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文化探索范文

时间:2023-06-22 09:5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语言文化探索,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语言文化探索

篇1

无线网络五维规划分析与研究

为有效解决网络规模快速增长下的投资准确性问题,推动移动网发展模式由数量规划模型向效益规划模型转变,提出了五维优选方案。数量规划模型是以规划网络的覆盖为基础,对存在弱区进行总体分析,对整网进行全面的规划,提出弱区补盲方案;以工期建设为依据,进行全网站点建设,拉动整体逐步提升。从形象上讲类似于漫山的植树造林,此方式适合在网络建设的初期,网络覆盖整体薄弱的阶段。效益规划模型是以多网摸查为基础,对网络竞争力、市场潜力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网络提升方案。

其特点是以项目制推进的方式,集中资源,打造局部赶超竞争对手区域,提高区域市场竞争力。类似于在一片区域精心打造一个小花园,此方式适合在网络已实现基本覆盖,投资效益高原法则逐步显现的中期阶段。

数量与效益规划模型对比如表1所示实施流程:步骤一:在投资方向优选之前,必须先将整体规划区域分解若干微网格,并建立投资备选数据库,称之为“规划池”;步骤二:采用加权算法,得到每个微网格的投资优先值;投资优先值=∑(Ki×Ci)C为各维度统计值,K为各维度权值,i=1,2,3……步骤三:根据每个网格的五维分析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步骤四:针对微网格投资优先值较高的网络,从“规划池”内捞取此网格内的规划站点优先考虑,形成本期投资计划;步骤五:根据实施后的效果观察,对各加权系数进行本地化修正,实现分析方法的校正完善。

规划池的建立

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将整体规划区域分解若干微网格,对每个微网格进行多网摸查,并统计分析其内部的人口数量、话务量等信息。对网络竞争力不足的区域进行新站规划查勘,并将以上信息汇总成表,形成规划库。微网格的划分不宜过大,一般以10个站点左右为宜,尤其要注意环境的独立性,应以完整的一个(或者几个相关)住宅区、城中村、工业区等定义为一个微网格。规划池建立流程如图2所示。

五维规划分析与研究

(1)维度一:前期投资效益比

前期投资效益比是指上一期工程后,各微网格新增效益与成本的比值,从历史数据角度评估投资效益的有效性。微网格该项指标越高越需优先投资,如业务下滑,该指标可能出现负值。其中,新增效益值为微网格整体语音、数据等业务提升产生的收入增量;新增成本为建设成本、物业租赁、运维等成本的总和。前期投资效益比数据采集于网建、运维以及市场部门。

(2)维度二:区分单站经营任务比

区分单站经营任务比是指当年各区分的经营任务和现网物理站点数量的比值,对经营任务重点区域优先资源保障。微网格该项指标越高越需优先投资。区分单站经营任务比数据采集于市场、销售以及运维部门。

(3)维度三:网络竞争力情况

网络竞争力情况是指规划网络和其他运营商网络覆盖、质量的差异,通过新增投资弥补网络差距或者拉大网络优势,保有存量用户,发展增量用户。微网格该项指标越低越需优先投资。网络竞争力情况数据采集于网优部门。评估网络之间的差异有多种方法,比较简便可行的是测试做差法,如图3所示。

(4)维度四:微网格业务拓展计划

微网格业务拓展计划是指各区分对所辖区域内,微网格业务增长比例的预估计划,对区分重点发展区域优先资源保障。微网格该项指标越高越需优先投资。微网格业务拓展计划数据采集于市场、销售、区分公司等业务部门。

(5)维度五:市场潜力分析

市场潜力分析是指各微网格内业务发展潜力与现网业务量的比例,对具有潜力的区域优先资源保障,争夺其他运营商存量用户。微网格该项指标越高越需优先投资。业务发展潜力评估可以采用区域内人口数量或者其他运营商业务量来模拟,数据采集于市场或网优规划部门。

投资经营策略细分

网格规划首要解决问题便是提升资源有效投放,将功能型网络转变为效益网络。网格式规划的核心思路为:以市场潜力与网络竞争力两个纬度,将网格分为四个象限,如图4所示。然后针对这四个象限属性,对每一类网格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五维法中“前期投资效益比”、“区分单站经营任务比”为统计维度,“网络竞争力情况”、“微网格业务拓展计划”、“市场潜力分析”为特征维度,依据特征维度的不同情况,对于不同微网格应采取不同的网络提升或者市场拓展策略,以保证效益效率最佳化。典型微网格处理策略如表2所示:

形成投资优选计划表

以五维分析结果为基础,确定网络优先提升的微网格后,从“规划池”中筛选相关站点,形成投资计划表并加以建设实施。以此循环,网络部门不断向业务部门输出优质网格,反哺市场,拉动业务发展。

后评估和加权校正

工程完成后,在经过3~6个月的市场培养期之后,对优化微网格的整体业务变化情况进行后评估,计算当期投资效益比,作为下期工程重要的考量维度之一。同时,结合业务发展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各维度的权值进行修正完成,使得在下期投资中,目标达成情况好、业务发展迅速的区域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侧重。

篇2

一、网络语言的概述

要了解人们为何会受到网络文化背景的如此严重侵蚀,首先应该了解到什么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覆盖于传统媒介而诞生的受年轻人追捧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以简短、生动、形象的形式存在,它发展快速,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网络语言不仅仅生动简洁,它还利用了英语简写、符号、表情以及数字来表达,以本身独立特性为标识而存在的语言形式,起到了易懂好记的目的,起初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速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以及发展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1、网络语言的含义: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下形成的一种被人群使用的特殊语言,根据不同的文化而独立创造的一种语言形式。

