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建筑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06-22 09:5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绿色建筑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低碳理念与绿色建筑的内涵
1.低碳理念。随着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生活与生产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所谓的低碳理念,就是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降低含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利用可再生资源或开发新能源来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低碳理念指导下,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
2.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顾名思义,要求在自然、环境、人类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在建筑物寿命周期内节约各种有效能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及各种建筑材料),从而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为人类提供健康的生存空间。绿色建筑追求的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光能,风能,生物能等物质能源,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以避免人们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色建筑的费用从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角度来看,包括投资、能源、非能源运营、维护和废除或拆迁上的费用。从要素上可以分为,材料含能、运营方式和建筑的耗能、建筑后期处理三个部分。其中:材料含能是指建筑系能量的部分输入量。高含能材料导致更少维护费用以及更高循环利用率和回收率。所以最优的选材会有效降低材料含能,实现成本的极大降低。运营方式和建筑的耗能可以理解为通过整体和细部节约措施的有机组合,如制冷和照明节约方案为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后期处理是指技术过时、建筑功能废弃和物理衰退造成的改造和更换等。在最开始设计时应当考虑建筑的长寿和多适用性、节约建筑后期处理的成本。
二、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
1.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源。我国传统的建筑,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具体表现为投入多,消耗大,排放高,效率差,它以高碳含量的排放物为代价,换取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国排放量的四分之一,而在我国北方的取暖期,含碳物质排放量更超过世卫组织标准的数倍。为响应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低碳理念,我国开始了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
2.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虽然绿色建筑的概念已在国内广为流传,但在实际的发展中,开发建筑单位为博取消费者关注,往往只是打着“绿色”的旗号,将园区简单绿化植被环境夸大宣传,歪曲绿色建筑的实质,故意误导消费者,达到追求最大效益的目的。这与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相去甚远。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在政府推广节能绿色建筑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建筑者无法真正掌握绿色建筑的内涵,无法潜心钻研相关建筑技术,更因担心发展绿色建筑的成本投入情况及未来收益,因为害怕风险过大而不愿意真正研究该行业的发展前景。
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根本,还在于使开发商建造者和使用者在经济利益方面取得认知,这也是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的关键。
三、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为传统的项目经济增加值和碳排放减少经济效益之和的现值。具体而言,绿色建筑要采取有无对比法来衡量其采用绿色技术的效益,选择合适的经济评价指标和参数,即用其与没有采用绿色低碳技术的建筑的经济对比量进行分析。可以用市场价值法来衡量经济效益,即用采用低碳理念下绿色技术后的经济效益与没有采用绿色技术之前的经济效益之差额,作为环境价值的计算方法。
其中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直接费用包括:建筑项目一次性投资、运营费用;委托人占据的成本;残值等等。
间接费用为项目建设给环境带来的环境损失。包括:环境污染的预防投入;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投入;环境污染治理投入;管理与科技投入等等。
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直接效益包括:绿色建筑的采用投资回报;绿化面积;资源有效利用;回收价值等等。
对于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直接效益也可以用采用绿色技术后,每年节约下来的能源和资源价值之和来计算,例如水电能源和土地面积等,其明细项为:空调开放节约的能源总量乘以空调开放时耗费资源的价格、采暖热能排放量节约的总量乘以采暖节约热能的价格、蓄能节约的能源总量如地热太阳能等乘以蓄能节约采暖价格、照明节约的能源总量乘以照明节约的能源单价、节约用地总量乘以土地单价、节约用水的总量乘以水单价、废污水回用的总量乘以中水水价。
这些明细项之和即为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直接效益。
间接效益即为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的经济、健康上的效益,包括:绿化对小范围空气的净化、氧气的排放、对人体健康有利的环境和空气质量的改善等等。
间接效益可以用机会成本法和替代市场法来衡量:机会成本法在绿色建筑开发领域是指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护(不开发)原有环境系统得到的净效益的现值,如果预测开发工程在产生正效益的现值,超过保护(不开发)原有环境系统得到的净效益的现值,那么应当选择开发。
替代市场法在绿色建筑开发领域,是指借助周边房地产或其他商品服务市场信息间接地估计环境质量变化的带来的损益。
四、总结
在低碳理念指导下,绿色建筑不但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来进行开发建筑,减少能源浪费与污染物排放,更能够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实现人类与自然共同的可持续性发展,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评价目标;发展研究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excessive pursuit of economic interests, green environment suffered serious damage; global development are common problems facing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Further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building design, the discovery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ncrete policy. We hope at the ti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o protect environ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s reasonable, adher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design principles; evalu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各国追求的目标,即人们生活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的同时也追求环境质量的提高并达到可持续化发展,在此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注重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和紧迫任务。目前环保、生态设计的理念已深层次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应该坚定不移,要充分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的规划选址、高效的利用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精神需要的环境和功能是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生态设计融合的本质体现。也是我们的设计原则。
1 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的现状
1.1针对面较窄,认识较片面
美国学者最先提出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在参照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还要深入研究,适应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对绿色建筑研究的涵盖性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对农村的绿色建筑研究很少。对城市绿色建筑的研究也多局限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现实中,农村地区因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对农村的居住环境加以详细的研究。而且绿色建筑设计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如绿色学、建筑学、环境学等,专业性较强,内容多。各学科之间联系却不紧密,研究不够深入,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2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解不全面
各地区对绿色建筑的理解持很多不同的观点,每个观点内容都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情况,运用了相关的原理知识,科学的安排建筑和诸多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建筑物和附近的环境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功能,同时具有节能、减少污染、延长使用寿命的优势。然而,很多人却片面的认为绿色建筑只是在建筑物的四周加上一些绿化植物,或在建筑物内放置一些绿色植物,认为建筑物具有简单的节能功能或带有一些绿化水景、或是再加上一些天然材料便是绿色建筑等。这都是对绿色建筑的表面理解。
1.3缺少对绿色建筑设计实践性研究。
绿色建筑理念直接关系着建筑的整体实施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引起建筑行业的高度重视,出现了大量对于绿色建筑的不同理解,进一步巩固了绿色建筑的理论基础,即有利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应用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大多是关于绿色理论与建筑设计理论的详细阐述,对西方发达国家一些比较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经验的重点阐述,缺少对绿色建筑设计实践性研究。
