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观点范文

时间:2023-06-22 09:4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辩论的观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辩论的观点

篇1

关键词:辩论节目; 关键; 元素

随着我国电视传媒的不断发展,电视辩论型节目这一新的形式逐渐出现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所谓辩论型电视节目,是针对有争议性的话题,采用针锋相对、激烈交锋的论辩方式展开节目的一种谈话节目形式。无论什么样的话题,观察的角度不同,理解的方式不同,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分析,都有各方的真知灼见。电视辩论型节目正是通过多角度的辩论,使观众对事件的真像本质会有更透彻的了解,同时现场观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节目中,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可有可无的的角色,这就是电视辩论节目的魅力所在。这类节目一出现就引起了广大受众的强烈关注,成为电视节目的收视新宠。

目前,各台的电视辩论节目主要模式基本是:主持人介绍背景和辩题,请来当事人或各界学者、专家、名人担任嘉宾,嘉宾分为两组,各代表正反双方进行辩论。有的电视节目现场有观众,会安排观众发言环节,并且对话题或者嘉宾的观点进行投票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辽宁卫视的《交锋》。有的节目现场只有主持人和辩论嘉宾没有观众,例如中央台的《对手》。有的节目还会通过短信网络等平台的场外互动。近几年天津电视台比较成功的辩论节目——《先行一步》,更是将这些环节融合在一起,既有嘉宾的辩论,又有观众的参与,同时场外的微博评论也在节目中出现。

在电视辩论节目中,环节众多,各种元素都决定着节目的成败。其中,辩题、嘉宾、主持人、现场观众可以说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四大关键元素。这四者中无论哪一方的缺失都会给节目带造成极大的缺陷,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电视辩论节目的发展。

1 电视辩论节目成败的关键元素

1.1 辩题

随着各种新兴媒体的不断出现,各种事件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广,传播时间越来越短。受众可以从更多的渠道去关注自己想要关心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去参与各种问题的讨论。方便的渠道让人们有了更多参与的热情,国计民生、民主、权利范围内的社会热点话题成为当下的热点。这也就是辩论型电视节目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欢迎的原因。从嘉宾的辩论中,观众既对各种事件有了更多角度更多渠道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对于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寄托到嘉宾的现场辩论中。与一般的谈话类节目不同的是,辩论型谈话节目有一个共性,对选题、也就是辩题的依赖度非常高。辩题指引着一档节目的走向,影响一档节目的精彩度,并直接作用于受众,影响受众的收视。

我们看到,在电视辩论节目中,辩论的题目大多带有“该不该”,“能不能”等等字眼,不可能存在一种中立的态度。这其实也是电视辩论节目最重要的看点——有足够的冲突。一档电视辩论节目质量的好坏与收视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冲突程度的强弱,所以能够确定一个冲突性强、同时又具有较多电视因素的辩题则成为重中之重。这就需要电视编导们在确定辩题时必须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对辩题首先进行深入的思考。否则就难免致使节目乏味无趣,或是存在误导,观众无法获得新知识和感悟。

电视辩论节目的选题基本上会围绕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以及社会热点选择辩论。这些话题要求具有一定的可辩论性,通过嘉宾的辩论,能够让事实在辩论中变得更加清晰,让观点在辩论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但有时候,由于前期准备足,对辩题的剖析不够充分,也常会出现一些失败的辩题。

1.2 嘉宾

电视辩论节目的嘉宾大多是事件亲历者、与辩题相关的各界学者、专家以及一些资深媒体人。嘉宾们对于所辩论的话题应该十分熟悉,有自己更深入的了解,更独到的见解。大多时候,参与节目的嘉宾都能提供给广大电视观众对于辩论事件新鲜的见地、专业的解析。但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能如此。在《先行一步》所请的嘉宾中,有些嘉宾在节目中的表现差强人意,能够提供给节目和观众的内容十分有限,观点陈旧、或是本身就对辩题的了解和准备不足,在辩论的时候只能勉强就有限的论点论据进行反复的“陈述”。不仅影响到其他嘉宾的发挥,更让整个节目显得缺乏激情和可观赏性。

除了嘉宾对于辩题内容的掌控以外,辩论节目中嘉宾的辩风也十分重要。有的嘉宾也许是某一领域的权威人物,在节目中表现得过于强势,不容别人有插话的机会。反之也有的嘉宾因为对辩题并没有过多的观点,在和其他嘉宾辩论是反而会强词夺理,咄咄逼人。这两种情况下整个节目中的辩论更像是争吵,嘉宾们同时滔滔不绝,几乎听不清双方都在说些什么。

在《先行一步》的实际操作中,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有的嘉宾肚子里确实有真才实料,但表达能力欠缺,根本不能融入现场的辩论氛围,不是被别的嘉宾抢了话,就是情急之下哑口无言,极大影响了节目的精彩程度。事实上,对普通电视观众而言,双方嘉宾谁输谁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从中听到不一样的观点。观众不仅对于嘉宾的思想观点有所期待,同时对于嘉宾在现场的辩风也是有所期待的。

1.3 主持人

主持人是节目制作的核心。辩论节目注重于思想的交锋和观念的碰撞,通过观念思想的相互差异和彼此较量而形成并展开。由于对对抗性的强调,即兴程度会比一般电视节目更高,因而对于主持人对于现场的掌控能力要求也就更高。辩论节目的话题碰触的大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什么要辩?怎么辩?在节目中如何辩证地把握主脉?如何正确体现媒体的声音和立场?主持人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主持人应该对于所要辩论的话题有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在节目录制中,除了倾听嘉宾的观点,也要适时插入点评和总结,以便于掌握整个节目的节奏和走向。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主持人在节目中加入了过多的个人观点,让人不仅有喧宾夺主的感觉,同时也会因为主持人的观点介入,使得节目走向偏向了辩论的其中一方。

主持人不应该明确支持某一方的言论,即使主导他们辩论的主题,也不应该对某一方的观点有偏向,导致辩论实力发生不平衡。同样的道理,在辩论节目中,经常会出现介绍事件背景的短片。这些背景短片也应该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短片的主要作用是介绍新闻事件的背景,引出辩论的话题。假如 短片的倾向性通过解说词就表达得非常明显,实际上既不利于嘉宾双方辩论的展开,也不利于观点的深入碰撞。

1.4 现场观众

现场观众与电视观众不同,电视观众属于纯粹的观看者,而节目现场的观众则不仅仅是观看者,更是节目的参与者。如何发挥好现场观众的参与对节目质量和收视率的提升尤为重要。

《先行一步》的现场观众具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即对节目的深度参与,他们对于辩题拥有相当大的发言权利和发言空间。《先行一步》的场上不设主席台,弱化了嘉宾和观众的界限,每位观众都有麦克风,强调观众与嘉宾的的互动。由于现场观众的深度参与,他们的观看者色彩被大大削弱,演播室里的每一个人都融入了辩论之中,成为辩论的参与者和主体。在录制过程中,有现场观众的表情、掌声、和提问等作为现场反馈,现场的嘉宾也不会有“自说自话”的感觉,现场表现更加精彩。

    从这些方面来说,场内观众与嘉宾、主持人间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把电视观众与嘉宾和主持人联系在一起。现场观众在与嘉宾的互动过程中,可能会提出电视观众想要表达的观点,这些观点不管是得到嘉宾肯定还是反驳,都会使电视观众有一种认同感,进而也对电视节目产生认同。

2 电视辩论节目的完善和发展

2.1 加强前期策划

电视观众对电视辩论节目的热情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某个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因此,电视辩论节目的辩题应该贴近时事热点、避免过多的理论色彩。每一个辩题都应该不会只有一种答案,对某些社会现象,可能是理性的观察与感性观察的冲突,也可能是不同的理性观点之间的抗争。

电视辩论节目的选题应具有及时性,公共性和冲突性。及时性,即话题具有新闻实效性。公共性,即新闻事件不论大小都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具有较强的干预性,更能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共鸣。冲突性,即每个话题背后都具有多元的价值判断标准,能带动嘉宾和现场观众进行有效的争论。要使辩题达到这些要求,编导对于节目的前期策划十分重要。辩题是否具备了相应的元素?从怎样的角度剖析才能让嘉宾的辩论更精彩,都是编导要深思熟虑的。另外在节目录制前,编导与主持人要与嘉宾进行沟通,对辩题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深入的挖掘,确实达到让事实在辩论中变得更加清晰的目的。

