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06-22 09:4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自信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自信的特征

篇1

关键词:泛在图书馆 泛在化服务 开放获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023-01

根据目前对于泛在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的研究成果,图书馆理想化的服务无疑是要实现泛在图书馆环境下的泛在化服务[1]。因此,开展对于泛在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特征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泛在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特点

1.任何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特点。这是指泛在图书馆应当能够为用户提供任何类型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2]。这些文献信息资源的类型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加。仅就目前而言,其文献信息资源类型包括有按文献格式分类的文字文献、图片文献、照片文献、音频文献、视频文献、动漫文献、多媒体文献、三维虚拟文献、光盘文献:按常规文献分类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地图、电子论文、网络工具书;按特种文献分类的学位论文、学术会议文献、标准文献、专利文献、研究报告、竞争情报、产品样本、政府出版物;按历史文献分类的古籍文献、家谱文献、地方志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按分享资源文献分类的文档文献、网络硬盘文献、搜索引擎文献;按教学文献分类的网上课程、精品课、讲座、慕课、课件、教学资源文献;按新增文献分类的数据库、科学数据、在线展览、电视台、博物馆、摄像头在线直播。

2.任何格式的文献信息资源特点。这是指泛在图书馆能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任何格式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泛在图书馆提供各种格式的文献信息资源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些文献信息资源的格式,从大类上可分为纯文本文献、超文本文献、可移植文件文献、数据文献、表格文献、图片文献、照片文献、幻灯片文献、动画文献、音频文献、视频文献、三维立体文献、多媒体文献等多种格式。如果将各大类格式继续进行划分,则文献信息资源的格式会更为丰富繁多。

3.任何语种的文献信息资源特点。这是指泛在图书馆应当为用户提供任何语言文字种类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泛在图书馆应该能够为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提供多语种服务,使用户可以毫无语言文字障碍地开放存取各种信息资源,而无论他们的源语言文字为何种,以及他们的外语水平如何。泛在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社会的信息资源搜索引擎,自然也应该包括任何语言文字支持的泛在化服务这个特点。不过,由于目前受到网络在线翻译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截止2015年6月底,目前互联网有4种汉语与外语在线翻译系统,分别可用于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其中谷歌翻译系统目前可实现91种不同语言文字网页的在线文献信息资源自动翻译,其中44种语言文字可实现语音翻译[3],36种语言文字为谷歌翻译特有的可翻译语言文字;必应翻译系统目前可实现51种不同语言文字网页的在线文献信息资源自动翻译,其中18种语言文字可实现语音翻译,4种语言文字为必应翻译特有的可翻译语言文字;百度翻译系统目前可实现24种不同语言文字网页的在线文献信息资源自动翻译,其中11种语言文字可实现语音翻译,2种语言是百度翻译特有的可翻译语言;有道翻译系统目前可实现7种不同语言文字网页的在线文献信息资源自动翻译,其中5种语言文字可实现语音翻译。

4.任何成本的文献信息资源特点。这是指泛在图书馆应当为用户提供任何成本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其中最受用户欢迎的莫过于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全文获取的具有零成本特征的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即使是那些具有一定限定条件的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如果用户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或采用必要的软件,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仍然能够获得,用户也是会乐于学习和接受的,因为它们毕竟仍然属于零成本的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当然,在一定的条件下,用户也可以接受必要的低成本文献信息资源,例如通过网络阅读或购买电子图书等文献信息资源。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如紧急需求情况时,也可以承受较高成本的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负担。对于文献信息资源的成本问题,上述各种情况完全取决于用户的自由选择。

5.任何时期的文献信息资源特点。这是指泛在图书馆理论上应当能提供任何历史时期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即泛在图书馆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包括此时、近时、当日、当周、当月、当季、当年、当代、现代、近代、古代、远古等多个历史时期时间段的数字化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这一服务特点不仅对于应用互联网摄像头在线直播开放视频文献信息资源极为重要[4],而且对于从事考古、历史、各类学科史学等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领域的用户,更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参考意义和实际研究应用价值。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这种理想化的任何时期的文献信息资源是难以完全实现的。另外,其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真实地客观存在这种信息资源,并且一般都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文献信息资源。不过,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考古发掘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新发现,这种任何时期文献信息资源的满足程度会被逐步接近完善。

二、泛在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的服务特点

1.任何服务方式的特点。这是指泛在图书馆应当能够为用户提供任何服务方式的泛在化服务[5]。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开放获取运动的快速发展,为泛在图书馆提供各种服务方式提供了可能性。这些服务方式包括常规服务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外借流通、阅览、复制、参考咨询、虚拟咨询服务、新书展览服务方式;情报服务类型的科技查新、定题跟踪、学科服务、在线翻译服务方式;用户教育类型的读者教育、用户培训、信息交流、专题讲座、文献信息检索课服务方式;创新类型的下载获取、文献推送、远程传送、开放存储、网上旅游、在线展览、虚拟图书馆等服务方式。

2.任何服务语种的特点。这是指泛在图书馆能够应该能够以任何语种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特点。即图书馆除了可以使用自己的母语作为主要服务语种之外,还应该可以采用其他语种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当然,在这其中仅靠图书馆自己的技术力量是难以做到的,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翻译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用户提供多语种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根据目前互联网在线翻译的技术水平状况,使用特定浏览器、搜索引擎、翻译软件,以及转换文档格式,配合在线翻译、利用图像文字提取软件配合在线翻译等多种方法,图书馆可以实现采用近百种语种及方言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3.任何获取方式的服务特点。这是指泛在图书馆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任何获取方式的服务。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泛在图书馆提供各种格式的信息资源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其中既包括那些在正常情况下的获取方式,也包括在部分具有某种限定条件下的获取方式。正常情况下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包括在线阅读获取,以及直接、自动、压缩、合成、分散、保存文件、订阅、打印、下载器、阅读器、浏览器、播放器、手机、网盘下载获取和复合下载获取等多种方式。非正常情况下的获取方式包括打字、手抄、照相、录音、录像、摄像头录像、截屏和软件下载获取等多种方式。另外,还需要注意各种开放获取条件的合理利用。如无限制、验证码、免费注册登录、免费积分、积分破解、解压密码、延时开放、浏览器设置等开放获取条件。

4.任何传送方式的服务特点。这是指泛在图书馆能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任何传送方式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泛在图书馆提供各种传送方式的文献信息资源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些文献信息资源传送方式,包括网上传送方式中的电子邮箱传送、网络硬盘传送、网络同步盘传送、网络电话传送、即时聊天工具传送、文档分享资源网站传送、文献信息资源网站传送。还包括网下传送方式中的利用U盘、读卡器、移动硬盘、可读写光盘、手机蓝牙、电子书阅读器、软盘、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载体传送文献信息资源。还有利用同步盘可以实现的网上网下同步传送方式。

5.任何存储方式的服务特点。这是指泛在图书馆能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任何存储方式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其中包括小容量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邮箱存储,中等容量文献信息资源的U盘、读卡器存储,大容量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硬盘存储、同步盘存储,以及不计文献信息资源容量的文档分享资源网站存储、原始文献信息资源网站存储和自建文献信息资源网站存储。在图书馆为用户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各类开放存储服务时,还需要注意到文献信息资源开放存储时的容量条件,包括总容量、初始容量、扩充容量、当前容量、单文件容量、永久容量、临时容量;速度条件,包括文献信息资源的上传速度和下载速度;保密性条件,包括文献信息资源的保密存储、半公开存储和开放共享存储;时效性条件,包括文献信息资源的永久性存储、临时性存储和共享存储的时效性限定。

参考文献

[1]孙韶菊.IOA-8A泛在图书馆的泛在服务及特点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3(10):3-5.

[2]李大林.泛在图书馆理念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32(2):93-95.

[3]王卫红.提高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师素质一隅:以亚洲外文历史报纸资源中文利用教学为例[J].中国职工教育,2014(2):28-29.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英语教学文化自信

1中国文化自信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价值

中国文化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不仅对人们的精神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也体现出了重要的价值:

1.1文化自信是促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动力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培养技术能力扎实的人才,而且还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重要动力:第一,树立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使得高职院校能够充分认识到文化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可以利用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第二,高职公共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与国外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提高英语课程中文化教学内容的比重,使得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更好地将文化的相关知识纳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中,依靠文化的力量推动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1.2文化自信能够应对文化交流中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世界交流的不断加快,国外很多文化开始对本土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而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感和自豪感,能够应对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第一,避免产生盲目崇外西方文化的现象发生。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过分崇拜西方文化,例如:忽视本国传统的节日,但是对国外的圣诞节、感恩节等非常崇拜。由于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很多学生没有对自身进行合理评估,就去出国留学。第二,文化交流是世界发展的大方向,为了更好地发扬本国的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必须要树立文化自信,对国外文化采取包容的态度,学习优秀的部分,摒弃消极的部分,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第三,文化自信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与国外有人进行文化交流,拓宽英语学习的途径,不断提高公共英语的应用能力,发现英语学习中的不足,推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2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象非常严重

对于大学生来讲,树立文化自信对于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高职公共英语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本文对目前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首先,很多大学生对本国文化不够自信,盲目崇拜国外的文化,没有考虑到自身能力和家庭实际情况等,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国留学。然而数据显示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国外的生活环境,也无法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其次,很多大学生盲目崇拜国外的节日,对情人节、圣诞节和感恩节等节日的庆祝活动趋之若鹜,但是对于本国传统的中秋节和春节等节日不感兴趣,认为这些节日已经过时。

2.2大学生英语教材缺乏传统文化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中加入国外文化的相关内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材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描述:第一,在高职英语教材中缺少传统文化的内容,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语表达也不是很清楚,过多地学习国外的文化,从而导致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忽视,不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第二,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往往是根据教材进行讲解的。如果选择的教材缺少传统文化,那么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也会缺乏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大多数的英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了解国外的文化,但是却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3高职院校没有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

