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优秀案例范文

时间:2023-06-22 09:5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质量优秀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质量优秀案例

篇1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 探索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science”.Method:Two classes of 2010 nursing profession from the Medical College of Shaoguan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science”,and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science”.After completing a term of all the semester,all the students of the two groups would give a paper with the system questions and combined with fin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student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Result:After evaluation by experts and students,the scores of six assessment ite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Basic nursing science; Exploration research

First-author’s address:Medical College of 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2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5.023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选择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析,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探索并发现问题,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护理学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护理专业课程,是其他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单纯的知识讲解无法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问题引导[2]。为探讨研究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2010级护理专业(1)(2)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学院2010级护理专业(1)(2)两个班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6名学生均为女生,年龄20~24岁,平均(21.1±1.7)岁;对照组53名学生均为女生,年龄19~23岁,平均(21.3±1.2)岁。两组学生均需完成一学期共计115课时,其中理论课57课时,实践课58课时;两组学生在年龄、课时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体内容如下。

1.2.1 案例教学法

1.2.1.1 课前准备精选案例 为使所选案例符合当节课堂的学习目的,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精选案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典型的临床病例,而且需要具备举一反三的引导作用。例如在讲授“压疮”这节课时,可以将以下病例作为本节护理课的教学案例:患者女,67岁,入院前3周因脑血管意外受损导致左侧肢体出现功能障碍,患者意识清晰,大小便失禁,住院1周后,发现患者骶尾部皮肤呈紫红色,有水肿现象,皮下可见硬结。

1.2.1.2 巧妙呈现案例 案例的呈现时间可以是课前、课中、课后的任意一个阶段,呈现形式可以多样化,一般认为,在课堂开始的前10 min呈现案例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讲授氧气吸入法时,可以将准备好的案例资料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文本案例转化为录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使典型案例更加具有吸引力。

1.2.1.3 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是案例呈现之后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讲授上面提到的案例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4个问题:(1)患者的骶尾部出现了什么病变;(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案例中的描述,该患者的患病程度怎样;(4)应当采取怎样的护理措施。提出这4个问题之后,需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自学完成之后,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分析,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1.2.1.4 进行角色扮演 待学生讨论完毕之后,由教师主持,请学生模仿上述案例,一人扮演患者,另一人扮演护士,通过角色扮演检查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也能更好地体会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培养其专业的情感态度具有重要作用。

1.2.1.5 案例总结评价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此外,还要对整节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指出正确的观点和理论基础,剖析错误的观点。

1.2.1.6 作业布置与考核 课堂教学完成之后,需要针对本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定期的考核,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对案例教学的认知感。

1.2.2 评定方式

1.2.2.1 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考量评定表 本次研究需编制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考量评定表,编制过程中需参考相关的文献著作,并结合教育专家的咨询意见和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经护理教育专家和统计学专家的反复审阅,最后形成初始考量评定表[3]。考量表共包括22个评价条目,其中,案例质量评价6个,课堂教学能力5个,教师教学态度5个,课堂教学教学效果6个,每个条目共包括5个选项:非常好、好、一般、较差、非常差,并分别赋予以上选项为5分、4分、3分、2分、1分。评定方式包括专家评定、教师评定、学生评定[4]。专家和学生评定内容除了具备考量表的基本条目之外,还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是否适合课程特点、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广度是否适宜、有无突出学科专业特色、是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民主,共6个条目,每个条目共包括4个选项: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认同,并分别赋予以上选项为5分、4分、3分、2分[5]。

1.2.2.2 期末考试成绩 待两组学生完成《护理学基础》的全部课时之后,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将期末考试成绩分为4个等级:85分

1.3 观察指标 待两组学生完成《护理学基础》的全部课时之后,发放调查问卷并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由于学生和专家的专业水平和考量角度不同,需要在分别统计评定结果之后计算评定方差[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专家和学生的评定结果以及方差分析结果比较 经专家和学生评定后,观察组的6个评定条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的期末考试成绩优秀率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重要地位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但是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却对整堂课的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教学案例的搜集者、讨论的发起者、理论学习的引导者、总结分析的点评者,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7]。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也直接决定了《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王秀华等[8]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综合护理能力,但是仍然有个别学生否认这种教学模式,认为这样的学习效率未必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好,有些甚至觉得时间花费比传统教学方式多,然而学习所得不见得比传统模式多,所以,她们研究发现可能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内学者邓安梅等[9]也研究发现,由于传统教育在我国的教学环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牵制着我国教育模式的发展,因此,学生们所接受的正是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模式,一旦尝试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观念未必能够马上转变过来,而与此同时,我国教师能力的差异不一,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往往存在不连贯性,这样就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条件,要求实施案例教学模式教师要在关注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应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空间,使得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有更多更有说服力的案例教学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能从言传身教的模式中得到最直接的经验体会。赵坤婷等[10]也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开放、交流、平等的密切关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发挥案例教学模式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研究中发现,在评估教学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是否适合课程特点、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广度是否适宜、有无突出学科专业特色、是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民主等6个条目上,观察组所得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2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借助生动形象的临床案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层剖析问题,可显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课堂教学中,真实情景的创设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为“师生互补、教学相辅”,改变了以往“一教一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分析案例、角色扮演等环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生动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国内学者研究显示,护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在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正性评判,但能力尚未成熟,在系统化能力和思维自信心等方面仍然显得比较薄弱[12]。李莎莎等[13]研究指出,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成绩十分优秀,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确显得尤其蹩手,面对患者束手无策。类似此类情况,可能与学生的年资偏低、学生缺乏专业的信念有一定关系,也可能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密切相关[14]。因此,案例教学法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惯性,通过模拟案例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样能使得学生在模拟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再经过小组的讨论和分析,得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还把学习设置为一个真实、复杂的问题情景中,使得学生能够模拟直接接触到患者,分析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同时引导学生去如何发现患者的问题所在,分析如何解决其的困惑与问题,这样就不仅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还更能够提高《护理学基础》学习的有效性。