2、网络语言的特征:网络语言简单易懂是他的招牌,也是容易被接受的重要原因。

二、 网络文化对日常用语的影响

网络语言是当代社会潮流的一种代表,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奠定了网络语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由于网络语言导致传统语言的简写化,使得当代年轻人常用网络语言来表达心境,而传统语言的发展由于网络语言的发展受到了阻碍。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简单明了的网络语言,自然而然的不使用传统语言。这样持续发展下去将导致当代年轻人对传统语言失去兴趣,对传统语言的淡漠,甚至导致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传统语言将逐渐淡出我们生活,从而使得语言文化遗产的丢失。

三、 网络文化促进汉语变异

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是我们进行交流的工具。同一种语言,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不同的交流对象以及环境、心境等情绪上的不同而引起语言形式、表达的意思以及结构上的变化。具有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不同或者相同的社会环境中使用的同一种语言所发生变化的这种现象,我们把它称之为语言变异。语言变异所带来的价值真正体现在不同的环境中,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来述说着内心的真实想法。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是人类最原始、最早出现的交流手段。为了达到明显效果的交际目的,语言在使用中,根据不同使用的人、不同使用的环境出现各种变异的形式存在。而现代社会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友们为适应网络这个虚拟社会的存在,在网络文化背景的驱使下,现代汉语以及各国语种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发生了种种变异,促使了网络语言的兴起。

以下就探讨一下关于语法和词性的变异:

(一)语法的变异

语法具有抽象的性质,同时也具有极大的稳固性。所以简单的网络语言导致人们在上网的同时不会特别注重汉语言的拼音和语法,反而更加注重文字本身或者文字后面字符、表情所代表的含义,所以在网络上你会经常看见多数不符合基本语法的词汇和语句的出现,随意搭配的语句,字词前后顺序颠倒,长时间出现这种情况后,慢慢就会被大众所接受,形成特殊存在的新的语言。而这种语言的模式也是有规律的,大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任意省略形容词,剩下表达重点的词汇组合成语句:因为人们在使用电脑交流时利用键盘进行录入信息,人们的文字与思维有一定的时间偏差,打字的速度与说话的速度不能达到同步进行,为了弥补这种情况的出现,适应网络交流的快节奏,提高效率,提高信息量,在文字的形容上就出现了不符合语言的省略现象。

2、任意构词和创造新类型的词句:网络信息量是十分庞大的,网友们可以进行大量信息的阅读,也提供很多有用的资料,加上网络上本身的自由度较高,随意而得的新型词语就常常出现。还相继出现一些外来的,完全可以使用汉语言来表达的英语词汇,为了省略而使用英语的发音来代替汉语言的含义,例如:“我的e家”,这不仅仅是网友们的专属,也渐渐为各种电视、广告的使用。

3、活用词语:大本文转自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51,51,51);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

4、语法的变异:网络语言同时也是彰显年轻人个性的一种手段,甚至还出现状语后置等口误,比如周星驰的经典台词“我走先”。

(二)词性的变异

在网络文化的背景下,现代汉语词汇的形式打破了传统以汉字为主的现象,出现了汉语拼音化和谐音化。

1、词语拼音化:为了达到简洁的交流的目的,利用英语的缩写,出现了利用简单的拼音的字母——也就是汉语拼音的缩写词。较为常用的有:“mm”代表“妹妹”、“gg”代表“哥哥”等生活常用语言的转变。

2、词语的谐音化:词语的谐音化是指网民在用拼音输入法的时候,将字与老词汇产生的一类词。如:“大侠”既称“大虾”又称“老鸟”,“酱紫”代表“这样子”的意思,常使用的大多数女性网友,不仅用“酱紫”代表网络语言,同时也带有撒娇语气的意思。

总结:

受到网络时代的侵袭,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创造了突破传统束缚与观念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新潮虽然同时也提高了人与人的交流速度和效率,但汉语言在词汇、语用、语法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变异是语言演变、发展的结果,符合了网友这一特殊人群的交流需求,这种变异丰富了言语,更完善了服务社会,但如果网络语言不断发扬壮大,我们本身传统的汉语言极有可能被网络语言所代替,这并不是一种好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杜文倩.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J].学术探索,2012,(2):143-145.

[2] 孙向华.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J].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1):102-107.

[3] 屠家洵.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J].群文天地,2012,(2):93-94.

篇3

【关键词】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网络语言;动机;社会心理。

【作者简介】李美霞,文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语篇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研究。

黄文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

与应用语言学。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系列简洁、新颖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于根元说:网络语言是指“网上通用的语言,相对于日常的交际语言。是一种新的媒体语言,是一种新的语体。”可以说,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上流行的,有其独有的词汇语法表述形式,其生成和理解依赖于特定的社会心理环境的一种语言。

自从网络语言兴起至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另一个热点。研究者们从不同的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了探索,如背景分析,构成成分分析,词汇、句法结构特点分析等。这些研究揭示了网络语言产生、发展的缘由,同时也剖析了网络语言所具有的独特性。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从语言本体出发,还没有以更高、更广的视野来审视这一语言现象。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也将研究目光投向了网络语言及社会心理环境这一话题上。然而,已有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本文以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对象,从社会心理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得到数据,基于数据对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使用网络语言的现状、特点及动机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旨在揭示:一是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使用网络语言的真实情况;二是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动机。

二、研究方法论

1.研究的问题。(1)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使用网络语言的现状如何?(2)影响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哪些?如何从社会心理视角阐释这一现象?

2.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共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主要是关于10个选择题的问卷,共发放问卷120份,涉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48份)、德语(14份)、法语(17份)、俄语(20份)、日语(21份)五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第二次是关于影响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原因的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由于专业限制,两次调查的对象均为女生,所以无法从性别差异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3.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网络及网络语言使用现状分析。(1)使用网络情况调查。问题1:你每天花多长时间上网?问题2:你上网做什么:学习、信息交流、娱乐或其他?

调查发现,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上网时间每天3-5小时不等,但几乎所有被调查者每天都花至少两个小时的时间上网。她们上网主要是进行网上信息交流,其次是学习和娱乐。这说明,网络是她们进行信息交流,发表个人意见、观点并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

(2)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问题3:你对网络语言的态度:(a)认同;(b)不认同;(c)持中立态度?为什么?

