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办案流程范文

时间:2023-06-22 09:4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办案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政办案流程

篇1

FORP律师事务所作业流程管理平台全面版,包括作业流程管理、案件管理、客户管理、律师知识管理、律师个人工作平台、行政办公、人力资源和费用管理等几大模块。

FORP律师事务所作业流程管理平台全面版,除经济版提到的基本模块外,增加了案件管理、客户管理、行政办公、费用管理几大功能。对人员架构复杂、业务全面、案件交叉的大型律师事务所比较适合,对其管理模式的规范起到很好作用。除上述提到的作业流程、律师知识管理、律师个人工作平台、人力资源管理的优点外,还有以下特点。

案件管理

从案件的建立到归档,其中包括收案登记、删除、查询、统计,案件任务分配,案件编辑和案件结案等步骤,FORP通过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套规范化的管理程序,并与工作日志和法律文书有机结合,如盖章申请、审批及内部控制管理。提供各种法律文书模板,办案中的各种事件(包括开庭时间、客户接洽等)可以设置自动提醒功能,提供案件协办人员的选择等等,从而实现了案件管理一体化。

客户管理

FORP的客户管理把客户分为潜在客户和现有客户,可根据情况把潜在客户转换为现有客户。从客户资源的开发,包括客户信息的登记、编辑和查询,到客户的费用跟踪和统计,以及客户投诉、反馈处理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体系。

行政办公

FORP的行政办公模块可自定义工作流方向与步骤,各种文件及申请可以网上审批与签发,对工作过程进行实时跟踪,掌握工作处理情况,实现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对各种资产的统计、查询、借用等进行管理。同时可将多方面信息进行全方位传递,还可对图书、证照以及无头行政文书等进行分类管理。

费用管理

任何经济行为最终必然反映为财务行为。对于律师事务所,管理案件的过程和规范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其最终目的是在为客户服务的同时,创造企业价值。FORP可以帮助事务所管理每个案件、每个律师在作业过程中的费用,并可以提供图形化的分析统计功能。

方案二:金助理“综合协作版”

金助理的“综合协作版”是专业为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而设计的,其目标是帮助综合性律师事务所提升管理流程效率,整合分散资源,建立业务质量控制体系,搭建起一个跨地域、分布式管理的综合性协同工作平台,适合于希望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律师事务所。

“综合协作版”的主要特点:涵盖业务管理和所务管理,重点在案件的过程控制和协同办公上,包含事务所收案、立案、办案、结案的集中统一管理,以及律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办案。

“综合协作版”的主要功能:

各种统计分析、利益冲突检索

业务资料的基本信息维护

律师办案进度管理

律师个人日程安排、事务处理

辅助人员的工作考核、绩效评定

内部交流、外出登记、资源共享

所务管理(人事、通知、会议管理等)

“综合协作版”的系统模块:

a公共门户

公共资源:外出登记、法规查询、电子邮局、在线用户、在线法规

共享资源:文书范本、常用法规、典型案例、内部论坛、常用网址

实用工具:通讯录、 万年历、 天气预报、费率计算、邮政区号

业务平台

My Office:日程安排、任务计划、工作记录、业务文档、短信互动

客户管理:客户档案、合作单位、顾问单位、名片夹、案源管理

案件管理:收案登记、办案控制、结案归档、收支记录、流程审批

统计报表:财务统计、价值分析、案件统计、汇总分析

所务平台

所务管理:通知公告、公章管理、会议记录、图书管理、规章制度

人事管理:人员管理、部门机构

系统管理:修改密码、参数设置、角色管理、用户管理、登录日志

方案点评

此方案最大优点是针对某一个案件、一个临时小组或者其他任意组成的成员,用户可创建多个协作区,组织协作内容,自主决定成员结构,控制访问权限。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召开网络会议,共享文档资料,安排小组日程,交换名片,交流思想及实现远程同步操作等,从而实现与办案伙伴之间灵活高效的作业协同与群组互动。

类似一个虚拟的会议室或办公室,可实现固定或非固定组织内的成员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组织的团队协作能力,很好解决案卷协作问题。

同时能为领导提供案件进度、案件成本等管理决策信息;通过业务和财务行政管理、律师考核等全面管理建立强大的信息数据库,使合伙人能够通过电脑对律师事务所的业务、财务、行政、律师职能等能够准确、全面进行评估,并辅助决策。系统支持多种数据备份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保证所内各级领导充分享有恰当的权限。

方案点评

该款企业管理软件的主要特色是客户体验丰富,主要包括:

逐字匹配:可实现逐字匹配,防止客户资料的重复录入。

即时冲突检索:可进行即时冲突检索,防止案件利益冲突的发生。

可以定制各种Word模板,直接从金助理中生成所需的文档并打印。

可以通过导入工具将原有的收案登记资料一次性导入金助理系统。

,三分钟内建立一套完整的客户案件管理体系。

• 合同号生成机制:可以根据各个律师事务所不同案件的合同号规则,自动在收案时生成相应的合同号,使合同的登记、查询和管理变得轻松自如。

• 案件自由多级分类:案件不是死板的分成诉讼、非诉、顾问等,而是根据不同事务所的实际情况自由进行多级分类,并对应不同的业务类型模板,使案件管理真正科学专业。

总体评价

1.方案特点比较

FORP律师事务所管理平台全面版的最大优点是以工作流程管理为主线,通过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帮助组织建立完善和规范的行为模式,同时使实践经验和知识得以保留和沉淀,以供他人分享和借鉴。

金助理“综合协作版”可以帮助综合性律师事务所提升管理流程效率,整合分散资源,建立业务质量控制体系,搭建起一个跨地域、分布式管理的综合性协同工作平台,侧重于事务所业务收、立、结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具体办案过程由律师单独控制,也可进行合作办案管理,保密性较强。

2.适用对象分析

这两个方案虽都定位于中小型律师事务所,方案一比较适合业务繁杂,走专业化道路的大型律师事务所,方案二定位于希望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律师事务所。

导购信息

FORP律师事务所管理平台购买方式

篇2

【关键词】农村;低保金;发放;隐患

日前,我院立案查处了一起村支书贪污低保案,而早在2009年,我院曾查处了一起民政助理侵吞低保金的案件,犯罪人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前车之覆,却没有形成后车之鉴,被称为"救命钱"的低保金屡屡被觊觎,除了个人不健康的主观因素外,客观上在农村低保金发放环节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亟待解决。

一、案件办理中发现的问题

村支书王某留置村民张某某的低保存折长达八年,期间,职能部门本可以在各项调查和年审中发现并及时处理,但最终却是由其他村民无意中获知而案发,其暴露出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一)低保户公示制度形同虚设。为了防止低保金被侵吞、挪用等问题的发生,从2009年开始,民政局要求对各村享受低保政策的人员,在本村范围内公示。公示低保户名单,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这一制度本来可以很好地防范暗箱操作、隐瞒低保存折等问题的发生,但是"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不然再好的制度也是形同虚设。本案中王某为了不使自己的犯罪行为暴露,竟然长达5年不按制度进行公示,而镇民政部门对此并不知情。

(二)为图方便,擅自简化审核调查程序。据该镇民政助理介绍,从2009年开始,因为低保保障标准提高,每年在6.7月份要进行调查审核。但是,在办案中了解到,调查年审大多是将表格发给各个行政村,由各村对照低保名单填写并盖章,然后送到民政办,也有镇民政办帮助填写后,各村把公章带到民政办来盖章,只对少数低保户进行抽查。而在2010年,该镇民政部门到村来抽查,却被王某以借口轻而易举拦了回去,而后又骗取了张某某的身份证做了调查,八年中仅有的一次抽查也未能实际进行。

(三)低保年审目的定位有偏差。据了解,年审的目的主要是防止低保户已死亡或不存在,骗领民政补助资金,因此,收取身份证进行调查年审确实能起到预防作用。但是低保户除了"收入低"之外往往伴随着"文化低"、"认知低",正如王某在供述中称低保户张某某不懂这些,好骗,王某年年向张某某骗取身份证做调查,还2次将张某某骗到银行办存折挂失。年审并没有对张某某应当享有的权利是否落实到位进行调查,目的的偏差使得低保户的权益保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村委会内部缺乏互相监督制约。张某某的低保办理原先有王某和村会计一起办理,二人之间也有相互制约作用。但是2005年村会计辞职离开,实际上张某某低保办理情况只有王某一人知道,低保存折也是由当时的民政助理直接给王某代交,没有一一通知低保户,之后的调查也是王某一手办理。虽然镇民政部门开会时,也屡屡强调低保资金碰不得,思想教育有了,监督制约缺失了,导致王某贪婪欲望无法克制,将低保金当成自己的零花钱,没钱就去取点,作案达42次。

