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6-22 09:4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渗透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篇1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德育渗透;高职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045-0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现代意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开始对学校德育、课堂教学进行深刻讨论和反思。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我们应从有机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并利用知识点来进行道德渗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效地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目前学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每位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理想、坚强的道德信念等。而唯成绩论教学成果,使得学科老师压力空前增大,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开始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不再是知识传授与道德影响并重,德育渗透逐渐远离课堂教学。德育教育则成为学校德育老师、班主任等的专职工作。学校德育则远离课堂教学,沦为没手段的目的;课堂教学也只顾知识传授,忽视德育熏陶,成为没目的的手段。最终学校课程的设置也远离了现实生活,脱离了教育的本真。[1]

每个老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节课堂教学都是德育的阵地。如果课堂教学纯粹是完整的知识灌输,其目的不再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而旨在培养只擅长考试、记忆等技能的“知识木偶”。任科老师也将在“知识灌输”为本的学科教学中变得越来越忙碌,越来越劳累。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通过不断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让德育进入学科;同时,还要让德育熏陶与知识教学并重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德育进入课堂。

二、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校教育总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去影响学生的,这些教育内容不是笼统地、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而是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每一个门类构成了一个大的教育内容模块”。[2]其中,这个“模块”便是学校教育中的学科。

1.有机化学教学德育渗透的现状。关于有机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具体表现在教学中的德育目标不明确,德育内容不具体,有关德育的知识点没有落到各章、各节中,对德育内容的理解也仅凭教师个体的认识而定,不规范、不科学。“据调查,许多初中学生之所以要学化学,是因为化学实验有趣,教师讲课生动,化学成绩一直好”等[3],而目前调查发现很多高职学生认为学习有机化学就是为了应对考试。在学习中,能按照教学要求较长时间地感知化学现象和规律,但是,他们往往集中感知于化学现象的直观部分和化学规律的外部特征,对内部反应机理和规律性联系的理解,还常常把握不准,并且注意力还不够高度集中。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2.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抓教育激活点。即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抓住德育的时机,用准确、生动、通俗、浅显的语言,自然贴切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做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学生在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时,主观化、片面化、表面化看问题时,教师应及时捕捉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有科学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客观、深入地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在结合点有意识地点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体现了德育的导向性原则,使渗透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也可通过作业、实验、课堂纪律等许多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品德的教育、培养。

以胺的命名、结构等知识教学中德育渗透教案为例:

三、有机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化学发明和创造、化学化工方面的成就、化学家的贡献和爱国主义精神,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让学生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用科学的观点看待化学给人类带来的利和弊,树立环保意识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对学生进行科学品质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责任感、正义感和荣誉感及尊重事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会学生比较、分类、分析、归纳和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以及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衡长虹.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的追思与展望[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11).

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交际法教学;语言文化;渗透;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社会对外语语言交际人才的需求数量增多,对人才质量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无疑对高校英语语言教学提出了挑战。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成为外语界广大同仁的共识。在新课程标准实行后,大学英语教育也随之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和变化。笔者通过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在大学英语语言教学方面谈点浅见。

一、大学英语语言教学要渗透语言文化教育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世界上不同民族的语言千差万别;即使同一语言中的两种方言,也有差别,但相对较小,这与它们所载负的文化相近有关。学生在学学英语时,由于汉语与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差别较大,因而对其语言形式(即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掌握需要反复训练方能运用自如。同时,由于相同的语言内容在一定的情况下,在信息与信息接受所产生的效果上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必须在语言教学中对此有充分的认识,而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注意语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使文化习惯、思维模式等同时得到“内化”,成为学习者自身的一个部分,这样才能在语言学习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英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侧重点都倾注在语言形式上,而关于文化部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汉英两种语言所载负的文化内涵不相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千差万别,但是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和基本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就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其共同的弱点是对英美文化中一些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社会准则了解不够,进而导致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也就是重视了语言形式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像汉语中表示一个月之内的“旬”、一年之中表示热冷的“三九”、“三伏”,尽管学生非常熟悉,但在英美文化中准确地表述确有一定的困难。

(三)了解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忽视了交际文化,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成了摆在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二、在教学中运用交际教学法

(一)使用交际教学法的必要性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价值,而技能、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价值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而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这些主要因素都进行了较全面的规范和要求,并解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这也就肯定了英语交际教学法大力提倡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原则。

在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采用交际式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这种方法的运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用少量的时间讲授语言知识,而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交互性活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避免以教师讲授为核心,忽略学生理解的传统语言教学方法的弊端;保证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拥有更多充裕的时间与真实的英语语言世界接触,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综合理解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二)交际教学法中的具体教学方法