2.2 选择合适的嘉宾

对于辩论的话题,不同的嘉宾会有不同的观点,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怎样选择适

合的嘉宾可能是每一个编导最为“纠结”的问题。在某一个领域对于某一个话题比较权威的嘉宾不在少数,但是在邀请嘉宾时必须考虑到,他们身上除了话题需要的观点和内容外,是否还具备一定的“电视因素”,是否能和其他嘉宾一起,融入现场的辩论氛围。只有具备了合适的嘉宾,整个节目才能支撑起来,才能出彩。

2.3 提升现场观众参与度

电视辩论节目中的现场观众不应该仅仅只是节目现场的一个“配件”,优秀的现场观众甚至能和嘉宾一样,提升整个节目的可看性。在邀请现场观众时,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对于辩题拥有相当大的发言权利和发言空间的人群。在《先行一步》的录制现场,由于现场观众的深度参与,使得他们的观看者色彩被大大削弱,演播室里的每一个人都融入了辩论之中,成为辩论的参与者和表演的主题。现场观众的出现和参与,一方面增强了谈话的现实感,另一方面,也起到了调节气氛和节奏的作用。

2.4 增强主持人的掌控能力

篇2

关键字:安全管理;电气变电;解决措施

【分类号】:TM73

变电运行过程的操作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工作的安全,所以电气变电操作必须要严格管理、保证安全,加强各岗人员的责任感,对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尽可能地排除,保障电气变电的安全运行。下面先讲一讲电气变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

一、在电气变电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一)电气变电的操作隐患

在电气变电的工作过程中,变电运行的相关工作人员是直接操作者,他们能否遵守操作规范,是变电工作是否安全运行的源头。在日常的工作中,由于变电设备较多,工作过程繁琐又乏味的,所以工作人员在操作中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加上对安全知识比较匮乏,就会造成操作失误,引起经济损失与人员安全事故。电气变电的操作隐患在实际工作中有以下表现:首先是工作人员为应付检查,进行无票操作,使工作流于形式;其次是工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守流程,引起跳项和漏项等事故;再者是工作人员本身技能的不达标,对系统的运行没有正确的了解,不能正确操作。

(二)电气变电的管理隐患

在电气变电工作中,由于运行管理上的错误,会引发很多相关事故,这是因为对于安全方面的管理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在实际进行的工作中,电气变电的管理隐患有几个表现方面:首先是管理起来比较混乱,没有科学管理,管理者自身能力也有所不足,技能方面不达标,发现操作隐患时不能及时控制形势,解决问题;其次是没有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与责任感培养,没有落实国家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与责任制度;再次是变电过程的管理中没有正确地引导“安全第一”思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从而留下了很多安全隐患。

(三)电气变电的设备隐患

在电气变电过程中,所用到的机器设备会慢慢地老化,很多机器设备必须及时地进行更换,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机器设备进行定期地更新与检查,在这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定期检查、电气设备质量满足不了生产要求,就会引发安全隐患。电气变电的设备隐患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就是没有认真选择设备,一些质量的不合格设备投入生产运营中,埋下安全隐患;其次是对所有的机器设备没有进行出厂试验,对于设备的功能没有全面试用;再次是对于设备的质量没有进行安装调试检查;最后是对已老化的设备没有进行及时更新。

二、对于变电过程中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

(一)对于相关操作隐患的预防

做好操作前的准备,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运行,在操作中相关操作人员要集中精神,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在机器设备检修时,不能随意应付;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对于工作项目逐项划勾;注意细节,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活动范围不能超过规定的安全距离;为防止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应悬挂警示标牌进行提示;鼓励操作人员主动学习各项生产技能,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提高自身安全防护能力及发现隐患的处理方法。

(二)对于相关管理隐患的预防

组织操作员工培训班,根据实际生产所用到的操作经验,进行操作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组织操作人员定期学习设备的保养检修能力;积极开展各种事故演习,从而提高操作人员的反应能力与防护能力;加强思想教育,以安全标语、案例分析、各种讨论会的形式来开展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操作员工“安全第一”的生产意识;及时回顾前期安全情况,及时学习讨论上级下发的相关操作标准要求文件,掌握实际操作中的各种流程规范;同时需要在内部建立良好的责任奖惩机制,将安全责任通过细化落实到每个人头上,促使操作人员形成牢固的安全意识。

(三)对于相关设备隐患的解决

对于电气设备的选用一定要选择符合国家规定安全标准的设备,在设备出厂时及时进行出厂试验调试,在实际生产中要定时地对各种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保养,对于老化的机器设备要及时更换。验电方面,在安装设备进行线路安装之前一定要进行验电测试,在确保设备没有电压之后再进行工作,验电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戴绝缘手套等;装设接地线方面,为了防止突然来电,保证工作人员安全作业,必须对所有设备装设接地线;对于运行中出现的跳闸故障,首先查看是否是电流超负荷产生的自动保护,如果正常则查看开关,查看消弧线圈是否正常,查看空气动力装置或弹簧储能是否正常。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三、确定电气变电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

(一)安全管理的意义

安全管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工作人员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其次企业可以满足安全生产的法定要求;再者可以将工作人员的积极因素合理调动;最后还可以减少事故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生产和安全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合理的安全保障就不可能进行顺利的生产。同时,实施安全的管理技术,能改善工作人员的劳动条件,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说安全与效益是成正比例发展的,因此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二)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后果进行分析评价,这是事故预防的基础;确定事故预防和损失控制的规划,在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出合理的事故预防方案以及应急方案;收集管理相关资料与情报信息,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保证相关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更新;对事故和损失控制进行测定和评价,并为取得更好效果进行科学改进。预防事故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到提前预防,对各种操作过程中的可能隐患加深了解,避免隐患的发生。由于技术水平或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在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消除隐患,因此,还需要做好控制安全事故工作。通过及时处理,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控制事态发展,来减少损失。

(三)安全管理在电气变电上的体现

各岗位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安全意识教育,考核过关后才能进行实际操作工作;在操作过程中,相关操作岗位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生产操作;设立值班制度,值班相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电气设备,必须有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员工安全责任感,任何人发现违反安全生产原则的情况,都有及时制止的权利。

总结:

加强安全生产,是国家生产安全的一项基本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条件,也是企业管理中的最基本的原则。在电气变电运行工作中,不论工作是否烦琐都应该细心对待,严格遵守规范;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管理,这样才能实现最好的效果,保障变电过程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又铭.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1)

[2]王海雄.浅析电气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2(27)

[3]谭勇.电气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及故障排除[J].民营科技,2012(1)

篇3

【关键词】变电站;基建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变电站基建施工安全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障参与变电站基建施工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施工安全是实现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变电站基建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想实现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益,保证安全生产是整个效益的基石,如果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安全生产,效益也无从谈起。所以,参与变电站基建施工安全管理的每个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尽最大限度的保障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

1.基建工程前的安全准备工作

各站运行人员是变电站的直接管理者,当值值班长负责站内基建工作管理。运行人员除进行正常的运行生产工作外,对其他进站人员的工作行为及范围,对施工、作业车辆在站内行驶活动方式及范围,对检修、基建施工等工作完成后设备的验收及作业环境、场地卫生状况(包括小室内卫生)的清理验收等负有管理职责,其中,站长为第一责任人。

基建施工前必须有工作负责人办理《施工工程三措》、《改(扩)建工程或其它临时工作管理卡》及安监处审批有工作时间范围的三种人名单,然后办理出入证和安装围栏二种工作票。所有进站施工人员必须经《安规》考试并合格,三种人员符合《安规》要求。

2.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变电站基建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对现场安全的管理。施工单位进入现场前,要提供经安监处审核通过的办理工作票人员名单,并办理工作票,工作负责人由施工单位工作负责人担任。站内要将全部施工人员身份证及工作证复印并留存。根据施工需要使用电焊、动用明火等工作,必须办理动火工作票,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进行工作;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办理高空作业联系单,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进行工作。施工单位进入现场后,运行值班员应督促施工人员做好可靠的安全措施,在所扩建间隔安装符合要求的固定围栏,装设的围栏应符合现场实际安全要求,要有防大风刮起的措施,并在围栏内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按照施工地点电压等级对应的安全距离,安装明显的施工限高标记。围栏出入口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设置一到两个出入口(并设置从此进出标识牌)。基建施工中的设备应与运行中设备有明显的断开点。