2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对建筑物的整体性认识不到位
建筑物不仅是单独存在的个体,有整体性和与自然,环境的对话及关联,整体性意识可以提高建筑物对于能源及环境的全方位结合。在很多建筑设计中,却忽略了建筑之间和环境的整体性内在关联。而建筑物的孤立化,缺乏整体性意识成为其设计中的潜在问题。单一的建筑物评价,往往会导致对人与自然间的忽略,难以建立综合的绿色观念,故此建筑的整体性是将绿色策略现实化的重要方法。一个建筑组团是这样,在一个组团群体(小区)内做到这点也不难,但是从规划上讲,群体和群体之间,特别是在拥挤的市区内,各地块之间,要做到这些,确有难度。
2.2建筑物缺乏实质的应用
统一形式化的建筑设计是我国建筑设计的通病,华而不实更与国际上的简约风格明显的背离,绿色策略要求建筑设计尽可能少的影响及改变自然环境,在设计中关注其实质功能才是重要的,很多地方恰恰缺乏这种意识。无论是建筑形式或是建筑材料,都缺乏实质的考察。急功近利,照搬硬套,资金投入的虎头蛇尾等,造成很多问题的沉淀形成遗留难题,以致效果很差等等,也是制约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
2.3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已经宣传了若干年,然而在实行中,有些地方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已,仍在重复着“先污染、后治理”。有害性的材料、华而不实的建筑装潢仍是屡见不鲜,导致建筑物的毒性在生活中慢慢的侵蚀着居住者的身心健康。浪费能源也极大的加重了自然环境的负荷。意识的淡薄,仅停留于口头上是造成中国建筑缺乏绿色因素的主要原因,要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真正的渗透到人们的意识中,并通过建筑设计的方式将其落实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仅靠设计者是难当此任的,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许多因素,需要政府的决策部门,相关科研单位,配套设施、建材、施工技术等等共同作用,所以给各方面创造优惠,宽松的条件,才能落实和推动其发展。
3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
3.1设计方面
(1)经济要求: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过程中,协调满足经济需求与保护绿色环境之间的矛盾。
(2)环境要求:采用高效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利用措施,减少建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将建筑的环境影响控制在绿色承载力内,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的和谐。
(3)社会要求:将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与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相融合,构建和谐健康的新绿色文化。
(4)观念方面的目标。
观念方面的目标特征:
①普适性:绿色建筑不能仅作为个案或实验示范性项目,应广泛存在于人居环境中。尤其在成片开发改造时,要体现整体效应,防止仅在其中做一些样板,成为“绿色孤岛”。
②系统性:绿色建筑是多种因素影响和作用的复杂系统,需在专业及延伸的相关领域,由各相关主体在技术研发、经济支持、社会组织、管理决策各层面通过协同合作来实现。
加强环保与技术的结合
绿色建筑是积极与环境相互作用、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其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构造,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收集、转换自然能源,防止其流失;另一方面要有调节小气候的能力,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就必须有更多的高新技术在建筑中广泛运用。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注重外墙的保温节能,就地取材,有效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带动一批相关产业,推动整个社会的绿色环保进程。
3.2评价阶段的标准体系
评价目标是指采用设计、建设、管理等手段使建筑相关指标符合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要求并获取评价标识。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设计依据和目标。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可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是依靠专家的判断与决策;二是基于绿色承载力考量的绿色建筑评价。目前广泛应用的大部分偏重于前者,例如英国的BREEAM、美国的LEED、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ASBEE)、加拿大的GBTOOL、澳大利亚的国家建筑环境评估(NABERS)和绿色星级认证(GSC)、德国的DGNB体系和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对后者的研究应用也应该加大力度,考评使用后的管理和维护体系,技术措施和设施的时效性等各种影响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真正做到可持续性。
3.3 实施中的建议
我国幅员辽阔,有不同的气候区和区内不同地理条件形成的小环境,在绿色建筑指标不松动,实施的措施多样化时怎样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式、因地制宜的研究、设计、实施是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此,科研应该先行。
除国家鼓励外,还需地方性的优惠政策;
各地方标准是对国标的深入细化,其针对本地区的措施,要有显著的能效性和可操作性;
采用的技术措施要保证其长效性和利于维护;
要以可靠的研究为基础,先做试点,取得成效后再深入全面推广,以免更多的资源浪费;
重视施工中的过程管理;
既有施工前良好的场地处理,也要有后期有效的长期监测和不断总结,形成长效机制。
4 结语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人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标准的需求也日渐增高。而建筑行业是资源和能源消耗高,对环境污染重的行业。随着人们对保护生存环境和能源的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正成为流行的新建筑;起到建筑节能的作用还可实现项目的持续发展。所以绿色建筑设计,必须走正确的道路,从认识观念和实际操作上做到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合理的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丛硕,文梅丽.浅谈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 民营科技,2012.(5).
[2]刘煜.国际绿色生态建筑评价方法介绍与分析[J].建筑学报,2003,(3):58-60.
篇3
1.1绿色建筑评价的主体
1.1.1申请单位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认证的申请单位主要为项目的业主、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等。在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时,以业主或开发商作为申报单位;在申报设计标识时,以设计单位作为申报单位;申报运行标识时,以物业单位作为申报单位;此外施工单位还可以根据《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相关规定申报绿色施工标识。
1.1.2评价单位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是由住建部委托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绿色建筑专委会共同组织成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绿标办”)来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工作,并接受住建部的监督与管理。绿标办直接受理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并指导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同时住建部还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建筑主管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1.2绿色建筑评价的依据
目前开展绿色建筑认证所依据的管理文件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和《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所依据的技术文件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
1.3绿色建筑评价流程
目前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主要涉及申请单位和评价单位两方,开展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行使用阶段的绿色建筑认证的流程相同,均由申请单位提出申请并准备相关申报材料,由评价单位组织专业和专家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和颁发相应等级的证书和标识。
1.4现行评价流程存在的不足
现行评价流程存在两方面的不足1)对于申请单位而言,具有政府背景的评价单位的工作主要是进行认证评价,难以提供全程和及时的指导服务,特别是在对绿色建筑最终“绿色”影响程度最大的前期阶段,如图2所示,在此阶段,决策或设计的方案还未成熟,绿色建筑评价工作还未开始,难以给申请单位的方案以及时的指导和建议来避免影响最终绿色目标的实现或减少因专业知识和对政策了解的缺乏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2)对于评价单位而言,由于政府背景决定了其首要职能应该是制定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战略,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以及进行行政监督,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等。目前的流程,将难以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绿色建筑评价机制,此外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认识的不断加深,参评项目越来越多,无疑给政府部门带来巨大的压力。
2绿色建筑评价流程改进的构想
2.1引入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
