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资质要求范文

时间:2023-06-22 09:4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业资质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业资质要求

篇1

关键词:女子;网球;进攻能力;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3)04-0069-06

纵观世界高水平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她们的进攻能力往往主导着比赛的结果,其击球的速度、落点和深度往往一击致命,因此有必要加强攻击能力的研究。文献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对网球进攻能力进行量化研究的文章。很多网球学者从理论上分析了网球进攻的重要性,但并没有结合实际比赛对选手的主要进攻能力进行量化分析,也没有确定能够代表女子网球单打选手主要进攻能力的各项指标, 因此要想在比赛中去评价一名球员主要进攻能力就会有难度,只能是依靠主观上判断而无法得到数据支持。如果结合世界高水平女子运动员在实战中的进攻特点,建立部分反映选手主要进攻能力的指标,并通过这些指标来衡量一名女子球员主要进攻能力的话,就可以以量化的指标准确地判断出不同球员主要进攻能力的强弱。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八强选手的7场比赛。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网球的专著与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录像观察法

观看了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八强之间的比赛录像,总计7场,获得制定优秀职业女子网球运动员主要进攻能力评价体系的原始数据。

1.2.3 专家访谈法

为了更加客观地确定优秀职业女子网球选手主要进攻能力的诊断标准,本研究聘请了网球方面的教授学者11人作为专家团,共对专家团成员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在第一轮问卷调查中,专家团成员对第一轮问卷进攻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初评,并给出了各自对进攻能力指标的各种看法,在结合了各位专家的意见后,制定了最终的问卷调查表。

1.2.4 问卷调查法

将编制的《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主要进攻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问卷调查表》发放给专家团成员,让其按照5个等级对各项指标进行1~10分的赋值,将专家赋值的结果换算成权重系数。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将赋值结果按照5个等级进行了内部一致性程度检验,其中w=0.604,P=0.028

1.2.5 数理统计法

在获得原始数据的基础上,依据各项指标的数值的高低顺序换算成百分位数,并建立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评分标准,评价结果表中的分值是原始数据通过百分排位处理后所得到的数据。

2 分析与讨论

2.1 主要进攻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2.1.1 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的定义

为了便于对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进攻能力的研究,通过询问相关专家和查阅早期文献,特将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界定为在某一时间段WTA排名能保持在100名以内,并有能力进入四大满贯公开赛正赛的女子网球选手。对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的界定,限定了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主要进攻能力评价体系的适用范围,有利于更好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2.1.2 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主要进攻能力概念的定义

通过查阅早期网球关于进攻方面的研究和请教网球相关的专家,最后将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选手进攻能力定义为:“网球比赛中,在脚步能有效到位的前提下,可以击打出以下几种击球效果并通过比赛效果直接体现的一种综合能力:(1)直接影响我方选手得分或对手失分的击球;(2)可以造成对手大范围跑动的击球;(3)可以使对手身体重心和平衡造成较大程度改变的击球;(4)能迫使对手在回球的速度、角度和深度上大幅下降,间接为下一拍的有效进攻取得主要优势的击球。这种进攻能力是相对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技术性能力而言的。结合陶志翔等人早期关于网球击球原则的研究,网球进攻的攻击性和进攻的稳定性是进攻能力两方面的内容。”

2.1.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及优化

为了保证选取的指标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的主要进攻能力,根据网球的相关基本理论和已有的研究基础,首先对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主要进攻能力的评价体系进行初步构建,然后通过专家调查法对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具体步骤如图1。

图1 网球进攻能力指标筛选2.1.4 确定指标权重

权重系数是表示某一指标项在指标项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它表示在其他指标项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指标项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权重系数的大小与目标的重要程度有关。本研究通过事先设计好问卷,把各项指标项列出来,以1~10分为10个等级让调查对象进行选择,分数越高,重要性越高,再将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计算,以此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计算权重系数的公式为(j为调查的专家数量,i 为指标的数量,X i为指标的加权平均数,mj-1xi为该级指标加权平均数之和) 。

如分别确定一级指标中正反手进攻的攻击性和正反手进攻的稳定性的权重系数,其计算过程如表1。

为了便于客观地对单打运动员主要进攻能力进行评价,本研究将网球场地划分为14份,以此来对应运动员的击球位置和击球落点(如图2)。

确定其余各级指标权重的方法如上,故不再赘述。随着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得到确立,构建评价体系的条件基本成熟,最后建立出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主要进攻能力评价体系(如表2)。

2.2 制定评价标准

2.2.1 原始数据的获得

通过观看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八强间的7场比赛录像来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得出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三级指标击球(无三级指标则统计二级指标)的情况,分别找出8位选手各项指标的取值大小或范围。

2.2.2 评定方法

为了能够客观地揭示和反映出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选手主要进攻能力的优势和不足,需要制定一个可以进行比较的统一评价标准,以使差异得到客观的反映,本研究采用百分位数法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单项指标评分标准)。百分位数法是将所有的原始数据按照一定顺序排序,分成100 等分,每个等分点对应的数值,就是一个百分位数。根据等分位置,可以计算出每个等分位相对应的成绩。具体过程可以用EXCEL软件包的PERCENTILE函数获得,这里不做赘述(表3、表4)。

2.3 评分评价结果

为了更为直观地反映出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选手的主要进攻能力,根据可以观测的指标从统计所得出的数据(表3、表4)中找出对应的分值,再根据各指标在进攻能力中的权重计算出主要进攻能力的总分(见表5)。

计算公式为: M=jmiβi

其中m为各项指标得分值,βi为各项指标的权重值。

2.4 评价结果的检验

为了验证优秀职业女子网球运动员主要进攻能力评价体系的可靠性,笔者对该评价体系进行了检验,即检验由该评价体系得出运动员主要进攻能力的总体得分和主要进攻能力的排名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因为早期的研究认为,网球选手的进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比赛的结果。由于所建立的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进攻能力的评分标准是从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八强的比赛中获取的,因此通过体系得分所获得的排名也必须和这一阶段的排名进行相关性检验才有意义。然而,澳网的比赛并没有对女单八强进行整体排名。因此只能通过在特定阶段所研究的8名运动员获得的相应积分来获得8名运动员的相对排名。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时间是从1月16日至1月31日,通过WTA官网获得了2011年1月10日和1月31日的WTA积分与排名,以两者积分的差值来推导出在这一阶段比赛选手的相对排名(如表6、表7)。

3 结论

3.1 本研究构建的优秀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主要进攻能力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体系包含6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和20项三级指标以及各指标权重值。对权重体系中所涉及的各项进攻能力指标利用SPSS软件包中的肯德尔W系数进行了内部一致性检验,其中W=0.604,P=0.028

3.2 通过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进攻能力评价体系所得出的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前八(按评价体系排名)的得分分别是64.8分、63.7分、62.9分、59.7分、56.7分、55.1分、50.2分、43.1分,且将评价体系得出的排名与1月10日-1月31日这一阶段的相当,对排名进行了肯德尔等级相关检验,其中r=0.643,P=0.026,认为评价体系所得出的结果基本能反映在这一阶段运动员的攻击能力。

3.3 虽然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的主要进攻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但一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综合能力绝不仅仅靠其主要进攻能力来体现,它是由心理、体能、适应性、伤病、场地和天气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因此,在注重进攻能力的训练外,同样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和调节。

3.4 所研究的优秀职业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主要进攻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以2011年澳大利亚女子网球公开赛女单八强的比赛数据为依据,通过评价体系得出的结果和这一阶段运动员的相对排名是基本相符的。然后,该评价体系能否适用于不同阶段、不同场地条件下或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比赛周期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5 在评价体系的操作上,对各项指标的统计和综合得分的计算会略显复杂和繁琐。如何使操作更为科学、简洁和准确,将是日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海明.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指标体系的构建[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1):54-57.

[2]王海明.女子网球后备队员体能诊断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2):58-62.

