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22 09:5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教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德育 体育教改 渗透

学校体育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从个性出发主动参与,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使之发现体育的真谛,体验运动的乐趣,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活动中学会自我练习、自我验证、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只起到组织管理、解决学生的质疑、评价学生练习效果的辅助作用。

教改后的体育课处处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充分营造生动活泼、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积极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失败与教训,从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改中的渗透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内涵和目标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依据

教改后的学校体育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学生个体需要和兴趣出发,强调健身性与娱乐性,最终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提出了身心健康的概念;同时体育课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的提出使青少年具有强健的体格、健康的心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并把思想品德教育列入了对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领域。

二、学生自主学练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堂中学生自主学练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要面对竞争与合作的问题,要在练习小组里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分析,从而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还要面对练习的成功与失败。体育的重要魅力之一就在于它激烈的胜败相伴性,怎样接受同伴成功的练习、怎样面对自己失败的练习,这都需要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运动能力,克服练习的危险、技术的难题、恶劣的教学环境,从而造就学生迎接困难的信心,磨炼意志品质,体会人生价值。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使学生能够更加和谐愉悦地练习,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三、教师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

体育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言教”和“身教”相结合,从而科学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一种互动过程。“言教”就要精讲多练,多归纳,“点拨”学生提出的问题,用饱满的热情、耐心地指导、准确优美的示范唤起学生的练习情绪,具体做到学习进步时当场鼓励,纪律松懈时正确引导,练习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身教”不单是教师自己做,教学生怎么做,还应从言谈举止起到表率作用;不仅要注意上课时的外表、服装、语态,更要注重自己的政治修养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要处处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从而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教学中讲述的生动事例渗透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品德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健身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经常讲述一些生动事例把学生的兴趣导入课堂,是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措施之一。如北京在第二轮以56票胜出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之际及时将这一消息告诉学生,让学生们为北京骄傲,为日益强大的祖国祝福,为勤劳的中国人民而自豪;如27届奥运会上孔令辉勇夺乒乓球男单金牌后在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右手抚前国旗的礼仪让世人感叹,用这样的信息引导学生的礼仪修养;用奥运圣火跨越珠穆朗玛、穿过长江黄河、踏上万里长城的壮举,去点燃每一个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五、体育教学的内容结构更能体现寓德于体、寓体于德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用1500m跑培养学生顽强吃苦的意志品质;用跨栏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用韵律操培养学生的健美情趣;用队列队形练习使学生养成令行禁止、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边教学比赛边说明竞赛规则,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用篮球排球教学小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用国家锻炼标准检测,树立学生锻炼目标……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优化,从而发展学生求实创新的个性心理。

六、结合体育教学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合理科学地运用好组织教法,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之一。要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用课后场地卫生的清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还常会遇到许多偶发事件,教师也要因势利导及时处理,提高学生的判别能力,从而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学校体育不仅要育体,而且要育心,结合体育的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为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自觉锻炼身体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结合体育特点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友爱、朝气蓬勃、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等品质,良好的体育作用和文明行为,培养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主动精神和进取精神等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篇2

本文提出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必要性问题。

一、德育重要性

道德不是先天自生的,而是一种社会的存在,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即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生活领域的起点,就是集体生活的起点,换言之,只有在我们作为社会存在的意义上我们才是道德的存在”。

道德发展是一种实践理性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受教育者领悟道德规范、获得道德情感体验、践行道德律令、形成道德习惯,最终养成比较稳定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德育就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信念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生活才能保持连贯性,才不至于使学生的道德出现反复甚至是养成与教育要求相反的品质。学生的生活主要是课堂生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往过着一种集体生活。

在这种集体生活中,他们从学科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他们从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榜样示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断地获得新的道德体验;他们在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合作与交流中践行着道德规范;他们在课堂纪律的遵守和课堂秩序的维持中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

因此,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育是需要全员参与、全程实施和全面落实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不当都可能是整个道德教育失去应有的成效甚至出现负面效应。