在对绿色建筑评价流程改进时,建议在业主、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等申请单位和政府之间引入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主要出于以下考虑:1)普通的建筑设计评价是对所设计的建筑成果在满足并支持人和环境的表面或内在需求及价值方面的程度的评价。而绿色建筑评价注重的是建筑环境特性,因此绿色建筑评价需要具有包括建筑学、建筑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生态学等良好专业背景的专家来执行。成立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评价人员接受建筑主管部门的从业资格授予和管理,使得从事绿色建筑咨询评价工作的人员更加专业化,不仅有利于相关经验的积累,也有利于绿色建筑的推广,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评价的结果也会越来越准确。2)项目前期阶段对项目最终的“绿色”性影响最大,设计人员应较早地考虑评价标准中的评价条款,而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的提前介入和参与项目的决策、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充分发挥其辅助决策与辅助设计的功能,不断提供改进措施和意见,有将利于业主或开发商更好达到预期的绿色目标。3)更好地体现建设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将工作重心放在宏观管理的层面上,如制定科学的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目标及战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评价体系;颁布各项优惠措施,调动绿色建筑开发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为绿色建筑的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条件等工作上。
2.2分阶段评价
绿色建筑强调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高效率的利用资源、低限度的影响环境。因此,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也应按照项目开发全过程的特点,如图3所示,按照不同阶段不同要求分阶段进行。依照全过程监控、分阶段评价的指导思想,可将绿色建筑评价分为项目策划评价、规划设计阶段评价、施工阶段评价和运营阶段评价四个阶段性评价,这与建设项目开发的过程也是相一致的。评价时,按照我国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核心内容和标准进行评价,只有某阶段达到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开发工作。只有每个阶段都达到绿色要求,才能认为项目为绿色建筑。分阶段评价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对那些可能对项目全寿命周期目标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可以及时修正,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2)有利于各参与方明确各自的职责,使得责权利更清晰,对各参与方的评价有了科学的参考标准,尤其对一些界面工作的划分将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工作,避免因职责不清造成的扯皮现象。3)有利于加强业主、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物业管理单位之间的合作,加强整个项目开发团队的理解和沟通,各方可以在充分理解项目的基础上开展各自的工作,对各阶段所参与的工作更清楚,避免了项目实施中的责任“盲区”。同时也有利于业主或开发商对项目的整体控制和掌握,确保项目绿色目标的实现。
2.3改进后的绿色建筑评价流程
基于上述思想,对绿色建筑评价流程进行改进,如图4所示。从流程图中可以发现,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起到中间桥梁的作用,由于其可以全过程地参与绿色建筑项目的开发,一方面可以为申请单位提供咨询和指导的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为政府部门分担了周期时间长和评价工作繁琐的评价工作。
3结论
篇4
“众所周知,神经中枢在人体中起到了连接、协同、调节及控制的作用,以保证人体健康、协调。在智能楼宇中,SmartStruxure 楼宇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将各个子系统进行跨平台融合,实现了系统智慧集成、软件智慧管理的互联互通,带来智能用户价值,助力打造创新的‘建筑绿色生产力’。” 施耐德电气能效及楼宇事业部建筑能效中心总监孙靖表示。
系统智慧集成
不同于传统楼宇自控系统的各子系统独立运行,SmartStruxure 楼宇管理解决方案智慧集成配电、照明、安防、暖通、监控、能源管理等多种子系统,通过统一平台便可对楼宇进行综合管理。不仅提高了楼宇系统全局处理能力,实现一体化服务,而且对建筑物能效进行优化与动态管理。
其中,通过智能配电设备联网,SmartStruxure 对能源供给与需求进行双向管理,兼顾了供电质量/ 用电安全及能效管理,实现智能配电系统集成。通过暖通空调、安全防范、智能照明三大系统集成,对建筑能耗按需优化,并将所有优化策略通过能效指标予以显示和评估。比如安防视频监控显示楼宇无人时,空调、灯光等电气设备会自动关闭,从而实现节能。
除了子系统之间的智慧集成,SmartStruxure 还可以通过与行业应用(如酒店客房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管理系统、工厂车间管理系统、民航航班信息系统等)集成,使建筑智能化真正服务于业务需求。
软件智慧管理
SmartStruxure 楼宇管理解决方案在大数据、云时代下深度融合楼宇管理与信息化,通过智慧的“大脑”——软件实现楼宇各子系统、楼宇系统与第三方系统、楼宇与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分享,让楼宇更智能,管理更简捷。SmartStruxure 兼容ISO 标准通信协议,无需硬件网关即可无缝集成LonWorks,BACNet,Modbus,Webservice等第三方设备,调试便捷,降低了调试及集成成本,实现各种专业应用。SmartStruxure 智能终端远程控制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通过手机可查看系统情况,实时观察现场情况,及时得到系统报警。
SmartStruxure 提供基于云的楼宇智能管理服务,包括故障检测及诊断、远程监控与分析、报告及维护,在满足日常楼宇操作和运维需求的同时,是工程优化计划的完美助手。
用户智能价值
施耐德电气倡导“建筑绿色生产力”的理念,致力于打造绿色、智慧、以人为本的建筑,为楼宇投资者提升楼宇的资产与品牌价值,为楼宇管理者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运维手段,为楼宇使用者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和智能体验。
SmartStruxure 凭借基础系统集成、软件智能管理,平衡、连通绿色生产力的三大驱动力,是对“建筑绿色生产力”的最佳诠释和践行:
投资绿色生产力
SmartStruxure 通过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和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简化管理流程,减少设备及人工成本,确保楼宇效益最大化;通过部署节能、环保、可持续的绿色建筑战略帮助楼宇管理者提升资产价值并延长资产寿命。运维绿色生产力
施耐德电气提供楼宇管理产品线,保证设备兼容性,增加调试便捷性。SmartStruxure 拥有易用、人性化、精美的操作界面,易于上手,提升运营水平;通过远程能效管理及能效服务、IT、云技术等,实现整个集团的参数对标及决策管理,达到能源与运营效率双提升。
篇5
建筑节能、绿色施工在我国尚处于初步阶段,很多地方仍以传统的、欠成熟的思维模式进行施工,未实现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同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动员不够、管理不到位、监管不严格等。简而言之,我们应以可持续发展、关注绿色生态、保护绿色环境的思路观察、考虑问题,事物认知的出发点不再是自然界中狭隘的人类子系统,而是整个生态系统。下面就围绕着建筑节能与绿色施工管理展开分析。
(一)建筑节能
1 建筑节能的意义 建筑节能是一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是执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及贯彻国家《节约能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全球性的大趋势。
当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8%,且近年来建筑数量迅速增多,年开工面积增长率高达15%。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与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特别是采暖与空调能耗,呈增长趋势,每年以1%的趋势增长。因此,一方面我国当前建筑节能的形势依然严峻,另一方面我国的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2 我国与国外建筑能耗消耗对比
欧洲住宅年实际采暖耗能降到6L石油/m2,高舒适型,低能耗住宅达到3L石油/m2,我国以北京为例,按欧洲方法折算: 16L石油/m2,节能50%标准也是8.75 L石油/m2,表1为住宅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设计标准的对比。
3建筑传热的方式
传热的方式可分为辐射、对流和导热三种方式。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传热需经过吸热、传热和放热三个过程。吸热是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从室内空气中吸收热量的过程;传热是指在围护结构内部由高温向低温的一侧传递热量的过程;放热则是指由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向低温的空间散发热量的过程。
4建筑保温
传热异常部位的保温构造:钢筋混凝土柱、梁、垫块、圈梁和过梁等热导率较高的构件嵌入外围护结构,会造成保温性能差,局部热量损失大,容易出现凝结水。这些部位称为围护结构的“热桥”或“冷桥”(如图1所示)。
为防止热桥部分内表面出现结露现象,应采取局部保温措施:一是避免在围护结构中嵌入构件的内外贯通,二是在局部进行构造处理(如图2所示)。
5建筑节能误区
5.1 建筑节能=节能产品和系统的简单叠加
建筑节能一定要强调技术的集成和创新,关键在于建筑设计。在实际建设开发中,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建筑节能简单理解为多个节能产品和系统的叠加,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或信息闭塞的地区,甚至将单个节能产品或技术的应用作为市场的卖点。结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却很难达到节能的效果。
5.2 节能=节省
节能=节省将节能与舒适度割裂:满足居住的舒适度是建筑节能的前提。谈建筑节能不能离开满足居住的高舒适度这个大前提。将建筑节能简单地理解为“尽可能减少建筑的各种能耗,甚至不惜降低建筑的品质”的观点,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想。我们既反对为了追求高舒适度奢侈挥霍能源和资源的建设思路,也反对人为的将节能与舒适度割裂,为了节能而节能。
(二)绿色施工
1绿色施工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在保证安全、质量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和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即为绿色施工。为了达到绿色施工的目的,需要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优先选用节能设备和机具,设定用电指标,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合理布局临时设施,临设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与此同时,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施工现场喷淋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大型施工现场可以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2.1 绿色施工管理策略
2.1.1绿色施工技术管理
(1)技术管理是绿色施工管理的保障。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施工新技术,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结合“四节一环保”制定专项技术管理措施,并按照“四节一环保”相关绿色施工技术要求,大力推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开发研究,融入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中。