二、此类案件发案的特点和规律

(一)犯罪主体身份集中、突出。犯罪主体集中于掌握实权的村级干部,主要包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副主任。村干部受乡镇政府的委托,负责审核上报本村低保人员报批材料和协助镇民政部门为本村低保户发放低保金,掌握着代领和低保金或存折的实权,这为其实施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涉及罪名较为单一。此类案件所涉及罪名比较集中的体现为贪污和受贿,本案即为比较典型的贪污,另外办理低保的人员经常会采取欺骗手段假称在办理低保过程中有困难,需要交纳一定费用为由,向办理低保人员受贿或以各种借口克扣低保金。

(三)犯罪手段简单、直接。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采取的手段多为利用代领和低保金或存折的便利,直接克扣、截留低保金。同时还有个别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以不符合申请条件人的名义来非法套取低保金。

(四)作案时间长,次数多,数额越来越大。此类案件的受害人大多数为农村基层生活困难群众,文化水平不高,对国家政策不知晓,也不清楚低保手续的办理流程和低保金的发放手续,从而使涉案人员的作案较难被发现,也就使得涉案人员作案时间跨度长,次数频繁。同时,随着低保金发放标准的不断提高,涉案人员所贪污的数额也越来越大。

(五)社会危害性大。村干部对农村低保金的职务犯罪,直接侵害了农村生活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容易引发最基层农民群众的不满,导致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危害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三、对策建议

指出:"反腐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老虎固然可恶,但苍蝇的危害更直接关乎民生。低保金是困难户家庭赖以生存的维系,社会和谐安宁的稳定剂。因此,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全力保障低保资金的安全。

(一)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制度一旦失去严格的执行力,就如同老虎没有了牙齿和利爪,让人没有了敬畏感"。不能满足于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说在嘴上,而要以制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要深入实际进行细查,对抽查调查流程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督查不走过场,发现问题要严肃提出批评、责令整改。在召集村负责低保的干部会议上不仅用口号式教育,要定期通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防微杜渐。

(二)以保护低保户权益为站位,制定年审调查流程。要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规范整合年审流程,调查中除了核实低保户是否符合低保条件外,还应当调查低保存折是否发放到位、低保金是否是规定标准等问题,俯首甘为群众考虑问题。建立低保户与民政部门的直通联系渠道,便于民政部门随时与低保户进行沟通调查,低保户能够进行咨询和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努力扩大抽查的覆盖范围,使抽查有图片、有内容,真真正正地见到低保户,访到实际情况,使抽查不走过场、不跑形式。

篇3

(一)拓展品牌引领。深化行政指导服务企业多维创牌,抓好20*-2010年品牌培育规划的落实。帮助企业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地开展驰名、著名商标培育和国际商标注册。建立以广大注册商标为底、证明商标为腰、驰著名商标为塔尖的金字塔型*柑橘商标品牌体系,09年启动“*蜜橘”商标培育工作,争取09年同时获得省、市著名商标,2010年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特别抓好“农”字号商标注册和“农”字号品牌建设的力度。

(二)鼓励创业引领。催生市场主体,让更多的自然人成为更多的市场主体,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为抓手,梳理出台帮扶企业解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履行职责与优化服务相结合,以一流的服务态度,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服务效率,一流的服务形象运用好工商职能帮扶企业。鼓励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帮助国有企业改制,主动帮助企业集团化发展,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入现代服务业、新行业新领域。指导和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股权出资、股权出质两项政策和省、市、区里的相关扶持政策。政策性规定减免的收费项目要梳理汇总在工商办事大厅公示,并严格落实。进一步免费做好企业不动产和动产抵押物登记工作,为企业融资排忧解难。鼓励多种形式创业,注重创业人才培养和创业技能培训。要建立市场主体信息分析公示制度,引领社会创业。

(三)推进市场发展引领。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在商品市场培育发展主导作用。以管促办,以管助兴,推进市场建设标准化和现代化,增强市场改造提升后劲,加强对重点市场的指导和联系。总结提升市场商品准入工作。开展市场信用建设,每个所重点指导1-2个市场实施经营户信用监管。建立经营户退出机制,对严重失信的经营者,通过举办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租赁协议,确定提前解除或到期不续签期的退出办法。引导鼓励建设模具塑料、电动车、汽摩配、物流配送等网上市场,助动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互促共进。市场服务中心要在市场发展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四)助动新农村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村小菜场专项整治,争取再通过一至二年努力,基本完成*农村小菜场改造提升工作计划,建立一批整洁亮丽的农村菜场。立足职能推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扩大订单农业覆盖面和农民参与面,普及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增强农村种养殖大户以订单求市场的意识。大力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走“品牌+订单+合作社+农户”发展之路。

(五)强化企业凝聚力引领。企业凝聚力的引领要融入日常性工作。要依托个私协会,坚持“活动兴会”原则,强化协会职能,拓展协会阵地,提高工商和协会的向心力和引导力。按照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部署,开展教育进民企、政策进民企、服务进民企、品牌进民企活动。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家解放思想,激发创业激情,树立创业信心。积极营造民企发展良好生态,用成就来鼓励民营企业的士气,用典型来引领民营企业的创新。

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特别维护,体现民生

(一)严厉打击严重违法行为。维权维序、管好秩序不是管死企业,但也不能无视企业的无良行为。要认真领会,科学把握省局提出的“三不政策”,落实好省局《关于促进全省民营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要强化对食品安全、制假售假、不正当竞争、合同欺诈、传销等严重违法行为案件的查处,查处一个,规范一批。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切实处理好监管与扶持的关系,对打击的尺度要准确把握,集中力量办大案,抓重点、放轻微,攻大奸、戒小过,树立权威,不犯众怒,这是我们执法办案的基本守则。

(二)扎实推进无照经营整治。无照经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一定要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责任感,落实好黄政办〔20*〕160号文件和《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流程》。对无照经营按照成因实行分别对待,打扶结合,疏堵并举的办法,对符合登记条件的,通过行政指导,帮助其办理证照;对娱乐场所、酒店、高危行业等重点行业或区域无照经营行为,属于省市局部署的严厉打击的4个安全性违法行为,要按照“依法查处、责令改正、抄告相关、釜底抽薪、进行到底”的20字方针,切实推进。对涉及前置审批的,在职能到位依法查处的同时,按照政府发文部门分工,抄告相关前置部门。对少数对抗性比较强的无照经营户,既要坚决取缔,又要讲究方法,理性处置,依靠政府,联合相关部门,必要时借助社会舆论,尽力避免直接暴力冲突,切实保护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经营场所和前置许可是无照变有照的两大瓶颈,要认真研究办法,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综合治理。确定2009年为无照经营整治年,开展重点行业和难点区域专项治理,并加强检查考核,力争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整治成效。

(三)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不能松懈。“放心店”不是“免检店”,要对所有的食品安全示范店重新梳理,重新检查。对社区食品安全示范店要稳步提升,对农村食品安全放心店要回头看。小食杂店整治规范工作要按照“摸清底数、建立档案、制订标准、示范引领、适时总结”的原则稳步推进。探索建立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贡献奖励基金,争取社会支持,扩大社会影响。

(四)有效治理广告市场秩序。以贯彻《浙江省广告条例》为主线,进一步加大广告监测力度,重点突破网络广告、短信广告和涉农广告,从防范、查处、曝光三个关键环节入手,进一步完善监测制、通报制、典型违法广告曝光制和广告信用监管等制度,有效遏制和查处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广告。

