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概述范文

时间:2023-06-22 09:5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德育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德育概述

篇1

其实,为了能够让我国的小学德育教育运行正常,我国颁布了《小学德育大纲》、《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等多部文件、准则和条例。通过对小学德育教学的考察我们能够发现,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德育教学以国家颁布的各项文件、准则和条例为主要依据,这样对发展小学德育教育有方向性的指导,但也存在着学校在实施的过程中只是盲目的搬用、套用,缺乏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的相互结合。所以,为了确保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标准的实施,一定要杜绝照搬国家德育评价的相关规定和条例。

2、评价标准之超越教育目标

形成性的小学德育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不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而是应该从加强德育条件和活动本身合理性的角度,来进行教育教学,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多类型的全面教学,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3、构建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的方法

形成性的德育评价并不是说非要创建完全标新立异的评价模式,是通过在实际应用中得出更适合本学校的评价模式,在不断改进中不断完善形成性德育评价体系。而如何创建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选择方法呢?

(1)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一直都是人们争论的重点。赞同定量评价的人觉得通过采用定量评价的评价方法能够将德育评价中存在的模糊性和隐形的旧观点打破。同时,也有与之相反的观点。在看似矛盾的观点中我们能够发现,他们以评价功能的不同来进行小学德育教学的评价,造成对评价方法不同观点的不同。为了能够降低这种混乱的产生,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则是在对定性分析、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和定量分析三者进行相互结合中来进行评价的。

(2)注意事项。在以定性分析作为主要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基本评价方法的同时,也需要结合定量分析的相关方向,但要注意的是定量分析一定不能喧宾夺主,它始终处于评价构成次要位置。在对小学德育评价进行形成性运用时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意:首先,只有对于德育范畴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才能在形成性评价中进行合理的定量分析;其次,通过应用定量分析来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来形成小学德育评价的初期阶段,之后以文字描述的形式来对相关信息进行反馈;最后,要注意的是定量和定性的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对数据进行收集的阶段就要确定是定量评价还是定性评价。

篇2

【关键字】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措施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逻辑性,而且小学数学对小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因为小学数学不像其他课程具体化,小学数学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小学生进行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那么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结果。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改进及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情况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缺乏树立明确的目标及规划。

目前,在许多小学中出现的想象是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偏低,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没有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抓不住重点内容,对该讲解的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只是带着完成课堂授课任务,缺乏对小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小学教师基本从内心就没有对小学生教育引起重视,只是草草了事,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大大降低,基础打不牢固,甚至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教育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讲课时,应该突出重点,并结合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有选择的教学,提供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比较死板。

现在我国大部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死板,教师不能采取比较有吸引力的新鲜的活跃的方式进行授课,还是采取课堂上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上课就是听讲。这很容易出现学生走思、打盹儿、说话等现象,学生有时还听不懂,学生学习完全出去被动状态,所以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应试考试分数低,结果造成课程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队伍素质偏低。

学生能够进行学习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课堂,而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一名教师教学的方式及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一名优秀的教师懂得善于观察学生听课状态,做出正确的指引,把学生的思想吸引到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现在存在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导致课堂质量降低,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4、小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非常关键的,通过数据调查显示,学生如果对哪一门课程比较感兴趣,那么这一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往往是最好的。所以,在学习中,怎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比较固化,学生听课时精神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听课效率降低,结果考试成绩分数低,学生学习主动性降低,学习兴趣当然就提不起来,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进及优化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也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源泉。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去积极地思考,进而去发现、去创造新的领域,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灵活变通,更好的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使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由于教材中所讲的内容基本上比较单调,缺乏吸引性。这就要求教育等有关部门对教材进行更新,依据学纲,连接学生本身的学习及理解能力,进行大胆创新,打造一个有助于研究问题的环境,进而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及一探究竟的决定及毅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进行讲解三角形的周长时候,可以制作很多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可以是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再在这些图形的背面加上磁铁,把这些图形扔向带有磁性的黑板,这样这些图形就被神奇的吸住了,同学们或许对这个现象感兴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探讨其周长,教师在旁进行指导,算出一个拿掉一个,最后指引学生探讨三角形,让学生开动脑,运用多种方法计算三角形的周长。这样生动、有趣的情景,不仅让课堂积极活跃,而且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所以,创造一个与数学学习探讨有关的环境,能够既省时又省力,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思考。