(2)结合工程组织科技攻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增加节水和节地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细化施工安全、保护环境的措施,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完成工程任务,达到环保和节能双重目的。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到:
(1)对于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科学的节能理念是必不可少的,建筑节能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在建筑的屋顶和玻璃墙上铺设光电板,可为建筑内低压网络及部分日常用电提供能量。
(2)太阳能技术的采暖和供热功能,能很好的满足建筑物日常供热需要,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可解决建筑内一部分热水供应压力,且其经济效益明显。除此以外,太阳能还可以控制建筑物的采光,有利于建筑物的日常节能利用。
通过对太阳能与常规能源技术进行经济分析对比,算得不足3年就可收回投资。所以我们要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积极的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推动我国建筑节能水平的提高,实现“绿色”施工。
2.1.2绿色施工组织管理
建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和制定企业自身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并提供场地、环境、工期等保障条件。监理单位应对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承担监督责任,所以要考虑各施工阶段、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参照相关绿色施工评价体系进行相关工作。组织管理是绿色施工管理的基础。绿色施工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应向设计、施工单位明确绿色建筑设计及绿色施工的具体要求,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方法,成立企业和项目部绿色施工管理机构,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组织协调参建各方的绿色施工管理工作,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严格按照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审查总体 方案中的绿色施工方案及具体施工措施,建立一个以建设单位为协调单位、监理等单位,参与的“横向”管理体系,主动向施工单位作整体设计交底,并要实施中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要加强绿色施工的宣传和培训,通过培训使企业职工能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引导企业职工对绿色施工的认识,形成企业自身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及实施指南。
2.1.3绿色施工的资金支持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精神,有些省份会同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制定出台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省级专项资金,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激励机制,加快引导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突出重点和关键环节,采取补助和奖励等方式,支持绿色建筑发展。一方面,以单体建筑奖励为主,每年支持10个左右高星级标志性绿色建筑发展,提高绿色建筑质量水平;另一方面,以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发展为主要抓手,引导一批低星级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3实施管理
明确控制要点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和施工过程,制定专项管理措施根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制定各阶段绿色施工具体保证措施,强化管理人员对控制目标的理解,将控制目标作为实际管理操作的限值进行管理,加强对一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实施管理是绿色施工管理的关键。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目标以及现场施工过程控制目标,定期将实测数据与控制目标进行比较,出现问题时,应分析原因,从技术等方面制定纠偏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 实施动态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逐步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目标,收集各个阶段绿色施工控制的实测数据,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参与施工的各方都按绿色施工的要求去做,把绿色施工的各项要求落实到现场管理等各项管理中去才能不断提高绿色施工的水平。
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建筑业的能耗日益增多,节能就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21世纪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本文围绕着建筑节能与绿色施工管理展开分析,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篇6
1.1高效原则任何的建设活动都是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建筑也不例外。建筑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让人们的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建设一个健康、绿色、舒适的居住环境,整体建筑的系统使用的是集成技术来将建筑的功能效能进行提高,将管理调控体系进行一个优化配置的作用,营造成一个生态高效的建筑体系。
1.2经济原则要想建设一个生态效益高的建筑,就必须要利用高科技纪念性技术操作,这就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进行建设,但是大投资并不是等同于浪费。用合适的技术和合适的建设材料加上合适的地域条件,再加上施工和设计人员丰富的建筑经验,就能够设计出一个高效的建筑物,不但能够满足经济效益,还能够满足生态效益。
1.3和谐原则绿色建筑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和谐原则,包括的内容有经济建设的和谐、社会生活的和谐以及环境发展的和谐等等。在建筑的活动当中,不论是选择何种地质条件、还是选择怎样的建筑材料,或是进行怎样的规划设计,包括在实际的施工建设工程当中,都需要严格的注意以及遵循和谐这一项最基本的原则。
1.4节约原则在完成资源建设的目标之下,对于资源的使用和消耗都不能够浪费,做到节约资源,充分的利用一切资源,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创造最大的经济建设效益。
2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2.1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技术条件绿色建筑可以使物质、能源形成一个有秩序的循环转换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收获一种满足人们对基本生活和生态平衡要求的建筑环境。绿色建筑所使用的技术必须要与生态环保的观念保持一致,而且技术实施的过程和制造出来的产品也必须要有助于节约资源和能源,与此同时,这些技术和产品的使用,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发展必须是无害的,最终达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建筑生态系统的目的。
2.2绿色建筑设计中的社会条件绿色建筑的发展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良好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思想基础和社会道德基础。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人类建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公共建设的决策当中,生态和建筑的关系受到每一个普通民众的关注。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势必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建立高效、节约的空间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气候特征,以实现建筑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3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3.1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仅限于理论我国已经发表和出版了很多关于绿色建筑方面的书籍和刊物,同时,也广泛地宣传和推广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但是这些都是对绿色建筑方面的理论研究,没有实践作依托,是无法支撑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的。
3.2不合理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绿色建筑建设的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利润收获的进程缓慢,投资所带来的生态设施方面的回报,也是面向社会和普通大众的,开发商所收获的利益是非常有限的,在绿色建筑研究方面的回报也是间接而长期的,这些都容易对开发商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决策产生不良影响。
3.3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学术界对于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有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健康建筑等,其中心思想都是在增加建筑使用周期的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工程建设。
3.4缺乏环保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绿色建筑的理念,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人们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同时,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一些福利政策和经济补贴,提高开发商进行绿色建筑决策的可能性。
4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发展
4.1实现绿色建筑的途径我们应该根据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推广和宣传绿色建筑,使其理念深入人心,并能得到全民的支持,从而促进绿色建筑政策的顺利实施。采用科学先进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对合理设计空间与自然的关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科技虽然对绿色建筑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其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科技和绿色建筑的结合可以很好地协调人类、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