1.课堂提问法(Question and Answer Method)。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交际化,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就某个话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提问。可以选择某个特定的话题进行提问。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phenomenon?If you were he, how would yousolve the problem?How will you spend your summer holiday?也可以让学生讲授一幅图片或者描述一个人的外表、性格、爱好等。还可以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所学的固定搭配或者方言的掌握情况。如:What are the ways to ask someone to suggest away to solve a problem?How to ask for someone else' s suggestion?等。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的交互过程中扮演其中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完成对话的练习。同时课堂中的师生在交互程中要适度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但是不能提示过多,影响学生自主发挥的能力。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激发他们提高口语水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课堂讨论法(Discussion Method)。课堂讨论可分为三种形式: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两两讨论。讨论的话题应是可行的、有趣的和可争论的。如: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How to apply for a job?On Friendship?等等。教师可以提供话题供学生选择,学生亦可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分组讨论这种方法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比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角色扮演法(Role-playing)。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语言教学,如让学生两人一组或者多人一组扮演记者,就一个问题进行采访;扮演剧本中的一个角色,加入自己的理解,对剧本中的语言进行模拟和生动的呈现。这些活动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得他们一旦进入角色,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用英语语言思维的习惯,在创设的真实情景中,通过交互性的活动,在与他人交际的过程中完善口语表达。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强化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的意识,让师生都认识到“语言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主动实践逐步获得的。”

总之,大学英语毕竟是一门语言课,而并非文化课。在教学中仍需要使用语言课的教学方法,即首要问题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此基础上渗透一些文化知识交际的能力,而决不是移植别国文化。在进行英语语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化差异,培养语感,逐步掌握语言行为。

参考文献:

[1] 屠蓓.美国文化多元及其语言和外语教学的影响(续)[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1):112-137.

[2] 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2006,(1):40-43.

[3] 郑立生.课堂内有效的语言交际――教师谈话和学生输出[J].中国英语教学,2002,(25).

篇3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 渗透

2007年9月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除了继续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1.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很多中国学生在国内各种英语考试中取得很高的成绩,而一旦他们踏出国门,到国外留学,却成为一个“英语哑巴”,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不难看出,我国英语教育对跨文化交际的培养仍非常欠缺,因此需要英语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摸索,找出一种既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不忘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新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的改革研究已将大学英语的教学重点从原来的只重视读写能力逐步转移到今天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已经非常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然而,让学生掌握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就能很好地用英语进行交际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语言的范畴里面,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体现在语言之中。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国际性语言,要学好这门语言就必须掌握它所蕴含的深层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语言而不了解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便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它。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的传承又依靠语言。英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仅仅只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忽视文化知识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说着流利英语的大傻瓜。在此,我就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对跨文化交际的培养。

2.跨文化交际的缺乏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的障碍

文化的差异不仅给出国留学的学生带来交际困难,还给国内各个层次的英语学习者造成学习障碍。别说跟外国人进行交流,就是平时做个阅读理解,如果不了解文章中出现的文化差异,也很难正确地理解文章大意。就拿文章里面最小的单位词汇来说,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不经过大量的阅读和特别的学习,英语学习者是很难习得的。当学生遇到一个生词时,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依靠老师或者词典给他们提供一个相应的中文意思,因而未能掌握该词的真正含义,特别是文化内涵,从而也无法适当地运用它来表达。例如,当学生读到下面这个句子的时候很可能会困惑:“Besides my prescription,I need some toothpaste,a bar of soap,and some aspirin.”(除了这张处方,我还需要一些牙膏、一块肥皂和一些阿司匹林。)学生可能会疑惑这个说话者是在哪里,药店、百货商店,还是医院呢?如果你告诉他们这是在drugstore,他们就更困惑了。因为,中国学生理解的drugstore就是“药店”,那药店怎么会卖牙膏、肥皂这样的东西呢?而事实上,在美国,drugstore是指chemist’s shop(化学用品商店),在这里除了卖药,还卖其它的日常用品。

因此,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提高他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将文化教学始终贯穿于语言教学中,注重拓宽学生的文化视角,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培养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蕴含着语言能力无法涵盖的文化能力。为了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就要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并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要求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交际,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

3.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文化信息。

目前主流的大学英语教材的课文都是出自于英美主要媒体的文章,涵盖了大量的贴近当今西方社会实际的文化信息。在教授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对课文的整体结构、写作手法及语言知识进行讲解,也要对隐藏于字里行间的文化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了解课文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3.1.1在词汇教学中挖掘文化信息

