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材解析范文

时间:2023-06-22 09:4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教材解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教材解析

篇1

【关键词】结构 功能 适应 实例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即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我国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以人与自然为主线,指导学生运用生物学观点分析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如何让学生掌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以人教版生物教材中的实例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与体会。

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在细胞层次的体现

细胞是构成动植物体的最小单位,最大的细胞直径细胞不足30μm。细胞虽小,但其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细胞结构体现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白细胞为例,白细胞是人和动物体内的免疫细胞,它们个体体积相对较大,能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在组织间隙游走,吞噬病毒、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同时对疾病的免疫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通过气孔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植物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的,植物气孔的开合是由细胞结构决定的。由于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不均匀,当细胞吸水膨胀时,内壁伸展拉伸,牵动细胞壁外壁内陷,使得气孔张开,反之细胞失水时,内外壁都拉直,气孔将闭合。气孔作为植物和外界气体交换的窗口,如何实现与外界气体的交换,需要学生结合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进行理解,才能深刻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植物的输导组织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我们学习到植物中的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在植物导管中我们可以发现它失去了横壁,且分布于植物体内根、茎、叶、花、果、种等各个器官之中,便于运送水分和无机盐,维持植物生长。而筛管是由许多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的,在上下细胞连接处会有许多筛孔,且这些细胞都是活细胞,便于运送有机物,促进植物生长。输导组织的不同结构决定了其所运送的物质不同,人教版生物教材通过对植物组织结构特征的描述,便于学生认识同一组织不同结构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这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三、猪笼草的结构适于捕食

在人教版生物教材中,我们学笼草结构时了解到;猪笼草的叶基和正常的叶子一样,因猪笼草的外形如同“猪笼”而得名。但是,猪笼草叶子中脉长有一个长圆柱形的“捕虫瓶”,该瓶子一般约有15cm,内壁光滑且长有许多蜡质,捕虫瓶能够分泌出略有香味的酸性消化液。当小昆虫飞来采蜜时,往往会因为贪吃而跌落进捕虫瓶内,最终将会被捕虫瓶内的酸性消化液腐蚀,成为猪笼草的美餐。猪笼草特殊的生理结构,为其本身猎取食物提供了有利武器。猪笼草特有的结构决定猪笼草独特的捕食方式,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其特殊的生理结构,造就了其独特的捕猎方式。

四、人体小肠的结构特点

人体内小肠长度大约为5~6m,是人体内消化道最长的一段,它承担着人体主要的消化功能。小肠的长度较大,可以增加人体与食物的接触面积,便于小肠绒毛与食物的接触,有利于营养吸收,同时,人体小肠内还有丰富的消化液,便于食物的分解。人体小肠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吸收营养:紧张性收缩运动、分解运动、蠕动。紧张性收缩运动有利于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分解运动意义在于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为消化和吸收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分解运动还能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而蠕动意义在于使分解运动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进,到达一个新肠段,再开始分解运动。

五、呼吸道的结构特点

从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讲述的人体呼吸道中我们可以发现,呼吸道主要是指由鼻、咽喉到肺的呼吸器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的,这样可以保证气流通畅;人体鼻腔内长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大颗粒分子、灰尘进入体内,保证人体呼吸;呼吸道器官内壁分泌有大量粘液,能够吸收进入呼吸道气管的细菌和灰尘,使人体肺部免受感染;同时,呼吸道的长度很长,这可以温暖空气,减少寒冷空气对人体的刺激。例如;俄罗斯的气候寒冷,俄罗斯人的表象特征一般都具有大鼻子,这样可以预热寒冷的空气。

六、鱼的结构适于水中生活

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畅游,是因为鱼具有鳍和鳔这种特殊的生理结构。鱼鳍的分类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不同的鱼鳍在鱼儿游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胸鳍、腹鳍等保持鱼体的身体平衡,尾鳍则为鱼向前游动提供动力。而鱼鳔则能调节鱼儿身体密度,使得鱼儿能在不同深度停留,增加鱼儿的活动范围。同时,鱼是通过鳃进行呼吸的,由于鳃的特殊生理结构,能够吸收水中的氧气,使得水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并排除二氧化碳,完成气体交换,保证鱼儿能够长期在水下生活。

七、鸟类形态结构适应飞行

鸟类之所以能够在空中飞行,是由于其长期进化形成的特殊的生理结构决定的。鸟类经过长期进化,骨骼形成中空,从而减轻了鸟类本身的体重,易翔。同时,鸟类发达的消化吸收系统,其消化吸收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且鸟类没有膀胱,能够及时排出体内的尿液、粪便,减轻自身体重。鸟类流线型的身体结构,可以减轻鸟类在飞行中的空气阻力,同时,鸟类都长有双翼,且双翼覆有羽毛,发达的胸肌牵引着双翼,使其能够顺利的完成飞行。鸟类特殊的生理结构决定了鸟类的生理功能,其特有的生理特征为鸟类的飞行提供了方便,这也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论点。

