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表现手法范文

时间:2023-06-22 09:4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讯表现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通讯表现手法

篇1

关键词新形势;无线电;通讯技术;计量工作;前景应用

在无线电通讯技术应用中往往要涉及到计量技术,计量技术对无线电通讯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针对无线电的在通讯和联系方面的应用往往更加多元化,为了加深对计量技术在无线电通讯技术中应用的了解,本文展开了分析,首先分析了计量与无线电通讯的联系,具体分析了计量标准的建立和无线电通讯中计量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计量工作在无线电及通讯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计量标准的量值传递和企业计量工作展开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对计量在无线电及通讯中的应用有所启发。

1计量与无线电通讯的联系

1.1计量标准的建立和无线电通讯中的计量

计量方式从古代到现代一直都是通讯技术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从秦始皇时期的烽火到现代社会的无线电通讯技术,其表现方式都是整个通讯技术的重要表现手法。无线电的通讯方式不断发展,将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拉的更近,同时,随着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整个计量方法中的单位表现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尤其是针对时间和长度的表现方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国际计量委员会对米的规定方式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其中米的定义主要是借助在时间法和频率法以及辐射波长法3种长度表现方式,基于光速的传播速度为299792458m/s,所以整个米的计量方式主要是在光速传播的基础上实现的。无线电技术对通讯技术的贡献也是不可小觑,在通讯技术中,各种通讯技术的指标都需要借助计量方式来实现,比如功率计、场强计、高斯计以及频率计等多种技术指标,在进行无线电技术使用中,这些计量仪器都是无线电所必须的。同时在进行无线电技术使用中,对其进行的技术检验,比如电压表,都是需要借助无线电检测技术来实现,所以无线电测试技术在通讯工具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检验作用。在计量方式中,各项领域都能够应用到无线电计量技术。比如在交、直流电流电压表、电桥、电阻箱、接地测试仪、光功率计、示波器、频率计等方面的应用。从上文介绍可以看出计量方式与无线电通讯技术上是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关联,并且相互促进发展。

1.2计量工作中无线电通讯的应用

计量方式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现阶段,对于计量方式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传播标准值和无线电信号来实现的,这种量值传播方式上最普遍的一种传播方式,仅限于同频率的信号传播。计量工作中的量值传递手段主要包括有发播标准信号传递时间频率标准和电视制式标准,而计量方式中的测量手段主要有激光测距、激光测宽测厚、激光探伤、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光谱分析等方式,计量方式中的辅助手段主要包括有测量数据及控制指令的无线传递、利用工业电视(ITV)测量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传递计量统计数据及化检验报告结果等应用方式。随着卫星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同波段的进行量值信号的传播方式在通讯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信号传播的同时性。

2未来计量工作中的无线电及通讯

2.1计量标准的量值传递

计量方式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现阶段,对于计量方式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传播标准值和无线电信号来实现的,这种量值传播方式上最普遍的一种传播方式。而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同步卫星发播标准时间频率大大提高了接收信号的同时性。这种技术方式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了地球表面卫星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和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整个信息技术和计量方式的不断变化中,由于整个地球距离的广大性,所以距离的变化对整个计量方式的影响显得微乎其微,尤其是针对计量方式的应用来说,整个技术应用更加的具体。由于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距离要远比在大气中的传播距离,所以在进行电波的传输工作中,往往能够更加准确是进行界定时间和频率标准。进行无线电波的技术应用工作,可以优先利用无线电通讯,还可以进行传递标准全面考核(MAP)(MeasurementAssuranceProgram)。尤其是针对电波技术的应用工作,必须要及时准确地进行数字处理和问题解决,有效利用多种计量方式和标准,以此来提高整个计量方式的准确应用工作。

2.2企业计量工作

企业单位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到更加优秀和高效的计量手段,在进行设备和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实时准确地在线测量对整个产品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产品测量工作中,要准确把握数据测量的实施性,以此提高整个产品测量的技术和标准。进行产品测量工作,首先要综合考虑到整体的产品生产和作业环境,在有些企业中,作业环境往往比较复杂,针对电波的传输有一定的干扰,所以导致电波传输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和阻碍,对有线传输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计量方式中,应用无线传输可以有效避免作业环境复杂对电波传输的影响,同时可以将数据传输成本有效降低。无线传输技术对整体的传输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其灵活性和实时性可以提高数据传输工作的效益,为数据传输工作带来一定的深刻影响。无线传输工作对于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在工业测试中的精度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结论

总体来说,计量技术对无线电通讯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无线电在通讯和联系方面的应用往往更加多元化,为了更深入了解计量技术在无线电通讯技术中的应用,首先要分析计量与无线电通讯的联系,并对计量工作在无线电及通讯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对计量标准的量值传递和企业计量工作展开深入分析,以此提高计量在无线电及通讯中的应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学成.浅析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4(1):74.

[2]何玉婷,毛徐鹏,张超凯.无线电通讯技术对汽车通讯的影响[J].南方农机,2017(1):91-92.

[3]刘天琦.试析无线电通讯技术对汽车通讯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8):2.

篇2

“召唤结构”是由德国著名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来的。他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把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文本的空白召唤、激发读者进行想象和填充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是吸引和激发读者想象来完成文本、形成作品的一种动力因素。根据伊瑟尔的观点,一部作品的不确定点或空白处越多,读者便会越深入地参与作品审美潜能的实现和作品艺术的再创造。这些不确定点和空白处就构成了文学文本的召唤结构。

新闻与文学作品有许多相通之处,即作品都要经过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过程方能实现其意义和价值,因此,借鉴文学上关于召唤读者参与,激发读者审美想象的一些做法,无疑会使新闻作品改变以往生硬僵化的面孔,焕发出诱人夺目的光彩,从而提高其传播效果。对于新闻作品而言,召唤结构的营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巧设悬念

悬念的使用,在于把新闻事件中最新奇和最需探寻思索的内容,先在前面来个提示或暗示,在读者心中留下疑团,却不立即予以回答,以激扬读者阅读的心理张力。这种对常规的逻辑顺序(如先因后果)的打破,形成了情节的短暂中断或停顿,造成结构上的空白。

新闻中悬念的运用较常见的是放在开头,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它们或以矛盾冲突的某个特写镜头引起悬念,或以揭示人物的反常行为和心理引起强烈的悬念。

对于反常式悬念,在新闻作品中很常见,它主要通过描述人物的反常行为或揭示其反常的心理活动以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如孙晓芹、秦平的通讯《秘密婚礼》的开头:

去年12月27日(农历腊月初二),北京市密云县城城关公社南菜园大队举办了一次秘密婚礼。

按常规结婚是光明正大的,为什么要举行秘密婚礼呢?这些反常的行为在读者心中生起疑团,勾起强烈的阅读欲望,直到这些疑团得以破解,读者感到十分畅快为止。

此外,新闻作品的开头也可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审美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造成悬念。如赵尊党、刘孝存的《喷泉・生活・童心》的开头:

喷泉的水,珠闪晶莹,源源不绝。如果我们把沉寂了20余年之久的作家丛维熙的新作摆出来,你能不能联想到“喷泉”二字?