在语言层面上,对于有些词汇中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及中西文化差别,教师要注意予以引导。例如,英语的intellectual与中文的“知识分子”事实上并不能完全地等同。英语中的“intellectual”范围相对较小,一般指大学里的教授,或在学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学者。而中国的“知识分子”范围则要广泛得多,

再如:compromise,中文可以翻译成“妥协,让步”,这两个词在我们中国人的字典里更多地包含的是负面的意义。一个人如果“妥协”了、“让步”了就显得这个人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或者这个人没有原则性。然而,在美国文化里,“compromise”是双方达成协议的必要步骤,在帮助人们和谐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西方人来说,“妥协,让步”是理所当然的,是必须的。因此,教师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碰到像这些包含了中西文化差异的词汇的时候,如果不对学生把这些文化差异解释清楚,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偏差,甚至误解。另外,通过对这样的词汇的讲解也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促进其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此外,在单词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穿插一些跨文化知识,既能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又能让枯燥的词汇讲授生动起来。例如,讲到acknowledge(承认)这个词时,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取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句话是英国著名小说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里的第一句话,也是这部名著的名言。尽管学生大都知道这部小说,但真正理解它内容的人却不多。教师可以对这部小说和其作者Austen进行简单的介绍,使学生理解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傲慢的Darcy和有偏见的Elizabeth所处时代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3.1.2在综合课程教学中挖掘文化信息

在大学英语的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取材于英美本土作家的作品,内容自然牵涉到英美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各个层面,而且有些文章本身就涉及中西文化差异。

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一单文Text A这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本身就体现了中西教育方式的差异,从而也体现了中美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的差异。从这篇文章里,学生了解了中西方不同的育儿观:中国父母总是手把着手来教育孩子,当孩子尝试做什么事情而失败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帮忙。因为只有帮助孩子达到目的之后,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兴趣进一步去学习新的东西。而西方的父母则认为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很重要。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失败是探索的过程,孩子必须自己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总向父母求援。唯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此外,该文章还提到了中西方老师对创新能力的不同态度。中国老师担心的是如果不从小培养基本技能,将来就很难习得;创新能力则可以在以后慢慢培养获得。而西方老师担心的是创新能力除非从小培养,否则将不再出现;而基本技能可以在以后慢慢地学习。通过这种截然相反的教育观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有些文章由于涉及到西方国家跨文化交际知识,也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碍。教师要对这些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适当的讲解介绍,拓展文章涉及到的文化知识,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理解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例如,“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叫Tony的意大利移民在美国的奋斗过程。Tony是一个小人物,是千千万万个移民者的缩影,他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可能很多学生都听说过“美国梦”,但是,为什么会有“美国梦”这么一说,“美国梦”指的又是什么呢?很多学生却不清楚。这个就牵涉到美国早期的历史和美国移民等文化背景知识。所谓的“美国梦”就是指移民者们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实现享受更美好生活的理想,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创造迈向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对于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来说,“美国梦”意味着拥有幸福的家庭、理想的工作和很好的房子;而对于一小部分移民来说,“美国梦”就是自由和平等。Tony到美国的时候一无所有,而他就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进取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农场,实现了他的美国梦。Tony的奋斗历程正好诠释了“美国梦”的含义:“from zero to hero”,“from nothing to everything”,“from nobody to somebody”。学生在理解了美国梦的涵义的同时也会领悟到只要靠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梦想持之以恒地奋斗就会实现梦想。

3.2利用多媒体,传播文化信息。

中国学生由于缺乏语用知识,经常容易用本国的文化知识和习俗进行跨文化交际。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甚至造成很尴尬的局面,给外国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例如,一位美国老师A赞扬一位中国学生B穿的衣服好看,B因为不理解这仅仅是表示友好和引起谈话的开场白而导致了以下的尴尬局面:

A:Hi,B.You look great in your new T-shirt today.It is very cool.

B:Thank you.My father bought it for me.Do you like it?

A:Oh,yes.It looks very comfortable.

B:Well.If you like it,I’ll ask my father to buy one for you.

A:...