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思想点,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21世纪需要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人才是从学校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任就落在了教育者的肩上,尤其落在语文工作者的肩上,这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语文工作者既要教书,还要育人,做好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最重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中学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语文与德育的关系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的学科。它是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对人性的理解和体验,它考虑的是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是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体现,通过语文教育来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3

我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高度重视国民的素质,而一个人素质的养成需要从小开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会有德育教育的渗透,对于学生的思想,行为,处事方式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很多地方的小学体育教育体制并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造成恶性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必须努力提高德育教育水平,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及重要性分析

德育教育的开展关系到我们整体社会道德水平的建设,从基础开始抓起,能够更好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加强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够更好地增强体质。同样,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把自身的人生价值与学习目标相结合,在体育活动中学习德育知识。(1)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在体育活动中,不管是学生的体育竞赛或者体育游戏,教师一般都是把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在竞赛中积极比赛,从而分出胜负。此过程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内外潜能,让学生意识到集体主义的正确含义。通过参与集体性体育活动,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增强了集体主义意识。(2)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遵纪守法。体育运动中有各种规则和制度,学生只要参加体育比赛,就必须接受统一的体育规则,通过体会体育运动项目中各种比赛规则,学生逐渐意识到要遵纪守法,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以此让自身行为符合社会的规范。(3)加强德育教育也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体育运动需要付出汗水,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承受挫折,从而更好地迎接人生中其他困难。教师通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地进行意志方面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坚持的意义,从而更好促进了自身道德水准的发展。

2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德育教育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推广逐渐被重视起来的。以往小学体育教学中主要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教师在德育方面的引导较为欠缺。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行,德育教育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教育界逐渐认识到,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并且学生整体德育水平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们体育运动质的飞跃。但是由于体育教师对德育教育的研究较少,在实践过程中缺乏经验,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德育教育需要在适当的环境中进行渗透,而不是照本宣科的进行讲授,德育教育需要掌握方式和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可以说,当前我们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其德育渗透的内容还比较少,实施德育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以及途径

1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学生的心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值得效仿和学习的。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规范教学语言与教学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比如,教师在上课时应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准时出现在课堂上,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遵守时间的良好的品德。若教师在教?W中不遵守时间,却要求学生遵守时间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要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就必须对自身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言语和行为保持一致,在学生的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使学生产生道德意识。

2体育教学内容上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机会较多。例如,在学生进行长跑项目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顽强进取、勇于拼搏的品质。此外,教师在长跑项目中还应引导学生具有不放弃的精神,使学生明白任何一件事,只有坚持、努力、拼搏,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在进行团体项目训练时,教师应强调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以集体利益为先。目前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部分学生习惯了以自身利益为先,不考虑他人感受。参与团体项目能够使独生子女感受到共同拼搏的意义,进而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活动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集体项目中,在项目进行不顺利的情况下,学生之间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项目进行顺利的情况下,是骄傲自满,还是谦虚谨慎。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过程。

3创设情境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小学体育科目相比于其他科目教学更为灵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地组织游戏和比赛,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而且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小学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这个时期一味地对其进行德育思想灌输,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在游戏或比赛中渗透品德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可以将德育教育的思想灌输其中。

4依据教材特点进行引导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体育教学的实践部分,即室外教学课程,这部分的教学主要以游戏和体育项目为主,理论性讲解较少。另一部分是理论教育,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比如,其中的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体育基本理论是教师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体育基本理论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思想品德的引导。