笔者在本研究中明显发现,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案例教学法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的积极性和效应性。在观察组的期末考试成绩中,优秀、良、及格、不及格的百分比分别为64.3%、30.4%、5.4%、0,对照组的优秀、良、及格、不及格的百分比分别为45.3%、35.8%、13.2%、5.7%,可见,观察组的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能够通过具体案例的呈现,使学生快速掌握护理学基础课的重要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值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慧敏.《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存在问题与改进方法初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83-84.

[2]朱丽丽,张会敏.病案情景模拟考核在护理学基础实践课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85-86.

[3]赵嘉,陈运香,高燕.高端模拟教学试验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7):63-64.

[4]潘一楠,李莹,周瑾,等.多媒体操作平台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3):69-70.

[5]乔昌秀,吴玉坤,李丽,等.护理专升本《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9,30(16):1848-1849.

[6]刘云儒.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16):149.

[7]陈资妹,郑玉仁,郑建盛,等.模拟情境演练法对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29):2704-2705.

[8]王秀华,谷灿,毛婷,等.以问题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6):405-408.

[9]邓安梅,朱萍,周哗,等.PBL教学法在试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9):1127-1129.

[10]赵砷婷,自洪波.PBL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55-1058.

[11]董晓红,李淑珍,陈良琼,等.情境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24):2232-2234.

[12]李慧,唐四元,王井霞,等.国内护生评判性思维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9,24(7):92-94.

[13]李莎莎,周郁秋,杨金伟,等.我国小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体水平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10A):4-8.

[14]胡可芹,蒋晓莲.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与临床决策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198-200.

篇2

专职教师按专业方向与兼职教师一对一结成对子,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到临床(社区)参加实践,互相听课,或通过电话、E-mail等方式保持联系,定期交流,及时了解临床(社区)新动向、新进展、新方法。专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选择临床科室,安排寒、暑假或课余时间到医院进修、参加临床(社区)实践,收集典型案例、照片或图片,建立典型案例库,既丰富了临床经验,又能在今后的护理教学中结合案例讲解,避免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专兼职教师根据各自优势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共享资源,合作研究,达到互相指导、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

2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校内课堂由专兼职教师联合授课;课后实验实训室开放练习,由专业课教师或实验课教师辅导;实习前综合强化训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由于兼职教授的参与,学生到临床见习更加便利,实践教学与临床联系更加紧密。通过实施“院校结合”的培养管理模式,打造“双师型”护理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2]。在学生见习、教师临床进修过程中,鼓励教师、学生对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归纳,并可据此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通过科学研究解决临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模拟医院,完善实训基地

该院建立了“模拟医院”式的实验室,购置了一批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和仪器设备,开设了模拟和仿真教学病房、康复护理室、护理心理室、婴儿保健泳疗中心等,使实践教学与专科护理发展相匹配,使实践教学与临床护理需求“零距离”,使学生尽早熟悉医院环境、进入护士角色。

4院校结合的优势

篇3

关键词:护理技能;大赛指导经验;中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41-02

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院校间技能相互学习和交流,陕西省从2010年开始主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比赛,到今年为止已主办了四届。2013年护理技能大赛共设4个参赛项目,均为个人比赛,要求选手以护理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要求,对患者实施整体而科学的护理。竞赛分别设置健康评估室、重症监护室(ICU)两个比赛场所。首先,在健康评估室,每位选手需要在20分钟内根据给出的临床案例对患者现状进行评估,以书面形式写出主要3条护理问题;并针对首优护理问题,列出主要的3条护理措施;然后,每位选手按抽取的参赛号进入相应的重症监护室,在重症监护室(ICU),每位选手需要在22分钟内连续完成徒手心肺复苏、吸氧及密闭式静脉输液3项护理技术操作。经过3天的紧张角逐,比赛终于落下帷幕。一等奖11人,二等奖19人,三等奖29人。学院第一次派选手参加,有3名选手获得奖次。比赛虽然结束了,但值得回忆和总结。现将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学院领导的重视是保障

为参加这次护理技能比赛,学校成立以院长助理任组长的参赛领导小组,负责本次比赛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成立由教务处、医学系护理教师组成的参赛训练组,负责参赛小组的领导和对学生参赛前的技能指导及选手筛选工作。同时学校制订了赛后奖励方案,做到奖罚分明,责任到人,并指定专业教师一对一地负责学生技能辅导。这为比赛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财、物的保障。

二、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是基础

比赛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检验,因而,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至关重要。担任此次大赛的指导教师从医学系护理专业教师中选拔产生。选拔的指导教师都身在教学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比赛项目,同时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初选四名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分工合作。本次培训的不足体现,在培训的中、后期,没有及时邀请省级医院的护理专家对参赛选手的各项操作进行指导。因为评价一项护理技能操作的好坏,主要是看其是否与临床紧密结合。

