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学科渗透方案范文

时间:2023-06-22 09:5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学科渗透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篇1

(一) 理论背景和依据

1. 背景。21世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特别是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要以个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为基本条件。从现实看,我们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当然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我国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的普及化,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不高。据权威部门测试,当前我国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为17%,许多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他们身上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效率。中小学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学校教育的关注,在实施素质教育,实施课堂教学中必须适当渗透心理教育。

2. 理论依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径也应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心理学认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是通过自己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实现的。赞科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心理健康因素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因为课堂教学所占时间最多、分量最重、涉及面最广、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全面、最深刻,所以要抓住课堂教学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 学校背景

我校学生结构复杂,外来务工子弟的学生比较多,父母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教育的也较多,还有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得到家庭的关心比较少,使得部分孩子学习中出现了脆弱的心理,甚至出现一些小的思想倾向。所以小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心理辅导显得极为重要。面对这一问题,1999年和2006年,我校相继提出“农村小学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和“培养小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实践研究”两个课题,目的是想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相关学校心理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筛选,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同时对不同特征的问题学生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心理疏导的要求与方法。两个课题分别于2004年和2011年成功结题,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我校也被评为无锡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而要彻底扭转这一现状,学校还应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在已有的经验上进一步总结、提炼、升华,立足于课堂内外的时间。尤其是教师在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时,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有着深刻、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鉴于上述客观事实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我校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所以,我校提出了“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通过此课题研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社会大家庭中健康地成长。

(三) 本课题国内外现状的分析

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它在人才素质中具有核心和关键的作用。小学生受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由于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社会阅历还没有,加上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在学生的心理上出现障碍现象,产生“心理负效应”。

而心理学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早而且也比较成熟,国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有一门学科叫学校心理学,20世纪初产生,3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发展很快,它主要研究5岁-18岁这一年龄段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和有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或行为障碍等的儿童、青少年。现在国际上已专门成立了一个学校心理学联合会。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已形成了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我国香港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模仿了美国的模式。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今已有不少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已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纵观上述研究现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准备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年龄发展阶段(小学1―6年级)科学可行的教育内容,同时结合我校实际,建构既能有效教育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又便于教师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心理教育的模式。心理教育应该以课堂为主战场,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积极性,这才是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二、 课题的界定

(一) 什么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 什么是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心理素质”之“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素质具有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走向21世纪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也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心理过程”之“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特点。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 什么是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四) 什么是“渗透性学习”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指出:“就是在你还不太懂的时候,在好像乱七八糟的状态之下,你就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很多东西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了一个长时期的接触,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懂了。这个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应该端正学校教育思想,将心理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要以“学习为主导教育,课堂教学渗透教育,学校、班级、家庭通力合作”为主导思想,注重环境熏陶的教育作用,更好地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地发展,努力让孩子享受生命的光辉。

三、 实验目标

(一) 总目标

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而带动整个课堂教学。

提供探求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法。

(二) 具体目标

通过研究,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改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研究,使教师能把现代教学心理的研究成果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能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法。

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养成合格健全的人格,使每个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接纳自己。

通过研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 课题的主要内容及操作方法

(一) 研究内容

1. 心理健康基本要义研究。心理健康的基本要义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从根本上说,心理健康必须符合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的要求,即实践标准是心理健康与否的根本依据;从实践活动的时间维度上讲,心理健康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着,表现为辨证的发展性;从实践活动的空间维度上看,心理健康在不同的历史文化条件下也是各不相同的,呈现出文化的多元性。

2. 心理教育的渗透型课堂教学结构研究。渗透式教学,即将某个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通过各门学科课程化整为零地实施教育。这种课程模式,便于将心理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内容进行渗透,使学习者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拥有健康的学习心态。

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结构而是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的不同而变化的。心理教育的渗透性课堂教学结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体验问题,独立自学,寻找解题方式;明确问题,交流点拨,知识归纳;学生出题,教师答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3.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渗透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教师定位。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靠教师去实施。 第二,激发兴趣。课堂效率的高低和学科成绩的好坏往往受个体兴趣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与认知之间关系,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并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为目的。 第三,坚持表扬。表扬就是对学生心理上施加刺激,以产生激励效应。表扬就像阳光,没有它,学生就不能健康成长。教师只有以深厚的师爱,宽容的师德,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并以愉快的心情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云。第四,暂缓评价。不要轻易评价学生创新成果。教师的评价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令人难以估量的。教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在学生心目中都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评价能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是活跃课堂心理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五,鼓励质疑。让学生大胆发言是正确处理学生与思维之间关系的最好方法,要鼓励学生刨根问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种种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广开言路,让广大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讨论,互相急论,引导学生无所顾虑地提出不同意见,同时再让学生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共同探讨,让学生自己找到最佳答案和解释。第六,教学相长。心理学上所谈的教学相长的心理相容原则就是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关系的原则。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师于课堂教学,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并将成为学生今建立人际关系的一种潜在模式。

4. 积极学习心理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把握好评价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评价,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运用自评,建立自信。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互评,促进合作,共同发展。让课堂教学评价成为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师要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从每个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评价他们各自的发展进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向着更高、更美而努力!

(二) 操作方法

心理教育渗透策略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依托教材内容渗透心理教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课堂管理中进行有效渗透,使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交融在一起,备受学生欢迎,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2. 依托教学语言渗透心理教育。渗透心理教育,教师的教学语言尤为必要。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要求教师的情绪自我调控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控,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以富有爱的教学语言培养良好的心理气氛,以此缩短师生距离,使课堂保持教与学的热情。

3. 依托生际交往渗透心理教育。从健康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积极开展人际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课堂上和谐的生际关系,适当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展示。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紧张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放的社会,要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人际关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托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交往中的素质,健全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是每个老师的必修课。

4. 依托随机事件渗透心理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适时开展活动,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孩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机事件的发生,并适时进行心理教育。

五、 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 课题组组成了科研小组实施和协调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2. 学校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聘请市、区教研室领导及有关专家指导课题研究,进行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学校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作为保障。

3. 落实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核心组成员来自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长和青年骨干教师,都为重要的研究者,有组织、能力和物质保证,有利于课题的顺利开展。

4. 组织课题研究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形成学习组织,学习有关文献资料,率先行动,定期交流,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

六、 实验步骤

(一) 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

学习国内外相关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反思我校前阶段实验研究的成果,提炼、升华,撰写“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论证,成立课题研究组。

(二) 研究阶段(2013年4月――2016年4月)

组织相关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方案,严格按方案的操作要点开展研究工作,按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成立低、中、高级段研究小组分专题开展研究工作,每学期进行两次校级研讨、交流活动,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对策,更正完善研究计划和方案,撰写好阶段性研究专题总结、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报告。初步提炼小学生学习心理的最佳互动模式,构建起区域性的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系统。

(三) 总结阶段(2016年4月――2016年6月)

举行公开展示活动,全面整理和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的研究报告。

七、 成果形式

1. 专题研究论文、阶段性试验报告、课题实验报告、活动台账、学生个案、实验记录等。

篇2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渗透;自我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德育,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生物学科作为基础教育学科和自然学科,拥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用心发掘,用心组织,明确德育目标,就能实现教学教育双丰收。总结自己这些年来的尝试,我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

