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德育途径范文

时间:2023-06-22 09:4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拓宽德育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拓宽德育途径

篇1

[关键词] 高校德育;内外结合;复合作用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高校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融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这门课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在培养人才上的特殊作用,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德育育人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在重视课内育人的同时,疏通了课外育人的渠道,拓宽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育人途径,深感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应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揭示不同育人途径的作用规律和互相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不同育人途径在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过程中的复合作用。

1 课内途径

课内育人途径是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活动渠道和形式,在遵循课程的科学性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课程的思想性,努力做到两者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吸收有益的思想养料,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目的。课内育人途径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1 利用课堂讲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堂讲授是高校一切学科授课的基本形式,也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过程应当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知识的传授和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过程。要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人生、理想、道德等方面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水准。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善于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力求做到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乐于接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课堂讲授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在教书育人中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寓教育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修养教育。

1.2 利用课堂讨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对于各个时期思想领域的点问题和学生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道德修养课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有计划地引入课堂,组织学生结合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展开讨论。要使课堂讨论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自始至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特点,拟出一定深度、广度和吸引力的讨论题,组织好课堂讨论,题目必须是大多数学生真正关心的,或认识上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其次,要有准备、有步骤地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过早地将“标准答案”公布。当学生无法解答时,要予以启发;当学生发言有遗漏时,予以补充;有错误时,予以纠正;有疑难时,予以点拨。总之,教师要置身于学生讨论之中,并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人手,不断把讨论引向深入。最后,教师要对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对正确的观点给予充分肯定,对模糊和错误的观点要进一步澄清和引导,也可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这种课堂讨论,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1.3 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认真组织好多媒体教学。首先,在内容选择上,既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又要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做到既传播文化知识又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其次,在时间进度上,要与同期讲授的教材内容相互补充、相互连贯,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育人目的;第三,在教师的作用上,任课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决不能心中只有多媒体教学工具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因而印象深刻,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的有效手段和形式。实践证明,好的多媒体教学影视资料片可以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和反响,如《暖春》对感恩的教育意义等,在道德修养方面容易引起立竿见影的效果。

1.4 利用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专题讲座是道德修养课程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专题讲座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根据课程内容而开设的小型专题课,对于现实生活中某些理论性较强、学生又难以搞清楚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适当时机开设小型专题课,进行专门的讲授。这种小型专题课的穿插,既要考虑到深化理论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需要。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认识中的疑难问题,而且可以使他们学会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一种是根据各个时期的宣传工作和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重点而举办的大型专题讲座。任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需要,在全系或全校举办这类专题讲座。专题讲座的形式具有信息量大、受教育面广等特点。这种形式搞得好,经常坚持,对于在学生中形成正确舆论,抵制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各种错误思潮,会起到巨大作用。

2 课外途径

课外育人途径是指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范围之外的其他教育环节,千方百计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影响,使学生得到道德情感、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熏陶。课外育人途径是课内育人途径的延伸和深化。课内育人途径和课外育人途径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拓宽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育人的基本途径。课外育人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利用谈心对话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对于学生个别或普遍关心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谈心和对话,共同商讨,常常会收到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效果。首先,谈心是解决个别问题和特殊矛盾的主要方式,又是获取思想信息的可考渠道。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限制,简便易行。教师与学生谈心关键是要真心诚意、平等待人、互相交心,发现有误解或认识有错误要当面解释清楚,事后不记账,不当作材料使用。其次,对话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对某一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某一道理的方式。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要尽量通过平等的商讨,把学生的政治热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把他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这种师生对话的过程,既是教师与学生民主、平等地商讨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

2.2 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是整个德育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使“知”“行”统一起来。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并担任活动的指导老师,对活动给予引导、支持和帮助。并根据思想道德修养教育需要,适当融入德育内容,保证活动的健康性和有益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校园文化活动的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可使学生通过自学、自律、自理为主的亲身实践,经受各种锻炼,对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篇2

一、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意义

开展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以及创业意识的人才。创业是一项综合技能的展示,是高智慧的活动,需要一个人具有很强的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涉及到的知识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一系列的知识,要将其转化为生产力,高校学生必须通过综合的技能培训,接受创业教育,进行系统的创业训练,并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开展创业教育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方式。创业不但能创造就业机会,而且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创造出大量的企业和实体。我国每年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许多作品都被企业抢购,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利润的同时,也使大学的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导致新兴工业、新兴行业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避免了以前高校闭门教学、企业闭门生产的被动局面,激活了科研技术市场,充分发挥了高校的人才与企业的资本间的优势,实现了人才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及优惠政策