巧讲故事

将“讲故事”的手段和技巧移植于新闻报道当中,所形成的一种吸引受众的召唤结构便是“新闻故事化”。“新闻故事化”本是国外新闻常用的一种报道方式。它强调新闻要有故事的现场感和紧张感,要提供给读者任何可能得到的细节,因此这种报道方式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使受众与新闻内容形成情感互动和共鸣,而且连续性的新闻故事能更好地维持受众接收信息的积极性。它“要不断地提供受众欲知而未能知的新情况、新问题,既与上文相衔接,又能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保持传者的一种‘控制权”’,将受众的胃口吊起来,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在后续报道还未产生之前,受众会在强烈的心理期待的驱使下,根据已有的报道和个人的生活经验预先对后续情节做出种种安排和设想,此即召唤结构中填补空白的过程。

在新闻写作中,有的新闻事实本身就具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如新华社记者陈芸于1990年1月11日发表的著名通讯《商业部长买鞋上当记》。这个新闻事实的故事性主要体现在“巧”字上:商业部长买了假冒伪劣产品,可谓无巧不成新闻。不但“巧”,情节也一波三折:部长穿的劣质鞋是自己亲自去买的;商业局长会上的这一事情引起各方重视,下边人主动用新鞋换旧鞋;轻工部长知道了,要办“假冒伪劣鞋展览会”。通讯充分展示了新闻事实所具有的天然故事性,以轻松的口吻道出了现实生活中极为严肃的大问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因此,有人说记者就是给受众讲故事的。把任何新闻报道都看作讲故事固然有些绝对化,但它所反映的受众本位观和对新闻可读性的追求却无疑是值得称道的。

巧设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新闻作品的主题是灵魂,但这个灵魂是要靠细节这个血肉做支撑的。有了好的细节,主题就成了有源之水,就会不断地得到充实、深化与升华。换句话说,只有若干细节的根须源源不断地为主题这棵大树输送水分与养料,主题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对于受众来说,微小的事实较宏观的事实显得更真实、更贴近、更具体、更丰富,它符合受众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比较容易为受众所接受和喜爱。细节描写为受众提供纷繁复杂的相关信息,而对于事件的评价或问题的答案则未置可否,要依靠读者去比较、去思考、去解答。读者寻找并完成答案的过程就是读者参与填补意义空白的过程。事实证明,这类报道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反响甚至激烈的争论,这便是新闻作品充满召唤力的典型表现,

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往往可以通过十分微小的事实反映出来,这样就可以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充分发挥微小事实的折射作用。

巧用手法

要构建新闻作品的“召唤结构”,不但要在内容上下工夫,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含蓄是营造“召唤结构”的恰当手法之一。

宋代著名画家郭熙曾讲过:“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雾锁其腰则高。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新闻的写作同绘画艺术一样,通常也需要含蓄。“含蓄是运用耐人寻味、含而不露的文字,让读者除能领会到文字本身的直接意义之外,还留有思考、想象的余地,可以玩味到隐藏在其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表现手法。”它既可以收到“说出者少,不说出者多”、“举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的效果,又可以力避文章过直、过露以至肤浅的毛病,更重要的是唤起读者思考和想象的能动性,去领悟作品的言外之意。具体来说,新闻作品中含蓄手法的运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手法在人物通讯中较常见,往往表现为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不从正面表现,而由其他人物的言行来衬托。

运用比喻修辞的手法。在古今中外的新闻作品中,这种例子较常见。就是一个善用比喻的新闻人,他写的许多新闻作品,都善用精辟的比喻来揭示事件的本质,既形象生动,又犀利深刻。

通过典故表达出文字所没有表达的含意,也是含蓄手法的一种,令人回味不尽。

当然,新闻毕竟不是文艺作品,含蓄并不是它的主要表现手法,更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不含蓄就难以成文。所以,或直白、或含蓄,都必须视行文的需要而定,该直则直,该曲则曲,切不可强求。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受众的主体意识有了前所未有的增强,他们不仅反对直白的表露,也不喜欢全知全能式的叙述和评价方式,而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这就要求新闻作品在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评价时要留有余地,不可一锤定音,把话说死,而要精心设置无数意义的空白处和未定点,让受众去填补这些空白处,去诠释这些未定点。以上四点通过构建新闻作品的“召唤结构”,为读者提供相关的客观事实或背景,让受众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事实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这不仅是由人们认识和反映事物的规律所决定的,更是尊重受众主体意识的体现。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品味;语言品味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066-01

语文文本体裁丰富多样。有小说、戏剧、现代诗、古代诗词等等。可是不管教师讲授什么体裁的文本,都离不开语言品味这关键的一环。语言品味是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

当前有许多教师在讲解文本时,多注重叙情节,文章主题思想,各种艺术手法等,就是常常忽略语言品味这一环节。即使一部分教师注意到语言品味这一环节,也常常把语言品味套路化,公式化。例如:某教师在讲解朱自清《春》时,品味写春风的一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品味该句,“抚摸”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更生动,更具体。许多老师在品味语言时都陷入这样一个套路。某个词因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更生动,更形象。某个句子,用了某种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感情。于是学生们一遇到语言品味,头脑里惯性思维想到的只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而不是仔细品味,慢慢咀嚼,感悟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许多教师在教学生语言品味时,常常套路化,公式化,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语言品味操作性不强,评价标准也不具体,但是也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品味语言的教学方法。

一、联系语境品味语言

李镇西说:“揣摩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如联系上下文,中心意思,对语言的深层

含义,感彩等,进行辨析,品味。”比如阅读《荷塘月色》一文,只是看到文章情景交融的一面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要了解作品的创作年代以及作者的性格特点,这样才能体会文中所散发出来的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

例如品味李商隐《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要联系作者当时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处境来感知就能把这句词的凄惨,忧伤品味出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成为品味语言一大原则,事实上,离开语境来品味语言,很容易望文生义。语言品味要置于语境中才能不失真,不偏义。

二、结合朗读品语言

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以朗读为突破点,让学生充分朗读文章,才能让他们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领会到语言的无穷魅力。可以让学生或音频先读,先初步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再让学生自由读或者挑读,让学生品味文章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当然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也需要教师的恰当指导和点拨。

例如:词《沁园春·雪》学生应该带着一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的自信和豪迈。语调也应该比较激情。而朱自清《荷塘月色》是一种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和慢悠悠,闲适的心情。读的时候语调要低沉,语速要缓慢些。学生在朗读文本时要注意朗读的语调,音色,情感。从而逐渐进入文本,达到和文本作者对话,甚至和文本融为一体。

三、推敲字词品语言

推敲就是关注文本中某一个特别亮眼的词。语言大师朱光潜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朱先生所说的就是“咬”和“嚼”,就是古人那种仔细“推敲”的精神。推敲的方法从古就有,古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贾岛“僧敲月下门”。两句中对“绿”“敲”二字的推敲已经成为佳话。推敲简而言之就是抓住文本中一些特别的字词来品味,感悟作者情感。