一、激活学生感恩的心

现代家庭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安心学习,父母包揽所有的生活琐事;有些家长由于生活物质条件比较好,孩子一有成绩就给超量的物质奖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和老师的辛苦。如何利用学科特点去激活学生感恩的心呢?如,我在上《人的生殖》时,除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相关知识外,联系生活实际介绍了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使学生了解到母亲为了新生命而承受的痛苦,应该说课堂上学生受到了震动;课后安排了学科活动“与母亲谈自己的出生经历”,完成作文“感受母爱”。从学生的字里行间,都感受到了孩子对母亲无尽的感激和热爱:“……以前每次听到母亲的唠叨我就觉得心烦,可在学习了人的生殖以及和妈妈聊了我的出生后,我忽然心痛了,这时再听到妈妈的唠叨时,眼里却含着泪花,妈妈,谢谢你!妈妈,我爱你!……”在一页页翻着学生的作文批改时,我也被他们真挚的情感所感动。

二、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教育,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环境教育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正确的环境观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作为自然学科,生物教学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环境观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的责任。因此,我会充分发掘教材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契合点,利用图片、视频资料等方式,让学生对人类生活环境的现状有真切的认识,并有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课前五分钟的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介绍”活动,每节课利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表达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结合教学内容,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生物面临的现状,人类行为对生物造成的严重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反省人类活动、自觉维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此外,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培植各种植物,参加生物园地的建设,学生对这些活动都有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环境教育,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团结协作精神

篇3

1.一套机制:制度规范保障教师发展

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及专业化发展”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根据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和要求,并作为学校重点工作。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教师队伍工作机制及管理制度,规范、评价、激励全校教师,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学校制定《ΧΧ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与队伍建设的目标及愿景;制定《ΧΧ中学教师基础性评价考核方案》、《ΧΧ中学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升聘用考核实施办法》,从制度层面,推进教师有序、合理流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制定《ΧΧ中学师徒带教工作方案》、《中学青年教师沙龙工作方案》、《中学“校名师”培养对象申报方案》,规范学校教师梯队建设流程,形成分层、分类教师培训机制;制定《中学教职工挑战性评价方案》、《中学教师“卓越发展”奖励申报办法》、《中学学术专著出版资金资助办法》,推动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打造教育教学风格、凝练教育教学思想。

2.两重支撑:硬件保障服务教师发展

为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学校从经费和平台两个方面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经费支撑。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性经费,如为购买专业书籍、组织专项培训、开展项目研究、出版学术专著等提供经费保障;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激励性经费,如绩效考核方案中为教师教育教学竞赛获奖、及获奖、课题立项及获奖等设置专项奖励。

平台支撑。为满足信息时代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学校整体教师自主发展网络平台:搭建基础性评价网络平台模块,实现教师绩效评价的网络化、电子化;搭建挑战性项目网络平台模块,提升教师“挑战性项目”项目过程管理的动态性、即时性;搭建师训课程网络平台模块,通过利用平台现有专家课程,结合校本师训课程开发,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体系化、模块化的课程支撑;搭建校本研修网络平台模块,组建学科内研究共同体、跨学科研究共同体等教师互助团队,以网络项目驱动的形式形成有效合作、共同成长。学校现正申报华东师范大学开放学院“校本研修平台”创新实践基地校。

3.四支队伍:梯队建设带动教师发展

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教学经历、个性化发展需求,打造4支教师发展队伍,设置差异化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形成学校教师梯队。

(1)针对新进教师队伍,推进“三新工程”建设。对学校新进教师、新班主任教师、新高三教师,通过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师徒带教等途径,帮助教师进一步磨练教育教学基本功,初步发掘教育教学潜能,提升在教育教学岗位中的胜任力。

(2)针对青年教师队伍,推进“青蓝工程”建设。对学校青年教师,通过学习共同体、青年教师沙龙、项目研究等途径,帮助教师进一步锤炼教育教学策略,深入探索教育教学优势,找到适合教师兴趣特长、符合教师发展需求的特色发展方向。

(3)针对骨干教师队伍,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对学校骨干教师,通过高级教师教育教学专题研讨、初步尝试撰写著作等方式,帮助教师进一步提炼教育教学风格,高度凝练教育教学特色,成为在市、区层面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教师。

(4)针对名优教师队伍,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对学校特级校长、特级教师,通过进一步搭建示范、展示、交流平台,帮助教师进一步展示教育教学艺术,示范辐射教育教学成果,提升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品质。

4.四大板块:专业引领促进教师发展

构建师德素养、教学技能、育德能力、研究能力等四大板块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内容板块,着力打造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和研究能力,培养的“厚生乐教,固本求真”教师群体。

(1)以师德为先,提升教师职业道德

学校文化浸润。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构建了“乐群笃志,协同致远”为核心价值观的学校选择教育文化氛围,形成了“厚生乐教,固本求真”师风,促使学校教师在文化浸润中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承担育人使命,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师德素养校本研修课程。形成学校“十三五”校本研究课程培训工作方案,开展师德素养类及实践体验类课程,并以此为契机在全校广泛开展师德素养、育人能力大讨论活动。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持续多年开展“我心里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树立“教书育人楷模——ΧΧΧ老师”等师德榜样,形成教师爱校、爱岗、爱生的精神风貌。

读书活动。教师通过阅读教师专业发展、师德素养等相关书籍,提升专业使命感和教育责任感,为逐步树立新的课程观、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等奠定良好基础。

在历年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对学校教师的满意度高,认可学校教师的敬业心及转专业素养。

(2)以能力为重,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校本研修课程。在完成市、区要求的相关师训课程要求后,学校在进行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设置符合教师发展需求的校本研修方案,聘请专家开设校本研修课程、讲座,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及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如,以校本研修专项主题活动“教学目标设计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抓手,引导一线教师能关注学生的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的提升,充分挖掘教学目标设计中学科素养的要点内涵。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以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为抓手,引领、帮助见习教师熟悉教育法规政策,提升师德修养,了解教学常规,掌握教学基本功,关注自身专业发展。学校现为普陀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师徒带教制度。《ΧΧ中学师徒带教工作方案》,组织校内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对新进教师、新班主任、新高三教师等进行带教培养工作,形成校内带教序列。

“ΧΧ杯”教育教学竞赛。每学年设置主题、开展校内“ΧΧ杯”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激发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和能力的训练。

青年教师沙龙。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沙龙,通过同伴互助、专家指导等方式,指导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邀请普陀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副主任、物理特级教师ΧΧ老师针对青年教师开展“如何说课”专题讲座,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专业技能。

主题教研活动。学科组、教研组聚焦学科发展特色,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特色发展。如,历史教研组“见微知著以人见史”的特色主题教研活动,指导教师从“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的在教学中的涵育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实践;理综学科组“渗透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设计”和“研究学科融合路径,完善课程开放性” 主题教研活动,关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协同性,指导教师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及课程开发能力。