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仅要通过教材中的课文解析文化内涵,而且应该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传播西方文化和习俗,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对比的讨论。目前,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学都普遍采用多媒体手段,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课间和课外的时间播放原版英文电影,让学生进行分析中外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例如,影片Just for Luck(《倒霉爱神》)这部喜剧中,就对美国当今社会文化中幸运的标志和倒霉的标志做了大量的解释和说明,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样一部轻松幽默的影片中,学生也进一步了解了西方社会的一些文化习俗。

3.3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其它途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导入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通过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开展英语角活动、开设校园英语广播节目、举办英文歌曲欣赏、英文诗歌朗诵、英语竞赛、演讲比赛、英语讲座、报告、观看有关英美文化内容的电影、录像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还可聘请外籍教师或外国访问学者来校讲学,指导或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接触。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拓宽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用途及多媒体计算机语言课件等直观教具开展教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艺术、历史、宗教和风土人情,参与空中英语活动,使其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英美文化的真谛,培养其语言悟性及文化适应能力。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和课外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提高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结语

总之,跨文化交际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时代的需要,是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正确的引导,传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展示给学生英语国家独特的社会风貌,揭示相关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在文化氛围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Guan Jialing.Cultural difference in vocabulary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J].中国英语教学,2004.Vol.27 No.3:84-87.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2003.

篇4

1. 挖掘英语词汇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目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方式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记忆和背诵单词,大部分学生无法深刻理解词汇的意义,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如果将文化知识融入词汇教学中,一方面能加大学生理解单词文化信息量,也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积极性。教师可在教学中运用讲解法,即英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讲解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文化内容,使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例如某初中英语教师在讲解“Book 1 Unit 5 Jenny’s Family”一课时,主题为“我的家庭”,教师就可告知学生,”aunt”对应汉语中的“姨妈、姑姑、婶婶”等,“uncle”对应汉语中的“姑父、伯父、姨夫、叔父、舅父”等,“cousin”则对应汉语中的“表兄弟、表姐、堂兄弟、堂姐妹”,“grandfather”对应汉语中的“祖父、爷爷”。中国长期受儒家思想影响,传统家庭对亲情十分重视,每逢过节都会欢聚一团共庆佳节。相反在西方国家并不重视亲属关系,强调个人主义,尤其个人要负的责任远远多于对家属所负的责任。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称谓词就会了解西方文化现象和社会关系。还可运用文化讲座法,讲座内容可以用不同国家文化主题充实,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当下网络流行话题开设文化讲座。必要时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等辅助方式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甚至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刊登每周文化讲座内容,便于学生课下观察讨论。

2. 把握教材热菔适鄙透 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传授语法知识外,更要加强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当前英语教材中涵盖很多欧美等西方国家文化内容,因此教师在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应用教材,通过学习英语课文和对话引导学生体会中方和西方国家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以及价值观念存在的差异,重点在于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其中包括赞美他人、称呼、道谢、打电话、致歉等,充分让学生认识到因家庭、社会、单位等不同交往身份和地位,所要遵循的文化原则也有不同,进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此外语言表达因文化背景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汉语十分注重意合,英语则十分注重形合,即运用多种方式表达结构和逻辑。同时汉语注重辩证思维,英语注重逻辑思维,教师只有帮学生了解中西方思维文化差异和体验两种语言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

3. 加强英语写作文化渗透 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兴趣

写作是英语学习中的关键,但写好英语作文的前提是具备充足的语言素材。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画出英语课文中和该单元相关的句子和语言结构,之后让其背诵记忆并抽空听写。而在实际听写过程中则念的汉语,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汉语回想之前记忆的英语句子。基础较好的学生就能根据自己以往所学知识写出正确句子并要求学生分层次改错。部分教师还让学生积累“这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等英语句子,使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有话可说。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其中文化与人有着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将话题选择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想象。而教师则帮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紧抓文化信息,使学生从社会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寻找下笔点。既然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即培养文化意识和传授知识,那么教师就可以围绕相关话题开展听、说、读、写等英语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要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平评写文本。所谓评写即对所学阅读材料、英文课文进行评写。例如在讲解Book 1 Unit 8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一课时,在讲解完相关知识点后就要求学生对各个国家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发表看法,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水平。

总之,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要求教师除了重视知识传递,更要重视在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可以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跨文化交际能提高学生听说、阅读、写作、翻译等多项技能,大幅度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更重要是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存琴. 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 读写算:教师版, 2015(33).