篇4

1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英语是高职院必修的一门学科,并且对于学生未来发展非常重要。最新的英语教学目标指出,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它不仅是语言课程,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即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技能,还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具有思政教育责任,这也是高职学校开展思政教育最重要的形式,更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英语属于一门语言,它没有任何的阶级性,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通常会受到比如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他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受到阶级限制。大学生由于接触社会相对较少,因而他们的思想还处于较为单纯的状态,对英语课本中关于西方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存在一种好奇的心理,但是由于大学生思政水平较低,对于一些事物缺乏辨别能力,因而极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消极思想,这样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大学英语学科在某种程度上,与其它学科具有区别性,其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它传播的内容却并不是都有利于大学生成长,其精华部分可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外国文化知识,而其糟粕部分却在某种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不好的影响,因而高职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吸收西方文化精髓,让学生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保障英语教学带给学生的是正能量,而不是一些消极的思想情绪。

2思政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1)高职教师完善自身思政素养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推动者,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进而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对于高职英语教师而言,他们不仅仅是英语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思政教育的主要推动力,因此他们除了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之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意识,即思政观点,要运用科学教育方法,完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正确价值观。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师在年龄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他们对于思政教育并不明确,究其原因在于他们自身思政水平较差,在进行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于西方文化接触比较多,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比较多,对于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高。从整体上分析,高职英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水平,进而在教学中渗透给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政水平。(2)德育为先,运用新的教学模式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德育放在第一位,英语教师也不例外。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基本是理论讲解,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导致其失去英语学习动力,而思想教学更无法实现。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寻求创新,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以往的形象,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一个非常良好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可以促进教学氛围的形成,而互动的内容必须有针对性,并贴近教学内容,例如:某高职教师在进行教材第一单元教学时,即TheEducationIReceived,教师教学导入完成之后,将下列问题抛给学生,Whygotouniversity?Whatisyourcareerplanning?Learnwhatabilityexerciseoutside?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并相互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对于一些不好的思想进行及时纠正,如有的学生认为大学学习过程不重要,只要拿到毕业证就可以,这样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误区,教师应该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更正,并利用教材的相关案例讲解大学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思想。(3)因材施教,发挥隐性教育功能针对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较差的现象,因而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较低,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了厌学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适当开展教学活动,然后再进行逐步深入,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化,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功能,例如:某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中,针对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设置问题,让大学生各抒己见,如Howdoyouquicklyadapttocollegelife?Howtochoosetheworkandlife?鼓励学生上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根据学生在英语发音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讲解,而对于学生思想也有大致了解,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将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进去,促使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能提高思政水平,这样的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利用文化熏陶,提高学生思政境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通过网络渠道了解到更多的西方文化,但是由于学生思想较为单纯,缺乏对新鲜事物的辨别能力,造成他们思想上产生偏颇,不利于学生成长。针对这种现象,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引起注意,并在英语教学中逐渐渗透德育教学,针对英语文化,要做到“去伪求真”,将英语文化中具有教育意义的部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于跨国文化有清楚的认识。例如:某高职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借助英语中的一句名言辅助教学内容,进而达到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如Allthingsaredifficultbeforetheyareeasy,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必先难后易,英语教师引用这句名言的意义在于鼓励学生脚踏实地,不要投机取巧,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除此之外,英语文化中还有许多利于思政教育,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酌情使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思想教育。

3结语

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育;教育功能

在学前教育阶段,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舞蹈运动兴趣,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但是由于当前幼儿舞蹈教育的功利性比较强,没有充分尊重幼儿舞蹈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影响了幼儿舞蹈教育的有效性。对此,学前教育阶段的舞蹈教师,需要贴近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舞蹈教育方案,注重舞蹈教育的启蒙教育、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舞蹈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分析

1.培养幼儿的舞蹈兴趣

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往往是离开父母开始尝试独立学习与生活的开始。这时候的幼儿兴趣广泛,喜欢接触新事物,可塑性强,爱表现,是开展舞蹈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幼儿舞蹈教师只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即便是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也会对舞蹈产生兴趣,激发出幼儿学习舞蹈的热情。同时,舞蹈教育可以扩大学前教育的范围,拓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乐学精神,这对幼儿舞蹈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促进幼儿身心素质协调发展