学习共同体。根据教师能力特点和发展需求,组建学习、教学共同体。如,语文学科组组建了“关注课程标准的落实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命题与作业的研究”、“重视学生的心理及思维特征”等四个学习共同体;理综学科组形成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题的学科命题团队等。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能够在知识共享和同伴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参与交流、协作、反思等活动,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竞争,最终促进个体的成长。

教学成果校内展示。通过校内“一师一优课”评审及相关课堂展示、研讨论坛,校内论坛“协心戮力,行稳致远——单元教学设计成果交流论坛”、 “微课初探,星火燎原——微型课程成果交流论坛”、 “合理运用导学案,提高教学有效性——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论坛”等活动,展示教师在教学转型、课程建设等领域的经验与成果。

2015年至今,学校教师共获得国家级教学竞赛奖项8项,市级教学竞赛奖项122项,区级教学竞赛奖项30余项。

(3)以学生为本,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育德能力专题培训。邀请市、区级专家,开设教师育德能力专题培训讲座,促进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位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如,邀请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市、区优秀班主任,开设《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评估与干预》、《以情优教,提升教学的艺术性》等专题讲座,

学科德育渗透。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引导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学科德育渗透点,并开展校级“德育示范课堂”大奖赛。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通过挑选骨干教师参与“上海市学校中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开发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等方式,帮助班主任教师学会与班级学生沟通与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将心理咨询技术融入班级、学生管理的全过程。

德育论坛。通过“创设多元育人环境,促进学科融合德育——德育示范课堂展示交流论坛”、“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卓越发展育人环境班级建设班主任工作论坛”等活动,展示教师在班主任工作、学科德育等领域的经验与成果。

(4)以研究为翼,提升教师科研品质

 “挑战性项目”研究。学校突出教师的个性化与研究力,设计和开发了《ΧΧ中学教职工挑战性评价项目》,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和能力优势,聚焦学校重点项目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从课程教学、德育创新、信息技术、专业发展、管理服务、自主创新等角度选择项目,开展项目研究。目前学校组织的首轮教职工挑战性项目的申报,共有74个项目申报和立项,100多位教职工参与项目研究。学校组建了校内专家立项审核工作小组,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审核工作,从不同角度为教职工的挑战性项目研究提出了很有启发意义的建议。

“教师卓越发展”奖励申报制度。制定了《ΧΧ中学教师“卓越发展”奖励申报办法》,就教师的课题评比获奖、文章、论文评比获奖等进行奖励,鼓励教师将项目研究经验进行总结和理论提升,逐步凝练自身的个性化风格,打造教师教育教学特色。

高级教师教育教学专题研讨会。学校聘请校外专家、搭建展示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的平台,积极鼓励骨干教师提炼教育教学思想,形成教育教学风格,开展“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专题研讨活动”。

《ΧΧ中学学术专著出版资金资助办法》。学校鼓励、支持学校教师将教育教学经验转化为学术成果,从而提升学科发展品质及学校学术影响力。学校制定《中学学术专著出版资金资助办法》,为在职教师提供出版学术专著、基础理论著作、课题研究著作等提供全额支助。 

5.多方协同:组织协作推动教师发展

篇4

[关键词] 德育工作变革 价值提升 重心下移 资源整合 过程互动

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大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社会心理环境、人口和家庭结构及获取信息的渠道等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了鲜明的多元化特点。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换句话说,新的历史时期,德育工作将面临复杂环境和严峻的挑战。

而学校德育的根本价值在于“成人”,成“中国现代人”。这些年来,在华师大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专家组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校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机制,结合学生实际,在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渗透性、发展性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逐渐走上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变革之路。

一、价值提升,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现代型学校存在的价值不再停留和满足于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知识,而是追求为社会更新性发展、为个人终身发展服务的存在价值,“以培养人的健康、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为本”。叶澜教授也讲到:任何人(包括学生)的发展,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各种“活动”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德育价值的提升,就是要改变为德育而德育的现状,要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要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在想些什么,学生需要什么。这样的一次调查,使我们更多了解了学生的成长需要。之后,我们的活动从策划开始,就总带着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进行:请学生说说围绕主题可以设计怎样的活动,喜欢以怎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的过程应该注意什么,活动什么时间开展比较适宜……当活动方案基本形成后,还找来每个班级的学生代表,再次对方案进行论证。通过与学生成长需要的内在沟通,学校的活动越来越贴近学生,越来越有针对性,学生也更容易找到做主人的感觉。

二、重心下移,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重心下移,包括德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德育内容的重心下移。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管理重心的下移。除了立足校本,加强德育日常化的校本研究外,我们还把实践与探索的自下移到年级组,要求年级组长带领本年级组的正、副班主任一起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日常生活质量。

其次,是德育内容的重心下移。目前,德育更关注的是知识与人类生活诸领域的关系,这是知识社会中人的文化素养、生活质量、国民素质提升的需要。但是德育并不只限于课堂,应该涉及学生能力的创生,特别要注重德育知识与生活、社会、自然的多向交互作用。

重心下移,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更有实效,因为我们的课间更丰富、更有序了,我们的学生也更文明、更有创造力了。

三、资源整合,提高德育工作的渗透性

在新课程改革中,就提出了各科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要具有开发教育资源的意识。就目前学生的生活来看,比我们小时候丰富多了,除了父母会帮孩子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户内外活动外,学校各学科的教师也会组织相应的学科活动,来锻炼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学科教师往往是从自身的学科出发,形式可能会比较多样,但很少考虑活动的综合效应。我们就要求班主任老师要善于将各种教育资源整合、融通,借助活动载体收到最大的教育效果。

我们在组织开展家长学校活动的过程中,也充分整合家长、专家、中学优秀班主任等各种资源,以达到较好的活动效果。如一年级新生进校前,我们首先开展了“一年级家长学校开学典礼”,典礼上,由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家长唱主角,他们介绍了自己与孩子共同度过一年级的点点滴滴,却又非常有效的教子经验,给了新生家长很多的启示;我们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过后,组织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感受孩子的成长,并就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了家校沟通。我们邀请华师大专家给2~5年级的学生家长作“学习动机和耐挫能力培养”的专题讲座,给家长出谋划策;我们还邀请初中七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来和六年级的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查漏补缺,为孩子升入初中作好充分的准备。

资源整合,打破了课程之间空间的分割,实现了德育的综合渗透,拥有了学校德育生活的丰富、深邃和博大。

四、过程互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发展性

德育互动过程是教师、学生、学校、社会之间互动的过程,而且呈现多元、多层、多向、多群的状态,德育活动过程因互动而创生,因互动而实现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从德育互动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参与学校管理的小公民意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孩子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希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升生活质量的美好愿望。面对孩子们的一片真诚,我们在反思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采纳了学生有益的建议,并及时进行了整改,比如增添了垃圾桶;在篮球场增设了小篮球架;在学校墙面上设计了同心圆,让学生玩丢沙包的游戏;在体育节开幕式上增添了旱冰表演项目;课间音乐也及时进行了调整……还试点开展了“我的校园我设计”活动,一些高年级的孩子就提出了增设儿童乐园、开辟更大的玩沙区、设计游戏新规则等建议,学校则根据实际情况逐一进行可行性论证。例如,我校四(3)班同学在开展公民教育活动过程中,就“翠竹新村乱设摊点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使自己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效果,他们在班主任老师的帮助下,主动与司法、物管、城管等部门取得了联系,使得他们的研究在法律的层面开展,研究具有了法律依据;他们给市长写了一封信,通过市长信箱转达自己的心愿,不久也得到了市长的回复,研究的劲头就更足;他们还到龙城论坛发表看法,引起了市民的共鸣,提升了研究的认同价值……现在你再到翠竹新村来走一走,你会发现乱设摊点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互动不是教育活动本身的目的,也不是活动的结果,一切都是为了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我们正走在德育工作变革之路上,我们将继续通过日常的研究,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问题,策划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9.