八、结语

我国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以动植物生理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为核心内容,从多层次、多角度阐明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反映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人教版生物学教材采用文字图片相结合的方式,细致的讲述了多类生物的生理结构,便于同学们的学习和认识。教师应以人教版生物学为依托,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为核心观念,指导学生学习分析生物学现象。

参考文献:

[1]赖燕燕. 初中《生物学》(植物部分)大纲教材与课标教材的比较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篇2

关键词:物理教育;图形记忆;图形处理

曾经在电视上观看了一位记忆大师的精彩表演,在极短的时间内让一个孩子记住一个英语单词business(生意),并且倒背如流:一只鹅(e)和2条蛇(s s)在(in)一辆汽车(bus)上谈生意(business),时间过去了很久,只要一想到这个单词,我就联想到这个动画,不禁让人深思:为什么图形可以让人记忆如此深刻?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又该怎样运用图形艺术呢?

一、图形记忆的理论依据

1.青少年生理特点

中学阶段中的少年期即初中阶段,学生身高、体重、胸围、骨骼都在增高、增宽、增长,脑重接近成年人。中学阶段的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寻根问底、怀疑争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各方面等迅速发展。

2.从生理学角度看图形记忆的优点

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斯佩里通过对“裂脑人”的研究,证明了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当我们用图像进行记忆时,正好将经常闲置的右半球调动了起来,使得大脑的左右半球的皮层中产生多处兴奋区,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所以记忆效果就比平常要好一些。

二、传统教学中的误区

传统教学使学生左脑使用过多,负担过重,容易疲劳,影响教学效果,右脑则负担不足,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这就造成了大脑两半球在使用上的失调。

因此,教师要注意教学的主题——学生大脑各部分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而图形艺术的处理有直观的效果,学生不易产生厌烦之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物理教材中的图形记忆运用

1.新旧教材的对比

从1990年开始物理使用的就是人教版,整个教材颜色单一,插图极少,更多的是知识的罗列,显得枯燥。近几年的苏科版教材全书仅八年级上册,卡通画就有25幅,插图有35幅之多,全册各种插图、照片、卡通画有500多幅,既培养了学生的情感素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一种学习欲望,很快进入最好的学习状态。

2.引言和导图

以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为例,引言文字优美,诗化的文字、对比的描述处处体现了编者的用心良苦,而导图以照片为主,配合文字的编排,调动了学生内心的求知欲。

3.插图

初中物理苏科版新教材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插图的数量明显增多。每节内容都配有大量的插图,而且跟以前相比,插图的形式改变了许多。文中的插图大多以彩色图片的形式出现,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讲是非常有利的。

四、物理教学中的图形处理

1.充分运用教材中已有的图形

图形是数与形相结合的产物,是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体现,它能够直观、形象、简洁地展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清晰地表达物理过程,合理地运用教材中的已有图形,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与趣味性,使学生对课本产生兴趣。

2.充分挖掘潜在的图形

物理问题的表述方式有三种:一是文字描述法,二是解析式法,三是图像法。而且利用图像解题具有思路简明清晰、方法灵活巧妙等优点,能提高分析思维的深度。

总之,通过分析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出发,可以发现,只要充分贯彻了基础课程改革的精神,就会避免枯燥的教学过程,会使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加强对初中物理教材图形的教学研究,充分利用和挖掘物理学中的图形进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袁天才.多媒体图表教学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1.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教学方法

一、基于教材基础,构建完善的理论轮廓

在力学知识的教学中,要充分掌握并把控各章节的重点、难点,通过概念简化、联系对比、举例分析、归纳总结、类比等思想使学生对教材知识深刻理解,熟练于心,构建完整的力学知识网。例如,在讲述“功”的概念时,必须注意它的两个构成要素是力和距离,而这里的距离是指“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又如,在对经典力学牛顿运动定律的讲解中,可以归纳牛顿三大定律的特点和性质:第一、二定律重在研究单个物体及其运动状态,第三定律重在研究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一、二定律间存在推导关系,而第三定律则进一步完善了力的概念。它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又统一的。

二、强化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力学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让学生亲自领略物理世界的无限风景,打开力学知识的大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主、积极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重点章节知识的学习,要“授之以渔”,教给他们正确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这不仅对于当前力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帮助,更能让学生在将来的物理学习中受益无穷。