在变电站基建施工的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经过实践证明,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保证变电站基建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当然,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必须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权利、利益进行明确的界定,并且制定相应的标准。在工程实施以前,还要与各级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通过书面的形式,落实好相关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同时,还要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一旦发现安全管理人员的失职要按照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追究相应的责任,保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实处。

在变电站基建施工的过程中,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还要事先对相关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隔离、消除等方式对危险点进行控制,做到提前预防。通过对重点区域的监控,实现对变电站基建施工事故的有力控制。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还可以采取事故演习的方式来提高工作人员对突发事故的反应能力。以上这些措施都是经过实践检验切实可行的,能对变电站基建施工现场中的安全管理起到重要作用,降低施工现场的风险。

3.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每日开工前由工作负责人到主控室领取工作票,许可人交代注意事项后许可开工,工作负责人带领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每日完工后工作负责人确认人员已全部撤离工作现场后交回工作票。施工工作负责人在施工期间不得随意离开施工现场,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暂时离开,须指定项目技术员以上的人员作为临时现场施工负责人,并经当值运行值班员确认,如工作负责人长期离开(1天以上),则应重新办理工作票。在重要工序、关键点和危险点施工时,必须严格按审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变电检修管理所或运行管理二所配合施工人员必须在现场监督,要求监理人员实施旁站监理,严禁无安全措施、无监理和专职安全员监护施工。

施工车辆进入站内时要有限速(5公里/小时)、限高措施并在指定路线及区域内行驶、作业。其它私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一律不准进入设备区。施工车辆和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准将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和其他危险品带入站内。所有车辆、人员携带物品出站,必须持有工作签发人或负责人签发的证明,并自觉接受门卫人员检查,经核对证、物相符后方可放行。运行管理人员或值班人员应每日对基建现场巡视监督检查不少于2次,并认真填写“施工现场巡视检查记录”,发现问题或违章施工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做好记录,同时向施工单位下达“整改通知单”,监督整改。对不及时、不认真整改的违章行为及时填报“改(扩)建工程临时停工申请单”,并根据规定对施工单位采取临时停工和经济处罚措施。

4.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变电站基建施工的安全管理不但要重视施工现场,还要贯彻在整个的电力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在变电站基建施工过程中,肯定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有的问题可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有的可能是因为施工器具的原因造成的,这就要求所有的安全施工人员必须对变电站基建施工的整个过程高度重视。

4.1 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变电站基建施工过程中,由于很多项目的施工时间很长,而相关的施工人员难免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懈怠,对安全施工重视不够,这就会为电力安全施工埋下了隐患。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遵守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这些都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措施;

4.2 加强对施工的器具的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

长期的变电站基建施工会造成很多工器具老化,虽然对他们的保养必然会有所花费,但是这可以有效的降低施工过程的风险。施工器具的安全要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项目的负责人在工程进行前就要有这方面的充分预算;

4.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

相关的现场施工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根据实际出现的情况来处理问题。在安全隐患查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细节的把握,这也是很多安全事故出现的重要原因。对细节缺乏认识,不能有效的堵塞漏洞,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源不能及时了解,这些虽然都是工程的细微之处,但一定要引起重视。

4.4 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建立强有力的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并坚决按制度执行。对新人场的参建人员特别是临时人员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企业、项目部和班组的针对性安全教育。对特种与高危作业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技能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场施工。

5.结束语

总之,变电站基建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该贯彻在整个电力项目的进程中。在基建项目施工现场,相关的管理和施工人员要引起足够重视,从细节出入手,切实做好每一项安全工作。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变电站基建施工的安全管理必然会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相关的变电站基建施工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保证变电站基建施工安全有序的开展。

贴于 233网校论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规律;探讨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体育教学规律反映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联系。近30年来,我国体育理论界对体育教学规律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 。然而,2005年毛振明先生主编的《体育教学论》(以下简称教科书), 对体育教学规律有了新的阐述,提出了“体育教学过程的五大规律”,即“运动技能形成规 律、运动负荷变化和控制的规律、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 化规律、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除了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对新推出的几个规 律均缺乏 深入的阐述和论证,且出现所述规律与该书中论述的教学原则同名的情况,让人无所适从。 鉴于该教科书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定的教材,教材征订目录中“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已经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理论的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 该教科书新推出的几个体育教学规律进行探讨,以取得共识。

1 关于“运动负荷变化和控制的规律”

教科书中关于“运动负荷变化和控制的规律”是这样定义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合理 地利用生理负荷,又要合理地控制生理负荷,这就是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规律”。“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规律也 与此相适应,运动负荷的安排要与机能变化的三个阶段相匹配,在人体机能活动最强的时段 安排较大的负荷,在人体机能活动上升和下降阶段要控制运动负荷,这是一个基本规律”。首先,定义没有告诉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负荷如何变化又如何控制。对比动作技 能形成规律明确提出技能形成三个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动 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规律的定义未免空泛。既然冠以运动负荷 变化规律,就不能仅仅从几个阶段模糊地笼统地指出“相匹配”,而要从体育教学具体情况 出发,给出各种条件下负荷变化的规律性解释。况且,定义中所谓“合理地利用、合理地控 制”,表达的是一种主观的意愿,而不是客观存在的本质的东西。其次,人体运动时,由于身体必然承受负荷,因此机体会产生变化,即“机能能力逐步 上升——稳定——下降”,表现为众所周知的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这种规律 是和人体运动及其必然带来的身体负荷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逐步 上升——稳定——下降”的变化正是身体承受运动负荷的结果,即身体承受运动负荷是因, 人体生理机能变化“逐步上升——稳定——下降”三个阶段的出现因果。根据这种因果关系 ,我们只能得出结论:人体承受运动负荷时,生理机能变化呈现“逐步上升——稳定——下 降”的规律。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逐步上升——稳定——下降”的变化规律,相 应的体育教学过程的运动负荷安排与之“相匹配”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相匹配”只 是表明三个阶段运动负荷不能相互超越,而不能说明运动负荷变化情况,更不能揭示运动负 荷的控制。把这样一个基于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的简单逻辑推断结果,而不是运 动负荷变化的本质联系的揭示,标以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规律,这不是科学归纳,这样的规 律揭示未免太容易了。而且,由于体育教学的多样性,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 动能力变化的“逐步上升——稳定——下降”的三个阶段,推出负荷与之相匹配。例如:技 巧课与50 m跑考试课,在人体生理机能逐步上升的体育课准备活动阶段,运动负荷是完全不 同的,用“相匹配”代替不了对运动负荷变化规律性的揭示。第三,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变化并不仅仅与人体机能变化的三个阶段关联,而且与学生 体能发展关联,与技能的掌握、年龄、性别、学生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条件、手段 、方法等均有关联。运动生理学研究早就提出了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揭示了运动负荷与人 体机能提高的关系,给出了生物学依据。即人体具有适应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承受、消 化加之人体的运动负荷,并在运动结束后的恢复期产生超量恢复。因此,揭示运动负荷变化 规律,一定要准确定义“运动负荷变化”概念。此外,运动负荷所包含的量和强度因素,是 可以定量描述的。研究运动负荷变化规律,应该建立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量数据作为 支撑,从而得出结论,否则难免名不符实。体育理论界前辈们曾经提出了体育教学中的适宜 负荷原则,而不是什么运动负荷变化规律,并不表明他们缺乏上述的简单逻辑推断能力,恰 恰反映了对治学的严谨,反映了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负荷变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及由此 带来的对规律性的揭示困难,只能从原则上提出要求。对运动负荷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揭示 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正是需要后人不断追求的。如果仅仅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 逐步上升——稳定——下降”的变化规律得出“运动负荷的安排要与机能变化的三个阶段相 匹配”的结论,并进而上升为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规律,很明显并没有说明什么问题,只不 过是用众所周知的事实,改头换面,对体育教学规律的研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拓展,只会造 成已有知识体系的混乱。

2 关于“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

教科书指出:“由于体育学科具有独特的运动认知体系,所以体育教学还要遵循体育知 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运动认知过程是:“广泛进行感性认识形成感性基础的阶段; 进行理性的概括形成理性认识的阶段;将理性的认知演绎到各种运动情景的应用阶段” 。在这里,缺乏对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规律的定义,对运动认知过程的描述也与已知 认识规律相同。的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要经过的两个飞跃,即由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一个飞跃,再由理性认识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第二个飞跃。教科书中所说 的运动认知过程并没有超越的认识论,冠以“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 又有何意义呢?

