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声乐课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22 09:4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声乐课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 体验 积累
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是学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重要平台。然而,据调查研究,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选择面窄,主要围绕教辅资料,纯为考试服务,真正看名著的微乎其微;二是盲目追星,追赶潮流,网络小说、武打言情小说、漫画书是大多数同学在课余时间的首选;再加上僵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是作品的意义建构者,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针对此种情况,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就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提三点建议。
一.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先行者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要教育学生,教师自己的榜样作用不能削弱。要学生每天积累古诗词、名言警句,进行阅读,教师必须先读,并说出这些篇目的好处,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要求学生对阅读名著感兴趣,教师先要自己读进去。教师要广泛阅读,多读书,才能从书海中筛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并推荐给学生。凡要求学生必读的书,教师要先读这些书,知道这些书写什么在那里可以找到或买到。以后才有资格与读过这些书的学生交流,学生读过的好书向教师推荐,教师也要虚心学习,确认是好书也可以向其他学生推荐。只有这样,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同时给学生做出表率。
二.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者
1、推荐优秀书目,供学生自由阅读。学生受年龄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对书籍的辨别选择能力比较弱,课外阅读往往求奇求快,只看一些有趣逗乐的书籍。即使看到一本好书,也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提高学生选读兴趣和能力,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师要教会学生会使用工具书,掌握工具书的使用,学生就多了一位无声的老师,也掌握了一种学习本领,阅读的道路上就可以自己排除常见的“拦路虎”,这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条途径。
3、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读者在读书过程的情感体验、感悟、引发的思考等思维的火花,还有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等,只有借助读书笔记或在书上圈划、批注等进行记录,才能把这些稍纵即逝的收获保存下来。而不是自己的书是不能随便在书上圈圈点点的,所以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
4、保障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周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小学生平均每天有一个小时,中学生有半个小时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注意适度,每周都要有两节课外阅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好书好篇目去研读品味,读出成效来,把那些只需基本读通、了解大概内容的书或篇目留到寒暑假让学生阅读。
三.做学生课外阅读的促进者
1、建立班内小小图书馆。倡议每学期每个学生购买1―2本课外书,争取家长的同意,在班内建立小小图书馆,课余时间供学生阅读,每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就能读上几十本不同的书,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2、做好读书统计及跟踪。学期初,教师与学生商定当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每半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一次统计,检查读书笔记,公布学生阅读的书目做笔记的字数和完成读书计划的进度等。通过小组评议、班委会评议,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评价、建议和要求。据此评出每月课外阅读的先进分子,并将每一个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家长反馈。
3、对学以致用进行激励。心理学家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同样,阅读行为得到充分肯定,才能激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会应用才体现了读书的真谛,体现了会读书、把书读活了,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篇2
改革研究生招生环节笔者认为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应该先考专业课,对专业较差的学生进行淘汰。专业课通过的学生再参加全国统一的文化课及公共课的考试。这样可以让学生把重点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也可以招到声乐基础、演唱条件好一点的学生。避免出现考生在本科学习其他专业,只是由于基础课出色才被录取,导致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困难重重的尴尬局面;声乐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录取时应考虑学生的声乐歌唱能力、表演能力、科研能力、实际教学能力等综合素质和声乐专业发展潜力。入学考试可以降低理论科目的分值和所占的比例,与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区分开来。研究生的所学专业应该有一定的连续性。本科,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所学的专业应该是一致的。在招生的时候应该对学生的本科专业有一定的要求。
