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德育的途径范文
时间:2023-06-22 09:5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德育的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精神;和谐图书馆
图书馆文化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含义与性质,它是一个在不断生长、变化着的有机个体。时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由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对图书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图书馆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大力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各个行业都在打造自己的文化,包装并树立自身的新形象,确立新的价值导向。在新形势下,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阵地,大力弘扬图书馆精神,构建和谐图书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图书馆精神与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关系
(一)解读图书馆精神
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思想稳定行为风尚就是图书馆精神。它是馆员等各种群体在政治态度、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和职业道德意识方面的总称。图书馆精神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我们将其简单的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事业精神,即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使用和自由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图书馆要致力于办成国民大众事业,为每个公民提供免费服务并为公民提供基本权利保障;二是科学精神,即图书馆要事实就是、遵照科学原则办得越来越好;三是职业素养精神,即每个公民在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便捷服务时,更要热爱国家、热爱图书馆、热爱每一本书籍、爱岗敬业。总之,正确的图书馆精神不仅要体现图书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实质内涵,还要体现图书馆与其他行业的本质差别,不断的发展追求,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进步,与时俱进,充分的体现时代精神。
(二)什么是和谐图书馆
“和谐”的本意是和睦协调。和谐图书馆就是指在图书馆各系统或部门在产生矛盾时,能互相包容、和睦相处、化解矛盾,使图书馆处在一个和谐、健康和富有生命力的环境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简而言之,馆员和读者与图书馆的工作大环境和学习阅读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要是指馆员之间的和谐、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读者之间的和谐;三是读者的需要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和谐;四是开办图书馆的理念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和谐。综上所述,构建和谐图书馆必须按照上述四个方面来进行,它们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二、图书馆精神对构建和谐图书馆的促进作用
图书馆精神对构建和谐图书馆有大的促进作用,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促进人与人和谐
凝聚力是一个集体团结的象征,只有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集体中的全体人员才能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才会取得成功。图书馆的主体即馆员和读者。他们的关系又可以细化为三个层面:一是馆员与馆员,二是读者与读者,三是馆员与读者。图书馆精神能持久的激发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的集体意识,产生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观念,强大的图书馆凝聚力促进了图书馆内部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读者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依靠,图书馆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丰富的储藏资源会加深读者对图书馆的喜爱和依赖,促使他们关心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为办好图书馆提供帮助。
(二)提高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图书馆要重视馆员的职业素养,着重强调事业精神,培养他们良好的工作作风与精神面貌,结合全体工作人员的智慧、思想和意志制定出图书馆的共同目标和理想,从而真正意义上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挖掘自身的潜力,时时刻刻为读者着想,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三)搭建图书馆资源与读者之间的坚实桥梁
图书馆要全面了解读者的切身需求,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读者之间搭建一个坚实桥梁,发扬科学精神,建设一套适合且合理的读者馆藏资源结构体系,使这些丰富的馆藏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所以,图书馆要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主动地与读者交流、沟通,寻找读者遇到的难题,有针对性的、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从而创造图书馆资源与读者和谐相处的氛围。
三、弘扬图书馆精神,构建和谐图书馆
(一)用自尊构建图书馆内部和谐
构建图书馆的内部和谐主要包括各部门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馆藏文献资料比例结构的和谐。人是构成社会的主体,所以在众多的和谐关系中,最应该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做好内部馆员之间的和谐是图书馆内部和谐的重要标志。可以采取建立相关激励机制、矛盾解决机制和竞争机制等措施,来调解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营造和谐工作环境的目的。在各种激励机制中,精神激励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精神可以激发出馆员们强烈的自尊感和强大的自强、自信信念,凭借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图书馆内馆员之间、各部门之间、上下级的关系都会变得更和谐。
(二)用自豪搭建图书馆外部和谐
图书馆在社会中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与社会个成员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图书馆不仅要搞好内部关系的和谐,还要搞好外部关系的和谐。图书馆应用强烈的自豪、自爱精神不仅要处理好与读者的关系,明确读者就是“上帝”的服务准则,把弘扬图书馆精神作为工作动力,提高读者服务质量。还要处理好图书馆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获得他们对图书馆未来长期发展的大力支持,使得图书馆能在社会的各种外部关系中和谐发展。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利用馆藏的文献资料科学处理好与社会外部关系的和谐相处,同时馆员以优质的服务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为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外部环境。
(三)用创新实现图书馆的和谐管理
图书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史时期,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管理机制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图书馆的教育功能长期偏离发展轨道,以及不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等都阻碍了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所以,要改变图书馆的现状,就必须大力倡导改革、鼓励创新、大胆摸索、探究,把图书馆精神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实现图书馆的和谐管理。图书馆要改变管理制度不合理的现象,要从图书馆生存发展的根源上去探索,利用人力资源和吉他有利条件,组成合理的管理制度和部门、人员构成方式,并尽量使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慢慢的提升图书馆馆员群体的能力素养和图书馆自身的整体形象。同时,图书馆还应该建立一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团队文化,并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达到图书馆内部观景的和谐管理;还要根据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建立一套不仅能充分发挥自身长处还能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的机制,进而达到图书馆与外部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用服务营造图书馆的和谐氛围
图书馆要营造和谐的服务氛围,主要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美化图书馆的内部环境,二是构建和谐的图书馆人际关系,三是做到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与读者的需求量和谐,四是优质的服务与享受知识获得的和谐。首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无论是图书馆的内部环境美化建设,还是文献资料的丰富建设,以及馆员团队的素质建设,都应一切活动以“人”为出发点,来改革和创新图书馆的管理体系。把读者就是“上帝”作为图书馆的精神理念,把为读者服务当作是图书馆馆员们的最高人生奋斗境界。在这种强大精神力量的推动下,毫无疑问,图书馆工作人员为读者营造的是和谐、友爱的服务氛围。