(五)加大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治理力度。抓住热点领域和热点问题,加强与纪委、检察、公安等部门的联动,积极查处垄断性行业强制交易、强制服务、侵害消费者和其它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要特别注重查处制假售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存在的商业贿赂问题。借鉴学习温岭等地经验做法,加强案件线索的排查调查取证工作,探索研究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规律,逐步建立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六)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检测。分区域、分种类,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2009年度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检测,适应“两费”取消后的经费保障环境,把有限的检测经费用在刀刃上。检测计划检测商品的的经费预算要事前报批。要认真摸排,借鉴兄弟单位经验,科学有效送准检测商品,要对钢材、水泥、煤炭、电线、食品等重点关系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的商品加强检测。要加强后续处理,不能测而不处。检测结果要抄送辖区工商所和办案单位,相关单位后续要跟上。要以商品检测为突破口,严肃查处严重侵犯消费权益的行为,发挥检测的最大效应。深化食品安全检测识建设体系,提高检测预警与后续处理能力,构筑一道安全放心的防火墙和隔离网。

(七)稳步推进格式合同监管。拓宽新行业新领域,开展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领域的格式合同检查和评审委员会论证点评。开展备案格式条款的回头看检查,重点检查备而不用或擅自更改已备格式条款的行为。

(八)强化消费维护引导科学消费。开展消费试验,倡导理性消费。继续深入推进“新消费运动”,让实用消费进农村,责任消费进商场,爱国消费进家庭,科学消费进社区。以食品安全规范管理为抓手,积极行动,牵手三家(厂家、商家、买家),重树消费信心,提升消费内需市场。进一步健全12315维权体系建设,强化消费维权。

三、树立固本强基意识,特别巩固,夯实基础

(一)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合法合理。要始终把依法作为工作的基本准则,只有在依法的前提下,才可以作出灵活性的适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场主体登记行为,提高登记质量和工作效能,做到“依法登记、微笑服务”。对该登记为企业的按法律规定登记为企业,对已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应结合前置审批规范,责令变更为企业。依法行政,更要体现文明行政。要严格规范涉企检查和处罚行为,科所队之间要加强沟通,防止在短时间内多头重复检查。要规范执法态度,规范处罚程序,规范办案文书,全面推行行政告诫、行政指导,严防因执法不当粗暴执法,滥用自由裁量权和行政强制措施等行为而引发和激化监管与发展、与民生、与弱势群众的矛盾。

(二)推进责任区监管。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进一步推进责任区监管。要结合责任区监管,进一步加强经济户口数据的清理工作,要及时做实做好准入、商标、抵押登记、格式合同、不良行为等各类信息的录入和补正工作,切实把好数据质量关,保证数据的全面、准确和完整。

(三)着力抓好信息化应用。以应用为目的,培训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依托信息化技术,拓展监管领域,不断提高对网络经济的监管水平。大力推动信息化手段在企业登记、合同监管、商标注册、广告监管、消费维权、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监管、公平交易执法等方面的运用,着力提高监管执法科技水平。

(四)充分运用社会化宣传机制扩大工商影响。宣传报道是社会认知工商的窗口,也是工商职能外化的平台。全系统要高度重视和关注信息宣传工作,要建立健全社会化宣传机制。要做到内宣和外宣的结合,重点策划和面上宣传的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结合,理性思考和政务动态的结合,搭建“大宣传”的框架。要加强专题策划,集中反映系统工作,形成拳头产品,增强社会影响。

(五)加强理财,开源节流。要充分认清“两费”取消后当前工商经费保障面临的新情况,科学编排预算,积极争取扩大财政拨款。大力开展节约型工商建设,进一步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强化预算执行刚性,规范会议和接待支出。要加强系统的财务管理。以财务规范化达标为抓手,规范财务管理程序,开展财务和收费工作专项检查,从严抓好收费监督、票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杜绝问题发生。

(六)加强能力培训,提升行政效能。将教育培训由应急性培训向规范化培训转变;由补课性培训向系统化培训转变;由普遍性培训向个性化培训转变;由知识性培训向素质化培训转变。实现对干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新教育培训模式。通过轮岗交流、各类能手评比、操作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要坚持把工作业绩、工作能力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篇4

[关键词] 路政档案;创新;档案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97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187- 02

1 创新路政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公路路政档案是公路路政管理单位在开展路政执法工作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极具利用与参考价值的各类原始材料,这些材料载体不一,形式各异,有文字、图表、影像、数据、电子文件等,其内容包括路产、处罚、行政许可、事物处理机构管理文书、违章建筑、超限运输等。公路路政档案管理真实记录了路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路政办案的思路、方法及结果,体现了公路路政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办案水平和执法水平,集中体现了路政管理工作的业绩、成效和历史面貌,是衡量路政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重要依据与尺度,也是进一步制定并开展路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代对路政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代社会的信息化也使路政档案管理呈现出新的情况及新的问题。当前路政档案管理中管理机制僵化、规范化程度不高、档案材料收集不完整、内容参差不齐,材料归档不完善、不统一、管理不集中,纸质文档和电子档案不对称、不一致,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档案整理技术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比比皆是,极大地影响了路政档案的质量,大大降低了路政档案的利用率,不利于路政管理决策的科学制定,以及路政各项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现代路政档案管理的创新,不仅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公路交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2 路政档案管理的创新路径

2.1 完善路政档案管理制度

现代社会中,路政档案管理呈现出新的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完善路政档案管理制度,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公路路政管理单位可根据《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充分借鉴同行业其他单位成功的路政档案管理经验,同时结合本单位路政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起完整、科学且行之有效的路政档案管理制度,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补充及创新。一是完善路政档案材料收集和归档制度,做到兼顾全面的基础上,把握重点。当前公路行业快速发展,每日都会产生大量的路政信息及数据,而在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一年的总结汇总时期,其数据与信息处理量更显得庞大繁复,因此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对日常的文字信息、报表、数据、成分进行及时准确地分门别类地管理、归档、汇总、装订,善于在大量的资料中区别出重要资料及日常资料,保证路政档案管理工作在依法开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侧重、有层次、灵活性地开展,使路政档案材料真实且全面地反映业内工作情况,准确地记录路政信息及数据,体现路政工作业绩,为路政工作的制定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提供有效依据。二是完善路政档案审核制度,严格要求管理人员仔细鉴别转入的档案材料,把好材料入口关,对于手续不齐的,应予以补齐,对于信息不准、不规范、有缺漏、涂改的,应予以分类登记并按要求重办、补办,直至审核合格后再整理归档。三是完善路政档案整理制度,对路政档案的鉴别、分类及审核进行详细规定,确保整理出来的路政档案材料信息正确、手续完备、目录明晰。四是完善路政档案借阅制度,需要查阅利用路政档案的人员应办理相关手续,并在查阅时提供相关证明,与此同时,还应不断研究档案服务的新方法,以提升路政档案管理的效率,增强路政档案的利用率。合理、科学、灵活的路政档案管理机制不但为路政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及参考,而且也是实现路政档案管理创新的基础。

2.2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

路政档案管理的创新,归根结底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来推动,因此可以说是以人为主体的创新,这也是促进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发展的关键。当前公路交通行业日益发展,随之产生的路政信息资料也日益增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要加强路政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首先应培养其敬业精神和求实的科学精神,敬业是创新的基石,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工作,才能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改进及创新,而求实的科学精神则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准确把握当前路政档案管理形势的基础之上,不断进行总结思考,以求实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开创性地进行工作。其次,还应加强对路政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在职继续教育、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举办培训班、开展研讨会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路政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档案知识、路政业务知识、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能力、各类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等业务能力,才能勇于挑战传统陈旧观念及管理方法,勇于提出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突破档案管理工作,在业务上实现创新。

2.3 运用现代化路政档案管理方式

当前公路事业快速发展,路政档案管理更应加大科技投入,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方法,不断优化执法程序,提升执法文书制定的科技含量,提升公路执法及路政档案管理的效率。各部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行业特点,借鉴行业相关单位的成功案例,充分整合并利用优势资源,积极推进路政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引入并开发符合路政档案管理工作点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并构建与之相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利用现代新型的信息介质和记录方式,以及信息化的管理平台,进行路政信息电子档案资料收集管理工作,并将信息管理、统计和统计分析、文字材料、档案管理、许可事项办理、路产案件等专项工作分类进行了电子归档,做好对路政档案信息资源的定位、分析、加工和整理,为路政管理及其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此同时,通过平台开设路政信息内容展示及查询服务,使档案信息得以实现收、管、用的有机结合。在充分钻研案件处置规定、信息报送流程等公路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规范操作流程,升级档案信息集成管理模式,将各类路政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重组,优化路政档案信息的服务结构,利用路政档案信息系统各项路政档案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录入、分析、提取、查询等工作,并根据内容及要求形成相应的表格,为满足档案管理及使用者的需要,突出服务的中心主题,不断升级并完善路政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提升路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以更为多样化的路政档案系统功能,更具个性化、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档案服务全面提升路政档案管理的水平,为路政档案管理的创新提供路径。

3 结 语

公路路政档案真实记录了路政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及工作人员的执法办案情况,通过完善路政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运用现代化路政档案管理方式实现路政档案管理的创新,对提升路政档案的利用率,为路政各项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及路政管理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慧.浅析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J]. 档案天地,2014(9).