依据多元智力理论,教科书指出:“体育学科特有的运动认知体系是不断提高人体对物 体,对自我的速度,对时间、空间、距离、重量、力量、方位、平衡、高度等因素进行识别 和控制的能力”,是一种“身体——动觉智力”。 “构成身体——动觉智力有三个核心要 素,其一是有效地控制身体运动的能力,其二是熟练地操作物体的能力,其三是体脑协调一 致的能力”。这表明“身体——动觉智力”是一种能力(残疾人的这种智力就 不健全 ),即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不能简单地将这种“身体——动觉智力”与运动认知规律划 等号,也不能因为存在这种“身体——动觉智力”, 就可以不进行具体运动认知过程、特 点的论述,而推论出存在运动认知规律。在运动认知过程中,人类是如何有效控制身体运动 ,如何熟练操作物体,又如何保持体脑协调一致的,揭示其中的特点、规律,才是运动认知 规律所应该阐述的。其实,技能形成规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运动认知的客观过程。

此外,体育知识学习也不能完全用身体动觉智力理论解释。例如,足球迷可以对足球战 术津津乐道,而不一定要身体力行。典型如美国游泳教练谢曼查伏尔,培养出奥运会冠军 ,自己却不会游泳,能说其对游泳运动缺乏认知吗?我们非常赞成对运动认知规律的探索,有许多领域需要人们去研究。但是如果仅凭直觉 推论规律,而不对规律进行具体探究,揭示其本质联系,这种规律是没有存在价值的。

3 关于“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

教科书指出:“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 主要是通过在集体合作、配合和相互帮助中进行的。因为体育项目和活动中大多数都是以集 体形式呈现练习的,所以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集体性学习体现了体育的特性和目标指向。因此 ,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和突出学生体育学习的集体性规律”[4]。其立论的逻辑是: 因为体 育教学大多是以集体形式呈现——体现了体育的特性和目标指向——要达到这个目标只有形 成学习集体——故存在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从积极的方面认识,这不失为一种探 索、发现体育教学规律的简捷方法,即从体育教学的普遍现象入手,大胆推断存在相应教学 规律。问题在于,这种推断有没有严密的论证?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集体学习形式是否一 定会导致学习集体的形成?

首先,体育教学采用集体学习形式上课几十年,未见相关学习集体形成的研究。如果说 课改之后因为强调体育学习的多功能性、团队、集体合作,因而必然会有学习集体形成规律 ,则缺乏教学实践支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学习集体 的形成并不表现出一种稳定的必然的联系。例如,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许多学校普遍存 在的体育课“放羊式”教学形式,是不可能出现学习集体的。此外,由于许多体育项目本身 的特点(表现的是个人能力、个人技术)及个体差异的存在,理想的教学应当是小班化、个 体化的因材施教模式。目前的集体学习形式更多的反映了场地器材、师资条件的局限影响, 并不表明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当然,体育教学中涉及到许多需要互相帮助的场合,团队 、集体合作,需要有一个集体学习的氛围,引导得法,可能会形成学习集体,但并不表明学 习集体的形成是一个普遍规律。特别是由于现在的体育教学中,强调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分 组,小集体的组合非常松散、时间短暂、经常需要重新组合,因此,是否会有学习集体的形 成,需要实践支撑,而不是靠想当然。 转贴于

其次,对学习集体形成规律的推断缺乏科学基础。所谓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事物发 生的必然,反映了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社会规律是表现人 类活动所特有的规律,并与人的主观努力相联系,但并不表示可以去支配规律。因为各种社 会活动现象的汇集,表现出的某种规律性仍然是不以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不能想当 然的认为因为存在集体学习形式,就一定会形成学习集体,就一定有学习集体形成规律,而 要从体育教学的具体实践活动出发,分析体育教学活动内在的本质联系。对学习集体形成规 律的探索途径应当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普遍观察到学习集体的出现,进而分析其形成的因 素,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是否有),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学习集体没有普遍出现之前 ,在有关学习集体的研究、报告资料等均非常稀缺之时,进行预言式的规律宣布,再由体育 教师去实践,这是一种典型的人为创造规律。

第三,教科书说:“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教育的过程是:组成集体,形成集体因素的阶段 ;集体巩固,在集体中接受教育的阶段;集体成熟,自觉进行集体性行为的阶段;集体分解 ,形成新学习集体的阶段”。对学习集体形成的揭示不能只是几个阶段,而要 揭示各 阶段的特点、内涵(规律揭示的需要)。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不光是组 织上的统一体,还是由在需要、兴趣、智力、思想、道德、社交、创造力、审美等方面既有 共性又有个性的人们所组成的精神上的统一体。这种精神上的统一过程正是集体形成的过程 。因此,学习集体形成的规律应当回答:学习集体是怎样形成的;其形成的动力是什么;形 成的一般趋势和特点怎样;学习集体形成中内部、外部诸因素的关系如何等等。作为体育学 习集体形成模式的研究,对体育学习集体的形成进行探索,总结出具有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用以指导体育教学中学习集体的形成有着非常积极地意义,但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学的集体学 习形式必然形成学习集体。如果仅仅以上述的“组成集体、集体巩固、集体成熟、集体分解 ”四个阶段来描述,恐怕连模式都谈不上,更不要说成为规律了。

4 关于“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教科书指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不断地体验运动的乐趣,这是培养学生体 育兴趣,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的首要条件,也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健康的前提条件, 更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要把握的客观规律”。体育教学中的乐趣体 验过程 是:“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技能水平上充分地运动从而体验运动的乐趣的阶段;学生向新的技 能水平进行挑战从而体验运动学习乐趣的阶段;学生在运动技能习得以后进行技术和战术的 创新从而体验探究和创新乐趣的阶段”。首先,教科书中在讲到教学原则时也提出了“体验运动乐趣原则”,这种把教学原则与 教学规律混为一谈的提法,使人无所适从,反映出编写者理论体系的混乱。在“体验运动乐 趣的规律”文字表述中,“体验”两字的运用就不恰当。因为,规律是客观存在,而“体验 ”则是带有主观愿望,可能有也可能无。传统的技能为主的体育教学之所以要改革,其中一 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体验不到体育乐趣,对体育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如果说,存在体验 运动乐趣的规律,为什么在过去的教学中没有成为普遍现象?没有能够体现出来?新课改强 调要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直指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因为没有了体育乐趣,持久的运动热 情、动力就无从谈起。充分表明“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不成立,只能作为一种原则存在。 因此,可以把愿望、要求作为教学原则提出,混淆为规律则是不恰当的。因为规律是一种客 观现象的反映,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会因为你认为应该这样就一定会这 样。其次,大多体育项目由于自身形式、规则、方法、特点给学生带来乐趣,但是并不是所 有运动都能带来乐趣。况且,现代体育本质上是与人类自身、自然环境挑战的过程,体育过 程充满了艰辛、痛苦、竞争、挑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受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 、环境条件、项目特点等等因素的制约,运动乐趣并不总是存在。如受到广泛批评的铅球教 学、广大学生视为畏途的中长跑教学等。一定要论证这种运动充满了乐趣,是自欺欺人。中 长跑运动虽然单调乏味、痛苦,但是由于其健身价值、受条件限制现阶段的不可替代性,仍 然是学校体育教学不可放弃的内容。作为教学原则,提出体验运动乐趣,是完全应该的,体 验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痛苦,战胜自我、完成目标,体验健康人生、体验战胜 自我带来的生理和精神层面的享受。然而,要将这种体验看成是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客观 规律,则未免太武断了。而且,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获得运动乐趣,进而挑战新技能创新得到更高层次的心理满 足,在目前的教育体制、教学条件下不可能成为普遍现象,体验探究和创新乐趣只能是少数 学生的行为。这是因为受场地器材、师资条件、班级规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制约,受 高考指挥棒的制约,加上教育部门、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对现代体育认识的偏颇,学校体育 教学还只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运动技能学习阶段和增进体质健康层面,较复杂的技战术探究 、创新,既没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又缺乏持久的动力(这是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 要所决定的)。当体育只能作为手段、工具,而不是人的发展的自觉需要,所谓体验运动乐 趣规律也只能是一种主观想象中的美好愿望而已。