[3]陶志翔.网球运动教程[M] .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4]杨学智.优秀女子排球主攻手技术性进攻能力评价体系构建[J]. 中国体育科技,2010(6):35-39.

篇2

到2018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实现15亿元,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达到1家,二级资质建筑业企业达到3家;到2020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实现30亿元,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达到2家,二级资质建筑业企业达到6家;财税贡献率占比达到20%以上,全区建筑从业人员达到2000人以上。

二、加大政策扶持

(一)鼓励企业成立注册。凡在我区(以下所称“我区”均为前锋实际管辖区,不包含经开区)新注册成立建筑企业,区财政对其一次性补助10万元。鼓励支持区外建筑企业落户我区,落户年限不低于5年,区财政对落户我区的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一次性补助10万元,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一次性补助100万元,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一次性补助300万元;对落户我区的前5年辖区内项目按实际缴纳所得税区留存部分的10%给予财政奖励,辖区外项目按实际缴纳所得税区留存部分的70%给予财政奖励。

(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建筑业企业改组、联合、兼并和股份合作,培育一批资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管理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鼓励并支持区内建筑企业资质晋升,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晋升为二级资质的,区财政一次性补助100万元;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晋升为一级资质的,区财政一次性补助300万元;企业资质晋升补助分三年支付,按第一年40%、第二年30%、第三年30%进行支付;企业获得资质晋升补助资金后,5年内不得将企业注册地外迁,否则收回补助资金。对在本地注册的建筑业企业总承包主项资质新晋升一级资质的且当年度在我区缴纳税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奖励10万元。

(三)鼓励企业争先创优。在我区注册的建筑业企业,获得国家级奖(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詹天佑奖、国家级钢结构金奖、国家建筑科技示范工程奖、全国装饰金杯奖等)和省级奖(省建筑工程装饰奖等)的,分别奖励企业50万元、20万元。同一工程按最高奖项实行一次性奖励不重复奖励。

(四)鼓励企业“走出去”。对承揽境外工程项目或提供境外建筑劳务输出的企业,当年实现境外营业额3000万元、2000万元、1000万元(美元按当期汇率折算)以上,分别予以10万元、8万元、5万元奖励。

(五)鼓励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对获得国家工程质量奖、国家级施工工法或3项以上“”工程奖的专业技术人员,可连续三年按其当年缴纳个人所得税区本级部分的50%标准给予奖励,支持科技创新。支持建筑业企业加强职工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并保证教育经费5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职业培训。对在本区注册的建筑企业,当年职工取得人事部门颁发的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且企业为其购买了1年以上养老保险的,由住建部门核实并分别按照1000元/人、300元/人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

(六)鼓励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吸引外地建筑业企业在区内设立总部,并享受发展总部经济和招商引资有关优惠政策,外地大型建筑业企业在区内设立总部的,优先保障企业总部落户所需的生产生活用地。在区内注册或引进落户的总承包一、二级资质建筑企业在城市规划区内建设总部基地的,可根据企业资质等级,参照基准地价依法公开出让商住用地。总承包一级资质建筑企业总部基地用地控制在50亩以内(商业不少于30%)、二级资质建筑企业总部基地用地控制在30亩以内(商业不少于25%),修建住宅只能用于企业职工生活居住,不得作为商品房销售。

(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对认定为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企业申请,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符合税法规定范围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再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鼓励企业编制工程建设标准,对主持制定或参与制定(排名前三位)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对主持制定省级地方标准的企业,奖励10万元。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的企业分别奖励30万元、10万元;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2万元;对当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件以上的企业每件奖励1万元。鼓励企业制定工法,对建筑业企业制定的工法获国家认定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

三、加强市场监管

(一)建立健全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利用统一的建筑业企业、人员和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加大工程项目信息公开力度,完善信用信息采集、报送、、查询制度,实现建设市场信用信息互通、互认、互用。建立信用奖惩机制,将信用信息与招投标、资质审批、评优评奖、工程担保等挂钩,提高失信成本,营造依法守信的建筑市场信用环境。

(二)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本级政府投资项目除有特殊施工要求的桥梁、隧道、钢结构涉及公共安全等工程外,不再设置施工业绩。建设单位不得随意提高投标企业资质标准,不得擅自增设增项资质,不得以主项资质要求为由排斥符合增项资质条件的企业。

(三)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主体责任,健全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规范执业资格人员从业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加快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数字化监管系统和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考核系统建设,大力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强化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能。

(四)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建筑业企业提供建筑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免征增值税。建筑企业提供工程项目在境外的建筑服务,免征增值税。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明确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保修)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比例,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设立除此之外的其他保证金,并不得随意提高上述保证金的比例。建立工程款结算、协调、仲裁和清算约束机制,研究制订年度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联保、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区域统筹、保证金信用浮动等制度,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治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评比达标表扬、向企业要求捐赠和赞助行为,控制各类涉企检查行为。

(五)维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依法规范建筑业企业用工行为,推行建筑业务工人员实名制。全面落实中、省关于建筑业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将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材料款相分离,实行农民工工资由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直接发放办法。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落实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为单位的工伤保险参保缴费规定。积极改善建筑业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建筑业农民工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变。

四、强化要素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住建、财政、发改、金融、国土、工商、税务、人社、安监环保、审计、教科体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住建局,由区住建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处理建筑业发展具体日常工作。

篇3

关键词:建筑业统计指标;建筑业总产值;装饰装修产值;工程结算收入

中图分类号:B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8-0124-02

建筑业统计与其它各行业统计一样,经历了由计划经济时期统计到目前市场经济的统计,统计指标体系也越来越完善,统计指标简单全面,可以说囊括了一个建筑企业的全部信息,这有利于国家及建筑行业的宏观决策和管理。那么作为发挥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就至关重要了,从我从事建筑业统计工作的20年中,我个人认为制约建筑业统计指标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一、影响建筑业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因素

1.工程结算滞后使统计指标在需要上报时不能准确填报。如:建筑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建筑业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它是反映建筑业的生产规模、发展速度、经营成果的重要标志,是计算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重要依据,在分析和研究建筑业发展现状和预测未来走势时;在为国家制定方针、政策、规划提供依据时;在衡量和研究建筑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就和问题时都离不开建筑业总产值。由此可见它是建筑业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其填报依据为建设单位签字认可的工程结算书,它等于自行完成施工产值和分包企业缴纳的管理费。由于各建设单位结算体系不同,致使结算不能及时完成,尤其是分包工程结算,这部分结算很复杂,分包企业管理费只有通过单位相关部门审定签字认可后才能确定,由于分包形式不同以及企业管理方式不同,而分包结算常常是在需报报表时还没有结束,或者是还没有开始结算,所以,分包企业的管理费用就无法确定,很多单位就把分包出去的产值也算做自行产值,这就可能造成了重报现象(因为分包企业由于是自己施工的工程,也要上报这部分产值)。

2.有些指标从理论上是可行,但实际操作进来要想统计准确却非常困难。如装饰、装修产值。装饰、装修是指对旧房屋及建筑物进行的内外装饰、装修,对新建房屋及建筑物经过施工后,尚未完全达到使用标准而进行的二次装饰装修,以及对原有房屋经过若干年使用后进行二次装饰装修。包括门窗、抹灰、玻璃、吊顶、隔断、饰面板(砖)涂料、裱糊、刷浆、花饰等。这部分产值对于分工比较明确的施工单位(也就是说一个公司干完主体之后,装饰装修由装饰公司来完成)其产值是准确的。而大部分施工单位尤其是对一些不需要精装修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都包含到了土建工程之中,结算书也不分开,这就给统计造成一定的难度,要求统计员不仅要懂工程和预(结)算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尤其是到年底,几百个单位工程一个一个地分,是一个很庞大而且繁杂的工程,所以,大部分只是统计了一些大型工程的装饰装修产值和一些需要精装修工程的装饰装修产值。而一部分企业就没有填这个指标,事实上没有装饰装修产值也是不可能的。如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是指建筑企业报告期实际拥有的,与建筑施工活动有关的人员的平均人数,包括参加本企业建筑施工活动的非本企业人员,但不包括企业内部社会服务性机构的人员以及由本单位支付工资但是所从事工作与本单位生产施工基本无关的人员,这部分人数中也包括那些零散的不具备填报国家统计报表条件的建筑包工队(组)的人数。那么本企业施工人数无论是正式、大集体、还是农民工都在企业控制范围内,企业有规范的用工制度,当然统计出来的数据也是准确的,但是相对那些零散的小包工队组,他们的人数却难以控制,他们的用工往往是不规范的,甚至是一天之中人数的变化就相当大,而企业又没办法控制包工队(组)的人数,这样就造成了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人数的不准确,当然也会涉及到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不准确。