文化自信表达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和自豪感,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并没有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第一,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方面没有体现文化自信的相关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和宣传内容也比较少,没有利用校园文化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第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没有体现出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所以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培养内容,无法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的力量,帮助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第三,课程的设置方面缺乏传统文化课程。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培养,导致语文课程、文化课程等等沦为选修课内容,由于选修人数有限,使得传统文化无法发挥广泛的感召力。

3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文化自信对于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缺失,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没有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因此,本文总结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相关策略,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3.1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和语言学习的关系

文化自信和语言学习的关系,公共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无论是在形成和发展中还是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相关的文化。而文化自信和语言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第一,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自信,才能够正确看待国外的文化。在进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国外文化能够促进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将对语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转换为语言应用的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公共英语的学习效果。第二,当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对公共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国外文化与传统文化产生冲突时,更好地选择和保留文化中积极向上的部分,摒弃文化中消极的部分,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文化的内涵。

3.2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中加入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中应该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内容用英语知识表达出来,让国外友人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对于树立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能够对传统文化起到继承和发扬的作用。教师应该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寻找英语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同时,教师应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展示出对传统文化的强大自信,更好地感染和影响学生。大学生不仅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而且为了更好地提高英语成绩,需要不断学习国外文化。而当两种文化产生碰撞时,学生应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其他国家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国外文化的先进之处,补充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可以提高传统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3.3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高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其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自豪感。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发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责任,从而肩负起学习他国文化和学习本国文化的重任。大学生可以观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影片,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可以更加全方位地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另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或者写作比赛等等,设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题目,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上面。

3.4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提升中国学生文化自信,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文化中突出中国文化的元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能够深刻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第二,高职院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需要将文化自信的内容纳入其中,充分认识到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利用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育人能力,更好地帮助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第三,选择合适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教材中应该突出国外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国外文化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然后,利用学习到的知识,更好地将民族文化进行推广和传播,完成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使命。

篇3

关键词 管理者 过度自信 管理哲学 企业文化

一、引言

心理学家Weinstein(1980)和Alicke(1985)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普遍存在着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在管理学领域同样存在这一现象。Cooper et al.(1988)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普遍要高于一般大众。Nofsinger在2005年经过研究发现,管理者因具有信息优势、专业知识和经验等特点,更容易出现过度自信的倾向,即他们容易高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夸大自身的控制能力,而低估行事的风险。

通过梳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管理者过度自信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企业投融资、企业绩效、企业价值等方面产生相对消极的影响。现有文献基本上从管理者过度自信可能产生的后果这个视角研究问题,本文将从中国古代管理哲学的角度试图找到一些可行的办法弱化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帮助管理者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决策。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文献综述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在实际的活动中往往会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习惯于把成功的原因更多地归功于自己,而低估运气、机遇、他人的帮助等非自我因素的影响和作用的一种认知偏差。有研究表明,相对于普通员工,企业高层管理者,特别是CEO、CFO等,通常更容易表现出过度自信。

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对企业的融资行为产生影响。Heaton(2002)从理论上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融资偏好行为的影响,认为市场低估了他们公司发行的风险证券的价值,因而不愿意进行外部融资,当必须进行外部融资,也更偏好债务融资。江伟(2010)认为,当董事长拥有经管类教育背景时,董事长的过度自信行为更强,董事长越更少地利用外部融资来为其投资进行融资,从而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越强。

企业的投资决策也会受到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影响。姜付秀(2009)认为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的总投资水平、内部扩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企业拥有充裕的现金流时,正相关程度更大。马润平(2012)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玲和王亚星(2013)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与管理者理性的企业相比,其内部投资、并购投资和总投资的水平更高,但投资规模的扩大并未带来业绩的提升,投资行为导致了企业绩效的下降。

过度自信还会对企业债务政策、股利政策、信息透明度和会计稳健性等方面产生影响。黄莲琴(201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管理者奉行的债务政策是激进的,将对公司绩效产生不利影响。胡秀群、吕荣胜和曾春华(2013)发现:高管过度自信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但这种负向关系只有在非国有上市公司较为显著。罗进、李延喜(2013)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和股权融资成本具有负面影响。罗劲博(2014)认为:公司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通过阅读前人文献可以发现,过度自信在管理者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对企业决策产生深刻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可能会导致企业投资、融资和并购等决策扭曲,进而影响企业价值,而企业价值减少到一定程度即意味着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三、道家“无为”的管理思想

“无为”思想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国家四分五裂,统治者横征暴敛,老百姓在饥饿和死亡的边缘挣扎,民不聊生。老子怀着对统治者的憎恨和对人民的同情,针对统治者的“有为”而提出“无为”的主张。所谓“有为”就是指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

老子认为,人应该从天地自然的规则中学习道理,自然界水流花开,鹰飞鱼跃,春华秋实。这一切并非刻意追求的结果,大自然创造这些时都是无意识的,但却处处充满生机。天地并不是想实现什么,但却无意中实现了并成就了。所以人类也应像大自然一样,以“无为”的态度对待一切,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背离自然去片面的追求个人的目的,这样反而能到达自己的目的。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要把握好一个度,什么应该为,什么不能为,也就是要“无为而无不为”,在有为的地方有为,在无为的地方应当无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首先,无为是不妄为,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次,无为是少为,毕竟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要适当授权。

四、对管理者的启示

(一)适度授权

“无为而治”的第一个维度提倡的不是不为,而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在决策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大事上,管理者要做到有所为,而对于小事,则应该有所不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一般会遇到两类事:一类是有关企业战略和方向的大事;另一类是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内结构会随之变得复杂,管理层次也逐渐开始细分,即使是个人能力再强,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大事小事一起抓。所以,作为企业领导者,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做得周全,应做到在小事上“无为”,而在大事上“有为”。

管理者适当授权意味着管理者应充分尊重个人的人格和尊严,给每一级部下与其职责相应的充分的自,使每一个层次的人在规定的权利范围内能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部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不是企业生产什么产品,而是企业是否拥有良好的人力资源。只有员工树立起对企业的归属感,用适当的方式激励员工,员工才会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

对于一个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而言,适当授权,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是减少自己过度自信程度的一条黄金法则。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是多职合一,而且拥有很多的权利,极容易被权利、金钱等迷惑双眼从而盲目自大做出错误的决策。适当授权,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可以让员工有更大的空间施展他们的才华,也可以让管理者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专心于企业的重大决策。

(二)遵循客观规律

“无为而治”的第二个维度是在管理者行为上,“顺其自然”有所为,“逆其自然”有所不为。对于管理者,特别是对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做决策时既不要毫无方向胡乱的做,也不要脱离客观实际勉强去做,而要从“道”出发,按照事物自身的规律,按照市场的规律去做事。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只有真正站在高处,考虑全局,掌握方向,持超脱态度,才算是一位聪明的企业家。

对于那些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要注意听从员工或其他管理层的意见,虚心求教,认真分析利弊得失,而不是盲目自信从而低估风险或者高估收益。当一个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时,势必会涉及多元化、上市、扩张等问题。管理者在做出这些重大战略决策时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切不可盲目乐观,任何一个决策都有利有弊,管理者要尽量规避风险,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很强,做出错误的决策,可能导致企业股权分散、市场份额骤减、成为被并购的目标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破产或被并购。

(三)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要关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受顾客欢迎,还要重视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愿景等可以加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的要素。例如,海底捞的老总张勇让优质服务的企业文化渗透到了每个员工,每个员工将饭店的前途化为了自己的行动,他们的行动成就了“海底捞”的品牌,顾客享受全过程的同时,快乐的消费成就了“海底捞”的业绩。

在“海底捞”的企业文化中,充分体现了道家的无为智慧。首先,海底捞对员工适当授权,并建立起公平的员工晋升机制。在“海底捞”,200万元以下的财务权都交给了各级经理,而海底捞的服务员都有免单权。适当的授权让员工觉得自己被尊重,员工会把海底捞当成自己的家,企业业绩自然会上升。海底捞几乎所有的高管都是服务员出身,只要肯吃苦,肯付出,就会在海底捞有很好的晋升途径。其次,海底捞在开店的速度上遵循客观规律,不盲目开店。海里捞的宗旨是一定要保证服务质量,如果没有优秀的店长,没有优秀的服务团队,海里捞就不会开下一家店,海里捞的这种宁缺毋滥的精神刚好和道家遵循客观规律的想法契合。其他企业也应该遵循这种客观规律,即在保证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再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五、结论

通过梳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一个普遍现象并可能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但道家“无为”的哲学智慧告诉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适当授权,要所有为有所不为。而且要顺其自然有所为,逆其自然有所不为。做决策时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切不可盲目自大,不可盲目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从海底捞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也可以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所以管理者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本文只是从道家无为智慧的角度分析管理哲学对过度自信管理者的借鉴意义,中国的管理哲学博大精深,一定还有很多精华值得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借鉴和应用。

(作者单位为吉林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COOPERA,WOO WILLIAMC,CAROLYNY.Entrepreneurs' perceived chances forsuccess[J] .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8,3(2):97-108.

[2] KAHNEMAND,TVERSKYA.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risk[J] . Econometrical: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1979,47(2):263-291.

[3] Heaten B . Managerial Optimism and Corporate-Finance FinancialManagement[J] . 2002.

[4] 郝颖,刘星,林朝南.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 [J].中国管理科学,2005(5):142-148.

[5] 姜付秀,张敏,陆正飞,陈才东.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企业财务困境 [J].经济研究,2009(1):131-143.