篇5

一、构建校本德育课程融合育人项目目标体系,以目标为指导实施“有效德育”

德育课程广阔而宽泛,校园环境的一草一木,校园生活的一言一行,都属于德育课程的范畴,蕴涵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期间,我和德育工作团队努力构建校本德育“课程融合育人”项目目标体系,以目标为指导实施“有效德育”。

树立校本德育工作理念。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我校的德育工作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个工作理念。在德育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德育工作呈现出“全员、全学科、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态势。

倡导理念一:“所有的课堂都是道德课堂”。道德是人类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要引导学生过一种道德生活,让道德意义在课堂里流淌。

倡导理念二:“所有教师都是道德教师”。所有道德教师是超越学科的,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崇高的师德。

倡导理念三:“所有学生都应该是道德学习者”。教学的本质应当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所有学科教学中的育人应走向学生的道德学习。

二、构建校本“德育课程融合育人”项目课程体系,以课程为载体实施“有效德育”

我深知:习惯是养成教育之基,习惯成自然是在反复训练中达成的,没有训练就没有落实。“有效德育”工程实施期间,我和团队的老师们提出学校德育课程要以养成教育内容为重点,以科学的训练为手段,在坚持不懈地关注和落实中做真正能体现在学生身上的德育。

实施“校园礼仪三字歌”德育校本课程。学校以“校园礼仪三字歌”为载体,构建了小学整个阶段行为规范训练体系。各年段研究制定不同阶段养成教育课程的重点内容、目标,六年一贯、层层递进、不断强化,坚持实施。围绕德育课程目标,德育部门将“规范佩戴红领巾――外表美”、“课间文明活动――言行美”、“弯弯腰洁校园――爱校园”、“光盘行动――重环保”四项内容作为养成教育课程重难点落实项目,进行持续关注和培养。通过班级积分、“中小闪亮星”推介等方式激励每位学生练好这“四项基本功”,做美言雅行少年。

学科课程目标与养成教育目标有机融合。品德、健康、科学、艺术等课程的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将学科课程与养成教育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或重组,在课堂上进行科学地训练和指导。例如,品德教师将《中华路小学礼仪规范三字歌》中的训练目标融入到学科课程目标体系中,在班级中开展了规范佩戴、清洗红领巾、学习整理书包、拧抹布、擦桌子、扫地、拖地等基本生活技能的指导、培训,通过课堂展示、学生自评、小队互评等方式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探寻学生自主教育管理模式。教育的价值在于引领和促进。面对繁杂琐碎的德育工作,老师们往往事必躬亲、劳神费力,两眼一睁忙到天黑却收效甚微。反思日常的管理,学生主体地位的弱化甚至缺失是造成德育工作难见实效的重要原因。“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工程实施期间,我们德育团队提出德育管理工作要凸显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坚持开展中、高年级与低年级“手拉手”互助活动;“星光”电视台、播音台、图书室、国旗班等部门提供了小主持人、小记者、小演员、图书管理员、“限速”督导员、国旗护卫队、校园小导游等多种志愿服务者,给予学生实践的平台。各班围绕学校德育课程目标中“四项基本功”的内容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到班级服务岗活动中,通过组织培训、分批上岗、表彰优秀等方式激励学生踊跃参与、自主实践。德育部门定期召开“做智慧型班主任――从激发学生自主管理开始……”系列主题班主任研讨会,以案为例,或聚焦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分享经验,交流收获,通过切实有效的行动研究促进老师通过日常管理认识和了解学生,寻求学生自主管理的策略,智慧育人。

三、制定校本“德育课程融合育人”项目评价方式,以评价为动力实施“有效德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纬目标的有机结合。武汉市“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中提出的“课程融合育人项目”与这一要求十分吻合。无论是“课程融合”还是“课程渗透”,在本质和内涵上是高度一致的,均是发挥课程育德的功能。我们在组织活动时发现:组织一场大型活动常常会耗费师生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大家积极参与性不高,影响了活动的效果。为改变此局面,我们积极推行实施“活动课程化、节日体系化”的德育活动评价方式,将“学科整合与渗透”、“全员参与”、“激趣”、“动情”等要素作为评价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通过评价方式、内容的改革,努力探寻“有效活动”和“高效课堂”的有机渗透、融合,在与各部门一起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协调合作中提升学生活动的实效。

活动课程化。为提高德育活动实效,我们将“在活动中渗透课程目标,在课程中落实活动目标”作为组织、策划、实施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每学年开学初,我都会组织德育、教学、总务等部门共同商议,整体规划全学年德育教育活动安排,提前下发给各年组老师,让老师们提前知晓全学年活动计划,在全员关注、统筹规划、科学安排中落实好各项活动。无论是早锻炼、晨读、课间活动、午餐、阳光活动、一日三扫、放学路队等日常活动,还是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新春游艺节等大型活动,我们都力求做到以平日课堂教学为基础,把课堂教学目标与活动目标有机结合,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提升德育活动实效。

篇6

摘要: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大教学目标之一,从而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较高的德育要求。本文对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

一、引言

德育,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目标与主旨、年轻一代的理想志向、品德养成与个人的生存能力形成。这林林总总的要求和目标,都必须借助德育这杆大旗,而德育与课堂教学又无法完全分裂开来,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把德育渗透在物理课堂教学,且使之能起到积极作用,推动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发展呢?这是我在从事物理教学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二、课前的德育渗透

物理,这是一门有趣、重要又相对较难学的科目,繁琐的理论学习和理论计算,会让学生厌,要想让学生学好用好取决于教师课前如何去设计教学,而物理课堂上的许多东西,是需要课前准备的。我经过自己的一些亲身体会,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定一定知识范围,发动学生寻找知识范围内的问号。

物理知识五彩缤纷,但若要让学生真正感兴趣,还是得让他们去亲身体会,教育家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热爱科学、热爱物理、热爱生活。如我在上《声音》一课时,我提前一个星期让他们找自己身边的声音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然后集体加以讨论解决。学生们发现了声音有时清脆、有时沉闷;有时很响、有时很弱;有时让人愉悦、有时让人厌烦;有时同一个声音,我们可以听见两次或多次等等,根据这些我们一起了解到声音有乐音和噪音之分,了解了声音的三个特性……,等于是学生自己去体会学习。

在学生们课前的准备活动中,不但帮助了课堂知识的学习,还学会了与同学合作与探讨,学会了谦虚与上进,学会了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等,而这些让他们从思想上得到了锻炼,促进了学生良好的探究品德的初步形成。

(二)提出一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去寻求解决的方案。

我们要根据德育的特点,提出合适的学科目标,使德育目标能较完美地渗于其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这一门学科都能够非常明显地综合各科知识。我们只要能确定正确的目标,应该说可以轻松地渗透德育,教育学生从思想上、品德上得到教育。在《光》一课的教学时,我提供了一些资料,如办公大楼上的平面镜、爱迪生小时候的救母故事、近视眼和老花眼的知识……确定了学习探讨的目标:光是如何为人们生活服务,人类又应该如何正确利用光去为自己服务,如何去避免一些不正常的用光习惯等等。同学们在探究和讨论中不仅学习了好多的知识,还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会应用简单的光的知识为自己和他人寻求方便。一些同学甚至因此改正了不正确的用眼习惯,保护了自己的眼睛,一些假性近视的同学因此而‘治好’了。坚持在学生学科学习中这样一点一滴的渗透德育,我们会发现德育之花已经在青少年的心中渐渐地生根发芽!