应用性教育教学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师、教材、教学方式甚至教学内容都更加具有实践性、实用性、操作性。为此高等院校需要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在教育教学方面,体现社会和时代对人才思想品质、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与竞争能力的要求。可以借助政府和社会资源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平台。

在鼓励创业,实现再就业方面均有国际和国内相关的政策性贷款和资金资助政策。以下为普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具体包括: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应具备的条件;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程序;国家给予贷款贴息的经营项目;毕业生合伙经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三、创业教学的实施策略

1.抓好创业辅导教学环节。创业理论教学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共性辅导(24学时)。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调整学员心态,树立创业信心的教育。帮助学员克服创业“等、靠、要”思想和创业的畏难情绪。二是创业基础知识教育。开设创业培训设置的课程,掌握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三是经济法规教育。开设企业法、公司法、合同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讲座。第二阶段:个性化辅导(时间1-2个月)。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组织学员进行有目的的市场调查;制订《创办企业计划书》;咨询委员会对学员进行分类辅导;咨询委员会对学员制订的《创办企业计划书》进行逐个评析。第三阶段:实践辅导(时间约为6个月)。该阶段是学员进入创办企业的实际操作阶段。教学内容:掌握学员创办企业的动作过程情况;对学员创业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咨询、引导;对确需扶持的学员,给予一定的扶持;组织学员在创业过程中进行经验交流。

2.创业实践教学环节。第一阶段:创业活动――企业孵化阶段。由企业实训和担保公司提供创业环境、创业项目、市场空间,由创业者以“项目组”的名义组织自身的人、财、物开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创业活动。活动富有成效,可以独立控制市场,具备独立发展的能力和条件后,进入第二阶段。如果第一阶段经营出现失误,由担保机构以托底的方式承接该项目组,通过分解或转移等途径弥补亏损项目组的亏损。第二阶段:联合经营――企业成长阶段。该担保机构投资设立以经营者为法人的公司,由经营者独立运营,根据经营成果按比例分成。如果运营稳定则转入第三阶段;如果经营失败,将该公司委托担保机构管理,并给予该公司的前期经营者一定的补偿。第三阶段:自主经营――企业成熟阶段。自主经营者以契约的方式与担保公司解除联合经营的关系,设立独立的经营场所,自主开展各项企业活动,承担企业责任。

3.创业课程的教学方式 。为达到创业服务的教学目的,在教授方式上采取既有知识传授又有能力提高,还有心理调整。因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采取的形式主要有:(1)专业教师授课。对于创业基础知识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聘请有教学经验的大学专业教师集中授课。(2)行家专题讲座。对于创业必须掌握的经济法规和实用运作知识,聘请有关部门的行家,开设申领营业执照、法人纳税、银行业务知识、环境保护、特种行业管理等专题讲座。(3)组织教学答疑。在每门课程和专题讲座结束之前,要安排教学答疑,学员提问,教师解答,有些问题共同讨论,使学员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特别是咨询委员会的各位行家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接受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咨询,协助学员解决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4)企业家现身说法。聘请本地或外地的创业成功者,介绍创业的艰苦历程和经营企业的经验教训,激励学员提高创业信心。(5)实地参观考察。组织学员到本地或外地的私营企业和市场参观、考察,进一步拓宽学员的思路,开阔眼界。(6)实例分析。通过组织观看成功企业实例录像,指导学员分析企业创办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在分析中提高创业能力。

篇3

 ——学校德育先进集体申报总结材料

石桥中学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秉承“以德立校”的理念,努力拓宽德育工作途径,积极打造德育特色品牌,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一、先进理念导方向

新时期背景下,我们树立新的德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确立“以德立校”的德育指导思想,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并根据学校的总体办学思想,树立了学校德育管理的“两大理念”,从而确定了我校德育工作的方向。

1、以人为本,尊重个性

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因此,我校的德育工作,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努力做到“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重点德育”。

