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物的化学性质范文
时间:2023-06-22 09:4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氧化物的化学性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化学性质:能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先形成偏磷酸、焦磷酸等,最终变成正磷酸,在空气中吸湿潮解,与有机物接触会发生燃烧,接触有机物有引起燃烧危险,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强腐蚀性, 五氧化二磷是磷酸的酸酐;
2、物理性质:相对密度为2、39,相对蒸气密度5,饱和蒸气压0.13千帕,不溶于丙酮、氨水,溶于硫酸。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本教材选自人教版《化学1》必修。该课中的学案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经验和理解水平,将知识点设置成一系列问题。它体现了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对学生用问题启发思维,提供学法指导。在教学思路上,该课的最大特点是不单纯地讲解知识,而是将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加工,使其向上与化学原理、观念以及方法相链接,向下能落实到应用层面。及时利用化学原理整合知识,适时渗透化学学科的研究程序和思维方法,不仅能使知识条理化和脉络化,消除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散、繁”的现象,而且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给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建立框架。该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支架,加强了思维方法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挥优化教学过程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双重功效。
教学具体过程
[引入]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Si、Cl,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非金属元素S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重点是探究其氧化物的性质。
[板书]第四章 第三节 硫的氧化物
[问题]根据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的原理,我们可通过什么来了解S元素的性质?完成学案的第1题。阅读教材第89页,了解单质S的物理性质,完成学案的第2题。
1. 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通常容易_____电子。
2. 单质硫的俗名为________,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易成粉末。________溶于水,微溶于酒精,_____溶于二硫化碳。
设计意图:画出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推测S元素的性质,使学生掌握用原子结构思考元素性质的化学思维方法。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去了解单质S的物理性质,培养自学能力。
[问题]常见的硫磺就是单质S,硫磺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可以燃烧。
[教师]回忆S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完成学案的3题。
3.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提问]根据S燃烧的现象,推测SO2的物理性质,完成学案的第4题。
4. 二氧化硫是_____色、_____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液化。
[板书]一、SO2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设计意图: 根据单质S燃烧的现象, 推测SO2的物理性质, 使学生能很好地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
[过渡]研究物质的性质是有一定的程序的,一般从色、态、味、密度及水溶性等角度讨论物质的物理性质。那么SO2溶于水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并提出SO2的水溶性问题。
[提问]假设SO2能溶于水,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完成学案的第5题(1)题。
5. (1)实验目的:证明SO2能溶于水,并说明与水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种类。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投影]提供下列试剂: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澄清石灰水、pH试纸、若干收集有SO2气体试管,数支储有SO2气体的大针筒、品红溶液。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进行演示实验]将一试管的气体倒放在水中,看到什么现象?往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完成学案的第5题(2)。
(2)实验现象为试管内液面_____,说明了SO2的水溶性为_____。试管内溶液显____性,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了_____。
[板书]SO2能溶于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再组织学生讨论方案可行性,演示其中的一种方案。学与单纯地演示实验相比,这样的教学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突出了化学实验的作用。
[提问]SO2与H2O反应生成了什么酸?根据SO2与H2O的反应与CO2相似,完成学案的第6题。
6. 写出C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与H2O反应生成_____,但不稳定,容易分解成________。试写出S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CO2与H2O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讲解]SO2与H2O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反应产物是H2SO3,而不是H2SO4。同时,H2SO3不稳定,可以分解为SO2。在相同的条件,能同时往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用符号表示。
[板书]2. 化学性质(1)SO2+H2OH2SO3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知识,注重新旧知识的链接。利用学生熟悉的CO2与H2O的反应,来说明SO2与H2O发生可逆反应生成H2SO3。
[提问]刚才我们讨论了SO2的物理性质及与水的反应,现在请大家根据SO2的化学式推测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SO2是非金属氧化物,它溶于水时能生成酸,这样的氧化物应该为酸性氧化物。
[提问]什么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有什么共同性质?
[学生]讨论
[投影]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具有的性质:
1. 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2. 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3.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
[提问]SO2是酸性氧化物,那它有什么性质?完成学案的第7题。
7. 写出SO2分别与Ca(OH)2、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SO2 + Ca(OH)2 = CaSO3+H2O;
SO2+CaO=CaSO3
SO2 是酸性氧化物
设计意图:复习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其通性,使学生了解根据物质的类别推测其化学性质的研究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区分酸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通性的关系,使学生不会误以为“酸性氧化物就是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
[提问]1.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CO2吗?