[2] 黄超群. 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篇5

一、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顽强毅力

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是中国人固有的品质。作为当前大学生,由于大多是90后,生活在条件富裕的物质环境当中,甚至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负担小,思考的问题少,比较困难的问题都又父辈们提前做好了铺垫。生活于和平盛世,生活无忧无虑,缺乏艰苦奋斗的毅力和勇气。同时,在调查中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应该结合舞蹈教学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顽强意志力的培养。美国著名舞蹈家沃尔特?特里强调舞蹈艺术对人的体力和情感及人的协调和健康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他说:“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发展身体肌肉,调整肌肉,保持身体平衡;舞蹈练习、舞蹈节奏,用于治疗,可以帮助受伤的肉体和挫折的心灵复原。”因此,在高职院校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舞蹈动作的训练过程中来纠正学生不良的自然体态,以保持他们良好的体形和姿态,比如训练学生的柔韧性、耐力、稳定性、灵活性、协调性和控制力等,从而不断促进了他们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全面发展,同时鼓励学生坚持不懈,积极进取,不能因为练不好就半途而废。在舞蹈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学会坚持,学会努力。

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舞蹈通过一种全面、多样、直观的方式展现人体美感,是一项非常能体现人体美感的新兴运动,是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舞蹈教学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在运动中提升美学鉴赏力和创造力。因此舞蹈教育被誉为美育中最为直观、形象的教育方式。一个人的审美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美的感受能力的强弱。比如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原生态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大型民族舞剧《孔雀公主》,不仅可以展现出舞蹈艺术的轻松感,而且还展现出杨丽萍的妖烧和魅力,其舞蹈本身的艺术动作,以及诱人的韵味感,适合人们的常规心理,让观众更真切的了解我国民族文化。任何一种舞蹈自身都是美的化身,美的精灵,美的背后都是通过躯干与四肢的动作协调配合,从而展现人体的美感,而这种美感表现在形体、造型及表情等多方面,同时舞姿、舞步等等无不展示出人体之美。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团队意识

俗话说:“一个篱色,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团队合作已经成为与残酷竞争搏击的第一实力。因此,当前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舞蹈不仅仅是一种单人活动,更是一个群体项目,比如学校舞蹈队就是一个较为庞大的活动整体,他们担负着学校的各种汇演,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一定的服务,团队活动自然离不开团队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平时的舞蹈教学中,我们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特别是在群体性的演出中,演出因动作的统一而美,如果有一个学生表现不好,则会严重影响整体效果。。比如,文艺晚会上,舞蹈队在表演傣族舞蹈《美丽的金孔雀》的时候,如果领舞者在演出过程当中跟其他的学生合作协调出问题,那这个节目就没有取胜的把握。相反,一个凝聚力强的团队,其实力肯定是戳戳逼人的,同时,也增强了大家对各自工作的责任心。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已经成为各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国际交往的顺利实现,除了要求我们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这些外语技能,还要求我们必须要对渗透在外语中的外国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作为当前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线教师,要想让今天的受教育者在将来能够顺利完成其交际活动,就必须增强文化思维的观念,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渗透有机结合起来,否则就必然造成日后交际上的重大失误。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已成为现代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高中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标准》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所以教师要在课内外着重上述文化内容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已成为现代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高中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标准》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所以教师要在课内外着重上述文化内容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人们学习语言是为了进行交际,而交际是要受到文化制约的。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师对此重视不够,教学中常常只是语言教学,即一味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只是强调语言的正确性,致使学生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常常犯“文化错误”(即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觉得不合适或者不能接受的言语行为),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不顾场合、时间、交际对象及其它的文化因素。

以下面这个交际失败的例子来说明。例:

A:What an unusual necklace! It is really beautiful.(多别致的一条项链啊!真漂亮。)B:Oh,you may have it .(呵,送给你吧。)

A:No.No.(不要,不要)。

这是师生间的一段对话,A是教师,来自西方国家。不难看出A一定会非常尴尬,她交际的本意是想找个话题活跃气氛,未曾想到对方却错误地认为外籍教师喜欢这条项链。B来自东方国家,其文化熏陶使其自然而然认为既然老师喜欢就送给老师,表示对老师的敬意。结果却使外国教师感到尴尬。为此新教材介绍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我们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之中,抓住文化障碍、误解和冲突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样,英语教学才不失其完整性,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充分发挥教学“文化渗透”。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整体改革的大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套教材不再是一个知识面单一的孤立个体,而是将自然科学、文学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教材。这些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被赋予了很多文化的因素。课文内容往往涉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建筑、地理、工业、农业等,并且课文信息量大,能生动地再现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学生拓展文化视野。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材料,如课文、词汇学习,情景对话、日常口语、听力训练,甚至在语法讲解中进行跨文化教育。我们应该相信,运用各种语言素材,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是可行的。笔者在使用该教材时,特别注意整合其中的文化素材,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为目标,做了以下尝试:

1.在阅读课文中进行跨文化教育

中学英语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其中也包涵了许多跨文化因素,这为开展跨文化教育创造了条件。实际上,英语阅读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读者面对的读物是用外语写成的,而该语言又与他所不熟悉的文化紧密地联系着要真正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说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充分理解。如在介绍“Body Language”时,教师要使学生了解身势语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中所表示的不同的交际含义。再如:在上“American Country Music”一课中,可以给学生介绍美国乡村音乐的在致发展历程,介绍发源地――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并播送几首经典的乡村歌曲,如“Country Road”“Yesterday Once More”等,使学生对美国的乡村音乐有感性的认识。

2.在口语训练中进行跨文化教育

日常的口语交际,尽管语言形式比较简单,但其中也存在很多的跨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其中的文化因素。对中学生而言,真正的困难不是如何正确地发音或拼写,而是在实际中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模拟情景,要有所针对地介绍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因素,把语言放到具体的语用背景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语言“鲜活”起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

3.在语法学习中进行跨文化教育

那么,在最为艰涩、最为我们所头疼的语法教学中,有没有进行跨文化教育的余地呢?答案是肯定的。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且差异颇大。我们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要探究其形成的内在因素,才会发现其中所包涵丰富的文化因子。如这样一句“My knife and fork is made of silver”。这里的谓语动词怎么用单数形式呢?原来西方人用餐时的礼仪是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双手齐下。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是一个整体。因而,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总之,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实现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的交流。大面积地、全面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跨世纪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跨文化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引起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的重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但要自己学好英语,要把学生教好,更要教学生如何学好。因此,对英美文化知识的了解过程是终身学习的过程。

4. 在听力训练中进行跨文化教育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大量地反映在日常交际活动中,在许多听力材料中可以获得相应的文化差异的内容。听力能力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辨音能力、理解语句的能力和大量的词汇外,还必须对语言文化知识有所了解,否则,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或感到莫名其妙。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听力材料并不是很复杂,生词、偏词也不多,语言结构也很简单,但学生仍然听不明白,即使听“懂了”,也只是获得字面意义,不能从深刻层次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出现这样的状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所以在选择英语听力教材和辅助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作用,选择那些包含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只重视听力本身的训练而忽略了影响英语听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文化因素。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听力理解有很大影响,要想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就必须扫除文化知识障碍,多接触英美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

篇7

【关键词】象形;形象感知 意义识记;渗透文化

汉字是一种体系严密的表意文字,汉字的特点是象形。小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而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汉字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讲析字理。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达到1600—1800个,其中独体字约有230个。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就要紧紧抓住汉字的“形”,发扬传统识字教学中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还要注意加强对比、创设情景、总结规律。

一、图字对照,展示演变,重现汉字形象

我们知道,古象形字近似于图画,也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学生初学汉字,可以从象形字开始,因为象形字近似于图画,非常直观形象,便于学生识记。即使有的汉字更加简化,但是它们的形状仍然与实际物体有相似之处。如月、日、雨、口、等象形字,这些字与自然界的实际物体相似,并且古今意义变化不大。我们可以将这些象形字的古文字写法与实物图片一起展示出来,学生图字对照,对字体的构造、涵义会更加清楚明白。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汉字象形的特点,将实物图片与汉字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从而欣赏汉字的美。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识字的同时懂得了汉字的文化价值,提升了对汉字的欣赏能力。

二、动作演示,再现情景,深刻理解字义

由于汉字蕴涵丰富的意象,引导学生通过字形想象字的本义,这是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的好方法。特别是汉字中有许多字动感十足,用动作演示十分形象,如“拿”“掰”“拜”等,即使是“望、”“瞧”、“眺”、“瞥”、“盯”、“瞟”、“瞄”等形声字,也可以用表情动作来显现。

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的“拜”字时,我引导学生用动作演示,再现情景,达到了对字义的深刻领会——

首先,我在黑板上出示“拜”字请学生认读;接着,又出示了“拜年”这个词语。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给大家表演“拜年”的动作,要求其他同学边看边想:从他的动作中发现了什么?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这时,一个同学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拜’字,其实就是两个‘手’字。不过,左边的‘手’字变了,因为,人要弯腰,所以,左边‘手’字的竖钩就变成了竖撇。”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我被他们飞扬的思维感染着。我激动地告诉孩子们,古人造“拜”字时也是这样思考的,并且出示“拜”字的演变过程。孩子们在观看中不仅了解了“拜”字字形的演变,而且对先人的造字思维发出由衷地赞叹。这时,我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孩子们,为什么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拜年呢?”同学们说给家长拜年就是给他们送去祝福,是对长辈的尊敬。最后又拓宽学生的思路,说出“拜师、拜访”等词语,进一步体会到这些词语都包含有尊敬的意思。

