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22 09:4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

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表演教学法 实践 探索

表演教学法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和参与空间,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理解了语文知识,感受到语文文章中的感情,促使学生在掌握语文教材内容的同时丰富情感,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教师应当把握表演教学法的精髓,充分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本文通过深入探索分析表演教学法的必要性,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表演教学法的实践。

1.小学语文教学中表演教学法的必要性

1.1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时代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了更广泛的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知识和优异的成绩,在能力和性格上也要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发展的全面要求,需要教师以更严格积极的态度进行语文教学,不断优化语文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更好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多的优势。表演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更多学习上的自由和参与机会,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表演,不仅可以掌握语文教材内容,还可以培养自身表现能力和想象力,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表演教学法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必要性。

1.2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不仅仅应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还应当是实际上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秉持素质教育的理念,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表演教学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还可以推动学生智力和体能的和谐发展,将素质教育有效实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表演教学法的实践对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2.小学语文教学中表演教学法的实践

2.1鼓励学生认真表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鼓励学生表演就是给予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认真表演,深入学习。表演需要学生对教材内容全面了解,不仅掌握字词的读法,还要理解字词句及整篇文章的大意。学生通过表演从多角度掌握教材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认真表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文言文由于生字多,意思难以理解,致使学生学习进度慢,积极性低,教师可以将其与表演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授《扁鹊治病》这篇文言文时,可以将每三个学生分成一组,一人扮演扁鹊,一人扮演蔡桓公,一人读旁白。先给予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让学生还原对话,这时学生就会自主地学习文章,进行充分准备,然后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表演。表演的过程是学生展现对于知识理解程度的过程。教师在看完学生的表演后,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及时纠正和查缺补漏。这种表演方式可以使文言文的学习更有趣,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2鼓励学生灵活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流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教师作为小学教学的主导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自由和机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表演教学法是自由的,它能够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灵活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表演青蛙,为文章续一个结局。有的学生可能会表演说:“小鸟说得对,我应该跳出去看看,说不定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很美呢。”然后做一个跳出的动作,睁大眼赞叹道:“原来小鸟没骗我呀,我要去看更远更美的风景。”有的学生可能会想象青蛙依然固执己见,一直待在井底看不变的风景,直到死去。这种开放性的表演将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3鼓励学生积极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完全主导课程的展开,学生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不仅导致学生难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导致性格活泼的学生难以表现自己,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性格形成都有不利影响。表演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扮演教学法会让性格活泼的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表现学生的天性,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外向性格的形成。同时表演教学法会让性格内向的学生产生兴趣,通过一步步的参与改变自身性格,学会表现和交流。所以表演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3.结语

教师应当注重表演教学法的多层次教育意义,充分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增强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淼著.当代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2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了畏惧,在课堂学习中不敢主动发言,在教师提问时不能流利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种教学中存在的情况是由于课堂学习氛围压抑,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造成的。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时敢于发言,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在和谐的课堂学习中,学生才能积极有效地思考,把他们的语文学习潜力挖掘出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一)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学生进行探究时,作为他们中的一员,通过对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对教师不再充满畏惧,而是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同伴,从而实现课堂学习的活跃氛围。

(二)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动态进行认真观察,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并进行表扬,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在课堂环节中敢于发表对知识的看法,敢于和教师进行知识的讨论,使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进行学习,使课堂氛围和谐、活跃,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开展语文活动,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为了复习和巩固语文知识,教师可以进行抢答式的提问,学生为了抢答,都积极地思考,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研究证明,小学生只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提问,提问的方式要巧妙,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进行思考。有效的问题能够对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起到催化的作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詹天佑》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詹天佑的画像,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是干什么的?学生积极地讨论起来,并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强烈的好奇心。然后我给他们讲述了詹天佑的故事,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探究学习。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在语文学习中,结合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为了获得活动的胜利努力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掌握语文教材中的重难点,提高了语文综合能力。在进行语文活动创设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进行知识探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积极的课堂学习中取得不断进步。

(一)采用竞赛方式进行复习,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在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开展“你问我答”的抢答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他们积极地举手进行回答。同时,学生为了正确回答问题,都进行积极思考,有效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知识,巩固了已有的知识。