例如:莫怀戚《散步》“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用这个字就把母亲身体那种虚弱很好的体现出来。鲁迅《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是个很生动的细节描写,既表示分文不少,自己是个规矩人,也活画了孔乙己拮据穷酸的本相。

四、比较替换品语言

比较是语文教学中语言品味比较常用的方法。韩雪屏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已经将语文课堂上的各种比较法很精辟地概括为:增、删、移、换这四个字。增就是通过对文本留白的部分增补,删就是删除文中字词来和原文比较,移就是改变句子的顺序或者调动句中某个字或者词的位置。换就是把文本的字词替换和原文比较。确实,语言的比较都可以在这四种方式下得以实现。学生通过这样比较替换的方法来品味语言,可以加强学生对语言的辨析度和灵敏度,能更好的品味句子含义和文章内涵。

例如:朱自清《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该句时,可以采用换词的方法。把“钻”改成“冒”或者“长”,让学生来体会原文钻字的生动性。“钻”字把春草那种刚刚萌芽,充满活力又似乎略带害羞的那种动态表现出来。

语文教学中语言品味的方法还有许多,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步骤有策略的运用好语言品味的方法。带领学生们感受语言的美,语言的妙,语言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岑苏红.比较法在语言品味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参考,2012.7.

篇4

网络新闻专题优势

网络新闻专题通常围绕某一时间内的特定主题或重大新闻事件,设定专题页面、栏目,充分运用文字、图片及多媒体音频、视频等表现手法,对新闻事件进行较全面、深入和多角度的报道。网络新闻专题吸收了传统媒体的多种表现手法,同时融合了网络表现形式。

网络新闻的专题强势是通过选题策划和内容及形式的有机组合实现的。网络新闻专题在选择主题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事先策划,主要用于可预见、可控制类新闻事件,如重大会议、文体赛事、年终盘点等。二是临时组织,主要用于应对天灾人祸等重大的突发新闻事件。如新华网的“东南亚和南亚数国发生地震海啸”(2004.12.27)专题。

网络新闻专题具有明显的“整合”优势。所谓“整合”就是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最终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如果新闻报道零散地混杂在“信息洪水”中,很容易被淹没,但通过网络新闻专题的形式整合报道,信息量、重要性、易读性和传播效果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一、内容的整合。专题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得益于对海量信息的筛选、整合。如新浪网“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专题中,内含“最新消息、我国同胞情况、图文报道、视频报道、各方反映、相关资料、滚动新闻、发表评论”等子栏目,不但提供关于海啸的最新报道、现场目击情况,还有背景资料、专家解读等。

二、编排手法的综合利用。各大网站的网络新闻专题几乎都有效使用了文字、图片等常用方式,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在报道“印度洋地震海啸”专题时不但大量使用图片报道,还使用了“最新视频报道”,把传统的纸质媒体和广电媒体的优势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网络传播的特色。

三、网络新闻专题的特色是通过“平面视野+立体思维”综合体现的。由于网络数字化、超文本、超链接优势特征,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没有空间限制的顾虑,可以轻松搜索专题所需的相关资料并加以利用,这使网络新闻专题成为某一新闻事件内容丰富、资料齐全的大型“资料库”。深度报道本是传统纸质媒体的强项,网络新闻专题则凭借“平面视野+立体思维”报道方式开掘了新闻报道的信息量和纵深度。网络新闻媒体具备超链接和海量信息的优势,综合了文字、图片乃至多媒体音频、视频多种表现手法,把复杂的新闻事件用多种手法进行立体化展现。这种既有新闻事件进程的纵向展示,又有观点评论的深度开掘,更有相关资料横向拓展的全息式、立体化的报道是网络新闻专题的独特优势,其带给受众最大的便利就是可以从多角度理解某一新闻事件。

当前网络新闻专题的美中不足

网络新闻专题在展现特色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不足。

一、主题缺少策划。大多数网站的新闻专题都是“应急与跟风之作”,新闻事件发生后,再实施“拿来主义”,仓促从各家媒体剪切一些相关新闻消息,列几个栏目,把他们各自“堆放”整齐。这种跟风之作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自己的编辑思路,因此也就没有特色和思想。

二、编排缺少整合。目前可见的网络新闻专题除了几家大型网站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外,许多都不太讲究编排的整合。没有好的形式同样会影响内容的表达。

1.版面混乱。栏目设置单调,有的甚至只有“最新消息”“背景链接”两三个栏目。单调的栏目设置和混乱的版面安排都是阅读的大忌。

2.表现手法单一。一般的网络专题使用最多的就是文字和图片,网络在表现手法的使用上应比纸质媒体有更多的选择。

3.互动性不强。方便的互动性本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巨大优势,但是从网络新闻专题现状看来,这一优势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笔者发现,很多网站的新闻专题中提供的互动方式比较单一,更多的新闻专题甚至根本没有提供互动的园地。

突出网络新闻专题的整合优势

以4Cs理论为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中的整合传播的基本概念就是协力。与传统营销概念相比,整合营销传播提倡一体化、组合化、优化的营销理念,在传播模式上,整合营销传播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形成循环沟通,使交互双方在交换中实现价值增值。这一理论对于突出网络新闻专题的优势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如前所述,网络新闻专题的整合优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海量信息的内容进行有主题整合;二是对编排手法和问题形式的综合利用。三是构建传受双方的良好沟通与互动平台。目前,除了几个大型的新闻网站外,网络新闻专题真正做出特色的还为数不多。而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网站的新闻专题必须突出网络新闻专题的整合优势才能取得先机,赢得受众。突出网络新闻专题的整合优势需重视以下几点:

一、重视整合思维在专题策划中的应用。现在的新闻竞争已进入一个策划制胜的时代。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中常用的策划在网络新闻专题制作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专题的策划是“整合”的起步阶段,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可以预设议题、初步遴选内容、构思制作、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整合思维贯穿于专题实施全过程,体现在对海量信息资源的遴选分类、提炼升华上,这种策划能不断完善新闻专题制作的细节,争取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应包含两个主要环节:主题选择的策划、专题制作过程的策划。选题策划中选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如果选题的范围很大,则应分为若干子题。如新华网年终系列报道“盘点2004”专题是一个涵盖范围非常广泛的选题,它把大选题分成了若干个子题――首先划分为“时政、国际、财经、体育、图片、言论、娱乐、新华访谈”等子频道特别策划,然后在各个频道中细化、筛选各自的子题。其“时政频道特别策划”中的“回眸2004・海外中国人安全问题凸显”(2004.12.28)、“2004重大问责事故回顾”(2004.12.16);“国际频道特别策划中”的“2004中国外交新看点”(2004.12.23);“财经频道特别策划”中的“入世三周年,中国交给世界的答卷”(2004.12.12)等。因为有了一个统揽全局的策划,编辑思路变得清晰,选题不但具有代表性,而且具备了可操作性。

网络专题的策划还得充分考虑专题设立过程的各个环节,特别应把细节和可能出现的困难考虑周详。网络编辑应该初步形成独特的编辑思路,构思专题的基本构架。这一环节包括专题具体的分工,栏目、版面的设置与编排及相关资料的搜索与查找。