2、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知识其实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去体验、去观察、去思考,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法能够更好的增强学生学习的数学的信心。由于小学生缺乏准确的判断力,而且数学知识往往都非常抽象化,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非常严格,所以有的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于是就出现了恐惧、厌学等现象。但是要让学生认清数学的本质,其实数学就反应在平常的生活中,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其实都反映了数学问题。比如学生可以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认真观察汽车牌照,记在心里,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及敏感度,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记忆力及对汽车牌照的认知。

3、增强教师队伍的教学素质。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从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身上,学生可以感受到对工作的热情、责任心,教师的为人处事。因此在教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教师只有从实践教学开始反思,才会更有实际性、针对性。从而找出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进行改正,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的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提高本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数学是小学最基本的课程之一,数学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改进教学模式,大胆创新,使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创造探讨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达到最高效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盛文艺.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尝试[J].东方青年教师,2013,(12):34-48.

篇3

一数学课程的价值

数学知识与能力是社会交往、与人交流沟通的工具,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独立生活、规范自己道德行为的要素,数学是人对社会、世界和人生有独立而理性判断的起源,进而是融入社会的基础。数学是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是从事职业工作、成为合格职业人的基础。数学还是进一步扩展知识和技能,继续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今天,数学是人类交流沟通合作的重要工具,是解决工作问题、人类自身问题、生活环境问题和征服自然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1数学对人类社会具有思想基础性、方法工具性和模式应用性价值

从根本上说,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始终高于现实生活。它促进了人类社会一切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它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及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提供方法和工具,为所有创新创造提供数学思想、模型和方法。在关键时刻数学往往能抓住本质问题,促进人类取得突破性进展,对社会发展起着普遍、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国家各方面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不仅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而且一切重大技术革命的基础也是数学,甚至今天社会科学的发展必须借助于数学工具。今天,数学不仅对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且数学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现代技术和实用工具。这一点往往被一般人所忽视。比如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数学、拓扑学在齿轮设计、冷轧钢板的焊接、海堤安全高度的计算、计算机新技术的发明和加工工艺的发展等等方面都提供了有效且便利的思想方法。数学提供给我们的不仅是公式计算,更重要的是思想框架,通过各种特殊的解决不同问题的思维方式丰富世界的多样性。在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自然秘密,构造种种数学思想,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纵观历史,从医疗上的CT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到中文印刷排版的自动化,从飞行器的模拟设计、风洞实验到指纹的识别,从石油勘探的数据处理到信息安全技术,如果没有数学根本就不会有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人们常说“方法总比问题多”,这里的“方法”当然很多,但是最有效的是数学方法,也主要是指数学方法。数学作为工具,在自然现象研究、经济理论研究,财政分配和金融投资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解决各种问题,数学提出了许多模式,这是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标志。近日有学者提出在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研究时,不但有传统的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方法,还应该添加第三种—数学方法,说明数学方法受到空前的重视。数学模型在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研究进程中的成果日新月异,用数学手段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进行风险分析,指导经济组织活动等已很普遍。最近几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是以数学方法在经济中的运用而闻名的。

2数学能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让人更完美

数学是第一生产力,它是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就是经济社会生产力的标志,是“生产工具”。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数学发展水平成正比,一个国家的实力越强,其运用的数学就越多。数学早已成为与自然科学平行发展的独立科学体系,传统的“数理化”科学体系已经无法体现数学的核心价值,数学是独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外的一门独特科学。数学不仅是科学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不仅有科学价值,还具有文化价值。对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价值,还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中介。笛卡尔认为“,现实世界就是数学定律表现物体在时空中运动的总和,而整个宇宙则是一个以数学定律构成的庞大而协调的机器。”正是数学方法为人类开辟了一条获得自然规律的道路。数学的人文价值还体现在强大的育人功能,它是大学生发展的必要食粮。正如著名数学家M·克莱茵所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能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变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的教育功能由此可见一斑。数学教育应通过数学的思想和精神,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培养既有健全人格,又有生活技能;既有明确生活目标、高雅审美情趣,又能创造懂得生活的人,把传递人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与传授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整合。

3数学能优化人性道德

数学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优化。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工具。在变量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辨证思想,其内容的辨证性体现得非常典型和深刻。在数学中,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否定之否定、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规律有很多体现,事实上,人类的早期的哲学和科学其核心内容就是数学,由数字规律体现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这就集中地反映了辩证法在数学中的应用。因此,数学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最好工具,正如许多著名人物所言,“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是培训科学家最好的训练方式”。数学的学习和认识还是一种再创造、重新发展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模拟、猜想、验证等活动,概括出数学概念,提出数学命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就是再现数学家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从而这个过程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数学能培养良好的品格