(五)用坚持打造图书馆的美好未来
书是知识的源泉,不仅能提高自身素养,还能塑造健全的人格,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然而,书又是连接图书馆与外部社会的纽带,更是图书馆得以生存下去的基础。我们要追求热爱读书的精神,把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永恒的出发点,重视书对整个社会和人类产生的巨大作用。图书馆要继续、持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关注社会对书的依赖性,并把这种强烈的依赖性作为图书馆未来坚持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道路如何艰辛,作为书籍的热爱者、作为图书馆的忠实追随者、我们都应当支持它,把它当成人类的最终知识宝库去爱护和建设它。不论是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还是非从业人员,都应该有一种嗜书如命的精神,把建设图书馆当作自己的事,那么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图书馆的美好为了就一定指日可待。
四、结语
当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面对这个浮躁的世界,构建一个令读者心旷神怡、舒适愉悦的图书馆环境显得迫在眉睫。加强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创建一个安静舒适、充满活力、充满友爱、人性化的和谐图书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每一个公民的共同期盼。让每一个读者能够感受到图书馆浓浓的人文关爱,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养分,体会图书馆浓厚的文化氛围。从人文精神、管理和创新等方面去促进和谐图书馆的构建,从长远来看,大大促进了社会教育功能的步伐全面、稳定的推进。
参考文献:
[1]李云梅. 浅论图书馆精神与构建和谐图书馆[J]. 科技信息,2013,06:74.
[2]吕广生.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探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S1:170-172+155.
[3]邱越秀. 试论和谐图书馆的构建与图书馆精神[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06:51-53.
[4]张文卿. 对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探讨[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7:134+150.
篇2
在科学领域中,数学因为其众所周知的准确而成为研究者最广泛用于交流的语言。因为他们普遍相信,自然是严格地演化着的,尽管控制演化的规律可以很复杂甚至是混沌的。因此,人们常对实际事物建立种种数学模型以期通过对该模型的考察来描述、解释、预计或分析出与实际事物相关的规律。
一、数学建模的教育价值
数学建模是数学专业改革发展的产物。从学校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观点来看,数学实践与数学建模都已经被大家认可,成为学生在学习数学这一专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课程。我国高等学校的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指出:要切实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运用意识与运用数学建模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学会数学与数学建模相结合,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正名、运算与检验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数学建模需要符合数学专业本身的发展思维也要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判断思维,还需要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运用数学的相关知识去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使学生合理的在生活中和工作中运用数学专业知识解决遇到的难题,使学生提升创造性与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大专数学教学是教育的最后阶段,大专学生毕业后将要走上社会,所以我们应该着眼于未来,为学生进入社会打好基础。根据数学建模的特点,不难看出,在大专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开展建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经过十来年教育后走入大专校门的学生,他们了解许多数学基础知识,但是如果进入社会让数学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他们往往会束手无策。只在课堂上学习基础知识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讲是比较低的,所以我们开展数学建模的课程,旨在使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重点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会公式以及方程式的运算,也是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主意识,使学生们更加具体、全面的了解数学这一学科并不是枯燥乏味的,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生们对数学建模有兴趣,才能更家深入的了解这一学科,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理论知识。因此,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是现代数学改革发展的必要途径。在数字现代化的时代中,提高科学技术是十分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基础即使来源于数学。也就是说,学好数学才能跟上数字时代的发展脚步,才能运用科学技术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数学建模就是运用数学的语言教学表达能力将数学建模的知识用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而不是用数学专用语言;2.多进行小组探讨学习研究,把数学建模问题带入到小组中去,组员学生们密切配合,相互提出意见建议来解决数学建模的难题,这种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发展,也有利于难题的解决;
(三)发挥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
数学建模的教学法不能只局限于传统教学,它的教学方法应该做到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同学在下面死板的听课的模式。老师在数学建模中扮演的是引导者,而学生是数学建模教学中的主体,所以要求学生可以大胆的想像、提问,也可以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大胆的进行猜测与揣摩,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是现在社会十分流行的也是必然发展趋势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要比老师死板授课学的更加扎实和迅速。
所以数学建模教学符合现代教学理论,数学建模课的开设顺应了当前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数学建模的教学途径
(一)打好基础,强化意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以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来说,如果学生们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独立的数学思维与方法是不可能解决的。所以,我们需要开展数学建模课程,在开展课程的同时,首先要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然后在传授给学生相对来讲难一些的问题。能力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得到的,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挖掘教材,适当补充
数学模型包括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方程式、函数和算法等,数学建模的思维方式是体现在数学的教材中的。所以我们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挖掘教材中有包含的数学建模的知识点,并从知识点中总结数学建模需要用到的东西。总结用到的知识后,还应该适当的增加和补充,这样才能做出一本适用于学生的教材。
(三)内外结合、零存整取
强调数学应用现已成为当今各国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特点。在美国,人们提出了“用数学于现实世界”的口号。近几年来,我国对数学专业应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大专数学教学也开始对数学建模进行研究和分析,但是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在数学课堂上,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围绕教学内容有意识的强化数学建模教学,让学生们能参透其中的道理。我国数学建模处于初期状态,许多东西都还不够完善,思维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将数学建模的教学工作和课外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开设数学建模的讲座、数学建模的探究小组、研究关于数学建模的论文期刊等等。一点一点的去探索数学建模中的道理,这种“零存整取”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使教师l挥指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李明振.数学建模的认知机制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7.