二、重视编排形式的整合利用。整合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网络传播的优势,以网络为平台的新闻专题,更应综合新旧媒体的优势,凸显自身的特色。具体来说,网络新闻专题对编排手法的“整合”主要包括:新闻来源、报道手法、编排方式、资料分类的综合利用与协调。

没有新闻采编权、缺乏原创新闻是网络新闻的最大“软肋”,这是网络无法与传统的纸质媒体和广电媒体进行竞争的“弱势”。但网络媒体并非无所作为,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新闻专题充分发挥其在新闻信息“整合”上的独特优势,以整合的优势弥补原创的不足。首先,可以在编排时,博采各大媒体中与新闻专题相关的新闻信息,再加合理剪裁。其次,网络新闻专题可以灵活运用消息、通讯、评论乃至网络调查等报道手法多角度、立体化展现新闻事件的过程。在编排与表现手法上,网络新闻专题还可以凭借其超文本的优势,大量采用文字与图片、音频、视频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化进行传播。此外,网络新闻专题还可凭超链接和大容量的优势,配备丰富的“背景资料”,对新闻事件中的难点、疑点以及相关新知识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补充说明。通过有效“整合”,网络新闻专题可以使同一主题的新闻事件在空间和时间的延续性上充分显现自己的特色。

篇5

关键词: 建筑 外观 设计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是以表达物质与精神功能为目的, 表达人类的情感, 是形式创造的动因。建筑的表现形式具有表意性, 人们通过视觉而接受了信息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美感。美感的体验过程是人们视觉作用在对象时产生的, 即对象本身存在着形式特征。其特征表现为形式美, 即建筑的实体表达及表达的途径。它的表现反映了人类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化、社会的含义。

1 建筑外观设计的思想

建筑在今天看来应当是普通商品,但它却因地域和时代的不同。而使之最强烈地表现为具备“时间地域”的人类社会物质精神的产物。建筑外观设计不会由于国际或地区之间制定了通讯、航空、材料、礼仪诸多方面的规则而发生时空、地域性的更替。建筑外观设计有两大类别:一是现代建筑外观设计;二是传统建筑外观设计。其中现代建筑外观设计又分为中国现代建筑外观设计与世界现代建筑外观设计。传统建筑外观设计分为中国传统建筑外观设计与传统建筑外观设计。再者,设计上创造个性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布局形态、势态、姿态与空间环境诸方面所具有的与其他不同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特性。个性的创造绝对不同于简单的对建筑的“粉饰”,更不是靠套用或挪用他人的现成结构与模式,凭空臆造都是不可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设计作品。成功的个性设计是在对环境的功能、地形、区位与周围建筑的关系以及在所处环境空间体系中的地位作全面分析,在符合其特点、满足功能需要、协调环境、创造自然生态等方面进行反复研究,使其设计既具有地方特色、时代信息,又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互补长短。—个有个性、有特色的设计,不仅让使用的人们感到愉悦,而且能使人们对所处空间环境产生自豪感。有个性、有特色的环境设计,它的空间构成结构有赖于整体布局,包括对建筑、空间、道路、地形与小品的细部塑造。同时更要注意与所处地位整体环境风格的协调。反之就失去了个性,失了设计。

2 建筑外观设计表现手法

2.1 设计中的色彩表现手法

建筑外观色彩设计的表现方式具有多样性,但无论哪种设计手法,最终都必

须突出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感、建筑本身的美感和形式感等。设计的色彩表现

手法有:(1)将各种风格的建筑色彩重新组合,研究各种色彩的艺术效果,摆脱堆砌的模式,将各种效果进行艺术层面上地搭配,譬如某中国传统建筑物的屋顶采用了黄色,而墙面用简单明了的白色进行组合,以黄色为主色调,用白色作为烘托陪衬。突出了色彩设计的主次要求,使得建筑物更具艺术的吸引力。(2)在原有的建筑色彩基础上,搭配上新的色彩,在两种色彩效果的艺术对比上,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譬如重庆的501建筑物改造,在原有颜色的基础上搭配上白色,并以黑色和黄色作为彩绘。( 3)在建筑的外墙加上文字和图案,使得就建筑物“锦上添花”,这也是纯艺术与现代主义的结合手法,让建筑物给人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

2.2 设计中的肌理表现手法

建筑外观设计的肌理表现,要从材料的选择入手,根据材料的内在属性,以清晰、完美的形式表现出肌理的特征,材料性格在肌理设计中的内容传达,具体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性质予以综合应用:(1)创新应用自然材料。自然材料是指那些对人体无害,在加工后仍能表现出自然形态,给予建筑外观自然、环保、返璞归真的表现力。肌理设计中,常用这些材料特有的纹理、质感和色彩,激发人们的自然心里感受,譬如木材、大理石等材料。(2)因地制宜利用材料,建筑外观设计讲究与城市环境协调统一的效果,而大多数情况下,建筑所在地的其他建筑,都采用了当地的材料,迎合当地的民族色彩、人文等环境特性。在对环境特性要求比较严格的地区,建筑的外观设计材料的采用可以因地制宜,以当地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生活为基础,使得建筑在肌理设计方面更具当地社会色彩,譬如苏州风景区的木质房、贵州地区的石板房等,另一方面也便于取材,降低设计成本。(3)应用新型的材料,为肌理设计提供多元化的表现渠道,譬如镜面玻璃的投影和反射效果,被广泛高层建筑的立面饰面,镜面玻璃反影出的天空和周边景物,可以减少建筑物给人的体量感和压迫感,但也要防止光污染对视觉的干扰问题。笔者建议设计师在选用新型材料的时候,要在充分分析材料功能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立面装饰需求选择合适的新型材料。(4)应用综合性质的材料。不同材料在纹理、质地和色彩具有差异性,但如果将这些材料综合运用起来,通过对比协调,从而获得较为和谐统一的建筑外观装饰效果。

2.3 设计中的质感表现手法

建筑物外观质感表现手法,在于材料使用与装饰方法的把握上,不同的材料表现的质感不同,譬如玻璃幕墙具有光滑特性,砖石具有粗犷和力度感觉,再如水泥砂浆等材料表现出来的质感效果都各不相同,在建筑外观质感设计中,应该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质感与建筑物整体外观设计的协调统一,饰面的质感,往往是在材料本身装饰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的形态、体量和风格统一考虑,譬如体量较小的建筑物不适合大理石等粗质材料,而体量较大的建筑物使用粗矿的装饰材料就能更好衬托出建筑物的厚实度。(2)建筑的外观不同部位所采用的质感设计也要有区别性,通过不同部位的质感对比和衬托,譬如某些部位质感粗矿、某些部位质感细腻、某些部位质感丰富、某些部位质量贫乏等,会使得建筑物的立面风格更具代表性。(3)建筑外观质感表现的同时,也要考虑其质感表现的持久性,譬如采用了粗矿线条的质感设计,对外观的平整度和遮丑要求就比较低,但容易沾染灰尘,使得立面装饰容易受到污染,失去美化的质量效果。如果建筑物所在地是在灰尘污染程度较高的地区,笔者则建议采用质量细腻的材料。

