个人的行为。
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pan1513”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人民政府2020年度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乡镇人民政府2020年度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根据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自检自查的紧急通知要求,结合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和《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扎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现将我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保障到位,确保工作高位推动
一是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专题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任务分工的通知》、《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等文件精神。二是由镇党委、政府统筹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开展情况报告,为全镇政务公开工作高位开展提供强有力指引;三是成立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职具体负责、所有站所负责人抓落实的吕合镇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责任,形成了按照各站所、各行业、各村委会职能职责实际划分责任的工作格局;四是保障到位,加强经费、人员、办公条件配置,为全镇政务公开工作提供强有力物质支撑。
二、持续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不断深化公开内容
(一)推进行政权力运行信息公开。一是坚持行政审批信息公开。围绕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的决策部署,及时公开取消、下放、清理以及实施机关变更的行政审批项目信息。镇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林业站、农机站、国土所、规划站、社保中心、民政办、公路所、卫生院、计生办、供电所等站所取消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并通过有效渠道对审批情况进行公开公示。进一步明确审批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及要求,规范办事指南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强化了办理依据、期限、需要提交材料目录的公开,做到信息公开有章可循,规范统一。落实政务公开工作要求,通过镇政府公示栏、镇政府门户网站等方式公开班子分工、重大决定、工程招投标信息94条,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二是坚持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结合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全面梳理行政处罚机关职权目录、岗位职责和履职风险点,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及时公开调整、变动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证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市场监督管理所率先将本单位行政处罚事项、依据、标准和结果等信息全部在网站上公开;在网站主动公开案件名称、行政处罚决定文书号、被处罚者、违法事实、处罚种类依据、处罚机关和日期等,切实加大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处罚结果公开力度,推进行政处罚结果及时公开。
(二)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一是切实做好财政预决算公开。2020年,我镇通过镇人代会面向全镇各族人大代表公开年度政府预算,并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并在镇门户网站进行公示。三公经费支出实现只减不增,吕合镇2020年公务接待费预算数为29.95万元,1—9月份公务接待费支出15.78万元,无因公出国出境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9万元(其中:无公务用车运行购置费,公务用车运行费6.85万元);严格执行《政府办公用品采购招标办法》,规范津补贴发放范围,严格执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保留的3辆公务用车全部喷涂公务用车标识,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运行机制更加规范。进一步简政放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社会公布权利责任清单,健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优化审批流程,切实提高审批服务效率,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工作,通过有效手段和渠道向社会进行公示,杜绝以权谋私,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三)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公开。一是深化中小学招生和财务信息公开。认真组织各学校开展信息公开工作,编制年度报告,并开展督促检查。中小学营养餐全部实行招标采购并面向学生家长公开,向全校师生进行公示。二是做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公开。认真执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和市医疗服务价格手册,镇卫生院牵头,各村卫生室积极配合及时公开收费信息。三是社保民生公开,镇社保中心每年对服务办理流程、新农合减免情况、养老保险参保情况面向社会公开。做好提高参保人员医疗保险待遇、新一轮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企业退休退养人员调整退休待遇等政策出台后的解释宣传工作。
(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认真贯彻国家食品安全法。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特别在“五一”、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庆期间,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的修法精神和主要内容,重点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实施科学严格监管、强化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严惩重处违法犯罪行为等,切实增强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社会氛围。
(五)持继推进制度机制建设,不断规范政府信息公开。
1.坚持绩效考评。在依申请公开、协调、保密审查、情况报送、监督考评、社会评议、责任追究、舆情处置等环节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自上而下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常态化工作体系,并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为各站所年度绩效考评指标。同时,为使考评工作简便易行务实管用,在考评细则上将逐项打分变为踩线扣分,详细列举了12种扣分情形,每种情形都对应了具体的扣除分值,越过了“红线”就扣分,并可累计扣完全部分数。不仅让被考评单位好看好记好消化,又增强了考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督查督办。采取重点检查、突击抽查等方式,保持高压态势,对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难点,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对相关单位进行认真细致的指导帮扶,并督促限期整改,整改情况与绩效考评挂钩,对于疑难问题,进行共同研究探讨,拿出有效举措,从根源、机制上加以解决,从而自下而上夯实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基础,有力促进了信息公开要点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3.坚持依规处置。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网络舆论影响力空前强大,网络舆情的频发、高发、突发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面对“新常态”,我们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较为系统科学的网上突发舆情处置规程,由及时研判报告、分级分工协调、迅速稳妥回应、依法依规查处、认真扎实整改、依法严格保密等六个部分组成,力求简明快捷、务实管用、无缝对接,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网上突发舆情处置能力,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推进政府网站建设。目前我镇政府网站坚持实时政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规范性文件、政府规章、政府公报、政策解读、最新公告、重要会议等共设置一级目录12个,基本上将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政府信息列入主动公开范围,同时规范编制信息公开索引号,进一步规范信息公开格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公开执行还不够到位。部分站所在执行上还不够到位,仅满足于公开正式发文(对外)及日常工作动态,一些应当公开的信息,如数据、图表等资料文件依然“束之高阁”,没有起到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作用。