理论严密、逻辑缜密是数学的显著特点,数学的一切结论都有依据,都需要严格的逻辑论证。这种实事求是精神,能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形成尊重客观事实、既敢于坚持真理又不断完善的良好品格。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以及知识间环环相扣、联系紧密的特点,决定了学好这门课必须不怕困难、努力坚持。因此,数学学习自然地磨练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素质。因为在解题中受到“以退求进”等方法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培养出“能进能退”的豁达胸怀。

通过数学文化课程的选讲,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体会数学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方向盘”“定位仪”的角色,唤醒学生内心世界善良的因素。同时,古今中外数学家在追求事业中的坚强意志、在人品上的刚正不阿等,都会有意无意地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

美学因素是激发人心向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数学包含着许多美的因素:抽象美、和谐美、结构美,比如美的数、式、形、符号,以及美的结构体系、理论、方法等比比皆是。教师应该能通过数学美的内容展示,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潜移默化。通过美育过程优化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情商和道德品质。

二职业学校数学课的困惑与选择

数学教育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都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和学生需要学习的重心,这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独特地位决定的,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还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所决定的。数学的育智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对科学训练的工具功能、对现代工业经济生活所提供的思维模型的“母鸡”功能,是其他学科与内容所不能代替的。但是职校的数学课程已经花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来学习这一门,即使花了时间有时却未必获得好的效果,值得吗?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需求与知识爆炸所造成学习内容增加的矛盾限制如何解决?从多元智能的理论来看,职校生的优势在动手操作能力,但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数学素质当然不可或缺,也要适当培养。

1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困惑

在所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乃至于其他普通文化基础课如英语课)的教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状态:学生基础差,无力接受数学知识,又普遍对这类课程不感兴趣;大多数学生厌学,也确实不具备学好这些课程的动机与知识条件。因此可以把数学课程归纳为学生怕学、教师怕教、学校怕开,形成恶性循环。面对此情,学校层面的教学选择就比较困难:理论上重视,实际上无奈;态度上关注,操作上无序;学校当回事,学生当儿戏。现实中的教师就特别没有“方向盘”,缺少抓手,心里没底。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往往有几种无奈的选择:顺其自然,降低要求;强行要求,严格管理;分层要求,有的放矢。

其实其他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是如此,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对应的,他们的基础薄弱,学习技能欠缺,意志力差,接受能力差,当然学习效果不明显。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适当选择内容,重视学习效果,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对数学课的目标预设有所考虑。

2数学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们教育的人性化和回归它应有的位置提出了许多新观念,在许多现实层面上我们的确比过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或者仅仅是简单地盯着眼前的功利化教学,只用分数来简单地评价学生、教师与学校。我们开始从学生成长规律与教育发展规律,去理解学生、宽容学生,重视学生的差异化成长。但不可否认,许多地方、许多学校仍然是戴新帽子穿旧鞋,用新瓶子装旧酒,嘴里高喊素质教育,但是却踏踏实实地走应试教育的老路。没有真正地改进教学形式、改变教育思想,对新的课程要求没有真正落实。一些学校仍然套用传统思维,热衷于过分强调纪律,用“授受式”强行灌输数学知识,而忽视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少数学校又认为学生基础差,无法接受,从而放松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导致教学计划可有可无,形同虚设。此外,由于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我们的数学课也越来越像其他课堂一样重视“电光声色”地运用电子教案,不用板书,教师象电影放映员,没有自己的情感投入和个别化指导,来对重点难点关键点有所侧重。但是必须承认,万事万物都有度,丰富多彩是好,但是过犹不及。数学教育仍然需要理解、指导、模仿、思悟。与其他课堂不同,数学课也要小组活动,但是未必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因为数学需要思维,需要高度紧张的脑力投入,需要充分的思考与选择的时间。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当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爱数学,从心底爱数学。这种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们数学教师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更是我们当然的选择。

3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数学课堂绝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表面的热热闹闹。数学的学习不仅是观察与猜想———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归纳和验证———理性认识。