三、就地选材,将力学教学融入生活情景

力学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大到世界宇宙,小到分子微尘,力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世界的各个角落,力学知识的取材无处不在。物理教师可以从就地取材,从日常生活随手可见的物品着手,对身边的事物和情景举例分析,让学生在真实的物理环境中领略力学的魅力所在,构建起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无论是有限的实验演示,还是简陋的设备仪器,重要的不是传授机械的力学知识,而是传播一种物理的思维方式。从最简单的受力分析开始,到解题思路中的每一个步骤,教师都可以指导学生动手体验,让其亲自参与到课堂题目的讲解中,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随意发挥,寓学于乐。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物理实验;实验教学

一、初中物理实验的优化改进

所谓“水无常态,学无定法”,初中物理教材上的实验方法和步骤也是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而产生的,所以说,并不是每一个教材上的实验都十全十美.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对教材上的实验不断进行改进,例如,在进行固体变形实验课的讲授时,可以选择用手压住玻璃瓶,使玻璃管中的水面上升,而当松开手的时候,管内的水面又下降到原来的位置.由此可见,瓶子是在受到外力挤压,发生了形体的变化.而在此实验中,由于压住管壁的手本身具有一定的温度,所以有学生会有疑问,提出是否是因为温度上升而使管内的水面上升,为了消除误解,教师要对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改进,可以将原本的圆柱体玻璃瓶改为椭圆柱体,之后进一步进行捏压,从而消除学生的误解,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了相关实验课的物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加强初中实验课程的探索性

传统的物理实验课程,都是以教师演示为主,而学生只是在下面对教师进行的整个实验过程单纯的观察,严重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掌握,而且不利于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能力培养,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对实验的结果和相关结论的证明漠不关心,缺乏深刻的印象,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时,要注意相关物理知识的探究,不仅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来,还要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相关的物理问题.例如,在进行滑动摩擦力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且从接下来的实验中寻找答案:物体的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压力的大小有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参与意识,而且启发了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思辨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随着多媒体等新式教学手段的应用,中学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形、声音及动画等优势特点,将原本只能通过书面或者文字表达的实验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学生观察到的物理实验过程更加生动、具体,完全弥补了初中物理实验传统教学的各种缺陷和弊端.

通过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进行物理教学模拟实验,不仅使整个实验过程更加清晰化,而且还弥补了物理实验在实验器材上的不足和缺陷,不仅可以拓宽初中物理实验所涉及的实验范围,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在实验中充分运用,而且,引导了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的物理实验中,教师要根据实验过程不断提出关于物理实验的新问题,一边进行物理实验的具体演示,一边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不仅调动了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水的浮力实验演示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形状不同的物体,在放入水中时,它们受到的浮力是否相同?而在实验进行中,教学还可以问学生,同一形状的物体,放入不同的液体中,它们露在外面的体积是否相同?如此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更好的掌握,而且,更能引导学生对一些物理学问题的独立思考,使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界人士,而新课程标准的诞生像一股极具推动力的浪潮,颠覆了旧的教育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艰巨,他们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顺着教育革新的这种新趋势,攀阶而上.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在这一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或缺的是尖端技术人才,而教育就是培养这种人才最大的学府,所以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科学探究,培养其动手实践的能力,打好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使之成为一个既能“纸上谈兵”又能“兵戈相战”的理论兼实践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宁江贵. 例析初中物理解题若干方法[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1(5) .

[2]高日海. 浅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湖南中学物理, 2011(2) .

[3]马贵庭.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 兴趣教学 趣引策略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2-0084-02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和维护,而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体系内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科学,已然成为物理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中的一门中心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各项生活进程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物理学科的培养过程可以发现,初中物理是整个物理学习过程的开始阶段,因此,初中物理的启蒙教育有一个怎样的开端直接对学生在物理学上的最终学习效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和影响。这也要求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具体情况创新教学策略的同时优化教学的方法,从而对初中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培养起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并认真地参与到物理的学习中来。

一 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重要性解析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涉及的方面和范围都特别广泛,上到天文学,下到地质构造变化,诸多的自然变化和机械原理等等都离不开物理学领域的影响和研究。初中物理作为物理学科学进程中的初级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初中物理所面向的是初中这样一个心智和心理正在发育成熟的阶段,从这个层面讲需要在教育方式和培养技巧上能够结合初中生的发育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初中学生处于一种好奇心非常强烈的成长阶段,因此,初中物理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要结合这样的实际科学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习物理、研究物理。