2.公开形式还不够便民。主要体现在门户网站现有的信息公开目录大多是基于工作需要硬性规定要求主动公开的信息范围设置的,过于官方和专业,不够接地气、达民意,没有充分考虑群众普遍的需求和习惯,也尚未建立人性化的查询导航。
(二)改进措施
1.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和情况通报。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培训等方式,增进各服务中心、站所及村委会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了解,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健康有序发展。
2.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形式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知晓度,特别要引导公众正确行使权利,避免群众将投诉、咨询与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混淆,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效。
3.进一步加大政策解读力度。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对主动公开的,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专业性强的规范性文件,及时进行解读,让社会公众更好地掌握政策、用好政策。
篇3
去年12月22日,扬州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召集市直机关各部门及各县市区分管负责人在我市召开了扬州市2006年度“政务公开工作现场推进会”,参观了我市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现场。会上,我市就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3910”工作体系作了经验交流。今年初,市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及政务公开办对全市各乡镇、部门2006年度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考核,16个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刚才,八桥镇、市社保局、市建设局等3家单位介绍了近年来本乡镇、本单位深化政务公开、推行办事公开的做法和经验,讲得很好。总结推广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对深入推进我市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市政务公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全市各乡镇、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扬州市的决策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与深度。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级机关各部门、各乡镇都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体系,制定了政务公开制度规定,基本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不断拓展公开范围。大部分乡镇、部门编制了《政务公开目录》,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加大对“人、财、事、物”四权的公开力度,不断拓展公开范围,增强公开实效。三是大力创新公开形式。各地普遍利用宣传栏、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刊物,以及新闻媒体,向基层和群众公开政务信息。市纠风办与市广电局联合主办的“行风热线”运行正常,不少乡镇、部门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或部门网站。四是建立健全公开制度。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务公开的规章制度,在公开内容、程序、形式、考评、监督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促进了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五是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普遍推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外地经验,加强探索试点,形成了办事公开“3910”工作体系。“3910”工作体系是以“三级平台为依托,九项制度为保障,十个统一为载体”的办事公开体系。通过“三级平台”组织构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分解公开职能;通过“九项制度”,健全制度体系,形成工作机制,保证办事公开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通过“十个统一”,统一公开形式,实现各项制度向公开载体的转化,通过形式公开达到内容公开,全市公用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工作全面展开。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序推进,对密切政府机关同人民群众联系、加强对权力监督、促进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转变,以及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推行政务公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市政务公开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乡镇、部门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少数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推行政务公开的力度不大;有的地方和部门在公开内容的规范性、公开程序的严格性以及工作机制的协调性等方面还不够完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认真进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政务公开的深入开展。
二、进一步统一做好新形势下政务公开工作的思想认识
市委九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奋战三年、经济翻番,逼近百强,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从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深入推行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强化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重要内容。政务公开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对于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有利于拓宽反映社情渠道,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利于人民群众参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做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国务院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要建设有效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新形势下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方式和时限履行职责,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做到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有利于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主要为人民群众和经济主体服务以及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实现政府施政理念、施政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是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效措施。政务公开的实质,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权力。现在一些部门、一些干部之所以发生、与民争利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运行缺乏透明度,办事不公开,人民群众难以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深入推行政务公开,特别是推行权力透明运行,全面、及时地公开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办事结果,将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全过程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可以有效防止“暗箱操作”和滥用权力,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廉政和勤政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全面落实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各项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在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上要把握“四个坚持”。一要坚持严格依法。推进政务公开必须严格依据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处理问题的水平,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二要坚持服务大局。政务公开工作要始终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中心服务,为大局服务,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三要坚持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地各部门实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务公开。四要坚持注重实效。要把利于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提高行政效率,规范权力运行,作为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创新公开形式,规范公开载体,切实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