数学是科学的女皇和仆人,是科学的语言与范式;数学是智力的磨刀石,是训练思维的工具。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思维训练需要一些反馈时间,其他学科问题也有“刺激—反应”的要求,但是数学的需要可能更为独特一些、时间更长一些,要求更定位、专注一些。相对说来,需要比较独立的思考与个体的同化———顺应过程,并且是持续的思维过程。别人的思考不能替代自己,别人的结果无法借用,这是纯粹的思维运动,任何表面的热闹均无法替代,也替代不了。因此数学课堂的显著特征是“安静”,是典型的“静夜思”,表面的热热闹闹无法代替数学思维,无法完成既定任务。数学中的许多工作要在课后完成,这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是一种艺术。

因此数学教学既包含感性活动,也包含理性活动,从根本上说理性认识更多些。对数学教学的外在形式,我们要有宽容的态度,不能从形式方面去要求它如何如何,因为形式是重要,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我们更应该从实际效果上考察。数学教学要重视容量,更应重视质量。在数学课堂上必须“留白”,让学生有自己思索、回味、感悟的时间与空间,这才是本原,也是规律。

感性认识是判断一件事的正确与否的力量,没有感性就没有创新和发展。理性认识是解决问题的根基,没有理性认识就不会有持续的动力和源泉。数学教学必须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两者不能脱节,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训练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重视启发式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必然之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意义的建构,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教训出发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增强教学效能感是切实进行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职业院校的数学教育必须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数学知识具体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能对刚刚学习到的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时进行巩固和应用,把教、学、做紧紧结合起来,培养活生生的、能适应实际和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书呆子,这是数学教改的应然选择。

三对职业学校数学课的改革尝试

1需要推进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走向教学整合

职业院校数学教学的整合是多方面的:数学学科本身的知识整合,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整合,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应根据相应职业岗位的需要,优选职业关键能力,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教学选择。有些内容该砍的就要砍,在课程内容中无关内容要舍弃,然后进行整合。首先是把所有课程整体分析,对其中包含基础性、核心的内容加以整合。可以整合成学科讲座性质的课程,如整合科教育、科学素质教育、思想教育等几门大的课程,每门课程再细分为若干讲座,并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减少总学时,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讲框架结构,为学生搭建知识“脚手架”,讲重点核心内容,交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就是“授之以渔”。其次是将数学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整合。打破学科专业和能力训练体系,按生产环节和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整合。对教材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编写校本教材。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实践所占的比例必须大一些,达到70%左右,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教、学、做”合一,或者是工学交替,以工作任务带动学习和体验,这也符合国家对高职逐步过渡到两年制为主的学制改革的需要。这样一来就能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尽快地了解社会和企业(岗位),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为社会单位考察人才,缩短人才培训期和适应期,也为学生试用、双向选择创造有利条件。第三,让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努力找寻学生知识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方法,使知识呈现方式准确无误,打动学生的心理。

2尝试开设人文数学课程

职业院校的数学课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处于困难的境地。它没有文科类课程优美的辞藻,没有语言类课程的生动活泼,也没有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强针对性强的优势,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使学生意识到数学重要,也想学好,却因能力有限而望洋兴叹。而且数学自身特点的逻辑性、严谨性、确定性,使得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是一成不变、枯燥无味而产生厌烦。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88.3%的学生认为数学课程的内容是枯燥的。然而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像是“聚沙成塔”,只有在不断熟练运用、经常累积中才能巩固知识,并进一步探究新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我们数学教育“功夫在诗外”的“功夫”。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外力,内因还是学生自己。在探索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育中,可以尝试开设人文数学课程。

人文数学课程以数学史为载体渗透数学文化,以趣味数学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以数学应用为渠道传授数学精神,以数学美学为工具体会数学方法,以数学家及数学故事为媒介感悟数学文化力量,以数学审美为动力进行数学欣赏,目的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人文数学课程用数学课程中鲜活而生动的内容,激发、影响学生的情感,用人文的力量打动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通过生产案例、生活事例渗透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探讨数学与人文的交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这是从数学思想角度对目前课堂开设的数学课的补充。

人文数学课程主要的课程资源内容,包含数学史、趣味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数学家与数学故事,介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数学文化。

我们以校本教材《数学乐读》《数学物语》《数学先知》《数学神曲》等为蓝本,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一年级主要讲解趣味数学、数学故事和知识,渗透数学思想,培养科学态度。二年级主要讲解数学史、数学家故事,渗透数学方法,训练科学方法。三年级主要讲解数学美学、数学问题,渗透数学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四年级主要讲解数学应用案例和哲学,渗透数学文化,培养科学观念。五年级结合实习实训过程,进行数学美学欣赏与数学研究性学习,完成数学小论文课题。