2. SO2是一种有毒气体,排放在空气中会污染环境,那怎样处理工厂生产中的SO2尾气?
[学生]回答:SO2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熟石灰等物质来处理工厂中的SO2尾气。
设计意图:将知识运用于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化知识、进行迁移,使其能将新知识拓展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并进行自我建构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
[提问]从二氧化硫的化学式的元素组成判断出SO2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那么,现在我们能否换个角度分析SO2的化学式,推测SO2还应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
[总结讨论]从S元素的化合价,判断SO2的氧化(还原)性,完成学案的第8、9题。
8. S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____四种,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那SO2具有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
9. SO2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讲解]我们可以从S元素的化合价来预测SO2的化学性质。SO2中的硫元素既可以由+4价被氧化到+6价,也可以由+4价被还原到0价或-2价,被氧化时SO2表现出还原性,被还原时SO2表现其氧化性,所以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边讲解边板书](2)
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设计意图: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运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讲解]我们一般可从物质的类别、中心元素的化合价、特殊性三大角度来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SO2有哪些特殊性质?
[实验]将针筒中的SO2慢慢注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并解释现象。再加热试管,观察现象,解释现象。
[学生]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具有漂白性,但是它不稳定。
[讲解]SO2能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但这种漂白具有暂时性。我们见过有些白纸放久了会发黄,就是这个原因。
[板书](3)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提问]常见的漂白剂有哪些?
[投影]
常见的漂白性物质:SO2,Cl2,Na2O2,O3,活性炭……
它们的漂白机理:
Cl2,Na2O2,O3――氧化漂白
活性炭 ―― 吸附漂白
SO2 ―― 化合漂白
设计意图:总结认识物质化学性质的三大角度,让学生了解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对三类漂白的原理的讨论增强学生对SO2暂时可逆漂白性的认识,并将有关漂白知识进行条理化与结构化。
[过渡]SO2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成SO3,那SO3也是硫的氧化物。
[板书]二、SO3
[提问]阅读教材,回答SO3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归纳]SO3的物理性质。
[板书]1.物理性质:纯净的SO3是无色易挥发的固体。
[提问]SO3也是酸性氧化物,推测它应该具有的性质,完成学案的第10题。
10. 写出SO3与H2O、Ca(OH)2、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SO3是酸性氧化物。SO3+H2O=H2SO4
SO3+Ca(OH)2=CaSO4+H2O; SO3+CaO=CaSO4
[提问]根据SO3中S的化合价,推测SO3应该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氧化性。
设计意图:用研究SO2性质的方法来学习SO3的性质,促进学生对研究化学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的掌握。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硫的两种氧化物的性质。SO2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酸性氧化物性质和处于中间价态的氧化还原性以及暂时的漂白性方面,SO3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酸性氧化物性质和氧化性方面。我们研究SO2和SO3是从物质类属通性、氧化还原反应和特性的角度来认识,这也是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
[提问]这两种氧化物有什么区别?完成学案的第11题。
12. 硫的氧化物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对比如下:
设计意图:用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维方法对SO2和SO3的化学性质进行概括总结,展示了这些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升华。最后将两种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
随堂检测题
1. 下列物质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A. SO2B. 活性炭C. O3 D. CO2
2. 写出SO2与H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在亚硫酸溶液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说明理由。
4. SO2与湿润的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
A. 立刻褪色 B. 慢慢褪色
C. 先褪色,后复原D. 不褪色
5. 用足量的SO2、Cl2分别通入到石蕊试液中有什么现象?若按1∶1的体积比混合后再通入石蕊试液中又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6. 1 mol SO3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22.4 L,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参考文献:
[1]宋心琦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9~91.
篇3
人教版高一上册化学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 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
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SO2 的物理性质研究
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 +O2 ==== SO2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SO2 的物理性质呢?
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 的性质。
教师学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设问:你对哪条性质还不了解?你能利用一个装满SO2的试管来设计实验说明吗?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SO2的溶解性。经过实验大家观察到,SO2 是溶于水的。
学生归纳SO2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板书】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易溶于水
2.SO2 的化学性质研究
【板书】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探究一:从分类的角度SO2属于哪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教师引导提问:下面我们从分类的角度想,既然SO2溶液显酸性,那么SO2属于哪类物质?想想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学生讨论回答:是酸性氧化物,(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应,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和水反应等等。
教师活动:请两位同学来黑板上给大家展示一下SO2与CaO、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判断正误。
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师活动:农民伯伯夏天劳作的时候也是带“太阳帽”的,他们这个太阳帽是用草编的,相信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没关系,请看大屏幕,(展示新草帽、旧草帽图片),同学们看看两个草帽颜色有区别吗?说明SO2有什么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颜色不同,说明SO2有漂白性。
【板书】2.SO2的漂白性
教师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第90页关于SO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稳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还有哪些?其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是不是相同?
学生阅读思考:上节课学过的氯气也有漂白性。氯气的漂白是因为它的氧化性。
教师提出问题: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实验探究:上讲台将SO2通入到老师准备好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并对反应后溶液进行加热。
教师引导:大家观察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几价?说明什么呢?