调查显示,持认同及中立态度的同学占多数。认同的意见大体分为四类:一是网络语言富有趣味性;二是使用网络语言是为了娱乐;三是使用网络语言是一种趋势;四是网络语言代表着一种青年文化。不认同的意见分为两类:一是网络语言冲击传统文化;二是网络语言大多违背语法规范。中立的意见分为三类:一是网络语言是把双刃剑;二是网络语言只是一种语言现象而已;三是存在即合理,不排斥使用。

(3)网络语言使用情况及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

问题4: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网络语言?

A. 用QQ, MSN 聊天时 B. 看帖子、发微博时 C. 办公写作时 D. 其他

问题5:你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是:

A. 完全不懂 B. 一看就懂 C. 有些懂有些不懂

对于问题4,大多数学生的问答是,她们在上网聊天、留言时会用到网络语言。她们的解释是:网上聊天对象基本是同龄人,对比较流行的网络用语都了解,而看帖子、发微博时用一些网络用语显得“很潮”,效果不同。在办公写作时极少用网络语言,但只要大家能理解也会用。有同学表示,平时生活中,如与朋友交谈、购物等,也会用到网络语言。

对于问题5,高达76%的学生对网络语言一知半解。根据访谈发现其中的缘由是:一是有的网络流行语有其产生的现实背景或原因,缺乏对网络语言产生根源的了解就无法明白网络语言的意义;二是有的网络流行语为了达到特定语义、语音效果,与传统语法的表达结构完全不同,这导致了她们对网络语言语法结构产生了困惑;三是有的网络流行语是旧词新解、新用法,有的是表达方式特殊,如用数字、外语或新造字,这些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

(4)对网络语言流行原因、好处、坏处以及网络语言是否最终能融入大众语言体系的评价

问题6:你认为网络语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A. 言简意赅,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

B. 趣味横生、十分幽默诙谐

C. 时尚前卫是新时代的标志

D. 灵活多变可表达不同情感

E. 张扬个性以引起别人重视

F. 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

问题7:你认为使用网络语言的好处是什么?

A. 使消息传播更加简洁生动

B. 丰富语言表达

C. 提高交流效率,使语言表达简单化

D. 使网络生活趣味化

E. 其他

问题 8:你认为使用网络语言的坏处是什么?

A. 冲击传统中国语言,打破原有的语言规范

B. 加深与长辈间的代沟

C. 容易误导青少年的语言学习,形成错误的表达

D. 混乱网络环境

篇4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1.1 网络语言的定义

在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有如下定义:“‘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该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

1.2 网络语言的种类与个性

如今的网络语言种类也颇多:有字母型(如orz、omg、gf),数字型(如v587、7878),外文谐音型(如粉丝、趴体),中文谐音型(如童鞋、美眉、大虾),符号型(如%>_<%、:-D、o(∩_∩)o),以及可谓之天马行空的创造型(如东东、沙发、拍砖)。

那么,网络语言缘何如此火爆呢?首先,网络语言相比正常的词汇更简洁明了,提高了双方的交流效率,同时也可以节省上网的时间;再者,我国的网民绝大多数均为青少年,年轻人特立独行、追求时尚、崇尚创新的特性就表露无遗,他们寻求张扬的个性,渴望被关注,因此对好玩的事物有很大兴趣,这时候网络语言便应运而生,被网友们看作潮人的象征;其三,普通的语言词汇是没有声音的,太过刻板的形式难免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而网络语言生动形象,使用起来也增加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聊天的乐趣。

1.3 网络语言的发展前景

“2010年11月10日,网络语‘给力’一词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网友惊呼‘太给力了’。从最初的‘火星文’到而今的流行语,网络语言越来越被大众接纳。网友把这一事件看成是网络语言被认可的一个大事件,更有网友提出:报纸给力能否带动网络语言‘转正’。”此外,大量的网络语言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央视春晚也缔造了诸多引领潮流的网络语言,不知是网语成就了春晚,还是春晚成就了网语。总之,这个收视群体过亿的大舞台无疑为网络语言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发展之迅猛足以让我们咋舌。

既然,网络语言如今大行其道,那它究竟能不能“转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助理研究员张铁文认为:“网络语言能否被收录还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新词的诞生更多的是靠约定俗成,大家共同认可,它就有生命力,《现代汉语词典》要收录的也就是这一部分新词。现在词典室正在编纂一部《新词词典》,一些网络语言,比如‘菜鸟’、‘大虾’、‘灌水’之类能够反映出新事物,又能被大家所接受,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将被收录进来。”

二、网络语言的积极影响

中国的网络语言从出现的那天起,就注定了要充满争议,其张扬的个性与蝗虫般的传播一步步地挑战着传统语言的权威。这是一场语言的革命。那么,具有粗枯拉朽之势的网络语言对于中国语言学有哪些正面影响呢?

2.1 新学科的诞生

传统意义上的广义语言学包括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类型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等,而今,这个大家庭又多了一位新成员。“2000年,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在其《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一文中,首次对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任务、学科属性和定位问题等作了精辟阐述;此后,网络语言学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语言学作为一门十分古老的学科,是我们用来研究中国文化,探究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有着重大的人文价值。而今,网络语言的蓬勃发展促成了“网络语言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诞生,无意中推动了中国语言学乃至世界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2.2 促进汉语言的发展

网络上流传的《网络语言大全》收集了几年来在青少年间广泛使用的上百个网络词汇,它们包括论坛日常用语、中文缩写、英文缩写、音译术语、动漫术语、耽美术语、经典回复、数字谐音等。而这几百个词汇无异于为汉语言又注入了可观的新鲜血液。

2.3 网络语言的不可替代性

接下来,我将举例说明网络语言的不可替代性。

首先,有些网络语言的含义无法用传统语言所代替。例如:“甄体”、“元芳你怎么看”、“杜甫很忙”、“我爸是李刚”等。他们本身代表着一些网络热点和社会问题,所具有的含义比较深远,而这并非传统语言一两句能够解释得清的,这些“专有名词”便是最好的信息传递者。