3.企业考虑自身利益人为注入水份。现在每个企业都有资质等级,国家要求按质资等级承包工程,常常要不定期进行审核,在资质审核时是以统计报表中的数据指标为依据,如果数据指标达不到要求就会降低资质等级或是撤消资质,所以一些企业就会根据自己的资质要求来报统计数据;如果建筑业总产值不够就会虚报建筑业总产值,如果连年亏损也不报,因为按规定连续三年亏损就会降低企业资质等级。

4.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统计数据的不准确。由于建筑企业是一个流动性单位,施工工地常常是跨地区的分布,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常年奔波在各施工工地,统计工作辛苦、繁杂而又没有地位,所以造成统计队伍的不稳定,常常是统计员还没有理清统计指标就想着换工作,根本无心关注这些指标;那统计指标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另外一种情况是统计员素质不高,不能正确理解统计指标的含义,尤其是一些资质比较低的建筑企业就不设专职统计,更谈不上对指标的认识理解。还有一种就是统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认为领导不重视,反正也没人看,管它怎么着,完成任务就成。

5.企业存在客观条件导致数据的不准确。如:财务表里的本年应付工资总额,应该不仅包含本单位职工的全部工资,还包括分包给非独立核算经济实体。如零散的建筑包工队(组)等从业人员的工资。但是实际上零散的建筑包工队(组)等从业人员的工资是由分包单位支付,企业无法控制其实际支付的工资,因为企业与分包单位是以工程款形式结算,不体现分包队从业人员的工资。所以,本年应付工资总额只是企业本单位在册职工工资总额。

6.指标解释中只有表内的审核关系,而没有表间的审核关系。如:建筑业总产值与工程结算收入之间的关系,有人认为建筑业总产值应该大于等于工程结算收入,理由是现在有很多单位是按照工程进度的百分比付款。还有人认为建筑业总产值应该小于等于工程结算收入,理由是工程结算收入包括了本企业承包工程实现的工程价款结算收入以及向发包单位收取的除工程价款以外按规定列入营业收入的各种款项。如临时设施费、劳动保险费等的其它收入。而这两个指标究竟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却没有资料可查。指标解释里也没有解释。

二、解决办法

1.政府统计部门和建筑行业联合起来,到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使统计指标能进一步的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2.针对建筑行业的统计人员进行培训。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首先掌握在统计员的手里,统计员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指标的意义,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就可想而知了。另外 统计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并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一个优秀的统计员不仅仅是要有统计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懂得工程造价、财务、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不仅仅要掌握建筑企业施工生产的流程,而且要知道各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能;不仅仅要熟悉《统计法》,还要懂得《建筑法》、《合同法》等其它经济法律;不仅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当好企业管理者的好参谋。因此应分档次、有针对性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让新统计员首先掌握最基础的统计专业方面的知识和对统计指标的正确认识,让老统计员更新知识的同时,使其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从而保证统计数据从源头上不失真。

3.加强《统计法》的宣传力度,不仅仅是给统计人员宣传,更要给企业领导宣传,让企业领导充分认识到统计的作用,知道违反《统计法》的后果。同时对一些违反《统计法》的企业及企业领导进行严厉的处罚。让企业领导从根本上把统计工作重视起来。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特级资质管理生产经营

Abstract: the qualification administr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the enterprise of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necessary guarantee, is to make the core competitive power of enterprise internal demand. This paper in order to live JianBu new "issued by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general contracting qualification standard" as the basis, through the accurate grasp state qualification administration policies on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premium quality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and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the enterprise premium quality in place characteristic, enterprise premium quality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in place three aspects, such as discussed, and further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qualification administration driv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the re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e enterprise to expand operations, the real powerful enterprise do best do big.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emium quality management prod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企业资质管理是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行业调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产业集中度、提高行业发展水平、促使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新的施工企业特级资质标准更加注重引导企业成在科技含量、融资能力、管理水平上下功夫,促进建筑业企业向工程总承包方向发展,其目的就是要使特级资质施工企业不断适应市场经济深度发展的需要,不断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的需要,培养一批真正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一、施工企业加强资质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资质管理制度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资金数量、业务能力等进行审查,以确认其承担任务的范围并颁发相应资格证书的一种制度。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作为建筑业企业,若继续维持僵化的经营理念、单一的产权结构和陈旧的运行机制,则无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北。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资质管理,可以更加明确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确定企业市场竞争地位、产品结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科技进步水平、人力资源开发等。

一是资质管理有助于企业加快自身结构的调整,推进企业改革。由于建筑业行业特点,产业结构单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多数建筑企业都是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似的管理方法、管理水平进行着低层次的竞争。按照资质管理要求,大型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可以对照资质标准,优化资源配置,促使企业在不同序列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资质上就位,理顺母子公司关系,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特色的经营战略,进行多元化、国际化经营。

二是资质管理有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企业的科技进步水平、资信融资能力、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工程业绩、信誉等要素,构成了企业的综合实力,而这些也是企业资质要求的条件。企业只有具备了上述条件、满足了标准要求,才能取得较高的资质等级、较宽的资质范围;而资质的等级、类别、范围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地位、竞争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长远发展。

三是资质管理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企业内部施工生产的不确定性和外部市场需求的多重性,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的资质管理规定正是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应具备的资质管理要素提出了要求,同时强调企业注重外在市场行为。如果企业在市场运作中出现劣迹,将被跟踪备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在企业资质就位、升级、动态考核时受到清出市场、重新核定资质或暂停承接任务等处罚。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内强素质、外适市场,始终如一强化管理,不断打造企业良好形象,竭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建筑施工企业特级资质就位的特点

目前,全国共有特级资质施工企业200多家,按照新的特级资质标准,全国建筑业将重新“洗牌”,最终只留下60余家特级资质企业。因此,新的特级资质标准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新的资质管理规定也有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企业的工程设计能力、科技进步和网络信息化管理水平,资信和融资能力,主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工程业绩等方面均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资质的申报和审批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新的资质管理更强调理顺关系、动态管理、强化监督,更注重引导企业跨行业发挥发展;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引导企业做优做强,走工程总承包发展的道路。以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为例,特级资质就位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标准明显提高,专业化要求更为严格。

1.新的铁路特级资质业绩标准较以往有所提高。近10年承担一级铁路干线综合工程标准,由“100公里以上”提高至“300公里以上或铁路客运专线综合工程100公里以上(以前无此规定)”;承担长、大铁路隧道工程标准,由“1000米以上2座”提高至“3000米以上2座”;铁路单项工程合同额标准,由“5000万元以上工程2项”提高至“5亿元以上工程2项”。工程业绩标准的提高,对施工企业的承揽数量和质量以及施工生产能力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

2.新的铁路特级资质标准不再强调企业资金管理而是注重企业资信水平的提升。旧的特级资质标准对企业近三年年平均工程结算收入有规定,而新标准中没有了此项要求,却对企业近三年上缴营业税、企业银行授信额度等资信水平有了较高的要求。资信标准的提出,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提高盈利能力、融资能力和管理水平。