在工作措施上,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切实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动行政机关对其依法行使的权力,从依据到决策、执行、结果实行全过程的动态公开,实现“阳光行政”,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政务公开的关键措施。目前扬州市正在推行权力透明运行工作,我市也要借鉴兄弟县市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按照市统一部署,以点带面,有序推进。
(二)规范拓展政务公开的内容。对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要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外,均应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和人、财、事、物管理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权力和权力行使的重要部位,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真正将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注、最需要了解的事项及其办理过程予以公开。
(三)积极探索政务公开的有效形式。要按照利于群众知情、便于群众办事和易于群众监督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便捷有效的公开载体。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栏、政府公报、公开电话和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形式,不断完善“行风热线”、新闻会、公共信息查询点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公开形式。重点抓好电子政务建设,以政府网站为依托,编制网上公开电子目录,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实现政务公开的网络化、信息化。
(四)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各项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是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有序推进的重要保证。省政府出台的《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苏政发[2006]95号),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程序、形式以及保障措施等作了明确规定,这是推进和规范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政府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超前谋划,尽早接轨。今年,要重点加强“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考核评议、审核公示”等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严格按照《关于违反政务公开行为的处理暂行办法》实行问责制度,有效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各乡镇和部门也要根据自身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推进政务公开的具体办法和规定,并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在公用事业单位深入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切实巩固去年我市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试点工作的经验与成果。刚才,大家参观了劳动就业处、房产管理处的办事公开现场,各部门、各服务窗口都要认真学习,按“3910”工作体系要求迅速在面上推开,将所有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事纪律、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全部向社会公开。教育、卫生部门要通过开展“双创”工作(创建“规范收费学校”、“规范收费医院”活动)认真抓好校务、院务公开,公开教育收费、招生等信息;公开药品价格、医疗检查价格等信息。供水、供电、供气、邮政、电信等行业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公用事业单位应当重点公开服务范围、规范、承诺、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信息。交通、劳动保障等行业具有行政执法职能或受委托行使执法权的公用事业单位应当重点公开职责权限、执法程序、罚款依据、收费标准等信息。要加紧建设各种类型的便民服务中心。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站公开办事信息,接受群众咨询和监督,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监督指导,规范办事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努力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水平
政务公开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和群众关注度高,工作难度大,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把政务公开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一)健全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把政务公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加强政务公开机构建设,市政府将对电子政务公开机构进行调整和充实,各部门、各乡镇要切实履行职能,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办事。
(二)明确责任。各级各部门的行政首长作为政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履职尽责,把政务公开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统一部署。各级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抓好政务公开日常工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沟通信息、规划指导、调查研究的职能作用,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要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府目标管理,加强检查考核,促进工作落实。
篇4
行动之一:创业促就业扶持行动
针对问题:
劳动者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经验缺乏,创业资金不足,创业政策了解不够等。
行动目标:
使参加创业培训的劳动者数量有一个大的增加,新增创业人数及其带动就业人员数有一个大的增加,创办新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且企业存活率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当地创业环境和创业工作的满意程序不断提高。全年开展创业培训4000人,扶持4500人创业,带动就业18000人。
行动内容:
(一)推进三千创业培训计划
依托××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开展千名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圆梦行动;依托三峡大学等在宜高校高职开展千名大学生青春创业行动;与市工商局联合开展千名小老板创业富民培训工程。
(二)实施千名创业者资金扶贷计划
完善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投入,扩大发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加快贷款发放。扶持千名小老板做大做强,实现市场主体由个体向微小型企业、小型企业向中型企业转变。
(三)开展百名创业典型宣传引导工作
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展示百名创业者的创业风采,在全市弘扬创业精神,积极引导城乡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走自主创业的道路,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具体措施:
1、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拓展创业培训对象,面向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转退伍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残疾人等不同群体,免费举办“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简称siyb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培训模式,探索适合不同对象需求的培训模式,丰富创业培训的内容和手段,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三峡大学等院校,注重困难群体、青年、妇女和大学生各自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创业培训。