篇5

【关键词】变电;运行故障

变电系统和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总会出现相应问题,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就应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应程序对设备进行检修并排除故障,以保证变电工作有序进行。如何更好的对变电运行故障进行分析,已经成为相关部门值得思索的事情。

1.对变电运行中一般故障进行分析处理

1.1对变电运行中的一般故障进行分析

对于变电站系统来说,其变电运行一般故障主要包括接地故障、PT保险熔断故障和谐振线路断线故障。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上述故障,其就会发出相应光字牌或是报文,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小电流接地系统母线辅助线开口三角处与电压继电器是相连的。在对其故障进行相应判断的时候,可以先对开口三角处电压进行检查,看其与正常状态是否相符。如果接地系统三相是平衡运行状态,则其为正常状态。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接地故障、PT保险熔断故障及和谐振线路断故障,其三相电压则处于失衡状态,这时三角口处的变电压就会接近定值,其在调动继电器运转过程中,也会发出相应接地信号。以这种方式进行判断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以一般故障为判断标准为依据进行判断。当三相电压中的一项或两项电压都为零时,可以将剩下的电压看作是PT保险熔断故障。而当电压中的一项或是两项电压处于下降状态,且其两项电压不大于断电电压,可以将其看作是系统故障,而与其相反相电电压超过中断电压并带有摆动的现象则为和谐共振故障。当一项或是两项电压都处于下降状态时,可以将其看作是线路断线故障。

1.2对变电运行中的一般故障进行处理

在对变电运行过程中的一般故障进行处理之前,有必要对变电运行故障性质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变电故障进行处理。在对接地故障进行处理的时候,应该先对相应设备进行检查。在对PT保险熔断故障进行处理的时候,应该现对二次电压进行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对保险熔断等级进行判断。在对谐振故障进行处理的时候,应该尽量将电力设备运行方式改变,可以用瞬时并列和拉拢方法来排除其故障。在对断线故障进行处理的时候,应该先对其通报进行调度,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相应检查,以便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2.对变电运行中的自动跳闸故障和电源中断故障进行分析处理

2.1对变电运行中的自动跳闸故障和电源中断故障进行分析

变电运行中引起自动跳闸故障的原因比较多,一般过负载会引起跳闸,馈电线路或设备会引起越级跳闸,保护牌动作过迹象会使系统会出现短路现象,最终导致跳闸。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跳闸,都应该对其负载进行转移,并改变其运行方式,对其进行合理保护。在保护过程中,应该先对变电系统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应该使潜油泵停止状态,以对其保护动作正常与否进行分析,对跳闸时变电压过载与否进行分析。这时当有误动作出现的时候,应该先将其缺陷消除并恢复电压器运行。当无法查出故障原因的时候,可以对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进行相应测量。同时也应该对变压器油进行相应检查,看其是否有游离碳,并对其能否恢复正常运行进行分析。一旦变压器中有不正常现象出现,就应该及时停止变压器,以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变电运行过程中的电源中断故障,一般是因低压断路器故障跳闸而使高低压断路器而使侧段电流表值为零,进而引发停电事故。

2.2对变电运行中的自动跳闸故障和电源中断故障进行处理

在对变电运行过程中的跳闸事故进行处理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误动作,这时应该及时合闸,并以绝缘电阻为依据进行相应分析和处理。在对负载引起的跳闸进行相应处理的时候,尽量减少负载后的主变投入。在对输馈电线和设备故障引起的跳闸现象进行处理的时候,可以先对变压器绝缘电阻进行分析,当绝缘电阻机器外部没有异常现象,且其瓦器继电器没有气体出现,可以对相应故障线路设备进行检查并恢复变压器运行。在对保护牌进行处理的时候,应该先保证其无误动作过迹象,同时也应该保证系统没有误动作出现;正常情况下,220kv变电所400kv母线会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进行分析,这种方式的优势是能与断路器进行相应联络并同时具有自动投入装置。当电源出现跳闸的时候,其可以通过相应装置将故障段负荷转移到正常工作电源上,并对其进行分段检查和处理。当故障段负荷移至到400kv母线的时候,应该对与母线相关的电压恢复与否、电路开关信号和保护装置的动作进行相应检查,以找出故障点。当正在工作的两段电源中一段电源突然出现故障,可以以自动装置的形式对其负荷进行相应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必须保证母线是停止运行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其进行相应检查。当检查出是母线故障时,应该立即停止使用母线并启动备用母线,以保证变电源正常使用。

3.结束语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对对变电运行中的一般故障进行分析,也要对变电运行中的自动跳闸故障和电源中断故障进行分析。只有更好了解故障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故障处理方法,才能保证变电工作有序进行,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郑伟杰.变电运行中的事故分析及处理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9).

[2]万勇,刘玲玲.变电运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3]柳迎春,唐会生.浅谈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及故障排除[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2).

篇6

1.树形节点存储

数据库中新建Tree_Initialization(用于存储树形控件中节点信息)表,一共有4个字段,分别为Node_Name(String型)、Node_ID(Integer型)、Node_Location(String型)、Node_Level(Integer型),可分别对树形节点进行新增、修改、查询、删除、统计等操作。下面就Tree_Initialization表中字段分别说明:Node_Name:String型,Node_Name表示含义为具体的房间名称,组成由区-栋-房间号构成,一共有三种类型的Node_Name,如表1所示,例如#C只表示C区,#C-2只表示C区2栋,#C-2-002表示为C区2栋2号房间,在这里只显示了#A区、#B区、#C区、#D区、#E区、#F区共6个片区,在程序中,实际上可以往下继续新增区域、栋和房间号,区域个数限制10个,栋数个数限制为10个,房间号限制为100个。Node_ID:Integer型,Node_ID从数值1开始递增,计算整个酒店的可用房间数量。Node_Location:String型,Node_Location表示节点的具置,一共有3种,分别为长度=2、长度=3、长度=6,长度为2的表示到区,长度为3的表示到栋,长度为6的表示到房间号,区、栋、房间号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字段Node_Location的String值来表示,如表1所示,例如Node_Name=”#C2-2-003”所对应的字段Node_Location=”132003”,前面两位”13”表示具体的区,在表中对应找到”13”所表示的区为#C区,第三位数值”2”+前两位”13”,对应的”132”在表中可以找到对应的区-栋,#C-2,最后三位003表示具体的房间号,+前三位”132”在表中可以找到对应的Node_Name=”#C2-2-003”。Node_Level:Integer型,Node_Level分为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表示区,第2层表示栋,第3层表示房间号。

2.树形节点变更

将Tree_Initialization表中Node_Name、Node_ID、Node_Location和Node_Level4个字段配合使用,就可以实现树形节点的新增、删除、重命名等操作,例如,在主界面左侧树形节点上#C-4上点击新建房间号,连续点击新增003,004房间号(这里假设#C-4栋下不存在003和004房间,因为按照程序设置,在具体的某区某栋下,房间号是唯一值,不能重复,但是#C-3栋和#C-4栋在程序中假定是不同的,即#C-3栋和#C-4栋下都可以存在001房间),Tree_Initialization表中变化如表2所示。表2Tree_Initialization更新表(部分节点)界面上点击新增房间003,004按钮,相当于在Tree_Initialization表中插入两条新数据,“#C-4-003、32,134006,3”和“#C-4-004、33,134007,3”,并且将之前#D-1-001和#D-1-002的Node_ID分别+2,修改至34,35,当然这里插入和修改的数据,都通过算法进行判断和计算,计算过程如下:

(1)从Tree_Initialization表中找出Node_Level=3的所有Node_Name值,sql.executeQuery("SELECTNode_Name-FROMTree_InitializationWHERENode_Level=3"),将所有Node_Name值与新建的房间号进行对比,以防重复插入房间号;

(2)从Tree_Initialization表中查找Node_Namelikenode.getUserObject()中Node_ID字段中的最大值,sql.execute-Query("SELECTmax(Node_ID)asnumFROMTree_Initializa-tionwhereNode_Namelike"+s_room);

(3)向Tree_Initialization表插入数据,"INSERTIN-TOTree_InitializationVALUES("+"''''"+t_floor+Node_Name+"''''"+","+"''''"+(max_number+1)+"''''"+","+"''''"+String_Node_Location_New+"''''"+","+"''''3''''"+")";其中变量t_floor+Node_Name和String_Node_Location_New在程序其它处通过手段获取或者计算所得,在这里不详细说明其获取值的具体方法;

