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音乐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22 09:5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少儿音乐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少儿音乐教学

篇1

关键词:教学法中西合璧少儿音乐

根据我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的任何一种先进的音乐教学法都有可能脱离我国音乐教育实际。完全模仿某种音乐教学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任何一种优秀的音乐教学法都是根据本国、本民族的音乐特点、音乐审美方式以及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逐步形成的完整系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应该借鉴它们的先进教学理念,结合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特点和国情,从而创造出诸如“柯达伊教学法”同样优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学法。以下就是本人的少儿音乐教学观和初步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环境——弥漫快乐和诗意

传统的中国音乐教育的环境需要改善,如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而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喜欢童话故事,他们乐于接受有着童话故事般的教学环境,所以我们可根据这一特点尽量把教室布置的童趣点、活泼点和生动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教室装扮成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主题教室”,让学生在美丽多彩的环境里接受音乐教学。

二、教学方式——唤醒天性,自由表现

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不一样,它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单纯学习和掌握音乐方面的某种知识或某种技能,而重在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一种会欣赏各种音乐作品的能力和简单创作音乐的能力。正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所倡导的那样:“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某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倒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结合奥尔夫教学法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我国少儿音乐教育的实情,本人的观点是: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因此,要进行音乐教学,单教儿童用嘴巴学唱一首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曲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肢体动作和节奏、声音以及画面,以达到唤醒天性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学生更加健康活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人文感动,中西合璧

我国音乐教育原先的内容是单纯地教唱歌,学生主要还是模仿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教师一般都会认真严肃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这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其实我们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和常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所以我们在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作品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这首作品,而且也要向学生传递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创作背景、动机、手法和主题立意等等。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认为:一个国家的音乐教育内容必须立足于国家未来前景的指导思想,利用民间音乐可以提高民族感情和民族意志,所以该法要以首调唱名法和五声音阶为基础,其教材要以匈牙利民歌或民间音乐风格创作的歌曲为主,以此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这就成为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特色。受此启发,我认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教材要以中国民歌、著名地方戏曲和以根据民间音乐风格创作的歌曲为主,从而提高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教学时,首先要把歌曲的创作背景、历史文化等知识和唱段的具体内容向学生讲解,便于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所要学的曲目。同时还可以与历史课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我国的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历史英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高尚民族气节,对学生也是一种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可以把京剧脸谱常识介绍给学生,因为京剧中各种人物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如:像关羽的红脸一般表示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像曹操的白脸一般表示阴险奸诈、刚愎自用;像包公的黑脸一般表示刚正威武;不媚权贵,等等。京剧脸谱五颜六色、丰富多彩,必定会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综上所述,我们应秉承“中西合璧”的原则,将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作为基础教学内容,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把国内外经典和流行的音乐与相关的音乐知识和信息,灵活有趣地介绍给我们的学生。把音乐作为桥梁,巧妙地把学生与多元世界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努力把广大学生培养成为懂得欣赏民族乃至世界音乐作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张涛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少年宫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少儿古筝;音乐教学;兴趣;培养

前言

古筝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既能柔美细腻,又能宏伟磅礴。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创作突破了传统的五声音阶结构型,进一步扩展了筝的表现力,如今,很多家长希望把孩子从小培养的多才多艺,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四五岁就开始习筝。但学习古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部分少年儿童学筝时断时续,兴趣不持久。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兴趣,或兴趣不持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面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时,就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诀。

一、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琴原动力

以琴激趣,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由于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年龄较小,他们对古筝有很强的好奇心,但缺乏耐性,思想不集中。所以在感情上就要和他们亲近,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和喜欢自己。作为教师,还要抓住儿童爱玩好动的特点,他们一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所以要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在少儿刚接触古筝时,要从基本功抓起,因为基本功的好坏对能否弹好古筝至关的重要。但是练习基本功时的单一和枯燥会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慢慢产生厌倦,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把基本功和熟悉的儿歌小曲子结合起来,当他们听见熟悉的儿歌后,就会合着拍子轻声哼唱。通过这种技巧与乐曲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以美的旋律,来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二)提高审美感知力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因此在古筝作品中想要把节奏、音色、力度、速度表现出来的话,一定要从技巧开始抓起。把勾、托、抹、劈、滑、揉等技巧教学同审美教育联系在一起,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才能在演奏古筝时,把作品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在儿童古筝教学中,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力,通过结合典型的乐曲,去启发学生感知不同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不同作用。从技能教学中让学生感知什么是筝乐美以及如何达到这种美,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得向往和追求,所以教师在范奏中要注意古筝技巧的正确方法。古筝音乐的表现力是由诸多要素结合而产生的,相同的音乐要素,不同的学生演奏出来也会有不同的表现,重要的是学生凭自己的感受去体会与理解。

(三)增强音乐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则是无限的,所以音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古筝教学中一定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而音乐想象力又是审美领悟能力提升的关键。如《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典雅而富有情趣的曲子,它引用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为题,描绘了夕阳西下,小船轻轻荡漾,辛苦的渔民忘却一天的疲劳,悠闲自得,满载而归的画面。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脑中去想象画面,置身其中。在学生充分理解曲目的内容后,再去识谱演奏,这样就会显得轻松愉快。在古筝教学中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二、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凡是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才会作出更多的投入并使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兴趣一经形成,就会吸引儿童去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兴趣是一种心理特征,它不是生来固有的,--是后天培养形成的,是生活所需激发而发展起来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在这个入门阶段,老师担负着正确引导学生兴趣的责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琴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将自己的老师视为榜样,视为偶像。假如,一个老师对于古筝事业执着追求,那他的学生也会对古筝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若老师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那他学生的兴趣也会大大打折。所以,老师的兴趣和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是成正比的。

三、培养学习兴趣的几个要素

(一)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渠

因材施教是传统教学的重要理念,也是尊重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兴趣的主要渠道。少年儿童学习古筝基本上都是利用课余时间。但是存在年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使教学很难采取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古筝教师,必须全面的摸清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并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宜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家长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纽带