(二)对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提高学生的理解

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之后,教师为了让他们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表演。每个小组中的成员都积极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体会人物的行为语言,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最精彩的表演展现出来。

四、进行合作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可以采用协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问题,并把问题归纳成几方面的问题,接下来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归纳整理,把问题一一解决。这个学习过程就是探究性的学习。通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关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研究专题,主动地参加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如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对老舍先生的生平和创作做研究。我们不是强求学生必须提出一些什么新的观点,而是让学生通过研究,知道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新的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体验研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发展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五、结语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教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19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123

语文中的“语”是指语言,“语言”是指“口语”;“文”是指文字,“文字”是指“书面语”。 语文教学实际就是口头语言和文字训练的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重“文字”轻“语言”这一问题一直存在。针对这一现实,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用恰当而精炼的语言展开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给学生良好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语言教学。

一、运用好口语化语言

教学语言重在传递信息,重在交流沟通,因此口语化的语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师总是出口成章,书生气十足,就会给师生之间的沟通带来障碍。这是因为小学生虽然有着丰富的口语交流经验,但很多的书面词汇他们并不理解,所以教师在跟小学生交流之时,就要注意灵活调整自己的语言,根据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情况与他们展开交流。另外,教师在讲课时还要注意根据教学进度,适度向学生展现一些书面词汇,促进他们对这些词汇的理解,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多向学生解释一些词的意思,尤其是学生主动询问是什么意思或表现出非常不理解的状态的时候,一般来说,经过口语化的解释,原来不明白的词汇也就容易理解了。而在平时的沟通中,自然的交流即可,尽量使双方都感觉放松和自然。

二、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语言训练

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除了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语言的熏陶之外,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语言训练,而且,研究发现,这种训练只有在学生自主、自愿、自发的情况下,才会发挥更好的效果。那么,怎么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语言训练呢?首先,激发学生对语言训练过程的兴趣,也就是让语言训练的过程有趣。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咏古诗、讲故事、做游戏等训练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备课,给学生安排一些能够让他们沉浸其中,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语言运用的自信。其次,有意鼓励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小学生思维能力强,常常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闪光,鼓励以读促思,是语言训练的途径之一。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进行主动学习,大胆去创新,去质疑,去发问。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没有任何压力地去思考和发现;打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接纳,产生一种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信心,敢问、善问,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读书、思考来解决问题,若解决不了,教师再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引领学生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通过幽默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熏陶

课堂上教师适时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融洽师生关系,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目的。当然,幽默是一种智慧,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加积淀,否则,可能会弄巧成拙。所以,教师可以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学习其中的幽默智慧之道,在生活中有意加以训练,慢慢就会有显著的提升。当然也不要刻意强求幽默。在教学中,学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需要教师给予纠正,但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不会感觉到尴尬,同时又能发挥纠错的效果,让学生以后不会再犯。这种时候便是教师发挥幽默语言的时刻。比如,初学标点符号的学生总是无法自如运用,出现各种问题。一次作文课上,一个学生写的一段文字忘记了标上标点符号,该教师特意拿出来范读。在范读时,老师故意表现出自己被憋得无法呼吸的痛苦状。学生见状哄然大笑,但很快便明白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当然,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不可滥用幽默讽刺学生,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通过范读促进语言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文章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可以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教学,由于学生识字量少,独立通读课文会有很大难度,所以范读是有必要的。在范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在跟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这种美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和提升语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多的训练。

五、运用好角色化语言

篇4

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行动(身动)体验是主要形式之一,通常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做”中得到丰富的体验。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趣味游戏、科学实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社会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多样方式,给学生更多实践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保持盎然的学习情绪,在亲身体验中得到满载的收获,体验的感悟、灵动的文字在学生的笔下汩汩流淌。如教学苏教版第九册习作2,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模仿例文,从动作与外形等方面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为了有效达成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描摹观察体验。即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简单的画出动物的外形,介绍所画动物的特点。介绍时,可适当运用夸张、拟人与比喻等修辞手法,或者与其他动物展开对比,突出特征。而后引导学生一起归纳动物的描写方法:描写动物外形等特征时,要注意由整体至部分、自上到下等顺序进行表达;还可以写写这种动物的各种习性状态,比如活动、吃食、休息、嬉戏等。另外,还可以启发学生想想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有趣故事,该如何表达自己对它们的喜欢之情。再引导同学们在观察体验、交流探讨的基础上自由选材,自主拟题,动笔成文。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写,也有整体构思与方法,写出的习作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二、心动体验,触动心灵