三、课堂的德育渗透

课堂是我们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45分钟内继续有效地渗透德育,关系到学生兴趣的保持、良好研究品质的形成以及合作精神的养成,因为课前的一切准备,尽彰显于课堂45分钟,同学们交流自己心得的心情应该是迫切的、积极的。作为教师,如何抓住这一主要环节,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意志品德,是那么地重要而又那么地需要认真去设计,决不是随便就可以实现的。我经过几年的亲身体会,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指导正确实验,养成求实作风。

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的实验态度、科学习惯能否形成,是我们一堂实验课成功的根本标准之一,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教师一定要指导同学们培养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尊重实验事实,不更改实验数据,不违背实验步骤、实验要求,要和同学团结协作,勤于交流,形成生生、师生之间良好的教学氛围。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同一次实验不同时间的读数,是有所区别的,不能牵强附会,此处,教师应该指导展开讨论,分析原因;而在《牛顿第一定律》实验中,同学们一定要科学分析,用理想实验和科学推导作为指导思想,认真讨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不可草草了事。要学习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坚持不懈,勤于实验,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引导学生讨论,找到科研方法。

在许多物理课堂中,我们都要用统一的科研思想,较为有效的模式是我们学习的法宝,各种物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是要分工合作、刻苦钻研、寻找有效的方式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德育的角度就是培养学生经受挫折和失败的承受力、对较复杂事物的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对一些规律的延伸使用能力。我们要将德育这一维度把握好,应该做到 :

多引导、多点拨;多分析、多总结;多实践、多思考。

四、课后的德育渗透

在物理课后德育的渗透是更加的重要和持久,如何把握好这一教师无法全程加入且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环节呢?笔者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发现,学生课后大部分时间还是按照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的,前提是老师的安排能否让学生入心——也就是老师的说法能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在于榜样。教师应该找到大量的实例能证实教师安排的真人真事真物,这样学生在课后也不会“自由”得无头绪了。比如我要求同学们通过访问找到水污染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初步途径——实例:大量的鱼乃至其它生物因为水污染而死亡,造成了人类及自然界的惨剧;变异了的危险生物;人类的痛苦遭遇。学生如同耳濡目染,深深感触,不约而同想到学校旁边的水井,因为学校厕所不合理的建设,造成了水井的水臭气冲天,已不能食用,他们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整改意见,学生觉得自己的研究真是太有意义了!再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参观现代工厂,看一下高速发展的机械,体验生产自动化的便捷,教师趁此揭开“谜底”——电磁继电器在发挥作用!我们再布置学生课后去研究去学习去钻研,他们怎么能不去探究呢?

五、结束语

德育如此重要,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过程的同时同样要着眼于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使学生成人成才,实现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田世昆《中学物理教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出版.

[2]魏冰《STS与理科课程改革》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4)出版.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德育

曾有人说过,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在知识增长的同时,得到性格、品质、道德等方面的共同提高。所以说,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尤其是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熟,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课本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制上,教育工作者发现有许多有关道德教育的素材,这些德育素材对进行德育渗透有很好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而充分利用起来,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比如,在教材中有这样的问题:“光明小学校想向贫困山区的小学捐献桌椅,每张桌子要配2把椅子。那么,光明小学校已经捐献了20张桌子,还要捐献多少把椅子才能正好配套呢?”教师就可以充分把握这个问题所隐藏的德育内容来对学生进行一次“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关爱弱势群体,增进同学之间友谊”的德育教育。具体过程为:同学们,你们可以说说为什么光明小学校要为山区的小学捐献桌椅吗(因为他们没有桌椅)?对于贫困山区的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除了桌椅,还可以捐献什么(还可以捐献书、本子、衣服、书包等)?对于不认识的学生大家都这么有爱心,那么对于自己的同学,你们觉得应不应该相互友爱,相互团结呢(应该)?这样一步步地引导,使学生从关爱贫困山区的学生开始到关爱身边的同学,他们的同情心与爱心就得到了培养。

二、利用第二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进行第二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对于第二课堂的兴趣也很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提高。

比如,在进行图形拼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单独进行一节第二课堂――手工制作各种图案、图形活动。在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练习,之后请同学们评出哪个小组做得最好。教师适时进行道德教育: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小组做得最好呢(因为他们相互合作,发挥了自己所长)?其他小组的同学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向他们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小组活动时相互合作)。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但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提高了团结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吸收他人所长来提高自身能力。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进而渗透德育

小学教学阶段,教师积极研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听讲。教师可以这样渗透德育:同学们,你们知道多媒体是谁发明的吗?是科学家叔叔,他们为我们发明了许多高科技的产品,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他们啊?他们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长大后是不是也应该努力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呢?教师运用丰富的语言,再结合实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同时树立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教师进行言行示范,引导学生接受德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身高尚的言行来影响学生,进而产生德育的渗透。

比如,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者犯错误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责骂学生,应该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先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之后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也会学习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面对问题时不会一味地责怪他人,而是会了解原因再找寻解决方案。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学科。同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也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渗透道德教育。在渗透德育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得当,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德育渗透方法,而且还要注意,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数学教学是主要的内容,在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适当渗透德育的内容,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马康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2]马蕊.让德育之花绽开在小学数学之中[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美育;教育

语文是一门拥有很强人文色彩的基础学科。它是“道法”与“文法”的融合与统一。它与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人文素质的培养中就展现出来。但是很长时间以来,语文教学不但没有注意提升人文价值,还忽视了丰富深层的人文内涵,最终令学生在三观和文化内涵方面双双匮乏。小学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养成学生审美能力的奠基关键时期。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文学教学,它同时也是培养审美教育的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因为只有多角度、深层次地掌控文字与内涵之间的联系,提升学员的综合素养,最终才会迎来语文教学的新时期。

一、美育的定义

美育,同样可以称为美感教育。从某方面来说可以看作是塑造人们对于不同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外界的感知令人产生对于美的欣赏和感悟的观念、品格和素质的培养。

