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6-22 09:5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

篇1

[关键词]: 初中生、学习地理、困难、对策

2004年秋季开始,我省使用初中地理新教材。从新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看,新教材反映了地理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和反馈,我们发现,尽管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教材有所降低,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仍相当突出。这无疑是制约地理学科教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全国新教材试点省份-----江西省,在对学生学习新教材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困难仅次于物理,居第2位,我校对高一学生也作了前后两次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困难超过了数学、英语、化学等学科,普遍感到地理难学,学不懂。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

1.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而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初中社会课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今年使用的新教材,地理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更加难以适应,难怪学生经常说: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2.存在不良学习心理,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地理学习中学生思维品质缺陷的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思维的广度不够,综合能力差。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但不少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地理成因的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关于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大部分同学只会从太阳辐射强度这一原因去考虑,只有少数学生能同时想到日照时间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

( 2)思维的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有些学生常把一些词语形式相似的概念混为一谈。

( 3)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例如在讲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时,有意向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当北半球是一月时,南半球是几月?”不少学生会回答:“是七月。”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在平时未必会答错,其原因在于受已形成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

( 4)思维的逻辑性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

3.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是分不开的。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跃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

学生进入初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初中,就给自己的 “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与我无关,不需多“浪费”时间,充其量只要应付会考即行。由此而来,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自然,明显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结果,当然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

4.初中学科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涉及到许多本学科的准备知识,如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的基本知识。从我省初中教材看,仅初一《社会》涉及地理学科内容。为了减轻初中生的学业负担,体现综合学科特色,初一《社会》教材已大大简化了原人教版初中地理内容,把原二年学习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压缩到初一《社会》中教学。尤其是对地球、地图、气候等知识的编写显得更为苍白,再加上客观的中考制度不考初一社会,因而本已浅薄的地理知识,再要到二年后重新学习,学生多半早已遗忘,往往使初中地理的教学显得十分被动,以至于常常要为了完成教学要求,必须要不断回顾初中知识,甚至要补充缺乏的知识。

其次,相关课程如立体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也相对缺乏,从而导致教学中的知识 “断层”,增加了学生对有关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

5.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地理新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使用了多年的老教材,我们当然有解不开的情结和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因而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以往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新教材,老套套的不协调局面。学生自然感到我们的教学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二、对策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达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2.把握新教材,注入新思路

地理新教材体现了创新精神,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在新教材、新任务的背景下,要有新思路。

( 1)树立现代教学新观念。新教材的推行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弘扬,使未来人才的规格多种多样,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为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视野十分开阔,个性化倾向明显,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其充分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产生对地理探索的浓厚兴趣。

( 2)推广学法指导。初中阶段学生无论在智力还是能力都比初中阶段有了一个大的飞跃,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索、研究及实践,能够运用一些地理知识去解决地理问题。学生迫切希望教师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到教学任务中。为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在“知地”---------了解地理事实,“明理”-------理解地理原理的基础上,会“说理”--------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析事”-------对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评价。特别要指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积累地理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理解地理知识;指导学生广泛联系实际,注重知识应用;指导学生读图方法,提高识图能力。

( 3)增强实践活动。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活动”或“研究性问题”。如何利用好这些材料,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与深入探究的有效载体,一旦学生投入到这些与日常生活或自身需求紧密联系的“活动”中去,那么,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是巨大的,也必将大大消除学生对地学习的抑制情绪,有利于克服学习的困难。

4.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它犹如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地理教学难点大致可以分为理解性难点、记忆性难点和运用性难点等三类。

( 1)理解性难点及其化解

理解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的高度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的高要求,以及说明事实材料的过于概略是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关键。教师在突破理解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教学中多运用图示解答、演示实验、联系生活、形象记忆等方法。

( 2)记忆性难点及其处理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性难点,主要是一些地理事实过于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强化记忆效果,加强知识积累,教学中可采用:加强横向联系、赋予记忆材料以一定的意义、编歌诀、构建知识结构等方法。理清各个知识点间的从属关系,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可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