儿童学筝启蒙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三方面因素,首先是孩子自身天赋和勤奋,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态度,剩下的一点则是家长的密切配合与辅导。实际上,对于年幼的初学者来说,家长起着“助教”的作用。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首先,家长应注意对待孩子的态度、语气和语言。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最后,家长不要急于求成而要适时奖励,不然容易信心减去,兴趣低落,还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弹琴不是件容易事,它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要做到手、眼、脑并用,让孩子协调好这一切本来就是件复杂的事情。所以有缺点是正常的,可能一个缺点克服了,又会有新的缺点需要克服,这都不足为怪。只要脚踏实地,最终都会积少成多,取得可观的进步。

(三)循序渐进是学好古筝的重要方法

科学的安排练习时间,学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年龄小这一特点,有计划地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固定练琴时间,养成定时对音乐的兴奋习惯,提高效率,快速进入状态达到省时的作用。要持之以恒,连续不间断地上课,在每次古筝课后要安排练习,来巩固当天所学。其次,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练习方式来适应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短的特点,将一天中可以用来练习的时间分散开来使用。在练习时要做到,认真正确地练好每一遍,不强求数量。争取在最少的时间完成任务,养成注意力集中,认真练琴的好习惯。

篇3

关键词:幼儿;音乐课堂;游戏环节;生活化

一、音乐游戏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在幼儿园教学内容中融入游戏环节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少儿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在选择音乐教材时,可以将一些游戏性和趣味性等融入歌词和旋律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音乐教育更好地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开展能培养音乐素养的小游戏,形式简单但是又能够进行灵活运用,同时,在游戏内容的设计中,必须培养幼儿的兴趣,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环节中,为了能更好地促使幼儿积极地进入音乐游戏的角色中,从而更好地得到锻炼。在进入一段歌曲的演唱前,可以通过相应的游戏方式进行简短发声的练习,利用手势发声等来进行。又如,在“猫和老鼠”的教学环节中,利用相应的角色扮演游戏,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感受到音乐教学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全面运用自由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当前的少儿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手段多元化,这就必须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利用唱歌、跳舞等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可以配合音乐游戏来开展各种组织形式的教学,从而有效地加强幼儿的审美情趣训练。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得其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其下意识地进行相应的跟唱和表演,从而体会到各种不同的情感,而这正是当前幼儿音乐教育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可以将音乐学习和幼儿的相关活动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进而能够更好地促使幼儿学习参与活动。同时,在培养高层次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必须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相应环节的设计,使得各个教育环节更加情节化,使得幼儿能够更好地从陌生主题顺利走向一个熟悉的意境。

3.采用多元化的游戏元素教学方法

从某种程度上看,幼儿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要充分依据幼儿的心理特征,有效地利用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兴趣,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非常可爱的图形来表现音乐符号,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增强幼儿对音乐符号的认知。这是由于幼儿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为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得音乐游戏更加具有律动性,有效地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能力。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充分看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更加正确、熟练的教学手势,继而能够正确展现作品中的音乐形象,为幼儿提供正确的模仿板块,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二、音乐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表达

从现阶段来看,音乐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一般来说,音乐总体是来源于生活,基本上相关的音乐内容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在幼儿园的幼儿音乐课堂中,教学的音乐内容必须要贴近生活,才能够更好地找到音乐和幼儿生活的结合点。

具体而言,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以幼儿兴趣为导向,逐步发现和选择一些与生活、自然相关联的内容。例如,虫鸣鸟叫和雷雨等,都是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声音,教师可以在讲授《小鸭子》等歌曲中,利用播放器将一些没有经过处理的声音播放给幼儿听,以此增强幼儿对音乐的熟悉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发现并模仿一些声音,在《小汽车》的歌曲中,可以让幼儿模仿汽车的喇叭声,从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在《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中,让幼儿在初步学会歌曲后,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提供更多关于春天的图片,进而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加深对歌曲的认识。又或者可以采用教材上的一些歌曲,选用一些经典和深受幼儿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片,进而使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资源。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将幼儿对动画片的喜爱逐渐转移到对音乐的喜爱上,进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幼儿对音乐学习的认识。

总的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幼儿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只有在音乐课堂中加强对音乐游戏的把握,将诸多游戏元素有效地融入音乐课堂中,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音乐课堂的效率。与此同时,本文笔者还认为,音乐创作大多来源于生活,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掘生活中的资源并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喜爱。

参考文献:

[1]杜涓.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舞蹈技能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08):2-16.

篇4

关键词:流行歌曲;幼儿;音乐课程;运用

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在当前已经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在流行音乐当中有着比较鲜明的节奏,同时内容通俗易懂,很容易就会受到幼儿们的喜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指出,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正确的利用流行歌曲,让流行歌曲能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将对流行歌曲在幼儿音乐课程中的运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幼儿喜爱流行歌曲的原因

1.歌曲本身魅力

流行音乐是现代社会逐渐发展下形成的产物,有着通俗易懂,容易掌握的特点。流行歌曲对人们来说往往更加容易上口,节奏也通常比较轻快,很容易就成为人们传唱和模仿的对象。幼儿之所以喜欢这样的歌曲,主要是因为他们喜欢这种曲调,而并不是因为歌曲中的内涵和信息等内容。也就是在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并不能理解歌词含义,他们只是在这种音乐当中感受喜悦。

2.社会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息的传递方式也逐渐的产生了变化。传播的渠道再到当前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可以在大街小巷都感受到音乐,甚至有的节目当中会出现幼儿表演成人歌曲的形式,这些都将给幼儿的发展和音乐方面的理解产生影响。此外,一些幼儿的家长由于喜爱音乐,因此在家中或者车上也会经常播放音乐,长时间以来会给孩子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3.少儿歌曲断层现象明显