学生回答:正四价,处在硫的中间价态,所以可以得出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板书】3.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学生讨论探究:由学生代表上讲台用教师提供的试剂(石蕊试液、SO2水溶液、品红溶液、双氧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仪器或用品,选择合适的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讲授:SO2的氧化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理解,大家请看黑板(写出SO2与H2S反应化学方程式,带领大家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教师设问:我们刚才学习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说出了两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会不会应用呢,我们通过一道习题来巩固下:
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合后,通入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发生什么现象?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教师陈述: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其他同学认真听作补充。
学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肯定鼓励。
作业
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头了解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的建议。
五、板书设计
略
看了高一上册化学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的人还看:
1.高一化学教程视频:硫和氮的氧化物
2.高一上册语文我的四季教案
3.高一上册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
4.高一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5.高一化学氨教学设计
篇4
Expressions of ANP and CGRP in plasma of rats with chronic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Abstract】 AIM: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such vasoactive peptides as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 and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in the plasma of rats with chronic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 METHODS: Twelve chronic HPH rat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lowpressure and hypoxic conditions and pided evenly into 2 groups: hypoxic 2week group and hypoxic 3week group. Another 6 rats as control group were fed under normal pressure and normoxia conditions. The expressions of ANP and CGRP in the plasma of HPH rats were detected by radioimmunoassay (RIA) method. RESULTS: RIA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ANP and CGRP in plasma of control group, the concentrations of ANP and CGRP in plasma of hypoxic 2week group decreased while those of hypoxic 3week group increased. The tendency was hypoxic 3week group>control group>hypoxic 2week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in hypoxic 2week group, the expressions of ANP and CGRP were higher in hypoxic 3week group (P
【Keywords】 hypoxic;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ANP; CGRP; rats
【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血浆中心房钠尿肽(AN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变化. 方法: 用低压、低氧的方法复制大鼠慢性HPH模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ANP和CGRP表达的变化. 结果: 慢性HPH大鼠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ANP和CGRP的表达均发生了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表现, 即低氧3 wk>正常>低氧2 wk. 结论: 在慢性HPH形成过程中,随着肺小动脉壁的增厚,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ANP和CGRP的表达先降低后增高. 其变化可能与慢性HPH过程中肺动脉压升高和肺小动脉壁的结构重建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低氧;肺动脉;平滑肌;心房钠尿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大鼠
0引言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常继发于久居高原或胸、肺和心脏疾病. 其中,肺小血管收缩和肺小血管结构重建是其发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急性HPH多以肺小血管收缩为主,而慢性HPH的形成是以肺小血管重建为主[1-2]. 血管活性物质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均是体内的舒血管因子和细胞增长的负调控因子.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NP和CGRP在慢性HPH发生过程中的变化,以探讨慢性HPH不同阶段ANP和CGRP的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180~260 g. ANP放免药盒和CGRP放免药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射免疫所);乌拉坦(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1.2方法
1.2.1动物分组及制模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低氧2 wk组和低氧3 wk组,每组6只. 在本实验室动物房饲养2 d后给予低氧、低压处理. 正常对照组于常压常氧下饲养,低氧组采用间断性低压低氧处理,即将动物放进低压低氧舱后,3 min左右将舱内压力升至相当于海拔高度2000米,再使压力缓慢上升至相当于海拔5000米高度,使氧浓度保持在100 mL/L左右,每日持续8 h,根据实验设计分别持续2 wk(低氧2 wk组)和3 wk(低氧3 wk组).
1.2.2取材和组织准备动物在最后一次低氧完成后次日用200 g/L乌拉坦腹腔麻醉(4 mL/kg),打开腹腔,从下腔静脉取静脉血2 mL,注入含100 g/L的EDTA二钠30 μL和抑肽酶40 μL的试管中,混匀,4℃,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置-20℃保存. 测定前使样本置于室温或冷水中复融,再次4℃,3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测定. 取出心脏,用纱布沾去血迹,剪去心房组织,沿室间隔边缘剪下右心室,分别称量右心室和左室加室间隔的质量,以右室质量/(左室质量+室间隔质量)[R/(L+S)]和右室质量/体质量(R/BW)来反映右心室质量的变化,确定有无右室肥厚.
1.2.3病理检查及血浆ANP,CGRP浓度测量打开动物胸腔,取左肺下部的部分组织,在生理盐水中快速漂洗去血液后,放入Bousin液中固定,其上用一小块纱布压住以保证肺组织全部浸泡在固定液中,24 h后移入700 mL/L乙醇中,梯度脱水、抽气、透明,石蜡包埋后,做成石蜡切片. 常规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按说明书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ANP,CGRP浓度.统计学处理: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x±s表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1右心质量变化低氧2 wk后大鼠右心质量即有明显增加,R/(L+S)和R/BW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多(P
表1低氧不同时间大鼠右心质量变化(略)
2.2病理检查HE染色可见正常大鼠肺组织结构正常,肺小动脉内膜完整平滑,肌层无肥厚. 低氧2 wk后可见肺小动脉壁厚度增加,动脉壁中层肥厚,管腔出现部分狭窄. 低氧3 wk后肺小动脉壁增厚更为显著,出现明显肥厚的肌层,管腔亦明显狭窄(图1).