( 3)运用性难点及其突破

运用性难点多存在于读用地图和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具体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我们应讲究应用障碍的针对性,要力求巧设问题情境,增加问题层次,减缓问题坡度,必要时可提供相关图表甚至实物或模型,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逐步求得结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努力挖掘本学科在学校中的作用,使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

地理学科在学校(特别在重点中学)中常常被认为是副课,是 “小儿课”,出现学校不重视,学生不主动的不良局面。地理教师教得很辛苦,却得不到理想的成绩或肯定,改变这种局面的唯一力量在于我们地理教师本身。我们地理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师德,敬业的精神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外,争取良好的外部发展空间也至关重要。有效的途径依然是要把握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打造地理品牌,营造浓厚的学习地理的气氛,。

( 1)在研究性学习中可大显身手。地理研究性学习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这是由我们地理学科的内容所决定的。通过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应用地理知识的主动性,当然也有利于地理学科在学校中创出特色和品牌,为学校争得荣誉,从而改变学校在看法上对地理学科的偏差。

( 2)在课外活动和观测上有独特的优势。地理课外活动和观测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解决地理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地理课外活动的种类很多,如天文气象观测、地震环境监测、工农业调查、交通流调查、模型制作、模拟实验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加我们地理学科在学校第二课堂中的份量,扩大地理学科的知名度,把学生吸引到地理活动和地理教学中来。

4.深化初一《社会》教材和中考内容的改革。

篇2

关键词:主体作用;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文理兼备;有效性

地理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对于全面人才的形成和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古人就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多才,可见地理知识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人具备全面素质的必备条件。但是在长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地理学科内容多而杂,图像繁琐难记,又文理兼容,很难学会,久而久之会失去学好地理的自信心,认为地理学习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样的思想严重地影响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效果,限制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考中地理分数不计入总分,因此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放弃了地理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甚至毫无概念;第二,进入高中学习之后,地理知识的内容更为抽象,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要在理解地理概念的基础上来判断地理事物,并且能够分析出地理规律等要求,对于初中阶段只会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学生而言无法适应;第三,高中阶段高考指挥棒的存在使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在学习和学校各项活动的压力下,一些学生会被动地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最终因为学业的负担而讨厌学习地理;第四,即使有些高中学生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虽然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可学习效果却并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要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存在的客观问题,积极努力地探索,重视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引导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处理好地理学科中的重要问题。做到这些,学生就可以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地理学习效率。要实现提高效率的目标,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好地理知识基础关

高中地理知识和初中地理衔接比较紧密,所以,在进入高中地理学习之前或者是进行高考复习时,教师都要重视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地位。对于一些对初中地理知识掌握不太牢固的高中学生,教师应该指导他们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初中地理。不管是哪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内容安排合理,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学好记,通过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复习可以激发高中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重点的基础知识,比如说地图和地球,各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等,要求学生要先学好,再学精,重点掌握。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几门学科当中,地理与其他几个学科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属于一个文理兼容的学科,地理既具有理科学科的逻辑性和知识的严密性,又具备了文科生动、形象的学科特点。所以,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针对地理中文、理特点不同的内容来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地理当中主要包括两大内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主要讲述的是宇宙、地球、海洋、陆地等教学内容,基本属于理科法范畴。尤其是当中关于地球运动和时间的计算、太阳高度角、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以及各种日照图等教学内容都有特别鲜明的理科学科特征,学习时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需要学生运用偏理科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地理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掌握和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能把所学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地理作图,打开解题思路多做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人文地理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要运用偏文科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记忆地理知识,要求学生做到:尽量多读地理书,了解和熟悉重点知识;学会看地理书,把握教学内容的主要思想和观点;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总结,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地理观念,掌握基本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反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那些文、理科的特长生互相交流总结自己在学习地理时的方法和经验,学生的方法和经验往往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借鉴性,并且具有亲和力,学生乐于接受和尝试。同学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一举多得。

三、善于使用地图

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必备工具,也是最重要的工具。要用好地图,首先要学会使用地图。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地图的几要素、不同的用途和分类等最基本的知识和读图技巧,并多加练习,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以促进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然后,在学生掌握地图的基础上与课文文字内容相结合,通过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那些纷繁复杂、难以理解记忆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把地理知识落实到一张张地图上,让学生在地图上对号入座,加深记忆,从而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只要高中地理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确立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的欲望并形成各自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定会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1]侯丽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探究[J].金色年华:下,2013(2).