3 建筑外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般说来,未来建筑外观设计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突出建筑物的活泼性,另一方面则是要使人有充足的想象空间。建筑造型应该是活泼的,没有任何框框和限制,建筑师通过长期工作实践,严谨构思,大胆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后出现更多丰富多彩的建筑造型,我们必须吸取、学师留给世人的财富,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高密度的建筑开始成为现代化的同义语时,外国人设计的钢铁、混凝土和玻璃构成的庞然大物开始出现在各大城市,并改变着中国人的思想,也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品质和质量。当人们开始把建筑看作文化的时候,建筑标准的惟一性消失了。”意大利建筑设计师赛热江·乔孔第认为,后来居上的欧洲人在文化和历史上的优势显露无遗,他们正在成为新的导师。欧洲漫长的历史,造成不同的传统、不同的文化,从而形成建筑文化传统的差异。曾经被高度、宽度等技术特征征服,被外国建筑师的职业化、商业化所征服的中国建筑师,开始拜欧洲人为师了,变得习惯于接受文化上的差异和不同。一时间,中国好像变成了外国设计师的试验田。然而,我们看到了更多在摩天大楼的背后,传统建筑的苟延残喘。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外观设计是一门集美学、建筑学和地理学等于一体的综合学科,综合各种建筑设计的要素体现建筑的外观造型,需要对建筑外观的色彩、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进行协调,鉴于现在建筑物所在的地区环境的差异性,所以建筑外观设计要具有可变的弹性空间,建筑设计师本身要利用自身的艺术修养,利用设计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发散性的创造性思维改善外观设计效果,使得建筑外观设计朝着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辉.当代建筑的建构表现[D].重庆大学,2009年5月.

篇6

【关键词】商务英语 特点 翻译技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进入中国市场的有利性和重要性,为了满足国际商务活动的需求,我国需要更多的创新及复合型人才,掌握商务英语是这些人才应当必备的技能。同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经营权开放,私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加快,外贸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目前国内商务英语翻译专业人才供给有限,无法满足市场所需。商务英语较之普通英语更具实用性,具有独特特色,掌握商务英语特点及翻译技巧对培养更多擅长商务英语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 商务英语特点分析

商务英语主要用于国际贸易和营销活动,它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分支,以服务商务活动为目标,具有实用性、专业性、目的性等特点,较之普通英语更具“商务特色”。同时,商务英语在文体、语言、文化意识等方面有自身特色,涉及营销、金融、管理学等多边领域,包括多种不同的业务范畴,在使用上有其显著特点。

1.1商务英语的专业性

商务英语中包含着大量专业性词汇,这是商务英语的最大特点。这些词汇通常比较生涩难懂,其中有商务含义的普通词、复合词、缩略词等,涉及商务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专业性极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格外注意这些专业词汇的使用和翻译。

1.2商务英语结构复杂,意思完整

商务英语实用性极强,由于关系到交易双方或几方面的利益,因而商务合同、文件等的条款必须精确到位,因而在用英语拟定这些文件时,会加诸很多从句、短语来修饰或限定其内容,让商务英语的句子意思完整而结构非常复杂。

1.3古词语和新词的使用

为了体现商务活动的庄重风格,商务英语中时而再现大量古词语,且多为一些复合副词如hereby(by this)。而随着商业发展、科技进步与新产品新概念的出现,新的商务术语也在不断增加,如Hi-tech industry 高技术产业。

1.4商务英语文体固定,措辞礼貌

商务英语有其明确、理性的思考,逻辑严谨,有其独特的写作风格,不以艺术语言风格作为追求目标。 商务英语的描述一般是具体而明确的,其中措辞礼貌是其重要特色。这种礼貌措辞几乎无处不在,因而在翻译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加入常见的礼貌礼仪。

1.5商务英语中的文化意识

西方民族的自然生活环境、信仰等与我国存在不小差异,在其文化系统下行程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语言表达方式等也存在很大差别。商务活动中,管理者们因为不了解客户当地的传统文化而造成不必要损失的情况亦不少见,因而商务活动中对文化差异的认识非常重要。

2 商务活动的翻译技巧

商务活动翻译者需要拥有全面的业务知识和英语翻译技巧,其翻译标准语方法与其他类别翻译相似,但特定类型翻译又区别于其他文体。为了提高翻译质量,需要考虑如何传达原文,不但要正确理解问题内容,更要做到正确翻译。若想提高商务英语的翻译质量,掌握这些技巧非常重要。

2.1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

一种文化中被认为是自信的表现,在另外一种文化种可能被解读为傲慢。这种情况说明,不同地域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状态,商务英语翻译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不同,为商务英语的翻译工作造成一定障碍,因而削弱和消除文化障碍非常重要。商务英语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通讯功能、英语专业知识、企业管理技能等,作为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商务英语在商务交往中体现着它的实用价值。

2.2翻译者提高自身中英文水平

要想做好翻译工作,译者首先要加强对中英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努力学习中文对提高翻译质量也是非常必要的。其中,对语法和词汇的学习均必不可少,如果译者仅有词汇量而没有专业英语语法知识,则会对商务英语理解不到位或理解错误,因而要提高中英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另外,译者要努力扩宽知识面,掌握必要的商务理论、贸易理论及实践经验等,涉猎天文、地理、百科等各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翻译水平。

2.3加减词译和转换译

英语和汉语均有各自独特的结构和修辞手段,在翻译时必然会有一定的文字缺失或增加,因而在译文中可增加一些语意信息或删除一些词语加以弥补。转换是翻译中语言的词性和表现方法的改变,英语和汉语因表现手法、表现习惯、句子结构等的差异,翻译中常常不能做到词性和表现手法一致,因而翻译中必须运用词类和表现手法的转换技巧。同时,还包括词性转换、句型转换、分句或合句译。

3 结语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商务英语翻译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语法功底,掌握商务英语的特点,同时还要熟悉国际商务专业知识,了解商务理论及实践知识。同时,译者应当大量涉猎各方面知识,了解中外文化差异,避免词汇用语失误和重大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朱恺,黄建平.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0).

[2]刘雯. 谈商务英语笔译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原则[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篇7

漫话咏月诗

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赋予各种神奇的传说,而吟咏月亮的诗词,更是俯首可拾。皓月当空,一泻千里,给人以广袤深邃的意境。因而许多诗人借月状景,俾山川生色,叫河海增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这类“带月”诗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来脍炙人口,妇孺能咏。

托月寄情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古代交通闭塞,通讯凭“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亲人团聚不易,逢年过节,家人常有“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之隔,因而王维重阳登高便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叹?中秋月夜,游子怀乡之情更是难以言表,这类诗词比比皆是。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宋代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咏月词,历来被誉为千古绝唱,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反映了作者胸襟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后人远别互道“多加保重”的代名词。

亲情,乡情,友情,爱情都可以借月抒发。“花好月圆”是美满婚姻的颂词;而“月缺花飞”、“晓风残月”则是爱情不幸的曲笔。宋代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词句,表达了黄昏后月光下情人约会的欢快心情。李白《玉阶怨》诗云:“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通首无一“怨”字,但闺妇满腹怨情却倾注在“脉脉不得语”的秋月中。月亮是天上的圣物,所以中秋之夜成了未婚男女寻觅佳偶的良宵,也由此演化出许多玩月的习俗。如傣族的拜月、苗族的闹月、阿细族的“跳月求爱”等。闽台地区除了“博饼”的独特风俗外,还有未婚女子中秋月夜“偷菜”的古俗。