4.2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
(1)深入研究生态化的建筑技术。建筑生态化进程是一个从生物化进程向探索技术性进行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探索和发现新的生态技术,并把它运用到建筑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当中去。首先,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耐久性好、可循环再生的能源,尽量减少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加强节约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在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尽量减少消耗。其次,在材料方面,我国也开始了从物理材料向生态建材的转换,这种转换过程可以极大地降低建筑能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并且具有改善室内生态环境和废物利用的功能。
(2)人类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绿色建筑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各国设计师的设计和研究下,已经产生了很多绿色建筑。这些都表明,未来的发展方面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建筑融入到自然当中,有效地使用资源经济,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把建筑变成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寻找合理的生态模型,为建立和发展新型的建筑设计思想提供实践支持。另一方面是把自然引入建筑的设计当中,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室外环境融入室内,达到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实现建筑生态化。
(3)绿色建筑将会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恶化,绿色建筑这一全新理念开始出现并得到逐步的发展。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室内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5结语
篇7
关键词:建筑学,绿色建筑,建筑设计,教学方法
1构建绿色建筑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面对当今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两大发展难题,经过对建筑业发展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总结,发展绿色建筑是破解以上两大难题的“金钥匙”,势在必行。究其原因,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要获得预期的目标,都离不开绿色建筑技术的支撑。针对建筑学教育来说,培养能够设计绿色建筑的人才是新时期的客观要求。为了顺应形势的需要,有建筑学专业的院校应及时对建筑学专业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改革。
2建立技术和艺术双轨并行的绿色建筑教学方法
2.1建筑学原有教学方法的剖析
建筑学一直看重建筑的艺术性表达,建筑学教学中自然侧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建筑学专业教学设置基本是以建筑设计为主线,这一主线就是要培养学生以艺术表达为核心的建筑设计创新能力,建筑技术基本上是从属地位。要设计绿色建筑,就必须注重建筑技术。注重建筑技术的绿色建筑要得到应有的发展,就需要结合建筑技术要求的提升来实现建筑艺术的表达。把绿色建筑的人才需求导向纳入教学,改变教学中只注重专业知识为艺术的模式,而是要强调教学中建筑艺术性和建筑技术性的双重统一。要达到培养学生能够主动设计绿色建筑的能力,就须把建筑学专业的技术与艺术进行整合。
2.2技术和艺术双轨并行的绿色建筑教学方法的解析
图1是技术和艺术双轨并行的绿色建筑教学方法的示意图。技术和艺术双轨并行的绿色建筑教学体系中,最核心的就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像高铁的两条钢轨一样,为钢轨上融入绿色建筑教学的建筑设计课的学习、掌握、应用的快速进行提供基础和保证。打破原来重建筑艺术,而轻建筑技术的教学格局,从而保证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课程的学习紧密结合重点突出,使建筑设计课中的绿色建筑教学获得实效。
2.3摆正建筑技术课程的地位
建筑设计课是建筑学专业学习的核心和主线,建筑艺术性培养和建筑技术课程都是要为建筑设计课服务的,各建筑学院校大都一直强调学生在建筑设计中的艺术表达,建筑技术只是陪衬,建筑学学生自然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与艺术相关的建筑空间和造型等方面,至于建筑物理、建筑构造等建筑技术知识的学习则不够深入[2]。到了绿色建筑将成为主导的时代,设计绿色建筑需要建筑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建筑技术的支撑,只有学好建筑技术课程的应用,才能实现绿色建筑进而实现其艺术性表达。同时,新技术、新材料的更新换代对绿色建筑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建筑技术的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拓展整合建筑技术教学内容,增设与绿色建筑紧密相关的技术专题。
2.4强化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的互动性
强调建筑技术的重要性,不是要减弱对学生建筑艺术的教学,而是要强化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学习的互动作用。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任何建筑形式的实现都离不开建筑技术,建筑要达到艺术的高度更需要精巧的建筑技术做后盾。如丹下健三的代代木体育馆之所以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就是因为建筑师采用了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使建筑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形象。可见没有悬索屋顶结构,无论如何代代木体育也达不到现在的建筑艺术高度。对于绿色建筑,要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对建筑技术应用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要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对建筑艺术的表达也需要特色鲜明。
2.5实验教学模式的延伸
实践出真知。建筑学专业有大量的实验教学环节,包括建筑模型实验、建筑物理实验、建筑构造实验等来为建筑技术的理论学习提供支撑,但却并没有延伸到建筑设计课程中,也就是与绿色建筑教学的需要不接轨[3]。要打破以上的弊病,就应延伸实验教学模式到建筑设计课上,使其真正为绿色建筑设计服务。在建筑设计课程中,把不同阶段的建筑实验和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内容相对应,并要求学生必须依据实验结果或数据来进行设计,从而加深对建筑技术的理解并提高其应用能力。让学生的实验结果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得以展现,这也将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符合绿色建筑教学需要的体验式教学
传统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往往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注重言传身教,以学生一套设计图纸来定学生的成绩,再有就是通过一张考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形式就是布置设计任务,讲解设计原理,学生抄绘、收集资料,接着完成从草图到正图的设计,对于绿色建筑的问题缺少关注。
3.1体验式教学方法
针对建筑学专业的体验式教学法就是一种互动的教与学模式,师生之间注重彼此的情感交流,强调师生的双边情感获得。在建筑设计课程中,指导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同一个设计题目,共同解决设计中的绿色建筑问题;师生交流设计体会和感受,让老师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提高[4]。
3.1.1实践教学法
对于需要建筑技术支持的绿色建筑,其涉及建筑技术的内容多是实践应用。因而在建筑技术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把原来集中完成的实习分成小的专题,结合学生的学习体验,老师有针对性的组织实习和实践。如参观建好的或者是在建的绿色建筑,建筑技术的任课老师或邀请工地技术人员对绿色建筑应用的技术(如墙体保温、建筑采光、建筑材料等)进行现场讲解,使学生明白绿色建筑技术理论的同时掌握实践应用,达到对绿色建筑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1.2分析教学法
建筑学专业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设计课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分析各种成功案例来讲解绿色建筑技术原理和实践。在今天进行技术资料收集已不仅仅局限于书籍,网络支撑的手机、电脑等平台快捷、方便。老师把设计案例、技术应用等分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比选;经过多次分析教学法的学习和理解,分析法自然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并有效地应用到绿色建筑设计中。
3.2体验式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具体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注重评价的多元化。绿色建筑对技术的要求是一个完成的体系,要注重对绿色建筑技术实现每一步的过程评价和最终的结果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2)强调评价的针对性。绿色建筑的技术涉及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多方面的内容,不同的设计有不同的技术侧重点,要根据具体的技术内容给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科学的。3)体现学生对评价的参与。指导老师的评价角度和学生的评价角度不同,要在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的成分,实现体验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化。
4结语
建筑学专业必须以培养未来的绿色建筑师为己任,踏实、认真地进行绿色建筑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为了跟上绿色建筑发展的需求,为了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设计绿色建筑的能力和实现建筑学专业教学方法的优化,就必须注重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结合。研究和实践符合绿色建筑教学需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把绿色建筑的学习有机地融入到建筑设计课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方法是对原有教学方法的继承,也是为适应绿色建筑教学需要的必要拓展。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周嫱.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整合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4.