从新课标的要求及目前社会的发展对物理学所提出的要求来看,初中物理教学必须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对着教材讲教材,因为这样做一方面使课堂陷入一种死板的气氛之中,另一方面还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书本上。物理学的研究要求研究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能力,而这样的品质必须在刚开始的阶段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所以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体系能够避免死板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要能够注重兴趣教育,结合具体情况在教育方法上创新,在课堂上通过实验、多媒体等灵动的教学模式将物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研究和讨论,并根据其自身对现象本身的观察和分析能够给出一些相应的结论,能够塑造一种思维模式来避免传统教育所带来的只会结题算答案的结果。从以人为本、以学生培养为根本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开展趣引策略融入初中物理的教学,从之前的教学成果和当今物理发展形势上来看兴趣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学策略。

二 初中物理兴趣教学趣引策略的制定与应用原则

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是物理学的启蒙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趣引策略的策略设计与实施对初中物理教学在兴趣方面的培养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对趣引策略的设计和实施把持好其方向和标准,具备其应该保持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的是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教育内容和进度在趣引策略导入过程中能够达到科学合理的效果,不能使教学与趣味分隔开,而引导学生片面地追求兴趣而忽略了物理学本身的学习和研究。如果本末倒置,将是趣引策略教育方案严重的失败。

2.进步性原则

物理学本身就是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而随之发展和改变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阶段就需要培养学生对这一变化的适应能力,虽然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有限而且比较浅显,但是在趣引策略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条件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到物理学的进步性,从而也加强了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思考能力和进步意识。

3.主动性原则

在新课标改革制度下要求学生是主体,而趣引策略的引入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采取的策略,因此在趣引策略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相应的问题,培养主观上的积极态度,从而摆脱传统应试教育中被动听讲的习惯和态度,在思维上踊跃地发现问题,在态度上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行动上努力地进行观察和研究,进而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

4.活动性原则

初中物理教育本身具有实验和理论两个部分,但是培养的效果并非特别明显,因此在趣引策略下需要增多各类的物理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以及动脑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原理和物理知识有完善而全面的了解,防止一知半解情况的发生。从活动中也可以练就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为加深对初中物理阶段性的知识掌握及后续物理学知识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 初中物理兴趣教学趣引策略内容解析

1.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悬念型趣引策略

悬念型趣引策略是指在课程开始阶段进行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好奇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在开始讲授课程内容之前进行一些相关内容的比较浅显问题的提问,通过一些技巧性的提问使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产生一种好奇感,而这种好奇感是建立在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之上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为了能够明白问题的答案而将注意力充分地集中到教师的后续讲解中,另外也可以在开课之前进行一些比较有趣的实验,例如压强实验,从不同的压强引起不同的物体变化效果来吸引学生进行现象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压强产生一系列的好奇心和疑问,进而在后面的课堂内容中将疑惑一一解答,从实验这个角度入手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的能力,这是思维上对物理学研究的一种塑造和培养。从悬念型趣引策略这个角度来讲,需要教师能够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有意识地加深在提问方面的技巧和思考,从而在引导和帮助学生产生疑问方面起到应有的效果,另外课堂设计也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实践,在其过程中吸取经验和总结规律,这样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趣引策略,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2.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趣味型趣引策略

初中兴趣教学的趣味型趣引策略所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引入趣味型趣引策略的时间点也非常多,课程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引入,而效果能够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从具体导入趣味型趣引策略来说,教师在课上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知识或者典故,也可以是一些精心安排的实验,从对课堂的掌握节奏上来逐步地实现这些趣味元素的引入、效果展示到结果分析,使学生对物理学本身产生兴趣,认识到初中物理的探究过程非常符合他们的天性,从而实现初中物理培养和教育的目的。

四 结束语

从前面的各项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初中物理教师如果能够科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和活动中就能够实现初中物理所要求的培养目标,因此要求教师能够加强教学方法和技巧在程度上的深化,能够把握好在对问题的引导和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所使用的技巧这两个方面,从而带动学生对初中物理兴趣的培养,通过对初中物理兴趣教学趣引策略的实施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同时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从而贯彻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念。这将出色地完成我国物理学培养初级阶段所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为培养物理学方面的人才做了非常充分和扎实的准备工作,也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下面通过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兴趣化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才会愿意学习,才会跟随教师的思路一起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不论多复杂的课堂内容,只要学生有兴趣,就一定可以攻克,攻克困难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反之,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那么,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学生都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无法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枯燥的理论知识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实施兴趣化教学策略,这才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第一步,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变得容易多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种,最直接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引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看到物理知识,学生就会意识到原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学生还可以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比纯粹传授理论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方式也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恐惧心理,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领下,对物理产生极深的兴趣,进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与教师一起走进物理的世界,共同探究、体验,提高课堂有效性。