[3]马忠林.数学教育史[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篇3
摘要:阐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议的意义、优势及途径,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1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1.1知识经济时代地方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递和服务的主体出现了多元化分布的趋势,高校图书馆如果还仅将其服务范围限定于封闭的校园,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区域性社会教育中心、知识传播中心、信息存储和开发利用中心,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利用其资源、人才、设备等优势条件,主动拓宽服务领域,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地方高校图书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1.2提高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我国有1000余所高校,其图书馆藏书总量超过6亿册,这些数量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不断增加的电子网络文献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但是,高校图书馆现有的馆藏资源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利用率多数在50%左右,有的甚至低于40%。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设后,可以发展一批较为稳定的农民读者队伍群,打破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封闭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有效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1.3解决农民知识贫困的有效办法
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有8亿多农民。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城市差距巨大,由此产生的信息鸿沟以及导致的农民文化素质低下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改变农民的落后思想观念,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地方高校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介入所在地市的建设,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和农民的文化水平,是消除信息鸿沟、解决农民知识贫困、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有效办法。
2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优势
2.1信息资源优势
地方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如图书、期刊、报纸、光盘、声像资料等。这些文献资料内容丰富、专业性强、门类齐全、准确性权威性强、情报价值高,是各级地方公共图书馆无法比拟的。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进行了全方位合作,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将更加明显[1]。
2.2人才资源优势
地方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工作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信息服务技术专业人才,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图书管理、文献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实践经验,还具有根据社会需求来开发、挖掘、创新各种信息产品的能力。地方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组织协调校内各门学科的专家进行课题攻关、技术培训、产品开发等,这种优势也是地方公共图书馆无法企及的。
2.3设备资源优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图书馆管理软件的出现,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不仅实现了运用计算机手段为读者服务和科学管理,其全新的网络环境还使得高校馆迅速获取文献信息资料,而且能直接参与社会信息系统的循环。因此,在利用现代化的设备搜集、整理、加工地方文献,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服务于地方建设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3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3.1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培养新型农民
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可以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资源,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文化的载体,具备提供信息、传播信息和引导信息的条件与实力,应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利民活动。如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崇尚学习,鼓励农民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利用丰富的人才资源,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不同要求,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握足够的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2]。
篇4
关键词:人文精神 图书馆 主体
一
图书馆的基本构成是书和人,其目的在于传播知识、提升素质、促进人类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从图书馆的值阈来看,它是人文主义的。以往图书馆强调读者本位,实现一种充满亲和力的读者服务,这当然是现代图书馆必由之路。但长期以来,图书馆学术界却忽略了图书馆人自己的人文主义的涵养。图书馆一些非人性化的管理思维与制度依然屡见不鲜。这种现象与我们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缺失是有关系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物质性因素有了大的改善,但这些器物和技术层次的变化而外,最深层次的人文主义精神却没有得到弘扬。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图书馆还在一种简单、僵硬的行政条例下运转。图书馆人不仅是职员,而且是图书馆人文意义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一般的图书馆工作中他们作为文化主体的价值追求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如何建设员工的素质,我们多是强调制度的建设,而很少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体性构建这个角度去思考。同时,在图书馆建设中,大家都比较喜欢谈论如何去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等等,却忘记了“人”自身。图书馆的集体无意识地在丢失自己的人文理想。在学校工作中,它成了死角,在人员安排上它成了“被照顾的后院”。其实,现在的图书馆建设中,在建构“人本位”框架下的读者本位之外,还应包括图书馆馆员在内的。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本思想如果不包括图书馆员,那显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而图书馆员的实际社会地位却不高,根本原因是我们还缺少自我赋予的主体意志。但问题还不止于此,由此而形成的图书馆员荣誉感与尊严感的丧失却是最致命的,而这种丧失在管理阶层的意识中却是屡遭忽视。这对图书馆的全面协调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没有荣誉感的馆员制度源于人文精神的匮乏。现代工业社会的基本状况:一方面是科技信息的发达,但另一方面是人的精神的普遍压抑性生存状态,正如马尔库塞论述的社会分工越专门,他们的劳动越异化。人们并不在过自己的生活,而只是在履行某种事先确立的功能。而从根本上说,图书馆的实质性进步要看它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程度,即对人的生存价值的关注。图书馆学在其技术和服务方面日益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靠近,但我们最好还是提醒自己记住,图书馆始于人文主义。否则,过分热心于科学技术和行为学派的社会活动,我们就会看不到个人及其需要和包含这些需要中的人文主义价值。
