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范文

时间:2023-06-22 09:4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

篇1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教学效果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特点及其必要性

1.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特点

(1)直接参与性。所谓直接参与就是指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课堂中内的运动当中,以此来培养其良好思想品德,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体育运动中的各类项目,在育人方面均有着不同的作用,如体操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跨栏、跳马、跳箱等运动能够充分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精神;球类运动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有显著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直接参与性的特点及其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上的作用。

(2)直观性。体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并不是单存坐在课堂中由教师讲、学生听,而是需要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进行各种练习活动,并且还要在活动的过程中处理好人与人、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此时学生的情感及思想自然而然的便会显现出来。因此,具体的活动方式更能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进而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2.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对初中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任务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16岁左右,而这一年龄段恰恰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对初中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和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同时,更加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其二,体育教育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因为,体育教育是道德教育最佳的载体,其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这也是体育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所以,体育教师在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时,都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并以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个性和心理状况作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体育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其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体育技能,而且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教学过程中,以认真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教学态度去影响学生。同时,教师还应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做表率,借此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社会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品格。

2.结合体育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还有各种动作的练习,如跑、跳、投、球类、体操以及游戏等等。其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游戏,因此,笔者认为在各类游戏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以此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对于一些在课堂上讲粗言秽语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批评,并教育其要文明礼貌,相互尊重。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消除学生对立的情绪和逆反心理,从而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这样会使德育教育的实施达到最佳效果。

4.结合真实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诸多教育方法中,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种方法是结合事例教育法,具体就是指通过利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例进行教育。如,通过电视中播放的运动会以及运动员在赛场上获得胜利前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等真实事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此来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应试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素质教育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此外,体育教师还应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在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高,从而为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爱华.《汕尾市部分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调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

[2]吴云燕.《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1).

[3]和嘉禾.《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1,(4).

篇2

关键词:新时期目标基本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养成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际,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冲突、相互交融,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了严峻的冲击。旧的道德体系已遭批判,已被打破。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道德领域面临失范,社会矛盾凸现,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甚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智商犯罪增多,从而给新时期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初中则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最关键的时期。这是人所共识的。新的任务、对象、环境、条件,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深入探讨和研究初中道德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在道德教育中提出新思路、运用新方法,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初中生基本道德品质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社会人”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和思想品质的总称。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新理念是在伦理关系平等基础上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权利义务新理念,笔者已作另文阐述,本文着重对新时期初中生基本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道德教育的目标

1.道德教育的长远目标。道德教育的长远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本国政治目标,即合格的政治人。古今中外,任何道德教育目标都带有政治性,因此必须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廉洁奉公的崇高品质和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顽强精神,自觉抵制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健康成长。当然,这种成人化的内容,理想化的道德范型,往往与学生的兴趣、需要、思想、情感,显得不那么“合拍”,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他们的“当下生活”存在着较大距离。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文本外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日常生活事实,从小中见大,就近取材,使道德回归生活,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

2.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标。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的“合格公民”,即社会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动态性的伦理体系中不可能从自身的先天智能中来获得其德性与义务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依法执政。同时,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要依法维权,拿起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从而培养起他们的法律情感,唤起他们的神圣的公民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合格公民”,从而为“社会人”向“政治人”转轨作好铺垫。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以及当前实际情况,初中德育基本内容除行为规范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时事政治教育、校纪国法教育以外,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创新意识教育。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联合国有关组织新近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实际上是创造力开发的差距,要从开发创造力入手来缩小差距。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同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德育工作也不例外。创造力即创新能力,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那么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如何培养和发展呢?笔者以为:应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养成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自我需要感”,从而产生对求知的持久内驱力;要鼓励学生联想,要教育学生不但要从成功中获得经验,而且也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要多鼓励,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富有自信和独立创新的精神。过多地责怪,培养出来的自然是只求无过,但愿按部就班行事的唯唯诺诺的人。