3.新的铁路特级资质标准不再强调具有与承包能力相适应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而是更加注重企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提升。如:新标准中要求企业具有省部级及以上的技术中心;要求企业近三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水平达到营业额的0.5%以上;还要求企业具有国家级工法3项以上,专利8项以上;近10年具有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等等。而新增的信息化管理标准更是体现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要求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并开通外部网站;使用综合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新的特级资质标准要求企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注重对工法、专利的收集整理上报,注重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注重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

4.新的铁路特级资质标准对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发生了质的改变。旧标准中要求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3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200人,主要体现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量的要求;而新标准中更注重了对各类管理、技术人员的高质量的需求:如:企业技术负责人除满足15年工作经历外,还要具有高级工程师及一级注册建造师或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并主持过满足资质标准要求的工程业绩;财务负责人必须同时具备高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双资格;新标准特别要求企业具有本类别相关的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标准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注册建筑师、结构师、岩土工程师等,对于设计注册人员的结构也有着具体的要求。新的标准体现了对施工总承包企业的资质管理,更倾向于向工程总承包方向发展。

(二)企业资质申报和审批方式方面有所变化。

根据《行政许可法》,新的资质管理规定对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及市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三级的审批权限做了详细的规定,涉及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专业部委的也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新的资质管理规定对资质许可的重新界定,理顺了关系,下放了审批权限,明确了审批程序。

1.企业资质升级不再受年限限制,只要工程业绩、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企业资信等指标达到升级条件,随时可以申报资质升级。

2.资质申报、增项和升级的申报渠道发生了改变。央企的各集团公司仍是总公司――住建部的程序;而其下一层级子公司的申报渠道,则由过去的总公司――住建部改变为注册所在地市、省建设主管部门――住建部,使工程公司的资质申报、增项和升级工作改由属地管理。

(三)企业资质承揽范围涵盖得更广。

新的铁路特级资质标准重新核定了企业承揽工程范围,新标准规定:

1.企业按新标准取得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可同时取得住建部核发的相应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证书。

2.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不再申请总承包资质覆盖范围内的各专业承包资质,即可承揽该专业承包工程;但总承包企业投标或承包其总承包资质覆盖范围以外的专业工程,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承包资质。

3.Ⅰ+Ⅱ模式:取得房屋建筑、公路、铁路、市政、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等类别任意1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同时取得其他2项施工总承包一级以上资质,资质证书上注明:可承接上述其他类别的各类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及开展设计主导专业人员齐备的施工图设计业务。同时不再授予房屋建筑、公路、铁路、市政、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等类别的施工总承包资质。

资质承接范围的调整为特级企业向工程总承包方向发展、跨行业跨领域发展提供了可能,给较低资质等级的企业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避免了企业的低层次的无序竞争。

(四)企业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

住建部规定对每一个特级企业资质审查都要进行实地核查。实地核查将更加注重的是企业诚信度的考核,所有申报材料必须有原件做支撑,信息化的系统演示必须做到闭合,这些就要求施工企业要做实基础工作。

三、建筑施工企业特级资质就位的对策和措施

特级资质就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申报工作顺利成功,必须付出艰苦努力,重点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领导,分工负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是做好特级资质就位的关键。施工企业特级资质就位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诸多部门,而且又有其丰富的内涵、特定的标准和严格的规定,企业任何一个部门的业务范围都无法涵盖其全部内容。因此,必须把特级资质就位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尤其是企业的第一管理者,作为资质定位的决策者,一定要把特级资质就位工作同抓经营承揽、安全生产放在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应该成为资质申报的组织者和资质管理的推进者。只有领导重视,集企业优势,分工协作,纵横联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方能把握特级资质就位工作的切入点。

2. 科学定位,满足指标,优化配置,统一协调,是做好特级资质就位工作的有效途径。新的特级资质标准各项指标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只有细细研究这些指标的实质内涵,充分满足综合指标、人员指标、业绩指标、科技进步指标、信息化指标等诸多方面要求,才能顺利就位。企业在什么专业、什么资质等级上就位,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分析研判,做到科学定位。否则,目标定得太高了难以企及,定得太低了又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确定资质就位目标后,重点工作就应放在基础资料收集整理上。特级资质就位是对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大检阅,各项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是对企业基础管理的综合考验。而指标是要靠基础资料来体现的。因此,要广泛收集各项工程业绩资料、财务税票、资信证明、工法、专利等基础资料,资料必须详实,有说服力,能充分反映要证明的指标值。对于暂时不能满足的指标值,要认真分析,找到关键点,通过调整资源、优化配置来得以实现。在特级资质就位工作中,企业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协调机关各业务部门和下属各单位,以便在申报工作中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协调解决。对于收集的基础资料,必须由各业务部门认真筛选整理,务必使各项指标均超额达标。

篇5

一、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

目前常见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合同主体不符合要求。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特征就是合同主体的严格性,建设工程合同主体一般只能是法人。发包人一般只能是经过批准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法人,必须有国家批准建设项目,落实投资计划,并且应当具备相应的协调能力。《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六、二十七条规定,承包人必须具备法人资格,而且应当具备相应的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资质。无营业执照或无承包资质的单位不能作为建设工程合同的主体。只有具有主体资格的当事人,才能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享有相应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相应的经济义务。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由经济法规确定,一般法律规定一定条件或规定一定程序成立方式予以确认。这种确认包括:邻里宪法和相关法律由国家各级权利机关批准成立;依照法律和法规由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批准成立: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或经济组织章程由经济组织自身批准成立;依照法律、法规由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向国家有关机关申请并核准登记而成立:由法律法规直接赋予一定身份而成立等各种情形。未取得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组织不能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不能从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受法律保护。但是,依法成立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也只能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范围内参加经济法律关系,超越法律规定或认可的范围的经济法律关系不再具有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不受国家强制力保护。资质等级低的单位不能越级承包建设工程。但由于建筑市场管理尚不规范,以联营、承包、挂靠等形式使一些不具备相应建筑资质的企业、无建筑资质的企业甚至一些自然人也成为施工方。

建筑工程质量关乎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乃至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确保城市规划的实施,规范建设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作出了一系列强制性和禁止性规定。其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必须由计划管理部门批准,由规划管理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核发施工许可证:施工企业必须具备法定的所承揽工程的相应资质:严格禁止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司法实践中,违反上述规定的合同都将被确认为无效。施工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原则上不应依据合同约定确定工程价款。

二、处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的相应对策

(一)关于建设方不具有建设工程立项、规划和施工批准手续,或者施工方不具备承揽工程相应资质的工程价款结算。按照现行法律规定,立项、规划和施工批准手续既是建筑施工的法定前提条件,也是判定建筑工程是否合法的标准:施工企业具备相应的资质是承揽工程和签订承包合同的法定条件。因此,对于诉讼前建设方未取得上述手续,或者施工方未取得相应资质的,由于承包合同违法性的瑕疵不能弥补,已签订的合同应确认为无效。

其中,对于建设方不具备建设条件,而施工方具备承揽工程相应资质的,实践中往往建设方隐瞒违法事实,没有履行告知及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系先合同义务的违反。因此,建设方应对合同无效承担主要过错责任。此情况下,以公平角度考虑,施工方得到与订立合同时所预期的工程价款较为公平、合理,即其应得到工程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利润等。如果双方在合同中对工程结算的计价标准和方法有明确约定,且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应当按合同约定结算价款。鉴于施工方对建设方违法建设的事实未尽到必要的审查义务,对导致合同无效,其主观上亦存在一定过错。因此,对于合同约定的违约金等损失,按照过错相抵原则,施工方不应得到全额支持。

同理,对于建设方具备相应的建设条件,而施工方不具备承揽工程相应资质的,施工方对合同无效在主观上应负主要过错。因此,合同中关于工程价款的约定不应作为结算的依据,其工程价款应当根据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定额标准据实结算。其中,属于低资质施工企业承揽高资质要求工程的,按施工企业的实际资质等级采用上述方法结算工程价款:施工方无施工资质的,只应给付其垫付的资金和构件费、机械设备使用费、人工费和其他建筑工程的直接费用。此类案件,由于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款与实际给付价款的差价部分由建设方取得无法律依据,审判实践中往往依据《民法通则》第134条“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予以收缴。