篇4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 创新改革 思路 实施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它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高智商优秀人才的关键。不断探求创新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把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作为切入点和突破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所必需的。本文就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作阐述。

1.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1.1教学方法传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教师和学生是灌输者与被灌输者的关系,学生只能够被动地学习,无法有效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

1.2教学内容较固定。在我国,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多年不变,通常采用较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够学到固定的技能和知识,无法从本质上理解小学数学知识,更不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及时了解小学数学理论中存在的争议及最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1.3教学手段较单一和传统。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常通过黑板及一些简单的计算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无法取得较高的教学效率,影响了教学效果,无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无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数学人才。

1.4没有宽广的知识面。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的小学数学课,在其知识内容的划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认数、读数、写数,整数、小数、分数,以及应用题教学,不能让学生形成较灵活的学习方法及较宽广的知识面等。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无法与其他学科开展综合性学习,使得小学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孤立起来,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就必须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开设校本课程,开展综合性学习。

2.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实施对策

2.1创新型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

2.1.1设定目标,让学生学会设定目标。通过学习目标的设定能够充分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应当能够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及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得到全方位的综合发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进而为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引导。

2.1.2努力发现,让学生学会质疑。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认知冲突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最后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总结这些发展的问题,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升华。

2.1.3深入探究,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习。探究性的学习模式在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够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又要采用创新性的方法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模式进行引导。

2.1.4多元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在学生之间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既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又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用定时评价的方法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1.5积极内化,让学生学会主动建构。教师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法保证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与发生过程相符合。教师应当以旧知识的增长点为基础找到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应用这种新的认知结构,可以采用迁移重组的方法对学生新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深化,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化。

2.2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式实施对策。

2.2.1以小学数学的课程特点为基础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第一,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认识到小学数学的学习目的,认识到如何有效地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小学数学方法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小学数学有新的认识。第二,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难懂的知识和数学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几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的查阅选择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第三,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这样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将社会实践与校内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而加深对小学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五,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综合测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能够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应当弥补现有考试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平衡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

2.2.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的教学。应当以完善的小学数学教学设施为基础进行现代化教学,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2.2.3拓宽、加深现有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采用积极灵活的方法对现有的数据资料进行筛选和分析,能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应当对现有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学生在学完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当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2]杨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9).

[3]李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2007(04).

篇5

素质教育下,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我国各地教育部分纷纷通过加大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式,来使得教学活动更加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为此,在实际的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老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改革的适应性。下面,本文通过结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对课堂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策略作深入探索,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一、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多元化教学策略的措施分析

新课改下,为了保证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要求各个学科都应该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各种功能和作用;过去,老师通常多采用单一死板的教学手段,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尽管短期内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效果,然而长期看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学习思维的发掘十分不利。为此,老师应该改善传统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来为学生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从而正确的引导学生完成数学问题的讨论,这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以及数学学习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是我国现代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而且在数学教学中也完全符合我国教育教学的规律;为此,找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多元化教学理念的重要性,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来不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保证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保证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的共同提高,进而保证学生能够跟上老??的教学进度,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1.应该充分突出学科特点,顺应学生的心理

数学学科是理科科目的代表性课程,通过系统的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罗辑思维的不断提升。小学生并没有较多的学习经验,所以还缺乏对数学学科的理解与认识;小学生在数学认识上往往比较直观,尽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还很欠缺,特别是在数学公式的推导、定理法则的理解以及数学理论认识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现状,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再者,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应该选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知识的来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在课堂上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中,老师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动力来源者,而且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老师是重要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课堂上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课堂定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及时的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培养。其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且通过合理教学方式的合理应用,来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和反思,从而保证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素材

数学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而且数学知识几乎蕴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此,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老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并且把握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感兴趣的素材来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其次,老师还应该带领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去从周围的事物中寻求知识,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知识应用意识。

4.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不断催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保证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策略。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且相比之下,多媒体教学具有更高的直观性,从而形象生动的为学生展示更加充分的知识。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从而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应用,让整个教学过程都处在一个让学生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从而诱发着学生的心向,从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概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有关数学概念,是贯彻课程标准和提高数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景,巧妙引入有关概念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它关乎学生对整个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把一些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具体事例融入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入概念,形象教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让学生拿出一个圆形的杯子,将杯子放在纸上,沿杯底外缘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把圆剪下来。接着,让学生摸一摸圆形纸片的外缘,感受圆形外缘的曲线,再引导学生思考:圆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很快从感知中回答“圆是曲线图形。”这种来自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结论,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得到的结论比较简单。而要对圆的圆心、半径、直径有所研究,单靠简单的画一画、剪一剪、摸一摸是无法回答的,于是我接着抛出“诱饵”――“想验证更多关于圆的知识吗?”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顺势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圆的知识。”这样引入圆的概念自然而不显唐突,学生感受到一种挑战,因而更加认真地投入圆的学习之中。