2、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免费给予接受不少于3个月的后续服务;加大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扩大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降低担保门槛,简化办理程序。2009年,市级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新增1500万元,县、市、区担保基金新增100万元。全面开展小额信用担保贷款,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额度提高到200万元,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突破1亿元。
3、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依据国家有关创业优惠政策,协调工商、税务、城建、卫生、文化、公安等部门按照创业者所办企业的类型或自谋职业以及企业吸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实际情况,落实相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4、加强创业指导服务。建立覆盖市、县(市)区、街办(乡镇)、社区四级联动的创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创业提供一切便利。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增设创业服务窗口,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投资少、见效快、带动就业效果好的创业项目,向社会积极推介创业项目;建立创业孵化基地,认定30个创业孵化基地,报请市政府授予“××市创业孵化基地”匾牌;建立创业专家指导组,为创业者提供持续有效的专业化、针对。
5、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相关创业政策、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组织开展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行动之二:返乡农民工就业帮扶行动
针对问题:
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总体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沿海等一些出口外向型企业停产或倒闭,导致我市部分农民工返乡。自去年9月份以来,全市共有15.55万农民工返乡,其中受经济因素影响而失去工作岗位的近7万人,目前仍有2万返乡农民工尚未就业。
行动目标:
为返乡农民工提供3万个用工岗位;帮助2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对1万名有培训意愿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储备式培训;扶持1000名返乡农民工创业。健全农村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农村劳动力无缝隙创业就业服务,确保每一位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或成功创业。
行动内容:
1、设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窗口。主动上门开展返乡农民工登记,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的愿望和要求。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着重引导他们进入我市工业园区企业就业。
2、开展“为返乡农民工送岗位”专项活动。组织就业服务小分队、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送岗位到集镇、到村头、到农户。
3、开展系列招聘活动。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每月采取集中送岗位进社区、进乡村等多种方式,举办返乡农民工就业专项招聘活动。
4、开展促进创业活动。每月开展一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积极推荐创业项目、提供小额贷款、完善创业服务,积极引导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扎实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
5、开展“一对一”重点援助活动。各县市区选择50-100名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6、开展送信息活动。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和扶持政策、培训就业信息,编印“春风卡”等宣传册,通过新闻媒体、通讯、广播和现场咨询等方式,为返乡农民工送信息上门。
7、开展送信心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各级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就业局势的工作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举措和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具体措施。开展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先进典型的表彰活动,激发返乡农民工自立自强、自主创业的热情。
具体措施:
1、建立农民工返乡情况监测统计机制。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立返乡农民工台账,密切关注农民工返乡变化情况,及时对本地返乡农民工人数、返乡原因及发展趋势做出统计分析。
2、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开展本市城镇就业岗位信息专项调查活动,抓住我市扩大内需、加强基础项目建设的机遇,鼓励本地企业使用当地农民工,实现岗位信息与人力资源信息对接。进一步加强与输入地及用工单位沟通联系,开展劳务协作。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促进返乡农民工重新实现转移就业。
3、扶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加快农民工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提供政策咨询、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等服务,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企业,集中经营、聚集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4、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大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鼓励各类企业招用返乡农民工。鼓励进入停产或半停产的市内企业,在不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前提下,组织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享受培训补贴。
5、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加强企业用工监控,落实企业裁员提前申报制度,严格控制随意裁员。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执法监察活动,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和经济补偿金,依法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
行动之三:扶企稳岗促就业行动
针对问题:
部分行业企业在招聘用工方面,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现象突出。
行动目标:
建立企业用工快速通道,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使我市企业用人需求得到及时满足,保障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到影响,同时稳定就业岗位促进就业。
行动内容:
通过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为企业用工提供方便快捷、全方位、立体式无缝隙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及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具体措施: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推出为企业招用工搭建立体服务平台,提供无缝隙服务的措施:
一是完善客户经理服务。职业介绍工作人员对用人单位实行一企一策的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服务,对企业招聘用人、办理录用备案手续、职工档案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响应,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对用人单位进行定期回访,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直至满意为止。
二是开展个性化职介服务。根据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职介方式。在人力资源市场开展现场招聘、委托招聘、专场招聘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试行网上招聘、远程面试等服务形式,为企业招聘用人提供方便。每个季度组织不少于一次主题招聘会,如二季度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三季度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等。近期(4月中旬),拟组织一批用人单位在部分乡镇开展与农民工面对面招聘洽谈活动。