目前,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奉为掌上明珠,不仅身体素质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多种心理问题。而基于幼儿的舞蹈教育,不仅提高了幼儿体育运动的活动量,间接达到了提升幼儿身体素质的目标,同时达到了扩大幼儿交际面、排遣幼儿不良情绪的目的,所以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例如:在一些集体性的幼儿舞蹈项目中,不仅给幼儿提供锻炼身体的机会,幼儿还需与他人进行协作与配合,及时同自己的舞伴进行交流,当遇到困难时,学会及时向他人求助。这样能够有效地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感受集体分享带来的快乐,这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将会大有裨益。

3.塑造幼儿良好的性格品质

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正处于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舞蹈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幼儿舞蹈是用幼儿特有的舞蹈语言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感的一种舞蹈形式,在教材的选择上注重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所以舞蹈教育活动的开展,通常都比较注重幼儿的自我表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幼儿形成热情、活泼、开朗、豁达的性格特点。同时,舞蹈教学实践活动中,幼儿需要学会包容舞伴,懂得互帮互助,在此过程中获得快乐情感和集体荣誉感,对幼儿性格品质的塑造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提高了幼儿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了幼儿的集体意识,从而使幼儿的性格品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舞蹈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有效开展

1.树立科学的舞蹈教育观,以舞蹈启蒙教育为主

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来说,由于身体发育不够成熟,对于很多舞蹈动作的练习还存在很大的难度,如果教师和家长过分强调舞蹈运动的动作训练,不仅脱离了幼儿舞蹈教育的客观规律,还有可能影响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因此,学前教育阶段的舞蹈教育,应以启蒙教育为主,多让幼儿感受舞蹈的价值和魅力,产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让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舞蹈训练中来,切身感受舞蹈带来的成功和快乐的体验,这对于幼儿舞蹈教育的长远开展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2.重视美育教育

学前教育阶段的舞蹈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身体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还是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重要途径。无论是舞蹈教育活动定的场景和艺术造型,还是有感染力的音乐,都能有效地刺激幼儿的感官神经,让幼儿在短时间内兴奋起来,参与到发现美、欣赏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来,为舞蹈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儿教师在舞蹈教育活动中,要善于根据班级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舞蹈教学,注重内在韵律和形体表达的和谐统一。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舞蹈的观赏性和参与性,有效集中幼儿的学习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在舞蹈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开展美育教育,提高幼儿的舞蹈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加强和德育教育

在舞蹈教学课和舞蹈训练课上,不仅需要幼儿具备吃苦耐劳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还需要幼儿具备集体协作意识,懂得与他人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这无疑为舞蹈教师开展德育教育提供了重要条件。对此,幼儿教师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开展德育教育,如将幼儿划分若干小组进行舞蹈训练,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让幼儿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进步,培养彼此间的亲密感,增进彼此间的友谊,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阶段的舞蹈教育对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舞蹈教师要充分认识舞蹈教育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舞蹈教育观念,淡化舞蹈技能教学,重点开展舞蹈启蒙教育,尊重幼儿的身心特点,多开展舞蹈启蒙教育、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婷婷.探析幼儿舞蹈教育[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6).

[2]张超.提升我国幼儿舞蹈教育质量的办法[J].新课程学习(下),2014(6).

[3]段文静.幼儿园舞蹈教育目的及教育实施的思考[J].教师,2013(21).

篇6

【关键词】德育;学前教育

一当前学前教育中德育的渗透情况

放眼周遭,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学前教育的幼儿园时无非两种情形,一是接受义务教育前应该保持孩子的天性,选择玩耍娱乐形式多样的幼儿园,二是选择将重心放在智力开发、重在对幼儿进行学识教育的幼儿园。关于德育,家长们在此方面的关注较少。有调查表明50%的家长和75%的教师认为幼儿品德教育的承担着主要是教师和家长,各司其职,家长是幼儿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其中70%的家长达到了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对德育相对重视。但家长配合度不够,造成教育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的现象依然存在。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第一,许多独生子女受到全家人的溺爱,导致幼儿有较多的不良生活习惯。在教师进行教育工作时常伴随着幼儿的逆反心理,引发家长的不舍情绪,阻碍教育工作的进行。第二,“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判断标准是成绩的好坏”这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所以知识教育依然是家长关注的教育重点,他们从小就被安排学习舞蹈、钢琴、算数……从而忽略了对品德素质的教育。