与行动体验相比,心动体验强调“思”,需要心理活动的参与,主要表现为想象训练、思维与逆向训练等等,从而引动学生丰富情感,开启学生无限思维,引发同学们头脑“风暴”,涌现万千思绪,给动笔写作奠定良好情感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手段设置逼真情境,给学生情感冲击与震撼,触动心灵,使其生成真实体验与感受,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而不是空话假话连篇。如组织“亲情测试”,引导孩子们明白“抉择”的内涵,感悟亲情与人生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拿出作文稿纸,提笔写出自己最爱的5个人,写之前可以慢慢想,想到这几个人时,会有怎样的感受涌上心头呢?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结果,简单说说与他们的故事等等。接着,让同学们划去1个最爱的人。这时,不少学生踌躇万分,难以下笔。再让他们逐步划掉,到一个都不剩。老师板书:失去这一切爱,并引导学生回顾与最爱的人的难忘点滴,体验这份“离别”,触动心灵,有的孩子还留下了伤心的泪水。教师顺势引导:刚才只是测试,你们最爱的五个人依旧在你们身边,想想那时候为何会哭呢?(稍停片刻)现在请提笔用文字记录之前发生的那—幕幕,自上课的第一刻起,老师讲了些什么,你们又是如何做的,当时有何感受与想法,其他同学又有何表现。面对最爱的人,当你们将其依次划去时,你在头脑中闪现了哪些故事与画面,请在另外一页稿纸上写下自己的心声。而后引导学生对刚才的心理体验与回忆“命名”,感悟抉择,感受“爱”。

三、想象体验,大胆创造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76-01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在作文课堂上的知识获得与能力提升,真正把作文作为提升学生能力,发挥课堂效果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把作文当做任务来完成。真正实现学生作文练习和实践能力的结合,使作文教学更能凸显学生的地位和教学的效果,让学生通过作文练习来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更加注重发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真正的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所以在作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要从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出发,在作文题目确立和写作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语文的作文课堂更加能够具有时效性。

如何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学作文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在生活中找寻写作的素材

真正的写作源自现实的生活,做好的写作素材不是通过想象完成的,而是真真切切的让学生观察现实的生活,通过描述生活,从而更好的感受生活。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把语文知识同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并学习更多的知识,把每一个词汇和成语,转变成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结合的知识构建,从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证语文作文课堂的高效,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

以“最喜欢的花”为例,首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每一种花的颜色,成长的各个阶段,花的变化,不同季节花的种类,然后可以鼓励学生到户外切实去感受自己喜欢的花,在学生描述花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喜好与近期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鼓励学生运用新词和新句,在短文写作中至少用2-3个比喻句、排比句或感叹句,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教师的写作要求的结合,能够改变过去学生写作无从下手的情况,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以后遇到对任务、植物和动物的描述,就能够信手拈来,在描述阶段完成后,应该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不仅能够学生有所思,有所写,也能够真正实现学生对知识学习和生活体验的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引导学生写作的方法,保证学生写作的质量。

二、在阅读和积累中修饰写作的素材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掌握的词语和汉字比较少,所以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差,对于作文的主旨表达不透彻。他们对于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比较模糊,词汇量比较匮乏,在小学生写作的初期,他们更多的不是≈苯颖泶铮而是依靠对范文的阅读和模仿,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课文,学生会对文章的整体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在阅读中也能够使学生的词汇量增加,写作方法增大,使他们的思想得到熏陶,让学生感受优秀作品的情怀。比如,通过品读李白的《赠汪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的桃花潭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感情,通过对比就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解读作者的作品。