三是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结合企业对员工的技能需要,组织部分职业培训学校为企业提供定点、定向培训,选择部分企业作为实习见习基地。采取合作培训、定向分配的方式,使企业得到合适的技术劳动力。
四是企业推介服务。市场信息区设立专门的宣传展示栏,以《企业园地》、重点企业展示等形式,免费对企业进行推介;
五是强化用工指导。针对目前部分企业“招不到人”和“留不住人”等问题,结合就业形势和工资指导价位的宣传,帮助企业进行分析,做好用人策划,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是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多种形式的信息收集渠道,每季度开展一次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每季度一次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分析预测报告。在电台、电视台、市内各大报纸等媒体上开辟固定栏目,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等多种渠道职业需求信息;
七是实行会员制服务。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用人单位联合会的作用,定期开展企业座谈、联谊或评选诚信用人单位等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如对××全通涂镀板厂等我市2009年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实行专人专班一揽子服务。
八是拓展劳动保障服务服务。丰富和完善劳动保障事务服务的内容,在搞好档案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聘用人、工资、社保代缴等全方位的劳动保障事务服务。
行动之四:农民工工伤保险平安行动
针对问题:
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受自身条件和岗位供给的限制,较多地在危险性较高的行业和岗位从事体力劳动,特别是建筑行业,工伤事故易发,农民工遇到工伤事故,工伤保险权益得不到保障,医疗待遇难以得到落实,身体和心理受到双重创伤,同时也对工伤后的就业造成严重影响。
行动目标:
80%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使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医疗有保障,伤残有补助。维护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权益,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稳定就业局势。
行动内容:
1、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将建筑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作为推动农民工工伤保险的首要任务,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办理农民工工伤保险。
2、确保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在医疗期内医疗有保障,医疗期终结后伤残有补助,解决农民工工伤的后顾之忧。
3、为参加工伤保险农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简化流程,规范服务,设置农民工工伤保险服务窗口,专门配置农民工工伤保险咨询及报案电话,简化业务流程。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市医保处三天内送问候到医院、送关心到床头、送政策到手上。
具体措施:
1、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建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委、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相关问题,齐抓共管,推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
2、加强宣传,引导参保。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建筑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统一印制《农民工工伤保险服务指南》及《农民工工伤保险平安服务卡》等,深入到农民工密集的项目工地上,深入到建筑企业单位上门宣传。与建委部门联合举办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促使建筑单位和农民工积极主动参保。
3、严格把关,强制参保。争取建委部门的支持,对于不参加工伤保险的建筑企业,建委部门不得允许其参加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对于中标的建筑总承包单位不缴纳项目工伤保险费的,不办理工程合同备案,不得办理《施工许可证》。
4、部门联动,督促参保。与市建委、市安监局等部门配合,将农民工工伤保险纳入施工企业专项检查考核内容,督促各建筑企业参保。与劳动监察等相关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市建筑项目施工现场进行拉网式检查,督促建筑用人单位参加农民工工伤保险。
行动之五:社保窗口进社区行动
针对问题:
1、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排队时间长,缴纳社保费往往要跑几个部门和窗口,浪费过多的时间,以致用于就业创业方面的时间不够。
2、广大群众了解社会保险政策、就业创业信息的方式较少,获知信息的渠道较窄。
3、基层社区在为辖区居民提供社会保险服务、就业创业信息方面还有很多空白,其贴近基层群众的服务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行动目标:
逐步将部分社保经办业务窗口前移到区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社区,简化参保人员的办事程序,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就业创业;将社保政策、就业信息、创业宣传等资料放在社区社保经办业务窗口和区级劳动保障部门,使广大的群众更迅速更方便掌握就业服务信息,增加创业就业机会。从而使政策宣传更到位,参保缴费更便捷,工作流程更高效,人民群众更满意。
行动内容:
1、“送政策”:编印社会保险政策宣传资料、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通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社区和银行网点向市民发放,把政策送到老百姓身边。
2、“送服务”:开通三峡农行各网点代征代核社会保险费业务,实现灵活就业人员家门口参保缴费。
3、“送信息”:将就业创业信息,及时通过报纸等媒体,传递到千家万户。
采取措施:
1、加大对基层社区和劳动保障服务站的投入和指导力度,提高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社会保险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
2、加强信息系统的研发,提高基层社区信息化水平,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畅通。
3、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优势,让广大群众了解行动的内容和意义。
行动之六:减负解困保就业行动
针对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对技术含量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私营企业受到很大冲击,企业生存面临较大问题。同时,随着社平工资基数的逐年上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压力增大。
行动目标:
通过实施“五缓四降一不变”措施,帮助创业就业群体顺利渡过金融危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社会稳定不受影响,社保基金支撑水平不降低。
行动内容:
1、在社会保险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允许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执行期限为2009年之内,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2、对2009年度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四项险种中企业承担的缴费费率作相应调整,以减轻企业负担。医疗保险费率由7%下调为6%,失业保险费率由2%下调为1.5%,生育保险费率由0.8%下调为0.6%,工伤保险中二、三类行业的缴费费率分别由1%下调为0.8%、2%下调为1.8%(一类行业费率0.5%暂时不变)。
3、对缴费确有困难的灵活就业参保人员,2009年允许按照不低于所在市州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80%-100%,作为本人当年缴费基数。
具体措施:
1、摸清企业参保及经营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2、做好缓缴社保费的困难企业的认定工作,由符合条件的企业提出书面申请,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经委、市地方税务局联合审查后,报市政府、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3、及时为符合条件的缓缴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与经核准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签订缓缴及补缴社会保险费协议,明确还款期限,缓缴期内,不加收滞纳金。如逾期则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4、对经核准的困难企业在缓缴期间,继续划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对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困难企业在缓缴期间发生人员转移、退休等业务时,按照“减一补一”的原则缴纳社会保险费。