其次,某些网络语言的意境无法通过传统语言来传达。时下“高富帅”“白富美”“丝”等词汇在网络上出现频率极高,如若用传统语言来表达,无非就是“又高又有钱的帅哥”“又白又有钱的美女”“又矮又搓的穷光蛋”。解释倒是解释得清了,但是真正使用时就出现了问题。“隔壁班的XXX是个高富帅,他的女朋友是个白富美”是不是真的要说成“隔壁班的XXX是个又高又有钱的帅哥,他的女朋友是个又白又有钱的美女”?这种用法显然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同。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相当数量的网络语言确实拥有着不可替代性,正是这些不可替代的网络词汇赋予了我们对汉语言、对生活、对社会新的认知。

三、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

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的产生都存在着利与弊,网络语言也不例外。

3.1 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

如果说那些描绘风花雪月的唐诗宋词是阳春白雪的话,相对之,网络语言无疑就是庸俗低劣的下里巴人。无法否认的是,一些网络语言的确存在着诸如错别字、表达不规范的问题,甚至可以说“不规范”恰恰是网络语言之所以兴盛的一大原因,它代表着青少年的叛逆与不羁,一些人通过这些网络语言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慨,其格调自然无法与传统诗词来媲美。令许多家长和专家担忧的是,过多使用这种“不规范”的网络语言有可能影响青少年的语言能力,使其养成不使用规范字和规范表达的坏习惯,对语言学习造成不良引导。

3.2 网络语言的低俗性

我们知道,相当一部分的网络语言来自于日本漫画,而有些漫画的术语则显得并不是十分健康,一些词汇更是包含性暗示和暴力色彩,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势必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如今,微博、人人网、贴吧、论坛等交际社区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致使网络上频现骂战,某些富有攻击性的话语简直不堪入耳,而这却有着愈演愈烈之势,不得不让人大呼道德之沦丧。

结合前面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网络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与社会的碰撞,是传统语言与新兴语言的碰撞。网络语言一步步探索出新的大陆,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赋予了新的活力,同时它又存在着黑暗的一面,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其消极因子,网络语言很有可能成为汉语言的一颗毒瘤。所以,希望有关机构能早日出台对网络语言的管理办法,广大青少年也能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认真辨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篇5

一.何为课堂语言及其重要性

陈利平教授所著《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课堂语言》一书对教师课堂语言定义为:教师课堂语言分为导语、提问语、讲析语、结语和应变语五大主题。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如春风化雨,常常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获益匪浅。从根本上讲,课堂语言是一种智慧,一种激情,一种文化,而不是单纯的技能或技巧。它是教师人生感悟、社会历练、求索研究、探索创新之后对人生、对社会、对语言、对教学感知集成后的一种新境界的言语行为。

二.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亲其师”是最有效的办法,要做到“信其道”,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你语言的魅力从而让学生感受你的魅力。如果这时候你说的话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沟通起来就有了代沟,有代沟的沟通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另外,随着现代学生知识面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会引起他们对跨学科或课外知识的联想,并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比如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所涉及的历史、政治问题;现代文中的议论文、说明文所涉及的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数学等问题。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你那圈“智慧光环”,认真而力求准确地应付类似的每一个问题,这样不仅树立起了形象,而且让学生觉得上这节课的同时可以学到课外的东西,以加强对45分钟课堂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则需教师们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并用利于学生沟通的语言在课堂上表现出来。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是不够的,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原本预期的效果便于无形中大大削弱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与时俱进的、具有新鲜感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

三.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如何做到与时俱进

(一)从读书中丰富自己的语言:读万卷书,知识丰,思维强,语言活。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理,“读书破万卷,张口也有神。”一般说来,语言技巧高超的人也是读书多的人,比如很多出色的演讲家(当然,也有多读书而短于口头表达者,但其可能长于书面语言)即如此。笔者认为,经典作家的论著是学习语言艺术的宝库。他们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也是运用语言的大师。从经典作家的论著中,我们不仅能够掌握认识和分析世界的思想武器――认识论和方法论,而且能够学习到如何把抽象的道理表达得明白晓畅。

从读书中学习语言,还应该从中外文艺著作中汲取语言艺术的精华,如诗歌,小说,戏剧等。毫无疑问,如果一个语文老师阅读了莎士比亚的大量戏剧,那他的课堂语言必然不会呆板凝滞,枯燥单调;如果熟悉老舍的小说风格,那他的语言可能会变得含蓄深刻,简洁锐利;如果他熟知屠格涅夫的作品,他的语言就可能明净和谐、优美宁静起来。

至于诗歌,包括古诗,古词,新诗的阅读,可以使我们课堂语言的内在节奏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

(二)紧跟时代步伐,留心语言随着时代变迁发生的变化。这不能不谈到最近几年到处流行的网络语言。它的兴起是人们始料未及的。MM、菜鸟、恐龙、粉丝、BT……这些俏皮的网语一下子得到许多年轻人的认同。最近,网语已经“跳”出了网络,开始频频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亮相,并在日记、作文中现身。网语泛化是汉语言生机勃勃的表现,还是对汉语言的恶搞和污染?对此的争议一直不停。2006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委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对网络用语作了专门介绍,认为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它将会给母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必须面对和关注的现实问题。一些语文教师认为,五花八门的网络语源自一些网民游戏人生、标新立异等心理支配下的产物,充其量只能在网络论坛中鼓捣和折腾,只能低频率地存在于论坛这个狭小的范围里。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语言的立法禁用嗤之以鼻,认为这有些矫枉过正。其实,所谓汉语的“纯洁”本就是个相对概念。今日的汉语相对于古汉语来说早已“纯洁”不再。20世纪初,促使一批新词新语出现,增强了汉语的生命力;而21世纪的网络时代,应该是一个更为开放、更具包容精神的时代。他们认为,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从语言并非一成不变的发展规律来看,网络语言的兴起是必然的。汉语有其广博的包容性,网络语言带来的冲击不仅不会触及汉语根本,反而会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更加丰富汉语的语言词汇。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认为,我们大可不必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但也不应对其听之任之。首先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好办法,重视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结构美、节奏美和音韵美的兴趣;其次老师们应主动知晓网络语言,在鱼龙混杂的网络词汇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甄别,以吸收、接受有思想有创意的健康的网络语言。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自然会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由此可见,语文老师能在课堂上适当使用网络语言也未尝不可。毕竟,语言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文化。比如,前段时间流行:“你懂的”这句话,我在上语文课时,就会拿来用,学生们往往会对此报之会心一笑。课堂气氛马上随之生动起来。