(4)修改Tree_Initialization表中其他房间号的Node_ID值,这里修改的是Node_ID值大于某个值X(在此处X=32)的房间号,将值++,"UPDATETree_Initializa-tionSETNode_ID=Node_ID+1whereN-ode_Name="+"''''"+String_Node_Name+"''''",程序中每当新增一个房间号时,Node_ID值都做一个自增加运算。以上描述的是在某区某栋下新增房间号的过程,其实新增某区或者在某区下新增某栋,其算法思想都如上所述,仅仅是某些字段值需要改变,在这里不再表述。同理,笔者在实现对某区、某栋、某房间号的重命名、删除等节点操作时,其算法思想也如新增节点操作相似,目的就是保持Tree_Initialization表中各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所有对树形节点的变更操作均要由系统后台管理员(系统分为前台操作员和后台管理员,这里可以限定前台操作员的变更权限)来完成。

3.树形节点读入

在启动系统过程中,从数据库中读入界面信息(这里仅仅写出读入树形控件节点信息)的源代码实现如下:publicstaticvoidcreateNodes(){try{//连接数据库代码,此处省略ResultSetrs=sql.executeQuery("SELECTNode_ID,Node_Name,Node_LocationFROMTree_InitializationorderbyNode_Locationasc");while(rs.next()){Strings=rs.getString("Node_Location");StringchildName=rs.getString("Node_Name");intnumber=rs.getInt("Node_ID");if(s.length()==1){node[number]=newDefaultMutableTreeNode(child-Name);}else{if(s.length()<=3){node[number]=newDefaultMutableTreeNode(childName);Stringparents=s.substring(0,s.length()-1);ResultSetrs1=sql1.executeQuery("SELECTNode_IDFROMTree_InitializationwhereNode_Location="+"''''"+par-ents+"''''");while(rs1.next()){intparentNumber=rs1.getInt("Node_ID");node[parentNumber].add(node[number]);}}else{node[number]=newDefaultMutableTreeNode(childName);Stringparents=s.substring(0,s.length()-3);ResultSetrs1=sql1.executeQuery("SELECTNode_IDFROMTree_InitializationwhereNode_Location="+"''''"+par-ents+"''''");while(rs1.next()){intparentNumber=rs1.getInt("Node_ID");node[parentNumber].add(node[number]);

二、总结

篇7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

1 电气设备安装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

电气工程是变电站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于变电站的正常运转、日常维护以及安全性能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若将变电站建设工程比作一台电子计算机,则电气工程便是其中发挥核心作用的中央处理器,电气工程关乎着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当前,科学技术正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发展,这也为变电站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电气设备带来了更多的型号和种类,也为电气设备的安装提出了更多的影响因素。由于电气设备的安装工程对于变电站建设工程的整体进度、工期以及建成后的使用效果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变电站的安全性、质量更是影响甚深,因此,电气设备安装在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保障变电站建成后的使用性能、安全稳定等硬性指标的要求,需要对电气设备的安装提出以下几点要求:(1)电气设备的安装需严格遵照电气安装规范进行;(2)需配备相应的联动控制系统以及火灾报警系统,以保障变电站的正常运行;(3)需配备应有的监控系统,以保障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2 电气设备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经济的良好带动下,电气工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尽管在多年的发展、改革过程中,电气设备的安装以及调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突破,但是,也逐渐暴露出其中的缺陷和不足。其中,最为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压配电装置不具有良好的施工条件

在进行高压配电安装时,问题常常出在两方面:一方面,盘柜在装卸和运输的过程中,由于指挥人员与起重机之间的配合程度欠缺等原因,造成的盘柜的损坏;另一方面,电气设备在入厂时,没有进行严格的验收,导致在需要安装使用时,才发现电气设备存在缺失,因而导致安装工作无法进行。

2.2 变压器的安装工作存在缺陷

在进行变压器的安装工作时,常常出现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对于进行安装的外部环境情况——空气湿度,没有做出充分考虑,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将变压器器身暴露于大气中的时间超过了规定范围;在进行变压器的油样实验和微水测试之后,在相应指标尚未达到规定的要求时,先进行了附件的安装和起身的检查工作,并且在检查完毕后进行冲洗时,并未按照要求使用合格的变压器油,也未将箱底残油加以清除。

2.3 电缆敷设工作存在缺陷

电缆敷设问题常常出现在盘柜与电缆敷设的二次接线过程中,其具体表现为:(1)在一些电缆通道内部,未按照要求将控制电缆以及电力电缆进行严格的分层敷设,例如,在某一电缆通道内部,存在将380V控制电缆、信号电缆以及电力电缆敷设在同一层的现象;(2)进行电缆绑扎时,未按照有序的方向、一致的间距、整齐的弧度等原则进行规整敷设;(3)电缆头排列杂乱无序,没有良好的布局效果;(4)电缆挂牌存在漏挂、内容不清晰、不规整等问题。

3 加强电气设备的安装及调试管理的策略分析

3.1 加强电气电缆的安装管理分析

在变电站建设工程中,电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程要素,电缆的安装对于配电站的整体性能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电缆安装时,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周全的考虑:一方面,需要考虑对于变电站的安全稳定的影响,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周围环境、安装条件等对于电缆安装工程的影响。在进行变电站电气设备的电缆安装工作时,需遵循以下几个安装要点:

(1)严格遵照设计图纸进行电缆安装。电缆安装并非一件简单的工程工作,需要经过设计单位周密地考虑、精确地计算,以确定电缆安装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因此,电缆安装需严格遵照设计图纸进行。

(2)严格杜绝电缆保护层的损坏。电缆保护层对于保证电缆的使用、延长电缆使用寿命、防止接触者受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长途运输时,需严格杜绝电缆保护层的损坏。

(3)做好电缆的接地工作。电缆接地工作是电缆安装过程中,确保使用安全的一项基本措施,电缆接地的装置之间要采用烙铁焊接,确保接触紧密,具有良好的接地效果。

3.2 加强变压器的安装管理分析

变压器是电气设备当中的精密仪器之一,对于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与安全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变压器的安装并非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工作,其在安装过程中对于安装技术、安装条件等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一旦在变压器的安装过程中出现差错,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其解决,否则,产生的严重后果和经济损失将无法估量。因此,在加强变压器的安装管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负责进行变压器安装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正是由于变压器的精密程度较高,对于安装技术和安装条件的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在选择变压器安装工作者时,一定要先检查其是否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并且在确定其具备工作资格以后,要求其必须按照所提供的具体的安装步骤进行,切不可私自更改。

(2)在进行变压器的安装工作时,应对进行安装的外部环境——空气湿度等因素有加以充分的考虑,防止变压器的器身暴露在大气中的时间超过条件所允许的时间范围。暴露时间应遵循下述原则: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不超过65%时,暴露时间不易超过16h;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不超过75%时,暴露时间不宜超过12h;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超过75%时,则不易暴露在空气中,即不易组织安装。

3.3 加强变电站电气设备的调试管理分析

在变电站的建设工程中,电气设备的调试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电气设备的调试,一方面可以将电气设备调至于最佳的工作状态,确保变电站建成后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可以找出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存在问题,以便尽早发现、尽早解决,减少变电站建成后的安全隐患。在进行变电站的调试工作时,需要遵照以下几个工作要点:

(1)为配电站的安装调试制定详细的计划。一个详细的变电站安装调试计划可以使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定期开展,确保调试工作的规范性。安装调试工作需要在电气设备安装完毕之后进行。

(2)使所有电气设备在相应的调试电压条件下进行工作,将所有电气设备的各项工作指标记录下来,并且与电气设备生产厂家出具的各项指标进行比对,看是否符合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要求。

(3)进行完上述调试后,可以对电气设备的临时电源进行检验,发现其中的潜在问题,以便可以尽早进行处理,使各个电气设备能够在一个正常的工作状态下进行运转。

4 结语

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工程是一项涉及到人、财、物、料、机的复杂系统工程,在变电站建设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施工比重。 为了提升电气安装调试工程的效果和质量,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应从加强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管理工作入手。文章中分析了当前电气设备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压配电装置不具有良好的施工条件;变压器的安装工作存在缺陷;线敷设工作存在缺陷。进而提出对加强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管理的几点措施建议,对于不断提高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从而确保变电站的安全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变电检修;现状;管理;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一大批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增加设备的容量,多为定期维护方法跟不上,问题更为突出,影响变电检修工作的进一步改进。变电检修,除了技术方面的革新外,更重要的是观念方面的革新。随着智能状态监测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解决了常规数据处理中遇到的困难,状态监测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网和集成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研究。