篇6

1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必须提高规划质量,建立适应发展的城市规划体系

规划是建设的先导,是建设遵循的依据,没有高质量的规划,就没有高质量的建设。因此,提高规划质量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提高规划质量上要注重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城市规划体系。一是要强化标准规划,保证建设质量。只有不断强化城市规划的高标准,坚持用新区建设的高标准拉动旧城改造的高水平,靠高标准的小区规划指导建设,才能提高建设质量,提高建设水平。二是要靠强化风貌规划,保证建设质量。城市风貌规划是实行单体造型控制和保持城市单体建筑风格优化的重要依据,一个不合乎风貌规划要求的建筑,很难称得上是高质量的建筑,即使是国家优质工程,也难以摆脱因影响协调而被拆扒或改造的命运,那么,高质量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强化风貌规划,指导城市建设,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三是要靠强化功能规划,保证建设质量。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是城市整体建设质量的综合反映,强化功能规划,对于提高建设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注重功能规划建设,严格坚持全方位统筹规划原则,突出规划的超前性,由地上规划拓展到地下和空间,注重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特别是在地下规划上,坚持供水、排水、电力、电讯、供热、燃气同步规划,保证了各类建筑管线安装的一步到位,避免改造建设,为提高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

2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必须优化建筑设计,建立工程起步的设计保障体系

从微观上看,建筑设计是一个建筑工程质量的第一关。高标准的设计是造就高质量建筑的决定因素,要想提高建筑质量,必须以优化建筑设计为前提。一是要优化建筑造型。每一个建筑造型都是体现一个城市风貌的基本单位。在城市风貌规划设计的指导下,优化单体建筑造型,不仅可以保持城市的整体协调,而且可以使城市风貌规划得以实施和深化,形成单体建筑形式、建筑艺术风格,反映一个城市的单体风貌和建筑特色,客观上实现了以单体建筑造型的优化来促进整个城市建设质量提高的目的。二是要优化建筑结构。建筑结构的科学合理,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关键,又是降低建设成本的关键,因此,要把优化建筑结构作为提高工程质量,降低造价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力求经济合理,要以优化建筑结构为手段,采用新型建筑材料,调整建设布局,提高科技含量,使之以最优的建筑结构,创造最高的建筑质量,运用价值工程,以最低的工程造价,创造最大的建筑面积。三是要优化使用功能。使用功能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直接体现建筑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功能的多少,功能是否完善、优化,直接涉及建筑使用是否方便、舒适,影响着使用水平和效率的提高。特别是现代建筑设计上,要从使用功能优化着眼,供热、燃气、电力、电讯、空调等必须健全,给水、排水、门窗等是否灵活,使用空间是否合理等功能必须保证。因此,提高建筑质量,必须优化使用功能的设计。

3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必须强化调控招投标管理,建立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是建筑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一项基础工作。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主体形为必须有效规范,队伍的资质必将受到严格的审查,工程造价将得到有效控制,客观上从优化管理方法、优化队伍素质和科学测定指导价格上,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要强化宏观调控,积极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加大建筑市场管理力度,规范建筑市场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创造先决条件。重点要强化五项管理:一是要加强工程项目报建管理。工程项目报建是工程建设的首要环节,通过对立项文件审查到建设规模的审批,能准确掌握建设项目的计划、资金来源、建设单位的建设能力,避免盲目建设及资金缺乏造成粗制滥建,从而,把住影响工程质量的第一关。二是要加强队伍资质审查管理。建设、施工队伍素质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要把加强队伍资质审查管理作为建立规范有序市场体系的重点,认真依据建设部的《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加强对各类建安企业的全面审查与管理。建设单位要按资质条件配齐基建班子,以职定责;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要由注册建造师担任,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配齐一长五员,持证上岗。三是要加强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把建设工程承发包推向市场,按建筑市场的规划来规范承发包行为,使整体实力强、队伍素质高的建筑施工企业占领建筑市场推进建筑工程质量的全面提高。四是要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为了避免无根据的“一口价”造成工程造价过高,施工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影响工程质量的弊端,在工程造价审定上,要认真落实量价分离,控制量,指导价,动态管理,差别利润率,优质优价等管理措施,通过施工图预算等科学方法,科学合理地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测定指导价格。五是要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要全面推行工程合同审批备案制度和统一合同文本,严格合同审查,坚决纠正合同签订中高估冒算,不合理压价,附加不合理条件等违法违章行为,有效规范建筑市场行为,保证承发包双方合法权益。建筑施工企业是建筑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以人为本,造就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职工队伍,是赢得市场、抓好管理、提高质量、发展企业的根本。因此,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增强队伍素质,强化质量管理,深化企业改革,建立起适应建筑业发展和建筑工程质量提高的企业运行机制。

4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必须严格监督检测,建立全方位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分承包管理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关系着整个工程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随着市场开放程度提高,政策、法律、法规的逐渐国际化,国外建筑投资商和承包商的进入,使建筑业专业分包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需求,也促进了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包企业的发展;同时,分工专业化对于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工程分承包将是我国建筑市场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重视和加强分承包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分承包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 1.分承包商选择不规范,总、分包间合同关系不清

所谓分包工程,是指建筑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中,因市场需要或工期原因,或施工单位专业资质限制,往往需要将承包工程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分包给其他单位施工的分项或分部工程。总包工程中的一部分,一旦质量、进度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对总包单位的总体质量、进度、信誉带来很大影响。建筑总承包单位在遇到工期紧,总包单位往往对分包商的资质审查不严,或者流于形式,难以全面考察分包商的实力、以往业绩,在选择分包商的程序上过于简单。有些总承包企业为了盲目追求进度,依赖自身的特殊身份,高高在上,仅与分承包单位口头协议,分包商也勉于其难,缺乏合同概念。总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技术要求、工期、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验收标准都没有明文规定,导致总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现场难以管理,进度难以要求,更有甚者会造成严重的质量后患。

1. 2.工程质量低劣

1.2.1分包方材料质量问题,以次充好,影响工程质量

材料、半成品、设备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其质量不符合要求或选用不当,都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甚至造成质量事故。分包商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在材料选择上以次充好,鱼目混珠。有些材料性能上相近,但品质价格上相差很远。如防水涂料:油性和水性的,结果相近,但价格相差很大;如铝合金门窗, 同样的样式,但材料壁厚或合金品质不同,价格悬殊也很大;如胶合板几乎相同的板材,但执行新标准的和执行旧标准的价格就差别悬殊。材料要求不明确可能使总包方付出了成本,分包商以次充好,对工程质量都会留下隐患。

1.2.2总包方质量检查、监督不力,分包商施工不规范,埋下质量隐患

其一,总包单位的质检人员对分包工程质量检查不严或者疏于管理,错误地认为工程质量是分包单位的事。其二,分包商因利润空间小,为降低成本、减少开支,在施工中不严格按规范施工,借总包方管理不严之机混水摸鱼,将规范置之度外,这样必然会留下质量隐患。其三,一些总包单位分包程序不完善,对分承包方的施工方案,审核流于形式或者干脆不审核,对隐蔽工程的验收没有严格的程序,分包商就会借机在质量管理上放松,常此下去,必然会在施工过程中留下质量隐患。

1.3分包方挂靠、多级分包是影响工程质量的祸根

施工资质等级是综合评价施工力量的资质条件。一些承包商为了照顾某些关系或故意压低成本,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施工资质的分包方;而分包方为了获得工程,挂靠于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支付管理费用;加之,监理方或总包方监督不力,使不具备资质者蒙混过关,这种因利益驱动的挂靠、多级分包,致使施工人员水平低下,管理人员技术力量不足,机械化、专业化程度低,势必会影响工程质量。