(三)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的介入,西方文化通过这些媒体领域的渐渐“入侵”等。随着西方文化通过媒体领域的渐渐“入侵”,语言幽默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如:在上作文课讲到开头结尾的重要性时,按照我们往常的习惯,就会用“凤头”、“豹尾”来形容。可是,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几个真正见过“凤凰”、“豹子”?更别说欣赏、领会到它们的美丽和有力了。所以,我改用说“韩国美女”。学生马上就想到了“美丽”“惊艳”等词语。也马上知道了,作文是需要雕琢的,尤其是开头结尾。在讲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时,关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我说不能望文生义时,就讲了最近网络上有人开始把现代语“翻译”成文言文,比如:网络流行语:“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翻译成文言文就是:“富贾,可为吾友乎?”还有,比如网络语“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翻译成文言文就是“寡人与众爱卿皆瞠目结舌”此新鲜词汇一出,既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又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巩固了旧知识。这个例子显示了与时俱进的课堂语言在教学中发挥的神奇作用。可以说,生动的课堂是离不开老师生动的课堂语言的。课堂语言的科学、合理、精彩与否直接决定着知识传授的到位程度,能力渗透的程度高低,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决非仅仅让学生愿不愿意听的简单问题。

(四)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课堂语言水平。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真正提高自身的课堂语言水平,还是一要学习,二要实践。前者是借鉴,为我所用;后者是创造,自我提高。学习老教师的语言艺术,老教师在课堂语言的多与少,广与精,深与浅,静和动的辩证关系的把握上历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是我们学习的最好素材。当然学习不仅仅是模仿,但有时模仿确实是学习中关键的一步。试想,如果连模仿的能力尚未具备,何能奢谈创造自己独有的模式?正如我们反对“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可事实是,要想克服满堂灌,必须首先了解和熟悉满堂灌才行。模仿更不是照搬,切忌邯郸学步。

向学生学习是为人师者容易忽略和漠视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最少现成模式的束缚,具备活泼性和创造性,勇于向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语言风格上能够贴近时代。

更为常见的是时时处处在生活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生活就是工作的延伸,点点滴滴都能从某个方面促进教学语言的改善。向广播、电视、电影学习语言,学习转折、停顿、悬念、包袱等等。

综上所述,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的与时俱进是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必然,它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败。提高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书目:

1.《2011语文课程标准》.

2.《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卷)》.

3.《朱作仁学科教学研究文存》(1993年版).

4.《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演讲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6

但是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窗口的新闻传媒,在使用新语言时,由于对语言规范化重视不够,新闻语言的失范现象愈来愈严重,不加消化地盲目吸收网络语言和外来词语,滥用方言词语,任意生造词语、篡改成语等,严重地影响了语言文字的规范。

每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曾说:“社会生活中任何变化,哪怕是最微小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地在语言,主要在语汇中有所反映,因为语言是社会生活所赖以进行交际活动的最重要的交际手段。”

不滥用网络语言。网络媒体的崛起带来了网络语言的兴盛。网络语言的组成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数字谐音类,比如“9494”代表“就是就是”,“7456”表示“气死我了”;二是符号象形类,比如“@@”在网上就代表一个戴眼镜的人;三是英汉缩略类,比如“cu”表示“see you”;四是诙谐指代类,如“保重”在网上的意思就是“保持体重”,“公司总裁”其实是公司“总在裁员”的意思……随着新的网络语言不断被发明、流行,很多新形式其实非常难以归类,譬如“郁闷ing”就代表正在郁闷中,“KMP”又表示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青少年喜欢的快餐厅,随着网络聊天和即时短信越来越成为中国年轻的电脑爱好者生活中的一部分,互联网语言已经渗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大量网络语言登录传统媒体,对传统新闻语言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如“PK”(对决)、“粉丝”(歌迷)等来源于网络的语汇,随着“超级女声”风靡一时,在大众媒体上频频出现,“PK”一词更是成为一种时尚语,广泛运用于体育、文化、经济、民生等新闻报道中,每天的各类报纸几乎都可以见到出现“PK”一词的新闻标题。这些网络语汇看似新鲜,但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却非常不规范,不具备全社会的通用性,令一些中老年读者不知所云,因而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任何语言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情境和语境,语言的运用不仅要考虑其社会情境和语境,更要考虑社会、文化、价值等因素。新闻工作者不应只顾追随一时的潮流,或为满足一部分受众的需求,滥用那些未得到广泛认可的网络新词。

谨慎使用方言。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种象征和载体,在《<海上花列传>序》中说:“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能表现说话的人的神情口气。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官话里的人物是做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语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人。”可以说一种文化存在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独特的或具有特异性的语言的使用。但是方言作为语言的地方变体,主要是为该地区人民服务的,过多地使用方言,必然对推广普通话造成冲击。