1变电检修工作现状

①检修的目的性不明确;②检修工作的技术要点记录及成本分析不全;③同类型设备的检修经验在各供电局之间的交流不够;④检修人员技能水平跟不上;⑤检修成本居高不下等。

2加强检修管理,提高检修效率

(1)检修管理人员对每一项作都要有详细技术说明:给检修班组布置任务应详细阐明各检修项目的技术定义及工作方向,使检修班组能较透彻了解检修的目的性。

(2)采用先进的检修管理方法

①加强检修人员责任感,利用他们的技术决窍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参与管理并自我负责;②将本所的检修力量集中于最关键、最核心的检修工作,其它工作考虑外包;③成本有足够透明度并和考核制度挂钩,做到人人关心成本;④加强检修管理,根据条件逐步采用计算机化的检修管理。

(3)提高检修人员水平,认执行检修工艺;加强对检修工作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检修工艺;如能遵照工艺完成检修工作,检修工作的内存风险就能得到控制,并减到最小。检修人员的工作错误也可尽量被避免

3对变电状态检修的客观评价

从检修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无论事故后检修还是预防性检修都是与技术发展的水平相联系的,状态检修也是一样。实施状态检修,是有技术基础的。只有把这个基础夯实,我们的状态检修工作才能够健康地发展,获得长期的利益。

4变电检修工作的注意事项

4.1对带电作业的各项要求

4.1.1绝缘工具的要求

(1)选择电气性能优良的绝缘材料,如环氧酚醛玻璃布板(管),避免选用吸水性大的材料:

(2)绝缘材料尺寸稳定,耐腐蚀性能好,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3)按不同电乐等级选用相应有效绝缘长度的操作杆;

(4)使用前必须按规程对绝缘工器具进行绝缘测试,绝缘合格方可使用。

4.1.2对带电作业的注意事项

(1)带电作业必须由专人监护,监护人不得兼其它工作;

(2)参加带电作业人员上岗前须经过培训,并在停电的模拟设备上严格进行操练:通过相关规程考试,经负责人批准方可从事带电作业工作;

(3)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工作负责人应随时观察作业人员,如果发现作业人员的体力或精神状态不佳,立即停止其工作。

4.1.3对带电作业工器具现场使用要求

(1)持操作杆作业的人员必须戴干净的手套;

(2)作业现场的工作人员应戴好安全帽,以防刷头转动时损坏,甩下伤人;

(3)在工作现场地面应放苫布,所有暂不使用的T器具均应摆放在苫布上。严禁与地面直接接触,每位使用和传递工具的人员均要戴上干净的手套,不得赤手接触绝缘工器具,传递工具时要轻拿轻放,避免与电气设备或架构磕碰;

(4)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带电作业必须选择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现场风速不能过大,并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必要时应停止作业。只要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使用可靠的带电作业专用工器具,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带电作业可大大提高劳动效率。为维护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做出巨大贡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4.2 对于接头发热的处理

(1) 检修前首先查看测温数据的最低和最高温度值,查看运行记录,了解通过此过热点的最低和最高负荷电流,两种数据综合分析比较,做到心中有数 ;

(2) 细心观察过热接头的外部现象,如颜色、气味、烧痕、内外部接触缝隙、螺丝的紧圆强度和均匀程度等 ;

(3) 对于软母线接头的发热,应首先清除导线和线央内部表而的烧伤疤痕,并用0 号砂布磨平,然后用钢丝刷彻底消除导线缝隙间和线央表面的氧化物、硫化物、污垢 ( 有铝包带的要拆除 ),再用金属清洁剂或汽油冲洗擦净导线缝隙和线夹上的金属碎屑,最后按照螺丝紧固工艺,对角均匀拧紧,如果螺缝、螺母滑扣、滑丝或烧伤,应更换 ;如果线夹烧伤变形、强度松弛,导线疲劳断股较多,要及时更换导线和线夹。

4.3 预防设备热故障的对策

针对隔离开关和导线线夹发生热缺陷的原因,我们提出了预防电气设各热故障的对策,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很好。

(1) 严把金具质量关。变电站母线及设备线夹金具,根据需要选用优质产品,载流量及动热稳定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是设备线夹,应积极采用先进的铜、铝扩散焊接工艺的铜铝过渡产品,坚决杜绝伪劣产品入网运行。

(2) 采取防氧化措施。设备接头的接触表面要进行防氧化处理,应优先采用电力复合脂 ( 即导电青 ) 以代替传统使用的凡士林。

(3) 控制紧同压力。部分检修人员在接头的连接上有错误认识,认为连接螺栓拧得愈紧愈好,其实不然。因铝质母线弹性系数小,当螺母的压力达到某个临界压力值时,若材料的强度差,再继续增加压力,将会造成接触面部分变形隆起,反而使接触面积减少,接触电阻增大,因此进行螺栓紧同时,螺栓不能拧得过紧,以弹簧垫圈压平即可,有条件时,应用力矩扳手进行紧固,以防压力过大。

(4) 加强运行监视。对于运行设备,运行值班人员要定期巡视接头发热情况。有些连接点过热可通过观察来确定,比如运行中过热的连接点会失去金属光泽,导体连接点附近涂的色漆颜色加深等。’

【参考文献】

篇9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极为复杂,至今还有许多因素不明。目前认为,大气污染、吸烟、病原体感染及过敏因素等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密切相关.但发病后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直接和(或)间接影响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辨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病一般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痰饮等病范畴。中医辨证一般分为风寒袭肺证、表寒里热证、外寒内饮证、痰热郁肺证、痰湿蕴肺证、阴虚肺燥证、肺气虚弱证、肺脾两虚证、肺肾两虚证9个证型。急性发作期以实证为主,其治主要在肺,治予祛邪利气;临床缓解期以虚证为主,缓则治其本,重在辨治本证,治在肺、肾。重视辨证,结合整体,灵活运用;临床辨痰是辨证的重要一环,注重肺、脾;喘辨虚实,也辨寒热,实喘治肺,虚喘治肾,此为常法,不可执一,临床需灵活变通。

辨证论治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以实证为主,其治主要在肺,治予祛邪利气,区别寒、热、痰、气、饮之不同,采用温宣、清肃、化痰、化饮、理气等法。临床缓解期以虚证为主,缓则治其本,重在辨治本证,治在肺、脾、肾,培补摄纳,针对脏腑病机,采用补肺、健脾、纳肾、益气、养阴等法。慢性迁延期,虚实夹杂,下虚上实者,当分清主次,权衡标本,适当处理。

风寒袭肺证 咳喘痰多,恶寒肢冷,痰稀薄、色白、多泡沫,痰易咳出。次症:咽痒,不发热或低热,口不干渴,鼻塞,流清涕,尿清长。舌苔薄白,脉浮。治从疏风散寒,宣肺。

拟方:三拗汤合杏苏散加减。麻黄5g,杏仁10g,苏叶10g,前胡10g,桔梗10g,陈皮6g,生姜3g,茯苓10g,生甘草5g。若咳嗽较盛者,加金沸草15g,紫菀10g,宣肺止咳;咽痒明显者加蝉衣、防风祛风利咽;肢体酸痛者加羌活以疏风活络;鼻塞明显者加辛夷宣通鼻窍;若寒痰阻肺可加半夏、橘红、苏子、白前等化痰顺气;若得汗而喘不平,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和营卫、宣肺气。

表寒里热证 咳喘痰多,痰黄或白黏难咳出,发热,恶风。口干咽痛,有汗或无汗、口渴,便于尿黄,鼻塞流黄涕。苔薄白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治从清热解表,宣肺平喘。

拟方: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30g(先下),甘草5g。若肺热重可加黄芩、知母、鱼腥草或加重石膏用量以清肺热;里实热结便秘者加凉膈散或用宣白承气汤泻火清金;风热表盛加金银花、连翘解表清热;痰多喘甚加葶苈子、射干泻肺平喘;咳痰黄稠加瓜蒌、贝母清化肺热;内热外寒,或肺有郁热,风寒束表,或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郁于肺,肺气上逆,息粗鼻煽,胸部胀痛,痰黄黏稠,仍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有汗重用石膏,无汗重用麻黄。

外寒内饮证 气喘,咳嗽,痰多稀薄,恶寒发热,背冷无汗,渴不多饮或渴喜热饮,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治从温肺散寒,解表化饮,