三、选拔综合素质较强的参赛选手是关键

此次参加比赛的选手系班主任或带教教师推荐,未经过严格的层层选拔。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笔者在训练期间,曾多次邀请院系领导及学生观摩这四名学生的训练,使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得到很大的增强。这四名参赛选手均系学院二年级学生,仅有1名2011级学生曾在二甲医院间习,有一定的临床经验,2名2011级学生,学习成绩较优异,心理素质较好,还有1名2011级学生,指导教师认为较一般。比赛的结果不出所料,有临床经验的这名学生获得了二等奖,心理素质较好的这两名学生获得了三等奖,那名较一般的学生获得了优秀奖。比赛的结果再一次提示我们,一定要选拔综合素质较强的选手。技能大赛所选拔的选手最好是通过层层选拔、不断淘汰的方式决定选手。经验也一再证明,只有经过激烈竞争,残酷淘汰,还一如既往坚持到最后的学生一般是我们所认为的综合素质较强的选手。

四、精心准备、严格技能训练是核心

1.深刻领会评分标准,设计台词

指导教师认真阅读,深刻领会评分标准后,为学生创设临床问题的真实情境,以病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护士与病人的角色扮演,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1]。设计案例,写出台词,然后让学生按流程练习。训练并非生搬硬套,但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二是坚持“三查七对”,做好健康教育;三是要强化无菌观念,防止交叉感染。

2.赛前仿真模拟实训

心肺复苏采用心肺复苏训练仿真模型,静脉输液训练采用带血液的仿真手臂训练模型。训练中,要求选手演示出“三查七对”过程,穿刺时注意“二次消毒”,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静脉输液要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对未进入临床实习的这四名选手来说都有一定困难。因此,加强赛前仿真训练尤为重要,能够为取得理想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再现临床实际工作中吸氧的真实场景,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我们请学生模拟病人,指导选手针对病人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培养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力争省时、省力,动作美观

南丁格尔说“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护理技能的操作过程本身就有艺术美。这样的美能使病人产生信任,因此,在每项操作中,护士的形体变化及言行举止都在训练步骤中强化,选手在集训时要求每天进行形体的训练及语言的训练。后期每次护理技术操作,都计时,都手机录像,让学生清楚地看见操作时的自己形体变化及交流中的言行举止,从而尽力去体现动作的优美。

4.制造不同场景,训练心理素质

有专家说,这种比赛到最后比的就是心理素质,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成功起决定性作用。尽管选手训练有素,动作娴熟,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赛时的心态就会影响操作。为消除选手心理障碍,选手和教师都应将每次训练视为比赛,计时开始,练习完成后再点评。最好能将每次操作过程拍下来,让学生观看自己的操作过程,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邀请校领导、非专业教师、学生观摩操作,经常改变练习和比赛环境,让选手既有紧迫感,又要使她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使她们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操作自如。

5.注重学生参赛技巧的培养

大赛时很多心理因素都会影响选手正常水平的发挥,包括选手自身的心理因素及现场的外在因素[2],但最主要的还是选手自身心理因素及评委的外在因素。为此,我们针对选手自身心理因素进行了素质训练,前、中期培训时,让选手苦练并熟记操作步骤,将操作步骤细化,力求操作步骤简洁省力,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求速度,只有做到操作熟练,才能缓解紧张的心理;中、后期指导选手比赛前做深呼吸,将操作流程在脑海里过一遍[3],检查各种物品,如静脉输液治疗车上治疗盘内、治疗盘外分别放置的哪些物品,治疗车下放置的哪些物品;在整个操作中要多与病人沟通和交流,缓解紧张心理。另外,针对评委的外在因素进行训练:选手在操作前,不与评委的目光直接接触,看评委颈部以上部位,禁低头看地面;操作中注意力集中,专心投入比赛。

6.注重参赛信心的培养

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多给选手鼓励,培养选手自信心。在大赛现场,让选手熟悉环境,了解现场情况,包括心肺复苏模型、氧气筒等,比赛时做到心中有数,忙而不乱[4]。

五、科学合理的培训是前提

这次大赛既有技能操作,又有病案分析,不仅要求选手动手能力强,还要求选手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项操作题目是已知的,病案分析涉及内外科常见多发病,范围广,选手随机抽取案例,这就要求合理安排培训,一方面操作项目要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另一方面病案分析题目,要准确找出首优护理问题并写出主要护理措施。为了提高训练效果,指导教师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制订出合理的培训计划,分阶段进行培训。第一阶段,根据大赛制订的技术操作考核标准,训练选手完成操作项目的质量,并选取内外科常见的案例30多个,培训选手对常见内外科临床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二阶段,在高质量完成操作项目基础上,训练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项操作。选取常见内外科急危重症案例,让选手进行重点分析。第三阶段,赛前仿真及模拟实训。模拟大赛现场,按大赛竞赛规则,先随机抽取案例做案例分析,然后连续完成徒手心肺复苏、吸氧及密闭式静脉输液三项护理技术操作。这样既巩固选手的操作能力,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比赛经验。因为时间的问题,我们的第三阶段进行得很仓促,做得不是很到位。总的来说,这次赛前培训,操作项目方面考虑的还算周全,但病案分析辅导考虑有些不周,失分较严重,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引起注意。

六、总结与思考

这次比赛并非一帆风顺,在训练中后期经历了替换两名参赛学生的波折。最重要的是,我们满怀信心,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了下来。长达一个月的反复训练枯燥无味,但苦中有乐,学生的进步就是给教师最好的奖励。领导的重视、集体的荣誉感是我们的动力,积极努力地去思考、琢磨每个动作,每句话语,每个问题。能想到的问题要尽力去面对,并设法解决。虽然比赛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收获颇多,也为以后比赛设定了更高目标。我们所收获得的经验,将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这次比赛,我们不仅收获了荣誉,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我们的人生价值,它将鼓励我们更有信心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尼春萍.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9,23(2):455

[2]刘美萍.参加护理技能比赛心得[J].卫生职业教育.2013,30(1):93-94.