二
实现图书馆制度的人性化目标,核心在于必须以人文主义精神灌注图书馆整个机体的运作,不仅是针对读者,更重要的还要实现在图书馆事业的支柱――馆员身上。为此,图书馆要有理念的真正突破。如果管理阶层还只是把图书馆视为一个行政事务单位而非文化学术机构,那么违背人本精神的制度与措施就会出现。而这种制度措施从本质上是完全与人性化管理精神背道而驰的,本质上是把馆员视为单纯的“劳动人”,而忽视了具有多层次需要的“社会人”的属性。这只能加剧图书馆的内部矛盾,严重挫伤一般馆员的积极性。因此图书馆制度的人性化就必须是立足于“人”,把尊重“人”的价值放到图书馆的核心地位,这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内在体现。因此,一定要增强馆员的荣誉感和尊严感,这是实现人性化管理的前提。荣誉感源于崇高的人文主义理想。人文主义最关心的是人的创造潜能的发挥。这种定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极大地促进馆员的文化主体意识,使他们真正的爱馆敬业。创造能够激发人的最大潜能的管理制度――文化环境,这对图书馆馆员的价值主体的觉醒非常重要。文化主体的觉醒比仅仅是“甘为人梯”的教导更有价值意义,在消除馆员自卑心理、消极工作方面发挥真正作用。其次,提高图书馆学术地位。要培养馆员自由与创造的精神,不仅是一般的鼓励馆员写文章评职称、培训学习等,更要创造一种宽松、严谨、眼界开阔的研究环境。让他们从繁重的体力和繁杂的事务操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精力去从事深层次的参考咨询工作,去从事知识组织、分析和综合的工作。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真正具备人文素养,从而吸收到高层次的人参与这个事业。让他们充分发挥专长,形成尊崇学术规范的风气,将图书馆研究推向人文的高度。
在一般性的服务制度中也应渗透人性化的温暖,如开放时间,不仅是要考虑读者的需要,也应考虑馆员,做到既照顾读者又体现对馆员的人文关怀。这同样体现出图书馆人文事业的神圣和尊严,因为读者的要求并不都符合人文主义的平等精神。我们的一些图书馆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午就不开馆,更好地考虑了馆员的休息。他们将《读者指南》发给每个读者,对于违反图书馆规章制度的予以严肃的惩罚和教育。这些措施体现了我们的认识。图书馆制度的人性化奠定了它的人文主义事业的基础,但它还必须将人文精神在馆员和读者及社会之间融通,最终实现它的文化理想。
三
图书馆的文化理想既是人文主义,它就必须体现出传统文化和先进性文化价值观对人生的指导,实现当代政治文化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就图书馆的文化与教育功能所体现人文精神而言,它应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架设理解与关怀的桥梁,其次在文化传播中将崇高的人文精神灌注读者群体,最终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先进的文化思想的支撑。而这一切都必须将图书馆的人文精神融通进去,因为人文主义“它也被普遍用来表示warmth(温暖、热情)及congeniality(合适、适宜)”。
就读者与馆员的融通而言,应该说一直没有理顺,双方都有一定的扭曲。一方面是部分读者瞧不起馆员,另一方面是馆员心理没有读者,双方存在着不和谐的矛盾。这种非常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还是图书馆内部的非人性化制度对馆员积极性的压抑。而图书馆在回归了自己的人文主义精神。实现了馆内的人本管理以后,读者与馆员就容易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和谐关系。随着图书馆员人文素养的提高,读者对他们的看法会有所改变。图书馆员社会尊严的提高可以激发真诚的事业精神,他们从体力、技术性的工作中走向学术前沿,指引读者进入信息的海洋,解答他们的问题,从借还书的“二传手”角色转变为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专家学者。当图书馆职业为社会所羡慕时,图书馆也将成为认为人文精神的象征。在现代社会,读者走进图书馆并不一定是要查什么资料,他可能更在乎感受这个文化实体的气息,在与具有人文气质的馆员接触中,接受阳光般的温情。
图书馆人文理想的最终体现还是对一国文化精神的继承与传播。中国儒家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盖为深远。这种文化恰是一种追求生命和谐的价值观。由此形成的民族精神“一是向上之心强,二是相与之情厚”,并最终达到“群生和洽,各安其性”的理想社会。因此,儒家提倡以“仁”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仁者爱人”,从具体生存来说,即存“爱人”之心。孟子说:“君子以仁存心,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总的看来,“仁”的价值意义就是肯定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建设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友爱、认同的关系。只有如此,“仁”的精神也就成为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这种价值观在今天依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说现代化绝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的精神,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图书馆,不仅是其参考服务的价值,而且要更重视馆员与用户的沟通,读者在图书馆感受的是一颗充满温情厚意的“仁心”,图书馆员要向他们灌输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他们选择文化的精华,铸就人文的品格。同时,读者也应当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给他们以尊重、理解与认同。
图书馆是传播人文思想的重要文化土壤。它必须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文化理想――即崇高的人文主义的事业,实现图书馆的人性化目标,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成为人文精神的中心,辐射整个社会,为建设一个健康、良性与关爱的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参看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人脸检测技术;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帧间图像差分法
1、引言
基于图像的目标检测及报警技术,即在监控范围内设定警戒区域,对进入摄像机视线内的各个目标进行检查和跟踪,当有目标越过警戒区域时,进行报警联动和人脸检测输出。通过本设计的研究,实现人脸检测技术、运动目标检测技术与入侵报警技术结合的软件,为重点地区的视频监控技术的深度应用提供基础。
2、检测方法的确定
运动目标的检测跟踪是视频监控技术和计算机视觉的研究热点,其在解决智能视频监控,人机交互,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1]。人脸检测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然而人脸模式是很复杂的,而且易受外界干扰,常见的人脸检测算法一般都具有计算量大、速度慢、误报率高的弱点[2],因此我们要制定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2.1目标检测方法
运动目标主要分动态背景和静态背景,目标检测常用的方法是帧间图像差分法,背景图像差分法,光流法等。通过分析比较三种常用算法的优缺点:帧间差分法在动态背景下往往具有较好的识别率,但却不能提取运动物体的全部区域,从而使检测效果达不到理想情况[3];背景图像差分法可以较理想地提取运动物体的全部区域,但是较易受到监控现场光线变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受到光线和天气因素影响时,需要动态确定阈值也难以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光流法算法复杂、易受噪声影响,不利于实时处理[4]。综合考虑,帧间图像差分法计算量较小,易于实时处理,故选取帧间差分法进行目标检测。