二、明确美育教学目标,编写美育教学方案

从古至今,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存在着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古板的问题,这些依旧存在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从根本上来说,最关键的地方是师生双方都无法感受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仅仅是将培养语文阅读能力作为课堂的目标。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让学生拥有欣赏美的能力只是最简单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要使所有学员得到对语文新的理解和思想上的培育。美育虽然没有实体的确切观念,但是总是在无形地、潜在地引导学生在课堂外形成良好的三观,为自己的道德素养树立良好的目标。高中语文教学观念在此刻急需转变,美育最应该首当其冲,现代语文教学放弃现有的不规范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目标。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语文教学就可以跟随社会进步的潮流,重新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的课堂结构。在明确了各项教学任务之后,老师就应当以语文教学大纲为基准,结合教学环境等一系列现实状况,编写出一份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员所编写的教案可以结合高中语文教材的美育因素,并适当加入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要点,即使高中语文教材的题材较为老,也可以使教学内容不陷入陈旧的模式。此外,语文课程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知识背景,拥有不同的欣赏能力,老师应当在准备教案的时候,不断加入一些具有共同性的内容,确保让每个学生都能切身参与到自己所设计的美育课程中去。

三、重视语文美育式欣赏教学

学生只有全心投入语文欣赏才能沉浸到其意蕴之中,取得以往不同的感悟。要营造一个视听多层次、极易理解的教学氛围,老师在高中语文公共课程中即要利用古诗词等文学模式。语文作品,尤其是大部分的经典诗篇往往与其时代背景存在很大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这些文学作品时,老师一定要对这篇文章的作者、背景交代清楚,这样学生才可以不拘泥于普通的字面含义。老师在撰写教案的时候,教学更要体现出一种海纳百川的感觉,一切的优秀作品都可以通过现阶段学习的文章进行带入,一些有着深厚内涵的课题更要重点标注。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替,老师通过不同的讲课风格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代入课文之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真正对自己有益的内容也是达到了教育的初衷。

四、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

很久之前的传统授课方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互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才没有办法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师生之间往往也没有产生默契达到一个高效的课堂效果。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课堂上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学生没有学会表达自己的点,只会让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断衰落,导致语文教学成果也并不显著。所以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才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让老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比如,松弛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不仅如此,教员更应该在课堂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可以组织一个班级内的展示交流会,把课堂变成一节晚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优秀点。此刻老师便脱离了原有的角色,成为了一个观众,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无论舞台效果如何,都要给予自己的学生一个积极的回应与鼓励。很多情况下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下不断深入。

五、结论

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处理好课堂的学习状况,掌握的知识量不够,如果出现了这种问题,学生就很难通过自身对于课文的理解提升自己更别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老师及时地引导和帮助。因此,老师也要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教化他们,让他们不断接受美育培养。老师在掌握大量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扩充自身知识储备,做到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程度再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还要及时抓住课堂的,在学生情感达到顶峰时联系实际,让学生结合生活谈自身体会,真正做到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途径。所以,要想让美育式教学方法发挥其作用,高中语文老师就要担负起责任,通过日常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健全人格、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王瑞.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J].文学教育,2016,(02):98.

[2]祝高波.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交际,2016,(16):170-171.

[3]刘威.高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相互渗透[J].科学咨询,2016,(10):42.

[4]雷悦.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艺术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88.

篇9

贴近学生生活,实现教学目标

引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来设置学习任务。教学素材要体现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并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当教学素材满足于学生的好奇、好学的欲望时,他们的表现将会非常投入,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如在教学“全文搜索引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题材:“利用不同的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和自己同名同姓的人。”然后设置教学任务:“大家比一下,在google搜索引擎上找到的哪个同学的姓名最多?”“记录各种引擎找到的分别有多少项信息?”“是否有和自己生日一样的人?”“分职业找一下是不是有什么名人?”当学生在一步步完成任务时,既能掌握有关搜索的知识点,又能领略关键词的神奇应用,真正做到触类旁通、开阔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引入这种学生感兴趣的、实用性较强的教学题材,使学生的学习得以激发,并带着探究的心态去实践,最后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贴近实践应用来组织课堂教学

实用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 在教学的组织中渗透信息技术实用性,通过组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实效,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能够自主使用的认知手段、探究手段以及解决问题的工具,进而提高信息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合作奠定基础。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组成”内容时,组织学生:观察学生现在所操作的计算机的组成,感性地了解相关知识点;上网亲自尝试配一台计算机;自己选择常用安装软件。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融学生求知欲望为一体,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课堂教学效果也会优于传统的教学。

组织实用性较强的课堂教学,应当真正在内容和方法做文章 在实用教学实施中,要重视教学的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组织趣味教学来吸引学生。比如,开展小组竞赛,让各小组分别用Word软件或Excel软件制作一张电子表格,分析各有什么优缺点。把一些游戏引入课堂,如中英文打字游戏,使学生体验到玩计算机的快乐,扩展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选择灵活风趣的语言,避免呆板的照本宣科。尽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感觉理论其实并不枯燥,如在学习存储容量的单位时,让学生查看自己计算机的文件大小和磁盘容量大小,增强对容量单位的初步认识,再由教师加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归纳出结论。

要达到有实用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还要抓好常规课堂管理 为使实用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教师首先要加强教材的理解,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加强常规管理:一是加强活动有序性的训练,完善考评制度,充分发挥激励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二是成立协作小组,指定“技术顾问”,专门负责解决同学们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共同提高;三是因材施教,教学组织要有层次,适合不同的学生发展,并留有学生创造发挥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贴近学科教学,开发教学资源

加强与文化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文化学科的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渗透英语、物理、数学等文化学科的资源,并在教学时加以引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又促进了文化学科的学习。如在初一阶段的指法练习教学时,与英语教学同步,根据课文内容或单词表练习英文输入,然后再默写出课文并翻译成中文,进行中文打字练习。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的指法练习不再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日益高涨,既提高了打字速度,又促进了英语学习,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又如,在PPT软件教学中引入制作选择题,充分利用超级链接判断选择结果是否正确,让每个学生出一个学科知识的题目来考一考大家;或是在Excel图表分析中引入数学统计知识,加深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

加强与德育的整合,充分渗透德育 把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德育题材的信息处理中加深对德育内涵的进一步理解,获得德育实效。如在初学Flash软件时,让学生制作出本校学风“尊师、守纪、勤学、争先”的文字变换动画,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又使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深刻地受到了思想教育,端正了学习态度。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来开展安全文明、环境保护、网络道德等德育研究活动,并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电子小报;还可以结合网上浏览信息,开展网上美文阅读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写作奠定基础。

要不断开发学科教学资源,为实用教学可持续实施打好基础 为充分发挥实用的作用,教学资源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难度适宜,体现科学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可以是一段信息素材,如一张宣传画、一张小报作品、一个小动画;可以是一个活动项目,如活动方案、活动成果展示;也可以是一个问题探究,如学科知识难点、一个历史问题、一个综合实验主题等。信息技术实用教学资源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笔者对教学资源的积累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其一,在学生的作品中挑选出一些有创意的材料作为教学资源;其二,在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日常交流中得到启发而制作成教学资源;其三,配合学校的主题德育活动创设教学资源,如“学雷锋”“迎奥运”小报制作等;其四,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通过学习想完成什么样的制作,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有积极意义的素材,如有的学生想利用Word软件来做一份简历。可以说,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资源,将引领每个学生融于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为实用教学的可持续实施提供保障。