[2]明淑兰.刍议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 民营科技,2014(2).

[3]郑博熙,程达王.信息化时代下档案管理的创新及发展[J]. 管理观察,2016(11).

[4]王阅.谈谈档案的“现用现扫”――对目前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的一点认识[J]. 档案天地,2014(8).

[5]马慧敏.探究路政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实现路径[J]. 城建档案,2015(12).

[6]明淑兰.试析如何做到公路路政声像档案的齐全完整[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

篇5

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决定》(云政发【20__】40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__】24号)精神,安排部署我市行政执法机关在规范行政行为,提升行政能力方面的各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落实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责任感

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是今年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行动,它既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的重要抓手,也是全市在构建法制政府、打造责任政府、建设阳光政府工作的延续和深化。为此,市政府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以建设效能政府为目标,抓好政府自身建设。”效能政府四项制度主要是指实施行政绩效管理、行政成本控制、行政行为监督和行政能力提升等四项制度,具体来讲,实施行政绩效管理制度,主要目的在于保障上级和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重点项目的落实和专项资金使用,提高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府部门工作的效能,实现政府工作最佳绩效。实施行政成本控制制度,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对我市行政机关机构编制、公务用车购置和管理、会议、庆典及论坛、出国(境)和出省考察、楼堂管所建设的管理,实现政府机关厉行节约、节俭理政、勤俭办事。今年我市的目标是要实现出国(境)和公务用车购置经费零增长,会议、庆典、论坛和出省考察经费压缩20%;实施行政行为监督制度,主要目的在于对全市行政机关容易出现违纪违规、失职失责行为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在重要公共资源交易、行政审批行为等重点领域,加强监督管理,加大问责力度,防范不廉洁行为。实施行政能力提升制度,主要目的在于建设学习型机关,规范行政行为,强化目标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搭建信息平台,增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政策、开展工作、为民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提升行政效能。在提升行政能力制度中规范行政行为,提升行政能力作为政府效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变机关作风,强化法制意识,优化发展环境的基础工程,其对推动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务实开展工作,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对推进政府自身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规范行政行为,提升行政能力与落实《纲要》、《决定》,认真履职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推动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决定》(云政发【20__】40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__】24号)要求,政府法制部门负责提升行政能力制度中推进规范行政行为,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工作,在推进效能政府建设中主要涉及以下三块工作。

(一)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是:

1.公开行政审批项目(完成时间:20__年6月30日前)

(1)公开的主体。此次公开行政审批的主体是具有行政审批权的市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包括市政府及市直有审批权的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履行各种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

(2)公开的范围。公开行政审批项目的范围包括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和正常工作管理项目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审批项目。行政许可项目包括以下六类:①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项目;②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项目;③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项目;④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项目;⑤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项目;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项目。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包括以下七类:①行政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其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物、外事等进行审批的项目;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关对其管理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权、资产变动的审批项目;③有关税费减免、使用政府基金或者享受政府其他有关政策待遇的审批项目;④有关人口户籍的审批项目;⑤有关民政优抚和社会待遇的审批项目;⑥对有关财产权利或者其他法律关系、法律事实予以确认的登记项目;⑦其他不属于《行政许可法》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除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项目外,我市正常工作管理项目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也一并纳入此次清理的范围。

(3)公开的内容。此次要求公开的行政审批内容包括审批项目名称、实施机关、审批法律法规依据、审批程序、审批办理条件、审批时限和收费情况等内容。需要公开的行政审批项目是经过清理后,由行政审批机关实施的现行有效的法定行政审批项目,以及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重新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市级具有行政审批权的部门(含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应对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和正常工作管理项目的决定》(玉政发【】22号)认真梳理出涉及本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含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项目和正常工作管理项目),并按要求逐项认真梳理出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的项目名称、实施机关、审批依据、审批程序、审批条件、审批时限和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内容,特别是对审批程序和审批条件要对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进行清理,不得擅自增加和设定审批条件和程序。

(4)公开的程序。市级具有行政审批权的部门(含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按需公开的行政审批项目按下列两种情况进行审查公开。第一种情况,各部门要对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和正常工作管理项目的决定》(玉政发【】22号)列出本部门行使的行政审批项目,经部门政府法制机构按照公开内容进行审核确认,报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认可后,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上向社会公布。第二种情况,对部门新增的行政审批项目,各部门要认真清理,并报市政府法制办审核确认后再向社会公布。(注:对以来新增的行政审批项目,请各部门务必于20__年4月20日前报市政府法制办审查。填写的表格请登陆××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网站下载)

(5)备案管理。各部门正式公布后的行政审批项目,由部门填写《公开行政审批项目备案表》(附件1)和《公开行政审批项目目录表》(附件2),报市政府法制办和省级主管部门备案。

此项工作要求市级具有行政审批项目的部门法制机构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涉及本部门行使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依据、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及审批时限、收费内容等进行审查把关,并经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认可后方可向社会公布,公布后及时按要求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案。在备案审查中如发现行政审批机关擅自实施已经备案的《公开行政审批项目目录表》以外的行政审批项目,或擅自增加行政审批条件、增设行政审批程序的,将对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

2.推进行政审批集中办理(完成时间:20__年5月31日前)

按照要求,市级保留的156项行政审批项目和111项正常工作管理项目原则上应全部进入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理。具有行政审批权的部门要在已经梳理出本部门行使的行政审批项目基础上,认真研究,提出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进行审批办理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在20__年4月30日前报市政府法制办审核。对特殊原因,不能进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项目,应书面说明不能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的理由,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核后,方可在本机关集中统一办理,指定办理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服务。

3.整治违法违规行政审批行为(完成时间:20__年10月15日前)

按照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工业和信息

化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联发的《关于印发〈云南省行政机关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云人社发【20__】55号)要求,市政府法制办和市监察局将适时组织专项督查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的行政审批行为,对在办理行政审批过程中存在的“吃、拿、卡、要”,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及其他利益等违反行政审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严肃查处。对有违法违规的行政审批行为的审批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市政府法制办将报市政府批准责令其改正或依法予以撤销,或者由市监察局依法进行查处。

(二)规范行政处罚行为

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是:

1.梳理并公布行政处罚依据(完成时间:20__年4月30日前)

(来源:文秘站 )市级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含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要在已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确定本部门的行政处罚依据,将处罚主体名称、处罚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处罚权限(范围及内容)、办公地点、联系方式和投诉渠道等事项报市政府法制办审查后向社会公布(上报审查时间:20__年4月20日前)。并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将本部门的行政处罚项目(包括处罚依据、违法行为、处罚种类和标准、幅度等)编制成目录。

2.制定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方案和基准制度(完成时间:20__年6月30日前)

(1)制定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方案。市级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和《云南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等四项制度工作的通知》(玉府法【】15号)要求制定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方案。建立以行政机关负责人为主的工作班子,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时限等,要确定具体负责的科(室)、安排专人负责、固定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并于20__年4月10日前将部门落实情况报市政府法制办。

(2)认真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在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工作中,对省、市、县三级行政执法机关对同一违法行为都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由省级行政执法机关先行进行细化,市级在省级细化、量化2个档次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再行细化、量化2个以上档次;对市县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对同一违法行为都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由市级行政执法机关进行细化,并充分考虑全市的细化标准,县级对此不再细化,按照市级统一细化的标准执行;对仅县级行政执法机关对违法行为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由县级行政执法机关进行细化。在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中,各行政执法机关要按照从重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处罚、停止执行处罚各自适用的具体情形和相应的幅度档次进行细化,并按要求建立相应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对市级一些已细化并对外公布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的部门(如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同省级主管部门联系,确保细化、量化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同省级细化标准和要求相对应,对不一致的,要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对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不彻底,未将部门所涉及的全部行政处罚权纳入细化范围的部门(如文化、公安),要按要求全部纳入,并进行细化量化,确保不留死角。