比如,《摩擦力》这节内容,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摩擦力有更深的了解,我们手中的杯子可以拿着不掉下来,是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在地面上滚动的皮球最终会停下来,也是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骑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逐渐变慢,最后停下来,也是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这些例子在生活中都是很容易见到的,教师引用这些生活实例给学生讲解摩擦力,一定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摩擦力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实验化教学策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让学生从实验中知道物理原理的由来,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做实验比让学生凭空想象更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如果教师单纯地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或者为了应对考试给学生讲解实验步骤,而不给学生做实验的机会,那势必会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识记,而忽略了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觉得让学生做实验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做实验反而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实施实验化教学策略,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不要把每一个实验步骤都给学生讲解清楚,只需要把实验中的关键问题提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考及努力把实验做成功,学生会感到满足,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带着自信学习,学生一定可以学好物理,提高课堂有效性。

比如,《电阻的测量》这节内容,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实验,不要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讲解如何测量电阻,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会云里雾里。测量电阻的原理是伏安法,R=U/I,需要测量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电流I,需要学生学会准确地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书,进而求出电阻。这虽然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实验,但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锻炼操作能力,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更深刻地理解,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多媒体化教学策略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人们的青睐及强烈推荐,如果多媒体能应用到课堂上,那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采用板书的形式给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但是板书不能全面、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而且教师写起板书来很辛苦,学生看起板书来也枯燥乏味,课堂效率低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实施多媒体化教学策略,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体中精致的图片、丰富多彩的视频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优美的音乐也可以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更能让学生高效地学习,投入到多媒体展示的教学内容中,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安全用电》这节内容,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安全用电的相关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会联想到教材上关于安全用电的知识,也会从视频中得到启发,在生活中如何注意安全用电,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学生自己的价值。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拓展化教学策略

物理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这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及运用教材知识,还能学到很多物理课外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水平,学无止境,通过拓展学习,学生更容易对物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主要针对物理教材知识给学生进行讲解,如果学生不理解,就翻来覆去地讲解,不去想其他的办法,越是不理解的内容,学生越是感到乏味,不想听教师讲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实施拓展化教学策略,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在拓展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教材上所学的物理知识,即使有的学生不能完全接受教师拓展的知识,也能让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更透彻地学习物理知识。

比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节内容,教师可以寻找网上的知识给学生进行拓展学习,网上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有很多,学生通过网上知识的学习对教材知识自行进行延伸,就能找到学习物理知识更好的方法。对物理知识懂得多是好事,打破教材知识的局限性,与教师一起探索物理世界,在奇妙的物理世界中遨游,争取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能为物理学科的进步出一份力。

以上内容讲述了四种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有效教学策略,分别是:兴趣化教学策略,实验化教学策略,多媒体化教学策略,拓展化教学策略。这只是其中的几种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课堂有效性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要因为自身的不足而耽误了学生的学习,也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创新,找到更多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高效地学习,提高物理学习水平,培养物理学习思维。

参考文献:

[1]蔡延秀.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4).

篇7

关键词:物理实验;分类;应用

物理是一门阐述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物理知识揭示生活现象的实质,将物理知识科学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容易接受,成为学生自己掌握的知识。让学生高效地掌握物理知识,除了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外,物理实验是一个较好的载体,物理实验不仅将抽象的知识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技能,物理实验贯穿于整个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从操作方式上实验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但从实验功能角度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技能训练型实验

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同时也需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技巧,技能训练型实验就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让他们能娴熟地使用各种物理器材,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养成科学的实验意识和必要的动手能力。初中阶段对学生实验技能培训是全面的。

二、条件推理型实验

初中阶段有些知识是在理想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创造这样的条件,推理型实验就是通过对生活中某个条件进行渐变,找出这个条件变化时对结论的影响规律,从而推理得出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规律。例如在学习声音传播时,教师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钟罩内,用抽气机抽出钟罩内的气体,随着气体的减少,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钟罩内的空气多少有关,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如果钟罩内被抽成真空,那么就应该听不到声音,因此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个结论。在本实验中,真空这个条件在普通实验室很难达到,为达到这个条件,只有将生活中空气量进行减少渐变,根据响度也逐渐变小,推理得出在真空这个理想条件下声音不能传播这个规律。

三、经验验证型实验

学生在学习物理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对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形成了某些先入为主的概念,他们对事物及物理现象产生非本质认识,有些是客观真实的,有些是肤浅错误的,无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在脑海中已有定式思维,这种定式思维有些成为学习的障碍,妨碍物理概念的建立,而对定式思维这个障碍的突破,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实验演示,将物理规律客观真实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来修正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定式,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建立正确的概念。