[2]吴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旬刊,2014(4).

篇3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236-02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现在教育界都提倡“探究式学习”,但是探究性学习实际是指什么?有些人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如果我们要在初中地理课堂开始探究性学习,就首先必须明白探究性学习是指什么、要做什么才能指导学生正确的进行探究活动。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不同的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自己的生活中以及社会生活中来选择与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从以上表述我们可以知道,探究性学习和传统的教学并不相同,它更侧重于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独立自主开展研究的能力,更重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的实用性而不单一的为了考试、做题而服务。

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原因

1.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由于现在存在许多学科交叉的现象,由地理学科本身所延伸出去的分支学科也越来越多样,所跨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所涉及的学科门类越来越复杂,使得在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采取探究性学习与教学的方式成为可能,并且学生可以研究和探索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可发现和认识问题也越来越多,使得它自身也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潜力。

2.由初中生普遍所具有的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所决定。

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变化的时期,他们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特点,或者说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个年龄段称为心理断乳期。而他们的思维方式可概括为:感知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确的发展;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1],有时随着初中生各种知识的不断增长,一些必备技能的掌握,以及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为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使得他们热心于各种创造活动和探索问题。从初中生这类的心理特征出发,使得探究性学习与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成为可能,并且容易实施。

3.由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所决定。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同时要求“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因此,针对《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和设定的目标,我们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探究性学习虽然主要是由学生自己针对感兴趣的问题以及领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研究、解决问题,但是教师在其中所扮演的引导,指导的角色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来进行探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介绍一系列地理知识和提出一些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具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感兴趣。而在课堂教学实际中,一方面可以灵活使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例如,可以使用多媒体、地理模型等设备使得学生对所讲的一些地理知识有更加直观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去观察身边存在的地理现象,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使用各种教学形式,从而使得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现地理问题从而对其进行研究。

2.创造合适的氛围,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空间。

在课堂实际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放下身为老师的架子,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也应该避免成为裁判者而应该作为学生探究路上的拐杖以及指路人。在和学生的交流谈论中,注意双方的平等身份,营造出一种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氛围。老师要学会聆听、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让学生对老师的想法提出质疑和自己的意见,实现教学相长。 对于学生方,要适时的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及疑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但是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进行探究,而要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和自由。

3.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学生中组织探究小组,举行探究成果展,进行探究成果的比赛以及评选优秀探究小组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活力。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他们探究性学习的兴趣的培养。

4.在探究活动中给学生介绍一些地理学习研究的方法、使得探究活动顺利开展。

学生在独立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不能盲目为之,而应该向他们介绍一些地理学习研究方法,使得他们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科学地理学习思维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在地理学习中,地理学习研究方法十分重要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所探究的问题,探究活动开展的步骤来引入一些地理学习的方法。在开始介绍一些基础地理知识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联想记忆法、字头记忆法等小技巧来帮助知识的记忆和积累,例如,在记忆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时可以使用如下的顺口溜: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又如记忆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可以这样:美加法(深)澳阿,该出口时就出口。 在探究地理问题时,也可以引入演绎思维法,归纳思维法等常用的方法。例如地中海式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非洲大陆西南角属地中海式气候,所以这里必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参考文献

篇4

全国新教材试点省份——江西省,在对学生学习新教材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学习地理时遇到的学习困难仅次于物理,居第二位。下面我专门从学生的角度详细分析造成该状况的原因。

一、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地域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而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初中社会课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难以适应。难怪学生经常说: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二、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地理学习中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缺陷表现在:

1、思维的广度不够,综合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然而不少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地理成因的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关于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大部分同学只会从太阳辐射强度这一原因去考虑,只有少数学生能同时想到日照时间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

2、思维的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

有些学生常把一些词语形式相似的概念混为一谈。如:水资源与水能资源、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震级和烈度等。

3、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例如:在讲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时,有意向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当北半球是一月时,南半球是几月?”不少学生会回答:是七月。其原因在于受已形成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