三、抓住形声,偏旁归类,感受造字规律

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一般是象形字和指事字,合体字一般是会意字和形声字,形声字占90%。形声字就是在一个合体字中,既有表义的形旁,又有表音的声旁。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具有字形归类的作用。对形声字进行分析归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认记字形,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字形和字音、字义之间的关系。

形旁表示字的意义,而汉字的形旁多保留比较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宀部、广部、阝(邑)部多与家居建筑文化有关;衤部、巾部、帛部多与服饰文化有关;礻部多与祭祀文化有关……只要阐明其文化蕴涵,学生将会更容易理解汉字的构成,为学生正确分析、记忆、运用汉字奠定基础。

从形旁入手,可以让学生从某种程度上学会“望字生义”,这也充分利用了早期汉字来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这一特点。虽然现在汉字字形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很多字体上看出意义来。如 “树、棵、松、枫”等字,根据他们的形旁就可以得知他们都与树木有关;带“三点水”的字与水有关,如:湖、波、浪、海、溪、流等;带“虫子旁”的字多指昆虫,蜻蜓、蝴蝶、蚂蚁、蜈蚣、蚊蝇等都属于昆虫。

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很多以前没有学过的汉字,看见声旁以后就会读了。如声旁为“喿”的“噪”、“燥”、“躁”等都拼作“zao”,声旁为“青”的“情”、“请”“清”“晴”等都读“qing”。虽然它们的声调不同,有些字有一点变化,但是大多数的字是根据声旁读音来读的。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声旁进行归类识字,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感受到先人的造字智慧,而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也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参考文献:

篇8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中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就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教学内容。长期以来,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忽视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功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初中体育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且还要强化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意识,只有保证学生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全面提升,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分析

1.全面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摆脱过去高高在上的教师权威地位,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从教学规律角度分析,任何教学行为都是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内因,教师是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决定了外部因素。因此,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过程中,强调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2.教学的全面性原则

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不能将教学重点放在部分学生身上,应该全面涉及所有学生。德育教学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广阔的领域,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体育教学活动和德育课程全面结合起来,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于一些学生思想偏差问题,应该及时进行纠正处理,并要密切观察学习能力不足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做好和学生沟通交流工作,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作出调整,保证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不发生偏离,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发展。

3.教学的系统性原则

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出一个系统性规划,不能在教学过程中随便讲解,毫无教学的规律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规划好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学对策,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中思想道德素养。

二、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对策分析

1.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逐渐进入到青春期,身体发育十分迅速,学生生理和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入青春期后,学生热情奔放,思维跳跃,有朝气,但是在情绪方面容易激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教师和学生面前想要更好的展现自我,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容易产生偏激。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这段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健康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竞赛和游戏活动。通过采取分组教学模式,将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相似的学生分成一组,然后让学生以抽签的方式确定采用哪种竞赛形式。通过游戏和竞赛活动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从而让学生养成从集体出发的信念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对成功的帮助,为学生更好适应今后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2.结合形式多样的体育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十分丰富,在教材中蕴含着多种德育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挖掘,并加以利用和分析,将其更好的应用到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从而保证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进行跳箱教学过程中,一些胆小学生特别是女生对这项活动会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跳,甚至逃避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鼓励学生,并对动作要领进行深入讲解,指导学生科学训练,让学生先从较低位置开始跳跃练习,然后逐渐增加高度,从而更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向学生渗透勇敢、顽强、沉着、冷静的德育教育,让学生逐渐形成勇于面对困难,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品质。

3.结合初中体育活动规范性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规范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规范和科学。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学生有着多样性的活动空间和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对学生的活动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就会导致教学失控,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最终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效率不高。任何体育活动项目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则,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教学规则,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意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管从事哪项活动,都需要按照规则开展活动,要服从教师命令,听从体育教师的指挥。遵守纪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篇9

1.在解析课文词句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想读懂课文,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内容和观点,都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对其进行理解和分析,探究其中的德育内涵,从而达到领会课文思想底蕴的目的。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小学生通过学生古诗来了解我国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领会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诗歌是古人运用简单、有韵律的语言来抒感的方式,通过学习和了解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进而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

2.在朗读课文时渗透德育教育

“以读为本”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标准,学生通过带有感彩的朗读,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课文中的重点段和重点句子,并对此进行反复地朗读,不仅能够增加小学生的语感,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的能力;还能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使小学生在精神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