随着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重庆卫视的“生活麻辣烫”、绍兴台的“师爷说新闻”、苏州台的“天天山海经”等一批方言节目的推出,纸质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使用方言也大行其道。新闻报道里出现如此多的方言,可以说是不严肃甚至是不妥的。用方言播报新闻或报道新闻看似很容易与本地受众产生共鸣,实际上只是让受众在传统新闻样式外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噱头”,暂时满足了受众喜新厌旧的接受心理,但更多的是影响了新闻信息的正常传播。2005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的《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中规定:“以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纯洁性为己任,自觉发挥示范作用”,“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模仿地域音及其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口音、语调、粗俗语言、俚语、行话”,“不滥用方言词语、文言词语、简称略语或生造词语”。这一规定虽然是针对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但对新闻记者来说也同样有借鉴作用,新闻语言既要注意吸纳人民群众创造的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来传播新闻信息,又要保证信息传递的最大化和有效性。

不用歧视性语言。“歧视”,《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不平等地看待。”歧视性语言,就是指记者报道新闻时不平等地看待新闻报道对象。比如从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中频频发现歧视性的语言。“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处于社会底层、无力与新闻媒体相抗衡,甚至对新闻报道无动于衷或者持麻木态度的一类人,这类人大多是普通的劳动者。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只要他们所从事的是正当的劳动和服务,他们的人格就应该受到尊重,新闻媒体不应对他们采取任何形式的歧视。新闻媒体歧视性语言的大量滋生,其实是新闻记者无道德准则的表现,体现出记者对他人尊重、关爱之心的丧失和平等意识的淡漠,不利于我们的汉语言向着更文明、更具人性化的方向进化。

规范使用专业术语。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闻报道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一些法律术语、医学术语和经济学术语。仅以法律术语为例。法律术语就是指法律条文中规定的法律概念和虽然不是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的,但却是法律工作中专门使用的法律日常词语。法制新闻的报道,无论是人物称谓还是表现法律行为,都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失范是因对法律术语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准而导致混淆了法律术语。民法中有法人、法定代表人、法人代表三个法律术语。法人是指与自然人相对的一种民事主体,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确定的、能够代表法人这个组织行使权利和义务的自然人;法定代表人是当然的法人代表,但法人代表也可以是法人(法定代表人)授权的其他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由于记者对这几个法律术语的概念不清,所以在新闻报道中经常混合使用。其次是随意改变法律术语的文字结构形式或自造法律术语,如有的记者在法制新闻的报道中,自造“破坏计划生育罪”、“坑骗罪”、“变造印章罪”、“罪”等罪名,或适用的刑罚也不是刑法中规定的种类,如使用诸如“少年管教10年”、“不予刑事处分”、“判决有关部门给予党纪和行政处分”等不符合法律规范的用语。随意使用、粗制滥造专业术语的行为,不仅不利于信息的传播,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媒体的影响力,产生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

篇7

关键词:网络背景;语言教学;研究

一、高职语文语言教学特点与现状

(1)高职语文语言教学具有实用性、工具性、专业性。高职高专的语文语言教学目的是:要多增加传统语文语言学习,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突显语言技能教学,强化口语基本功能训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未来从业目的来开展个性学习。

(2)教学对象是高职类院校学生,与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而言,他们的语文基础较差,口语能力差。在他们眼里语文学科是备受冷落的,不如一些实际技术来得实在。

(3)高职语文语言教学不受学校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老师和学生十分重视专业课,不重视传统的语文课,高职语文学科教学地位十分薄弱。

二、网络背景下高职语文语言教学策略

网络技术对高职语文影响是多方面的。网络背景下创新高职语文语言教育思想,完善了高职语文语言的教学内容,整合了教育方式,推动了高职语文语言教学现代化,建构了现代化新型教育模式。

(1)高职语文语言教学中引入网络语言。当今信息发达,网络技术的介入使得语言传播的更新速度更快。越来越多的新词汇不断产生,在学生的口头流传。这些语言新潮、时尚、贴近生活。例如,现在具有代表性的词汇:“小时代”“小清新”“雷人”“甄痔濉薄昂我蕴濉薄霸芳体”等。教学时可以把这些新潮的词汇引入语言课堂,通过幻灯片的展示,来阐述现在的一些语言产生的现象及其流行的原因,并统计这些词汇的使用频率。用这些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使用语言的能力。

(2)运用现代网络语言交流工具,让学生与老师可以随时交流。师生们可以运用网络里面的信息交流技术,针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利用QQ空间留言、阅读空间、微信、人人网等来进行网络交流,这样更加方便简洁,学生可以通过微博等方式去感受生活,老师们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使语言学习与具体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

(3)网络背景下要改变语言教学方式。传统语言教学比较封闭,书本是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它的缺点是来源过于单一,使老师们在教学过程里往往缺少材料。网络背景下的语言教学使用“多维立体化教材”,这种“多维立体化教材”可以展示文字、视频、图像、声音、动画等,而且查找资料更加方便[1]。 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教学方式对“多维立体化教材”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2]

(4)网络背景下高职语文老师的角色转变。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是讲“道理”的老师,其核心的任务是“讲解答疑”。近些年随着网络的发展,现代教学技术使用逐渐普遍起来,学生从过去的教学客体变成教学主体。高职语文老师可以通过远程指导,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把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视频、图像教授给学生。比如将QQ语音系统引入高职语言教学中,这种软件系统可以一对多,老师在教授的过程可以和多个学生直接交流,减少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促使高职语文语言教学的发展,从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突显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

三、网络背景下高职语文语言教学的反思

在这个信息爆发时代,有大量的不合适的东西通过网络语言传播给学生,这对生活经验浅少的高职学生来说,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的。 因此,网络背景下高职语文语言教学要注重对材料的甄选,运用“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使用那些能表达正能量的、积极的材料。

参考文献:

[1]刘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1).