[3]葛坚,朱笔峰.绿色建筑教育为导向的建筑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5(3):86-87.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 节能 绿色 全寿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47001
一、规划设计阶段的节能控制
1.因地制宜
按照低碳、宜居、绿色、生态的理念,积极适应建筑立地的资源环境条件,同时也包括传统与文脉。选址和保护周围环境的方法是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充分考虑建筑与气候、地形地貌等外部环境的关系,认真研究布局、功能区设置、建筑特征及基础设施配置等要素,确定建筑的布局、形状和朝向。同时还要注意当地历史和人们和传统生活方式。为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建筑节能目标创造先决条件,避免产生先天不足。
2.强调“整体设计”的思想,强调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设计方法,单独的某几项技术不能称之为实现了绿色设计。整体设计的概念,就是构筑一个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建筑体系,把建筑的视野从建筑的本身扩展到本地区,时间从使用、更新,直到拆除。把建筑的经济评价,从建筑建造扩展到建筑运行的全过程。这将会使我们的设计和投资的理念有一个根本的变化,也将使传统社会理念认为不可能的环境投资可能化。
3.政府部门的审查和行业协会推动也很重要
政府要不断研究、出台政策,不断提高各项技术指标,才能提高绿色建筑的发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对民用建筑进行规划审查,应当就设计方案是否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征求同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施工阶段的节能控制
1.要科学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内涵并付诸行动
施工企业要科学全面理解“绿色施工”,从生产全过程出发,依据“四节一环保”的理念,统筹规划施工全过程,改革传统施工工艺,改进传统管理思路,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降耗、增效和环保效果的最大化。
节能减排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绿色施工是施工企业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科学、全面的理解绿色施工内涵,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施工企业应该积极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的推进绿色施工工作的开展。
引导建筑企业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活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就要加强对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技术人员的分类培训,通过培训使工程建设各方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强化建筑工人教育,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率。
2.政府要创造有利环境。科学系统的法规、制度体系是推动绿色施工及其技术应用的关键,建筑法规应继续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方面的规定,技术标准即规范也应加强对绿色施工的要求,并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进行更新。逐步建立有利于推进绿色施工的相关制度,为绿色施工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建立健全行政监管体系,包括工程立项、规划、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等环节加强监理,这是推进绿色施工的组织保证;建立示范性绿色施工项目及施工企业,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3.施工企业针对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做到的几个方面:
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切实把节能减排、绿色施工工作和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结合起来,抓出成效。企业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真把握每一个施工程序、工艺环节和定额指标,把工作做深、做细,着力把企业和工程中的物耗、能耗降下来,把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下来。
施工企业不仅要有自己的工艺标准、技术标准,而且还要有工法、专利和定额。在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贯彻和使用企业标准,达到用标准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效益。
施工企业要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投入,着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要建立研发中心,要结合工程组织科技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发展信息等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建筑业。大型施工企业要逐步更新机械设备,发展施工图设计,把设计与施工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专利技术。中小企业要积极引进、消化、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施工企业应联合高校、科研单位围绕绿色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力量加强科技攻关,重点开展以下技术研究:
1)要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推广应用,如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2)推广使用高强度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结构耐久性;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商品砂浆,发展预制混凝土构件,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
3)优化钢筋与钢结构件下料,推广专业化加工和配送。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分段吊装、整体滑移、提升(顶升)等安装方法。
4)优化模板设计,提高模板材质与连接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推广定型模板和工具式模板,提高模板与脚手架的周转率。
5)开展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重点开展对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的再生建筑材料或产品的研究。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大多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理,不仅耗用大量土地和垃圾清运费,而且加重了环境污染。理论上,建筑垃圾是可再生利用资源,可替代耕地土作回填材料,可用于道路工程或地基基础工程、用作再生集料替代天然砂石。用建筑废弃物生产的再生烧结砖、铺道砖、花格砖及预制构件等建筑材料,应予以推广应用。
三、建筑运行使用过程的节能减排
1.首先以节约资源、环境友好、以人为本、运行高效合理为目标,建立合理、先进的运营管理制度;这里所说的管理是指基于全寿命周期节能减排而建成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管理涉及环境、生态、能源、资源、经济、建筑物、设备、社会、安全、通信网络等。
2.其次应加强对社区员工、业主及有关人员的教育,开展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能力,通过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保证社区自我运行的良好态势。
3.提高建筑运行效率、实现建筑节能是持续的过程,需建立监控系统,通过运行数据分析建筑的节能与环境保护的效能及缺陷,对节能潜力进行评估,对监控的能耗数据进行管理分析,调整措施,追踪计算节能成果,并持续不断地进行优化改善,才能实现持续的节能成果。
四、建筑物报废拆除阶段的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指出,要严格建筑拆除管理,加强建筑维护管理,探索实行建筑报废拆除审核制度,依法惩处违规拆除行为。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落实建筑废弃物处理责任制,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研究建立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识制度。
政府对建筑物拆除的年限进行了控制,但建筑物使用寿命一般70年左右,如何使其拆除后对环境影响减到最小,回收处理拆除物将是关键。建筑拆除后应将产生的垃圾进行严格分类,将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及时回收处理,同时减少有害气体的随意排放和其他废弃物的随意堆置,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相应的修护成本。在尽可能降低拆除过程的能耗的同时,考虑充分就近循环利用建筑材料等废弃物,降低废弃物运输和处理处置所造成的能耗水平。