对着同一轮明月,各人情感迥然不同。有的借月排遣心事,或叹世路多艰,光阴易逝;或叹怀才不遇,宦海浮沉,因而流露出“好景难逢,良宵难值”的消极情绪。李白《把酒问月》诗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但见长江送流水”意境类同,都是作者“明月长在,人生如寄”感情的流露,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愤懑。

篇8

关键词:病毒式广告 网络 传播 博弈

所谓“病毒式广告”,从传播学角度可理解为能够快速复制并向更大范围传播,能引起受众极大关注,不需要刻意的人为推广便能引发受众主动对其进行传播的广告。它能够利用公众的积极性和人际关系,让广告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广告信息被快速复制并传向数以万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并能深入人脑在受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①

“病毒式广告”的网络传播

体验、互动、精准是“病毒式广告”传播的关键核心。②网络环境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独特个性恰好契合了“病毒式广告”传播的特点,如开放性、互动性、低成本等,使得“病毒式广告”得以在网络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目前,现有研究大多是从营销学角度针对网络环境下的病毒式营销进行的。如Hotmail在创建之后1年半时间里,以最低的营销费用迅速吸引了1200万注册用户,Hotmail爆炸式的发展激起了业界对于病毒式营销的研究,一时间病毒式营销空前盛行;然而,也有研究者指出,网络环境下的“病毒式广告”已经没有了效果③,因为现在的广告人言必称“病毒式广告”,人们为了“病毒”而创作“病毒”的习惯严重曲解了“病毒式广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面对网络社会的膨胀,面对“病毒式广告”的强大推力,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有效规范和运用“病毒式广告”及其传播特质,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是一个现实且重要的议题。

“病毒式广告”在网络传播中的博弈分析

运用策略。建构创新的传播策略。无论单纯的创意概念,亦或推广手段,创新始终是指导广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病毒式广告”的成功传播,首先要寻找到新的机会,新的市场需求,满足潜在的消费需要。如果只是单纯地将平面广告转载到各大论坛,将电视广告上传到互联网,而不去考虑传播策略的创新性,是很难取得满意效果的。

消费者心理虽然难以揣测,但感动、新奇、超乎想象的事物总能提升关注度。如获得2006中国艾菲奖及第十二届中国广告节全场大奖的“百度,更懂中文”系列视频广告《唐伯虎篇》、《孟姜女篇》、《刀客篇》以及《名捕篇》即是采用新奇有趣的表现手法将百度“中文”、“第一”、“搜索”的品牌概念巧妙地传达给了受众,转载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不得不说是一次“病毒式广告”的成功典范。④因此,传播策略的创新性能直接刺激受众的心理接受度,决定受众主动传播的效能。

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要想受众免费为你宣传广告信息,广告中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定得对他们有益,其中的免费策略便是一个很好的“诱饵”。虽然人们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是对于免费的产品或服务,受众通常难以拒绝。要想更多的受众为你无偿传播广告,让受众首先获利才是王道。如Hoitmail率先推出免费电子邮箱服务,每一位Hotmail使用者的邮箱下方都会出现一条文字链接“免费获取您的私人邮箱,请点击省略”。获取了免费电子邮箱的用户,都在无意中替Hotmail传播了其推广广告。用户得到了免费的邮箱,Hotmail也快速地获得了大量的注册用户。⑤

采用最简便的广告传递。“病毒式广告”在传播过程中,受众作为接收者和传播者,他们没有收取广告商的费用,只是因为喜欢广告本身并乐意把广告分享给身边的人。在网络环境下,受众希望只需要简单的复制粘贴就可以将广告信息轻松地传播出去。⑥于是,唯有方便快捷、易于传播的广告信息才会被快速地以链条和网络形式传播。更多的动作只会增加受众的厌烦情绪,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信息传播中断。如,一则有趣的视频广告,受众只需要把视频的网络地址代码复制粘贴到各大BBS论坛、个人博客或个人主页上即可实现有效的传播。

利用有效的受众资源。“病毒式广告”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在短时间内以网状或拉链式形式进行横向传播,实现资源的最小损耗。以视频广告为例,免费的视频上传网站为广告投放者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展示平台,再经由受众的转载,转贴到各大论坛、博客网站,传播途中所耗费的资源都是别人提供的。

运用方式。单一形式的广告。最容易传播的“病毒式广告”是建立在传统广告形式基础上的。如,创作一则富有创意或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文字广告、平面广告或视频广告,放置在某个人气极高的拥有众多目标受众的论坛上,引发他们的关注。一旦这则广告足够新奇,能够打动他们,引发话题,受众便会主动地转载传播该广告。

为产品开设主题网站。可以为产品制作一个主题网站,整个网站即是一则富含众多信息的“病毒式广告”,受众同样只需要复制粘贴两个动作即可完成“病毒式”传播过程,还可以通过网页更加深入地了解该产品和服务,加深受众对品牌和产品的印象。网页上设置的交流区可以使广告投放者了解受众的需求,以及他们对于产品服务、广告宣传的意见反馈。如,新电影会专门制作宣传网页,观众可以通过浏览电影的官方网站了解更多的电影放映情况、演员、剧情以及一些相关的活动,并将网站分享给更多的网友,从而免费地为电影制作方做了广告宣传。由于这个过程极其容易实现,因此受众也乐于传播。

将主题活动与广告相结合。活动的趣味性可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受众在参与主题活动的同时也会与周围的朋友亲人分享。如将广告制作成邀请函,通过参与活动者的转发,广告到达了更多的受众手中。看似单纯的邀请函,实质上是广告商暗藏的商业广告;2008年6月,福特公司举办了福特福克斯杯“活得精彩”赛车活动。自招募开始,福特公司通过在土豆网、优酷等视频网站投放“人形赛车”主题广告,结合线下线上的活动,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有近两万民爱好赛车运动的消费者报名参与赛车活动。⑦该主题广告通过轻松搞笑、富有创意的表现手法,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通过网友的相互转载,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运用途径。视频网站。随着视频网站的兴起,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导演、演员。广告商通过视频网站更容易亲近目标受众。他们将自己的产品和品牌信息融入到新奇有趣的视频短片中,并上传到视频网站,让受众自由转载、分享,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

社区论坛。社区论坛、BBS是广告商投放广告最常去的地方。每一个网络社区和BBS论坛都聚集着一群有着相同爱好、共同年龄层和文化知识结构的受众,他们会对某一个话题产生共鸣,为追求某一个目标而一起努力。受众容易受到社区、论坛里其他用户思想的感染,别人的意见和想法会影响他们的选择行为。