4、思维的逻辑性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

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容易导致盐碱化,简述其原因。”好多学生不能按逻辑(即:地下水水位升高——蒸发——地表积盐)正确描述。

三、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相反,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就没有去认识的动力。

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不利因素的暗示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小科”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与我无关”的偏见,学地理最直接目的就是应付会考。由此一来,这些学生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结果是地理越来越难学。

四、初高中学科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涉及到许多本学科的准备知识,如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的基本知识。

篇5

【关键词】 学习思维 多元化 地球知识

高中地理是一门认知地球科学的重要学科,高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却并不怎么顺利。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学习的难度较大。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所反映出的状况非常的不理想,因此,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现状和遇到的典型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因为所占的分数比例比较小而长期被学生轻视,大多学生都把地理学科看成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并且在高中的学习当中也继续漠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思想是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再加上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了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畏惧地理学科的学习。高中地理结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考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是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门纯粹的文科学科,而很多学生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许多学生以为只要通过不断的记忆就可以学好高中地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背的滚瓜烂熟,而在考试当中却不知道该如何做题。因为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倦感,有的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3、学科思维差。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和特点的边缘性学科,学科的内容更是非常的广泛。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学生大都缺乏对问题多角度、深层次和客观的思考,对地理学科中所遇到的问题缺乏逻辑分析。同时,在平时布置给学生们的课后作业中,学生也反映出对地理问题的思考不但不够全面、同时还缺乏深度。多个方面都展现出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差,不利于未来的地理学科的学习。

4、过度依赖老师。在高中地理学习当中,因为所学的知识内容繁多同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许多的学生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走来追赶课程的进度。这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对知识内容的独立思考和相关性的联系,学生只能听老师讲一个知识点,学生就学一个知识点,最后只剩下满篇的笔记和一片空白的大脑。学生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缺乏积极学习的动力,没有自主独立思考问题的精神,同时过度依赖老师导致学生的地理逻辑性不强、学科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解决教学中问题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对地理的热爱才是努力学习地理知识的持续动力,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首先要的到科任老师对其的认同。所以,地理老师应该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用心去教授学生知识内容并让其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传统式的灌输教学让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枯燥烦闷,没有兴趣去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给予学生新鲜感,刺激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欲望。

2、培养学科思维。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积极运用巧妙地提问鼓动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地理教学课堂的效率。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和地理所学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有深度的问题。高中的地理学科不仅具有理科性质,同时也具有文科的特点,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是同等重要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思考一个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为其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学习效益。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学科中存在许多的让学生无法直观就能够理解的图表、各种地理运动过程等难点。很多学生由于长期无法理解这些知识内容,逐渐积累起一种对学习地理的厌烦情绪,甚至放弃地理学科的学习。而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各种软件很直观的向学生阐述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就能够理解到复杂的地理知识。老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就能够理解并记忆知识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诉,高中地理作为一门既文又理的综合学科,其本身的知识内容广泛且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并且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加有趣。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当审视自身教学活动中的不足,通过符合学生自身水平的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地理W科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以及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 考 文 献

篇6

关键词:地理;改革;教学

目前,初中地理学科还处在不受重视的阶段,处于给其他“重点”学科让道的地位。刚进入初中的时候,学生对地理的积极性还是蛮高的,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特别到了八年级后,学生便只重视升学科目“语数外理化政”了。所以,在学生心里,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篇7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困生;兴趣;读图;学习动力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不管什么学科总有些反应比较慢的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也不例外。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我们教师要倾注爱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除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培养,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学困生是与优秀生相比较而存在的,他们的后进并非是永远的。有一部分学生地理基础差,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学习缺乏动力,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对地理课望而生畏,影响地理课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有些同学甚至学业水平测试都不能通过。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激发初中地理学困生的学习动力试做探讨。

一、首先,学困生要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提高地理学习动力。

二、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就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三、尊重学困生人格,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首先要掌握他们脆弱的心理,在政策上多倾斜,生活中多帮助,感情上多交流。细心观察留意他们的闪光点,抓住其闪光点让其优点更优,给他们创造适合他们发展的小天地。经常与他们谈心沟通、问寒问暖,以解决他们心里思想上的包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了却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优先,多给予帮助和肯定,即使是一点滴进步,微不足道的一点儿,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学校或在班级里设进步奖,给予鼓励。