篇4

关键词:中职护理;护理教学;建议

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护理专业作为中职教育核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果呈现了一片繁荣景象,但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的同时,随着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有很多护生不愿上护理课程,在护理课堂上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烦、枯燥。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护生感到没有兴趣呢?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和陈旧、教学理念落后,导致中职学生不愿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按照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都都有着爱动、好玩的性格,在护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感到轻松的,学生应该是轻松愉悦的。但事实却不尽人意,部分护生失去了对护理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学习很被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始终没有被激发出来。现在,护理专业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改变教学方法,要废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学习环境中来学习护理知识,他们才不会感到学习护理有压力,反而还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压力变成动力。只有这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护生为广大患者服务。是的,要想提高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质量,中职护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护理工中,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但从目前的护理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能够弄清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同时也给出了几点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改革建议,希望对今后的护理专业教学有所帮助。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具体阐述如下:

一、中职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偏离护理职业要求,缺少护理特色。

目前的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编排注重护理基础知识,缺少临床护理模式培养,很多教材内容都是与护理无关。而且护理知识的内容比较过细、过繁,临床护理所学内容注重医疗等。

2、教材内容不完善

很多中职护理专业使用的教材,仍然是以前的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不符合当前的护理要求,再加上有的护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后,很难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这样才能突破教材,提升临床实际护理教学质量。

3、学生临床实践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中职护理教学中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大多数都是安排在学生毕业实习的期间。临床实践模式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时间融合到一起,但此时很多学生对于学到的理论知识几乎已经忘了,还的从新学习。另外在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注重临床操作顺序,缺少学生与患者之间的语言沟通培养,导致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不强等。

二、提高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倡导课程改革,灵活使用教材。

在原有的中职护理专业教材基础之上,教师要从实用出发,打破教材原有结构,因地制宜灵活使用教材,同时鼓励教师自编实践教学辅导材料,为学生在临床见习中提供参考依据。

2、极强师资队伍建设

护理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对护理教师的定期培训工作。首先,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安排专业教师经常到临床进行专业实践。其次,加强与医院的联系,实施产学合作,积极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医疗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和专业教师互补长短,共同提高。再次,对临床带教的护士进行教学考核,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带教。

3、在护理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护理教学案例教学法

护理教师按照护理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实际并不要脱离护理书本的基础知识来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案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要联系护理教材内容知识,然后让学生给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后,不仅更增深了学生对护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对学生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帮助。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护理知识,最主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对于遇到的问题进行思索,然后对于在学习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得到了提升,更增加了学习的热情。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护生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体会和表达各种人的情感和感受。在角色扮演中,要求护生不仅要注意病人的具体病情,还要根据病情对病人进行指导、解释和护理,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护生为了达到角色扮演的效果,都会在课前认真准备,揣摩角色的心理,相互鼓励,认真探讨。这种教学方法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使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各种注射法的学习,护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真人真做”,每个护生都会扮演病人角色,护生亲身感受了注射前的紧张害怕和注射时的疼痛,在扮演护士角色时,更能理解病人的疾苦,能更好地与病人进行交流,形成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了实践能力。

结束语

从以上的阐述中,可以看出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职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和转变教学理念,才能适应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需求,同时这也是培养优秀护生的前提条件。文章阐述了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通过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改革建议,做了简单的陈述。由衷的希望,由衷的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描述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真正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倩梅.生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当代医学.2010年01期

[2]何和清.何峰赋.黄祥国.医学影像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4期

[3]李超彦.周媛媛.李文明.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改革及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06期

[4]谭周进.申可佳.胡建中.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实验内容改革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1期

篇5

护理伦理学是一门研究护理道德的应用学科,随着护理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道德的作用日趋明显护德护风建设已成为当代社会人群关注的热点之一。我校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和加强护理道德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护生道德水平,教育学生排除利己思想,培养虚怀若谷、无私无畏的高尚品质,努力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具有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而且思想品德高尚、医德医风优良,并能全心全意为患者做好各项服务,充分体现护理伦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架起通往社会实践的桥梁。作者就自己从事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体会,谈如下几个方面想法,仅供参考: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

1.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生来校前,缺乏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对如何体现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更是知之甚少。学生入学后,我们从专业角度开展各方面教育,转变有些学生对护理工作认识不足、思想不稳定状况。例如,请护理老前辈讲临床经验,组织学生参观一线工作,请优秀毕业生介绍工作体会等,从中感受护理工作的意义,以提高护生思想认识,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

1.2 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思想

案例教学就是选取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案例,运用到伦理教学之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 例如,我们在介绍护理伦理学情感内容时,增加了生活中的实例,将情感穿插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抢救危急病人时医务人员大无畏的精神和道德情感深深教育了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法,能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一个悬念,以增强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变消极接受为积极寻找。又如,临床出现的案例,我们老师能及时穿插在授课中,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中体会理论教学的深刻含义,从案例教学中找到实际工作的真正意义,为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训练计划,增强服务意识

护生在校学习期间,已对护理伦理学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在进入临床之后,还要进行实习前的强化训练,这是保证护理伦理学实践课实习质量的重要前提。在护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系统讲授护理伦理学及其相关理论知识,并进行职业素质培训。内容包括角色对换表演、护患权利的合理应用、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安乐死问题讨论等。护理伦理学内容无论对带教老师还是对实习护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较高的素质条件,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