3.通过问题情景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不明白的事情很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发问”的特点,对课文构建一些有趣而且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情景中,即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很容易让小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再通过教师的深入引导,挖掘其内在的思想品德,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4.在总结回顾中延伸德育教育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回顾和总结课文的含义来延伸德育教育工作,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小学生自己回顾课文重要内容,再以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总结课文的内在含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还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5.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延伸德育教育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还是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得到进一步延伸,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二、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与德育关系

篇10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教育;特点;德育教育;教育渗透

论文摘要: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教育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陶冶情操,提高思维,锻炼意志。体育教育因有其独特的特点,在进行德育教学方面有其独特条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理想,有德行,守纪律,有才能,强体魄”是素质教育对现代人的要求,也是国之需,身所用。美国教育学者麦克唐纳说过:光有品性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性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社会潜在的威胁。可见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何等重要。各学科都渗透着德育教育,而体育教育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独特条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具有德育教育功能性。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帮助。

一、学校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关系及其优势特点

《体育与健康》教材中提出,什么是体育?就学校体育而言,它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品德教育的活动,是对人的身体发展培养和塑造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对受教育者的生长发育、健康、体力、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品德教育和体育运动的技术技能和运动基础知识一样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是血肉关系。和其它学科的体育教育功能相比,体育教育的德育渗透有以下优势特点。

1.学校体育教育对德育教育具有丰富性特点。体育运动项目丰富多样,结合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有效的途径。田径项目能够培养学生英勇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球类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组织和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以及应变能力。艺术性强的运动项目还能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体育锻炼甚至能激励一些沉默寡言、孤辟的学生振奋精神,参加到集体活动中去,更能使活泼好动的学生享受到锻炼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激发斗志,饱满精神,体育以它这种特有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启迪青少年,丰富人的生活。

2.体育教学对德育教育功能具有实践性特点。体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不拘于语言文字为特点的教育形式。体育教育显著特点是: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而学生的思想品德的体现一般不是通过言语表达的,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出来的。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正是通过身体练习和亲身活动中进行的。体育教学根据学生反映的言行,有针对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广泛快捷又直接实际,其效果是其他学科不能及的。如军训的团队精神,组织纪律性教育,集体运动项目队员之间的团结协作、默契配合,长跑中的吃苦耐劳精神等等不通过练习,光纸上谈兵是达不到好的效果的,因此它具有广泛的实践性。

3.学校体育教育对德育的渗透具有长期性特点且思想性强。学校体育这门学科是唯一从幼儿园一直开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是开放年限最长的学科。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要接受体育教育。在此教育过程中保证了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相应深度的品德教育。

二、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内容

1.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政治思想渗透,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育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教材,通过体育知识学习和亚运会、奥运会及我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的学习,来激发爱国情操和斗志。 转贴于

2.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意志品质,道德观、人生价值观等等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和练习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勇敢果断等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互帮互助精神。培养乐观豪爽、乐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这些既是体育课德育渗透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和个性心理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卫生教育,使他们处理好男女同学真诚友谊关系,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

4.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法制法规观念、国防观念、劳动观念等德育渗透。体育课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常规执行使学生了解自由和纪律的关系,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法制观念。军训、运动会队列队形练习,体育比赛教学,场地器材布置回收能够培养学生国防意识和劳动观念,这些也是德育渗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三、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措施

1.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制定德育教育目标。把明确的教育目标渗透到教学文件中去。根据教学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分层次地进行教育。明确具体要求,采取有力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制定学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大纲和教学计划统一安排。结合教材特点,提出每次课中的思想品质教育任务。

2.抓好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抓住教学中德育教育细节,进行正面教育,正面诱导。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思想品德形成是沿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这个顺序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选取正面的素材,坚持正面诱导,多表扬鼓励,用榜样教育学生。

3.结合组织教法,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实现多样化、科学化。采用从感情入手,重视发展个性,讲求启发兴趣,注重引导发现,鼓励竞争与创新。这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4.抓好军训教育和每周的升旗教育。军训时通过教官言传身教和耐心帮助,使学生不仅受到正规军事训练,而且从教官身上学到许多军人优良传统。。升旗教育对学生从服装队形,精神面貌,形体,组织纪律都提出明确的要求,通过升旗教育,对学生进行国家尊严,民族自强,自己责任和义务等方面教育渗透。

学生思想品行的行成,不是短期过程,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处处高度重视,特别是校领导的重视。需要我们在进行教学时,时时处处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