优化声乐研究生教学的目标和内容1.区分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目前高师声乐研究生分为学术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三种,笔者认为不管哪种都要遵循声乐教学规律,培养的方向要因人而异,培养目标因不同层次需要而不同。有的学生在歌唱表演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可以作为专业型的人才来培养;有的学生声乐条件一般,但是乐感和素质尚可,可作为学术型的人才来培养。艺术硕士要注重艺术实践,音乐会的演唱要出色;学术硕士要注重论文写作,提升学术水平;教育硕士要注重师范功能。2.声乐教学内容要多元化。高师和综合大学培养的声乐研究生应该在一专多能的基础上思考并总结声乐演唱及教学的规律、理论并加以传承。在声乐技能技巧方面,高师的学生比不上专业院校的声乐演唱专业的学生,但是作为以师资培养为目标的高师声乐教学,追求的不是演唱高难度的声乐作品,而是追求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作品的涉猎范围能够广而全。在研究生的技能训练方面,高师的声乐硕士除了声乐技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伴奏能力,可以在培养方案中加入钢琴课,或者钢琴伴奏课;研究生的英语没有涵盖专业术语,很多研究生看不懂专业的英语文献,可以在研究生的英语中开设专业英语术语课程。另外,建议开设心理训练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心理暗示来帮助学生在表演上、教学上起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加强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建议在课程培养方案中加入声乐教学法、教学理论,甚至是中文课、哲学课、美学课等文、史、哲的课程,使得研究生的知识层面要高于本科生。还应该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反思问题,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生的培养还应该考虑市场需求,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培养所需人才,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3.声乐教学质量要提高。在研究生阶段,学术硕士一般开一场音乐会,艺术硕士开两场。毕业音乐会要求学生的演唱风格要多样化,不能只有一种类型,应展示出对不同风格作品的驾驭能力。美声唱法的学生应演唱意大利语、德语、法语歌曲和中国民歌,民族唱法的学生应演唱戏曲和地方小调。音乐会应该有一定的规格,应注重学生歌唱艺术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乐感,而不是纯粹的技术。对美声唱法的学生应加强语言训练,让他们深层次地学习意大利语、德语和法语,而不只是注重语音训练。这样学生才能真切理解歌词的意思,舞台上准确地表达作品,在交流的时候更加自然。民族唱法的学生要求更多地继承传统和创新,努力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声乐文化,并在唱法与作品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研究生的专业课可以用声乐理论的教学和研讨性的教学来补充简单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知识单一、视野狭窄的情况。4.搞好声乐研究生的艺德、师德教育。艺术硕士毕业后主要去文艺团体当演员,文学硕士和教育硕士毕业后主要是入校当老师。作为一名艺术家只有具备优秀的艺德,才能被广大人民的喜爱,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作为一名教师,优秀的师德是立身之本。很多的文艺团体、院校采取以老带新的做法,引导新人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但是这都是研究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开始的。如果在研究生期间就开展师德教育,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上的不适,减少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几率。
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培训与遴选目前,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的标准不一致,有的学校标准比较低,建议国家出台导师遴选的标准和条件:如对导师的职称、获奖、论文等方面有具体的要求,这样有利于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扩招比较严重,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大同的状况,导师的质量不是很令人满意,老师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对导师实行岗前培训,组织老师们进修。对海归导师加强中国文化的培训,特别是中国声乐文化、中国音乐文化知识的补充。对于资深的老师,建议学校能送其出去充电,更好地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很多导师都表示既要辅导学生举办音乐会又要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压力太大,建议学校实行双导师制,一位老师指导学生的音乐会,另一位老师指导学生的论文。笔者以为:硕士生导师的学术水平、道德修养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他不仅向研究生传授知识、培养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对研究生的性格、修养、态度等各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每个导师学有专长,互相之间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跨学科、跨专业及交叉学科的导师可以培养出知识更加全面、能力更加完备的研究生。
篇3
经过调查与研究,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点共性不足:(一)盲目扩招,低门槛致使生源质量偏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开始注重对美的追求。由此,艺术、声乐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各大高校为迎合社会发展需要,开始设立声乐专业,广泛招收热爱歌唱、乐器、舞蹈等专业的学生。然而,此种举动却适得其反。许多家长看重对于艺术生的分数优惠,将学生送进社会上的艺术培训学校。在高中阶段削减对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补给到艺术培训课程。直接导致高校招收的艺术特长生大部分都是短期速成的学生,文化课成绩较低,在艺术专业分数上也没有占据真正的优势,生源整体质量偏低,给本应是精英教育的高校专业带来巨大的负荷。(二)表面功夫,学生综合能力不强近几年,全国的选秀节目大行其道,各大卫视凭借着媒体炒作与宣传能力,产出一批又一批歌手,导致现阶段我国歌唱行业出现了人才饱和的现象。然而,大批歌手的产生却给高校声乐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例如,2012年开始的《中国好声音》,涌现出许多歌手,这让北方的某个艺术高校着实火了一把。在接下来几年的招收录取工作中,该高校的声乐专业不断扩招、补招。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却不再是最初的单纯学习演唱技艺,多数学子抱着的是“出名梦”、“明星梦”、“赚钱梦”。单方面追求表演的花哨,对声乐技巧的锤炼尚不足够,理论基础不扎实,综合能力较差。(三)教学内容单一,学术性、研究深度有待提升高校的声乐教育,应当是一种精英式、系统化的教育系列,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纵观国内开设声乐专业的各大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大部分都是沿用西方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学生们也倾向于学习钢琴、小提琴、架子鼓等西洋乐器,却很少有高校愿意开设中国传统戏曲、民乐专业。且目前各高校在声乐教育方面的学术性研究较为低产且质量不高,此种现象直接导致高校声乐教学难有长足进步与发展。
二、有关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未来发展的建议