四、展示再现型实验

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有些现象学生平时不能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因此在建立物理概念时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建立起物理概念,教师通过实验把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平时忽视的现象有意识地再现,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有助于学生物理概念的建立。

五、科学探究型实验

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苏教版的物理教材上有很多的知识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得出规律,通过科学探究型可以培养学生的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开放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性思维是初中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必要思维形式,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科学探究型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猜想,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六、设计型实验

设计型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的一种重要类型,它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过程,选定实验器材,设计表格,规范地记录数据,得出结论,这类实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时,要求学生选定器材,装配好装置,设计好表格,规范地记录数据,科学地处理,得出结论。通过这类实验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有较大的提高。

实验是将物理现象有目的、有意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加强对物理现象的认识;或者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式,灵活地运用各种类型的实验,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4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郁知.演示实验与思维定式障碍.物理通报,1999(6).

[3]张春翔.物理实验分类例析.天津:天津网-城市快报,2009-04-15.

篇8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方式最大的转变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时代初中物理教学应当突出教学的灵活性、多变性。因此,初中物理引入“生活化”这一理念,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针对“生活化”一词,着重探讨构建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策略

在日常教学中,物理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物理学习生活。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着手,将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种熟悉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达到认清事物变化规律的教学目标。

一、生活化物理课堂的特性

1.趣味性

物理知识具有逻辑性、抽象性、规律性等学科特色,必然导致物理知识具有枯燥性。不少物理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上课开小差、交头接耳,叫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支支吾吾半天也回答不上来。这种推卸责任的言论,显然不是一个合格教师应有的姿态。学生受乏味的文字、枯燥的环境影响,无法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自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在于一个“趣”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将生活中的场景引入课堂,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中能找到生活的影子,进而产生熟悉感、归属感,课堂气氛不再枯燥,变得趣味横生。

2.启发性

物理知识中一些复杂的现象,教材利用抽象、枯燥的语言文字进行阐述,学生无法马上理解,为物理教学内容穿上“生活”的外衣,提升了物理知识的可接受性,化难为易,分散了物理难点,有利于学生受到生活的启发,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

成效。

二、构建物理生活化课堂的相关策略

“实践创新”是六大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教材,旨在希望学生将目光转向实际生活,用生活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于此,物理教师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从兴趣入手,让生活的气息充满整个课堂,给学生营造一种有归属感的课堂氛围。物理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例,将抽象化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化难为易,分散难点,突出重点,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内化吸收,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大有裨益。物理教学生活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生活化教学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前,物理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充满生活趣味的问题、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端引趣,这也为一堂高效的物理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巧妙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直观性教学优势,多维化地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让生活化的气息弥漫整个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深化学生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力的作用效果”相关知识时,物理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首先,用一个生活常识来进行新课导入。

教师:在足球场上,你用力将足球踢远,你的脚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脚会有轻微的麻痹。

随后,物理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现象解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如,在冰面上相互推搡的两个人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交通事故中,两辆车相撞,两辆车都有损伤等来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物理教师用一个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成功引起学生共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思考问题,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

基础。

2.生活化教学内容

在日常教W中,物理教师应当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用生活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去思考、分析问题。将抽象化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生活实例,启迪学生的智慧。

例如,在教学“惯性”时,物理教师可以将课前在网络上搜集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放映:溜冰运动员在全力冲刺,虽然已经停止了冲刺运动,但是他们还是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根据这个视频资料,物理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1)溜冰运动员明明已经不再向前冲刺了,为什么不能马上停下来呢?

(2)讨论造成这种现象的物理原理。

(3)生活中跟视频中的物理原理相同的实例有哪些呢?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学习。另外,为了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物理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得出惯性原理,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物理教师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教学优势,将生活化的物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顺势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例理解抽象化的物理概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学生在熟悉的课堂中发散了自己的思维,启迪了智慧,有利于自身的学习成长。

总之,构建生活化物理课堂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作用。首先,物理教师应当革新教学观念,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策略,结合“实践创新”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生活经验认知复杂的物理现象,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一、成因解析

1.教材的变化及学习特点

与初中物理相比较,高中物理教材的容量大,知识涉及面广而深,且概念性强。要求学生以逻辑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很多推理、计算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然而数学计算还得遵循物理规律,不能盲目地去得结果,否则是会闹笑话的。而初中的物理现象多是直观、可触及的,也常常联系到生活实际,对问题的处理也较粗浅,较少抽象的东西出现,对数学的依赖也不是很强。本身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初中实验教学与生活联系也较紧密,易于理解和掌握,而高中实验却要求学生以实验数据为依据,归纳、提炼、抽象而后探索出物理规律。高中物理要求学生要建立物理模型去解决问题,这与初中物理有着本质的区别,也是高中学习的难点。比如:“质点”的建模,是抓主要矛盾而忽略次要矛盾哲学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也只有这样才便于对物理现象开展研究。高中物理的问题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究,力求透彻物理本质,而不像初中物理只停留在表象。现行教材在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下,与世界科技接轨,相应做了一些改变,如:用“X”表示位移,不再用代表路程的“S”,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细小变化。且探究实验广泛使用了“光电门、传感器……”等信息技术器件,科技在进步,就要求师生与时俱进。当然教材的衔接必须由老师好好去处理,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对比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2.思维方式 教法与学法的转变