五、结束语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全寿命周期理论进行节能减排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强调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高效节能和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必将成为社会、经济与自然三者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的理想居住地。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建筑的内涵
一是绿色建筑强调生活的健康、舒适以及安全。我们所强调的节能,并不是以牺牲人们的舒适度为前提,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能源利用方式。
二是绿色建筑应适用于所有的建筑。绿色建筑不仅仅是指我们的住宅,而是包括所有的建筑体系。因而,我们衡量一栋建筑是否绿色,与他的建筑类型是无关的。
三是绿色建筑应充分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从建材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建筑的产生至拆除整个生命历程,都应体现出高效利用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资源和材料。为实现建筑整体性能的提高,往往要加大建筑生产初期的成本投资。据调查统计,建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利用等占初期成本投资的5%至10%,却能节约长期运行成本50%至60%。因此,在整个建筑全寿命周期历程中,增加有限的初期成本投资,能大大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总成本,节约长期运行费用,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四是绿色建筑应对环境影响值最小。绿色建筑应对环境影响值最小。绿色建筑很好的融入到了周围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创造了友好和谐的室外空间以及健康舒适的室内空间,而传统建筑则消耗了大量资源,并排放建筑垃圾,造成了巨大环境污染。
2. 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筑工程管理部门缺少奖惩权,无法真正对工程进行有效制约
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地方性配套法规只注重强制性,且多数相对滞后,同时缺乏激励性经济政策。减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曾经是我国有过的绿色建筑相关的唯一的节能优惠政策,但此税种后来也于2001年1月1日停止执行;此外,2002年国家财政部和经贸委又联合发文,对于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做出了新的规定,其新用途内不再包括建筑节能,而这个专项基金原来一直是用于墙改和建筑节能的。由于建筑节能的经济效益更多的体现在国家和社会的宏观层面,而体现于个体行为的效益并不明显,因此导致个体追求建筑节能不主动不积极,严重的阻碍绿色建筑的发展应用,因此,国家应该出台相应配套的经济激励政策,加大对建筑节能的鼓励扶持力度,从而促使开发者主动实现更高的建筑节能要求。建议恢复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相关建筑能源消费税,以此弥补激励性政策的缺失。通过设立绿色建筑专项基金、增值税简办、提供补贴和信贷优惠等各种方式,扶持节能改造,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2.2缺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基础之上,我国也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有:《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等。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技术评价仅适用于住宅建筑、奥运建筑、公共建筑等单体,缺乏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全面而又系统的综合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内容也仅限于环境保护方面,缺乏对社会、经济、健康价值等系统的全面的评价。今后,我国应不断加大财力、精力和物力,根据中国国情,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提供有力支撑和保证。
2.3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协调,存在管理上的扯皮现象
在绿色建筑的推进过程当中,除建设系统外,财政、劳动、民政、人事等多个部门都插手相关事务,由于“婆婆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大家都来管,但在关键问题的处置上又没有一个能够牵头担责的主角,造成管理上的扯皮推诿现象。另外,建筑工程管理从业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对绿色建筑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建筑工程管理能力偏低,造成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难度大、效率低。
3. 改进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研究
3.1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发挥行政监督作用
我们通过前面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到,有效的激励和优惠措施是绿色建筑推广的根本保证。通过经济激励政策调节市场,主动解决市场中存在的绿色建筑管理问题。经济激励政策与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政策相比,有着低成本高效率的明显特征,更能有效地促进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及普遍推广。
由于绿色建筑的特殊性质,尽管经济激励的措施可以有效推进绿色建筑进程,但是我们也应该根据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并采取相应的经济激励措施,真正实现与时俱进。下面仅就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阶段应采取的经济激励措施制定相应的对策。
政府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
设立绿色建筑专项资金
推出绿色建筑节能新技术开发政策
3.2构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严格绿色建筑认证审核
(l)严把准入关
建议对绿色建筑的评估实行准入制度,制定核心评估指标。从入口上把好关,对一些存在明显缺陷的建筑物,因为其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根本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直接取消下一步的评估,从根本上坚决杜绝不可持续的非绿色项目的混入。
(2)操作简单化
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绿色建筑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研究阶段,对于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还不是很清楚。现阶段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应当简单易懂,深扣主题,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反之,如果评估指标体系过于复杂,则会影响人们的理解和运用。当然,随着各方面条件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适时地对评估体系增添新的内容。
(3)加强过程管控
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全过程。我国现阶段的开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阶段划分明显,职责细化到各单位,特别是建筑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互相独立,各负其责。
当前,我国对绿色建筑的概念以及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还处于起步研究阶段,而关于绿色建筑的施工和运营阶段也同样是研究刚起步,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加大绿色建筑实施整个过程的监管,并根据监管反馈信息不断对监管过程进行调整和完善。
(4)用法规统筹全局和局部利益
绿色建筑既要考虑对整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比如碳排量、水资源消耗,建筑能源消耗等,同时又要考虑其对开发商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并对建筑使用者有利。但我们要看到,当前经济体制情况下,由于开发绿色建筑前期需要资金大量投入,开发商的利益回收又非常缓慢,回报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真正实现,特别是生态方面的利益回报多是由社会分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开发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要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基础,进行政策调整,建立一整套新的法规规范,建立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以此来激励开发商对绿色建筑进行额外投入,加强绿色建筑推广和落实。
3.3增强统筹协调,建立以建筑工程管理部门为主的监管体系
当前国家权威部门颁发了一个又一个的建筑节能标准,但是在全国好多地方高耗能建依然很多,甚至处于失控状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解决“多个婆婆”说了算的问题,建立一个专门的绿色建筑管理机构,来协调各方机关部门,形成强有力的监管体系。
(l)成立专门的绿色建筑组织。
(2)改革建设管理和运作模式。
(3)建立绿色建筑交流平台,推进各国绿色建筑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 张静.绿色建筑整合设计过程初探[D]. 山东建筑大学 2010