篇10

在新课程、新理念、新使命全新的时代教育形势下,紧抓创新这一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完成好各种教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力创新特色,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创新高。

主题任务及措施:

一、继续优化教师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育素质

首先,学校将出台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措施,确定学校教师发展目标和校本培训的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人力、物力资源,做到领导、时间、制度、措施、条件和内容的六落实;及早出台相关评估细则和奖励政策,落实校本培训教研组长负责制,每位骨干教师与1——2名青年教师或弱势教师结对帮教,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学科组长的先锋带头作用,实现教科研的重心下移,全面提升科研效益。每学期每单元每个级部至少要完成高质量的教案、说课稿、评课稿、公开课各一份。同时,学校将开展骨干教师评选活动。

其次、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研讨、外出学习、经验交流、集体备课等形式,适时创造机会,强化教师理论业务学习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将学习、训练、反思和教研结合起来,突出各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和“四课”(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三方面的联动式普及化培训。定期组织新教材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和教案展评活动。以此为契机,突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带动作用,重点突破新岗教师的再培训与适应能力的再提高。每月举行一次以上理论讲座、教学案例剖析、课堂观摩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执讲一次剖析课。届时,校委会有关领导干部将深入教师工作中去听评课,并建立干部与师生交流制度,交流次数不少于15次,做好谈话记录,以此强化指导的针对性,深化教学督导的力度,向管理要效益。

再次,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反思是查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促使工作上档升级的有效手段。本年度按照“学习反思——交流研讨——改进创新”的思路实施,其方式有三,一是自我反省,自剖不足,深究根源,确定整改措施,写出反思整改小结。二是座谈交流,以级部或学科为单元,每月一次。三是开展专题性的剖析和研讨活动,献议献策,集思广益。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六学习日,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以及学法的指导等内容的反思,研讨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交流读书心得,确保理论学习时间,每位教师每周不少于一课时;学科组长着重反思集体备课、教学指导、教学研究、薄弱教师帮扶等;中层干部着重反思师生管理、质效意识、教学指导服务水平等;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广泛开展专题研讨、课堂观摩、案例研讨等形式的研讨活动,努力做到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再者,本着“操作方便,注重实效”的原则,完善“三考一评制度。教研中心对此做了如下调整:一是改原来的每学期评估一次为每学年评估一次,上学期完成模拟讲课的评估,下学期完成限时备课、限时命题的评估,删除说课的内容,学期末教研中心进行抽测,以抽测教师的各项平均分为准来评定学校。二是模拟讲课由教研中心组织评委现场考核,不再进行录像评比;三是备课、讲评、命题的内容为本年级、本学科教材内容,教材教法内容为全程教材。

二、探究、摸索、创新课堂教学,营造课改下的“生命课堂”

在践行《乳山市初中教学常规》的过程中,为教师提供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激励广大教师创造性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挖潜、自我展示。

1、广大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要以落实常规为前提。

⑴认真开展好教师的备课活动,学校制定翔实可行的宏观常规要求,突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原则,集体备课放手给各学科组,紧密结合各学科特点,让集体备课溢放着学科特色,让其更具实效性;利用周六备课日创造性地实施集体备课,分析新旧教材的异同点,充分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吃透吃准课程标准,并对教材进行情境化、生活化、问题化和结构化处理,注重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实现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对接,实行超周备课,全面落实教学常规;积极探索“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抓好“导入——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精讲解惑——练习应用”这一模式的创造性运用。迎接教研中心每学年进行一次优质课的评选,每两学年评选一次教学能手,今后威海市优质课和教学能手的参评必须在乳山市优质课和乳山市教学能手中产生。

本学年度教案形式可采用横向式或纵向式。横向式教案按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三部分。纵向式教案主要要将教师与学生的活动纵向对比书写。依据教育局和教研中心的指示精神,教龄在5年以上且上学年度从事本学科、本年级教学的教师,本学年度,可使用上学年度的教案,但必须修改使用,且教案数与上课要相符,六七年级任课教师必须备详案。

⑵科学合理地设置作业。深入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意见》,教师布置的作业要体现“质、量、阅、讲、练、集”六字方针:“质”,就是质量要高,要有针对性,要突出差异性,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和发展,“量”,就是数量要适宜,按相关学科各年级每天学生作业时间做好科学的分配。“阅”,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进行批阅,批阅的方式要全批和抽批(不得少于所任教学生的1/3)相结合,但不可不批。“讲”,就是教师对布置的作业要进行讲评。“练”,就是对面上错误多的问题要进行形成性练习。“集”,就是教师要建立学生作业错题集。本学年度,作业备课仍然继续进行,但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率。

⑶严格按教学进度教学。依据教研中心搭配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进度不超前或推迟一个周,尤其是初四,绝不可提前结束课程。

⑷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营造生命课堂,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一是课堂教学中提倡推广启发点拨式、讨论合作式、导学式、发现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教学中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交流。二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自学意识”、“方法意识”、“过程意识”、“实践意识”等。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会学习。三是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探究性、创新性的例题、练习题、作业题、测试题,有效地启迪学生思维。本学年,文科教学教师必须要精讲,突出学法指导,要做到60%—70%以上的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科学拟定单元测试题,认真剖析测试结果,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努力做到单元清,要积极开展好学科活动课,对教材中的活动课内容要一个不漏地安排好课时,认真地备课,精心地设计活动方案。史、地、政、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科间的渗透,这四科的教师要制定翔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协同备课,互相提供素材,要围绕一个素材尽量地挖掘出各科的知识点。理科也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渗秀。要加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和研究,要分配好讲练的比例。尤其是要把理化生的技能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本学期教师录相课的内容主要定位于活动课、技能课等课型,录相课要求广大教师依据任教学科特点和时代课改精神,注重与现实社会的热点、当代科学发展、人类自然环境、现实生活现象等主题巧妙结合。

⑸加强听评课的研究。每位教师均要做到听课数量足,做到经常化;听课课型要全,听课面要宽,听课学科量要多。评课要有针对性,间评、总评要科学,反馈意见要及时。本学年,我们要在怎样听评课上下功夫、深研讨,力求在听评课上创出特色型的新路子。

(6)加强“学生成长档案袋”的研究,创造性地实施“内容设计、材料来源、方法步骤到管理利用”的基本模式,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生反思和发展方面的作用。

2、加强常规的过程管理

⑴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建立作息时间,作业量课程表审查制度,坚决杜绝随意延长学生学习时间,超量布置作业等违背教学规律的错误做法。

⑵进一步完善管理评价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和评估标准,实现“四个转变”,即评价内容由重点向全面转变;评价标准由具体、固定向动态、开放转变;管理模式由规划——实施——评价全过程向规划调控、重评估导向、实施权自主的方向转变;评价方法由重结论、重他评向重过程,自评他评相结合转变。