篇8

(一)有利于提高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词汇量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词汇量越大,语言越丰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就越强。大部分网络新词新语具有新颖、生动、幽默、诙谐的特点,如果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授课过程中适当运用,可以不断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外国留学生更好地了解

中国当代文化当今,大部分留学生学习汉语都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动机,他们本着实用原则,掌握汉语这种交际工具,准备将来从事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相关的工作。网络语言是反映当代社会语言发展变化的一面镜子,它能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最前沿的文化样式。首先,一些网络新词新语反映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中最普遍的生活方式。其次,一些网络新词新语能以幽默象征意义反映当下中国人民的生活现状和社会心态,覆盖了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留学生通过了解网络新词新语,透析当代中国最新的文化现象,可以更快地融入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

二、网络语体“××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仔细筛查教学内容

网络语体“××体”有的方兴未艾,有的昙花一现。有的规范,有的语义颓废,表达不规范,鱼龙混杂。所以,不是所有的网络语体都可以纳入对外汉语教学范畴。网络语体“××体”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如“咆哮体”,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在一句话结束后用多个感叹号“!”;而“雨珠体”却是一个字后加一个句号。这些都不符合现代汉语规则,虽然能宣泄作者的某种情绪,但从长远来看,极有可能对正确使用现代汉语标点符号产生一定影响。只有那些表达规范,并且主题健康,蕴含深刻文化的网络语体才可以纳入对外汉语教学中。

(二)准确定位教学对象

根据留学生汉语水平、年龄、学习时间不同,确定教学对象。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基本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研究生四个阶段。初级阶段主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发音、熟练地掌握汉语基本语法。中高级阶段则是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扩展汉语词汇量。网络语体“××体”适合在中高级阶段逐步引入到教学中。此外,网络语体“××体”主要活跃在网络上,使用对象以年轻人居多。其幽默风趣、戏谑嘲讽、离经叛道的风格符合年轻人追求时尚的心理。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重点满足年轻留学生的需求,避开年龄过小或者或者过大的学习者。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网络语体一般来说形式相对固定。如“沈从文体”,其句式为:“我……,过……,过……,却只……”。“淘宝体”,其句式为:亲,……哦!亲,……哦!亲,……哦!多个“亲,……哦!”连用,直到把话说完。“甄嬛体”的特征是语言复古、略带古韵,言必称“本宫”;描述事物用双字:方才、想来、极好、罢了等。上面列举的各种网络语体中,“陈欧体”和“沈从文体”相对句式比较复杂,但都有自己的语言特征,记住这些句式中必须出现的关联词,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造句了。“淘宝体”“元芳体”“马上体”适用范围很广,它们的共同点是句式简单,易于模仿。“甄嬛体”是这几种网络语体中最难的。其语言略带古韵,要求学生对古文有所了解,建议不要轻易引入教学。网络语体从修辞上看,多用仿拟。在教学中可以设置情景,让学生记住网络语体的固定句式,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表达的需要,改变例句中的部分词语,创造出新语句。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从表达效果上看,网络语体“××体”的表达效果是时尚新奇、搞笑幽默、戏谑嘲讽。具体说来,每一种语体在产生时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在教学时,应抓住其不同特点,为学生一一介绍,从而准确定位网络语体的使用语境及场合。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课型

一般来说,网络语体在修辞课、阅读课、口语课中出现的几率多一些,讲授的机会大一些。由于每年产生并且流行的网络语体有限,所以应根据课程内容,必要时灵活引入网络语体教学。如教授学生购物时,可以把网络上流行的“淘宝体”自然引入其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到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时可以把今年流行的“马上体”,穿插其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活学活用。

三、小结

篇9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隐喻;认知

隐喻是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动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根据Ortony(1979),所有语言都具隐喻性质,那么网络流行语同样也存在着隐喻的性质。

Lakoff 和 Johnson (1980)认为,隐喻性语言是隐喻性思维的反映,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即隐喻概念体系(conceptual system),其本质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感知和体验某一种事物”,“另一种事物”指的是源域(source domain),“某一种事物”指的是目标域(target domain)。目标域所代表的事物通常是抽象的、陌生的,而源域所代表的则是具体的、熟悉的事物,隐喻就是源域向目标域映射(mapping)的一种过程。隐喻是人们大脑对不同事物特征建立联系的机制或方式,而建立联系的基础就是不同事物间的隐喻相似性(metaphor similarity)。

一、网络流行语中隐喻的认知功能

隐喻功能与隐喻机制密切相关,已有不少学者对隐喻的功能做过不少研究。Low(1988,转引自刘先宽,2008)以文本的范畴归纳了隐喻功能:借助喻体讨论喻题;证明现实中的许多事情在我们理解的范围内是有关联性和系统性的;扩展思路;通过戏剧性的喻体让人们注意喻题;回避和否认对喻题的责任;允许说话者讨论充满情感的话题。束定芳(2000)认为,隐喻的功能有修辞、语言学、诗歌、认知、社会和文字游戏。然而针对网络流行语这些研究对象,笔者根据罗丹、曾洁(2012)的论述,简要归纳出网络流行语中隐喻的认知功能为:提高语言表达的经济性、符合大众认知、增加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

例1 金钱、地位,神马都是浮云!

“浮云”意为不值得一提,所指代的是飘渺、虚无的东西。与其说金钱、地位都是“虚幻飘渺的”,不如“浮云”二字来的简洁、经济。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交际活动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遵循最省力原则(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而且,隐喻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描述陌生抽象的概念,用熟悉的经验去体验不太熟悉的事物,便会将这些不熟悉的事物生动地展现。

例2 怎么我躺着也中枪啊。

“中枪”的字面意思是被枪击中,而躺着中枪就是当事人什么都没做却遭言语攻击。躺着这个姿势已经很低了,居然还能被子弹击中,表达出当事人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嘲心情,所以可以理解为伤及无辜,符合大众的认知。

二、网络流行语的隐喻使用的意义

隐喻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使用对这些语言的生动性的提高做出了贡献,在比如下面的几个例子中,“晒”的意思都已超出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原始意义,

例3 发帖,晒照片,大家最近都在忙着分享自己的暑假生活。

“晒照片”即公开展示照片,类似的还有“晒桌面”等,可“晒”的不仅有网友们想要公开展示的一部分东西,另一方面还可是一些消极的、黑暗的一些事件或者事物,以此接受大众的监督或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比如晒账单、晒议案等。

例4是因为临近七夕情人节的缘故吗?怎么最近各大网站都在大晒各种恩爱活动呢,让我们这种单着的情何以堪!