2.1 理论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是讲课老师,所以教师要想做学生信得过的良师益友,就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渊博的知识修养,爱岗敬业,爱生爱校。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应该是多方面的综合,光凭一个教师的业务优秀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站在神圣的讲台前,每一位老师都是学生的楷模。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张考卷、一堂课自然重要,但教师的道德素质更重要。这样学生才能接近你,接受你,向老师学习,和你建立真正的友谊,接受你传授的知识,用学到的知识为患者服务。

2.2 带教老师自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带教老师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业务技术和工作能力,对护生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护生心目中带教老师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由于护生初次接触临床实际工作,第一任带教老师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就是护生学习的楷模,往往令护生终身难忘。因此,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医护道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术,热爱护理专业、工作效率高、责任心强。这样学生才能以带教老师为榜样,学习其长处,发挥最大的潜能和作用,体现带教老师的优良品质。

3通过教改,进一步强化为患者服务的道德观念

3.1 增加与护理伦理学课相关的教学内容

根据21世纪的社会需求,护理教育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逐步从重理论轻技能,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科学,重专业培养轻素质教育的传统教学的观念中摆脱出来,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改进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思路,是护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我们根据中等卫生专业护理伦理学课大纲的要求,除正常课时外,增加了和其相关的临床教学内容。例如:急诊急救、心脏复苏、新生儿抚触、老年护理、康复护理、人际沟通等急需授课内容,增进相互间的联系,加大医学道德的范畴,为学好护理伦理学打下基础。

3.2 实践课的增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面对21世纪知识化、信息化、产业化的挑战,职业技术学校更加重视技能训练。为此我们在护理实践课原有教学大纲学时量的基础上,增加了课间实习的学时,学生第二年开始,每周有4学时课间实习计划,并分别进入20个科室,充分利用临床教学基地的优势,接触临床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实践能力。

3.3 毕业前综合技能考核是检验学生是否合格的有效手段

篇6

1护理质量概述

对于所有人来说,最不希望踏入的地方之一就是医院。但是,无论是在医院里还是在医院外的所有病人都希望得到良好的护理。因此,较好的护理质量是所有人的期望。所谓护理质量也就是说专业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的质量。一般来说,护理质量等于“实际护理服务质量减去服务对象的期望值”,因此,护理质量有可能是正数,有可能等于零,也有可能是负数。但只有护理质量等于或者大于零的时候,才能够说明被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是较为满意的。

良好的护理质量对护理对象有极大的意义。良好的护理可能帮助护理对象早日走出疾病的阴影,减轻病人的疼痛,尽早恢复健康。而如果护理质量差,则可能造成相反的效果。因此,在各大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学教育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护理教学,并教给学生提升护理质量的策略,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有质量保证的护理服务。

2护理质量现状

护理质量对于所有的有需要的人来说,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然而,我国的护理质量现状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改善。

(1)医院各科室的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一般来说,医院是护士最为集中的地方。医院中各个科室包括婴儿科、妇产科、手术室等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护理人员,然而,医院中的护理人员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成比例的分配。这就导致有的科室没有足够的护理人员,有的科室的护理人员又过多,这也就导致有的病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护理。总体的护理质量自然也就降低了。

(2)护理人员的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护理质量提高,关键还是在于护理人员,只有护理人员做好了技术上的服务工作和其他护理服务,才能够真正提高护理质量。但是,当前的护理人员诊断病人的能力,以及护理技术都还存在问题,因此往往不能够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与此同时,因为需要护理的病人多,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导致护理人员在慌忙的时候无法提供良好的态度服务。因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还是有待改善的。

(3)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护理标准。只有规定了什么样的护理质量是合格的标准,什么样的护理质量是优秀的护理标准。并为不同的护理标准制定合理的激励绩效。才能够激励所有护理人员努力达到合格的标准,并努力向优秀的护理标准看齐。但我国的护理工作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护理标准,这就使得一些护理人员随便应付护理工作,导致了护理质量的下滑。

3护理质量提升策略

只有提升护理质量,才能够保证为所有的有护理需求的人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保障。因此,在护理专业的护理教学教育活动中,就应该教导学生注重护理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有三大策略可以提升护理质量。

(1)护理教学活动要高度重视提升护理质量策略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教导学生如何提升护理质量。例如,护理实践范围包括“5个W和1个H”,也就是所谓的“何人”、“何事”、“何地”以及“何因”,再加上“如何”,教师必须教导学生明确五大因素,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明白这五大因素的重要性,并且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实感受着五大因素的意义所在。再如,护理程序被定义为六个步骤,首先是评估和诊断,随后包括识别、计划、实施以及评价。这六个步骤环环相扣,紧密相关。如果护理人员能够在诊断阶段做出精确的诊断,那么就能够及时为病人提供精确的治疗,并在后期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便能够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因此,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导学生明白护理程序中每一个步骤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在护理过程中做好每一个步骤的工作。只有在护理教学活动中重视护理教学,并教导学生提升护理质量的策略,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的护理型人才。

(2)建立规范的护理标准体系。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基本的护理标准体系。例如,2013年了《护理分级》,《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它们的促进了我国护理标准的发展。但是,我国的护理标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所有医护人员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出合理合适的护理标准,并促进标准的规范化和大众化,才能够完善护理标准体系。也只有完善的护理标准体系,才能够督促护理人员提升护理质量。