二将德育渗透于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对于六岁前的幼儿,只有在良好、适宜的环境下成长才能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陶行知也说过,“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幼儿时期刚好处于人生的启蒙期,是形成正确观念和良好生活习惯的黄金时期。而良好的品德也是中华几千年所传承的,“孔融让梨”等故事也不应该仅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一则新闻引发了我的深思:某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刘胡兰牺牲段落时动情流泪,而其他同学却在笑。小学生能动情朗诵哭泣这种对历史感怀、对崇高之人敬仰的感情值得肯定,其他同学的笑也值得教育者的反思。我们需要让幼儿在学前教育中懂得尊重、感恩,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形成德智共同发展的局面。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德育尤其重要。

三如何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

第一,将德育融入课上课下。幼儿接受学前教育通常分为课上课下两部分,幼儿园在购买相应书籍时应将德育纳入考虑范畴。发放包含品德教育的书籍,并对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容易被幼儿接受的方式将德育渗透到孩子的课堂和生活中。课下组织多形式的活动如参观烈士陵园并讲解烈士光荣事迹等,教育幼儿如何有礼貌、如何尊重、感恩……第二,优化教育者的素质。作为幼儿学习生涯中第一位接触的老师,幼儿园教师能够起到良好的表率和榜样作用。自身应该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掌握德育教育的知识与技巧,有责任心,可以主动深入幼儿的生活,了解其家庭背景与生活习惯,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有道德品质上认知偏差的幼儿及时更正。了解幼儿发展的心理特点,有效、有序地对幼儿进行德育工作。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可以通过培训、考核、奖励等方式实现。第三,加强教育者与幼儿家庭之间的沟通。父母和老师都是幼儿的启蒙导师,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可以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状态,同时也便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并及时将其贯彻到孩子的日常实践生活中。在素质教育成为教育重点的今天,幼儿德育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要针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从道德行为、道德感情、道德认知三方面着手,有效地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任敏.浅谈幼儿品德教育的价值及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7)

[2]孟梦.探析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16(12)

篇7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德育 必要性

小学英语教学不应该把英语单纯视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教师的教学更不能仅仅注重对词汇含义的掌握、特定句型的时态分析、连接词的应用形式等纯语言知识的讲解。英语教学中有对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品格的重要德育内容。因此,英语教学不仅体现在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更体现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道德品质的提升,实现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如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阐述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是“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

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任务的贯彻面临两大阻力:一是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十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教师的侧重点往往放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放在教学成果考核关注的重点——分数上,而所谓的德育渗透不得不沦为退而求其次的考虑内容。为了迎合现行的考试体制,国内中小学英语教学几乎都成为为了过关、升学而进行的应试教育,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强调小学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的必要性无疑是背离教学主流而不被重视。二是英语作为异国语言,是西方文化的信息载体,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必然会学到和语言息息相关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等。如何让学生正确的对西方文化作出合理的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是德育渗透的一大任务。

根据大量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在智力发展、身体发育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呈现出可喜的态势,但在个人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多不足之处,如个性人格不健全、缺乏家庭伦理道德、公德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公民素养,等等。司马光指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小人。”并强调“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德才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品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向的光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传道”,是让学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苏格拉底也认为“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2],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3]为了学生健康、健全地成长,我们不能仅仅寄希望于《思政》、《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与贯彻,语文、数学、英语各科教学都应该积极渗透德育因子。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迫不及待、不可忽视。