1. 4.双方权利不均等,总包商回避履行义务

总包商由于自身的地位优势,较容易逃避义务,一般是合同条款对总包商的约束效力不够。由于总包方和分包方权利关系严重不均衡,总包商通常会将自身的义务推卸到分包方,逼使分包方无条件接受。而分包方处于被动地位,为了获得项目,草率签订了不平等协议,总包方逃避了本应承担的相应义务。对分包商来说,由于总包商逃避义务,从而无形中分包商增加了成本。由于分包商长期处于被动的、劣势地位,本应很微薄的利润也不能及时拿到,分包商与总包单位会经常性地陷入矛盾之中,必然会影响工期和质量。

2.措施与对策

2. 1.选择有良好信誉的分包商,合同中明确总、分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平等的合同关系

作为总承包单位在选择分包企业时,首先应选择符合专业资质要求的施工企业分包;同时,必须对主要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经历、分承包企业以往的业绩、社会信誉进行全面综合考察。一般来说,可以选择2-3家进行综合比较确定,随后,总包单位应与分包单位签订一份明晰权利、义务、验收标准的合同或协议。不能利用口头协议代替分包合同,而且合同中必须明确工程范围,质量标准及技术要求,工期、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及验收标准等等,同时,明确对分包企业的现场质量监督、安全检查,这样权责明确,目标清晰。总承包企业也要放下架子,一定要明确自己与分承包商是平等的合同关系,决不能高高在上,用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总承包方决不能向无分包施工相关资质的建筑业分包工程,禁止多级分包和资质挂靠。

2. 2.工程质量差

2.2.1对策一:针对分包商材料以次充好的问题,需在合同中详细指明材料品质、品牌、性能参数等,监理方和总包方必须在现场严把材料关。总包方应关注材料性能和市场信息,建立一套完整地材料检验和验收体系;对主要材料可以总包方直接供应,堵住分包商的钻材料质量的空子,实行工程的动态检查,确保材料质量。

2.2.2对策二: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参与单位多、交叉作业多及不确定因素多,参与工程的各分包方之间易出现矛盾,工程越复杂,分包方越多,工序交叉矛盾就越多。总承包方必须科学、有效、合理地协调各方关系,避免各种矛盾激化,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2.3对策三:针对由于分包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力量低下,采取对策是在合同询价阶段注意考察分包商施工资质和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力量,可采取样板工程法,实地考察,防止分包方低劣素质人员进入;总包方要坚决督促分包商采取措施增加投入,及时分析存在问题,及时更换不合格施工、管理人员,保证工程质量。

2. 3.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工期、质量双目标的实现

2.3.1对策一:建设工程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了从事建设工程的管理也必须实行严格的动态管理,跟进项目全方位管理。只有动态检查,才能控制进度,检查进度不应仅局限于完成的工程量上,还应包括分包商的人力、设备投入、材料供应、工作面展开,实际进度与工程计划的偏差,以及应对偏差的策略及关键线路的进度情况,才能落实进度目标。

2.3.2对策二:总包方的建设工程生产具有连续性,而分包方仅仅承担了工程的某一部分的工作,总包对分包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计划,妥善安排后续工作,以免分包商因非自身原因的工期耽误,向总包方提出过多索赔

2.3.3对策三:合同是双方约束在法律上的保障,在合同中必须明确分包商在整个施工中应承担哪些协调配合义务,强化分包商主动配合总包方的行为,树立工程项目整体观念。

3.对未来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探讨

3.1专业化程度更高

使总包向管理方向分化,分包商则向专业施工精分化。总包对分包的依赖度要增加,更多的具体施工任务要寻找分包商来完成;分包商将专注于其专业核心竞争力,分包商的一些不重要的辅工作将会外包,由更专业的分包商来完成。

3.2组织更灵活,组织界限将模糊

总包项目团队也将出现分化,总分包将更多的以针对任务的临时性团队组合(任务小组)来完成工作。项目组织将会更趋灵活的组建,分包商会更多的参与总包的项目团队工作,合同的联系使各方更趋于平等合作的关系。项目会有更多的补充协议。

3.3管理将更规范化

合同管理的地位将更重要项目正式信息沟通会更规范,工作程序会更加规范和严格。

3.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建筑市场分工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承包管理方式在建筑业中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只有不断地从管理实践中总结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切实可行的分包管理办法,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杜晓玲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01

[2]邱宏达 ,尹邵红 建筑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筑经济, 2003-11

篇8

关健词:总包;转包;分包;劳务分包;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发包承包、转包与分包的问题。正确处理发包承包与分包的关系,拒绝转包、禁止违法分包,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仅此问题本文略表浅谈。一、发包承包与分包转包的概念及相关法律规定 要理清发包承包与分包转包的关系,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发包承包、分包和转包。

建设工程发包,通常是指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等任务的全部或部分通过招标投标或其他方式,交付给具有从事建设活动法定从业资格的单位完成,并按合同支报酬的行为。总承包单位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

建设单位承包,简单地解释就是打包承接,是指具有从事建设活动法定从业资格的单位,通过投标或其他方式,承揽建设工程业务,进行工程建设,并按约定取得报酬的行为。建设工程的发包与承包应当签订书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九届第15号)“第二百七十条 建设工程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第二百七十二条 发包人可以与总承包人订立建设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发包人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人。”

转包,所谓转包是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者将其全部建设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承包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八条 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4)分包,也称分承包,是是指建筑业企业将其所承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的专业工程或者劳务作业发包给其他建筑业企业完成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允许分包,分包必须依法进行,禁止违法分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分为专业工程分包和劳务作业分包。 建设部令第159号《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施工总承包工程内各专业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专业工程或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承包企业或劳务分包企业。专业复杂的大型工程,如涉及钢结构、玻璃幕墙、消防、精装修、园林绿化等专业工程的,总承包单位也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但往往是业主要把这些专业工程委托给专业的施工单位,由总承包单位统一协调各分包的关系,对业主负责。

二、总包和分包的区别

《建筑法》第二十九条“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对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禁止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分承包单位根据分包工作内容分为专业工程分包与劳务分包。总包与分包都是作为承包人为工程建设提供服务,这是二者的共同点。而更多地表现为以下的不同点:

(1)、法律意义上的总包与分包 总包为总承包合同的合同主体,在总承包合同中作为承包人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而在总承包人与分承包人就总包工程签订的总分包合同中,总包则作为甲方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合同地位发生了变化。由此可见,总包在不同的合同中会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工程建设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变化是由于合同规定的法律关系而决定的。 分包,在工程建设中总是处于从属地位。从合同关系来看,总包与业主签订的承包合同为主合同,总包与分包签订的总分包合同为从合同。分包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一是业主指定分包,一是总包自行分包。二者都可以采取或不采取招标的方式确定分包,但都必须具有相应的承包资质。在业主指定分包中,分包的地位要在总包合同中加以明确,它可以直接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也可以与总包签订总分包合同,或者签订三方合同。当都要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分包人与总承包单位的被管理关系与管理的关系,此外还要明确工程款、总包管理费的支付方式以及其他一些工程管理上的问题。而对于总包自行分包的分包人,其工程款的获得只能来自总包单位。这是与指定分包最根本的区别。

( 2)、工作内容上的差别 总承包人除应当承担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不能分包出去的工作任务之外,还应完成诸如协调各分包单位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各专业分包单位的工作进度,对分包工程的质量负责、为分包工程提供相关的配合和服务,如提供道路、垂直运输设备、脚手架、水电等。一般总承包单位应提供的总包服务内容应在总承包合同中予以明确。总包单位也因此可以从业主方取得总包管理服务费。 分包单位应按照与总包签订的总分包合同完成相应的专业工程施工任务,完善施工资料的整理,对总包负责。

、服务方式 总包的服务方式为建筑安装工程附带总包协调,分包单位提供纯粹的建筑安装工程服务。

(4)、服务对象 总包的服务对象是业主,分包的服务对象为总包,间接为业主服务。

(5)、资质要求 总包具有专门的施工总承包资质。分包单位可以具有总包资质,也可以没有。但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承包资质。