要想让文章丰满起来,还要注重日常的积累,作文课堂的有效性不仅仅体现在作文课上,而是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因为小学生的识字数量和表达技巧是有限的,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强,所以可以鼓励学生准备一个阅读笔记,把他们每天独到的好的词句积累下来,在积累过程中,把不认识的词语进行标注,然后对它们进行系统的落实,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黑板报,每位学生轮流在黑板的一角写下自己的座右铭或名人名言,经过长久的积累,学生就会有基础知识的积累,从而能够对自己积累的素材进行修饰语润色。

三、在写作练习中成就素材

评价作文课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是否得到了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提升,而这些东西的实现效果都要通过学生的写作来表现出来,无论是对生活中写作素材的收集,还是通过阅读对素材的修饰与润色,都要看最终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何。所以,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写作,不要把作文的表达框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而是能够结合每天所学课文的主旨以及近期学习的写作手法进行命题,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巩固课堂的理论知识。

例如在学习课文《一次比一次又进步》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在哪些事情上,自己是不断进步的,对自己不断进步的事情进行描述,对自己取得进步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对学生取得进步的方法进行总结,可以使主题得到升华,让学生再列举一个自己近期的目标,通过写作来写出自己计划如何一次一次的去的进步,去实现自己的这一目标,通过祖儿在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动起笔来,还能够让他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在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就能够自主自觉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表达。

通过日常的写作练习,真正把作文落在日常的每一堂课上,这样不仅能够改变过去学生遇到写作课就扎耳挠腮,无从下手的情况,也能够充分利用写作课堂,提高写作课的效率,保证小学作文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小学的作文课堂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而且小学语文课堂的效果不仅仅会影响到教学的目标,还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奠基阶段,所以对于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结合当前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感受生活;通过阅读与积累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润色,最终将所有的积累运用在学生的写作当中,这样不仅能够切实保证学生在作文课上有所得,还能够通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为以后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教学 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许多多经典的名家名作,这些著名的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是散发着华夏文明光辉的文学瑰宝。学习好诗歌,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小学语文中诗歌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古诗词是我国古代诗人对于社会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感悟,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是古代人民思想的结晶。学习古诗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代人的生活,从而珍惜现在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中蕴含的浓浓情意,从而让学生懂得为人处事的许多道理,可以说,古诗词的学习,是小学美育的重要环节。

其次,小学生年纪尚小,对于许多抽象的事物,比如说美与丑、善与恶等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古诗词能够通过自己特有的审美功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逐渐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感和感情,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再次,在进行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诗中出现的许多意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逐渐的出现在了学生的脑海之中,并进行了再次的组合和创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对诗歌中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思维,拓展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二、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诗歌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对诗歌感兴趣,真正地理解诗歌内容,将知识内化成为自己体系中的一部分。而要想真正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升上来,不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说教式的教学,而是将教师当作一个舞台,将学生当作是这个舞台中最主要的角色。比如说,在进行《别董大》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应当通过语言不断的诱导学生自己去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并鼓励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对于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是真正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让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二)以联想为引导进行诗歌教学

诗歌节奏感强,但是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阅读诗歌,在阅读中体会韵律和内涵,鼓励学生在体会诗歌的过程中,充分将自己的联想发挥出来,利用想象力,将诗歌描绘出的内容在脑海中构建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从而真正的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比如,在进行《咏柳》一刻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联想,从柳树到碧玉,从枝条到发丝,从春风到剪刀,在不断的联想中,体会到诗歌的情感。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诗歌教学

相比较与现代文章的学习,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普遍觉得更加的困难,这是因为古诗词运用古代语言进行写作,短小精悍,却内容丰富,较为抽象,而小学生的特点导致了他们无法十分迅速而高效的理解抽象的知识,而对声音和画面的刺激较为敏感。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时,应当适当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将原本抽象的古诗词变得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比如说,在进行《题西林壁》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可能一时之间无法理解诗歌中呈现的不同角度的庐山,教师就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庐山不同角度的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同一事物不同角度所能够呈现出的不同观感。

(四)适当进行知识拓展

语文诗歌教学的内容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要及时适当的进行知识拓展和课外延伸,让学生对诗歌作者的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对诗歌进行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诗歌的时候上网查阅诗歌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自己查阅到的资料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提升课堂活跃程度,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诗歌是我国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和文学形式,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诗歌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文字美的感受,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诗歌教学工作,发挥好诗歌对于小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让小学生更好地体会祖国优秀的文化,成为综合素质强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向春.浅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J].长春大学学报,2005,(08).