各行政执法机关细化、量化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必须经部门法制机构审查,并由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方可向社会公布,同时,报省政府法制办和省级主管部门以及市政府法制办备案。

(三)规范行政复议行为

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是

1.畅通行政复议案件的受理渠道(完成时间:20__年5月31日前)

各行政复议机关要积极探索扩大行政复议案件受理渠道的有效措施,规范行政执法文书,落实行政复议权利告知制度。要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对符合《行政复议法》的受理条件的,积极予以受理,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也要给予当事人合理的解释和解答,告知当事人其他解决途径和办法,切不可一推了之。同时,规范执法文书格式,各行政执法机关要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等四项制度工作的通知》(玉府法【】15号)要求,上报各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文书样本,要求在执法文书中,告知相对人行政复议权利。

(2)建立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工作制度,完善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方式(完成时间:20__年6月30日前)

市级具有行政复议权的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等规定,建立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工作制度,对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审查、调查、听证、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归档、报送备案及行政复议案件错案的确认和追究等各个阶段、各个程序步骤进行细化,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实行规范化操作。重点要建立专家参与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制度,根据案件复杂程度和争议、影响的大小,采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等审理方式办案。正确运用和解、调解等方式解决行政争议。各复议机关要于20__年6月15日前将建立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工作制度和自检自查情况报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法制办将适时组织对各复议机关建立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工作制度及审理复议案件情况进行检查。

(3)加强行政复议指导和监督工作

市级具有行政复议权的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国务院法

制办公室关于完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告制度的通知》(国法【】77号)要求及时报送行政复议案件统计报表,做好行政复议案件的情况分析。市政府法制办将加大对重大行政复议决定的备案审查力度,对备案案件及时进行审查,提出备案审查意见,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予以纠正。

(4)加强行政复议基础工作(完成时间:20__年6月30日前)

市级具有行政复议权的行政机关要重视行政复议机构

队伍建设,复议案件多、任务重的部门要设置行政复议机构,配备、充实、调剂专职行政复议人员,保证有2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参加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做到重大复杂案件有3人承办,要将复议经费纳入部门经费预算,解决行政复议办公设备、交通工具,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行政复议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和设施保障与工作任务相适应。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保障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规范行政行为,提升行政能力是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重

要组成部分,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每一块工作涉及到多项工作,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工作的有序推进。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规范行政处罚行为、规范行政复议行为作为部门年度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会后各单位参会人员要向部门主要领导汇报此次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部门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指定专门科室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确保开展工作的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切实把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紧、抓出成效。

(二)细化任务要求,实施目标管理。

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政府法制办拟定了《××市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刚才讲到的三大块工作做了明确的要求和细化,该《实施方案》将在会后尽快予以下发,各部门要按照此次会议精神和《实施方案》上的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进一步制定本部门详细的工作任务完成计划表,明确具体任务和要求,将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情况反馈,对在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向市政府法制办反馈。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篇6

今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入推进政法三项重点工作为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创和谐、创满意、创品牌”为工作目标,以“务实、创新、高效”为工作要求,以抓规范、破难题、强基础、促提升为着力点,大力实施“1055”计划,即:实施“十大项目”、构建“五大体系”、打造“五化格局”,不断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三生融合·幸福__”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__年着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十大项目”建设

根据__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思路,我们确立了“十大项目”重点工作,并以此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1.人民调解机制创新项目。加强村、居、企业、集贸市场、外来人口聚居地以及接边毗邻地区等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基本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继续深化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市、县两级全面建成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实现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组织在县级层面的覆盖率达80%以上。全年乡镇、街道、村居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成功率要达到98%以上,行业性专业调解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

2.城乡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创新项目。深入宣传建立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的重大意义,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将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工作列入“平安城市”创建、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等重点目标考核体系,__年在去年基础上增加10%,即完成全市90%的村居建立有偿法律顾问制度,签订顾问合同,由市县两级政府购买服务。

3.法律服务进政府载体创新项目。争取市政府发文,在市、县两级政府及其部门、部分乡镇(街道)建立有偿法律顾问制度,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引和考核办法。__年,要确定市政府及*个县级政府、70%的部门、30%乡镇建立有偿法律顾问制度。

4.公证服务城乡统筹方法创新项目。__年底,实现涉农公证业务年增长率达5%以上;充分发挥农村公证法律服务队伍作用,在重点乡镇设立公证联系点,指导农村公证信息员提供公证咨询、资料初审等服务;公证服务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专题法律宣传村居覆盖率达100%;监督公证机构落实上门服务、电话预约、法律援助等便民惠民服务。

5.法律援助惠民服务方法创新项目。加快法律援助“三个网络平台”建设,借助互联网络提高法律援助审批、指派工作效率、降低依法维权成本。至年底要在市、县两级12家法律援助中心全部建成“三个网络平台”,网络咨询和网络申请量要比上年有增长,网络咨询服务要实现微博化、即时化、互动化,网络申请要实现零等待、零遗憾、零投诉。

6.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管控机制创新项目。探索分类矫正方法,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作用,强化管控措施。继续深化刑释解教青少年“导航工程”,切实落实“一助一”、“多助一”等结对帮教措施,建立和完善社会帮教机制。社区矫正对象的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9%以内,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达到95%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

7.“六五”普法宣教平台创新项目。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开展“六五”普法骨干培训,组织一次市管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评选20名市级优秀法制副校长。组织“六五”普法讲师志愿团为全市1000家以上的企业举办法治讲座。

8.劳教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模式创新项目。加强专业化、正规化建设,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推进队伍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化,核心专业人员比例达到75%。着力提升把握运用法律政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有效应对场所安全稳定对执法水平的考量。全面加强队伍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先进文化建设,更好地担负起职责使命。

9.司法行政信息化管理创新项目。建设基础网络平台,建成一个B级标准化机房;升级改造局机关局域网;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立全面覆盖市局、县(区)局、基层司法所三级的专 线网络。建成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完成司法行政基础资源库,以及包括相关业务在内的的业务信息资源库。建设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建设司法行政相关业务应用管理系统,完善OA系统功能,力争实现公文流转无纸化。

10.司法行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司法业务用房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加强我市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__年,市本级司法行政业务用房改建工程完成投资额__万元,完工并投入使用;市劳教所劳教综合业务用房工程计划总投资__万元,年内完成25%的投资量,两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协助瑞安、文成两地完成办公大楼建设,促成苍南县司法行政办公用房动工新建。

(二)拓面提质,全力推进“五大体系”建设

1.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体系,在优化法治环境上取得新突破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在维稳中的先导性作用,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不断扩大普法教育的实效性和覆盖面,努力提高市民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

一是要全方位开展法制宣传。围绕服务保障“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设,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六进”活动。深入分析普法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完善各类普法对象学法制度。尤其是要针对不同行业和对象的特点与需求,实行错位普法和差别普法,加强各类重点对象普法工作,尤其要做好涉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的专项法制宣传工作。开展学法用法示范推进工程,打造主题鲜明的“六五”普法示范单位,全年培育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10名,示范基层站所30家,先进企业15家。

二是要多渠道加强普法阵地建设。加强乡、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发挥好农村法律顾问作用;要依托工业园、企业集中区,加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建立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制度,抓好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实践活动,打造法律知识教育、法治实践、法治文化展示“三合为一”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进一步提高建设数量和质量;要放大法治文化品牌效应,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品味的法治文化示范点,将法制元素融入到公园、广场、街区、市场等群众的驻足点,__年要实现全市各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至少拥有一个综合性法治文化阵地;要创新法制宣传载体,充分发挥普法网、手机短信、LED显示屏等法制宣传阵地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治名言、警句、动漫,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三是高质量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规范、科学、有序地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要继续推进地方、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法治政府建设。要继续加强行业依法治理,针对群众特别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活动。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基层民主法治创建与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民主法治村的建设和申报工作,深化创建工作动态考评机制,全面提升创建工作质量。

2.完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上取得新突破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继续深入贯彻《人民调解法》,进一步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大调解机制建设,深入推进“三调对接”和各类专业调解组织发展,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要夯实基础,完善人民调解网络。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直派司法所外观形象标识规范化建设,年底前全市累计完成建设率达80%以上,积极开展省级(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工作,年底前累计完成创建率达司法所总数的50%以上。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巩固村、居调委会等传统人民调解组织,继续做好婚姻、家庭、邻里、宅基地等传统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深化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不断拓宽人民调解工作覆盖面,重点健全开发区、工业园区、城乡结合区以及新兴行业、新社会组织等专业性、行业性、联合性人民调解组织,推进调解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在做好常见性、多发性矛盾化解的同时,重点解决由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等引发的热点问题,推进医疗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纠纷、物业纠纷等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向容易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领域延伸,着力构筑第三方参与的矛盾调解机制。