2、与时俱进,注重实践

我校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通过开展学生代表国旗下讲话、爱国影片观后感征文比赛、家乡环境污染调查活动、爱国演讲比赛等活动和手段,将热爱祖和爱家乡、感恩社会与父母、团结同学敬师长等道德理念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二、多条渠道搞建设

依据两大德育理念,学校主要从以下四个渠道开展德育工作:

(一)德育工作,师德为先

为了促使我校的师德建设工作更上一步台阶,形成团结、文明、自强、进取的良好校风,我校健全了德育工作领导机制,组成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德育领导小组,团队、班主任、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合理分工,聚力育人。

(二)法制教育,保驾护航

1、聘请法制副校长,做足法制法规宣传。每学期开学之初,学校都要邀请派出所领导到校,为全校师生做法制报告,组织学生“学好三部法,走好第一步”活动,即学习《新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小表演、小故事等方式在班会上开展法制教育,以法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2、开好法律主题班会,举行法律征文比赛。学期初,学校统一布置以“法律就在我身边”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督促学生关注身边的法律现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并举行法律征文比赛,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评比、展览。

3、法律教育进课堂,激发学法新热情。为进一步督促全体师生学法懂法,学校设立模拟法学课堂,激发了大家学法的热情,进一步宣传了法律法规常识。

(三)礼仪教育,遍及校园

我校历来坚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人人争做懂礼仪、守规则的文明学生。

每学期开学初,对新生进行军训和常规教育,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

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下讲话,结合时事新闻和校园好人好事、以及常规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遵规守纪的中学生。

在校园内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以爱国爱党、青春励志、节约粮食、保护花草为主题,制作并设立了多处标语牌,让道德的馨香洋溢在整个校园。

(四)流动红旗,激励上进

为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文明素质的提高,营造班与班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良性竞争的新局面,我校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贯注了人文教育理念,实施流动红旗评定制度。按“流动红旗”的条款实行班级量化评定,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根据量化分评出流动红旗等级。

三、综合德育结硕果

为改变学校教育生存现状,闯出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我校基于学校的区域地理优势,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劳技课程基地,建立了布贴工艺、刻纸工艺、书法篆刻和贝粘工艺等劳技体验馆,开辟了花卉和果蔬栽种区及自助式小厨房,形成以劳技教育为依托、融合多学科为载体的综合德育模式。

近年来,我校在创建课程基地、从事劳技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探求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努力打造我校德育特色品牌。通过对学校和课程建设物态环境的有计划改造,不断拓宽劳技和德育实践活动空间,逐步完善劳技课程实施载体,着力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形成充分展现课程特色、具有浓郁课程文化氛围和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勤俭节约、团结协作、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帮助学生树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劳技理念,培养了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学以致用、团结合作”的道德品质。

我校探索的综合德育模式,初见成效,引起省市区教育部门的重视,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今年暑期举行的2017年全国首届中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网络大赛中,我校有两名学生获得省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

在第五届全国魅力之光核电知识竞赛中,我校再创佳绩,经过初赛和复赛,我校有4名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中学生禁毒知识竞赛中,我校再一次取得优异成绩,名列全省前茅。

2018年1月9日,省课程基地专家组莅临我校视导调研,专家组高度评价了我校将劳技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工作思路和卓有成效的做法,同时希望我校在推动“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方面继续努力,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方面争取更大成绩。 

人道酬德,天道酬勤。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我校将继续秉承“以德立校””的人本教育理念,努力拓宽德育工作途径,进一步打造德育特色品牌,立足学生的现实成长,立足学生的未来发展,相信我校德育工作一定会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德育 途径 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就是指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用在课本中挖掘的德育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可以借用各种语文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1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途径之一:课堂教学。语文教育是教师对学生使用本国语言而进行的教育,这也是所有中国人都需要接受的教育和学习的学科。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特点,是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语言代表着国家的情感。课堂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借助这个平台挖掘德育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爱国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把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

(1)解析讲述法。语文教学训练和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所以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是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祖国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让学生通过引导和教学领略到课文中的德育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和实质,真正领悟到文字的内涵,实现德育和智育教育的完美结合。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领略到文字的内涵,例如有些课文可以借助优美的音乐进行朗读,借助图片理解文章思想,让学生更有兴趣和激情。