面对如今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社会与教育界、文化界都在呼吁着改革与转变。世界逐渐走向多元化,衍生出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一)真正实施人才教育,充分运用声乐教学设施激发学生兴趣高校是国之重器,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基地。国家需求声乐人才,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严格把关生源的文化课成绩与专业课成绩。建议各高校在招生方式上进行改革,不仅仅要考察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各种表现。同时,专业课要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核。(二)转变学生求学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剥离开各大卫视无节制的造星运动,感受声乐带给人们的真实美感。声乐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学价值的一门学科,而不仅仅是用以娱乐消遣、创造利润的低俗艺术。所以,高校声乐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肩负起转变学生求学理念的重担,用真正扎实的声乐基础、高雅的声乐品味,卓越的声乐实践,让学生感知声乐的美学真谛,摒弃庸俗的学习目标。同时,声乐教育者要身体力行,从基础入手,传授给学生声乐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三)丰富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创建浓厚的学术氛围90后的学生过于自我,难以管理与驾驭应当是当前诸多教育工作者共有的认知。是的,90后的学生生长于国家飞速发展的阶段,互联网帮助他们更早认识世界,他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开放、开阔,更加自我。故而,声乐教育工作者们不应该再沿用传统的“师讲生记”的老方法,要不断丰富教育形式与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小组研习、当堂PK、二度创作等新鲜的教学形式,引入中西方声乐对比与融合等更多元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声乐教学课堂的现代感,主动学习。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高师声乐 形体课训练 改革设想
(一)
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声乐专业的形体课一直都是沿用舞蹈专业的形体课对学生进行训练,课堂模式包括训练内容都完全相同。由于没有针对性,回到声乐课堂上,或者在声乐演唱中,修完形体课的学生还是不知道脚该怎么摆,手该怎么放,什么样的歌曲该用什么样的表情、动作、和肢体语言,就象没有上过形体课一样。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舞蹈形体课是针对舞蹈专业学生的一门课程,它和歌唱中所需要的形体是有区别的,从歌唱演员的形体表现特征和表演目的上看,舞蹈课存在着如下不足:
1.舞蹈是有音乐伴奏的、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以人的形体、动作为基本材料,是充分利用人体的各个部位的连接与组合形成表情达意的形体话语系统。而声乐是以音乐和语言相结合来传情达意和表现艺术形象,音乐旋律加语言构成它的基本表现要素。舞蹈将语言,包括歌唱中的语言因素,摒弃于自己的表演体系之外,舞蹈与歌唱的结合在技术层面上要跨越一条不小的鸿沟。
2.在声乐演唱中,气息的运用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歌唱的气息是在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下缓慢的释放,需要很好的控制力以保证声音的稳定与准确。舞蹈对于运动主体的气息是自然而流畅的,随着动作的韵律自由呼吸,不需要控制。歌唱与舞蹈在呼吸上要处理好静与动的关系有着很大的技术难度。
3.舞蹈课在教学内容上包括基本功(腰、腿)、舞蹈组合、舞蹈片段。基本功主要是对肩、胸、腰、腹、腿等部位进行训练,舞蹈组合和舞蹈片段的内容又过于专业,他们都不是为歌唱表演而设计的,不能直接用于歌唱表演。舞蹈课形体训练缺少与歌唱结合包括类似歌舞、音乐剧的教学内容,另外,大部分声乐学生没有自幼学习舞蹈的经历,十七八岁的年龄腰腿都硬了,从心理上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使舞蹈形体训练达不到相应教学目的。
(二)
那么,高等师范院校声乐专业的形体课应该怎样来进行改革呢,笔者认为应该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1.舞蹈基本功训练:基本功是训练的重点,包括把杆训练和把下练习,由浅入深的进行。其训练目的是通过各种基础动作的练习,来重点解决坐、立、行、开、绷、直等常用动作,改掉平时积累下来的不良习惯,锻炼学生操纵个人身体的自如性和自控能力,并建立起对于正确形体状态的认识。
2.中国古典舞韵律组合:古典舞韵律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强调内心的感情,这点和声乐演唱是相通的。它追求具有民族独特审美价值的舞姿、神态、节奏、律动,以及在这种独特的身体运动中产生的韵味和美。尝试如何把神韵恰倒好处地运用到形体课中去,可以在舞蹈组合中多添加“身韵”动作,使原本技术性的组合变成表演性的组合,丢掉只强调技术而不涉及风格的弊端,从而培养学生的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舞台造型和艺术形象的创造,为将来的舞台实践打下基础。
3.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动律训练:这一部分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舞蹈的动律、风格特点和气质风韵,可采用编排一些简单而又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的组合形式来进行,其内容可以包括:东北秧歌的韵律、手巾花、步伐组合;蒙古族的肩、柔肩、马步组合;藏族的弦子、踢踏舞;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多朗;傣族的孔雀舞;朝鲜族的古戈里、安旦组合等等。这一块适应于学生演唱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或者其他的民歌中。
4.中国传统戏曲身段的训练:作为舞台艺术,歌唱和表演不能割裂开来,歌唱演员的声、情、神、形缺一不可,歌唱和表演是一个整体,而戏曲就综合了这些要素。戏曲身段是戏曲综合表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戏曲身段纳入形体训练课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掌握舞台表演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表演能力,感悟传统戏曲文化恒久的艺术魅力,做到民族声乐表演的神形兼备,声情并茂,同时增强学习与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京剧是最典型的代表,它不仅是一般地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因素的戏剧形式,而且是把歌唱、舞蹈、诗文、念白、武打、音乐伴奏以及人物造型(如扮相、穿着)、砌末道具等紧密地、巧妙地综合在一起的特殊的戏剧形式。
京剧演员的表演技能,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唱念,通过音乐、唱腔(包括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对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的抒发或叙事;二是表演,演员表现剧中人物的表情、风度、气派、形体以及舞蹈化的动作。京剧表演所包含的对各种人物、情感、情绪的表现手段对中国民族声乐的表演有着重大的影响,是其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所不能相比的。
比如,具有代表性的唱段有京剧《贵妃醉酒》中的《海岛冰轮初转腾》,《霸王别姬》中的《劝君王饮酒听虞歌》,以及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光辉照儿永向前》等等。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获取并体验形体表现的平衡感,使手、眼、身、法、步趋于协调,从机械模仿过渡到具有神韵、神形一致,唱念与表演的高度统一。
5.应用设计与即兴表演:将上述的基础训练、组合训练、身段训练所获得的表演方法,运用在一首独唱歌曲中,独自进行表演、舞台调度、形体方面的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演练,积累经验。