[6] 江伟,黎文婧.董事会独立性、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决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9):64-70.

[7] 刘帅,王玉莲.道家“无为”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辩证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5).

[8] 黄莲琴,傅元略,屈耀辉.管理者过度自信、税盾拐点与公司绩效[J].管理科学,2011(4):10-19.

[9] 马润平,李悦,杨英,张文静.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过度投资行为与治理机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2(6):38-43.

篇4

关键词:文化自信 中学生 语文教学

1.文化自信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或个人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表现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当前,全球经济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加之我国正处在严峻的社会变革时期,各种文化相互融合,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我们的传统文化中。

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崇洋,认为外国的经济制度是优秀的,政治制度是完善的,就连文化都是新颖的,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电影院里的美国大片场场座无虚席,反映传统文化的《大鱼海棠》却人烟稀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荣八耻”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的考试负担;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了一句虚无缥缈的空话;外来文化的糟粕(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圆滑的腹黑学)成了抨击传统儒家文化精髓(勤劳、节俭、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利器……

2.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

首先,是经济全球化下西方文化的渗透。由于青少年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会不自觉地沉迷于国外的影片、动漫、游戏、书籍,久而久之,便对西方文化产生了迷恋和认同,甚至会不加区分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糟粕。

其次,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在目前的中国教育体制下,学校和家长片面重视学生的分数,因此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教授文化课,实行题海战术,音体美的课程被大量压缩,语文课深受轻视,综合实践课程成为摆设,所谓的德育和文化传统教育更是只字不提,素质教育早已成了一句空话。

最后,是部分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扭曲塑造。他们打着标新立异的旗号“批判和反思”中国文化,将“中庸”解释为墨守成规,将“四书五经”看做过时的论调,尤其是一些影视作品,总把中国的文化传统与陈规陋习相关联,不但不起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反而产生了更大的消极作用。

3.如何利用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力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楷模,我们肩上肩负着国家教育复兴的重任,如何通过我们的日常教育渗透文化自信?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是每一个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传统文化的教学。

语文作为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所谓的语言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还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社会主义的优良文化和正统价值观,只不过前者在考试中得到量化和体现,后者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例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的教学可以不局限于文本本身的情曲折、语言凝练,而要透过这篇文章,让同学们了解《水浒传》,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魅力,感受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坛上的影响力。在讲授《中国建筑的特征》时,教师也不要局限于文章的结构分析,而是通过大量古籍阅读和图片展示向同学们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特征,感受中国建筑的伟大,就是感受中华文化的精深。古典诗词的教学更是如此,在平平仄仄中感受诗人伟大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影响力的传播。

其次,让学校建设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

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历史中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们拥有众多的文化典籍、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古迹,中国也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团体,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值得发掘,只有充分了解,才能肯定与坚持,进而形成文化优越感和自信心。学校可以加强对图书馆的投资建设,多引进一些文化类的书籍,作为语文教育的补充书刊,定期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展览馆参观体验,多举办传播主流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学校晚会、读书交流会,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校园风气。

但要注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培育文化自信的经济基础。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通过文化产业实现经济力量和文化力量的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用最高效的方式引导民众乐于接受传统文化,并且潜移默化地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另外,在学习本国文化的同时,也应放眼世界,学习外来文化的精华,抛弃民族文化的糟粕,用理性的态度和开放的胸襟辩证取舍,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放眼未来,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向世界,传向未来。

只有上下万众一心,努力在社会、学校、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自信力才会慢慢在学生心中生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刘芳.《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J].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1月.

篇5

关键词:政治关系 两职合一 控制力幻觉 过度自信

作者简介:

李 勇(1969- ),男,重庆市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副教授

曾升科(1986- ),男,湖南益阳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讲师

一、引言

传统理论往往将管理者视为完全的理性经济人,而由于人们的知识水平与实践经验的差别,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总是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有限理性”的特征。管理者过度自信最显著的特征是高估公司收益,低估公司风险。行为经济学研究发现,人们的决策行为未必都是理性的。作为公司的主要决策者,管理者在面临决策风险与收益的权衡时,其认知偏差会导致公司决策偏离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大量文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如对公司投资行为(Malmendier and Tate,2005)、并购行为(Malmendier and Tate,2008)、负债行为和股利政策(Ben-David et al,2007)以及对公司盈余管理和预测的影响(HribarandYang,2006)等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公司决策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现阶段对管理者产生过度自信原因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探索诱发或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就显得意义重大。

二、文献综述

(一)过度自信对于公司融资和投资决策的影响 J.B.Heaton(2002)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投资行为中表现出来的重要特征。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拒绝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即使管理者对股东非常的忠诚。(Yueh-hsiang Lin,2005)以台湾地区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表明:如果公司的财务约束很严格,那么具有过度自信行为的管理者比非过度自信管理者对现金流更加敏感,当公司有充足的现金流时,非常愿意进行投资。Ulrike 和Tate(2005)分析发现:有过度自信行为的管理人通常会高估投资项目的收益,低估项目投资的风险。Robert A.lowe 和 Arvids A.Ziedonis(2006)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决策受到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的影响的证据并不充分,但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有明确的目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都会朝着成功的方向行动,后来还能够获得风险经济回报。王周伟(2006)对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过度自信研究表明:经理人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具有“U”形曲线效果。余明桂、夏新平和邹振松(2006)研究发现:公司为什么会采取激进债务融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发现公司的资本结构,特别是公司的短期资本结构与管理者过度自信有非常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的债务期限构成方式也与管理者过度自信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沈艺峰等(2009)以1998年至2004年A股上市公司中被冠以ST的93家非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分析说明,过度自信董事会的非理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负面的影响。姜付秀等(2009)以2002年至2005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求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如果公司的管理者具有过度自信行为,那么公司的总投资水平就会越高、内部扩张规模也就越大,特别是当公司拥有非常充裕的现金流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欣慰对总投资水平的影响就会更加的明显,同时具有过度自信行为的管理者所实行的扩张战略会加大公司陷入财务困难的可能性。江伟(2010)研究表明,总经理年龄、任职时间、学历及教育背景与其过度自信有明显的相关性。

(二)政治关系对于公司的影响 许多公司花大力气追逐政治关系,这是因为政治关系可以给公司带来巨大利益(Krueger,1974)。获取了政治联系的公司不仅能够降低公司被侵占的可能性,而且还提高公司从政府部门获取政府补助的可能性,为公司进行融资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使公司在税收上获得较大程度的减免(Soto,1990;Shleifer and Vishny,1994)。在某些特殊的行业中,公司从国家政治战略方面得到的好处并不会比公司从市场经营中获取的收益少(Baron,1996)政治联系对于公司在融资方面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有政治联系的民营公司相对于没有政治联系的民营公司来说,在进行外部融资时有政治联系的民营公司受到的政策约束会更少,通常情况下,银行给予这些公司的贷款额度会比较多和银行给予它们的贷款期限也会比较长(余明桂、潘红波,2008;罗党论、甄丽明,2008)。陈冬华(2003)研究表明:公司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影响越大,董事长具有地方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获得的补贴收入越多。吴文锋、吴冲锋和芮萌(2008)研究发现,如果公司管理人员有在中央政府或地方各级政府的有任职经历,那么公司能够更多的获取政府给予的税收优惠,并且税收优惠程度是与公司所在省市的公司税外负担成正比。政治联系给公司的发展在各个方面提供了比较便利的条件和带来了一些比较适宜发展的优势,但是,公司在为了维持这些联系的时候也付出了极大的成本和代价。结论在1994年、2002年、2005年、2007年分别由Shleifer和Vishny、Faccio和Larry、Khwaja和Mian、Wang和Zhang找到过证据。Bertrand、Kramarz、和Thesmar(2004)发现:有政府背景的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与没有政府关联的企业相比稍逊一筹。Fan、Wong和Zhang(2007)研究发现:有政治关系的公司IPO3年之后的股价收益率、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销售利润率、会计业绩等一些经营指标比没有关系的企业明显要逊色很多。Boubakri、Cosset和Saffar(2008)研究发现有政治关系公司的业绩不如没有政治关系的企业。有政治背景的企业所报道的盈余质量和同等条件下的其他没有政治背景的企业相比明显稍逊一筹,夏立军(2005)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的调查研究发现,如果企业与政府有联系,其相应的独立审计要求也会降低。仪垂林(2011)以我国2006年至2008年沪、深民营性质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关系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与公司价值之间都具有负相关的关系,但是在统计上都是不显著的。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在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低,上级政府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对政府信息和市场上其他公司信息的掌握,相比下级政府而言要充分的多。公司管理者往往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信息,市场信息的解读不充分,掌握不全面,但是,公司管理者具有政治关系,他们就有途径获取较为充分的相关信息,政治关系越高,获取信息的渠道越通畅,其获取的相关信息越充分。所以这些具有政治关系的公司管理者对相关问题的态度会更加客观。综上所述,得出假设:

假设1:管理者的政治关系会抑制其过度自信,政治关系越高的管理者越容易抑制过度自信

调查显示,在不同城市和地区,公司在与政府的职能部门交往的过程中,不同城市的公司受到的行政干预程度也会存在很大差异。这份调查中排名靠前的十分之一城市,公司平均每年至少花费三十六天的时间与政府职能部门交往;而排名靠后的十分之一城市;花时间最少的公司每年也要花费八十七天的时间与政府职能部门打交道(罗党论等,2008)。在市场化进程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信息透明度高,资源更多的通过市场来进行配置,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发展更为完善。在这种制度环境下,该地区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市场手段,去公平的获得市场信息,进行经营运作。管理者具有的政治关系给公司带来的信息和资源等好处相较与其他没有关系的公司不明显。相反而言,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和法制环境较差的地区,由于各种产品和信用市场都不发达,支持市场发展的各种制度欠缺,所以政府部门通常能够控制各种经济资源的配置,公司难以依靠市场化原则获得充分的信息和资源,而“软性”的政治关系能够带来获得信息和资源等好处相比其他没有关系的公司要明显。因此,当地区市场化程度越低,信息透明度不高时,管理者的政治联系更易于为公司的信息和资源获取、经营便利发挥作用,进而抑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上市公司所在地市场化程度越低,管理者政治联系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抑制作用更强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深市2008年至2010 年间并在第三季度了本年度盈利预测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因为只有深市的上市公司对第三季度的利润预测有较为准确的描述,对样本的整理过程中,执行了如下筛选程序:(1)剔除发行B股或者发行H股的上市公司;(2)剔除金融行业;(3)剔除在第三季度没有准确盈亏预测变动百分比或者盈亏具体数额报告的公司;(4)剔除财务数据缺失和总经理(总裁、CEO)、董事长个人信息披露不完整的公司;(5)剔除在报告期当中总经理(总裁、CEO)和董事长有变更的公司,由于管理者变更会导致,无法准确判断是哪位管理者存在过度自信的现象。经过上述剔除程序,最后获得 322 家样本公司。文中所需要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均来自于CSMAR数据库查询系统。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采用Excel2003、EViews5.0 完成。

(三)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在现有研究文献中,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以长期持有公司期权以及增持公司股票等行为来衡量(叶蓓和袁建国,2008);以媒体等外部人对管理者的评价来衡量(Malmendier and Tate,2005);以盈利预测来度量(姜付秀等,2009);采用直接的方式,调查CFO对未来股市和公司的预测,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得出(Ben-David et al,2007);用并购频率度量(Doukas and Petmezas, 2006);其他指标,如首次并购成功(吴超鹏等,2008)等。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情况出发,本文选择了公司盈利预测偏误作为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指标。根据上交所和深交所的规定,从2002年开始,上市公司被要求在业绩可能出现大幅波动时,于第三季度做出预告。由于会计年度尚未完结,这时的预告能体现管理者的预测,从而反映出管理者对该年公司业绩的信心。经过统计了这些盈利预测信息,规定如果公司在样本期内实际的盈利水平低于预测的盈利水平,则将该公司的管理者定义为过度自信。目前对管理者政治关系的度量不同国家不同时间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如Bertrand在 2004年的研究认为,如果公司的CEO是从法国的精英学校毕业,同时毕业后也他们曾在政府部门服务过或者他们现在任职于政府部门,就认定其是有政治背景;余明桂等在2008的研究:以公司的管理层是否担任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是否在政府部门任职作为政治联系的替代变量。主要核心的观点依据是管理层是否有从政经历。根据中国的政治制度设置,可以认为各级政府、各级人大、各级政协以及部队都能带来政治关系。所以本文将管理者具有在政府部门、军队的任职经历,或者具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资格定义为其具有政治联系。但这还不能准确反映出不同层级政治联系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在中国,“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一句俗,总是耳熟能详,这就说明在不同行政级别单位,担任不同级别的职务,都会对当事人产生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因此,本文依据管理者政治联系的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计量: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在政府部门、部队、人大代表、政协的工作经历带来的政治联系,将管理者的行政级别分为省部级或军级以上、市厅级或军级、县处级或师级、局科级或团级以及其它五个层次,由高到低分别赋值4、3、2、1、0。主要变量定义见表(1)。经过理论分析和研究变量选定,构建下面检验模型,然后使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来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具体模型如下:

CON=α0 + α1Polit + α2Dual + α3M age + α4M edu + α5C age + α6C edu + α7Size-1 + α8Z-1 + α9Invest-1 + α10Debt + α11Eps-1 + α12Control + α13■Industryi + α14■yearj+ε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描述性统计结果看。经营风险的均值为0.246,表明上市公司整体上风险不大。每股收益的均值是0.08,而且标准差是0. 683,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间的整体收益不高而且收益差距较大。同时,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规模和投资规模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证明公司发展不是很平衡。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的均值为0.153,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兼任的情况较少,公司机构设置越来越合理。总经理和董事长学历的均值分别为2.452和2.483,说明管理者的学历大多数为大学本科。总经理和董事长年龄的均值分别为47.069和49.997,五十岁左右的年龄应该是出于事业发展的成熟期,而且相对于我国的政治制度来说,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趋向与年轻化。实际控制人性质的均值为0.632,说明国有上市公司的比例要大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比例。

(二)相关性分析 模型的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首先结果表明各个变量两两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模型选取的变量是各自独立的,能够揭示不同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其次管理者的政治关系与过度自信呈现负相关关系,验证了前面的预期,即管理者的政治关系可以抑制过度自信;两职合一会增加管理者的权利,使其产生“控制力幻觉”导致过度自信;国有企业在国家财政支持和较小业绩压力的双重作用下,管理者更容易诱发过度自信。

(三)回归分析 根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1)根据总体样本检验管理者政治联系对过度自信的影响。将总样本2008年至2010年的混合数据代入实证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因变量为管理者过度自信CON。解释变量为管理者的政治关系,用以考察政治关系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的影响。此外,还控制了管理者个人特征变量,包括管理者学历与年龄。根据现有研究,管理者的背景和经历对其过度自信程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模型中控制如下一些变量: 上期投资(Invest-1)以及上期风险(Z-1),公司上期的投资情况和风险会对管理者的心理产生影响;负责比率(Debt)是公司风险的重要指标,是管理者融资,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公司治理变量包括实际控制人类别(Control)、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兼任情况(Dual),公司治理的好坏和管理者在公司管理中的地位,可能会限制或增强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公司规模(Size),公司资产规模越大,其抗风险的能力可能就会越强,公司管理者面临的压力就可能会越小,管理者越有可能容易产生自信心理;行业(Industry)和年度(Year),对于处在不同行业、不同期间的公司来说,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整体经济形势是不一样,作为公司决策做出者的管理人员的判断就会不一样,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可能是不同的。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发现,从过度自信方程来看,政治关系对过度自信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显著性水平都达到了5%以上,表明管理者过去或现在拥有越高的政治关系,在获取政府信息和着国家宏观政策信息方面有较好的渠道,管理者掌握的相关信息就会越全面,管理者越不会过度自信。同时,过去或现在担任过政府官员的管理者为了维持已经获取的社会地位和声誉,也抑制过度自信这一心理倾向。在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在1%以下显著,说明两职合一会增加管理者的权利,使其产生“控制力幻觉”导致过度自信。实际控制人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而且在1%以下显著,国有公司在国家财政支持和较小业绩压力的双重作用下,管理者更容易诱发过度自信。而公司上期的经营风险状况对管理者过度自信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对中国公司管理者而言,对公司的风险不太重视。这一结论符合中国公司的现实。(2)根据不同市场化进程下检验管理者政治联系对过度自信的影响。按照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市场化进程是否超过全国市场化进程指数的中位数为依据,将样本分为高市场化进程组和低市场化进程组,分别检验不同的制度环境下管理者政治联系与过度自信的关系。将样本2008年至2010年分组以后的数据分别代入实证回归模型进行检验,所得出的实证结果如下:在高市场化程度的这组,政治关系与过度自信的回归系数为-0.2043,但是不显著;在低市场化程度的这组,政治关系与过度自信的回归系数为-0.4298,而且在5%以下是显著的。在高市场化程度这组,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的回归系数也为正数,但是不显著;在低市场化程度这组,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在1%以下显著。在高市场化程度这组,实际控制人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也不显著;在低市场化这组,实际控制人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而且在1%以下显著。这说明,公司所在地市场化进程较低,信息不够透明,资源配置更多依赖于行政手段,公司通过市场手段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窄,具有政治联系的管理者能够给公司带来获取政府宏观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的渠道,从而获取有机会获取充分信息,进而抑制管理者信心。如果公司所在地市场化程度较高,法律规则更加完善,信息透明度更高,那么资源配置或者信息获取能够通过市场配置来完成,通过管理者的私人政治联系获取好处的优势较其他公司不明显,于是,就表现为管理者政治联系对过度自信的作用甚微。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的政治关系对过度自信有显著的负相关影响,并且,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这种影响比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要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行为金融学理论,而且从管理者行为的角度为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风险治理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证据。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努力降低其过度自信偏差。以管理者个人特征和个人经历为基础,设计科学合理的管理者行为综合评价体系,来衡量管理者是否可能会过度自信等行为。可以考虑根据公司的融资选择、资本结构、投资(并购)情况等指标,同时结合管理者个人特征和经历为基础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一个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的预警指标。(2)完善管理者的选聘和晋升机制。过度自信行为主要受到信息量、任务难度、专业知识、经验、性别、成长环境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公司在选聘管理者时要进行综合考虑。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动机源于管理者对岗位晋升的竞争,设置合理的岗位晋升机制,也有利于抑制管理人员的过度自信。同时,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公司可以考虑引入具有政治关系的管理者。

参考文献:

[1]江伟:《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9期。

[2]姜付秀等:《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扩张与财务困境》,《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3]向德伟 :《运用Z记分法评价上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2年第11期。

[4]余明桂、夏新平、邹振松:《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激进负债行为》,《管理世界》2006年第8期。

[5]江伟 :《管理者过度自信,融资偏好与公司投资》,《财贸研究》2010年第1期。

[6]沈艺峰、陈舒予:《董事会过度自信、CEO变更与公司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管理学报》2009年第10期。

[7]潘红波、余明桂:《政治关系、控股股东利益输送与民营公司绩效》,《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第4期。

[8]Wei Huang,Fuxiu Jiang, Zhibiao Liu, Min Zhang.Agency cost, top executives' overconfidence, and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y — Evidence from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10

[9]Brown, R., Sarma, N., CEO Overconfidence, CEO Dominance and Corporate Acquisitions.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2006.