二是要拓展领域,创新人民调解机制。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活动,努力使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要健全完善村、乡镇调解组织之间,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与调解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要以健全完善行业性专业调解机制为重点,着力构建多方位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在巩固完善医调、诉调、警调、交调、检调五大衔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与劳动保障、劳动仲裁、、民政等部门的联动联调机制,进一步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合力。

三是强化保障,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探索完善分级培训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规划,大力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实行全员轮训。大力开展“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引导激励广大人民调解员提高调解能力。大力推进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制度,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等各项经费的落实,完善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激励保障机制,为人民调解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3.构建一体化法律服务体系,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经济行为和社会秩序的作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加强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法律顾问工作制度,提升城乡一体化法律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法律服务的新需求。

一是 要不断提升法律服务水平。重点是要深入开展“法律服务五进”活动。要围绕“十二五”时期政府投资规划,积极为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等提供全程法律服务, 做好政府决策风险评估的智囊团。要开展企业法律服务升级行动,围绕防范和化解经济运行风险,以企业“法律体检”为平台,为1200家企业开展深度法律服务。开通公证服务中小型企业绿色通道,公证机构走访中小型企业100家以上。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律师法律服务进村入户,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等提供法律服务。推进公证服务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主动为村房“两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业创新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组织等事项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进一步加强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司法鉴定规范化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二是要加快构建法律顾问体系。要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扎实推进政府法律顾问、企业法律顾问、乡村法律顾问等多层面的法律顾问体系建设。切实做好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推荐优秀律师担任各级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政府参与行政诉讼和民事案件的处理,为政府重大决策、行政行为及重大合同行为提供法律意见,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深化乡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进一步健全乡村法律顾问目标考核制度、定期服务制度、工作交流制度,推动规范运行。着眼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需求,努力为村级组织提供法律咨询,为基层组织决定重大事项进行法律论证。深入探索“法企”对接的新形式与新途径,向企业推荐合适的法律顾问人才。

三是要深化法律服务惠民措施。继续健全完善“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建设,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平台网络体系。至年底,要在90%的行业性专业调委会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赋予工作站初审权,实现工作站和援助中心的网络审批,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效率,降低依法维权成本。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认真部署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为民创优年”等主题活动,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要健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办案质量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提高办案质量和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公证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大便民惠民力度,公证服务窗口设立电子屏幕、叫号系统的公证处要达到30%以上,公证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

4.打造新型化教育管控体系,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取得新突破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坚持“首要标准”,着力把握工作规律,构建安全稳定长效机制,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不断提升对劳动教养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管控水平。

一是加强精细化劳教监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劳教工作方针,大力加强场所规范化管理和安防一体化建设,确保劳教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加强场所布局和设施建设,启动劳教业务用房和墙建设工程,提升场所内部正规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现代化文明监所创建工作。要突出思想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全面推进劳教人员法制、道德、文化、劳动教育,加大劳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出入所教育接受率要达100%。不断健全完善教育矫治工作体系,把心理矫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帮教,特别是做好重点劳教人员的帮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禁毒法》,依法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工作,不断创新劳教戒毒工作新模式。

二是加强规范化社区矫正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社区矫正工作体制,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司法所具体执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区矫正运行机制,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健全完善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建设,重点完善系统建设,扩大覆盖面,提高定位率,充分发挥区域监管、信息交互、警示告知、档案管理、考核管理等五大功能的作用,建立并推广使用社区矫正对象定位手机声纹识别系统,提高动态管控能力。深入开展心理矫治,强化监管措施落实,认真开展危险性评估,不断提高矫正质量,防止再次违法犯罪,杜绝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加强社区矫正专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三支队伍建设,在全市11个县建立社区矫正驻法院工作室,在全市有5名以上社区服刑人员的村居建立工作站,按1:1的比例建立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按20:1比例建立专兼职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

三是加强社会化安置帮教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体制,强化安置帮教工作责任机制,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强化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做好归正人员的衔接工作,进一步落实“一帮一”、“多帮一”责任帮教制度。加大科学帮教、联合帮教力度,深化刑释解教人员分类分层次管理。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确保每个县不少于5个,构建“衔接规范化、帮教社会化、安置市场化、管理信息化”的安置帮教工作新格局,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5.拓展“一站式”服务体系,在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效能发挥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加强对中心运行规律的研究,按照“内部职能融合”的原则,整合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职能资源,集成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社区矫正等司法行政职能要素,在统一的平台上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按照“组织体系链接”的要求,加强与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和乡镇司法所、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援助工作站、社区矫正工作站等基层司法行政组织的业务对接,实现服务分解、案件分流,扩大中心的运行效能和辐射效应;按照“横向联动拓展”的思路,积极引入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集中受理调处有关医疗、交通事故、劳资等矛盾纠纷;协调工青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在中心设立接待窗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素集成、部门联动”的科学工作体系。牢牢把握中心公益、专业、便民的性质,创新工作机制,规范服务的内容和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窗口化”、“一条龙”、“一站式”的法律服务,真正把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司法行政机关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窗口”。

(三)强化保障,着力构建“五化”工作新格局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我市改革发展稳定民生大局,整合职能,发挥优势,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着力形成“以项目化为抓手、以品牌化为引领,以信息化为支撑、以规范化为目标、以专业化为保障”的工作格局。

1.以项目化为抓手,推进各项工作强责提速。今年,市局在局机关开展了“互学互比”活动,要求各处室结合工作实际,申报本处室的“争先创优”项目,并将项目实施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市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筛选确定了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十大项目”。这些工作的完成落实情况,事关年度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成效和考绩的实效。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高度重视,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的要求,明确责任部门和责 任人,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分解、细化、量化工作内容和要求,明确完成工作的时间节点,严格落实分阶段目标的要求,确保年度重点项目的有效落实。市局将进一步强化考核考绩工作的导向作用,研究制订对县局和市局机关职能处室的考核新办法,各县局也要出台相应的考核办法,实现以考核促工作,以工作促发展。同时,各县局也要根据本地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积极开展项目化建设,通过搭建项目工作平台,将重点工作以项目化来设置,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以项目带动、靠项目创新、用项目落实,使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更具系统性、创新性和长效性,成为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的一大亮点。

2.以品牌化为引领,推进各项工作进位升级。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品牌才有说服力。实施品牌化就是要通过树典型、带全面,抓示范、促一般,实现面上工作进位升级,整体推进。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通过推进品牌化建设,以“创和谐、创品牌、创满意”为总要求,深入挖掘自身优势,科学整合职能资源,把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纳入品牌的大旗下,推进工作出亮点、树品牌、显特色,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要引领思想,树立品牌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通过深入抓好品牌项目论证、品牌打造规划、品牌服务实施等环节的思想发动,使每名司法行政干部掌握工作品牌的内涵和特征,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出精品、树形象、作表率的意识,自觉积极投身到品牌创建活动中去。二是要引领行动,强化品牌运作。各地要正确把握司法行政工作的定位,找准本单位服务中心大局、维护社会和谐、服务弱势民生、加强自身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提炼确定好品牌主题。同时,要积极有效地运作品牌,用品牌标准来开展工作,用品牌形象来接受监督,用品牌服务来吸引群众,用品牌效应来拓展司法行政工作的作为空间,实现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三是要引领成效,做好品牌宣传。我们要在培育品牌、争创品牌、叫响品牌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简报、宣传栏、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各种载体,进行公示、宣传、推介,使司法行政工作品牌为广大群众了解和熟悉,不断扩大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影响面,塑造司法行政良好社会形象。

3.以信息化为支撑,推进各项工作提能增效。当前,我市司法行政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基础人才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等实际问题和困难,制约了司法行政工作进一步提能增效。今年市局将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十大项目”之一大力推进,来解决这一制约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机关工作效能。一是要夯实基础,加强网络系统建设。要开展市局机关机房和数据中心建设,建成一个B级标准化机房。要加强网络建设,实现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专网互联互通,同时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立一个三级联通的稳定、安全、高效的专线网络。二是优化资源,加强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建立一个能够全面满足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数据交换的数据中心,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行业资源和行政资源,全面提高司法行政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形成全员应用、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工作格局。三是要深化应用,加强业务软件系统建设。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实际,建设司法行政信息网络应用平台,不断加强对司法行政基本情况信息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日常司法行政工作管理,让信息化应用真正融入到司法行政工作的每一个领域。