以上声乐形体课的内容,由于教学内容增加了,艺术风格多元化了,实际的授课时间也要适当延长,学生可分三个学年来分期分阶段地学习。为了达到与实际教学相适应的负载量,同时也是为了与声乐歌唱的教学训练同步配套,一般高等师范院校声乐专业四年制本科就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入学时就开始教授此课,而在其后的各个学期、学年,再逐步进行分期阶段性的、逐级的教学与考核,到了大三下学期本课程结业时,应以载歌载舞的成品型歌舞表演组合,或部分歌舞表演片段作为学生结业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形体训练课在声乐专业中的实际意义才能真正的反映出来,而声乐艺术中的歌唱也才能体现得更完美。
参考文献:
[1]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4。
[2]直爱妩.声乐表演学科形体教学刍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篇5
关键词:高校声乐 教学改革 措施
一、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教材不合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声乐教材的应用在整个教育课程教材中显得非常的不完备。对于选用教材的方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然而声乐教材对于声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课程开始的基础,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工作的水平。尤其是一些声乐教材的选用,对于一些普通高校的写生而言,难度非常的大,难度很大的教材并不是说就能够使得学生的水平高。适得其反。学生很不容易理解,使得教学变得困难。学生普遍的学不会,教学就变得很没有价值可言。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声乐教材的改革变得非常的重要。建立符合时代以及学生特性的声乐教材就变得非常的有必要。
(二)教育方法改革不及时
就目前的教育改革来看。经济发展迅速地社会,教育改革的不及时。使得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使得学到的声乐知识老旧,不合时宜。尤其是有的高校仍旧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一些知识死板的灌输给学生。使得一些学生的声乐思想被束缚,得不到好的创新与发展。这对于声乐这种非常灵活地科目来说。无疑是非常失败的,也是没有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就要时刻洞察社会发展。及时的对声乐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使得声乐的教学方式能够符合时展的要求。
(三)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高
教学方式的改革无疑也要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只有先进的教学方式,没有先进思想的教师,也是不行的。就目前我国的一些高校的声乐教学师资力量来看。有的学校因为只是注重了文化课的学习,声乐的教师只是临时的增添的一些没有课的别的专业的授课老师匆匆带过。也有的声乐教师学历没有得到教学的标准。就目前的这些问题来看,这对于我过声乐教学的发展非常的不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才能创建出有利于创新改革的课堂环境。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声乐教学理念
就如何改革声乐的教学理念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借鉴了全球先进声乐国家的改革措施。就目前先进的声乐国家来看。新的声乐教育是由文化价值以及文化生态和创造组成的。文化价值就是声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进行教授。文化生态就是一些新的生态文明的建设,最后就是文化创造,文化创造就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也就是所谓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随着我国声乐新课标的提出,使得声乐的教学需求也相对的提高。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及时的改革声乐教学的理念。新课标中明确的提出了一些声乐素质的培养以及一些对声乐教育的性质的改变,这样的作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声乐教学水平提升的要求。这就要求及时的改革声乐的教学理念,跟随课标的改革,实施新的课标的理念,进行有效地教学。
(二)多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水平
(1)创造声乐鲜活的情景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创造完美的情境、扩大以及优化声乐欣赏的环境。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很据老师创造的声乐的意境就进入到声乐的世界当中去,对于学生对声乐的欣赏更加的有益。学生对于一些鲜活的物体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多媒体的运用正是将声乐鲜活的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这样也使得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生每次上课都能够欣赏到不同种类的鲜活的声乐。兴趣提升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当学生伴随着轻盈的旋律步入教室,应当使其感到进入了广阔而美妙的声乐海洋之中,等待探索与感受。
(2)调动学生多方位的思维活动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多方位的思维的活动。听觉以及视觉的思维活动都被调动起来。使得学生对于声乐的理解更加的迅速,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一些想象与创新,但是就目前的一些声乐教学来看,学生都不愿意上声乐课。觉得声乐课索然无味,教师就只管灌输声乐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得学生很死板的学习声乐。这对于声乐教学非常的不利。也使得学生对于声乐教学失去兴趣,可见这样的声乐的教学是多么的失败。可见,声乐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3)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直在交流的,但是,作为主体的仍然是学生。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的考虑学生学习到新的声乐的时候的想法。是对于教学的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这方面,教师仍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完成这样的互动。多媒体的运用节省了很多时间,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交流的时间就变多了,交流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声乐的理解。这样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学习,就会变得有效果。对于今后的声乐教学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龚世军.论声乐教学中的混声唱法[J].中国校外教育,2009,(09).
[2]刘跃华.民族唱法在高校声乐教育中的地位[J].剧影月报,2005,(02).
[3]车绍留,张桂仙.边疆地区民族声乐教育与师资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音乐创作,2009,(02).