少儿歌曲是幼儿学习音乐中的重点内容,但当前阶段我国的幼儿园在音乐教学中所教授的少儿歌曲曲目仍然是多年以前的曲目,缺少创新性。这种问题的出现说明了现阶段我国的少儿歌曲创作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同时,很多的创作者在创作歌曲的过程中也不能理解幼儿的生活和思想,导致幼儿歌曲的创作显得十分的枯燥,缺少时代气息。

二、流行歌曲在幼儿音乐课程中的运用

1.合理选择曲目

(1)歌曲演唱朗朗上口的

在幼儿的音乐课程中要想找到更加适合幼儿的曲目,首先教师应当对幼儿的兴趣爱好有所了解,同时从他们经常传唱的一些歌曲中入手,进行歌曲的引入。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保证内容的积极性和健康性,并且要求歌曲演唱要朗朗上口,将歌曲当中所包含的一些“情爱”化的内容变得更加简单化,从而引导幼儿向好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进行歌曲《老鼠爱大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内容讲给学生听,告诉幼儿当中的老鼠爱大米是亲人之间的感情,以及对小伙伴和老师之间的感情。然后再进行歌曲的教学,这样才能起到引导幼儿健康成长的效果。

(2)旋律特点欢快有趣的

流行音乐中不乏有些非常适合孩子的欢快有趣、简单重复的旋律,教师可以通过截取或重组的方式,把它运用到音乐教学中。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曲风特点。例如来自韩国的流行歌曲《可爱颂》,节奏轻快,段式分明,虽然由成人歌手演唱,但是歌曲曲风却非常适合小朋友表现。当中富有特色的歌词“kiyomi”,还可以让孩子自由想象它会是什么意思,然后和同伴一起表现音乐,玩转音乐。

2.进行歌曲编创

《指南》中提出,教师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流行音乐作为艺术的一部分,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运用。

(1)歌词的改编

流行歌曲当中包含了歌词与旋律两个部分。幼儿对于歌词部分的理解其实并不深刻,甚至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歌曲编创的方式将原本流行歌曲中的歌词进行替换,形成更加适合幼儿的歌词,从而进行演唱教学。由于幼儿对成人演唱中的内容难以理解,而采取替换的方式,这种做法能更加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同时也能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促使他们能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例如可以将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当中的内容进行更改和编创。“对面的兔子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不要被我的样子吓坏,其实我很可爱。”这段歌词是将原本描写女孩的部分改成了兔子,并且以大灰狼的语气进行演唱。不仅适合幼儿演唱,同时也能让幼儿在表演的演唱形式中感受到音乐的多面性。

(2)动作的创编

很多的流行歌曲,也是极具童趣的。例如在如今开始沸沸扬扬的父爱教育的趋势下,出现了一大波关于父亲的歌曲和娱乐栏目,例如《爸爸去哪儿》《父亲》《我的爸爸是超人》等。就拿《我的爸爸是超人》这首歌曲来说,歌词简单,亲近儿童,它宣扬了爸爸的伟大,给孩子建立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氛围与歌曲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幼儿进行动作的创编。例如“我有一个好爸爸,他很高,他很帅”“东西坏了他会修,就像超人一样棒”等歌词,让幼儿通过肢体动作的表现和创编,更好的诠释爸爸的伟大,增加孩子对爸爸的崇拜感,进一步提高爸爸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3.采用童趣方式来进行歌曲的渲染

在流行音乐当中有很多的幼儿歌曲中所不包含的元素,同时能够采取的演绎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的幼儿都比较好动,同时也愿意进行一些模仿性的表演。对此,教师可以积极地利用幼儿的这种特点来实施幼儿流行音乐教学。例如采取团体演唱方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其他的小朋友之间组成小的组合,然后带领他们用平时身边能用得上的一些简单乐器来进行表演。在教师的引导下流行音乐将很容易被转移到集体活动当中去。

在演奏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上常见的小鼓、铃铛和钢琴等来作为基本的乐器进行演奏,形成一个“音乐吧”的形式。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歌曲,这首流行歌曲较为受孩子的喜欢,幼儿在学习中听到这种歌曲,其兴趣将会得到提升,并且直接回想起与之相符的动画片,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上升。教师利用一些小鼓来进行节拍的拍打,幼儿跟着教师拍打节拍,这样不仅对歌曲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自身的音乐素质以及乐感等都会得到提升。在幼儿的演唱和表演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学会音乐,同时也能更加深刻的了解音罚感受当中所包含的乐趣,从而促使幼儿更加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最终促使音乐教学活动能得到顺利的开展。

让流行歌曲走进幼儿的音乐教学课程当中去,是现代教育中的必然选择。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起歌曲的选择,不仅要积极向上,同时还要适合幼儿,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重新编创的方式来让音乐更加适合幼儿。此外,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来实施音乐教学,让幼儿感受音乐乐趣,从而提升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文有信.首先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谈当前幼儿音乐热[J].音乐世界,2011(4):60-63.

篇5

联觉,是指一种感受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音乐艺术的审美联觉是按着音的传递方式进行的,即由发音体振动--音波--音波对听觉器官的影响--听觉神经传递大脑,然后引起生理的感受。少年儿童正处于对外部事物,特别是对音响刺激敏感期,他们认识和理解事物时带有明显捕捉性,喜欢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因此,在音乐欣赏时易产生情感、意象、色彩、嗅觉等审美联觉。