即时通讯工具。利用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传播是“病毒式广告”常用的传播方式,这比起网络社区、BBS的时效性要强很多。随着即时通讯软件用户群的扩大,人们已将其作为一种必要的日常联络手段。在中国,腾讯公司推出的QQ即时通讯软件已经成为每一位中国网民的必备网络工具,受众将信息通过QQ软件发给自己的QQ好友或者QQ聊天群,对方立刻可以通过QQ软件收到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仅仅需要几秒钟的时间。

弊病分析。面对网络这个庞大的传播空间,“病毒式广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然而,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网络的不确定性,也存在一些弊端和负面影响。

广告传播的强制性。有些广告商和营销者曲解并滥用“病毒式广告”,他们硬性地通过电子邮件、网页等传递给受众广告信息,这种“强迫接受”的广告没有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接受性,使得广告只具有商业性,而缺失掉必要的人文关怀,再好的广告创意也只是受众眼中的“垃圾信息”,造成了受众强烈的反感。更严重的是,该广告的“病毒化”传播方式因此链条截断,还产生了不良口碑,影响网络广告在受众心中的评价指数。目前,这一问题相当普遍,亦成为“病毒式广告”传播的一大瓶颈。

信息传递的不确定性。“病毒式广告”的传播过程是个非常分散且需要及时评估的过程,信息者通过网络投放广告信息后,随后的传播工作几乎全部交给受众来自由执行。传播过程完全不受信息者的控制,任由它们自行传播。要监控很难,只能通过点击率的计算以及受众的反馈来衡量。有时,受众还会在传播该广告信息时进行加工处理,处理后的信息可能更有利于广告信息的传播,但也许会影响信息的传播,甚至扭曲广告信息的原本用意。因此,进行“病毒式广告”的传播要担负很大的风险,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市场应对能力和抗风险意识。

创意与制作的低质化。许多网络广告的创意与内容普遍低质化,致使大量垃圾信息充斥于网络,最终导致本来就带有对广告抵触心理的受众更是难以接受这样粗俗的广告,造成恶性效应。在很多人的心中,“病毒式广告”已经和垃圾广告划上了等号。

广告传播的目的在于传播品牌形象,传递文化价值,最终获取利润。单纯地为吸引受众的眼球而创作一些与品牌内涵毫不相关的视觉垃圾对于品牌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实广告的创作关键在于内容,只要内容够新颖够有冲击够有技术含量,自然会像“病毒”一样得到广泛传播。

“病毒式广告”在网络环境下传播的几点建议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互动性、信息的共享性和信息传播的时效性等迎合了“病毒式广告”体验、互动、精准的特点,是其出现并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网络环境下,“病毒式广告”有充分的发展理由和空间,但必须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及路径,并与时俱进地进行规范和调整。于此,总结了几点建议。

第一,应充分考虑网络媒体的独特个性。无论平面、电视、广播或是网络媒体,都各有其传播优劣势,因此在网络环境中投放“病毒式广告”时应充分考虑到产品、广告与网络环境的最佳搭配,充分调用网络媒体的互动和体验性等优势,优化传播效果。此外,并非所有的行业都适合网络这个环境,在投放“病毒式广告”前还应充分考虑所属行业是否适合在网络环境下传播。

第二,内容应重于形式。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是所有企业、广告公司共同的目标。当大家都知道“病毒式广告”成本低、传播效果好时,也是其容易失去效力的时候。因为大批的跟随者蜂拥而至,全都希望通过“病毒式广告”实现成功宣传,但这样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必然造成广告形式的重复和广告内容的低质。所以,不能一味地为追求“病毒”而真成了“病毒”。

第三,应易于传播。“病毒式广告”在网络环境下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易于传播,所以,当你决定采用“病毒式广告”创意的时候切记让广告简化,要最易于受众转载,善用技巧进行创意性传播。

第四,应有益于受众。“病毒式广告”成功的核心要点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受众只对有价值的,有利于自身的信息感兴趣。只有让受众产生了兴趣才能让他们更积极地帮助广告投放者进行信息传播。

“病毒式广告”的出现迎合了现代广告网络化发展的需要,具有其他广告形式所不具备的一系列优点,如传播速度快、目标受众精准定位、广告成本低等。在网络环境下,“病毒式广告”传播速度快,能够精准地定位目标受众,并激发他们的潜在需求,促使其主动为广告的传播而努力。但如果使用不当,将对品牌的长远发展带来致命的创伤。因此,应避免在网络环境下无节制地滥用病毒式广告及其传播链,建构更为良好的传播环境,维护和谐的广告秩序。

注 释:

①梁冰:《E时代病毒式营销应用策略》,《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年版,168页。

②周小艺:《病毒营销:买炸鸡》,《更是在斗鸡》,AD Pointer,2007年版,35页。

③胡戈:《病毒式网络广告思考-值得站长去借鉴》,新浪博客,2009-4-11。

④李靖:《百度视频:病毒营销范本》,《成功营销》,2006年版,70页。

⑤章川:《“病毒式营销”网络时代的营销利器》,《现代广告》,2004年版,93页。

⑥杜骏飞:《中国网络广告考察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212页。

⑦赵锐:《人形赛车的视频病毒蔓延》,《现代广告》,2008年版,112页。

篇9

探究阅读现代文的方法,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文化文学的素养,更是平日我们我们几位组员教学潜心专研的课题和方向。希望达到研究一套快速提炼信息抓住现代文主旨的方法,解决学生答题难的现状,并且是提高整体语文考试与课外大语文的理想目标。

一、现代文阅读方法

1、归纳法

获取知识是增长能力的必要前提,所以对现代文的相关知识我们进行了系统归纳。分为①现代文分类知识②现代文题材知识③现代文情感类型④现代文结构知识⑤现代文表现手法⑥现代文风格知识等九大方面。比如“现代文情感类型”我们又再次分为赞美式、贬斥式、沉痛式、憧憬式、悲伤式、豪情式、忆念式等。再如“悲伤式”又可具体分为①黍离之悲②人生短暂之悲③离散之悲等。对于学生在现代文文本阅读中摸索出的较为成熟的可操作的方法,我们也加以归纳、总结、推广。

2、组块法

所谓“组块”也叫“意群”,就是由几个字甚至组成的有意义的字群。组块有大有小,有的是词组,有的是句子,有的甚至是章节。举例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共7个字,对于熟悉这个意群的人来说,在阅读中就没必要一个字一个字地逐字认读,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组块加以利用的,利用组块学习和阅读,不仅可以加快学习的速度,而且对培养自觉思维和创造思维大有好处。

3、量化计时精读法

在精选语段的基础上,设计学生阅读时间的长度,把握信息的准度,在评价上适量向速度方面倾斜。

二、实施课堂快速阅读教学基本思路

1、读文章

首先,速读全文,了解大意。(体现整体观念)。读解题目是阅读的第一步,概括大意。其次、细读文章,把握有效信息 。抓关键词句。关键词往往是相对而言的。所以,要明确,在了解文章作者观点、要点等阶段的阅读中,学生所要抓的关键语句应指的是能反映上述内容的有关语句。注意抓关键词句。要重视开头段 、结尾段及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引用句等。