四、要善于培养地理学困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困生自强、自立、自信,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课堂上,提问时可以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同时在作业的布置上分层布置,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较小,容易完成的,对作业布置上要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按循序渐进规律,他们就会很快获得一种成就感,找回自信。作为教师应该肯定他们的进步,正如“良言一句三冬暖”,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有时甚至要对他们学习上开小灶多辅导,不断的耐心的帮助,使他们迎头赶上;有时通过座位安排上结对子,一帮一,让他们进步的更快;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学困生采取友好态度,善意的帮助,使他们感到班级的温暖,克服消极情绪、不良习惯,找回自信,提高学习热情,培养积极向上、踏实进取的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战胜困境而获取成功的关键,

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顺应学生的心理。课堂上针对每一堂课的内容和特点组织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综合竞赛,竞争中学生一个个成为紧张、兴奋的参赛者,课堂成为赛纪律、赛学习、竞争角逐的游戏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集体的荣誉、答题的成功、满意的分数、同伴的赞赏、老师的表扬,激励着每一个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入各项竞赛,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中严要求,善引导,多表扬,多鼓励,及时评价、强化,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竞赛过程和结果的乐趣,从而对地理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篇8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兴趣;课堂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的意义不断被人们认可,中学地理学科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减负”一直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议题,但是,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众多、繁杂,对学生而言,学习负担仍旧较重。那么,在当前少课时、轻负担,却仍要保证高质量的教学形势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这一问题就成为广大地理教师所必须认真考虑的。经过思考以及教学实践的检验,笔者以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内在动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俗话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人的学习认知而言,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求知才会成为主动的行为,因此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关键在于兴趣的激发。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尚停留在感性阶段,兴趣对于他们的学习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充分引导、发挥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力,捕捉和创造兴趣点,调动学生对整个学习以及对某一具体知识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从被动吸收转变为主动追求,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教师则扮演引导、启发的角色,经过这种求知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最终可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以下的几种做法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一)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学习某学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自于对该学科任课老师个人魅力的认同感,也就是所谓“吸引眼球”。而一个任课教师如何吸引初中生的眼球?很大程度上要靠该教师的个人魅力。一个教师的个人魅力应该包括:大方、得体的形象气质;幽默、精湛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有创意的环节设计;百问不倒、“无所不知”的知识储备等等。假若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使学生对老师的个人魅力极度佩服,甚至崇拜,那么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将会空前高涨。就本人的地理教学实践而言,本校学生来自全国许多不同省区这一特殊条件,就成为地理教师展示个人知识储备、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平台,通过与学生“海阔天空”地谈论其原籍地的地理、风物,加之以风趣的语言表达,既可以充分地展示教师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佩服心理,又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吸收关于该地的知识点,而不感到乏味,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现在各科教学都已经不再处于“一张嘴一根粉笔三尺讲台”的时代,而几乎都已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这种充分发挥感性认知能力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具体知识点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更加容易地吸取知识,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作为一个图示、演示本来就占有重要地位的学科,地理学科的教学方式更应走在多样化的前列。

记得笔者中学时代,除物理、化学、生物等需要实验器材的学科外,地理就是率先使用教具,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而且,新课改背景之下的地理教学对于教学方式又有了更多的要求,如何在不同课时合理运用不同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应该讲求的一种手段。比如,学习地球自转与公转时运用教具演示法,这是笔者中学时代地理教学就已运用的手段,当时的教学吸引着全班同学的注意,老师将太阳、地球、月亮在运转过程中的不同位置关系这一复杂问题讲授得清清楚楚,试想,如果这一处于教材开端的课程只是滔滔不绝地讲授,不仅知识点的掌握很成问题,而且同学们对于本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受到挫伤。

二、发挥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地理学科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是一个综合性学科。而初中地理因具有一定的普及性,故所涉及的内容更多、范围更广。初中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够懂得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的学科优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因而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并且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挥地理学科优势,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点:

(一)依托地理素材趣味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风土人情,这对于好奇心强的初中学生来说,往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比如:西北地区“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习俗,白居易诗中所描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特殊现象,无一不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点,笔者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求这些有趣现象背后的气候因素、地理因素,从而将原本平淡抽象的知识——“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昼夜温差大”、“垂直高度对气候的影响”等——化为具象,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因此,只要地理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发挥地理教材中的趣味例子,并且通过合理的教学情境创设,就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这样就不愁学生不喜欢地理,更不必担心地理课堂效率了。

(二)凭借地理知识的生活性

地理学科所涉及的许多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都能够遇到,但作为理性知识欠缺的初中生,他们或对此习焉不察,或对此有所疑问而不知所以然。而若能结合生活常识讲授地理知识,就能使得地理教学更加直观,通过探赜索隐的方式,达到令学生恍然大悟的效果,就能使地理教学更为有效。比如,可以结合生活讲授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这会让学生明白白天,黑夜如何形成以及昼夜气温为何不同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又如,可以结合生活讲授南北水热条件差异对于农作物栽种的影响,这会让学生了解南北饮食习惯为何不同等有趣的现象。发挥地理学科优势,通过联系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保证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寓教于乐,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地理是生活的地理,是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三、地图的辅助作用

地图在地理学科中,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文字载体,其直观可见的优势以及信息的丰富多样性都决定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对于认知水平还停留于形象思维的初中学生,理解地理空间特点的难度较大,而地图对于他们的理解会有很大帮助。所以对于地图的合理运用,将对课堂的有效性起到重要辅助作用。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地图?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

(一)图文结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传统地理教学图文分离,大量抽象晦涩的文字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其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学生在感到无趣的同时对于整个地理学科的学习逐渐消极,学习效率低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图文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以形象、直观的地图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记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理清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通过对地图的阅读、研究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判断各种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更了解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台湾省》一课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地形图以及气候图的研读和判断,可以让学生推断出台湾农作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让学生从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出发,推断出台湾省的城市以及工业的分布情况。从而帮助学生将各相关信息串联起来,形成一条较为明确的学习线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在地图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中“重文轻图”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地图的灵活运用,帮助学生建立图文结合的良性思维习惯,经常借助地图工具,从而更为准确地解决地理问题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地理学科价值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较从前优越的物质条件,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期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地理作为一门具体的学科,又具有贴近生活、实践性强、可利用地图这些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笔者已经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如果能够恰当地挖掘运用这些优势,则激发学生学习具体知识点的热情,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课堂效率,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朱广君.对“有用”地理教学的思考[J].文理导航(上旬),2010(12).

[2]吕琴.如何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高效化[J].学周刊,2012(12).

篇9

[关键词]目标导向 初中地理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111

在初中地理教学研究中,许多学者和专家做过多次调查,提出了不少教学方案。但是,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际存在着差别,教学方针和策略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十分有限。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应确定明确的教学大纲、进程、目标和设计,争取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地理学科作为基础性教育内容,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整个地球的外观、气候,了解世界各个国家的居民、资源,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自从新课改后,地理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得到了教育界高度的重视。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从地理知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三方面入手,让学生对地理课程有一个全新认识。

一、目标导向地理教学设计的难点

1.地理课时有限

一般来讲,地理课时为每周两节,每个单元的内容只能讲解一遍,完全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重复性讲解。因此,地理学科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十分高,每节课教学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对后面的课程产生连锁反应。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教材展示了地球形状的发现过程,讲解了地球仪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紧接着讲解了地图的基本组成要素,简单列举了多N类型地图。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合理分配教材知识,还要将这些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的地理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易于接受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果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初学课堂上感受不到学科魅力和学科探究性,将大大降低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学时间紧张,教材内容重复性不大,给教学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学生课下地理复习时间少