(2)情境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中心,教师可以把中心思想表达的情境和描写的情境用真实的情境展示出来,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课文的深刻含义。例如,在讲解《你们想错了》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话剧的形式进行表演,深刻体会每个角色的特点和内涵,理解主人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榜样力量法。长篇大论的说教不仅不会起到好的作用,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用榜样感染学生。课文中的每一位英雄都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英雄的魄力和气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感悟到德育教育。例如,进行诚信的德育教育时可以借助《我不能失信》,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时可以借助《赵州桥》一文。

(4)分析借鉴法.分析鉴定法不仅可以吊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辨析能力,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值得学习的,什么是不值得学习的,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人物或者事件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两者的形似之处和不同的地方,有利于学生更换地体会到人物或者事件的深层内涵,领悟到作者和文章的内涵,从而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做更好的自己。

途径之二:通过课外阅读渗透德育。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树立优秀的意志品质,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对于书籍的选择,要以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为依据,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给予相应的引导和帮助,教会学生阅读、评价作品、写读书心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满足和收获。对于某些书籍,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防止学生依赖或者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对于书籍的理解,教师可以介绍作品当时的环境和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教师还应告诉学生阅读书籍应注意的事项,例如要关注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掌握到书籍真正的价值。“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也是一生的良师益友,应该从书中学到有价值的内容,陶冶情操,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整体素质。

途径之三: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语文课外活动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好的课外活动会推动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当然,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课外活动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当然活动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也是需要考虑到的。

课外活动中选取的榜样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否则不利于甚至阻碍对学生的培养和德育教育的进行。为了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师可以举办喜闻乐见的活动,例如诗朗诵、座谈会等等,让德育教育在课外活动中取得最好的效果,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途径之四:教师自身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小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为学生在各方面都树立起好的榜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 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方法

(1)对待学生应公平,一视同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关爱学生,和学生成为良师益友。对待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让所有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对学生不偏见,用关爱、热情、高尚的情操影响学生。

(2)拓宽渠道,开展有效活动。拓宽德育教育的渠道,多方面、全方位得进行德育教育,在有效的活动中提高德育教育效率。全心全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氛围,实施全面教育,使得德育教育的渠道多元化、全面化。

(3)结合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小学生具有幼稚性、依赖性、冲动性,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性格,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刘志明.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 1 2 ) : 5 2 - 5 3 .

[2] 杨圣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上),2011(6):1 2 9 .

篇5

〖HTH〗一、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内容的不平衡

学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着实做了许多工作,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又加强了家庭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但发展极不平衡,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心理品质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是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和文明行为等。这些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存发展中急需指导的,但它在学校德育中却是欠缺的,开设这些课程的学校也多是流于形式。如青春期教育,由于师资、课时安排常被挤占,按要求开足课的不多,有些农村学校甚至至今仍没开课。

(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丧失

〖JP3〗现行德育工作往往视学生为被动的道德客体。德育课堂教师严肃“布道”,居高临下地发挥灌输教育的主体性。学生主体参与程度不够。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自己搞活动,不喜欢教师主导下的说教式的途径和方法,他们喜欢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不喜欢封闭式的、死板的教育。而当前的德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内容脱离实际、方法简单的问题,反映出德育仍是以教师为中心、严重忽视学生主体需要的问题。

(三)师生对德育教育途径存在认识差异

有人曾将大型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课、班会、团队会、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各科教学渗透、个别学生教育运用到德育教育中来,让教师、学生对这些德育途径所起的教育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所发挥作用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别。学生认为起作用很大途径排前三位的是社会实践活动、大型教育活动和课外活动,而教师认为是班会、大型教育活动、个别学生教育。其中差别比较大的是社会实践活动、班会和个别学生教育三项。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情有独钟,而教师对它的作用却认识不足,在这一点上反映出教师和学生在认识和感受上的差别。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活动单一,只重知识灌输,忽视实践体验,这恐怕是德育教育的失误之一。

〖HTH〗二、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观念更新

〖JP2〗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就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只有学校德育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的实效性才会不断增强。因此,教育对象的不同,教师所采用的教育途径也应有所侧重,而且要下功夫研究,开辟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需要的德育新途径、新形式。要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既要考虑学生品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又要考虑品德发展的关键期,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及需要,这样开展德育工作才会收到实效。