篇6
[关键词]高职 声乐教学 教学质量
在高职声乐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很长时间,一学期甚至一学年,但在歌唱声音或技能技巧方面都没有什么进展或变化;有的学生可能几年下来连新的曲目都没有,进校时汇报考试唱的曲目,期中考试又唱,期末还是这首;一年级唱这首,二年级还是这首;更有甚者,越唱越差,声音越来越小,音域越来越窄,越来越没有信心,还怀疑是否选择错了专业,从而致使其大学生活浑浑噩噩。因此,笔者就如何提升高职声乐课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无论做什么,学什么,树立必胜的信心是良好的开端,也是成功的关键。广西大学艺术学院翁葵教授说,“歌唱心理障碍是声乐艺术学习的绊脚石”(翁葵《如何构建最佳的歌唱表演心理》,收入《中国民族声乐论文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第四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组委会编)。这个关键步骤,一般是在新生入校开始进行新的学习阶段的时候,或者是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在新生入校时首先要对学生整体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个性,成长状况,高考成绩,专业成绩,对大学专业学习的期望和未来就业目标等。老师要充分利用声乐课小课授课的优势,在第一时间和学生相互了解沟通。老师认识了学生,同时也在第一时间内让学生了解老师,让他们知道这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师,是一个可以信任的老师,为接下来的长期合作打下一个良好的感情基础。当然,第一节课的重点还是让学生唱。刚进校的新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不太自信的,在一个陌生的老师面前唱歌可能会更紧张,而且经过紧张的高考和长期的暑假,已经很久没有练过,因此,表现可能会大打折扣,这时老师的鼓励尤为重要。首先,要发自内心地表扬学生,找出学生的优点;其次,委婉地分析和提醒学生没发挥好的原因,如:紧张,好久没练啦,高考时肯定比这会儿唱得更好等,给正紧张难受的学生找个合适的台阶;第三,适当地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的,而且应该是学生自己早就意识到的,让学生对新老师有一个认同感;第四,在前面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提出新的展望和目标要求。
二、明确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很大一部分学生进校后可能会有迷失方向的感觉。高考之前是为了考大学而努力,那上了大学为何还要努力可能没想过。学音乐学唱歌将来能做什么工作?这可能是许多学音乐的学生在选择这个专业和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因此,上了大学就会觉得迷茫。作为和学生最贴近的专业老师,要给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也要有具体的每学期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是就是我们专业将来可以从事的工作,这方面答案在每个专业的专业介绍中就有。近期目标就是我们的大学学习目标。作为专业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个明确具体的专业课学习安排和计划。比如,大学一年级是打基础的时候,应该注重气息训练,加强横膈膜力量,加强腰腹肌的力量,音阶的练习跨度不宜过大,要平稳,曲目的选择也要注意,应该选择一些旋律较为平稳的歌曲,如:中国作品《月之故乡》、《小河淌水》、《幸福在哪里》、《大海啊,故乡》、《思乡曲》、《嘎哦利泰》、《绒花》等等;外国作品《我亲爱的》、《不要责备我吧,妈妈》、《多么幸福能赞美你》等等。大部分学生在初学之时,并不会灵活运用声音。在练声训练时,可以做到气息沉下来,位置挂上去,声音气息较为通畅,特别是女生唱“衣”和“鱼”等闭口音比较方便,而“啊”等开口音就虚了;而男生情况恰好相反。碰到这种状况,学生就很难把一首歌完整地唱下来,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多用单音模唱,基本感觉稳定之后再把歌词加进来。高职声乐课教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到了二年级时,学生有了一定的演唱基础,作品选择范围可适当放宽,但还是不宜过大,不要超过学生的驾驭能力,这样能巩固好学生的基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到了大三,也可适当增加一些比较新颖的时代性较强的曲目,拓展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风格,如《阳光路上》、《美丽神奇的地方》、《两地曲》、《亲吻祖国》、《东方姑娘》、《喀什噶尔女郎》等等作品。
三、正确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个声乐老师,会唱并且唱得很好是最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保证示范的准确到位。声乐课堂上老师正确优美的教学示范是让学生信服老师的真正标准。有效的声乐课堂教学也包括教师对不正确的演唱的示范和模仿。比如:高位置的头声和没有气息支持的声音的对比,声带闭合良好的声音和声带不闭合的声音的对比等,这样的对比示范,也是让学生理解声音的有效途径。除了课堂示范,学校和老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能感受高水平演唱者的现场演唱。这种高水平的示范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要多利用现代音响媒体的示范。这种音响视频的示范也可以分为好的和不好的示范。作为学生当然尽量多听多看有影响有号召力的大歌唱家的演唱,但也可以给完成得不好的作品挑刺;同时,老师可以把同一首作品不同人的演唱让学生去理解发现演唱方法的异同。这样,学生自身的欣赏评价水平提高了,感受到好的演唱的魅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模仿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笔记,系统连接每一节课
这里说的课堂笔记就是声乐课堂教学记录。声乐课教学是小课教学形式,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授课模式,师生关系非常密切。做好每堂课的课堂笔记,能够更加系统地连接每一堂课。
笔者认为课堂笔记的内容有:(1)本节课练了什么,练习情况如何,达到了什么状态,新的要求是什么。(2)回课情况如何,作业要求是否完成。(3)作品是否熟悉,完成的难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和驾驭的程度。(4)课后作业和要求等。
课堂笔记是每节课承上启下的依据。也能起到一个老师教学经验总结的作用,甚至能看到一个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大致过程。
五、自主探究,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传统的声乐教学,是老师学生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小课形式,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唱,这样很容易磨灭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个声乐老师带出来的学生不可避免地有这位老师的痕迹。老师长处当然是要发扬光大的,但所谓人无完人,老师的缺点学生就应该尽量避免。因此,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扬长避短,形成学生个人的演唱风格。我们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引导:
1、互为老师。就是让学生轮流做老师,互相指导。“学生老师”的身份可以让学生更加用心地分析唱得好与不好,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出现,为什么这样唱会更好,并反思自己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存在的感觉,还可能条件反射般地用上老师平时上课时使用的语言动作等。“学生老师”的身份可以使人更自信。“学生老师”也会让被指导的学生觉得更容易达到“学生老师”的要求。因为相对来说,“学生老师”更接近自身的感觉,毕竟水平会大致相当,个人的感觉和体会、描述的语言也会更接近,更能互相理解。