再次,把握行文脉络。思路的走向往往从一些表结构、关系、结论等的标志语反映出来。如过渡性的语句。概括性的语句或一些关联词语等。把握行文脉络,理清写作思路,以现代文的思路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引导学生分析行文脉络。注意找关键句、中心句、关联句、标志句。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迅速找出相关信息,理清文章的脉络。让学生划出有关的语句。不难发现,这篇文章每段基本上都有中心句。最后,把握作者的情感或观点。在对文章内容要点、思路脉络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去揣摩作者意图,把握作者情感或观点,以求对文章有较深的理解。

2、读题目(试题)

抓题目,文学作品不同于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是因为它的模糊性与多义性,题目是最能体现这种特点的。

3、结合原文内容巧妙答题

准确地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有专家讲:“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原文中答案存在的方式不一,有的可以直接作为问题的答案;有的内容要点分散于文章中,需要我们去概括、筛选;还有的在原文中有相关的内容,需要我们去分析、归纳,不管属于哪一类,只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就会减少答错题的机会。

另一层理解是涉及语句理解,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等分析时,绝对要结合原文的思想内容,如手法技巧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因此,在分析手法技巧运用时就要分析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与揭示所起的作用。

三、简略分析解题中常见错误及解题对策

四点对策:解题常见失误与对策

失误 对策

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认真审题,找准对应

只图简单,答案缺漏 明确要求,力图全面

惟恐答漏,多多益善 审准题干,分点作答

语句不通,表意不明 苦练内功,打牢基础

四、结合解题教给学生解题四种方法:

1、满足要点法

首先要满足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也不要“多多益善”。

其次,要看清该题的分值。一般说来,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短语或句子。

再次,有明确字数要求的题目,一定不要超过规定字数。(标点算字,超字扣分)

2、原句移用法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有一些题目,原文里确有内容可以直接作为问题的答案 ,我们只需把原句移用过来即可。

3、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

有些题目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几段文字中,很难找出现成的原话,就应该根据题目要求,首先从原文中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重新“组装”,最后作恰当规范地表述。

4、综合分析,条分缕述法

有些题目,需要对全文进行分析,作答时就需要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应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完整性,注意语句的通顺。

笔者系统归纳了现代文文本阅读的方式方法,倡导快速把握信息法,归纳了现代文文本阅读的相关知识,找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些现代文篇目,这将在今后的教学教研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现代文语言节奏本身能传达给人愉悦之感,这是快速把握信息时常易忽略的。高中现代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阶段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职责。

参考文献:

①《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外文学作品鉴析》第48页 张宏梁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0

马赛尔-普鲁斯特(MarceI Proust),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曾经说过:“真正的发现之旅非发现新景观,而是有新的目光。”一个成功的影片指导者可以发现多种视角,并将它们的美感和作用更好地张扬于观众。它就像我们欣赏其他美好事物的一个窗口一样,找寻发现并感知那些令人愉悦的事物。而剪纸艺术在新时代新时期也不仅仅是停留在指尖的艺术,她正以不同的姿态活跃在不同领域。

从剪纸艺术的表现方法看影片

无论从艺术形式还是从文本内容的含义上来说,《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是张艺谋最好的电影之一,是他的一次成功的实验之作。把人物成功的融入眼前的场景之中,无论从明的元素构成还是空间的隐喻,都以种静态的构图展现了一幅活人画。如这场电影场景的展现方式,在80年代的中国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它使用单色剪纸,运用了阳刻剪纸、阴阳结合的手法以戏剧化的镂空的方式绘制在木质平面上,风格化的场景,多子多孙的美好寓意在这其中化为封建的禁锢思想。剪纸的留黑与空间的留白,在平面空间对称关系中表现出了冲突激烈的西北豪情。在那个时代中的妇女的命运,都镶嵌在了这座院子中。无数个单张所组成的串联影像的交替,是圆满与冲突的较量,也都是幅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在大多数其他艺术中完全形成了表现主义风格,也在电影中开辟了新的道路。

我们说这种形式是一种新的表现主义。如张艺谋在《金陵十三衩》这部作品中的镜头语言、鲜艳色调上所展现出的剪纸艺术的对称与均衡、意象化使形象更加美观、典型、增加了装饰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色彩也代表了文化。冷色系的颜色缩后,暖色系的颜色凸显。彩色片中的黑白片段通常营造象征意义。而在人物典型性格刻画上,采用的夸张的造型、大胆的运用,与剪纸艺术中突出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和形象的手法是相同的,使性格更加传神,体现了“以意写神”的手法。

不可忘却的历史记忆

远古而今,人类的文明进步不是、奥尔胡玛拉、耶和华,而是劳动的人和人的劳动。人类学家在苦苦追寻自我确认的证据,有古老的岩画、精美的陶器、美丽的文字、庞大的古老建筑,剪纸也是其一。而今,作为传媒的多种记忆手段,电影正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记录着我们每一个年代的记忆。

人类是生活着的文化民俗,德国人类学家、哲学家卡希尔认为:“这种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是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条件。”剪纸这样的艺术创作中,可以看到在历史的轮转下,都洋溢着浓厚的民问情、田园气息,一纸一画中都表现出来了剪纸作者的生活经验,美好的想象力和愿望,更加有独特的智慧。电影因为它所特有的剪辑手法和表现形式,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画面更加多种多样,但无一不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所衍生出的形形的人和千千百百种不同的故事。

对比苗族的水纹和网格图案和《红高梁》、《狼图腾》的图片,会发现艺术都是对生活的再现和升华。与托尔斯泰对于艺术定义的定义不同,普列汉诺夫在自己的《艺术论》中说:

“艺术既交流情感,也交流思想。”把思想和情感分裂开来了,思想当然更重要,比情感的层次高,甚至可以代替情感,于是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艺术定义,把最重要的情感丢掉了。《红高梁》电影中所运用的中景和《狼图腾》电影中所运用的大远景,与剪纸艺术中所罗列的大干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夸张了人物事物的特征,使之更加具有象征意义。摄影机放在哪里,是影片具有表现力和张力的信物。屋子、栏杆亦能转换成多种隐喻。我们说这是种形式主义,通过画面的中央来做说明。

剪纸和电影中都有其经营剪去的“白”,等于计划留下的“黑”。将这其中的“白”与“黑”构筑成并列的艺术,使节奏变得更加富有跳跃性,并且增加了场景的真实感,是画面版的剧场化,时空的写实观念,并非只看中表面的真实性,忽略了真正的本质。白与黑所形成的那一条条轮廓线仿佛跳跃着的妙曼的身体。安格尔曾经说过:“一个高贵的轮廓线足够抵消了灵感的缺乏,枯燥的笔法和笨拙的着色。”这正是描绘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古代艺术家们的手法是拙、朴、厚、筒、力,是我们对影形追求的最深品昧。

小结

世间种种,经由艺术家的手都可以剪成有寓意、有生气的艺术再创作形象,更展现出了浓厚的民问情、乡土昧。芸芸众生中的千百故事也都可以剪辑成一个个的经典的人物故事。剪纸艺术和电影艺术用神秘的手法,将每张画面或每个镜头丰富成看起来都像是一块无暇的珠宝上的一个小小平面,在跳跃的时间中串成一套繁复纷杂的舞蹈,折射出意义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