(二)德育教育的途径

首先,研究学校的具体情况,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把学校的德育目标按照学生的个性特征分解为不同层次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具有层次性和稳定性且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体系。

〖JP2〗其次,拓宽德育内涵,既要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又要吸取当代科学进步成果,既要放眼世界,又要从身边着手,努力使德育内容由远而近、由抽象变具体、由书本延伸到生活,使德育更加贴近我们的社会生活。

篇6

教师及学生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教师认为,德育课就是给学生讲讲做人的道理,对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大的帮助。而实际上德育教育是影响学生一辈子的大事,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责任感、专业素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些基本的精神素养是支撑学生为事业奋斗的强大动力。正是由于在教学中没有真正掌握德育课教育的目标与内涵,教师没有将德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德育成为空谈,没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现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途径

1.增加教学中的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更是要充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寻找问题,主动探究是非对错,进而加强对自身道德建设的主动参与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并不是增加提问或者多布置一些任务,而是要加强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的交流,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进度,并要让学生知道老师要讲的核心内容,让学生跟上老师的节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开展情景教学,增加学生的兴趣

德育教育与传统教育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点,即德育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因为德育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在德育教育中,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当代青年的思想特征和年龄特征开展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设置的情景、人物、实践中领会课程的内涵,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课程及所开展的活动感兴趣了,就会积极去参与课程,主动去接受理论知识教育。因此,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促进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德育教育途径。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教育不是单纯地给学生讲道理及理论知识,而是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在教学工作的实践环节,教师必须紧密结合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而是应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正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要求老师以身作则,做到课堂的授课与课下的实践、交流相结合,在日常积累中逐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德育教育的目的还在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其具有宏观感及全局意识,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德育实践会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拓宽思路,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篇7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中职德育教育新模式.是建立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创新中职学校德育观念,选择德育内容,拓宽德育途径,提高中职德育的实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与指导思想。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除了因其专业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更为重要的而往往又被我们所忽视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中职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系统工程,高质量的中职教育不仅体现在培养人才的高技能上,而且体现在其思想素质上。因此,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德育新模式,就要积极创新德育观念,选择、设计中职德育教育内容,拓展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提高中职德育的实效。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德育观念

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要强化法律、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制约功能,善于把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渗透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中.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育人环境。

1.树立中职德育人本观。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就业为导向,造就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中职教育的基本目标。中职德育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基础,把德育融人中职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应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思想教育.将其个人理想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人、引导人的优势,又要发挥其关心人的强势。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的中职德育就是德育人本观的最好体现。

2.树立中职德育实践观。要使道德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顺利实现两个转化。即把教师所传授的品德规范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念,又将学生的品德信念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若要顺利实现道德的内化和外化,就必须促进学生的道德体验。实践是道德体验的场所及主体性生成的基础,同时是道德体验深化、发展的动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要求理论教学时间与实践教学时间的比例达到1:1.从而使中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社会性这一本质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积极地自我发展{通过实践体验来内化教育内容,调节自我意志,完善自我认识,形成道德品质,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

3.树立中职德育开放观。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这就要求中职德育也应是开放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从纵向来看,中职德育培养的目标不只是好学生,更应该是好员工、好公民,我们应以开放的眼光向前看:德育教育要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物质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学生德育内容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地得到调整、充实和提高。从横向来看,中职教育中不同的专业其德育内容也有不同的要求:另外,中职德育绝对不能“闭门造车”,学生从家庭到学校、到工厂(实习基地)、到社会都有广阔的活动天地.这就决定了学生德育素质的形成,除受校内影响外,还直接受家庭、工厂、社会的影响。而学生的德育素质,也会反过来不同程度地影响家庭、工厂、社会的德育建设。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选择德育内容

中职德育以就业为导向,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企业需求对德育内容进行选择、充实、调整和创新。要求所有德育教育内容必须能融入和贯穿于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之中,确保德育内容的实效性和穿透力,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1.把基础文明教育作为中职德育的基础工程。目前,要重点抓好“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我们应树立市场经济的基本意识与规则,强化学生的公平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规则意识,使学生牢记在任何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上.都要始终如一地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规则去做人做事。

2.把择业观念教育作为中职德育的特色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良好的择业观念应该是:以发展的观点审视自己,顺应时代要求,价值取向与社会利益一致,具有宽泛性和可调试性。加强对学生择业观的教育,要让学生明确:职业分类是由社会分工所致,无论什么职业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别,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只要顺应市场需求、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人才就都有用武之地