图1各组肺组织HE染色结果HE ×250
2.3血浆ANP,CGRP浓度低氧2 wk后大鼠血浆ANP和CGRP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 低氧3 wk后两者浓度均显著升高,与低氧2 wk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HPH常引起严重的呼吸血流功能紊乱且治疗困难,因而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氧2 wk后大鼠右心室质量即有明显改变,同时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低氧2 wk后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部分狭窄. 低氧3 wk后变化更为显著,可见明显增厚的动脉壁中层,说明本实验模型复制成功. 在慢性HPH的形成过程中,心脏发生器质性病变,肺小动脉壁发生了细胞增殖,结构重建,肺动脉高压已经形成. 同时验证慢性低压低氧不仅造成肺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变,还导致肺小动脉结构的重建.
表2低氧后大鼠血浆ANP,CGRP变化(n=6, ng/L, x±s)
组别〖〗ANP〖〗CGRP正常对照〖〗492±123〖〗79±40低氧2 wk〖〗384±83〖〗45±17低氧3 wk〖〗625±67a〖〗167±77aaP
ANP主要在心房合成、储存和分泌,具有较强的利钠利尿、扩血管降压、调节细胞生长和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内皮素(Endothelin,ET)和交感系统等作用. 朱妙章等[3]、吕顺艳等[4]报道ANP可以抑制多种来源细胞的增殖,尤其可以抑制低氧引起的心肌细胞过度增殖. 王培勇等[5]实验表明,低氧24 h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泌ANP减少. CGRP是体内最强的扩血管物质之一,可以显著对抗ET的作用,起到降低血压、减少血管阻力、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心肌的作用. 李晓艳等[6]研究结果表明,CGRP可以减少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3HTdR掺入量及DNA合成,说明CGRP可以抑制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进程. Chattergoon等[7]报道CGRP可以有效抑制PASMC增殖,并推测细胞凋亡诱导因子p53在其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在HPH时,ANP和CGRP在血浆中的变化已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结果不尽相同,但大多数结果表明,在肺动脉高压后期血浆中ANP和CGRP都是升高的[7-8]. 然而对于二者的动态观察却鲜有报道,本实验观察到在慢性HPH的发生发展中,ANP和CGRP在血浆中的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现象,其本质是机体的一种适应代偿性机制. 在低氧刺激后,机体表现为低氧和氧分压减少,为适应这一变化,机体发生多种代偿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从而使肺泡通气量增加. 而在循环系统则表现为心输出量增加、血流减少,静脉血掺杂,提高动脉血氧分压[9]. 肺血管的收缩和肺动脉壁的增厚与体内舒血管物质如ANP,CGRP的减少有一定的关系,推测此时舒血管物质的减少与其过度消耗有关. 至低氧3 wk时,由于低氧时间的增长,肺动脉已经发生了显著肥厚性变化,此时肺动脉压的显著增加,右心室的明显肥厚均可以刺激机体合成和分泌ANP和CGRP增多,导致二者在血浆中的浓度出现显著增高,其生理意义在于调节过高的肺动脉压力和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 ANP和CGRP含量的变化与其合成分泌和消耗有关,低氧时血浆中ANP和CGRP含量变化的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Mehran M,YuanCheng B,Fung WH,et al.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J]. Microvasc Res, 2004, (68):75-103.
[2] Marc H,Nicholas WM,Stephen LA,et al.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athobiology of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 J Am Coll Cardiol, 2004,43(12):13S-24S.
[3] 朱妙章,吕顺艳,于军. 血管钠肽抑制心肌增殖与机制的研究[J]. 心脏杂志,2002,14(5):374-376.
[4] 吕顺艳,朱妙章,郭海涛,等. 血管钠肽抑制低氧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0):884-886.
[5] 王培勇,刘健,许蜀闽,等. 缺氧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泌血管活性肽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8,23(1):32-34.
[6] 李晓艳, 黄从新,孙有刚,等.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0,16(1):24-26.