( 6)、采用的必要性 项目法人应当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决定是否采取总包的方式。

(7)、监理单位对二者的管理深度 一般来说,实行总承包管理的工程规模相对较大,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往往需要实施建设监理。监理单位对于总包单位与分包的管理在《建设监理规范》中有相应的规定,二者的管理深度和方式均有所差别。

( 8)、工程款的支付 总包从发包人处直接获得工程款。分包商中,除业主独立发包外,其他分包商从总包商处获得。业主指定分包获得工程款,必须经过总包单位的认可。 总包与分包的概念有时是相对的。对于不是十分复杂的工程,承包人有可能只具有几项专业承包资质而不必具有总承包资质即满足了工程建设的需要,而将劳务工作分包出去。那么,承包人与劳务分包人之间也构成总包与分包的关系。实践中,常常将最大的总承包人叫做“大包”,次一级的承包人叫做“二包”、“三包”。一个合同项下只能有一个总包。在一个总包项下的所有专业分包人都是平行协作关系。

三、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

专业分包是指具有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或建设单位依法发包的专业工程的一种承包方式,专业分包依其专业内容不同又可分为幕墙分包、精装修分包、消防分包、钢结构分包、防腐保温分包、电梯分包、防水分包等,住建部《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中专业分包可分为六十种。专业分包人可以是建设单位,也可以是施工单位。

劳务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以下简称劳务作业发包人)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劳务分包企业(以下简称劳务作业承包人)完成的活动。《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2号)

“第六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活动必须依法进行。鼓励发展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提倡分包活动进入有形建筑市场公开交易,完善有形建筑市场的分包工程交易功能。”根据《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劳务分包可分为石制作、木工、钢筋、焊接、油漆、砌筑、抹灰、混凝土、脚手架、水暧电安装、等十三种。劳务发包可以是总承包人,也可以是专业分包人。

四、法律禁止性规定及处罚措施

《建筑法》第二十八条 “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第六十六条“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对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第六十七条“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承包单位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对因转包工程或者违法分包的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与接受转包或者分包的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十八条本条例所称肢解发包,是指建设单位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设工程分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不同的承包单位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违法分包,是指下列行为:

(一)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

(二)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

(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的;

(四)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再分包的。

本条例所称转包,是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承包的行为。“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勘察、设计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零点五以上百分之一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工程监理单位转让工程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合同约定的监理酬金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从以上相关法规可知法律允许分包但禁止违法分包。

(1)禁止主体结构分包。《建筑法》29条规定,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合同法》第272条规定,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总承包单位不得将主体结构分包给其他单位。所谓主体结构是指保证整个建筑物支承的主架结构,比如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等。

(2)禁止未经建设单位同意分包专业工程。《建筑法》第二十九条“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分包管理办法》第14条规定,施工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分包工程发包人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专业工程分包给他人的,系违法分包。

(3)禁止分包单位再分包。

(4)禁止分包给不具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13号)第19条“中标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完成中标项目,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中标人按照合同约定或者经招标人同意,可以将中标项目的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完成。接受分包人应当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并不得再次分包。中标人应当就分包项目向招标人负责,接受分包的人就分包项目承担连带责任。”第七十六条 “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的,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转让给他人的,违反招标投标法和本条例规定将中标项目的部分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的,或者分包人再次分包的,转让、分包无效,处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可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执照。”

(5)、《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分包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禁止转让、出借企业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名义承揽工程。

分包工程发包人没有将其承包的工程进行分包,在施工现场所设项目管理机构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核算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不是工程承包人本单位人员的,视同允许他人以本企业名义承揽工程。《建筑法》第六十六条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对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对于接受转包、违法分包和用他人名义承揽工程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0.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在蓬勃发展的建筑业中,建筑工程的质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怎样保证并不断提高建筑的质量安全是每一位工程项目管理者应不断探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因素,并对如何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对策进行了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1.当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因素分析

1.1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法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和管理。市场行为不规范造成了建筑市场混乱,突出表现在:无证或越级设计与承建;施工单位将承建的工程层层转包或以包代管;建设单位在招标中肆意压价,或将工程肢解后分包给多个企业施工,管理混乱、各自为政,严重的影响工程质量。

1.2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尤其是施工单位质量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

①当前,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对施工质量重视不足,对质量的管理过分依赖于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社会监理单位,从而忽视了自身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人员安排,企业内部质量管理队伍不断萎缩、大量流失,导致施工企业内部质量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验收、自我保证、自我管理出现大幅度滑坡,从而致使工程质量无法保障。②建设单位的质量控制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突出表现在忽视施工规律、盲目赶进度抢时间、压缩工期、压价垫资等。导致施工单位为保证企业利润暗地里偷工减料,从而产生质量隐患。③监理单位的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监理单位未建立健全安全监理责任制,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各项方案审查把关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和对隐患建立整改机制,没有发挥监理单位应有的作用。

1.3政府质量监管力量薄弱、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有些建筑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分包工程,其分包单位的企业资质和分包合同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即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材料使用方面以次充好、偷梁换柱,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降低成本,给建筑工程留下很多质量和安全隐患。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

2.1规范建筑市场,从源头上加强监管

凡是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都必须严格审查参建单位的企业资质,查明该企业有无不良记录,是否在建设部门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彻底禁止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的活动。建议在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参建单位签订廉政责任书。在工程竣工时一并检查验收,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在安全、稳定、廉洁的环境下顺利进行。

2.2加强对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和检测单位的监管

①建设单位处于整个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对项目施工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质量监督机构要认真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在建设单位办理监督手续时,无施工图设计审查批准书不予办理;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功能以及建筑节能的重大设计修改变更和技术处理方案,必须重新报审。未经审查和审查不合格的,不得用于施工。通过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可使勘察、设计质量有保证,确保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②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重视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为每项工程施工现场配备固定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及资料员,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提高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意识。作为质量监督机构,应按项目类型和规模,明确规定施工企业平配备上述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资质,提高对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加大巡查力度,重点检查工程实体质量是否符合国家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标准,进场原材料是否先试后用,实体检测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规范及设计标准,施工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对逃避质量管理工作,未严格按照质量施工规范施工等违法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并计入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机构和个人的责任。③对于监理单位,同样要求其按项目类型和规模,配备相应的总监、专业监理及监理员。监理单位要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分包单位人员和资质进行审批,并对施工单位进场的原材料及构配件进行严格的报验审批。对施工现场进行旁站监理,发现的质量安全隐患要责令施工企业进行整改,并对整改过程及整改结果进行跟踪。对施工单位资料进行审查,并完善自身的监理资料。作为质量监督机构在检查中要重点检查监理资料及监理人员是否履职到位,对监理资料缺失、没有履职到位的监理单位应进行严肃处理,从而提高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意识。④对于设计单位及勘察单位,首先应审查单位资质有无超范围经营。其次,要求其对每项工程项目配备固定的设计人员及勘察人员,避免因人员流动性过大,而造成验收签字流于形式。⑤对于检测单位,除对其资质及经营范围审查外,还要检查其检测报告是否真实准确,如发现检测报告作假的情况,应对其严肃查处。

2.3规范见证取样检测

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见证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为保证试样真实可靠,材料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应严格检查见证取样检测的有关资料。不定期抽查见证取样检测的执行情况,核查见证记录是否及时、真实、准确,对违反见证取样检测有关规定的要下发问题处理通知书并督促整改。

2.4加强施工过程监督检测

监督检查中要根据结构部位的重要程度及施工现场质量情况对工程结构实体质量进行随机抽样,科学定量分析其内在质量,及时发现和消除质量隐患,确保工程结构安全。配置钢筋扫描仪,回弹仪、混凝土快速测定仪、激光测距仪等结构质量检测设备。特点是快速、准确、智能、便携,非常适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用科学数据对结构实体质量进行判定,实现由人工定性判断向仪器定量检测的转化,维护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通过加强监督检测,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控制。