5、对缓缴期满后,能够正常缴纳社会保险费但无力补缴其所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或企业仍不能正常缴费及补缴所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的,转入正常欠费单位管理。同时,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行动之七:和谐用工示范街创建行动
针对问题:
超市、餐馆、歌厅、茶楼等第三产业员工流动性大,劳动用工管理难度大,有的用人单位不重视劳动用工管理,有的甚至没有专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导致这些企业中劳资纠纷频发,员工不稳定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行动目标:
通过创建活动促进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和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引导用人单位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协调的新型用工管理机制和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推动劳动保障诚信评价制度建设,鼓励和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稳定职工工作岗位,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帮助企业应对困境,共渡难关。通过创建活动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扩大参保覆盖面。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单位参保覆盖面达98%以上,引导更多的用人单位规范用人行为,全面促进我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行动内容:
根据市政府“三产兴城”发展战略,选择就业岗位多、人员流动性大、用工管理乱、投诉概率高的餐饮娱乐行业以及小商铺小公司密集的街道(路段)为创建对象。一是有针对性宣传法律法规,为创业、就业者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支撑,引导用人单位正确解读《劳动合同法》等法规,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法律责任,帮助规范用工行为,增强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识;二是鼓励和督促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稳定职工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不减薪,签订《共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职工权益履责承诺》,引导企业与职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三是为创业就业者免费发放和提供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劳动合同等文书范本、劳动保障监察办事指南。
具体措施:
一是在创建活动过程中认真贯彻寓服务于执法之中的理念,把努力为创业、就业者服务放在首位,实现企业、劳动者、政府三赢;二是做到四个结合。即创建活动与推行网格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对用人单位的信息采集工作。创建活动与年检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年检单位的覆盖范围。创建活动与开展守法诚信评价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用人单位诚信档案。创建活动与劳动用工专项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劳动监察的效率;三是举办1-2期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培训班,帮助企业建立法律监督和协调劳资纠纷基层组织。
行动之八: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行动
针对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东部沿海等企业停产、限产、裁员、减薪,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失去工作,造成生活困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技能水平低下,不利于顺利就业、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
行动目标:
以“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促进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提升技能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组织全市各技校及相关培训机构,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行动,对7000名返乡农民工进行3个月以上培训,努力促进95%以上的受训返乡农民工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帮助返乡农民工掌握一定技能,促进技能就业,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冲击,提高返乡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社会的发展储备大量的技能人才。
行动内容:
省、市、学校及培训机构三级协调统一,配合联动,共同搞好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项目。
在××市工业技校、市第一技校、市第二技校、市第三技校、市商业学校、市机电技校、市纺织技校、秭归技校及市劳动培训教育中心等9家培训机构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
具体措施:
一是健全机制。为顺利完成省厅下达的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任务,市局召开“××市技工学校特别职业培训管理工作会”。各技校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先后建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落实的专班工作机制,加强对整个培训工作的管理,使培训有序、规范地进行。
二是营造氛围。充分利用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三峡电视台及县市区的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特别职业培训,营造“人人了解培训、个个参加培训”的社会氛围。主动承办夷陵广场举行的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送信心的“四送”活动。在三峡日报劳动保障专栏整版刊登各技校特别职业培训的招生简章。深入乡镇、街道、社区,进村入户上门宣传特别职业培训政策。
三是规范管理。出台实施细则,详细规定特别职业培训的对象与时间、开班申请、系统录入、开班检查、日常抽查、结业考核以及补贴审核等内容。组建专班,不定期分批对培训机构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有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是创新模式。开展“送教上门,驻地培训”活动,对长期学习班学生和短训班返乡农民工实施昼夜和周末交替培训,减少学生教学和农民工培训的冲突,确保学生教学和培训农民工学员两不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操作设备,学校、企业合作采取由学校派老师教授理论知识、企业出专家传授技术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
行动之九:技能鉴定进社区行动
针对问题:
街道、社区符合补贴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农民工享受到技能鉴定补贴政策不充分,职业技能鉴定取证率不高,影响他们的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行动目标:
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用好2009年度政府安排的30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为2000名符合补贴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技能鉴定。
行动内容: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技能鉴定强培训、素质就业促民生”为主题,认真贯彻省政府创业促就业文件精神,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依托街道、社区为2000名进城务工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鉴定取证率,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
行动措施:
一是深入摸底调查。依托街道、社区等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分辖区对进城农民工人数、就业状况、从业工种、技能培训情况、鉴定取证意愿等进行摸底,并建立台账。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会同三峡晚报、三峡商报、××三峡电视台·直播××等主要媒体和栏目,采取新闻、公告等形式将行动内容、步骤、免费鉴定对象条件等公之于众,同时适时在城区主要街道社区集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政策现场咨询报名活动,免费发放《政策宣传单》、《办事指南》等资料,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为活动造势,营造氛围。
三是免费开展技能鉴定。选择农民工相对集中的街道、社区,就近就地分片分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活动,让技能水平达到国家标准的农民工顺利取得就业的绿色通行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四是典型宣传扩大影响。努力培养、挖掘、发现一批在技能鉴定进社区行动中实实在在得到实惠的农民工典型,通过媒体对个案典型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巩固活动效果。