2.市场意识教育。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竞争,源动力是需要,边界是法律规则,今天的学生,明天将参加市场竞争的大潮,如果不预先进行市场意识的教育,必然难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要引导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种社会观念,使他们尽早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实、守信、公平、风险、高效、法制等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增强实力,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3.竞争与协作意识教育。没有竞争机制的社会是落后的社会,缺乏竞争意识的人也是无所作为的人,大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敢于冒尖,敢为人先,永不自满,从而发展个性,增强实力。当然,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有利于获得最佳效益。因此,在提倡竞争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共处、交际,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团队精神。事实上,竞争是手段,合作是目的。只有合作与共,人类才能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4.公民法制意识。公民法制意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权利义务观念,反对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损人利己的剥削阶级的价值观、人生观,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要依法维权、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加强对自己承担行为责任的能力和勇气,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5.热爱大自然教育。净化地球、绿化环境、美化自然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要教育学生保护周围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珍爱生命、健康心理教育。生命是宝贵的,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要教育学生掌握多方面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能力,不吸烟,不赌博,不看有害身心健康的影视书刊,远离,反对,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要教育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不嫉妒他人进步,胜不骄、败不馁,重友谊、讲信用,注重调节心理平衡。

7.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教育。在信息网络日益国际化、日常化的今天,加强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合理、有序、健康地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和侵蚀,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一个极为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三、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该从养成教育做起,这是初中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我们要改变重认知轻情感,重课本理论说教而轻行为习惯培养的弊病,重视情感体验和行为实践的习惯养成。帮助学生养成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要求的良好道德行为和习惯,是初中道德教育的底线。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包括以下方法和途径:

1.拓宽德育渠道,变灌输型为渗透型。如今单调空洞的灌输说教在德育教育领域已失去了往日的效应,必须寻找多种渠道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如何在各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要引导教师不论教哪门课都要把爱国激情、做人准则、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又如,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学校通过文化艺术节、办讲座、听报告、纪念日庆典、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又如在家校联系中渗透德育,在学校和家庭之间铺设一条沟通信息的高速路,及时互通学生思想动态是使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举措。

2.发挥学生德育主体性,变被动灌输为自主增长。初中生的想象思维很少受现实世界的约束,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教师可经常举办“异想天开”一类的主题班会、团队会,“每周一创”信息交流会,“脑筋急转弯”、“奇思妙想群英会”等,让学生的思维张开想象的翅膀去翱翔,让学生的思维跳出常识的框框,不拘泥于一些细枝末节,使思想的空间放大,思维才能活跃,从而为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又如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使学生认识创新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工厂没有创新精神,产品落后,管理滞后,就有可能破产;商店经营观念落后,就要在竞争中失利,甚至亏本;政府观念不变,职能不改变,国家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落伍挨打;学校办学思想不改变,就培养不出新型人才等。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199-01

当前,对中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任务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训练技能以及增强学生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让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孕育成长。

1 孕德育于体育教学中的可能性及重要性

体育教学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通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学生克服困难,勇敢奋斗,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

2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1)良好、文明教学环境。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师生问好,下课与教师说再见,这就是文明的一部分。体育课堂,与学生的交流中,教会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爱、团结,见面互相打招呼,有了良好、文明的教学氛围,才能将德育教育孕育到教学之中。

(2)结合教学内容及不同教材进行德育教育。体育课堂上,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还有各种动作的练习,如跑、跳、投、球类、体操以及游戏等等。其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游戏,因此,笔者认为在各类游戏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体育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教材优势来优化教学,充分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选好开展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师必须要在上课之前深入地熟悉和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特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方式。同时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以及行为表现,通过细心地观察与总结,对学生的错误耐心教育,加强引导。比如对一些长跑项目,有的学生出现意志不坚强的情况,教师要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譬如给一些奖励,鼓励学生之间的友谊式的竞争,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发掘自身的潜能。

(3)针对每个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以此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将个性相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对于那些活动力较强,个性比较突出,同时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集中对他们开展一些特殊的练习内容,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困难环节,敦促学生动用思维与力量去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4)结合偶发事件及时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而学生在思想品质上的某些弱点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偶发事件中显性地表现出来。青春期的学生往往性情淳朴,他们在偶发事件中的表现与反应都是真情流露。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偶发事件中,去细心地观察学生,观察学生的行动以及对待问题的态度等等,有针对性地对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偶发事件进行处理,因势利导地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尽量要以鼓励与表扬为主,突出正面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而不能从个人主义的狭隘角度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将榜样教育融入德育教育中

(1)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的榜样教育每年全校都要评选各类的积极分子,而体育积极分子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左右,这对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3)教师的自身榜样教育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自己正确科学的是非观念,健康纯洁的真实情感,高尚正确的行为习惯来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以此来示范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建立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业务水平,包括文化素养、教学风格、言行仪表、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品质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当学生意识到从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所希望的形象时,就产生了积极的榜样教育的效果。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后进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孕育到体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益鹏.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