篇7

一、爱

教贵情深。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强化和动力功能。”在教学中,积极的情感能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国外心理学家在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所以情感是一切兴趣的源泉,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来影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

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学习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无论对于哪一层次水平的孩子,教师都不要放弃期望的目光,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要以学生兴趣为突破口帮助他们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找回自信,及时获得成就感,如教师在给学困生设计课堂任务时应努力做到:低起点,缓坡度,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多活动,快反馈,让学生短时间内看到进步;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情到至深处,润物细无声。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事情,这也是师德的要求。”教师要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爱护学生,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巴甫洛夫也认为:“如果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所以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成功,会产生一种信心,从而激感,成为学习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教师要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机会,课堂提问应有一定的梯度和针对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有所得;难度大的问题,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基础性问题,多给予学困生表现机会,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新

现代小学生自我意识强,好奇心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能够初步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些正是创新思维的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并唤醒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树立他们自主创新的信心,锻炼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1.静水投石,激发创新灵感。静水投石浪千层。学生的思维恰如一汪碧清静水,投石正当,学生思维就会浪涌四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本身应具备创新意识,首先,英语课堂不能形成固定的模式,要做到变中有新,常变常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优美的歌曲、Chant、游戏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学习资源,与此同时,我们更要利用个人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灵活使用,不断改编出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新游戏、新歌曲,并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倒唱的CBASong,就是典型的老曲新唱,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曲调填词,如用《两只老虎》编的“I’mJenny,I’mJenny,Howdoyoufeel?Howdoyoufeel?I’mveryhappy,I’mveryhappy.Howdoyoufeel?”来进行“Chaindrill”训练,效果很好。我们还可将平时爱玩的游戏移植于英语课堂,如《拍手歌》等,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创新灵感。

2.质疑问难,拓展创新思维。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如在教“dog”一词时,笔者指着一个可爱的女孩说“You’realuckydog.”全班哄堂大笑,我随即又说:“I’maluckydog,too.”同学们竟目瞪口呆,纷纷质疑,通过讲解,他们恍然大悟,都会心的笑了。这时我又在黑板上写下了“Loveme,lovemydog”(打一成语),聪明的学生竟很快说出了“爱屋及乌”,甚至还有一个学生说:“看来西方人比东方人还爱狗,Theirfavoriteanimalisdog.”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机会,让学生发问,帮助学生提高发问质量,学生会在思疑、释疑的过程中进发创新的思维火花。

3.放飞想像,收获创新体验。想像是创造力。想像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老师最成功之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听课中产生联想和想像。如教师设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丰富想像,设计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创造性地进行语言交际。教师可将课文进行重组改编,形成新的情景对话;综合运用已知;创设情境,自编对话;运用电教手段,虚拟各种语言环境,让学生配音或对编台词等等。

三、全

儿童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需要感知和内心世界相呼应的声音、色彩、动作和语言,体验语言,领悟语言,使用语言。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积极投身于英语课程改革,真正做到博学悦教,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仅听、说、读、写、演、唱、画、做八项基本功都需具备,还要创设丰富的学习条件来满足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

1.英语环境全方位。环境可塑造人,亦可改变人。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每时每刻的、全方位的。教师应利用一切学生活动的空间融入英语,千方百计使英语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中非常自然的一件事。

(1)努力营造课堂环境。教室里师生共同设计的posters要常换常新;用班内图书角里的全英故事让孩子们融入到英语世界;轮流自制的英语日历要配上天气预报及个人特色内容;英语板报已成为孩子们自由创作的园地;而英语习作展示栏为学生提供了放飞梦想的发表平台。

(2)把学英语延伸到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广播英语歌曲、诗歌及学生作品;在联欢会上,要让英语节目成为一大亮点;家长会上,孩子们展示流利、标准的口语使每一位家长兴奋不已;校外活动时,无论是在路上还是在车上,同学们嘹亮的英语歌声和猜谜、脑筋急转弯等游戏使师生们兴致倍增。