行动之十:农民工维权行动
针对问题:
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劳动保障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行动目标: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得到进一步遏制和有效解决全面促进我市农民工平等就业、劳动和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工资支付等问题的有效解决;进一步提高农民工法制意识,促进他们通过法律渠道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行动内容:
落实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切实发挥源头治理拖欠工资违法行为的保障作用;强力推行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月支付、季结算”制度,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欠薪应急资金制度,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健全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合力;完善诚信评价制度和激励引导机制,落实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披露制度;大力推广农民工维权夜校制度,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完善劳动监察与法律援助合作机制,开辟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快速通道。
篇5
一、工作原则
1、坚持“划片招生、相对就近、免试入学”原则,所有公办小学、初中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初步实现域内每个适龄儿童、少年具有一所相对就近的公办学校就读;
2、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原则,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使其享受同等义务教育的权利;
3、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原则,实行阳光招生,均衡编班,加强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招生方式、录取结果等信息全面公开工作,接受社会监督。
二、招生对象
(一)就读城区小学的条件为:
1、年龄条件:年满6周岁(20**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的儿童。
2、居住条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
(1)监护人具有浠水城区户籍;
(2)监护人在浠水城区有固定房产;
(3)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二)就读城区初中的条件为: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20**年的小学毕业生即可。
(1)监护人具有浠水城区户籍;
(2)监护人在浠水城区有固定房产;
(3)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三、招生计划
实验小学: 450人;
师范附小: 3**人;
实验二小: 3**人;
实验三小: 360人;
实验中学:750人;
思源学校:小学225人,初中550人;
望城中学:400人;
麻桥中学:300人。
四、施教区划分
1、小学施教区:
实验小学:浠水河以北、四桥北路以东、新华正街以西、车站路以南部分,其中不含文化路以东、清泉路以北部分。涵盖在该地理区域内的宪司坳、莲花池、环城、白果树等社区的适龄儿童。
师范附小:丽文路老转盘至金谷园路段以东、车站路老转盘至疾控中心路口以北、文化路民福大厦路口至疾控中心路口以东、清泉路老清泉镇政府路口至民福大厦路口以北、新华正街以东、浠水河以北、红烛路金谷园至人民医院路段以南、红烛路人民医院至闻一多纪念馆路段以西。涵盖在该地理区域内的关帝庙、四口塘、凤栖山、环城、莲花池等社区的适龄儿童。
实验二小:浠水河以南、闻一多大道以北、安时大道以东、双桥路以西。涵盖在该地理区域内的云路口、翟港、青云、道人桥、南岳庙等社区的适龄儿童,以及浠水河以南、双桥路以东的云路口、道人桥社区的适龄儿童。
思源学校:安时大道体育中心至铁路桥路段以东、闻一多大道以南、双桥路以西、安时大道铁路桥路段至丁司垱镇路段以北,其中不含丁司垱镇行政区划部分。涵盖在该地理区域内的南岳庙、云路口、洪山、马铺、人形地、长形地、姚家岭等社区(村)的适龄儿童,以及闻一多大道以南、双桥路以东的南岳庙、云路口等社区的适龄儿童。
实验三小:浠水河以北,与实验小学的施教区以四桥北路、车站路为分界线,与师范附小的施教区以红烛路、丽文路为分界线,涵盖在该地理区域内的胡家坪、十月、白果树等社区和北城新区的适龄儿童。
2、初中施教区:
实验中学:浠水河以北,安时大道以东、红烛路以南、红烛路人民医院至闻一多纪念馆路段以西,涵盖在该地理区域内的宪司坳、莲花池、环城、关帝庙、四口塘、凤栖山、白果树等社区的适龄少年。
思源学校:浠水河以南、安时大道三桥至铁路桥路段以东、双桥路以西、安时大道铁路桥路段至丁司垱镇路段以北,其中不含丁司垱镇行政区划部分。涵盖在该地理区域内的南岳庙、云路口、翟港、青云、道人桥、洪山、马铺、人形地、长形地、姚家岭等社区(村)的适龄少年;以及浠水河以南、双桥路以东的云路口、南岳庙、道人桥等社区的适龄少年。
五、招生办法
(一)施教区招生
1、小学招生:
(1)招生对象分两类:第一类为房产和户籍均在施教区内的年满6周岁的儿童;第二类为施教区内房产、户籍两项条件有其一且年满6周岁的儿童。
(2)招生分直接派位、摇号派位、调剂派位三种,按照先派位第一类、再派位第二类的顺序进行。第一类招生对象属直接派位对象,第二类招生对象视招生学校空余计划情况选择派位方式。
第一类招生对象:由县教育局直接安排到所属招生学校。
第二类招生对象:第一类招生对象派位结束后,若招生学校没有空余招生计划,则第二类招生对象由县教育局调剂派位;若招生学校有空余招生计划,且第二类招生对象的登记人数不超过招生学校空余招生计划,则由县教育局直接安排到所属招生学校;若第二类招生对象的登记人数超过招生学校空余招生计划,则通过公开摇号确定入学对象,通过摇号没有入围的,由县教育局调剂派位到有空余学位的学校。
(3)具有施教区房产、户籍两项条件之一且已完成三年学前教育但年龄未满6周岁的儿童,要求入小学的,按照《湖北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收义务教育权利九项规定》,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到有空余学位的学校。户籍和房产都不在施教区的城区幼儿园毕业生,原则上回户籍所在地小学申请学位。
(4)继续实施城区小学招生整体联动机制,实验小学、师范附小与实验三小结对,实验二小与清泉镇河东街小学结对,思源学校与清泉镇云路小学结对,加强教师交流,强化联校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5)登记需提供材料:学生法定监护人的房产证、户口簿、身份证、水电气等生活费用发票(近三个月)、学生的儿童出生医学证明、幼儿园离园证、儿童预防接种证等。
2、初中招生
(1)招生对象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房产和户籍均在施教区内的20**年毕业的小学生;第二类为施教区内房产、户籍两项条件有其一的20**年毕业的小学生。
(2)招生分直接派位、摇号派位、调剂派位三种,按照先派位第一类、再派位第二类的顺序进行。第一类招生对象属直接派位对象,第二类招生对象视招生学校空余计划情况选择派位方式。
第一类招生对象:由县教育局直接安排到所属招生学校。
第二类招生对象:第一类招生对象派位结束后,若招生学校没有空余招生计划,则第二类招生对象由县教育局调剂派位;若招生学校有空余招生计划,且第二类招生对象的登记人数不超过招生学校空余招生计划,则由县教育局直接安排到所属招生学校;若第二类招生对象的登记人数超过招生学校空余招生计划,则通过公开摇号确定入学对象,通过摇号没有入围的,由县教育局调剂派位到有空余学位的学校。
(3)户籍和房产都不在施教区的城区小学毕业生,原则上回户籍所在地初中申请学位。为缓解城区初中就学压力,清泉镇望城中学、麻桥中学在保障各自片区内适龄少年入学的前提下,在尊重家长意愿的基础上,面向城区小学招生。
(4)登记需提供材料:学生法定监护人的房产证、户口簿、身份证、水电气等生活费用发票(近三个月)、学生的学籍号等。
(二)城区学校原则上不招收转插生,确因特殊情况转入的,按《浠水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按《浠水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管理办法》执行。
(四)城区雨露、创新等民办学校实行自主按计划招生,招生过程必须接受县教育局监督检查,招生方案与结果报县教育局备案。
六、招生程序
(一)申请登记(8月上中旬)
1、登记:县教育局在各学校设立入学申请登记核查窗口,学生监护人持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到居住地所在招生学校进行入学登记。登记时间为:初中和小学均为8月1日——5日。
2、初审:学校登记人员应当场审验学生监护人提供的所有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并如实填写《20**年秋季城区学校新生学位申请登记表》,并和学生监护人共同签字确认。审验结束后,各种入学证明材料的原件当场退还,复印件留存,与申请登记表一起装订,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新生入学材料档案。
3、汇总、统计:登记人员对所有登记的招生对象进行分类汇总与统计,并填写《20**年秋季城区学校新生入学申请登记汇总表》和《20**年秋季城区学校新生入学申请登记统计表》。
4、复核: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班逐一审核登记人员汇总的新生信息,对学生实际居住地的认定按照《浠水县城区学校新生入学实际居住地认定暂行办法》执行,对学生的户口、房产、年龄等重要信息,会同公安局、房产局等职能部门进行细致核查和深入社区、深入居民户实地调查核实。
5、上报:学校上报通过复核的招生对象名单。
(二)派位分班(8月中下旬)
1、审核派位。县教育局审核各学校上报的招生对象信息,并根据各学校招生计划情况,对招生对象采取直接、摇号、调剂等方式派位,确定新生名单,同时下发《20**年秋季城区学校新生派位登记表》。公开摇号由县教育局监督,各招生学校具体组织实施。
2、新生分班。收到县教育局核定的新生名单后,各学校及时做好编班工作。做到学生随机电脑编班,班主任随机抽班,不得举办重点班、实验班,班额严格控制在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0人。