2、组合节目。学习声乐演唱的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表演欲。而能正式上台表演获取热烈掌声的机会,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学校和老师应该尽量给学生创造上台表演的机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编排组织节目,如小组唱,男女对唱,重唱,表演唱等多种内容形式丰富的演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六、课后沟通,培养师生感情
相对中学来说,大学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也相对减少,一般是在每周一次的上课时间。作为专业课老师一般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比较少。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波动是影响声乐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师生课后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时代的交流沟通手段非常丰富,可以通过网络聊天,也可以电话联系,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和知心朋友;也可以组织小范围的聚会活动或演唱汇报活动等。专业老师应该熟悉了解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把老师当做可以交心的对象,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动力和压力,让学生下定学好专业的决心。
篇7
关键词:高职 声乐课 综合教学
音乐,是最容易被传播的精神活动,歌唱,是被大家所喜爱的活动,声乐,是通过人体嗓音对乐曲的吟唱来表现音乐美感的形式,歌唱虽然简单,技巧性地唱出美妙的音符却是一门学问。声乐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唱歌教学,在我国一般包括专业声乐教学、师范类声乐教学和高职声乐教学等类型
近年来,我国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逐步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高职音乐教育也被不断重视,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其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弊病,声乐不仅仅是有一把好嗓子就可以,它是试唱练耳能力、文字理解能力以及歌曲旋律的理解和对技巧的把握的综合体现,是一项综合教学,我们需要在了解当下高职声乐课教育问题的情形下为其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改革之路。
1.高职声乐课教学现状
分析高职声乐课教学现状,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待,一方面,较之于过去的几十年,我们的声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进步,另一方面,它在发展的同时又存在着某些问题使之不符合时代要求。
1.1高职声乐课教学的进步
社会的进步有着科技进步的影子,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方面,高职声乐课教学的硬件设施必然会有进步,教学设备也几乎不再出现不足现象。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时间的推移,社会观念的变化,都使得高职学校生源数量与质量在增加,声乐教师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在近年来流行的词汇“有效教育”的影响下,各高职院校也在考虑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加入到教育改革的行列中来。
1.2高职声乐课教学的不足
有多少进步就会产生多少问题的可能。高职声乐教育在取得一些进步的同时也蛰伏着一些问题。首先,声乐教师的数量虽然有所提升,但师资力量的总体水平却没有提高,一方面每年的生源都在增长,部分高职师资就显得有些不够,另一方面,某些学校的声乐教师队伍水平良莠不齐,难以达到声乐课综合教学教师的综合性要求。
第二,教学模式不科学性。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师在教学时重理论而轻实践,在声乐教学方面,表现为只注重于技巧知识,歌曲旋律讲解等书本层面,而忽视了让学生在现场演唱中通过自我感受,他人评价发现问题或总结优点进行实践性提高。
最后,某些高职学校依然坚持着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不愿意踏入改革的行列或不愿彻底改革。
2.高职声乐课综合教学改革探讨
前文我们提到,声乐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教学,对学生有多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开展综合性教学,需要教师们在课堂上,不仅要训练学生们对发音技巧的把握,还要学会适当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在教学模式上,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需要学生们注重对于声乐知识的综合性学习,勤于锻炼,在仔细体会与锻炼中取得实际进步。因而,我们希望可以以综合教学的方式为基础进行改革,对声乐老师素质提出一些期望,对声乐课学员给出一些要求。
2.1声乐课综合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音乐教学素养
教师在声乐课的教学中担任着引导作用,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应具备的音乐教学素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声乐专业知识扎实、听辨能力敏锐、歌唱水平良好。充分认识和理解声乐专业知识是一名声乐教师的基本要求,否则甚至无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发声技巧的理论知识;对于声乐而言,会听是辨别的前提,一名声乐教师如果具有敏锐的听辨能力则可以对学生的歌唱水平的各个方面(包括音准、气息、感情等)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从而对学生提出相应指正与适当建议;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声乐老师都是一名歌唱家,但是,如果一名声乐教师歌唱时甚至连音准也掌握不住,又该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如何在讲授某一知识点的时候进行模范?如何给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因此,具有良好歌唱能力的声乐教师总是更容易让学生通过感受教师的唱法收获更多,从另一方面讲,歌唱更好的老师在讲学时更具有个人魅力,也更容易让学生沉浸于课堂之中。
2.2声乐课综合性教学
高职声乐课堂综合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具体说来,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对学生文学涵养的培养,多进行文学作品的介绍,介绍歌曲之前,可以先对作品作者进行生平介绍,包括作品的年代,作者创作该作品时处于怎样的生存状况,以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感情。
除了对于理论知识需要综合性讲授之外,对于实际的练唱也需注意综合,有时,为了激发出学生心中对于声乐的热情,也可以由教师指导或者由学生自发组织一场声乐演唱会,表演者歌唱的同时,还要有适宜的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在这种情况下,表演者的全身细胞都会投入到对音乐的诠释中,声音的感情与技巧处理也会更加得体。
2.3声乐课综合教学改革对学生的要求
声乐的综合教学,需要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全力配合,声乐学习是一条艰苦的道路,学生们要想取得实际成果,理论的学习、技巧的揣摩、感情的体味、文化的了解等都不能被忽视,当然,如果没有勤加练习这一项,成功之路或许便无法铺就。
3.总结
综合教学及其优化是我们对声乐课的教学改革提出的一种见解,在以后的道路上,或许也会出现一系列不足,或许我们也会继续探讨新的方式,改革总是在不断发现不足中前进。
参考文献:
[1] 吕玫.高职声乐课综合教学改革之我见[J].中国科技信息,2010,(9):15-16.