地理是一门探究性学科,很多知识和内容都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包括绘制简略地图、制作地理模型、地理知识总结和拼接等等。在教学设计中,这些活动和操作都安排在课下完成,但是,学生将课下大部分时间运用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上,给地理留出的时间十分有限,使得地理教学的前后连接存在很大问题。超过一半的学生会将上次课的教学内容忘记,使得教学陷入被动之中。学生无法完成课下地理任务,从而无法得到探究后的成就感,无法对学科产生深厚的感情。整个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引导,为地理教学增加了难度,有关课下的教学任务和动手操作活动还应进行重新安排和管理。初中地理知识比较简单,涉及思维性的内容并不多。教学设计应针对这一特点,降低教学复杂程度,减少学生的任务量,以适应教学现状。

3.地理教学灵活度不够

从地理教材的安排看,各个章节有着明显的界限,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从综合性和地域性两个角度同时入手,抓住地理教材各个章节间存在的联系,让各部分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对某一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讲解和分析时,教学设计若不涉及这一国家资源地的具体情况,仅仅停留在教材文字和地图的表面层次,会大大削弱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目前,地理教师对教材的利用程度还有待提高,教学设计内容在章节联系方面还存在缺陷。简单地说,地理教学设计通常侧重于教材本身的编排,根据各个章节知识的重要程度进行扩展或者剔除,从而将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地理学科缺乏灵活性和扩展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教学设计需要依靠教师的个人才智、现代技术、教学理念等进行深入性的改革,确保地理学科走出传统教学的负面影响,走上素质教育的新道路。

二、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目标导向分析

1.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可操作化

初中地理知识以及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的生活技能并不复杂,仅仅向学生展示了基本性的地理常识和理论。如地球是椭圆形、世界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世界人口分布等都是人们生活中会谈论到的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接受这些知识难度并不大。但随着地理教学的深入,对同一地区需要从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增加了地理学习的复杂程度。单纯性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比较简单,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就会比较复杂,使得部分学生难以完成。如山谷和山脊的判断、大小比例尺的判定、根据降水和温度判断气候类型等,这些知识原本比较简单,但当学生面对具体地图和具体图形进行分析时常常出现错误。由此可知,教学设计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应仅仅体现在知识认识的表面,还应体现在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层面。

2.地理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具体化

地理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通过对比、综合、扩展等手段进行。教学过程和方法是教学设计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将地理知识和学科情感联系起来的重要手段。很多教师只做到了地理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对地理知识进行全面性的整合,忽视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思路的作用。在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引下,学生可以将抽象概念与实际的地理事物相结合,推演出地理基本原理,并进一步搜索资料,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在学习《亚洲大陆》章节时,教师若只是单纯地讲解地理知识,让学生分散记忆各个小节的知识,就违背了学习规律和记忆规律,影响教学效果。亚洲的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是相互联系的,可以通过地图比较,让所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抓住其中的典型地区和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和分析。正确的方法会让教学的效率更高,使得教学更加有趣。

3.地理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落实

地理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地理兴趣的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尊重世界各地文化以及保护环境观念的形成等方面。这些情感和价值观是无法通过背诵地理知识、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得到的,而需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视觉、听觉等感性认识产生。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异彩纷呈,各个地区都有其特色,与教材内容相一致。在教学设计中,应将这些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进行纵横联系,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与实际的自然衔接。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难度比较高,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也比较深远,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精力。只有把握好教学活动的每一步,才能落实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三、目标导向在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地理教学设计是在地理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完成的,需要同时考虑到知识、方法、情感三方面的目标要求,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标导向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发挥地图的作用,强化地理知识目标

地图是地理知识学习的灵魂,也是运用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之一。根据个人教学经验,地图对地理学习有着良好的启发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打破各个章节所有地图的界限,将各种类型的地图联系在一起,用地图上最明确、最容易留下印象的事物表达地理抽象内容,将那些气候类型、地图表达以及模型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可以亲自体会和感受。例如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在教学设计中,可将山脉的位置利用省份和著名城市进行锁定,让学生在头脑中理清边界的具置。

2.利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引导地理学习方法

以点带面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补充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讲解《俄罗斯》这一小节时,按照地理位置从西到东,在整个国家内部找到分割山脉或河流,包括乌拉尔山脉、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并在每个区域里找到代表性的城市,概括其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密度、文化等。用这些城市点的内容来代表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如此一来,地理学上的俄罗斯不再是简单的几个地理知识和琐碎枯燥的背诵内容,而是有限的几个代表性城市,记忆起来既方便又简洁,还充满了乐趣。抓好各个章节内容上的特征点,将所有的知识进行简单化处理是地理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3.发挥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功能,明确情感教学目标