3.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中职德育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内力所在,也是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竞争优势之所在。首先,要加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规守时、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基本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掌握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并依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分专业进行特殊职业道德训练,提高职业道德培养的针对性,如要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思想,培养营销专业学生“诚实守信、不欺诈”的思想,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一丝不苟、谨慎稳妥”的态度,等等。

4.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中职德育的重要补充。中职学生必须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磨难教育和抗挫折教育,从而增强适应能力与就业能力。

三、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德育途径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开展订单式培养,这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德育教育的途径。丰富了德育资源。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首先是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的作用,并改变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在方法上突出引导和启发,突出案例教学。在内容上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择业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让“两课”教学成为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要充分发挥其他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真正做到管教管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但这点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它理应成为德育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

2.利用实践教学网络.强化中职德育实践。中职教育中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德育实践的过程与实践的基地。传统德育往往只注重德育理论知识的教育、案例的讲授,忽视了道德的实践。从而没能形成“德行”。中职学校应把丰富的实践教育资源统一纳入德育课程教学体系,统一规划、设计、实施和考核,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例如,在企业或学校的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的职业要求。对学生建立和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严格的考核、训练制度,从着装、打卡到整个生产流程的每个技术环节,都要实行严格的规范训练,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篇8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职;教学模式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一个孩子的教育牵扯到整个家庭的魂,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能适应世界,创造未来,因为孩子们承载的是我们和国家社会的希望和未来。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改变,应当更加注重教育者队伍的培养,增加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

1建立和完善德育教学工作体系

作为中高职学校,应形成以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的德育教育工作体系,建立以德育教学为主,其他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各项教育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管理、全程参与互动的德育教育局面。同时,还要注重在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学会“做人、做事、学习、思维、尝试、体验、创新、生存”的思维意识,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信息运用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以及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紧密联系。作为学校,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和相应企业文化教育,为学生将来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做好铺垫。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充分调动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担负起德育工作的职责与任务,树立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心理观念,促进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德育教学工作,尤其是教师,一定要起到自身应有的榜样作用,在学生面前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渗透。此外,班主任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具体要求,给学生讲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规划等理论知识,向学生灌输社会公德意识,并积极开拓德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渠道,切实落实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作为德育任课教师,更应积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对学生实施切实有效的德育渗透。

2不断创新德育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高职德育教育也应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德育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德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改进。从德育课程的建设方面来说,要坚持爱国主义的主线,立足于公民的基本道德、法律意识、文明规范、职业道德,在所有学科中全面开展德育教学渗透,并综合利用研究、探究、讨论、课件等各种手段,结合时事政治与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素养。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实训,实现中职学生与具体职业道德行为的零距离接触,以深化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

3通过校园文化渗透德育教育

校园文化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来渗透德育教育,无疑能起到高效的推动作用。因此,高职学校应将校园文化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与洗礼。例如,通过创建校园德育报刊、德育宣传橱窗、广播宣传等方式来宣传德育知识,还可以成立自我管理的学生团队、协会、组织等,定期开设德育选修课程、设置文化走廊、展示学生的好人好事、开展文体方面的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观、旅游、参与社会调查等,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同时,学校还应努力创设有利条件,促使学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相互衔接,建立“以市场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育教育体制,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行为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意识

根据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的心理素质发育尚不成熟,心理的承受能力也较差,因此,学校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此外,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情绪及心理变化,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温暖的人文气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篇9

一、建立和完善德育教学工作体系

作为中职学校,应形成以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的德育教育工作体系,建立以德育教学为主,其他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各项教育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管理、全程参与互动的德育教育局面。同时,还要注重在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学会“做人、做事、学习、思维、尝试、体验、创新、生存”的思维意识,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信息运用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以及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紧密联系。作为学校,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和相应企业文化教育,为学生将来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做好铺垫。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充分调动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担负起德育工作的职责与任务,树立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心理观念,促进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德育教学工作,尤其是教师,一定要起到自身应有的榜样作用,在学生面前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渗透。此外,班主任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具体要求,给学生讲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规划等理论知识,向学生灌输社会公德意识,并积极开拓德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渠道,切实落实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作为德育任课教师,更应积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对学生实施切实有效的德育渗透。