篇7

笔者针对外科护理学烧伤课堂教学的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取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教学设计

1.1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教材为曹伟新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外科护理学》第九章第二节烧伤内容,课时40min.内容包括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处理、护理等。其中部分内容与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休克、感染等相关章节紧密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相关课程内容融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其中的护理规律,融会贯通地学习。授课对象为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根据其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烧伤病理生理,掌握烧伤面积计算和分类,掌握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②能力目标。准确进行输液护理,维持有效呼吸,会妥善护理烧伤创面,促进患者舒适,掌握烧伤病情观察方法和要点。

③情感目标。重视患者情感和自尊需求,提供人文关怀。

1.2教学方法

1.2.1目标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讲解烧伤抗休克治疗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输液管理。为达此目标,将教材中抗休克治疗和输液相关护理内容整合,综合为5个问题系统讲授:什么时候开始输液、部位及液体种类选择、液体量计算、如何安排输液、输液效果观察,使学生明确重点,掌握输液时机、输液通道选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输液量的安排以及病情观察等临床护理技能。在讲解重度烧伤内容时,配合临床实例图片,以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讲授,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强化学生的同理心,培养爱伤观念,提高其人文修养。

1.2.2比较法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容易混淆、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如在讲解不同深度烧伤体征特点时,分别将工、Ⅱ、Ⅲ度烧伤进行比较,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进行比较,并将I、Ⅱ、Ⅲ度烧伤特点分别归纳为“红斑”、“水疱”、“焦痂”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抓住关键词掌握重点。

1.2.3案例练习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_3].如在讲解吸入性损伤时,先以案例讲解,然后播放临床典型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临床表现、提出护理措施,使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学会以科学的思维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

1.2.4数据延伸法烧伤课程知识点分布零散,采用数据延伸法进行课堂小结,如提问学生“5、6、7”、“1.5mL”、“3O~50mL/h”等数据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学生就能够立即思考“5、6、7”是指成人的双上肢体表面积,“1.5mL”是指成人烧伤后第一个24h的输液总量为每1烧伤面积(Ⅱ。、Ⅲ。)每公斤体质量应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1.5mL,“30~50mL/h”代表烧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后成人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30~50mL/h.数据延伸法可有效的突出重点,提高学生辨析力,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1.2.5教学过程以临床烧伤病例导入本次课程,多媒体课件封面选择红色火焰为模板,凸显本次课主题。烧伤分类和临床表现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播放典型图片,简易口诀、板书、对比举例、体现关键词等方式讲解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判断;病理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讲解时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章节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并拓展讲解不同阶段护理工作重点,体现护理专业特色,介绍目前国内外对烧伤瘢痕预防和治疗新进展,体现学科知识更新;在讲解烧伤处理和护理内容时,将两部分内容整合一起,综合为烧伤急救、维持有效呼吸、抗休克治疗与护理、创面处理与护理、营养支持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等,使教学安排既遵循教学规律,又结构合理、知识一体化。讲授时插入大量的临床护理图片,如气管切开吸痰、中心静脉导管建立及维护、烧伤翻身床使用等,以临床病例引导,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授课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并掌握牢固。教学结束前采用数据延伸法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结,留思考题,让学生温习并巩固知识点。

2、小结

篇8

关键词:护理安全教育;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时间长、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约90%的患者处理由护士完成。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减轻患者以及自身伤害所采取的措施。护理安全教育是护生培养的必要内容。本次研究探讨基于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改革对策。

一、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护理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护理安全问题直接关系护士与患方人身安全。医疗安全问题关系人类的健康发展,有报道显示,护士职业伤害率较高,一线临床护士针刺发生率高达68%~84%,污染针刺伤率达到78%~80%,年人均刺伤2~3次,手术室、治疗室甚至达到100%。另外,约3.5%~16.6%的住院患者接受过不恰当治疗,约1/10的患者受过不当医疗操作的伤害。在我国医疗纠纷年索赔总额约5~6亿元。安全是人类基本需要,是护理的基本要求,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调查显示,6~7成的医疗安全差错发生在护士身上,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管理的核心便是管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技能,构建安全文化是开展安全管理的关键。

2.护理安全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过去,国外许多卫生机构开展了护理安全文化构建,包括互联安全事件主动报告、安全护理教育等,编制了大量的用于护士的安全文化测评量表。在我国,护理安全文化构建工作方兴未艾。新入职的护士是不安全事件的高危人群,入职后开展的安全教育效果差强人意,直接影响护士熟悉临床活动,影响工作效率。在校内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正当其时,护生有充足的精力与时间进行系统性学习,外界压力相对较小,学习效率高。遗憾的是,我国绝大多数校园安全教育水平欠佳,特别是中专职业院校安全培训水平更低。

3.护生安全意识不足。我国在校护生护理安全意识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法律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知识面狭窄,沟通能力不足;礼仪缺失。

二、护理安全教育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1.规范教师选拔。安全教育观念的培养与教师水平密切相关。护生初入校园或参加实习,充满新鲜好奇,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保护患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可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并能够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工作态度、科学的管理技巧等进行风险管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过程安全。

2.强化法律意识教学。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实习护生是事故的高发群体,应重点培训,强化法律意识教学。在入门前,加强岗前培训关,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报纸、网络等媒体案例报道,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案例,将法规法律融入教学中,让护生理论结合实际。带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如知情权、隐私保护权、医疗安全相关规定等。

3.增加礼仪培训。教师应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文明语言、规范举止、仪表整洁意识,并加强护理美学知识的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护生尽量向理想的状态靠近。学校可开设礼仪培训课程,作为选修课让学生选修,将课程与化妆学等结合起来,吸引护生的兴趣。