[7] Chattergoon NN,DSouza FM,Deng W,et al.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of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in aortic and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J].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2005,288(1): 202-211.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64-01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快速、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问题。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从下面几方面入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要求学生熟悉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熟悉基本的化学知识和书写化学方程式,二者是互相促进的。因此,熟悉基本的化学知识是帮助学生会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抓手。
1 熟悉O2、CO2、H2三大气体的制取方法、原理。
2 熟悉学过的单质、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因为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而化学反应必然涉及化学方程式。反过来,会写出这些化学方程式,也就熟悉了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单质有O2、C、Fe,化合物有H2O、CO、CO2,常见的酸HCI、H2SO4,常见的碱NaOH、Ca(OH)2,常见的盐Na2CO3、NaHCO3、CaCO3。
二、指导学生根据反应的特点写化学方程式
初中阶段学习的各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是非常有规律的。
分解反应的概念,可归结为“一变多”,以公式A=B+C表示。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的分解反应只有5个,其中有关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的有3个,电解水和高温煅烧石灰石的各有1个。加上课本上的相关实验及说明有关问题用到的4个化学方程式。初中学到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只有9个,记忆并不难。
化合反应的概念可以归结为“多变一”,以公式A+B=C表示。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大多数都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关。
置换反应的概念可以公式AB+C=A+CB表示。公式中的字母位置,要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来写,不能随便乱写。初中阶段学习的置换反应只有四种情况: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碳还原金属氧化物,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可以公式AB+CD=BC+AD表示。公式中字母的位置也必须注意,不能随便乱写。初中阶段学习的复分解反应都与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关。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要注意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只有反应能发生,写出来的化学方程式才可能是正确的。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还有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有机物燃烧等两种化学反应不属于以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掌握了这两种化学反应类型的特点,记忆起来也并不难。
书写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反应时它夺取了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金属还原出来,同时生成碳的最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也就是说,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都有固定的格式: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金属氧化物,生成物为金属和二氧化碳。只要懂得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和反应条件,那么该类化学方程式就能顺利地写出来,我们要做的主要是配平。
书写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也有规律可循。初中阶段学习的有机物都是碳氢化合物,它们燃烧的产物都是相同的,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只要知道有机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写出有机物燃烧化学方程式,关键也是配平化学方程式。
三、训练学生从综合问题中找出相关信息
在考试中,出题者根据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或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来设计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来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些化学方程式好像课本中都没有出现过,学生感觉比较难,无从下手。其实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题目中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学生在课本中学习过的或接触过的,只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训练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学会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写出它们的化学式,学生依据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就可顺利写出化学方程式。
[例题]由葡萄糖制取乙醇是发展绿色新能源的重要方法。写出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这里,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道反应物是葡萄糖,生成物是乙醇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酒化酶作催化剂。只要能写出葡萄糖、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配平,就可完成该题的回答:
C6H12O6=2C2H5OH+2CO2。
四、提醒学生一些注意事项
在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切不可粗心大意,否则会容易出错。要注意的问题有:(1)化学式要写对。这是至关重要的。每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写错了,就不能表示该种物质,化学方程式也就写不正确了。(2)方程要配平。方程不配平,则不能算作化学方程式,因为它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注明反应条件。很多化学反应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果写这些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注明条件,就不能算写出了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因为一般条件下反应不能发生。(4)根据要求标明生成物的状态。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方法、注意事项,可用歌诀归纳如下:“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中间联等号,条件要记清;气体和沉淀,箭头来标明。”
篇6
下面以盐酸为例加以说明。
在复习金属和盐酸的反应后,可以归纳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本质,也就是反应前后真正发生变化的微粒。如Zn+2HCl=ZnCl2+H2,从微粒角度分析可知,Zn+2H++2Cl-=Zn2++2Cl-+H2,溶液中Cl-没有变化,每个锌原子在反应中将最外层的两个电子转移给溶液中的氢离子,每两个氢离子得到两个电子成为两个氢原子,氢原子再两两组合成氢分子,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很明显这个反应本质是Zn+2H +=Zn2++H2,酸根在反应前后不变,其中有电子的转移,有化合价的升降,属于置换反应。了解了这个反应的本质,那么书写活泼金属(例如铁,镁,铝注意电荷守恒)与非氧化性酸(例如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的规律也就掌握了。