2.2人脸检测方法
常用的人脸识别方法有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特征脸(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等方法。利用人脸的几何特征和面部颜色特征,找到适合实时视频处理的人脸追踪及精确标定方法。经过对这些方法的对比和研究,本课题选择了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算法即构建YCbCr色彩空间的肤色模型来完成人脸检测 。人脸检测是在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由于人脸具有稳定的肤色和五官色彩特征,与其他物体颜色相比,有较强的独特性[5],因此,基于肤色进行人脸检测有其自身的优势。本文利用人脸肤色特征,对比人脸肤色在不同彩色空间下的聚类特性,采用YCbCr空间对彩色图像进行二值化分割,滤波,数学形态学处理等一系列预处理,精确检测并定位出彩色图像中的人脸区域。如图1所示。
3、实验方法、结果及分析
以上研究内容都要结合Matlab的仿真实验功能进行研究实现。其中包含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系统和运动目标检测的Matlab程序编程。作为完整的模式识别技术,人脸检测和运动目标识别都要进行特征提取、图像处理和增强、以及最终的识别分析,并联合报警电路,进而完成防区报警功能。具体来说,首先,由前端摄像机进行图像捕捉或者照相机进行图像记录,然后进行关键的图像处理,提取人脸特征或者运动目标是否侵入防区检测,最后进行判断是否有非法人员或者入侵行为进行报警。
通过matlab软件调取电脑摄像头读取实时视频图像,首先获得视频中的连续帧图像并保存,将连续的前后帧图像作差,并动态选取阈值将差值图二值化,得到目标运动的区域,将获得的目标区域进行面积比例计算,标定出运动物体的大致轮廓,并找到其中心位置,根据运动方向实时绘制其运动轨迹如图2、3所示。
对于进入监控区域的人,对其面部进行跟踪,达到合适的阈值时截取视频图像,对视频图像进行人脸区域识别,并准确标定面部各区域位置。这个过程大致描述如下:
首先将获得的包含人脸区域的图像转换到Ycbcr空间,并结合cb,cr通道提取肤色区域,然后进行形态学滤波,通过选定区域的高度宽度比例确定人脸区域,并进行标定。
最后,将运动目标检测和人脸区域跟踪及识别进行结合,在视频监控区域设定报警区域,当目标进入监控区域内后自动跟踪目标,绘制目标运动轨迹,当目标进入报警区域后自动检测目标的人脸区域,当目标人脸区域达到规定阈值,自动识别和标定人脸区域,并弹出照片,相应的发出报警。
【参考文献】
[1]汪惠兰.基于Matlab实时运动目标跟踪检测系统[J].计算机安全,2012(3).
[2]高彦斌,徐建良.基于肤色特征的人脸检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6).
[3]Lipton A,Fujiyoshi H,Patil R.Moving target classification and tracking from real-time video[J].IEEE Workshop of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Vision,Princeton,NJ,1998,8-14.
篇6
摘 要:本文根据“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针对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图像处理精品教材群建设,并从几个方面证明了教材群建设不仅可以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还能促进课程教学条件的进一步完善,强化立体化教材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精品课程;数字图像处理;教材群建设;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精品课程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其既应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需要,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带动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又应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
精品教材是精品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同类教材中的精品。其既要适应我国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现状,又要反映世界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在世界上是先进的,在我国是最高水平的。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主要讲授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加工分析的方法和原理,处理算法和原理都需要在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实现或呈现,所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无论从课堂讲解、实验环节,还是课后实践都应结合“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本身的这一特点,单纯依靠课堂讲解理论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目前,教学实验系统的运用得到了发展,这是利用图像直观可视特点的一个体现,但许多实验系统只是涉及个别课程内容的演示程序,并且主要注重于课堂教学,而没有建立起课堂和课后全方位的适应该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许多教材只注重理论,实践性较差。而以上问题要得到解决,需首先解决教材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建设针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系列教材,简称教材群。该建设可使教与学活泼生动,而且利用各种可视化编程语言建立演示和实验平台,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 “数字图像处理”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情况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图像理论、技术和应用较新的课程,是电气信息类、计算机技术类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我国高校开设此课程始于八十年代,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无论在教学、教学研究还是科学研究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目前国内在教学及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一批国家、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出现,如武汉大学的“数字图像处理教改项目”获国家级奖;北方交大的“数字图像处理”教材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武汉大学的“数字图像处理”建设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交通大学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目前“数字图像处理”教材种类繁多,大都代表了图像处理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但针对“数字图像处理”一门课程建设教材群目前在国内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并且国内基于VB编程的“数字图像处理”教材及实验指导书没有检索到,基于MATLAB编程的“数字图像处理”教材虽有几套,但都内容繁琐、缺乏实用性、新颖性、创新性。由此,我们首次提出了“数字图像处理”精品教材群建设思想,并围绕精品教材群建设思想展开工作。
首先,“数字图像处理”精品教材群应是“立体化”群形式,即以纸介质教材为主体,配以音像、电子网络形式教材,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教学包,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其次,“数字图像处理”精品教材群应是以“数字图像处理”主教材为基础,研究编制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VB图像处理》、《Matlab图像处理》教材,并编制《基于VB语言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指导书》、《基于Matlab语言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指导书》、《基于DSP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指导书》。而教材群经过几届教学实践的检验,最后可作为同类教材中的精品群而推广。