篇7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2〕148号),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一)规范道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交通运输部门要严格道路运输市场准入管理,严把新增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条件审核关。强化道路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严禁客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挂靠经营,严禁非法改装车辆从事旅客道路运输。要规范道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将企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用评价结果与客运线路招投标、运力投放以及车辆(工伤)保险费率、银行信贷、政府资金补贴、企业评先评优、线路审批(审核)、企业审验、企业资质评定、站级核定、车辆道路通行证申领等有关激励约束机制挂钩。鼓励客运和危运等重点车辆运输企业采用交通安全统筹、投保险外险(超额险)等形式,提高运输企业抗风险能力。

(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道路客运企业要按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交运发〔2012〕33号)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强化车辆和驾驶人安全管理,持续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投入,用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交通运输部门要建立健全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和考评体系,健全客运、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评估制度,深度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安全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依法责令停班、停线或停业整顿;对整改仍未达到安全生产标准的,要依法依规取消相应资质。

(三)严格长途客运、旅游客运和剧毒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交通运输部门要严格客运班线审批和监管,合理确定营运线路、车型和时段,严禁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通行。严格控制1000公里以上的跨省长途客运班线和夜间运行时间,对次日凌晨2时前无法到站的长途客运车辆,22时后客运站不准发车,对22时前已经发车的,要严格落实凌晨2时至5时接驳运输和驾驶人落地休息制度,不具备条件的,坚决予以停运。加强旅游包车安全管理,建立旅游包车信息化数据库,逐步推行包车业务网上申请和办理制度,严禁发放空白旅游包车牌证。运输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对于单程运行里程超过400公里的客运车辆,必须配备两名以上客运驾驶人;严格落实长途客运驾驶人停车换人、落地休息制度,确保客运驾驶人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8小时,日间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不超过2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夜间客运车辆行驶速度不超过白天限速的80%。交通运输、公安、安监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驾驶人及相关企业依法严格处罚。公安交警部门要加强对剧毒化学品运输线路通行证的审批,安监、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剧毒化学品运输途经道路的安全适应性评估,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确保剧毒化学品运输安全。

(四)加强运输车辆动态监管。运输企业对所属车辆的动态监控工作负全责,按要求在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危险品运输车和校车上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建立符合标准的监控平台,并接入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实行企业监管平台专人值守、24小时动态监管,确保卫星定位装置工作正常、监控有效,及时纠正和处理违法驾驶行为。对不按规定使用、故意损坏卫星定位装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不严格监控车辆行驶动态的值守人员,要依照相关规定给予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要加强工程运输车辆综合治理,加大无证运输治理力度,对使用无道路运输证和未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工程运输车辆的用车单位,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严格驾驶人培训考试和管理

(五)严格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和发证管理。公安交管部门要严格考试程序,加强对驾驶证申领条件和驾驶培训记录的审核,全面应用科技评判和考试监控手段,强化驾驶人安全、法制、文明意识,提高新考驾驶人的实际道路驾驶技能。客、货车辆驾驶人培训考试应按照2013年1月1日实施的考试内容标准,增加复杂路况、恶劣天气、突况应对处置技能的培训考试内容。大中型客、货车辆驾驶人增加夜间驾驶考试内容。要按照标准和业务权限建设驾驶人考试场地,建立驾驶人考试监管中心,实现汽车类驾驶人考试各科目音频、视频监控。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行交通事故驾驶人考试发证责任倒查制度。农业(农机)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做好农业机械驾驶证的考试发证工作,并严格责任倒查和追究。

(六)严格驾驶人培训机构监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强驾驶人培训市场调控,严格驾驶人培训机构准入门槛,规范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严格核定招生规模,严格教练员资格管理。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驾驶人培训质量监督,实行培训全过程动态监管,提高驾驶人驾驶技能。交通、公安交管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培训机构培训质量、考试合格率以及毕业学员交通违法率和肇事率等,规范办学秩序。要实行交通事故驾驶人培训质量责任倒查制度,对未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学时不落实和培训记录弄虚作假等教学行为的教练员和培训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七)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交通运输部门要严格客货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准入关,加强从业条件审核与培训考试。交通运输、公安交管部门要建立客货运驾驶人从业信息、交通违法信息、交通事故信息共享机制,加快信息查询平台建设,建立重点驾驶人信息库,落实客货运驾驶人“黑名单”制度。公安交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及时向交通运输、安监部门通报客货运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情况;完善客货运驾驶人退出机制,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违法记满12分的,以及有酒后驾驶、吸毒、超员20%以上、超速50%(高速公路超速20%)以上,或者12个月内有3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客运驾驶人,要严格依法处罚并通报企业解除聘用,并抄告交通运输部门。

三、加强车辆安全监管

(八)提高机动车安全性能。工商、公安、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对二手车市场、车辆维修企业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销售拼装、非法改装、组装车辆行为。工信部门要加强全市报废回收企业的日常监管,鼓励具有报废回收资质的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或网点,方便群众就近交售报废机动车。工信、财政部门要优化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流程,加大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执行力度。公安交管部门要按照授权业务范围,扩大县区机动车注册登记权限,在重点乡镇交警中队设立服务点,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机动车登记业务,减少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

(九)加强机动车安全管理。公安交管部门要按照机动车产品公告和国家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办理机动车登记,切实加强机动车查验,严格机动车唯一性确认,暂停卧铺客车注册登记。农业(农机)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拖拉机登记和查验,严禁超范围发放牌照。质监部门要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检验资格许可及监督管理,强化对车用(车载)气瓶、危运罐车罐体(含易燃易爆、有毒介质)以及流动式起重机械(含叉车)的检验,强化作业人员持证监管,对超过有效期的,要向社会公布,并抄告交通运输部门和公安部门,同时通知车辆所有人停止运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要严格执行检验标准,经公安部门按照相关规定验收后,实现与公安交管部门的联网和检测数据及监控视频、图片的实时传输。公安、质监部门要强化危运车辆罐体、非传统能源汽车和营运车辆的安全技术检验,对未按标准进行检验或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行为,要对有关机构和责任人予以查处,情节严重的取消其资质并追究法律责任。

(十)切实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各县区政府要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意见》(〔2012〕48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体力特征、道路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尽量缩短学生上下学路途时间,按照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寄宿制学校入学、公共交通满足入学,提供校车服务;住建、规划、交通运输部门在规划城市和农村公共交通时,要根据学校的设置作出具体规划,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为学生提供方便。各县区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组织教育、公安、交通运输、质监、安监等部门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严格落实校车使用许可和校车驾驶人资格审批、校车标牌发放制度,抓好校车的源头监管和路面管控。教育部门要督促校车服务提供者和配备校车的学校,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监督在校车上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建立健全校车安全运行GPS监控平台,对校车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提示、警告;要配合公安机关搞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并对学校门前的标志标牌及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排查治理。使用校车的学校应当制定有关学生搭乘校车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学生交通安全隐患。公安交管部门要严厉查处接送学生车辆超速、超员和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坚决制止采用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拖拉机以及拼装车、报废车等车辆接送学生。公安交警、交通运管等部门要密切协作,严查从事非法营运和无车辆保险、无承运人责任保险的“黑校车”,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十一)强化非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市商务局要会同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依法加强电动车辆销售企业的日常监管,禁止销售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等非机动车。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非机动车通行秩序管理,严查电动车、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特别要严格四轮电动车辆通行管理,积极开展电动自行车、四轮电动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摸底调查,掌握本辖区电动车辆的底数,为开展电动车登记业务做好充分准备。

四、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度

(十二)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各县区政府要严格落实农村道路建设养护管理主体责任,提高道路设计标准和安全性能,规范“村村通公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道路要同步建设安全设施,已建成的农村道路要逐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加大资金投入,继续把“公路安保工程”向农村道路延伸,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各县区要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拓展延伸农村地区客运的覆盖范围。