(3)创设学英语的家庭环境。家长们普遍具有让孩子尽快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强烈愿望,指导学生因而可以形成老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机制,制作个性化十足的物品标签英语标志,定时收看英语节目,浏览英文网站。

2.多元互动促发展。多元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师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整合互动式教学。

儿童最具模仿性、好奇性和互动性,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千方百计地寻找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与兴奋点,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形状、声音、色彩等多方位直接刺激学生感官,使其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视听结合,加快学生感知和理解知识的过程,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BigorLittle时,笔者采用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的动画,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尝试各种教学手段,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角色对话、故事会、谜语竞猜、歌曲联唱、短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参与英语学习,学生在轻松中自然习得语言。

四、活

英语教学不拘一格,把更多的空间给孩子,把更多的快乐给学生,使我们的教育更具个性,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情趣,让我们的学生能在更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在阳光下享受学英语的乐趣。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影响学生以后的人文素养以及道德情操[1]。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立足点、主阵地显得特别重要。课堂上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什么的手段方法这是当今这个教育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进入新时期后,一些使用了几十年的的教育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合当今社会了,有些老师还视为珍宝。其实这些老的方法对学生知识增长、心理成熟和人格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成长在数字多媒体充斥的现代化社会里的孩子们,怎么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这些事一些教育界专家经常呼吁的。为此我国进行了相应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对现阶段的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仍有一些地方的小学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试从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1传统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很多地区的小学中,特别是很多教师的脑海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一直延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方法[2]。实践活动和学生互动方面缺乏,教学中思路固定化、方式单调,有些学校一直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因此很多教师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自己教学水平的证明和努力的目标,成绩是第一位的,只要成绩上去了,老师所有的荣誉都有了,如职称、优秀教师、教坛新苗、教坛新秀等等。就和前几年我们国家对GDP的重视程度一样,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如古语所说“做事先做人、成事先成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等等就是告诫后人要注重品德培养。小学生也是启蒙最重要的阶段,创新思维和探索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目前很多地区的小学,老师对学生的观念还没改过来,没有把自己和学生的角色进行新的定位和转换,以前教师都是以讲授为主,现在要求老师要以引导为主;以前学生以听为主,现在要求以参与为主;以前老师是教学的主体,现在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老师转变为学生学习及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自由发挥,探索和完成学习任务。如何才能做到角色的转变,老师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思想方面,只有老师在思想上彻底转变,才会正真的改变。不要以为自己是老师就高高在上,自己所说的都是真理、自己所做的都对。要和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益友。其次作业方面,老师布置课堂作业最好能转变成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老师在教学中应以观察和引导为主,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和思考,再进行集中讨论。最后互动方面,很多老师互动意识不强,在实际的教学中互动不充分,这样学生就无法体会到互动乐趣和意义,主要是老师还摆脱不了主导型教学的模式。

2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现代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是以图片、动画、录像和音频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形式,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也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很容易被激发起来,能使学生在兴趣中、在兴奋中学习[3-4]。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通过生动的有趣的多媒体教学很容易被突出和突破,从而变难为易,学生注意力会集中,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会大大增加,课堂教学效率很自然就提高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效果更为显著。如在小学低段一首诗叫《庐山瀑布》,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先把庐山的雄伟壮丽、直入云霄、孤峰突起的画面先映入学生的眼帘。然后多媒体上显示瀑布从天而降的气势、声响与壮观,让学生感到震撼而叹为观止。这样就将无声的内容变得有声有色,还可以化静为动,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但多媒体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如多媒体所载负信息量过大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吸收能力减弱,理解和消化能力降低。有时多媒体里的生动的图片、动画或音频使学生只记住了这些,而忽略了重点。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视觉视听等感官需求得到了满足,但师生的交流互动少了,启发教学少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很不利。在现代社会里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几乎是万能,对其有点过分依赖,导致他们忽视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板书,因为多媒体所载负的信息量特别的大、演示的速度相对也是比较快的,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加板书书写时间,教师和学生都会利用这样的时间对正在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有些学生接受能力相对弱点刚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跟上来。针对一些重点,多媒体课件上虽已显示,通过板书的书写再加强一下,以便学生再加深印象。更好地掌握。