4.注重操作与沟通能力培训。护生实践经验不足,在实习过程中与患者或家属沟通较困难,大部分护士在操作中只会就事论事,不会变通,语言不委婉。因此应注意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课程比重,编写《操作前沟通交流与评估》等教材,强化学习。

5.注重院内感染知识教学。护士行为直接影响感染风险,因此,医院感染是护理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护理过程中感染防控方法多而杂,所以应制订学习内容,包括洗手制度、针刺伤预防等。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不断强化培训,培养护士慎独的工作精神。

三、小结

总之,护理安全教育应贯穿于基础护理学的始终,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注重法律意识、礼仪培训、操作与沟通能力和院内感染知识教学。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多元文化,护理,专科护士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国内及国际交流日益密切,多元文化相互交流,在医疗领域的融合也逐渐凸显[1]。医疗机构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迅速增加,使护理人员广泛处于多元文化情境中[2]。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建设多元文化护理服务团队,培养多元文化护理专科护士,提供与病人文化背景相一致的文化照护势在必行。多元文化护理也称跨文化护理或泛文化护理,由美国护理学家M.Leining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3]。指护士按照不同护理对象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习惯等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不同背景下的健康护理需求[4],其关键是提供以文化为基础的关怀和照顾,本质是文化照顾。多元文化护理是适应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护理,其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需要出发去考虑患者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5]。近年来,我院培养了多名多元文化护理专科护士,广泛运用于临床,在多元文化护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建立多元文化护理团队

成立多元文化护理委员会:一名多元文化护理专家负责多元文化护理指导与策划;一名护士长担任执行组长负责此项工作的推动;另在临床各科室各选择一位专科护士,承担科室多元文化护理知识传达与讲解的工作。而后建立多元文化护理服务团队:语言帮助小组、指导小组、风俗习惯照护小组、临终关怀小组、疼痛评估小组、母婴文化关怀小组、团体健康教育小组、特殊人群(智障、抑郁、弱势人群等)等。

2制定多元文化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

2.1培训方法

由高校多元文化护理教师及相关领域临床护理专家为多元文化护理团队授课。此外,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并建立多元文化专科护士微信群,传播网络多元文化护理知识供团队学习与参考。多元文化护理团队定期组织活动,讨论多元文化护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上报典型案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2培训内容

(1)尊重病人的。不同的宗教有其不同的需求,基督教需要祷告,佛教需要念经,伊斯兰教也有他们的禁忌。护士要了解各种宗教的相关知识,以满足临床病人对宗教文化的需求。(2)尊重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例如,西方人喜欢吃生冷食物,在他们看来可增进健康,而东方人则可能视其为致病的原因,每个文化群体都有其明确的饮食戒规,如满族、锡伯族禁食狗肉,蒙古族禁食牛肉,回族禁食猪肉等[6],沿海人群习惯吃海鲜,四川、湖南人喜欢辣的饮食。护士在不影响病人疾病治疗的前提下,应尊重其饮食习惯,有利于病人心情愉悦及疾病的恢复。(3)消除语言障碍。为解决护患沟通障碍问题,培养多元文化护士为不同背景下的病人提供语言的帮助,以及非语言沟通的人群,例如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婴幼儿、聋哑病人等。

2.3评价方法

制定多元文化护理专科护士评价标准,实行学习积分、理论知识考核积分、传播多元文化护理知识积分、多元文化护理实践案例上报积分制度。为业绩评价积分优秀的专科护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评奖评优中给予适当加分。

3临床护理中的实施

3.1语言沟通护理

成立英语小组,宁波老话小组,普通话小组等。为有沟通障碍的病人解决语言障碍问题。此外,在沟通过程中减少使用医学术语,护士认真倾听,使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与其沟通。

3.2的护理

为的病人提供需求的帮助。各科室为病人提供活动的场所,在不影响医疗安全的情况下,允许他们在活动场所抄经送佛、祈祷、信奉与膜拜,不干预他们对宗教的虔诚,不冒犯风俗禁忌,并联络各类机构随时为病人提供服务。

3.3为外籍、外地病人提供多元文化护理

有调查研究显示,外籍病人对多元文化护理需求迫切,尤其重视、风俗禁忌等方面的内容[7]。针对外籍人士的不同需求,给予相应的多元文化护理服务。此外,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群体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有各自不同的信仰与民俗。因此,针对我国的外地病人,也要考虑多元文化内容,重视多元文化护理。

3.4安宁照护

组织安宁照护小组,为临终病人提供安宁照护,减轻病人肉体和精神症状。询问病人希望的治疗手段,以维护病人的尊严,同时尽量避免不适当的、有创伤的治疗。着重病人的症状护理,保持清洁的环境,处于舒适的,控制疼痛评分在4分以下。此外,在病人还能交流时,给病人和家属提供充分的时间相聚。给病人家庭提供治丧方面的帮助,医院设置往生室等。

4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成效

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多元文化专科护士与各病区上报225个多元文化案例。其中,调解宗教冲突35例,解决语言障碍38例,尊重风俗习惯63例,不同地域文化休克得到帮助50例,临终关怀39例。值得一提的是,2位临终病人因为护士的关怀和死亡教育献出眼角膜,3例癌症晚期病人临终前实现自己了的心愿。收到多元文化护理表扬信245封,收到锦旗38面,均比同期增长20%。病人满意度从94.1%提高到98.7%。多元文化护理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健康所需,也是护理学的一个新内容[8]。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是护理多元文化特征的内在要求,能为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提供与其文化相适应的护理文化服务。制定多元文化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全面、连续、多样的理论与实践的培养专科护士,可以显著提高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护士更优质的服务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提升护理质量,和谐医患关系,为优质护理的深化和医院品牌的创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静,王怡君,彭幼清.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的修订[J].护理研究,2015,29(5):1811-1814.