金属氧化物与盐酸的反应,如Fe2O3+6HCl=3H2O+FeCl3,我们避免出现Fe2O3+6H+=3H2O+Fe3+的离子方程式,可以将溶液中微粒的变化归纳为O2-+2H+=H2O ,这里我们用O2-可以代表金属氧化物里的氧元素,与酸中的氢元素结合生成水,学生一目了然,金属氧化物比金属多了氧元素,氧元素会将溶液中的氢元素“拐走”形成水。反应中哪些微粒发生变化就很清楚了,而且与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的电子转移相区别,这是离子的结合,没有电子转移,不存在化合价改变,引出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接下来,学生书写氧化铜与稀硫酸、氧化铝与稀硝酸反应就容易了。从一个物质的反应本质推出一类物质的反应,增强学生对题目的分析解决能力。
碱和盐酸的反应,如NaOH+HCl=NaCl+H2O、Al(OH)3+3HCl=AlCl3+3H2O,从离子角度阐明反应本质就更清楚了,不要结学生多讲难溶性碱难电离的高中知识,只需要总结出碱的氢氧根消灭掉酸的氢离子形成水,OH-+H+=H2O,引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同样没有电子的转移是自由移动的离子相互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
盐与盐酸的反应。先将盐分两类,第一类是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如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钙离子和氯离子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归纳出本质CO2-3+2H+=H2O+CO2,学生很清楚碳酸盐消灭的是盐酸中的氢离子,而酸根离子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这样碳酸盐与硫酸、硝酸的反应都能轻松掌握。第二类就是硝酸银和盐酸反应,AgNO3+HCl=AgCl+HNO3,归纳本质是 Ag++Cl-=AgCl,银离子消灭的是溶液中的氯离子,氢离子仍然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同时可以得出氯离子的鉴别方法。这两类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都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结合。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结合成难以电离的物质,再通过之后碱和盐的学习,就不需要花时间去强调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了。
从溶液中的微粒入手来归纳反应的本质,我们认为可以将酸碱盐众多的化学方程式简化,学生只要掌握了反应的本质,任何物质间的反应都能写,而且对反应本质的认识对于习题的分析和思路有很大帮助,学生会觉得学得轻松,教师自然也会教得愉快。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教,从酸碱训练下来,到盐的时候,学生都会自己归纳总结了。
例如,在讲“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时,我在黑板上写上H2SO4,学生马上就知道稀硫酸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氢离子,硫酸根还有水分子,然后开始尝试自行归纳出已知的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如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金属与溶液中的氢离子通过电子转移生成金属离子和氢气,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与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碱中的氢氧根离子与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碳酸盐与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篇7
[题目]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元素。
请你根据表中所给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大爆炸理论”指出:200亿年以前,宇宙中所有物质都包含在一个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的原始核中,由于某种原因它发生了爆炸,首先产生了中子、质子和电子,随后就产生了元素。你由此可知最先产生的元素是_______(填写表中字母)。
(2)e、f单质及ef合金中硬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填写名称)。
(3)原子核外s电子总数比p电子总数少4个的元素为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学习该元素低价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时,你可从三个方面去把握:
①依据物质的类别,可知该氧化物______________;
②依据元素的化合价,可知该氧化物______________;
③将该氧化物通入某有色溶液中,能表现出特殊性,该氧化物的特殊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制备F2单质作出重大贡献的化学家莫瓦桑,你认为最先用来与F2反应制备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5)用来组成酸、碱、盐三类物质至少需要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填写表中字母)。
[命题意图] 本题源于原创,用于2007年黄浦区高考化学模拟测试中,旨在测试高三学生对所学元素周期表(律)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构建源于教材、适当综合、推陈出新,题目设置不难,似曾相识又不失新意,试图引领学生跳出题海,回归课本,重视知识的归纳和方法学习,适度拓展视野。
[试题点评]
1.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大略了解大爆炸理论和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考试的教育功能,测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2.重视了方法教育。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原子的先后符合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从物质的类别、氧化还原理论和物质的特殊性三方面去认识。将物质进行分门别类意在便于人们对物质进行研究和应用;共性中蕴含有个性,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要在理解物质共性的同时记住特殊性。
3.渗透了人文精神。有意识地把化学基础知识的测试与化学前沿联系起来,结合化学发展史,弘扬了科学精神,有利地促成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4.面貌新颖,题干表述简明。各小题既相对独立,又统一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一问如其说是在考知识,不如说是在考思想方法。第五问属于初中内容高中要求。
5.采用了与考生对话的形式表述,问题设置由易到难,有较强的亲合力,显现以学生为本,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6.具有开放性的成分。表中所列元素代号h在解题和答案中属于多余的条件,对学生正确答题有些干扰,意在引导学生破除思维定势,进行批判性思维。
[解题思路]
首先将表中字母破译为相应的元素,并在表中字母相应位置写出元素符号,以便于准确、快速解题。下面依小题先后逐一作些分析:
(1)初看起来不知如何下手,做过的题目难也不难,没见过的题目不难也难,其实只要把儿时搭积木的经验迁移过来,显而易见,构成最简单的原子也就是最容易构成的原子。
(2)镁、铝单质中,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目越多,结合力(金属键)越强,表现在物理性质上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可见硬度:铝>镁;金属形成合金后熔沸点降低,硬度增大,由此可得硬度:镁铝合金>铝。
(3)依原子序数由小到大依次写出电子排布式,边写边核实是否满足题给原子核外s电子总数比p电子总数少4个的条件,从而确定对应的元素为硫。依据二氧化硫,结合题给思路,不难回答题中余下的3个问题。
(4)题给稀有气体为氦和氙,由于最外层达到了稳定结构,二者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相对来说,在非放射性的稳定的稀有气体中,氙电子层数多,原子半径大,较易失电子,是最先用来与F2反应制备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元素。
(5)酸的组成中必有氢元素,碱中必有氢氧,盐中有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盐中若有金属阳离子,则共同构建酸、碱、盐至少要4种元素,可不可只用3种元素共同构建酸、碱、盐呢?只能看阳离子为铵根离子的情况,为使组成元素种类最少,酸根中含氮,即可选用硝酸根。氢、氧和氮3种元素可组成硝酸、一水合氨和硝酸铵。特殊的阳离子――铵离子、特别的碱――一水合氨在解题中发挥了功效。
篇8
例1“果导片”是一种常用的缓泻剂,主要成分是酚酞。某同学欲将其作为酚酞指示剂的替代品,他将“果导片”研成粉末后放入消毒酒精中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白醋和食盐水中,看到 (填现象,下同),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确定“果导片”可作酸、碱指示剂使用,当他用饮料吸管向滴有“果导片”清液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时,可观察到。