3传统教学知识和现代教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的过程就是文化的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可谓博大而精深,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其实也是五千年的文化史[5]。如何的传承和弘扬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每个老师特别是像我们这些小学老师面前的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都有古诗词的学习、背诵,但比重不是很大。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作用。我们小学老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课本资源来充分的把传统文化很好传承下来,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古诗词意境优美、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可以说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一些国学故事中也渗透传统文化,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铁杆成针》从中可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节、习俗等[6]。对于古诗词可以采取背诵、朗诵、赏析的方式去学习,有老师引领。可能有些学生刚开始不一定能懂,可以采取先背诵的方式,古语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先会背诵,慢慢再消化。对于一些国学故事,可以在课堂上以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感悟其中的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道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虽然传统文化有如此之多的益处,但为何在每个学校没有大力推广了呢。其实有很现实的问题摆在学校面前,就是升学应试制度[7]。而应试的内容牵扯到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只有那么一点点,其中最简单最普通的几首古诗词会默写即可。应试的相关内容还主要停留在现代文的阅读和书写方面,因此每个学校都把自己最主要的精力和时间花在现代文上面、花在读写上面。而花在涉及到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精力和时间就很少很少了。有些家长心理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这些家长认为传统文化知识对自己的孩子待人接物、孩子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很希望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来塑造一个品德方面比较优良的孩子,他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假期时间参加一些相关的夏令营活动、在周末的时间参加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这些家长虽然也知道孩子多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对其自身长期发展是很有用的。但是他们的顾虑重重,因为现阶段还是应试为主,应试的内容最主要的还是现代文读写。担忧学生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方面,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上不去,升学就困难。所以有些家长不得不忍痛割爱减少学生背诵积累的时间,更有甚者抛弃掉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把传统教学知识和现代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成长。

4结语

在现代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小学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革新了传统的教学观,把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现代教学观念有机整合起来,才能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被动不情愿的学习转变为主动自愿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有机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方法,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对优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教学素材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效率极大提高,可以说为语文教师添砖加瓦。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把国学经典的知识适当增补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和现代文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保证应对现在应试制度,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品质,以便使学生正真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长大成人后正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对家庭、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兰秋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5):42-43.

[2]刘学海.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及策略[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8):225.

[3]任鹏.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8):32-33.

[4]杨萍.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4(17):130.

[5]张志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7):10.

[6]刘春艳.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J].考试周刊,2014(39):45.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语言文字 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没有语言量的积累,就很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实践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我们教师不顾学生的兴趣愿望,以我们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语言文字积累训练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这样“硬按牛头喝水”的教学肯定会事倍功半。为什么要读要背?为什么背这些而不是背那些?只笼统地说对语文学习有好处是不够的。我们要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语言文字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学生。“好之”“乐之”,当然就“爱之”,爱读是多读的必要前提,多读则是爱读的必然结果。重要的不是要让孩子读多少书,重要的是让孩子喜欢上书,跟书交朋友,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最直接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大都爱听故事,表现欲强的特点,可以借着给学生讲故事的机会,向学生推荐好书,并引导他们自己讲故事。再在每天早读前的五分钟进行汇报,以赠送“营养早餐”的形式,来交流看故事的情况。最后,语言文字兴趣积累要逐渐升华为审美积累。审美积累才是一种恒久的有强大内驱力的语言文字积累。

二、教给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

1、在朗读理解中,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和目的。例如我们在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中的优美文字加以反复地接触,深刻地领会出老舍先生在字里行间里流露出来的深厚笔力和语音节律特点,受到最直接、最强烈地感染。从中感受一下广阔无垠的草原中所蕴含的自然美,同时也可以体会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厚情谊。我们说学习语言,单凭讲解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而我们必须抓住“读”这一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从读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达到与文章作者的心灵相通、意境相融。这种借助于读而达到那种富有创造力的悟性理解,也正是在语文教学上所追求的上乘境界。