篇6

[关键词] 后进生 经典诵读 理想信念 影响

后进生这个概念,原本出于一种辩证思想,出于一种教育者的好心。从理论上讲,后进生的一些特征和以前称谓的“差生”的特征有相似的地方,但它和“差生”定位又有所不同;从情感上讲,这个称谓学生自己从心理上也容易接受。后进者,即后来进步的意思。不把学生看死,相信他们会发生变化。事实上,并不如教育者的“初衷”那样,当“后进生”这个概念被频繁使用、固定强化之后,它同样成了一个足以引起不良心理反应的词语,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对于被教育者都是如此。后进生,这个代名词,既给学生烙下了心灵的伤疤,也一直困扰着许多班主任。如何转变后进生,是多年来所有老师潜心研究的问题,可是总是收效甚微。为了帮助大家找到一条转化后进生的捷径,我们学校于2008年申报了《经典诵读与后进生转化》的课题,对本校的后进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几年下来,终于有所突破。具体做法是:把所有同级的后进生组织起来成立经典诵读实验班。开班时先召开了家长会,让家长全面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情况,尤其是学习状况。并向家长们宣传了诵读经典文化的好处: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识字量,积累丰富的经典语言,还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古典文学的诵读能逐步感化学生,浸润学生的心灵。让家长们明白即使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不了“大才”但也可以“成人”。经典诵读实验班走的路子是“以经典文化为载体,以古代圣贤思想为德育教育典范,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同时因材施教,努力为他们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量做到有教不类”。在得到家长们的认可后,经典诵读实验班全面开展经典文化诵读。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同学们先后背诵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论语》、《老子、大学、中庸》、目前《三十六计》也基本背完。

经典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精华,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所承载的常理常德,不仅可以明理启智,还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尤其是后进生,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他们学习方法不适应、兴趣淡薄,意志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更需要我们老师打破一些常规教学模式,为他们寻找一条适合他们学习的道路。让后进生通过诵读经典文化,与古代圣人先贤直接对话,直面中华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转化后进生的良好途径。

下面我简单谈谈经典诵读对后进生转化的影响:

一、经典诵读帮助学生确定初步的理想信念

任何人都有梦想的权利,都会对未来充满憧憬,后进生也不例外。如何把学生的梦想,甚至是空想变为理想信念,需要老师的启迪、引导和鼓励。在诵读《论语》时,我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学生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可以让其他人学习,每一个人都有它生存的价值。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我曾用孔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也曾用元・刘祁《归潜志》的句子“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来激励他们立志。在儒家教育中我引导学生感受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以及它与社会相关联系。让学生们明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道理。

记得我刚接到这个实验班时我曾经和学生们进行过一次交流,我问他们长大后想干什么?当时我的问话一结束,所有的同学都低下了头,目光不敢和我正视。看着他们愧疚、不自信的神情,我只好结束了本来想用一节课时间来讨论的话题。当时,我好想一个一个地去抚慰他们那曾经被老师同学歧视后受伤的心灵;好想拭去他们一双双眼睛里透露出的胆怯与不自信;好想告诉他们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比普通班的同学更棒。可是,我知道,这需要时间,需要他们自己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于是我重新找了个轻松的话题,解除那堂课的“尴尬”。经过长期的熏陶和鼓励,本班学生由问及他们的理想是什么时低头不语转化为充满憧憬地高谈他们的未来,所有的这些转变都来源于经典诵读。

二、经典诵读奠定了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古人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天性未受世俗污染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等他们长大后也不易改变。古人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可以看出古人对孩子黄金时段的教育契机的看重。尤其是对是非观念模糊的后进生,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经典名篇让学生诵读,犹为重要。让学生在诵读中既感受到儒家积极上进的进取心,同时又要让学生保持道家“返朴归真、顺应自然”的豁达胸怀。既要敢于成功而不骄傲,也要面对挫折而不气馁,适度地表现自我而不自卑。既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克服困难的决心,也要有不嫉妒他人优点和成功的胸襟。为了作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一方面用古圣先贤言说勉励学生。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让学生明白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的道理。另一方面我在引导学生读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纵观历史的伟人,了解他们的成长史。自古以来,伟人们也无一不历尽艰辛,饱经磨难。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长时间对这些经典耳闻目染后,学生们更懂得“泛爱众而亲仁”的好处了。

我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是由四至六年级的同学根据学校的值周安排表相应把任务下达在值周班级上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我鼓励全班同学在班上先进行优秀古诗文比赛活动,由学生自己推选5名学生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每天的播音,被选上的同学都觉得能去播音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任务,自我训练更认真了、自我要求更高了,也更自信了。没有被推选的同学也没有一个不服气、嫉妒他人的情绪,他们同样用一种欣赏、佩服的眼光看待被推选的同学。就在这样的活动中所有的同学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了一步,尤其是心理方面的承受能力得到了增强。再比如:为了提高学生们背诵经典文化的兴趣,我在班上制作了一张经典诵读成长记录表,学生每背诵完5个段落或者5个章节,我就奖励一颗星星贴在他们的记录表上。看似不值钱的纸星星,学生们得到后却高兴不已,欣喜若狂。就这样,学生们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背诵了一本又一本深奥难懂的经典读物。当他们熟练流利地背诵着一章章经典文化时,有谁知道这是一群曾经被一部分老师放弃的后进生。通过这些事例,我们不得不对孩子们的潜力感到吃惊,不得不佩服经典文化的魅力,它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奠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经典诵读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学生读经典文化,与古贤为伍,让古圣先贤们的伟大道德情操在孩子们身上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刚刚接触到这个班的时候,多数同学厌学、自卑、甚至少数同学一到下午非班主任的课时就逃学。我没有选择用责备他们的方式对待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需要的不是老师的再次责备,而是老师的鼓励,或者是说他们最需要的是老师对他们的具体帮助、需要老师伸手牵着他们“上路”。于是,我每天到校比一般老师都要早,来到学校后直接走进教室,在班上大声朗读。我不管学生们开始时用怎样诧异的眼神看着我,我一如既往。孔子说得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师都不想诵读,凭什么能让学生热爱诵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在我的带领下,学生们都很乐意地捧起读本大声诵读。而且,我们班是全校来得最早的班级,是朗朗书声传得最响的班级,也是早读课之前唯一不见学生人影在教室外面晃动的班级。卫生劳动方面,我更是放心,基本不沾手管理,我直接放手让劳动委员处理,有时在卫生值日中偶尔有孩子因为忘了或者其他特殊的原因没有参加,其余的学生不会因为一个同学的缺席而有所怨言,他们会照例把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的井井有条。待到第二天,那个劳动缺席的学生主动加入到下一组进行劳动,同学们没有埋怨,只有相互理解。班上每一位同学都是班上的主人,他们会随时到我们班的区域进行保洁。一直以来,我们班的卫生都得到学校领导、师生的好评。因为经典文化的渗透,我们班纪律方面也有明显改善。同学们由自由涣散、爱讲话、爱搞小动作逐步转化为能专心致志地听讲,如果老师上课上得精彩,孩子们的目光会一直追随着老师,思维紧紧地跟着老师预设的教学环节积极思考。看着孩子们变化的一切细节,我除了欣慰更多是感动。在校的时间我多数是在教室里度过的,从早读到上完当天的课,包括课间十分钟,我都喜欢在教室里。要么和学生聊天,要么静静地看书。学生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关怀,和我无话不谈,我也更喜欢和他们相处的那份自在。当有老师抱怨学生不好管理时,我总是暗自窃喜:我和孩子们相处这么融洽,孩子们如此有班级责任感,我真的很“幸运”。哪怕偶尔一个两个同学犯点小错,也丝毫不会影响我对他们的喜爱。因为我明白“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何况他们还是一群孩子。

四、经典诵读帮助学生找到自信的密码、托起他们起飞梦想

自信心决定孩子一生。有自信的孩子对未来充满憧憬,没有自信的孩子对前途感到失望,教育孩子,必须给孩子自信的力量。而经典诵读是学生找到自信的密码,是托起他们梦想起飞的动力站。

篇7

关键词:中职生;自信心;成长;就业;成才

一、引言

中职教育是作为义务教育后分流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满足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就业去向继续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因社会文化对蓝领劳动和中职教育的认同感不高,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期待较高,尤其是高招扩招之后,更多初中毕业生选择了上普高继续学习,北京市已基本能够满足8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上普高学习。直接显现的结果是中职学校录取的新生的文化课成绩整体情况直线下降,很多专业还根据管理规定取消了专业面试,造成的结果是中职学校只能接受成绩分流中的底层学生,并且还不能进行专业兴趣和潜能的基本筛选,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压力,以及学生实习分配压力越来越大。

在学校德育工作实际中笔者发现很多中职新生不单单是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习问题;更多的学生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是自信心不足,甚至严重自卑的问题,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表现形式又有多种形式。

要立人先立德,要立德先立心。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笔者与学校德育工作团队一起,经过研究分析制定了增强学生自信心作为德育工作基本策略的工作思路。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学生自信心提升幅度大面积广,德育工作效果明显,并且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专业课学习训练和实习就业水平的提升。

二、问题分析与解决的主要实践

与普高就读的同龄人相比中职生的学业压力明显较小,但积累的心理问题较多,自信心偏低,这些问题已形成基本共识,且很多有识之士对于中职生自卑问题的研究分析比较充分。本文主要针对北京地区中职生特点,结合一线工作实际,实践研究增强中职生自信心的主要途径与实践成效。