2 教材群建设推动精品课程建设
“数字图像处理”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学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的学习,能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概念、方法和技术,了解本领域最新的成果和发展动态;了解交叉学科的特点,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启迪创新思路和意识,通过实验锻炼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打下一个较坚实的基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铺垫,为以后从事本领域或相关领域工作、深造、研究作好准备”。课程组在对传统本科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基础上,2006年主编并出版了《数字图像处理》教材,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2009年以课程组教师为主体编写纸质《基于VB语言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指导书》和《基于Matlab语言的数字图像处理实训》教材将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数字图像处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将教材群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教材群建设带动教学观念更新、培养师资队伍、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材建设成果充实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和媒体形式,推动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与完善,该课程于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3 教材群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材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载体。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师资队伍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材建设适应现代教育的前提,同时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教材群编写和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教师具有较高学识水平和较强工作能力。为有效地适应教材群编写和精品课程建设的新需求,课程组通过教学、科研、进修、培养等实践活动,进行了高等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规律、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等方面的学习,转变了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观念;同时,课程组改革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不相适应的部分,将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入课堂,达到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通过课程教材群建设,我们造就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 教材群建设使课程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
教材群使用与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和网络教学环境是课程主要教学条件,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教学条件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物质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工作。
5 教材群建设促进了立体化教材建设
立体化教材是一种综合性教学资源,它以形成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为目标。立体化教材的主要形式包括纸质教材、音像制品、电子及网络出版物等。其中电子和网络出版物包括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课件、案例库、试题库、资料库、网络课程等。我们开发的数字图像处理立体化教材主要包括纸质教材群、电子教案、CAI课件、网络课程等。
篇7
>> 基于动态规划的图书馆经费最优分配 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经费分配模型的改进及经费控制机制 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最优配置研究 基于效益原则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采购策略研究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采购模式 论高职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配置 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采购的最优合约研究 关于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配置优化的实践与应用 基于SPSS统计分析的高校图书馆图书最优复本率研究 基于阅读方式多元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优化对策 基于计算资源的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创新及实践 浅谈基于采购角度优化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基于企业采购供应理论的图书馆战略采购趋势研究 基于粗糙集与模糊集理论的图书馆最优购书算法 独立学院图书馆图书采购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模糊双准则规划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资金分配模型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图书采购渠道优化研究 图书馆电子资源联盟采购问题研究 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问题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数据库商涨价过高,北大图书馆数据库中断服务通知[EB/OL].[2016-04-23]. .
[4] ACRL.2012 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A review of the trends and issues affecting academic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2012(6):311-320.
[5] 鄂丽君,许子媛.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1(12):64-67,72.
[6] 马岩,郑建明.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模式、特色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7):42-45.
[7] 李超平.嘉兴模式的延伸与深化:从总分馆体系到图书馆服务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12-18.
篇8
摘要:[HTK]文章通过访问13所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的网站,了解现在各馆专业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6-0046-03