二、不断创新德育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中职德育教育也应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德育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德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改进。从德育课程的建设方面来说,要坚持爱国主义的主线,立足于公民的基本道德、法律意识、文明规范、职业道德,在所有学科中全面开展德育教学渗透,并综合利用研究、探究、讨论、课件等各种手段,结合时事政治与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素养。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实训,实现中职学生与具体职业道德行为的零距离接触,以深化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通过校园文化渗透德育教育

校园文化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来渗透德育教育,无疑能起到高效的推动作用。因此,中职学校应将校园文化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与洗礼。例如,通过创建校园德育报刊、德育宣传橱窗、广播宣传等方式来宣传德育知识,还可以成立自我管理的学生团队、协会、组织等,定期开设德育选修课程、设置文化走廊、展示学生的好人好事、开展文体方面的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观、旅游、参与社会调查等,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同时,学校还应努力创设有利条件,促使学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相互衔接,建立“以市场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育教育体制,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行为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意识

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的心理素质发育尚不成熟,心理的承受能力也较差,因此,学校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此外,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情绪及心理变化,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温暖的人文气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篇10

一、德育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原则

美育有其自身的规律特点,它直观、形象,能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从整体上让学生理解美是多方面的:从伦理道德观念上讲,美就是善,要与人为善;从人的生活目的上讲,美就是对理想的追求;从人的关系性质上说,认为美就是和谐、对称;从人的审美观上判断,美就是产生的愉悦感。由此,我们在德育中的美育实施不应是在某一个方面的单相思,而应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思考。其次,要循序渐进,因人因事把握美的措施。在对学生实施美育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生理、心理方面的差异,知识构成的不同层次,对美的理解、体会的能力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由浅入深、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有序发展。其三,在思想品德课上应实施渗透教学,艺术性地引导学生逐步跨入美育的殿堂,让学生在思想深处及行为表现上真正落实美的理念,体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性原则。最后,要让学生善于创造美,使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以科学发展的思想教育学生分清是非、真假、善恶;要在各方面,诸如语言交际、公益劳动、相处交友等方面实践美。

二、德育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

德育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有以下“三条途径”。

第一条途径:育人环境要体现人文美育理念。

例如,学校建筑群要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性,处处表现为人文理念、美的氛围。学校内的宣传标语、广告,既要注意色彩鲜明,又要讲究内容文明健康、积极向上。在图案设计、字体誊写、版面安排等细节问题上都要体现美育理念。整个校园环境也要有整洁美,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总而言之,要让整个育人环境要体现四化,即绿化、净化、美化、教育化。

第二条途径:课堂教学要渗透人文美育理念。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导向性地进行一系列美育活动。如,进行美育专题讨论,邀请美育专家讲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即使在新授课文知识的时候,也应有意识地渗透美育理念。

第三条途径: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实施美育理念。

美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对学生的美育教学要多方向实施。学校有任务,家庭有责任。纵向时间里学校要对家庭中的美育教学适时指导,学生要在社会这个环境里,横向联系各方面的知识,真正体味社会美、艺术美、环境美等多方面的美育理念。

三、德育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方法

在新课改理念下,美育与德育相得益彰。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理顺好美育与德育的辨证统一的关系,具体要抓好“四个结合”:

其一,集体与个体相结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谈话法、讨论法和辩论法是经常使用的学习方法,这样做,有利于教师不断地拓宽、加深学生的思维空间,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而且能有针对性地对个别语言不美、心灵不够纯洁的学生,适时进行引导教育,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对美的领悟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其二,学科渗透与专题教学相结合。

学科渗透是思想品德教师实施美育的工作范畴。所谓在学科中渗透美育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区分是非、美丑、真假、善恶,从而树立美好的理想,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艺术上狠下功夫。例如:教师的流畅语言能轻松地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教学情景;抑扬顿挫、节奏张弛的音质所产生的听课享受;工整潇洒的板书,色彩搭配组合的版面形式都将给学生以美的感官刺激;教具图片、录像电视等课件中的美育内容更能使之锦上添花。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经常性地开发一些专题让学生展开创新的翅膀,深入地进行研讨,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实现美育理念整体提升的教学目标。

其三,榜样与示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