二、重视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小学生获取有关的数学概念如果来自于自己适当的经验,会掌握得更好。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先充分感知形成有关概念的具体材料,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安排了两组演示与操作活动交替进行。第一组是认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首先由我演示平分一个饼,让学生认识到“一半”就是一个饼的二分之一,然后由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的形式,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充分感知单位“1”、平均分,并把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第二组是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我先演示分一堆苹果,并说明演示过程和每一个环节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通过想一想、分一分、说一说的形式,把6面红旗平均分成3份,并用分数表示出这样的1份、2份,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这样,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就更全面、更深刻。同时,通过两组相互交替、逐步提高的操作活动,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的诸要素就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为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三、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形成有关概念

学生完成有关数学要领的构建过程中,建立有关概念的表象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用学具进行操作活动,常常以形成有关要领的表象为目的。因为学生要形成有关的概念,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表象的再加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以便剔除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形成有关数学概念。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当学生对分数已建立较清晰的表象时,我通过引导与提问结合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分析、综合,进而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抽象为单位“1”,将平均分成2份、3份等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分数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较好地构建分数的概念。

四、精心设计练习,逐步掌握有关概念

学生对新学的数学要领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练习,他们的认知才会巩固,才能将表象的认识吸收为自己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因此,对于已形成的有关数学概念,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记忆概念的定义上,而应精心设计练习,从而达到掌握有关概念的目的。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目的

引言

传统的数学作业单调枯燥,脱离生活和学生的实际,不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容易使学生觉得学习索然无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鉴于此,依据新课程理念,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全面科学地改革数学作业,已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作业的布置,不仅服务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更旨在发展学生。

一、明确作业布置的目的

教师设计作业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某方面的解题技能,但具有这样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作业设计时更应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

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数学作为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教师设计的作业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更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使学生陷入作业的海洋。数学其他科学的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用数学,应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切忌布置一些急功近利、简单机械的作业,使学生时时刻刻学习到“必需的数学”。

二、作业的设计

1、层次性作业

由于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必然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不够吃”的现象。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来布置作业,让基础差的学生不仅有收获,而且有发展;成绩好的学生不仅有发展,而且有兴趣。为此,教师可设计一个“作业超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发展,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着成功的体验。

如:在教学完三角形面积后,教师可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把作业设计为A、B、C 三个层次。A、一个三角形底5分米,高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B、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4平方米,底是7 米,它的高是( )米?C、一个三角形底是8米,高是5米,如果底不变,高增加3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再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后,教师可设计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A、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 米,宽4 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B、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周长40 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C、学校要在操场上用16 米长的栏杆围成一个各边的长度都是整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花坛,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怎样围花坛里种的花最多?

通过这些层次不同的题目,让学生根据实际能力选择,自觉检查其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还可以激励其在达标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目标攀登,进而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所以,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自己布置作业。

例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复习》课堂结尾前,我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要求:请你结合今天所复习的知识为同学们设计一道作业题。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纷纷回答:

学生1:请你测量出桌子的底和高,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2:请你量出黑板的长与宽,并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3:如果办公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70平方米,那么它的底和高可能是多少?(底和高取整数)

这样学生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数学经验,体验着学习主人的快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3、生活化作业

正如流传至今的道理所讲的那样,“生活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的”。事实也正是这样,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就连那取之不尽的数学教育资源也是从生活中发现的。所以说,如果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以学生生活为模板布置联系实际布置作业,那么就能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所学的知识也能加以巩固,得到更广阔的延伸及扩展,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是如何发生及发展的。

举个例子:在将要进行《利息和利率的计算》的教学前,可以将作业布置为让学生去银行了解什么是储蓄,储蓄的方式有哪些,对于利息和利率又该如何计算等相关问题。还可以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根据自己家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设计,制作出相应的包装模型,并在完成后相互交流感受和感悟,这些感悟可以是对创新设计魅力的感受,也可以是对数字美的领悟。也可以让学生在《百分数存在的意义》教学后去收集、整理及归纳生活中存在的百分数材料,这些材料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家庭生活中,也可以从社会生活中去发现,并让大家将这些材料以展览的形式进行交流…数学作业生活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能使他们的学习空间变得更为广阔,使他们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增长见识。