例4中,晒的是开心的事情,目的是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另外,网络上还出现有大量的晒结婚照、晒值取

例5初中同学晒宝宝,高中同学晒工资,像我这样还在上学的只好晒被子了......

不论是“晒宝宝”还是“晒工资”,都体现出炫耀、攀比心理,只有各自显示出自己的所有,才能一比上下,还比如“晒学历”等等。可以看出“晒”的流行搭配可为具体事物,可为抽象事物,而且一般情况下,网友拿出来“晒”的东西都是个人私事。“晒”的流行用法虽然超出“晒”的常规语义搭配模型,但这又合乎情理。根据隐喻的认知方式,可以把一个常见的、具体的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复杂的、抽象的认知域,两个认知域之间存在相似点(郭琼、罗雪红,2011);据此,“晒被子”是一般认知模型,而“晒孩子”和“晒工资”是特殊认知模型,三者都具有使动作对象公开的相似点。这类动宾短语是典型的动词隐喻,核心语义是把个人物品拿出来公布于众;识解时,核心语义成为凸显的认知要素,从而是大众顺利理解“晒+ X”结构。

三、结语

从隐喻角度出发研究网络流行语,可以帮助人们探索网络语言的交际理论、所蕴含的语言认知方式和所包含的隐喻机制,可更好地理解、研究相关的语言现象及社会文化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一些看似非正常的表达。通过观察和解释网络语言中隐喻也必定推动网络语言的发展。所以,网络流行语中隐喻的相关研究一个相对有意义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郭琼,罗雪红.隐喻视角下的网络新词晒+X语义分析[J].华中人文论丛,2011.

[2]刘先宽.基于语料库的网络语言的隐喻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篇10

【关键词】网络词语;对外汉语教学;应用

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词语综合了网络性和流行性两大特点,是以网络为载体,以流行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词语。网络词语作为当下社会交际的一种新兴表达方式,是时展的产物,近些年来逐渐被广大网民认可,并在网络中迅速传播,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它的出现适应了社会的发展、网民的需求,同时也慢慢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与文化之中。

一、网络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由于网络词语本身具有新颖时尚、诙谐幽默、寓意丰富等特点,如“高帅富”、 “有木有”、“肿么了”、“坑爹”、”hold住”、“伤不起”、“我勒个去”等,这些词语读起来简单快捷,诙谐有趣,又形象生动,不但对于外国留学生学习起来很有意思,教师教授起来也很有趣,完全可以达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效果。除此之外,由于网络词语大都产生于某些新闻热点、流行影视剧或者畅销书刊等知名度很高的媒体或者作品,与当今社会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外国留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交际、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途径时常会接触到这些词语,这在吸引他们主动关注的同时也可以起到激发自学的效果。

(二)提高交际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使得外国留学生能够驾驭汉语交际能力,无障碍的与他人进行汉语对话,而不是系统全面地学习掌握汉语语言语音的相关知识。网络词语的教学实际上是词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了解和使用这些网络上的流行语言,对于扩大外国留学生的交际面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通过阅读书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网络浏览分享是外国留学生了解当下中国社会,锻炼汉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网络词语的产生和传播方面,各种媒体如报刊、影视和网络等居功至伟,这就使得网络词语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学习并懂得正确使用一定数量的网络词语是一个外国留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社会和朋友圈子的最佳途径。

(三)认识中国社会。网络词语本身具有灵活多变,结构开放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词语延伸社会现状。毫无疑问,网络词语是反映社会现实和社会舆论的一面镜子。目前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五亿,事实证明网络舆论的力量已经达到了可以左右政府某些机关单位进行重大决定的地步,作为网络舆论主体的广大网民对社会上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往往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股巨大的网络舆论力量。从 “打酱油”、“躲猫猫”、到“范跑跑”、“我爸是李刚”等词语,几乎每个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都催生出一些事件词语,并迅速走红于互联网和现实社会,这些词语自然就成为了反应社会现状的一个晴雨表。通过网络词语的学习,外国留学生能够梳理中国发展的脉络,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度。

(四)了解中国文化。从文化角度看,网络词语的产生和传播,包含着很多文化因素。文化和语言就像孪生兄弟,亲密无间,语言是文化的表现,是文化的沉淀,更是体现文化的一种载体。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明的进步、改革的成就以至于整个时代脉搏的跳动都可以在新的词汇尤其是网络词语中得到反映。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语言能很好的体现文化所需要表达的含义,语言还记录着人类所有的生活经验和劳动成果,记录着民族发展的方方面,包括民族的经济,文化心态,思维方式等,是各民族间正常交流的纽带。

二、网络词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正视学生水平的明显差异、网络词语的去粗取精以及教学实施的探索尝试等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将网络词语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时,应根据以下原则开展教学。

(一)按部就班,有的放矢。在实际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外国留学生本身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就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教学内容。在初、中级水平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必特意讲授网络词语,当然如果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课堂集中注意力,可以讲解少量常见的网络词语,但不宜进行延伸扩展,以免影响学生对于其他词语的理解。当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并可以使用大量基本词语,可以在教学中引入较多的网络词语,并讲解词语背后的相关文化知识。

(二)科学筛选,规范教学。由于网络词语本身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慎重选择那些稳定性强的网络词语,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除此以外,要根据外国留学生的年龄阶段不同,在教学中加以分别对待,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各个年龄阶段所关心的、感兴趣的网络词语进行讲授。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进行常用网络词语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词语规范性与词语随意性之间的矛盾,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使用的具体语境。总之,要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对那些灵活多变的网络词语现象进行科学规范的讲解,以免外国留学生错误使用。

(三)归纳总结,升华提炼。在网络词语的教学中,要注意它们的选择和整理,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更新网络词语的教学内容,努力减少由于网络词语的不稳定性对教学的负面影响。教师应当定期根据网络词语的发展变化,及时归纳总结,从而最终可以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网络词语语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