⑶建立完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重大工作督办制度,突出骨干教师培养,领导及教师听评课、集体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上课与备课相一致等方面的过程管理,要一抓到底,决不松懈。每月15号左右进行一次常规督查工作,平日进行抽查工作,结果及时反馈给广大教师并列入个人业务考核之中。

⑷基层领导干部要深入教学一线听评课,坚持每周听评课,努力提高听评课质量,及时向教师反馈合理化建议。同时掌握好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第一手材料,为指导、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打下基矗

三、进一步以课改为突破口,以科研拉动教学改革

本学年,初中一、二年级已进入新课改实验的进程中,时代的教育信息召唤着我们迅速地向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及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迈进。

1、建章立制,加强领导

结合学校实际,在上一年的实验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合乎学校特点的实验方案,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研究组的职能功效。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研究组要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翔实的实验工作实施计划、组织实验培训、开展教学研究、总结典型经验、培养更多的合格教师;与此同时,创造性地改进教师评估实施意见,特别是重新研讨出台音体美教师考评细则,以此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和开拓精神。

2、确定目标,深入研究

根据市教研中心的工作指示精神,确定本学年我们要完成实验目标。

3、加强科研,带动课改

⑴完善学校科研机构,明细分工,明确职能和职责,科学合理、极富成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⑵理清总体工作思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地落实工作:本学年学校科研工作分四大板块同步进行,同时,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争取多面开花结果。四大板块的具体内容是:

①课题立项研究。根据本学年课改实验目标,结合学校的教学工作特点,确立有价值,有实用性的课题,加紧立项,加强研究。学校要立项重点课题,学年初,教科室要制定出翔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过程中加强指导管理工作,搜集、归类好过程性材料,及时地总结出阶段性成果,及时地在教师面上予以推广。同时,教科室还要组织好各年级、各学科组的镇级课题立项研究工作,并及时地给予过程性的指导,学期末搞好评估验收工作,优秀成果及时总结和推广,争取成果推广会或科研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②校本课程开发。由教科室制定出翔实的开发计划和开发方案并组织实施,搞活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总体思路:a、学校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开发内容。b、通过竞聘,选择出特长合格的教师。c、学生根据自身爱好选择教师。d、教师选定学生,每位教师所选学生不得多于30人且不得少于20人。e、教师完善备课提纲,教科室负责验收,合格方可实施。f、学校统一规划活动场地,教师组织活动,教科室负责过程督导。g、学期末成果展示及评估,教科室对材料进行归类整理。

③激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学校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指导、鼓励广大教师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资料、片段和经验积累,积极撰写实践经验性论文,勇于向《威海教育》、《山东教育》、《人民教育》等教育刊物投稿。

④加大力度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上学年的成果基础上,对课程的实施做出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机制,改进方案,优化操作方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究、实践工作做细、做得更实、更具特色。继续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和教师选聘制”,做到时间、内容、师资和制度的四落实;推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化、系列化,持续开发社区资源,完善校本课程,并按规定开设校本课程;强化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水平的验收,学期末评选上报优秀案例,并参加市综合实践优胜学校的评选活动。

为保障上述四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将出台相关的激励保障措施,同时,学校将对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保障。

四、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常规工作,创出德育新特色

1、在改进中完善优化学校德育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各部门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将“法的精神”和“德的准则”贯穿于办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之中,完善校长抓德育和相关领导负责制,实行“教、育、学一体化管理”的管理机制,抓好德育的学科渗透,使德育工作融于一切教育行为和过程之中。

2、搞好德育主题、专题活动

学期初,由政工处依据德育目标合理确定和安排各年级各阶段的教育内容,以年级分学期开展主题系列教育,广泛地开展德育主题研究,选准课题,合理分工,落实责任,脚踏实地地实施研究,争取取得特色性前沿性成果,将德研与科研结合好。同时,组织人力,投入物力和财力,准确抓住不同时期学生思想品质中出现的问题,快速高效地开展好专题教育。

3、认真学习、领会、实施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针对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实施方案,把小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点,对这些内容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大型活动,平时要分阶段有步骤地予以宣传、学习、领会、落实。严格依照其进行初中生思想品质和日常行为考核工作;同时,对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科学的考试工作。

由政工处负责每学期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次行为考核,考核结果必须让学生本人签字。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实施,每学期开展一次小公民道德教育和争做“五斜要标兵活动,并举行相关的演讲会、报告会等,促使学生将《守则》、《规范》中的内容变成自觉行为。

全面提升学校德育条件、德育过程和德育效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市德育工作现场会的召开。

五、继续做好另外几个常规性工作

1、做好语文、外语基本能力及理化生实验技能的测评工作。要求广大教师务必高度重视,努力查找、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在继续强化实验操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创新设计等内容,减少工作压力;尝试分层测试,不断完善音、体、美、信息技术的技能抽测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并对部分学科的考试内容加以调整,使之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2、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教师的职级达标活动。

制定翔实可行的职级达标(限时备课、限时命题、模拟讲课、信息技术)工作实施方案。客观、公正、公开地列入教师个人考核之中,广大教师要在自己的最终成绩上签字、盖章。

3、进一步做好促优转差工作。

“促优”即发展优生,“转差”即变差为优。本学年毕业班要着重加强拔尖生的培养,非毕业班要注重转差防缀工作的落实,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此项指标的评估力度,为此,要求广大教师要及时依据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好自己的学困生档案。

4、加大防辍力度,力求杜绝学生辍学,做好辍学边缘上的学生思想工作。

六、继续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提高应用水平。

进一步拓宽思路,解放思想,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在年内顺利通过威海市“电教示范校”的复查工作。重视校园网络和专用教室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力争在市教研中心的检查中达标。

向师生开放校园网、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做到物尽其用,同时强化管理,充分发挥“乳山教育城域网”等教学资源、教学设施的作用,使其服务于教师,应用于教学。

七、考试安排及评估

1、考试时间及命题

按教研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

2、考试科目

按教研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

3、教学质量评估

按教研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后勤工作

本学期后勤服务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弘扬奉献精神,努力做到管理高效,服务优质。具体内容和做法如下:

①加强对后勤人员艰苦创业、勤俭办学、过紧日子的教育。教育学校设施管理人员充分挖潜,管好用好设备,提高使用效益。

②抓好治安综合治理,确定重点治理方案。继续实施校务、政务公开制度。

③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健全灶团管理制度。使师生伙食有较大改善,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

④搞好校园经济和勤工俭学,为办学提供更大的财力支持,不断提高教师福利。

⑤进一步加强学校设施、财物的管理。层层把关,分兵把口责任到人,立下“责任状”,定期进行勘察,不定期进行检查,做好记录,有计划地进行维修。确保学校安全置于第一要位。

⑥搞好学校绿化、美化工作,优化学校学习、生活环境。

九、教育投入

①整修供暖设施,投资5000元。

②新建微机教室1个,预计投资8000元。

③学校小商店改造计划投资8800元

④购置10台微机,投资35000元

⑤仪器订购投资5000元

⑥购置图书投资2000元

⑦购置数码相机需8000元

新学年、新理念、新课改,唤起了新挑战,燃起了新希望,实现更大的成果飞跃。我们将会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用智慧开拓创新——创造冯家镇初中教育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