2.5严格竣工验收监督,把好备案关和交付使用关

(1)严格审查竣工验收条件。审阅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和施工合同,掌握工程是否完成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审查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勘察、设计单位的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监理单位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审查质量控制资料、建设单位制定的工程验收方案,审查日常监督抽样中所发现质量问题的处理整改报告;(2)严格对建设单位组织的竣工验收进行监督,重点监督:是否按所提交的工程验收方案进行验收,验收参加人员是否到位,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审查工程质量,查验的工程部位要有代表性和一定的数量,通过严格竣工验收监督,可确保工程质量。建筑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3)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建设单位应及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向工程所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备案机关)备案。

3.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是一个繁琐的工作过程,涉及在其中的人员和设备,材料很多,这就要求在我们在每一个环节中进行质量管理,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监管人员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各尽所能,各负其责,才能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建筑业;执业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志码】B

引言

建筑业继续教育是关系行业、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筑业执业资格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建筑业的继续教育工作是实施行业人才战略、实现建筑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项战略任务。从1997年原国家建设部颁布《建设继续教育管理规定》至今,我国的建筑业执业人员继续教育已经发展了近十八年。从无到有,从单一地区试点到全国推广实施,已经取得了许多不错的成果。但另一方面,我国建筑业执业人员继续教育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问题分析

建筑业执业人员学习本身有着不同于全日制学习的特点,比如经验的主导性、学习的目的性、学习的主动性和差异性。针对这些特点,继续教育学习如何有效地开展成了培训机构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要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需要先找出继续教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1)思想上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执业继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大多数人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认识不到执业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执业继续教育是国家法律规定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要求,但执业人员、企业、甚至一些培训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是以消极的态度和应付的心理来对待继续教育。不仅在建筑业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其他行业也存在。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忽视员工参加执业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对主管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采取消极的被动接受态度;执业人员有自己繁重的工作负担和家庭琐事,自己的空闲时间有限,参加继续教育较为被动;一些继续教育培训单位过于追求利益,忽略了执业人员的工作需求以及执业人员的学习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只追求数量的提升,在质量上的提升上有所欠缺。或者采用不合理的继续教育方式,不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执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造成在实际的教育活动进行中常出现旷课、迟到、代学等不良现象。(2)继续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我国建筑业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数十年,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在继续教育方式的采用上有很多的成果和经验。从整个建筑业继续教育工作来看,很多专业的继续教育工作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形式多样,能够得到执业人员的喜欢,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一些专业的继续教育工作仍存在采用的方式比较单一,继续教育的效果不够突出的问题。很多专业的继续教育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必修课的教育方式必须采用集中面授或其他指定的方式进行,并由指定的培训单位统一培训。然而,这样的做法忽略了学员的差异性。有的学员有着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而有些学员刚走向工作岗位不久。很多培训单位对他们不分层次类别进行统一的教学,采用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内容。对于资历较浅的新学员这种方式是适合的,但是对于行业的“老人”来说这样的继续教育没有任何意义。各专业继续教育实施办法都有关于学员通过参加执业资格考试或通过其他渠道来冲抵继续教育选修课学时的规定,比如、出版专业书籍、参加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等。但是每年通过这些方式获得继续教育学时的学员人数非常少,只能作为辅助教育手段。以广东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为例,2013年的选修课教育通过网络方式举办两期培训班,总人数达6975人。而2013年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的人数(以试卷批阅量计算)两批共计只有433人,仅占年度选修课培训总人数的6.21%。(3)继续教育的方式与教育内容搭配上不够合理面授教育方面。所有培训单位都采用“一本教材全员使用”的形式,课程的讲授同样也是将同一批次班级的学员聚集在一起授课的方式。面授教育缺少对学员的分类和对应教学。因为建筑业执业人员之间在年龄、从事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执业人员从事建筑业几十年,拥有丰富的经验;有的学员刚进入行业不久,经验少资历浅。他们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会有不同的需求。而集中面授缺乏科学的组织,不加分类让他们学习相同的知识内容,降低了学习对资深执业人员的价值。使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网络教育方面。该方式已经在广东省个别专业的继续教育中应用了几个年头,并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但至今仍存在很多问题,使网络教育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一些专业的网络教育中,文本型的知识内容偏多,且对文字的处理太过简单。对很多学员来说,文字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比较乏味的学习方式,学员通过显示屏进行文字内容的学习易产生疲惫感,因此会出现很多学员只是打开学习页面,等到了学习时间就提交学习记录的现象,未能灵活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的优势,部分教育系统中直观易懂的动画和视频教学内容使用量还不能达到足够的数量,可供学员选择的范围有限。(4)继续教育授课教师的聘用不够合理集中面授的继续教育工作中,培训单位在聘用教师时对教师与学员的匹配度等因素考虑不足。如上文所述,建筑业执业人员数量较大,且学员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些培训单位聘请的教师很多都是较为年轻或资历不深的高等院校教师,对于那些资历较深或具有较多工作经验的学员来说,像是“老师听学生讲课”。这样就降低了这些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授课的教师面对众多高资历的学员也会有很大的压力,不利于面授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网络教育中,课程的制作需要进行教师授课的录制,主讲教师的聘用不合理往往给课程的编排和制作带来困难。对于那些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在面授教育的环境下有较好的讲课氛围,可以有效发挥自己的讲课能力。但在网络教育的背景下,缺少学员的旁听环境,出现“晕镜头”的现象,在课程录制的时候不能有效的将知识内容表达出来,会让学员觉得老师只是在长篇的读课件,并没有达到讲课所应有的效果。

2.对策与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是做好建筑业继续教育的基础和依据。对于继续教育工作开展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应充分考虑建筑业执业人员的特征及现代社会资源的优势[2]。借鉴国外先进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来改善对教育方式的规定,并不断探索新的继续教育方式。其次,完善并细化建筑业继续教育法律体系,在法律或政策上对执业人员及其所在的企业加以限制并提供相应的便利,以提高企业和执业人员对执业继续教育的重视和配合。同时,制定一定的考核监督制度,对企业及执业人员进行过程监督,保证继续教育的实施效果。(2)采用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地方优势,结合当地执业人员的特点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继续教育知识大纲及内容。内容的确定要充分结合学员的工作需要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分类,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3]。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方式,达到内容与方式的匹配,提高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性,避免使用教育方式单一化的出现,结合学员、教育内容和专业的情况设置不同继续教育方式,合理配合使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如在企业的职位或工作年限等)将学员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学员对应不同的教育内容,并根据不同方式对两者之间的影响进行调整,做到学员、内容和方式三者的和谐统一。如二级建造师的选修课继续教育采用网络教育方式,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分类并可由学员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进行自主选择;选择资深建造师参与继续教育授课,学员即可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也可充实继续教育工作的师资力量促进行业发展,实现双赢。(3)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首先,是继续教育组织部门的管理。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管理,提高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对国家有关建筑业继续教育法律法规的认识深度和执行力度,坚持落到实处。改进继续教育的工作方法,切实从行业发展需求和学员的工作需求出发,寻找相应的方法和路径提高继续教育工作的效果。其次,对继续教育培训单位加强管理。加强对培训单位的审核标准,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着重考核培训单位的师资力量、师资选择标准、教育资源等。加强培训单位的思想教育及考核,及时修正不良思想的出现。同时应及时做好培训学员对继续教育的评价工作,以便发现问题和不足时可以及时解决改进。再者,是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严格按照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情况进行标准上的强化。无论是面授教育方式还是网络教育方式等都需要结合方式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师选拔体系,提高师资质量,尽可能的避免对学员学习的不良影响。最后,是加强对继续教育学员的管理。制定各专业不同学员的分类标准,对学员进行信息的统计并归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员制定相应的建议式继续教育内容和方式,并对学员的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记录,以便在下一个注册期继续教育工作的参考等。

3.结束语

建筑业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建筑业执业资格认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该项工作需要不断克服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就所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实践工作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安强.工程建设领域执业资格制度和注册建筑师执业制度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2]束军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政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