[2]BirksMJ,ChapmanY,FrancisK.Breachingthewall:Interviewingpeoplefromothercultures[J].JTranscuhNurs,2007,18(2):150-156.

[3]姜金霞,彭幼清,孙娜,等.我国多元文化护理临床实践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5):1347-1349.

[4]史宝欣.多元文化与护理[M].北京:中等教育出版社,2010:19.

[5]白那布其,张琦,宋敏,等.运用多元文化护理价值取向管理ICU患者[J].吉林医学,2013,34(22):4525-4526.

[6]彭幼清,姚蔓玲,张莉萍,等.浦东新区外籍患者多元文化护理需求调查及分析[J].护理杂志,2009,26(3B):16-18.

篇10

    一、实施

    各病区在总带教老师负责指导下,学生根据要求以小组形式自行准备典型病例。进行资料收集和归纳,并制成幻灯片讲稿。护理部根据案例典型性及幻灯片质量选出汇报小组名单并在院内局域网上公布查房信息,小组代表在由全院总带教老师及实习护生参与的教学大查房中做查房演示。

    查房过程中设立自由提问的互动环节,其他小组学生可以随机提问,对疑难问题由指导老师释疑。各个小组以病区为单位,每组4人~5人。具体实施过程中需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查房准备阶段,教师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护理病人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查资料得到答案。查房演示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各个小组间的自由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性,提高整体思维能力。

    (二)选择典型案例且理论联系实际:临床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医院的重要过渡期,临床带教老师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如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是临床带教老师的工作重点。带教老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临床特点。指导学生选择具有妇产科特色的病例,参与该病例的整个诊疗护理过程,按护理程序整理收集资料、分析病情变化及诊治护理过程。

    (三)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建立护理部教学主任一教学秘书一总带教老师的全程管理体系,把教学查房作为整个妇产科护理实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的学习氛围。护理部教学主任始终将这一理念传输给每一位带教老师,并亲自参与教学大查房;教学秘书负责教学大查房的时间、地点、人员等具体组织工作;总带教老师保证病例收集、整理等工作的按时完成。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查房结束由教师及学生共同对查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成绩记入教师考核内容,以提高指导老师的参与积极性。

    二、效果与评价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培养综合能力:优秀学生必须具备五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1].护理查房能激发护士学习多学科知识的兴趣,提高护士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可以发现学生有积极的参与与表现欲望,善于发现问题。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团结协作性,并教会学生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查房过程中学会了尊重老师和尊重同学。我们在出科时以开放式问题、无记名形式对学生进行反馈性调查,有93.67%的学生反映这种形式的护理查房深受欢迎。他们认为自己制作课件、上台演讲并接受评价能充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现问题并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护理师资的培训目标,应具有护理教育、护理实践、护理科研等多种能力,包括具有现代的教育思想、高尚的思想政治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厚广博的业务知识、娴熟全面的教学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护理教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随着护理院校的不断扩招和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培养双向型的护理师资队伍已成为各大护理院校的重点。临床带教老师工作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的教学查房模式能使带教老师在指导学生准备案例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学习,同时为应对学生的问题,迫使教师做好相应的理论准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有96.70A的教师认为这种形式的教学查房对自身理论水平及应对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结合PBL教学以加强师生互动:PBL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模式是2007年高校提倡的改革重点,运用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团队合作性和教学查房的效果,有助于调动护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护生提高临床技能,有利于培养护生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马欣等应用问题式学习方法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目前护理师资缺乏,在各大院校并不能真正开展PBL教学模式,郭永松等在PBL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一讨论一指导”教学法可能更适合于临床。

    我们实施的教学查房正是运用了这样的模式,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性,特别是查房过程中设置的自由问答环节,改变了查房过程中的一言堂现象。

    (四)适合妇产科护理后期临床教学:妇产科护理在临床后期实习期间仅占一小部分,大多数院校安排妇产科护理实习仅为4周,而护理院校的学生其妇产科专科理论相对欠缺,更加重了临床带教难度,往往是学生刚有头绪就要转科实习。面对这种情况,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完成大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模式正好符合这一特点,学生通过对一个案例的全程护理,再进行资料收集、鉴别诊断、评估分析等系统准备,从而达到了解妇产科其他疾病特点的目的。我们将2007年504位学生平均出科成绩,与2006年491位学生的出科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说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模式适合妇产科护理后期临床教学。

    (五)不足之处与改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课件做的太理论,实际临床护理知识点偏少,护理措施太笼统,不能结合病例分析。这个问题同样反应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查房中,往往存在着一边倒的现象。

    不是纯理论就是纯操作,说明教师自身存在着这方面的能力缺陷。只有通过发现问题,才会不断改正,教师在反复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会逐渐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我们在教学查房中已经体会到教师的应对能力和知识水平已在不断提高,学生的课件也得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曲波。美国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大学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10):715-717.

    [2]朱大乔,刘燕燕,封维阳,等。构建教学、临床、科研三位一体的护理师资培训模式[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67—68.

    [3]黄铮,朱建平。PBL教学法运用于中医护理教学查房的尝试[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7):627—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