在思维方式上,这两个阶段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高中物理问题涉及的对象往往不止一个,过程和状态也常常有多个,要求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强,从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必须逐渐完成。如运动的描述,由路程位移速度加速度,然后逐步过渡到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揭示。从实验方面也能感受到思维的转变,初中物理虽然也有着各种实验,基本上就现象直接探究,转弯不多也不深,而高中物理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一系列逻辑思维才能完成。

教法与学法的差别就更大了,对初中物理一个知识点教学用时较多,还需要反复讲,多次练习巩固,且识记的东西多,感性认识占主导,推证的东西少,习题类型较单一,有变化但不大,学习上容易形成机械记忆的思维方式。高中物理需要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教师的教学必须转变、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上去,多从原理去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而不是机械记忆,如《万有引力定律》中有关天体运动问题的解决,必须明白初始条件,分析星体间的联系,才能有正确的解答,死套引力公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高中物理一个课时的容量大,教学进度快,新课改要求学生先要进行自主探究,这就要学生勤于思考才能对物理概念理解。当然习题类型多、变化大,没有灵活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定会受困。教法与学法的过渡转变就势在必行。

二、过渡办法

1.扫除心理障碍 增强学习信心

初中阶段,有些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就有些问题,加上有些老师为了强调学生的学习,会说高中物理很难,无疑给学生造成不良印象,因此,学生进入高中就有了惧怕心理。为了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序言教学时,我首先和学生一起总结初中学习的成败,找出原因,好些同学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放松。接着介绍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特点,展望前沿科技,如:核能利用、UFO现象、中国军力弱在电子信息上……等等。同时通过多媒体及演示实验等手段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还适当留一些问题给学生以激发其求知欲,对新课的进入,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慢慢进入,还常常先复习初中内容,让学生从心理上感觉高中物理并不难。

对基础差的学生多鼓励,采取小组帮扶和老师个别辅导,不让一个人掉队。还要随时防止学生学习热情的下降。

2.降低门槛 循序渐进

由于物理学科的系统性,主框架都是研究的运动、力、热、声、光、电等等,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很必要,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教材,备学生,逐步让学生明白两个阶段对问题研究的区别和联系,才进入高中学习时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分解知识难点,强化重点,而高中教师容易忽略这点,总认为这么简单的东西用得着花功夫吗,喜爱追求高难度的东西,讲课也忘了深入浅出,练习题一补充就是高考题,觉得考点上的题应当都会,不然期末出不了成绩,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学习如爬山,得一步梯子一步梯子地上,不要认为一步梯子不高,常言道:“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对难点问题要采取“旋梯式”方法处理,知识的积累,最后就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3.学案利用 提高效率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习,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过渡,对老师来说,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从备课方面讲,我们物理组先进行集体备课,然后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制定出学案在课前的头天发给学生看书完成,自习课上再加以引导,改变了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我们采取1-2-1模式教学,即40分钟一节课,前10分钟学生自主探究,中间20分钟师生互动,老师只讲学生不懂的内容,最后10分钟归纳总结,随堂练习以巩固,对学生进入高中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利于学生的升级过渡。

4.加强实验教学 全面提升能力

篇10

【关键词】物理学;教育;学生;教师

现代学生的物理教学方式老师除了对知识的讲授,还需要对学生学习知识期间的思想活动加以教强烈的关注,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但许多老师只注重于把自己的课讲得天花乱坠。家长始终看不到孩子物理成绩上升,以至于把孩子送到补习班,不但增加家长的负担还增加孩子自己的心里压力。也许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快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快快乐乐的学习,成长。我们是新一代的教师,要做到知识给学生讲好讲对讲全,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教会做题的方法、思路、乃至做题习惯。