1.少年儿童在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

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是最常见的视听联觉,即在声音刺激下产生的视觉形象,通过审美的听觉活动,对审美对象产生或是愉悦、或是痛苦、哀伤、恐惧等心理反应。如《美丽的太阳花》、《快乐的节日》、《我们的田野》等少儿歌曲,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明亮的音调会使少年儿童槽不自禁地进入歌曲的情境之中,引发愉悦心理。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一首用不同乐器的演奏来描绘和刻画人物、动物的性格、动态和故事情节的乐曲。其中主人公彼得是用弦乐演奏来表现的,那明快活泼和富于进行曲的曲调,给人以异常清新的感觉,描绘出了彼得的聪明可爱和勇敢。当三支圆号以浓重的和声奏出阴森可怕的狼嚎时,使学生会顿时感到毛骨惊然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可见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的变化,会使一首乐曲的情绪、形象等发生变化,它带给欣赏者的情感联觉不尽相同,所受到的教育也就不同。就是在同一首作品欣赏之后,学生表现出的联觉反应也是有差异的。这些足以说明,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喜、怨、哀、乐是随着乐曲所提供的情绪特征而产生着不同的情感联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发学生的知觉形式直接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知觉表象,产生整体认识上的感受,使情感意识得到升华,以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其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陶冶。

2.少年儿童在音乐欣赏中的意象联觉

音乐教育给予孩子以放松愉悦之感,能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产生连绵不绝的美好想象。少儿音乐教育之智能发展,要突出音乐教育对少儿想象力的正向影响。同样是一首《小星星》,有的小孩听完歌曲后陶醉于星空的无限遐思;有的小孩则梦想和小星星们交上朋友,让小星星带着自己到处遨游;还有的小朋友悄悄和小星星对话,告诉小星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小星星分享和分担喜怒哀乐;还有的小朋友会数一数天上到底有多少星星,为什么有的星星大,有的星星小,又为什么有的总眨眼,有的一动不动。所有这些,都能引发孩子无穷的想象,这对于孩子想象力的开掘是十分有利的。我们知道,想象力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注重通过少儿音乐能够开启孩子的想象之旅、智慧之旅,让孩子在想象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与无限魅力,对生活与大自然时时刻刻保有一份好奇之心。

3.少年儿童在音乐欣赏中的色彩联觉

我们知道,色彩奥妙无穷,万物皆备,使人亢奋、愉悦、心神爽畅;也能驱人压抑、哀愁、情思郁悒。音乐欣赏中的色彩联觉是视觉和听觉相互作用于人的心理所产生的移情作用。它通过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变化造成并非一种声音的色彩感,借助这些色彩的交织得到心理上的某种享受。

音乐欣赏中的色听现象,也是普遍的联觉形式。如一种声音,某一旋律片断,都可以唤起你的某种色彩意象。再细一点看,音乐欣赏中的色听联觉可分为声乐色听和器乐色听两种。声乐色听联觉,是用人声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学生在歌词和曲调的有机结合下,产生某种色象。如曲调优美、节奏欢快的《七色光之歌》,词作家李幼容首先给孩子们视觉上提供了七个基本色象,红、黄、青、蓝、绿、橙、紫,在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呼应下,构成声、色并貌的七个美丽花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色彩世界中。器乐联觉,是由某种器乐通过自身固有的音色、音质、音域等唤起欣赏者的某种色听。如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用它那特有的音色、风格特点加之演奏者演奏技巧,把生活在绿色森林中的鸟儿刻面得淋漓尽致,不时地在学生视野中展现,那黄鹂、百灵鸟、小黑燕、蓝孔雀、黄腊嘴等鸟的颜色、叫声与姿态,把学生带到那色彩斑斓的梦幻与现实意境之中。可见,音乐欣赏中的色象,就是听者在视觉上引起的一种色听联觉。音乐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教学挂图、教师的简笔书画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色彩联觉。

4.少年儿童在音乐欣赏中的实践联觉

实践锻炼是一切创造力的来源,没有深入实际的动手操作,一切创造都是空中楼阁。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少儿创造力的培养源泉来自于他们的手指。"这充分证明了实践锻炼是培养少年儿童创造力的关键因素。

篇6

一、创设审美情境

“艺术课程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少儿的审美情趣是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能。学校音乐教材中的每一首歌曲或乐曲,都为少儿塑造了完美的音乐形象,教师要把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美发掘出来,利用兴趣教学手段,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让少儿在学习中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置身于美的氛围之中,亲身体验、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这样,少儿就会思维活跃、联想丰富、兴趣盎然。在教每一首歌曲时,我都会让孩子们读歌词,而且是要很有感情地朗读,再让他们讨论歌词所表达的意义。对于有的歌曲我还编成故事让孩子们去演一演,这样,既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在音乐课上融入了德育,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一些表演方面的知识。比如,在上《东郭先生与狼》这一课时,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孩子们都熟悉的故事,现在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首先就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究竟音乐会怎样表现这个故事呢?于是,孩子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先唱会了其中需要演唱的部分。然后,我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一个小小音乐剧,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有的演东郭先生、有的演猎人、有的演大灰狼、有的演毛驴,有的则参加分角色合唱部分,这一课共花了四课时,另外还有很多课余的时间,孩子们始终兴趣盎然、意犹未尽,一些平时不喜欢音乐课的学生也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

二、用好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是把对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结合起来,以身体为“乐器”表现音乐来增强教学效果和艺术效果的一种先进教学法。如果在教学中能巧妙而发展性地运用,将会有效帮助孩子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启蒙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和表现力,诱发创作意识和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这种方法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尤其有效。比如,在上《柳树姑娘》这一课时,我编排了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让孩子们走下座位,边跳边唱。在学习《幸福拍手歌》时,我们在原有的拍手和跺脚的基础上加入了撅撅嘴、踢踢腿、眨眨眼、弯弯腰、伸伸臂、转转圈、哈哈笑等动作,孩子们兴致盎然,结果这个节目成了我们的保留节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每一堂音乐课的开始都要先唱唱它来热热身。