(一)本文对自信心的基本界定

本文重点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中职生的自信心问题,关于自信心的定义更多地参考了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与英国激励大师史蒂芬.米勒(Steve Miller)的观点。史蒂芬.米勒认为自信就是你的感觉,自信是你可以想象并感受的东西。班杜拉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角度用自我效能这个概念进一步丰富了对自信心的研究和实践指导,他认为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所作各种准备的感性评估。在某一情境下,有四个主要因素决定自我效能感:第一,行为成就:效能期望主要取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以前的成功导致高的效能期望,而以前的失败导致低的效能期望。第二,替代经验:观察他人的成败,可以对自我效能感产生与自己的成败相似的影响。第三,言语劝说:当你尊敬的人强烈认为你有能力成功的应付某一情境时,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第四,情感唤起:高水平的唤起可导致人们经历焦虑与紧张,并降低自我效能感。

(二)基本表现与成因分析

中职生普遍心理问题较多,以北京市昌平卫校2011年4月学生科对2009,2010级两个年级20个教学班共863名学生,其中男生140人,女生723人,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测验所用量表是SCL-90共90个 项目。分数大于等于160分的人数284人,占总人数的33%(scl90问卷>=160分定为阳性)。通过此项测评可以科学测出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 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10种因子。测评结果见下表:

该校的统计与分析发现的问题在中职学校具有普遍性,笔者也在本校做过类似的调研,并开展过心理辅导活动,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各种各样,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近十年(有的从幼儿园)的学习不顺利,进而承受来自同学、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各方的压力,严重损坏了学生自信心的正常建立。

学生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多数是与自信心缺失有关。反之,一旦学生自信心缺失,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且很难解决。学生性格不同,在行为方面和心理问题上呈现的形式也会有所差别。无论是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最终都能在心理问题上找到原因,也只有找准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对内因进行诊断分析,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进步、成长和成才的问题。一个自信的悦纳自己有一定自信的人,会更加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一个对自己自信,对做事自信的学生,才会更加努力地投入精力和毅力去学习与训练。

针对中职生群体自信心表现基本情况,学校德育的重点抓手应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的教育与培养应该贯穿整个在校学习与生活全过程,学校德育部门还应根据高一高二在校学习期间和高三下企业顶岗实习等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培养培训方案。同时,要特别强调一个教育和培养基本原则:学生自信心的增强需要教育引导,有时还需要相关理论分享,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认识自我;但自信心的提升要重在活动中体验成功,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不断积累自信。所以说学校要精心设计系列活动,有根据时间线推进的整体系列方案,更要有根据学生个案设计的个性化心理辅导活动方案。打开心结,增强自信,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做法与实践

1. 理论学习与心理辅导,指导学生科学评价自己

指导学生正确地自我评估,合理地做出选择与改变,这些是帮助学生增强自信的第一步。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项目之一就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每一名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接纳、 对外沟通、交往以及亲子关系等方面的主要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样便于心理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等更具有针对性地辅导与帮助。全校由德育处牵头,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以及应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策略研讨。班级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板报宣传,同时对问题相对严重的同学要做到心中有数,积极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情况,设计帮扶活动。各班由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并积极吸纳班内干部参与,与家长一起,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学校心理中心定期制作心理月刊,帮助同学及家长了解心理学知识,尝试心理学常识分析自己的困惑与烦恼。

入学前三个月,学校统一组织进行自信教育。告诉同学自信就是你的感觉,自卑也是你个人的感觉。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能力特长,重点是告诉同学过去文化课学习的不理想,并不意味着自己一无是处。如:组织优秀毕业生到校面对面与学生交流,组织高年级学生干部对学生进行传帮带,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我,开启新的航程,各班开展讲故事活动――我是谁(名片设计)?让每一名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优点写出来,并在全班宣讲介绍自己,目的是引领学生关注自身的优势,而不是像以往,总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要求所有人要认真听,老师会在中间提问:“你旁边的同学兴趣是什么、爱好是什么?他的优点有哪些”,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与倾听,发言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体验到被尊重,被接纳的感受,集体归属感则逐步增强。进而各班级开展下一步活动---发现积极的自我,通过讲解标签效应的故事,引领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学会将消极的自我评价换一个角度来分析,为自己为同学贴上积极的自我评价标签,形成当自己或同学有消极评价自我时,及时帮助提醒,以积极的视角看问题,看自己的班级氛围。

一系列的活动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认识到自信的力量,积极态度的力量。

2.激励教育为主,引导学生悦纳自己

权威的积极评价对青少年自信心增长很关键。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尊、自信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曲线变化。由于自我意识中的“想象观众”和“个人神话”,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并不总是与品德有关。另外,观点选择能力是衡量青少年社会认知水平的重要尺度,作为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威认知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青少年的人际知觉能力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外部到内心的发展趋势。罗森博格指出,高水平自尊、自信具有三大特征:自我接受、喜欢自己、对自己的价值有适当的尊重。基于对以上理论的基本认同,学校在引导学生做出科学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积极发挥权威评价和外部评价的作用,以激励评价为主,帮助学生形成高自尊、自信的心理自我认知,悦纳自己。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游戏(大风吹),所有学生围坐一圈,游戏失败的学生会有三种结果:一是被班级内的五名学生每人赞扬一句;二是游戏失败的学生要赞扬班级内的五名同学;三是进行才艺表演。学生们在游戏中感受到被接纳,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看到同伴的优点,达到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们在游戏的愉悦中逐步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越那自我 。

自卑感源于不正确的比较。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学生学习的年级越高,不自信的学生比例会越高,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误,家校教育缺乏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辅导。权威认知是学生培养自信的关键,但因为过度强调文化课学习与升学的关系,很多孩子在家长与老师的不满和督促中带着灰暗的心情成长。为改变这种不利因素,学校严格规定教师用语,通过专家辅导,向教师和家长剖析成人的激励与欣赏对孩子自信心增强的重要性。让老师明白教师积极的用语,不单单是规范、礼貌、情绪管理那么简单的事情,与学生健康成长息息相关。

激励评价也需要方法技巧和诚意。学校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指导教师与家长如何积极地与学生交往交流,因为泛泛地浮夸地表扬对激励学生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效果不大。教师与家长要针对每一个孩子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找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为激励评价的突破点,以此为圆心,逐步扩大激励范围,引导学生扩大自己的兴趣范围。比如,有的男孩孩子游戏玩得就是很棒,比同龄人水平高很多。过去家长老师因为孩子玩游戏耽误学习很着急,严格批评很多。换一个角度看,这正是这个孩子想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的点,他就是想通过玩游戏的能力证明自己也很聪明,潜意识中保护自己的自信心。家长和老师就可以从这一点出发,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激励评价他抬起头来做人。在班内,班主任安排他做多媒体管理员,并给予相应的德育加分奖励,对他相应的要求是作为干部要有担当,要处处做表率;班主任与家长配合,建立家校联系本,在本子上表扬他在家、在校好的表现以及寄予的希望,联系本有学生进行传递,而传递的过程就是对学生极好的激励过程。

在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增强他们自信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家校各方形成一致意见,统一行动。在制定学生个性化激励教育方案时,学校教师要积极邀请家长参与,校内各科教师与家长达成一致意见,要形成统一认识。“权威”人群观点一致对帮助学生尽快增强自信心和调整成长认知的一致性非常有益,也是必须的。另外,家长与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刻意追求完美,不要总是苛求自己。改变社会上各种浮躁电视娱乐节目式口号激励:我是最棒的,永远争第一。世界上没有什么人可以说是最棒的,更没有那么多第一。引导学生多做纵相比,与自己的过去比,有了进步与提高就是好样的。好孩子是夸奖出来的,孩子的自信心更是真诚地夸奖出来的。

3.实践活动锻炼,帮助学生体验成功

正如史蒂芬. 米勒所说:自信就是你的感觉,自信是你可以想象并感受的东西。所以,培养提高学生自信心最为重要的环节是通过活动让他们感受体验成功。感受成功c自信的方式是多方位的,比如:鼓励学生塑造一个光鲜靓丽的形象,有了好的外观形象才能有好的感觉,有了好的感觉才能有自信。学校营造氛围,要求与鼓励同学多穿校服中的正装,展示阳光靓丽形象,增强自信,也为马上面临的实习就业做准备。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通过运动学会放松,保持镇静。在运动活动中也让很多有运动天赋的同学展示力与美,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热烈鼓励声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感受成功。鼓励学生适当对自己进行拉伸,挑战一下自己的恐惧极限,不要每天都谨小慎微地生活,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形式。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校内生活,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帮助同学锻炼社会交往技能,另一面,活动中能展露才艺的也会促进同学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肯定自己,提高自信。

通过实践发现,中职校在每月一主题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专业开展丰富多采的社团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非常有实效。专业课社团活动的开展可根据各专业学生兴趣,设计为专业技能拓展类、跨专业交流类、各类对外展示表演类、社会宣传服务类等辅助专业建设类的专业社团。学生课下在这类社团活动中,有的本专业技能会大幅提高;有的会因为跨专业变成多面手,比如学西餐的同学,参加中餐雕刻社,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盘饰水平;更多社团成员会在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技能比赛、下社区服务,以及参加公益活动等活动中,得到社会群众真诚地夸赞。这样一个个学校精心营造的善小,对同学来说会产生极大的成功体验感,因为这些孩子在中小学一直是边缘生,过去出头露脸的事往往与他们无关。同时,学校德育部门还及时对各类活动进行评比表彰,让每一位同学都会有得到肯定与赞许的机会,各类活动中的成功体验是其它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

三、结束语

中职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阶段,它帮助解决了一群特殊孩子的成长与生存问题。要立人先立德,要立德先立心。对中职生这群学生尤其需要从心开始,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自信的人格,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慢慢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不卑不亢,学会悦纳自己,并在活动去体验成功,逐步增强自信心,为将来下企业实习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为孩子们的一生幸福打造一颗坚强的心。