1财经类高校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现状
[2]笔者访问18所国内知名的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网站(访问时间:2015年2月8―9日),以期明确各馆数据资源的优点与不足,实现更好地发展。在受访的18家图书馆中,外经贸大学图书馆的官网页面无法正常打开,江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图书馆数据库分类不明晰,不便参与统计,所以实际访问了13所财经类院校的图书馆资源。不同图书馆对数据库资源分类不同,这里笔者取最普遍的类别: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 、试用数据库三种,再加上个别拥有特色资源的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或特色数据库(调查中发现这两种数据库内容相近,遂将两者视为一类来统计),还有个别的图书馆分类不具普适性,不计入,表1仅统计各图书馆数据库页面中显著区分的大类。
笔者对13所财经类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13个样本馆引进1,177个数据库,中文数据库和外分数据库是数据库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总数的39.3%和30.5%;试用数据库各馆分布严重不均,占比为25.9%;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数量最少,占比仅为4.3%。有5家图书馆拥有100个以上数据库,有3家图书馆拥有60个以上的中文数据库,在有自建特色数据库的8家图书馆中,只有1家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数量在10个以上。
由表1中的数据统计可看出,财经类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的总量已初具规模,种类也逐渐丰富,但没有统一标准来规范图书馆数据库的分类,各馆数据库在数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笔者重点对各馆特色资源的建设情况进行研究,总量情况不做细致分析。
就调查的现状来看,财经类高校并没能充分利用财经类学科的专业特色优势,相应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在此次访问中,有8 所高校图书馆网站显著标明了各类自建或特色数据库,仅占数据库总量的4.3%(见表2)。
[3]由表2各馆所建特色资源的详情可知,已建的特色数据库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是馆藏特色,如云南财经大学的云财文库、云南地方经济文库,其他大学建立的本校学位论文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属于本馆所有的自建学术资源。第二是专业特色, 如上海财经大学的500强企业文献资料、世界银行资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料、瑞士再保险精算资料、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资料,东北财经大学的产业经济文献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类型内容都具有科研独创性。第三是地方历史特色, 如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建有的一系列抗战时期货币发展史料数据库,还有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关于山西特色的票号衍变等史料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2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主要问题
2.1特色数据库总体数量不多,各高校之间数量分布不均
笔者对13所受访的高校图书馆进行调查,发现有8家图书馆拥有自建的特色资源,其中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的自建数据库数量最多,达16个,而有5家图书馆并没有这类自建资源,这种不均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财经类高校的专业特性和各校对资源建设的投入不均产生的。由于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去衡量特色数据库的成效,且各馆数据库资源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也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来区分各馆的数据库内容是否类似,所以不能简单地以数量为标准去评判建设成果。
[4]2.2自建数据库等特色资源分类混乱,内容含金量不高
从财经类高校图书馆自建资源情况表中可以看出,一些高校将论文提交系统、信息检索系统列入自建数据库或特色数据库,有些高校则没有将其列入其中,这种各馆对自建资源的不同分类也影响了特色数据库的质量判定。各馆对自建数据库、特色资源等定义不同,造成特色资源的分类混乱,未能方便使用者,加之质量不高、缺乏独创性,也使得其服务水平大打折扣。
2.3财经类各馆特色资源没有完全实现共享
笔者发现,大多数的图书馆页面都有相关链接,但是这些链接都是一些政府部门、财经机构等官方网站。只有个别高校实施了馆际互借,而且主要是图书资源的共享。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的自建数据库等特色资源缺乏专业性的联合共享。
2.4特色数据库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与维护
由于各馆的自建数据库内容不同,性质不同,因此更新进度也不同。例如哈尔滨商业大学的部分特色数据库是有关历史资料集合,可能随着新的史料考察而更新,更新速度较慢。像上海财经大学的特色数据库500强企业文献资料、世界银行资料等,一般会滞后一到两年更新,这也受资料收集整理的因素影响。有个别高校数据库最新数据的年份是2000年,不便于科研工作的开展,特色数据库建成后的维护和更新工作将直接影响其服务水平。
2.5经济信息资源相关建设人才缺失
为了更好地适应财经类高校教学、科研的要求,相关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图书馆如果缺少一批精通与财经类学科相关的信息科技、外文翻译、资源开发及深加工等技能的人才,数据库
[HT]建设及维护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3][BT3]3对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相关建议
3.1建设具有财经类专业特色的资源
各馆在引进数据库之前,有必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判断,比如通过试用反馈来决定是否引进,从而避免资金投入的浪费。数据库如果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就能方便使用者浏览检索各类资源,从而提高数据库的服务水平。在笔者调查的8家拥有自建数据库等特色资源的财经类高校图书馆中,大多数特色数据库的组成部分少不了本校的学生学位论文和教师论文库,这些所谓的“特色资源”并没有独创性。财经类高校的图书馆可以从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等角度出发,配合财经类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利用自身优势来创建特色资源。
3.2丰富特色资源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特色数据库不能局限于文字信息的表现形式,还可以采取图片、视频等更加丰富的形式来增强表现效果。
3.3增加财经类高校馆际之间数据库的共享
从访问的情况来看,财经类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数量偏少,各馆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网络技术实现馆际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整合互补。
3.4加大专业性数据库管理人才的培养
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有必要掌握经济管理相关知识,并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财经类专业数据资源进行发掘和整合处理。图书馆也要为数据开发人员与学科骨干老师之间的科研交流提供平台,让数据库建设更贴近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HTK]
[1][6]刘峻青.分析图书馆建立特色数据库的必[KG2*4/5]要性.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3(2):60.