三、音乐与美术相结合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学科之间总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作为同是艺术课的音乐和美术,两者之间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美术则是视觉的艺术。听觉与视觉相比而言,人们往往会认为视觉更真实、更容易理解。因此,我经常要求学生拿出画笔,画出歌曲的内容。比如,在上《绿叶》这一课时,我事先让班上绘画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一幅表现歌曲意境的画,再教孩子们唱歌,让他们边唱边想,然后对黑板上的画进行修改,那堂课上,孩子们出奇认真。又比如,在一次欣赏课上,讲到了江南小调和陕北民歌的对比,在欣赏完两种歌曲之后,我让他们用简单的线条把那两首歌曲的旋律线画了出来,结果他们很快就弄清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让他们把歌曲的旋律线与歌曲所处地区的地形及建筑风格联系起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民歌与地域、风俗间的联系。

四、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只有奠定了理论基础,才能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音乐理论知识既包括基础乐理,又包括视唱练耳,在综合性的音乐课上,声乐基础理论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理论的东西往往枯燥无味,切不可一味灌输,一定要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边玩边学,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比如,在教学生声乐基础中的气息时,我就采取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方法。我不采用平时的“闻花香”的传统方法,而是让学生互相掐着腰,在对方用力掐的同时用力抵抗,以此来感受腰腹用气时的力量感。这个方法非常有效,绝大多数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体会到了用气的感觉,而整个课堂也是热闹非凡,孩子们几乎在嘻嘻哈哈的游戏中愉快而又轻松地掌握了一种声乐技巧,为以后系统地学习声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与时俱进

篇7

随着少儿钢琴教师的“市场价位”不断地攀升,少儿钢琴教学的内在规律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种持续“升温”的背后明显存在着“急功近利”,更存在着“重技轻趣、轻艺、轻文”等几种跛足倾向,对这种现象的产生进行了分析探讨。

少儿钢琴教育“硬功”“软功”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了30多年,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之相应的,是群众的收入不断提高,使“钢琴热”不可避免地持续“升温”,“学得多教得少”“家长希望孩子早成材”“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思想,也使少儿钢琴教师的“市场价位”不断地攀升,少儿钢琴教学的内在规律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种持续“升温”的背后明显存在着“急功近利”,更存在着“重技轻趣、轻艺、轻文”等几种跛足倾向,这几种倾向在“市场价位”不停攀升的诱引下,少儿钢琴教育由于缺少人文底蕴而凸显发展后劲不足。

除少儿钢琴教育的统一规范性问题外,从主观上讲,就是钢琴教师不重视“软功”以及在这方面的锤炼不够。笔者从事少儿钢琴教育多年,经过实际的探索和体验,并结合当前少儿钢琴教材进行不断的改进和更新,在此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儿钢琴教师并非易事,少儿钢琴教师不仅应该是现实的钢琴教书匠,更应该是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与精神追求的人。目前,大多数“80后”少儿钢琴教师从小学琴都具备了“童子功”,经大学几年专修钢琴后,他们的“硬功”总体上是不错的,但不足的是教育心理学、德智人文知识等“软功”,因缺乏积累而尚有欠缺。他们毕业后从事少儿钢琴教学工作在“兴趣为先”“做人为先”等“软功”等方面重视不起来,难以领悟到少儿钢琴教学的真正要求。

所谓“硬功”,就一般而言,应该包括钢琴演奏的技术水平、能力和钢琴知识。不仅如此,还要具备较好的教育心理学水平和文化素质修养。在衡量少儿钢琴教师的标准上,我们往往是以“硬功”来衡量的,比赛也是凭“硬功”打分,谁的“硬功”好谁就得奖,甚至谁就可以成为好的钢琴教师。整个教育理念和比赛理念都围绕“硬功”这一轴心旋转,忽视了钢琴教育中的“软功”,这也正是我国当前少儿钢琴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软功”是相对“硬功”而言的。“软功”是一种内在的教育心理学水平和文化素质修养功夫,属于水平能力、精神气质、人文素养、思想境界的范畴。具体说来,“软功”分为以下几方面:

1.情境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学生的情感、意志的培养,学生的性格、气质、态度的调节等,对教学所产生怎样的效果很重要。要使少儿学生专注于教师的讲课与训练之中,教师不多采用形象化、趣味性等去操作教学,是无法教好学生和使学生学到老师所教的知识的。因此,教师要懂得运用教育心理学去观察、训练学生。由于中国独生子女普遍存在“溺爱”的问题,他们的学习状态属于期待型者居多,即只期望成功,却不习惯不善于自己学习,只待兴趣起来就学一些和寄希望于教师和家长具体帮助“嚼好喂食”,于是,作为少儿钢琴教师必须明确:钢琴基础教育的宗旨应当是在好的情境氛围中才能教会学生学习。

2.思维能力。“音乐是愉悦、思维着的声音”。要传达这种声音,对少儿钢琴学生的兴趣教学其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思维是意识的核心,是最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少儿钢琴教学不仅仅是要教学生的技巧和知识,更重要的是以兴趣为先导,去培养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而要达此目的,教师自身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具备必须先行,不要单纯向学生生硬地灌输知识,而要向学生授之乐学之方法,启之以智慧、励之以做人做事,使学生通过提高思维能力去面对钢琴艺术。

3.情感内涵。音乐是表“情”的艺术。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钢琴音乐是最美和最能表达情感的乐器。少儿钢琴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艺术情感丰富的人,这种情感包括有人情、爱心、良心、同情和种种神圣的

转贴于

感情。少儿钢琴教师通过音乐来激发学生的这类情感,并借助钢琴演奏示范,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钢琴音乐意境的呈现对于表达情感的至上意义。

4.人文素养。少儿钢琴教学需要更高、更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修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是一种综合素养……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一个真正的钢琴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没有比提高文学、诗歌、历史乃至哲学修养更为重要的事了。一个优秀的少儿钢琴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传统文化的人文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和融化外来文化,才可能在研究学习众多学者和哲人的思想中,提取出自己的钢琴教育见解。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傅聪和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因此,当今的少儿钢琴教师必须超越“市场价位”的诱引,多花时间在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上,使自己真正能成为高雅艺术的启蒙者和教育者。