(十三)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队伍。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落实乡镇政府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拓展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覆盖面。县区和乡镇要分别成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人员力量,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安全监管工作。要在现有乡镇干部和农机监理人员中选配3至5人担任专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员,实行乡、镇政府和县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双重管理,业务上受县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大队指导。要依据辖区交通状况,在交通流量密集的乡镇增设交警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警力。要从乡、镇现有人员中选调一定数量人员,充实到交警中队作为文职辅警。要在足额保障人员工资的基础上,参照人民警察保障标准妥善解决文职辅警的执勤补贴及岗位津贴。每个行政村确定1至2名交通安全协管员,配合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大队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队、交通安全管理站开展工作,负责本行政村机动车、农业机械和驾驶操作人的基础性、劝导性管理工作,工资补助由县区财政落实。

(十四)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建立专业执法、安全监管、交通协管、交通志愿者、交通安全信息宣传员等“五支队伍”;健全乡镇长、运管所长、农机站长、派出所长、交警中队长“五长”联动机制。农村派出所要积极参与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化解轻微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纠正交通违法行为,开展道路巡逻管控,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积极推广应用农机安全技术,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五、提高道路安全保障水平

(十五)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和制度。发改、交通运输、公路管理、公安、住建、安监部门要严格执行新建、改建、扩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建立完善道路工程设计阶段的安全预评价和交(竣)工阶段的安全验收评价制度,在建设项目设计和竣工验收时必须吸收公安、安监等部门人员参加,严格安全评价,对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通车运行。对因交通安全设施缺失导致重大事故的,要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到位前暂停该地区新建道路项目的审批。

(十六)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各县区人民政府要科学规划,逐年增加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投入,对临水临崖、连续下坡、急弯陡坡等事故易发路段要严格按标准安装隔离栅、防护栏、防撞墙等安全设施,设置标志标线。要加强公路与铁路、河道联接交叉路段特别是公铁立交、跨桥梁的安全保护。要加大监管力度,督促收费公路经营企业加强公路养护和运营管理,对安全设施缺失、损毁的,要及时予以完善和修复,保障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况。

(十七)建立完善交通事故应急保障与救援体系。各县区政府要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建设交通事故急救通信系统,搭建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平台。要加强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建立完善重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恶劣天气条件下交通安全保障、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预案,组织协调公安、交通、民政、医疗、消防、保险等部门和行业,建立统一高效、运作灵敏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体系。要将高速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道路阻断等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纳入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实行属地管理。各县区要尽快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专家队伍,配足必要救援设备,并将辖区拥有大型特种救援设备的单位纳入救援管理体系,提高施救水平。市人民政府要每年组织1次道路交通应急演练,县区政府要每半年组织1次道路交通应急救援培训,并适时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演练。财政、公安、民政部门要按照《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甘政办发〔2011〕154号)等规定,建立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和相关制度,规范救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确保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及时得到救助。公安交管、运管部门要加强车辆保险、承运人责任险的督促和上路检查工作力度,有条件的交警大队和运管局可设立保险代办窗口,方便广大群众就近投保。保险部门要加大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营运车辆承运人责任保险和机动车辆商业保险的投保力度,发挥保险机制的预防和补偿作用,确保事故受害者的赔偿。气象、交通运输、公安部门要积极推进公路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对暴雨、浓雾、低温、冰雪等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的防范应对能力。

(十八)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各县区政府要制定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导意见,落实治理措施和治理资金。根据不同等级,实施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各级人民政府挂牌督办整改,对隐患整改不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要强化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排查确定事故多发点段和道路安全隐患路段,全面梳理桥涵隧道、客货运场站等风险点,建立管理台账,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时限,全过程监督整治情况。公路管理机构和收费公路经营单位要深入开展公路安保工程,对国省道干线公路上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和桥涵隧道等危险路段实施综合整治,加强公路两侧农作物秸秆禁烧监管,严防焚烧烟雾影响交通安全。住建、规划部门要设置和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加强行人过街设施、公交港湾、公交专用车道、主干道中央隔离设施建设。安监部门要会同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对排查出来的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督办治理和检查验收。

(十九)切实加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各县区要把停车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基础开发项目,提高大型公共建筑、住宅小区、繁华商业街区、学校等人口密集区的停车场配建比例,改善城市静态交通秩序。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大(中)型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饭店和商务办公场所等经营性场所合理配建停车场,达不到配建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项目。要研究完善停车政策,鼓励停车产业发展,实施多元化的投资建设主体,大力发展地下和立体停车设施。公安交管部门要坚持疏治结合,在整治违法停车的同时,鼓励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有条件的道路可以推广路内分时停车、错时停车、分类停车等措施,全面清理挪用、占用停车设施的现象,盘活现有停车资源。

六、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执法管理

(二十)严厉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公路巡查管控,加大7座以上客车、旅游包车、危险品运输车、校车等重点车辆检查力度,严格落实“六必查”,严厉打击和整治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驾毒驾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推广使用电视监控等交通技术监控系统、车载查询终端和手持式警务终端系统,提高对违法行为的发现、处置能力。交通运输部门要完善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对货车超限超载违法行为,要责令当事人消除违法状态,坚决杜绝只罚款不纠违。要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黑车”尤其是县乡道路上非法载客营运的小型客车,全面净化道路运输秩序,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各县区政府要制定客货运车辆和驾驶人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将车辆动态监控系统记录的交通违法信息作为执法依据,定期进行检查,依法严格处罚。要大力推进文明交通示范公路创建活动,加强城市道路通行秩序综合整治,规范机动车通行和停放秩序,严格非机动车、行人交通管理。

(二十一)切实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效能。市县道路交通执法部门要强化信息技术和科技装备在道路交通执法中的应用,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执法人员的定期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确保执法效果。公安、交通部门要按照资源共享、合法利用的原则,建设交通违法行为智能监控系统,将交通监控信息通过公安边界接入平通至公安网,共享公路收费站出入车辆的相关信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控能力和执法效能。政府法制办要协调公安交通管理、交通运输、人民银行、银监会、保险行业协会等部门建立公民交通安全违法记录与个人信用、保险、职业准入等相挂钩的制度。

七、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二十二)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各县区政府应每年制定并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加大宣传投入,督促各部门和单位积极履行宣传责任和义务,实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制度化。加大公益宣传力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在重要版面、时段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公益广告等方式开展交通安全公益宣传。充分发挥主管部门、汽车企业、行业协会、社区、学校和单位的宣传作用,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民交通守法、安全和公德意识。建立交通安全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

(二十三)全面实施文明交通素质教育工程。各县区要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推行实时、动态交通安全教育和在线服务。强化企事业单位员工交通安全教育,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全民普法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化文明交通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将城市交通秩序管理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内容。建立交通安全警示提示信息平台,加强事故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开展交通安全文明驾驶人评选活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严格实施交通违法记分周期内累计记分达12分、发生人身伤亡道路交通事故负有同等以上责任和申请校车驾驶资格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教育部门要将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校课程,作为学生和学校素质教育必修内容。

(二十四)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积极拓展交通安全宣传渠道,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民广场、农村重点集贸市场等阵地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创新宣传教育方法,以学校、驾驶人培训机构、运输企业为重点,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推动在市、县区开设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站、电视频道,加强交通安全文学、文艺、影视等作品创作、征集和传播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交通安全、全民参与文明交通的良好文化氛围。

八、严格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追究

(二十五)加大事故责任追究力度。严格执行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处置规范,落实跨区域责任追究机制和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信息公开制度。对运输单位的公路客货运车辆一个月内发生2起(含)以上超员、超载违法行为的,除对驾驶人依法处罚外,依法对运输单位直接主管人员严格进行处罚。对发生重大及以上或者6个月内发生两起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道路运输企业,依法责令停班、停线或停业整顿;停业整顿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准予恢复运营,但客运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客运班线,旅游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旅游车辆;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取消相应许可或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责令其办理变更、注销登记直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二十六)加强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联合督办。严格执行重大事故挂牌督办制度,对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实行现场联合督导、统筹协调调查、挂牌通报警示、重点约谈检查和跟踪整改落实,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合力。要研究制定道路交通安全奖惩制度,对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和单位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发生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县区人民政府要向市人民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联合对事故发生地县区政府分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企业(业主)负责人等进行约谈。对一年内发生死亡5人以上或发生2起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九、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保障

(二十七)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实行道路交通安全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判安全形势,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市、县区政府每季度召开1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会议,分析研判交通安全形势,评估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及时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