四、参考文献

1.周宗奎 主编,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诺曼.文森特.皮尔,钱峰 译,自信的力量[M],北京:东风出版社,2011

4.刘春玲,高剑,昌平卫校应对生源素质变化的基础管理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2013

5.王俊成 程琳, 浅谈大学生的自信心与心理问题[J],心理医生,2012年12月

6.杨丽,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2年5月

7.霍华德加德纳 著,沈致隆 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8.祁园园,多元智能评价观对学生评价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6月

9.魏君,高职学生自信心不足原因及自信心培养路径分析[J],求知导刊,2015年7月

10.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2015-07-30

11.Gerald Corey, Marianne Schneider Corey, 胡佩诚 等译,心理学与个人成长[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12.史蒂芬.米勒,钱峰等译,自信的七个秘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13.Thomas J. Zirpoli, 关丹丹等译,学生行为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篇8

一、非理

(一)管理者风险偏好在进行投资选择之前,投资者就应该对大致会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因为投资者需要面对不同类型不同情境下的投资收益以及风险。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投资者个人为了实现既定的某项目标,本人能够承担或者是可以承担的风险大小的程度,主要表现为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态度。针对不同的投资者面对风险的承担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投资者比较谨慎,有的比较保守,这类人通常比较保守,希望承受的风险较低;但是有的投资者则比较大胆,比较喜欢调整,而且敢于接受较大的风险,思想方面比较激进。通常情况下,前者通常被认为是风险规避者,总是尽一切力量去规避风险;而后者通常被成为是风险追求者,这类投资者总是站在风险的边缘,并且也乐于接受风险,如果对于投资风险的状态处于二者之间,这种投资者就被称之为是风险中性者。针对企业来说,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参与的整个投资过程都拥有决策权,但是每一位管理者都有着不同的风险偏好,有的管理者表现出过于偏好风险以及过度乐观的情况,最终有可能导致企业价值被高估。相对来说,风险偏好程度越高的企业管理者则更加喜欢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因此,企业或者的盈余的波动性就会越大。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有心理调查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总是过度高估企业以及自己的能力,并且最终都会把成功归咎于是自己的能力以及努力达到的,而且会过度低估他人的运气以及努力,并且最终把失败都归咎于是自己的运气不好或者是他人能力不足等等,完全忽视了自己的能力或者努力不够等因素。这些典型特质都被称之为是过度自信。这类过度自信的典型特征存在很多人身上,并且在现实社会当中也是广泛存在的,有许多的行为主体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这种过度自信的特征。针对过度自信而言,其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两个方面,积极的方面在于能够有效增强投资主体的自信,消极的方面在于容易让投资主体盲目自信和企业管理者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验、文化背景以及个人性别等等。针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管理者从一位普通的基层员工一步步上升到管理人员的位置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见证,因此这类人对比于一般的基层员工来说往往更容易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倾向。但是管理者相对于整个企业来说,管理者的决策都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而言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因此,管理者表现出的过度自信和企业投资风险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

(三)投资者情绪投资者在不同的情绪下做出的投资行为往往是不同的,比如说过度悲观和过度乐观等等,这些都属于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但是,投资者的这种非理性对于其做出投资决策有着较大的影响。可以说,假设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都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当投资者个人对市场行情表现出过度乐观的情绪时,在没有认真分析市场行情的情况下做出较大投资将有可能因为市场的瞬息万变而亏损;而当投资者对于市场行情表现出过分悲观的情绪时则有可能错过了绝好的投资机会而导致拥有的资金贬值。

(四)其他非理其他非理主要指的是除了投资主体过度自信以及风险偏好的其他的非理。比如心理账户,主要的影响因素有资金来源及其用途等方面,大部分的人会把资金按照不同的用途以及类别进行区别看待。当投资者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由于受到了非理性因素方面的局限和困扰的时候,并且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往往只会把目光投放在一个心理账户上,因此,极有可能出现投资决策出现偏差的情况。比如在做投资决策的过程当中使用到的框架效应,针对不同的描述方式,所得到的决策结果是不一样的。这同时也表明,不同事件的不同出现方式都会对投资主体做决策造成影响。由于投资个体在获得收益的情境下比较趋向于保守操作,但是一旦投资个体处于损失情境当中则更加有可能变得更敢于冒险,并且在做决策的时候会因为受到了决策参考点等等方面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框架效应。比如羊群效应,当群体当中的某个个体由于在不确定的信息环境之下受到了其他个体的影响,最终将有可能导致羊群当中的所有个体都会做出相似的决策。这种效应也可以用来解释投资者的跟风心理。与此相关的许多非理还包括了损失规避以及囚徒困境等。

二、企业投资风险中非理性因素影响分析

(一)性别因素由于男女性别不同,不管是从生理方面还是从心里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导致当今社会分工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所在。归结到男女方面来说,男性相比较女性来说冒险精神会更大。尤其是在男权思想偏重的社会中,所呈现出来的现象更加明显。而且男性天生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对比女生更强,男性通常比较敢于承担风险,对于风险的偏好程度明显高于女性。

(二)年龄因素随着人的年龄不断增长,人的阅历也、智力方面也是不断增加的。一个人在受到更多的知识积累以及经验的情况下,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是更加客观的。通常来说,年纪越大的管理者有着更加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并且也有着更多的风险基础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而且对于风险的相关认识也不会那么盲目。相对于年轻人来说,年长者有着更加成熟稳重的特性,而且也表现出了更加明显的保守风格,因此这类管理者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会显得更加的谨慎,他们宁愿承担较小风险获得较少收益。

(三)学历背景因素有调查研究表明,管理者的个人学历越高其受教育的时间也就越长,也就更加能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对于问题的思考也就更加全面,而且对事物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入。因此,表现在投资风险决策方面也更加能够作出承担较小风险的决策,这类管理者的投资决策主要来源于理性成分。而对于低学历投资者来说,由于自身学历知识有限,对风险没有考虑到过多情况,因此在投资决策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顾忌,甚至比较倾向于作一些高风险决策。这类管理者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更多的是凭自己的直觉以及情感因素。

(四)从业经验因素管理者的经验会随着个人的从业经历的增加而增加,并且这种经验也是在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管理者会不断地接受到有关投资风险方面的信息,并且自己的认识也不断完善。那种由于高估自己的能力或者是对现实困难没有做出深刻认识的管理人员往往会选择高风险投资。从业经验越长的管理者将会有更大的动机做出高风险决策,并且也更加容易做出具有挑战性和变革性决策。而从业经验较短的管理者则由于缺乏高风险决策的动机更加倾向于低风险收益,甚至更愿意选择维持现状或者是获得稳定收益。

(五)个人财富因素个人财富的多和少也会影响投资主体做出投资决策,个人财富较多的投资主体往往选择低风险投资,而个人财富较少的投资主体往往选择高风险投资,由于财富较少的投资主体没有可以失去的东西,则更加倾向于作高风险投资,具备较强的“赌博”心理。而当投资主体一旦获得较高的个人财富则会显得更加保守一些,希望做一些低风险投资,不希望自己的财富失去。但是对于管理者来说情况刚好相反。

(六)社会环境因素最近几年,一些企业投资者偏听“消息”、重“题材”,市场上盲目炒新、追捧小盘股、亏损股的现象众多,使投资者自身蒙受惨重损失,恶化了资本市场生态和投资文化。当投资者处于良好的社会环境时间越长其获得的正面情绪也就越多,在考虑投资风险的时候会表现出更多的乐观情绪,而且对其所投资的行业也会表现出过分的自信;而当投资者长期处于劣势的社会环境当中其获得的负面情绪就会越多,因此在参与风险投资的过程当中往往表现出过多的悲观情绪,对整个投资环境表现出悲观情绪,因此错过了许多好的投资机会。另外,投资者受到外界环境干扰越大、影响越大则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理性判断,考虑到的外界干扰因素过多,因此自身的理性思考没有发挥的机会。

三、结论

针对管理者来说存在过度自信以及风险偏好的情况,如果想降低投资风险,则应该对其做好有效的控制。每个投资者表现出的过度自信以及风险偏好程度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主要由管理者自身的非理性特质所决定。而且这些不同情况产生原因的关键在于管理者个人。所以,对投资者进行过度自信以及风险偏好做出分析,重点应该从投资者自身的年龄、性别以及个人投资经验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做出深入地分析。

一般来说,越发自信的投资者更加偏向于高风险投资,在现实的投资中表现出的情况是过度投资或者是过度交易,并且这类投资者往往希望自己能够获得高风险的投资组合,期望获得更高的投资盈利。有很多因素都对投资者这种过度自信的心理产生影响,主要包括了投资者的性别、从业经验以及个人文化背景等等。相对于女性投资者来说,男性更偏向于高风险投资,投资者拥有的专业知识越多越发表现出过度自信。甚至还有很多投资者会因为个人风险偏好而表现出过度自信或者是过度乐观的情绪,这种情况下实施的投资行为极有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投资者比外部投资者更加容易高估对所投资的项目的价值,这类投资者对所有的投资项目都变现出乐观的情绪。针对以上情况对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以及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从以下提出的相关政策性建议来降低由于管理者个人特质带来的企业投资风险。第一,制定企业重大风险投资决策机制,充分建立起健全的企业投资民主化以及集体化决策程序,有效弱化企业管理者由于个人非理对企业投资风险造成的影响,尽量减少负面效应;第二,考虑在男性管理者当中穿插一些女性管理者到其中,起到有效约束男性管理者出现过度投资或者是过度交易的倾向,还能够有效制约管理者利用“赌博式”心理冲动进行投资;第三,企业针对投资管理人才选拔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尤其是管理人员年龄、从业经验、性别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于管理者非理性投资行为带来的影响,还应该从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选拔出合适的管理者,从根本上防止出现管理者出现过度的非理的发生。坚持不懈地抓好投资者教育工作、增强投资者理性参与能力的要求,更好的引导投资者多学习、多研究、多比较、不盲目、不轻信、不跟风,切实保护了企业投资者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盛虎:《经理人心理偏差对企业非理性投资影响研究》,湖