篇8

关键词:少儿;声乐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254-01

声乐、歌唱是音乐艺术中最为直观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是少儿传达情感、思想的有效途径,加强少儿声乐课程教学,激发其声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少儿声乐技巧、歌唱能力,提高少儿的音乐气质、艺术修养是现行少儿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声乐艺术作为一门感知形艺术,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声乐观念,提高学生声乐演唱基本能力,并将所学知识技巧运用到实践中来。

一、建立正确的发声观念

大部分没有受过系统发声训练学习的少儿,对发声观念或多或少会存在错误认识,在听觉器官的操纵下,片面的认为高低音、强弱音都是由喉咙肌肉调节所成。在错误发声观念指导下,就造成了部分少儿在发高音时就下意识抬胸耸肩、捏挤喉咙,造成所发的音苍白刺耳,甚至导致声带疲劳、出血。因此,对于儿童的声乐教学,应当重视对发声、歌唱原理的介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声观念。一般而言,在吸气准备歌唱时,两声带分开,声门开启而吸入气息,当气息自肺部经支气管、气管呼出时,喉头两声带闭合。气息冲击声带,促使声带振动而发声,在各共鸣腔的作用下,将音波调节、扩大,进而发出响亮、优美的声音。所以说声音的强弱、高低是在呼吸、声带和共鸣腔等器官的协调运作下的结果,在歌唱高、低、弱、强等不同声音时,就需要对各歌唱器官进行相应的调整,把握好呼气的压力、声带的张力及其口腔的开度等。

二、加强呼吸教学训练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是歌唱的基本功。歌唱的呼吸是声乐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由于呼吸器官包含在人体内部结构之中,看不见、摸不着,就少儿现有的理解、学习能力来说,要想使其准确地掌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就需要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歌唱的训练中来,培养少儿持续、平稳、有节制的控制呼吸的能力。如可以用两张纸片模拟声带,均匀地吹气让孩子观察,发现气流通过时纸片不仅没有分开反而是贴紧了,以此形象地了解气息和声带的关系。闻花香练习法是一种常见的呼吸方法,然而对于儿童来说花朵的香味可能不如爱吃的食物更诱人,且容易将气吸在上胸部,因此可以比喻为闻见香喷喷的蛋糕并且大口咽下去,更为形象生动有利于少儿找准呼吸的感觉,把握呼吸气流的运行过程,有了咽的感觉后喉部更为放松,腰腹部也会更有向下张开的力量,进而提高少儿控制气息的能力。

三、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

现阶段,大部分声乐教学者过于重视声乐发声技巧、歌唱技巧的教学,忽视了对歌唱姿势的培养教学。少儿声乐教学是少儿声乐学习的启蒙阶段,对少儿今后的声乐学习、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因此,对于初步学习声乐的少儿来说,加强歌唱姿势的教学,使其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了。正确的歌唱姿势除了身体自然地直立,两手平放于裤缝两边,双脚稍分开,或者呈一前一后之状,站稳重心,头眼平视之外,其脸部表情要自然生动,富有表情,给人一种精神振奋、眉飞色舞、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状况。另外,歌唱时切忌点头、打拍子,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对错误的歌唱姿势加以纠正,保证少儿在声乐学习初始阶段就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

四、强化真假声应用

真声和假声是歌唱发声的两种状态,其中真声具有响亮有力、音量大等优势,但音色偏硬,缺少美感,而且发声器官由于超负荷运作,容易造成嗓子疲劳,导致声带紧张失控,甚至嘶哑病变。假声与真声相比,发声位置较高,利于唱高音,音色轻柔、飘逸,但声音缺乏力度,音色过于虚弱。假声声带用得少,发声器官得不到锻炼,长时间下来会引发发声机能的衰退。在很多少儿声乐教学中,常常是以真声为主,不涉及假声的运用,然而笔者认为少儿阶段的声乐教学,真声不能丢,假声要会用。否则虽然儿童阶段能获得较好的声音,但当年龄逐渐增长至青少年时期开始变声后,会有较大的困扰。因此要让学生灵活掌握真假声的运用方法,确保少儿歌声美妙动听、明亮有力,且可持续发展。真假声训练的方法很多,如从高至低的练声法,这种方法能够让少儿体会假声发声时的喉咙状态,即是喉咙呈打开、松弛状,气息上下连成一条垂直的气柱。运用从高至低的练习方法,还可以在保持假声的状态下将声音发出来,维持假声柔美、飘逸等发声特点。

五、结语

在少儿声乐教学活动中,除了建立正确的发声观念,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和方法,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强化真假音的运用之外,还应当注重少儿歌唱中的咬字、吐字状况,避免少儿存在扁着嘴说话,咬字不连贯,咬字缺乏字头等现象的发生,为了提高学生咬字的准确性,克服地方方言的影响,应要求学生说普通话,掌握好普通话的发音,养成正确的发声状态和母音口形。还应当加强对少儿声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能力等。

篇9

 

一、编写艺术教育专业钢琴教材的必要性

 

艺术教育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幼儿园、小学、中学从事音乐、美术、舞蹈类课程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专业培养要求是具有较扎实的艺术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其中包括良好的音乐、舞蹈、美术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艺术教育学基本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艺术教育的基本问题。具有相当程度的音乐、舞蹈、美术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课外艺术活动的能力,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方法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能掌握至少一种民族乐器演奏,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熟悉教育法规熟悉中小学艺术课堂的授课方式,并具备礼仪、化妆基础和就业所要求的基本技能。把课堂理论教学、课内实践教学、社会实践融会贯通在四年的本科教学中。可见其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学前教育及中小学培养艺术教师。由于这些艺术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音乐、舞蹈、美术技能和教学常识,因此钢琴课是所有的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

 