[2][3][ZK(#]何琳,唐淑香.财经类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图书馆,2009(5):74-75.
[3][3]周晖.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现代商贸,2012(4):190-192.
[4]黄兵.论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新校园:理论版,2010(8):21-23.
[5]葛萍,商业财经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调查分析:以8所院校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学研究,2009(11):29-33.
篇9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 防突措施 抽放瓦斯 瓦斯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122-02
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复杂的矿井瓦斯动力现象,也是一种非常严重而又比较普遍的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自然灾害,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采掘工作面喷出大量的煤和瓦斯,给矿井造成巨大灾害,使煤矿安全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因此,解决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问题是煤矿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 矿井概况
杨柳矿井是淮北矿业集团7年建成8对矿井的第四对新型现代化矿井,井田南北走向长9km,东西宽约3km~9km,矿井可采储量140Mt。该矿可采煤层72、82和10煤层,其中10煤层为矿井主采煤层,煤层平均厚度3.05m。杨柳矿井设计为高瓦斯矿井,该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8Mt/a,立井开拓,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于2011年初投产,在矿井掘进石门揭煤过程中,该矿10煤层在打钻过程中曾出现卡钻、抱钻、喷孔等瓦斯动力现象,井下现场施工过程中,18个测点有3个测点打钻时出现喷孔、顶钻、卡钻等瓦斯动力现象,喷孔率接近20%,由此杨柳矿井定为突出矿井。为解决矿井北翼10煤层安全开采问题,特别是解决10414工作面为杨柳煤矿首采工作面的安全问题,淮北矿业集团杨柳矿井采用底板双岩巷预抽瓦斯防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 瓦斯地质特征
杨柳矿井田内断层较发育,断层总数170条,岩浆活动较剧烈,矿井10煤层较大范围受到岩浆侵入,岩浆的侵入使煤层变质程度提高,易于产生较多的吸附瓦斯;岩浆冷却后成为煤层顶板,阻隔了瓦斯的逸出,煤层瓦斯含量较大,瓦斯治理难度大。10煤层瓦斯压力为2.0MPa,大于突出临界值0.74MPa,煤样的坚固性系数f值为0.56,大于突出临界值0.5,瓦斯放散初速度ΔP为20mmHg,大于临界值10mmHg,大部分测试指标超过《煤与瓦斯突出等级鉴定规范》(AQ1024-2006)中的单项指标临界值。对此,矿井瓦斯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并成为矿井投产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矿井首采工作面的治理做为重中之重进行实施与治理。
1.2 工作面技术特征
10414工作面为杨柳煤矿首采工作面,位于104采区东翼,工作面走向长1100m,倾斜长180m。本煤层瓦斯含量5.38m3/t,其中最大值为10.71m3/t,本综采工作面的风排瓦斯量8.9m3/min,风量配备1500m3/min。本矿井的抽放方法初期为联合抽放,即高位走向顶板孔抽放,本煤层顺层抽放。预计抽采瓦斯量281.6万立方米。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式开采,顶板采用自由垮落方式管理。
2 杨柳矿10414工作面瓦斯防治技术方案
通过对10煤层瓦斯基本参数的分析可知,10煤东翼104采区10煤层瓦斯压力为1.90MPa(表压),石门揭煤过程中测定10煤的h2最大值为300Pa,超出临界值160Pa。K1最大值为0.69mL/g·min1/2,超出临界值0.4mL/g·min1/2。而且在打钻的过程中有喷孔现象。10煤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区域,从杨柳矿的实际出发,对10414综采工作面采用底板岩巷穿层钻孔掩护工作面机风巷的掘进及倾向顺层孔预抽工作面瓦斯的防治技术方案。
2.1 瓦斯抽采消突原理
10414综采工作面底板岩巷穿层钻孔与倾斜顺层钻孔瓦斯抽采模式的原理是通过向突出煤层内打大量的密集钻孔使煤体区域卸压,同时抽采瓦斯释放其潜能,然后再经过较长时间(几个月到几十个月)的预抽煤层瓦斯进一步降低其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并由此引起煤层的收缩变形、地应力下降、透气系数增高、地应力与瓦斯压力梯度减小和煤的坚固系数增加等变化,从而达到消除突出危险性的目的。
2.2 实施方法
底板岩巷穿层钻孔与倾斜顺层钻孔瓦斯抽采分四步实施。
在104采区10414综采工作面突出10煤层底板距10414机巷、风巷和开切眼一定距离的岩层中施工抽采巷,与104采区边界巷形成全负压通风系统;在10414底板巷内施工穿层钻孔并抽采机巷、风巷和开切眼位置及附近一定范围煤层瓦斯,将该区域内的煤层瓦斯含量降低到该煤层的始突深度的煤层瓦斯含量或压力,若没有考察到该值,将煤层瓦斯含量降到8m3/min以下,煤层瓦斯压力降到0.74MPa以下,消除该条带煤层的突出危险性,保证煤层巷道的安全掘进;在消除10414综采工作面突出危险的煤体中掘进机巷、风巷和开切眼;待10414综采工作面形成通风系统后,在10414机风巷内施工一定间距的顺层钻孔抽采煤层瓦斯,保证一定的预抽时间,在10414工作面开采之前将煤层瓦斯含量降低到该煤层的始突深度的煤层瓦斯含量或压力,若没有考察到该值,将煤层瓦斯含量降到8m3/min以下,煤层瓦斯压力降到0.74MPa以下,消除工作面煤层的突出危险性。
2.3 施工技术方案
2.3.1 底板瓦斯抽放巷位置的确定
底板巷瓦斯抽放巷主要是利用穿层钻孔抽放煤层瓦斯掩护煤巷掘进。底板巷道位置距离煤层底板太远就会造成所打的穿层钻孔过长,增加了打钻工程量;距离煤层太近,会由于岩柱的抵抗力不足存在突出安全隐患。
工作面巷道与底板抽放巷的位置关系。底板抽放巷一般布置在岩性较好、距煤层底板20m~30m的岩层中,底板巷道断面设计为9.6m2(3.4m×3.1m)。底板巷距机风巷的水平距离为20m~30m,这个距离便于向机风巷附近煤体打钻。底板巷距开切眼的水平距离为20m~30m。
篇10
论文关键词: 公共 尺度体制;公共 财政 体制;公共政府体制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
强调竞争性资源配置的一轨制,同时也隐含着另一个命题,即 公共 资源配置的特殊性。现代产权理论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是:由于 市场 配置在效率上优于政府配置,因而只要能找到排他的制度装置(如天气预报的广告费,公路收费,公园门票等),这类资源的配置也应走市场轨。只有那类完全不能排他且根本无法收费的资源(如公共服务)才能由政府提供。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可以排他的公共资源已被市场化浪潮席卷一空,不应由市场配置的公共资源由于部门所有的严重存在实际上也实行了“排他”。这两种现象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共资源应为全 社会 所享有的公共属性。因此,要把市场 经济 的产权原则贯彻到底,必须在推行“公共尺度体制”的同时,找到某种制度安排。以改变公共资源的部门化倾向,切实保证它们为全民所有(这实际上也是另一重大问题,即如何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所必须解决的)。
二是公共 财政 体制。与竞争性资源由市场统一配置相适应的是公共财政体制。公共财政体制的本质特征是财政只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不得直接向竞争性市场延伸。改革以前,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财政”,它是政府直接抓经济的体制依托。这一体制历经30年改革,已面目全非,但离规范的公共财政体制仍有不小距离。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财政预算透明度不高, 法律 规范不严。公众不能有效监督财政,从而使得部门利益从不规范的财政体制下大量流出。同时,财政在地方政府扩张冲动下,仍然不得不通过各种专项资金来参与竞争性市场的资源配置,而与之相应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配置则经常缺失和不到位。
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无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