篇8
一、创新教育的定义
创新教育是当代在教育领域中最热的话题,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利用全新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实现课堂中学生们的主体性地位,以带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方向,利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和资源辅助教学,以培养学生们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创新教育符合时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当今教育中主要的教学方向。
二、当前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大学的声乐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给学生们造成了一定的听觉疲劳,还降低了学生们对于学习声乐的乐趣,在音乐创作上没有属于自己的创作灵感,过多的理论教学还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们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实践和能力上的锻炼,影响了学生们未来的发展。而实现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能够改善当前大学声乐教学现状,通过加深教师们创新教育的意识和理念,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策略,逐步的实现声乐教学中以学生们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带动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思想上的创新。教师理念的创新与否影响着学生们掌握知识的能力,想要实现大学生声乐教学的创新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高校声乐教师的创新意识,实现声乐课堂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在传授给学生们相应的理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教会学生们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发挥到实践中来,在课堂中合理的安排实践活动。
(二)以学生们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大学声乐教师要实现以高校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老师可以作为聆听或给与建议的一方进行辅助教学,在通过理论知识传授之后,让学生们进行自主的知识消化,并运用到实践中来,如果遇到疑问时可以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全程的监督,可以给与适当的评价,确保课堂秩序的规范性。这样有助于锻炼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声乐创作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媒体辅助教学。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等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寻找一些有关声乐教学的资料和作品,加强对我国传统声乐和外国声乐素材及作品的鉴赏,丰富大学生对声乐专业知识的视野,通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作品,还能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感受到声乐的乐趣,这样也能丰富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四)丰富关于声乐课的教学活动。在大学的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对学生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动向,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锻炼平台,老师可以在课外开展一些有关声乐的活动和比赛,让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置不同的竞赛内容;联合学校创办声乐演出活动,让学生进行独立创作,展现给全校的师生面前。这不但能够锻炼大学生们创作能力,还给他们创造了展现自我的空间和舞台,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促使其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四、结束语
篇9
【关键词】高校 声乐教学 问题对策
声乐是指以人声进行演唱的一种音乐形式,主要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等。高校的声乐教学是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互动,实现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声乐教育教学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践行教学改革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声乐专业人才。但是,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很多学校仍然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很少进行交流,学生的合作能力很难得到提高,有些高校因为扩大招生,声乐课堂甚至出现了“一对几”“一对十几”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没有突出声乐教学的实践性,在教学质量上也很难进行把关,对于高校学生声乐技能的提高起到了阻碍作用。
(二)教学方法较刻板
目前,高校声乐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琴房练习、琴房歌唱的形式。譬如直接通过教师教、学生唱,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虽然声乐教学强调的是个人的实践能力,但仍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常常凭自己的思维观念和方法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性,使得学生的演唱风格比较单一,演唱能力很难得到发挥。
(三)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大多停留在使用西方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很少对本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实际进行探索和总结,使得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在我国声乐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学内容的设置、安排和选择基本是按照西方音乐的价值体系进行的,忽视了我国传统民间音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声乐文化的发展。此外,一些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的是师范类人才,教学内容单一,使得学生缺少声乐教学方面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很难胜任教学工作,不会分析教材,不会教课,有些甚至不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总之,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声乐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技能训练多于理论教育
传统的声乐教学被认为是技能型教学,因为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声乐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忽视声乐理论的教育。此外,受声乐教学考评体系的局限,使得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技能训练多于理论教育,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欠缺。例如,由于一些学生的文化素养较低,再加上心理素质较差,虽然具有较高的演唱技能,也会在演出时出现忘词、走调的现象,这就是因为理论教育缺乏引起的。因为注重技能训练,声乐教师一般只对声乐方面的旋律、节奏、咬字、发声方法进行指导,围绕着声音打转,对于声乐艺术整体观很少涉及,学生对于声乐的理性认知几乎为零,这就使得学生的声乐素养处于较低水平。
二、提高当前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观念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时代的高校声乐教学观,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的声乐技能不断得到提高。首先,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了解高校声乐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步骤,让学生形成整体的歌唱技术观念,为声乐教学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其次,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要让学生明白声乐教学的目的,应该达到的目标,发声的正确方式等问题。当学生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后,教师在教学中就很容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当学生了解中低声区是歌唱的基础,高音是一种技术之后,会认识到天生的好嗓子更需要后天的练习和学习。因此,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通过教学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朝着目标前进。