一、简单题解析

下面首先以刚接触物理的学生为例。有好多学生在接触物理之前都会问我:“听说物理很难,好学吗”,这时,老师千万注意一定不要说难,因为第一印象对学生来说太重要了,千万不要给学生留下害怕物理甚至是讨厌物理。我们的回答要带有积极性,例如物理很有趣,通过学习物理可以理解很多的自然物理现象。在给刚接触物理的学生讲题时千万不要粗略的对待简单的题,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通过的路程越大,物体速度越大;(2)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速度越大;(3)相同路程下,所用时间少的物体速度越大;(4)通过路程大的物体所用时间多。这是物理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理公式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于正比、反比的理解程度。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八年级物理题,恰恰就是简单,老师一两句的带过,会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对知识点的模糊状态,做一道错一道。这时就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让学生来讲这道题,听一下学生的思路。此学生事您学生中的一个,他的做题思路往往代表一类人,所以要善于让学生对于简单的题发言,一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二可以让老师了解到班级大部分学生的理解程度。学生作答后,正确则加以补充,错误则加以改正。这样做会加强师生双方的印象,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提高。下面我用我的方法来讲一下这道题,只供参考。此题考察“教科版物理第八册”28页初中物理的第一个公式v=s/t(v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单位m/s,s表示物体所经过的路程,单位m,t表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单位s),对于A选项结合所参考的公式,s越大,v未必越大,因为t不确定。同样B、D错误,而C选项s相同,则公式转化为s=vt,v、t在s一定时成反比,则t越少,v越大。这是一道很简单的八年级物理类型题,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很容易不理解,所以呼吁老师可以注重一下简单的题,这样学生才可以对于物理有信心,才能更愿意学物理,更自主的去接触难题。

二、难题解析

对于难题,要用最通俗易懂的语句讲出知识点的精髓,千万不可模棱两可,更不可反复重复,要给学生时间思考、消化,不可急功近利。下面举一例子,请大家一起探究。

例2:观察右图中的烟和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2)甲、乙两车一定静止;

(3)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4)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此种类型的题一般学生看到后就不愿意做,认为难,其实所有的难题都是建立在简单的题之上,几个简单的知识点拼在一起就是一个新的题,学生所谓的难题就是知识点比较多,只要我们把题分析好,个个知识点都击破,那么“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就像例2中所示,首先我们确定风向,因为房子相对于地面静止,烟向左飘动,所以风向向左。接下来为我们先研究甲车,甲车上小旗向左飘,则甲车可能是静止不动的就像房子一样的状态,可能向右运动也就是顶着风运动,也可能向左运动但是此时甲车的速度一定小于风速,很多学生对于甲的第三种可能存在疑惑,下面我将我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向左运动甲的速度要小于风速(向左)”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此时甲的速度为零,则风速还存在而且向左,继而小旗向左飘。然后研究乙车,乙车上的小旗向右飘,而风向向左,所以乙车的运动方向只能向左但是此时乙车速度一定大于风速(此处与讨论甲的第三种可能相同)。通过上述的点拨,我们可以知道答案是C。此题考察的就是学生的逻辑能力,在知识点都学过的前提下是否可以把题正确的做出来,这除了需要学生有强大的做题欲望还需要的就是老师讲课的技巧。老师是否理解现在学生所想的,了解现在学生做题时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新一代的教师在这方面下功夫,及时的去与学生交流,沟通。

三、开放题解析

例3: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1里等于500m),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A.5km/h,B.50km/h,C.100km/h,D.150km/h。很多学生看到这道题后都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因为只给了一首诗,就让我们求平均速度。此题我们可以从所所要求的地方入手,求船的平均速度,我们可以想到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只要我们在已知中找到所对应的总路程、总时间即可。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来重新看一下这首诗,诗中第二、三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仔细读我们很容易得出诗人所用的时间是12个小时,第四句:“其间千二百里”则可知诗人所走路程为1200里,分析到这我们已经会做这道题了,只要将1200里按照题中的提示换算成千米,我们就可以得出此题答案为B。那么为什么刚开始会有很多学生不会做这道题呢,就是因为学生第一眼看到这道题后心里产生了异样,认为是难题,已知条件给的很有意境但是没有感觉,导致学生放弃。这就是学生做题的大忌,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所以这时就需要老师的鼓励,要在学生有这种状态之前就扼杀学生的懒惰心理,要让他们对待任何题都有积极的态度,对做题产生强烈的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时间与精力的浪费是从错误的方法中产生的,由不重视教学法,以至不讲还清楚,越讲学生越糊涂,教师的满腔热情,辛勤劳动,学生的青春和聪明才智,皆因教学方法的错误或不适应而付诸东流,这不是人才培养上的悲剧吗?科学探究学习评价的内容科学探究学习评价关注的不是研究的成果、学习水平的高低,而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亲身体验,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和反馈信息,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中学习知识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中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和与其它学科融合的探究过程,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阎金泽.中学物理教材教法(高校用书)[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2]魏日升.新课程中学物理教材教法与实验(第三版)[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