考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
答案:溶液无明显现象,石灰水显红色,红色褪去并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酸碱指示剂的使用,用酸碱指示剂判定溶液的酸碱性等都是常考内容。
考点2溶液的酸碱度和pH(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分值约为3~4分)
例2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①柠檬汁,②肥皂水,③食盐水。柠檬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肥皂水显碱性,食盐水的pH=7。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考点:对溶液酸碱度强弱的判断。
答案:B。
说明:除此之外,溶液稀释前后pH的变化,土壤的pH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等也常在中考试卷中出现。
考点3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多以选择、填空、计算形式出现,分值为10分左右)
例32007年9月11日,某地一辆载有浓硫酸的罐车翻倒,导致26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泄露,流入附近小溪中。闻讯赶来的武警官兵立即垒坝并用石灰浆(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钙)中和稀释泄漏的硫酸。请计算:中和泄漏的硫酸理论上需要多少吨氢氧化钙?(精确到0.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H)2=CaSO4+2H2O)
考点:酸的性质、溶液知识、化学方程式相关计算。
答案:19.2吨。
说明:酸的性质,酸的性质的利用,盐酸、硫酸的鉴别等常常成为中考的考查内容。
考点4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多以选择、填空、计算及探究性试题的形式出现,分值约为10分)
例4小黎同学为进一步加深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特约你协助他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1)如图1所示,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请将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2)回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三氧化硫(SO3)与氢氧化钠反应与上面的反应类似,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如图2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 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这一实验说明:酸与碱作用生成了盐和水,这一反应叫做反应。
(5)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任写两点)。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以及探究、归纳、推理的能力。
答案:(1)溶液变蓝色,溶液变蓝色;
(2)CO2+Ca(OH)2=CaCO3+H2O ;
(3)SO3+2NaOH=Na2SO4+H2O;
(4)红,中和;
(5)①都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②都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③都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说明:对碱的性质和用途的考查与酸相似,考查的内容往往是综合性的。
考点5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对其的考查往往穿插在选择、填空题中,分值约为7分左右)
例5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 )。
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在NaOH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在NaOH溶液中加入氧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在NaOH溶液中加入硝酸钡,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考点:对中和反应的判定以及对图像的识别能力。答案为D。
说明: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是专指酸碱之间的反应。考查内容有对反应类型的判别,对反应的应用及相关计算。
考点6盐的组成、性质及应用(各种题型均有可能出现,所占分值也较多,约15分左右)
例6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该固体粉末少量,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
(2)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有一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依据上述实验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可能含有氯化铜。
B.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一定不含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
C.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铜、氯化钾。
D.一定含有碳酸钠、硝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
考点:各种常见盐类物质的性质及逻辑推断能力。答案为B。
说明:盐是一大类重要的化合物,考查内容有各种盐的特性、盐的相互转化等方面。
考点7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多以物质的推断、实验设计和评价等形式出现,分值约为13分左右)
例7小梅同学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许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时都能生成盐,于是她构建了图3所示的知识网络。
铜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重要的应用。借助网络图回答:
(1)写出酸和碱生产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2)请把图中①②处补充完整,要求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
(3)根据网络图可制备物质。例如,某回收含铜电缆废料的工厂有下列制铜的方案:
写出步骤III、步骤V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酸碱盐的性质及总结、归纳、分析推理能力。
答案:(1)H2SO4+Cu(OH)2=CuSO4+2H2O。
(2)①②处可分别填酸+盐;金属+盐;金属+非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任选两个)。
(3)III.CuSO4+2NaOH=Cu(OH)2+Na2SO4;
V.CuO+CO Cu+CO2 。
说明:这一考点知识综合性强,考查内容有酸、碱、盐的相互转化,物质的推断,实验设计和评价等。
考点8化学肥料及其对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的作用(往往结合其他相关知识一起考查,形式不定,分值约为3分)
例8今年春季,我国部分地区遭受干旱,导致当地小麦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出现死亡,对此专家提出给小麦施肥时适当使用一些磷肥以增强小麦的抗旱能力。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A.硫酸钾 B.氯化铵C.硝酸钠D.过磷酸钙
篇9
使学生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物理性质,认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
(二)能力目标
通过钠的有关性质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2、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教学重点: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请同学画出Li、Na、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它们结构相似,介绍它们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碱,所以称作碱金属。
碱金属元素包括:锂、钠、钾、铷、铯。以钠为代表,学习钠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钠
[学生实验]实验2-1: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用小刀切割,观察金属钠的色、态,认识其质软,有延展性的特点。
[提问]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填写下表:
[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
[提问]为什么钠在空气中会变暗?