(二)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解决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单一的重要途径,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声乐教学,例如,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公开课等的融合既能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时间和精力,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内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集体授课的方式,这不仅节约了课堂的时间,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针对声乐练习课,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课、个别课的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一方面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一方面通过合作练习、交流沟通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改进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声乐技能;针对一些声乐知识、舞台经验、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师可以采用公开课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舞台演出水平和心理素质。此外,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专业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声乐水平相同、音色接近的学生一组,进行同一进度的教学内容、教学作业、教学评价等,以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对于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声乐教学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一方面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声乐综合水平。在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方法刻板的现状,单一地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以及琴房练习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亲眼看见声音的波形和同步的五线谱,教师也能够对典型的声乐波形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于学生在歌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调整,进而能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运用到高校声乐课堂的很多方面,如发声训练中学生的状态及音色调整、歌曲中的咬字吐字调整、情感的处理等。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声乐综合水平,还可以将现代化手段运用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将上课的录音和录像制作成音像资料,促进学生在课后练习;第二,结合现代化手段为学生讲解声乐知识,并运用典型的音乐资料进行分析,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第三,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声乐中有所感知,进而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
(四)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内容普遍针对性不强,缺乏对自身专业培养方向的思考,这就需要高校声乐教师积极优化课程设置,打造符合专业培养方向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进而更好地实现就业。一些高校声乐教学中,直接引用了专业性的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不仅枯燥无味,还存在着高深难懂的现状。此外,还有一些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没有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课程设置。例如,针对师范类声乐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仅有关于声乐技能方法的教育,缺乏关于声乐教学知识的课程设置,这使学生难以胜任日后的教学工作。因此,高校声乐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专业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的关系,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做好课程设置,并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例如,对师范类声乐培养方向的教学来说,在注重视唱练习、表演基础课、音乐欣赏等课程的同时,加强乐理基础、曲式分析、音乐文化等理论性内容,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对于综合性声乐培养方向的教学来说,为了促进学生声乐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要,可以在开展声乐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同时,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性课程。
(五)促进理论与技能教育的结合
声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作为舞台表演者,不仅要展现出优美的声音,还要展现出高超的演唱技巧和感人的艺术表现,这就需要表演者具有优雅的演唱风度和气质。从演唱者自身来讲,要想具有优雅的演唱风度和气质,需要充分了解演唱歌曲的内涵和感情,并将其内化,进而在演唱的过程中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此外,从声乐教师的角度来说,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声乐知识和教学技能基础,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无论从师范类的高校声乐教学,还是从声乐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教学来说,教师都应注重理论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结合,防止注重技能教育忽视理论教育的现象出现。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技能训练和指导,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如参与组织演出、教学观摩等,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教育,注重学生对歌曲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感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育、情境创设教育、作品举例等让学生逐渐提高对歌曲作品的理解与感悟,进而提升学生的声乐艺术修养。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丰富的语言、温和的态度、有效的评价等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高校的教学实际和专业培养方向,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技能教育和理论教育,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总结,不断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侯俊彩.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0(7).
[2]乔红.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0(6).
[3]蒋青.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J].新课程(教研版),2009(6).
[4]巩丹丹.谈声乐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篇10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改革
一、开设与教育有关课程
高职音乐专业目前开设的专业课程是以技能课为主,经过三年系统学习,学生都能有相当程度的专业水平。但学生毕业后,真正能从事钢琴演奏、声乐专业的人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都从事和音乐相关的教学工作。据了解毕业生由于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工作岗位已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正确运用教育理念,不能够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进行教学;不了解现代教育理念,不知道如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把握学生情绪;对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品质都了解甚少。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开设一些与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课程,以便解决这些已经出现的问题。
二、加强钢琴伴奏课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
高职音乐专业课程中,即兴伴奏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课,其独特内容、规律、逻辑和特点的课程,是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掌握了这门专业技能,不但可以参与乐队演出,还可以为事舞蹈伴奏、声乐伴奏,同时也为进一步作曲以及制作电脑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1、钢琴即兴伴奏与钢琴专业技法的联系
作为高职音乐专业的学生,在钢琴专业的学习中,应增强音阶训练,熟悉各调的手位,适当的加入一些移调训练。除了钢琴即兴伴奏课之外,在钢琴专业课单独授课时,也可增加对即兴伴奏的训练,在提高学生演奏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伴奏水平,可谓一举两得。
2、钢琴即兴伴奏与和声课的联系
音乐专业开设专业基础和声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主要讲和弦的运用、和弦进行等内容。单独的和声课因为很难将理性与感性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学过就会忘记。可以把和声课与即兴伴奏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的和声知识同时能够增加对和弦色彩听觉,使死板、生硬的理论变成活的感性材料,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加强钢琴即兴伴奏与声乐课的联系
在高职音乐专业中,声乐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每学期都开设。在声乐课中,如果采取同学间相互伴奏的形式,既使学生的伴奏水平得到提高,又能让教师专心讲授专业技巧。
三、加入音乐教学法的课程
目前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无论是陪练或是从事教师工作,都离不开一个“教”字,学习一些音乐教学法是很有必要的。基本音乐教学法的学习,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能够更好的胜任工作起到关键的一步。如声乐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学会自己唱,更应该学会怎样教他人唱。学生要清楚地演唱发声等细节问题,对学生自身演唱水平和自学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必须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我们培养的不是演奏家、演唱家,也不是教育家,而是具备多种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市场需要的音乐人才;我们培养的应该是一专多能型,能够适应社会各种需要的人才,他们专业不用“精”,但要“全”。如:对于声乐,不但能自己唱,还能给他人教;能演唱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歌曲外,还能够边弹边唱。如有条件还应开设电脑MIDI音乐制作、钢琴凋律等相关课程。我们培训的人才不求样样精,但求样样通,一专多能。
五、重视音乐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