篇10
关键词:环保建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并非简单指是建筑的绿化,草坪或者屋顶花园等,这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是指在建筑的修建过程中,不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废料,能够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不造成环境的生态破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其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绿色建筑目前主要体现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方面。
1绿色建筑的简单介绍
绿色建筑理念的诞生,可持续理论的提出。随着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技术的需要,人们所追求和需要的建筑环境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变化。从远古时代到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为防御自然气候与灾难对生命的威胁,所建的建筑仅仅是为了遮风避雨。从工业革命到20世纪70年代,大量煤炭和石油的开采利用,发电和生产燃气技术的相对成熟,使人们得到了更多改善居住环境的方法。空调和采暖技术以及照明技术的应用,使人类有条件去追求建筑的舒适性,人类进入了所谓的“舒适建筑”时期,产生了大量完全靠人工照明和空调来维持室内环境的“现代化建筑”。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研究“健康建筑”,特别是室内空气品质,甚至在大楼里建设模拟自然环境的日光浴森林。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这种建筑的建筑环境应该是健康的、舒适的、所用的能源是清洁或接近清洁的,对大气影响是最小或接近最小的,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亲近自然,不破坏环境,保证居住者的健康,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回归自然的理念。
2绿色建筑技术在民居中的应用
2.1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节能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的基本途径是整体综合设计。通过合理设计建筑形体、朝向、遮阳方式和窗墙面积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用节能围护结构与高效环境维持设备,并在经济适宜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我国有些民间建筑通常在外墙附有攀缘植物,夏季可利用绿化隔热外墙阻隔辐射,并使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降低传导。而到了冬季,因绿叶枯死,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热,同时可形成保温层,使风速降低,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研究发现:将城市的屋顶涂成白色,使其反射阳光,将对地球有冷却作用。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白色屋顶能够减少20%的空调成本。
2.2绿色建筑节地技术
我国西北地区的窑洞和西南地区的高脚屋都是坡地建筑的典范,是节地的典型。位于深圳大梅沙的万科中心是世界首创的“斜拉桥上盖房子”若干巨型筒体及实腹厚墙、落地柱加上合理布置高强钢丝斜拉索,支撑起上部4~5层结构,在底部形成连续的大空间。抬高了的建筑设计使地面空间完全释放,留给大地最大的景观空间,而且加强了风的对流,营造出局部良好的微气候环境。开发利用节地建筑材料也是一种节地,目前已有多种利用工业废渣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既廉价,又节能、节地,是今后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有些地区开发出植物纤维石膏渣空心砌块和含有楷杆的夹心墙板,还变废为宝。
2.3绿色建筑节水
在人均水资源的占有上,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近来西南五省区的特大旱灾,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而在水资源的问题上,要求生态城镇要实行低冲击开发模式,主要含义是让城市与大自然适应性共生。如果城市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建筑、小区、道路都可充分渗透吸收雨水,那么暴雨来临时雨水溢出要很长时间。深圳龙岗体育新城安置小区的住宅项目,就利用了太阳能、雨水收集、中水回收利用等环保系统。雨水收集系统采用渗水铺装路面以加强雨水渗透,保持当地水土环境又减少灌溉用水。将屋面和露天雨水收集处理,并蓄积在水景池内,回用于绿化和补充景观水池水量的损失。水再利用的问题不仅有水量和水质问题,有足够的水量和洁净度还要有合理的空间分布,有利于废水的就地再生、就地利用,同时也避免了过多地耗用电能以节约成本。
2.4绿色建筑节材
经济价值是绿色建筑节材的直接表现,通过财务成本与收益核算较容易计算。例如绿色建筑的节能经济成本主要是建造阶段保温外墙、节能窗等技术措施的投入,收益主要是使用阶段节约能耗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是绿色建筑节材的间接表现,需要对环境污染进行量化从而将环境价值转换成经济价值。在人为拆除旧建筑或由于自然灾害造成建筑物损坏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砖和混凝土废块、木材及金属废料等建筑废弃物,例如,汶川大地震据估算将产生超过5亿t的建筑垃圾,如何处理巨量建筑垃圾?如果能将其大部分作为建材使用,成为一种可循环的建筑资源,不仅能够保护环境,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和资源。目前,从再利用的工艺角度,旧建筑材料的再利用主要包括直接再利用与再生利用两种方式。其中,直接再利用是指在保持材料原型的基A上,通过简单的处理,即可将废旧材料直接用于建筑再利用的方式;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相对而言,耗能量大,需要经过较为复杂的加工程序进行回收再利用,与化工材料学科相关密切。
3绿色建筑的发展展望
规划设计的理念是致力建成一个超前于当今中国水平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高级豪华居住社区。在规划设计中将建筑节能设计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建筑围合结构中。墙体、屋面、地面和门窗是建筑能耗的四大部位,而门窗则排列在首位。规划设计尽量采用简单方正的建筑体型,力图使围护结构的总面积在合理范围内达到最小,从而降低墙体的能耗。规划设计中结合景观朝向,合理选择建筑不同朝向的窗墙比,西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减少,从而降低东西向的能耗。墙体设计:外墙采用轻质陶粒混凝土块砌筑200厚(西墙240厚),该材料具有质轻高强,保温、隔热、防水、抗震性能好等特点,属环保节能型建材。目前,在部分别墅建筑设计中,拟采用性能更为优越的铝包木门窗,其保温隔热隔声性更进一步提升。汇景新城住宅考虑了南方生活模式,在各方向设置出挑阳台。屋面设计了飘板和花棚,有很好的遮阳效果。西立面的阳台适当设置了格棚遮阳装置,并在西墙上每层窗台下设计了花池等垂直墙面绿化,从而减少了建筑东两墙对能耗的影响,确保建筑全年的能耗最少。屋面节能形势可采用保温屋面,种植屋面、通风屋面及蓄水屋面等。
4提高“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措施
企业建筑经济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只有不断挖掘提高外部效果的方式方法,提高外部效益,降低外部成本,其基本思路和原则为:①建筑在寿命周期内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小化;②减少建筑寿命周期内污染排放;③保护生态(自然)环境;④形成一个健康、舒适和无害的室内空间;⑤建筑的质量、功能、性能与环保相统一。
由于绿色建筑为新生事物,提高外部效益的量化指标大多还在讨论当中,定性的表现为绿色建筑的高出售率、高出租率,出售价格比一般建筑高10%~30%。一个绿色建筑项目更能吸引投资者,获得政府的补贴和减税等,大大增加项目的投资回报。不难理解一幢健康的、具有资源效率的日照充足的建筑要优于一幢不具备最佳空气质量、资源消耗大的建筑,而且银行、保险公司和租户更了解绿色建筑的效益和价值,从而转移市场需求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一旦这种情况发生,那些已经采用这些原则的业主将会大大受益,即使这种情况不发生,他们也会获得成功,因为他们支出更低,因而就增加了资金收益。
另一方面,降低外部成本也是提高外部效果的有效措施:
(1)购买一块可以增加建造高质量绿色建筑能力的地产非常重要,如选择透光性好、自然通风能力和优良的环境空气质量的地段,对建筑经济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可以将环境风险降到最低。
(2)为达到“绿色建筑”的建造标准,直接建造成本是否会增加,现阶段的答案是“会”,但考虑到使用机械数量的减少,照明设备数量和设备规模的降低,其能源效益会进一步提高,相对可以降低建造成本。
(3)运营成本,已经证实绿色建筑的运行费用大大降低,可以节省能源30%~50%,用水量可以减少30%,同时可以减少维修和维护成本,并且由于产生的垃圾较少,可以减少立即填埋费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以减少业主的责任,从而减少支出,甚至降低保险费用。
对于地产管理单位来说,绿色建筑管理成本低,效益显著。因为,绿色建筑空气质量好,能源、水和垃圾成本低而建筑系统的寿命长。
5结语
绿色建筑是人类社会在h境、能源和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的社会环境下诞生的一种新兴概念,推广绿色建筑就是将能源、环境和健康相结合。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发展。为了和自然共存,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模式,深入理解绿色的意义。让绿色充满心间,让绿色建筑给人类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家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