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基础参差不齐,有的从来没学过钢琴、甚至不懂乐理常识不识五线谱;有的学过几个月但存在识谱能力差、手型不规范、节奏感不好等问题;即便极个别学生具有中等程度但也对曲目的时代背景、风格、音乐表现力等都还有各种问题。由于艺术教育专业的钢琴课时不多、学生基本功薄弱,不可能大量弹奏传统的练习曲目,这就需要一本综合性教材兼顾基本功和学习兴趣、包含幼儿歌曲钢琴伴奏和世界经典曲目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既练习了手指、又弹奏了自己喜欢并熟悉的儿歌,提高音乐表现力和乐曲赏析能力。

 

二、编写艺术教育专业钢琴教材的几个侧重点

 

1、钢琴基本功训练

 

我觉得钢琴的基本功应该是指,在日常演奏中最常用到的一些能力和技术,再难的曲子也基本上是由这些基础元素构成的,学会和掌握了这些就为弹奏和表现一部完整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元素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①能力,包括手型、节奏、读谱和手指力度、手指的独立性、手指的灵活性。

 

②技术,包括“音阶”各大小调音阶、三度、六度、十度及其同反向。“琶音”各大小调琶音、减七、属七及其同反向。“和弦”三度、六度、八度。 “半音阶”和“颤音”、“震音”、“保持音”、“分解和弦”“连奏”、“断奏”、“半连奏”、“非圆滑奏”和“特殊技巧”如刮奏、八度刮奏等。例如,在教材中编入《拜厄钢琴基础教材》中的NO.48、NO.61可以练习附点节奏,编入NO.83可以练习音阶,编入NO.90可以练习同音轮指,编入 NO.96可以练习和弦,编入NO.100可以练习装饰音等。

 

2、学习趣味性

 

练习手指是钢琴弹奏基本功的重要内容,练习基本功又是钢琴弹奏的基础,虽然练习手指练习和各种练习曲非常重要,但这类练习通常都很枯燥,而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又特别薄弱,识谱能力低,手指不灵活,如果一味让他们练习这类练习,很可能会挫败他们学习钢琴的热情打击他们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还要从曲目安排上照顾这些学生的心理需求,编排一些好听、他们熟悉、无距离感、程度相当的曲目。例如:在编排《车尔尼599钢琴教程》NO.43作为练习曲目的时候可以同时编排同等程度《钢琴基础教程》1册46页的《瑶族长鼓舞》给学生以选择;在编排《车尔尼599钢琴教程》 NO.48作为练习曲目的时候可以同时编排同等程度《钢琴基础教程》1册59页《斗牛士之歌》给学生以选择;同样《车尔尼599钢琴教程》NO.50和《钢琴基础教程》1册74页《四小天鹅舞曲》;《车尔尼599钢琴教程》NO.51和《钢琴基础教程》1册72页《南泥湾》都可以这样编排。

 

3、幼儿音乐教学经典曲目

 

由于这些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幼儿艺术教育或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这就要求他们他们熟悉并且会弹奏大量的幼儿少儿歌曲。我们的钢琴课教材如果编入这类歌曲,让学生得到职业化技能训练,可以缩小课堂和职业的距离。例如:编入《粉刷匠》、《小毛驴》、《蜗牛与黄鹂鸟》、《捉泥鳅》、《数鸭子》、《小燕子》等儿歌和《让我们划起双桨》、《卖报歌》、《春天在哪里》等少儿歌曲。

 

4、世界名曲的赏析

 

这些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幼儿艺术教育或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职业环境不仅要求他们熟悉并且会弹奏大量的幼儿少儿歌曲还要会带领他们的学生欣赏一些世界著名音乐片段和曲目,帮助他们的学生树立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这对他们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有很大作用。这样就要求我们的钢琴课教材要编入一些世界名曲,并要注释音乐背景、风格和作品简介。这样的教材不仅能提高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也能加强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例如:编排巴赫的《小步舞曲》可以引入作曲家巴赫的简介。编排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可以引入歌剧《唐.璜》的简介。编排贝多芬的《浪漫曲》可以引入伟大作曲家贝多芬的简介。编排亨德尔的《哈里路亚合唱曲》可以引入清唱剧和作曲家亨德尔的简介等。

 

三、编写艺术教育专业钢琴教材的内容分布

 

该教材按艺术教育本科八个学期顺序编为一册。每学期按教学安排分为1至16节授课,17节走台,18节为假期作业及期末考试注意事项(第八学期为1、2节实习,3至10节应聘面试,11至15节为艺术实践和音乐会、16节为毕业考核)。每节课内容由练习曲和程度相当的乐曲组成,学生可按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任选一首弹奏,有能力的同学可两首都完成。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基础薄弱的学生有可选择的余地,使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大练习量和曲目积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基础薄弱的学生因为怕弹练习曲而缺课或在一首练习曲上花费太多时间却效果不好。

 

四、艺术教育专业钢琴教材应该具备的特点

 

1、编入大量的幼儿、少儿歌曲改编的钢琴曲,熟练的弹奏这些曲目是将来学生毕业后从事少儿艺术教育工作的必备技能。

 

2、编入大量著名钢琴小品,并备注曲目的简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又能为学生毕业后承担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积累素材,并为求职面试打下基础。

 

3、教材的编排和教学课时、教学进度挂钩,曲目由易到难编排,每首曲目后有难点和练习方法的提示,这样有利于学生预习和自学,提高学习效率。

 

4、教材既体现钢琴基本功的重要性又能兼顾学习趣味性和经典名曲的音乐魅力。

 

总之,这样一本综合性钢琴教材无论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方面或是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化特点方面都有其必要性,另外也将艺术教育的钢琴专业课从无序无计划现状变为有标准可行的教学模式。当然,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请各位教师、同学提出建议再进行改进。