小学英语学科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具有不可忽视的德育价值。小学英语中包含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家庭伦理意识教育、现代礼仪教育、劳动意识教育和环境意识教育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应将隐藏在课文里面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针对不同的年级选择恰当的方法,将德育融于英语教学这一常规活动中。

1.爱国教育

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然后慢慢地启发他们:首先,因为英语是国际事务交流的通用语言,要跟其他国家打交道,我们就要学习英语。其次,英语怎么成为通用语言的呢,因为美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强大。最后,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假如我们中国足够强大了,成为世界的中心,是不是其他国家的学生都要争先恐后的学习汉语呢?这样,可以在这些问题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师还可以通过搜集一些带有民族特色的词汇,如长城(the Great Wall),讲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讲到Dragon Boat Festival时,应该把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与忠君爱国的屈原结合起来。讲到Mid-autumn Festival、Qing Ming Festival,Spring Festival等传统节日时,不仅可以介绍月饼、祭祀祖先的习俗,还可以和西方的Christmas进行比较。

2.尊师敬长

通过对荆州城区几所中学的了解,发现在校中学生当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占95%到98%。老师们反映,许多独生子女存在品德缺陷、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对人情世故非常冷漠[4]等问题。很多小学生不懂得感恩,认为父母师长为自己付出的所有辛苦都是理所应当的,因而处之泰然,不知回报。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加强引导,如每年的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感恩贺卡,并写上:“Happy Teacher’s Day !”(教师节愉快!)“I love you,mum!”(我爱你,妈妈)“I love you,dad!”(我爱你,爸爸)在讲解family单词的时候,可以请大家观看央视公益广告,讲解family的构成:“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3.文明礼仪

在教学小学英语的thank you,thank you very much,thanks a lot,I’m sorry这些礼貌常用语时,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教学模式,请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如Rose帮助了你,你应该说:“Thank you very much!”如Miss wang表扬你作业完成得很好,你应该说:“Thanks you!”爸爸妈妈为你买了新的书包,你应该说:“Thank you!”这种感恩心态的训练应该贯穿平日的英语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感恩的心。另外,如Tom不小心打坏了Jack的杯子,Tom应该怎么说呢?学生大多知道Tom会说:“I’m sorry!”Jack也会大度地说:“That’s all right.”

4.遵守公德

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1是“Public signs”,可以给学生们讲解在校园里No littering(禁止乱丢东西);不准Push in the hallway(在门厅里拥挤而过);在公园里应该Keep off the grass(禁止践踏草坪);在教室里No eating or drinking禁止吃喝;老师在上课时,学生在下面应该Be quiet保持安静;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应该Be careful on the road(注意安全);不能Play football on the road(在公路上踢足球);Wait for your turn when the lights are red(红灯亮要等待);看到老年人或小孩过马路还应该help them。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小学英语教学不单单是交际工具听、说、读、写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德育渗透,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还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教育大纲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做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日常德育的推进不仅仅是政教处和《思政》的任务,英语教学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1版:1,2.

[2]奥恩斯坦著.刘付忱译.美国教育学基础[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4.

篇8

关键词:高中;班级文化;德育教育;道德素质

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教育教学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尤其是在高中德育教育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更好的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和水平。

1.建立班委会,共同设计班级板报,张贴光荣榜,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班集体除了由班主任的组织和领导之外,还需要选举和组成一个优秀的班委会,这个班委会的作用就是组织班级学生学习和活动的,那么班级文化建设首先我们想到的就是班级的板报、光荣榜之类的,教师和班委会共同组织和引导学生设计班级的板报和光荣榜,板报设计的内容来源于学生收集的好人、好事、英雄人物或故事等,进行宣传。另外,引导学生把班级学习优秀、乐于助人、好人好事都以光荣榜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一方面给予优秀学生以荣誉感,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1]。通过每期的板报和光荣榜的设计更换内容,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竞争的激烈性,时刻要努力学习,培养自身的竞争意识。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教学技术,有计划的进行视频传播德育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意识