3、公示招生结果、发放通知书。县教育局和各学校通过适当形式向社会公示新生详细信息和分班结果,同时发放义务教育新生入学通知书。
(三)报到注册(9月份)
9月1日,学生持入学通知书到校报到,9月25日前,各学校完成新生学籍注册工作。
七、工作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领导,县教育局成立了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和招生工作仲裁小组(具体成员名单附后)。城区各学校和清泉镇教育总支也要成立相应的招生工作领导机构。招生工作领导机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20**年秋季招生工作平稳顺利。
2、加大宣传力度。要完善、落实招生工作咨询制度、公示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县教育局将通过电视公告和“浠水教育网”专栏,及时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相关信息,同时设立招生工作咨询电话:0713——4269857,0713——4269797,接受广大群众咨询。各招生学校要通过校园网、宣传栏、张榜公告、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社会宣传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程序、招生结果等信息,做到信息公开透明,程序公平公正,将整个招生工作置于阳光下,让学生了解、家长明白、社会知晓,严禁封锁信息,杜绝虚假宣传。
3、严明工作纪律。严禁学校单独或和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严禁组织考试进行招生;严禁跨服务区招生;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各项费用;严禁拒收县教育局按政策规定统筹安排的学生;严禁超计划超班额招生,严格招生资格审查,杜绝徇私,对伪造、使用虚伪造的证件申请入学的,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县教育局把城区学校招生工作与“三化三改”推进、履职尽责检查、年终绩效考核、公用经费拨付等工作相结合,对违反招生纪律的学校和个人,将严厉问责追责。
学校招生工作方案二:区教师进修学校,各中心小学、区直属小学,松涛、附小,特教学校,龙岩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基一〔20xx〕7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闽教基〔20**〕2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招生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坚持“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录取的原则。
3、坚持“划片招生、定点登记、就近入学”的原则。
二、招生对象
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20**年8月31日以前出生尚未入学适龄儿童均须登记入学。若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要缓、免入学者,监护人提出申请,医院出具证明,户口所在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教育局批准。
三、招生计划和范围
1、城区(东城、南城、中城、西城、北城、西陂和曹溪,下同)小学招生计划和范围,详见附表一。
2、农村小学根据生源等情况,招生本辖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适龄子女和区教育局统筹安排的适龄儿童。
3、龙岩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民办学校)招生工作按区教育局的招生计划自主招生。
四、招生办法
(一)城区小学
城区小学招生按下列批次录取:
第一批:持有招生范围内房产证和户籍证且实际入住,或符合政策性照顾对象的适龄儿童;
第二批:持有招生范围内房产证且实际入住的适龄儿童;
第三批:持有招生范围内户籍证的适龄儿童;
第四批:暂住在招生范围内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城区户籍的适龄儿童除外,下同)。
录取过程中,遇某一批次学位不足时,则该批次采用电脑派位的办法,派满为止(派位时间另行通知)。参加电脑派位未被录取的适龄儿童,由教育局统筹安排到相对就近有剩余学位的学校入学。(统筹安排学校详见附表三)
户籍要求:户籍迁入截止至20**年12月31日,要求其户籍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在同一户口簿上。户籍迁入时间在20**年12月31日之后的,回原户籍所在地学校或该片区定点学校登记建档。
房产要求:房产证须住宅用途。房产证登记时间截止日期至本方案发文之日。房屋产权人应是儿童父母,且房产面积应大于50平方米,若是唯一住房则不受面积限制,共有商品套房产权者,其个人产权应大于50%。“三代”同户同住(同一家庭户口簿,有祖辈房产证,“三代”共同居住生活且父母在城区没有住房)可视同片内生。
(二)农村小学
农村小学适龄儿童携带相关证明材料到辖区内小学登记建档,填写《新罗区20**年小学新生资格审核登记表》。
(三)民办学校
龙岩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于20**年7月20日前完成招生工作,并将预录取学生花名册录入招生系统软件,已被录取的适龄儿童将不在我区其他小学登记建档。对于未在我区公办学校登记建档的适龄儿童,可适当放宽报送时间至8月20日。
(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父母双方均应在新罗城区暂住一年以上,合法从业,并且持有公安部门提供的户口簿、《暂住证》(暂住证办证截止时间20**年6月30日)(本区户籍除外)及《福建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办证截止时间20**年6月30日)。凡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持相关材料到暂住片区定点学校登记建档(见附表二)。《暂住证》或《福建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时间不符合规定的,到龙门开明小学、铁山外洋小学或回户籍所在地小学报名登记建档。
20xx年起,将逐步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新罗城区居住、务工、缴交社保等年限情况进行量化,实施积分入学招生办法。
五、有关事项
(一)登记建档时间
1、城区户籍、房产的适龄儿童:7月25~26日。
2、农村适龄儿童:7月25~26日。
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月28~29日。
(二)提交材料(原件及其复印件)
1、城区户籍适龄儿童:(1)户口簿;(2)房产证;(3)父母双方身份证;(4)“三代”同户同住的还须提供祖辈身份证;⑸儿童预防接种证。
2、农村适龄儿童:⑴户口簿;(2)儿童预防接种证。
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户口簿;(2)父母一方的《福建省就业失业登记证》或《工商营业执照》;(3)父母双方的《暂住证》;(4)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罗区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只提供(1)、(2)、(4)项材料)
(三)其它说明
1、符合招生条件的适龄儿童按规定时间,携带相关报名材料到辖区内小学登记建档, 填写《新罗区20**年小学新生资格审核登记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填写登记表时应写明是否服从教育局统筹安排,未填写或不愿服从统筹安排者,将不再安排学位,返回户籍所在地小学就读。
2、持“二手房”房产证入学者,此住房必须无该校在校生记录。
3、适龄儿童只限报一所学校(含民办学校),重复登记建档者,由教育局统筹安排学校入学。
六、政策性照顾
(一)照顾对象
1、招商引资。根据龙岩市政府《关于修改部分优惠扶持规范性文件的通知》(龙政综〔20**〕582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政策性照顾对象为:
(1)被授予20**~20**年度“新罗区重点企业”的企业法人代表子女及其所聘三年以上的非新罗区户籍高级技术人员的子女;
(2)新罗辖区内的生产性企业,近三年年纳税均达**0万元以上,个人注册资金达30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子女及其所聘三年以上的非新罗区户籍的总经理、高级技术人员子女。
2、拥军优属。新罗辖区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二)提交材料(原件及其复印件)
1、企业类:⑴企业营业执照;⑵企业验资报告;⑶近三年完税票据;⑷户口簿;⑸父母双方身份证。其中受聘总经理、高级技术人员还须提供三年以上的《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受聘高级技术人员还须提供省人事部门颁发的《高级技术资格证书》及资格确认文件。
2、现役军人:⑴军官证;⑵结婚证;⑶家属户口簿;(4)双拥办(或军分区)有关证明。
(三)登记建档
1、登记时间:7月21~22日。
2、建档方式:申请政策性照顾入学者,按所申请照顾小学隶属关系,分别到市教育局初等学前教育科、区教育局初教股送审有关材料,填写《新罗区小学招生政策性照顾入学申请表》。
经初步审核符合政策性照顾入学条件者,按规定时间到照顾入学的学校登记建档,填写《新罗区20**年小学新生资格审核登记表》。
七、招生纪律
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要依据招生有关规定,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绿色通道”畅通,教育局及学校的招生工作人员要坚持原则,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严格执行招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利用工作之便搞不正之风,认真做好资格审查工作。各相关学校不准招收择校生,不准拒绝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学生入学,不准以任何借口拒绝接收本片区应接收的学生,不准采取考试等方式选拔学生。若发现违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举报电话:2325782。
- 上一篇:银行外部兼职履职报告
- 下一篇:履职尽责推荐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