结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以发挥学生自主潜能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作业,给学生一片崭新、辽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数学作业绽放无限精彩,从而使学生快乐做作业,快乐学数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数学教育 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4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一个如火如荼的时期,它在取得教育界及家长学生的不断认可的同时,必然也伴随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传统教学向信息化教学的转变不够全面,素质教育的情境下教师管理班级的难度加大,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不够扎实。长远来看,实施新课程标准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利的,但前进的道路也是曲折的。在教育改革的路途上,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教育改革的必须。

1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特征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逻辑思维的培养,是所有学科教育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为六至八岁儿童,根据皮亚杰儿童发展阶段理论,这个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前运算阶段或具体运算阶段。所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抽象和困难。而对教师这一方面来说,肩上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给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数学意识以及思维习惯会影响孩子学习的一生,所以作为引导者,教师必须更像是农民一样,倾尽自己的信任、宽容、耐心、期望以守望田地里的庄稼。

2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现状

2.1 课堂管理难度加大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领导者”,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学间、师生间互动性的增强,必然导致学习不自觉者或者注意力不集中者不能有组织地参加课堂讨论活动,破坏课堂秩序,使得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难度增强。

2.2 素质教育培养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

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合作学习容易导致课堂混乱,学生难以听教师集中传授基础知识。学生提出的各种个性化问题,不少教师也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满意回答,探究学习成形式。

3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改革的措施

3.1 合理利用教学媒介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现代化科技产物即以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教学。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通信网络,能迅速而广泛地收集各种社会信息和素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和形象化。但媒体只是工具,无论采用哪种教学媒体,都是为了优化教学效率。教学媒体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由于低年级学生思维比较单纯,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可逆性不够强,这个阶段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宽容耐心的引导,更多的是教师更多亲切的言传身教。不过由于低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的特点,更能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尤其是数学学科的教育不能彻底摒弃传统教学媒体,而应当适当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发挥出大于二者简单相加的效果。

3.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充分尊重并完全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美国认知教育心里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理解状况,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当一部分学生已能熟练背诵九九乘法口诀中的部分口诀时,教师可以把“编出未的乘法口诀”这一环节提前。继而引导学生用棋子摆出口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真正把握每句口诀的意义,突破教学难点。最后教师通过同学间合作,挑选一两句口诀摆出棋子,写出算式。通过这样的流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步步深入。

(2)注重培养对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对数及数运算的感知、理解和情感,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问题的桥梁。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数学教育中培养正确培养孩子的数感很重要。学生数感的形成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感受和体验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教他们认识10以内的数字时,必须通过采用实物和图片,将物与数一一对应。在教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字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1000个同学在学校操场集合是怎样的。当教他们认识10000以内的数字时,让他们想象10所这样大的学校学生集合的情境。通过这样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相似情境中还能在头脑中找到一个具体合适的参照物。

(3)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包括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是指,当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出只要学生能认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就奖给他一份礼物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听课。效能期望则指自己对自己完成某一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如在数学课堂上,当学困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积极发言或者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一个积极的动作示意或语言鼓舞就能给予他充分的自信,获得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对学习更加自信和积极。

3.3 丰富教学设计模式

(1)情境导入式教学。

情境导入式教学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运用领先的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图文并茂,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游戏教学。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而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都比较抽象,特别是在介绍时间单位时。采用游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愉悦,产生学习的渴望,并且通过游戏可以时抽象事物更形象具体化,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4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大力提倡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光越来越长远与开阔,且与教育发达的国际社会逐渐接轨,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培养更加全面与灵活。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任何事物的发展路途都是光明且曲折的,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不忘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相信,孩子们会在更蓝的天空下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玲,主编.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教育)[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篇9

关键词: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教育

G623.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智力与思维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并进一步研究新课改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育途径,为帮助数学教师提高数学教育水平,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一、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分析

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尤其是小学时期的数学教育,由于小学生正处在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加强学生的数学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为重要,但目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小学数学教育内容比较单一,目前大部分小学都采用国家材开展小学数学教育,数学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过多,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理论性极强的教材内容不能完全理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其次,数学教师受多年来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采用填鸭式的方式开展数学教育,使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数学教育效果不佳,不仅影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造能力,使小学数学教育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第三,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目前在数学教育中并没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局限性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受困,无法通过生活情境等深入了解数学,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数学教育效果不理想,使小学数学教育陷入效率较低的困境。