我国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也在不断地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在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宣传德育教育知识,在每周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计划的为学生在网络信息中查找有利于培养学生德育教育的视频,如,在课余时间或者利用自习课时给学生播放关于社会献爱心活动视频等关于德育教学的宣传视频,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保持良好的习惯,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是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未来发展和进步的接班人,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的提升[2]。

3.共同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属感

班级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固定场所,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班级里学习和生活,拥有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的设计和创造积极的班集体的环境和氛围,例如,在班级黑板或多媒体的附近贴大条幅,上面写上:学习使人进步等一些激励学生学习的话语,再如在班级墙角的垃圾桶旁边贴一张告示:保持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等,这些都是有利于教师在德育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能力和水平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道德素质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良好的习惯,而且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

4.教师以身作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德育教学中以教师为榜样,提高学生自身道德素质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有利于学生引以为榜样。我们都知道学生喜欢模仿教师写字、穿衣,同样的教师的言行,学生也会习惯性的学习和模仿,积极地教师行为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3]。例如,教师在班级里看到地上有一张废纸,那么这时教师正确的做法是自己动手捡起来扔进垃圾箱,这样的行为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生会觉得任何人都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水平,不因地位高低、贫贱等而改变,因此学生在生活中就会像教师一样,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素质,养成维护环境卫生等良好的习惯,从而逐渐的形成较高的道德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

小结:

综上所述,高中德育教育离不开班级文化建设,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建设班级文化时,注意建设的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并且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教师进行德育教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道德水平。但是在促进德育教学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仍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为我国德育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促进学生整体的德育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虹;彭娟;谢迪;韩棹渭;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A];学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7年

篇9

关键词:勤工助学;高校;重要性

勤工助学是在校大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在学校内外参加,以获得报酬的各种有偿服务或劳动。勤工助学能培养大学生艰苦朴素的精神,学会自强自立。通过勤工助学,大学生能深入了解社会,锻炼实践能力,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扩展自身的知识面,培养和发展组织管理、生活理财、人际交往、自我调整、规划创新等多种能力。引导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创建一个完善的勤工助学工作体系,在高校育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勤工助学在大学生资助体系中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校的学费给高校贫困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给贫困生家庭带来了重重考验。据统计得出,高校贫困生每年都以一定的数量增加,这意味着要承受高校学费所带来的学习、心理、生活等压力的人会越多,这一严峻趋势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关心高校贫困生的学习与生活,自2000年以来,要求各个高校务必创建“绿色通道”制度,该制度规定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录取入校时,在核实个人情况后,要分别实施不同的自助措施,保障每位新生都能顺利入学,并且能够享受到由国家初步建立的包含奖、助、贷、勤、补、减等多元化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国家在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上也有了新的突破,规定各大高校每年都要从所收取的学费中抽取10%的资金,用于发放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的报酬以及利用这些资金开展各种相关的资助工作。

二、勤工助学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高校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取得相应报酬,这种资助要比直接给予他们补贴效果好。高校在实践探索中已经逐步完善勤工助学工作体系,跟常规发放的助学金不同,勤工助学能让学生理解通过劳动来助学这一良好的育人方法。在勤工助学中,大学生能感受到金钱的来之不易与劳动的艰辛,可培养自强自立的能力,养成艰苦朴素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培养集体荣誉感与锻炼交际能力。勤工助学提供了一个让大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增值的平台,让大学生能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在成才的道路上自强不息,克服困难逆境,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积累自信与经验,为今后步入社会生活、工作做好准备。

三、勤工助学在大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们不可忽视勤工助学对在校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目前社会市场竞争激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是毕业后找到好工作的王道。大部分大学生在通过艰苦劳动后获取报酬才能理解父母赚钱的不易,父母培养自己学习的不易,这样有助于他们向往自力更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在勤工助学中锻炼了他们的身体,让他们拥有了良好的身体。勤工助学让大学生有了接触社会、认识与了解社会的机会,使他们意识到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启发他们用功学习,奋发向上,有助于大学生宏观把握时间,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劳动工作纪律及条理的生活习惯。