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史金艳:《投资者非理性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叶蓓:《管理者非理性与上市公司投资研究:基于过度自信假说》,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

[4]伍如昕:《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非理性――以过度自信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李晓周:《认知偏差、主体决策黑箱与资产价格:投资者理性与非理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

[6]朱平辉:《投资风险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篇9

关键词:自信;SCL-90;心理健康;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C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116-02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自信心定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自信能否形成、稳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大学生自信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有的放矢地提高大学生的自信水平,做好心理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山东省日照市大学城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906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90人,女生516人。

2.工具。心理健康问卷:采用陈昌惠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10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每一项目的自评分值越大说明症状越严重。

自信问卷:采用车丽萍编制的大学生自信量表,该量表共70题,由整体自信(综合确认、总体肯定、否定自我)19个题项、学业自信(专业信心、外语信心、动手操作)21个题项、社交自信(同学他人、家人老师)12个题项和身体自信(体育运动、健康素质、动作身材、仪表表情、长相身高)18个题项构成,采用l-5分的5级评分,总分值越大表示自信程度越高。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户口类型,是否独生子女等。

3.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在研究者的统一指导下进行测查,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000份,获得有效问卷906份,有效率为90.6%。数据统计采用SPSS 11.O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和Excel2003分析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自信的特征。由表1可知,大学生整体自信、学业自信、社交自信、身体自信等四个分量表及自信总量表的得分分别为69.34、66.31、43.51、62.11和241.27分。男大学生自信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但在学业自信和社交自信方面无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在整体自信、身体自信、自信总分方面,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

2.不同自信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本研究按照每个人自信总分的高低,将被试分为自信高分组、自信中间分组和自信低分组。分组的标准是根据前人相关研究的成果,将总得分排在前27%的人定为自信高分组,将总得分排在后27%的人定为自信低分组,中间的46%定为自信中间分组。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自信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除躯体化和偏执因子外,不同自信水平的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其他和总症状指数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心理健康状况随自信水平的降低而严重的趋势(见表2)。

3.大学生自信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由表3可知,除社交自信因子与躯体化、敌对、偏执、其他等四个因子无显著相关外,其他自信诸因子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和总症状指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三、讨论

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自信总水平、整体自信和身体自信上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高于女生。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存在,造成男性在自信和成功方面不断得到积极的影响与强化,而女性的自信心与成功期望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受到无形的伤害与削弱。家庭、学校与社会都按照社会公认的性别角色定型对儿童、青少年的人格进行塑造,也使得女性倾向于对女性角色要求的能力有更多投入,而对与男性角色相关的事物则很少参与,造成其对竞争、事业的信心不足。可喜的是,在社交自信和学业自信方面,男女大学生无显著差异,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的观念正逐渐被认可和接受,通过走访得知,部分高校通过实施以女生为本位,进行女性意识教育,成立女生部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女大学生自尊、自信等其他个性特征的健康发展。

自信是个体自我认知心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自我评价、他人的评价,以及社会对自己的学识、地位、能力等认可的程度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也正是互有差异的自信水平才最终使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结构区别于其他人。本研究表明,大学生自信水平与心理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大学生自信水平高者,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搞好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自信水平低者,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难以正常发挥自己的潜力,容易造成学习、工作困难和社会适应不良,遇到的应激源相对较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因此,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高等学校及全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在大学期间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那么,我们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将有更大的适应能力。也使他们能对自己更充满自信,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车丽萍.自信的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3).

[2]Webster RL,Ellis TS.Men and womens self-confi-denee in per-forming financial analysis.Psyehologieal Reports,1996.

[3]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袁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5]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篇10

关键词:西安市;高校;肚皮舞;选修课

一、肚皮舞

肚皮舞是一种带有阿拉伯风情的舞蹈形式,源于中东地区,最早是作为一种宗教仪式,叙述有关大自然和人类繁衍的循环不息,庆祝妇女多产以及颂生命的神秘。肚皮舞阿拉伯原名为 "Raks Sharki" ,意指东方之舞。一般地认为肚皮舞是中东、中亚、埃及的古老的传统舞蹈。不同地方的肚皮舞有不同的风格,埃及风格是内敛、含蓄的味道,有宫廷舞蹈的优雅,动作幅度比较小,但是很强调对肌肉的控制;土耳其风格比较大胆、奔放,动作幅度很大;印度风格妩媚多姿、衣着色彩斑斓;美洲风格舞姿舒展大气,优美。

目前,肚皮舞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在其他国家,肚皮舞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减肥运动之一,因为不受年龄限制,而且无需舞蹈基础,因此受到各年龄段的推崇,而且现在,肚皮舞不再是女性的专属,有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加入到肚皮舞的队伍中来。肚皮舞传入中国以后,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近几年,肚皮舞在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健身会所开展的很红火,很多健身俱乐部将肚皮舞作为其不可或缺的课程内容之一。

二、肚皮舞的特点

肚皮舞是非常女性的舞蹈,舞蹈动作主要是以跨为中心,带动腰、腹肌肉,臀部以及腿部等身体的部位做点动或环绕运动,尽显女性的柔美的一面。肚皮舞是全身运动,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身体各个部位都随着音乐有节奏的摆动,腿部的Shimmy,胸部的平移和平圆、腹部的上下翻滚、身体躯干的波浪摆动、手臂的波浪这些动作,都是肚皮舞最为传统的舞技,它的抖动、绕、扭、转的动作是肚皮舞的基础,也是它不同于其他舞蹈的特点。肚皮舞的练习可以从头颈,肩膀,胸背,腰胯,腹臀,肩胸,臀腿,手臂,手腕,手指等部位来练习,可以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得到锻炼,尤其是它的特色之一的西米,更是它的标志性动作,腿部的快速交替抖动出腿部西米,胯部的左右摆动抖出臀部西米,以及两肩的前后交替抖动抖出肩部西米等,这些都是肚皮舞的舞蹈不同于其他舞蹈的独特特点。

三、肚皮舞的功能价值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身健体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进步,大学生们处在室内的时间比较多,除了课堂之外,更多的是流连于电脑和手机之间,因而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腰腹间的脂肪也随之越积越多,尤其相对大多数不喜欢运动女生来说。肚皮舞在针对身体的协调、控制、柔韧方面都有相应的练习,如肚皮舞的基本动作之一胯部的八字摆动,使腰部的肌肉变得紧实、富有弹性,而且能塑造腰部的曲线;肚皮舞属于有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可向体内输送大量氧气,同时伸缩全身肌肉,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氧能力,达到强化肌肉的效果。肚皮舞是一种全身运动,可以让的腿部、腹部、肩膀以及颈部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很好的活动身体的小肌群,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2.肚皮舞对个人气质和自信的培养

肚皮舞是一种很注重个人表现的舞种,她的魅力更多来自于舞者的自信。舞蹈中要求舞者高高地抬起下巴,心理学中讲昂头本身就是人自信的一种表现。在尽情舞动时只需关注自身和内心,同时充分展示出女性感官的享受和曲线的妩媚,将灵魂与身体合二为一,进而表现出对生活和未来充满憧憬的美好愿望,给人以无可比拟的艺术感受。自信的人最美丽,肚皮舞无疑也是很好的提高自信的方式。肚皮舞是女性探索自身的舞蹈,是对身体和心灵世界的探险,无论高矮胖瘦,对塑造女生的体型,培养柔美的气质和自信心,强化女性的身体特征有其他运动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全面培养舞蹈人才

随着全民健身的观念深入人心,无论是大众体育还是学校体育,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学校应该向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现如今在西安市的高校中,并未见到开设肚皮舞这一专业,很多高校专业的课程安排都是只能满足中小学的教学或是俱乐部中健美操、形体、爵士舞、拉丁舞、民族舞的教学。如果将肚皮舞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同时还能掌握简单舞蹈的基本技术和技能,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并让所学的舞蹈成为终身体育项目,也可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

目前肚皮舞已经在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及一些专门舞蹈培训学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西安蜕变舞蹈俱乐部的肚皮舞是俱乐部的主要舞种,有会员班和专修班,其中有上班族,也有很多大学生,有的学生学校距离很远,但也挡不住她学习的热情,不难看出肚皮舞也深受大学生喜欢,这位高校开展肚皮舞选修课程奠定了基础。在最近期间,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走访调查,发现很多高校现有的场地器材等完全可以承担起肚皮舞教学的任务,但师资力量相对匮乏,但学校可以让教师通过自学和专业培训,或者外聘专业肚皮舞教师来进行教学。

四、建议

相信大多数学生对肚皮舞还是一知半解,随着肚皮舞的风行,也有一些负面的观点,因此,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给进行广泛宣传,让学生们了解肚皮舞的魅力、文化价值、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和强大的健身价值,鼓励和吸引学生加入到肚皮舞运动中去。老师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展现肚皮舞健康美丽的一面,也可在肚皮舞中加入中国元素,并逐步形成有学校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新课程的推广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张欣、高明川.对我国开展肚皮舞的分析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0.4

[2]亢瑾、史雪梅、林佳龙.肚皮舞的健身功能探讨[J].科技信息,2011

[3]锁静.肚皮舞的神秘气质

[4]李昱.高等体育院校艺术系中开设肚皮舞选修课的可行性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