二、新课改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育途径

1.丰富小学数学教育内容

丰富小学数学教育内容,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与数学教育内容相关的教育资源,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资源,或者与其他数学教师相互借鉴经验,搜集更多资源充实与丰富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小学数学《方向与位置》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数学教育,教师在网络资源中搜集一些动画图片,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图片进行处理,进行动物找家比赛,使学生操纵不同的动物,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学生通过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等位置与方向变换帮助动物快速回到自己的家中,有趣生动的教学内容,充分激发了小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丰富的教学资源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了数学教育效果。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数学教育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数学教育,需要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学习与借鉴新课改环境下成功的数学教育经验,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数学教育发展。例如,在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教师单纯的口述讲解教学内容,无法使学生对立体图形进行全面了解,这时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展开教学,通过多媒体软件将长方体与正方体展现在学生面前,翻转式的立体图形使学生全方位观察长方体与正方体,充分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性质有了更深入把握,同时,学生从多角度观看立体图形,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十分重要。

3.将数学教育延伸到生活中

笛е识源于生活,并最终应用于生活,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生活化特征,将数学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打破以往局限性的课堂教学局面,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教学中,教师单纯的使学生练习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教师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超市,在不影响他人购物的情况下,教师使学生记录不同商品的价格,之后使学生对商品价格进行计算,为了使生活课堂更加真实,教师假设给每一位学生100元人民币,使学生随意购买商品,将价钱控制在100元之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加减法运算合计100元应该如何分配,在生活课堂中,学生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的练习,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由此可见将数学教育延伸到生活中,是促进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关键途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尤为重要,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新课改环境下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使小学数学教育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篇10

一、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实现概念引入的自然化

数学教材多是直接给定概念,教师应遵循高中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加强概念的引入,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合理设置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背景和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1.以数学史话引入概念

教学中,适当引入与数学概念相关的故事,并巧妙处理,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又可达到教育之目的。如教曲线方程时讲讲笛卡尔和费马;学数列时讲数学家高斯故事;讲二项式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杨辉等。在故事引入的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精神。

2.以实际问题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概念,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贴近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还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可从教室内墙面与地面相交,且二面角是直角的实际问题引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

3.利用学生探究实现概念的自然引入

以概念为基础,以过程为导向,是概念教学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新课程理念的最好体现。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范例,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观察、比较,对概念进行假设、验证,从而获得正确的概念。如在“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教学时,不妨先让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距离的共同特点是最短与垂直。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在两条异面直线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两点,它们间的距离最短?如果存在,有什么特征?经过探索,得出如果这两点的连线段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则其长是最短的,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确认这样的线段存在。在此基础上,自然地得到“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在引入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勇于发现,大胆探索的精神。

二、善于解剖概念,实现概念教学的深刻化

数学概念是为了解决数学问题,对概念理解不清,在解题时就会出现错误;对概念理解不透彻,常会遇到问题束手无策。要正确深刻地理解概念绝非易事,数学概念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因此概念教学应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从多方面着手,适当引导学生剖析概念,抓住概念的实质。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剖概念:

1.强调概念中的关键词语

如对函数概念中的“任何”与“唯一”要重点强调。然后举例 ,前者可以称 是 的函数,后者不能称 是 的函数。因为对于任何一个 ,不是对应唯一 。这样通过正反实例,强调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更能加深概念的理解。

2.注重数学语言的翻译

数学语言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有较强的概括性,更能反映概念的本质。如等差数列的概念可用符号“ ”( 为常数)概括。用定义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时,就是应用概念的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则能更形象地反映概念的内容。如讲“交集”概念时,用文氏图表示“A B”,可以很容易理解概念。

3.注重相似概念的对比分析

有比较才有鉴别。用对比方法找出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异同点,有助于学生区分概念,获取准确、明晰的认识。比如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就可以通过概念对比,并结合实例的方式加深概念理解。

三、精心设计练习,实现概念教学的持续化

数学概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所以在练习设计上一定要精、针对性强,便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1.加强应用概念中易错原因剖析

很多概念本身就是解题方法。如“反函数”概念,就已经体现了反函数求法:“反解 ”——“将 与 互换”——“标明反函数的定义域”(要通过原函数的值域来确定)。在反函数的求解中,学生常出现反函数定义域由反函数解析式本身确定而导致的错误。如果注意在解题中强化反函数概念以及它的由来,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