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在培养学生情感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学生不喜欢、不理解地理学科多是因为学习压力和教材上文字性的表达。多媒体可以充分发挥出视频、音频等优势,对地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直观、形象的表达。例如,在学习世界各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对各个地区和国家进行简略性的展示,从动植物、人口、资源、特色等方面,让学生产生感性认知,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特色、主要的河流和人文事件等。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浓缩,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展现,给学生产生极大的冲击,让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一般来讲,这样的教学活动安排在课堂的下半节课中,持续5~8分钟的时间为最佳。

目标导向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是地理教学研究的新内容,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更新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 参 考 文 献 ]

[1]黄琛.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论研究与实现策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蒋银华.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的课堂教学设计[J].中小学管理,2013(1).

篇10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策略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下的地理教学,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创新平台,作为地理教师,不但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还要转变落后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体现地理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明确地理学科特点,做好地理学科定位

地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学科,也是现代七大基础学科之一,集人文性、自然性、科学性、生活性、思想性于一体,其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因此,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要明确地理学科特点,做好学科定位工作,为构建有效课堂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全球观和发展观。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地理科学教学思路是:让学生了解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现状,掌握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懂得人与环境要和谐发展。地理学科强调各个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尤其是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影响,所以地理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之间的差异与联系,提倡从地理视角看待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例如,在教学“区域地理”时,要引导学生从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地形特征、环境资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当地地理情况。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做好地理学科定位工作,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初始阶段,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课间活动的印象中,头脑中还留有活动兴奋的余波,所以难以进入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此时,教师应通过有效手段,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乐趣,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中,为充分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奠定基础。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我国的干湿地区和降水地区的异同,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七月份,北京连降大雨,小明从北京出差到新疆吐鲁番,妈妈提醒他带上雨衣;九月下旬,小明要去广州出差,爸爸也提醒他带上雨具,你们说小明的爸爸和妈妈的说法对吗?为什么?”这个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教材,然后再引导他们进行讨论。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学生得出答案:爸爸的说法是正确的;而妈妈的说法是多余的。至于原因,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边看图边讲解,让学生明白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规律,以及雨带的推移规律和形成原因等。经过教师指导教学,学生终于明白:吐鲁番处于我国的干旱地区,七月份吐鲁番的气候炎热干燥、雨量极少,没有必要带着雨具;而广州处于我国的湿润地区,且位于我国南方,雨季来得较早,退得却较晚,一年中的4月份到10月份基本上都处于雨季,所以带雨伞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了好感,使他们愿意学习、喜欢学习。

三、巧妙设置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说过:“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初中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辅相成,如果教师将生活中的常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将其设计成简单有趣的小实验,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故作神秘,对学生说:“下面老师要学龙王给大家造雨”,学生纷纷睁大双眼,表示不相信,于是教师在盛有大半杯开水的杯子上盖上一块铁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既没有云也没有雨,然后再拿出一块冰放在上面,一会就开始下雨了,学生表现出一脸的不可思议。此时教师要趁机提出问题:“降雨需要怎样的条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回答,这样一来,“锋面雨”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知识跨度大、覆盖范围广,但是仅仅依靠教师的口语讲解难以体现地理知识的综合性与系统性。而多媒体技术超越了时空限制,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呆板为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地理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插图、统计图、地图等,用以解释地理学基本原理,尽管这些图简明扼要,但仍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我国的“水系图”时,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在屏幕上一次标示出黄河、长江、珠江,并用特效进行闪烁;在教学我国的“政区图”时,可以用不同色彩表示不同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等,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放大与缩小,便于学生直观观察。在教学我国的环境问题时,可以用多媒体将酸雨的危害、水土流失严重、臭氧层被破坏等现象呈现出来,让学生意识到我国存在的环境危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初中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努力探究多样化的教学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魏慧生.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J].才智,2011(18).

[2]蔺俊清.浅议初中地理教学[J].考试周刊,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