篇10

[关键词]声乐 声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40-02

一、少儿不同时期歌唱能力的发展

(一)0~3岁的孩子学习声乐的特点

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于学习还处于懵懂的状态,属于非自主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发声处于咿呀学语的阶段,对于唱歌的学习和语言的学习一样,儿童作为这时的学习者,学习主体,不能区分语言和歌曲的区别,只是简单地学习。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儿童对于歌曲的学习、歌唱能力的培养和儿童对于语言的学习与语言能力的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二)3~4岁的孩子学习声乐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语言的学习和表达进入了高速成长的阶段,儿童已经能够准确地表达和重复语言。同时,这一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歌曲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表演欲望。这一时期的儿童活泼好学,喜欢节奏欢快的歌曲,特别喜欢歌曲部分的演唱,能够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但是,在这一阶段的演唱中,首先,虽然儿童能够重复演唱出歌词,但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歌词的认知和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儿童对于歌词只是简单地重复,并不理解歌词的意思和含义,因此,在演唱上并不能完整地领会和体现歌曲的感彩,在演唱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汇,儿童往往表现出迷惑,不敢大声演唱,而是含糊地一带而过。再次,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演唱虽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儿童对于演唱的声调等存在不准确的差异性。表现为对于歌曲曲调的表现主要是说歌而非唱歌,对于歌曲的曲调在演唱时经常走音跑调。最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由于自身身体特点,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整体呼吸属于频率较快的浅层呼吸,孩子在演唱时经常是换气频繁,打断和扰乱了音乐的节奏。

(三)4~5岁孩子学习声乐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对歌词的理解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于他们接触的歌曲比较多,所以他们可以完整地唱出歌曲来,音准和节奏方面错误也很少,他们的表现能力也在加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都能很准确地理解。年龄的增长,发育也在慢慢完善,对嗓音的控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能逐步学会使用较长的气息,一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按乐句和情绪的要求换气,中断句子、中断词义的换气有明显改善。

(四)5~6岁孩子学习声乐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够记住歌词的内容,同时,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歌词的含义,对于节奏的把握和演唱过程中的换气等技巧具备了掌握能力。孩子的旋律感、音准方面进步更为明显,不仅能掌握大小三度、纯四等,还能准确地唱出旋律,初步建立了调式感。孩子这一阶段的气息保持的时间较以前延长了,能够按乐曲的情绪要求较自然地换气,同时,歌唱的音高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强。

二、着重对儿童变声期声乐教学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介绍

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青少年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通过教师范唱与学生试唱,互动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气息的运用,以科学的发声方法达到声情并茂地演唱。

变声期是人在青春期阶段的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对处于这一特殊阶段声乐学生应采取区别于成人的教学方法,必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应了解变声期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适当并形象的教学方法,达到声、气、字的统一,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由于声带充血,发声的持久性差,容易疲劳,声音不太稳定,唱歌时感到很费力。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变声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教学中采用哼鸣、假声唱、微声唱、小声唱、混声唱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使变声期嗓音既得到有效保护,又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法。

三、声乐教育的常用方法

(一)打开腔体

我在教学中首先强调的是打开腔体,即大家常说的打开喉咙。打开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深呼吸,自如地深呼吸,感觉一股凉气顺着鼻腔进入(此时小舌头、软腭随之向上拉起),顺畅地通过后边的通道进入小腹站定,这样腔体就打开了。

(二)小腹支持

所谓支持,就是把吸进来的气保持住,不让它跑掉,保持用吸气的感觉来歌唱。小腹支持是这样的,保持吸气的状态,小腹微微内收,感觉声音是站在小腹上,小腹源源不断地供气把声音输送出去。小腹的支持可以简化为支点的支持,想象肚脐下的一点是一个弹性支点,声音是靠这个支点的支持发出来的。

(三)呜母音状态

我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母音是呜、啊、噫,呜有向上发挥的本能,啊有向下发挥的本能,咦有向前发挥的本能。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观念,用呜带啊,用呜形成腔体状态,用啊拓展声音的宽厚,用噫形成声音的色彩。这三个原则贯穿在教学过程始终,学生的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的,三者在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切忌单一,否则就不会形成完美的歌唱。

四、少儿声乐教育的特点

(一)关注激发兴趣

学生若对所从事活动感到兴趣,就会导致活动动机乐趣化,活动因此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倾向和自觉行为。

(二)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良好的歌唱前提是良好的精神状态,歌唱的过程是以心理感受为基础,以心理状态引导和控制生理状态的运动过程,这样可以培养歌唱者具有良好的耐力和持久性。

(三)在歌声中体验情感

孩子们的歌声是那么清脆、稚嫩、纯真、迷人,这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替代的。可是,仅仅只是爱好唱歌是不够的,同时把艺术通感运用到儿童声乐教学中,运用视听结合的通感,美术及文学作品促使儿童情感产生共鸣。

五、结论

声乐学习是儿童音乐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不仅要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歌唱才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知、对音乐的爱好。所以,教学方法就要有别于成人的声乐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到以激发孩子的歌唱兴趣为忠旨,切忌重技术而忽略艺术。此外,作为教师一定要尽己所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歌唱状态。在少儿的声乐学习过程也是少儿音乐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要一味追求歌唱技巧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歌唱中体会情感,从而达到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声乐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肖育军.论变声期声乐教学中的“轻唱”训练.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3]邹海长.声乐艺术心理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5]邹本初.歌唱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6]张建华.关注社会少儿声乐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2,06:50.

[7]李卫玲.启发式教学在少儿声乐教育中的应用[J].华章,2013,07:282.

[8]邹京航.浅谈少儿声乐教育的特点及要求[J].大众文艺(理论),2008,06:111.

[9]佟淑贞.浅谈少儿声乐教育中的倾听艺术[J].新课程(教研),2010,05:27-28.

[10]熊芬芬.谈变声期之前的少儿声乐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3:154-156.

[11]叶倩.少儿声乐教学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

[12]刘兆亮.关于当前我国少儿声乐艺术教育普及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3]程景丽.校外少儿声乐教学情况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