四、勤工助学在大学生知识拓展中的重要性

勤工助学能大大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在校大学生的知识面来自于书本与自身实践。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局限性,大学生在实践中吸取各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信息不断更新的时代里,掌握更多的信息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华与提供更好的实践服务,同时在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过程中检测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从中锻炼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勤工助学在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引导大学生融入社会中、适应社会与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勤工助学已成为帮助大学生培养各项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勤工助学可使大学生在接触新事物与问题时,能积极去思考。正是这些对事物与问题的体现,促进了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勤工助学让大学生有机会去管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与习惯。参加勤工助学的大学生能培养合理的时间观念与协调自身精力的能力,在不耽误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勤工助学给予大学生的经济收入让大学生有了理财能力的锻炼机会,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合理的理财与消费观念。在勤工助学中,大学生有了广阔的交际空间,这样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可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勤工助学在高校中的重要性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高校将不断完善勤工助学工作体系。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获得了经济、思想、知识、能力等收获,有效缓解经济压力,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了解社会,确定人生发展目标,更有自信地去开拓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若乒.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图书馆建设,2011.

[2]崔瑾,夏拥军.高校勤工助学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

篇10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途径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文创作中,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直接反应出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对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作文教学足虻闹厥樱并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语文知识范围,将课外阅读引入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创作能力,进而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各方面认知还不成熟,缺少自我约束能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要从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外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语文作文词汇,提高学生语文创作热情,进而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课外阅读对学生作为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透过课外阅读,使得学生对身边事物或者是生活点滴形成一定的感悟,并将其积累到作文学习素材中,拓展知识面积,提高学生思维空间的敏捷性,进而逐渐增强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作文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课外阅读由于自身内容的丰富性,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教材素材,进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

(三)积累学生写作素材

在作文学习和创作过程中,为了提高作文能力,学生要大量积累语言材料和作文相关素材,这种素材一方面要从生活经验中获取,而另一方面则是由学生阅读中输出,二者起到相互补充、相互辅助的作用,进而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基于此,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引导的学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笔记,将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应用到作文创作中,提高学生作文创作能力,进而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营造学习环境,培养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挥出课外阅读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拓展自身知识范围,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提高学生语文作文综合素养,实现能力与素养并重。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我的课余生活》作文教学中,在课前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几本相关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自行选择后进行阅读,在课前引入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文章进行简单总结,强化学生记忆,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知识探究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交流各自的课余生活内容,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学生将生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生活事件出发,引出感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在此过程中,课外阅读和生活事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生活事件为作文创作提供主题,而课外阅读主要起到包装作用,优化学生遣词措句,强化事件感悟,进而提高学生语文作文能力。

(二)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要改变原有单一化教学方式,利用课外阅读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语文作文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综合质量水平的提升。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故事会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课外阅读中关于故乡的小故事,并说出这篇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影响和感悟,在学生经过发言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作文教学内容。同时,提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作文思路,拓展学生写作侧重方向,以点及面的构建作文结构,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三)更新教学理念,重视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挥出课外阅读教学的作用,教师要给予课外阅读足够的重视,更新教学理念,将课外阅读贯穿于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落实课外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综合写作能力。首先,教师要在班级中设置阅读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阅读刊物放在班级阅读角中,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进而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交流平台。其次,教师要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监督力度,结合学生现有作文能力和兴趣爱好,鼓励和引导学生制定完善的课外阅读计划,并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一说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和感悟,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德育素质。最后,学校要加大对校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结合教材和学生兴趣引进课外阅读,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发挥其教育功能,进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

结束语

本文通过研究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营造学习环境,培养阅读兴趣”、“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理念,重视课外阅读”等有效措施,完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系,进而实现学生作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