拟方:小青龙汤加减。桂枝10g,白芍12g,干姜6g,炙麻黄5g,法半夏10g,细辛6g,五味子6g,甘草6g若痰鸣,咳喘不得卧者,加葶苈子、射干、款冬花泻肺逐饮;烦躁面赤,呛咳而咳黄痰者,加生石膏、芦根清肺化痰;饮郁化热,烦躁口渴,口苦者,减桂枝,加石膏(先煎)、黄芩、桑白皮;肢体酸痛者,加羌活、独活;头痛者,加白芷。

痰热郁肺证 咳嗽气粗,痰多黄稠,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从清泄肺热化痰。

拟方: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10g,黄芩10g,贝母10g,焦山栀10g,杏仁10g,苏子10g,半夏10g,黄连6g若身热者加石膏、知母;痰多黏稠加海蛤壳,或黛蛤散;喘不能卧,痰涌便秘,酌加葶苈子、大黄、玄明粉;痰有腥味配鱼腥草、薏苡仁、冬瓜仁、芦根。

痰湿蕴肺证 咳声重浊,夜重日轻,痰黏量多,纳少肢重,面部虚浮,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或滑。治从健脾燥湿,化痰降气。

拟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5g,炒苏子10g,炒白芥子6g,炒莱菔子10g,厚朴8g,杏仁10g。如痰湿较重,痰多,脘闷明显,加厚朴、薏苡仁以加强燥湿化痰之力;若寒痰较重,痰黏白如沫,怕冷,加干姜、细辛温肺化痰;如久病脾虚,神疲乏力,酌加党参、太子参益气健脾。

阴虚肺热证 久咳无痰,或痰少难咳,鼻干咽燥,口干,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或午后潮热,盗汗,口干,神疲。舌红少津,苔薄而干或少苔,脉细弦数。治从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拟方:桑杏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桑叶10g,杏仁10g,南沙参12g,麦冬10g,花粉15g,玉竹10g,百合15g,川贝粉3g(另冲),阿胶珠12g。若燥热现象明显者,加知母、石膏清肺泻热;若津伤较甚者配玉竹、生地滋养肺阴;若咳嗽明显者加紫菀、百部止咳;肺气不敛,咳而气促,加五味子、诃子以敛肺气;阴虚潮热,酌加生地黄、地骨皮、知母、银柴胡、青蒿、鳖甲、胡黄连以清虚热;阴虚盗汗,加乌梅、瘪桃干、浮小麦收敛止涩;热伤血络,痰中带血,加丹皮、山栀、白茅根清热止血。

篇10

关键词:变压器;故障分析;处理

中图分类号: U226.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作为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近些年来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故障越来越多,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变压器众多的故障中,最为常见的故障就是由于外部短路导致变压器绕组产生变形。文中主要介绍了由于雷击导致的变压器绕组,并进行了诊断和处理,

最后提出了防范措施。

一、220kV变压器常见的故障

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220kV 变压器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一些常见的故障有:①放电性故障;②绕组故障;③铁心故障;④过热性故障;⑤其他故障,这些故障主要包括误操作和有载调压分接头拉弧等原因造成的操作过电压以及线路故障等。

1.典型事故案例

在2011年 8月3日下午,由于雷电天气,某发电厂升压站220kV 变电站 Y1 号主变压器出现了重瓦斯动作,忽然出现了跳闸现象,此时在该变电站的35kV的高压室也出现了很大的响声。经过工作人员检查发现有一条 35kV 出线断路器的三相短路爆炸,那时此断路器正处在热备用的状态,该断路器线路侧避雷器X 发生动作一次、Y发生动作六次、Z发生动作四次。该主变电压器的出厂日期是 1994年 8月,正式投入运行的日期是1996年7月。在Y1主变压器发生故障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取油样并对其进行了色谱分析,将分析的结果和2011年 8月 1日正常的取样分析数据相比,油中的氢气和乙炔的含量明显上升了,利用三比值法进行判断,结果故障是由于高能量放电导致的。通过对Y1主变压器进行检查试验,可以看出在低压侧绕 Z 相直流电阻有异常情况,平衡绕组和低压绕组电容量有比较大的变化,其余的各个高压项目试验都正常。在正常情况下,由十四根铜导线并绕组成 Y1号主变压器的低压绕组,依据XO 以及YO 正常绕组的电阻值可以将每一根导线的电阻值计算出来,大约为 0.3189Ω,同时在高压试验中发现 Y1 号主变压器的低压绕组和平衡绕组的电容量有明显的上升,依据变

压器绕组电容的变化和其对应的关系可以得知,绕组出现了严重的变形现象。

2. 诊断并查找故障点

对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Y1 号主变平衡绕 组和低压绕组由变形故障,在低压侧Z 相绕组和引线可能有断股或者是接触不良的现象,这只是推测,为了证实,对变压器进行排油之后,进入箱内进行检查,经过检查,发现了绝缘块散落的比较多,但是高压绕组和引线没有出现异常。之后对测量了其的首尾直流电阻,和正常值没有差距是一致的,为了将故障点找出来,对将低压Z相绕组剥开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和表2中的结果没有太大差别。这可以说明引线接触是没有问题的,但存在断股现象经过测量,焊接点和软连接都正常,这说明故障出现在绕组的内部,这时对Y1号主变压器进行了绕组变形的试验,结果发现确实存在变形故障。

3.将变压器解体并进行处理

根据变压器的使用说明书,结合上述的试验结构,经过全面的判断分析,用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自粘性导线绕组来替换该变压器的三相平衡绕组和低压绕组。将自粘性绕组运到现场,将准备工作做好之后,由于在该变压器内有较多的绝缘块散落,经过检查之后,该变压器的低压绕组确实有较为严重的变形现象,已经没有办法从低压绕组中将平衡绕组,Z相绕组中间有一根导线已经烧断了。X 和 Y 相变相不是很严重,Z 相产生的变形较为严重,其中 Z相绕组中有一根铜导线烧断,这和分析判断的结果相一致。将故障的绕组更好之后,使变压器保持干燥。经过抢修之后,该变压器实现了正常送电。

4.分析故障原因

该发电厂升压站处在多雷区,35kV 高压线路经常受到雷击,变电站时常会侵入雷电波,虽然在该变电站的所有输电设备的防雷措施都符合相关规范中规定的要求,但是在该变电站中各个电压等级的避雷器没有都会出现多次动作,特别是 35KV 避雷器发生动作的次数是最多的。在该变电站中,总共装有六组35kV 的避雷器,平均每年都会发生十到十八次的动作,几乎每一年到三年 35kV 的热备用开关由于受到雷击都会出现爆炸事故,导致 35kV 的母线出现短路故障。Y1号主变压器是本世纪几十年代生产的220kV 变压器,在那是设计水平、材料工艺以及制造质量和现在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由于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变压器的抗出口短路能力不强,而且该变电站处在多雷区,35kV 线路经常遭到雷击,出现短路爆炸事故,引起变压器的低压侧屡次受到出口短路造成的冲击,原本该变压器的低压侧之前就出现了轻微的变形现象,再加上本次该变电站中的一条 35kV 线路受到了较强的雷电击,在热备断路器的断口雷电波将会形成全反射现象,强雷电将会产生过高的电压,过电压就会导致断路器的三相短路爆炸,进而导致母线短路,由于长时间的积累,该变电站中Y1 主变压器有轻微变形发展到了低压绕组的严重变形。

二、结语

对Y1号主变压器经过技术改造之后,又对该变电站的整体防雷措施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由于该变电站处于多雷区,因此采用的防雷措施光是符合相关规范中规定的标准是不行的,标准只是根据一般情况制定的。之后,结合该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对该变站的所有线路都采取了综合防雷措施,之后这两年以来,在该变电站中所有 35kV 避雷器发生动作和之前相比次数越来越少了,而且断路器也没有出现过短路现象,更未出现过爆炸事故,一直处于较为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中。

主变压器的良好运行对于电厂工作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变压器问题的监测、分析与处理,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技术探索,对于提升主变压器的管理水平及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东.浅析 220kV 变电所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J]. 科技与发展.2012(9).

[2]庞明.220KV 变压器常见故障处理分析[J].科技资讯.2009(10).

[3]李明.220kV 变电站异常运行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2(2).

[4]张伟航.220kV 主变压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电器工业.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