说明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板书]二、钠的化学性质
从钠原子的结构出发分析出钠是一非常活泼的金属。
[板书]1、钠与氧气反应
[分组实验]实验2-2后,请同学分析化学反应。
[板书]常温下:4Na+O2=2Na2O(白色)
点燃
点燃
加热:2Na2O+O22Na2O2(淡黄色)
点燃
说明Na2O2比Na2O要稳定。
总反应式:2Na+O2Na2O2
回忆初中所做的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点燃
[板书]2、钠与氯气反应
2Na+Cl22NaCl
[讲述]钠除了能与氧气、氯气直接化合外,还能与硫等很多非金属直接化合。例如,钠与硫化合时甚至发生爆炸,生成硫化钠。
[板书]3、钠与硫反应
2Na+S=Na2S
分别指出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实验]实验2-3,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4、钠与水反应
实验现象:浮、熔、响、游、红。
[实验]演示实验2-4,
[讨论]课本P30“讨论”,填表:
现象原因
钠浮在水面上
钠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
小圆球到处流动
反应后溶液使酚酞变红
[提问]:(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分别是什么?
(3)钠应如何保存?
(4)钠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变成什么物质?
[板书]2Na+2H2O=2NaOH+H2
[拓展]:1、钠与酸反应
2、将钠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发生什么实验现象?
[过渡]请同学们根据钠的化学性质,推测出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有何用途?
[板书]三、钠在自然界里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1、存在: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2、用途:制过氧化钠的原料钠钾合金是导热剂还原剂电光源
介绍钠的制取: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总结]
[反馈练习]:
1、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半径比钠离子大(D)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
2、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
(A)BaCl2溶液(B)K2SO4溶液(C)FeCl3溶液(D)NH4NO3溶液
3、把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水的烧杯里,钠(填“浮”、“沉”)在水面
篇10
一、研究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研究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衔接
我们要研究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以及初高中化学教材,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在知识衔接方面,由于新课标教材注重学生的启蒙教育,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新课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总量有所减少、难度有所降低。
1. 原大纲上有,但新课标删去的知识点有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仅要求能识别);
(2)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3)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
(4)H2的化学性质(还原性)和实验室制法(知识拓展部分);
(5)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6)酸、碱的定义;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相互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从反应物判断)及应用;
(7)元素的存在状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8)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
(9)碱式碳酸铜的分解;
(10)氧化物和自燃的定义;
(11)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12)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合物的介绍;
(13)Cl_、SO42- 的检验等。
2. 新课标中有,但比原大纲降低了要求的知识点有
(1)新课标要求“知道”O2和CO2的主要性质,原大纲要求“掌握”O2(与碳、硫、磷、铁在氧气里燃烧)和CO2(跟水、石灰水的反应)的化学性质;
(2)新课标要求“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O2和CO2,而原大纲要求“掌握”O2和CO2的实验室制法;
(3)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在新课标中也降低了要求,只在“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两处教材有文字体现,而原大纲则要求从得氧失氧角度“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4)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而原大纲中则要求“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与盐酸、硫酸,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5)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酸三条、碱两条)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而原大纲要求“掌握”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常识性”介绍浓硫酸和硝酸,“了解”酸的通性(五条),“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碱的通性(四条); 转贴于
(6)新课标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大纲对分子的概念、原子的概念要求均为“理解”,并要求“掌握”它们的应用,对离子的要求是“了解”;
(7)关于元素,新课标要求“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而原大纲要求“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8)关于化合价,新课标要求“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而原大纲要求“了解”化合价的含义,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9)关于化学式,新课标要求“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而原大纲要求“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并“掌握”其应用;
三、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虽然教师都在尝试探究式教学,但受应试教育影响,采用的还是灌输式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由“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转变的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
1. 通览教材和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复习内容及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2. 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初中与高中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3.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勤奋苦读的态度。
4. 从高一开始就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能力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
四、抓好学习方法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