2、通过背诵,提高语言文字的积累

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是在理解和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感知的重点,理解的要点。我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总是十分重视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背诵方法。在指导阅读《桂林山水》、《燕子》时,课文篇幅短小,文采丰富,富有吸引力,采用提纲背诵的方法进行背诵,列出全文的段落提纲,然后,按提纲熟读成诵。有些名言警句,口诵记的慢,而过手一遍则能很快记住,就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当然,学生在实践中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就用哪种。此外,还应教给学生防止遗忘的方法。应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应再背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的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复习一下。

3、通过课外阅读,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实际上就是在积累语言,充实语言仓库。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可见广泛阅读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比如,从学生年龄出发,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生动有趣的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情节动人、曲折的故事,如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向高年级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也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

4、通过生活,提高语言文字的积累

篇10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36-01

培育职校学生的人文情怀,对职校学生的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所有教学科目中,语文教学无疑是开展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语文教学关注人的内心情感,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层次性、多样性十分明显,最适合进行人文教育。在职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有利于引导职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一名合格的现代青年。

一、职校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人文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能够帮助学生纠正思想错误,引导学生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行,进一步完善其人格,影响其为人处世的习惯,提升其精神境界。

(1)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教育提倡以“人”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目标,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育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在追求社会价值的同时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最终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完美统一的目标。究其本质,人文教育专注于人的精神培养,挖掘人性中的闪光点,驱除思想深处的阴霾,激发出每个人身上的正能量。从当前实际看,大多数学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忽略了人文精神教育,几乎完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

(2)开展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在越来越注重人才素质的时代背景下,衡量人才的标准越来越多元化,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时代呼唤新型人才的涌现。开展人文教育,从精神层面完善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体系,正是培育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和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要求。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关键阶段,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

二、职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遇到的难题

(1)教材内容缺少人文基因,难以过渡到人文教育。目前,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缺乏人文基因,难以实施有效的人文教育。部分专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实施应试教育的教师未对人文教育引起重视,而重视人文教育的教师却又受限于教材,无法进行高效教学。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老人与海》时,教师只是对课文进行了解读,并没有深入挖掘“老人”形象背后的含义,导致课文教学缺少人文基因。从深层次来看,“老人”代表了一种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的精神,这符合人文教育的核心要求。由于教师教学方向的偏差,使其成为了缺少人文情怀的文章。

(2)对人文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部分教师在开展人文教育时往往会犯方向性错误,导致人文教育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语文教师对人文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不少教师将人文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人道主义教育,这就造成了思想层面的狭隘。其实,人文教育的内涵十分广泛,涉及情感态度、人物心理、价值取向、大众情怀等各个要素。教师只有充分认清以上这些内容,才能更加高效地开展人文教育。

三、职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古文教学,弘扬传统美德,增强人文教育效果。语文教学中包含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优美的古文既蕴含着作者高超的创作技法,也饱含作者深沉浓烈的情感,体现了古人的人文情怀。其中,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有安土重迁的故土情节,也有望月思乡的深深游子意。学习古文,能够令当代青年学生继承传统美德,于浮躁中收获一份内心的纯净。例如曹操的《短歌行》,这首名垂千古的乐府诗,首先在文采上体现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其次,这首诗也蕴含了一代枭雄金戈铁马、统一河山的壮志雄心。“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豪气干云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则蕴含了作者统一华夏的家国情怀。教师在讲解这首诗时,应着重提炼其中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培养广阔的胸襟和家国情怀。

(2)以“三观”培育引领人文教育。语文教师在开展人文教育过程中,应加强“三观”培育,将其作为人文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开展人文教育时,通常面临无处着手的难题,教师不知如何具体展开,也不知如何检测人文教育成果,导致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其实,可以以培育“三观”为方向,将人文教育具象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结束语

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人文教育,不再局限于教会基本的语文知识,而是从精神意识层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前,在职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需要克服的难题,但通过教学创新,这些问题都能被有效解决。语文教学是一场古今中外的文化之旅,人类创造的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现代文明都是开展人文教育的丰富养料。语文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结合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文教育,促进学生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宝玉.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文理导航,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